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6岁抗战老兵讲述真实的历史
访问老兵的作文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今天,我们去城南白溪村看望了一位96岁高龄的抗战老兵——李学云。
李学云他在1938年7月10日抽丁入伍,他被编入国民革命军16师,36岁从朝鲜回归。
他们在晋云训练很苦,学习操练,步兵要领,攻击战,散兵坑……在他们的部队里连饭要抢着吃,因为李学云在家时,他们家里的人都让着他,所以他吃饭也就比较慢但是也能吃饱。
但是到部队后,他一碗没吃完,别的战士两碗也吃好了,李学云因此每餐都吃不饱。
在半年后,他们部队的长官让每人打七双草鞋。
因有半年的经历,他们知道要出发到正式部队,各人都有各人的想法,一日早起,集合部队出发。
经过几日的行军,他们到达安徽的青阳,补充到86军。
李学云被安排到路桥人莫与缩的16师。
后来他们和路桥人一起安排到86军工兵营。
在工兵营没几天,李学云生病住院,只好回来当营长的传令兵。
又过了几年,他们部队回到浙江镇海,和日本人大干了几场。
他们工兵营在枫桥挖工事,在诸暨也打了二次,退到东阳(地名);军部退到金华;后来又退到龙游、巨州。
在巨州他们工兵营把城墙全部做成工事,打得惨,他们67师靠着一条江打,日本人飞机大炮全上来,67师差不多全死了,靠着那条大江的水,都被他们67师兄弟的血染红了,其中也有他们工兵营的一个连,这个连全部死在江边。
听完了李爷爷的叙述,我们为他戴上了鲜艳的红领巾,并向李爷爷敬礼。
李学云也获得过许多的勋章——两枚部队勋章,两枚抗美勋章,两枚抗日勋章。
“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老战士的字字句句说得都是那么铿锵有力、掷地有声,我顿时觉得脖子上围系的红领巾是如此娇艳、神圣!我们作为一名少先队员,应该爱学习:学习对于青少年来说是至关重要的事情。
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们会汲取到丰富的知识,会懂得了深刻的道理,掌握解决难题的技巧。
只有刻苦学习,才能回报父母与老师与祖国,做一个对社会有贡献的人;爱劳动:马卡连柯说过:“劳动永远是人类生活的基础,是创造人类文化幸福的基础。
抗战老兵段锦先口述访谈
抗战老兵段锦先口述访谈抗战老兵段锦先是一位参加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英勇战士。
下面是他的口述访谈:段:我是段锦先,1920年出生在湖南省岳阳市,今年已经100岁了。
在1939年,我18岁的时候,出于对祖国的热爱,我参军加入了中国军队,成为了一名抗日战争的战士。
记者:段先生,您能告诉我们您参战的原因吗?记者:您在战斗中经历了什么?段:参加抗战以来,我经历了无数次的战斗和艰辛,也看到了许多那个时候令人心碎的场面。
我记得有一次,我所在的部队被敌人包围,我和战友们展开了顽强的抵抗。
虽然我们失去了很多战友,但我们坚持下来了,并且击退了敌人。
那一刻,我深刻地感受到了团结和勇敢的力量。
记者:您有没有遇到过特别危险的情况?段:在战争中,有很多次我都面临着生死考验。
有一次,我被敌人追击,子弹擦过我的头顶,我从容地躲避开来。
还有一次,我在山区执行任务时,不慎踩中了敌人布下的地雷。
幸运的是,我没有受伤,但是我的战友却牺牲了。
记者:这段经历一定非常痛苦,您觉得值得吗?段:虽然在战争中我经历了痛苦和困苦,但我没有一刻后悔。
为了保卫祖国和人民,为了追求和平与自由,我认为这些牺牲是值得的。
我们为了人民的未来而战斗,我们无愧于历史上那些为我们付出生命的英雄们。
记者:抗战胜利后,您有没有感到安慰?段:当日本投降的消息传来的时候,我和我的战友们都欣喜若狂。
我们终于取得了胜利,解放了全国人民。
我觉得这是我们为之奋斗的结果,我们的努力没有白费。
记者:您有什么想对年轻人说的话?段:我希望年轻人能珍惜现在的和平生活,并且牢记历史。
抗战时期的我们曾经经历了枪林弹雨、生离死别,我们亲身体验了战争的残酷。
希望年轻人能够通过学习历史,传承和发扬我们的抗战精神,为实现国家富强和民族振兴做出自己的贡献。
这是我和抗战老兵段锦先的一次访谈。
通过他的故事,我们能够深刻体会到抗战时期的艰苦和牺牲,以及战胜敌人的坚定决心和勇气。
我们应该铭记历史,珍惜和平,为了我们曾经的英雄和为了我们的未来,继续努力奋斗。
抗战老兵段锦先口述访谈
抗战老兵段锦先口述访谈1. 引言1.1 段锦先老兵介绍段锦先老兵,现年96岁,是我国抗日战争时期的一名老兵。
他出生于辽宁省沈阳市,家境贫寒,自小就在艰苦的环境中长大。
在抗战期间,段锦先奋勇参加了抗日战争,为保卫祖国安全做出了重要贡献。
战争结束后,段锦先立志继续为祖国的建设事业贡献力量,在各个领域都有不俗的成就。
段锦先老兵是一位可敬可爱的老人,他为祖国的和平稳定付出了巨大的努力,是值得我们永远尊敬和铭记的抗战老兵之一。
【段锦先老兵介绍】完。
1.2 访谈目的访谈目的:通过记录抗战老兵段锦先的口述访谈,了解他在抗战时期和战后的生活经历,感受他对祖国的热爱和对和平的向往。
借助他的故事,向读者传递抗战老兵的精神力量和奉献精神,让更多人了解抗战历史,珍惜和平,珍爱生活。
希望通过这次访谈,让抗战老兵的经历得以传承,让人们铭记历史,珍爱和平,铭记那段艰难的岁月,向抗战老兵致敬。
2. 正文2.1 家庭背景段锦先老兵的家庭背景十分朴实。
他出生在一个农民家庭,是家中的长子。
由于家境贫困,他从小就懂得艰苦奋斗的道理。
父母都是勤劳的农民,养家糊口不易。
段锦先老兵从小就帮忙劳作,磨练出了坚毅的性格和勤劳的习惯。
段锦先老兵的家庭虽然贫困,但家庭教育却十分严格。
父母教导他要诚实守信,要有爱国心和家国情怀。
这些家庭教育对段锦先老兵日后的抗战经历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在战争中始终坚守自己的信念,不忘初心,牢记家乡和家人的期待。
段锦先老兵的家庭虽然简朴,但充满了温暖和爱。
他和家人之间互相扶持,共同奋斗,共同面对生活的挑战。
家庭是段锦先老兵坚强的后盾,也是他不断前行的力量源泉。
家庭背景的影响使得段锦先老兵在战争中展现出了非凡的勇气和决心,成为了一名真正的抗战英雄。
2.2 战争经历段锦先老兵在访谈中回忆起了当年的战争经历。
他描述说,自己参加抗战的那段时间是一生中最艰难的时期。
他曾经参与过多次激烈的战斗,亲眼目睹了战友们的牺牲和伤亡。
他说,每一次的战斗都让他感受到生命的脆弱和战争的残酷。
老兵口述重现历史质朴本色坚守信仰
老兵口述重现历史质朴本色坚守信仰作者:陈莉来源:《记者观察·下旬刊》2021年第09期《荣光》是一部关于战争,关于坚守,关于信仰的口述历史纪录片。
1950年,英勇的中国人民志愿军肩负起了中华民族的期盼,高举着保卫和平、反抗侵略正义的伟大旗帜,唱着《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怀着誓死要取得胜利的决心,经过与敌军的殊死搏斗,终于取得了抗美援朝战争的伟大胜利。
2020年是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
时至今日,那些曾经浴血奋战的老人健在的已经很少,这是一份珍贵的资料,他们就是最鲜活最真实最具有感染力的教科书,于是张掖市广播电视台策划创作了这部纪录片。
这部纪录片经过一个多月的拍摄,记者们搜寻资料,找到了张掖地区参与过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的健在老兵,共40多人,其中岁数最小的85岁,最大的95岁。
最终剪辑制作出每集20分钟的系列纪录片3集。
呈现方式:口述还原,真实重现萌生了拍摄抗美援朝老兵纪录片的想法,可以说时间紧任务重,这是一次从未有过的尝试。
节目确定后,遇到的首要问题是如何将张掖市现已统计在册的86名老兵的基本情况用最快的时间进行摸底调研。
他们当中有多少人还居住在本地,有多少人愿意接受采访,有多少人言语不清或者行动不便甚至已经离世?因此,我们借助张掖市退役军人事务局的力量进行了初步排查,最终将采访人数确定为42人。
虽然人数减少了一半多,但这依然是一个体量很大的任务,如何高效高质地进行拍摄也是一个很大的难题。
为了能够按时完成拍摄,确定了3个摄制组,每组由一个导演、一个摄像和一个后期组成。
一共9人,这样的团队组合对于市级电视台来说已经是一个很大的投入。
在正式开始拍摄前,摄制组首先经历了“补课”和“巩固”的阶段,对抗美援朝战争的那段历史进行了更加深入的了解。
导演组发现,采访者多且分散各地,展现的又是历史事件,如何呈现又是一个巨大的难题。
于是,导演组在策划上进行了一个“放大”和“缩小”的调整。
我的姥爷—抗日老兵抗美援朝志愿兵陈万举革命军魂
我的姥爷—抗日老兵抗美援朝志愿兵陈万举革命军魂在写这篇文章之前我酝酿的了很久,因为不知道怎么写才好,是写好还是不写好。
今年是建国70周年抗美援朝纪念日,国家从上到下都在倡导抗美援朝的精神,在铭记1950年抗美援朝的英雄战士,因为他们值得可歌可泣。
才疏学浅的我不能立即下笔,因为怕写不好,感觉这是一个重要的时刻,如何利用文字来讲述一名抗美援朝老兵的经历,和他老人家至深的情谊这个需要拿捏好一个度,是赞美还是歌颂,想着想着我就思绪回到了我小时候。
从我大小记事起,我就知道我姥爷是一名抗日老兵,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社会的阅历以及那些陈旧的胸章,发黄的退役证退伍证明等,了解到他老人家不仅是一名抗日老兵而且还是一名抗美援朝老兵幸存者,我姥爷今年96岁,他在尚义县大苏计乡陈家小的时候每年过春节,我母亲带我去我姥姥家,从河北省尚义县坐车到大青沟镇然后倒车到陈家村,因为那会交通还不是很便利,没有从尚义直达姥姥陈家村里的汽车只能倒车。
我母亲年轻的时候晕车直到现在还晕车,坐汽车就晕车,每次去我姥姥家都要让村里的医生李秀芳输液,睡上一天半天之后才能缓过晕车那个劲来,我父亲有时候也磨叨两句:“这每年去上那么几天,还要让你娘伺候你几天,不知道图个啥”。
但是说归说我母亲依然带着我去,小的时候一去就最少住一个月,因为我放寒假时间比较长,过了春节初六一般就带着我去了,然后我开学三月份才回来,年年如此直到现在过春节依然去那么几天。
每年在我姥姥家待的时间长了,常听我姥爷给我讲抗日时期和抗美援朝时候的故事。
到我姥姥家一般都是晚上五六年了,有时候赶上坝上下雪路不好走,车开的慢有时候车出故障要要晚上八九点钟。
但是无论去的早去的晚我姥姥家里人都很多,年年如此天天也如此,因为他们都愿意去听听我外公讲抗日时期的故事,进了姥姥家里面坐着一炕人,地上小板凳上坐着的,还有依着柜子站立着的,家里烟雾缭绕但是也很热闹,小时候的我就很爱热闹,到了我姥姥家除了我那几个舅舅之外还和一个盲人二舅经常玩,现在回想起来都很是怀念。
我的爷爷的抗战经历:历史的见证作文
我的爷爷的抗战经历:历史的见证作文我爷爷是一位抗战老兵,讲起他的经历,我总是听得入迷。
他年轻的时候,正是战火纷飞的年代,生活在那样动荡的环境中,他的故事让我感到无比震撼。
爷爷常常跟我说,那个时候每一天都像是在走钢丝,稍不留神就会跌入深渊。
有一次,他告诉我,他和战友们在一片被炮火轰炸得面目全非的土地上,偷偷地埋伏敌人。
那些日子,他们每天都要提心吊胆,晚上听着远处的枪声入睡,醒来又继续和敌人斗智斗勇。
爷爷总是用一种轻松的语气讲述那些严峻的时刻,似乎把所有的苦难都化作了笑声。
他说,战友们互相鼓励,甚至会在严肃的时刻讲笑话,努力让紧张的氛围缓和一些。
我特别记得他讲的一个故事。
那是在一个寒冷的冬天,战士们的衣服都湿透了,饥饿和寒冷逼得人心惶惶。
爷爷的一个战友突发高烧,大家心急如焚,四处寻找药物。
最终,他们找到了一点草药,爷爷和另一个战友冒着敌人的炮火,拼命把药送到病床前。
那一刻,爷爷的眼中流露出一种坚定的信念。
他说,生死关头,友谊就是一剂良药,让人感到无比温暖。
抗战的日子里,爷爷也经历了无数次生死考验。
他的脸上总挂着一抹淡淡的微笑,仿佛那些恐惧与痛苦都没有留在他的心里。
他经常跟我说,面对困难,不能退缩,只有勇敢面对,才能迎来光明的未来。
他用自己的经历告诉我,无论生活多么艰难,总会有希望的曙光在前方等着我们。
当我看到现在的和平生活,心中感激涌动。
爷爷的抗战经历是历史的见证,更是我们这一代人必须铭记的教训。
他用生命捍卫了我们的未来,让我们能够享受现在的美好。
我希望能将他的故事传承下去,让更多的人了解那段历史。
每当我听爷爷讲述这些经历,我就感到无比自豪,因为他是那段历史中真正的英雄。
一个抗战老兵的故事
一个抗战老兵的故事抗战老兵,从战火中走来,见证了中国的战争、解放和发展时期,值得后人敬仰。
小编整理了有关抗战老兵的故事,让我们一起重温他们的战火岁月:在金郝庄镇张伴屯村街头,经常看见一位腰杆挺直、说话大嗓门、身穿绿军装的老人。
他就是87岁的王仲秀。
一起看看以下一个抗战老兵的故事吧!“我是一个抗战老兵。
我这身绿军装里藏着太多过去的故事。
”这是临清市金郝庄镇唯一一名健在的抗战老兵王仲秀经常挂在嘴上的一句话。
16岁参加抗日游击队金郝庄镇是革命老区。
当时,王仲秀的家乡张伴屯村有一位村民吕子明的街坊,是游击队员。
1944年,吕子明找到16岁的王仲秀,给他讲抗日救国的道理。
从那天开始,“打日本鬼子”这句话一直萦绕在王仲秀脑海里。
作染坊掌柜的父亲不同意王仲秀去投奔游击队,无奈王仲秀去意已决。
一天半夜,他摸黑穿上衣服,悄无声息地拉开门闩,去找吕子明,成为一名抗日游击队员。
为了保护家人,王仲秀曾经化名“李英才”。
在游击队,他配发了一杆长枪,8发子弹,空着的子弹夹,是用秫秸秆填充的。
平时,他和队员一起在村头放哨站岗,和村民装束一样,若无其事地在身边放一个篮子,篮子里放着三四枚手榴弹,手榴弹上用一把草盖着作掩护。
抗战老兵与鬼子兵交上了火1944年秋天的一个晚上,熟睡中的游击队员被集合哨惊醒。
随后,队伍就出发了。
队伍从魏湾镇秦薛王刘村出发,走到西南一里半的地方,与日军和“皇协军”遭遇,对方冒充是“武训独立团”,耳尖的王仲秀听见有大盖枪皮盖的响声和皮靴踩地的声音,马上告知当时带队的永智县委书记、后任中组部第一副部长的赵振清:“敌人想包围我们!”识破日军的伎俩后,游击队与之交上了火。
因敌众我寡,我方死伤十几人。
赵振清决定组织撤退,王仲秀打了最后一枪,丢下身上的手榴弹和米袋子,跟着队伍迅速后撤。
当撤离到为湾村西边小运河对岸时,为了迷惑鬼子,游击队的机枪和长枪集中火力向鬼子喷射,鬼子以为是主力部队,不敢恋战,未敢追杀。
“其实,当时游击队只有100多人。
抗日战争老兵访谈心得体会
抗日战争老兵访谈心得体会我们或许对抗日战争的体会不深,但是对于抗日战争的老兵来说在抗日战争纪念日之际绝对是一场深刻的感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关于抗日战争老兵访谈心得体会,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抗日战争老兵访谈心得体会篇19月3日对所有中国人来说是一个重要并且铭记于心的日子!70年前的今天,中华民族最终夺取了抗日战争的完全胜利,血火淬炼的抗战精神,在历史的星空定格成永恒!最近,在学校的组织下,我有幸采访到了一位抗战老兵金爷爷。
初见金爷爷,他的健朗、乐观让我们惊叹不已,爷爷虽然已经90岁高龄了,却依然精神矍铄,见到我们,他也是非常高兴,一直笑眯眯地看着我们,十分和蔼可亲。
我们向他敬献了鲜花,还带去了慰问品,爷爷向我们敬了一个娴熟而又标准的军礼,一边说着:“谢谢孩子们,谢谢孩子们,感谢共产党,还记得我们!”坐定后,我们便开始提问了,爷爷的耳朵已经不太灵光了,可他还是坚持非常认真地回答着我们的每一个问题。
在爷爷的描述下,我们仿佛也回到了那段战火纷飞的岁月:从七七卢沟桥事变到骇人听闻的南京大屠杀,再到台儿庄大捷和平型关大捷,再到国共合作,并最终取得了抗战胜利,迫使日本在投降书上签字。
爷爷讲着讲着,眼角泛起了泪光。
听着爷爷说了这段历史,我心里也有了一个决定,我对爷爷说:“金爷爷,现在的和平来之不易,我们一定会好好珍惜,努力学习,珍爱和平!”爷爷听了很开心,摸摸我的头说:“小朋友,以后可要靠你们了!”采访结束了,金爷爷说的话以及他保留下来的老照片在我脑海中久久不能散去。
摸着爷爷的6个奖章,想到他立的7次战功,忆起他身上的各种伤痕,我的心中升起了由衷的敬意。
现在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我们更应该珍惜!抗日战争老兵访谈心得体会篇29月4日,愚与元元等人一起拜访家住市郊三山、魏屯、马坡等地的三个抗战老兵,并给他们送去慰问金。
完成任务之后,心绪像波涛翻滚的大海一样,久久不能平静。
聊以几句,算作心灵的慰藉。
这些老兵用生命书写着中国近百年的历史,但这些真实的历史片段却往往不被当今的人们所了解。
抗战老兵段锦先口述访谈
抗战老兵段锦先口述访谈段锦先,男,中华人民共和国籍,江苏省苏州市人,抗战老兵。
参加抗战期间,曾在华东抗日游击队中担任干部职务,参与了多次战役和战斗,为保卫中国抗击日本侵略做出了突出贡献。
段锦先的口述访谈记录如下:问:您好,段先生,请问您是在抗战何时参军的?参军的原因是什么?答:我是1937年参军的,那时候日本军队侵略中国,战火随时可能蔓延到我们家乡。
家里人都希望有人能够去投身军队,为抗击日本侵略做出贡献。
我年纪还小,但是我也有强烈的爱国情怀,决定参军保家卫国。
问:您加入的是哪支部队?在抗战期间,您参加了哪些战役和战斗?答:我当初加入的是华东抗日游击队,这是一个地下组织,为了应对日本的侵略,进行游击战。
抗战期间,我参加了很多次战役和战斗,最具代表性的是淞沪抗战和太行山大战。
我曾经在上海、南京等地与日军激烈交战,为保卫家园,保护人民财产做出了很多努力。
问:请问您在抗战期间最危险的时刻是什么?答:抗战期间,每时每刻都充满了危险。
我记得有一次,在淞沪会战中,我所在的游击队突袭了一个日军据点,打得日军不敢抬头。
但是在准备撤退的时候,我们被日军包围了,遭受了猛烈的炮火袭击。
当时我左脚中弹,还有几个战友牺牲了。
我很幸运能够活下来,但是那场战斗给我留下了深刻的记忆。
问:您在战场上是如何保持勇敢和顽强的心态的?答:战场上的压力是巨大的,我相信大部分战友们都有过害怕和疲惫的时候。
但是我们有共同的信念,那就是保家卫国,保护人民,不畏艰险。
战友之间的团结也是非常重要的。
在战场上,我们相互扶持,互相鼓励,这种精神力量是很强大的。
我们也经常进行政治教育,坚定我们对抗日战争的信心和决心,这对于保持战斗力是非常重要的。
问:抗战结束后,您有何感触?答:抗战取得了胜利,这是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和牺牲换来的。
我们为能够保卫祖国而自豪和骄傲,感到非常欣慰。
但是抗战对于我个人来说也付出了很多代价,身体上和精神上都受到了很大的折磨。
抗战结束后,我感到一种深深的空虚和苦闷,因为战争过去了,我们的青春和生命也消逝了很多。
抗日烈士的英勇故事
抗日烈士的英勇故事历史就是过去出现过、发生过的人和事,具有时间久远、不可重现的特点 ,下面这些是小编为大家推荐的几篇抗日烈士的英勇故事。
抗日烈士的英勇故事1:抗战老兵王启超在安徽省六安市舒城县万佛湖镇街道的一处普通居民老宅,笔者见到了现年96岁高龄的抗战老兵王启超。
得知来意,老人从座椅上颤颤巍巍地站起来,紧紧握住记者的双手。
眼前的老人,显得非常平和。
谁能想到,这张如此慈祥平和的面容下,隐藏着怎样惊心动魄的传奇:70多年前,在抗日战场上,他与日本侵略者大小交战了百余次,右腿被子弹贯穿,先后4次闯过了鬼门关,一腔热血染红了战袍。
细细回忆往事,王启超老人眼眶里泛起泪花:“在抗日杀敌的战场上,脑袋其实是别在裤腰带上的。
身边战友一个接一个倒下,也让我做好了战死沙场的准备。
”“我是1938年10月入的伍,那年十九岁。
家里共有三个兄弟,必须要出一个壮丁去参军,我舍不得亲兄弟上战场,自己就主动要求去了,在当地的地炮连当文书。
”王启超向记者介绍,他初中毕业后就直接参军,当年11月就上了战场,那是自己参军后抗日的第一仗。
部队与日军激战时,日军已打到霍山漫水河镇,他们与日军打得非常惨烈,双方伤亡都很惨重,死尸成山,血流成河。
河道里漂的都是日本士兵的尸体。
“我和战友临时学了几句日语,就跑去前线喊话让他们投降。
”王启超老人说到这里,不禁坐直了身板,他思路清晰,所经历过的大小战争至今还历历在目,并清楚地喊出了当时学的几句日语:“放下武器,优待战俘。
”1938年12月,经过漫水河的激战,部队伤亡惨重,战斗非常激烈,绝大多数战友都是在战争中牺牲了。
随后,王启超所在的地炮连去毛坦厂镇进行休整,正好遇上黄埔军校第七分校招考学生。
由于他成绩优异,表现出色,通过推荐和层层考核,最终被西安以南四十里的王曲镇的黄埔军校第七分校录取,入校时并被编入第十七期学员。
由于当时黄埔军校的教学非常严格。
对新入伍的学员先要培训六个月,合格后才能进行第一期军官教育,六个月后考核再合格后才能进入第二军官区,继续为期六个月的学习。
抗战老兵英雄事迹
抗战老兵英雄事迹抗战老兵英雄事迹(精选篇1)历史会被尘封,但不会被掩盖,更不会被扭曲。
老兵还原了我们真正的罪行。
老兵介绍了日寇在江苏沛县沦陷区的暴行,其中一位名叫瞪眼贼的日寇宪兵队长在沛县杀人放火,犯罪累累。
到底有多少人被瞪眼贼杀了,或许史料中都不能给出一个准确的数字,它所统治的特高科更是一个杀人魔窟,群众被抓进去几乎活不下去,日寇对被捕群众施以各种酷刑,然后拉去当活靶,喂狼狗。
然而,在历史记载中,被瞪眼贼折磨的群众也有幸存者,她还是个女人。
日寇占领沛县后,中山街钟楼附近有一家鞋店,主人叫张会东。
然而,在战争时期,人们生活困难,很少有人有钱做鞋,所以生意不是很好。
此外,当地物价飞涨,生活越来越困难。
无奈之下,他的妻子安民去捡粪卖钱补贴家庭。
安民每捡到足够的粪便就要挑到城北郊区去卖钱,有时候因为天黑来不及回城,也会在那儿过夜。
尽管安民只是一个贫穷的女人,但他也知道国仇家恨,所以她偶尔也会向中国军队提供一些日军信息,后来她被发展成交通员。
安民总是到城北去,虽然她的确是为了卖粪赚钱,但还是引起了日本鬼子的怀疑,他们先命令二鬼子去调查,二鬼子调查后也实事求是地告诉日寇,她没问题。
但是日本人并不相信,他们对二鬼子大发雷霆,骂他们没用,无论有无异常,都先把安民抓到特高科里关。
那儿,日寇每天审讯安民,各种严刑拷打,不给她吃饭,用木炭烫她的身体,无奈安民守口如瓶,只承认是捡粪的。
日本人不知道情报就继续折磨她。
今天,我们无法想象安民在那些日子遭受了什么样的罪行,也不知道什么样的毅力让她保持了底线,坚决拒绝承认向中国军队发送情报。
但历史记载,在她遭受长期虐待后,她的精神逐渐失常,没有出卖战友。
一个多月后,安民瘦骨嶙峋,生命垂危。
日本人失败了。
当他们看到安民无法生存时,他们通知他的保长和几个邻居一起保证她。
安民也成了阎王殿里唯一一个活着的人,但她最终活不下去,回家后不久就死了。
抗战老兵英雄事迹(精选篇2)虽然未曾蒙面却是一生相随,62年,22000多个日夜。
澄海籍抗日老兵蔡子斌的传奇人生
澄海籍抗日老兵蔡子斌的传奇人生中华历史的辉煌,成就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在推进整个国家前进发展的历史进程中,中国曾经产生过一支在世界反法西斯战斗中影响深远、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发挥过重要作用的特殊部队,它就是中国远征军。
七十年的风云变幻,人们并没有忘记他们。
最为感人的是,位于滇缅公路最末端的畹町桥,记下了世纪百年沧桑,记录下了那段光辉的历史。
一九四二年春,日军入侵缅甸,为保滇缅公路畅通和援助盟军,保家卫国,捍卫国家尊严,十万中国远征军将士雄赳赳气昂昂踏过畹町桥出境抗日作战,改写了中华近代以来备受外强欺躏的屈辱历史。
中国远征军首次踏过畹町桥出国抗日作战,在中国近现代历史上写下了辉煌的雄赳赳历史篇章,世人瞩目,感天动地,气贯长虹。
同时,由于这场战争,将边境小城畹町一步步推上了中国历史舞台,演绎出不寻常的历史风采,使畹町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成了一座举世闻名的英雄城市。
“爱我中华”、“自强不息”成了畹町固有的精神品质。
70年过去了,流落在畹町的126位抗日将士名单上,有一个最为醒目的名字倍受人们尊崇,并深深地吸引着我,感动着我,他就是蔡子斌。
说起蔡子斌,畹町人对他一点也不陌生,几乎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这个曾经在抗战时期功绩卓著、能征善战的老兵,深受畹町人民的爱戴。
值得我用一生来珍惜的是,我有幸全程跟随摄制组走近了蔡子斌老人的人生世界。
那是2007年年末,中央电视台国际频道《走遍中国》栏目在畹町拍摄二集电视集,一集是《沧桑畹町桥》,一集就是《再见吧,南洋》。
特邀参加电视专题片拍摄的共有3名老兵,即韩子扬、蔡子斌、邵金华。
其中年纪最大的为蔡子斌,1913年5月8日出生。
韩子扬、邵金华分别比蔡子斌各小1岁。
让我没有想到的是,身体最硬朗的要数蔡子斌。
当三名老兵走上畹町桥头,回忆起当年中国远征军走出国门抗战的情形并双手抚摸畹町桥时,目光远眺国门和滇缅公路,说起当年,三位老兵禁不住陷入深深的沉思和往事中。
当缓缓走过畹町桥头,心情格外激动,如烟的往事浮现在眼前,不时涌上心头。
上高会战亲历记
上高会战亲历记作者:卢安国整理,钟恒寿口述来源:《党史文苑·纪实版》 2016年第3期卢安国整理钟恒寿口述我是一个抗战老兵,1920年3月5日出生于浏阳市大围山镇都佳村(当时的上东镇都佳塅)的上垞冲,今年整整96岁了。
1940年初春,我刚满20岁。
一天上午,我正在早稻秧田里干活,被抓壮丁。
我本是家中唯一的儿子,也知道抗日救国是件光荣的事情,可家里双亲年迈力衰,田里农活繁重,我走后家中生计重担无人挑起。
第二天,我与几个同关在一起的壮丁转押到浏阳县城关的洗药桥边包公庙,与全县抓来的100多名壮丁关押在一起。
过了两三天,凑齐了两三百人,然后由枪兵押解到湘乡。
在湘乡由接兵官长点收后,才解除了监押,直接编入军队。
接兵的部队是何键的嫡系湘军第七十军,我被分到第七十军的第十九师。
我们穿上军装,领了枪支弹药,接下来就是训练。
训练是在走走停停的间隙里展开的,具体行军路线是从慈化、黄茅、万载到奉新,路上用了两个多月时间,即从3月初到5月中旬。
当时正赶上国民党军正面战场展开的“高安奉新战役”夏季作战。
我军就分散据守在县城周围的各个山头,我记得只在奉新县城驻扎了5天,撤出时上头训令我们打游击战,以连排为单位拖住敌人,不求打胜仗,只求阻滞敌人。
就这样我们且战且退,一直退到高安县,在高安又咬住敌人狠打。
这样打了一个多月的游击战,到6月底,前方传来捷报,我军攻入赤土街、虬岭地区,取得歼灭日军一个旅团并击毙旅团长藤田的瑞昌大捷,前锋逼近南昌城。
这之后,我们才趁着日军收缩防守南昌近郊的机会,有了一个短暂的休整空隙。
1940年下半年至1941年初,主要是日军出动飞机对锦江沿岸实行反复轰炸,其目的是为收复他们在上次战役中失去的地盘扫清道路。
果然,到了1941年的3月中旬,日军出动了五六万人马,气势汹汹地朝奉新、高安、上高杀了过来。
这3个县集结了第七十军所在的第十九集团军的主力部队。
日军的意图很明显,就是解决赣北地区战事,确保南昌城的安全。
学习张道干主题班会
信仰之光———学习张道干同志先进事迹雪枫学校三(2)李永教学目标:1、学习张道干同志爱党、敬党、70年初心不改、信仰不变一生信仰党的先进事迹。
2、争做一名合格的新时期小学生。
教学重点:学习张道干一生信仰党的精神,做一名合格的小学生。
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板书课题。
1、出示张道干图片。
2、简介张道干同志。
二、师讲述张道干先进事迹。
9月26日上午,泗洪县界集镇东方医院的一间病房里,96岁的抗战老兵老党员张道干,躺在病床上,望着那面鲜红的党旗,他用颤巍巍的手从枕头底下摸出包裹着存折和现金的手绢,交给了前来看望他的泗洪县委常委、组织部部长青春:“这是我这辈子最后的党费了,请组织收下……”交出这笔“特殊”的党费,这位拥有75年党龄的老党员,举起右手敬起了军礼,感动了在场的每一个人。
张道干是泗洪县界集镇杜墩村人。
10多天前,因肺部感染生病住院,年龄较大,体质也弱,多日未能进食,他的器官和心肺功能也在慢慢衰竭,只能靠输营养水维持生命,为了不给家人增加更多的负担,老人主动提出放弃治疗,将省吃俭用下来的钱用来交上这辈子最后一次党费。
“老人家,组织已经收到您的党费啦,您赶快好起来!”9月27日下午,宿迁市委组织部副部长、党建办主任张卫东听闻张道干老人病重期间还缴纳9406.77元大额党费,他赶来探望,紧紧握着张道干的手,将一张党费收据放到他的手中,接过党费收据,张道干紧紧地贴在胸口说:“安心了,安心了!”找寻70年,重回党组织,他从不后悔张道干因执着一生寻找回党员身份走进了大众的视野,他曾7上央视节目,《焦点访谈》、《军旅人生》、《夕阳红》等节目还专题进行报道,他的故事还被编入当地党员培训教材。
1942年秋,张道干加入地方抗日武装,同年12月在当时的金锁区委书记、区长马振藻的介绍下加入中国共产党。
抗战胜利后,他又参加了解放战争。
1946年,张道干等人的党员名册被迫销毁,张道干从此失去党员身份。
1950年,张道干退伍回乡后一直寻找自己的党员身份,寻找他的入党介绍人马振藻。
爷爷是抗战老兵作文
爷爷是抗战老兵作文《爷爷是抗战老兵》篇一我的爷爷是一名抗战老兵,每当提起爷爷,我心中就充满了敬佩与好奇。
爷爷就像一本活着的历史书,他的经历比我在课本上读到的所有故事都要生动、真实。
爷爷现在已经八十多岁了,身体不再像年轻时那般硬朗,但只要一说起抗战的事儿,他的眼神就突然变得锐利起来,仿佛又回到了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
我记得有一次,我在看一部抗战题材的电视剧,爷爷凑过来瞅了几眼,然后就不屑地哼了一声:“这演得都是啥啊,跟真的差远喽。
”我就缠着爷爷给我讲他打仗时候的事。
爷爷说,那时候他们的装备可差了,“哪像现在的电视剧里演的,一个个装备精良得像天兵天将似的。
我们那时候,枪都是破破烂烂的,子弹还不够用。
”爷爷的语气里带着一丝无奈。
他说他们经常要饿着肚子行军打仗,“那时候能吃上一口热乎的饭,就像过年一样。
”我想象着爷爷他们穿着破旧的军装,背着简单的行囊,在崎岖的山路上艰难前行的样子,心里一阵发酸。
爷爷还跟我讲过一次战斗,他说当时敌人的火力很猛,像疯了一样往他们这边扫射。
“那子弹就像雨点似的,噗噗噗地往地上钻。
”爷爷比划着说。
他们躲在简陋的掩体后面,好多战友就在身边倒下了。
爷爷的眼睛有些湿润,他可能又想起了那些牺牲的战友。
“当时我心里就想啊,哪怕是死,也得拉几个鬼子垫背。
”爷爷握紧了拳头,脸上的皱纹都显得更加深刻了。
我有时候会想,爷爷那时候得多害怕啊。
但是爷爷总是说:“害怕有啥用?在那个时候,不往前冲就只有死路一条,而且咱们是为了保卫国家,保卫自己的家人。
”我觉得爷爷他们那一代人真的很伟大,他们把生死都置之度外了。
可是现在呢,我们生活在和平年代,有时候还会为了一点小事就抱怨,真是不应该。
像我,有时候作业多了就觉得自己好惨,跟爷爷他们比起来,我这算得了什么呢?爷爷的经历就像一颗种子,在我心里种下了爱国和坚强的信念。
我希望爷爷能一直健健康康的,这样他就能给我讲更多他的故事,那些充满热血与激情,又饱含着艰辛与牺牲的故事。
2021届高考作文人物素材解读:孙景坤 等6则(附:锐评及写作点拨)
高考作文人物素材解读:孙景坤等6则(附:锐评及写作点拨)孙景坤孙景坤是96岁高龄的志愿军老兵。
在辽宁省丹东市光荣院,一件挂满军功章和纪念章的军装挂在孙景坤老人的床头,这是他那段戎马生涯的见证。
1948年参军入伍的孙景坤曾参加了辽沈战役、平津战役等多次重大战役,并立下赫赫战功。
1952年10月,抗美援朝战争期间,在配合上甘岭战役的一场战斗中,身为副排长的孙景坤接到了增援161高地的命令。
当时,161高地三面处于敌人的火力控制之下,送弹药上去要冲过十几条封锁线。
孙景坤说:“当战士的哪能讨价还价?让上咱就必须得上!”冲上阵地的孙景坤和所剩无几的战士们一起浴血奋战,从中午一直到半夜,他们最终守住了高地。
因为作战英勇,孙景坤荣立一等功。
1953年,作为中国人民志愿军回国英雄报告团成员,孙景坤受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
1955年孙景坤复员。
他放弃了留在城里工作的机会,毅然选择回乡务农。
在办理党组织关系时,他隐瞒了自己的战功和荣誉。
后来,作为生产队长的孙景坤带领乡亲们大力发展粮菜生产,用几年时间栽下了13万棵松树和板栗树。
此外,他还带领乡亲们一同修建水坝、改造耕地。
20世纪90年代,抗美援朝纪念馆移地改建,向社会征集文物,孙景坤考虑再三决定将自己的立功证书等纪念物品捐献出来。
直到那时,人们才知道他是抗美援朝的战斗英雄。
锐评:70年前,青春年少的孙景坤刚参加完解放战争,又踏上保家卫国、出国作战的征程,用铮铮铁骨和将士们一道筑起了血肉长城;战场归来,他收起军功章,扛起锄头,带领乡亲们改变家乡面貌,一干就是近30年。
远去了金戈铁马,淡漠了碧血狂沙。
今天,在如水的岁月里回望,我们看到的是96岁抗美援朝老英雄孫景坤的家国情怀、无悔初心。
徐振明深秋时节,位于吉林省通化市的杨靖宇烈士陵园内层林尽染。
95岁高龄的徐振明虽然行动不便,但还是喜欢坐着轮椅到陵园看看。
1942年,不到17岁的徐振明参军入伍。
新兵培训时,两年前牺牲在林海雪原的抗日联军第一路军总司令兼政委杨靖宇将军成了他心中的英雄。
96岁抗战老兵逝世 成广东眼角膜捐献最长者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96岁抗战老兵逝世成广东眼角膜捐献最长者导语:抗战时期,他不顾生死保家卫国;和平年代,他要为人间留下“光明”12月15日23时44分,东江纵队老战士黄克在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因病逝世抗战时期,他不顾生死保家卫国;和平年代,他要为人间留下“光明”——12月15日23时44分,东江纵队老战士黄克在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因病逝世,享年96岁。
次日凌晨1时许,他的眼角膜捐献手术完成。
这一善举刷新了广东省眼角膜捐献的最高年龄纪录。
“他的一生,心中想着人民,行动为着人民。
”提起父亲、东江纵队老战士黄克,黄铜山用了这样一句话去概括。
1919年11月7日,黄克出生在香港一个海员工人家庭。
因为家贫子女多养不起,出生满40天时,他被卖到广东东莞清溪镇土桥村。
1938年11月20日莞城沦陷,中共东莞中心县委决定在当地开展抗日游击战争,黄克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并参了军。
东莞的平湖、樟木头是广九铁路的重要车站。
1943年11月,日军藤本大队驻平湖,山下大队驻樟木头。
身为东江纵队独立第三中队(代号飞鹰)的政委,黄克和战友们来到这一带,与日寇藤本和山下作斗争。
黄克在回忆录中说,1944年,“飞鹰队”选定石马河铁路桥日军碉堡作为袭击目标。
9月的一天,几名战友化装成修路民工,将定时地雷放在簸箕中,伪装前去修路,潜入碉堡,将定时地雷放在日军的床铺下。
当晚,部队冒雨经两渡河进入石马桥阵地。
下着雨,黄克和战友们蹲在地上,每个人的衣服都湿漉漉的。
预爆时间一到,就听见“轰隆”一声巨响,定时地雷炸毁敌人碉堡,突击队立即冲过铁桥,肃清残敌,从水泥板下挖出敌人的武器。
黄铜山说,父亲曾参加过大小战斗20余次,参加过山东的南麻、生活常识分享。
抗战老兵焔传奇故事 飞跃驼峰航线 浴血战缅甸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抗战老兵焔传奇故事飞跃驼峰航线浴血战缅甸导语:尤广才,男,汉族,1919 年9月3 日出生,山东台儿庄人。
黄埔16 期学员。
1983 年加入民革,曾任中国驻印军新一军五十师特务连连长。
现年尤广才,男,汉族,1919 年9月3 日出生,山东台儿庄人。
黄埔16 期学员。
1983 年加入民革,曾任中国驻印军新一军五十师特务连连长。
现年95 岁。
我是在孤儿院长大的,我的家就在台儿庄古城关帝庙墙东。
这里是我小时候生活的地方,我记得小时候许多乞丐住在这里。
我十岁开始上学,小学六年级毕业后进入峄县图书馆当练习生,通过自学阅读了胡适、冯友兰、梁启超的著作,在那个时候接触到了自由民主思想。
1937年,卢沟桥事变爆发,我用一架电子管收音机收听南京的中央广播电台,配合宣传抗日,每天晚上十一点,我收听电台记录新闻,第二天一早,再写成大字报,到县城四个城门和街道上张贴。
1938年参加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战时工作干部训练团,系中央军校二分校第16期学员。
1941年,任云南第54军特务营排长、连长。
部队在滇越边境驻防,防御在越南的日军进犯。
1944年4月,所在的50师和14师一起,被编入中国驻印部队,空运入缅甸对日作战,即第二次远征,亲历西保战役、密支那战役,与侵华日寇浴血肉搏。
1945年5月,随第50师从缅甸腊戍回国。
在滇缅作战时我是中国驻印军新一军50师师部特务连连长,1944年4月出国,参加对日军的反攻。
远征军第一阶段失败的很惨,3个月的时间,饿死很多人,回到国内只剩4万人,10万人中6万人战死、饿死。
第二阶段反攻,那是开罗会议决定的,开罗会议决定反攻日本。
我们经驼峰航线到达滇缅,驼峰飞跃那是一段很艰苦的事,身体弱生活常识分享。
假如我有一台时光机_初二作文
假如我有一台时光机如果我有一台时光机,可以穿梭于现在和将来,回溯到七十多年前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习题记“想当年,我们端着步枪,扛着土炮,腰上绑着一小包粮食就上山打鬼子去了。
我们翻过三四座山,找到鬼子的窝点,我们分成两路向鬼子进攻,一路从正面攻击,另一路从暗地里偷袭,与鬼子奋力拼杀,一举剿灭了鬼子的一个窝点,可是那些从正面进攻的同志们……”说到这里,爷爷哽住了,他又想到了他的战友们,那些曾与他一起奋勇杀敌为祖国献出了宝贵生命的战友们。
我的爷爷是一名抗战老兵,他今年已经96岁了,他曾参加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以及抗美援朝战争。
今年96岁的他仍然精神矍铄,经常津津有味地和我讲起他的故事。
从那一个个故事中我感受到了老兵们坚决的信念和意志,奋勇杀敌,一心报国的决心,和对那些牺牲的战友们的悲痛和可惜。
今年是抗战胜利70周年,在九·三阅兵式中,当我看到阅兵车上和我爷爷一样的抗战老兵时,晶莹的泪珠在我的眼眶里打转,我向1————来源网络整理,仅供供参考那些为祖国奔赴疆场,满腔爱国热血的老兵们致敬。
在生活中,我更应该去关爱白叟,花点时间多陪伴他们,听听他们的故事,将他们的革命精神传承下去。
现在的我们生活在一个和平的时代,军事在进步,经济在开展。
但是老兵们没有忘记那段历史,我们则更应该牢记。
我们是祖国的新生力量,我们的梦想就是祖国的将来。
如果我有一台时光机,回溯到过去,我看的了祖国心酸的历史,革命战士们英勇无畏的精神;穿越到将来我看到科技的飞速开展祖国一天天更加富强起来。
铭记历史,把握现在才能创建美妙的将来。
把握今天,珍惜现在,“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仔细做好一件小事,明确目的,大胆尝试,不懈努力,追寻我们的梦想,就一定可以成就美妙的将来。
如果我有一台时光机,它让我看到了历史,不忘国耻,看到了将来,充满希望与动力。
我们不能改写历史,但我会把握好现在,改变我们的将来。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供参考 2。
留队老兵代表发言稿
留队老兵代表发言稿留队老兵代表发言稿三篇老兵演讲稿篇一:退伍老兵发言稿尊敬的各位领导,亲爱的战友们:大家好!我叫严明,江苏淮安人,是保障二大队一名即将退伍的战士。
时光荏苒,岁月如歌。
又是一个老兵退伍的季节,更是一个揪心的时刻,再过几天,我将脱下戎装,离开培养我、教育我、锻炼我多年的部队。
还记得几年前的我怀着梦想走进了绿色的军营,刚到部队时,我有过失落和困惑,甚至怀疑过自己的选择是否正确,一度迷失了方向。
还好在领导和战友们的关心与帮助下,我渐渐走出了低谷,用积极的心态去面对一切挑战,并且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成为了一名党员。
自此以后,我就时刻以一名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工作上,兢兢业业,一丝不苟,学习上,孜孜不倦,勇于探索。
军事训练不怕苦不怕累,政治学习仔细听认真记,听党指挥,服务人民,英勇善战,坚定自己的理想信念,时刻与党保持高度一致,真正做到打得赢,不变质。
为此,我也多次受到首长的表彰,荣获优秀士兵,个人三等功等荣誉,当然,这和领导的关心与战友的帮助是分不开的。
在临近退伍的日子里,我要更加珍惜在部队的最后时光,尽自己的最大努力,站好最后一班岗,执好最后一次勤,履行好自己最后一次职责,以我的实际行动为部队的建设添砖加瓦。
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回首几年的军旅生涯,忘不了各级首长对我无微不至的亲切关怀,忘不了战友之间情同手足的真挚感情,忘不了训练场上你追我赶的激烈场面,更忘不了在党旗下的铮铮誓言!我想无论走到哪里,都要保持一颗进取的心,保持一名军人的作风;无论面对什么样的艰难险阻,都不会忘记自己曾经是个兵!走在一起是缘分,一起再走是幸福,当兵生涯,一生无悔。
最后祝基地官兵身体健康,工作顺利,祝培养我、教育我的部队取得更加辉煌的业绩!谢谢大家!老兵演讲稿篇二:留队老兵代表发言稿留队老兵代表发言稿尊敬的各位首长,各位战友,亲爱的复退老兵:大家好!当时光老人再次把离别的笙箫吹响,当那熟悉而伤感的驼铃曲又萦绕耳畔,我们心头真似有千语万言,却怎么也道不出那一声“再见!”每到此时,总叫人思绪翻涌、心潮难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96岁抗战老兵讲述真实的历史:日军的忍耐与坚毅
内容摘要:年轻时,曾住在西湖边上的大宅子
里,而现他却蜗居在12平方米的房改房中。
但比
起个人的苦难,老人更愿意讲诉战争之酷、救亡
之艰。
“死人不会说话”,他说,活着哪怕一天,
就要替死去的战友说话。
天气晴好时,杭州老人钱青会到西湖边走走。
小时候他家就在西湖边上,足足1600平米的宅子,站在楼上望,“湖水就像地面一样”,船只贴着房子滑过。
现在,他96岁,蜗居在4公里外一处12平方米的房改房。
湖山还是那一片湖山,昔时少年却已老迈,消逝的是光阴,残破的是命运。
其实人生也有过另外一种可能——如果1949年,他没有选择留在大陆,按照他那些去了台湾的黄埔同学的说法,以他的出身和8年抗战经历,“至少也是个中将”。
而留下的他,沦为阶下囚。
整整一个甲子的漫长岁月,他身边连说话的人都没有,“白发苍苍,独对孤灯,人生如梦,总有醒时”。
直到2011年,一位作家在网络上公开了他的信息,最多时每天一百多个电话、雪片般的书信纷至沓来,有的
甚至来自英国、德国、日本。
年轻的孩子们对他说得最多的是:我们想知道真实的历史。
深藏的记忆终于等来迟到的倾听者。
比起个人的苦难,老人更愿意讲诉战争之酷、救亡之艰。
“死人不会说话”,他说,活着哪怕一天,就要替死去的战友说话。
耄耋老人的年轻粉丝
上午九时四十分,正是大学里课间休息的时间点,一个叫“青果会”的QQ群开始活跃起来。
“早上给爷爷打电话没人接,爷爷会去哪呢?”
这是一个80后女孩建立的粉丝群,年龄最小的90后,最大的50后。
他们所“粉”的不是演艺明星,而是一位清贫的杭州老人。
老人名叫钱青,他的粉丝自称“青果”。
现年96岁的钱青是一名国军抗战老兵,参加过诸多重要战役。
解放战争爆发前,他自愿离开前线去杭州军械仓库当管理,并在1949年把库藏献给解放军。
也是那一年,钱青做出让他后来百感交集的选择,在李济深劝说下,他没有随国民党撤往台湾。
现实却与愿望背离,憧憬新生活的他被以“反革命”之名劳动改造,此后近30年失去自由的日子,妻离子散,无尽辛酸。
即便在1979年平反后的又一个30年,钱青也很难感受到一点安慰。
直到2011年,寻访抗战老兵的志愿者陪同北京作家方军敲开了他的家门。
随后,方军在博客上公布了钱青的信息,一天之内老人就接到了一百多个电话。
来电的大多是年轻人。
钱青曾是复旦大学、黄埔军校的“双料”大学生,如今年近百岁仍思维清晰、谈吐优雅,年轻人很喜欢和他谈论历史。
一个河南的小伙子,凌晨三时在网吧看到他的故事,觉得他过得不容易,没多想就拿起了手机。
我采访钱青的第一天,陪他去口腔医院做检查,返回路上,在孩儿巷一处青灰色的老房子,他停下来指给我:“这是陆游故居。
”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他轻轻地念着,后半句重复了两遍,眼神有些放空。
我没有问,他是不是想起了他那未等北伐胜利就牺牲的烈士父亲。
钱青的父亲钱骏,在1911年的辛亥杭州起义参加了敢死队,总指挥是蒋介石。
死后被追晋为国民革命军陆军少将,埋骨岳庙前,并分给钱骏妻儿一座宅院作为抚恤。
钱青的青少年时光就是在那座杭州北山路上的宅院度过的。
隔壁原先是袁世凯的房子,位置极佳,紧邻岳庙,前傍西湖,风光绝美。
“站在
楼上看,那个湖面就像地面一样,船就擦着我家的墙划过去。
”钱骏辈份高,来钱家的将官,“中将才能坐,少将都站着。
”
与父亲的经历颇为相似,1937年,山河破碎,七七事变,20岁的钱青正在复旦大学读新闻,他投笔从戎,考入黄埔军校16期。
毕业后分到的正是父亲原来任团长的、由浙二师演变的国民革命军26集团军75军。
“杀个日本鬼子,要死三四个中国兵”
75军几乎参加了抗日战争所有重大战役。
钱青是炮兵连长,战争中炮兵的安全系数高于步兵,八年抗战,他幸得存活,“我命大,活到今天,但是战死疆场的,无数。
”
让他伤心之极的,是牺牲不被承认。
“我们在正面战场,敌人打来了,哪有地方退?装备再悬殊,也要迎战。
我亲眼看到多少人战死。
”
关于抗战的故事总把日军描述得很无能,但钱青见证的事实是,双方装备悬殊,杀一个日本鬼子,中国兵要牺牲三四个人。
号称“中国的斯大林格勒保卫战”的枣宜会战,“日寇机枪手死守,毫不退缩。
阵地前国军的遗体堆成一片”,后来国军调来德国克虏伯战防炮,德国炮打得准,总算出了气。
战事稍平,钱青和军长摸上前看,日军机枪手、供弹手尸体脚踝上都有铁链拴着,铁链钉在地上,以防逃跑。
钱青刻骨铭心:“一条铁链、两个饭团、一个水盆、一堆弹壳,打五天!如此作战,如此用兵,如此忍耐,如此坚毅,闻所未闻。
”
根据战报,枣宜会战中日军队的伤亡比例为9:1。
采访过多位日本侵华老兵和中国抗战老兵的北京作家方军感叹:“我们的电影、文学传递给青年一代的是:我军以一当十;研究中日战争史,事实是日军以一当十。
”
国民党军队要往台湾撤离,同学们叫钱青一起走,但他父亲的好友李济深等劝说:“你是国家的军人,不属于某派某人,苏联红军中亦有很多旧军官,你很多同学亦在解放军中。
”他最后响应毛泽东“放下武器就是朋友”的号召,选择留在杭州。
钱青的两个亲弟弟都去了台湾,他的同学蒋仲苓、朋友郝柏村,后来担任台湾“国防部长”、“行政院长”。
很多年后当年去台的老兵回大陆探亲,还特意把钱青在军校的戎装照翻拍带来,同学说,以钱青革命功勋后代的出身和八年抗战履历,“去台湾至少也是个中将”。
留在大陆的钱青遭遇了漫长羁押和精神痛苦。
1951年,他被以“利用祖产进行反革命”之名逮捕,发配苏北劳改农场改造。
虽然1955年宣布他的罪名不成立,但没收的祖产并不予归还,而钱青在短暂释放3年后,又因右派身份继续劳改,前后整整关了26年。
1979年十一届三中后,钱青重获自由回到杭州,妻子早已带着大儿子改嫁,小儿子出生不久就被送给滨江的农民当养子。
他孑然一身,无亲无故。
死人不会说话
钱青还常常想起被捕前的那个夜晚,窗外小雨,他戴着手铐,站在床沿凝视熟睡的幼儿,瘦弱的妻子挺着待产的身孕,含泪将一件抗战中的旧军衣披在他肩上。
那以后,漫漫劳改路,妻离子散,家破人亡。
86岁那年,钱青开始写回忆,断断续续五个多月,“心绞痛,泪纵横,笔千斤,如今白鬓苍苍,独对孤灯,人生如梦,总有醒时”。
他怎么也没想到的是,在95岁这一年,意外收获了来自四面八方陌生人的善意和关怀。
最让他老泪纵横的是年轻的孩子们对那场战争的理解。
河南某高校整一个班的学生,看了方军的博文后,给钱青合写了一封信。
他们说,上大学之前,以为抗战很容易,“看了您的故事,又去查了资料,我们才知道抗战的艰巨,国民党也牺牲了那么多人。
”
近年在大陆公开出版的书籍和一些军事专家,噎渐渐正式了国军在正面战场的作用。
”
2011年底,演员陈坤和媒体人孙冕来到钱青家中,面对窘迫的斗室,陈坤哭了。
我采访钱青,他谈到战友的死和后来自己的境遇,他都没有落泪,只是谈到抗战历史,96岁老人的眼里隐隐有水光。
上门探访的人多了,钱青得一遍遍地回忆、复述,但他不觉得烦扰。
“我活下来,我很高兴”,钱青微微地笑着:“死人不会说话,我活着一天,就替死去的战友说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