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城市主义背景下我国住宅区新模式的探索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吉 林 建 筑 工 程 学 院 学 报Vol .26 No .3 Jun .2009

第26卷 第3期

2009年6月Journal of Jilin Institute of Architecture & Civil Engineering 新城市主义背景下我国住宅区新模式的探索

杨 柯 张成龙

(吉林建筑工程学院建筑与规划学院,长春 130021)

摘要:长期以来,住宅建设受制于日照、朝向等规范限制,一度表现为统一的6层楼房、相似排列以及封闭的管

理模式.对具有无限活力因素的城市生活提出了挑战.我国在经历了大规模住宅区建设浪潮后,随着住区开发及

需求的日益增多,笔者通过实践分析与探讨,从不同角度进行阐述,为未来的城市住宅区新模式提出见解.

关键词:住宅区模式;和谐社区;理想生活方式

中图分类号:

TU 2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85(2009)03-0059-04

Under Xincheng Principle Background the Exploration of Our Country Residential District New Pattern

YANG Ke ,ZHANG Cheng-long

(School of Architecture & Urban Planning ,Jilin Institute of Architecture Engineering ,Changchun ,China 130021)

Abstract :Residential construction has been restricted by the norm like sunlight and orientation for a long time .They show a uni fi ed six-storey building ,similar arrangement ,and closed management style .The paper provides rational countermeasures and interactive approach for the future of residential areas and urban space from different thinking an-gles via the analysis and re fl ection of residential construction practice after the wave of large-scale residential construc-tion ,with the exploitation and demand of community .

Keywords :community pattern ;harmonious community ;ideal life style

0 前言

目前,我国城市用地扩张,居住区大规模开发建设,以及汽车时代的到来所引发的城市问题已经逐渐显现,而且,国内对于全新居住模式及对城市建设影响的探索和分析尚处于初步发展阶段.随着现代主义及居住小区在美国等发达国家消逝,我国也逐渐呈现出居民与室外环境逐渐远离、居民之间疏远、居住区失去应有活力等现象.伴随汽车时代的到来,我国原有的住宅小区模式给城市交通带来较多问题,同时,使生活空间私有化导致城市公共空间的匮乏.这就需要人们重新审视现代城市居住模式,以改善目前城市住宅区的建设.随着美国新城市主义理论思想的出现,城市居住空间与城市公共空间、交通问题,以

及城市形态等都得到了较大的改善,我国的房地产开发和城市建设也得到了提高,同时,人文生态理念、

TND+TOD 及街坊式社区等建设模式也逐渐被关注并得以逐步实现.

1 新城市主义运动的出现

新城市主义(New Urbanism)是指 20 世纪 80 年代后期,美国在社区发展和城市规划界兴起的一次新收稿日期:2008-09-16.

作者简介:杨 柯(1980~),女,吉林省长春市人,助教,在读硕士研究生.

吉 林 建 筑 工 程 学 院 学 报第26卷60

运动.其宗旨是重新定义城市与住宅的意义和形成,创造新一代城市与住宅;试图在更大的区域开放性空间内以交通联系,重构一个紧凑、便利出行的邻里社区.新城市主义深刻影响了美国的城市住宅和社区发展,并很快在世界范围内流行,在20世纪90年代末进入中国.

1.1 新城市主义运动出现的背景

新城市主义是对城市更新、复兴政策的一种持续推进.

1993年,J·康斯特勒在出版的《无地的地理学》一书中,指出了二战以来美国松散而不受节制的城市发展模式造成了城市沿着高速公路无序向外蔓延的后果.因而,他提倡要改变这种发展模式,必须改造目前因工业化、现代化造成的人与人隔膜、城市庞大无度的状况,即新城市主义思想[1].1945年后,在《宜人与城市规划》一书中,D.L.史密斯对所谓宜人的定义,包括公共卫生的宜人、舒适美观的宜人、由历史建筑和优美自然环境带来的宜人.然而,郊区化在思想上的先驱应该说是霍华德,他是典型的19世纪英国式的社会改革家.利用郊区低廉的土地和自然环境、低密度的小住宅来改善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这是50年前在世界上占统治地位的郊区模式.

随着郊区化的扩展,在享受其带来的诸多好处的同时,也存在相应的不适感.诸如人际关系的疏远、地域归属感的缺失、社区防范机制的解体、对交通过度依赖以至于造成的交通堵塞和空气污染等等.因此,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人们提出了一系列相应的规划方案,如公园城市运动、田园城市运动、城市美化运动等.到了20世纪80年代,新城市主义浪潮出现在以美国为主的西方建筑界,它重视邻里关系的社区,提倡不同阶层的融合和以步行为主要交通形式的居住模式.

1.2 新城市主义取代现代主义

二次大战后,美国的住宅建设拉开了郊区扩张及现代主义社区的序幕.此时的住宅建设主要表现为以下两种形式:单一家庭住宅(别墅式);“公园中的高楼”模式的多家庭公寓住宅,即人们所说的“住宅小区”.这种“住宅小区”模式,在20世纪70年代初逐渐消亡,但是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教训.

现代主义的美梦直到20世纪60年代被打破,城市理论家简·雅各布斯在走访美国后,发现了城市规划对城市存在着破坏,并以一部《美国大城市的生与死》,彻底推翻了当时占主流地位的现代主义城市规划理念.如果说“现代城市主义”是雅各布斯一生的主要批判对象,那么,其倡导的就是如今被称为“新城市主义”的理论思想.

2 和谐社区的建设理论

我国的“新城市主义”是在“生吞”了西方古典主义和现代主义之后,迅速展开的一个对更新西方居住潮流的移植,从一种新生活方式的塑造到社区空间每个细节的营造.

2.1 社区规划理念的实现

进入20世纪90年代,人们思想观念发生了巨大变化,同时社区建设也发生了巨变.新城市和新社区理论趋于完善,新社区开始大量地出现.

随着适宜居住性理论的实践,打造有活力的适居性的社区生活方式逐渐被接受,也得到人们的共识.在《新社区与新城市——住宅小区的消逝于新社区的崛起》一书中有这样一段论述:“社区适宜居住性是指对一个社区居民非常重要的有关生活质量方面的问题,它是关于人类社区舒适、安全、经济和关爱的质量表述,表现为居民或社区设施的使用者对他们社区的社会和环境质量的感受,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安全和健康.包括交通安全、人身安全和公共健康;

(2)环境条件.包括清洁、安静、空气清新和水流清澈;

(3)社会交往质量.包括邻里和谐、公平交流、相互尊重、社区特性和对社区的自豪感;

(4)享受休闲娱乐、美学和现存的独特的文化和环境资源.例如,历史文化建筑、古树、传统建筑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