菌种鉴定常见问题解答

合集下载

食用菌菌种如何鉴别

食用菌菌种如何鉴别

食用菌菌种如何鉴别
食用菌菌种质量的优劣直接关系到广大栽培者的经济利益,同时也会影响制菌者的信誉,如2005年和家片村的部分种植户,从小商贩手中购买的菌种,品种不好致使十几户菇农连本钱都没挣回来,可见菌种质量鉴别是非常重要的,在此,介绍一些鉴别菌种的方法。

1.优质菌种的标准(以滑子菇菌种为例):
①菌种的纯度必须纯正,无杂菌,无感染,无其它类似菌种。

②菌种色泽纯正。

多数菌种的菌丝洁白,有光泽,原种栽培种菌丝应连接成块,无老化现象。

③菌丝要粗壮,分枝多而紧密,接种到新培养基后吃料快,生长旺盛。

④培养基要湿润,与塑料袋或瓶壁紧贴而不干燥,含水份适宜。

⑤各种品种有特殊的清香味,没有霉变或腐臭气味。

2.菌种质量的鉴别:①肉眼直接检查。

对于引进的菌种,首先用肉眼观查包装是否符合要求,棉塞有无松动,试管玻璃瓶,塑料袋是否有破损,有无病虫害,菌丝色泽是否正常,是否有该菌种特有的香味。

②观察菌丝生长速度。

将供测验的菌种接入所配制的培养基上,放置在适宜的温度、湿度条件下培养,如果菌丝生长迅速、整齐浓密,健壮有力,则表明是优质菌种,否则是劣质菌种。

③出菇试验。

经过多方面考核,认为是优良菌种的可进行扩大试验,以鉴定菌种的实际生产能力,可用压块和袋栽二方法,观察菌丝生长速度,吃料能力,出菇速度、子实体形态、产量、质量等来综合评估菌种的优劣。

只要把握菌种的质量、菇盘配料合理,灭菌严格,种菌对路、温、湿度适宜,保证水到渠成,定能得到大丰收。

菌种常见的问题及处理方法

菌种常见的问题及处理方法

菌种常见的问题及处理方法
菌种出菇期间发生侵染性病害主要症状:幼蕾死亡、幼菇发黄、死菇、菇体变褐等。

播种后菌种不萌发或吃料困难主要原因:菌种退化、老化;菌种未经脱毒处理、自身携带病毒或病菌;基料灭菌不及时或不彻底,导致酸败;接种时温度过高等。

处理:更换适龄、健壮的脱毒菌种;因基料或接种原因时,重新装袋生产。

发菌期间污染严重主要原因:灭菌不彻底,接种操作不规范,菌种自身携带杂菌,培养场所杂菌基数过高,预防措施不到位等。

处理:前三个原因导致污染率高,装袋;培养场所按技术规程用药处理,菌袋进入后,每5天左右喷洒一遍药物予以预防,发现污染袋后移出进行单独药物处理,以免杂菌孢子对其它菌袋形成二次污染。

处理:属于菌种问题时,更换菌种即可解决;加强通风管理,尤其为了节约用电而不及时通风的作为是很不划算的,应根据生产的不同阶段,实施科学的通风;同时强化病虫害预防工作,发现病害后,应及时将菌袋移出,清理掉病菇,并顺手清理料面,根据病害程度,喷洒料面,杀死病菌。

出菇期间发生畸形菇主要表现为只长白疙瘩、不分化子实体;菌柄粗短或细长、菌盖很小甚至没有菌盖等。

主要原因:菌种退化或在菌种转接生产过程中感染病毒病菌;原料配比尤不要在蕾期喷大水,也不使袋内积水;使湿度处于相对稳定状态,比如,每次通风后应及时喷水,使在通风时暂时降低的湿度再度升高。

- 1 -。

微生物检验常见问题解答

微生物检验常见问题解答

微生物检验常见问题解答微生物检验常见问题解答一、方法验证1.做过验证的样品微生物检验方法是否都需要按照新的方法进行重新验证?答:对于微生物限度检查的产品而言,由于培养时间调整,应重新进行验证。

对于无菌检查的产品而言,如果方法未作实质性调整,可以不必重新验证。

个别产品在各论中收载了新的无菌检查方法,对这些品种,应对收载方法的适用性进行验证。

2.以前做过无菌验证的品种是否需要重新按照新的标准再验证?答:参见问题1。

3.“新增抗生素供试品应选择低吸附的滤器及滤膜”比如注射用克林霉素磷酸酯属于抗生素,是否需要重新选取滤膜再验证?答:目前采用的方法如果经验证表明可行,则可以继续使用该方法。

4.微生物方法学验证时,培养时间是否跟样品日常检验所培养时间一致?答:应该一致。

5.微生物限度验证时,如果一个方法只有金葡回收率达不到要求,该方法时是否可以用来做细菌霉菌的检测方法?答:按药典的规定,一个计数方法通过验证,是指所有试验菌的回收率均达到要求。

如果采用各种方法以及方法的组合仍无法使金葡回收率达标,则可以采用使金葡回收率最高的方法作为计数方法。

6.薄膜过滤的冲洗量不能超过1000ml,我公司的喹诺酮类产品原来的方法是每张膜冲洗量为1500和2000ml,请问有没有合适的方法将冲洗量降至1000,各菌的回收率仍能符合规定?答:有几种办法可以降低冲洗剂的用量:1)降低接触滤膜的供试品的浓度;2)改进冲洗的方式,如少量多次地冲洗、降低蠕动泵的转速等;3)添加中和剂,如高价金属离子。

7.微生物限度检查法规定,技术方法验证时,采用上述方法若还存在一株或多株试验菌的回收率达不到要求,那么选择回收率最接近要求的方法和试验条件进行供试品检验。

请问,上述方法是指仅通过一种方法还是一定要通过几种方法联用的?答:应该要把可能采用的所有方法包括方法联用都进行验证。

8.供试品不溶于稀释剂,同时又有抑菌性,限度检查时应如何消除抑菌性?答:采用低速离心的方式,尽可能把供试品去除干净,取离心后的上层液,进行薄膜过滤。

菌种有假劣识别有办法

菌种有假劣识别有办法

菌种有假劣识别有办法一种源混乱。

这是劣质菌种中危害最大的一种。

连供种者本人也无法准确说明菌种来源、生产性状等基本情况。

其原因主要是乱引种、乱编号、保存混乱、标识不全,有的是将错就错,也有的是随意进行分离,又不做验证试验等,就盲目扩大生产,使之流向社会,危害广大菇农。

该类菌种很难直观识别,只能用品比试验或验证试验来进行检验。

因此在购买菌种时千万不要图方便,图省事,更不能贪图便宜,请记住“没有免费的午餐”和“好货不便宜”等俗语。

二、掺杂使假。

该类菌种的主要危害是短斤缺两,使栽培户无法按预定播种量进行生产。

笔者曾有过几次见识:本来应为700克~800克的菌种,而其实际重量却在1000克以上,个别的甚至超过1250克,掰开菌种仔细检查,基料中含有大量的细沙;据初步估测,沙土重量大约占菌种的30%左右;另外一种就是将菌种直立后,很短时间便有大量黄褐色液体流出,说明基料用水量过大或者在完成发菌后又经泡水处理。

这两种情况对菌种本身的生产性状并无太大影响,但是人为地增加了菌种重量,使菇农朋友多花了冤枉钱,增加了生产成本。

鉴别的方法很简单:任意取2袋~4袋菌种,将其直立,进行观察,再打开菌种取下约100克菌种,用手指仔细研磨,感觉不太明显时,可用牙齿咬几下,便可取得结果。

三、更换基料。

一般而言,由于棉籽壳质地硬度适中,C/N适宜,故棉籽壳基质的菌种质量较高;但某些小作坊在生产菌种时,为了降低生产成本,在配料时加入较大比例的木屑、玉米芯等,甚者超过50%。

该类菌种若是自产自用倒也无妨,但作为商品出售,并一再声称“纯棉壳菌种",就有坑农之嫌了。

因为玉米芯等基质营养较差,硬度不足,待菌种发满袋后,其营养基本消耗殆尽,播种后萌发力度相对较低;并且,玉米芯等材料吸水性大大高于棉籽壳,一般可高出30%左右,无意中提高了菌种的含水率,危害与前述相同。

鉴别方法是打开菌种,仔细检查基质颗粒。

四、将污染菌种掺杂其中。

该种危害与第一种相仿。

如何鉴别优质菌种?

如何鉴别优质菌种?

如何鉴别优质菌种?食用菌菌种同作物蔬菜的种子一样,是获得高产稳产的内在因素和基础,菌种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到食用菌的产量,甚至关系到栽培的成败。

因此,识别、鉴定菌种的优劣就显得十分重要。

一、看1.看菌种瓶(袋)培养料周围或表面是否有红、黄、黑、绿等异常斑点或片块若存在以上任何一种现象,都说明该菌种已被杂菌侵染(香菇、滑菇等产生色素的品种除外),该菌种不宜再用。

2.看菌种瓶(袋)是否被打开过,瓶(袋)外表有无破损凡已打开过或有破损的菌种都有被杂菌污染的可能,所以这样的菌种不宜再当菌种使用,只能用于出菇。

3.看菌种瓶(袋)标签上的日期是否过长菌龄过长的菌丝会由营养生长转为生殖生长,若再做菌种接入培养基后,菌丝萌发慢,菌丝质量差,抗杂菌能力减弱。

菌种中既有发满瓶(袋)的,又有未发满瓶(袋)的(在同一次制种的前提下),这是由于制种的先后和装料的松紧不一致造成的,是允许的,这种情况说明该菌种的时间还不算长,可以挑选早发满菌丝的瓶(袋)先用。

若所有的菌种都已发满,且发现有的菌丝已长出瓶(袋)口,或有的培养料已失水离开了瓶(袋)壁,或有大量的小籽实体出现,都说明该菌种的菌龄已过长,不宜再作菌种使用。

菌种瓶(袋)中的培养料尚未发满菌丝,但已出菇的菌种也不宜再作菌种用。

这种菌种多是由于将母种无限度地转管或将原种当母种、生产种当原种转瓶(或袋)造成的,此情况下的菌种由于菌丝生活力弱,吃料慢,周期长,若继续当菌种使用则会严重影响成品菇的产量和质量。

4.看菌种的茵丝是否洁白、粗壮菌丝粗壮、洁白、浓密,且培养料的颜色由深变浅者为优良菌种;菌丝稀疏,上稀下密或上密下疏的菌种均属不正常情况,不宜再当菌种使用。

需要特别说明的一点是:食用菌中不同种类的菌种在外观上也有差异,各有自己的特点,如:香菇菌丝常有褐色色素产生,气生菌丝较少;平菇气生菌丝则异常繁茂,常能充满容器;滑菇菌丝洁白度差,常有黄褐色色素。

所以在选用菌种时应区别情况分别对待。

如何鉴别食用菌菌种好坏?这四法不妨一试

如何鉴别食用菌菌种好坏?这四法不妨一试

如何鉴别食用菌菌种好坏?这四法不妨一

第一种方法,直接观察。

直接观察就是利用肉眼直接观察培养好的食用菌菌种,一般优质的食用菌菌种应具备以下特征:一是菌种纯正,无杂菌污染;二是绝大多数食用菌的菌丝为纯白色,有光泽,生长均匀整齐,连接成块,有弹性;三是菌丝粗壮,生长势强;四是培养基湿润,与瓶(袋)壁紧贴,无干缩,松散和积液现象;五是菌龄适宜,菌丝不老化变色,无吐黄水现象,无原基和菌菇形成。

第二种方法,用显微镜镜检。

就是用显微镜观察食用菌菌种的菌丝体,一般优质的食用菌菌种在显微镜下进行观察,应具备以下特征:一是菌丝粗壮且分枝多;二是细胞质浓度高且颗粒多;三是菌丝有隔膜,四是有锁状联合的食用菌锁状联合明显。

第三种方法是生活力测试。

所谓生活力测试,是指将食用菌菌种转接到新的培养基上,优质菌种应具备以下特征:一是菌丝体萌发和吃料快,生长迅速、整齐浓密;二是菌丝体健壮、生长势强。

第四种方法,出菇实验。

出菇实验是指将食用菌菌种扩大后进行出菇试验,观察菌丝体生长和出菇情况,一般优质菌种应具备以下特征:一是菌丝体生长快,且长势强;二是出菇早且整齐,产量高却
子时体体态正常;三是转潮快且出出菇潮次多;四是抗性强,病虫害发生少。

出菇实验评价优质食用菌菌种最有说服力,但测试所需花费时间较长。

菌种鉴定常见问题解答

菌种鉴定常见问题解答

菌种鉴定常见问题解答1.菌种鉴定的方法和步骤是什么?菌种鉴定一般就只要提取基因组DNA,然后PCR扩增16srDNA片段,上GeneBank或者Eztaxon对比即可。

一般序列相似度在97%以上就可以认为是同种细菌(当然也有例外,DNA序列仅仅是一个参考指标)。

-----消息来源:百度问答.2.微生物的菌种鉴定可以鉴定到“株”一级吗?如果你的菌株是自然界中分离得到,就只能鉴定到种,不能鉴定到株,因为多多少少和其他株系的细菌有区别,即便你做了一些特征的鉴定,发现和某一株细菌一模一样,你也没有理由说你的细菌就是那一株细菌,因为你不可能把所有的特征都做完,株和株之间的关系就相当于不同的人之间的关系,世界上不可能有完全相同的两个人。

除非你知道你的细菌本来就是某一株细菌扩增出来的(而且要保证没有变异,否则就是一个新株),可是这样就没必要鉴定了。

-----消息来源:百度问答3.为什么鉴定出来的菌种跟我想象的相差太大?答:我们菌种鉴定使用PCR直接扩增的方法,即以客户提供的菌株为模版直接进行PCR扩增,中间不经过传代培养,因此不会引入新的污染,如果出现结果不一致的情况,一般有以下原因导致:1、您提供的样品未经过三次分离纯化,含有其他杂菌;2、您提供样品的真实情况确认如此。

建议您提供三次纯化的菌株重新进行鉴定。

4.为什么有时会出现PCR扩增不出的现象;答:扩增不出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1、您提供的菌种从严格意义上讲不是细菌或者真菌,或者是信息有误;2、您提供的菌种为革兰氏阳性菌,由于细胞壁较厚,采用常规方法不能有效地破壁;3、培养基或菌体中表达产物含有抑制PCR产物的组份。

对于第二种或第三种情况需要提供基因组DNA。

5.PCR扩增直接测序为什么会出现套峰的现象;答:1、测序结果个别碱基出现N,是由细菌rDNA多态性造成,对菌种鉴定没有无影响;2、所有测序反应均出现大面积套峰,是由于您提供的样品模版不纯造成的。

这种情况需要重新纯化菌种。

关于微生物菌种纯度、活度、方法不确定度的问题说明

关于微生物菌种纯度、活度、方法不确定度的问题说明

微生物问题汇总1、标准菌株纯度和活性作为实验室应该怎么验证?关于微生物菌种这类的标准还没有,每位专家、检验员都有自己的理解。

但是可以明确一下,对于定量试验中的对照菌种,比如总数、霉菌和酵母、乳酸菌、金葡等,必须进行活度的测定,而其他定性试验的菌种,只需进行纯度的验证即可。

首先,对于商品话的的菌种冻存管来说,纯度是没必要验证的,因为随菌附的菌种证明材料就是很好的证实。

而对于野生菌株来说,需要对纯度进行验证,建议采用平板分离纯化,挑取完全单菌落,进行生化试验确证,可保证菌种的纯度。

其次,对于活度的监控需要从菌株保存的一开始就要进行监控,最简单的是刚开始买回来的菌株,活化之后保存10管,一个月之后分别接种10管中的菌,若10管全部存活,则活度为100%。

活度一般应大于90%。

你下面说的这些均是对培养基的验证方法。

也可以侧面反映菌落活性的大小,采用复合验收程序的培养基,对菌种的活性进行验证,仅仅是针对特定的一管菌。

并不是计算活度的方法。

若要准确的计算活性,必须制备已知浓度的菌悬液,涂布平板,进行培养,计算真实浓度和理论浓度差异。

一般记录纯度和存活度就好了。

①目标菌纯度,先活化菌株,在进行平板计数法,选择菌落数最少的平板上的菌全部进行生化鉴定。

②目标菌活性,在做培养基验证时,根据G值来观察,G值越大,说明其活性越好。

③非目标菌纯度,需要验证吗?例如表皮葡萄球菌。

我认为非目标菌只是用来和目标菌进行菌落形态进行对比的,没有必要验证。

如果需要验证,是否可以在营养平板或者TSA平板上进行划线,观察菌落形态是否一致,或有无杂菌。

④非目标菌活性验证,是否可以用该菌的工作菌悬液在TSA 或者营养平板上划16条线,根据G值判断,G值越大,说明其活性越好?2、非常规项目质量控制计划如何做?此部分的控制,建议采用人为污染样品,对方法的灵敏性和稳定性进行验证,从而达到质控的目的。

①蜡样芽胞杆菌:对蜡样芽胞杆菌标准菌株活化,然后对菌悬液做平板计数(定量确定各个稀释度的菌浓度),选择适当浓度的菌悬液的稀释度作为工作菌悬液,然后吸取1ml污染阴性样品为阳性,在按照蜡样芽胞杆菌的国标方法检验,对添加量和检验结果进行比对。

菌种鉴定报告(一)

菌种鉴定报告(一)

菌种鉴定报告(一)菌种鉴定报告•什么是菌种鉴定报告?•菌种鉴定报告有什么用处?•如何读懂菌种鉴定报告?什么是菌种鉴定报告?菌种鉴定报告是一份科学实验结果的记录,主要包括菌株鉴定结果、生化鉴定结果和药敏试验结果等多个方面的信息。

通常由专业的实验室完成,每个菌株的鉴定需要进行多次实验才能得出准确结果。

菌种鉴定报告有什么用处?菌种鉴定报告可以帮助医生和科研人员做出正确的诊断和防治措施。

比如,感染性疾病需要对菌株进行鉴定,才能对症下药,提高治疗效果;另外,部分疾病会出现病原体耐药性的情况,药敏试验结果可以指导抗生素的使用。

如何读懂菌种鉴定报告?菌种鉴定报告一般会包括以下内容:1.菌株鉴定结果:菌种属名、种名、小种名等信息。

2.生化鉴定结果:通过菌株生化特性的检测进行鉴定,如产酶活性、酸碱度、氧需求量等。

3.药敏试验结果:对常用抗菌药物进行检测,确定抗菌药物的敏感性和耐药性。

4.图表说明:通常是为了更直观地呈现实验结果,如菌株的生化反应图、药敏试验图等。

需要注意的是,在读取菌种鉴定报告时,一定要仔细核对整个报告,了解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同时,尽可能地了解不同检测方法在不同环境下的误差范围,以避免产生误判。

5.实验说明:对实验流程、使用的仪器和试剂等进行详细说明,方便其他科研人员进行该实验的复现。

6.结论:对实验结果进行总结和说明,重点说明该菌株的特点和应用前景等。

7.参考文献:列出该实验所参考的文献,以便读者查阅。

在读取菌种鉴定报告时,需要注意一些常见的术语和内容。

比如,菌种命名方法,包括拉丁名、小写字母缩略写法等;药敏试验结果的解读,包括对每种药物的敏感度和抗性等级的判断和分类;生化鉴定结果的判断,需要注重实验条件和方法的标准化。

综上所述,菌种鉴定报告是对菌株进行鉴定的重要实验成果,具有重要的医学和科研应用价值。

在读取菌种鉴定报告时,需要细心、认真、客观地分析每个部分的实验结果和结论,以便理解和应用。

怎样鉴定菌种的质量

怎样鉴定菌种的质量

怎样鉴定菌种的质量菌种生产是食用菌栽培的重要一环,没有优良菌种,就得不到优质高产。

因此,菌种在扩大培养或实际使用时,必须做好菌种鉴定工作。

菌种鉴定概括为两方面:一是鉴定所持菌种是否所需要的菌种,二是鉴定菌种的质量。

鉴别是否所需要的菌种就要检查菌种的标签,向供应单位查询清楚才可确认。

菌种质量鉴定要从菌种的纯度、长势、菌龄、色泽、均匀度、出菇快慢、菇的质量、产量等方面进行。

从外观观察,要求菌丝体生长健壮、均匀、菌丝体从菌种块发出,渐向瓶底伸展,直至长满整瓶。

菌丝体颜色正常,不同种类食用菌的颜色有差异,有光感,有些品种长到菌种成熟时会出现小菇体或扭结,未见杂菌污染。

如果瓶底或壁部菌丝生势弱,或菌丝体生长不到瓶底部,可能是水分过多、或制种时拌料不均匀所至。

若位于瓶颈的菌丝体特别旺盛,呈棉絮状,颜色不正常,这可能是鬼伞或根霉菌污染。

看到瓶底或其他部位有黄、绿色斑点,可能是青霉、曲霉污染。

菌丝体收缩,离瓶壁,菌丝体颜色加深,有时看到“菌珠”或底部出现褐色粘状物,应是菌种老化。

菌丝体不能向瓶底方向伸展、培养料松散,应是水分不足造成的。

当打开菌种瓶观察,应闻到各种食用菌特有的香味,棉塞干爽无异物。

剔去菌种面层的菌皮,内部的培养物松软结块状为良好菌种。

如果不见异物,也估计不是水分的影响,但菌种不能发生发展,则应检查培养料的酸碱度是否合适。

如果原菌种块已萌发,但伸展不开,且有异味,挑开培养料,面层有粘胶状感觉,多是细菌感染。

菌种的质量更要求检验其产生子实体的能力,因此要做好出菇试验,观察播种后菌丝萌发时间、培养料的结块时间,小菇体或扭结出现时间,菌丝体分布情况等;记录第一批收菇时间、产量、质量等;第一批与第二批菇相隔时间,第一批菇占总产量的比率等,都是评价菌种质量的参数。

菌种实验操作中常见问题汇总及分析

菌种实验操作中常见问题汇总及分析

菌种实验操作中常见问题汇总及分析在试验操作中往往都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

不过,没关系,记住下面这十一条小诀窍让您轻松试验! 一、划不出单个菌落怎么办?(1)平板上有过多的水分;(2)划线时接种环未经反复灼烧。

(3)多区划线,三区或四区划线。

二、培育基配制时应留意的问题:(1)灭菌温度要严格掌握,根据要求灭菌,尤其含糖量较高的培育基温度不应太高,过高会导致糖分焦化,影响质量。

(2)琼脂培育基不能反复溶化。

反复溶化会破坏培育基中的养分成分。

(3)培育基不能反复灭菌,反复灭菌也会导致养分成分的破坏。

(4)含琼脂的培育基灭菌后,要摇匀。

三、平板的保存:大多数平板如VRBA、DC、、尿素酶生化管、显色系列等要避光低温保存。

四、产品的保存:(1)干粉培育基:避光干燥,结块后不能使用。

(2)亚碲酸钾卵黄增菌液、50%卵黄乳液等:冷冻保存,使用时,要常温解冻,避开水浴加热。

(3)抗生素类:冷藏保存,温度过高会导致灵敏度的下降。

(4)兔血浆:冷藏保存少量的红色不会影响结果。

五、观看时间的把握:按SN、GB等标准或培育基的使用说明所述时间进行观看,时间过短或时间过长,单菌落的特征都不会很明显。

如单增李斯特氏菌显色培育基,时间短单菌落看不到卵磷脂环,时间长绵羊李氏菌也会产生沉淀环。

OXA、PALCAM的观看也如此,时间过长,李氏菌使整个平板成黑色,不利于观看单个菌落。

六、添加剂的添加:(1)温度的把握。

卵黄和抗生素类添加的温度都不应太高。

(2)定量。

过多会抑制一些目标菌,太少又导致杂菌的过度生长。

七、培育温度的把握:(1)真菌类。

25-28℃培育(2)细菌类。

李氏菌在增菌和生化中要求培育温度在30℃左右。

(3)其他一般在36℃左右八、接种方法:常用的方法主要有划线、三点接种、穿刺接种、倾注接种、涂布接种、液体接种。

九、革兰氏染色方法:染色时间的把握、冲洗的方法。

十、生化试验:(1)接种的方法(2)氧化型和发酵型试验操作(3)阳性菌种的对比(4)接种前的纯化。

【干货】真菌检测中常见问题专家解答

【干货】真菌检测中常见问题专家解答

【干货】真菌检测中常见问题专家解答近年来,随着恶性肿瘤的高发、艾滋病的流行、化疗药物、广谱抗生素、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等药物的广泛使用,以及人工导管等侵入性操作、器官移植等有创诊疗技术的应用,由真菌所引起的感染日益成为临床各科室面临的巨大挑战。

为了提高临床诊断水平,加强真菌的检验能力显得至关重要,现在临床微生物实验室有关真菌检验的常见问题汇总如下,供大家学习参考。

1、为什么培养要设定35℃?实验室通常将孵箱温度设定为35℃,是为了防止温度的波动对细菌或真菌生长的影响。

临床常见细菌的最适生长温度为33~37℃(嗜热,嗜中温菌除外,占少数),设定为35℃时上下波动2℃对培养无影响,如设定为37℃C显然就不合适了。

至于真菌培养,要视标本来源而定。

一般怀疑浅部真菌感染的标本如皮屑、甲屑、头屑及毛发等分离培养于26~28℃。

来源于人体深部组织的标本如痰、胸腹水、血及骨髓深部脓肿等,建议放35℃培养,是刚离体的标本在35℃更接近于人体温度,其次临床最常见的白念珠菌在35℃能形成更为典型的伪足样菌落,这与血清出芽试验在35℃做是同样的道理。

同时,来源于35℃初分离的光滑念珠菌具有更高的酶活性。

怀疑温度型双相真菌感染或个别真菌需要较高温度生长时则需要两种温度同时培养。

还要注意培养环境的湿度,一般要求大于60%,如果培养箱的湿度不够,最好在平板附近放置盛有无菌水的容器以保证湿度。

2、CO2对真菌生长影响大吗?真菌属于异养型微生物,主要从有机化合物中获得碳源,而自养型微生物才需要从CO2中获得碳源,所以真菌一般不需要在二氧化碳环境中培养,而且CO2对真菌的生长和繁殖均不利,但一定浓度可刺激孢子形成。

3、在血培养中培养出真菌2次,但是患儿没有临床表现,而且临床也没用抗真菌药患儿就好了,是考虑污染吗?这种情况要判断是否为污染菌,调查采血过程是否规范、血瓶转运过程是否符合要求、针孔是否适当封口、转运箱是否受到污染等众多因素,最关键的还是患者的临床表现,如没有真菌感染的症状,要么考虑污染,要么考虑定植(可能性不大)。

鉴定食用菌菌种质量,方法你真的用对了吗?

鉴定食用菌菌种质量,方法你真的用对了吗?

鉴定食用菌菌种质量,方法你真的用对了吗?菌种的优劣直接关系到食用菌生产的成败。

因此,对分离、转化、选育、引进的菌种,应予质量鉴定,留优去劣。

所谓菌种质量,一般应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菌种的“种性”。

即菌种自身的生物学特性,这是菌种的内因与基础,栽培地的生产条件必须首先要适合它的“种性”。

比如,一个菌种(株)在南方某地选育驯化成功,并表现良好,若将其引种至北方地区,就不一定有好的生产表现。

二是菌种的制作质量。

一个原本优良的菌种(株),在配套设施设备不齐全、操作技术不规范等条件下,在逐级转接扩大生产的过程中,就会造成菌种的质量下降,如感染杂菌,菌种老化、退化等现象。

这些菌种应用到栽培时,势必会有产量低、品质差、抗性差、发病率高,甚至不出菇等后果。

鉴定菌种是通过菌种质量标准进行的:菌种的质量标准就是衡量菌种培养特征、生理特征、栽培性状、经济效益所制订的综合检验标准。

一般从菌种的纯度、长势、颜色、菌龄、均匀度和出菇快慢六个方面进行鉴定。

菌种的鉴定有多种方法,但是最可靠且最实际的方法就是出菇试验。

只要通过出菇试验,就不难知道它是什么菌种以及菌种的产量及生产性能,只有产量高、品质好的菌种才是优良菌种。

鉴定的内容各种食用菌的菌丝体形态特点虽然不同,但作为优质菌种鉴定的内容主要应注意以下几点。

1.菌种性能可靠。

投入生产的菌种必须是经过试验,具有高产优质、适应性强特点的纯菌丝体。

2.菌丝健壮。

菌丝体生长应粗壮、洁白、浓密,生活力强,并具该品种所特有的风味。

不能有菌丝萎缩、发黄、脱壁或产生菌皮等老化现象。

3.无病虫害。

菌种应无任何杂菌污染,无害虫侵蛀,无积水、菌丝自溶等现象产生。

4.菌龄适宜。

一般母种菌丝占斜面2/3以上。

原种瓶、栽培种袋菌丝长满后1周左右,且不能有大量原基出现。

5.标志明显。

出售菌种,必须注明种类、级别、品种、生产单位、接种日期等,否则不能使用。

鉴定的方法1.直接观察法直接观察法,即通过“观其形,嗅其味”来鉴别菌种质量的优劣。

食用菌菌种鉴定与分类考核试卷

食用菌菌种鉴定与分类考核试卷
1.食用菌的学名通常采用拉丁文表示,其中“Agaricus”是指__________。()
2.在食用菌的分类中,担子菌门的真菌具有的特征是__________。()
3.食用菌的营养主要来源于__________。()
4.世界上最常见的食用菌种之一,也是我国广泛栽培的食用菌是__________。()
A.鸡枞
B.香菇
C.金针菇
D.平菇
6.以下哪些因素会影响食用菌的生长?()
A.温度
B.湿度
C.光照
D. pH值
7.以下哪些食用菌属于子囊菌门?()
A.香菇
B.草菇
C.灵芝
D.鸡枞
8.以下哪些不是食用菌的病害?()
A.畸形病
B.灰霉病
C.菌蚊
D.木质化
9.以下哪些食用菌可以药用?()
A.灵芝
B.香菇
C.金针菇
4.食用菌如香菇、金针菇等含有多种生物活性成分,具有抗炎、抗氧化等药用价值,同时也可用于食疗,增强免疫力等。
A.香菇
B.金针菇
C.平菇
D.双孢蘑菇
20.以下哪种食用菌富含多糖类物质?()
A.鸡枞
B.香菇
C.金针菇
D.灵芝
二、多选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以下哪些食用菌属于担子菌门?()
A.香菇
B.金针菇
C.平菇
D.灵芝
2.下列关于食用菌的描述哪些是正确的?()
A.食用
B.药用
C.工业原料
D.生物防治
18.以下哪些食用菌富含维生素和其他微量元素?()
A.鸡枞
B.香菇
C.金针菇

鉴定食用菌菌种质量的几种方法

鉴定食用菌菌种质量的几种方法

鉴定食用菌菌种质量的几种方法
1、外观直接观察鉴定外观菌种,菌丝浓白、粗壮、富有弹性,则生命力强;如果菌种菌丝萎缩,干燥无色泽,或菌丝体自溶产生了多量红褐色液体,则生活力已变弱,不宜再用;木块菌种如仍保持硬实,则属于生活力强的菌种,如若木块变得软化松散,则已老化,不宜使用。

2、培养观察鉴定对于分离、选育和引进的菌种,通过培养,观察菌丝体对干、湿度和温度等方面的适应特性。

如将菌丝体置于偏干、偏湿和干湿相宜的条件下培养,若菌丝在前两种条件下能良好生长,而在干湿相宜的条件下生长最佳,则说明是好菌种。

3、液体培养鉴定配制2%糖水溶液,经常规灭菌消毒,挑取黄豆粒大的菌块,放入100毫升上述溶液中,置于25??28℃温度下培养3??7天后,若液面出现气泡,产生“油皮”,发生浑浊现象,说明菌种本身有杂菌;如果苗块下沉,或迟迟才长出很薄的菌丝层,则说明菌种生活力弱;如若液面四周的菌丝生长快,且浓白呈棉絮状,则表明菌种生命力强。

4、锯木屑瓶栽鉴定和周期产量鉴定瓶栽鉴定的做法与培育栽培的方法相似,把锯木屑培养料装得松一些,适当加大湿度,把需要鉴定的菌种接种于培养基中,做好记录,在26℃恒温下培养15天。

然后使温度降至15??20℃,并给予较好的散射光条件,再培育半个月左右,在瓶壁和料面上就会出现子实体原基和少量子实体。

若未发现杂菌和异常现象,再把菌种接在木段上,做周期产量鉴定。

如果子实体
生长旺盛,高产优质,具备优良品种特性,并且没有杂菌混生,说明菌种可靠,可以保存并投入大面积生产。

实践证明,以上菌种质量的鉴定方法是比较科学的,可以筛选出优良菌种,为广大用户服务。

食用菌菌种的质量鉴定与复壮

食用菌菌种的质量鉴定与复壮

食用菌菌种的质量鉴定与复壮1、一级种(母种):在同一种培养基上具有原菌株的菌落形态特征,无病虫杂菌,菌丝洁白,生长健壮有力,边缘整齐,不发黄,不老化,菌龄掌握在刚长满斜面即用于扩接原种或继代培养。

2、二级种(原种):无感染病虫杂菌,菌丝洁白,粗壮浓密,均匀布满瓶周,外见颜色一致,无不均匀斑,培养基由棕黑色转为淡棕黄色,有蘑菇特有香味,菌丝不萎缩,不发黄,接种后应在40-50天长满瓶,菌龄掌握在菌丝长满瓶10天左右使用。

3、三级种(栽培种):无感染病虫杂菌,菌丝洁白玉米黄,粗壮有力,均匀布满瓶周,外观颜色大体一致,无明显不均匀斑,培养基成淡棕黄色,有蘑菇特有香味,培养基不萎缩,不吐黄水,接种后菌丝应在30-45天长满瓶,菌龄掌握在菌丝长满瓶后15天内使用。

食用菌种质量鉴定1、直接观察首先用肉眼观察包装是否合乎要求,棉塞有无松动,试管、玻璃瓶或塑料袋有无破损,棉塞和试管、瓶或袋中有无病虫侵染,菌丝色泽是否洁白均匀,有无发生老化。

然后在瓶塞边作深吸气,闻是否具有蘑菇菌种特有的香味,原种和栽培种可取出小块菌丝体观察其颜色和均匀度,并用手指捏料块检查含水量是否符合标准。

2、显微镜检查在载玻片上滴一滴蒸馏水,然后挑取少许菌丝置水滴上,让菌丝体充分展开,盖好盖玻片,再置显微镜下观察。

也可通过菌丝体染色后镜检观察。

蘑菇菌丝体应粗壮,菌丝节较长,呈分枝状,说明是正常菌种,如果菌丝节很短,分枝很浓密,菌丝较纤细,生长缓慢,一般为不正常菌种。

3、菌丝生长速率测定将所获的菌种,转接至PDA培养皿中央,待菌丝身皿边辐射蔓管时,用直径0.5cm的打孔器,经灭菌后打取边缘菌丝,边同培养基重新接入PDA培养皿中央进行培养,每隔24小时,测定菌落直径,直至菌落覆盖全皿为止,从而耱出菌丝平均生长速度。

4、耐高温测定中心以化工行业技术需求和科技进步为导向,以资源整合、技术共享为基础,分析测试、技术咨询为载体,致力于搭建产研结合的桥梁。

食用菌菌种质量鉴定

食用菌菌种质量鉴定

食用菌菌种质量鉴定菌种质量的优劣是食用菌栽培成败的关键,必须通过鉴定后方可投入生产。

把好菌种质量关是保障食用菌安全顺利生产的前提。

食用菌菌种的鉴定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鉴定未知菌种是什么菌种,从而避免因菌种混乱造成的不必要损失;二是鉴定已知菌种质量的好坏,从而理性指导生产。

菌种质量鉴定必须从形态、生理、栽培和经济效益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评价是依据菌种质量标准进行的。

菌种质量标准是指衡量菌种培养特征,生理特性、栽培性状、经济效益所制定的综合检验标准。

一般从菌种的纯度、长相、菌龄、出菇快慢等方面进行鉴定。

菌种质量鉴定的基本方法主要有直接观察、显微镜检验、菌丝萌发,生长速率测定、菌种纯度测定、吃料能力鉴定、耐温性测定和出菇试验等,其中出菇试验是最简单直观可靠的鉴定方法。

一、母种质量的鉴定优良母种应该具备菌丝纯度高、生活力强、菌龄适宜、无病虫害、出菇整齐、高产、稳产、优质、抗逆性强等特征。

(一)鉴定方法1.外观直接观察好的菌种菌丝粗壮,浓白,生长均匀、旺盛;差的菌种菌丝干燥,收缩或萎蔫,菌种颜色不正,过老的菌种会产生大量红褐色液体,打开棉花塞菌丝有异味。

2.菌丝长势鉴定将待鉴定菌种接种到其适宜培养基上,置于最适温度、湿度条件下培养,如果菌丝生长迅速、整齐浓密、健壮,则表明是优良菌种,否则是劣质菌种。

3.抗性鉴定待鉴定菌种接种后,在适宜温度下培养一周,提高培养温度至30℃,培养数小时,若菌丝仍能正常健壮生长则为优良菌种,若菌丝萎蔫则为劣质菌种;或者改变培养基的干湿度,若能在偏干或偏湿培养基上生长健壮的菌种为优良菌种,否则为劣质菌种。

4.分子生物学鉴定采集待鉴定菌种的菌丝用现代生物技术进行同工酶、DNA指纹图谱等比较分析,鉴定菌种的纯正性。

5.出菇试验将菌种接种培养料进行出菇生产,观察菌丝生长和出菇情况。

优良菌种菌丝生长快且长势强,出菇早且整齐,子实体形态正常,产量高,转潮快且出菇潮数多,抗性强,病虫害发生少。

细菌鉴定中应注意哪些问题

细菌鉴定中应注意哪些问题

前沿2细菌鉴定中应注意哪些问题陈涛 (四川省成都市新都区人民医院,四川成都 610500)自然界中的细菌种类繁多,分布广、数量大、繁殖快、代谢活力强、易变异,大大增加了细菌鉴定的难度。

在细菌鉴定中,为了获得准确的结果,需要注意相关事宜。

下面分享有关细菌鉴别的一些知识。

1细菌鉴定方法细菌(Bacteria)是指生物的主要类群之一,属于细菌域。

细菌对人类活动有较大的影响:一方面,细菌是许多疾病的病原体,可通过多种途径(如消化道、接触、呼吸道、蚊虫叮咬等)在正常人群中传播,具有较强的传染性,对社会造成的危害较大;另一方面,人类也时常利用细菌,如乳酪、酸奶和酒酿的制作,部分抗生素的制造,废水的处理等。

细菌鉴定是指将未知细菌按生物学特征放入系统中某一适当位置,和已知菌种比较其相似性,通过对比分析方法确定细菌分类地位的过程。

常用的细菌鉴定方法有:(1)生物鉴定法,主要利用细菌对营养物质分解能力的差异以及代谢产物的差异进行细菌鉴定,如糖分解产物试验、氧化酶试验等。

(2)血清学鉴定,适用于含较多血清型的细菌,常用的方法有玻片凝集试验、间接血凝试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协同凝集试验等,也属于血清学鉴定方法。

(3)分子生物学检测,较适用于人工培养基无法生长、生长速度缓慢、对营养要求高、不易培养的细菌,如核酸杂交、生物芯片、核酸扩增技术等。

(4)微生物自动鉴定系统鉴定,能快速、准确地鉴定常见分离菌,在临床应用较广泛。

(5)质谱技术,这是一种新型技术,灵敏度高。

2细菌鉴定注意事项2.1 确保纯培养物若一个菌落的所有细菌来源一个亲代细胞,那么称这一菌落为“纯培养”。

一般而言,直接从植物、动物、一般环境中分离出来的细菌,较少获得纯培养。

细菌鉴定的第一步是获得每种细菌的纯培养物,因为混合培养物的特征试验反应不可用于鉴定。

获得纯培养物的技术需要根据所研究的菌株而选择,常用的方法包括涂布平板法、倾注平板法、平板划线法、厌氧法、富集培养法、单细胞挑取法等。

菌种鉴定注意事项

菌种鉴定注意事项

菌种鉴定注意事项菌种鉴定是确定细菌或真菌的种类和身份的过程。

在进行菌种鉴定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事项:1. 样品收集和处理:正确收集样品对于菌种鉴定至关重要。

确保样品的收集和处理过程符合规范的操作流程,以避免交叉污染和样品失真。

在收集样品时,要注意使用无菌工具,避免污染。

对于不同类型的样品,如土壤、水或生物组织,采取适当的方法进行处理和保存,以确保菌种的完整性和保存。

2. 培养基选择:菌种鉴定通常需要将菌种培养在适当的培养基上。

选择适当的培养基对于菌种的生长和鉴定至关重要。

根据菌种的特性和需求,选择适当的培养基,例如选择富含特定营养物质的培养基,以促进菌种的生长和表现。

3. 形态特征观察:形态特征观察是菌种鉴定的重要步骤之一。

通过观察菌落的形状、颜色、边缘等特征,以及菌株的细胞形状、大小、结构等特征,可以初步判断菌种的身份。

这些观察需要在合适的培养条件下进行,并与已知的菌种进行比较。

4. 生理特征分析:生理特征分析是进一步确定菌种身份的关键步骤。

这包括菌株对不同营养物质的利用能力、生长速率、产生的代谢产物等方面的分析。

通过比较菌株在不同条件下的生长和代谢特征,可以进一步缩小菌种的范围。

5. 分子鉴定方法:分子鉴定方法是现代菌种鉴定中的重要手段。

通过分析菌株的DNA序列,如16S rRNA基因序列对细菌进行鉴定,或ITS序列对真菌进行鉴定,可以准确地确定菌种的身份。

这些方法具有高度的准确性和灵敏度,可以帮助鉴定特定的菌株。

总结起来,菌种鉴定需要注意样品收集和处理、培养基选择、形态特征观察、生理特征分析和分子鉴定方法等方面的事项。

通过遵循正确的操作流程和使用合适的技术手段,可以准确地鉴定菌种的身份。

这对于科研、医学和环境领域的研究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菌种鉴定常见问题解答
1.菌种鉴定的方法和步骤是什么?
菌种鉴定一般就只要提取基因组DNA,然后PCR扩增16srDNA片段,上GeneBank或者Eztaxon对比即可。

一般序列相似度在97%以上就可以认为是同种细菌(当然也有例外,DNA序列仅仅是一个参考指标)。

-----消息来源:百度问答
.
2. 微生物的菌种鉴定可以鉴定到“株”一级吗?
如果你的菌株是自然界中分离得到,就只能鉴定到种,不能鉴定到株,因为多多少少和其他株系的细菌有区别,即便你做了一些特征的鉴定,发现和某一株细菌一模一样,你也没有理由说你的细菌就是那一株细菌,因为你不可能把所有的特征都做完,株和株之间的关系就相当于不同的人之间的关系,世界上不可能有完全相同的两个人。

除非你知道你的细菌本来就是某一株细菌扩增出来的(而且要保证没有变异,否则就是一个新株),可是这样就没必要鉴定了。

-----消息来源:百度问答
3.为什么鉴定出来的菌种跟我想象的相差太大?
答:我们菌种鉴定使用PCR直接扩增的方法,即以客户提供的菌株为模版直接进行PCR扩增,中间不经过传代培养,因此不会引入新的污染,如果出现结果不一致的情况,一般有以下原因导致:
1、您提供的样品未经过三次分离纯化,含有其他杂菌;
2、您提供样品的真实情况确认如此。

建议您提供三次纯化的菌株重新进行鉴定。

4.为什么有时会出现PCR扩增不出的现象;
答:扩增不出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
1、您提供的菌种从严格意义上讲不是细菌或者真菌,或者是信息有误;
2、您提供的菌种为革兰氏阳性菌,由于细胞壁较厚,采用常规方法不能有效地破壁;
3、培养基或菌体中表达产物含有抑制PCR产物的组份。

对于第二种或第三种情况需要提供基因组DNA。

5.PCR扩增直接测序为什么会出现套峰的现象;
答:1、测序结果个别碱基出现N,是由细菌rDNA多态性造成,对菌种鉴定没有无影响;
2、所有测序反应均出现大面积套峰,是由于您提供的样品模版不纯造成的。

这种情况需要重新纯化菌种。

6.PCR产物克隆测序为什么会出现结果分离的现象?
答:我们以菌种为模版直接进行PCR扩增,然后对PCR产物进行克隆测序,如果出现2种或以上的测序结果,说明您提供的模版不单一,即菌种不纯,含有其他杂菌,这种情况建议您将菌种重新进行三次以上纯化。

7.菌种鉴定可以鉴定到种吗?
答:利用rRNA的保守区域进行鉴定只是菌种鉴定的一个分子生物学指标,通过鉴定结果可以了解未知菌株和NCBI公布序列的哪个种属比较接近。

如果鉴定至种,还需要DNA杂交、基因组GC含量、生理生化指标等来综合判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