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课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0课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设计思路:根据新课标理念,教师与学生在双边活动中处于双主体地位,教师扮演着帮助学生学习和活动的促进者、组织者的角色,起着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作用。针对历史学科的自身特点、本课的内容和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依据“自主合作探究”的理念,采取情境烘托、设疑讨论,借助多媒体课件,使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从而圆满完成导学任务。本课的主线是“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两场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是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的因。这段历史,学生较熟悉,但是由于特殊的年龄阶段,学生显著的心理特征表现为抽象思维较弱,对历史人物的认识呈现出单一和绝对的特点。本课头绪多,内容复杂。首先师生建构知识结构把复杂的历史简单化,理清思路。在此基础上教师的教学方式以启发、引导为主,课件演示为辅助手段,激发兴趣,加深学生的感性认识,突破重点难点。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的认识对历史资料和文学作品的不同认识不足都带有一定的片面性和表面性,因此在教学中,力求科学性、思想性和趣味性的统一,对人物的评价客观公允,对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透过现象看本质。所以在课堂活动中创设大量的历史问题,组织讨论,使学生在思考和争论中得出正确的结论,并渗透历史的发展规律。最终有效的达成三维目标。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知道三国鼎立局面形成过程中的著名历史人物曹操、诸葛亮,了解文学描写和历史真实之间的不同。

了解历史上著名的战役官渡之战与统一北方的关系、赤壁之战与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关系。

简述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过程及它对历史发展的影响。

指出三国的大概地理位置,提高识图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学生通过课前查找与本课相关的历史材料,学会收集有效信息的方法,从而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生通过课堂分组讨论,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共同探索知识的能力,并能得出简单的结论。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历史情境想像,使学生感受分裂割据混战给人民带来的巨大痛苦,进而产生对和平的向往,认识到国家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通过学习从东汉末年军阀割据到三国鼎立局部统一局面的形成这一历史过程,了解曹操、诸葛亮作为我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对我国历史进步所起的作用。

通过《三国志》和《三国演义》的对比,区分历史资料与文学作品的不同,培养学生求实、求真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

难点曹操统一北方的原因和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教学准备

1、组织学生准备资料,学唱歌曲《曹操》

2 制作相关课件,剪辑录像资料和文字材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播放《曹操》伴奏,请一位学生演唱。

请同学们想一想,这首好听的歌曲是依据那段历史创作的?(学生回答)。今天我和大家走进三国这段历史。(激发学生兴趣和求知欲望)。

板块一:构建知识结构

走进三国:看一看,填一填。

学生回答,教师演示。

你能依据知识结构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一课的内容吗?(学生概括)。

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和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存在着什么样的内在联系?

(帮助学生构建知识结构,理清线索。为下一步探究打下基础。)

过渡:官渡之战、赤壁之战是三国鼎立形成的两次关键性的战争。让我们回到古战场

板块二:活动探究

走进古战场: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

教师出示表格。学生完成相关内容。(培养学生阅读归纳能力)。学生完成之后互相检查,记忆。教师抽查。

比一比(培养学生比较能力吸取历史经验和教训。)

1.试比较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2.为什么曹操在官渡之战中获胜利而在占据优势的赤壁之战中反而失败?

3.你从曹操在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一胜一败的不同结局中吸取了什么经验教训呢?

让学生带着这三个问题进入历史情境

1.官渡之战:

出示“官渡之战”幻灯片。

请一位学生演示并解说。(培养学生动手和表达能力)

请同学们结合课本知识说一说,曹操为什么能在官渡之战中以少胜多?

学生回答。指导学生归纳成经济、政治、个人素质三个方面。

教师讲述:官渡之战后,曹操继续与袁绍的残余势力作战。到207年,终于统一了北方。当他得胜还朝途径渤海边时,留下了这样的诗句:“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出示投影)这时的曹操已经53岁了,那么他的“壮心”指的是什么呢?(体验历史人物)从而过渡到“赤壁之战”。

请一位学生介绍“赤壁之战”经过。结果如何?(曹操失败)

2.赤壁之战

话锋一转启发学生思考:为什么曹操在官渡之战中获胜利而在占据优势的赤壁之战中反而失败?

(合作探究,突破难点)

学生分析回答略

读史使人明智:你从曹操在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一胜一败的不同结局中吸取了什么经验教训呢?

(突出历史的教育功能)

过渡:赤壁之战后,曹操大败,逃回北方,无力南下,在北方修养生息。至此三国鼎立的局面形成。

3.三国鼎立

展示《三国鼎立形势图》学生分别说出三国的建立者、建立的时间、都城、统治范围。

问:三国鼎立的局面开始于哪一年?曹操是三国时期的人吗?

动动手:尝试设计“三国鼎立简图”(培养学生用不同方式表达历史的能力)学生展示自己的设计图。

发散思维:你认为从东汉末年到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是历史的进步还是倒退?(学生回答略)。

(论从史出培养学生的历史人文素养,学会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

板块三:能力情感培养

煮酒论英雄:评说曹操。

师出示京剧中曹操脸谱问“历史上的曹操真的就是一个阴险疑诈的奸臣吗?”

学生回答略。请同学们看下列材料再做决定。

材料一:曹操和陈宫来到吕不奢的家后,吕不奢亲自出外购买好酒,吕氏家人磨刀杀猪款待曹、陈。期间曹操闻的磨刀霍霍,疑为吕氏要加害于己,不问青红皂白,残忍的杀害了吕氏的家人。——京剧《捉放曹》

材料二:曹操没有接受董卓骁骑校尉的官职,想要逃回家乡。他带着几个从人骑马路过故人吕不奢的家,伯奢不在家,伯奢的儿子和宾客抢劫曹操的马和财物,曹操出手把这几个人给杀掉了。——译自《魏书》

1.根据材料一,分析戏中曹操具有怎样的性格?

2.根据材料二,能得出曹操杀掉对他盛情款待的吕氏一家的结论吗?

3.由此你如何看待历史题材的文艺作品与真实历史的关系?

(区分历史资料与文学作品的不同,培养学生求实、求真的科学态度。)

我们究竟应该怎样评价曹操

材料一:“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

材料二:“设使国家无有孤(曹操),不知当几人称帝,几人称王”——《三国志注》

依据材料回答:

1.材料一说的是谁,这样评价曹操的主要理由是什么?你同意吗?

2.材料二的观点有道理吗?为什么?

3.你眼中的曹操是什么样的,依据是什么。

(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出示:评价历史人物的首要标准——是否推动社会进步和历史发展。

“我们讲到曹操很容易就联想起《三演义》,更而想起戏台上那一位花面奸臣,但这不是观察曹操的真正方法。……其实曹操是一个很有本事的人,至少是一个英雄。”——鲁迅

课堂小结:

•200年官渡战,曹统北方基础奠;

•208年赤壁战,孙刘抗曹鼎局现;

•三国曹魏吴蜀汉,曹丕孙权刘备建;

(有利于学生准确把握本课内容,便于记忆基础知识;启发学生探索更多更好的学习方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