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预报的制作与 基础知识.doc

合集下载

天气预报基础知识

天气预报基础知识

天气预报基础知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天气预报的内容:要说明一日内阴晴、风、气温和降水的情况。

* 阴晴:当天空布满云时,为“阴天”;当天空无云或云很少时,“晴天”。

* 风:风吹来的方向叫风向,风的强弱叫风力,共分13级,级数越大,风力越强。

* 气温:大气冷热的程度,用“℃”表示,读作“摄氏度”。

* 降水:用降水概率来表示降水的可能性大小。

2. 时间用语和气象用语:在收听天气预报时,常常听到“今天白天”和“今天夜间”等时间用语,“多云”、“阴”、“晴”等气象用语。

其中,“今天白天”是指上午8点到晚上20点这12个小时,“今天夜间”指20点到次日早上8点这12个小时。

3. 卫星云图:在卫星云图上,绿色表示陆地,蓝色表示海洋,白色表示云区。

白色程度越浓,表示云层越厚,云层厚的地方一般是阴雨区。

4. 天气预报的分类:
* 短期天气预报:是指时效在3天以内的预报,预报未来3天的天气情况。

* 中期天气预报:是指未来3天以上到10天或15天的天气预报,包含一周天气预报和十天天气预报,主要内容有气温、降水趋势以及主要天气过程等信息。

* 短期天气预报:是指时效在0-12小时的预报,主要依据雷达监测、卫星探测信息,对局地强风暴系统进行监测,预报未来的天气动向。

此外,还有时效为月、季、年、数年等更长时段的气候趋势预报产品。

这些基础知识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和使用天气预报信息,从而做出合理的安排和决策。

科学天气预报是怎么制作出来的知识点

科学天气预报是怎么制作出来的知识点

科学天气预报是怎么制作出来的知识点
天气预报的制作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它涉及到气象资料的收集、分析和计算,以及预报员会商等多个步骤。

以下是对这些步骤的详细解释:
1. 气象资料收集:气象资料的收集是制作天气预报的基础。

这些资料主要通过地面和高空观测站、气象卫星和雷达等设备来收集。

这些设备会收集大量的气象数据,包括温度、湿度、气压、风速、风向、降水等。

2. 气象资料的分析与计算:在收集到气象数据后,气象学家会使用各种技术和算法对这些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

这包括对数据的筛选、质量控制、插值、融合等。

通过对数据的分析和计算,气象学家可以识别出天气系统的发展和演变趋势,以及预测未来的天气状况。

3. 预报员会商:在分析和计算出数据后,预报员们会进行会商,讨论未来的天气趋势。

他们将根据数据和自己的经验,对未来的天气做出预测。

这个过程需要群策群力,因为不同的预报员可能有不同的观点和经验,通过讨论和交流,可以得出更加准确和可靠的预报结论。

4. 得到预报结论并对外发布:在经过上述步骤后,预报员们会得出比较可靠的预报意见。

这些意见会被制作成各种预报产品,如天气图、气象预报图等,并通过电视、广播、互联网等渠道对外发布。

这些预报产品可以帮助人们了解未来的天气状况,并做出相应的计划和决策。

总之,科学天气预报的制作是一个复杂而精细的过程,它需要多方面的技术和专业知识。

通过气象资料的收集、分析和计算,以及预报员会商和对外发布等步骤,我们可以得出比较准确和可靠的天气预报结论。

天气预报与气候变化知识大全

天气预报与气候变化知识大全

天气预报与气候变化知识大全天气预报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关注的话题之一,它帮助我们决定是否需要携带雨伞、穿长袖或者规划户外活动。

同时,气候变化也成为全球各国政府和科学机构关注的焦点,因为它对我们的生活、经济和环境产生深远影响。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一起探索天气预报和气候变化的相关知识,以便更好地理解和应对日常生活中的天气变化以及全球气候的变迁。

一、天气预报天气预报是基于气象学的研究和观测数据,通过对大气条件的分析和模拟,提供未来数小时甚至数日内天气状况的预测。

它通过收集、分析和解释各种气象参数,如温度、湿度、风速和降水量等,绘制天气图表和预测模型来实现。

1. 天气预报的重要性天气预报对我们的生活和工作有着重要的影响。

它帮助我们做出合理的决策,如选择合适的衣物、决定是否需要开车或者安排户外活动。

对于农业、能源和交通等行业来说,准确的天气预报是至关重要的,因为它可以帮助农民合理安排农作物种植时间、提高能源产量和规划交通运输。

2. 天气预报的方法天气预报是基于观测和模型的方法来实现的。

观测是通过站点观测、雷达、卫星和飞机等手段获取实时气象数据。

这些数据被收集后,气象学家会对其进行分析和解释,得出当前和未来天气的模式和趋势。

模型是使用物理和数学方程建立的计算机程序,通过输入观测数据和初始条件,模拟大气系统的运行和演化,从而得出天气预报。

3. 天气预报的挑战天气预报仍然面临许多挑战,其中之一是气象数据的不准确性和缺失。

虽然现在我们拥有卫星和先进的观测技术,但仍然存在天气预报错误的情况。

此外,天气系统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也增加了预测的难度。

因此,气象学家不断努力改进模型和算法,以提高天气预报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二、气候变化随着时间的推移,地球的气候条件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这被称为气候变化。

气候变化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包括人类活动和自然因素。

在过去几十年中,全球气候变暖和极端天气事件的频率增加,这引起了全球的关注。

1. 气候变化的原因气候变化由许多因素引起,其中包括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3.8《天气预报是怎样制作出来的》教案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3.8《天气预报是怎样制作出来的》教案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3.8《天气预报是怎样制作出来的》教案一. 教材分析《天气预报是怎样制作出来的》这一课旨在让学生了解天气预报的制作过程,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究精神。

通过学习,学生将了解到天气预报的常用工具和技术,以及如何从天气数据中分析和预测天气变化。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思考能力,对身边的自然现象产生好奇。

但学生在科学知识方面还有待提高,需要通过具体实例和实际操作来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天气预报的制作过程。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天气预报的常用工具和技术,学会观察和分析天气数据。

2.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学会从天气数据中分析和预测天气变化。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究精神,关注身边的自然现象。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天气预报的常用工具和技术,以及从天气数据中分析和预测天气变化的方法。

2.难点:如何准确地从天气数据中分析和预测天气变化。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小组合作、实例分析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观察、思考和探究,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天气预报的资料和视频,以便在课堂上进行展示和讲解。

2.准备一些关于天气的图片和数据,供学生分析和预测。

3.准备黑板和粉笔,用于板书和标注。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一些关于天气的趣味性问题,引发学生的兴趣,如“你们有没有遇到过突然下雨的情况?你们觉得天气预报准不准?”等问题。

然后引入本课的主题,告诉学生今天我们要学习如何制作天气预报。

2.呈现(10分钟)通过展示一些天气预报的图片和视频,让学生了解天气预报的常见形式和内容。

同时,介绍一些天气预报的常用工具和技术,如气象卫星、雷达、气象仪器等。

3.操练(10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分发一些关于天气的图片和数据。

让学生根据这些图片和数据,尝试分析和预测天气变化。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5分钟)邀请几组学生分享他们的分析和预测结果,让其他学生评价和讨论。

【2020三年级上册科学教科版】3.8 《天气预报是怎么制作出来的》教案+同步练习附答案

【2020三年级上册科学教科版】3.8 《天气预报是怎么制作出来的》教案+同步练习附答案

小学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设计+习题(附答案)3.8《天气预报是怎样制作出来的》教案板书课题《天气预报是怎样制作出来的》记录的都是已经发生的,那未来的天气状况能预测吗?天气预报是怎样制作出来的?引发学生思考,引出课题。

科学探索获得天气预报的渠道天气预报可以使我们预知未来一两天或近期的天气变化,这对人们的日常生活、生产都是十分重要的,天气预报可以让人们根据天气的变化及早做好准备,充分利用有利的天气,避免和预防不利天气的危害。

问题:你从哪些渠道收看、收听过天气预报?获得天气预报的渠道:电视、广播、互联网、手机、报纸、打电话等。

其中影响力最大的是电视天气预报。

学生回答:电视、手机等等通过这一部分的学习,让学生知道获得天气预报的渠道有哪些。

科学探索填写天气预报信息了解我们所知道的天气预报中所包含的信息,将获得的信息填写在班级记录表中。

学生交流讨论填写天气预报信息了解天气预报包含的信息,是让学生经过观察天气预报,了解知道的天气预报中所包含的信息,并将获得的信息填写在班级记录表中。

科学探索了解天气预报的制作过程天气预报主要由分布在全球各地的气象部门制作并发布。

制作天气预报主要由以下几个步骤:(1)数据收集。

由分布在全球各地的卫星、雷达、地面观测站、探空气球等观测仪器,收集最新的观测数据,为天气预报提供科学依据。

(2)数值天气预报。

位于气象中心的超级计算机对收集到的观测数据进行计算,生成数值天气预报,为气象员预测未来定时间内的天气状况提供参考。

(3)气象员做出预报。

气象员综合分析最新的卫星、雷达、地面观测站、探空气球等观测数据,结合超级计算机做出的数值天气预报结果,并考虑当地的天气和气候特点,做出未来几天的天气预报。

(4)天气会商。

数值天气预报并不完美,需要进行一定的人工修正。

一般天气预报在发布之前会经过预报员的讨论,这称作天气会商。

天气会商的结果由首席气象预报员签发。

(5)发布天气预报。

天气预报制作完成之后,通过电视、广播、报纸、网站、公共显示屏等向社会发布和传播。

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天气预报是怎样制作出来的》|教科版

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天气预报是怎样制作出来的》|教科版
3.实践活动的设计让学生们积极参与,主动探究。在分组讨论和实验操作过程中,学生们表现出了很高的热情。但同时,我也注意到部分学生在操作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如数据记录不准确、讨论主题偏离等。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更加关注学生的实际操作,及时发现问题并给予指导。
4.学生小组讨论环节,大家积极发言,互相交流。但我也发现,部分学生在讨论过程中过于依赖同伴,缺乏独立思考。因此,我将在后续的教学中,加强对学生的引导,培养他们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
1.关于教学导入:以提问方式导入新课,很好地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采用这种方式,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科学现象。
2.在新课讲授环节,我发现学生们对于天气报制作过程的理解存在一定难度。为此,我采用了案例分析、重点难点解析等方法,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从学生的反馈来看,这些方法还是很有成效的。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天气预报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二、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旨在培养学生以下学科核心素养:
1.科学探究: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天气现象、收集和分析数据,提高学生科学探究能力和实证意识。
2.逻辑思维:训练学生在分析天气图、理解天气预报制作过程中,发展逻辑思维和推理能力。
3.应用意识: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读天气预报,提高生活应用意识,增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天气预报制作流程

天气预报制作流程

美丽校园的演讲稿5篇美丽校园的演讲稿5篇演讲稿具有逻辑严密,态度明确,观点鲜明的特点。

随着社会不断地进步,接触并使用演讲稿的人越来越多。

以下是小编收集的关于美丽校园的演讲稿的相关内容,供大家参考!美丽校园的演讲稿(篇1)老师们,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美丽的校园我的家》。

在花儿尽相开放的季节里,我来到了实验学校。

在这个温馨的家园中,快乐安逸和谐的气息弥漫在芬芳的空间,我开始了新的生活,举起画笔去描绘那梦中的七色彩图。

春天,当我漫步在林荫大道上时,我的心充满着愉悦;夏天,当我在树下憩时,我的心如钦甘露;秋天,当我徜徉在乳白色的走廊里时,阵阵花香扑鼻而来,沁人心脾;冬天,当我驻足于黄绿覆盖的草坪中时,我的心又不时被校园的庄严所震撼!美丽的实验学校,我爱您!因为您有如诗如画的校园美景,您浩瀚若海的知识画廊,您更有胜似亲人的师长同窗!有人说:您是一幅美妙绝伦的画,您是一首隽水的诗,您是一段深邃感人的创业历程,您是一个人永生追求的梦想!这里是快乐的源泉,年轻的校园总涌动着快乐的身影,童真和歌声总飘扬着美好的旋律,青春的容颜总开放着动人的笑靥。

当我看到同学们可爱而热情的笑脸,英姿而飒爽的身影;当我听到学校衷心而真诚的鼓励,美丽而善良的祝福;当我看到老师亲切和慈祥的面庞,深情而充满希望的目光时,我心中充满了感谢,感谢上帝恩赐我,让我幸运地来到这个学校。

在这个拥有二千多名师生的大家庭里,我的生活变得如诗、如画。

我像快乐的天使,像闪烁的星星,像展翅的雏鹰,像奔流的小溪。

我们的青春在这里闪光,我们年轻的血液在这里流淌。

纵是千磨万烙,记忆的沟回不会平展。

走遍天涯海角,心中的眷恋的地方——依然是我们美丽的校园!这里有青春的幻想,这里有未来的呼唤。

实验学校,我要在您的怀抱中创造我的明天,我的希望,我人生的辉煌!美丽校园的演讲稿(篇2)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当清晨的阳光照在校园时,俏丽的小鸟在翠竹梢头鸣唱,晶莹的露珠在草叶间滚动,校园已充满了欢笑。

天气预报的基本思路和步骤(天气

天气预报的基本思路和步骤(天气
10km雾??8在分析预报理由时经常出现几个理由对应同一结论不一致的情况如500hpa槽发展与否有的有利有的不利此时不能简单采取少数服从多数的办法而应对其历史变化当前系统结构系统间相互作用等作细致分析确定矛盾的主要方面
天气预报的基 本思路和步骤
(天气学方法)
总的思路:
• 一调查,二分析,三预报: • 调查过去→分析现状→预报未来
一点说明: 只要能将预报结果按规定准确表达出来,写法 可以是各种各样的,没有统一规定一定要怎样写。 但由于填写预报单的目的、作用不同,在写法 上应有所区别:
• 日常服务——主要写明要素预报结论,通常不写预报理由。 • 天气日志——除要素预报结论外,还要有简单的理由(主 要是写结论性理由),便于以后作预报检查、天气小结等。 • 考核——要素、形势预报的结论和理由均要写,且预报理 由应比较充分,使考核者能从中了解你的预报思路和分析 问题的能力。 • 考核时,因为一次预报的准确性具有偶然性,故不能单纯 用要素预报准确情况来定成绩。一般具体要素预报得分比 重在50%以下,理由分析占一半或一半以上(即使预报有 出入,但理由分析充分、合理、没有矛盾,也可得分)。 当然理由与要素预报结论有联系,理由充分、合理,一般 预报结论也较准确。
(7)统计规律及指标的应用:
一般随季节、地区不同而异。
(8)高压轴向: (9)卫星云图、天气实况演变: (10条件和影响因子入手, 从各气象要素形成的条件和影响因子入手,进行 分析
1、云和降水 云和降水 (1)垂直运动条件:
a.分析空中槽、切变线、锋、低值系统等影响系 统的情况; b. 计 算 或 从 传 真 图 上 分 析 当 时 的 ω ,ζ 和 D850-D500等诊断量; c.分析数值预报结果: ω ,—Ⅴ·▽ζ等。

气象预报员天气预报制作与发布计划

气象预报员天气预报制作与发布计划

气象预报员天气预报制作与发布计划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天气预报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它不仅影响我们的出行计划,还关系到农业生产、户外活动和许多其他领域。

作为一名初中生,我对气象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决定深入研究天气预报的制作与发布过程。

以下是我的天气预报制作与发布计划。

一、了解气象知识首先,我需要掌握一定的气象知识。

这包括学习气象学的基本原理、气候类型、气象观测技术以及各种天气现象的形成机制。

通过阅读相关书籍和科普资料,我将逐步丰富自己的气象知识储备。

二、建立气象观测系统为了制作准确的天气预报,我需要建立一个简易的气象观测系统。

这个系统包括温度计、湿度计、气压计、风向标和雨量器等基本气象观测仪器。

我可以在学校或家庭的空旷地带设置观测点,每天定时记录气温、湿度、气压、风向和降雨量等数据。

通过长期观测,我可以了解本地气候特征,为天气预报提供依据。

三、数据整理与分析在收集到足够的气象数据后,我需要对其进行整理和分析。

这将涉及对数据的分类、统计和绘制图表。

通过对比历史数据和当前观测数据,我能够发现数据的变化趋势,进而分析天气的可能变化。

在分析过程中,我还可以运用一些简单的气象学原理,如温度垂直递减率、露点温度等,来辅助判断。

四、制作天气预报在完成数据整理与分析后,我将进入天气预报的制作阶段。

首先,根据观测数据和气象学原理,预测未来几天内的天气状况,包括气温、湿度、风向、降水等要素。

然后,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如地形、植被等,对预测结果进行修正。

最后,将预报结果以简洁明了的方式呈现出来,如绘制天气图、编写预报文案等。

五、发布天气预报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我的天气预报结果,我需要选择合适的发布渠道。

首先,我可以在学校的科普活动或社区的宣传栏上张贴天气预报海报。

此外,我还可以利用社交媒体平台发布预报结果,如通过微信公众号或在学校BBS上发布消息。

在发布过程中,我要注意用词准确、简明扼要,确保公众能够快速理解预报内容。

六、反馈与改进为了提高天气预报的准确性和实用性,我需要关注公众的反馈意见和建议。

天气预报的原理和方法解读

天气预报的原理和方法解读
是由运动方程演化出来的一个描 述涡旋运动强度变化的方程,在大气 动力学和天气学中用途非常广泛。
2.气象要素预报: 主要包括温度、风、云、雾和降水 的预报。 根据天气形势预报的结果和各种天 气系统中天气分布的特点,结合各地 特殊的自然地理条件,气象要素的统 计规律来做出未来气象要素的变化情 况的推断。
诊断分析 诊断分析是天气学与动力气象学 逐步结合的产物,其主要任务是利用 实测气象资料计算出散度、涡度、垂 直速度、水汽通量、热量和能量等物 理量场,分析其空间分布和时间演变 特征,分析它们与天气系统发生演变 的关系。
涡度方程:
u v d f ( f ) v dt y x y
天气预报的历史沿革 看云识天气→根据物像来推测天气→ →单站预报→天气图预报→应用气 象卫星、 天气雷达→用计算机进行天气 预报。 伴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 天气预报得 到了快速的发展。
天气预报的种类: 按预报时效可大致分为: 临近预报(1~2 小时) 甚短期预报(2~12 小时) 短期预报(12~48 小时) 中期预报(3~10 天) 长期预报(10 天以上)等;
第六章
天气预报的原理和方法
天气变化与人们的生产活动、 社 会活动、 军事活动以及日常生活都有 着十分密切的关系。 自古以来, 人们总是想方设法去 预测未来的天气变化, 利用有利的天 气,避开不利的天气,以减少不必要 的损失。
天气预报是根据气象观 (探)测资 料,应用天气学、动力学、统计学的 原理和方法,对某区域或某地点未来 一定时段的天气状况作出定性或定量 的预测。准确地预报天气一直是大气 科学研究的一个重要目标。
云、雾和降水的预报 对云雾的预报航空和交通部门要 求更高。 降水的预报目前都认为难度很大, 特别是中小尺度的降水, 其强度和落点 都较难报准, 通常要配合统计方法进行 预报。给出降水的概率。

最新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3.8 天气预报是怎样制作出来的》精品教案

最新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3.8 天气预报是怎样制作出来的》精品教案

《天气预报是怎样制作出来的》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了解天气预报的制作过程,学会简单的天气预报方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通过模拟天气预报制作过程,培养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学生能够关注天气预报,增强对气象科学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了解天气预报的制作过程,学会简单的天气预报方法。

2.难点:正确理解并模拟天气预报制作过程。

三、教学准备1.教具:天气预报制作工具(如气象数据、地图等)、教学课件。

2.学具:学生自带记录天气预报的表格。

四、教学过程1.引入新课: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关注天气预报,引出课题《天气预报是怎样制作出来的》。

2.了解天气预报制作过程:教师讲解天气预报的制作过程,学生了解并学习。

3.学习简单的天气预报方法:教师讲解并示范简单的天气预报方法,学生进行实践操作。

4.模拟天气预报制作:学生分组模拟天气预报制作过程,教师指导。

5.记录和分享天气预报:学生记录自己的天气预报结果,教师引导学生分享和讨论。

6.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关注天气预报的重要性。

7.作业布置:学生课后尝试制作一份天气预报,下节课分享。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天气预报的制作过程,学会简单的天气预报方法。

在模拟天气预报制作过程中,学生能够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

在今后的教学中,要继续引导学生关注天气预报,增强对气象科学的兴趣。

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小结这学期同学们取得的点点滴滴的进步都离不开你们的努力,我们既要会欣赏自己的进步,也要会欣赏别人的优点和长处,正确看待自己、看待别人,使自己不断进步。

只要你们努力去为自己的目标奋斗、勤奋刻苦、充满自信的过好每一天,雏鹰总会凌空翱翔。

天气预报的基本知识

天气预报的基本知识

天气预报的基本知识一、天气图(一)天气图的概念天气图是指填有各地同一时间气象要素的特制地图。

在天气图底图上,填有各城市、测站的位置以及主要的河流、湖泊、山脉等地理标志。

气象科技人员根据天气分析原理和方法进行分析,从而揭示主要的天气系统,天气现象的分布特征和相互的关系。

天气图是目前气象部门分析和预报天气的一种重要工具。

1820年,德国H.W.布兰德斯将过去各地的气压和风的同时间观测记录填入地图,绘制了世界上第一张天气图。

1851 年,英国J.格莱舍在英国皇家博览会上展出第一张利用电报收集各地气象资料而绘制的地面天气图,是近代地面天气图的先驱。

20世纪30年代,世界上建立高空观测网之后,才有高空天气图。

按天气图图面范围的大小,有全球天气图、半球天气图、洲际天气图、国家范围的天气图和区域天气图等。

天气图上的气象观测记录,由世界各地的气象站用接近相同的仪器和统一的规范,在相同时间观测后迅速集中而得。

地面天气图每天绘制4次,分别用北京时间02时、08时、14时、20时(即世界时18时、00时、06时、12时)的观测资料;高空天气图一天绘制两次,用北京时间08时、20时(即世界时00时和12时)的观测资料。

(二)天气图的种类天气图一般分为地面天气图、高空天气图和辅助图三类。

若按其性质分类,可分为:①实况分析图。

按实际观测记录绘制的天气图。

②预报图。

根据天气分析或数值天气预报的结果绘制的未来24、48、72小时的天气形势预报图或天气分布预报图。

③历史天气图。

根据实况分析图印刷出版的一种历史资料。

此外,根据需要有时还绘制不同时段(如旬、月、年)某气象要素平均值分布情况的平均图、对平均值的差值分布情况的距平图等。

1.地面天气图地面天气图也称地面图,是用于分析某大范围地区某时的地面天气系统和大气状况的图。

在地面图上,各个气象观测站的相应位置上,均被数值或符号填写该站某时刻的气象要素观测记录。

所填的气象要素有:气温,露点,风向和风速,海平面气压,能见度,总云量和低云量,现时天气和过去6小时内的天气,过去6小时降水量,特殊天气现象(如雷暴、大风、冰雹)等。

电视天气预报是如何制作的

电视天气预报是如何制作的

电视天气预报是如何制作的天气变化对于人类的活动具有很大的影响,人们在进行各种活动的时候,越来越需要了解和认知天气。

电视天气预报开创了气象为公众服务的完美表现形式和手段,成为公众关注的重要窗口。

河北省气象影视中心创立于1988年,1994年全国省级气象节目首次实现主持人出镜,目前每天制作的天气预报节目达40套之多,其中包括河北卫视、经济频道《天气预报》,早间气象服务、农业气象服务、生活气象服务、旅游气象服务、交通气象服务以及中国气象频道的《本地气象》等,丰富的电视天气预报节目。

那这些气象节目是如何制作出来的呢?简单的说,电视天气预报节目是工作人员通过专业设备将气象台的预报结果以电视画面和声音的方式传递给大家。

首先,气象台的预报员根据气象卫星云图、数值预报产品、气象资料监测产品等进行科学分析、会商等,得出未来的天气预报形式预报结果,然后影视制作中心的编导们根据预报结论归纳天气要点,把专业性强的气象语言,转化成通俗易懂的但又不失严谨的天气语言,让观众更容易接受。

同时还会根据预报情况提出涉及百姓生活方方面面的服务要点,来充实节目内容,一般会涉及到生活、交通、旅游、农业、医疗等方面。

服务内容的侧重点取决于不同频道节目的不同定位,另外,整篇稿件的长度还要取决于节目的时长,所以还要求语言精简、概括力强。

接下来编导会根据稿件内容用专业的绘图软件,制作阴、晴、雨、雪等天气预报图,也就是电视画面中主持人的背景图。

与此同时,制作人员会将摄像机等录制设备调整好,并给主持人调整好机位,为录制节目做好前期准备,而主持人在经过服装、化妆等准备工作之后就要开始熟悉稿件,并在10到15分钟左右的时间内记下,一切准备就绪节目就可以录制了。

需要告诉大家的是,观众在电视上看到气象主持人可以轻松的指点地图播报,其实并不是背后有一块大地图,而是只有一块蓝色的幕布,通过抠像技术可以将地图画面与主持人“合二为一”,而主持人播报时可以通过演播室里的电视机看到合成信号,不断的进行位置的变化,这需要主持人平时熟记地图和方位,而且更要有精准的手感。

天气预报的基本知识

天气预报的基本知识

天气预报的基本知识一、天气图(一)天气图的概念天气图是指填有各地同一时间气象要素的特制地图。

在天气图底图上,填有各城市、测站的位置以及主要的河流、湖泊、山脉等地理标志。

气象科技人员根据天气分析原理和方法进行分析,从而揭示主要的天气系统,天气现象的分布特征和相互的关系。

天气图是目前气象部门分析和预报天气的一种重要工具。

1820年,德国H.W.布兰德斯将过去各地的气压和风的同时间观测记录填入地图,绘制了世界上第一张天气图。

1851 年,英国J.格莱舍在英国皇家博览会上展出第一张利用电报收集各地气象资料而绘制的地面天气图,是近代地面天气图的先驱。

20世纪30年代,世界上建立高空观测网之后,才有高空天气图。

按天气图图面范围的大小,有全球天气图、半球天气图、洲际天气图、国家范围的天气图和区域天气图等。

天气图上的气象观测记录,由世界各地的气象站用接近相同的仪器和统一的规范,在相同时间观测后迅速集中而得。

地面天气图每天绘制4次,分别用北京时间02时、08时、14时、20时(即世界时18时、00时、06时、12时)的观测资料;高空天气图一天绘制两次,用北京时间08时、20时(即世界时00时和12时)的观测资料。

(二)天气图的种类天气图一般分为地面天气图、高空天气图和辅助图三类。

若按其性质分类,可分为:①实况分析图。

按实际观测记录绘制的天气图。

②预报图。

根据天气分析或数值天气预报的结果绘制的未来24、48、72小时的天气形势预报图或天气分布预报图。

③历史天气图。

根据实况分析图印刷出版的一种历史资料。

此外,根据需要有时还绘制不同时段(如旬、月、年)某气象要素平均值分布情况的平均图、对平均值的差值分布情况的距平图等。

1.地面天气图地面天气图也称地面图,是用于分析某大范围地区某时的地面天气系统和大气状况的图。

在地面图上,各个气象观测站的相应位置上,均被数值或符号填写该站某时刻的气象要素观测记录。

所填的气象要素有:气温,露点,风向和风速,海平面气压,能见度,总云量和低云量,现时天气和过去6小时内的天气,过去6小时降水量,特殊天气现象(如雷暴、大风、冰雹)等。

《天气预报是怎样制作出来的》 说课稿

《天气预报是怎样制作出来的》 说课稿

《天气预报是怎样制作出来的》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天气预报是怎样制作出来的》。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天气预报是怎样制作出来的》是教材版本年级学科中的一课。

这部分内容在教材中处于较为重要的地位,它不仅能够帮助学生了解气象科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还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以及对科学的兴趣。

本节课的内容主要包括天气预报的定义、作用,以及天气预报制作的基本流程和所涉及的技术手段。

通过对这些内容的学习,学生能够对天气预报有一个较为全面和深入的认识。

二、学情分析具体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对自然现象有较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在日常生活中,学生也经常接触到天气预报,但对于天气预报的制作过程可能了解较少。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生动形象的方式引导学生理解较为抽象的科学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学生能够了解天气预报的定义、内容和作用。

(2)掌握天气预报制作的基本流程和所涉及的主要技术手段。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观察、讨论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交流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激发学生对气象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探索精神。

(2)增强学生对自然环境的关注和保护意识。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天气预报制作的基本流程。

(2)天气预报所涉及的主要技术手段。

2、教学难点(1)如何让学生理解和掌握较为抽象的气象观测和数据分析技术。

(2)引导学生认识到天气预报的不确定性和局限性。

五、教学方法为了实现教学目标,突破教学重难点,我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讲解,让学生了解天气预报的相关知识和概念。

2、直观演示法利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源,直观地展示天气预报的制作过程和技术手段,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知识。

《天气预报是怎样制作出来的》 说课稿

《天气预报是怎样制作出来的》 说课稿

《天气预报是怎样制作出来的》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天气预报是怎样制作出来的》。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天气预报是怎样制作出来的》是教材版本年级学科中的一个重要内容。

这部分知识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能够帮助学生了解气象科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探究能力。

教材首先介绍了天气预报的重要性,引发学生的兴趣和关注。

接着,详细阐述了天气预报制作的基本流程,包括气象数据的收集、分析、预报模型的建立和预报结果的发布等环节。

教材内容条理清晰,逻辑严谨,但对于一些抽象的概念和复杂的技术,需要教师进行适当的讲解和引导。

二、学情分析本次授课的对象是年级的学生,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已经对天气预报有了一定的了解和关注,但对于天气预报的制作过程可能还比较陌生。

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具有较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具备一定的观察、分析和思考能力,但抽象思维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还有待提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和实践来理解和掌握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学生能够了解天气预报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

(2)学生能够掌握天气预报制作的基本流程和主要方法。

(3)学生能够学会解读简单的气象图表和数据。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观察、分析和讨论,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合作能力。

(2)通过实践操作,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激发学生对气象科学的兴趣和热爱,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探索精神。

(2)培养学生关注天气变化,增强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和防灾减灾意识。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天气预报制作的基本流程和主要方法。

(2)气象数据的收集和分析。

2、教学难点(1)预报模型的建立和应用。

(2)如何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天气预报中用到的算法

天气预报中用到的算法

天气预报中用到的算法天气预报算法:如何预测未来天气?天气预报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关注的一个话题,无论是出门旅行还是日常穿衣搭配,了解未来几天的天气情况都能帮助我们做出更好的决策。

那么,天气预报是如何进行的呢?背后隐藏着哪些算法和技术呢?1.数据收集和分析天气预报的第一步是数据收集。

气象局通过气象观测站、卫星、雷达等设备收集大量的气象数据,包括温度、湿度、气压、风速、降水等信息。

这些数据以时间序列的形式记录下来,并进行质量控制,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接下来,天气预报算法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

通过统计学和数学模型,算法可以识别出不同的天气模式,并找出它们之间的关联性。

例如,低气压系统通常与阴雨天气相关,而高气压系统则常常伴随着晴朗的天气。

算法还可以分析气象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如温度和湿度的关系,从而更准确地预测未来的天气情况。

2.数值模型和物理模拟天气预报算法还使用了数值模型和物理模拟。

数值模型是基于大量的气象数据和数学模型建立起来的,用来模拟大气运动和天气变化。

它将地球大气划分为一个个离散的网格,然后根据初始条件和边界条件,通过数值方法求解动力学和热力学方程组,从而预测未来的天气情况。

物理模拟是在数值模型的基础上,考虑更多的物理过程和参数,如辐射传输、云微物理、降水生成等,以提高预报的准确性。

物理模拟需要大量的计算资源和时间,因此通常在超级计算机上进行。

3.机器学习和人工智能近年来,机器学习和人工智能技术也在天气预报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机器学习算法可以通过对历史气象数据的学习,自动找出其中的规律和模式,并预测未来的天气情况。

例如,通过分析过去的气象数据,算法可以学习到不同气象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从而预测未来几天的降水量、温度等。

人工智能技术还可以结合其他数据源,如卫星图像、雷达图像等,提供更全面和详细的天气信息。

通过图像识别和深度学习算法,可以自动提取出云图、降水图等信息,并根据这些信息进行天气预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天气预报的制作过程•首先,是各种气象资料的收集。

每日同一时间,各地气象站将地面常规观测的温、压、湿、风等气象信息,高空探测网也将对流层与平流层的变化信息传递过来,再加上气象卫星和天气雷达收集到的资料,它们被电传到国家气象中心,作为天气预报员制作预报的“原材料”。

建立地面气象观测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它是整个气象工作的基础,是气象台站掌握当地天气实况,索取气象资料的主要手段。

在我国,从平原到山区,从沙漠到海岛,已经建立起了数千个气象台站,我省有123个。

把全国这些气象台站的气象资料收集在一起,就可以了解中国范围内的天气、气候状况。

.地面气象观测的内容很多,包括气温、气压、空气湿度、风向风速、示能见度、天气现象、降水、意发、日照、雪深、地温、冻土、电线结冻等。

气象气球•用橡胶或塑料制成的球皮,充以氢气、氮气等比空气轻的气体,能携带仪器升空进行高空气象观测的观测平台。

气球的大小和制作材料由它们的用途来确定,主要有以下几种:-测风气球-(D 测风气球气象上称小球,用橡胶制作,球皮重约30克,主要用于经纬仪测风或边界层探空,最大升空高度在10-15公里。

(2)探空气球用橡胶或氯丁乳胶制作,球皮重0.8 2.0千克,携带1千克仪器升速为5 6米/秒,最大升空高度可达30公里。

是日常高空观测使用的气球。

其次,是制作天气图。

人们按照专门规定的数字和符号把收到的同一时间各地的气象观测记录填在一张图上,这种图就叫天气图。

天气图就好像医生给病人拍的X光片,它反映出各地天气情况。

经过特殊训练的预报员对天气图进行分析研究, 再结合一些卫星云图资料、雷达回波资料等,可以初步了解天气系统的演变过程。

第三,是分析天气图。

天气预报员通过分析天气图,运用一些气象学理论和预报实践中总结出的经验,再结合我国天气、气候特征对天气形势进行分析。

首先是作出天气形势预报,如24小时内是否会有降水,然后在此基础上过渡到具体天气预报,如降水的地点及多少。

地面实况图分析高空实况图分析(500hpa)第四,是用计算机进行数值天气预报。

根据大气的实际情况,通过计算求解描写天气演变的方程组,预报未来天气,这种方法被称为数值天气预报。

它已逐渐成为天气预报的基础°国家气象中心拥有全国最先进的巨型计算机,运用这种计算能力为每秒数千亿次的计算机,未来天气很快就被“算”出来。

第五,是进行天气会商。

天气预报的方法很多,可谓“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o 用这么多方法做出来的预报不可能完全一致。

这就需要根据最新资料进行“会诊”。

天气会商就是让各种意见充分发表,互相启发,达成一致,做出最后的天气预报结论。

最后,是制作电视节目。

天气预报结论做出后,怎样让社会各界了解呢?在国家气象中心有个影视制作中心,每天准时完成天气预报节目的制作。

预报结论被改写得通俗易懂后,由气象小姐、先生们向观众述说,同时还配有各种天气符号及生动的天气情况画面。

这就是我们从电视上看到的天气预报节目To 天气预报可分为短时、短期、中期、长期四种。

• 1一6小时之内则为短时预报(临近预报);•1—2天为短期天气预报;•3—15天为中期天气预报;•月、季为长期天气预报(逐步回归、子集回归、典型回归、方差分析、气候概率、形势相似等)•在短期预报中,“今天白天”是指上午8:00到晚上20:00; “今天夜间”是指晚上20:00到次日早上8:00o“今夜到明天”是指晚上20:00到次日20:00。

常见的观测项目气温的测量•气温是衡量空气冷热程度的量,通常用摄氏温标表示。

地面气温一般指距地面 1.25—2.0米处的大气温度。

测量时,为了防止太阳辐射对观测值的影响,测温仪器必须放在百叶箱或防辐射罩内,并且还要满足测量元件有良好的通风条件。

测量气温的仪器•玻璃温度计:感应部分是一个充满液体的玻璃球或柱,与感应部分相连的示度部分是一端封闭、粗细均匀的玻璃毛细管,测温液体通常用水银、酒精或甲苯等。

由于玻璃球内液体的热胀系数远大于玻璃,毛细管中的液柱会随温度变化而升降。

常用的玻璃温度计有最高温度表,最低温度表和干湿球温度表。

•测定湿度的仪器常用的有干湿球温度表,毛发湿度表(计)和电阻式湿度片等。

力干湿球温度表:用一对并列装置的、形状完全相同的温度表,一支测气温,称干球温度表,另一支包有保持浸透蒸德水的脱脂纱布,称湿球温度表。

干湿球温度表是当前测湿的主要仪器,但不适用于低温(-101以下)使用。

b)发湿度表(计):利用脱脂人发(或牛的肠衣)具有空气潮湿时伸长,干燥时缩短的特性,制成毛发湿度表或湿度自记仪器,它的测湿精度较差,毛发湿度表通常在气温低于-10°C时使用。

地面风的测量•风是空气流动时产生的一种自然现象。

空气流动有上下流动和左右流动,上下流动为垂直运动,也叫对流;左右流动为水平运动,也就是风。

•风是一个矢量,用风向和风速表示。

地面风指离地平面10—12米高的风。

•风速指单位时间内空气的水平位移,常以米/秒、公里/小时、海里/小时表示。

1805 年英国人 F •蒲福根据风对地面(或海面)物体的影响,提出风力等级表,几经修改后得下表。

目测风时,根据风力等级表中各级风的特征,即可估计出相应的风速。

风向指风吹来的方向,一般用16个方位或360°表示。

以360°表示时,由北起按顺时针方向度量。

云的观测云的观测是以天空中云量多少和阳光强弱来决定的,分睛天、少云、罗元、阴天四种情况。

•“睛”指无云或云量少于10%。

•“少云”指云量占10%〜30%•“多云”指云量占40%〜70%;•'阴”指云量大于80%;降水量的测量•在一定时段内,从云中降落到水平地面上的液态或固态(经融化后)降水,在无渗萤、蒸发、流失情况下积聚的水层深度,称为该地该时段内的降水量,单位为毫米。

在气象上通常用某一段时间内降水量的多少来划分降水强度。

最常用的对降雨的分类方法是按降水量的多少来划分降雨的等级。

根据国家气象部门规定的降水量标准, 降雨可分为小雨、中雨、大雨、暴雨、大暴雨和特大暴雨六种。

降水量标准(2 4小时)•降雨量强度分级•小雨:小于10.0毫米-中雨:10.0-24.9毫米-大雨:25.0-49.9毫米暴雨:50.0-99.9毫米大暴雨:100.0.249.0毫米特大暴雨:250.0毫米以上•降雪量强度分级-小雪:2.5毫米以下-中雪:2.6-5.0毫米-大雪:5.0.10.0毫米-暴雪:大于10.0毫米视程障碍物现象的观测包括雾类(雾、轻雾);沙尘类(沙尘暴、扬沙);烟尘类(浮尘、烟幕,霾);吹雪类(吹雪、雪暴)等9种。

视程障碍现象是以能见度区分其轻重程度的,其中雾、沙尘暴和雪暴能见度必须小于1.0公里,其余6种现象出现时能见度在1.0公里和10.0公里之间。

卫星云图•卫星对地球的观测已经成为当今世界不可或缺的信息来源。

气象卫星从太空不同的位置对地球表面进行拍摄,大量的观测数据通过卫星传回地面工作站,再合成精美的云图照片。

人们既可以接收可见光云图也可通过使用合适的感光仪器接收到其它波段的卫星照片如红外云图。

目前,电视节目中通常使用的云图,就是红外云图通过计算机处理、编辑而成的假彩色动态云图画面。

•在黑白红外卫星云图照片中,我们看到有些地方呈白色,有些地方呈黑色,而另一些地方却呈灰色等等。

那么这些颜色都有些什么含义呢?我们知道,如果地球表面是一片晴空区,卫星观测到的是从地面发射到太空的红外辐射信息,卫星云图上表现为黑灰色。

黑色越深,表示地面辐射越强,天气越晴好。

当某地上空为云、雨覆盖,卫星观测到的则是从云顶发向太空的红外辐射,表现为白色或灰白色。

白色表示辐射很弱,气温很低,云系很厚密,降雨强度也就很大。

晴空区与云雨区之间的过渡带通常为深灰、差、浅灰色云系覆盖,表示有不同厚度的云而无明显降水。

在电视显示的卫星云图上,地表和海洋常用绿色和蓝色表示。

新一代天气雷达•新一代天气雷达能够及时、连续、准确地探测和测量周围半径500KM范围内目标的强度变化和位置,能对半径200KM范围内目标的强度进行定量测量,对半径250KM范围内目标的风场结构和频谱宽度进行准确测量。

它的落成使用后,其优越的性能可以在强对流天气形成前及时监测到其生发信息,为预报员提供全新的客观化、定量化预报依据,从而大大提高我省灾害性天气监测、预警能力,促进我省减灾防灾工作上到一个新的水平;累积降水量•一小时累积降水量-它是由雷达估算的连续一小时累积降水的图像产品。

分辨率为2公里*2公里,覆盖半径为230公里。

该产品(其余降水图像产品也一样)由6个复杂的系列水文气象算法生成。

•三小时累积降水量•除了估算降水累积量的时间是三小时外,其它和()HP产品十分类似。

•总累积降水量-它也十分类似()HP产品,但有所不同的是,STP显示的是降水随其风暴开始以来总的累积降水量估值。

这种“风暴”特征在雷达径向上(230公里)内某个地方,伴随可测降水"连续”存在(间断小于1小时)。

上述三种图像产品都可用来确定可能遭受暴洪或河水泛滥袭击的城市、乡村和/或河流以及流域。

-其降水量是根据回波强度算出来的。

暴雨预警信号•暴雨预警信号分三级,分别以黄色、橙色、红色表示。

•(一)暴雨黄色预警信号:图标:-含乂:6小时降雨量将达50毫米以上;或者已达50毫米以上且降雨可能持续。

•防御措施:1. 有关部门根据情况启动防御工作预案;2. 市民应及时收盖露天晾晒物品;3. 低洼、易受淹地区要做好排水防涝工作;4. 驾驶人员应注意道路积水和交通阻塞,确保安全。

•(二)暴雨橙色预警信号:•含义:3小时降雨量将达50毫米以•上,或者已达50毫米以上且降雨可能持续。

•防御指南:1、暂停在空旷地方的户外作业,尽可能停留在室内或者安全场所避雨;2、相关应急处置部门和抢险单位加强值班,密切监视灾情,切断低洼地带有危险的室外电源,落实应对措施;3、交通管理部门应对积水地区实行交通引导或管制;4、转移危险地带以及危房居民到安全场所避雨;其它同暴雨黄色预警信号。

•(三)暴雨红色预警信号:•含义:3小时降雨量将达100毫米以上,•或者已达100毫米以上且降雨可能持续。

•防御指南:1、人员应留在安全处所,户外人员应立即到安全的地方暂避;2、相关应急处置部门和抢险单位随时准备启动抢险应急方案;3、已有上学学生和上班人员的学校、幼儿园以及其他有关单位应采取专门的保护措施,处于危险地带的单位应停课、停业,立即转移到安全的地方暂避;其它同暴雨橙色预警信号。

•雷雨大风预警信号•雷雨大风预警信号分四级,分别以蓝色、黄色、橙色、红色表示。

・D雷雨大风蓝色预警信号含义:6小时内可能受雷雨大风影响,平均风力可达到6级以上,或阵风7级以上并伴有雷电;或者已经受雷雨大风影响,平均风力已达到6-7级,或阵风7.8级并伴有雷电,且可能持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