(完整版)上海初中科学会考知识点汇总——七年级第一学期牛津版
上海初一科学知识点
![上海初一科学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e6458d9c294ac850ad02de80d4d8d15abe2300ee.png)
上海初一科学知识点本文档旨在总结上海初一阶段涉及的科学知识点,以帮助学生系统复科学课程。
以下是初一科学知识点的概述。
生物学1. 细胞和组织- 细胞是生命的基本单位,由细胞膜、细胞核、细胞质组成。
- 细胞的组合形成了组织,不同的组织具有不同的功能。
2. 动植物的生活特征- 动物有机体是有机系统的,需要感知、运动和保持稳定内环境。
- 植物有机体有细胞组成,具有光合作用、排泄、传导和繁殖等功能。
3. 遗传与进化- 遗传是父母把基因传给子女的过程,基因决定了个体的性状。
- 进化是物种长时间内逐渐改变和适应环境的过程。
4. 人体生长发育- 人体从胎儿到成人经历了生长和发育的过程。
- 青春期的到来意味着身体发生许多变化。
物理学1. 运动的基本概念- 运动是物体位置随时间发生变化的过程。
- 运动可分为匀速运动和加速运动两种类型。
2. 力和压力- 力可以使物体发生运动或改变物体的形状。
- 压力是单位面积上所受的力的大小。
3. 静电学- 静电现象是物体间电荷失衡产生的。
- 电荷存在正负两种。
4. 光的传播和反射- 光以直线传播,当遇到介质时会发生折射。
- 光在平面镜上发生反射,遵循入射角等于反射角的定律。
化学1. 物质的组成和性质- 物质可以分为单质和化合物两种。
- 物质的性质包括颜色、气味、溶解度、硬度等。
2. 物质的变化及其探究- 物质可以通过化学反应发生变化。
- 酸碱反应、氧化还原反应是常见的化学反应类型。
3. 常见物质的分离和提纯- 混合物可以通过物理方法进行分离。
- 纯净水可以通过蒸发和凝华得到。
4. 实验室中的安全和实验方法- 在实验室中需要注意安全,如佩戴安全眼镜、实验器具正确使用等。
- 实验方法包括观察、测量、记录、总结等。
地理学1. 地球与地图- 地球是一个球体,由固体地壳、液态海洋和气体大气层组成。
- 地图是将地球的表面缩小并展示在平面上的工具。
2. 宇宙中的地球- 地球是宇宙中的一颗行星,绕太阳运动。
牛津上海版科学七年级上册考点大全之欧阳引擎创编
![牛津上海版科学七年级上册考点大全之欧阳引擎创编](https://img.taocdn.com/s3/m/3ce3630480eb6294dc886ccd.png)
牛津上海版科学考点大全——七年级第一学期第八章欧阳引擎(2021.01.01)第九章《身边的溶液》 1.溶质在溶剂中溶解,形成溶液。
水是一种常用的溶剂。
2. 判断溶液的酸碱性,最简单的方法是利用酸碱指示剂。
常用的酸碱指示剂有紫色石蕊试液、无色酚酞试液和pH 试纸。
3. 酸碱指示剂变色情况:紫色石蕊试液——碱蓝酸红中性紫 无色酚酞试液——只有遇碱才变红。
pH 试纸——酸红黄色/ 碱深绿、蓝紫色/ 中性黄绿色。
4. 溶液的酸碱性的强弱可以用pH 值表示pH 的范围是由0至14。
pH 小于7的溶液呈酸性,pH 越小,酸性越强;pH 大于7的溶液呈碱性,pH 越大,碱性越强;当pH 等于7时溶液呈中性。
5. 在碱溶液中加入酸溶液后,溶液的碱性减弱;在酸溶液中加入碱溶液后,溶液的酸性减弱。
当酸碱正好中和时,溶液pH=7(中性)。
6. 正常的雨水呈弱酸性。
当雨水的pH 小于5.6时,称为酸雨。
酸雨中的主要成分是硫酸和硝酸,引起酸雨的物质是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这些物质来源于燃料燃烧和汽车尾气。
7. 酸溶液和碱溶液都有一定的腐蚀性。
浓酸和浓碱溶液的腐蚀0 1 2 3 4 5 6 7 89 10 11 12 13 14 中性酸性增强 碱性增强性更强。
我们在使用酸溶液或碱溶液时,必须格外小心。
实验后产生的酸性和碱性废料要进行处理,不能直接排放。
8.可以在水中溶解的物质称为可溶的物质;不可在水中溶解的物质称为不可溶的物质。
p29.溶解在液体中的物质称为溶质,而溶解溶质的液体则称为溶剂。
p2例:盐(溶质)+水(溶剂)→盐水(溶液)10.水是最常用的溶剂,但不是唯一的溶剂。
常用溶剂还有酒精、汽油等。
p411.碘可溶于酒精、丙酮;指甲油可溶于丙酮、乙酸乙酯。
p4,512.pH试纸是浸渍过多种酸碱指示剂的试纸。
p1013.用比色卡对比试纸所呈现的颜色,找出相对应的数字,即溶液的pH。
p1114.酸碱中和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a)胃酸过多——服用碱性药片(胃舒宁);b)植物不适宜酸性环境——撒碱性的石灰,改善土质;c)被黄蜂蛰伤——用食用醋涂抹。
七年级牛津上册科学知识点
![七年级牛津上册科学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33e65e50ae1ffc4ffe4733687e21af45b207fe4b.png)
七年级牛津上册科学知识点七年级是初中阶段的重要年级,学生需要在这个年级中建立自己的科学基础,为将来接受更深入的科学教育打下坚实的基础。
本篇文章将介绍牛津上册七年级科学的主要知识点,帮助学生加强对科学概念的理解和巩固。
1. 生物学
生物学是研究生物体的科学。
在七年级上册的学习中,学生将学习关于细胞,组织和器官,生命过程,嗅觉和味觉等方面的知识。
2. 化学
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和它们之间相互转化的科学。
七年级上册的学习重点是原子和元素,化学反应,物质的测定和分类等。
3. 物理学
物理学是研究物质和能量之间相互作用的科学。
七年级上册的
学习将介绍运动的基本原理、摩擦和空气阻力、电学基本概念、
磁性等方面的知识点。
4. 地球科学
地球科学是一门研究地球自然环境的科学。
在七年级上册,学
生将学习有关地球的内部结构、板块运动、地形地貌、气候与气
象等方面的知识。
5. 天文学
天文学是一门研究宇宙、星球和其它星系的科学。
在七年级上册,学生将学习天体的基本知识、通用的天文现象、黑洞、行星
和卫星、天文观测等方面的知识点。
总体而言,牛津上册七年级科学的学习主要涵盖生物学、化学、物理学、地球科学和天文学。
学生将在这些领域中学会各种科学
理论和实践技能,通过实验和课堂讨论来学习科学概念。
通过加
强对这些知识点的理解和巩固,学生将迈向成功、成为对社会和环境有所贡献的未来科学家。
科学上海牛津六上六下七上七下学习重点及复习内容整理
![科学上海牛津六上六下七上七下学习重点及复习内容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0ff32eccc5da50e2534d7f72.png)
科学上海牛津六上六下七上七下学习重点及复习内容整理-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SkyZH《科学》知识整理学习重点及总结SkyZH2013-5-11《科学》学习重点及总结目录《科学》六年级第一学期 (4)第一章科学入门 (4)第一节认识科学活动1.1~1.2 (4)第二节走进科学实验室活动1.3~1.5 (4)第三节简单的实验技巧活动1.6~1.14 (4)第四节进行简单的科学研究活动1.15~1.17 (4)总结 (4)第二章生物的世界 (5)第一节生物活动2.1~2.2 (5)第二节生物的多样性活动2.3~2.4 (5)第三节分类活动2.5~2.9 (5)第四节濒临灭绝的生物活动 2.10 (5)总结 (5)第三章细胞与生殖 (6)第一节生物的基本单位活动3.1~3.5 (6)第二节生命的诞生与成长活动3.6~3.7 (6)第三节青春期与生育活动3.8~3.9 (6)第四节性传染病活动3.10 (6)总结 (6)第四章物质的粒子模型 (7)第一节物态活动4.1~4.4 (7)第二节粒子模型活动4.5~4.12 (7)第三节气压活动4.13~4.15 (7)第四节物体的浮沉活动4.16~4.19 (7)第五节热胀冷缩活动4.20~4.22 (8)总结 (8)《科学》六年级第二学期 (9)第五章能与能源 (9)第一节能及能的形式活动5.1 (9)第二节能的转化活动5.2~5.3 (9)第三节能的转移活动5.4~5.13 (9)第四节能源活动5.14~5.18 (9)总结 (9)第六章水与人类 (10)第一节水与生命活动6.1~6.4 (10)1第二节水的净化活动6.5~6.9 (10)第三节水的循环活动6.10~6.14 (10)第四节保护水资源活动6.15~6.16 (11)总结 (11)第七章空气与生命 (12)第一节空气的组成活动7.1~7.3 (12)第二节氧气与燃烧活动7.4~7.8 (12)第三节生物体如何获取能量活动7.9~7.13 (12)第四节动植物与大气间的气体交换活动7.14~7.18 (12)第五节空气污染对健康的影响活动7.19~7.22 (12)总结 (12)《科学》七年级第一学期 (15)第八章身边的溶液 (15)第一节溶液的形成活动8.1~8.3 (15)第二节行行色色的溶液活动8.4~8.12 (15)第三节安全使用溶液活动8.13~8.17 (15)总结 (15)第九章电力与电信 (16)第一节电路活动9.1~9.17 (16)第二节家庭用电活动9.18~9.25 (16)第三节磁铁及电流的磁效应活动9.26~9.29 (16)第四节电信活动9.30~9.34 (16)总结 (17)第十章健康的身体 (17)第一节运动、休息与健康活动10.1~10.4 (17)第二节营养与健康活动10.5~10.18 (17)第三节平衡与健康活动10.19~10.21 (18)总结 (18)第十一章感知与协调 (19)第一节生物的感觉活动11.1~11.3 (19)第二节视觉活动11.4~11.14 (19)第三节听觉活动11.15~11.23 (19)第四节嗅觉、味觉和触觉活动11.24~11.28 (20)第五节脑与感觉活动11.29~11.32 (20)第六节药物和溶剂对感觉的影响活动11.33~11.35 (20)总结 (20)《科学》七年级第二学期 (22)第十二章宇宙与空间探索 (22)第一节宇宙活动12.1~12.2 (22)2第二节力与空间探索活动12.3~12.14 (22)第三节太空旅行活动12.15~12.19 (22)第四节空间开发活动12.20~12.22 (22)总结 (22)第十三章地球、矿物与材料 (23)第一节地球活动13.1~13.3 (23)第二节地球上的矿产资源活动13.4~13.5 (23)第三节材料及其应用活动13.6~13.14 (23)第四节材料开发活动13.15 (24)总结 (24)第十四章海洋与海洋开发 (25)第一节海洋与生物活动14.1~14.4 (25)第二节海底探索活动14.5~14.7 (25)第三节海洋开发活动14.8~14.13 (25)总结 (25)第十五章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 (26)第一节人口增长及其所产生的问题活动15.1~15.2 (26)第二节自然资源及其合理利用活动15.3~15.6 (26)第三节环境与环境保护活动15.7~15.16 (26)总结 (26)34《科学》六年级第一学期 第一章 科学入门第一节 认识科学 活动1.1~1.21) 探究活动是科学的主要特征。
上海七年级上科学知识点
![上海七年级上科学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2674811e182e453610661ed9ad51f01dc28157de.png)
上海七年级上科学知识点上海七年级上学期科学课程主要涉及物理学、生物学和化学等方面的知识。
以下是对这些知识点的详细介绍。
物理学1. 运动学运动学是物理学的一个分支,主要研究物体在时间和空间上的运动规律。
在七年级上,学生将学习速度、加速度、力、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等概念,了解物体的运动状态和变化,以及简单的力学公式和运动规律。
2. 声音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机械波。
在学习声音时,我们将学习声音的产生、传播、接收和应用。
学生将学习音量、音频、声音的传播速度以及声音如何被用于通信和左右心情等。
生物学3. 植物生长和发育在学习植物生长和发育时,学生将学习植物的根、茎和叶等不同部位的结构和功能。
学生将了解植物如何利用光能、水和二氧化碳进行光合作用,以及植物的生长和生殖过程等。
4. 动物行为和生活在学习动物行为和生活时,学生将学习动物的不同生境、习性和行为模式,了解动物如何适应不同的环境和生存需求。
学生也将学习不同动物之间的互动和相互依存,如食物链和食物网等。
化学5. 物质的性质和变化学习物质的性质和变化时,学生将了解物质的基本属性、分子结构、离子化和化学公式等。
学生将学习如何识别和分类不同的物质,以及不同物质在化学反应中的行为和变化。
6. 综合应用在综合应用中,学生将学习如何应用所学的物理、生物和化学知识来解决真实世界中的问题和挑战。
例如,学生将学习如何设计简单的电路,如何制作健康的饮食计划,以及如何预防水污染和空气污染等。
结论上海七年级上学期的科学课程涵盖了物理、生物和化学等方面的知识。
学生将学习如何使用科学语言和工具来探索自然规律和解决现实问题。
这些知识将为他们未来的学习和生活做好准备。
牛津上海版科学七年级上学期知识点
![牛津上海版科学七年级上学期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677fb82202768e9951e738c1.png)
七年级第一学期第八章身边的溶液1、溶液由溶质和溶剂组成的。
水是常用的溶剂,此外酒精、丙酮、煤油等也可以作溶剂。
溶液=________+__________2、影响溶解快慢的因素(1)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_;3、溶液分类溶液分类________溶液(pH_____)________溶液(pH_____)________溶液(pH_____)3、可以使用______________辨别溶液的酸碱性。
常用的酸碱指示剂有紫色的_______试液、无色的_________试液、_________试纸。
酸性溶液中性溶液碱性溶液石蕊试液(紫色)酚酞试液(无色)4、溶液的pH值范围是___________;其中,pH值越大,_____性越强;pH值越小,_____性越强;5、酸碱溶液混合后,溶液的酸碱性会发生变化,即原酸性溶液的酸性会减弱,原碱性溶液的碱性也会减弱,混合溶液趋向于_________。
6、酸与部分金属反应释放________;酸与大理石反应释放__________。
7、pH < _______的降水,叫酸雨。
引起酸雨的物质是__________和__________,酸雨中含有的酸性物质是硫酸和硝酸。
◆酸雨的危害:(1)使森林枯死;(2)影响农作物和淡水生物,使之减产和死亡;(3)腐蚀建筑物及历史文物古迹等;(4)危害人体健康。
8、酸性溶液和碱性溶液都有一定的___________。
实验后要对酸性和碱性废料进行处理,不能直接排放入下水道。
第九章电力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组成电路的基本元件。
2、电路元件符号:电源导线灯泡开关电流表电压表3、如下面所示电路,其中甲电路为________状态;乙电路为_________状态;丙电路为_________状态。
完整版)上海初中科学会考知识点汇总——七年级第一学期牛津版
![完整版)上海初中科学会考知识点汇总——七年级第一学期牛津版](https://img.taocdn.com/s3/m/b3a8abf25ebfc77da26925c52cc58bd63186932d.png)
完整版)上海初中科学会考知识点汇总——七年级第一学期牛津版1.当溶质溶解在溶剂中时,形成了溶液。
水是最常用的溶剂之一。
2.判断溶液的酸碱性最简单的方法是使用酸碱指示剂。
常用的酸碱指示剂有紫色石蕊试液和酚酞试液。
3.酸性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但不会使酚酞试液变色。
碱性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色,使酚酞试液变红色。
4.溶液的酸碱性强弱可以用pH值表示。
pH值的范围是从0至14.pH小于7的溶液呈酸性,pH越小,酸性越强;pH大于7的溶液呈碱性,pH越大,碱性越强;当pH等于7时溶液呈中性。
5.在碱溶液中加入酸溶液后,溶液的碱性减弱;在酸溶液中加入碱溶液后,溶液的酸性减弱。
6.正常的雨水呈弱酸性。
当雨水的pH小于5.6时,称为酸雨。
酸雨对我们是有害的,我们必须采取防治酸雨的措施。
7.酸溶液和碱溶液都有一定的腐蚀性。
浓酸和浓碱溶液的腐蚀性更强。
我们在使用酸溶液或碱溶液时,必须格外小心。
对实验后产生的酸性和碱性废料要进行处理,不能直接排放。
8.可溶的物质是指能够在水中溶解的物质,不可溶的物质则指不能在水中溶解的物质。
9.溶解在液体中的物质称为溶质,而溶解溶质的液体则称为溶剂。
10.水是最常用的溶剂,但不是唯一的溶剂。
常用的溶剂还有酒精、汽油等。
11.碘可以溶于酒精、丙酮;指甲油可以溶于丙酮、乙酸乙酯。
12.pH试纸是一种浸渍过多种酸碱指示剂的试纸。
13.使用比色卡对比试纸所呈现的颜色,找出相对应的数字,即可得到溶液的pH值。
14.酸碱中和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a) 胃酸过多——服用碱性药片(胃舒宁);b) 植物不适宜酸性环境——撒碱性的石灰,改善土质;c) 被黄蜂蛰伤——用食用醋涂抹。
15.酸雨的成分十分复杂,但通常以硫酸和硝酸为主。
它们分别主要由二氧化碳和氮氧化物转化而成。
这是引起酸雨的主要物质。
16.酸雨会带来以下危害:a) 减少叶绿素,阻止光合作用,使植物死亡;b) 腐蚀建筑石料和金属材料;c) 使河川湖泊变成酸性,使水生生物不能生存;d) 直接影响人体健康,刺激皮肤,引起呼吸道疾病。
牛津上海版科学七年级上册考点大全之令狐文艳创作
![牛津上海版科学七年级上册考点大全之令狐文艳创作](https://img.taocdn.com/s3/m/2ddae5cba76e58fafab003f2.png)
牛津上海版科学考点大全——七年级第一学期第八章令狐文艳第九章《身边的溶液》 1.溶质在溶剂中溶解,形成溶液。
水是一种常用的溶剂。
2. 判断溶液的酸碱性,最简单的方法是利用酸碱指示剂。
常用的酸碱指示剂有紫色石蕊试液、无色酚酞试液和pH 试纸。
3. 酸碱指示剂变色情况:紫色石蕊试液——碱蓝酸红中性紫 无色酚酞试液——只有遇碱才变红。
pH 试纸——酸红黄色/ 碱深绿、蓝紫色/ 中性黄绿色。
4. 溶液的酸碱性的强弱可以用pH 值表示pH 的范围是由0至14。
pH 小于7的溶液呈酸性,pH 越小,酸性越强;pH 大于7的溶液呈碱性,pH 越大,碱性越强;当pH 等于7时溶液呈中性。
5. 在碱溶液中加入酸溶液后,溶液的碱性减弱;在酸溶液中加入碱溶液后,溶液的酸性减弱。
当酸碱正好中和时,溶液pH=7(中性)。
6. 正常的雨水呈弱酸性。
当雨水的pH 小于5.6时,称为酸雨。
酸雨中的主要成分是硫酸和硝酸,引起酸雨的物质是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这些物质来源于燃料燃烧和汽车尾气。
0 1 2 3 4 5 6 78 9 10 11 12 13 14酸性增强 碱性增强7.酸溶液和碱溶液都有一定的腐蚀性。
浓酸和浓碱溶液的腐蚀性更强。
我们在使用酸溶液或碱溶液时,必须格外小心。
实验后产生的酸性和碱性废料要进行处理,不能直接排放。
8.可以在水中溶解的物质称为可溶的物质;不可在水中溶解的物质称为不可溶的物质。
p29.溶解在液体中的物质称为溶质,而溶解溶质的液体则称为溶剂。
p2例:盐(溶质)+水(溶剂)→盐水(溶液)10.水是最常用的溶剂,但不是唯一的溶剂。
常用溶剂还有酒精、汽油等。
p411.碘可溶于酒精、丙酮;指甲油可溶于丙酮、乙酸乙酯。
p4,512.pH试纸是浸渍过多种酸碱指示剂的试纸。
p1013.用比色卡对比试纸所呈现的颜色,找出相对应的数字,即溶液的pH。
p1114.酸碱中和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a)胃酸过多——服用碱性药片(胃舒宁);b)植物不适宜酸性环境——撒碱性的石灰,改善土质;c)被黄蜂蛰伤——用食用醋涂抹。
上海牛津版科学七年级第一学期学期总复习汇总课件
![上海牛津版科学七年级第一学期学期总复习汇总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37288141650e52ea551898c2.png)
重要实验:探究电流随电压的变化
-+
L1
(a)按电路图 连接电路
(b)以一节干电池作为电源,记录__电__流___表_____和 ___电__压__表___的读数. (c)改变干电池的节数,分别记录
电流表和电压表的读数
(d)仔细分析数据,你发现电流表和电压的读数 变化的规律是:
电流表读数增大,电压表读数增大
2、检验食物中的淀粉、脂类、蛋白质 淀粉遇碘液变深蓝色 脂类在滤纸上呈现半透明亮点 蛋白质遇10%氢氧化钠和3%硫酸铜溶液呈紫色 葡萄糖遇班氏试剂(加热)呈红黄色
三、消化系统的组成及各部分的作用
1、组成: 消化道: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 消化腺:唾液腺、肝、胰、胃腺、肠腺
2、了解重要组成部分的作用
口腔 食道 肝脏 胰腺
小肠
胃
大肠 肛门
四、营养的吸收与运输——血液循环系统
1、血液的成分:血浆+ 血细胞(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
人体血液分层
显微镜下的人体血液物像 (已染色)
透过毛细血管壁进行气体和物质交换
氧气和养分
二氧化碳 和废物
2、血管;动脉、静脉、毛细血管(气 体和物质交换的场所)
血液流过毛细血管时,血液中的_氧_气__与__养__分_进入到__细__胞__中_,而细胞中的 二氧__化__碳__与__废_物__进入_血__液____。所以,流进毛细血管的血液中含有较多
六、电流的磁效应
电流通过导线时,会使导线附近的小磁针发生偏转,叫做电流
的磁效应。利用电流的磁效应工作的电器有 电磁炉等
。
七、家庭用电安全
列举安全用电的措施:1、不用湿手触摸电器或电线。
2、 家用电器应接地线
牛津上海版科学考点大全——七年级第一学期剖析
![牛津上海版科学考点大全——七年级第一学期剖析](https://img.taocdn.com/s3/m/7298dd2f866fb84ae55c8d20.png)
牛津上海版科学考点大全——七年级第一学期第十章健康的身体1.我们需要适当的和适量的食物、足够的运动和休息,才可以保持身体的健康。
健康的四要素?2.食物的主要营养成分及其作用如下:a)碳水化合物(淀粉和糖)——供应身体所需的能量。
b)蛋白质——供应身体组织生长及修复所需的原料。
c)脂肪及油——提供身体所需的能量。
d)无机盐维持身体健康及帮助身体抵抗疾病。
e)维生素f)水——构成身体的主要成分,并是输送物质的媒介。
食物纤维能促进肠的蠕动,使食物顺畅地在肠内移动(防止便秘)。
(p94)3.若要检验食物中含有的主要营养成分,可用以下方法:a)淀粉——遇碘液变成深蓝色。
b)糖——遇班氏试剂加热后有红黄色沉淀。
c)蛋白质——使10%氢氧化钠溶液和3%硫酸铜溶液的混合液呈紫色。
d)脂肪和油—在滤纸上留下半透明亮点。
4.在消化的过程中,复杂而不溶的食物会被分解成简单且可溶的小分子物质。
食物经消化后才能透过肠壁进人血液。
5.人体的消化过程是在消化管内进行,消化的过程如下:a)口腔——将食物嚼成小块。
唾液可使食物湿润,方便吞咽,也能把部分淀粉变为糖。
b)胃——胃的蠕动把食物变成糜团,同时胃液对部分的蛋白质进行初步的分解。
c)小肠—在肠内由胰分泌的胰液和小肠分泌的肠液混合并帮助完成对食物的消化。
碳水化合物会被分解为单糖,蛋白质会被分解为氨基酸,脂肪则被分解为甘油和脂肪酸。
这些食物粒子非常细小,可以透过小肠绒毛壁等进人血液。
d)大肠——吸收多余的水分,并将剩下的固体物质暂储在直肠中。
e)肛门——将暂储在直肠中的固体物质形成粪便,通过肛门排出体外。
6.人体中的循环系统的主要作用是把吸收进人血液的营养物质和氧运送到身体细胞中,同时把细胞所产生的废物从细胞中运走。
7. 人体的循环系统由血液、心脏和血管(可分成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组成。
8. 全身血液循环的过程:a) 来自各细胞的血液经静脉进入心脏,心脏把血液泵至肺,血液在肺部通过扩散作用进行二氧化碳和氧的交换,从肺中得到氧。
牛津上海版科学七年级第一学期课堂笔记
![牛津上海版科学七年级第一学期课堂笔记](https://img.taocdn.com/s3/m/18565d1ff18583d04964596a.png)
牛津上海版七年级第一学期科学第八章身边的溶液第一节溶解1.溶液:是一种或一种以上的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如:消毒酒精;生理盐水;碘酒等等可溶物质:在水中溶解的物质。
不可溶物质:不可在水中溶解的物质。
2.溶质:溶解在液体里的物质。
固体、液体或气体。
3.溶剂:溶解溶质的液体。
液体,常见的如水、酒精,汽油。
4.影响溶解快慢的因素:溶质颗粒大小(颗粒越小溶解速度越快)搅拌与否(搅拌使溶解速度加快)温度高低(加温使溶解速度加快)第二节水以外的溶剂1.生活中除了水,酒精,汽油等也可以作为一些物质的溶剂使用。
2.水是常用的溶剂,但它不能溶解所有的物质。
碘和指甲油等不能溶于水,但却可以溶于其它溶剂。
3.干洗:利用水以外的更容易溶解污渍的溶剂,清洗衣物,并且该溶剂不会溶解衣物。
第三节生活中常见的溶液溶液的分类:酸性溶液;中性溶液;碱性溶液第四节常见的酸碱指示剂1. 常用酸碱指示剂:石蕊是酸红、碱蓝,水紫(原)色酚酞是碱红、酸和水无(原)色。
2. pH试纸:遇酸变红色,遇碱变蓝色,遇蒸馏水变淡绿色3. pH试纸特点:pH值在0—14之间pH值小于7是酸性 pH值等于7是中性 pH值大于7是碱性pH值越小,酸性越强 pH值越大,碱性越强第五节酸碱溶液混合后的变化1.在碱溶液中加入酸溶液后,溶液的碱性减弱。
2.在酸溶液中加入碱溶液后,溶液的酸性减弱。
3.中和作用:酸碱混合时,会使对方的酸性和碱性减弱生成盐类物质和水。
4.酸碱溶液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
第六节酸雨1. 酸雨是pH小于5.6的雨水2. 引起酸雨的主要物质是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3. 酸雨的危害:(1)河流、湖泊酸化,导致水生物、植物死亡。
(2)土壤酸化,导致森林死亡,农作物枯萎。
(3)加速建筑物和文物古迹的腐蚀和风化过程。
(4)影响人体健康。
4. 预防酸雨的措施:控制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第七节酸碱溶液的腐蚀性1. 稀盐酸的腐蚀性:(1)稀盐酸可以与除铜以外的金属发生反应,反应速度快慢不一,生成氢气等,所以不能将稀盐酸存放在金属容器中。
牛津上海版科学七年级上总复习
![牛津上海版科学七年级上总复习](https://img.taocdn.com/s3/m/a694e867eefdc8d377ee3206.png)
0-15V;每大格表示 5V,每小格表示 0.5V。下面一行标有 0-3V。每大格表示 1V。每小 格表示 0.1V。 电流表读数: 当电压表使用 0-15V 量程档时,应根据上面一行刻度读数。 当电压表使用 0-3V 量程档时,应根据下面一行刻度读数。
用电压表测电池的电压:一节干电池的电压是 1.5 伏。我们可以用电压表测量电路中任 何两点之间的电压。当电池首尾连接时,它们的总电压等于每一节电池电压的和。
碱性时呈红褐色,在中性、酸性时呈黄色。
石蕊和酚酞试液的变色 指示剂/指示剂的变色/溶液 紫色石蕊试剂 无色酚酞试剂 黄色咖喱粉试纸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酸性溶液 变红色 不变色 不变色
中性溶液 不变色 不变色 不变色
碱性溶液 变蓝色 变红色 变红褐色
PH(广范)试纸是浸渍过多种酸碱指示剂的试纸,也是常用的酸碱指示剂。我们可以 找出它在酸性溶液或碱性溶液中所发生的颜色变化。
并且使电流从电流表的正接线柱(红色)流入,从电流表的负接线柱(黑色)流出。绝 对不允许将电流表与电源的两极直接连接。 从外表看,实验室中学生用的电流表有:刻度表、指针、3 个接线柱、零点调整器和外 壳。3 个接线柱分别标有:“+”、“0.6”、“3”。.刻度上有下、下两行刻度。上面一行标 有 0-3A;每大格表示 1A,每小格表示 0.1A。下面一行标有 0-0.6A。每大格表示 0.2A。 每小格表示 0.02A。 电流表读数: 当电流表使用 0-3A 量程档时,应根据上面一行刻度读数。 当电流表使用 0-0.6A 量程档时,应根据下面一行刻度读数。
电压 480V。 电压表(voltmeter)是测量电压的仪器。 电压表必须是和被测电路并联的:在测量某段电路的电压时,应把电压表并联接在该
牛津上海版科学考点大全——七年级第一学期教学文案
![牛津上海版科学考点大全——七年级第一学期教学文案](https://img.taocdn.com/s3/m/3f53bc193c1ec5da50e270ac.png)
牛津上海版科学考点大全——七年级第一学期第八章《电力与电信》1.在一个闭合电路中,必须有电源,才会产生电流。
2.容易让电流通过的物质,称为导体,不容易让电流通过的物质,称为绝缘体。
3.我们用开关接通或断开电路。
4.我们可以用电路图表示电路的连接。
5.电流表是一种用来测量电流的仪器。
电流的单位是安培(简称安)(A)。
6.测量电压的仪器称为电压表。
电压的单位是伏特(简称伏)(V)。
7.电流随着电压的增大而增大。
8.电流通过导体时,会使导体发热,这就是电流的热效应。
9.熔丝的作用是保护电器,避免受到过大电流的损害。
当过大的电流通过电路时,所产生的热量会首先将熔丝熔断。
熔丝上标注的单位是安培(简称安,A)。
10.大部分建筑物的电路均已采用断路器代替熔丝。
如果通过电路的电流过大,断路器便会自动切断电源。
只要再次接通断路器的开关,电路便可恢复使用。
11.切勿在并联电路中增添过多支路。
过多支路会使电路负荷过重。
多用插座是以并联方式连接各种电器。
所以切勿利用多用插座接上过多的电器。
12. 家庭用电计算耗电量的单位是千瓦时(kW ·h ),俗称度。
1千瓦时=1000瓦特的电器在1小时内所耗的电能13. 插座中的火线和零线、与插头相连的用电器可连接成完整的电路。
地线则可在漏电时把电流引走,以避免触电。
14. 导线通电后会使附近的小磁针转动,这就是电流的磁效应。
15. 变化的电流周围会产生电磁波。
16. 无线电广播和电视信号是通过电磁波传播的。
17. 光线能沿弯曲的光导纤维传播。
18. 串联电路:把用电器依次连接起来,然后连接在电路中的两点之间。
并联电路:把用电器并列连接在电路中的两点之间。
p3419.p37,44,49 20.p38,3921. 电路由电源、导线、开关、用电器四部分组成。
p3922. 串联电路中电流只有一条通路。
在串联电路中添加灯泡会使其他灯泡亮度减弱,即电流强度减弱。
p41,4723. 在并联电路中,若其中一条支路断开,将不会影响其他支路。
牛津上海版科学七年级上册考点大全之欧阳术创编
![牛津上海版科学七年级上册考点大全之欧阳术创编](https://img.taocdn.com/s3/m/8c64b8da87c24028905fc3c7.png)
牛津上海版科学考点大全——七年级第一学期第九章《身边的溶液》 1.溶质在溶剂中溶解,形成溶液。
水是一种常用的溶剂。
2. 判断溶液的酸碱性,最简单的方法是利用酸碱指示剂。
常用的酸碱指示剂有紫色石蕊试液、无色酚酞试液和pH 试纸。
3. 酸碱指示剂变色情况:紫色石蕊试液——碱蓝酸红中性紫 无色酚酞试液——只有遇碱才变红。
pH 试纸——酸红黄色/ 碱深绿、蓝紫色/ 中性黄绿色。
4. 溶液的酸碱性的强弱可以用pH 值表示pH 的范围是由0至14。
pH 小于7的溶液呈酸性,pH 越小,酸性越强;pH 大于7的溶液呈碱性,pH 越大,碱性越强;当pH 等于7时溶液呈中性。
5. 在碱溶液中加入酸溶液后,溶液的碱性减弱;在酸溶液中加入碱溶液后,溶液的酸性减弱。
当酸碱正好中和时,溶液pH=7(中性)。
6. 正常的雨水呈弱酸性。
当雨水的pH 小于5.6时,称为酸雨。
酸雨中的主要成分是硫酸和硝酸,引起酸雨的物质是二氧化0 1 2 3 4 5 6 78 9 10 11 12 13 14酸性增强 碱性增强硫和氮氧化物,这些物质来源于燃料燃烧和汽车尾气。
7.酸溶液和碱溶液都有一定的腐蚀性。
浓酸和浓碱溶液的腐蚀性更强。
我们在使用酸溶液或碱溶液时,必须格外小心。
实验后产生的酸性和碱性废料要进行处理,不能直接排放。
8.可以在水中溶解的物质称为可溶的物质;不可在水中溶解的物质称为不可溶的物质。
p29.溶解在液体中的物质称为溶质,而溶解溶质的液体则称为溶剂。
p2例:盐(溶质)+水(溶剂)→盐水(溶液)10.水是最常用的溶剂,但不是唯一的溶剂。
常用溶剂还有酒精、汽油等。
p411.碘可溶于酒精、丙酮;指甲油可溶于丙酮、乙酸乙酯。
p4,512.pH试纸是浸渍过多种酸碱指示剂的试纸。
p1013.用比色卡对比试纸所呈现的颜色,找出相对应的数字,即溶液的pH。
p1114.酸碱中和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a)胃酸过多——服用碱性药片(胃舒宁);b)植物不适宜酸性环境——撒碱性的石灰,改善土质;c)被黄蜂蛰伤——用食用醋涂抹。
上海牛津初中七年级知识点
![上海牛津初中七年级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9d6db4c50342a8956bec0975f46527d3240ca62c.png)
上海牛津初中七年级知识点上海牛津初中七年级是初中阶段的第一年,在学习的过程中对知识点的掌握尤为重要。
本文将为您介绍上海牛津初中七年级的主要知识点,帮助您更好地学习和掌握相关知识。
语文知识点1. 词类: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等。
2. 句子成分: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等。
3. 修辞手法:比喻、拟人、排比、夸张等。
4. 作文:议论文、说明文、小说等,重点学习文章结构和写作技巧。
数学知识点1. 数与式:整数、分数、小数、代数式、方程式等。
2. 几何:点、线、面、图形的周长与面积等。
3. 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统计图表、平均数等。
4. 概率:样本空间、事件、概率等。
英语知识点1. 语音:音标、发音规则、口语表达等。
2. 语法:句型、时态、语态、情态动词等。
3. 词汇:常用单词、词义辨析、构词法等。
4. 阅读理解:文本主要意思、段落大意、细节问题等。
物理知识点1. 物质与能量:物质的分类、物理量与单位、能量的转化等。
2. 运动学:位移、速度、加速度、力等。
3. 热学:温度、热量、物态变化、传热等。
4. 光学:光的传播、反射、折射、光的色散等。
化学知识点1. 物质的性质:密度、熔点、沸点、硬度、导电性等。
2. 化学反应:化学方程式、化学反应热、氧化还原反应等。
3. 金属与非金属:金属性质、非金属性质、离子反应等。
4. 简单的化学实验:金属腐蚀、中和反应等。
历史知识点1. 古代史:夏商周、秦汉、三国、南北朝等。
2. 中外史:封建时代、现代史、世界史、当代史等。
3. 历史文化:文化传统、宗教、传统节日等。
4. 社会制度:封建制度、资本主义制度、社会主义制度等。
地理知识点1. 自然地理:地球的构造、气候、水文等。
2. 人文地理:人口、资源、交通、城市、环保等。
3. 区域地理:中国地理、世界地理、大洲地理等。
4. 经济地理:资源配置、产业结构、商业贸易等。
生物知识点1. 生命大分类:植物界、动物界等。
2. 细胞与组织:细胞的组成、结构、功能等。
上海七年级科学会考知识点
![上海七年级科学会考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4e6b3b58793e0912a21614791711cc7931b7782f.png)
上海七年级科学会考知识点上海市七年级科学的会考考试,是中学教育的重要环节之一,对学生的学业水平与未来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因此,为了顺利参加考试,七年级学生需要系统地掌握相关的知识点。
本文将对上海七年级科学会考的相关知识点进行详细阐述。
第一章生物1. 细胞及其特性细胞是生物的基本单位。
每个细胞由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组成。
细胞的主要特性包括自我复制、内部有序、各自独立、适应环境等。
2. 生命系统和生态系统生命系统包括人体、动植物等,它们存在于生态系统中。
生态系统是由生物与非生物因素交织而成的生态群系。
3. 基因和遗传基因是生物遗传信息的单位。
基因携带着决定性的DNA序列,通过配对、突变、杂交等方式进行遗传。
遗传因素决定了生物的形态、性状以及适应能力。
第二章物理1. 力与运动力是动力学中的基本概念,用来描述物体的运动状态。
牛顿第一定律指出:一个物体如果不受外力作用,将保持其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牛顿第二定律指出:物体所受外力的大小与加速度成正比,与物体质量成反比。
2. 光学光是一种电磁波,同时也具有粒子性。
光在各种介质中传播时会发生折射、反射、干涉等现象,这些现象是光学研究的主要内容。
3. 功与能在物理学中,功表示物体所做的功,而能则指物体具有做功的能力。
机械能指物体的动能和势能的总和,它与物体的系综状态相关,从而可以用来描述机械系统的整体状态。
第三章化学1. 元素和化合物元素是物质的最基本单位,由原子组成。
化合物是由两种或更多种元素组成的物质。
化学元素周期表包含了 118 个元素,反应熟悉。
2. 反应方程式化学反应方程式是化学反应的符号表示,它描述了化合物化学反应的原理和炼金术思想。
3. 正常与异变发生化学反应的动力学过程中,正常发生常指理想条件下的化学反应;而异变发生通常指实验或炼金术操作中遇到的不正常情况,有时可以带来出乎意料的结果与促进。
结语上海七年级科学会考重要的知识点包括了生物、物理、化学的基本知识和概念,涵盖了生态系统、力与运动、化合物等广泛领域。
七年级科学知识点牛津版
![七年级科学知识点牛津版](https://img.taocdn.com/s3/m/3ecd910d11661ed9ad51f01dc281e53a5902514f.png)
七年级科学知识点牛津版科学是研究自然现象和规律的一门学科,是人们认识和探索自然和社会世界的重要手段。
对于初中生来说,学习科学知识不仅可以提高自己的认识水平,还可以加深对于周围世界的理解。
针对牛津版七年级科学教材,本篇文章将简要阐述其重点知识点。
一、生物学1. 生命的特征:包括细胞、遗传、能量转换、反应刺激等方面,初步认识生命是如何存在并运转的。
2. 分类学的概念:介绍物种、亚种、分类、分类法等基本概念。
3. 外部解剖学的基本概念:介绍植物和动物身体结构的基本组成,如叶、茎、根、头、肢等。
4. 植物的生殖:介绍植物的花、果实及种子结构,简要讲述植物的繁殖过程。
二、化学1. 常见物质的分类:以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对物质进行分类,从而辨别物质的性质。
2. 元素、化合物的概念:介绍元素、化合物、化学符号等基本概念。
3. 拉丁方格的练习:学生需要通过练习将不同的阴阳离子组合成化合物,从而培养拆解、分析物质的思维习惯。
三、物理1. 物质的三态及其变化:介绍物质的三态(固体、液体、气体)及相应的状态变化。
2. 牛顿三大定律:介绍牛顿三定律内容并用具体实例进行解释分析。
3. 机械波的基础知识:如何区分机械波和电磁波,并认识波的类型及波长、频率、速度等基本概念。
四、地理1. 地球与太阳的关系:介绍地球的公转、自转及其周期,以及日照、季节等基本概念。
2. 气象学的基本知识:介绍天气和气候的区别,探究天气形成的原因和规律。
3. 地球上的文化差异:介绍不同国家、民族在地理位置、气候、经济和文化等方面的差异。
五、天文学1. 观测天体:介绍太阳系、恒星、银河系等基本概念,探讨宇宙中的运行和运动规律。
2. 地球与太阳的关系:同地理章节内容,讲述地球绕太阳公转的内容。
3. 天文学测量:Introduction measurement of time、distance、mass and temperature using celestial objects (stars, planets etc.) ,简述天文学中测量方法和精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牛津上海版科学考点大全——七年级第一学期八.身边的溶液1. 溶质在溶剂中溶解,形成溶液。
水是一种常用的溶剂。
2. 判断溶液的酸碱性,最简单的方法是利用酸碱指示剂。
常用的酸碱指示剂有紫色石蕊试液和酚酞试液。
3. 酸性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但不会使酚酞试液变色。
碱性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色,使酚酞试液变红色。
4. 溶液的酸碱性的强弱可以用pH 表示。
pH 的范围是由0 至14。
pH 小于7 的溶液呈酸性,pH越小,酸性越强;pH大于7的溶液呈碱性,pH越大,碱性越强;当pH等于7时溶液呈中性。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酸性增强碱性增强中性5. 在碱溶液中加人酸溶液后,溶液的碱性减弱;在酸溶液中加人碱溶液后,溶液的酸性减弱。
6. 正常的雨水呈弱酸性。
当雨水的pH 小于 5.6 时,称为酸雨。
酸雨对我们是有害的,我们必须采取防治酸雨的措施。
7. 酸溶液和碱溶液都有一定的腐蚀性。
浓酸和浓碱溶液的腐蚀性更强。
我们在使用酸溶液或碱溶液时,必须格外小合。
对实验后产生的酸性和碱性废料要进行处理,不能直接排放。
8. 可以在水中溶解的物质称为可溶的物质;不可在水中溶解的物质称为不可溶的物质。
p29. 溶解在液体中的物质称为溶质,而溶解溶质的液体则称为溶剂。
p2 例:盐(溶质) +水(溶剂)→盐水(溶液)10. 水是最常用的溶剂,但不是唯一的溶剂。
常用溶剂还有酒精、汽油等。
p411. 碘可溶于酒精、丙酮;指甲油可溶于丙酮、乙酸乙酯。
p4,512. pH 试纸是浸渍过多种酸碱指示剂的试纸。
p1013. 用比色卡对比试纸所呈现的颜色,找出相对应的数字,即溶液的pH。
p1114. 酸碱中和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a) 胃酸过多——服用碱性药片(胃舒宁) ;b) 植物不适宜酸性环境——撒碱性的石灰,改善土质;c) 被黄蜂蛰伤——用食用醋涂抹。
p1615. 酸雨的成分十分复杂,但通常以硫酸和硝酸为主。
它们分别主要由二氧化碳和氮氧化物转化而成。
这是引起酸雨的主要物质。
p1716. 酸雨的危害:p19a) 减少叶绿素,阻止光合作用,使植物死亡;b) 腐蚀建筑石料和金属材料;c) 使河川湖泊变成酸性,使水生生物不能生存;d) 会直接影响人体健康,刺激皮肤,引起呼吸道疾病。
17. 金属与酸的反应情况:p22a) 镁:反应剧烈,释放大量氢气;b) 锌:反应较快,释放大量氢气;c) 铁:反应缓慢,释放少量氢气; (下页还有)d ) 铜:不发生反应。
白纸上滴浓硫酸后,白纸炭化、发黑、变焦。
p23 电力与电信 在一个闭合电路中,必须有电源,才会产生电流。
在实验室内,也源可以由电池、干电 池或电池组提供。
容易让电流通过的物质,称为导体,不容易让电流通过的物质,称为绝缘体。
我们用开关接通或断开电路。
我们可以用电路图表示电路的连接。
电流表是一种用来测量电流的仪器。
电流的单位是安培(A )。
测量电压的仪器称为电压表。
电压的单位是伏特( V )。
导体两端的电压增大,通过导体的电流也增大。
电流通过导体时,会使导体发热,这就是电流的热效应。
熔丝的作用是保护电器,避免受到过大电流的损害。
当过大的电流通过电路时,所产生 的热量会首先将熔丝熔断。
大部分建筑物的电路均已采用断路器代替熔丝。
如果通过电路的电流过大,断路器便会 自动切断电源。
只要再次接通断路器的开关,电路便可恢复使用。
切勿在并联电路中增添过多支路。
过多支路会使电路负荷过重。
多用插座是以并联方式 连接各种电器。
所以切勿利用多用插座接上过多的电器。
家庭用电计算耗电量的单位是千瓦时( kW ·h )。
1 千瓦时 =1000 瓦特的电器在 1 小时内所耗的电能 插座中的火线和零线、与插头相连的用电器可连接成完整的电路。
地线则可在漏电时把 电流引走,以保安全。
导线电后,会使附近的小磁针转动,这就是电流的磁效应。
变化的电流周围会产生电磁波。
无线电广播和电视信号是通过电磁波传播的。
光线能沿弯曲的光导纤维传播。
串联电路:把用电器依次连接起来,然后连接在电路中的两点之间。
并联电路:把用电器并列连接在电路中的两点之间。
p34 电池- + 导线 电路元件 灯泡开关电流表 A电压表 V p37,44,49 串联电路中电流只有一条通路。
在串联电路中添加灯泡会使其他灯泡亮度减弱,即电流 强度减弱。
p41,47在并联电路中,若其中一条支路断开,将不会影响其他支路。
家庭电路常为并联电路。
p4218. 九. 1. 2. 3. 4. 5. 6. 7. 8.9.10. 11. 12.13.14.15.16.17.18. 19. 20.21. 22.23.24. 电路由电源、导线、开关、用电器四部分组成。
p39p42p38,39电路 断路闭合电路观察电流表: p45a)电流表从外表看有:刻度板、指针、 3 个接线柱、零点调整器和外壳。
b)接线柱分别标有: 3、0.6、 + c) 刻度表有上下两行刻度,上面一行标有 0~3A ,每大格表示 1A ,每小格表示 0.1A ;下面一行标有 0~0.6A ,每大格表示 0.2A ,每小格表示 0.02Ad) 当导线接至标有 0.6 的接线柱,使用 0~0.6A 的量程挡时,应根据下面一行读数; 当导线接至标有 3 的接线柱,使用 0~3A 的量程挡时,应根据上面一行读数;串联电路中,各处的电流强度相等。
p47 当电池首尾连接时,它们的总电压等于每一节电池的电压和。
p51 用电器不变的闭合电路中,电池数目越多,电压越大、电流越大。
p53 导体中通过的电流越大,电流的热效应越明显。
p54 并联电路中负载越多,总电流越大。
p54 并联电路中,支路开关闭合的越多,接入的灯泡就越多,干路电流越大。
p55 多用插座各组插孔之间是并联连接的。
p58 插头插入插座前,要核对电器的额定电压与当地电网的电压是否一致。
p59 用电器在单位时间里所转化的电能成为功率,功率的单位是瓦特(W )和千瓦( kW )。
进率为 1kW=1000W p62,64 电器上的额定功率表示这个用电器正常工作时在单位时间里所消耗的电能。
p62 用电器的额定功率越大,每单位时间内用电器所消耗的电能也越多。
p631 千瓦时的电能俗称 1 度电。
p64 磁铁能吸引铁、钴、镍等物质。
物质的这种性质叫做磁性。
p66 将导线绕成线圈(成为螺线管) ,并在线圈中插入铁芯,这就成了电磁铁。
p69 电磁门铃是利用电流的磁效应而工作的。
p70 利用电流传播信号的通信设备有:电话、传真机; 利用电磁波传播信号的通信设备有:收音机、对讲机、 GPS 其他大多数通信设备利用多种通信手段发送信号。
p72-74 用光缆传输信号,通信的速度快,通信的容量大,通信的质量高。
p75 健康的身体我们需要适当的和适量的食物、足够的运动和休息,才可以保持身体的健康。
食物的主要营养成分及其作用如下:a)碳水化合物(淀粉和糖)——供应身体所需的能量。
b) 蛋白质——供应身体组织生长及修复所需的原料。
c) 脂肪及油——提供身体所需的能量。
f) 水——构成身体的主要成分,并是输送物质的媒介。
食物纤维能促进肠的蠕动,使食物顺畅地在肠内移动(防止便秘)若要检验食物中含有的主要营养成分,可用以下方法:a) 淀粉——遇碘液变成深蓝色。
b) 糖——遇班氏试剂加热后有红黄色沉淀。
c) 蛋白质——使 10%氢氧化钠溶液和 3%硫酸铜溶液的混合液呈紫色。
d) 脂肪及油—在滤纸上留下半透明亮点。
在消化的过程中,复杂而不溶的食物会被分解成简单且可溶的小分子物质。
食物经消化 后才能透过肠壁进人血液。
25. 26.27.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41. 42. 十.1. 2. 3. 4.d) e) 无机盐 维生素维持身体健康及帮助身体抵抗疾病。
p94)19. 消化系统包括消化道和消化腺两部分。
p99 5. 人体的消化过程是在消化管内进行,消化的过程如下:a)口腔——将食物嚼成小块。
唾液可使食物湿润, 方便吞咽, 也能把部分淀粉变为糖。
b)胃——胃的蠕动把食物变成糜团,同时胃液对部分的蛋白质进行初步的分解。
c) 小肠—在肠内由胰分泌的胰液和小肠分泌的肠液混合并帮助完成对食物的消化。
碳 水化合物会被分解为单糖,蛋白质会被分解为氨基酸,脂肪则被分解为甘油和脂肪 酸。
这些食物粒子非常细小,可以透过小肠绒毛壁等进人血液。
d)大肠——吸收多余的水分,并将剩下的固体物质暂储在直肠中。
e) 肛门——将暂储在直肠中的固体物质形成粪便,通过肛门排出体外。
6. 人体中的循环系统的主要作用是把吸收进人血液的营养物质和氧运送到身体细胞中, 同 时把细胞所产生的废物从细胞中运走。
7. 人体的循环系统由血液、心脏和血管(可分成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组成。
8. 全身血液循环的过程:a)来自各细胞的血液经静脉进入心脏,心脏把血液泵至肺,血液在肺部通过扩散作用 进行二氧化碳和氧的交换,从肺中得到氧。
b)含氧高的血流回心脏,心脏把血液泵进动脉,经动脉将血液送到身体各部分。
c)当动脉把血液输送到分支的毛细血管时,营养物质和氧便会从血液中扩散到细胞 内,而血液同时收集细胞排出的二氧化碳和废物。
9. 比例适中而又含有各种营养成分及食物纤维的饮食,称为均衡膳食。
每个人所需要的食 物的量随着个人的性别、重量、年龄及活动量等因素而不同。
10. 肾脏是人体内水的平衡的主要调节器官。
通过肾脏的滤过和重吸收,血液中大多数的水 分、全部蛋白质、葡萄糖被重新吸收回来。
11. 健康包括:生理(身体)健康、心理(精神)健康、社会适应良好、道德健康四个方面 的完美和谐。
p8412. 心率指脉搏在 1 分钟内跳动的次数。
p8613. 肺活量指尽力吸气后再尽力呼气时呼出气体的体积。
p8714. 通常情况下,做运动前应先要进行热身,运动完成时应慢慢松弛。
p8815. 脂肪提供的能量是相同质量的碳水化合物所提供的能量的两倍。
p9116. 蛋白质释放的能量等于同等质量的碳水化合物释放的能量。
p9217. 人体对维生素、无机盐等物质需求量不大,但又不可缺乏。
p92d) 含二氧化碳浓度高的血液由静脉流回心脏,再次循环。
上、 外界 O 2、养料CO 2、废料肺部毛细血管 CO 2、废料 全身细胞 O 2、养料全身毛细血管 肺静脉腔静脉 瓣膜 大动脉成葡萄糖 和脂肪酸 氨基酸牙齿由牙釉质、牙本质、牙髓腔组成。
p101a ) 牙釉质:牙齿表面一层光亮的物质,是人体中最坚硬的物质。
主要起保护作用。
b ) 牙本质:近似骨骼结构的物质,是牙齿的主要物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