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大纲与《语文课程标准》对比

合集下载

语文新课程标准与语文教学大纲的区别

语文新课程标准与语文教学大纲的区别
Fra bibliotek课程 目标
明确提出语文教学的目的, 明确提出语文教学的目的,但没有再 把语文教学目的机械地分成语言 文字训练方面和思想教育方面 (前言) 前言) 教学目的 教学内容与要求 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教学资源教学 评价
提出了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的10个方面的总目标 提出了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的 个方面的总目标 和高中语文课程五项目标, 和高中语文课程五项目标,渗透语文课程的基本 理念 前言:课程性质;课程的基本理念; 前言:课程性质;课程的基本理念;课程的设计思 路 课程目标:总目标;阶段目标(义务教育阶段); 课程目标:总目标;阶段目标(义务教育阶段); 必修课程、选修课程(高中) 必修课程、选修课程(高中) 实施建议:教材编写建议、 实施建议:教材编写建议、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义务教育阶段);教学建议; );教学建议 (义务教育阶段);教学建议;评价建议
1. 2.
课程 理念
继续坚持大纲理念 根据新时期语文教育的特点和学生发展的需求提 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出: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充分发挥语文课 程的育人功能;注意以为应用、 程的育人功能;注意以为应用、审美与探究能力 的培养,促进学生均衡而有个性地发展; 的培养,促进学生均衡而有个性地发展;遵循共 同基础与多样选择相统一的原则,构建开发、 同基础与多样选择相统一的原则,构建开发、有 序的语文课程。 序的语文课程。
第三节 语文新课程标准与语文教学大纲的区别
语文新课标与2000年教学大纲的比较 年教学大纲的比较 语文新课标与
大纲 课程 性质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 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 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正确提高 语文教育的特点;积极倡导自主、 语文教育的特点;积极倡导自主、 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建设开 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标准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 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 本特点

语文教学大纲与课程标准比较

语文教学大纲与课程标准比较

语文教学大纲与课程标准的比较从义务教育语文教学大纲到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在指导思想、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诸方面都发生了变化。

下面谈谈我的学习体会。

大纲亦称课程标准或课程纲要,它是学科之“纲”。

语文教学大纲的主要任务是:确认学科的性质和任务,规定语文学科的总的目的、要求和分阶段或分年级的目的、要求,提出语文学科的基本内容和语文教材编写原则,明确语文学科教学的基本方法和考试标准等。

新中国成立之后,每次大纲的调整均产生于当时的政治经济和教育的发展水平,决定于当时国家对未来人才之要求。

每次大纲都曾在一定的历史时期对语文教学改革起到过一定的促进作用。

目前,在知识经济加速到来,全球经济竞争日趋剧烈的国际形势下,国家的发展愈需要教育的发展水平,需要大量的高素质的劳动者大量的创新人才。

加快基础教育改革的速度已成为共识,因此,语文教学大纲的指导思想、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诸方面已不能适应时代发展对语文教学的需要,用课程标准来替代大纲就显得尤其的必要了。

指导思想的转变教学大纲主要是面对教师,给教师提供教与学的内容纲要;课程标准主要是面对学生,给师生提供学生学习结果的纲要。

在教学大纲中的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等部分中,使用的行为动词如“指导、使、开拓、发展、激发、培养、传授、训练、重视、提高”等,其动作行为的主语部分都是教师;而课程标准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度的表述里,通篇所使用的大量行为动词,其主语部分基本是学生。

教学目标的转变大纲提出的“目的、要求”是语文教学的最高要求,目的是完全预定的,“目的”表示注重结果,同时有封闭化、简单化的弊端;课标提出的“目标”是基本要求,不再是完全预定的,而且,目标表示注重过程,同时强调开放性、灵活性;有清晰的一面,有模糊的一面;有一定的精确性,亦有不精确性。

如对识字量,阅读总量,背诵古诗文篇目的规定,作文次数是精确的量化。

二、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比较

二、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比较

二、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比较(一)教学大纲的弊端新的课程标准之所以取代过去的教学大纲,并不只是名称上的变换,更重要的是其所包含的意义更加深广,而教学大纲则不能涵盖。

教学大纲本身具有极大的局限性,存在弊端,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知识教学成为重要目标,忽视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作为素质教育的“学校知识”大体包括三个方面:一是作为认识事物与现象之结果的“实质性知识”,一般称为知识技能;二是掌握信息与知识的“方法论知识”,即学习方法;三是为什么而学习的“价值性知识”,是同克服知识的非人性化,同知识的活用相关的。

教学大纲所重视的知识只是学校知识的一个方面,即知识技能的传授。

这明显带有应试教育的痕迹,是应试教育的必然产物,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倡导素质教育必须抛弃这种过时的观念。

2.教师的教学受到严重束缚,忽视课程的其它环节以往的教学大纲对教师的教学工作有着详细的规定,教学的中心工作在于教师如何传授知识,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教师必须严格地按照大纲规定的教学内容和方法进行教学,这极大地束缚了教师的创造性。

由于教师对教学的高度重视,相应地对课程的其他方面要求有所忽视,如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对评价的指导,等等。

3.不利于教材的特色化和个性化以往的教学大纲没有为教材的个性化和特色化留有空间,这是由于教学大纲对教学内容具有详细的规定而且内容繁、难、偏、旧造成的。

在我国由于地域广阔,各地经济发展不平衡,这种情况迫切需要多样化的教材适应不同地区的不同发展水平学校的具体需要。

但是由于教学大纲规定了教材的最高要求,教材编写不能突破这一限制,否则被视为超纲或者未达到大纲要求而不能审查通过,这严重影响了教材的“一纲多本”趋势的发展。

4.课程管理上的“刚性”太强,弹性不足教学大纲对教学工作作出了详细的规定,指导和管理教师的教学,但这种硬性的管理缺乏一定的弹性,忽视了多样性的发展,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学校特色化发展,形成了全国教学千篇一律的现象。

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对比研1

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对比研1

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对比研究》小学语文复习提纲第一章:划时代的变革1、新世纪的到来给现代语文教育带来哪些新启示?(4页——7页三方面全球化、信息化、个性化)第二章:课程功能的转变1、为什么说课程功能的转变是课程改革的关键?(10页——12页)2、语文课程对学生发展的积极影响包括哪几个方面?(13页——14页)第三章:课程性质的对比1、如何理解语文课程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两方面19页“工具性”、“人文性”意义 22页——倒数第四自然段)第四章:新的课程理念1、如何正确把握新课标中语文课程的新特点?(25页——27页四点)第五章:新的目标体系1、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简述课程标准中三个维度的有机融合?(37页——38页1、三个维度的内容2、三个维度在具体教学中体现)第六章:汉语拼音教学的对比1、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相比,汉语拼音教学目标有哪些调整?(42页3条)2、从教学策略方面看,语文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相比,有哪些新的思考?(42页6条)第七章:识字写字教学的对比1、比较语文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新课标识字写字教学目标有哪些变化?(52页3条)2、请结合小学二年级语文教学试举出识字学词学句的案例?(参考56页案例)第八章:阅读教学的对比1、谈谈语文课程标准关于阅读教学的新理念?(68页三3条)2、语文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相比,教学目标有哪些新的发展?(66页8点)3、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策略是什么?(70页——87页)第九章:写作教学的对比1、小学语文写作教学性质与地位是什么?(88页5条)2、小学语文写作教学么目标是什么?(89页点目标、阶段目标)第十章:口语交际教学的对比1、语文课程标准》中关于口语交际的目标与内容比《语文教学大纲》在哪些方面更加突出?(110页互动性、基础性、生活化、关注情感态度)2、口语交际情境创设有哪些方法?(111页——113页4点)第十一章:崭新的语文综合性学习1、语文综合性学习有什么意义?(118页综合性、生活性、过程性、个性化)2、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哪几种方式?(119页三中方式)第十二章: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的整合1、《语文课程标准》关于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整合方面提出了哪些要求?(127页——128页)第十三章:课程评价的对比1、《语文课程标准》全新的评价理念决定了哪些新的评价策略?(146页——151页六方面)2、通过学习“语文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对比研究”谈谈你对新教材的感悟。

语文课程标准与语文教学大纲的区别

语文课程标准与语文教学大纲的区别

语文课程标准与语文教学大纲的区别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是国家教育行政部门依据国家颁布的教育方针和教学计划制定的小学语文课程的带有法律意义的文件。

课程标准以准则的形式,规定了小学语文学科的性质、教学目标、任务、要求、教学内容的广度和深度,教材编写的体系和结构,同时提出对教学的原则要求。

课程标准是编写教材的依据,进行教学的依据,评估学生学习成绩的依据,同时也是评估教师教学质量的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以后,于1950年颁发了第一部《小学语文课程暂行标准》,而从1956年开始到1992年间,连续颁发了5部《小学语文教学大纲》,直到2001年又改名为《语文课程标准》。

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都是国家教育行政部门颁发的指导课程编制和教育活动的文件。

在一定程度上都具有法律的效应。

在建国以后将近50年的时间,广大语文教师已经习惯了“教学大纲”这一名称,进入21世纪以后,为什么要重新恢复语文课程标准这一名称,课程标准和教学大纲在其名称解说和功能内容上究竟有何区别?1.从浅表层次看,课程标准和教学大纲名称的变化和政治形势有关。

解放以前我国的教育体制受欧美国家特别是美国影响比较大,因为欧美国家的这类文件叫做课程标准,因此我国也称为课程标准。

1950年颁发的第一部《小学语文课程暂行标准(草案)》,沿用的还是解放前遗留下来的习惯名称。

从50年代初期开始,苏联的教育理论和学科教学经验被大量地引进,中小学各学科课程标准的名称自然而然地要和苏联接轨,因此1956年就按苏联的习惯改称“教学大纲”。

从1956年到1992年的36年时间里,国家教育部一共颁发过5部小学语文教学大纲。

到了2001年,又重新启用“课程标准”的名称,颁发了新世纪第一部课程标准。

2.从深层原因看,语文课程标准和语文教学大纲名称的变化,实质上表达的是对语文课程内涵和外延认识的变化。

“课程”和“教学”历来是教育理论研究中的两个基本领域。

什么是“课程”?根据辞海的解释,广义的课程是指为实现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而确定的教学内容的范围、结构和进程安排。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对比研究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对比研究

第一章 划时代的变革
第一章重难点
前言 1.21世纪基础教育语文课程的纲领性文件 2.《语文课程标准》的特点
一、在反思中探索 1.错误语文教育理念的流毒 2.关于语文课程功能和性质的讨论
二、应对新世纪的挑战 1.信息化 2.全球化 3.个性化
前言
前言
(一)21世纪基础教育语文课程的纲领性文件
1.文件名称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简称《语文课程标准》。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 与教学大纲对比研究
课程知识框架
小学语文 教学研究
第一章 划时代的变革 第二章 课程功能的转变 第三章 课程性质的对比 第四章 新的课程理念 第五章 新的目标体系 第六章 汉语拼音教学的对比 第七章 识字写字教学的对比 第八章 阅读教学的对比 第九章 写作教学的对比 第十章 口语交际教学的对比 第十一章 崭新的语文综合性学习 第十二章 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的整合 第十三章 课程评价的对比
第一章小结
前言 1.21世纪基础教育语文课程的纲领性文件(《语文课程标准》) 2.《语文课程标准》的特点(时代性;人的发展;工人二性;课程改革方向)
一、在反思中探索 1.错误语文教育理念的流毒(王元化、施蛰存、许纪霖的批评) 2.关于语文课程功能和性质的讨论(杨东平、夏中义的批评)
二、应对新世纪的挑战 1.信息化(学会学习;处理信息) 2.全球化(开放视野;多元化文化意识) 3.个性化(促进人个性的发展)
语文教育出现许多不合规律的行为: 2.施蛰存的批判 语文教育背离传统(作文、背书),没用的作业过多。
3.许纪霖的批判 学习任何语言都应从语感学期,而不是无用的规则(词性、修辞、语法结构)
一、在反思中探索
(二)关于语文课程功能和性质的讨论

语文新旧课标异同点

语文新旧课标异同点

语文新旧课标异同点过去的语文教学大纲或课程标准,存在重理解分析、轻表达运用,重知识灌输、轻技能培养,能力评价内容各年级段模糊不清、交叉重叠等问题,2011年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在这些方面进行了修正。

新修订的2011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以下称“新版课程标准”)有200多处文字修改。

对照2001版语文课程标准,不少修改之处值得关注。

第一,强调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课程。

新版课程标准对语文课程的性质和任务做了如下定义:“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

”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我国历年颁发的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或课程标准,一直将“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并列作为语文教学的目标或任务。

因此新版课程标准对语文课程性质和任务的表述,十分引人注目。

按通常诠释,“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指的是语文教学中的听、说、读、写,“理解语言”是指“听”和“读”,“运用语言”是指“说”和“写”。

新版课程标准认为“阅读是运用语言文字获取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创造性表述的过程”。

因此阅读、写作是语言文字运用的两种不同方式。

可见新版课程标准提出的“运用祖国语言文字”,涵盖语言文字的“表达”和“理解”两个方面,并不意味着阅读理解的旁落。

新版课程标准对语文课程性质和任务表述的改进,有利于扭转语文教学中一直存在的重理解分析、轻表达运用的不正常现象,并且对逐渐改善我国语文课程中阅读与写作的结构性失衡起到积极作用。

第二,强调语文是一门“实践性课程”。

新版课程标准在“课程基本理念”部分特别提出“语文课程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

强调语文课程的实践性,一是说明语文课不是一门知识性课程,不能把语文知识教学作为主要目标;二是强调语文能力的习得性,阐明学生语文能力不能通过教师讲解获得,必须通过自己的语文实践活动获得。

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的异同点

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的异同点

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的异同点《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的异同点》哎呀,同学们,今天咱们来聊聊课程标准和教学大纲这俩东西呀。

你们是不是有时候也觉得这两个词儿听起来有点迷糊呢?我一开始也是这样的。

咱们先来说说教学大纲吧。

教学大纲就像是一个超级详细的说明书。

老师拿到教学大纲呀,就知道要教啥内容啦。

比如说数学教学大纲,它会清楚地写着,这个学期要教加法、减法,还有乘法呢。

就像盖房子的图纸一样,明明白白地告诉建筑工人(也就是咱们老师)哪里该砌墙,哪里该留窗户。

我记得我们数学老师就老拿着教学大纲看,还一边看一边自言自语:“嗯,这部分要重点教,这部分简单带过就行。

”这教学大纲呀,它主要是规定了教学的内容范围,就像给老师划了一个圈,老师就在这个圈里给我们上课。

那课程标准呢?课程标准更像是一个大方向的指南针。

它不会像教学大纲那样细致地规定每一个小知识点。

课程标准更多的是说,我们通过数学学习,要达到什么样的能力。

比如说,我们学了数学之后,要能够用数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小问题,像去超市算算账之类的。

这就好比我们要去一个很远的地方旅行,课程标准就是告诉我们目的地是哪儿,而不是具体的每一步该怎么走。

我和我的小伙伴们讨论这个的时候,我的小伙伴小明就说:“哎呀,那是不是课程标准比教学大纲更‘高大上’呀?”我想了想,还真有点这个感觉呢。

那它们的相同点呢?它们呀,都是为了咱们的学习好。

就像爸爸和妈妈,虽然他们有时候做事的方式不太一样,但目的都是让我们健康成长。

教学大纲和课程标准都是为了让老师更好地教,我们更好地学。

它们都对教学内容有一定的规划。

这就好比是两条通往知识宝藏的路,虽然走法不太一样,但最终都是要让我们挖到知识的宝藏。

但是呢,它们的不同点可也不少。

就像我前面说的,教学大纲详细规定教学内容,课程标准侧重能力目标。

教学大纲有点像在规定老师的“台词”,每一句该说什么大概都有个范围;课程标准呢,是在给老师一个舞台的主题,老师可以自己发挥怎么去表演。

语文教学大纲与语文课程标准区别与联系

语文教学大纲与语文课程标准区别与联系
间接的、指导性的、弹性的“规范”
6
着眼于眼前的达成要求
着眼于未来,规定了基本要求
7
强调知识和技能目标
关注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
8
学科中心
内容突破学科中心,精选为终身学习打基础的内容
9
强调教师的教
侧重于学生的学
10
单一,注重结果
课程评价多元化
11
机械
留有创造空间
语文教学大纲与语文课程标准区别与联系
宿州职业技术学院教育系李本军
教学大纲
课程标准
1
以教师教学工作为重点
以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
2
侧重知识技能的获得
关注基本素质的全面提高
3
是教学实现的“预期目标”
是多数学生能达到的“最低标准”
4
教学内容纲要和教学工作的提示
学生学习结果与过程的表述
5
直接的、统一的、刚性的“控制”
语文教学大纲与语文课程标准区别与联系宿州职业技术学院教育系李本军教学大纲课程标准1以教师教学工作为重点以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2侧重知识技能的获得关注基本素质的全面提高3是教学实现的预期目标是多数学生能达到的最低标准4教学内容纲要和教学工作的提示学生学习结果与过程的表述5直接的统一的刚性的控制间接的指导性的弹性的规范6着眼于眼前的达成要求着眼于未来规定了基本要求7强调知识和技能目标关注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8学科中心内容突破学科中心精选为终身学习打基础的内容9强调教师的教侧重于学生的学10单一注重结果课程评价多元化11机械留有创造空间

小学语文教学大纲与《语文课程标准》对比

小学语文教学大纲与《语文课程标准》对比

小学语文教学大纲与《语文课程标准》对比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教学大纲是国家教育行政部门规定学校各门学科的目的的任务、教材纲目和教学实施的指导性文件。

它以纲要的形式,规定各门学科的知识、能力的范围和结构,体现了国家对各科教材与教学的基本要求,反映了各门学科的课程水平及课程结构。

教学大纲一般有说明和正文两部分组成。

每门学科的教学大纲既是本门学科的课程标准,又是本门学科教学的基本。

教学大纲有四个方面的功能即教学大纲是编写教科书的依据,是进行教学的依据,是评定学生学习成绩的依据,是评估教师教学质量的依据。

建国至今,我国一共颁布了一个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五部小学语文教学大纲。

他们是1952年《小学语文课程暂行标准(修订草案)》,1956年《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草案)》,1963年《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草案)》,1978年《全日制十年制学校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试行草案)》,1986年《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1992年《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试用)》。

(一)1956年《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草案)》由说明和“教学大纲”两部分组成。

这部大纲是学习苏联的产物,它的特点:第一,专辟一部分讲汉语教学,让儿童在语言实践中认识和运用语言规律等对怎样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语言教学有指导意义。

第二,阅读教学采取讲谈法,把语文课讲的详而又详,这对加强阅读教学有重要作用,但是也有不利的一面,导致了后来把语文课讲成文学课、阅读教学进行串讲串问,繁琐分析课文内容的弊端。

但它还是一部很有特色的教学大纲,也是迄今为止最详尽的教学大纲。

(二)1963年《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草案)》这部大纲的特点是:(1)明确提出“语文是学好各门知识和从事各种工作的基本工具。

”第一次明确了语文学科这一工具性的特点,回答了语文学科的性质问题。

(2)强调加强语文基础知识的教学和基本技能的训练。

重视“双基”是1963年大纲的又一显著特点。

大纲规定,在小学阶段“使学生认识3500个常用汉字”,“在一二年级教学生掌握半数左右”。

课程大纲与课程标准

课程大纲与课程标准

语文教学大纲与语文课程标准第一节语文课程标准与语文教学大纲一、课程标准和教学大纲的联系与区别课程标准又称课程纲要。

解放后我国曾长期使用是类似于课程标准的“教学大纲”(或“学科教学指导纲要”)。

1、首先表现在前言部分,课程标准对每一学科课程的性质、价值与功能作了定性描述,阐述了本课程领域改革的基本理念,并对课程标准设计的思路作了详细的说明,便于教材编写者和教师整体把握课程。

2、课程目标:按照国家的教育方针以及素质教育的要求,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方面结合具体的课程内容,用尽可能清晰的行为动词所阐述的本门课程的总体目标与学段目标。

课程目标九年一贯整体设计。

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之下,按1~2年级、3~4年级、5~6年级、7~9年级这四个学段,分别提出“阶段目标”。

阶段目标从“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小学1~2年级为“写话”,3~6年级为“习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五个方面提出要求。

3、最突出的特征是,规定了未来国民素质的目标要求。

课程标准关心的是课程目标、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和课程设计思路,关注的是学生学习的过程和方法,以及伴随这一过程而产生的积极情感体验和正确的价值观。

教师在使用课程标准的过程中,主要关注的是如何利用各门学科所特有的优势去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健康发展,而不是仅仅关心学生对某个结论是否记住,某项技能是否形成。

正是基于上述考虑,课程标准规定了国家对不同阶段的学生在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基本要求,规定了各门课程的性质、各学科应达到的标准以及内容框架。

学科的性质与地位、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及各学段安排构成课程标准的核心内容。

另外,对教材编写、教学要求、教学建议、教学评价等也都作出相应的规定和要求。

不再包括教学重点、难点、时间分配等具体内容。

这是课程标准与直接指导教学工作的教学大纲的本质区别。

课程标准中的目标主要是按结果性目标和体验性目标来描述的。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案例分析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案例分析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案例分析(一)课标与大纲对比分析。

先阅读下面材料,进行比较分析,然后谈识字、写字改革点:《语文课程标准》在第一学段提出的有关识字与写字学习的要求是: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

认识常用汉字1600~1800个,其中 800~1000个会写。

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能按笔顺规则用硬笔写字,注意间架结构。

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

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书写规范、端正、整洁。

能借助汉语拼音认读汉字。

能用音序和部首检字法查字典,学习独立识字。

1992年《小学语文教学大纲》关于一、二年级识字与写字的要求是:一年级:学会常用汉字1150个左右。

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笔顺规则、间架结构和常用的偏旁部首。

能借助汉语拼音读准字音、能按汉字的基本笔画、笔顺、偏旁和结构分析、记忆字形,能初步结合词语理解字义。

学过的词语能正确读、写,懂得意思,大部分能在口头语言中运用,一部分能在书面语言中运用。

学习音序、部首两种查字典地方法。

学习独立识字。

练习用铅笔写字、写的正确、端正、整洁,执笔方法和写字姿势正确。

培养良好的写字习惯。

培养写字兴趣。

学习使用和保管写字工具。

与1992年的《小学语文教学大纲》,2001年《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对识字与写字教学,有了较大改革,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答:首先,新课程标准在认字方面识字量有了很大的增加,并将“会认”“会写”分开要求,明确了小学低段的识字教学是多认少写,可以避免字字要求“四会”,造成学生的学习负担过重。

这为尽早让学生开始阅读打下了一个基础。

并且提出了培养学生的认字兴趣,这在“大纲”中是没有的。

其次,在写字方面,大纲中有掌握“笔顺规则、间架结构”,“能按汉字的基本笔画、笔顺、偏旁和结构分析、记忆字形”的明确要求,在音形意三方面的学习作了具体的布置,而“新课标”中作的要求是总体性的,“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能按笔顺规则用硬笔写字,注意间架结构。

第二节-小学语文教学大纲和课程标准

第二节-小学语文教学大纲和课程标准
• 9.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 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 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
• 10.学会使用常用的语文工具书。初步具备搜集和处理信 息的能力。
• 思考:阅读现行语文课程标准关于课程目标和内 容的规定,简要概括语文课程的主要内容和基本 要求?
变化和政治形式有关。解放前受欧美影响较大, 新中国成立后受苏联影响。 • 2、从深层原因看,实质上表达得是对语文课程内 涵和外延认识的变化。 • 强调学科内容→强调学习者经验和体验 • 强调目标、计划→强调过程本身的价值 • 强调教材→强调教师、学生、教材、环境
教学大纲
两者区别
课程标准
针对学科
针对学生
第二节 小学语文教学大纲和课程标准
张雪
大纲要求
• 识记:教学大纲和课程标准的概念。 • 领会: • ①教学大纲或课程标准的功能; • ②有代表性的小学语文教学大纲的主要特点; • ③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主要内容和特点。 • 综合应用:以课程标准为指导,改进小学语文教
学。
教学大纲与课程标准
• 教学大纲:国家教育行政部门规定学校各门学科 的目的任务、教学内容和教学实施的指导性文件。
自信心和良好习惯,掌握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
4.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
像力和创造潜能。逐步养成实事求是,崇尚真知的科学态
度,初步掌握科学的思想方法。

5.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在实践中学习、运用语
文。
• 6.学会汉语拼音。能说普通话。认识3500个左右常用汉字。 能正确工整地书写汉字,并有一定的速度。
• 3.是迄今为止最详尽的一部大纲,也是要求偏高 的一部大纲,其中汉语教学更为突出。

第二节 小学语文教学大纲和课程标准

第二节 小学语文教学大纲和课程标准

课程的基本理念: (一)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 (三)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四)努力建设开放而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

1.课程目标九年一贯整体设计。课程标准在 “总目标”之下,按1~2年级、3~4年级、5~6 年级、7~9年级这四个学段,分别提出“阶段目 标”,体现语文课程的整体性和阶段性。
• • • • •
特点: 1.提出“以教学为主”的原则。 2.第一次明确了语文课程的工具性特点。 3.强调语文“双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 4.选文要文道统一,教学要贯彻思想内容和语言 文字不可分割的原则。“一般不要把语文课讲成 文学课或者政治课”。 • 作用:把语文教学引向正确的轨道,对提高教学 质量有重要作用。
• ②阅读教学要求具备独立阅读的能力,学会多种 阅读方法,形成良好的语感,并背诵一定数量的 优秀诗篇,具备一定的课外阅读量。 • ③作文教学要求学生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的表 达自己的想法和见闻,具备良好的书面表达能力。 • ④口语交际教学要求学生学会倾听、表达和交流, 能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 • ⑤综合性学习要求学生具备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 力,能够运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
• (3)除了知识与能力方面外,在过程与方法维度, 要求学生学会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激 发想象力和创造力,在实践中学习和运用语文; 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养成热爱祖国、热爱 民族文化、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
(四)1992年《九年义务教育全点: 1.体现素质教育思想。 2.面向全体学生,适度降低语文教学要求。 3.调整大纲结构。增加“课外活动” 4.吸收经验:①正确处理语言文字训练和思想教 育的关系;②培养自学能力和自学习惯;③加强 语文教学的纵向和横向联系。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对比研究考试分析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对比研究考试分析
考试分析
一、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小学汉语言文学教育专业课程。 课程开设的目的是帮助学习者: ①了解《语文课程标准》相对《教学大纲》的异同,把握语文 课程的性质、理念和目标体系; ②更好地按照新课标,实施小学语文“识字与写字”“阅读” “写作”“口语交际”和“综合性学习”等五大板块的教学。
二、学习建议
二、学习建议
3.听课和训练集合 自考终究逃不掉应试教育的宿命,请大家按照应试教育的模式 应对: ①反复学习,自觉记忆考点; ②紧追进度,课后多做练习; ③考前模拟,控制考试时间。
三、考试题型
一、单项选择题
每小题1分,共15分。
例题:
《语文课程标准》中的目标体系由两个部分组成,这两个部分
分别是阶段目标和( )
三、考试题型
四、简答题 每小题6分,共30分)。 例题: 简述写作教学中如何强调“真情实感”。 答:鼓励学生说真话,说实话,说心里话,要求学生不说假话 、空话、套话,强调言之有物,写真切体验。引导学生关注现实, 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让他们学会用自己的眼光和心灵去感受 ,体验,用自己的笔写自己想说的话。培养学生诚实守信,培养他 们的责任心,要求他们尊重他人,对自己说过的话、写过的文字负 责任。这些都有利于从小培养学生良好的人品和文风。
A年目标
B月目标
C周目标 D总目标
三、考试题型
二、多项选择题
每小题2分,共10分。
例题:
辩论能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加深学生对教材的理解和认识,在
组织学生辩论时,教师应该(

A抓共同处 B抓有疑处 C 抓分歧处 D抓关键处 E小题4分,共20分)判断正误,对的划上“√”错误的划上 “×”,并简述理由。 例题: 小学语文写作教学应强化文体意识。( × )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小学写作教学对文体不作严格 要求。

小学语文教学大纲和课程标准比较

小学语文教学大纲和课程标准比较

小学语文教学大纲和课程标准比较语文课程标准与语文教学大纲比较2000年3月教育部出台了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试用修订版)。

小学语文旨在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特点的基础上,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突出强调了语文教育的人文性和实践性;
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同时强调综合性学习对培养学生的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重要性;
强调语文教育应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强调“语文课程应根植于现实”,“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语文课程应该满足不同地区、不同。

教学大纲主要是针对课堂教学而言的,而语文课程标准则更倾向于开放的课堂。

新中国成立后,我们一直实行一元化课程体制,语文教学的依据就是语文教学大。

语文《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比较谈

语文《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比较谈
收人 类进 步文化 、 认识社 会和 自然 、 提高 语 文课程 的地位 和作用 则 “ 品德 修养 、培养审美情趣 、养成 良好个 是这 样表述 的 : 语文课 程
性 的统一 , 语文课程 的基本 特点。” 是 与
关 于语 文课 程 的地 位 和作 用 . 大 《

门能够 促进学 生语文素养不 断形 成和
指出 :语文学科是 -J基 础学科 , 发展 的动 态性 的基础课程 。强谰语 文课 “ ' l 对 《 大纲》 比 , 相 补充 了“ 工具性与人文性 的 纲》 今后工作 和继续学 习 . 程 的 “ 多重 功 能和奠基 作用 , 能够 避免 统 一” 这一点 。之所 以要明确这一点 , 于 学好 其他学 科 、 就 对 于弘扬 民族 文化和吸收进 步的人类 文 将 语文课 程 窄化 为工 具课或 知识 课 , 充 是 为防止 把语文课程仅仅 当作工 具弹 和 提 都 知 H 束 教和学 .反对用纯理性 化和技 化 . 高国 民素质 . 具有 果 重要意义。 在实际教学 中 , 术 化的手 段对待语文课程。 因为语 文曝 语文 程 包涵着 丰富的人文 内涵 ,它是人类文 重点强调和落实的是“ 学科是一门基础 学科” 这一 化 重要组 成部分 ,而不仅是一 种工肄 々 而对语文课程 的其 他功 或一种载体 。 学习语文 课程的过程 . 就是 点 . 《 对 体认 民族文化 、 悟 民 精神 、 感 族 借鉴和吸 能往往是忽略的 ;曝标》
( 语 文课 程 性 质和 地 位 的界 多元 的民族文 化 ,以及学生在解 读文本 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 。语文课 程 的多 一)
}统一 } 定 ,课 标 》 大纲》 《 比《 更加科 学准确 时的个性差 异等 .按j[ 的模式 和 同 重功能和奠基作用 ,决 定了它在 九年 义 《 课标》 对语文课程性质作 了科 学的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对比研究试卷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对比研究试卷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对比研究(四川省2006年10月自考)试卷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对比研究(四川省2006年10月自考)试卷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5分)1.决定课程地位的因素是( C )A课程内容 B课程结构 C课程性质 D课程管理2.九年义务教育阶段,语文约占总课时的( B)A18%—20% B20%—22%C23%—25% D26%3.课程目标根据三个维度来设计,这三个维度是( C)A知识、能力、方法 B知识、过程、价值观C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D知识、能力、情感态度4.《语文课程标准》中的目标体系由两个部分组成,这两个部分分别是阶段目标和( D)A年目标 B月目标 C周目标 D总目标5.小学一至二年级,要求学生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 D)A 2万字B 3万字C 4万字D 5万字6.小学三至四年级,要求学生累计认识常用汉字(A )A 2500个B 2300个C 2100个D2000个以下7.小学三至四年级,在习作方面,要求课内习作每年( C )A 5次左右B10次左右 C 16次左右 D 20次左右8. 小学五至六年级,要求学生会写常用汉字(C )A 1500个B 2500个C 3000个D 3500个9. 小学五至六年级,在习作方面,要求学生40分钟能完成( C)A 不少于200字的习作B 300字的习作C 不少于400字的习作D 不少于500字的习作10.充分利用课本中那些精致而传神的插图教儿童学习发音、记忆每一个字母的形体方法,被称为( B )A 实物演示法B情境图示法 C 情感激发法D媒体辅助法11. 小学五至六年级,要求学生拓展自己的阅读面,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 A)A 70万字 B80万字 C 90万字 D 100万字12.小学三至四年级的习作教学目标是( B)A 让学生对写话感兴趣,写自己想说的话 B让学生乐于书面表达,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C 让学生能写简单的纪实文和想象文D 让学生能写常见的应用文13.在写作教学中,可以从两个方面来创设写作情境,一是参与活动,二是( D)A 重视交流 B再现生活 C 奇思妙想 D 角色体验14语文综合性学习注重( D)A 模式化的学习 B标准化的学习 C 结论式的知识掌握 D 学生全员参与与全程体验15.“观察—表达”的学习方式主要安排在( A)A 低年级 B高年级 C 二年级和五年级 D 四年级和六年级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0分)16.《语文课程标准》中的每个阶段目标都是从几个方面提出要求,这几个方面是( B,C,D,E)A教学手段B识字与写字C阅读D写作E口语交际17.辩论能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加深学生对教材的理解和认识,在组织学生辩论时,教师应该(B,C,D,E)A抓共同处B抓有疑处C抓分歧处D抓关键处E抓矛盾处18.关于口语交际的目标,内容,与以下大纲相比,《语文课程标准》更加突出了( A, B,C,D,E,)A时代化 B互动化 C 基础性 D 生活化E连贯性19.基于网络环境的综合性学习包括( A.C,D,E)A 网上游戏 B观察现实生活 C 专题研究 D 发表习作E远程交流20.改革语文考试是实施课程评价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具体措施可以包括( A,B,C,D,E)A 题型的开放 B命题的开放 C 多套试题 D 允许多次考试E自主展示学习成果三、判断分析题(每小题4分,共20分)判断正误,对的划上“√”错误的划上“×”,并简述理由。

《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对比研究》小学语文简答题

《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对比研究》小学语文简答题

《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对比研究》小学语文简答题1、简述如何创设自主阅读的过程?答:1、创设宽松的阅读环境;2、变革学习方式(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合作学习、组织讨论、开展活动。

2、简述写作教学中如何强调“真情实感”?答:在写作教学时,鼓励学生说真话,说实话,说心里话,要求学生不说假话、空话、套话,强调言之有物,写真切体验。

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

让他们学会用自己的眼光和心灵去感受,体验,用自己的笔写自己想说的话。

培养学生诚实守信,培养他们的责任心,要求他们尊重他人,对自己说过的话、写过的文字负责任。

这些都有利于从小培养学生良好的人品和文风。

3、简述在口语交际中拓展交流渠道的措施?答:融口语交际于语文课堂中;开展丰富的语文活动;在社会实践中锻炼提高。

4、简述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相结合的意义?答:有利于培养信息素养;有利于提高基本技能;有利于改变学习方式。

5、简述在写字教学中如何实现美育?答:美育和写字教学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从某种意义上说,写字教学的过程就是进行美育的过程,“美”贯穿于写字教学的全过程:1、在指导中发现美;2、在临摹中实践美;3、在讲评中鉴赏美。

总之,在写字教学中应重视美育,这样学生自然能写出一手正确、端正、美观的字来。

6、简述写字教学的策略优化?答:1、培养习惯;2、加强指导(常规性指导、规律性指导);3、训练速度;4、改革评价;5、体验美感(在指导中发现美、在临摹中实践美、在讲评中鉴赏美)。

7、简述新课程的基本理念?答:1、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2、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3、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4、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8、简述新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答:1、课程目标九年一贯整体设计;2、课程目标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个维度设计;3、阶段目标从“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四个方面提出要求,还提出“综合性学习”的要求;4、课程标准提出了实施的原则、方法和策略,也为具体实施留有创造的空间。

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的区别

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的区别

附件1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的区别一、教学大纲教学大纲是根据课程内容及其体系和教学计划的要求编写的教学指导文件,它以纲要的形式明确规定本课程在专业教学计划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课程的教学目的和任务、知识技能的范围与深度、教学内容体系结构以及教学进度和教学法的基本要求。

它是编写教材和进行教学工作的主要依据,也是检查学生学业成绩和评估教师教学质量的重要准则。

从形式上看,教学大纲的结构一般分为三个部分,即说明、本文和附录。

教学大纲的说明部分阐述开设本门课程的意义,本门课程教学的目的、任务和指导思想,提出教学内容选编的原则和依据,以及教学重点和教学方法建议,特别是对教学中困难、复杂的部分进行分析,提出建议。

大纲本文是对教学基本内容所作的规定,是大纲的主体部分,反映教学内容基本结构及其主要的教学形式,它一般是以课程教学内容的知识体系为基础,结合教学法的特点,以篇、章、节、目等顺序排列该门课程教学内容的主题、分题和要点,并规定本门课程教学内容的范围和分量、时间分配和教学进度。

同时大纲本文还把该课程有关实验、实习或其他作业题目及教学时数的分配规定下来。

附录部分则列举各种教学参考书和资料。

二、课程标准在我国高等教育领域,自20 世纪50 年代初学习苏联模式开始,一直采用教学大纲的提法,课程标准这个术语只是近年来才开始重新被提及。

课程标准是对学生接受一定教育阶段之后的结果所做的具体描述,是教育质量在特定教育阶段应达到的具体指标,是对课程教学的基本规范和要求,是教学管理和课程评价的依据,是教材编写、教学实施和考试命题的依据。

课程标准的基本框架一般由前言、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和要求、实施建议等部分组成。

课程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内涵:规定本门课程的性质、目标、内容框架;提出指导性的教学原则和评价要求;规定学生通过课程学习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所应达到的基本要求。

它一般不需包括教学重点、难点、时间分配等具体内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教学大纲是国家教育行政部门规定学校各门学科的目的的任务、教材纲目和教学实施的指导性文件。

它以纲要的形式,规定各门学科的知识、能力的范围和结构,体现了国家对各科教材与教学的基本要求,反映了各门学科的课程水平及课程结构。

教学大纲一般有说明和正文两部分组成。

每门学科的教学大纲既是本门学科的课程标准,又是本门学科教学的基本。

教学大纲有四个方面的功能即教学大纲是编写教科书的依据,是进行教学的依据,是评定学生学习成绩的依据,是评估教师教学质量的依据。

建国至今,我国一共颁布了一个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五部小学语文教学大纲。

他们是1952年《小学语文课程暂行标准(修订草案)》,1956年《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草案)》,1963年《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草案)》,1978年《全日制十年制学校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试行草案)》,1986年《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1992年《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试用)》。

(一)1956年《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草案)》由说明和“教学大纲”两部分组成。

这部大纲是学习苏联的产物,它的特点:第一,专辟一部分讲汉语教学,让儿童在语言实践中认识和运用语言规律等对怎样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语言教学有指导意义。

第二,阅读教学采取讲谈法,把语文课讲的详而又详,这对加强阅读教学有重要作用,但是也有不利的一面,导致了后来把语文课讲成文学课、阅读教学进行串讲串问,繁琐分析课文内容的弊端。

但它还是一部很有特色的教学大纲,也是迄今为止最详尽的教学大纲。

(二)1963年《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草案)》这部大纲的特点是:(1)明确提出“语文是学好各门知识和从事各种工作的基本工具。

”第一次明确了语文学科这一工具性的特点,回答了语文学科的性质问题。

(2)强调加强语文基础知识的教学和基本技能的训练。

重视“双基”是1963年大纲的又一显著特点。

大纲规定,在小学阶段“使学生认识3500个常用汉字”,“在一二年级教学生掌握半数左右”。

这个识字量,是建国以来也是迄今为止几部大纲规定的最大识字量。

(3)提出选文要体现文道统一,教学要贯彻思想内容和语言文字不可分割的原则,这部大纲把语文教学重新引向正确的轨道,对提高教学质量起到重要作用。

(三)1978年《全日制十年制学校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试行草案)这部大纲包括前言、正文和各年级教学要求三大部分。

它既是教育事业拨乱反正、语文教学正本清源的结果,又是对建国以来28年语文教学经验的初步总结。

其中对生字提出两种不同要求、课文分为三类,两三课之后安排基础训练的教材编排方法注重教给学生识字方法,培养识字能力,注重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的教学思想,体现了时代要求。

(四)1992年《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试用)》自1986年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国家教委着手制订义务教育各科教学大纲,于1992年颁布供全国试用。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试用)》共六章。

第一章“前言”,第二章“教学目的和教学要求”,第三章“教学内容和教学提示”,第四章“课外活动”,第五章“教学中应该注意的几个主要问题”,第六章“各年级的具体教学要求”。

这部大纲从制订到颁布,历时六年之久。

大纲制订的过程,集中了全国小学语文教育界的智慧,吸收了方方面面语文教学的成功经验,有一些新的特点:(1)体现了素质教育的思想,表现在对学科性质、语文教学的意义、教学目的要求和教学思想、方法的阐述中。

如,从语文素质、思想道德素质、智力和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上明确提出教学目的。

(2)面向全体学生,适当降低语文教学要求,表现在把小学阶段的识字量调整为“学会常用汉字2500个左右”,适当降低作文要求等方面。

(3)各年级教学要求规定的明确、具体。

每个年级按“汉语拼音”“识字、写字”“听话、说话”“阅读”“作文”五个方面提出20条教学要求。

(4)调整了大纲结构。

增加“课外活动”一章。

以适应义务教育课程计划和教科书实行“一纲多本”的需要。

这部大纲是我国颁布的第一部义务教育小学语文教学大纲,它对于在我国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大面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以及推进语文课程、教材、教学方法的改革,有着重大作用和深远意义。

(一)关于教学目的义务教育大纲对教学目的的表述最全面、最准确。

它不仅提出本学科特定的教学目的是“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具有初步的听说读写能力”,提出思想教育的目的是“在听说读写训练的过程中,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道德品质教育”,而且提出一般发展的目的是“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这段话还阐明了几个方面的关系:(1)听说读写训练和思想教育的关系。

思想教育要符合语文教学的特点,要通过听说读写训练来进行,要统一于语文训练的过程之中,不能游离于语言文字训练之外。

(2)听说读写之间的关系。

这四方面语文能力是并列的,不可偏废。

(3)培养语文能力和发展智力的关系。

要在听说读写训练过程中发展学生的智力,离开语文训练去发展智力,就丧失了语文学科的特点。

(4)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关系。

二者的关系是,非智力因素对于提高学习效率和成绩,促进语文能力的形成乃至今后的成才,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要十分重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全面实现语文教学目的。

对几部大纲语文教学目的比较表:几部大纲在语文教学目的表述上的变化对我们的启迪是:(1)对教学目的要有全面认识。

这是在教学中全面提出和实现教学目标的前提。

过去对教学目的的种种片面的认识,如重语文能力轻思想教育,重思想教育轻语文能力,重读写轻听说,致使语文教学实践偏离方向,出现质量不高的现象。

(2)要摆正语文训练和思想教育、培养语文能力和发展智力、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关系。

(3)要重视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好的学习习惯对学生今后的学习有很大帮助,会使他们受益终身的。

(二)关于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小学语文教学要求包括小学阶段的总要求。

识字、听、说、读、写等方面的要求以及各年级具体教学要求。

还包括语言文字训练、思想教育、一般发展三个方面。

对几部大纲语文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的比较和分析:1.关于识字、写字教学大纲2.关于听话、说话教学历次大纲在听话、说话教学方面的比较如下:3.关于阅读教学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基本环节,它肩负着培养阅读能力和促进听话、说话、作文能力提高的综合训练任务,占用课时最多,地位最重要。

历次大纲都对阅读教学的内容和要求做出明确规定。

比较如下:几部大纲在阅读教学要求方面的变化,对我们的启迪有两点值得注意:一点是理解的要求逐渐提高;另一点是阅读教学要求逐渐趋于全面。

培养独立阅读的能力,使学生“自己能读书”是阅读教学的根本和理想境界;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是形成独立阅读能力的前提和保证;阅读要有一定速度是独立阅读能力的重要体现。

这几方面的提出使阅读教学要求趋于全面,对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率和质量是十分必要的。

4.关于作文教学作文是学生认识水平和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的综合体现。

几部大纲在作文教学要求方面的变化,对我们的启迪是多数大纲要求写记叙文和常用的应用文,具体作文要求时高时低,其中《义务教育大纲》的作文要求比较符合我国小学作文教学的实际,既能体现小学生作文属于习作、练笔的性质,又能避免由于要求过高会使多数学生望而生畏,挫伤广大学生作文的积极性的情形,有利用绝大多数学生达到基本的作文要求。

5.关于汉语教学历次大纲在汉语教学方面的比较如下:(三)关于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历次大纲在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方面的比较如下:历次大纲关于教学方法和教学思想的提示,涉及很多方面,最重要的是教学思想上的三个问题:(1)语文教师的职责是单纯教书,还是既教书又育人,怎样在教书中育人?(2)语文教学是单纯传授知识,还是重在培养能力?(3)语文教学是从教师的“教”出发,还是从学生的“学”出发?至于教学方法,历次大纲在各部分教学中都作了提示,总的来说要继承过去好的方法,也应当提倡百花齐放。

凡是省时高效的就是好方法。

每堂语文课都要明确目的性,克服随意性,要剔除教学中形式主义的东西,把教学搞得生动活泼,讲求实效,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三、学习贯彻大纲精神,实施素质教育《义务教育大纲》注意体现了素质教育的思想,回答了在语文教学中怎样实施素质教育的问题,它的主要特点是:体现了素质教育的思想;面向全体学生,适当降低识字、作文的难度;各年级教学要求规定得明确、具体;调整了大纲的结构。

在语文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我们要认真学习领会《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的精神,并在大纲的指导下,不断改进教学和教研工作,争取语文教学质量有个大面积的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普遍得到培养和加强。

应做到:1.不断增强素质教育的意识素质教育是按照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所规定的教育目的,面向全体受教育者,着眼于他们德、智、体诸方面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得到发展的教育。

素质教育面向全体(有差异的个体),全面提高素质(承认个体素质的差异),把个人发展作为最终目的,体现了主体教育观,实现了教育发展人的功能,是教育本质的回归。

素质教育最初是1985年颁布的《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中提出的。

此后,在《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等重要文件中反复强调的任务。

世界上许多国家针对新世纪对人才素质的要求,也在研究在基础教育中如何培养基本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素质的问题。

小学语文是义务教育中的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

在语文教学中是否进行素质教育,不仅关系到语文教学的质量,而且关系到整个基础教育的质量,影响21世纪人才的素质。

另外从学科性质、教学目的看,通过语文教学,可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语文素质、审美素质、心理素质和身体素质。

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必须实施素质教育,我们要不断增强素质教育的意识。

2.进行全方位的改革(1)建立体现素质教育的语文教学目标体系小学阶段语文教学目标可以包括:思想道德、语文知识、语文能力、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四个方面。

在总的教学目标确定后,在制订年级目标、学期目标、单元目标。

教学目标要体现素质教育的内容,要求要适当、具体,便于操作。

(2)深化课程、教材改革。

课程上创建包括学科课程、活动课程、环境课程、课外结合、校内外沟通的语文课程体系。

在教材上,要环绕新的课程体系进行教材建设,语文教科书要构建适合学生学和便于培养自学能力的教材体系。

内容上要由易到难,由浅入深,能力培养上要循序渐进、螺旋上升,此外教科书还要富于时代感、实用性和人文精神,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及创造能力。

(3)建立体现素质教育的语文教学评估体系评估学生的学习质量,一要着眼发展,重在鼓励;二要全面考查。

评估教师的教学质量,着眼于“两全”,即面向全体,全面提高质量。

(4)坚持不懈地进行课堂教学改革首先要端正教学思想,明确师生之间的关系,树立正确的教师观和学生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