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2016年安徽省长江流域洪水灾害特点
2023年安徽鼎尖教育10月联考高三地理(含答案)
一、选择题:本题共22小题,每小题2分,共44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济州岛位于朝鲜半岛南部海域,是典型火山岛,玄武熔岩广布,土壤贫瘠,柑橘栽培历史悠久,早期以官营为主,集中在北部,且规模小,现代多为民营,范围不断扩大。
下为2019年济州岛柑橘果园分布示意图。
据此完成1~3题。
1.济州岛的面积约()A .180km 2B .1850km 2C .18500km 2D .25000km 22.与北部相比,南部柑橘园()A .分布海拔低B .风灾危害大C .光热较充足D .地表起伏小3.制约早期济州岛柑橘园规模的主要原因是()A .政府政策B .种植技术C .交通落后D .气候寒冷洞里萨湖位于柬埔寨的西北部,由永久性湖区和洪泛区组成,通过洞里萨河与湄公河相连通,50%湖水来自湄公河,5月至10月为雨季,水面可达16000km 2,11月至次年4月为旱季,水面缩小至2500km 2。
近年来,人类不合理活动,旱季提前,水面缩小,水位降低,影响湖区的渔业以及周围农业生产。
下图为洞里萨湖示意图。
据此完成4~6题。
4.洞里萨湖湖区雨季的水汽主要来自()A .太平洋B .印度洋C .大西洋D .洞里萨湖5.导致近年来洞里萨湖旱季提前的主要原因是()A .湖区气温升高,蒸发量增大B .湖区植被破坏,降水量增加C .澜沧江上修建众多水电站D .湖区周边居民农业抽水增加6.洞里萨湖面积减少,会导致()A .渔业生产供给服务降低B .净化水质支撑服务降低2023年安徽鼎尖教育10月联考高三地理C.娱乐旅游文化服务提高D.维持生物多样性调节服务降低根据监测显示,2022年6月南极海冰覆盖面积约为1307万平方公里,为近年来的最低值,比2021年同期减少了约172.9万平方公里(减少11.7%)。
下图为气象卫星南极海冰变化示意图。
据此完成7~9题。
7.与2021年6月相比,2022年6月南极海冰减少最多区域位于()A.太平洋沿岸B.大西洋沿岸C.印度洋沿岸D.南极半岛沿岸8.2022年6月南极海冰面积缩小,表明南极地区()A.海平面降低B.海拔升高C.降水增多D.气候变暖9.图中甲海域位于乙海域的()A.东北B.东南C.西北D.西南印度以全球18%的人口创造了近8%的年均经济增速,成为经济发展最快的大型经济体之一,是新兴经济体的代表。
安徽省典型水旱灾害
安徽省典型水旱灾害1954年水灾1954年,安徽淮河、长江流域都发生了非常洪水,降雨量超过了有记录以来的最高值。
是年5月中下旬,淮河流域发生一次较大范围的暴雨,以淮河干流上游和淮南山区最大。
淮河干流5月份水位都超过了历年汛前的最高水位。
进入7月份以后,安徽淮河流域发生了普遍而集中的连续性暴雨,雨量之大,雨势之猛,为有记录以来所仅见。
安徽长江流域自6月上旬至7月下旬,先后发生十几次大雨或暴雨。
安庆市6月23日至28日连续降雨358.7毫米。
芜湖市在57天梅雨期内,发生4次大暴雨,7月11日一天降雨219.1毫米。
徽州地区5~7月,各县降雨量均在1500--2000毫米。
长时间、大范围、高强度的降水,造成淮河、长江干支流水位猛涨。
长江干流的芜湖、安庆,淮河干流的正阳关和蚌埠等地的水位都超过了历史最高洪水位,且退水慢、历时长,致使淮河、长江干流超警戒水位达100多天,造成了安徽百年以来的特大水灾。
据统计,全省受灾农田达4945万亩,其中重灾2738万亩,粮食减产39亿公斤,倒塌房屋402万间,损失牲畜20722万头,受灾人口达1537万人,重灾民917万人,其中特重灾民505万人。
1963年水灾1963年是典型的淮河流域特大水灾。
是年,淮河流域发生大洪水,干流长时期持续高水位,皖境淮域亦发生大规模降雨,支流洪水受干流高水位顶托而不能外泄,造成沿淮、淮北严重的内涝灾害。
1963年淮域雨季开始早,降雨范围广,淮北发生多次暴雨,且连续时间比较长。
汛期5~8月4个月淮河以北降雨总量在800~1100毫米。
淮河干流5月中旬开始涨水,8月下旬开始出现最高洪峰,8月28日蚌埠最高水位21.14米,蚌埠超过19.0米的高水位持续时间长达40天。
浍河、濉河、沱河均出现1949以后的最高洪水位。
颍河、涡河亦接近1949年以后出现过的最高洪水位。
据统计,1963年水灾全省受灾面积5651.5万亩,成灾面积3877万亩,其中淮河流域受灾5437万亩,成灾3799.7万亩。
大数据解读2016年特大洪水预言
大数据解读2016年特大洪水预言近日我国南方大部分地区都发生了强降水,而重庆、安徽、湖北、山东、福建等多地则接连发布暴雨预警,部分城市甚至出现自1983年来最强降雨。
我国6月份进入主汛期以来,网络上不断有传言称今年将发生特大洪水灾害,洪水强度不亚于1998年。
对此传闻的真实性,大数据给予了全面解读。
对比1998年相关数据:相似点多中央气象台6月初表示,1997/1998年的超强厄尔尼诺事件,导致1998年夏季我国长江流域和嫩江、松花江流域发生特大洪涝灾害。
2016年与1998年同为极强厄尔尼诺次年,又具有副热带高压异常强大、前汛期降雨偏多等相似的天气特点。
另据公开气象资料显示,2015/2016年的冬季气温较常年偏高0.3℃,这与1997/1998年完全一致;2016年寒潮活动较为频繁,在3月出现了两次寒潮天气过程,而1998年3月也出现了两次。
今年形势或将更加严峻除了上述的相似点之外,今年还有更加严峻的大数据,本次厄尔尼诺事件自2014年9月开始发展,至2016年5月结束,共持续了长达20个月的时间,是60年来周期最久的一次。
水利部称,受超强厄尔尼诺影响2016年我国入汛早,降雨多,江河水位高。
今年尚未进入主汛期时,江淮、江南、华南、西南暴雨就进入不停歇的“车轮战”模式。
这种现象,近年少见,即便在气候形势类同的1998年也不曾出现过。
与1998年相较,2016年南方地区的强降雨范围更广、强度更强。
据统计,2016年截至目前,全国累计500毫米以上的降雨范围(89万平方公里)比1998年(36万平方公里)偏多53万平方公里。
其中广西、广东、福建、浙江、江西、湖南、湖北、安徽、江苏、上海及重庆、贵州等12个省(区、市)平均降雨量为542毫米,比1998年同期偏多23.5%,比常年同期偏多29.4%。
同时,入汛以来,全国14个省(区、市)144条河流超警,为近5年以来同期最多。
南方主要江河水位均高于常年和1998年同期,长江、太湖、西江等南方江河当前水位较常年偏高0.73-3.05米,其中长江中下游干流及洞庭湖、鄱阳湖较常年偏高2.53-3.05米,较1998年同期偏高2.49-3.68米;太湖水位较常年偏高0.73米,为仅次于1954年同期的第2高水位。
1991、1998和2016年三个大水年长江中下游夏季降水季节内特征的对比
第36卷第1期2020年2月热带气象学报JOURNAL OF TROPICAL METEOROLOGYVol.36,No.1Feb.,2020黄桢,李双林,张超.1991、1998和2016年三个大水年长江中下游夏季降水季节内特征的对比[J].热带气象学报,2020,36(1):13-24.文章编号:1004-4965(2020)01-0013-121991、1998和2016年三个大水年长江中下游夏季降水季节内特征的对比黄桢1,李双林1,2,张超1(1.中国地质大学环境学院大气科学系,湖北武汉430074;2.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气候变化研究中心,北京100029)摘要:针对长江中下游三个大水年1991、1998和2016年,利用NCEP/NCAR 大气环流再分析资料和CMAP 降水资料,对比了夏季降水的季节内特征,分析了引起降水季节内变化的大气环流季节内振荡ISO 演变及源地。
小波分析表明,三年季节内降水周期差异明显,分别为20~30d 、20~40d 和10~20d 。
随之,以东亚季风区季节内振荡指数及热带外Rossby 波活动通量,诊断了引起三年季节内活动异常的热带和中纬度ISO 变率特点。
结果显示影响三年季节内降水的ISO 差异较大。
1991年受到来自印度洋10~30d 和中纬度高层Rossby 波10~30d 的ISO 共同影响,造成周期为20~30d 的低频降水;1998年ISO 来源路径单一,受中北太平洋30~60d 和10~30d 的ISO 西传叠加作用,降水表现为20~40d 的振荡;引起2016年季节内降水异常的ISO 源地较多,既有来自印度洋向东北传播30~60d 的ISO ,又有来自太平洋向西北传播10~30d 的ISO ,还有来自热带外10~30d 的ISO ,三者在长江中下游汇合,引起降水10~20d 的振荡。
研究结果对认识长江中下游夏季集中降水的形成有重要意义。
2016年滁河洪水对新修订洪水调度方案的检验
主要分 布在 干 流 古 河 以 下 至 六合 以上 , 6月 份 洪 水 破
圩 1 0个 , 7月份 洪 水破 圩 2 5个 , 其 中重 复 破 圩 7个 。 2 0 0 3年 , 洪 水破 圩 主要分 布在 于 流 古河 以下 至六 合 以 上, 集 中在 干流襄 河 口至汊 河集 河段 及支 流清 流河 、 来
社会 发展 的 新 要 求 , 国家 防 总 对 原 洪 水 调 度 方 案 进 行 了修 订 。 对 洪 水 调 度 方 案 中增 加 的新 内容 进 行 了介 绍 , 同时 对修 订 前 后 的 洪水 调 度 方案 的相 关 内容 进 行 了对 比 分 析 。2 0 1 6年 的 洪 水 调 度 实践 证 明 , 修 订 后 的 洪水 调 度 方案 能 更好 地 适 应 流 域 的 现 状 防 洪能 力 。 关 键 词: 洪水 调 度 ;方 案 修 订 ; 2 0 1 6年 洪 水 ;滁 河 流 域 文 献 标 志码 :A D OI : 1 0 . 1 6 2 3 2 1 j . e n k i . 1 0 0 1 — 4 1 7 9 . 2 0 1 7 . 0 4 . 0 0 7
6 25 0 k m。
,
降暴雨 时 , 几乎 9 0 %面 积产生 的洪水 会 迅 速 汇集 于 只
有约 1 0 % 左 右 面 积 的圩 区 , 致 使 圩 区 易 发 生 洪 涝 灾 害。仅 1 9 4 9年 以来 , 就 已发 生 过 1 3次 较 大 的洪 水 灾 害, 平 均约 4 a出 现 一 次 。 其 中 1 9 5 4 . 7 , 1 9 6 9 . 7,
第4 8卷 第 4期 2 0 1 7年 2月 文章编号 : 1 0 0 1 — 4 1 7 9 ( 2 0 1 7 ) 0 4— 0 0 3 2— 0 5
安徽省各省自然灾害损失情况
安徽省各省自然灾害损失情况安徽省是一个地处中国东部的内陆省份,具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多样的地理环境。
然而,由于其地理位置和气候特点,安徽省也经常受到各种自然灾害的影响,包括洪水、旱灾、台风、地震等。
下面将详细介绍安徽省各种自然灾害的损失情况。
首先,洪水是安徽省最常见的自然灾害之一、安徽省位于长江和淮河两大江流域之间,地势较低且多河网密布,容易发生洪涝灾害。
每年夏季和秋季,暴雨频繁,导致河流水位上涨,造成严重的洪水。
洪水对农作物、居民住房和基础设施都造成了巨大的损失。
根据统计数据,每年安徽省的洪水灾害平均造成几十亿元人民币的直接经济损失。
其次,安徽省也经常受到旱灾的困扰。
由于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的限制,安徽省的部分地区常年面临缺水的问题。
干旱天气导致农作物生长不良,严重影响农业产量,给农民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
此外,旱灾还会导致水资源的短缺,给居民生活和工业生产带来不便。
台风也是安徽省经常遭受的自然灾害之一、虽然安徽省地处内陆,但其东部沿海地区经常受到台风的影响。
强大的风力和暴雨给当地居民和农民带来严重的灾害。
据统计,每年台风过境时,安徽省沿海地区的农作物和渔船损失数额高达数十亿元人民币。
除此之外,安徽省也有可能遭受地震的威胁。
尽管地震在安徽省的发生频率相对较低,但由于区域地质条件的限制,地震一旦发生可能对当地造成重大的损失。
特别是在沿江地区,可能受到长江断层的影响,地震活动更为频繁。
总的来说,安徽省因其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的特点,常常受到洪水、旱灾、台风和地震等自然灾害的侵袭。
这些自然灾害给安徽省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带来了严重的挑战。
因此,安徽省政府需要加强自然灾害的监测和预警体系,制定相应的灾害防治措施,以减少灾害给人民生活和社会经济带来的损失,并积极开展恢复重建工作,提高灾害应对和防范能力,保护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长江中下游洪涝灾害的成因分析及防御对策
长江中下游洪涝灾害的成因分析及防御对策第l7卷第6期1998年l2月f黄i成国铹蚜罨,铂2中T,f岩石力学与工程Ch~=eseJ.口rⅡ{.cMechan{e~and昂ineeT~=917(6):701~7O4De口..1998长江中下游洪涝灾害的成因分析及防御对策7口(中白世伟谷志孟武汉490071)f,33I/T2.2历史在刻记本世纪1931年,1954年长江的大洪水之后,无疑还将铭记1998年的全流域大暴雨,大洪水,大决战.在与洪魔搏斗的抢险中?在堤防溃口的求生中,在扒口行洪的转移中,人们在深思,长江中下游洪涝灾害的这场空前的大恶战缘自于何?l据此,本文欲就其成因及其发展势态予以剖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1长江中下游洪涝灾害的成因及其发展态势分析长江由60多条主支流和5O多个大小湖泊构成-全长愈6300km,流域面积1.8×10ekm.,是世界第三大河.她流经全国l9个省,市,自治区,滋润着全国115的土地,挠灌着全国114的耕地,哺育着全国1/3的人口,是我们中华民族伟大的母亲河,在我国经济社会生活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每当汛期来临,滔滔洪水日夜不停地冲击堤岸,威胁两岸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吞噬岸滨富绕美丽的家园之时,也叫人们心惊胆寒,给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了沉重的负担和麻烦.从本世纪长江中下游已发生的三次全流域大洪水看.酿成洪涝灾害的原因主要有以下4点:(1)集中降雨量多,强度大,持续时间长,形成恶性降雨组合加之上压下顶,泄洪不畅,造成了洪峰重叠追加.居高不下的局面.以1998年为例口],自6月12日起,长江流域曾出现过8次大范围的持续性强降雨过程.一次是6月12~27日,江南大部份地区暴雨频繁.江西,期南安徽的降雨量比常年同期多l倍多,江西北部多2倍多.一次是7月4~25日,长江三峡地区,江西中北部,湖南西北部和其他沿长江地段.降雨量比常年同期多0.5至2倍.一次是7月末至9月上旬,长江上游,汉水流域,四川东部,重庆,湖北西南部,湖南西北部降雨量较常年同期高出2~3倍.受降雨影响,长江发生了第三次全流域性大洪水.7月份长江中下潞主要的洪量超过1954年,其中宜昌站121.5X10.m.,比1954年多45×10.m.,汉口站16’t.8×l0.ml,比1954年多l2×10.m..长江上游地区的多次长时间的持续性强降雨,加之清江,汉江和洞庭湖水系湘江,资水,沅江,澧水多次大洪水的相追,相加,相叠.鄱阳湖水系信江,修河,馓河和抚河均超1998年10月7H收劲来稿.作者白世伟简舟一男,57岁,1965年毕业于四川大学物理系固体物理专业.现任所长,研兜员,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岩?702?岩石力学与工程1998年历史高水位的”水坝型”顶托.造成泄洪缓慢.水位高居不下,是形成此次长时间高水位的直接原因.(2)无序围垦,无章砍伐,导致生态环境恶化,水土流失,行,蓄洪能力减弱,使得酿成洪涝灾害的可能性加大,抗洪减灾的能力降低.据195;’年调查统计r,长江流域的森林覆盖率为22,水土流失面积还只有36.38x10’kin21到1986年,森林覆盖率只有l0,水土流失面积增加到了73+9dx10km.30年阿,森林覆盖率降低了12.水土流失面积扩大37.56x10’km..何况这种情况继续发展.植被破坏的结果,必然导致水土流失的加剧,江水泥沙量的增加,河床的淤积抬高,径流量的减小和水位的增高.据统计,从1949~1988年的40a间,由于肆意围垦和淤积,洞庭湖的总面积由4350km减到了2145km;鄱阳湖的湖面缩小了1/5)湖北省l066个面积超过0.5km的湖泊只剩下了300个,湖泊面积减小了6OOOkm{江苏省湖面损失了l600km…….帅a阿,长江中下游的湖泊面积总共减少了10OOOkm.,相当原有湖泊面积的45.5,丧失了35X19m的蓄洪能力,几乎为在建三峡水库1.63倍的防洪库容量.此外,严重的水土流失,还使长江流域塘堰的总库容被泥沙淤积了一半以上,中小水库淤积了库容的l/d~1/6.总之,生态环境的恶化,导致了50Xl09m.的库容损失,相当于长江沿线d0个分蓄区的库容.所以说,这是造成长江流域洪涝灾害的又一重要原因.(3)大堤设防标准偏低.堤防工程质量参差不齐,加之堤基地层复杂,又没有进行有针对的加固处理,是形成漫溢和渗漏,管涌,掼堤的根源之一.据了解,大多数堤防的设计,是以当地多年的实地平均水位为标准进行的,只有少数重要干堤,是比照1954年的最高洪水位设计的,这也就是说,大多数堤防防洪标准为l0~20a一遇.重要干堤为50~1O0a一遇.“万里长江,险在荆江”,据荆江险要之最的监利县县志所记r:”全县拥有堤防长516.27km,其中荆江大堤d7-50km,长江干堤96.65km”;1990年荆江大堤和长江大堤的堤身断面比1949年前分别增大1倍和1.4倍,堤顶高程分别增高了3~4111”I其中剂江大堤.堤顶高程达39.35~41-95m,长江干堤的堤顶高程有52.5oA超过1954年当地实有最高水位2111以上,47.5超过l~2m”.而1998年的最高洪峰水位监利站为38.31m,比1954年高出了1.25m,说明设防标准仍然偏低M.此外,由于现有堤防大都是原有堤防通过逐年加筑培修形成的,层面阿的整合和基底的加固,一般都难到位?加之沿江二元结构地层的多变性和白蚁,螯虾,蛇类等动物穿凿和淘挖等等,为堤防工程防洪挡水时产生脱坡,崩岸,掼I=l提供了内在条件,这是形成洪涝灾害又一原因.(d)高新技术投入不足,对险情隐患尚无准确可靠的预测预报手段,不能做到防范于末然,出现险情全靠水来土挡的土办法处理,费工费时,延迟时机.从目前对付长江洪魔的对策,方法和技术看,大都属于历年防汛抗洪中积累总结出来的老办法,老技术.如全线布阵大兵团作战护堤的人海战术I坦表拉阿式排队巡查与水下触摸探测的土方法’苣险}水来土挡头痛治头,脚痛医脚”的土技术抢险等等.这些方法,技术,虽然行之有效,并且取得了一次又一次的成功,但大量耗费人力,物力和财力,而且还会贻误时机,造成失误.在1998年6月9日至9月中旬的抗洪斗争中,现代高新技术成果——星云图一,水位滇进模型”,”因特阿”的应用,使人们预先得知未来水情,f~JT”心中有数,赢得了宝贵的第l7卷第B期白世伟等.长江中下游洪涝灾害的成因分析及防御对策?71)3?时间,并对有限的库容实施了科学合理的错峰调度,避免了片面性,盲目性以及靠人车传递情报资料的时间失误,取得了显着的经济与社会效益.但在防汛抗洪中,有些高新技术成果,如探地雷达,全球卫星定位技术(GPS),回声测量仪,井下摄影和4堵漏剂与丙凝等等虽为抗洪决策提供了一定的依据,但是,由于缺乏对堤防工程结构状态及其相关力学特性与加固处理效果的相应研究,尚未发挥出真正的作用和效果,其主要原因是:(1)科技工作者平时没能把高新技术在防汛抗洪中的应用提到应有的位置,没有针对性地开展相应的试验及应用研究,缺乏足够的技术与经验贮备.如对高水位状态下,堤防工程的渗透,散畏,管涌机理及其形成环境缺乏系统的研究,不敢胃然行事.(2)防汛抗洪,事关重大,防汛工程险情的探测诊断和抢险加固,要求快速,敏捷,可靠,不能有任何失误.风险大,科技人员有思想压力,不敢胃然进行尝试推广.(3)防汛抗洪,属公益性事业,专用技术和产品的应用范围有限,缺乏支撑性投入,驱动力不足.(d)由于高新技术投入不足,既不能做到防患于未然,也不能实现快速及时有效抢救.纵观历史肴现在,自公元前185年至1911年的2096a闻,共发生洪灾214次,平均10a一次}1921年至1949年的28a间,共发生洪灾11次,平均2+5a一次}1990年至1996年的7a间,共发生洪灾5次,平均1.da一次.可见,随着时间的推移,长江干流洪灾发生的频数在逐年增加,而且,越到现代,频率越高,发展势头令人担扰,如不及时采取果断措施,必将危及整个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不堪设想的恶果.总结过去想未来,在洪涝灾害一时难于根除的今天,进一步提高防汛抗洪技能是必要的.在面对21世纪,举步迈向以现代科学技术为核心的知识经济的今天,要大力进行防讯抗洪技术的创新,这也是我们科技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职责.2对策与建议从以上论述中不难看出,形成长江中下游洪涝灾害的原因,除气候异常,集中降雨量大之外,还与强调眼前的局部利益,无视流域规划,强1Bj改造自然,导致流域内的环境恶化,水土流失加剧,江河泥沙剧增,蓄洪能力锐减,堤防质量低下等因素密切相关.为根除洪涝灾害,实现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国家提出了标本兼治,根治水患的32字指导原则,并作了相应的部署,但它的落实还需要一个很长的过程,并非三年五载所能,因此,防汛抗洪乃是不可忽视的长期任务.为改变当前被动防汛抗洪的局面,本着安全第一,常备不懈,以防为主.积极抢险的精神,为提高防汛抗洪技能,我们从岩土力学的观点与岩土工程稳定的角度出发,提出了以下科学防汛抗洪的对策与建议:(1)长江干堤的分区,分段评价与归类研究即通过综合研究由各种技术手段获得的堤身,堤基,河床及邻近地层的资料,对长江中,下游沿线干堤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分区段进行评价和归类,将之分成加固治理和探测技术研究的紧急,重要,欢重要和一般地段,为下一步开展工作提供依据.(2)长江干堤地层信息系统的建立与开发研究,即建立以岩土力学,工程地质理论以及地层勘探资料为基础的沿江堤防工程体系浅部地层信息系统.?704?岩石力学与工程1998正(3)长江干堤堤身,堤基险情的快速探测与诊断技术研究.即通过研究力争在以后的洪水灾害来临时,在各种重大险情出现之前,能在大范围内以低廉的成本进行准确可靠的探测和预警预报,提前采取防范响应.防患于未然,避免重大稳情的出现. (4)长江干堤堤身,堤基险情的快速整治加固材料及相应处理技术研究.即通过研究,使长江干堤已出现的险工险段和重要战略地段得到全面综合治理和有效加固.在以后汛期来临时,使可能出现的堤岸软化崩塌,散漫和管涌等险情可以快速加固处理,疏导和封堵I可能出现的溃口,崩岸等地段可以快速抢救和有效修复{沿线水毁工程在灾后能得到有效恢复.(5)汛后水治工程建筑物的安全评价及整治对策研究,即建立水治建筑物安全评价方法,使沿线水毁工程在灾后能得到有效恢复.(6)建立防洪工程专家系统.即建立防洪工程类别,工程险情评价,险工险段治理对策和洪水期阿险工险段排险措施等功能的系统,以便为政府有关部门提供直观的资料系统和科学决策依据.3结论从我们现有的基础和条件看,在有关部门的重视和支持下,通过广大科技工作者的努力,把诸如浅层地震仪,高密度电法仅,声波探测仪,探地雷达,核子密度仪,孔隙水压计,光电测压计,钻孔摄影仪,滑动测微计,钻孔测斜仪等众多的先进仪器及各种快速加固材料和相应的加固处理技术应用于防汛抗洪实践,改变当前防洪抗洪的被动局面是完全可能的.参考文献l金辉.长江.我为你哭泣.南方日报.1998.&142湖北省致协l资源环境委员会.关于今年我省hhneng (h’ofBoe,k4”岛”J】lf础_拓^e韶∞d舯of隅钟8,4430071)。
安徽2016水资源公报
2016年安徽省水资源公报安徽省水利厅一、水资源量降水量:2016年,全省年降水量1612.7毫米,比2015年多18.3%,较多年平均值多37.5%,属于丰水年。
降水量年内分布不均匀,1~4月、5~9月、10~12月全省降水量分别为341.2毫米、956.7毫米、314.8毫米,分别占全年降水量的21.2%、59.3%、19.5%。
三个流域降水情况分别是:淮河流域年平均降水量1114.1毫米,较多年平均值多18.1%;长江流域2042.1毫米,较多年平均值多51.9%;新安江流域2342.7毫米,较多年平均值多31.0%。
地表水资源量:2016年,全省地表水资源量1179.23亿立方米,折合面平均径流深845.5毫米,较2015年多38.7 %,较多年平均值多80.8 %。
按行政分区统计,与2015年相比,淮南市地表水资源量减少12.9%,其他各市增多;与多年平均值相比,淮北、宿州市分别减少1.8%、4.0%,其他各市均多于多年平均值。
全省入境水量10289.46亿立方米,出境水量11353.03亿立方米。
其中:淮河流域入境水量115.86亿立方米,出境水量323.78亿立方米;长江流域入境水量10173.60亿立方米,出境水量10930.63亿立方米;新安江流域出境水量98.62亿立方米。
地下水资源量:2016年,全省地下水资源量219.26亿立方米,比2015年多13.2%,比多年平均值多14.5%。
其中:淮河流域95.59亿立方米,长江流域108.47亿立方米,新安江流域15.20亿立方米。
水资源总量:2016年,全省水资源总量为1245.17亿立方米,比2015年多36.2%,较多年平均值多73.9%。
其中地表水资源量1179.23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量219.26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量与地表水资源量不重复量65.94亿立方米。
全省人均水资源量为2018.23立方米。
全省水资源总量占降水总量55.4%,平均单位面积产水量为89.28万立方米/每平方公里。
洪涝灾害经济易损性模糊评价——以安徽沿长江地区为例
・ 收稿 日期 :2 0 0 9—0 0 9— 2 基金项 目: 安徽省 自 然科学基金项 目(9 4 5 1 ) 自 0 0 1 22 ; 然灾害过程与防控研究安徽 省重 点实验室建设基金资助 作者简介 :张海玉( 99一),女 ,河南焦作市人 ,硕士研究生 ,主要从事洪涝灾害风险评估研究 . - al ln Ii 17 @13 cr 17 Em i l gly 9 9 6 . o :za a u n 通讯作者 :程先富( 97一) 16 ,男 ,安徽合肥人 ,教授 ,主要从事灾 害监测 与评估研究 . . i:x nu hn @s a cm Ema l i fc eg i . o a n
( 安徽师范大学 国土资源与旅游学院 ,安徽 芜湖 摘 2 10 ) 4 0 3
要 :洪水灾害是洪水危险性对承灾体易损性综合作用 的结果 ,由于降水量 、人 口密度 、产值 等因子在洪水 易
损性 中的作用具有模糊性 ,因此运用模糊模型进行评价有一定 意义。以安徽沿长 江地 区为例 ,在 G S和模糊数 学 I
0 引 言
洪 水灾 害 是 一 种 突 发 性 强 、发 生 频 率 高 、危 害严 重 的灾 害 。全 球 每 年 都 因洪 水 灾 害 而 造 成 巨 大损失 ,我 国一 直 是 受 洪 水 危 害 最 严 重 的 国家 之
【 1 J
一
1 研 究 区概 况 与研 究 方 法
1 1 研 究 区 概 况 .
法的支持 下 ,建立 了基 于 GS的模糊综合评价模型 ,对洪水灾 害经济易损性 风险进行 了评 价与分析 ,将 安徽沿长 I 江地 区洪 涝的易损 性程度划分为 5个 等级 :高 度易损性 、较高度 易损性 、中度易损性 、较 低度易损 性、低度易损 性。研究 结果 表明 :沿江洪水灾害易损性总体水平较高 ,特别是 在马鞍 山、芜湖 市、铜陵市等经 济发达 、人 口密
2019-2020学年高中地理鲁教版必修1教师用书:第四单元第二节自然灾害与人类——以洪灾为例 W
姓名,年级:时间:第二节自然灾害与人类——以洪灾为例学习目标明目标、知重点认识自然灾害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学会分析诱发洪水灾害的因素.分析有关洪水及洪灾的形成理论。
培养理性的灾害观和正确的资源观,懂得趋利避害,使资源环境向着有利于人类的方向发展,树立防灾减灾意识。
,[学生用书P96])一、认识洪水和洪灾及洪灾的形成原因1.自然灾害(1)概念:指在自然界发生的,对人类生命和财产构成危害的事件。
(2)常见灾种错误!(3)危害:严重影响人类生产、生活的正常秩序,威胁人类的生存与发展.2.认识洪水和洪灾(1)洪水:河流水位超过河滩地面出现的溢流现象的统称.(2)洪灾①概念:洪水溢出或者冲垮河岸、湖岸,对人类生产和生活带来损害。
②危害错误!3.洪灾的形成原因(1)基本环节:一是洪水的形成,二是对人类造成损害。
(2)洪水的成因①错误!错误!②人为原因错误!(3)洪水致灾的影响因素:洪水发生区域的人口密集程度及经济发达程度。
人类活动影响洪水的发生。
人类活动通过改变流域的植被覆盖率、洪水调蓄场所、泄洪渠道而影响洪水的发生,既可以加剧洪水的发生,也可以减少洪水的发生。
二、洪灾的防治措施1.做好对洪水的监测、预报工作2.采取防灾减灾措施(1)工程措施(2)错误!错误!一、判断题1.发生在荒无人烟地区的洪水、崩塌、泥石流等是自然灾害。
()2.有些自然灾害的发生是不可避免的,监测预报是一种有效的防灾减灾措施。
()3.在我国的自然灾害中,洪涝和干旱危害范围较大。
( )4.我国不论是在南方和北方,还是在沿海和内陆都曾因暴雨而酿成过洪涝灾害。
( ) 5.自然灾害危害的区域差异取决于地理背景的差异。
( )答案:1。
× 2.√3。
√4。
√5。
√二、选择题6.我国自然灾害种类多、频次高的原因是()①特殊的地理位置②多山的地貌③强烈的地壳活动④不稳定的季风环流控制A.①②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③④答案:D7.夏季,我国部分城市城区常因暴雨而出现积水成灾的内涝现象.下列措施中,对减轻此类灾害基本无效的是()A.优化城区雨污管网B.扩大城区湖泊面积C.加高城区防洪大堤D.疏浚城区河流水道答案:C据民政部统计,2016年,中国各类自然灾害共造成近1。
安徽滁河雨洪特性及与长江洪水遭遇组合分析
安徽滁河雨洪特性及与长江洪水遭遇组合分析何翠敏;刘菊;柏正林【摘要】According to the measured data of storm floods,analysis of characteristics of storms and floods in Chuhe River basin and a combination of disasters of meeting together of the Yangtze River flood,it provides a service to water conservancy planning and flood control.%根据大量实测暴雨洪水资料,对滁河流域暴雨洪水特性、滁河与长江洪水遭遇组合灾害进行分析,为水利规划及防汛调度提供服务。
【期刊名称】《水科学与工程技术》【年(卷),期】2015(000)004【总页数】4页(P6-9)【关键词】安徽滁河;暴雨洪水;特性;长江洪水;遭遇组合【作者】何翠敏;刘菊;柏正林【作者单位】安徽省滁州市白蚁防治研究所,安徽滁州 239000;安徽省定远县水务渔业局,安徽定远 233200;安徽省滁州水文水资源局,安徽滁州 239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333.2滁河位于长江与淮河之间,是长江下游左岸一级支流,流域面积8000km2,干流长269km。
源于安徽肥东县,流经安徽省合肥市、滁州市和江苏省南京市。
干流下游设有安徽省汊河集水文站,控制流域面积6104km2,中游建有襄河闸站水文站,控制流域面积3310km2。
滁河支流有清流河、来安河、襄河,流域面积分别为1318,749,719.8km2。
滁河干流中下游,河床平缓,河道弯曲,泄洪能力小,常受长江水位顶托。
滁河支流集中在左岸,遇暴雨峰高流急,致平原圩区常常受灾。
流域属于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
年降水量910~1056mm,降水量集中于6~8月,6、7两月暴雨最多,占全年暴雨的70%。
长江中下游洪水的成因及治理对策
长江中下游洪水的成因及治理对策长江中下游洪涝灾害的成因及治理对策一、长江中下游的地形特点长江自出三峡后,进入下游平原区。
宜昌至湖口为中游,长 955公里,流域面积 68万平方公里。
湖口以下为下游,长 938公里,流域面积 12万平方公里。
干流自宜昌以下,河道坡度变小、水流平缓,枝城以下沿江两岸均筑有堤防。
其中以长 182. 35公里的荆江大堤最为重要和险要。
二、中下游洪涝灾害的原因洪灾与流域气候、自然环境及人类活动有极大的关系。
1.长江流域的洪涝灾害主要原因是暴雨成灾,集中降雨量多,强度大,持续时间长。
暴雨集中在 5, 10月,雨季中下游早于上游,南岸先于北岸,故一般年份各江河洪峰相互错开,不致造成大洪灾。
但如气象反常,雨带徘徊在长江南北两岸,两岸支流洪水和干流洪水同时袭来,外洪内涝,上压下顶,即可酿成大洪水灾害。
例如1998年的特大洪水。
2. 中下游地区天然水环境非常独特,沿江湖泊星罗密布,江湖连通,湖分江洪,具有联动的江湖关系。
湖泊具有较大的调洪作用。
但是,由于中上游无序砍伐,破坏植被,导致水土流失极为严重,长江之水日益变浑,含沙量大,使得湖泊淤积严重,洪道、湖底不断淤高,调蓄容积减少50亿立方米,洪水位抬高,洪涝灾害加剧。
(以洞庭湖为例,湖内多年平均淤积沙量为 9840万立方米,平均每年淤高达厘米,洪道、湖底不断淤积抬高,芦苇从生,洪水渲泄不畅 )3.不断进行围湖造地和洲土开发利用,造成湖面不断缩小,增加了洪水灾害的发生。
长江中下游地区是富饶的鱼米之乡,土地肥沃,突出问题是人口多、耕地少。
围垦使得湖面减少,为保护开发的耕地及居民,修建了许多民堤,人类活动极大地改变了江湖关系,使得洪灾加剧。
4.长江中下游平原及城市全赖堤防保护,大堤对防御中小洪水的作用不言而喻,但随着大堤的修高,洪水位也随之抬高,加之泥沙在河道中不断淤积,增加了洪水危害。
三、洪涝灾害的治理长江中下游治理洪涝的关键任务是,急需解决目前防洪标准偏低与特大洪水频发的矛盾。
巢湖2016年、2020年洪水特性及相关因素对比分析
2021.17然后参照计算方案1求综合权重的方法计算综合权重值,最终得到各计算方案的应对等级评定,见表6。
综上所述,根据水库溃坝应对等级评定指标及综合权重值,对不同情形的水库溃坝应对等级进行了评定,其中一级应对主要为方案3和方案5,即佛子岭水库、响洪甸水库相继溃坝的影响是最大的,二级应对主要为方案1和方案4,三级应对主要为方案2。
由于淠河水库群的四座水库库容较大、地势较高,水库无论是单库还是多库溃坝,对下游造成的损失和影响都将是巨大的。
三种不同的应对等级不是针对不同溃坝情形重视程度的评定,而是对于不同溃坝情形下可能造成的影响进行预判,从而开展更有针对性的应急措施,使得最终溃坝洪水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影响降到最小。
四、结论及建议通过综合考虑水库溃坝后的可能影响,构建了水库溃坝应对等级评定指标体系,评定指标体系包含水库溃坝水量、淠河沿线受淹乡镇个数、淠河受灾人口、淠河总预估经济损失、入淮河干流洪峰流量,其中淠河受灾人口的权重系数最高。
基于构建的水库溃坝应对等级评定指标体系,评定了五种不同情形的水库溃坝方案,结果表明: (1)佛子岭水库、响洪甸水库相继溃坝影响最大,为一级应对,响洪甸水库单库溃坝或白莲崖、磨子潭水库溃坝洪水导致佛子岭水库单库溃坝影响次之,为二级应对,佛子岭水库单库溃坝影响最小,为三级应对;(2)四座串并联水库若发生溃坝,无论是单库溃决还是多库溃决,产生的影响都是巨大的,五种计算方案水库溃坝水量约5~39亿m 3,淠河沿线受淹乡镇15~34个,淠河受灾人口6~80万人,淠河总预估经济损失4~63亿元,入淮河干流洪峰流量6000~38155m 3/s。
我国大型水库溃坝的概率还是相对较低,溃坝的主要是中小型水库。
而水库溃决集合应对措施在我国的研究相对较少,水库一旦溃决,影响范围广、损失大、社会影响深远,为了防患于未然,进一步开展水库长期运行的风险分析与应对措施研究非常迫切且意义重大■(作者单位:淮河水利委员会水文局(信息中心) 233001)巢湖2016年、2020年洪水特性及相关因素对比分析韩志诚一、巢湖流域与巢湖简介巢湖流域位于长江下游(干流区)左岸,属亚热带湿润性季风气候区,暴雨主要集中在6—8月,总体分布规律是南大北小。
关于洪水灾害情况汇报
关于洪水灾害情况汇报
最近,我国多地出现了严重的洪水灾害,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了严重损失。
以下是对洪水灾害情况的汇报:
首先,从气象部门的数据来看,今年的降雨量明显偏多,加上台风、暴雨等极端天气的频繁出现,导致了多地水位急剧上涨,河流泛滥。
特别是长江流域、黄河流域等地区,洪水灾害尤为严重,给当地居民的生活和财产带来了巨大的影响。
其次,由于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建设过程中对自然河道的破坏,以及违法违规占用河道、湖泊等自然水体的行为,导致了城市内涝严重,雨水无法及时排放,加剧了洪水的危害程度。
一些地方的防洪设施建设不完善,抗洪能力较弱,也是导致洪水灾害频发的重要原因之一。
再者,洪水灾害对农业生产造成了严重影响,农田被淹,农作物受灾严重,给农民的生计带来了巨大压力。
同时,洪水还导致了一些水库、堤坝的崩溃,给周边地区带来了次生灾害,加大了救援和灾后重建的难度。
此外,洪水灾害还给交通运输、电力供应等基础设施带来了一定的影响,一些地区的道路、铁路被淹,交通中断,电力设施受损,给应急救援和灾后重建带来了一定困难。
最后,我们要意识到,洪水灾害的防范和减灾工作任重道远。
我们需要加强对自然环境的保护,严格控制城市建设过程中的违法行为,加大对防洪设施的建设和维护力度,提高抗洪能力。
同时,我们也需要加强对气象变化的监测和预警,提高应对灾害的能力和效率。
总之,洪水灾害情况严峻,需要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才能有效减轻洪水灾害给人民生活和财产带来的损失。
希望大家能够关注洪水灾害,积极参与防范和减灾工作,共同维护我们的家园。
新水沙条件下安徽省枞阳江堤桂家坝崩岸原因分析及治理对策
Apr.2021NO.4VOL.312021年4月第4期第31卷EXPERIENCE EXCHANGE0引言三峡工程运行以来,长江下游安徽段来水来沙条件发生了较大改变:来水量变化不大、来沙量大幅度减小、清水下泄明显。
受水沙条件变化及河势调整影响,十几年来长江安徽段崩岸频繁发生,严重影响河势稳定及防洪安全。
枞阳江堤为国家Ⅱ级堤防,近10年来,桂家坝崩岸对防洪安全及取水安全构成一定影响,为安徽省Ⅰ级崩岸预警区。
经过连续多年护岸,桂家坝岸坡趋于稳定,但深槽仍呈冲刷之势。
采用多年水文、河道地形监测资料,分析贵池河段河势演变规律及岸坡稳定情况,结合地质资料、河势演变、崩岸区岸坡稳定分析及近期来水来沙变化情况,分析崩岸原因。
本文总结了在三峡工程运行后新水沙变化条件下,特别是工程实施遭遇了2016年大洪水的强水沙变化条件下,治理强烈崩岸的经验,并结合河势及岸坡稳定分析情况,提出后续治理工程建议,为今后研究新水沙条件下河道治理方法提供经验和技术参考。
1三峡工程运行前后水沙变化1.1来水来沙变化据大通水文站资料统计,三峡水库蓄水前多年平均径流量9052亿m 3、输沙量4.27亿t 。
三峡水库运行以来,2003—2017年该站年均径流量8630亿m 3、输沙量1.38亿t ,与蓄水前均值相比,来水略偏枯5%,来沙减少了68%。
1.22016年洪水特点2016年长江流域发生中下游型区域性大洪水,长江安徽段超警戒水位历时23d 。
大通水文站最高水位15.64m(吴淞高程),超过警戒水位1.24m ,最大流量70800m 3/s ,年径流量为1998年以来的首位,大于45000m 3/s (河段平滩流量)的时间达到120d 。
2016年大通水文站的径流量、输沙量主要集中在5—10月,其径流量占全年的66%,输沙量占全年的72%。
新水沙条件下安徽省枞阳江堤桂家坝崩岸原因分析及治理对策李金瑞杨丽(安徽省长江河道管理局,芜湖241000)摘要:近年来,受河势调整及三峡工程运行后水沙条件变化影响,安徽省枞阳江堤桂家坝段持续崩岸。
2016洪灾灾情报告
洪灾灾情报告2016洪灾灾情报告2016年我国雨水洪涝较多,多地方出现洪灾,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2016洪灾灾情报告,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2016洪灾灾情报告12016年7月5日、6日,我市普降大到暴雨,局部特大暴雨,出现特大暴雨3站、大暴雨5站,盐津县普洱镇最大雨量达320毫米,巧家、盐津、大关、永善、绥江、水富6县25个乡镇155884人不同程度受灾。
截止7月7日18时,因灾造成7人死亡(其中盐津县5人、水富县2人)、5人失踪(其中盐津县3人、水富县2人)、9人受伤(其中盐津县3人,水富县6人),紧急转移安置5290人,共造成直接经济损失85502.41万元。
一、灾害基本情况(一)农作物受灾:因灾造成全市农作物受灾面积7.845万亩、成灾面积4.013万亩、绝收面积1.78万亩,造成直接经济损失3570.2万元。
(二)水利设施受灾:饮水管网因灾受损92.68千米,损坏堤防43处、4.508千米;堤防决口3处,防洪沟冲毁4处,损坏护岸5处,损坏灌溉设施560处,1个水文监测站受损,9座水电站受影响,1座小(二)型水库受损(盐津县落雁乡石门关水库),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8210.4万元。
(三)民房和城镇基础设施受灾:民房倒塌304户766间、严重受损918户2402间、一般受损3635户7739间,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5597.8万元。
城镇道路、供水管网、污水管、垃圾处理设施、路灯、挡墙、绿化、截洪沟、雨水管网等因灾共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5383.26万元。
合计造成直接经济损失30981.06万元。
(四)交通基础设施受灾:国省干道线灾情:(1)G85水麻高速公路61公里范围内多处发生不同程度受灾,4处坍方约12500方,7处泥石流约20550方,有2处路基被冲毁约80米;(2)G85昭麻高速公路:护坡受损2101立方米,驳岸、挡墙受损3处650立方米,塌方10处5000立方米;(3)G213公路多处塌方和路面受损,路面受损30公里10万平米,塌方6处500方;(4)水绥二级公路护坡塌方18400方;(5)彝绥线盐津、水富3处塌方260立方;(6)昭谢线彝良境内塌方600立方。
长江流域洪灾探析
区
域 性
洪
水
长江流域 洪水 的水文特 征主要表 现在 以下几 个 方 面 : 是蜂 高量 大、 一 历时时 间长. 长江流域 实测最 大洪峰流量 1 5 9 4年大通站 为 9 0 3/ , 26 01 s 调查最 大 3
裹 1 15 年 以 来长 江 流 域 主 要 的 大 洪 水 13
类 型 时 序 麈 区
1 1 长江 流域 洪水 的类 型特 征 . 长 江流 域洪 水类 型复 杂多样 , 按照 洪水 出现 的 地 域 , 江 流域 的洪水 可分 为全流 域性 洪水 和 区域 长 性 洪水 两 种基 本 类 型. 流域 性 洪水 洪 峰 高 、 量 全 流 大 、 害严 重 、 响面 积 广 . 灾 影 出现 频 率相 对 较 小 ; 区 域 性洪水 发 生机 会较 多 . 常出现在 干 流 的某 段或某 些 支流 , 造 成 的损 失 也 是不 可 低估 的. 据骆 承 所 根 政 等 及相 关 资料 , 1 自 1 3年 以来有 代 表性 的 2 5 8 场 大洪 水 中 . 流域 性 洪水 占 8场 , 全 区域 性 洪水 占
特 征复杂、 灾害损失 巨大且历时 时间长 ; 垒面 系统探讨 了长江流域洪 灾的成 因 , 出暴 雨和河 湖蓄 指
泄 洪 能 力 不 足 是 成 灾 的 主 要 原 因 ; 述 了应 对 长 江 流 域 洪 灾 的 基 本 思 路 . 阐 关 键 词 长 江 流 域 ; 征 ; 因 ; 示 特 成 启 中 围 分 类 号 : 3 V1 2 X4 ;T 2 文 献标 识 码 : A
尤 为深 远和 重 大.
17 8 0年 枝 城 站 为 1 00 0m s 洪峰 流 量 居 于 全 1 0 / , 国各 大江 大河 首 位 . 一 次 洪水 历 时时 间来 看 . 从 也 比较长 . 昌站 多年 平均 为 2 ~ 3 汉 口站 平 均 宜 O 0d, 超 过 5 , 9 8年全 流域 性 大洪水 历时 2个 多月 . 0d 1 9
安徽省沿江地区暴雨洪涝灾害危险性评估
安徽省沿江地区暴雨洪涝灾害危险性评估黄晓梅;程先富【摘要】暴雨洪涝灾害是安徽省沿江地区的主要灾害,洪涝灾害的危险性分析是风险评估的重要环节.本文重点考虑区域汛期暴雨的影响,从致灾因子和孕灾环境两方面来选取指标,运用组合赋权法确定指标权重并评估该区域的暴雨洪涝灾害危险性.结果表明:汛期暴雨致灾力呈南高北低的空间分布,安庆、铜陵和池州地区受暴雨影响最大,研究区西北部受暴雨影响最小;研究区的长江沿岸地区和巢湖流域是孕灾环境最为脆弱的地区,而研究区南部两侧的山地地区孕灾环境脆弱度最低;研究区较低等级和低等级危险区主要分布在研究区西北部,且长丰县危险性最低;中等危险区主要是巢湖流域和研究区东北部,约占总面积的23%;较高等级和高等级危险区主要分布在中部长江沿岸地区和南部,约占研究区总面积的61%,其中安庆、池州和铜陵的长江沿岸市县危险性等级最高,安庆市辖区危险性最高.【期刊名称】《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年(卷),期】2019(042)002【总页数】8页(P151-158)【关键词】暴雨洪涝灾害;安徽省沿江地区;危险性分析;组合赋权法【作者】黄晓梅;程先富【作者单位】安徽师范大学地理与旅游学院,安徽芜湖 241002;自然灾害过程与防控研究安徽省重点实验室,安徽芜湖 241002;安徽师范大学地理与旅游学院,安徽芜湖 241002;自然灾害过程与防控研究安徽省重点实验室,安徽芜湖 24100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954引言当前,伴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各种极端气象事件频发[1]。
不论是在世界范围还是在中国,洪涝灾害都是各种自然灾害中发生频率最高、造成损失最严重的一种灾害。
尤其是我国,自然地理、气候条件复杂,是世界上洪涝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2]。
目前,许多学者已对洪涝灾害危险性评估开展了研究,且对洪涝灾害风险提出了多种评价方法和模型。
近年来,李景宜[3]、徐玉霞[4]、盛绍学等[5]、程先富等[6-8]运用降水、河网水系、地形等特定指标建立洪涝灾害权重指数模型对洪涝灾害危险性或风险进行定量评估,给出分级评价结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2016年安徽省长江流域洪水灾害特点、问题及对策建议1 2016 年安徽省长江流域暴雨洪水灾害主要特点安徽省2016年汛期发生了多次强降雨过程,暴雨强度大、江湖水位高、灾害损失严重。
1.1 暴雨特征(1)强降水时间长,总量大。
安徽全省2016年5月1日至7月20日平均面雨量733 mm,较常年偏多6成,比1998年偏多4成,累计过程最大点雨量休宁田里站1 544 mm。
梅雨期(6 月18 日至7 月5 日,降雨持续时间18 d)安徽省长江流域平均降雨量551 mm,其中累积过程最大点雨量南陵县水龙山站1 314 mm。
(2)降雨强度大,时空分布不利。
6月18日以来,安徽省长江流域最大1 d、3 d、7 d、15 d面平均雨量分别为89 mm、243 mm、363mm、507mm,其中最大3d降雨量列历史第1位,大于1969 年(205.8 mm),重现期超50 年。
最大7 d 降雨量列历史第1 位,重现期接近50年。
最大15 d降雨量仅次于1969年列历史第2位,重现期接近50年。
降雨的空间分布情况恶劣。
1.2 洪水特征(1)沿江河湖底水高。
受长江上游来水影响,4月以来,长江干流安徽段水位一直偏高,大通站水位高于常年1.21~3.34 m;安庆站水位高于常年2.79~5.13 m。
沿江水位普遍高于沿江湖泊水位,导致沿江湖泊几乎无法自流外排,难以腾出库容调蓄洪水。
(2)区间来水大、洪水涨势猛。
截至7月5日,长江干流安徽段入省控制站汇口站至大通站水位总体低于1998年、1999年,较1998年最高水位低0.80~1.50 m,较1999年最高水位低0.30~0.90 m。
受安徽段河流洪水影响,出省控制站马鞍山站7月5日15时最高水位11.16 m,与1999年最高水位持平。
马鞍山站高水位主要受安徽省区间降雨汇流影响,水位与1998年、1999年最高水位相当。
(3)超历史超保证水位河湖多。
水阳江、西河、永安河、牛屯河、姑溪河、派河等34条河流先后发生超警戒水位洪水,其中水阳江、裕溪河等17条河流发生超保证水位洪水,漳河、西河、永安河等13条河流发生超历史水位洪水。
沿江湖泊全部超保证水位(安全水位)以上,其中白荡湖、枫沙湖、菜子湖、升金湖超历史最高水位,巢湖接近历史最高水位。
总体上,沿江河流最大1 d、3 d、7 d、15 d洪量与历史典型年对比,“三江”流域、巢湖流域、二郎河、黄湓河、尧渡河等2016 年的洪量总体大于1998 年和1999年,仅次于1954年。
1.3 洪灾特点(1)高水位时间长,重要堤防无大险,河湖圩堤防险情多。
据安徽省防办统计,6月18日以来,长江干流及重要支流、湖泊超警戒水位均在20 d以上。
长江干堤、城市防洪堤等重要堤防无较大以上险情发生,但受长时间、高水位浸泡,河湖堤防险情频发,累计出现险情1 831处,溃破千亩圩口129个,淹没耕地47.43 万亩,其中万亩以上圩口12个。
129个千亩以上破圩中,125个为漫破(其中有4个主动蓄水保堤),溃破的只有4个;另有38座小型水库出险,但均得到了及时有效的控制。
(2)长江沿岸湖泊周边圩区受灾严重。
受长江干流高水位顶托,沿江湖泊洪水大多难以自排。
因大部分湖泊抽排能力弱,湖泊水位居高不下,沿湖堤防险象环生,沿湖圩口漫破、溃破多。
(3)中小河流尤其是沿江通江一级支流受灾偏重。
中小河流总体防洪标准低,通江一级支流下受长江高洪水位顶托,上承二、三级支流汇集的洪水,多种因素叠加造成一些圩垸堤防漫破、溃破,损失严重。
(4)受灾面积大、转移人员多、损失重。
据安徽省防办统计,入梅以来强降雨导致全省宣城、六安、安庆等11市73县(市、区)不同程度受灾,受灾人口1 275万人,转移人口117.47万人,农作物受灾面积1674.36万亩,倒塌房屋5.08万间,水利设施损毁7.2万处,损失中绝大部分来自长江流域。
2 2016年安徽省洪灾凸显的问题与难点在2016年的防汛抗洪抢险救灾工作中,安徽省在组织领导、工程调度、监测预警、转移安置和灾后恢复等诸多方面都采取了行之有效的系列举措,取得了显著成效,同时也暴露出问题和防洪难点。
2.1 经济社会发展变化巨大,现有防洪工作与新形势不太适应1998年大水之后,安徽省经济社会特征发生了显著变化,对防洪形势产生较大影响。
(1)防汛期间抗洪抢险人力减少。
县(市、区)农村劳动力大量进城务工,平时农村多是老人、妇女和小孩,汛期巡堤、查险、排险、抢险、转移、救灾等工作人员严重不足,防汛抗洪更多依赖于部队、武警、干部和民兵。
(2)农村土地流转为大户经营,为抗洪抢险工作带来挑战与机遇。
随着土地流转政策的实施,圩区种植大户和养殖大户集约化经营的土地已达40%~90%,他们前期在基础设施、基础设备的建设上已有较大的投入。
2016年洪水破圩时,不仅当季农作物以及养殖产品遭受了巨大损失,而且前期建设的基础设施、设备也大量损毁,使得一些大户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灾民,而是动辄欠资百万元计的灾民。
种植和养殖大户的大量出现,一方面提高和促进了农村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但另一方面又大大增加了洪水风险,他们作为防洪保护对象和实际受益者,虽理应承担更大的防洪抢险法定义务,但往往又力不从心。
这种形势下,大部分县、乡(镇)、村级干部以及部分村民都认同了小圩区“大水丢、小水收”观念,这为治水模式调整又提供了机遇。
(3)防汛工作尚未建立市场与计划有机结合机制,或者目前这种机制不够明确和充分。
外出务工人员虽然仍有家产在圩区,但实际上已难以回乡承担防洪抢险的法定义务。
受保护的大户和外出务工人员不出或者很少出力出钱,使防汛责任完全转移到了乡村集体,不符合市场机制。
防汛队伍建设、物资器材储备与管理等,都需探索走市场与计划相结合的路子,以保证防汛工作顺利开展。
目前,从政策层面讲,这种机制缺乏或者不够明确,已给防汛工作带来不利影响。
2.2 薄弱环节凸显,防洪能力亟须提高(1) 中小河流治理规划滞后。
虽然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堤防治理、中小河流治理、泵站建设等工程在2016年防洪减灾工作中都发挥了巨大作用,但是这些治理的系统性,尤其是针对中小河流的治理,迫切需要提高。
当前的治理方式,存在零散性、局部性,且不连续等问题,在2016年洪灾中,出险和成灾的情况基本上都出现在中小河流及湖泊周边。
(2)河湖水系被挤占、淤塞,支流通江能力与内湖蓄洪能力降低。
1998年大水之后,由于圩区群众依赖土地生存的基本状况未改变,为维持社会安定,最初定的“双退”圩垸,后来大多都改成了“单退”,而“单退”后来大多都变成了未退。
鉴于1999年洪水后未发生较大洪水,圩区民众的防洪意识逐渐减弱,联圩建设与新建圩口侵占行洪通道和湖泊调蓄容积,河湖水系被挤占、淤塞,支流通江河流排水能力与内湖蓄洪能力降低。
(3)沿江湖圩区及城乡排洪排涝能力不足。
由于长期投入不足,沿湖圩堤设防标准偏低。
巢湖、华阳河湖群、南漪湖等湖泊周边圩垸堤防普遍未达标,长江干堤治理时部分通江支流堤防未按同等标准加固,有些平原湖区新建城区或开发区的排涝设施还是按以前的农村排涝标准建设的排涝站,部分城区、集镇低洼地区易于受淹。
(4)水库安全保障任务依然繁重。
近年来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在2016 年的洪水中得到了检验。
前期除险加固主要解决了水库的三大件(坝身、溢洪道与泄水建筑物)存在的隐患,但如渗漏等其他安全隐患尚未解除。
目前安徽仍有1 100多座小型病险水库有待加固,全面消除小型水库病险隐患尤为迫切。
(5)主动进洪方式有利全局,但难以实施。
主动进洪,位置、流量和时间均可控制,堤防受损程度相对减轻,有利于保护重点地区和对象,有利于圩内群众有序转移,有利于防汛资源的优化调用,减少抗洪抢险和后期堵口复堤的代价,便于灾后及时恢复生产,最大限度上减小全局损失,但是实施起来难度很大。
即使1998年洪水后已经定为退田还湖的一些圩口,虽设有进水闸门,也难以启用,有的撑到堤防溃决,也未能开闸进洪。
虽然都知道主动进洪利大于弊,但现行条件下,群众工作很难做通。
(6)防汛过程中县、镇、村3级责任不清,群众义务难落实。
防汛应急预案应该要求对应“保证、设防、警戒”三线水位明确相应的职责,但早期确定的“三线”多已不反映现实情况,亟待调整。
各县(市、区)各级干部责任到人,分片负责到具体的乡(镇),人员基本上都下到乡(镇)工作,防汛过程中县、镇、村3级责任不清。
在防洪应急预案中没有关于保与弃抉择的原则和规定。
对于出险的堤防,保到一定程度时,就产生了保与弃的抉择困难:如果保,水位更高,到时保不住,产生的损失更大;如果主动放弃并进洪,则会带来一连串的赔偿问题、责任问题。
(7) 部分基层水利设施管护很薄弱。
水利工程“三分建,七分养”,在农民义务水利工取消后,很多基层水利设施常年缺乏维护。
目前堤防、涵闸与水库工程管护投入不足,老化失修严重。
圩堤达标率低,有些堤顶即使高程达标,堤身断面也不够。
很多县(市、区)防汛道路标准低,在洪水发生时变得泥泞,大型机械和设备难以及时到达出险地点,使预案中的一些内容变得难以实施。
很多县(市、区)的基层防汛机构人员不足,不能满足防洪减灾工作的实际需求。
(8)山洪灾害防治能力不足,山洪监测预警指标阈值仍有待改进。
宿松县、怀宁县、宣州区等县近年来开展了山洪灾害调查评价工作,设定了典型时段和典型流域土壤含水量情况下的雨量预警指标,虽然这些指标对山洪灾害防御具有重要作用。
但如何使已建的县级山洪监测预警系统真正运用起来,仍然有待改进。
否则,“狼来了”喊多了,不仅增大了防汛工作的成本与负担,而且导致了民众的麻痹与依赖心理。
2.3 资金管理、补偿和保险、规划等政策法规方面问题较为集中和突出(1)项目式资金管理方式不能满足地方防洪减灾工作实际需求。
很多县(市、区)反映现在的项目式资金管理不太符合自身的实际情况,防洪体系中的河道、水库、堤防、闸门、泵站、监测预警系统等对象,又涉及新建、改建、升级换代、运行维护等不同阶段和方式,各县(市、区)的强项和薄弱环节也有很大差异,但是目前资金管理要求专款专用,不能用于其他项目。
因此县(市、区)不能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将中央补助金集中切块使用,将有限的资金用于当地防洪减灾的薄弱之处和急需之处,难以使所处县(市、区)河流系统治理和统一安排,给防洪减灾带来一定程度的困扰。
(2)补偿与保险机制不完善,制约和影响基层防洪减灾工作的实际开展。
虽然“大水丢、小水收”观念具有一定程度的共识,但是这些技术措施在管理层面又非常难以实施,原因在于补偿与保险机制不完善,“丢”的地方群众的切身利益没有得到法律、法规和政策的切实保障,制约和影响基层防洪减灾工作的实际开展。
如宣州区反映,中小河流、圩区再整治,耕地5~10年淹一次损失不大,难在利益不均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