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三章 问题行为的功能评估

合集下载

第三章 学习困难的鉴别与评估

第三章 学习困难的鉴别与评估

第三章 学习困难的鉴别与评估第一节 学习困难儿童的特点 一、学习困难儿童特点美国特殊教育专家麦克林(J.D McKinney ,1987)语言问题认知问题社会问题(一)认知特点认知和元认知缺陷低学业成就较差的记忆力 注意缺陷和多动知觉失真(低年龄儿童的语言与数学学习至关重要)视觉或听觉障碍动作技能协调障碍(“两只左脚”、“十个大拇指”)1.注意障碍与多动易分心、冲动、多动无法较长时间地坚持做一件事无法倾听别人说话不停地说、说出他们想到的第一件事无法有组织地计划各种活动2.记忆障碍健忘短时记忆障碍:难以回忆起刚见过或听过的信息工作记忆障碍:完成一项认知任务时储存信息的能力——无法使用策略3.元认知障碍(二)情感特点较差的社交技能——社会性认知缺陷,错误解读社会线索较差的自我概念较差的学习动机——习得性无助消极的情绪状态——焦虑、抑郁、过分敏感、轻度身体疼痛、孤独、忧郁(三)行为特点适应性行为缺陷破坏性行为退缩性行为无法判断任务的难度 识别任务要求 的能力 无法选择有效的策略 选择与实施适 当策略的能力 难以发觉自己 “不理解”、“错误”监控与调整表现的能力社会互动问题“迷惘的、迷糊的”“有缺陷的被动型”学生二、学习困难的早期发现(一)早期阅读困难早期阅读与儿童语言发展幼儿口语发展语音知觉发展简单故事阅读和欣赏早期写作早期阅读策略书面语言获得早期阅读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学习阅读的经验建构。

表现广泛性发展迟缓:智力正常,但表现出早期的广泛性和弥散性的其他方面的发展迟缓,尤其是语言发展有关的各种能力的迟滞。

开口说话晚,语音不清晰复述和表达困难概念获得与命名上的迟缓在快速命名等智力活动中表现困难感知-运动不协调听-说不协调记忆障碍思维能力缺乏(二)早期阅读困难的认知加工障碍表现语音意识障碍词汇语音解码(语音解码、视觉解码)建构意义和理解过程障碍视觉空间认知障碍:镜像字母、视动不协调工作记忆障碍及快速命名能力不足——快速图片命名测试、数字广度跨距测验(三)对早期阅读教育的思考早期阅读=识字?早期阅读=书面语的获得?早期阅读=书本阅读?口语训练视觉加工能力训练其他认知能力的训练(图片快速命名训练、思维流畅性训练、手眼协调训练、听说协调训练……)第二节学习困难鉴别与评估的标准和原则一、鉴别与评估的标准学习潜能和实际学习成就之间的差异(Discrepancy Criteria)排除由外在因素所引起的学习困难特殊教育的标准二、鉴别与评估的原则客观性原则全面性原则教育性原则差异性原则排他性原则动态性原则第三节鉴别与评估的内容一、标准的学业成绩测验美国加利福尼亚学业成就测验斯坦福成就测验伍德科克-詹森学业成就测验中国大陆近一两年期中、期末考试成绩作为参考标准低于全年级平均成绩1~1.5个标准差《学生学习成就测试》华东师范大学心理系修订二、心理过程测试美国-伍德沃克-詹森认知能力测验(WJ-III COG)种类/因素标准系列测验扩展系列测验语言能力知识理解测验1:口头理解测验11:一般信息思维能力长时提取视觉-空间思维听觉加工推理流畅性测验2:视听学习测验3:空间关系测验4:声音混合测验5:概念形成测验12:提取流畅性测验13:图片再认测验14:听觉注意测验15:分析综合认知效率加工速度短时记忆测验6:视觉匹配测验7:数字转换测验16:决策速度测验17:单词记忆补充测验8:不完全单词测验9:听觉工作记忆测验18:图片快速命名测验19:计划测验20:成对删除测验美国-DN:CAS美国-发展性神经心理测验(5-12岁)五大领域,14个分测验注意/执行能力:河内塔、听觉注意反应、视觉注意语言能力:语音加工、快速命名、语言理解感觉动作能力:手指轻拍、手姿模仿、视动精确性视觉空间认知能力:模仿图形、箭靶测验记忆能力:脸型记忆、名字记忆、叙事性记忆三、非标准化测试基于课程本位的测验……例如:阅读能力测试数学能力测试 四、弹性评估标准化与非标准化测试结合特点: 1.评估由主管儿童的教师进行2.教师直接评估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学习情况3. 教师可定期进行测试和比较4.用评估来衡量教学,不断改进实际效果5.测试的出发点是着重了解学生课程学习情况,并将其与全班或全年级学习情况相比较 五、真实性评估 在有意义的学习任务中评价学生所学内容的掌握程度。

《儿童行为观察与矫正》 试题及答案

《儿童行为观察与矫正》 试题及答案

《儿童行为观察与矫正》试题及答案一、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20分)1、问题行为:2、连续强化:3、负惩罚:4、功能评估:5、逆向连锁:二、判断题:(在上表对应题号下正确的划√,错误的划×。

每题1分,共10分)1、在行为观察过程中,既能观察外显的行为,也能观察内隐行为。

2、对儿童某一特定的发展范围感兴趣,可以采取轶事记录法。

3、分析是了解客观事实的必要手段。

4、资料分析的基本思路是按照一定的标准将原始资料进行浓缩,通过各种不同的分析手段,将资料整理为一个有一定结构、条理和内在联系的意义系统。

5、自我惩罚是自我控制最为关键的成分。

6、负惩罚主要有隔离和反应代价两种形式。

7、任何实物都可以成为代币。

8、问题行为是习得的,不同的问题行为有因果联系。

9、一旦问题行为发生的频率提高、强度增大,表明消退程序无效,应立即停止该消退程序。

10、体罚是首先应该选择的惩罚。

三、简答:(每题8分,共32分)1、什么是实况详录法?2、什么是时间取样法?3、事件取样法的实施步骤。

4、简述普雷马克原理。

四、论述题:(每题20分,共20分)为什么说学前儿童行为观察是一种专业的观察?五、设计题:(每题18分,共18分)多米尼克是个5岁男孩,有好几个兄弟姐妹。

多米尼克在两个月前出现口吃。

他的口吃包括反复重复向个字及音节,倒如,他会说“下面轮到我……我……我了”。

当他激动时更易口吃。

出现口吃时弟妹们总是笑话他,有时父母帮他把话说完。

如果这个家庭到你这儿来寻求帮助,你会给予他们什么样的建议,帮助多米克尼减少他的口吃?《儿童行为观察与矫正》试题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20分)1、问题行为:个体在行为上失去常态,并给他人造成困扰或妨碍自己生活适应的行为。

2、连续强化:指当所需要的目标行为一旦发生,就给予强化的方法。

也就是说,只要行为发生,就能获得强化。

3、负惩罚:指行为的发生跟随着移除强化刺激,结果是降低行为将来发生的可能性。

问题行为评估

问题行为评估
(一)功能评估的含义 搜集问题行为的资料,分析其功能的过 程 清楚的了解问题行为的来源,以提高行 为矫正效果和效率的过程。
一、问题行为的功能评估
评估目标(O’Neill et al ,1997) ,1997)
描述问题行为。
– 发生顺序、出现频率、持续时间、质量好坏、强 度大小等
明确前提事件。
– 出现时间、地点、人物、情境、范围
问题行为评估
参考文献
(美)米尔腾伯格尔 著,石 等译,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林 等译,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042004-7-1 伍新春, 伍新春,胡佩诚 编著 2008年01月 2008年01月/高等教育出版社 编著/2009年02月 昝飞 编著/2009年02月/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一、问题行为的功能评估
确定行为后果。 提出明确假设。 收集科学数据。
一、问题行为的功能评估
评估目标
– 主要: 主要:
确定个体的交流缺陷和自我指导模式
– 问题行为具体化 – 确定功能性反应级别 – 获得问题行为的完整信息 – 确定替代行为,干预策略 确定替代行为,
一、问题行为的功能评估
ABC分析法 ABC分析法 A行为的前提事件antecedent 行为的前提事件antecedent B目前的行为表现behavior 目前的行为表现behavior C行为强化后果Consequence 行为强化后果Consequence
自陈量表 自陈量表是情绪与行为评估方法中最常见的一种。 自陈量表是情绪与行为评估方法中最常见的一种。 接受评估的个体被要求回忆经常参与的活动或鉴别 内心的感受。 内心的感受。 评定量表 评定量表有好几种,通常包括儿童的父母、老师、 评定量表有好几种,通常包括儿童的父母、老师、 同伴或有意义的他人,评定的范围须包含“儿童所 同伴或有意义的他人,评定的范围须包含“ 表现出的特定的不适应行为” 表现出的特定的不适应行为”。

《行为矫正的原理与技术》教学大纲

《行为矫正的原理与技术》教学大纲

《行为矫正的原理与技术》教学大纲课程名称及代码:特殊教育导论课程学分与学时:3 分/48 学时(课堂讲授36 学时,实验实践12 学时,自主学习0 学时)先修课程:《特殊教育研究方法》、《普通心理学》等合用专业:特殊教育专业一、课程性质、目的与任务(一) 课程性质《儿童异常行为矫正》是特殊教育学专业学生自主选修的一门专业方向课。

本课程主要讲述行为矫正的概念、理论基础和行为矫正方法。

综合了学生所习得的心理学、教育学的相关知识,以及学生对特殊教育儿童的认识,是理论和实践并重的科学,对特殊教育教学实践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二) 课程目的通过《儿童异常行为矫正》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比较系统地理解和掌握特殊儿童异常行为特点;通过理论、案例分析与实际操作,培养学生评估并分析问题行为,并能够根据异常行为的特点科学的设计行为矫正的程序,为学生从事儿童行为问题的防治与矫正工作奠定初步的理论与实践基础。

( 三 ) 课程任务1. 掌握行为及行为矫正的普通概念;2. 了解行为矫正学的发展简史及其应用领域;3. 掌握行为矫正学的理论依据和基础;4. 了解特殊儿童常见的异常行为及其理论;5. 掌握各类行为矫正技术在特殊儿童行为矫正中的应用策略和普通原则;6. 学会各类特殊儿童行为矫正的方法研究,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一)理论讲授第一章行为矫正的基本概念( 3 学时)1 .行为的特征2. 行为及问题行为1. 行为矫正的定义2. 行为矫正基本特点3. 行为矫正与行为治疗的关系第二章行为矫正的理论基础( 3 学时)1. 巴普洛夫的经典型条件作用理论2. 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作用原理3. 认知行为学习理论4. 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第三章问题行为的功能评估(6 学时)第四章强化( 3 学时)1. 强化的含义与分类2. 强化物的含义与分类1. 强化的程式及其特点2. 强化原理的原则1. 强化的正例2. 强化的误用第五章惩罚( 3 学时)1. 惩罚与惩罚物的含义2. 惩罚与惩罚物的分类1. 惩罚过程的特点2. 影响惩罚效果的因素1. 惩罚的正例2. 惩罚的误用第六章消退( 6 学时)1. 消退的含义2. 消退的基本类型1. 消退过程的特点2. 影响消退效果的因素1. 消退的正例2. 消退的误用第七章差别强化与刺激控制( 3 学时)1. 行为分化与差别强化2. 刺激辨别与刺激控制1. 差别强化的四种类型2. 差别强化的正用与误用第八章塑造、渐隐与连锁( 6 学时)1. 塑造的含义2. 塑造的使用原则1 .渐隐的含义2.渐隐的使用原则1. 连锁的含义2. 连锁的使用原则第九章代币系统与行为契约( 6 学时)1. 代币系统的含义及特点2. 行为契约的含义及特点1. 代币系统的构成及其使用2. 行为契约的构成及其使用第十章行为维持与自我控制( 3 学时)第十一章临床行为治疗( 2 学时)第十二章认知行为疗法( 2 学时)1. 原理和基本技术2. 基本过程3. 应用程序1. 基本原理2. 基本过程3. 应用技术和程序第十三章示范摹仿疗法( 2 学时)( - )实践教学[实验类型] :验证性[开设类别]:必修[实验目的] :发现问题行描述问题行为。

行为矫正 考试重点

行为矫正  考试重点

第一章行为矫正的基本概念1 、行为的特征1、行为就是人们的所说所做和所思所感。

2、行为可以被他人或自己所观察和测量,并可被描述和记录。

3、行为和环境具有某种程度的因果关系。

4、受自然规律的支配。

5、行为具有可公开或可内隐的特征。

2、个体在进行行为观察和测量时,可以根据行为的性质,选用频率(行为出现的次数) 、持续时间(行为从开始到结束的时间)和强度(行为所包含的身体力量)等指标进行度量。

3 、问题行为是指个体在行为上失去常态,并给他人造成困扰或妨碍自己生活适应的行为。

问题行为的类型(1)行为不足,如七岁的儿童不会自己穿衣服( 2)行为过度,如儿童上课时经常不遵守纪律或侵犯别人( 3)行为不当,如五岁儿童将玩具放入垃圾桶。

4、行为矫正的基本假设:1 、问题行为是习得的。

2、各个问题行为时分别习得的。

3、问题行为与环境有特殊的关系。

4、重新学习可以矫正问题行为。

5、行为受认知的影响,改变认知可以改变行为。

第二章行为矫正的理论基础1、巴普洛夫的经典性条件作用理论。

主要规律( 1)行为获得律与消退律。

(2)刺激泛化与分化率。

(3)恐惧性条件作用。

Eg:恐惧症的形成、成年人怕猫、怕空旷等( 4) 高级条件作用律。

Eg:考试焦虑。

2、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

3、经典性条件作用和操作性条件作用的比较:(1)其主要差别在于强化的手续不同。

在经典性条件作用中,无条件刺激与条件刺激几乎同时出现,无条件刺激即是强化物,无条件刺激与条件刺激共同诱发行为的反应。

在操作性条件作用中,只有在条件反应发生后才会出现强化物。

因此经典性条件作用是强化决定反应,而操作性条件反射是反应决定强化。

(2)经典性条件作用是被动形成的,为信号学习。

而操作性条件反射是属于主动形成的,是技能学习。

(3) 任何行为都可能同时包括经典性和操作性两种条件反射,事实上这两种反射活动是整个行为系列的不同环节,是连续不能分的。

(4)人类的日常行为大多是在操作性条件反射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它在行为矫正中的作用很大。

(完整word版)行为矫正重点整理

(完整word版)行为矫正重点整理

行为矫正第一章1、行为(名词解释):指的是个体任何可观察到的或者可测量的动作或者活动包括个体外部的动作和个体内在的心理过程,主要是个体外部的动作。

2、行为矫正(名词解释):依据学习的原理来处理问题行为问题,从而引起行为改变的一系列客观而系统的方法。

行为改变:个体行为在本质上并非固定不变,而是因身心发展和客观环境影响在随时改变。

3、问题行为的类型:虽然问题行为在生活中表现繁多,范围很广,但大体都可归为以下三大类:①行为不足,人们期望的行为(良性行为)很少发生或从不发生.五岁儿童很少与同伴交流;②行为过度,人们所不期望的行为(不良行为)发生太多,儿童上课时经常侵犯把别人;③行为不当,期望的行为在不适宜的情景下产生,但在适宜的条件下却不发生。

10岁儿童叫爸爸为“老兄”;4、行为矫正的基本假设?行为矫正的基本假设为:①问题行为是习得的,其完全是个体后天在生活环境中通过学习而获得的;②各个问题行为是分别习得的,其分别是在其特定环境中,进行了某种特定学习的产物;③问题行为与环境有特殊的关系,其是在不良的环境条件影响下进行了某种不恰当的学习的结果;④重新学习可以矫正问题行为,行为矫正的实质就是指导个体重新学习,以使问题行为发生改变的过程;5、行为矫正的基本特点:通过对学者的概括和总结,行为矫正有以下五个特点:①行为矫正着眼于问题行为的解决;②行为矫正有明确的学习理论基础;③行为矫正强调环境和学习的作用;④行为矫正重视专业和生活的结合;⑤行为矫正强调对行为的测量;第二章1、行为的获得律和消退律(课本17-18)获得律:条件作用是通过条件刺激反复与无条件刺激相匹配,从而使个体学会对条件刺激做出条件反应的过程建立起来的。

消退律:在条件反射建立以后,如果条件刺激重复出现多次而没有无条件刺激相伴随,则条件反应变的越来越弱,并最终消失。

2操作性条件作用的进本规律(填空)正强化负强化惩罚消退3、影响观察学习的主要因素?(简答)①榜样与示范;②观察与模仿;③替代强化与自我强化4、替代强化:观察者如果看到榜样成功(被奖励的)行为,就会增加产生同样行为倾向;如果看到榜样失败(被惩罚的)行为,就会抑制发生这种行为的倾向.因此,对榜样行为的强化,便可以替代性的影响观察者的学习。

教学课件:第三章-问题行为的功能评估汇总

教学课件:第三章-问题行为的功能评估汇总

干预策略的实施
01
02
03
实施前的准备
确保具备所需的资源和条 件,如人员、时间、场地 和工具等,并制定详细的 实施方案。
实施过程中的调整
根据实际情况,对干预计 划进行适时调整,以适应 学生需求和变化,确保干 预的有效性。
实施效果的监控
在实施过程中,应密切关 注干预效果,及时发现问 题并进行改进。
干预策略的效果评估
功能评估的目的和意义
总结词
功能评估旨在确定问题行为的功能,为干预和治疗提供指导。
详细描述
功能评估的主要目的是确定问题行为的功能,即这些行为为何会发生以及它们满足了什么需求。了解行为的功能 有助于理解其背后的动机,从而为干预和治疗提供有针对性的建议。功能评估对于提高问题行为的干预效果、减 少问题行为的发生以及促进个体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功能评估的方法和步骤
总结词
功能评估的方法包括观察、访谈和问卷 调查等,步骤包括确定评估目标、收集 信息、分析信息和制定干预计划。
VS
详细描述
功能评估的方法多种多样,包括观察法、 访谈法、问卷调查法等。在评估过程中, 首先要明确评估目标,然后收集相关信息 ,包括问题行为的表现、发生情境和频率 等。接着,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分析,推 断出问题行为的功能。最后,根据分析结 果制定相应的干预计划,以改善问题行为 。
02 问题行为的功能分析
行为的功能分类
适应性行为
指个体为了适应环境而 表现出的行为,如寻求
帮助、表达情感等。
自我保护行为
指个体为了保护自己而 表现出的行为,如躲避
危险、反抗欺负等。
社交行为
指个体为了与他人建立 关系而表现出的行为, 如分享玩具、合作游戏

第三章 心理异常的分类与评估

第三章  心理异常的分类与评估

2、无论一次访谈的目的是什么,访谈员的行 为对结果具有重要的影响。有效的访谈不只 是简单地提出问题。训练有素的访谈员对会 谈的涨落都很敏感,而且能够准确判断什么 时候应该提问,什么时候应该更深入地探究, 以及什么时候应该保持沉默。
他们在访谈的开始善于使被访问的患者很自 在和有安全感,这样就鼓励了患者公开地讲 述自己的同题而不害怕任何指责。重要的是 一个访谈员要具有感情深入的品质,也即具 有从患者的观点看待事物的能力,还要有卡 尔.罗杰斯称之为对患者的“无条件的积极 关注”。在这样的情况下,多数人都感到很 自由地分享着他们的内心的思想,因为他们 知道访问者是真实地想了解他们的感受。
2、我们在讨论变态行为时,有时还是很难避免 使用疾病的比喻,因为某些情况下,例如情 感障碍和精神分裂症,是很适合疾病模型来 表达和归类的。然而,焦虑和恐怖障碍以及 许多发展障碍却并非如此,尤其是焦虑障碍, 它向疾病模型提出一个真实的挑战,因为焦 虑障碍的原因可以起源于许许多多的方面。
3、在评估变态行为方式时,心理学家使用了多 种方法来收集广泛的资料,这些方法包括交 谈、有组织的心理测验、用调查表进行调查 以及直接的行为观察等。对变态行为方式的 这种情报所进行的共同分析,将有助于临床 工作者能够准确地刻画出患者情况的性质和 严重程度。一般而言,完善的心理评估大体 上包括在流程图上(见图3—1)所示的几个方 面。
三、行为观察
在自然环境中对人的行为进行系统的观察是 一种很有效的评价工具。在惯常的环境中观 察人的行为,常常使临床工作者能够识别那 些与变态行为方式相联系的甚至可能是导致 变态行为的环境因素。 有两种基本的行为观察方法:第一种叫做自 然观察,它是指在其自然环境中观察行为。 第二种行为观察更有结构性,因为观察者能 够更有效地控制所面临的环境和行为。

功能评估

功能评估

三、功能评估的方法
• 调查法 功能性评估面谈表、动机评定量表 • 观察法 ABC行为分析法、功能性评估观察表 • 实验法 实验分析法、操纵结构性变量
第二节 功能评估的主要策略
• 问题行为的调查评估 • 问题行为的观察评估 • 问题行为的实验评估
功能评估的方法
1.直接评估法——直接观察 该方法的利与弊
3.问题行为的功能
(4)自动性(感觉性)负强化 目标行为的发生自动减少或消除了作为行为后 果的消极刺激时,自动性(感觉性)负强化就 发生了。 请举例说明 借酒消愁
二.功能评估的价值
提高矫正的效果和效率 为什么要实施功能评估? (1)建立科学有效的行为矫正方案 (2)专业性的标准和要求(个体的权利)
利:信息准确度高 弊:费时费精力 两种常用的方法 描述法 清单法
描述法举例:
清单法举例(建议让老师常用)
第三种 ABC时间记录法
前提antecedents 行为behavior 后果consequence
功能性评估观察表
观察者: 当事人: 起始时间:
结束时间:
时间
问题行 为
前提事件
3.问题行为的功能
(2)社会性负强化 问题行为由他人给与的负强化所维持,也就是个 体通过逃避或回避某一厌恶刺激而维持问题行为。 请举例说明 学生因为搞破坏罚站而逃避写作业
3.问题行为的功能
(3)自动性(感觉性)正强化 目标行为强化的结果不是由他人作出的,而是 内在的感觉刺激或行为后果本身所维持。行为 结果被自动积极强化所维持。 请举例说明 爱扔玩具的小孩儿,因为喜欢听玩具掉到地 上的巨大声响而经常扔玩具。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后果:
出现问题后又发生了什么事? 问题出现后其他人做了什么? 问题出现后个体得到了什么? 问题出现后个体免除或逃避了什么事? ……

教学课件:第三章-问题行为的功能评估

教学课件:第三章-问题行为的功能评估
总结词
教授自我控制技巧、培养责任感
详细描述
教授学生自我控制技巧并培养他们的责任感是另一种有效 的干预策略。这可以包括学习如何管理情绪、抵制诱惑, 以及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总结词
建立规则意识、明确期望
详细描述
建立明确的规则和期望,帮助学生理解社会规范和行为标 准,也是重要的干预策略。这可以通过制定清晰的规则、 解释规则的意义和目的,以及定期回顾和更新规则来实现 。
社区环境
社区环境是否安全、友善,对孩子的发展至关重要。社区中存在的毒品、犯罪等问题,可能使孩子面临更高的行 为问题风险。
04
问题行为的干预策略
针对逃避型功能的干预策略
总结词
提供支持、增强自信
详细描述
对于逃避型问题行为,干预策略应着重于提供支持和增强 自信心。通过鼓励、肯定和表扬,帮助学生克服困难,减 少逃避行为。同时,提供适当的挑战和机会,帮助学生逐 渐适应并克服恐惧和焦虑。
05
问题行为功能评估的实践应用
在教育中的应用
识别问题行为的目的
提高教育效果
通过评估,教师可以了解学生问题行 为背后的目的,如寻求关注、逃避任 务等,进而采取针对性的干预措施。
通过评估问题行为的功能,教师可以 更好地理解学生,增强教育效果,提 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成绩。
制定行为干预计划
基于评估结果,教师可以制定个性化 的行为干预计划,帮助学生改变问题 行为,促进其正向发展。
学校环境
师生关系
师生关系的好坏直接影响孩子的心理 状态和学习动力。如果孩子与老师关 系紧张或被忽视,可能会产生厌学、 逃学等问题行为。
同伴关系
同伴之间的相互影响也是不容忽视的 。如果孩子在同伴群体中受到排挤或 欺凌,可能会导致其出现自卑、孤僻 等问题行为。

功能性行为评估法的具体操与应用

功能性行为评估法的具体操与应用

乱动不安静
离开座位
ABC观察表结果
A(前奏事件或情境 事件) B(行为) C(行为结果) 老师点他名字要他 到黑板前面写字。 他叫声停止,很高 兴地上来。 F(行为功能)
上课时老师在前面讲 韩坐在座位上” 生字的写法 啊-啊”的大叫 马上课时不好好坐, 跪在凳子上,老师用 手敲了一下他的腿, 要求他坐好 他变得不高兴, 趁老师不注意跑 到教室后面拿柜 子里的玩具
三、FBA的方法
(一)间接评估 1.功能性的评估访谈 《功能分析访谈简表》 2.功能性评估量表 《动机评估量表》 (二)描述性分析 ABC观察法 (三)功能分析 实验方法验证假设
对问题行为的描述示例
问题行为 姓名 韩昕宇 常规描述 大叫哭闹 行为具体表现
坐在座位上嘴里发出“啊”的 叫声,或者闭着眼睛张嘴大哭。 自己离开座位用手点电脑想放 儿歌,或者抢其他同学手中的 书、学具,很少能安静地坐在 座位上。 未经老师允许自己离开座位去 做其它事情,如上厕所、到教 室后面拿玩具,或者去拿老师 放在桌子上的教具。
正强化——获得老 师关注
老师把他带回座位, 负强化——逃避老 命令他坐好 师的批评
老师上课时放儿歌, 杨自己跑下座位 放完一段后点暂停, 去用手动电脑, 开始讲课 想继续播放儿歌
老师把他带回座位, 感觉刺激——视听 拉上黑板,他又跑 刺激 下座位去点电脑
课 堂 干 扰 行 为
杨许荃
乱动不安静
马诗源
离开座位
确定需要干预的问题行为
行为名称 行为频率(次) 持续时间(s) 强度(力量) 哭叫声音很大,影 响甚至中断老师上 课。
大叫哭闹
7 乱动电脑3次
最长1分钟 平均20s/次 5-10s/次 10s/次 平均10s/次

行为矫正考试重点

行为矫正考试重点

行为矫正考试重点第一章1.问题行为的含义:心理学家将需要矫正的行为,统称为问题行为(problem behavior)。

所谓问题行为,就是个体在行为上失去常态,并给他人造成困扰或妨碍自己生活适应的行为。

2.行为矫正的概念:行为矫正就是指依据学习原理(行为学习理论或认知学习理论)分析与矫正问题行为,从而引起行为改变(不良行为得到矫正,良性行为得到建立或增强)的一种客观而系统的有效方法。

3.行为矫正的基本假设:①问题行为是习得的:行为矫正学认为,问题行为既不是先天遗传的,也不是后天成熟导致的;既不是潜意识矛盾冲突产生的,也不是本能欲望得不到满足的结果。

它和良性行为一样,完全是个体在后天的生活环境中通过学习而获得的。

②各具体问题行为都是分别习得的:如果个体有一个以上的问题行为,那么这些问题行为都是分别在其特定环境中,通过某种特定学习而获得的。

问题行为间不存在本质的联系,也就是说,不能因为有了问题行为a,就带来了问题行为b和c。

因此,在行为矫正时,要分别进行。

③问题行为与环境事件存在联系:任何问题行为都是主体在不良环境条件影响下进行了某种不良学习的结果。

因此,分析问题行为时,必须了解其发生的情境(时间、地点、人物、事件),才能把握问题行为产生的来龙去脉。

行为矫正特别强调对问题行为发生的前提事件和行为结果的分析。

④新学习过程可以矫正改变问题行为:问题行为是习得的。

按照学习心理理论,通过改变个体所处的不良环境,采取一定的特殊措施,使个体进行新的系统的学习,就会使已有问题行为得到矫正,良性行为得以建立。

⑤认知也是影响行为产生与改变的重要因素认知行为矫正者认为,问题行为除了受环境影响外,还受到认知(如思想、信念等)的影响,通过改变个体的不良认知也能实现改变不良行为的目的。

第二章1.经典条件反射的基本定律:①习得律:条件反射是通过条件刺激与无条件刺激反复匹配,从而使个体学会对条件刺激做出条件反应的过程建立起来的。

功能评估课件.

功能评估课件.

1.清晰描述问题行为(B)
(1)个案目前异食行为的种类为螺丝、铁 钉、碎布、纽扣;(2)行为经验:喜欢拆 下家具的螺丝和铁钉并吃下。(3)异食行 为的发生频率:平均每天至少3次,尤其是 无人注意她的时候更为频繁。
2.探讨问题行为带来的 后果 (C)
个案在吃下螺丝或铁钉后可以很快 吸引他人的注意
个案在没有人注意她时,如果有随手可得
直接观察法
直接观察法是指在日常生活中系统性地观察 问题行为者。这种搜集资料的方法通常由教师或 父母来完成。
在许多日常生活情境中,访谈和系统化的直接 观察就能描述不适当的行为,并确认维持不适当 行为的后果。因此这两种方法也就成为功能性评 估的主要方法。
功能性分析
1.清晰描述问题行为(B) 2.探讨问题行为带来的后果 (C) 3.探讨问题行为的前提事件(A) 4.找出适当的对策
3.探讨问题行为的前 提事件(A)
的金属物品,吃入异物的情况明显增加。 经过医学检查发现当个案血液中的锌浓度 明显降低时,个案异食的情况特别严重。
4.找出适当的对策
(1)清除个案生活环境中的金属物品。 (2)安排个案参加持续有目的的活动,如 操作物品、与他人互动等。(3)监控并维 持个案血液中锌的浓度比例。
功能评估
功能评估 (即功能性评估)
功能性评估概念 功能性评估方法
遇到问题行为儿童怎么办?
传统的行为改变技术聚焦学生外显的问题行为, 力图通过奖励增加学生的良好行为,通过惩罚降 低不良行为,在某种程度上弱化了儿童的不良行 为,但很难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行为儿童。为了有 效处理每一个儿童的行为问题,只能一一评估, 然后再计划一个适当的介入措施。因此,以功能 性评估进行问题行为的评估分析,就成为根据个 别差异来处理儿童行为问题的适当方法。

行为矫正技术期末考试重点

行为矫正技术期末考试重点

行为矫正10级社区矫正专业一、行为矫正的含义:行为矫正是依据行为学原理处理问题行为,从而引起行为改变的一种客观而非系统的方法。

基本特点:1、行为矫正的对象是行为而非思想或“症”;2、实施的程序和方法是以行为学原理为基础;3、行为矫正强调当前环境事件的重要性;4、通常由日常生活中的人们实施;5、强调对行为改变的测量。

行为是在自然环境的影响下所表现出来的可以被观察、描述、记录、测量的,可以对环境产生影响的人们的所作所为。

行为的测量尺度:频率(行为出现的次数);持续时间(行为从开始到结束的时间);强度(行为所包含的身体力量);潜伏期。

问题行为(指异常且有害的行为)的类型:行为不足(指人们所期望的行为很少发生或从不发生,如7岁的儿童不会自己穿衣服吃饭);行为过度(指人们所期望的行为发生太多,如一个人一天抽很多烟);行为不当(指期望的行为在不适宜的情景下产生,但在适宜的条件下却不发生,如5岁的儿童将玩具放入垃圾桶)一、三大技术(原理)(一)强化,是指有机体做出某一行为反应的结果提高了该行为以后发生概率的过程。

强化物:增强了操作性行为的结果。

强化的分类:正强化:当有机体做出某一行为反应后,导致了行为结果是刺激的出现或强度的增加,并且提高了该行为在今后发生概率的过程。

(正性刺激被增加)负强化:当有机体做出某一行为反应后,导致了行为结果是刺激的消除或强度的降低,并且提高了该行为在今后发生概率的过程。

(负性刺激被消除)例子:正性强化:孩子哭闹(父母的关注是积极强化物)(停止哭闹是父母在孩子哭闹时提供关注行为的负性强化)负性强化:撑开雨伞(不会被雨淋,移除不良刺激)无条件强化物(基础强化物)与条件强化物(次级强化物);连续强化(就是当所需要的目标行为一旦发生,就给予强化,是一种行为形成)与间歇强化(就是一种偶然的而不是每一次对所发生的行为都进行强化的方法,是一种行为维持,如不是每次鱼竿下水都能钓到鱼)强化物的类型:①消费性强化物:如糖果、饮料等一次性消费物品。

应用行为分析之“分析”:简述功能性行为评估

应用行为分析之“分析”:简述功能性行为评估

应用行为分析之“分析”:简述功能性行为评估发布时间:2021-10-23T19:57:55.704Z 来源:《基层建设》2021年第20期作者:柴洁静[导读] 摘要:功能性行为分析作为应用行为分析的基础,为研究者们所认可和倡导,并用于分析个体问题行为产生的原因——即功能分析之中,从而帮助实务工作者制定切实有效的干预计划。

杭州文汇学校浙江省杭州市 310000摘要:功能性行为分析作为应用行为分析的基础,为研究者们所认可和倡导,并用于分析个体问题行为产生的原因——即功能分析之中,从而帮助实务工作者制定切实有效的干预计划。

本文旨在简要介绍功能性行为评估的概念、实施方法、常用工具和操作步骤,为学习应用行为分析夯实基础。

关键词:应用行为分析功能性行为评估实施方法操作步骤1 引言什么是应用行为分析?其中,“应用”意味着需要改变的目标行为是对个体重要的社会行为;“行为”指需要改变的目标行为是可观察和可测量的;而“分析”则是指行为与影响其变量之间的功能关系。

其中,“分析”对于应用行为分析而言,有如土壤对于鲜花——是基础。

分析在应用行为分析中可以指代功能性行为评估,是指为确定问题行为功能而收集相关前事、行为和结果信息的一系列评估方法(Gresham et al。

,2001)。

功能性行为评量通过分析问题行为的功能,从而帮助实务工作者制定有针对性的干预计划。

研究表明,有效实施功能性行为评估有助于增加干预效果(Ellingson et al.,2000),若未对行为功能进行确定可能造成干预的无效(Alter et al.,2008)。

由此可见,有效进行功能性行为评估,已经成为影响行为干预有效性的关键因素之一。

1997年,美国教育部颁布的《残疾人教育法令》修订本中详细规定,学校在教育训练干预中,应为有特殊需要的学生提供包括功能性行为评估在内的心理评估计划,并将其用于修正、调整教育干预方案(Radford & Erving,2002)。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处理不同功能问题行为的策略
• • • • • a. 降低活动的难度 b. 提高活动的趣味性 c. 降低对活动的期望或要求 d. 提供多种选择机会 e. 提供辅助(对完成活动有一定难度的个体)
(二)处理不同功能问题行为的策略
• 3. 对于感觉性功能的问题行为 • 如果个体问题行为的功能是感觉调整,由于这种需 要来自于个体自身内部,所以一般都需要考虑如何 通过合理的途径给与满足。 • (1)环境布置,活动内容的调整 • (2)提供多感觉的刺激物 • (3)发生问题行为时引导其参加适当的活动 • (4)教学生在需要感觉刺激时提出适当的要求 • (5)提供适合个体刺激需求的强化物 • (6)教学生自我控制,提高其对不同刺激的容忍度
(三)自动正性强化功能 是指问题行为的增强或增多不是由他人的积极反馈造 成的,而是由于行为本身的结果自动出现的。如爱扔 玩具的小孩子,因为喜欢听玩具掉在地上的声响而经 常扔玩具。 (四)自动负性强化功能 是指问题行为的发生自动减少或消除了作为行为结果 的消极刺激时,自动负性强化就发生了。如暴饮暴食 可以减少个体的不愉快的情绪,不愉快情绪的减少又 消极强化了暴饮暴食。
(2)功能性评估面谈表(FAI): 此量表是由O’Neill 等人于1997年提出,它主要 包括11个方面的内容(p40) : ◆ 描述行为 ◆ 界定可能影响行为的一般性潜在生态事件 ◆ 界定预示问题行为发生的前提事件和情势 ◆ 识别问题行为的功能 ◆ 界定问题行为的效能
◆ 个体已经具有的功能性替代行为
(2)记录方法: ◆ 连续记录法 ◆ 时距记录法
◆ 时间取样记录法
(3)整理与分析资料(p46):
对收集而来的原始资料的整理与分析,主要包括这 样三方面的任务: 第一、解释观察和记录的资料 对观察和记录的资料的解释,主要是达到三个目的: ① 描述行为; ② 预测行为; ③ 决定行为的功能。
第二、肯定或修订先前的结论性陈述 也就是说,利用观察收集的资料,对先前利用间接 的调查资料形成的结论性陈述进行检验,以达到或肯 定、或否定、或修订、或补充的目的。这对提高行为 矫正方案的有效性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第三、依据直接观察资料作出决定 ① 确认问题行为及其与前提事件和行为后果的关系 是否变得清楚? ② 如还不清楚,决定实施系统的实验操纵,以澄清 问题行为的因果关系; ③ 决定利用调查和观察的资料,发展和实施行为矫 正方案。
第三章:问题行为的功能评估
一、功能评估的概念
二、问题行为的功能
三、功能评估的方法
四、建立行为矫正方案
一、功能评估的概念
(一)功能评估的含义
功能评估就是一种收集行为资料并分析其行为功能 的过程,也就是说功能评估是收集和分析与问题行为 的发生有关的前提事件和后果的过程。评估的结果有 助于推断出行为发生的原因,以提高行为矫正的效果 和效率。
(2)选择实验方法: ◆ 一是操纵问题行为的前提事件。包括对行为发生 的时间、地点、人物、情景等进行操纵,以检测可能 预示问题行为发生的变量或前提事件的假设。 ◆ 二是操纵问题行为的结果。即对特定问题行为, 安排不同的情境和行为后果,如果传递某一行为后果 时,问题行为发生的频率增高,就可以指出这一行为 后果可能维持着评估而言,运用间接调查和直接观察 就可以形成结论性陈述,确认问题行为指标及维持问 题行为功能的行为后果。如果运用这些方法不能达到 这一目标,下一步策略就必须实施实验功能评估。 实验法是系统地操纵与问题行为有关或无关的特定 变量,以便找出行为所代表的真正功能,从而明确问 题行为、前提事件和行为后果之间关系的因果关系的 方法。
◆ 确定当事人与他人交流的方法
◆ 确定训练时应该做和应该避免的事 ◆ 识别潜在的强化物 ◆ 列举出问题行为的历史演变和过去尝试使用的治 疗计划
◆ 针对某一行为后果,发展出其结论性陈述
3、功能评估面谈表的运用:
自学阅读内容:P42-44
(二)观察法 直接观察是功能评估的关键。通过它可以收集直观 的材料,来验证和澄清在间接调查中形成的问题行为 的结论性描述。尤其是在间接调查无法提供有用资料 时,直接观察的资料就可作为结论性陈述或假设的基 础,来引导矫正计划的制定。
(2)功能性评估观察表(FAO): 功能性评估观察表包括八个方面的内容(P45): ◆ 对象 ◆ 时间 ◆ 问题行为 ◆ 前提事件 ◆ 感受到的行为功能 ◆ 真正的行为后果 ◆ 评论/备注 ◆ 事件和日期
3、功能性评估观察表的运用:
(1)运用步骤: ◆ 在表格的顶部填写基本确认的资料和观察日期; ◆ 在表格的左边列出观察时距和情境/活动; ◆ 列出被观察者的问题行为事件; ◆ 在前提事件部分列出潜在的相关事件或立即的前 提事件; ◆ 若有需要,可在感受到的行为功能部分列出任何 额外可能的行为功能; ◆ 列出行为发生时,被传递的真正行为后果。
二、问题行为的功能
(一)社会正性强化功能 是指问题行为的出现是由于他人给予的正性的强化所 维持。如获得他人的注意、得到活动或获得物质刺激 等。
(二)社会负性强化功能 是指问题行为的出现是由于他人给予的负性的强化所 维持,即个体通过逃避某一厌恶刺激而维持问题行为。 如,成人通过抱怨而逃避劳动,学生通过撞头而逃避 做作业。
1、调查的对象、时间和结果:
(1)调查对象: 主要由当事人、当事人的教师、提供支持的人员、父母、家 庭其他成员、同伴、同事、或了解当事人的其他人员及对问 题行为表示关心的人。其中,对教师、父母及提供支持的人 员的调查更具实质意义。
(2)调查时间: 一般而言,针对复杂的问题行为,调查评估的时间大约是 45—90分钟。
三、功能评估的方法
(一)调查法
调查的目的在于,确定环境事件与个人特定的问题行为之间 的关系。因此,通过与当事人或了解当事人的其他人员进行直 接的接触和交谈,可以获得与问题行为发生有关的信息,这有 利于我们清楚地界定目标行为,找出问题行为的症结。 调查法是一简便易行而被广泛使用的方法。这种方法的好处 是易于操作和不需要大量的时间。另外,评估时有大量现成的 会谈计划和问卷可用。但调查法也有缺点,就是被调查者必须 依靠自己的回忆。因此,通过调查获得的信息可能由于遗忘或 偏见而欠准确。
1、实施时机与参与人员:
(1)实施时机: 在行为矫正实践中,通常是在使用调查法和观察法 收集的资料不太明确时,才进行实验功能分析。
(2)参与人员: 由于过程复杂,参与人员需要建立起由专家领导的 实施团队,来共同协调完成任务。
2、实验评估的基本过程:
(1)确认要评估的问题行为: 依据调查和观察,我们对个体的问题行为会获得一 些假设性的看法,形成一些结论性陈述。为了直接检 验这些结论性陈述,我们就要创设不同情境(前提事 件或行为后果),通过实验操作,观察问题行为在不 同情境中的出现的频率变化,以此确定哪一变量是真 正影响问题行为的因素。
(3)设计实验操作策略: 在选定方法后,进行具体的实验分析时,为 保证信息的有效性,需要一定的实验设计策略来规范 实验过程。常用的策略有:倒返实验设计、多重基线 实验设计等。
3、实验评估应注意的问题(P49)
四、建立行为矫正方案
(一)建立行为矫正方案应考虑的因素 1. 应描述家庭和支持人员改变的情形 改变个体的问题行为关键在于改变个体所 处的环境,因此,行为矫正方案应包括改 变家庭、教师的行为,以及改变物理环境、 调整课程、更换强化物和惩罚物、改变教 学方法等内容。
(3)调查结果: ◆ 精确描述所关心的问题行为; ◆确认一般性和即时性的生理和环境方面的影响 因素; ◆ 确认问题行为的潜在功能;
◆ 发展结论性陈述。
2、调查评估的工具:
(1)动机评定量表(MAS): 此量表是Durand & Crimmins 于1988年提出。通过 动机评定量表可以分析出4种行为功能: ◆ 获得物品或活动 ◆ 寻求自我刺激 ◆ 获得注意 ◆ 寻求逃避
(一)建立行为矫正方案应考虑的因素
4. 应与负责实施者的能力、资源和价值相适应 (1)符合自然情境,实施者不须花太多努力 就可以做到 (2)与实施者的个人价值一致,以使他们愿 意执行方案 (3)强调功能性评估结果与实施矫正方法之 间的关联 (4)与实施者实施矫正方案的能力相适应
(二)处理不同功能问题行为的策略
(一)建立行为矫正方案应考虑的因素
2. 依照功能性评估资料建立行为矫正方案 经过功能性评估所获得的结论性陈述,可 作为行为矫正方案的基础。 如:结论性陈述表明,问题行为是收到逃避 要求所维持的,那么在问题行为产生时, 就不能采取让当事人离开要求情境的策略。
(一)建立行为矫正方案应考虑的因素
3. 应科学合理,符合人类行为基本原理 人类行为一般都遵循某些学习原理,因此, 行为矫正方案也应基本学习原理。
(二)功能评估的信息 率、持续的时间、质量的好坏、强度的大小等。 事件等。这有助于了解问题行为发生的范围。
1、问题行为:包括问题行为发生的顺序、出现的频 2、前提事件:包括行为出现的时间、地点、人物和
3、行为后果:是指行为发生后对行为结果的客观描 述,包括物理环境和其他人的行为等方面的变化。
4、替代行为:是指可以替代问题行为的期待行为的相 关信息。 5、潜强化物:是指具有强化物的功能并在将来的治疗 计划中使用的环境事件的信息。 6、先前干预:是指过去使用的干预措施以及它们对问 题行为的效果。
• • • • 1. 对于正强化功能的问题行为 (1)停止对问题行为的强化 (2)教个体适当的良好行为 (3)将原来用于强化问题行为的强化物用 来强化良好行为 • (4)表现出问题行为时,引导其表现出良 好行为,并对良好行为进行强化
(二)处理不同功能问题行为的策略
• 2. 对于负强化功能的问题行为 • 如果个体行为的功能是负强化,也就是逃 避厌恶的刺激或人物,那么必须仔细分析 这一功能的合理性。处理分为两种情况: • (1)负强化是合理的 • 如果负强化是合理的,那么干预的目标应 该在于如何帮助个体掌握恰当的表达自己 厌恶心情的行为,并允许其逃避刺激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