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论文

合集下载

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研究的论文-经济学理论论文

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研究的论文-经济学理论论文

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研究的论文经济学理论论文【摘要】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已席卷全球,国内外宏观经济形势发生巨大变化。

信贷业务是我国商业银行的主要收益来源,信贷风险也是商业银行面临的主要风险。

在当前形势下,商业银行必须强化信贷风险管理,保证信贷资产业务的健康发展。

本文分析了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成因,并提出在金融危机下治理信贷风险的相关对策。

【关键词】金融危机信贷风险【中图分类号】f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209(2010)06-00-02信贷风险,主要是指银行贷放出去的款项,借款人到期不能偿还而形成逾期、呆滞或呆账,使银行蒙受损失的可能性。

信贷风险管理是当前国有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核心。

如何准确把握和有效防化信贷风险,确保金融安全,是一项庞大而复杂的系统工程和长期任务。

近年来,国有商业银行在强化信贷风险管理,防范和化解信贷风险上做了大量艰苦卓绝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取得了显著的工作成效和丰富的实践经验,信贷资产质量明显提高。

然而,由于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与金融产权制度改革、经营管理的授权操作与内控自律制度建设的严重不协调,国有商业银行存在着较为严重的信贷风险控制理念和行为偏差,以致信贷资产不良率还处于高位运行。

在金融不断对外开放的今天,如何加强信贷风险的管理便成了银行能否提高竞争力的关键。

作者结合多年工作经验,从分析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成因着手,提出了治理信贷风险的相关措施。

1 我国商业银行信贷资产面临的主要风险现况分析商业银行信贷风险是加强信贷管理的前提和基础。

商业银行信贷业务风险包括内部风险和外部风险,其中内部风险起主导作用,并决定外部风险。

1.1 内部风险1.1.1 素质风险。

是指因信贷人员个人素质原因导致的信贷风险,信贷人员个人素质包括业务素质和品德素质两个方面。

业务素质偏低的信贷员一般很难对一笔贷款做出正确的判断,从而使贷款的风险增大;品德素质较差的信贷人员则容易导致以权谋私、以贷谋私的道德风险。

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的论文

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的论文

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的论文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的论文论文摘要:在当前的国内外的经济金融背景下,商业银行信贷风险尤为突出,因而加强风险管理成为金融结构经营管理的重中之重。

本文分析了我国商业银行信贷资产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强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的措施。

论文关键词: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思考1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信贷资产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尽管,近些年来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在信贷资产风险管理方面已取得明显的成绩和进步,但存在的问题仍然较多,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1权限过分集中的贷款审批制度制约了信贷营销。

目前,加强信贷营销已成为国有商业银行参与市场竞争的焦点,但权限过分集中的贷款审批制度实际上限制了分支机构参与市场营销的空间和推行金融新产品的想象空间,制约了基层金融机构贷款营销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导致了一段时期以来社会普遍反映的“贷款难”问题、县域经济金融支持萎缩问题等,既影响了金融对地方经济发展的支持力度,也导致了基层金融机构经营效益的下降。

1.2审批程序不科学。

商业银行发放一笔贷款要经过调查人、调查负责人、审查人、审查负责人、签批人、最高签批人等审批程序,同时基层行上报材料必须通过审批系统按不同权限上报,虽然在审批信贷业务中层层把关,但对借款人使用贷款的真正动机和原因未必能掌握,从目前的静态资料来分析,很难准确判断贷款发放后能否安全收回,各级审批人员只从表面资料上判定还贷能力强弱,无法知晓贷款发放后收回的把握有多大,因此常常会看到签批者附注“应加强贷后管理,切实按期收回”等文字。

1.3国有商业银行由于体制等原因较难解决好激励机制。

当我们要求国有商业银行防范金融风险时或国有商业银行自己也正在采取各种办法防范内部的风险时,会出现一种社会现象,就是有些信贷员讲的“不贷没风险,少贷小风险,多贷大风险”的心态,银行内的“惜贷”现象普遍存在,另外下级行或基层行因授权不足而不能从实际出发贷款发放,从而影响经济的发展,最终也影响银行发展。

商业银行信贷论文银行信贷风险论文

商业银行信贷论文银行信贷风险论文

商业银行信贷论文银行信贷风险论文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研究提要本文针对我国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问题,分析风险的主要成因,并提出降低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对策。

关键词:商业银行;信贷风险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是指当银行贷款到期而借款人不能按时偿还,使银行信贷资产和收益受到损失的可能性。

通过分析研究我国上市商业银行的年报,能够直观地发现信贷收益在银行经营利润中占比很高。

信贷业务作为商业银行最主要的盈利业务,对商业银行的经营具有重要的意义,信贷风险不仅关系到商业银行的盈利水平,还关系到银行未来的生存与发展。

因此,对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进行研究愈发显得重要与紧迫。

一、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主要成因(一)来自外部环境的原因1、立法监管不足。

由于我国的金融立法目前尚不够完善,缺乏有效的法律制度保障金融活动的充分进行。

目前还未有对恶意逃废银行贷款的刑法,所以相关法律制度的欠缺导致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产生。

在商业银行信贷活动中,由于客户的道德及信用问题,通过恶意逃废债务使得商业银行信贷资产发生损失,从而产生严重的信贷风险。

因此说,由于没有完善的金融法律制度的保障和约束,使我国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加大。

2、信用文化淡薄。

我国目前处于市场经济制度建立和完善的时期,但是人们的市场信用观念还比较淡薄,这也造成了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大量产生。

由于人们在信贷活动中的信用观念的淡薄,使得客户对银行提供信息不实、客户信贷活动不履行相应义务等情况不断发生,这些情况使得商业银行信贷风险不可避免地发生。

社会的诚信文化已经成为影响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重要因素。

3、宏观经济环境影响。

由于我国的特殊国情,国有企业的所需资金长期由银行信贷提供,其固定资产投资、经营流动资金等投入都需要商业银行提供。

这种情况造成我国国有企业的负债过高,长此以往使得企业经营困难,直接造成了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

我国政府对于商业银行的干预依然存在,一些地方政府为了使国有企业脱离困境,把通过逃废金融债务作为帮助企业的有效手段,因此产生干预商业银行的收贷,从而产生信贷风险。

商业银行信贷风险化解论文

商业银行信贷风险化解论文

商业银行信贷风险化解论文1治理信用环境从全社会角度而言,社会信用环境的治理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充分发挥政府部门和市场的作用,调动社会各界的积极性,利用素质教育、道德规范、舆论监督、社会倡导、行政管理、法律约束等各种手段实行综合治理。

1.2抓信用培育以营造良好信用环境要从正面入手抓信用培育,努力营造良好的信用环境,首先要广泛开展金融政策法规和信用意识宣传,积极营造全民讲信用的良好氛围;其次要加强对企业法人和财务人员的素质培训,促进企业进一步完善财务制度,增强信用意识。

1.3抓同业沟通以共同防范信贷风险银行同业之间应建立畅通的信息沟通渠道,做到客户信用等级等资源共享,切实预防和减少不良客户利用银行同业间的激烈竞争而重复借贷或多头骗取银行资金现象的发生。

2强化贷款风险管理商业银行发放每一笔贷款,风险的防范和管理始终贯穿于整个贷款周期,这就要求商业银行不断完善和规范授信业务程序,牢固树立风险管理理念,健全风险防范机制。

2.1科学测评客户信用等级企业信用等级评价是贷款风险管理的重要基础。

采用定量与定性分析相结合,财务因素与非财务因素分析相结合等方式,按照客户的现金流量、财务状况分析其营运能力、盈利能力和偿债能力,根据客户的行业、产品、销售环境,企业经营者经历、业绩、信誉、能力等因素分析其发展前景、管理能力、信用状况,综合评定得出客户信用等级。

通过信用等级评定把信贷风险防范的重点从事后监督转为事前防范,以风险分类的标准衡量潜在客户,优化客户选择,不断提高银行基本客户群的整体质量。

2.2建立有效的审批流程风险识别主要受制于审查部门对每个风险资产关键潜在风险的预测、监视、识别的能力,针对目前商业银行信贷人员的风险识别水平的实际情况,笔者认为控制信贷风险最可行的办法是建立一套标准化的贷款审批流程体系,通过定量分析对客户财务资源的评估得出风险评分结果,再由贷审会进行贷款风险决策,合理把握贷款投放,最大限度上防范风险贷款的产生。

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研究论文

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研究论文

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研究姓名:班级:学号:目录一、导言 ······························································································ - 2 -二、商业银行风险概述·············································································· - 2 -2.1信贷风险的定义 ············································································ - 2 -2.2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成因 ································································ - 3 -三、商业银行信贷风险成因分析 ································································· - 4 -3.1商业银行内部信贷风险管理水平不高 ················································· - 4 -3.2商业银行内部监督机制不健全 ·························································· - 4 -3.3商业银行盈利压力和同业间的恶性竞争·············································· - 4 -3。

试论我国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管理—以浦发银行为例,不少于1000字

试论我国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管理—以浦发银行为例,不少于1000字

试论我国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管理—以浦发银行为例,不少于1000字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商业银行在资金运作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然而,商业银行在资金运作中也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风险,其中信贷风险是商业银行最大的风险之一。

本文将以浦发银行为例,从信贷风险的定义、信贷风险管理的重要性、浦发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的现状以及浦发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的优化方向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信贷风险的定义信贷风险是商业银行在贷款过程中所面临的各种不利影响的风险,它通常是由借款人无力偿还贷款、贷款违约和拒绝履行义务等因素引起的。

当借款人遇到经济困境,已经无法偿还贷款时,银行无法收回贷款,造成资产减值,这就是信贷风险。

二、信贷风险管理的重要性商业银行作为金融机构,与客户之间的信任关系是最关键的,信贷风险管理是银行经营过程中实现风险控制、防范风险发生的重要方式,其重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保护资产。

信贷风险是银行面临的最大风险之一,处理不当会导致银行资产减值,影响银行经营效益和金融稳定。

2、保证收益。

商业银行的主要盈利来源是收取利息差,如果信贷风险未能得到妥善控制,很可能会导致银行收益受到影响。

3、规避法律风险。

若买方拒绝偿还货款,银行就必须通过法律途径来解决问题,这将面临额外的成本和风险。

4、保障银行声誉。

如果银行处理信贷风险的方式被广泛批评,会影响企业形象和声誉,从而影响银行吸引新客户。

以上几点说明了信贷风险控制对于商业银行的重要性。

三、浦发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的现状1、信贷风险管理制度完善。

浦发银行建立了完整的信贷风险管理制度,涵盖了风险评估、定价、审核等各个环节。

2、建立庞大的调查员队伍。

浦发银行建立了庞大的调查员队伍,负责及时深入调查借款人的资信及背景情况等。

3、建立专业的信贷风险评估模型。

浦发银行依据实际情况建立了专业评估模型,在评估借款人信用等级时对借款人的偿还能力、担保情况、历史还款记录等进行全面考量。

4、实施严格的信贷风险审查。

商业银行防范化解信贷风险研究论文

商业银行防范化解信贷风险研究论文

商业银行防范化解信贷风险研究论文摘要:国有商业银行信贷资产劣变趋势不容忽视,其形成原因已成共识。

本文着重从社会及商业银行自身角度来探索建立商业银行防范化解信贷风险体系,从而达到降低信贷风险。

保证商行的正常运营,提高其经营效益的目的。

关键词:商业银行防范化解信贷风险体系近年来,我国对防范化解信贷风险制定了一系列的制度、办法,但国有商业银行的不良债权仍处于不断上升的趋势,信贷风险控制已成为商业银行商业化经营的重点和难点,也是制约商业银行经营效益和自身发展的重要因素。

一、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状况及其原因(一)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状况1.高比例的不良信贷资产大大削弱了国有商业银行的流动性。

我国国有商业银行资金来源的绝大部分为工商企业和居民储蓄存款,其他资金来源很少,资本金只占很小的比例,且为数不多的资本金又几乎被经营办公所需的房屋、设备等固定资产所占用。

在资产业务中约有近70%的资产配置于信贷资产,按当前信贷资产质量分类方法,不良信贷资产比例也在25%左右,这些不良资产使国有商业银行15%左右的资金失去流动性或流动性很差。

2.高额的不良信贷资产和较低的信贷风险管理水平,造成国有商业银行盈利能力很弱,难以通过自我留利补充资本,使其经营运行的安全性降低,动摇了稳健发展的基础。

由于我国国有商业银行收入来源的80%以上是信贷业务的利息收入,而国有商业银行信贷资产质量状况不佳,一方面刚性的筹资成本难以降低,另一方面贷款利息实收率不高,存在大量欠息,使应得效益难以实现。

此外,国有商业银行现有的不良信贷资产中许多已成为事实呆账,保守的估计其损失率也在50%以上,不良信贷资产造成的资金损失率即占到总资产的7%左右,若加上其它资产业务中的损失,资金损失比例将超出自有资金比率。

大量不良信贷资产的存在既造成国有商业银行的利息收入减少。

盈利能力降低,几乎没有通过自我留利补充资本的能力,又造成本不牢固的资本充足率防线面临更严峻的考验。

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论文_2

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论文_2

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论文一、信用评级相关研究成果综述(一)财务指标变量预测企业经营危机的起源最早运用单一财务指标变量预测企业经营危机的研究,始于1930年代的Smith&Winker(1930、1935)。

Fitzpatrick(1932)进行单变量破产预测研究,选择了19家公司作为样本,运用单个财务比率指标将样本划分为破产和非破产两组,发现判别能力最高的是净利润,股东权益和股东权益,负债两个比率。

1966年由威廉,比弗(WilliamBeaver)沿着该思路继续研究。

Beaver(1966)应用统计方法研究1954~1964年期间的79家失败企业,并以单变量分析法建立财务危机预测模型。

发现有些财务比率在两组公司间确有显著不同,其中“现金流量,负债总额”是预测经营失败的最佳指标,其次为“资产负债率”以及“资产报酬率”。

笔者认为,Beaver用单一的财务指标变量来判别企业的违约概率这样的复杂层面分类存在问题,因为企业违约概率的影响因素是多层面,仅用一个指标来判断未免偏颇。

(二)多元线性判别分析模型典型的代表是美国的爱德华·阿尔特曼博士(EdwardAirman)著名的Z-score模型和ZETA信用风险模型。

多元线性判别分析模型是研究对象所属类别进行判别的一种统计分析方法,该方法是从若干表明观测对象特征的变量值(财务比率)中筛选出能提供较多信息的变量并建立判别函数,使推导出的判别函数对观测样本分类时的错判率最小。

Airman(1968)是率先将多变量分析用于预测财务困境公司,提出了著名的z一8COle模型。

其过程包括各种可选函数(包括每个自由变量的相对贡献的判决)的统计显著性的观测;相关变量的相关关系评价;各种变量组合预测精度的观测;专家的意见。

作者早在1968年对美国破产和非破产生产企业进行观察,采用了22个财务比率经过数理统计筛选建立了著名的5变量Z-score模型,最后选出了最具解释力的5个财务指标,分别是营运资金/总负债、保留利润/总资产、息税前利润/总资产、权益市价/总负债、销售收入/总资产财务比率。

商业银行个人信贷风险管理论文范本

商业银行个人信贷风险管理论文范本

商业银行个人信贷风险管理论文范本商业银行个人信贷风险管理论文范本一、建立统一的信贷风险管理文化和理念由于我国商业银行一般都采取总行、分行和支行的组织架构,遍布全国各地的分支机构较多,各分行的各种不同类型的信贷产品也比较多、差别也较大,各分行的具体组织结构也不尽相同,因此,也就形成了我国商业银行的条块交错的情况。

不同的条块在信贷风险管理上就会形成不同的标准,在对标准的把握上也会出现不同的松紧尺度。

另外,由于我国商业银行在信贷管理上都实行前后台分开的制度,如果前台业务部门和后台风险管理部门的人员没有一致的信贷风险管理文化和理念,则部门之间的摩擦必然会对银行信贷业务的健康和稳定发展产生较大的负面影响。

因此,在我国商业银行内部不同条块之间、在信贷经营管理的前、后台部门之间建立统一的信贷风险管理文化和理念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建立统一的信贷风险管理文化和理念是一个银行信贷风险管理业务健康、稳定发展的首要条件,是保证信贷制度、标准和程序得到严格遵守的关键。

因此,所有商业银行的员工,都必须自觉自愿地接受本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的文化和理念的约束。

同时,按照贴近市场,便于为客户服务,有利于控制风险的原则,赋予各分、支行应有的管理经营权限。

对于商业银行来讲,如果文化和理念不统一,或者说上下说不到一块,想不到一块,纪律不严格,不管有多么高明的机构设置,多么严密的规章制度,多么庞大的组织规模,都起不了多大的防范信贷风险的作用。

二、设置合理高效的信贷风险管理组织架构信贷风险管理的组织架构的设置关键在于保证工作的独立性和合理高效。

我国商业银行一般在总行设置风险管理部门,统管全行的信贷风险管理事务,但是部门总经理的级别不够权威和独立,也就影响工作的高效性,重大风险管理事项还要向主管行领导汇报后才能向行长通报。

因此,为了保证信贷风险管理的独立性和合理高效,需要在组织架构上加予保证,需要在总行设置一位总行级的首席风险经理,由副行长或副行长级高级管理人员担任,负责全行各种风险的控制和管理,监控各种可能对全行业务发展有重大影响的“重大风险”。

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特点分析论文

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特点分析论文

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特点分析论文第一篇: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特点分析论文摘要:随着利率市场化的不断推进,我国商业银行的发展既面临着机遇也面临着挑战,如何利用利率市场化契机以及商业银行信贷资产证券化快速发展的机会,是目前商业银行在改革发展中需要着重考虑的问题。

本文将从商业银行信贷风险来源角度切入,分析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上的特点和缺点,就如何利用利率市场化契机完善银行信贷风险管理提几点看法。

关键词:利率市场化;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一、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来源(一)宏观经济环境的变动宏观经济环境比较复杂,变化频繁且剧烈,一旦宏观经济环境发生极大的变动便会影响金融市场的稳定,从而给商业银行信贷带来更大风险。

尤其是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外国市场风险会随着国际贸易和国际市场交易而带入到我国,影响我国金融市场的稳定。

比如2008年美国爆发的次贷危机便通过国际市场对各个国家均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我国政府虽然及时推出了扩大内需政策和货币政策,避免风险扩大,但是近几年来随着资产证券化的快速发展,金融市场自由程度提高,再加上经济下行压力大,我国金融产业和实体经济行业在发展上均遇到了障碍。

(二)政府政策变化和干预我国政府对于金融市场的管理主要采取的是监管和宏观经济政策来调控和调节经济,对商业银行的监管主要表现在货币政策、产业政策和具体业务上的干预。

首先商业银行是货币政策传导途径,所以当货币政策发生变动之后商业银行的业务经营便会受到影响,从而影响信贷的规模,影响信贷的业务发展。

(三)商业银行内部风险我国商业银行的发展要远远滞后于发达国家,表现在信贷风险管理上便是信贷风险管理体系不完善以及信贷风险管理能力较弱。

比如在信贷风险管理体系上,在贷前管理中缺乏完善的评价指标,缺少定量分析;在贷中和贷后管理上不能对所贷款的企业进行有效的监控。

此外,在信贷风险管理能力上,信贷风险管理人员的专业技能和风险责任意识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二、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的特点(一)投向行业集中性商业银行信贷最大的特点便是行业集中性,也就是在投向上往往集中于某一个行业,并长期对这一类企业发放贷款。

信贷风险论文范文3篇

信贷风险论文范文3篇

信贷风险论⽂范⽂3篇联贷联保信贷风险论⽂⼀、我国商业银⾏信贷风险主要表现形式(⼀)联贷联保模式———融资创新风险。

受2008年国际⾦融危机影响,全球经济增速放缓,外需急剧下降,我国推出“四万亿”经济刺激政策。

在宽松的资⾦环境下,钢贸企业通过联贷联保模式获取银⾏贷款,即由若⼲个钢贸企业结成⼩组,联合向银⾏提出授信申请,每个企业均对贷款承担连带责任保证。

随着政策的不断放松,银⾏对钢贸企业的贷款额度不断提⾼,整个钢贸⾏业进⼊资⾦迅速膨胀的阶段。

由此,众多钢贸企业开始⼤肆炒作钢材。

但是,⾃2010年国家出台新⼀轮房地产调控政策之后,钢材价格在2011年出现暴跌,长三⾓地区的⼤部分钢贸企业陷⼊严重亏损和资⾦链断裂的境地,⽆⼒偿还到期的银⾏借款,⽽原先提供担保的钢贸⼤户也陷⼊“连带赔偿”的困境,钢贸危机全⾯爆发,商业银⾏不良信贷资产随之增加。

(⼆)产能过剩⾏业———贷款沉淀风险。

钢贸圈事件的发⽣不仅严重暴露了联贷联保模式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重⼤风险,也进⼀步深刻揭⽰了产能过剩⾏业给我国商业银⾏带来的巨⼤风险。

钢铁⾏业属于产能过剩的⾏业,但是数据显⽰,在2001~2010年间,钢铁⾏业利润持续增长,每吨钢材的平均利润⾼达300~500元。

钢贸⾏业呈现⾼利润空间,使其成为各⼤商业银⾏争相追逐的对象。

众多商业银⾏向钢贸企业发放⼤量信贷资⾦,这些资⾦⼤量沉淀,导致钢贸⾏业产能过剩。

在产能过剩背景下,钢贸企业资⾦流容易出现问题,甚⾄导致企业破产,商业银⾏贷款难以回收。

(三)贸易融资变质为融资贸易———表外融资风险。

虽然表外融资业务是商业银⾏的利润增长点,但其引发的风险以及来⾃⾦融监管部门的压⼒,已经成为我国商业银⾏需要应对的严峻挑战。

2014年6⽉份爆发的“青岛港事件”是融资贸易风险的集中迸发。

融资贸易是当前企业很普遍的运⾏模式。

传统的贸易融资是为了贸易⽽融资;⽽融资贸易则是为了融资⽽贸易。

以铁矿⽯为例,如果企业为了进⼝铁矿⽯⽤于销售、炼钢⽽续作的融资,属于传统的贸易融资;⽽如果企业为例融资⽽进⼝铁矿⽯,并相应地囤积铁矿⽯,则属于融资贸易。

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论文

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论文

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论文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商业银行在金融行业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而信贷风险则是商业银行面临的主要挑战之一。

信贷风险管理的有效性直接关系到商业银行的稳健经营和金融市场的稳定。

本文将探讨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的重要性以及应对策略。

一、信贷风险的概念和类型信贷风险是指由于借款人无法或不愿按期偿还贷款本息而导致银行资产价值受损的风险。

根据风险的性质和来源,信贷风险可分为违约风险、流动性风险、集中风险和市场风险等几种类型。

违约风险是最常见的信贷风险,指借款人无法按时偿还贷款本息的风险。

流动性风险是指银行因无法及时变现资产而导致资金短缺的风险。

集中风险是指银行在某一行业、某一地区或某一客户上集中了大量贷款,一旦出现问题会带来巨大风险。

市场风险是指由于市场环境变化而导致信贷风险的风险。

二、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的重要性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的重要性不容忽视。

首先,信贷风险是银行面临的最大风险之一,如果不能有效管理,可能导致银行资产质量下降,甚至出现严重亏损。

其次,信贷风险的暴露程度影响着银行的盈利能力。

通过有效管理信贷风险,银行可以降低不良贷款率,提高还款率,从而提高盈利水平。

再次,信贷风险管理对维护金融市场的稳定和保护金融消费者的利益具有积极意义。

三、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的方法和工具为了有效管理信贷风险,商业银行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方法和工具。

首先,建立健全的信贷风险管理体系是关键。

商业银行应该建立完善的信贷政策和流程,明确信贷风险的界定和评估标准。

其次,合理的风险定价和定价策略有助于减少信贷风险。

商业银行应根据借款人的信用状况、担保物品和借款期限等因素进行科学合理的风险定价,以确保借贷活动的可持续性。

此外,建立有效的风险监测和控制机制也是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的重要环节。

银行可以利用风险管理系统和模型来监测贷款组合的质量和风险暴露情况,及时调整风险暴露度,并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

四、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的挑战与对策商业银行在信贷风险管理过程中面临着一些挑战。

商业银行信贷风险治理分析论文

商业银行信贷风险治理分析论文

商业银行信贷风险治理分析论文一、当前信贷风险监控中发现的主要问题银行的不良贷款一般是由于多种原因形成的,除银行自身的原因外,还受企业违约、不适当的行政干预以及法制不健全、执法不严的影响。

虽然近几年来,金融机构加强和改善了信贷管理工作,推行了审贷部门分离,成立了风险评审管理委员会,强化了贷款民主决策,建立了行业技术专家咨询制度和信贷决策责任人制度,实施责任奖惩等等,使得信贷管理水平有所提高,但仍存在一些问题。

(一)贷款制度执行不严,信贷政策向所谓的“大户”倾斜当前,由于金融机构之间的无序竞争,造成商业银行对所谓的大户贷款审查不严,未能严格执行贷款制度,这种制度的倾斜加大了贷款风险。

例如,一些商业银行对这些客户不敢去严格管理,严格审查其财务状况,结果一些大企业集团由于经营不善倒闭,导致大量贷款变成呆账,如“蓝田股份”案例,曾有十余家金融机构争相为其贷款。

事实上,集团客户或关联企业的风险事件时有发生,其所造成的较大连锁反应和连带风险已给商业资产质量带来了很多不利影响。

(二)内部控制体制不健全,风险管理组织结构不完善据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在1998年提出的《银行机构内控指引》,完善的现代银行内部控制体系应该以运作合法、有效和信息畅通为目标,涵盖银行的管理和控制文化、风险的有效识别和评估、控制活动和责任分离、信息和交流以及监控和缺陷修正等五个方面的内容。

到目前为止,我国商业银行普遍内部控制体制不健全、风险管理组织结构不完善,还没有形成现代意义上的管理体系和独立的风险管理部门,也没有专职的风险经理。

无论是内部稽核部门还是信贷管理部门或资金管理部门,都没有能力承担起独立的、权威性的、能够有效管理银行各个方面风险的风险管理职责。

(三)缺乏贷款风险评估机制,对风险缺乏全程监控实施信贷风险的防范管理是个系统工程,涉及基础工作、管理水平、员工素质等诸多方面,其内涵应该包括经营理念风险意识、识别防范风险能力、风险评估技术、风险管理机制、规避化解风险措施等手段。

信贷管理论文(5篇)

信贷管理论文(5篇)

信贷管理论文(5篇)信贷管理论文(5篇)信贷管理论文范文第1篇【关键词】信贷管理;风险防范;差异;对策和建议一、中外银行信贷管理制度的主要差异外资银行在长期的商业化经营中,已经形成了一整套较为科学、规范的信贷管理体制和内部掌握制度,对贷款准入原则、贷款程序、贷款审批、贷款风险分析和计量、风险掌握体系等有规范而严格的要求,从而有效地掌握了信贷风险。

相比之下,国内银行的信贷管理机制目前尚处在调整和逐步完善之中,诸多方面与外资银行有较大差异。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组织结构上的差异——外资银行重视水平制衡,国内银行重视垂直管理外资银行在信贷组织架构上通常采纳条块结合的矩阵型管理体系。

信贷业务的组织除了有纵向的总行一分行的专业线管理之外,非常强调横向的部门之间的分工与制约,较好地实现了风险掌握与资源配置效率的结合。

外资银行通常会设置专业化程度较高的多个部门共同负责信贷业务的组织管理,如信贷政策制订部门(市场营销部门或信贷政策委员会)、风险评估部门、风险审查和管理部门、不良贷款处理部门以及内部稽核部门等等。

各部门分工明确,各司其职,在业务上相互沟通、协作又相互监督。

贷款审批是信贷风险的关键掌握点,在这一环节,外资银行多实行由隶属于不同专业部门的授权人员共同审批的方法,即由若干(一般为3到5名)信贷审批官共同背对背独立审批,全票通过或者达到有效票数后贷款审批通过。

而行长主要负责日常的行政管理工作,并不直接参加贷款的审查与签批。

其审批流程强调独立、客观、公正。

国内银行特殊是国有商业银行的信贷管理组织结构与专业银行时期相比,基本架构没有实质性的变动,仍是与行政体制高度耦合的“金字塔”型的垂直管理机构,表现为管理责任关系和信息的汇报渠道均为总行、一级分行、二级分行、支行、网点之间以及机构内部行长、科长、经办之间的垂直分级管理。

与外资银行比,纵向管理链条过长,而横向的分工与制衡关系不够。

近几年我国商业银行各级分行进行了内部结构调整,相继成立了资产保全部和风险审查部门负责处置不良贷款和评估贷款风险,旧体制下信贷部“包办”信贷业务流程的局面得到了肯定的转变,但信贷政策管理、信贷资产组合风险管理等职责仍旧基本由审贷部门担当,部门的分工合作和相互制约不充分。

货币银行学关于商业银行信贷风险与管理论文

货币银行学关于商业银行信贷风险与管理论文

商业银行信贷风险与管理摘要:商业银行在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居于举足轻重的地位,关系着国民经济命脉和安全。

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的利润主要来自于存贷款利差,信贷风险是银行面临的重要的金融风险。

因此如何正确的认识信贷风险、加强对信贷风险的管理就显得尤为重要了,这也是本次选题的原因。

关键词:商业银行、信贷风险,信贷风险管理。

正文:一、商业银行信贷风险在商业银行面临的所有信用风险中,信贷风险是一种狭义的信用风险。

信用风险是指在商业交易中,债务人一方由于信息质量下降导致其在交易期限内违约或违约的概率增加,从而使得债权人一方应该从事先约定的交易中得到的预期现金流量现值减少。

信贷风险是商业银行的传统风险,它是指银行贷款头寸的价值随其客户信用质量的变化而遭受损失的风险。

银行信贷风险基本上包括信用违约风险和信用息差风险两大类型。

信用违约风险是指在商业交易中由于交易一方的违约,使交易另一方得到的预期现金流量现值减少而遭受的风险。

信用息差风险是指商业交易中,交易一方信用质量变化使交易另一方应得的预期现金流量现值面临不确定的变化从而带来的风险。

(1)信用违约风险所有的资产组合都具有信用违约风险。

在借款企业不能按期归还贷款本息或者逾期不还,银行的收益将遭受损失。

信用违约风险假设当期度量的预期违约概率在一定的风险期内是不变的,然后侧重于度量预期违约概率的可信程度。

信用违约风险并不考虑债务人的信用质量在违约发生之前的任何变化,债务人没有违约就意味着债权人不会遭受任何损失。

但是债务人一旦违约,债权人将遭受损失。

损失的大小等于债务的单位合同价值减去赔付率,后者取决于对违约债务人的资产进行清算或重组时债权人能够得到的补偿比率。

一般来说,银行贷款组合面临的信用风险主要属于信用违约风险。

借款单位是否违约决定着贷款的预期收益能否等同于实际收益。

(2)信用息差风险信用息差是银行由于面临信用风险暴露而对借款单位要求获得的补偿。

信用息差风险是持有需要进行市场评估的金融产品的银行由于企业信用息差的变化而可能遭受损失的风险。

商业银行信贷风险与控制论文

商业银行信贷风险与控制论文

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与控制【内容摘要】随着国际金融市场的不断发展,特别是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的爆发,我国商业银行资产质量恶化,不良贷款比重较高,国有商业银行信用风险暴露尚不充分,且面临的风险有加大的趋势。

在经营中出现了资本充足率下降,银行的抗风险能力降低。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随着改革开放程度的加深,国内商业银行将受到更多的国际国内因素冲击,承受更多的内外风险,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问题突出导致商业银行经营风险增大,影响我国经济金融的稳定发展.再加上国有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体制存在的一些缺陷,导致金融抑制现象长期伴随中国经济生活的现实之中. 要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胜,强化全面信贷风险防范已成为当务之急。

因此,要应对国际银行业的激烈竞争,要形成自身的核心竞争力,我国商业银行信贷就必须积极借鉴国际银行业先进的信贷风险管理经验,完善信贷风险管理机制,全面提升风险控制能力。

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防范策略研究既有理论探讨价值,又有实际现实意义。

本文根据金融发展理论和银行信贷管理的实践,对当前建设银行信贷风险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一系列信贷风险管理对策。

【关键词】商业银行信贷风险风险控制【正文】一、商业银行概述(一)商业银行的概念及其法律地位1.商业银行的概念商业银行英译为(Commericd Bank)是指提供金融中介和交易服务机构,以经营工商业存放款为主要业务,并以利润为其主要经营目标。

在整个金融体系中,只有商业银行能够吸收使用支票的活期存款,发放中长期贷款,并由此创造存款贷币,因而,商业银行是金融体系主体。

2.商业银行和法律地位我国从《商业银行法》第2条规定:“本法所称的商业银行是指依照本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设立的吸收公众存款,发放贷款,办理结算等业务的企业法人”,该条规定明确了我国商业银行的法律定义和法律地位。

商业银行是企业法人,企业法人是从事生产、经营以获取利润,创造社会财富,扩大社会积累为目的,实行独立核算的法人,商业银行属于金融企业,因而被赋予了企业法人的资格和地位。

商行信贷风险管理分析论文

商行信贷风险管理分析论文

商行信贷风险管理分析论文摘要:在当前的国内外的经济金融背景下,商业银行信贷风险尤为突出,因而加强风险管理成为金融结构经营管理的重中之重。

本文分析了我国商业银行信贷资产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强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的措施。

关键词: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思考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商业银行信贷不可避免地存在着风险,因而必须加强风险管理。

但是,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无论从管理理念和方式,还是从管理条件和环境来看,都存在着一定的问题,有必要认真探讨并加以解决。

1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信贷资产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尽管,近些年来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在信贷资产风险管理方面已取得明显的成绩和进步,但存在的问题仍然较多,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权限过分集中的贷款审批制度制约了信贷营销。

目前,加强信贷营销已成为国有商业银行参与市场竞争的焦点,但权限过分集中的贷款审批制度实际上限制了分支机构参与市场营销的空间和推行金融新产品的想象空间,制约了基层金融机构贷款营销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导致了一段时期以来社会普遍反映的“贷款难”问题、县域经济金融支持萎缩问题等,既影响了金融对地方经济发展的支持力度,也导致了基层金融机构经营效益的下降。

审批程序不科学。

商业银行发放一笔贷款要经过调查人、调查负责人、审查人、审查负责人、签批人、最高签批人等审批程序,同时基层行上报材料必须通过审批系统按不同权限上报,虽然在审批信贷业务中层层把关,但对借款人使用贷款的真正动机和原因未必能掌握,从目前的静态资料来分析,很难准确判断贷款发放后能否安全收回,各级审批人员只从表面资料上判定还贷能力强弱,无法知晓贷款发放后收回的把握有多大,因此常常会看到签批者附注“应加强贷后管理,切实按期收回”等文字。

国有商业银行由于体制等原因较难解决好激励机制。

当我们要求国有商业银行防范金融风险时或国有商业银行自己也正在采取各种办法防范内部的风险时,会出现一种社会现象,就是有些信贷员讲的“不贷没风险,少贷小风险,多贷大风险”的心态,银行内的“惜贷”现象普遍存在,另外下级行或基层行因授权不足而不能从实际出发贷款发放,从而影响经济的发展,最终也影响银行发展。

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论文范本

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论文范本

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论文范本(一)信贷文化严重缺失。

信贷文化是鼓励某种贷款行为的贷款环境因素的总和。

它包括银行的信贷、价值取向、重要性确实定、管理沟通、信贷从业人员的培训等。

信贷文化是银行绩效和银行经营成败的一个重要因素。

当前信贷文化严重缺失主要表现在:一是重贷轻管的思想大量存在,贷后管理薄弱。

信贷资金发放后,银行极少就客户对信贷资金的使用状况及客户的重大经营管理决策等进展必要的检查、监视和参与,这种只“放”不“管”的做法必然导致信贷资金的使用失控,最终造成不良贷款的增加。

另外,信贷员的责、权、利与贷款质量不挂钩,缺乏有效的鼓励约束机制。

二是信贷流程停留在外表,形式主义泛滥。

通常,商业银行偏重对信贷人员在信贷业务办理过程中的违规行为进展处分,而对于按照信贷流程发放、形成不良贷款的责任追究力度不够。

这种管理模式直接导致信贷人员办理业务时只重过程不重结果,本末倒置。

三是风险意识淡薄,或仅停留在发放前进展相关风险分析和预测,难以贯穿贷款的整个过程。

信贷从业人员往往只注重当期显现出来的风险,无视了客户和贷款潜在的风险。

(二)信贷管理体制转型缓慢,方法和手段仍然比较。

长期粗放经营的习惯使得精细化管理难以到位。

详细表现在:1.风险定价随意,缺乏科学性、系统性。

随着市场利率体系的逐步完善和银行同业间标准竞争的开展,民银行已逐步放宽对贷款利率的限定,允许商业银行根据本行的预期收益、筹资本钱、管理费用以及借款者的风险等级等构建自己的贷款定价模型,制定恰当的贷款定价策略。

但商业银行普遍没有跟上这一节奏。

根本没有科学、合理且操作性很强的贷款定价模型和贷款定价策略。

即使有,也经常出现定价政策朝令夕改、因人而异的情况,极易产生道德风险。

2.期限管理不到位。

在贷后管理中较流行的思维方式就是“能还息就是好贷款”。

这句话虽有一定道理,但不正确。

因为一方面,还息很重要,还息是正常业务收入还是偶尔的投资收益,是企业经营利润还是其它借款,这都是银行贷后管理应关注的;另一方面,能还息不代表能按期还本,也不代表第二还款落实。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要信贷风险历来是银行业乃至整个金融业最主要的风险形式,是金融机构和监管部门防范与控制的主要对象和核心内容。

银行信贷业务所带来的信用风险及其控制也一直是商业银行最为关注和棘手的问题。

随着国际金融市场的不断发展,特别是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的爆发,我国商业银行资产质量恶化,不良贷款比重较高,国有商业银行信用风险暴露尚不充分,且面临的风险有加大的趋势。

在经营中出现了资本充足率下降,银行的抗风险能力降低。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随着改革开放程度的加深,国内商业银行将受到更多的国际国内因素冲击,承受更多的内外风险,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问题突出导致商业银行经营风险增大,影响我国经济金融的稳定发展.再加上国有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体制存在的一些缺陷,导致金融抑制现象长期伴随中国经济生活的现实之中. 要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胜,强化全面信贷风险防范已成为当务之急。

因此,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防范策略研究既有理论探讨价值,又有实际现实意义。

在这种严峻的形式下,是否能很好的处理信贷风险,关系到商业银行的长远发展。

但只要各家商业银行树立稳健经营理念,坚持"三性"有机统一;构筑以人为本工程,健全贷款责任制度;实施客户授信管理,不断优化贷款结构;完善信贷内控制度,防范业务运作风险;建立风险预警机制,促使质量关口前移,将很好的促进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防范和商业银行的健康发展。

本文根据金融发展理论和银行信贷管理的实践,对当前建设银行信贷风险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一系列信贷风险管理对策。

关键词:商业银行;信贷风险; 防范措施一、商业银行信贷风险概述1.银行信贷风险的含义银行信贷风险是指由于各种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在银行的经营与管理过程中,实际收益结果与预期收益目标发生背离,有遭受资产损失的可能性。

信贷风险是指借款企业因各种原因不能按时归还信贷本息而使银行资金遭受损失的可能性。

主要以三种常见形态存在于商业银行中:一是赔本风险;二是赔息的风险;三是赔利风险。

2. 信贷风险的特征(1)客观性只要有信贷活动存在,信贷风险就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而客观存在,确切地说,无风险的信贷活动在现实的银行业务工作中根本不存在。

(2)隐蔽性信贷本身的不确定性损失很可能因信用特点而一直为其表象所掩盖。

(3)扩散性。

信贷风险发生所造成银行资金的损失,不仅影响银行自身的生存和发展,更多是引起关联的链式反映。

(4)可控性指银行依照一定的方法、制度可以对风险进行事前识别、预测,事中防范和事后化解。

3.信贷风险存在的原因(1)环境中的不确定性。

一般来说,银企双方都要对借贷行为的经济前景进行预测,只有预计借入的和贷出的资金会在将来某一时刻得到清偿,并且双方均可获得一定的经济利益,借贷行为才会发生。

只要银企双方中任何一方对经济前景的预测出现偏差,就会出现风险。

在市场经济不确定因素众多的情况下,这种偏差的可能性也不断扩大。

(2)双方信息不对称。

在一般意义上,如果契约双方所掌握的信息不对称,这种关系可以被认为属于委托人-代理人关系。

贷方在贷款协议签订前后无法完全了解企业信息而成为委托人,借方则因对自身状况更加明了而成为代理人。

代理人会利用委托人的信息不足力图使合同条款对自己更加有利,而委托人则由于信息劣势而处于不利地位,形成逆向选择,从而干扰市场的有效运行,甚至导致市场失灵。

银行信贷活动的收益取决于借方和投资项目的赢利能力和偿付能力,而企业为了获取银行的贷款,具有故意隐瞒不利信息的强烈动机。

如果这种状况不能得到有效控制,必然会导致信用危机和信贷市场失灵。

二、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现状问题1.资本充足率下降,降低了银行的抗风险能力在金融危机影响下的中国经济正面临近年来前所未有的衰退,企业盈利能力和个人收入水平下降,导致大量的银行贷款成为不良资产。

同时,由于资本市场遭受严重打击,资本筹集出现困难。

这两个因素导致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下降,使其一方面可能受到监管指标的约束,一方面可能降低了自身抵抗风险的能力。

2.零首付或假首付情况下的断供风险一些贷款机构为了加快房屋销售或制造虚假繁荣景象,甚至推出了“零首付”、“零文件”的贷款方式。

风险更大的贷款形式即“假首付”也很普遍,房地产开发商为了增加其住房销售,以垫付首付款,或分期支付首付的方式,让购房者从商业银行获得按揭贷款。

当购房者成功得到个人按揭贷款之后,开发商也实现了资金的回笼,而这种贷款产生的市场风险则完全由商业银行来承担,一旦市场风险爆发,个人贷款者纷纷选择低成本的断供方式远离房市,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率将会大幅提高。

3.个人住房贷款的成数普遍偏高所谓住房贷款按揭成数是指贷款额度与房产价值的比例。

银行为了扩展业务规模,按揭成数都比较高,近几年仍然维持在70%左右,甚至是“零首付”。

目前,随着国家对房地产业进一步进行法规及商业银行控制风险的要求,按揭成数下降到了60%左右,但是这个数值还是偏高,依然蕴含着很大的风险,有待于国家进一步进行调整和改善。

不同的贷款者的偿还能力和信用有所差别,银行所承担的风险也有所差异。

因此,政策应该允许商业银行对于信用条件相对差的贷款者相应地提高首付比例,以减轻可能违约造成的损失。

综上所述,银行生产和出售公众所需的金融服务当中最重要的就是贷款,贷款质量的优劣,银行信贷资产所面临风险的大小,对银行的经营成果乃至生存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为了避免或减小这一因素的影响,相关的法律防范就显得必不可少了。

三、完善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防范的建议(一)树立稳健经营理念,坚持"三性"有机统一。

首先,牢固确立依法稳健经营的指导思想是信贷风险防范工作的前提。

银行高级管理人员要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不盲目扩张,不能不计质量的追求规模和速度,也绝不许涉足帐外经营的违规禁区;其次,遵循审慎的办事原则,在经营每项贷款业务时把安全性放在第一位,用贷款风险五级分类的理念,保持对信贷业务各方面风险的清醒认识和敏感性;再次,制定合理的信贷政策,根据不同时期、不同业务特点,明确本银行的信贷政策指导意见,切实可行地来指导本行信贷业务的健康、协调发展。

商业银行必须至少制定两种管理政策,即资产负债管理政策和信贷政策。

在宏观管理上,银行管理层要研究规定本行可以承受信用风险的程度、优先发放贷款的一级市场区域、潜在的市场份额、贷款增长速度、贷款结构等等;在微观管理上,信贷专业部门要因地制宜,认真审核贷款客户的经营者与信誉、资金实力与负债程度、经济效益与发展前景等.(二)实施客户授信管理,不断优化贷款结构。

实施客户授信管理,就是收集市场动态和客户经营情况,采用多种分析方法,充分评定客户偿债能力和意愿,审慎地确定授信额度,减少信用风险的一种方法。

一要科学测评客户信用等级。

二要合理核定客户综合授信额度。

三要运用信贷组合管理原理,分散贷款风险。

通过授信业务的对象风险评级组合、行业企业类别组合、授信业务品种组合、业务回报率和期限组合,来防范和分散授信业务在某一客户、某一行业或某一产品上的集中风险,也要尽可能规避社会经济环境和周期的风险。

同时根据市场和客户经营变化、资金往来情况等,适时调整客户授信额度,一般每季确定调整计划一次,从而保持贷款安全性和流动性、盈利性的统-。

(三)完善信贷内控制度,防范业务运作风险商业银行从加强管理,防范内部风险出发,必须建立一整套的信贷规章制度,进一步规范授信程序,强化监督机制,不断地进行检查、辅导、整改和考核,逐步达到制定制度无漏洞,执行制度无弹性。

一要完善和规范授信业务程序。

二要实行民主科学的授信决策。

三要做到有章可循,规范运作、严格管理。

根据银行信贷业务管理的一系列办法和规定,结合当地实际,依照经营合规化、操作规范化、文本标准化的要求,及时修订银行的信贷管理制度和操作使用文本。

(四)建立风险预警机制,促使质量关口前移商业银行要积极利用现代化科技手段,通过对信贷信息的综合加工处理,分析预测风险,提出防范对策。

一是组织信贷人员定期开展市场和行业调查,确定企业的发展前景和贷款风险程度,对不同行业、不同产品的企业分别制定相应的检查制度和防范对策;二是使贷款风险五级分类工作制度化、经常化。

必须以贷款风险分类理念贯穿信贷全过程,注重对借款人在贷款期间的现金流量、非财务因素等进行预测和分析,在此基础上作出贷款决策;三是充分利用银行信贷集中式台帐系统和人民银行的贷款卡咨询系统,了解借款企业在所有商业银行的融资情况、付息情况、企业大事记、财务状况等信息,预测分析借款人下一阶段的经营趋势,对有可能影响贷款安全的,及时采取有力的应对措施加以防范和化解;四是银行要与法院、工商、税务、经委等有关部门保持密切联系,及时掌握借款企业相关信息,发挥信息反馈作用,抓住关键点和突破口,主动转移和规避风险。

参考文献[1]《最新银行信贷风险分类管理与防范化解及客户信用额度调查分析实用全书》[M].吉林:吉林摄影出版社,2009(10).[2]《最新银行信贷结构调整、监测评估与信贷风险控制及有效防范实用手册》[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7(1).[3] 张淼.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模型、方法与建议[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5年.[4] 赵庆森.商业银行信贷风险与行业分析[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4(6).[5] 梁琪.商业银行信贷风险度量研究[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5(5).[6] 孔艳杰,中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全过程控制研究[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6(10).[7] 宾爱琪,商业银行信贷法律风险精析[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7(5).[8] 邹新月,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统计与纳什均衡策略[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5(9).[9] 李燕,浅析商业银行信贷风险防范[J].青海师专学报,2005(S3).[10] 徐斌,对建立健全商业银行信贷风险防范机制的思考[J].金融纵横,2002(2).[11] 沈红梅,胡士平,商业银行信贷风险防范策略[J].合作经济与科技, 2009(4).[12] 张坚红,中外银行信贷管理的比较与启示[J].金融与保险,2002(8).[13] 唐双宁,寄望村镇银行“汤水效应”[N].第一财经日报,2007(A01).[14] 王宏智,对村镇银行设立的认识及建议[J].现代经济,2007(6).[15] 吴玉守,村镇银行运行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改革与战略,2008(1).[16] Commercial bank credit risk prevention policy[J].2006.[17] On the commercial credit risk[J].200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