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电子信息产业三年振兴规划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重庆市电子信息产业三年振兴规划

电子信息产业是国民经济的战略性、基础性、先导性产业,也是重庆市迅速崛起的新兴支柱产业,对于拉动经济增长、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为进一步明确重庆市电子信息产业主要发展思路、发展目标和发展战略,实现电子信息产业跨越式发展,特制定本规划。规划期为2013―2015年。

一、产业发展现状及趋势

(一)取得的主要成绩。

“十一五”期间,重庆市电子信息产业以重大项目为载体,以招商引资为抓手,以提升配套能力为重点,坚持引进和自主创新相结合,优化产业结构,推动转型升级,初步形成了软硬兼具的产业发展格局,呈现出快速发展态势,已成为重庆市工业的支柱产业,奠定了跨越式发展的基础。

1.创建了垂直整合和全微笑曲线的发展模式。惠普、宏碁、华硕、东芝、富士通等五大品牌,广达、富士康、英业达、仁宝、纬创、和硕六大代工企业分别布局西永综合保税区和两路寸滩保税港区,500余家零部件企业聚集璧山、铜梁、永川、江津等区县,引进了惠普、华硕、佳杰、贝宝结算中心和惠普、宏碁研发中心等,形成了“品牌+代工+配套”的“5+6+500”产业体系和“研发+制造+结算”的发展模式。

2.产业规模快速扩大。2011年电子信息产业实现总产值及软件业务收入2017.07亿元,比2005年增长了近10倍,年均增长率达45.8%。其中,规模以

上电子制造业1511.28亿元,年均增长率46.94%,比全国平均增速高28个百分点。软件行业主营业务收入505.8亿元,年均增长率44.67%。

3.企业经济效益逐步增长。2011年规模以上电子制造业主营业务收入利润率为5.8%,比2005年上升了4个百分点;全员劳动生产率为30万元/人?年,比2005年增长114%。

4.产业水平和创新能力有所提升。2011年企业R&D研发投入强度为1.2%,比2005年上升了0.5个百分点。笔记本电脑产量占全球10%,通信和数字医疗等相关领域的产品和技术在国内外具有一定的影响力。

5.产业能耗水平有所下降。企业节能环保意识不断加强,2011年制造业万元产值耗煤0.0138吨,比2005年下降了近20%。

6.物流大通道建成。“渝新欧”国际铁路物流大通道开通,“渝深”和“渝沪”五定班列常态开行,重庆成为内陆首个中欧“安智贸”试点港口,实现多国海关“一卡通”。国际航空货运实现从无到有,国际出口货量增幅、货运航空公司数量、国际货运航线数量、国际货运航班频率在中西部位列第一。

表1 重庆规模以上电子制造业发展现状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1.产业结构尚待优化。目前,我市电子信息产业结构比较单一,笔记本电脑行业一枝独秀,产值占电子信息产业比重超过40%,产业抗风险、抗市场波动能力不强。

表2 2011年重庆规模以上电子制造业各行业比重表

2.龙头企业数量较少。我市电子信息产业年产值过10亿元的企业有30家,其中百亿元以上的仅4家。除笔记本电脑产业外,其他领域尚缺乏规模较大、产品知名度高的龙头企业和具有较强带动性的重大项目。

3.产业创新水平还需进一步提高。企业R&D投入强度低于全国平均水平,部分产品技术含量不高,企业技术研发体系不健全,设有研发机构的规模以上企业比例仅为18%。云计算核心关键技术还需进一步突破。

4.行业服务体系尚待完善。公共服务平台建设还需要进一步推进和完善,特别是在软件和集成电路、物联网等领域的研发、测试、培训等公共性服务有待拓宽和完善。科技创新成果的评估和创新人才的评价培养机制还需要进一步探索和建立。

(三)发展趋势。

1.人类对电子产品的需求不断更新,全球主要国家都将电子信息产业视为经济振兴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预计未来电子信息产业市场规模将处于稳步增长阶段,到2015年将比2011年上升17%。但目前由于西方国家一系列重振制造业的政策刺激和区域生产成本差距缩小等因素,出现了高端电子制造业回流发达国家、中低端转移到劳动力成本更低的一些周边国家的趋势。

2.电子信息产业在当前各行业融合创新、工业转型升级的趋势下具备了新的发展机遇和产业增长点。一方面,电子信息产业内各行业多有交集,制造业、软件业、运营业与内容服务业加速融合,新技术、新产品、新模式不断涌现,为产业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另一方面,电子信息技术在工业各领域与生产各环节的持续深化应用,将形成一批辐射范围广、带动作用强的产业新增长点,为产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3.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也是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正在步入加速成长期,带动产业格局深刻变革。以下一代宽带移动通信、物联网、高性能芯片等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快速发展,已成为各国竞争的战略制高点。我国规划到2015年电子信息产业销售收入超过10万亿元,并将在“十二五”期间加速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推动部分信息制造业向内陆地区进行转移,进一步强化信息技术在各个领域的渗透和应用。信息产业的空间布局加速调整。

4.我市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基础日趋成熟。随着产业环境的改善,产业平台的搭建,人才体系的健全,物流通道的完善,世界500强、中国500强的落户,我市迎来了电子信息产业跨越式发展的大好时机。特别是,中央批准我市建立的内陆地区最大的综合保税区和保税港区,以及近些年来“无中生有”形成的电脑产业垂直整合模式,吸引了一批世界级的跨国电子巨头落户我市,并带动一大批战略伙伴随之跟进,为我市快速建成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创造了基础和条件。

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主要目标

(一)指导思想。

围绕国家电子信息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和重庆市工业转型升级规划的要求,以产业集群为主攻方向,以龙头产品为牵引,以西永微电园、两江新区为核心平台,以龙头企业为依托,着力发展关联性强的产业链,着力促进电子制造业与信息服务业的融合发展,着力建设产业发展的共性支撑平台,着力推动信息技术在各个领域的推广和应用,不断提高信息产业的附加值、创新能力和市场占有率,努力建成内陆地区最大的信息产业高地。

(二)基本原则。

――坚持中长期发展与近期稳增长相结合。既要着眼长远,加快扩大产业规模,提升产业经济效益和创新水平,增强核心竞争力,又要全力以赴解决当前面临的问题,保持又好又快的发展局面。

――坚持引进增量和优化存量相结合。在大力引进跨国公司或国内龙头企业的同时,积极培育和壮大本土企业,打造本地知名品牌。加强信息技术推广应用,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形成产业新增长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