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学[第九章通货膨胀与失业理论]山东大学期末考试知识点复习
宏观经济学详细知识点
宏观经济学第九章:宏观经济的基本指标及其衡量一.GDP的概念:在一定时期内,一个国家(或地区)生产的所有最终的产品和服务的市场价值总和二.核算GDP的支出法支出法衡量在一定时期内整个社会购买的最终产品和服务的支出。
一国经济按照产品和服务需求方面可以的分为家庭部门,企业部门,政府部门和国外部门。
家庭部门其对最终产品和服务的支出称为消费支出,一般用C来表示,可分为三种类型:耐用品消费支出,非耐用品消费支出和服务消费支出;企业部门用于投资支出,一般用I来表示,主要在厂房,设备和住宅等上的投资;政府部门是各级政府用于购买产品和服务的支出的称为政府支出,例如修建道路,开办学校等,一般用G来表示;国外部门中出口算入GDP,而进口不算,用X来表示出口,M来表示进口,则X-M(NX)来表示国外部门。
支出法计算GDP的公式为GDP=C+I+G+NX三.GDP平减指数GDP平减指数是计算国内生产总值的价格指数,反映了经济体总体价格水平发生的变动GDP平减指数=名义GDP/实际GDP*100%四.消费价格指数消费价格指数(CPI)是度量商品及其服务项目的价格水平随着时间变动的相对数,反映消费者购买的商品和服务项目的价格水平的变动程度和变动趋势。
CPI=现期价格下的商品篮子的费用额/基期价格下商品篮子的费用额*100%五.通货膨胀一个经济体在一段时间内价格水平普遍持续上升的过程六.失业/失业率失业:处于法定劳动年龄阶段,具有劳动能力且有工作意愿的劳动者找不到工作岗位的经济现象失业率=失业人口/劳动力人口*100%七.失业的类型,政府最关注的失业失业的类型有三类:摩擦性失业,结构性失业和周期性失业摩擦性失业指工人和工作之间不匹配的过程所引起的失业;结构性失业指工人的技能和特征与工作要求的持续不匹配所引起的失业;周期性失业是指在宏观经济学运行过程中,随着经济的衰退而上升,随着经济的扩张而下降。
政府最关心的是周期性失业。
因为周期性失业一般发生在整体经济的支出和产出水平下降即总需求不足的情况下,标志着经济的衰退。
(完整版)宏观经济学重点知识点超全整理
(完整版)宏观经济学重点知识点超全整理第九章宏观经济的基本指标及其衡量第⼀节国内⽣产总值(GDP)⼀、GDP的含义GDP是指⼀定时期内在⼀国(或地区)境内⽣产的所有最终产品与服务的市场价值总和。
第⼀,GDP是⼀个市场价值概念。
第⼆,GDP衡量的是最终产品和服务的价值,中间产品和服务价值不计⼊GDP。
第三,GDP是⼀国(或地区)范围内⽣产的最终产品和服务的市场价值。
第四,GDP衡量的是⼀定时间内的产品和服务的价值。
⼆、GDP的衡量GDP的衡量:增值法、收⼊法、⽀出法增值法:从⽣产⾓度衡量GDP的⼀种⽅法。
基本思想:通过加总经济中各个产业的产品和服务的价值来求得GDP核算值。
企业的增值=企业产出价值-企业购买中间产品价值GDP =该国境内所有企业的增值之和收⼊法:⽤要素收⼊即企业⽣产成本核算GDP的⼀种⽅法。
根据增值法,汽车零售商的增值就是汽车销售收⼊和批发成本的差额,这些差额必定会成为某些⼈的收⼊。
包括:汽车零售商⽀付给销售⼈员和技⼯的⼯资、租⾦、贷款利息、利润。
这样,全部增值以⼯资、租⾦、利息和利润的形式出现在收⼊流中。
GDP =⼯资+利息+利润+租⾦+间接税和企业转移⽀付+折旧⽀出法:通过衡量在⼀定时期内整个社会购买最终产品和服务的总⽀出来核算GDP的⼀种⽅法。
GDP = 消费+投资+政府购买+ 净出⼝GDP=C+I+G+NX⼀国经济对产品和服务需求的⾓度可以划分为四个部门:家庭部门、企业部门、政府部门、国际部门家庭部门对最终产品和服务的⽀出被称为消费⽀出,简称消费(C)可分为三⼤部分:耐⽤品消费⽀出:购买⼩汽车、电视机等⾮耐⽤品消费⽀出:购买⾷品、服装等劳务消费⽀出:医疗、教育、旅游等⽀出企业部门的⽀出称为投资⽀出,简称投资(I)投资是⼀定时期(如⼀年)增加到资本存量上的新的资本流量。
资本存量指在经济中⽣产性资本的物质总量,包括⼚房、设备和住宅等。
资本存量的增加是投资的结果。
由于资本品的损耗造成的资本存量的减少成为折旧,为补偿或重新置换已消耗的资本进⾏的投资,称为重置投资。
宏观经济学复习重点总结与解析
宏观经济学复习重点总结与解析宏观经济学是研究整个经济系统的运行和发展规律的学科。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对宏观经济学中的重点内容进行总结与解析,帮助读者复习和理解这一学科。
1. 宏观经济学的基本概念1.1 GDP(国内生产总值):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总体规模和发展水平的指标。
它包括消费、投资、政府支出和净出口等四个部分。
1.2 通货膨胀:指物价普遍上涨的情况。
通常受供需关系、货币供应量和价格预期等因素的影响。
1.3 失业率:指劳动力中失业人口所占的比例。
失业率是衡量经济景气程度的重要指标。
2. 供给和需求2.1 供给曲线和需求曲线:供给曲线表示厂商根据不同价格提供的产品数量,需求曲线表示消费者愿意购买的产品数量。
市场均衡在供给曲线与需求曲线相交的点上。
2.2 需求决定供给:需求增加会导致价格上涨,进而刺激厂商提高产量;需求减少会导致价格下跌,进而厂商减少产量。
2.3 供给决定价格:供给增加会导致价格下跌,供给减少会导致价格上涨。
3. 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3.1 货币政策:中央银行通过调整货币供应量和利率来控制经济活动。
提高利率会抑制投资和消费,降低通货膨胀;降低利率则会刺激经济增长。
3.2 财政政策:政府通过调整支出和税收来影响经济活动。
增加支出和/或降低税收可以刺激经济增长,减少支出和/或增加税收可以抑制通货膨胀。
4. 经济增长与循环4.1 经济增长:指一个国家或地区长期内总体经济规模扩大的情况。
经济增长可以通过提高劳动生产率、增加资本投资和技术进步来实现。
4.2 经济循环:通常包括繁荣期、衰退期、萧条期和复苏期。
这些循环是经济活动波动的自然结果,受供需关系、政策变化和市场预期等因素影响。
5. 国际贸易与全球化5.1 商品贸易:指不同国家或地区之间的物品交流。
国际贸易可以提高效率、促进经济增长和资源优化配置。
5.2 跨国投资:指企业在不同国家或地区进行的资本投资活动。
跨国投资可以促进产业升级、技术转移和就业机会。
宏观经济学[第九章通货膨胀及失业理论]山东大学期末考试知识点复习
第九章通货膨胀与失业理论1.价格指数宏观经济学中常涉及到的价格指数主要有GDP折算指数、消费价格指数(CPI)和生产者价格指数(PPI)。
其中,k代表产品的个体价格指数;W为权数。
2.通货膨胀及其类型定义:指经济社会在一定时期价格水平持续和显著地上涨。
通货膨胀的程度通常用通货膨胀率来衡量。
通货膨胀率被定义为从一个时期到另一个时期价格水平变动的百分比,用公式表示就是:式中,πt为t时期的通货膨胀率;P t和P t-1分别为t时期和(t-1)时期的价格水平。
分类:(1)按照价格上升的速度进行分类①温和的通货膨胀,指每年物价上升的比例在10%以内;②奔腾的通货膨胀,指年通货膨胀率在10%以上和100%以内;⑧超级通货膨胀,指年通货膨胀率在100%以上。
(2)按照对价格影响的差别分类①平衡的通货膨胀,即每种商品的价格都按相同比率上升;②非平衡的通货膨胀,即各种商品价格上升的比例并不完全相同。
(3)按照人们的预料程度进行分类①未预期到的通货膨胀,即价格上升的速度超出人们的预料,或者人们根本没有想到价格会上涨;②预期到的通货膨胀,具有自我维持的特点,又称为惯性的通货膨胀。
3.通货膨胀的原因一般地,按照通货膨胀的起因可以把通货膨胀分为三类:(1)需求拉动通货膨胀定义:总需求超过总供给所引起的一般价格水平的持续显著上涨,又称为超额需求通货膨胀。
解释为“过多货币追求过少的商品”。
原因:在总产量达到一定水平后,当需求增加时,供给会增加一部分,但供给的增加会遇到生产过程中的瓶颈现象,即由于劳动、原料、生产设备的不足使成本提高,从而引起价格上升;或者当产量达到最大,即为充分就业时的产量,当需求增加时,供给也不会增加,总需求增加只会引起价格的上涨。
消费需求、投资需求或来自政府的需求、国外需求都会导致需求拉动通货膨胀;需求方面的冲击主要包括财政政策、货币政策、消费习惯的改变、国际市场的需求变动。
引起需求扩大的因素有两大类:一类是消费需求、投资需求的扩大,政府支出的增加、减税,净出口增加等(通过IS曲线右移),它们都会导致总需求的增加,需求曲线右移,称为实际因素。
克鲁格曼《宏观经济学》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失业和通货膨胀【圣才出品】
第24章失业和通货膨胀24.1复习笔记一、失业率1.失业的定义和度量失业被定义为那些正在积极寻找工作但是没有被雇用的人。
一国劳动力是就业人口和失业人口的总和,也就是那些正在工作的人和那些正在寻找工作的人的总和。
劳动力参与率被定义为劳动力相对于可劳动人口的比例,计算公式如下:=⨯劳动力参与率劳动力/大于等于岁的人口%16100失业率,被定义为失业人口相对于劳动力人口的比率。
计算公式如下:失业率失业人口/劳动力%100=⨯2.失业率的重要性总体而言,失业率是一个衡量在当前的经济环境下寻找工作难易程度的好指标。
但是,它却不是一个能如实衡量想找工作却没有找到工作的人的比例的指标。
这是因为在某种程度上失业率夸大了人们寻找工作的困难程度,寻找工作需要时间,即使在经济繁荣时期失业率也不会为0。
但是另一方面失业率同样有可能低估这一困难程度,因为低失业率很可能掩盖了工作机会缺乏的更深层次问题,经常有一些想要得到一份工作却没有工作的人没被记在失业人口中,其中包括虽然想找工作但是由于找到工作的可能性过于渺茫而放弃了寻找的丧志工人(discouraged workers),以及对自己找工作信心不足但也没有被计人失业人口的非充分就业工人。
因此,应当把失业率视为对劳动力市场总体状况的一种衡量而非对人们找工作难易程度的衡量。
3.经济增长和失业率的关系在经济衰退时期失业率上升,在经济扩张时期失业率通常下降。
经济增长和失业率之间存在着某种负相关的关系。
实际GDP高增长的年份中失业率是下降的,并且实际GDP增长呈负值的年份中失业率是上升的。
但是,经济繁荣并不一定都伴随着失业率的下降。
在某些年份,虽然GDP是增长的,但是增长率相对较低,这些时期经济并不处于衰退,但是失业率同样在上升,这些时期被称为“增长型衰退”(growth recession)。
4.自然失业率尽管经济高速增长有降低失业率的倾向。
但是,失业率最低不可能降低到零。
即使在经济繁荣时期,仍然存在着就业创造和就业流失。
宏观经济学期末考试重点内容
一、名词解释20′4×5′=20′1、挤出效应:当扩张性财政政策提高利率时引起投资减少的趋势。
指政府支出增加所引起的私人消费或投资降低的效果。
挤出效应的大小取决于以下几个因素:(1)支出乘数的大小乘数越大挤出效应越大(2)货币需求对产出变动的敏感程度敏感程度越高挤出效应越大(3)货币需求对利率变动的敏感程度即货币需求的利率系数的大小系数越小挤出效应越大(4)投资需求对利率变动的敏感程度即投资的利率系数越大则挤出效应越大。
2、通货膨胀:是指总体价格水平持续上升的一种情形。
指在纸币流通条件下,因货币供给大于货币实际需求,也即现实购买力大于产出供给,导致货币贬值,而引起的一段时间内物价持续而普遍地上涨现象。
其实质是社会总需求大于社会总供给(供远小于求)指纸币的发行量超过商品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而引起的货币贬值、物价上涨的状况。
3、滞胀:全称停滞性通货膨胀,指的是停滞(产出下降)和通货膨胀(物价上升)。
特指经济停滞与高通货膨胀,失业以与不景气同时存在的经济现象。
通俗的说就是指物价上升,但经济停滞不前。
它是通货膨胀长期发展的结果。
造成停滞胀的原因:第一、预期心理因素,第二、供给面引发之震撼,4、边际消费倾向:增加的消费支出在增加的可支配收入中所占的比例。
记为MPC,MPC在0~1之间:额外的一美元收入增加了消费,但增加额小于1美元。
这是因为家庭得到了额外的1美元收入,他们会将其中的一部分用于储蓄。
P575、结构性失业:工资粘性和工作岗位配额所造成的失业。
指在经济发展过程中,随着需求结构的变化和技术进步,产业结构的不断变化,从而所产生的失业。
6、摩擦性失业:是指劳动力正常流动过程中所产生的失业。
具体说来是指因工作寻找最适于自己技能和嗜好的工作需要时间而引起的失业。
P5257、公开市场业务:央行在金融市场上公开买卖政府债券以控制货币供应量与利率的活动。
向金融系统投入或撤走准备金,用来调节信用规模、货币供给量和利率以实现其金融控制和调节的活动。
宏观经济学重点知识点
宏观经济学重点知识点1.国民收入:国民收入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所有居民和企业的收入总和。
国民收入的计算方式主要有产出法、收入法和支出法。
2.国民生产总值(GDP):GDP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最终商品和服务的总价值。
GDP可以用来衡量经济的规模和增长速度。
3.经济增长:经济增长是指经济总产出(GDP)在一定时期内的增加。
经济增长可以通过提高生产率、增加劳动力、加大投资等手段来实现。
4.通货膨胀:通货膨胀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货币的购买力下降的现象。
通货膨胀通常由货币供应过多、需求过热等因素引起。
5.失业:失业是指劳动力中没有就业的人数。
失业率是衡量失业程度的指标,它可以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的状况。
6.货币政策:货币政策是指政府或央行调节货币供应量和利率水平,以控制经济稳定和促进经济增长的一种政策手段。
7.财政政策:财政政策是指政府通过调整税收和政府支出来影响经济运行的一种政策手段。
财政政策可以用来调节经济周期和促进经济增长。
8.国际贸易:国际贸易是不同国家或地区之间交换商品和服务的活动。
国际贸易可以促进资源配置和经济增长。
9.经济周期:经济周期是指经济活动从高度增长(扩张期)到低迷(衰退期),然后再回到高度增长的循环过程。
经济周期会引起产出、就业和通胀等变动。
10.汇率:汇率是一种货币兑换比率,用来衡量不同国家货币之间的价值关系。
汇率的波动会影响国际贸易和资本流动。
以上是宏观经济学的一些重点知识点,通过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分析经济运行和经济政策的影响。
大学《宏观经济学》期末考试重点资料,可缩印
什么是自动稳定器(内在稳定器)?财政的自动稳定器功能主要是通过哪些制度得到发挥答:自动稳定器又称内在稳定器是指经济体制本身存在的一种会减少各种干扰国家收入冲击的机制能够在经济繁荣时期自动抑制通货膨胀在经济衰退时期自动减少萧条,主要通过财政税收转移支付指出的自动变化以及农产品价格维持制度得到发挥。
但内在稳定器的作用是有限的,他只能配合需求管理来稳定经济,而本身不是以完全维持经济的稳定,他只能缓和或减轻经济衰退或通货膨胀的程度,而不能改变他们的总趋势。
因此还必须采取更有力的财政政策措施。
三主要的制度:1政府税收的自动变化。
当经济衰退时公民产出水平下降个人收入减少在税率不变的情况下,政府税收自动减少留给人们的可支配收入也会自动减少一些从而使消费和需求也自动的减少2政府支出的自动变化这主要指政府的转移支付,它包括政府的失业救济和其他社会福利支出。
当经济出现衰退与萧条时失业增加失业救济和其他社会福利开支就会增加,抑制了人们的收入特别是可支配收入的下降。
进而抑制消费需求的下降。
当经济繁荣时失业人数减少失业救济和社会福利支出减少抑制了可支配收入和消费的增长。
3农产品价格维持制度。
经济萧条时国民收入下降农产品价格下降,政府依照农产品价格维持制度按支持价格收购农产品可使农民收入和消费维持在一定水平。
经济繁荣时,国民收入水平上升。
农产品价格上升,这时政府减少对农产品的收购并抛售农产品,限制农产品价格上涨一直农民收入增长从而也就减少了总需求的增加量。
总之:政府税收和转移支付的自动变化农产品价格维持制度对宏观经济活动都能起到稳定作用。
他们都是财政制度的内在稳定器和对经济波动的第一道防线。
什么是斟酌使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答:斟酌使用财政政策也称权衡性财政政策。
西方经济学者认为,为确保经济稳定,政府要审时度势,逆经济风向形事,变动支出水平或税收以稳定总需求水平,使之接近物价稳定的充分就业水平。
在经济萧条时,政府要采取扩张性的财政政策,降低税率、增加政府转移支付、扩大政府支出,目的是刺激总需求,以降低失业率;在经济过热时采取紧缩性的财政政策,提高税率减少政府转移支付降低政府支出,以抑制总需求的增加,遏制通胀。
宏观经济学知识点
宏观经济学知识点一、宏观经济学概述宏观经济学是研究整体经济现象的经济学分支,其主要关注国民收入、产出、就业、通货膨胀等宏观经济指标。
宏观经济学试图解释这些经济变量的总体行为,并分析影响这些变量的因素。
宏观经济学的两大核心问题是:1) 经济的总体水平是如何决定的,以及如何实现充分就业;2) 价格水平是如何决定的,以及如何控制通货膨胀。
二、国民收入核算1. 国内生产总值(GDP)- 定义: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所有最终商品和服务的市场价值总和。
- 计算方法:生产法、收入法、支出法。
2. 国民收入(NI)- 包括工资、利润、租金、利息等收入。
3. 净国内产品(NDP)- 考虑了资本折旧后的产品价值。
三、总需求与总供给1. 总需求(AD)- 指一国在一定时期内对所有商品和服务的总购买力。
- 组成:消费(C)、投资(I)、政府支出(G)和净出口(NX)。
2. 总供给(AS)- 指一国在一定时期内能够生产的所有商品和服务的总量。
- 受生产要素、生产技术和资源的影响。
四、失业与通货膨胀1. 失业- 定义:劳动力市场中没有工作的人数。
- 类型:摩擦性失业、结构性失业、周期性失业。
2. 通货膨胀- 定义:货币购买力下降,物价水平持续上升的现象。
- 原因:需求拉动型、成本推动型、货币型。
五、宏观经济政策1. 财政政策- 政府通过调整税收和政府支出来影响总需求。
- 扩张性财政政策:增加政府支出、减少税收。
- 紧缩性财政政策:减少政府支出、增加税收。
2. 货币政策- 中央银行通过调整货币供应量和利率来影响经济。
- 扩张性货币政策:降低利率、增加货币供应量。
- 紧缩性货币政策:提高利率、减少货币供应量。
六、经济周期经济周期是指经济活动在时间序列上经历的波动,包括经济扩张、顶峰、衰退和低谷四个阶段。
七、国际贸易与支付1. 国际贸易- 贸易差额:出口与进口之间的差额。
- 贸易政策:关税、配额、出口补贴等。
2. 国际支付- 国际收支平衡表:记录一国与其他国家之间的经济交易。
宏观经济学期末考试复习资料
《宏观经济学》课程综合复习资料一、判断题1.政府的转移支付增加了,则本期的国内生产总值一定会增加。
答案:错2.国内生产总值是指资本的形成,所以今年购买的二手车也应该计入当年的国内生产总值。
答案:错3.总需求与总供给相等时的国民收入一定是充分就业的国民收入。
答案:错4.经济生活中的通货膨胀现象是由货币供给量增加引起的。
答案:错5.政府公债利息增加了,则本期的国内生产总值一定会增加。
答案:错6.经济生活中的通货膨胀现象是由总需求增加引起的。
答案:错7.政府购买性支出减少了,则本期的国内生产总值也会减少。
答案:对8.政府购买增加时,资本存量就一定增加。
答案:错9.由于对外贸易的存在,四部门的平衡预算乘数一定大于三部门平衡预算乘数。
答案:错10.实际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等于名义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加通货膨胀率。
答案:错二、单选题1.今年的名义国内生产总值大于去年的名义国内生产总值,说明()。
A.今年物价水平一定比去年高了B.今年生产的物品和劳务的总量一定比去年增加了C.今年的物价水平和实物产量水平一定都比去年提高了D.以上三种说法都不一定正确答案:D2.在一个有家庭、企业、政府和国外的部门构成的四部门经济中,GDP是()的总和。
A.消费、总投资、政府购买和净出口B.消费、净投资、政府购买和净出口C.消费、总投资、政府购买和总出口D.工资、地租、利息、利润和折旧答案:A3.内在稳定器的功能是()。
A.减少经济活动的周期性波动B.阻止经济衰退C.实现充分就业D.稳定收入,刺激价格波动答案:A4.当总供给曲线为正斜率,单位原材料的实际成本增加时,总供给曲线会移向()。
A.右方,价格水平下降,实际产出增加B.左方,价格水平下降,实际产出增加C.右方,价格水平上升,实际产出减少D.左方,价格水平上升,实际产出减少答案:D5.现代宏观经济学的创始人是()。
A.亚当斯密B.马歇尔C.凯恩斯D.萨缪尔森答案:C6.在IS曲线上存在储蓄和投资均衡的收入和利率的组合点有()。
宏观经济学的复习知识要点
准备金(R)下降 货币总量(M)下降 利率(i)上升 投资、消费、净出口(I,C,X)下降 总需求(AD)下降 实际GDP下降且通货膨胀下降。
总结——货币政策的运用
总需求不足→经济萧条→失
扩张性 货币政策 公开市场上买进有价证券 降低再贴现率 降低法定准备率
业
增加 总需求
总需求过度→经济繁荣→通货膨胀
第四章
1
A.宏观经济学的基本概念
1.宏观经济学的产生 • 宏观经济学来源于法国魁奈的《经济表》 和英国马尔萨斯的“马尔萨斯人口论”。 • 1933年,挪威经济学家弗瑞希提出“宏观 经济学”的概念。 • 现代宏观经济学在凯恩斯的《就业、利息 和货币通论》(1936)出版后迅速发展起 来。凯恩斯把国民收入和就业人数之间的 关系作为研究中心进行了综合分析。
政府支出(G)是政府在商品和服务上的支出。
净出口(X)等于出口值减去进口值。
练习5
在下列情况中,预期哪一种会使总 需求曲线向左移动: a.政府支出增加。 b.净出口减少。 c.劳动力参与减少。 d.采用改进的生产技术。 e.美元价值减少。
第八章
25
1 乘数的含义
26
在西方宏观经济学中,乘数定义为支出的 自发变化所引起的国民产出变化的倍数。 由于通常用国内生产总值衡量国民产出, 乘数可以用公式表示为:
紧缩性 货币政策 公开市场上卖出有价证券 提高再贴现率 提高法定准备率 减少 总需求
第十五章
42
2 总供给的决定因素
潜在产出
投入成本
43
表15-1 总供给的决定因素
变量 潜在产出 投入 对总供给的影响
当潜在产出处于非加速通货膨胀的 水平之时。投入的增长会带来潜在产 出和总供给的上升。 技术进步的提高会增加潜在产出水 平和总供给。 工资降低导致成本降低, 产出的数 量会增加。 进口品价格的下降,会导致生产成 本的下降和总供给的增加。 较低的石油价格或不太严厉的环境 管制会降低成本, 从而提高总供给。
宏观经济学期末复习知识点汇总
宏观经济学复习重点一、名词解释。
1.国内生产总值(GDP):是在一个国家领土范围内,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的总和。
P4282.均衡产出:和总需求相等的产出称为均衡产出或收入。
P4463.乘数:国民收入变动量与引起这种变动量的最初注入量的比例。
P4624.投资乘数:指收入的变化与带来这种变化的投资支出的变化的比率。
P4635.产品市场均衡:是指产品市场上供给与总需求相等。
P4866.IS曲线:一条反映利率和收入间相互关系的曲线。
这条曲线上任何一点都代表一定的利率和收入的组合,在这样的组合下,投资和储蓄都是相等的,即i=s,从而产品市场是均衡的,因此这条曲线称为IS曲线。
P4877. 凯恩斯流动性偏好陷阱:凯恩斯认为当利率极低时,人们为了防范证券市场中的风险,将所有的有价证券全部换成货币,同时不论获得多少货币收入,都愿意持有在手中,这就是流动性陷阱。
P4958.LM曲线:满足货币市场的均衡条件下的收入y与利率r的关系的曲线称为LM曲线。
P5009.财政政策:是指政府变动税收和支出以便影响总需求进而影响就业和国民收入的政策。
P51710.货币政策:是指政府货币当局即中央银行通过银行体系变动货币供给量来调节总需求的政策。
P51811.挤出效应:指政府支出增加(如某一数量的公共支出)而对私人消费和投资的抵减。
P52312.自动稳定器:也称内在稳定器,是指经济系统本身存在的一种会减少各种干扰对国民收入冲击的机制,能够在经济繁荣时自动抑制通胀,在经济衰退时自动减轻萧条,无须政府采取任何行动。
P54613.经济滞胀:又称萧条膨胀或膨胀衰退,即大量失业和严重通货膨胀同时存在的情况。
P572—57614.通货膨胀:指一般物价水平在比较长的时间内以较高幅度持续上涨的一种经济现象。
P612—61615.菲利普斯曲线:反映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之间关系的曲线。
短期曲线表现为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表示在短期里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存在一种替代关系。
宏观经济学知识点总结
宏观经济学知识点总结一、宏观经济学概述宏观经济学是研究整个经济体的行为、性能和结构的经济学分支。
它关注的是总体经济指标,如国内生产总值(GDP)、失业率、通货膨胀率和国家收入等。
宏观经济学家试图理解经济波动的原因,并寻找稳定经济、促进增长和减少失业的政策手段。
二、关键宏观经济指标1. 国内生产总值(GDP):衡量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所有最终商品和服务的市场价值。
2. 失业率:劳动力市场中无业且正在积极寻找工作的人口占劳动力总数的比例。
3. 通货膨胀率:商品和服务价格水平的普遍上升速度。
4. 贸易平衡:一个国家出口商品和服务的总值与进口商品和服务的总值之间的差额。
5. 财政赤字/盈余:政府支出与收入之间的差额。
三、总需求和总供给1. 总需求(AD):经济中所有商品和服务的需求总量,受消费者支出、投资、政府支出和净出口(出口减进口)的影响。
2. 总供给(AS):在一定价格水平下,生产者愿意并能够生产并提供给市场的商品和服务总量。
四、宏观经济政策1. 货币政策:中央银行通过控制货币供应量和利率来影响经济活动。
2. 财政政策:政府通过调整税收和公共支出来影响经济。
3. 供给侧政策:旨在提高生产率和增加经济潜在产出的政策,如减税、放松管制和提高劳动力技能。
五、经济周期经济周期是经济活动在时间序列上的波动,包括扩张、顶峰、衰退和谷底四个阶段。
宏观经济学试图解释这些波动的原因,并寻找减轻周期波动的方法。
六、失业失业是指劳动力市场中没有工作但正在寻找工作的人口。
失业的原因多种多样,包括摩擦性失业、结构性失业和周期性失业。
七、通货膨胀通货膨胀是指商品和服务价格普遍上升的现象。
它可能由需求拉动(过多的货币追逐有限的商品和服务)或成本推动(生产成本上升)引起。
八、经济增长经济增长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生产潜力的持续增加。
它通常通过人均GDP的增长来衡量。
经济增长的动力包括技术进步、人口增长、资本积累和制度因素。
九、开放经济宏观经济学开放经济宏观经济学考虑国际贸易和资本流动对国内经济的影响。
宏观经济学笔记-失业和通货膨胀
一、失业及失业种类(一)失业人员满足条件1、符合法定工作条件2、有工作意愿3、愿意接受现行工资4、在寻找工作(二)失业种类1、自愿失业、非自愿失业1)不愿意接受现行工作条件和收入水平而未被雇佣2、摩擦性失业、结构性失业、周期性失业1)摩擦性失业:A.难以避免的短期(3-6月)、局部性失业B.起源于劳动力供给方C.个人:短期社会:长期D.Eg.跳槽、毕业生找工作,都有一段空窗期2)结构性失业A.劳动力的供给和需求不匹配,职位空缺与失业并存B.源于劳动力的需求方C.长期性,经济结构不断变化(技术、消费者偏好、劳动力不流动性)D.Eg.信息系统审计人才短缺3)周期性失业——宏观经济学调节A.经济周期中的萧条时,总需求下降导致失业3、隐藏失业4、自然失业率:源于摩擦与结构性失业的失业率二、失业的影响及其治理(一)奥肯定律1、实际GNP相对潜在GNP每下降2%,失业率上升1%(二)失业的经济社会影响1、失业对家庭的影响1)失业后,家庭收入急剧下降,消费支出减少2、失业对厂商影响1)失业增加,产品销售市场萎缩,有效需求下降。
2)产出降低,生产能力闲置,利润率下降3)厂商减少投资需求,减少新生产能力的形成3、失业对国民经济影响1)家庭消费减少,厂商投资减少,国民经济增长受限制4、失业的社会影响——最严重1)导致个人尊严受损,导致家庭关系紧张,导致生活水平下降,导致犯罪增多和社会秩序的紊乱(三)降低失业率的对策1、增加总需求1)2、增加总供给1)3、人力培训计划1)新技术的兴起,新岗位的出现,如果单靠增加需求,但符合岗位的人才有限,这样只会导致人才市场竞争加剧4、完善就业市场1)Eg. 劳动市场信息不通畅,供求双方难以有效沟通,导致失业工人寻找工作时间过长三、通货膨胀及其原因(一)通货膨胀含义1、物价水平在一定时期内持续的、普遍的上升过程2、持续:偶尔的价格上涨不算3、普遍:少数商品的价格上涨不算(二)主要物价指数1、消费者价格指数CPI2、生产者价格指数PPI3、GDP折算指数(三)通货膨胀的类型1、按价格上升速度划分1)温和型:通货膨胀率10%以内2)奔腾型:通货膨胀率10%—100%3)超级通货膨胀:通货膨胀率100%以上2、按人们预期程度1)未预期的通货膨胀2)预期到的通货膨胀A.Eg. 某国物价水平年年增长,人们已经预期到并采取自保措施3、按产生原因分类1)需求拉动2)成本推动3)结构性通货膨胀(四)通货膨胀的原因1、货币供给增加1)费雪方程MV=PY2)短期内产出不变,货币量成倍增长必然带动物价成倍增长2、需求拉动型1)充分就业——凯恩斯A.处于总供给曲线右端垂直阶段,需求增长只引起物价上涨B.货币供应量和总需求(物价水平)可以互相影响,无固定因果关系2)非充分就业——鲍莫尔A.总供给曲线一定,越接近潜在产出,物价上涨越明显3)充分就业——货币数量说A.假设充分就业B.货币数量增加必然引起一般物价水平同比例上涨C.认为通货膨胀,货币量作用为主、产量作用为辅(只引起暂时波动)D.货币供应量是外生变量,它是因,物价变动是果3、成本推动型——重点是其最终会转嫁到产品价格上1)为什么成本会升高A.工会老是要求涨工资,没工会的看到人家涨了,自己也要求涨,然后社会工资成本就上去了B.进口原料的价格上升2)为什么成本上升,总供给曲线左移A.同一产出量,企业成本上升,那么价格水平也要上升,不然利润不就没了4、结构性通货膨胀1)赚钱多的产业调高工资(仍符合其产出水平),赚钱少的员工因为“攀比心理”也要加薪,这部分加薪必然会转化到产品价格上,那么整个社会工资增长率高于劳动生产率的增长率,引发物价上涨前方高能——金融学版块5、供求混合推动说1)假设通货膨胀先由需求拉动开始→物价上涨→工资上涨→成本推动物价上涨(供给曲线左移)→产量减少、失业增加→政府扩张型政策干预(需求曲线右移)→失业、产出量恢复,物价继续上涨→新的一轮循环四、通货膨胀的经济效应及治理(一)收入再分配效应1、不利于靠固定货币收入维持生活的人1)货币收入一定时期内不变,但购买力下降,生活水平下降2、对储蓄者不利1)存款的购买力下降,保险金、养老金等固定价值证券财产实际价值下降3、债权人VS债务人1)债权人利益受损,将来得到归还的货币实际价值下降债务人得利4、收入在社会公众与政府间转移1)政府用贬值货币购买商品,节省支出2)对于国债发行,政府是债务人3)实质是政府向社会征收了难以察觉的通货膨胀税(二)产出效应1、一般分析:人们认为物价会上涨,会采取及时消费,从而刺激厂商扩大规模,就业增加,国民收入上升。
宏观经济学知识点
宏观经济学知识点宏观经济学是一门研究整体经济现象和经济运行规律的学科。
它关注的是经济总量的变化、经济增长、通货膨胀、失业率等宏观层面的问题。
下面,让我们来了解一些重要的宏观经济学知识点。
一、国民收入核算国民收入核算体系是宏观经济学的基础,用于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的经济活动总量。
其中,国内生产总值(GDP)是最为重要的指标之一。
GDP 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所有最终产品和服务的市场价值总和。
计算 GDP 有三种方法:支出法、收入法和生产法。
支出法是通过计算经济中对各类最终产品和服务的支出总和来得到GDP。
包括消费(C)、投资(I)、政府购买(G)和净出口(NX),即 GDP = C + I + G + NX 。
收入法是从生产过程中创造收入的角度来计算 GDP,包括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固定资产折旧和营业盈余。
生产法是从生产的角度衡量常住单位在核算期内新创造价值的一种方法。
二、经济增长理论经济增长是宏观经济学的核心议题之一。
经济增长意味着一个国家或地区在长期内生产的商品和服务总量不断增加。
古典经济增长理论认为,经济增长取决于劳动、资本和技术等生产要素的投入。
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强调资本的边际收益递减,认为技术进步是经济持续增长的关键。
内生增长理论则认为,经济能够不依赖外力推动实现持续增长,技术进步是内生的,是由人力资本、知识积累等因素决定的。
三、通货膨胀与失业通货膨胀是指一般物价水平持续上升的现象。
它会导致货币购买力下降,对经济产生多种影响。
衡量通货膨胀的指标通常有消费者价格指数(CPI)、生产者价格指数(PPI)和 GDP 平减指数等。
通货膨胀的成因包括需求拉动、成本推动和结构性因素等。
失业是指有劳动能力并愿意工作的人找不到工作的状态。
失业率是衡量失业程度的重要指标。
失业分为摩擦性失业、结构性失业和周期性失业。
摩擦性失业是由于劳动力市场信息不完全等原因导致的短期失业;结构性失业是由于经济结构变化导致的失业;周期性失业则与经济周期相关,是经济衰退时产生的失业。
经济学:失业与通货膨胀考试题库四
经济学:失业与通货膨胀考试题库四1、判断题消费物价指数、批发物价指数和国民生产总值折算价格指数的变化方向和变化幅度是一致的。
正确答案:错2、问答题什么是城镇登记失业率?如何看待我国城镇登记失业率这个指标?(江南博哥)正确答案:我国目前使用的城镇登记失业率概念,是指城镇登记失业人数同城镇从业人数与城镇登记失业人数之和的比例关系,其计算公式为:城镇登记失业率=城镇登记失业人数/(城镇从业人数+城镇登记失业人数)×100%。
城镇登记失业人员是指有非农业户口,在一定的劳动年龄内,有劳动能力,无业而要求就业,并在当地就业服务机构进行求职登记的人员。
我国城镇登记失业率指标存在以下不足:(1)统计范围有限。
城镇登记失业率只能反映城镇显性失业水平,无法反映城镇隐性失业问题,更不能够反映农村失业问题;(2)时效性差。
鉴于我国失业统计存在的问题,对其进行改革势在必行,改革主要应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一是重新确定失业人员的统计定义,尽量使我国失业统计标准与国际惯例接轨,增强统计资料在国际间的可比性。
二是构建一套完整的失业统计指标体系。
现行的失业统计指标过于单一,城镇登记失业率指标不能准确判断我国的失业现状。
如果想从定量的角度分析我国的失业现状,以便更好地解决就业问题,必须重新构造失业统计指标体系。
3、多选收入政策的主要手段是()。
A.税收B.工资价格管制C.工资价格指导D.道德规劝正确答案:A, B, C, D4、判断题拉氏指数会低估价格水平的上升,帕氏指数会高估价格水平的上升。
正确答案:错参考解析:拉氏指数会高估价格水平的上升,帕氏指数会低估价格水平的上升。
5、单选任何种失业率下,通货膨胀率将是不变的()。
A.稳定失业率B.均衡失业率C.预期的失业率D.自然失业率正确答案:D6、判断题凯恩斯主义、货币主义和理性预期学派,围绕非利蒲斯曲线的争论,表明了他们对宏观经济政策的不同态度。
正确答案:对7、单选在经济处于充分就业均衡时,名义货币增长率的上升会()。
宏观经济学高鸿业失业与通货膨胀课件
3、政治影响
过高的失业率可能影响政府的公信度和
政治稳定
宏观经济学(高鸿业)失业与通货膨 胀课件
案例:我国失业特点
1、农村剩余劳动力 2、计划体制时期的普遍就业
与隐形失业 3、上山下乡 4、改革初期的待业问题 5、下岗现象
宏观经济学(高鸿业)失业与通货膨 胀课件
§2 通货膨胀
一、通货膨胀的定义 二、通货膨胀的衡量 三、通货膨胀的分类 四、通货膨胀的原因 五、通货膨胀的经济效应
6、预期与惯性通货膨胀
①、预期的通货膨胀 … 强调现在对未来的影响
②、惯性通货膨胀 … 强调过去对现在的影响
在预期和惯性的共同作用下,通货膨 胀会有不断持续下去的趋势,这种情况 被称为通货膨胀螺旋。
宏观经济学(高鸿业)失业与通货膨 胀课件
①、预期的通货膨胀
通货膨胀出现以后,公众产生对未来 通货膨胀的预期,并采取相应行动来对付, 从而导致通货膨胀持续和加剧
(1)工资推进的通货膨胀:工资--价格螺旋 (2)利润推进的通货膨胀 (3)原材料推进通货膨胀
该理论适合解释短期通货膨胀 宏观经济学(高鸿业)失业与通货膨 胀课件
4、供求混合型通货膨胀
供求混合推进通货膨胀的论点是将供给 和需求两个方面因素综合起来,认为通货 膨胀是由需求拉上和成本推进共同起作用 而引发的。
该理论适合解释短期通货膨胀
宏观经济学(高鸿业)失业与通货膨 胀课件
(2)、形成过程
AS曲线水平:
总需求增加不会引起价格水平上涨
AS线向右上倾斜 P
AD右移
P4
AD4
AS
AD3
→价格↑、产量↑
AD2
P3
半通胀: P2 瓶颈式通货膨胀 P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九章通货膨胀与失业理论1.价格指数宏观经济学中常涉及到的价格指数主要有GDP折算指数、消费价格指数(CPI)和生产者价格指数(PPI)。
其中,k代表产品的个体价格指数;W为权数。
2.通货膨胀及其类型定义:指经济社会在一定时期价格水平持续和显著地上涨。
通货膨胀的程度通常用通货膨胀率来衡量。
通货膨胀率被定义为从一个时期到另一个时期价格水平变动的百分比,用公式表示就是:式中,πt为t时期的通货膨胀率;P t和P t-1分别为t时期和(t-1)时期的价格水平。
分类:(1)按照价格上升的速度进行分类①温和的通货膨胀,指每年物价上升的比例在10%以内;②奔腾的通货膨胀,指年通货膨胀率在10%以上和100%以内;⑧超级通货膨胀,指年通货膨胀率在100%以上。
(2)按照对价格影响的差别分类①平衡的通货膨胀,即每种商品的价格都按相同比率上升;②非平衡的通货膨胀,即各种商品价格上升的比例并不完全相同。
(3)按照人们的预料程度进行分类①未预期到的通货膨胀,即价格上升的速度超出人们的预料,或者人们根本没有想到价格会上涨;②预期到的通货膨胀,具有自我维持的特点,又称为惯性的通货膨胀。
3.通货膨胀的原因一般地,按照通货膨胀的起因可以把通货膨胀分为三类:(1)需求拉动通货膨胀定义:总需求超过总供给所引起的一般价格水平的持续显著上涨,又称为超额需求通货膨胀。
解释为“过多货币追求过少的商品”。
原因:在总产量达到一定水平后,当需求增加时,供给会增加一部分,但供给的增加会遇到生产过程中的瓶颈现象,即由于劳动、原料、生产设备的不足使成本提高,从而引起价格上升;或者当产量达到最大,即为充分就业时的产量,当需求增加时,供给也不会增加,总需求增加只会引起价格的上涨。
消费需求、投资需求或来自政府的需求、国外需求都会导致需求拉动通货膨胀;需求方面的冲击主要包括财政政策、货币政策、消费习惯的改变、国际市场的需求变动。
引起需求扩大的因素有两大类:一类是消费需求、投资需求的扩大,政府支出的增加、减税,净出口增加等(通过IS曲线右移),它们都会导致总需求的增加,需求曲线右移,称为实际因素。
另一类是货币因素,即货币供给量的增加或实际货币需求量的减少(通过LM曲线右移),导致总需求增加。
(2)成本推动通货膨胀定义:在没有超额需求的情况下,由于供给方面成本的提高所引起的一般价格水平持续和显著地上涨,又称为成本通货膨胀或供给通货膨胀。
可以分为工资推动通货膨胀及利润推动通货膨胀(这里的利润通常为垄断利润)两种。
工资推动通货膨胀是指不完全竞争的劳动市场造成的过高工资所导致的一般价格水平的上涨。
据西方学者解释,在完全竞争的劳动市场上,工资率完全决定于劳动的供求,工资的提高不会导致通货膨胀;而在不完全竞争的劳动力市场上,由于强大的工会组织的存在,工资不再是竞争的工资,而是工会和雇主集体议价的工资,并且由于工资的增长率超过生产率增长速度,工资的提高就导致成本提高,从而导致一般价格水平上涨。
西方经济学者进而认为,工资提高和价格水平上涨之间存在因果关系:工资提高引起价格上涨,价格上涨又引起工资提高。
这样,工资提高和价格上涨形成了螺旋式的上升运动,即所谓工资一价格螺旋。
利润推动通货膨胀是指垄断企业和寡头企业利用市场势力谋取过高利润所导致的一般价格水平的上涨。
西方学者认为,不完全竞争的产品市场是利润推动通货膨胀的前提。
在完全竞争的产品市场上,价格完全决定于商品的供求,任何企业都不能通过控制产量来改变市场价格;而在不完全竞争的产品市场上,垄断企业和寡头企业为了追求更大的利润,可以操纵价格,把产品价格定得很高,致使价格上涨的速度超过成本增长的速度。
(3)混合型通货膨胀从需求和供给两个方面以及二者的相互影响分析,有人提出了混合通货膨胀理论。
其分析的实质就是把上面有关需求拉动通货膨胀和成本推动通货膨胀的两个理论结合起来。
(4)结构性通货膨胀定义:由于经济结构因素的变动,出现一般价格水平的持续上涨,称为结构性通货膨胀。
生产率提高速度不同的两个部门的工资增长快慢也应当有区别。
但是,生产率提高慢的部门要求工资增长向生产率提高快的部门看齐,结果使全社会工资增长速度超过生产率增长速度,因而引起通货膨胀。
这种对比部门可分为:生产效率高的部门和生产效率低的部门;迅速发展的部门和渐趋衰落的部门;开放部门和非开放部门。
4.通货膨胀的经济影响通常,通货膨胀的经济影响主要有三个方面:(1)通货膨胀的再分配效应。
①通货膨胀降低固定收入阶层的实际收入水平。
即使就业工人的货币工资能与物价同比例增长,在累进所得税下,货币收入增加使人们进入更高的纳税等级。
此外,税率的上升也会使工人的部分收入丧失。
②通货膨胀对储蓄者不利。
随着价格上涨,存款的实际价值或购买力就会降低。
③通货膨胀还可以在债务人和债权人之间发生收入再分配的作用。
具体地说,通货膨胀靠牺牲债权人的利益而使债务人获利;只要通货膨胀率大于名义利率,实际利率就为负值。
(2)通货膨胀的产出效应。
在短期,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可促进产出水平的提高;成本推动的通货膨胀却会导致产出水平的下降。
(3)通货膨胀对就业的影响效应。
需求拉动通货膨胀会刺激就业、减少失业;成本推动的通货膨胀在通常情况下,会减少就业。
但在长期来看,上述影响产量和就业的因素都会消失。
(4)超级通货膨胀(hyperinnation)导致经济崩溃。
5.菲利普斯曲线定义:菲利普斯曲线是菲利普斯根据现实统计资料所给出的反映货币工资变动率与失业率之间相互关系的曲线。
货币工资增长率与失业率,两者具有负相关的函数关系,即货币工资增长率越高的时候,失业率越低;失业率越高的时候,货币工资增长率越低。
因此,菲利普斯曲线自左上方向右下方倾斜。
由于工资成本是产品价格的重要构成部分,从而通货膨胀率与货币工资增长率之间存在相当稳定的正比例关系(两者差额为劳动生产率的增长率),所以,通常可以用通货膨胀率替代货币工资率来描述菲利普斯曲线:通货膨胀率越高,失业率越低;反之则相反。
菲利普斯曲线如图9-1所示。
菲利普斯曲线既反映出通货膨胀与失业的替代关系,又可用于分析抑制通货膨胀的对策。
在一定的时点上,政府可设置一个经济能够最大限度承受的通货膨胀与失业的界限,通过总需求管理政策把通货膨胀和失业都控制在此界限之内。
当通货膨胀率过高时,可通过紧缩性的经济政策使失业率提高,以换取低通货膨胀率;当失业率过高时,采取扩张性的经济政策使通货膨胀率提高,以获得较低的失业率。
当通货膨胀成为一种持续性的长期现象时,人们对通货膨胀的预期就会使菲利普曲线向右上方移动,这意味着经济现在必须以更高的通货膨胀率才能换取一定的失业率。
在长期,如果菲利普斯曲线不断向右移动,换取一定的失业率所需求的通货膨胀率就越来越高,最终菲利普斯曲线将成为一条垂直线,这就是长期的菲利普斯曲线。
如果经济开始在一个自然失业率的水平下运行,长期菲利普斯曲线就是以自然失业率为出发点的一条垂线。
长期菲利普斯曲线否认了短期的失业和通货膨胀之间的替代关系,由于长期无法消除自然失业率,任何政府试图以通货膨胀来消除自然失业率的努力,其结果都是暂时的。
货币主义就持这种观点。
与菲利普斯统计英国的数据类似,美国经济学家奥肯根据美国的数据发现,如果失业率高于自然失业率1%,则实际产出低于潜在产出3%,这一描述产出增长率与失业率变化之间关系的规律称为“奥肯定律”。
6.政府对通货膨胀的对策(1)紧缩性的需求管理政策。
在政策上,可以通过实施紧缩性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来实现。
在方法上,可以采取激进主义政策(冷火鸡政策)和渐进主义政策:前者是政府通过突然性的、大规模的紧缩性的需求管理政策,以名义国民生产总值明显下降和失业率显著提高为代价,在短时间内,争取消除通货膨胀的政策;后者是指政策持续不断地紧缩总需求,在很长的时间内逐步消除通货膨胀的政策,其基本特征是较小的失业率和较长的时间。
(2)收入政策。
它是指政府通过影响实际因素来达到抑制通货膨胀的目的,这些实际因素包括对工资和物价的控制,道德的劝说以及改变预期。
7.通货紧缩通货紧缩指在经济均衡的状况下,由于企业债务负担加重、货币供给锐减或银行信贷收缩等原因造成投资需求突然下降或泡沫破灭,居民财富萎缩造成消费需求突然剧减等原因而导致总需求下降,从而出现供给大于需求,物价下降的现象。
通货紧缩的理论有:(1)凯恩斯关于通货紧缩的理论凯恩斯在《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中除仅有一处直接提到了通货紧缩以外,更多是使用“就业不足均衡”和“有效需求不足”这样的术语。
凯恩斯理论的政策含义是:当企业投资低落,经济衰退,特别在经济严重衰退时,企业家的利润预期非常之低,以至于任何正利率都显得太高,因此通过放松银根、降低利率的货币政策来抑制衰退,效果不会明显,只有通过增加政府开支来增加有效需求。
(2)奥地利学派的理论该理论认为,通货紧缩并不是独立形成的,而是由促成经济萧条的生产结构失调所引起的,否则,通货紧缩就不会发生。
因此通货紧缩是一种派生的过程。
(3)费雪的“债务-通货紧缩”理论费雪在其1933年的论文《大萧条中的“债务-通货紧缩”理论》中,从某个时点经济体系中存在过度负债这一假设开始,认为由于新发明、新产业的出现或新资源的开发等所导致的利润前景看好,企业因此过度投资,从而导致过度借债。
债权人一旦注意到这种过度借债的危险,就会趋于债务清算。
(4)货币主义的理论分析凯恩斯学派关于货币政策对抑制经济衰退无效的观点,遭到了货币主义学派激烈反驳。
货币主义的核心观点是:货币对于经济活动是重要的;货币存量的大幅度变动是一般价格水平大幅度变动的必要充分条件。
8.充分就业、失业和自然失业率失业是指有劳动能力的人找不到工作的状态。
摩擦性失业是指劳动力市场运行机制不完善或者因为经济变动过程中的工作转换而产生的失业。
结构性失业是指因为经济结构变化,产业兴衰转移而造成的失业。
自愿失业是指在现有工作条件下能够就业,但由于不愿接受工作条件而失业的情况。
凯恩斯认为,如果消除了“非自愿性失业”,失业仅局限于摩擦性失业和自愿失业的话,经济就实现了充分就业。
自然失业率是指在没有货币因素干扰的情况下,让劳动力市场和商品市场自发供求力量起作用时,总供给和总需求处于均衡状态时的失业率。
所谓没有货币因素干扰,指的是失业率的高低与通货膨胀的高低之间不存在替代关系。
因此,自然失业率应等于某一时点上摩擦性和结构性失业率之和。
在实际统计时,用长期的平均失业率来近似地表示自然失业率。
影响失业持续时问长短和失业频率高低的因素都会影响自然失业率的高低。
9.失业与充分就业(1)失业失业是指在一定年龄范围内,有工作能力,愿意工作并积极寻找工作而未能按当时通行的实际工资水平找到工作的人。
要注意:①年龄规定以外的无工作者不是失业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