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骚《公共政策学》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7-9章)【圣才出品】

合集下载

宁骚《公共政策学》(第2版)课后习题-第九章 公共政策执行【圣才出品】

宁骚《公共政策学》(第2版)课后习题-第九章 公共政策执行【圣才出品】

第九章 公共政策执行1.试述公共政策执行的含义、特点和作用。

答:(1)公共政策执行的含义公共政策执行是指政策执行主体为了实现公共政策目标,通过各种措施和手段作用于公共政策对象,使公共政策内容变为现实的行动过程。

公共政策执行的本质是遵循政策指令所进行的变革,是将一种政策付诸实施的所有行动的总和。

(2)政策执行的特点公共政策执行是公共政策的具体实践过程,它具有如下特点:①目标的导向性公共政策是以公共政策目标为行动方向的,政策目标是政策执行的出发点和归宿点。

②内容的务实性公共政策执行要面对具体的公共问题,因此其计划、步骤、措施、手段等必须务实,必须具有可操作性和实践性。

③行为的能动性执行者必须在全面领会政策内容的前提下,面对外部环境的复杂情况,能动地执行公共政策。

④手段的权威性公共政策不同于一般的道德规范,其执行具有强制性。

(3)政策执行的作用公共政策执行是政府公共管理活动的基本环节,是实现公共政策目标的最直接的决定因素。

它在政策过程中具有的地位和作用表现为以下几点:②公共政策执行是检验政策质量的唯一环节;③公共政策执行是制定后继政策的基本依据。

2.试分别论述第一代、第二代政策执行研究路径的优缺点?试述执行研究整合路径的主要模型的变量关系以及施柏丽划分的府际运作关系类型。

答:(1)第一代、第二代政策研究路径各有其优缺点,主要表现为:①第一代政策研究的自上而下路径a.这种政策执行研究的优点:第一,正确地指出了公共政策制定与执行之间存在的鸿沟,强调了政策制定者所处的核心地位,要求政策执行者必须秉承上级的意志,忠实地实现上级的意图和目的,拓宽了政策研究的视野,提高了行政效率;第二,指出了政策执行过程中多元参与者联合行动的复杂性,因而也为后来府际间关系研究视角的出现奠定了基础。

b.自上而下政策研究路径的缺点:第一,自上而下研究路径过多地关注与中央或高层决策者的目标设定和方案规划,容易忽视其他基层组织、地方执行机构在政策制定过程中的重要作用;第二,自上而下研究路径要求完美的、天衣无缝的政策方案,这在现实中并不存在;第三,政策制定与政策执行之间的区分是不必要的、无意义的,且在政策实践过程中也难以实现;第四,自上而下研究路径偏重于个案研究,存在着局限性;第五,自上而下研究路径强调层层节制的科层制,不易发挥基层组织的积极性,也容第六,自上而下研究路径背后所隐含的是强调科学管理的泰勒主义,其忽略政策执行者的内在世界与价值观都是值得检讨的缺失。

王骚《公共政策学》配套题库【章节题库】(政策分析基础方法)【圣才出品】

王骚《公共政策学》配套题库【章节题库】(政策分析基础方法)【圣才出品】

第九章政策分析基础方法一、概念解释1.描述统计答:统计方法一般分为描述统计和推断统计。

描述统计是指用归纳性的数值来概括一组数据的空间分布和相互之间的关系。

当统计数据是用来描述数据总体特征时,或当数据量比较小时,可以采用描述统计方法。

在公共管理领域,描述统计是大量存在的。

2.推断统计答:推断统计是指通过对样本的统计,来推断或估计总体的分布特性。

在公共管理活动中,统计对象往往相当复杂,数据量较大,因此一般是从总体中抽取出有代表性的样本,然后通过样本来推断总体的特征。

在推断统计的基础上,管理者做出解释、预测或估价。

3.抽样分布答:抽样分布是指只要样本容量n小于总体容量N,总体中样本就不止一个。

不同的样本有不同的统计量。

其中任意两个样本的统计量相等的概率几乎为0。

因此这些统计量也有相应的概率分布,比如均值抽样分布、标准差抽样分布等,这种分布称为抽样分布。

4.置信区间答:虽然希望抽样误差越小越好,但误差总是难以避免的,因此某个样本统计量能否用来估计总体参数,取决于公共管理者对抽样误差的精度要求。

公共管理者可以根据样本给出一个随机范围,这个范围以某种可以接受的概率保证对参数估计的正确性,即总体参数以某种概率包含在这个范围内。

这个范围被称为置信区间,可以接受的概率被称为置信度或置信水平,通常记为1-α(α为一个较小数)。

当样本容量足够大时,如果已知总体标准差σ,则总体均值的置信区间为:⎥⎦⎤⎢⎣⎡⨯+⨯-x a x a Z X Z X σσ22,。

其中,x 是样本均值,2a Z 是正态分布函数在2α上的分位值,x σ是均值标准误。

x a Z X σ⨯-2被称为置信区间下限,x a Z X σ⨯+2被称为置信区间上限。

5.回归分析答:回归分析法是在掌握大量观察数据的基础上,利用数理统计方法建立因变量与自变量之间的回归关系函数表达式。

这是一种从事物因果关系出发进行预测的方法。

在操作中,根据统计资料求得因果关系的相关系数,相关系数越大,因果关系越密切。

严强《公共政策学》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公共政策决策)【圣才出品】

严强《公共政策学》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公共政策决策)【圣才出品】

第七章公共政策决策7.1 复习笔记一、公共政策决策实质与作用1.政策决策的实质公共政策决策就是政策行动主体围绕一定的价值和目标取向,通过一定的程序进行竞争、协商、合作,确定政策行动最终方案的过程。

(1)调节平衡各种利益关系。

公共政策是社会利益关系的“调节器”,政策决策就是决策者依据一定的约定规则和程序,在特定的情景下,对适用的解决社会公共问题“调节器”的选择。

(2)确立主导性意志和利益。

公共政策是各种利益、价值和立场经多方博弈、不断妥协和折中的产物。

在现实的决策活动中,决策权力及其影响力的分布是不均衡的。

作为社会主导力量的执政党、政府和其所代表的阶级阶层或力量联盟在政策决策中起着主导作用。

(3)提供集体行动的规则。

政策决策是国家政府履行公共服务职能、治理社会的一种核心活动。

政策决策的任务是为社会提供集体行动的规则,从而为整个社会生活的运行和发展指明目标和确定方向。

2.政策决策的作用(1)固化利益表达的结果。

公共政策决策的一个作用就是对各种已经表达的利益做出选择。

政策决策表示的是在政治过程中已形成的目标,反映的是决策联盟期望的社会结果,确认的是领导人认为可用以取得这些结果的手段。

(2)提供政策执行的基础。

公共政策决策的另一个作用就是为政策的实施做准备。

公共政策是为公共生活提供的某方面的集体行动规则或活动范本。

因此,政策决策的又一基本作用就是为社会公共生活确定集体行动的框架,为后续的政策执行提供前提和基础。

(3)产生权威性政策产品。

政策决策还有一个最为显著的作用就是它是建构政治产品的基础。

政策制定的基本目标是在不断完善的政策供给活动中向国内或国际环境输出提取性、分配性、管制性和象征性的政策,进而产生福利、安全和自由等政策产品,而这些政策产品则是构成政治产品的基础,也是评估政治体系生产力的根本要素。

二、公共政策决策的主要模型1.完全理性决策模型完全理性决策模型是以亚当·斯密的古典经济学理论为基础,经边沁、密尔等功利主义者发展,以及现代管理科学家的概括而形成的一种管理决策理论。

王骚《公共政策学》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4-6章)【圣才出品】

王骚《公共政策学》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4-6章)【圣才出品】

第四章政策问题的认定4.1复习笔记一、政策问题1.概念的界定(1)社会问题是指人的价值、观念、利益或生存条件遭受威胁或产生矛盾而需要解决的问题。

包括私人问题和公共问题。

①私人问题,或称个人问题,是社会问题在少数私人身上的体现,包括个人和其他非公共领域产生的问题;②公共问题,是社会问题在多数人身上的体现;③私人问题是公共问题产生的基础,私人问题的扩展就成为公共问题;(2)政府作为公共部门和社会权威机构的代表,应该在公共问题解决方面负有主要责任。

①政府解决公共问题的基本方法和过程就是查清发生的问题,分析认定问题的原因、性质、发展后果,制定和执行相应的公共政策;②政策问题是指应该由政府为代表的公共权威机构负责解决的,且已经纳入政府工作程序或宣布即将纳入政府工作程序,开始实际解决的社会公共问题。

2.概念的含义政策问题概念的含义可以阐释为以下几个方面:(1)政策问题是多数人认识到的一种客观事实客观存在的不良现象或事实能够体现为政策问题,成为政府制定政策解决问题的对象,是社会多数人达成共识的一种结果。

(2)政策问题表现为社会利益的失衡和价值观念与行为规范的冲突客观存在的不良现象和事实能被社会多数人认定为问题,是因为这些现象和事实的出现损害了公共利益,并与现行的主导价值观念、社会行为规范产生严重的冲突。

①政策问题的出现,必然要引起利益冲突;②政策问题的出现,必然体现为精神领域的失调,出现价值观念的冲突;③政策问题的出现,必然体现为个体行为与社会行为规范的矛盾。

(3)政策问题是政府纳入工作程序开始解决的问题从理论上来讲,只要是公共问题就都应该由政府负责解决。

3.政策问题的内在特征(1)相关性政策问题的相关性是指任何一项政策问题都不是毫无联系的孤立个体。

①政策问题要与其他社会公共问题息息相关、互为因果,体现为一种横向相关性政策问题的横向相关性提示人们,在分析解决一个问题时,一定要注意到它连锁性的影响。

②政策问题又是历史问题演变发展的结果,与历史问题体现出一种纵向相关性政策问题的纵向相关性,不仅提示人们一项政策问题的产生有可能是先前有关政策偏差或失误积累的结果,而且提示人们一项政策问题一经解决,很可能会出现另一个与其相关的新问题。

王骚《公共政策学》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1-3章)【圣才出品】

王骚《公共政策学》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1-3章)【圣才出品】

第一章政策与公共政策1.1复习笔记一、基本概念的含义1.“公共”的概念“公共”是与“私人”相对的概念。

公共政策概念中“公共”一词的含义可以概括为:(1)以体现公共意愿为总体标准;(2)以解决社会公共问题为目标;(3)形成过程经由法定的民主政治程序;(4)由国家政府或其他公共权力机构、公共职能部门具体制定和推行。

2.公共政策概念的多种阐释(1)罗伯特·艾斯顿认为,政府处于周围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的包围之中,并在《公共政策的思路:政策领导之研究》中提出,“广义上的限定,公共政策是政府机构与它周围环境之间的关系”,即公共政策是围绕政府的环境因素相互作用的过程与结果。

(2)托马斯·戴伊在《公共政策的理解》中提出,“公共政策是政府决定去做或不决定去做某一事情的行为倾向”。

托马斯·戴伊的观点指出了政策的两种倾向性:政府面对某一公共问题的解决,既可能采取积极的政策行为,也可能采取消极放任的政策行为。

这一点对于把握政策手段的特征具有一定的意义。

(3)理查德·罗斯在《英国的政策制定》中提出,公共政策是“一个或多或少活动相连的较长系列”以及这一活动的后果,而不是某种孤立、静止的决定。

理查德·罗斯从动态过程的角度对公共政策进行释义,打破传统的静态认识模式,在理论研究上具有一定的新意。

(4)卡尔·弗里德里奇在《人与政府》中指出,公共政策是“政府在阻碍和机遇相交的特定环境中有目的的活动过程,是一个政府有目的地利用机遇、克服障碍、努力达到目标、实现目的和意图的过程。

”这种观点指出了公共政策的目的性和动态过程性,对于公共政策的理论认识和现实把握具有一定的意义。

(5)詹姆斯·安德森认为,公共政策是“一个或一批行动者为解决某一问题及其有关事物的有目的的行为过程”,这一过程“由政府机构和政府官员展开”,同时“也将受到非官方活动者和非官方因素的影响”。

詹姆斯·安德森提出了政策问题、政策目的、政策过程的直接与间接参与者等多种政策环节,并着重强调了公共政策的行为过程性。

王骚《公共政策学》配套题库【课后习题】(政策问题的认定)【圣才出品】

王骚《公共政策学》配套题库【课后习题】(政策问题的认定)【圣才出品】

第四章政策问题的认定一、概念解释1.问题答:问题体现着一种人们的需要、受剥夺或不满足。

问题可以由自己认定,也可以由他人代为认定,一旦认定了问题,就必须加以解决。

因为人是社会的主体,所以从本质上来说社会问题就是人的问题。

脱离了人,也就脱离了社会,也就脱离了社会问题讨论的前提条件。

2.社会问题答:社会问题是指人的价值、观念、利益或生存条件遭受威胁或产生矛盾而需要解决的问题,社会问题由私人问题和公共问题构成。

私人问题是公共问题产生的基础,私人问题的扩展就成为公共问题。

3.私人问题答:私人问题,又称个人问题,是社会问题在少数私人身上的体现,包括个人和其他非公共领域产生的问题,私人问题的产生往往与私人接触的他人或社会有直接的关系。

私人问题可以理解为就是一种社会问题。

4.公共问题答:公共问题是社会问题在多数人身上的体现。

私人问题是公共问题产生的基础,私人问题的扩展就成为公共问题。

公共问题能够引起社会的普遍关注,包括新闻媒介、社团组织和政府有关部门等公共机构都可能介入到问题认定和解决的过程中。

公共问题的产生,是社会条件所致;公共问题的解决,要依靠社会力量和众多人的行动。

政府作为公共部门和社会权威机构的代表,应该在公共问题解决方面负有主要责任。

5.政策问题答:政策问题是指应该由政府为代表的公共权威机构负责解决的,且已经纳入政府工作程序或宣布即将纳入政府工作程序,开始实际解决的社会公共问题。

政策问题概念的含义可以阐释为以下几个方面:(1)政策问题是多数人认识到的一种客观事实;(2)政策问题表现为社会利益的失衡和价值观念与行为规范的冲突;(3)政策问题是政府纳入工作程序开始解决的问题。

6.政策问题的结构答:政策问题的结构是指与政策问题相关联的各种内在要素的构成状态。

根据各种要素所达到的不同标准,可确定政策问题结构的不同质量。

按照一般的观点,政策问题的结构质量可分为优良、适度和不良三种状态。

7.政策问题的层次答:政策问题的层次是指由影响范围和社会关注参与人数的多少所决定的政策问题在社会政治过程中所处的位置。

宁骚《公共政策学》(第2版)章节题库(第5~8章)【圣才出品】

宁骚《公共政策学》(第2版)章节题库(第5~8章)【圣才出品】

宁骚《公共政策学》(第2版)章节题库第五章政策系统与公共决策体制一、概念题1.公共政策系统答:政策系统是指由政策主体、政策客体及其与政策环境相互作用而构成的社会政治系统。

政策系统是公共政策运行的载体,是政策过程展开的基础。

政策主体(政策活动者)一般界定为直接或间接地参与政策制定、执行、评估和监控的个人、团体或组织。

政策客体是指政策所发生作用的对象,包括政策所要处理的社会问题(事)和所要发生作用的社会成员(人)两个方面。

政策环境是指影响政策产生、存在和发展的一切因素的总和。

2.公共政策主体答:公共政策主体是指直接或间接地参与公共政策全过程的个人、团体或组织。

公共政策主体主要包括立法机关、行政机关、司法机关、政党、利益集团、思想库、大众传媒和公民个人等。

公共政策主体的两种划分方式为:官方决策者和非官方参与者、体制内和体制外。

公共政策主体不仅参与和影响公共政策的制定,而且在公共政策的执行、评估和监控等环节都发挥着积极的能动作用。

3.官方决策者答:官方决策者是指广义的政府,即立法机关、行政机关和司法机关。

在我国,执政党在公共政策制定中有着极为重要的地位,故在我国,官方决策者包括立法机关、行政机关、司法机关和执政党。

4.非官方参与者答:非官方参与者是指除官方决策者之外参与公共政策全过程的个人、团体或组织。

包括利益集团、政治党派、大众传媒、思想库和公民个人等,其作为体制外的力量,通过游说官方决策者,施加压力,从而影响公共政策过程。

5.利益集团答:利益集团是指因兴趣或利益而联系在一起,使用各种途径和方法向政府施加影响,进行非选举性的鼓动和宣传,用以促进或阻止某方面公共政策的改变,以便在公共政策的决策中,体现自己的利益主张的松散或严密的组织。

利益集团具有两大特征:①有共同的利益和主张;②影响公共政策的制定。

利益集团影响公共政策制定的方式和途径主要有直接游说、间接游说、司法诉讼、政治捐款、示威抗议等。

6.思想库答:思想库是指由各种专家、学者组成的跨学科的综合性政策研究和政策咨询组织。

公共政策学》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doc

公共政策学》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doc

第一章公共政策活动1.1复习笔记一、公共政策活动的实质1212部门发挥着主导作用。

3运用为依托。

指公共政策是对社会进行政治统治和政治管理的方式。

45的正常发展已构成威胁的公共问题。

二、公共政策活动的基本功能11一定的行为准2对抗。

政府必须使用公共政策这一有效的工具来对各种利益群体的矛盾进行调控。

3①为追求效率而鼓励扩大差别的原则。

②为消灭差别而牺牲效率的原则。

③效率与公平相统一的原则。

212之间、社会层次之间、代与代之间在机会方面的公平、平等、公正。

3破旧的机构设置和旧的制度安排。

三、公共政策活动的历史演变1120世纪70策科学探索》、《政策科学构想》。

融于一体的特人意志决定论。

很难为人们理解。

对政策科学起的作用不大。

220世纪80角度去研究政策效率问题。

的问题方面的能力是有限的。

③在政策学家与政治家关系的研究方面。

指认识到过去过分强调科学家与政治家各自拥有一套分离的价值标320世纪9020世纪90趋势是拓展新的研究方向。

21①形成了以民为本、事异备变的政策思想。

指古代中国的明智的统治者在制定政策与策略时坚持“世异则事②建立了恩威兼施、以柔克刚的施政原则。

③形成了重政策辩论、政策分析的传统。

指中国古代留下了许多政策辩论与政策分析的文献。

④形成了完整的国策谋略体系。

指《孙子兵法》中包含有大量的国策条目、谋略思想和管理策略。

2①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等无产阶级政治家留下的政策思想与政策实践。

②毛泽东关于政策策略的光辉理论与实践。

3120世纪80指从1979年至20世纪90上进行的成功的震惊世界的制度和政策创新的实践。

220世纪90②出版了一批公共政策教材。

③建立了全国性的公共政策科学研究会。

四、公共政策活动的主要领域1等多个学科的施、管理变迁有大社会公共问题为目标的知识领域。

2才能发展。

要就需要进行专门的科学研究和知识创造。

34人公共政策活动各种创新型、危机1.2课后习题详解一、关键概念1员或部分成员题链条与公共政策不同的情况区别对施企业、社会集团那些超越一个国家、政府之上的社会问题则需要制定和实施全球的政策来解决。

(完整word版)宁骚《公共政策学》笔记

(完整word版)宁骚《公共政策学》笔记

《公共政策学》宁骚(2010最新版)第一章公共政策学的学科要素第二章公共政策与政策工具第三章政策系统与公共决策体制第四章政策过程及其理论模型第五章政策问题与议程设定第六章政策方案的规划与抉择第七章公共政策执行第八章公共政策的评估与监控第九章公共政策的稳定、变动与终结第十章公共政策学知识的应用第一章公共政策学的学科要素※公共政策学:公共政策学是这样一门学科,它尽可能的运用科学方法研究公共政策的内容、过程与产出,探索其固有规律,形成系统性知识,并运用这种知识进行政策分析,进而通过公共权力机关将研究结果转化为政策实践。

※公共政策学的学科要素有:①研究对象②概念体系③研究方法※政府组织即公共权力组织的决策行为,是公共政策学研究对象的核心和重点。

※公共政策学的研究对象:(一)公共政策:作为公共政策学的研究对象的公共政策,指的是公共权力机关建立起来的包括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在内的所有国家机构,以及一定类型的政治体制内的执政党制定和实施的政策。

可以区分为三个层次:1、具体的个别政策;2、政策群和政策链:(1)政策群:是指国家、政府和一定类型的政治体制中的执政党某一较长时间内制定和实施的内容各异但理念同源、导向相近的政策的聚合体。

(2)政策链:是指国家、政府和一定类型的政治体制中的执政党为解决同一政策问题而先后制定的在内容上具有一致性、在形态和功能上具有差别性的一系列政策。

3、政策一般:从无数项具体的个别的政策和众多的政策群、政策链中,抽象出所有的政策的共同的本质和属性。

(二)政策系统。

对政策系统的研究应予重视的四个突出问题:1、直接的政策制定系统中决策者的类别差异;2、公共政策的直接主体系统对对象系统的地位的相对性;3、公共政策的直接主体与政策支持系统的地位的相对性;4、公共政策制定系统内部的结构。

有四种类型:①线性结构②职能结构③线性—参谋结构④矩阵结构(三)政策过程:决策行为是选定目标和选取最优化方案并付诸实施的行为.决策行为是一个有一连串相互衔接的阶段、环节或程序组成的完整的政策过程;即决定做什么,做什么;政策过程是一个自始至终不断地进行选择的过程,即分析如何认定,解决问题,哪些因素对方案的实施造成影响,结果是否一致及其造成的主要原因等。

宁骚《公共政策学》(第2版)章节题库-第七章 政策问题与议程设定【圣才出品】

宁骚《公共政策学》(第2版)章节题库-第七章 政策问题与议程设定【圣才出品】

第七章 政策问题与议程设定一、概念题1.公共政策问题(中国传媒大学2009年研;西南大学2012年研)答:公共政策问题,是指基于特定的社会问题,由政府列入政策议程并采取行动,通过公共行为希望实现或解决的问题,它是一种特殊的社会问题。

公共政策问题的基本内涵应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1)社会客观现象或问题情境。

政策问题来源于社会期望与社会现状之间的差距。

(2)对上述问题的察觉与认同。

即便存在上述客观现象或问题情境,倘若它并没有被社会大多数人所察觉,它也只能是一种潜在的社会问题。

(3)价值、利益与规范的冲突。

这种冲突除了表现于个体之间,更多地表现于个体与团体、团体与团体,以至于个体、团体与整个社会之间的矛盾与冲突。

(4)团体的活动与力量。

让某些个人问题转变为社会问题,直至上升为政策问题,往往不是少数个人行动就能奏效的。

⑤政府的必要行动。

社会问题要列入政策议程,必须是那些被认为是很重大的问题,值得政府给予更多的注意,并依法采取政策行动加以解决。

2.政策问题的层次分析法(中国传媒大学2012年研)答:层次分析法是对定性问题进行定量分析的一种简便、灵活而又实用的多准则决策方法,它首先通过把复杂问题中的各种因素划分为相互联系的有序层次,使之条理化,根据对一定客观现实的主观判断结构(主要是两两比较)把专家意见和分析者的客观判断结果直接而有效地结合起来,将一层次元素两两比较的重要性进行定量描述;然后利用数学方法计算反映每一层次元素的相对重要性次序的权值,通过所有层次之间的总排序计算所有元素的相对权重并进行排序。

其优点体现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系统灵活简洁。

具体操作中,层次分析法将政策问题的原因划分成可能原因,合理原因和可行原因三个层次的一种分析方法,其实质是一种分类分析方法。

可能原因,是指一切有可能促成某种问题得以产生的因素;合理原因,是指以科学的研究或直接的经验为基础所探查出的问题成因;可行原因,是合理原因中实际起作用的原因。

王骚《公共政策学》配套题库【课后习题】(政策分析基础方法)【圣才出品】

王骚《公共政策学》配套题库【课后习题】(政策分析基础方法)【圣才出品】

14.平均离差
4 / 24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答:平均离差是指原始数据围绕均值分布时出现不同的分离和差异,包括平方差和标准
差。平方差是指原始数据或分组数据与均值之间差的平方和除以数据个数所得的结果;标准
差是平方差的平方根。对于原始数据来说,平方差和标准差的计算可采用以下公式:
若: Q2 平方差,Q=标准差,X i 原始数据,i=1,2,3,,n ;
N =原始数据均值,n=原始数据个数 ;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第九章 政策分析基础方法
一、概念解释 1.频数分布 答:频数分布是指截面数据按出现频率分布的状态。基本分析过程,具体如下:①列出 频数分布表或分布图,使复杂无序的原始数据呈有规律的分布;②通过计算表示数据分布的 集中趋势或中心点;③通过计算表示数据围绕集中趋势或中心点的分布状态。针对基本分析 过程采用分组、概括、描述的方法进行数据处理,便构成数据分析最基本的内容。
8.算数平均值 答:算术平均值是最一般的均值概念,用变量值的总和除以变量的个数,便可得出算术 平均值。其计算公式为:
2 / 24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N n1 n2 n3 n4 n5 ni i
9.权数 答:原始数据有时会受到一定因素的影响,影响因素则称为“权数”。在统计学中,权 数是在统计计算中,用来衡量总体中各单位标志值在总体中作用大小的数值。权数决定指标 的结构,权数如变动,绝对指标值和平均数也变动,所以权数是影响指标数值变动的一个重 要因素。权数一般有两种表现形式:一是绝对数(频数)表示,另一个是用相对数(频率) 表示。
5.连续变量 答:表示一个范围性质的分组统计数据称为“连续变量”。在确定连续变量的范围时, 一般是由两个数值确定一个范围。在统计学中,连续变量是指在一定区间内可以任意取值的 变量,其数值是连续不断的,相邻两个数值可作无限分割,即可取无限个数值。例如,生产 零件的规格尺寸,人体测量的身高,体重,胸围等为连续变量,其数值只能用测量或计量的 方法取得。

王骚《公共政策学》配套题库【章节题库】(公共政策分析模式)【圣才出品】

王骚《公共政策学》配套题库【章节题库】(公共政策分析模式)【圣才出品】

第八章公共政策分析模式一、概念解释1.线性规划答:线性规划是一种合理利用资源、调配资源的应用数学方法。

其基本思想是在满足一定的约束条件下,实现目标的最大化,即以消耗最少的资源,实现最大化的社会经济效益目标。

这个目标既可以使产出最大,也可以使投入达到最小。

2.决策论答:决策论是根据信息和评价准则,用数量方法寻找或选取最优决策方案的科学,是运筹学的一个分支和决策分析的理论基础。

在实际生活与生产中对同一个问题所面临的几种自然情况或状态,又有几种可选方案,就构成一个决策,而决策者为对付这些情况所采取的对策方案就组成决策方案或策略。

3.可行性分析答:可行性分析,是对规范研究中所提出的方案进行考证,论述在客观现实的基础上是否具备了条件与能力。

在政策分析中,可行性分析的重要方面表现在政治、技术及经济的可行性上。

(1)政治上的可行性。

政府的政策,从最终的实际执行结果来看,是整个统治阶级的意志,它反映整个统治阶级的根本利益。

与此同时,作为指导社会成员行为准则的政策,必须反映和代表那些具有共同经济地位的人们的共同要求和愿望。

在我国,强调政策的实施结果,首先要有利于政治稳定,这是政治可行性考虑的出发点。

(2)经济上的可行性。

其基本目的是全面研究政策实施的经济效益。

在制定政策与实施政策中,都需要消耗资源,即消耗人力、物力与财力等各种资源。

考虑经济效益,既要重视投入项,更要重视产出项。

(3)技术上的可行性。

其主要表现在实现目标的科技手段上。

政治、经济及技术的可行性分析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成功的政策,往往要全面地考虑到各方面的可行性,并选出一个最佳结合点。

4.规范分析答:规范分析方法是以一定的价值判断作为出发点和基础,提出行为标准,并以此作为处理经济问题和制定经济政策的依据,探讨如何才能符合这些标准的分析和研究方法。

规范研究的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如科学规范、道德规范、审美规范、宗教规范和法律规范等。

规范分析,同样离不开价值。

宁骚《公共政策学》(第2版)章节题库-第7~12章【圣才出品】

宁骚《公共政策学》(第2版)章节题库-第7~12章【圣才出品】

第七章政策问题与议程设定一、概念题1.公共政策问题(中国传媒大学2009年研;西南大学2012年研)答:公共政策问题,是指基于特定的社会问题,由政府列入政策议程并采取行动,通过公共行为希望实现或解决的问题,它是一种特殊的社会问题。

公共政策问题的基本内涵应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1)社会客观现象或问题情境。

政策问题来源于社会期望与社会现状之间的差距。

(2)对上述问题的察觉与认同。

即便存在上述客观现象或问题情境,倘若它并没有被社会大多数人所察觉,它也只能是一种潜在的社会问题。

(3)价值、利益与规范的冲突。

这种冲突除了表现于个体之间,更多地表现于个体与团体、团体与团体,以至于个体、团体与整个社会之间的矛盾与冲突。

(4)团体的活动与力量。

让某些个人问题转变为社会问题,直至上升为政策问题,往往不是少数个人行动就能奏效的。

⑤政府的必要行动。

社会问题要列入政策议程,必须是那些被认为是很重大的问题,值得政府给予更多的注意,并依法采取政策行动加以解决。

2.政策问题的层次分析法(中国传媒大学2012年研)答:层次分析法是对定性问题进行定量分析的一种简便、灵活而又实用的多准则决策方法,它首先通过把复杂问题中的各种因素划分为相互联系的有序层次,使之条理化,根据对一定客观现实的主观判断结构(主要是两两比较)把专家意见和分析者的客观判断结果直接而有效地结合起来,将一层次元素两两比较的重要性进行定量描述;然后利用数学方法计算反映每一层次元素的相对重要性次序的权值,通过所有层次之间的总排序计算所有元素的相对权重并进行排序。

其优点体现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系统灵活简洁。

具体操作中,层次分析法将政策问题的原因划分成可能原因,合理原因和可行原因三个层次的一种分析方法,其实质是一种分类分析方法。

可能原因,是指一切有可能促成某种问题得以产生的因素;合理原因,是指以科学的研究或直接的经验为基础所探查出的问题成因;可行原因,是合理原因中实际起作用的原因。

宁骚《公共政策学》(第2版)课后习题-第七章 政策问题与议程设定【圣才出品】

宁骚《公共政策学》(第2版)课后习题-第七章 政策问题与议程设定【圣才出品】

2.公共问题的形成因素和提出主体主要有哪些? 答:(1)美国学者格斯顿将公共问题事件的形成因素分为国内和国际两方面:
1/7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


①国内方面的因素包括自然灾害、经济灾害、技术突破、环境变化和社会的演进等五
个方面;
②国际方面的因素包括战争、间接冲突、经济对抗、军备升级等。
②类别分析法
类别分析法是公共问题的分析方法之一,通常要经过逻辑区分和逻辑归类两个过程。
逻辑区分是指将某种公共问题细分成许多次类的过程;逻辑归类则是指将多种问题组合成
一个大的类别。
③层次分析法
层次分析法是将公共问题的原因划分成可能原因、合理原因和可诉原因三个层次的一
种分析方法。可能原因是指一切有可能促使某种问题得以产生的因素;原因是指以科学的
3.简述问题认定的含义、步骤与方法。 答:(1)问题认定的含义 问题认定就是对需要由公共政策来解决的公共问题进行性质、范围、涉及领域及相关 利益关系的界定过程。问题认定不仅需要充分了解问题情境,而且还必须运用创造生的判 断力和洞察力,精心构建政策问题。一个构建良好的政策问题,便基本上揭示了解决问题 的方法。对问题的认定是政策制定过程中最为关键的第一步。 (2)问题认定的步骤 帕顿和沙维奇把问题认定划分为以下七个步骤 ①对拟认定的问题进行初步观察;
2/7
圣才电子书

⑤大众传媒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 台
大众传媒在提出公共问题的过程中起到的不同作用:
a.大众传媒会以社会上大多数人的代言人形象出现,及时地反映现实生活中存在的
非常重要的公共问题,并力图把这些问题转变为政策问题;
b.由于大众传媒也受到意识形态、价值观以及自身利益等局限,对待社会问题并不

王骚《公共政策学》配套题库【课后习题】(政策评估与终结)【圣才出品】

王骚《公共政策学》配套题库【课后习题】(政策评估与终结)【圣才出品】

第七章政策评估与终结一、概念解释1.评估答:评估,即评价和估量,是指对事物从量到质的估价和评判。

它一般是指评估者依据一定的标准,采用一定的方法对评估对象进行的估价和评判。

人们对任何事物达到本质的认识,都要采取评估的方式。

2.政策评估答:政策评估是指根据一定的评估标准,采用一定的方法对公共政策进行评价。

按照政策评估的参与者可以将政策评估可以分为民众参与的社会评估和政府启动的社会评估。

按照政策评估在政策过程中所处的时间可以分为预期评估、现实评估、综合研究评估。

3.社会评估答:社会评估是指社会各界对公共政策进行评价,包括社会权威人士和政策决策者私下的个人评价。

社会评估往往通过民众议论、大众传播媒介、座谈甚至闲聊等方式进行。

社会评估的结果虽然可以反映到政策决策与执行系统中,但这些信息往往是不系统的、零散的,主观感受往往在这种评估中起着主要作用。

社会评估只能构成正式评估的一种参照信息,而不能成为最终的评估结果。

4.正式评估答:正式评估是指政府利用专业分析机构有组织、有目标、有计划地进行政策评价。

在这种评估活动中,由于采用专业技术手段处理和分析信息,所以客观数据和事实往往起着主要作用。

5.政策输出答:政策输出是指政府在推行某项政策时所做的实际事务,而不代表这些实际事务所产生的效果。

单纯考察政策执行中的政府行为,只提供政策输出的统计数字,没有太大的评估意义。

真正意义上的评估,应该针对政策输出进一步分析其所产生的具体影响。

6.政策效能答:政策效能指政策的绩效和目标完成的程度,通过实际效果和预期的计划效果相比较即可得出。

从效能评估来说,只要政策的绩效达到预期设计的目标要求,就可以说政策产生了效能。

7.政策效率答:政策效率指政策产生绩效时与所投入的费用成本之比,通过成本效益分析即可得出。

效率评估主要包括政策的成本利益分析和成本效能分析。

成本利益分析是指在政策成本利益能采用货币衡量的情况下计算的成本投入、毛利益产出和除去成本的净利益。

宁骚《公共政策学》(第2版)章节题库-第九章 公共政策执行【圣才出品】

宁骚《公共政策学》(第2版)章节题库-第九章 公共政策执行【圣才出品】

第九章 公共政策执行一、概念题1.史密斯模型(中国传媒大学2009年研)答:史密斯是最早提出建构影响政策执行因素及其过程模型的学者,他在1973年提出了一个描述政策执行过程的模型.史密斯认为,政策执行过程中,影响政策执行成功与否的重大因素有四个方面:一是理想化的政策。

指合理、正确的政策,包括政策的目标、内容、范围、规定等。

二是执行机构。

负责政策执行的政府机关和单位,包括机构和人员、领导方式和技巧、执行者的能力和信心等。

三是目标群体。

政策对象,政策的直接影响者,包括政策对象的组织化和制度化、接受领导的传统、政策经验等。

四是政策环境。

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多方面影响政策执行或受政策执行所影响的因素。

在政策执行过程中,理想化政策、执行机构、目标群体和政策环境这四个因素是互动的,均应给予充分重视。

政策执行的过程就是从紧张状态经过处理而达到协调缓和状态。

处理时,如果发生问题,那么立即“反馈”;如果没有问题出现,则进行“建制”,然后再间接予以“反馈”。

史密斯执行理论模型的最大的贡献在于提出了目标群体、执行机构与环境之间的互动关系。

当然,此理论的主要缺陷是忽视了执行人员的重要性。

2.政策执行的“互适模型”(中国传媒大学2013年研)答:(1)麦克拉夫林在对美国当时教育结构改革问题进行个案研究的基础上,通过由具体到抽象的方法,说明政策执行是执行者(组织或人员)与受影响者之间就目标或手段相互调适的一个过程,他认为这应是一个动态平衡的过程,政策执行是否有效取决于二者互适的程度。

(2)麦克拉夫林的相互调适模型,至少包含如下四项逻辑认定:①政策执行者与受影响者之问的需求和观点并不完全一致,基于双方在政策上的共同利益,彼此必须经过说明、协商、妥协等确定一个双方都可以接受的政策执行方式。

②相互调适的过程是处于平等地位的双方彼此进行双向交流的过程,而不是传统的“上令下行”这种单向流程。

③政策执行者的目标和手段可随着环境因素、受影响者的需求和观点的改变而改变。

王骚《公共政策学》配套题库【课后习题】(政策科学的产生与发展)【圣才出品】

王骚《公共政策学》配套题库【课后习题】(政策科学的产生与发展)【圣才出品】

第二章政策科学的产生与发展一、概念解释1.行政学研究答:1887年,伍德诺•威尔逊发表《行政学研究》一文,以公共政策为标准,主张把政治学与行政学分离。

威尔逊认为,政治的职能是制定公共政策,而行政的职能是执行公共政策。

因此,政治学应该以公共政策为研究中心,分析各种法律、政令的产生、发展和变化。

威尔逊《行政学研究》阐述了行政学的三大方面,即研究原因、研究内容和发展方向,为美国行政学的发展提供令人见解与建议。

2.脑库答:脑库,是指帮助决策者分析制定政策的智囊团、幕僚等参谋机构。

脑库作为决策者的助手,在中外历史上很早就出现了,而现代西方脑库的发展则为政策科学的产生提供了重要的社会条件。

3.斯坦福学术会议答:20世纪50年代初期,在纽约卡耐基财团的资助下,众多学者在美国斯坦福大学召开了“关于国际关系理论革命性、发展性学术讨论会”,简称“斯坦福学术会议”,第一次针对政策科学的有关问题进行了广泛的讨论。

在斯坦福学术会议上,专家学者针对政策科学的学科概念界定、学科特点、公共政策研究中的实际调研问题、政策顾问即智囊团在政策研究中的意义等多方面的论题提出了学术性的观点,从而建立了政策科学基础理论的雏形。

这次会议也就被公认为是政策科学发展史上的首次会议,标志着政策科学的正式产生。

4.政策科学答:政策科学是指“以制定政策规划和政策替代方案为中心,运用新的方法论对未来发展趋势进行分析的学问”。

在定义阐述的基础上,哈罗德•拉斯韦尔进一步指出了政策科学的特点,丰富和明确了政策科学的内涵。

拉斯韦尔提出了如下观点:(1)政策科学是关于民主主义的学问;(2)政策科学以理论实证主义为哲学基础;(3)政策科学与时空紧密联系;(4)政策科学具有跨学科性;(5)政策科学是学者与政府官员共同研究的学问,学者们进行政策研究必须要有政府官员的参与;(6)政策科学体系中,必须要有“发展概念”。

5.叶海卡·德洛尔答:叶海卡·德洛尔,奥地利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③效率标准
效率,是指产出与成本投入的比例关系。政策评估的效率标准是指政策执行绩效与资源 投入之间的比例关系,即每单位的资源使用究竟产生多大绩效,或每单位的绩效最低需要多 少资源投入,以及达到一定的绩效能否合理地降低所需成本。效率标准主要是为了衡量产生 一定绩效的政策执行情况,资源投入和使用是否达到最佳状态。
①政策目标设立的科学性标准主要是为了衡量执行中的政策在目标设立上是否科学。它 可以包括目标设立的价值反思、设立目标依据的假设是否合理以及目标设立在多大程度上反 映了调适对象的价值和社会需要。
②分配的公平性标准主要用于因政策执行所引起的资源和利益分配情况的衡量,评判政
策执行后资源与利益分配的公平程度。
④工作过程标准
工作过程是指政策执行机构和人员执行政策的实际过程。工作过程标准主要是用来衡量 执行机构的运作与执行人员的工作态度是否达到最佳状态,有没有违反政策原则、滥用行政 自由裁量权的行为,以致造成政策执行的扭曲。
(2)社会政治性标准
社会政治性标准是指根据现实评估结果进行社会分析的评估标准。它可以包括政策目标 设立的科学性、分配的公平性、社会指标及其他一些政策执行涉及的社会因素。
①调适范围内认定政策效果
这种片面认识是将政策效果等同于政策调适范围内预期目标的实现程度,认为政策评估 就是对政策目标完成情况的系统检测和调适范围内产生的影响与效果的评定。这种认识导致 评估中仅仅关注政策调适对象的变化,只对政策单方面预期目标完成情况进行考察,而忽视 政策综合效果的分析。
②将政策效果等同于政策输出
2 / 149
圣才电子书பைடு நூலகம்

②资源投入标准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资源投入是指政策执行中人、财、物、时间、信息的投入和使用。这一标准主要是为了 衡量政策执行中的资源投入和使用是否符合原初设计的规定。可以包括经费来源与支出、执 行人员的配备、工作时间的安排、信息资料的掌握数量和分析使用等。
政策输出是指政府在推行某项政策时所做的实际事务,而不代表这些实际事务所产生的 效果。然而现实中对一些政策效果的报道,也往往都是局限在政策输出,只列出政府所做的 实际事务,而不加效果分析。单纯考察政策执行中的政府行为,只提供政策输出的统计数字, 没有太大的评估意义。真正意义上的评估,应该针对政策输出进一步分析其所产生的具体影 响。
③不计成本投入地认定政策效果
由于资源成本的限制,任何政策绩效都是一定成本基础上的绩效。在政策评估中不能只
计算好的政策成绩效果,而不联系绩效产生的有关成本投入。政策绩效应该充分肯定,但成
本和代价也要分析清楚。
4 / 149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3 / 149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③社会指标是指社会状态和发展趋势的数量分析与描述,体现着社会总体发展和变化状 况。社会指标包括各领域的发展指标。
3.政策评估的片面认识与消极目的
(1)政策评估的片面认识
概括说来,对政策评估的片面认识主要体现为三种观点,即调适范围内认定政策效果、 将政策效果等同于政策输出和不计成本投入地认定政策效果。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第七章 政策评估与终结
7.1 复习笔记
一、政策评估的基本认识 1.政策评估的意义与概念 (1)政策评估的意义 从理论研究与政策实践来考察,政策评估具有以下重要意义: ①政策评估是政策动态运行的必要环节。一项政策从产生到终结,必然要经过评估阶段, 没有评估结果,必然缺少政策修正或终结的实践依据。 ②政策评估是检验政策执行效果的必要手段。没有政策评估过程,便不能形成人们对政 策效果的认识。 ③政策评估是检验政策方案优劣、考察行政执行过程的必要手段。政策评估在检验政策 执行效果的同时,必然要同时检验政策方案和行政执行过程。 ④政策评估是考察社会总体状况的重要途径。可以通过政策评估的结果透视社会整体状 况,分析更加深刻的社会问题,以探索社会改进的途径和方式。 (2)政策评估的概念 评估是指对事物从量到质的估价和评判。人们对任何事物达到本质的认识,都要采取评 估的方式。政策评估是指根据一定的评估标准,采用一定的方法对公共政策进行评价。 从政策评估的参与者来看,可以分为民众参与的社会评估和政府启动的正式评估。社会
①预期评估是指对未付诸执行的政策方案进行评价分析,“描述各种解决政策问题的方 案,陈述各种方案的优劣点”以及“确定重要的决策范围,搜集选择信息资料,为决策者提 供方案选择的依据”。
②现实评估是指对正在执行中的政策进行评估,是政策执行之后的又一个运行阶段。 ③综合研究评估是指政策终结后的综合反思与分析研究,主要目的是通过评估来总结执 行政策经验或教训。 2.政策评估标准 评估标准是政策评估的依据,只有参照一定的评估标准,才能对政策进行有效的现实评 估。可以从两个方面概括掌握政策评估标准,即技术性标准和社会政治性标准。 (1)技术性标准 技术性标准是指应用于政策现实评估的标准,包括绩效、资源投入、效率、工作过程等 方面。 ①绩效标准 绩效,一方面指政策执行的成绩与实际效果,另一方面指通过执行政策解决问题的程度 是否达到原初的设计要求,即绩效的充分性如何。采用绩效标准主要是为了衡量政策执行的 成果,而不考虑资源投入。
1 / 149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评估是指社会各界对公共政策进行评价,包括社会权威人士和政策决策者私下的个人评价。 正式评估是指政府利用专业分析机构有组织、有目标、有计划地进行政策评价。
从政策评估在政策过程中所处的时间来看,可以分为预期评估、现实评估、综合研究评 估。
(2)政策评估的消极目的 从积极的角度而言,评估的目的就是为了检验政策效果、总结政策经验和确定政策的变 化方向。由于行为动机的复杂性,不同人员对评估可能抱有不同的动机,从而产生政策评估 的消极目的。从消极角度而言,评估的动机和目的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种: ①炫耀成绩 当政策执行确实取得高度成功时,政策的支持者往往想通过评估宣传成绩,唤起更大的 社会注意力,决策者和执行者也可能出于不良动机,通过评估捞取更大的政治资本。政策的 绩效应该宣传,但是单纯出于个人目的为了炫耀而宣传,全然不顾是否真正需要启动评估, 则是一种消极目的。 ②规避责任 当政策执行已明显暴露出重大失误时,个别的执行负责人员往往想通过政策评估分析失 误的原因,借此推卸掉自身的责任,或是更为不应该地选择表面上似乎不错的要素进行评估, 以掩盖政策失误,从而借此逃避责任。单纯为了分析责任,或是为了逃避责任,或是借责任 分析来攻击政策而发动评估,都是一种不良的动机和目的。 ③形式主义 这种评估的动机和目的是仅把政策评估作为一种完成其他任务的评估形式,根本不去关 注、也不想去真正关注评估的重要性和评估效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