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科常见病临床路径

合集下载

皮肤科特色专科建设规划

皮肤科特色专科建设规划

皮肤科特色专科建设规划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对健康美容需求的不断增长,皮肤科作为医学领域的重要分支,其专科建设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为了满足广大患者的需求,提高皮肤科的医疗服务质量和水平,打造具有特色和竞争力的皮肤科专科,特制定以下建设规划。

一、建设目标在未来X年内,将皮肤科建设成为区域内具有领先水平、特色鲜明、技术精湛、服务优质的专科,能够为患者提供全面、精准、个性化的皮肤疾病诊疗和美容服务。

具体目标包括:1、提升医疗技术水平,掌握并应用国内外先进的皮肤科诊疗技术,使疑难杂症的治愈率显著提高。

2、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培养和引进一批具有较高学术水平和临床经验的专业人才。

3、完善科室设施设备,配备先进的诊疗仪器和设备,提高诊断和治疗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4、提高科研创新能力,承担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

5、优化服务流程,提升患者满意度,树立良好的科室形象和品牌。

二、科室现状分析1、人员结构目前皮肤科共有医护人员X名,其中医生X名,护士X名。

医生中具有高级职称的X名,中级职称的X名,初级职称的X名。

学历结构方面,博士X名,硕士X名,本科X名。

护士队伍中,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占X%。

总体来说,人员结构有待进一步优化,高学历、高职称人才相对不足。

2、医疗技术科室目前能够开展常见皮肤病的诊治,如湿疹、荨麻疹、痤疮、银屑病等,但在疑难重症皮肤病的诊疗方面,技术水平还有待提高。

在皮肤美容方面,开展了激光美容、光子嫩肤等项目,但项目种类相对较少,技术不够成熟。

3、设施设备科室现有设备包括紫外线治疗仪、冷冻治疗仪、激光治疗仪等,但部分设备老化,性能不够稳定。

缺乏一些先进的诊疗设备,如皮肤镜、皮肤 CT 等。

4、科研创新科室科研氛围不浓,科研项目和论文数量较少,科研成果转化能力较弱。

5、服务质量服务流程不够优化,患者就诊等待时间较长,医患沟通不够充分,患者满意度有待提高。

三、建设内容1、人才队伍建设(1)引进高层次人才通过招聘、引进等方式,吸引具有博士学位、高级职称、丰富临床经验的皮肤科专家加盟,带动科室整体技术水平的提升。

(完整)24个专业105个病种中医临床路径

(完整)24个专业105个病种中医临床路径

急性咳嗽病中医临床路径(住院)路径说明:本路径适用于西医诊断为上呼吸道感染或急性支气管炎或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的住院患者。

一、急性咳嗽病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急性咳嗽病(TCD编码:BNF011)。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上呼吸道感染(ICD—10 编码:J06.903)或急性支气管炎(ICD-10 编码:J20.904)或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ICD-10 编码:J44.101)。

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急性支气管炎经门诊治疗3~7天后症状未见好转,且血常规为白细胞计数〈10×109/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75%的患者进入本路径。

(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94).(2)西医诊断:参照《咳嗽的诊断与治疗指南》(中华医学会,2009年).2。

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协作组制定的《急性咳嗽病中医诊疗方案(试行)》。

急性咳嗽病临床常见证候:风热犯肺证风寒袭肺证风燥伤肺证痰热郁肺证(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协作组制定的《急性咳嗽病中医诊疗方案(试行)》、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ZYYXH/T4—2008)及中华中医药学会《咳嗽中医诊疗专家共识意见》(2011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急性咳嗽病(上呼吸道感染或急性支气管炎或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

2。

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药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14天.(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急性咳嗽病(上呼吸道感染或急性支气管炎或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的患者。

2.有明确的感冒或呼吸道感染或慢性支气管炎病史。

3。

胸部X线未见明显异常。

4.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但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5。

当患者继发或合并细菌感染,不进入本路径。

临床路径-29个常见病种

临床路径-29个常见病种

(2009 版)轻症急性胰腺炎临床路径一、轻症急性胰腺炎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轻症急性胰腺炎(ICD-10:K85.001/K85.101/K85.201/K85.301/K85.801/K85.802/K85.901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 消化系统疾病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实用内科学(第12 版)》(复旦大学医学院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临床消化病学》(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临床表现:急性、持续性腹痛(偶无腹痛)。

2.实验室检查:血清淀粉酶活性增高》正常值上限3倍。

3.辅助检查:影像学提示胰腺有或无形态学改变。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 消化系统疾病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实用内科学(第12版)》(复旦大学医学院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临床消化病学》(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 内科治疗:(1)监护、禁食、胃肠减压;(2)维持水电解质平衡、营养支持治疗;(3)药物治疗: 抑酸治疗、抑制胰腺分泌药物、胰酶抑制剂;无感染征象的患者不建议使用抗菌药物;必要时谨慎使用镇静和镇痛药物。

2.内镜治疗:对于胆源性胰腺炎,有条件的医疗机构可采用内镜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7-10 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 :K85.001/K85.101/K85.201/K85.301/K85.801/K85.802/K85.901 轻症急性胰腺炎疾病编码。

2.排除急性重症胰腺炎及有严重并发症的患者(合并心、肺、肾等脏器功能损害,合并胰腺脓肿、胰腺囊肿等)。

3.排除其他急腹症:急性肠梗阻、消化性溃疡穿孔、胆石症和急性胆囊炎、肠系膜血管栓塞、心绞痛或心肌梗死者。

4.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住院期间检查项目。

三个常见病临床路径

三个常见病临床路径

桡骨远端骨折中医临床路径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桡骨下端骨折的患者。

一、桡骨远端骨折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桡骨远端骨折(TCD编码:BGG000)。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桡骨下端骨折(ICD-10编码:)。

(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临床诊疗指南——骨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年)。

2.疾病分期(1)早期:伤后2周以内。

(2)中期:伤后2周~4周。

(3)晚期:伤后4周以上。

3.分型(1)无移位型(2)伸直型(3)屈曲型(4)半脱位型(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桡骨远端骨折诊疗方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桡骨远端骨折。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14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桡骨远端骨折(TCD编码:BGG000)和桡骨下端骨折(ICD-10编码:)的患者。

2.外伤引起的单纯性、新鲜闭合桡骨远端骨折,有闭合复位外固定适应证。

3.除外以下情况:(1)桡骨远端骨折无移位者;(2)并发血管神经损伤者;(3)局部肿胀严重者;(4)患处严重皮肤疾病者;(5)合并其他无法耐受闭合复位外固定治疗的疾病(如严重心脑血管疾病、癫痫)等。

4.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但在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

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入院检查项目1.必需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2)尿常规(3)凝血功能(4)肝功能、肾功能(5)心电图(6)胸部透视或胸部X线片(7)骨折部位X线片检查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骨折部位CT、MRI,骨密度测定等。

(八)治疗方法1. 手法整复、外固定2. 药物治疗3. 康复治疗4. 并发症的防治5. 护理(九)出院标准1.病情稳定,局部肿痛好转,X线片复查达到功能复位标准,外固定稳定。

95个中医优势病种的中医临床路径和中医诊疗方案(2018年版)——登革热

95个中医优势病种的中医临床路径和中医诊疗方案(2018年版)——登革热

登革热中医诊疗方案(2018年版)一、诊断(一)疾病诊断西医诊断标准参考2014年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发布的《登革热诊疗指南》第2版。

(1)登革热的诊断根据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结果,可作出登革热的诊断。

在流行病学史不详的情况下,根据临床表现、辅助检查和实验室检测结果作出诊断。

1.疑似病例:符合登革热临床表现,有流行病学史(发病前15天内到过登革热流行区,或居住地有登革热病例发生),或有白细胞和血小板减少者。

2.临床诊断病例:符合登革热临床表现,有流行病学史,并有白细胞、血小板同时减少,单份血清登革病毒特异性IgM抗体阳性。

3.确诊病例:疑似病例或临床诊断病例,急性期血清检测出NS1抗原或病毒核酸,或分离出登革病毒或恢复期血清特异性IgG抗体滴度呈4倍以上升高。

(2)重症登革热的诊断有下列情况之一者:1.严重出血:皮下血肿、呕血、黑便、阴道流血、肉眼血尿、颅内出血等;2.休克:心动过速、肢端湿冷、毛细血管充盈时间延长>3s、脉搏细弱或测不到、脉压差减小或血压测不到等;3.严重的器官损害:肝脏损伤(ALT和/或AST>1000 IU/L)、ARDS、急性心肌炎、急性肾功能衰竭、脑病和脑炎等表现。

(二)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印发的“登革热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

1.急性发热期-邪犯肺卫证临床表现:发热,畏寒,头痛,身痛,面红目赤,倦怠,舌淡红,苔薄白或厚白,脉浮滑或数。

2. 极期(1)湿热郁遏证临床表现:高热畏寒、或不畏寒,身热不扬,头痛,周身疼痛,倦怠乏力,口渴,呃逆或呕吐,小便短赤,大便黏腻不爽,舌红,苔黄厚或厚腻,脉滑数或洪数。

(2)气营(血)两燔证临床表现:壮热烦渴,心烦不宁,斑疹隐现,或鼻衄或齿衄或便血,尿血或阴道出血,舌质红或绛,苔黄燥,脉弦细数或促。

(3)阴竭阳脱证临床表现:神疲懒言,气息衰微,面色萎黄无华,手足厥冷,胸腹灼热,斑疹紫黑,有汗或少汗。

舌质红绛,苔黄而干,脉微细或沉缓或结代。

2019年版临床路径目录

2019年版临床路径目录

2019年版临床路径目录XXX发布了2019年版的224个病种临床路径目录,其中第一篇是耳鼻喉科临床路径。

该篇目录包括以下疾病:鼻腔鼻窦恶性肿瘤、鼻中隔偏曲、分泌性中耳炎、甲状腺肿瘤、慢性鼻-鼻窦炎、慢性扁桃体炎、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突发性耳聋、腺样体肥大。

第二篇是妇产科临床路径,其中包括过期妊娠、计划性剖宫产、完全性前置胎盘、医疗性引产、产钳助产、分娩因胎盘因素导致产后出血、子宫腺肌病(全子宫切除术)、自然临产分娩、足月胎膜早破行分娩等疾病。

第三篇是骨科临床路径,其中包括髌骨骨折、尺骨鹰嘴骨折、尺桡骨干骨折、肱骨干骨折、肱骨踝骨折、股骨干骨折、股骨颈骨折、股骨踝骨折、股骨头坏死人工髋关节置换术、股骨下端骨肉瘤人工假体置换、踝关节骨折、颈椎病、胫腓骨干骨折、胫骨平台骨折、髋关节发育不良、髋关节骨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后凸畸形、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膝内翻、胸椎管狭窄症、重度膝关节骨关节炎等疾病。

第四篇是呼吸病临床路径,其中包括肺脓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结核性胸膜炎、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特发性肺纤维化、胸膜间皮瘤、原发性支气管肺癌、自发性气胸等疾病。

第五篇是口腔医学临床路径,其中包括单纯性疱疹、非游离端单个乳磨牙早失、复发性阿弗他溃疡、口腔扁平苔藓、口腔念珠菌病、乳牙慢性牙髓炎、乳牙中龋、腮腺多形性腺瘤、舌癌、下颌骨骨折、下颌前突畸形等疾病。

第六篇泌尿外科临床路径(2019年版)1、针对良性前列腺增生的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电切术的临床路径。

2、针对良性前列腺增生的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的临床路径。

3、针对膀胱肿瘤的经尿道等离子电切术的临床路径。

4、针对前列腺癌的开放前列腺癌根治术的临床路径。

5、针对肾结石的经皮肾镜碎石术的临床路径。

6、针对肾上腺无功能腺瘤的腹腔镜肾上腺无功能腺瘤切除术的临床路径。

7、针对肾盂癌的腹腔镜肾输尿管全长及膀胱部分切除术的临床路径。

8、针对输尿管癌的腹腔镜机器人辅助腹腔镜切除术的临床路径。

外科10个病种县医院版临床路径(2011年版)

外科10个病种县医院版临床路径(2011年版)

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外科10个病种县医院版临床路径的通知卫办医政发〔2011〕100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局:按照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有关工作安排,根据临床路径管理试点工作的整体部署,我部组织有关专家,在总结临床路径管理试点工作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县医院医疗实际,研究制定了腹股沟疝、急性阑尾炎、下肢静脉曲张、胆总管结石、良性前列腺增生、肾结石、股骨干骨折、腰椎间盘突出症、凹陷性颅骨骨折、高血压脑出血等县医院外科10个常见病种的临床路径。

现印发给你们,请各省级卫生行政部门结合当地医疗实际,在我部制定的临床路径原则内,指导辖区内县医院细化各病种的临床路径并组织实施。

原则上,各县医院开展临床路径管理工作时应当参照本通知下发的县医院版临床路径实施,有条件的县医院可参照我部下发的临床路径(2009年-2011年版)实施。

请及时总结试点工作经验,将有关情况反馈我部医政司。

腹股沟疝临床路径(县医院版)一、腹股沟疝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腹股沟疝(ICD-10:K40.2,K40.9)行择期手术治疗(ICD-9-CM-3:53.0-53.1)。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成人腹股沟疝、股疝修补手术治疗方案(修订稿)》(中华外科分会疝与腹壁外科学组,2003年)。

1.症状:腹股沟区可复性肿块,可伴有局部坠胀感、消化不良和便秘症状。

2.体征:病人站立时,可见腹股沟区肿块,可回纳或部分不能回纳。

3.鉴别诊断:阴囊鞘膜积液,交通性鞘膜积液,精索鞘膜积液,睾丸下降不全等。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成人腹股沟疝、股疝修补手术治疗方案(修订稿)》(中华外科分会疝与腹壁外科学组,2003年)。

1.非手术治疗:1周岁以内的婴儿可暂不手术,可用棉织束带捆绑法堵压腹股沟管内环;年老体弱或其他原因而禁忌手术者,可使用医用疝带。

常见病临床护理路径(完整)

常见病临床护理路径(完整)
活动
绝对卧床休息。
饮食
1、根据辩证指导饮食。
2、根据病情选择是否留置胃管或禁食。
护理
1、准备好床单位,及时安置病人。
2、保持气道通畅,必要时协助建立人工气道
3、监测神志、瞳孔、生命体征、血氧的变化和24小时出入量,准确做好病情记录。
4、保持大便通畅,配合使用中药大承气汤剂灌肠通下治疗。
5、使用呼吸机的患者加强气道管理,注意痰液的引流,呼吸机管道的消毒和更换、湿化罐温度的控制、冷凝水的及时倾倒、呼吸机的报警值的设定等。
第2天
评估
同前
治疗
按医嘱执行治疗。
检查
动脉血气分析,生化检查。
药物
同前
活动
同前
饮食
同前
护理
1、保持气道通畅。
2、监测神志、瞳孔、生命体征、血氧的变化和24小时出入量,准确做好病情记录。。
3、继续配合做好各种标本的采集,完善相关检查。
4、做好气道的管理,并根据病情的好转,做好拔除气管插管的准备。
5、基础护理:皮肤护理、口腔护理、管道的护理.。
6、基础护理:皮肤护理、口腔护理、管道的护理。
7、做好心理护理和与病人、家属的沟通。
健康宣教
1、与患者或家属讲解疾病的相关知识、各项检查的知识等。
2、心理指导:解释先进的治疗方法,监护设备的作用,减轻病人焦虑情绪。
3、使用呼吸机者在上机前要告知病人注意事项。
4、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
5、大便干结时,不要用力排便,告诉医护人员。
检查
做相关的检查:床边X片、床边心电图、血液检查(血常规、急诊生化、血气分析、凝血三项、心酶谱)等。
药物
正确使用药物,注意用药后的观察:如呼吸兴奋药(可拉明、洛贝林)、要在气道畅通的情况下使用,并注意有无出现肌肉震颤的 过量现象;茶碱类的使用要经常检测茶碱浓度;雾化吸入祛痰剂,要在体位引流、吸痰、G5物理治疗等措施前使用。

2024年第一季度临床路径汇总情况分析

2024年第一季度临床路径汇总情况分析

导言:临床路径作为一种以患者为中心的医疗管理和质量控制的手段,在医疗机构中的应用已经逐渐成为一种趋势。

本文旨在对2024年第一季度临床路径汇总情况进行详细的分析,以期能够更好地了解临床路径在医疗中的应用情况,并且为将来的临床路径优化提供参考。

一、概述2024年第一季度,我国许多医疗机构积极推进临床路径的实施工作。

根据我所在医院的数据统计,该季度共实施了30个临床路径,主要集中在常见病、多发病和疑难病症等方面。

二、临床路径分类及应用情况1.常见病类:常见病类临床路径在此季度中占据了绝大多数。

以呼吸道感染为例,该类临床路径的应用率最高,达到了80%以上。

通过制定明确的治疗方案和康复计划,临床路径有效地提高了患者的治疗效果和康复速度。

2.多发病类:多发病类临床路径在此季度中应用较广。

以糖尿病为例,该类临床路径的应用率约为60%。

通过规范化的治疗流程和管理措施,临床路径有效地控制了患者的血糖水平,并且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

3.疑难病症类:疑难病症类临床路径在此季度中应用较少。

以癌症治疗为例,该类临床路径的应用率仅为30%左右。

由于疑难病症的复杂性,目前临床路径在该领域的应用尚处于初级阶段,仍需进一步加强。

三、临床路径实施效果分析1.治疗效果:通过临床路径的实施,患者的治疗效果得到了明显的改善。

以骨折治疗为例,在应用临床路径的患者中,95%以上恢复良好,康复时间明显缩短。

2.医疗费用:临床路径的应用有效地控制了医疗费用的增长。

以心血管病为例,在应用临床路径的患者中,医疗费用平均减少了20%以上,大大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

3.患者满意度:通过临床路径的实施,患者的满意度有所提高。

以脑卒中治疗为例,在应用临床路径的患者中,满意度达到了90%以上,患者对医院的服务和治疗效果给予了较高的评价。

四、临床路径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建议1.缺乏标准化:目前临床路径的制定和实施缺乏统一的标准化指导,导致不同医院的临床路径存在一定的差异。

临床路径实施方案(2023版)_1

临床路径实施方案(2023版)_1

临床路径实施方案(2023版)为规范医护人员执业行为,加强医疗质量管理,保障医疗安全,提高卫生资源利用效率,控制和降低临床常见病医药费用,减轻患者负担,根据《医疗机构临床路径管理指导原则》等文件精神,结合医院实行情况及目前我院实际,现调整制定临床路径管理实施方案(2023版)。

一、临床路径定义与内容临床路径的定义:是医生、护士和其他人员共同制定的针对某种诊断或手术所做的最适当的有顺序性和时间性的整体服务计划,是标准化诊疗护理流程,是医院实施实时质量管理的最简单易行的方式。

临床路径的目的:是使患者获得最佳的服务、减少康复的延迟和资源的浪费。

它主要是针对ICD码对应的病种或某种手术使用标准化的、综合多学科的过程来调整医疗行为,对病人的诊断,包括多种检查、治疗及护理要依据预先指定的基于时间或治疗结果的流程表顺序进行,在规定的时间、预算的费用内达到预定的治疗结果。

临床路径的内容:包括预期结果、评估、多学科的服务措施、病人与其家人的相关教育、会诊、营养、用药、活动、检验与检查、治疗和出院计划以及变异的记录等内容。

二、总体目标通过临床路径管理实现医疗服务诊疗护理常规的标准化,提高工作效率和内涵质量。

通过明确病种的诊疗护理操作规程,使医护人员行为规范化、标准化,有效避免乱开药、滥检查等过度治疗现象,同时增进医患沟通,建立和谐医患关系,合理使用医疗资源,控制非必要医疗支出。

三、临床路径实施(一)成立组织,明确职责:1、医院设立临床路径管理委员会,下设临床路径指导评价小组,具体人员组成及职责见医院临床路径管理委员会文件。

2、各临床科室必须成立临床路径实施小组,科室临床路径实施小组职责:(1)在指导评价小组指导下,开展本科室临床路径管理工作;(2)制定科室临床路径实施目标及方案,并督促落实;(3)负责临床路径相关资料的收集、记录和整理;(4)组织科室人员进行临床路径管理方面的培训;(5)向指导评价小组提出本科室临床路径病种选择、调整及临床路径文本制修订的建议;(6)分析变异的原因及提出解决或修正的方法;(7)参与临床路径的实施过程和效果评价与分析,并对临床路径管理工作进行持续改进;(8)其他需要实施小组承担的职责。

临床路径的使用流程

临床路径的使用流程

临床路径的使用流程1. 什么是临床路径临床路径(Clinical Pathway),又称为病种路径或诊疗路径,是指在特定疾病防治过程中,按照规定的病程、治疗方法和临床措施,按时间顺序规范地进行诊断、治疗和护理的一套行动方案,旨在提高医疗质量、降低医疗费用、缩短住院时间等。

临床路径通常通过多学科专家共同制定,对常见的疾病或手术进行规范化管理,以提高医疗效果和患者满意度。

2. 临床路径的主要目的•提高医疗质量:通过明确的诊疗过程和规范的医疗行为,减少医疗差错,提高医疗质量。

•降低医疗费用:通过标准化的医疗流程,避免了许多不必要的医疗操作,从而降低了医疗费用。

•缩短住院时间:通过合理的疾病诊断和治疗方案,能够缩短患者在医院的住院时间,减轻患者的负担。

•提高患者满意度:临床路径的目标是根据患者的实际需求,提供个性化和专业化的医疗服务,提高患者满意度。

3. 临床路径的使用流程步骤一:确定病种或手术首先,确定需要制定临床路径的病种或手术,一般选择常见病种或高风险手术作为起始点。

步骤二:召集多学科专家组成工作组由医生、护士、药师、营养师、康复师等多学科专家组成工作组,负责制定临床路径。

步骤三:收集和分析临床数据收集和分析与目标疾病或手术相关的临床数据,包括患者的基本情况、病程记录、诊断和治疗方案等。

步骤四:制定临床路径方案根据收集和分析的临床数据,工作组制定临床路径方案,包括疾病或手术的诊断、治疗和护理步骤,及其时间和频次要求。

步骤五:内部审查和修改对制定的临床路径方案进行内部审查和修改,确保其科学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步骤六:外部专家评审将制定的临床路径方案提交给外部专家进行评审,听取专家的意见和建议,并进行相应的修改。

步骤七:实施临床路径根据最终确定的临床路径方案,开始进行临床路径的实施。

医生、护士和其他医疗人员根据临床路径方案进行诊断、治疗和护理的操作。

步骤八:监测和评估在实施临床路径的过程中,对患者的病情和疗效进行监测和评估,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修改。

2024年临床路径实施方案

2024年临床路径实施方案

2024年XXXXXXXX医院临床路径实施方案为规范医护人员执业行为,加强医疗质量管理,保障医疗安全,提高卫生资源利用效率,控制和降低临床常见病医药费用,减轻患者负担。

根据国家卫健委《临床路径管理指导原则(试行)》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下发的中医临床路径、中医诊疗方案及卫健委制定的病种临床路径管理标准及《三级中医医院评审标准及实施细则(2017版)》的要求,结合我院开展临床路径工作的进展和实际情况,为进一步做好我院临床路径工作,特制订本临床路径管理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以病人为中心,以保持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提高临床疗效为根本出发点,进一步规范中医诊疗行为,不断提高中医医疗服务质量和临床疗效,为人民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中医药服务。

二、总体目标按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文件推行的中医临床路径和中医诊疗方案和卫健委制定的病种临床路径管理标准,结合我院实际,确定86个病种(中医病种79个,西医病种7个)作为我院试行的临床路径病种,为我院推广临床路径管理积累经验和实践依据,对已颁布的临床路径的科学性、规范性、先进性和可操作性进行论证和进一步完善,使之能够更好地推广并为临床服务。

三、临床路径实施(一)成立组织,明确职责我院临床路径管理组织体系如下:1.临床路径管理委员会主任:XXX 党委书记XXX 党委副书记、院长副主任:XXX 党委委员、纪委书记XXX 党委委员、副院长XXX 党委委员、副院长XXX 党委委员、副院长成员:XX联络员:XXX委员会职责:①制定本院临床路径开发与实施的规划和相关制度;②落实多部门间和科室间的协调机制,协调临床路径开发与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③确定全院实施临床路径的工作目标,开展病种数以及绩效考核办法;④审核批准临床路径文本;⑤组织安排临床路径相关的教育、培训与考核工作;⑥审核批准临床路径的评价结果与改进措施;⑦组织实施临床路径管理信息平台;⑧每季度组织召开一次临床路径管理委员会全体会议,听取全院临床路径工作的情况汇报,对临床路径工作进行全面总结,对下一步的工作作出部署。

外科常见病诊疗方案及临床路径

外科常见病诊疗方案及临床路径

外科常见病诊疗方案及临床路径1.胆囊结石:诊断:主要根据病史、体格检查和影像学检查。

常见症状包括胆绞痛、呕吐、黄疸等,B超和CT检查是常用的检查手段。

治疗方案:胆囊结石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手术和保守治疗两种。

对于症状明显的患者,手术是首选方法。

常见的手术方法有开胆管探查取石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等。

临床路径:患者入院后,经过常规检查后,根据手术指征决定是否手术治疗。

手术后,围手术期护理和术后并发症的防治措施必不可少。

术后2天内给予清淡饮食,术后3-5天拔除引流管,术后入院7天左右出院。

2.甲状腺肿瘤:诊断:主要通过病史、体格检查、甲状腺功能检测和影像学检查等来明确诊断。

常见的检查手段有甲状腺超声、血液检查和活检等。

治疗方案:根据甲状腺肿瘤的类型、大小和分期决定治疗方法。

对于良性肿瘤,手术切除是主要治疗方式。

对于恶性肿瘤,除手术治疗外,还需要行放疗、化疗等综合治疗。

临床路径:患者入院后,进行病史、体格检查和相关检查。

手术前需进行甲状腺功能评估和相关准备工作。

手术后给予围手术期护理和合理饮食,术后观察甲状腺功能。

术后护理期间需要做好伤口护理和随访。

3.骨折:诊断:根据病史、体格检查和X线等影像学检查确定骨折的部位、形态和类型。

治疗方案:根据骨折的类型和严重程度,选择保守治疗或手术治疗。

对于稳定性骨折,保守治疗主要包括戴石膏或使用支具固定。

对于不稳定性骨折或关节骨折,常需行手术复位和内固定。

临床路径:患者入院后,根据骨折类型和伤情,进行相关检查评估。

对于手术治疗,需进行麻醉评估和相关准备工作。

术后进行围手术期护理和康复训练,术后定期复查和随访。

临床路径是为了规范患者诊疗过程、提高医疗质量而制定的一套指导措施。

通过明确的诊断和治疗方案,能够使患者得到规范的治疗和护理,提高患者的康复率和生活质量。

同时,临床路径还可以优化医疗资源的利用,提高医疗效益。

因此,对于外科常见病的诊疗方案及临床路径的制定和实施,是非常重要的。

医院临床路径常见病入院及诊疗基本标准

医院临床路径常见病入院及诊疗基本标准

现脓性痰,伴或
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酮类等。
彩超
不伴胸痛。
⑵糖尿病;
2、化痰止
3、血常规
2、发热。
⑶慢性心、肾功能不全;
咳:氨漠
4、尿常规

3、肺实变体征
⑷恶性实体肿瘤或血液病;
索、氨漠特
+尿液分析
和/或闻及湿性
⑸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AIDS);
罗、甘草口
5、痰培养
罗音。
⑹吸入性肺炎或存在容易发生吸入的因素;
3、静息心绞痛:
心绞痛发生在休息或安静状 态,发作持续时间相对较长,含 硝酸甘油效果欠佳,病程在1个 月内。
4、梗死后心绞痛:指AMI发病24h后至1个月内发生的心绞痛。
5、变异型心绞痛:
休息或一般活动时发生的心 绞痛,发作时心电图显示ST段暂 时性抬高。
6、混合性心绞痛:既在心肌需氧 量增加时,也可在不增加时发生 心绞痛。
3、活检为慢性宫颈炎,除 外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或 早期宫颈癌。
具备第1-2项诊断,兼 有第3项确诊。
1、久治不愈或 伴有大出血的 宫颈糜烂,需 做宫颈手术 者。
2、物理治疗后 创面未愈合致 大出血。
宫颈LEEP锥形电切术或 环切术或电凝 术。
1、血常规
2、尿常规
3、尿妊娠试验
4、肝功、肾功、离 子、血糖
具备以上临床表现,辅助检 查有心肌缺血的客观证据(心电 图或负荷心电图、冠状动脉影像 学)。
1、根据症 状,各种不 稳定型心绞 痛患者。
2、心电图心 肌缺血改 变。
二级护理 吸氧
1、硝酸酯类 药物:
硝酸异山 梨酯
单硝酸异 山梨酯
2、B受体阻 滞剂:

21带状疱疹

21带状疱疹

蛇串疮(带状疱)疹临床路径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带状疱疹的患者一、蛇串疮(带状疱)疹中医临床路径标准门诊流程(一)适用对象。

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蛇串疮(TCD编码:BWP020)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带状疱疹(ICD-10编码:B02.901)(二)诊断依据。

1.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ZY/T001.8-94),《北京地区中医常见病症诊疗常规》(北京市中医管理局、北京中医协会编著,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西医诊断标准:根据《临床诊疗指南-皮肤病与性病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临床技术操作规范-皮肤病与性病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军医出版社)2.疾病分期(1)急性期(2)慢性期3.证候诊断蛇串疮(带状疱疹)临床常见证候:肝经郁热证:皮损鲜红,疱壁紧张,灼热刺痛,口苦咽干,烦躁易怒,大便干或小便黄,舌质红,苔薄黄或黄厚,脉弦滑数。

脾虚湿蕴证:皮损色淡,疱壁松弛,口不渴,食少腹胀,大便时溏,舌质淡,苔白或白腻,脉沉缓或滑。

气滞血瘀证:皮疹消退后局部疼痛不止,舌质暗,苔白,脉弦细。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1.诊断明,第一诊断为蛇串疮(带状疱疹)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3.依据《北京地区中医常见病症诊疗常规》(北京市中医管理局、北京中医协会编著,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四)进入路径标准。

第一诊断必须符合蛇串疮(TCD编码:BWP020)和带状疱疹(ICD-10编码:B02.901)的患者(五)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等特点。

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六)治疗方法辩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外用中成药。

1.中药汤剂(1)肝经郁热证治法:清利肝经湿热方药:龙胆泻肝汤加减(2)脾虚湿蕴证治法:健脾利湿方药:除湿胃苓汤加减(3)气滞血郁证治法:活血化瘀方药:活血散瘀汤加减2.外治法雄黄解毒散加化毒散水调后外用(七)疗效判定治愈:皮疹消退,临床体征消失,无疼痛后遗症。

什么是临床路径临床路径的组成要素

什么是临床路径临床路径的组成要素

控制医疗费用
通过科学化的医疗管理,减少不必要的医疗 行为和资源浪费,降低医疗费用。
培养医生规范意识
通过临床路径的实施,培养医生规范化的诊 疗思维和行为习惯。
02
临床路径的组成要素
诊断标准
诊断标准是指对患者的病情、病因、病理生理变化等进行评估和诊断的一系列标准和程序。 在临床路径中,诊断标准是重要的组成要素之一,它能够帮助医生确定患者的病情和病因, 从而为患者提供更为准确的治疗方案。
治疗流程
治疗流程是指对患者进行诊断和治疗的 一系列步骤和程序。在临床路径中,治 疗流程是核心的组成要素之一,它能够 帮助医生确定患者的治疗方案和治疗计
划。
治疗流程的制定需要考虑患者的病情、 病因、病理生理变化等多个方面的因素 。同时还需要考虑治疗的效果和安全性
,以及患者的经济承受能力等因素。
治疗流程的实施需要医生具备较高的专 业素养和临床经验。医生需要根据患者 的具体情况,运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经 验,制定出更为准确的治疗方案,并对
定义与特点
临床路径特点
规范化:明确规定医疗行为的步骤和要求,避免不必要 的变异和误诊。
标准化:通过制定统一的诊疗流程和时间表,确保医疗 服务的质量和一致性。
科学化:基于最新的医学研究和证据,提供基于实证的 医疗管理策略。
临床路径的发展历程
01
02
03
起源
临床路径的概念起源于美 国,最初是为了控制医疗 费用和改善医疗服务质量 而提出的。
分析变异原因:针对出现的变异,医 护人员需要分析其原因,包括患者自 身因素、医疗资源不足、医护人员技 能不足等。
定义变异:变异是指临床路径实施过 程中出现的偏离或延迟,通常表现为 患者病情的变化、治疗时间的延长、 治疗方案的调整等。

顽湿聚结病(结节性痒疹)中医临床路径(试行)

顽湿聚结病(结节性痒疹)中医临床路径(试行)

顽湿聚结病(结节性痒疹)中医临床路径(试行).一、顽湿聚结病(结节性痒疹)中医临床路径标准门诊流程(一)适用对象1.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顽湿聚结病(TCD编码:BWR090)。

2.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结节性痒疹(ICD-10编码:L28.101)。

(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8-94)。

(2)西医诊断:参照《临床诊疗指南-皮肤病与性病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年)。

2.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协作组制定的《顽湿聚结病(结节性痒疹)中医诊疗方案(试行)》。

顽湿聚结病(结节性痒疹)临床常见证候:湿热风毒证血瘀风燥证(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协作组制定的《顽湿聚结病(结节性痒疹)中医诊疗方案(试行)》。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顽湿聚结病(结节性痒疹)。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治疗时间为≤56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顽湿聚结病(结节性痒疹)的患者。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但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3.以下任一情况下不进入本路径:(1)合并严重心血管、肝、肾、脑等原发性疾病且病情不稳定,需首先接受内科治疗者。

(2)患有精神疾病、内分泌系统疾病者。

(3)有需要系统治疗(如使用大量糖皮质激素或者免疫抑制剂等)的其它疾病患者。

(4)艾滋病患者。

(5)妊娠期或哺乳期女性。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的不同证型的主症、次症、体征、舌、脉特点,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门诊检查项目根据病情可选择行以下检查:血常规、尿常规、肝功能、肾功能、HIV抗体等。

(八)治疗方法1.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或中成药(1)湿热风毒证:清热除湿,祛风止痒。

(2)血瘀风燥证:养血活血,祛风止痒。

2.外治法。

3.针灸治疗。

2022年版带状疱疹中医临床路径

2022年版带状疱疹中医临床路径

蛇串疮(带状疱疹)中医临床路径(2022版)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带状疱疹的患者。

一、蛇串疮(带状疱疹)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蛇串疮(TCD 编码:BWP020)。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带状疱疹(ICD-10 编码:B02.901)或带状疱疹性神经痛(ICD-10 编码:B02.202+)(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8-94)。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2021年中国医师协会皮肤科医师分会《中国带状疱疹治疗指南》2.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蛇串疮(带状疱疹)诊疗方案”。

蛇串疮(带状疱疹)临床常见证候:肝经郁热证脾虚湿蕴证气滞血瘀证(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蛇串疮(带状疱疹)诊疗方案”与《临床诊疗指南-皮肤病与性病分册》。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蛇串疮(带状疱疹)。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西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14 天(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蛇串疮(TCD 编码为:BWP020)和带状疱疹(ICD-10 编码:B02.901)或带状疱疹性神经痛(ICD-10 编码:B02.202+)的患者。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但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3.以下情况不进入本路径:(1)合并严重心血管、肝、肾、脑和造血系统等原发性疾病且病情不稳定,首先需要接受内科治疗者;(2)患有精神疾病、恶性肿瘤晚期、艾滋病患者;(3)合并有需要系统治疗(如:使用大量糖皮质激素或者免疫抑制剂等)的结缔组织病;(4)妊娠期或哺乳期妇女等。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

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入院检查项目1.必需的检查项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皮肤科常见病临床路径带状疱疹临床路径一、带状疱疹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带状疱疹(不伴有并发症)(ICD-10:B02.9)(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皮肤病与性病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临床技术操作规范-皮肤病与性病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军医出版社)1.皮疹为单侧性。

2.沿周围神经分布而排列成带状、簇集成群的水疱。

3.可伴有神经痛。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治疗指南-皮肤病与性病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临床技术操作规范-皮肤病与性病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军医出版社)1.抗病毒剂。

2.止痛:药物治疗。

3.物理治疗。

4.神经营养药。

5.糖皮质激素。

6.免疫增强剂。

(四)标准住院日为7-14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B02.9带状疱疹(不伴有并发症)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入院第1天。

1.必需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2)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血脂、免疫球蛋白、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等);(3)X线胸片、心电图。

2.根据患者病情选择的项目:(1)肿瘤相关筛查:肿瘤抗原及标志物,选择行B超、CT、MRI检查,消化道钡餐或内窥镜检查;(2)创面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

(七)药物的选择与治疗时机。

1.抗病毒剂:阿昔洛韦等,用药时间为1周左右。

2.止痛药物:非甾体类抗炎药、三环类抗抑郁药、卡马西平、曲马多、加巴喷丁等,用药时间视病情而定。

3.神经营养药:甲钴铵、腺苷钴铵、维生素B1等,用药时间视病情定。

4.糖皮质激素:泼尼松等,用药时间视病情而定,一般为3-10天。

5.免疫调节剂:胸腺肽、丙种球蛋白等,用药时间视病情而定。

6.局部药物:炉甘石洗剂、抗病毒及抗菌制剂、外用止痛剂等,用药时间视病情而定。

7.抗生素:必要时使用,应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执行,根据创面细菌培养及药敏结果及时调整用药。

8.物理治疗:可选用氦氖激光或半导体激光、紫外线等,治疗时间视病情而定。

9.支持治疗及并发症的治疗。

(八)入院后复查的检查项目。

根据患者情况复查血常规、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等。

(九)出院标准。

1.皮疹痊愈:无水疱、皮疹或创面已结痂。

2.没有需要住院处理的并发症。

(十)变异及原因分析。

1.神经痛剧烈、常规治疗无效者,需请神经内科或镇痛科会诊协助治疗。

2.伴有其他基础疾病或并发症,需进一步诊断及治疗或转至其他相应科室诊治,延长住院时间,增加住院费用。

二、带状疱疹(不伴有并发症)临床路径表单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带状疱疹(不伴有并发症)(ICD-10:B02.9)患者姓名:性别:年龄:门诊号:住院号:住院日期:年月日出院日期:年月日标准住院日:7-14天皮肌炎/多发性肌炎临床路径一、皮肌炎/多发性肌炎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皮肌炎/多发性肌炎(ICD-10:M33)(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皮肤病与性病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临床技术操作规范-皮肤病与性病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军医出版社),《多发性肌炎和皮肌炎诊治指南》(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学分会,2004年)1.对称性近端肌无力,伴或不伴吞咽困难、呼吸肌无力。

2.血清肌酶升高,特别是肌酸磷酸激酶(CK)升高。

3.肌电图异常。

4.肌活检异常。

5.特征性的皮肤损害(眶周水肿伴暗紫红皮疹、Gottron征等)。

符合1-4条中任何3条或以上可确诊多发性肌炎,同时有第5条者可诊断为皮肌炎。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皮肤病与性病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临床技术操作规范-皮肤病与性病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军医出版社),《多发性肌炎和皮肌炎诊治指南》(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学分会,2004年)1.糖皮质激素。

2.免疫抑制剂。

3.大剂量静脉丙种球蛋白。

4.支持疗法。

5.皮疹的治疗。

6.合并症的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14-28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M33皮肌炎/多发性肌炎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入院第1天。

1.必需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及隐血;(2)血液学检查: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血脂、血清肌酶谱、ANA、ENA、dsDNA、RF、免疫球蛋白、补体、血沉、抗“O”、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等);(3)24小时尿肌酸、24小时尿肌酐;(4)X线胸片、心电图。

2.根据病情选择:(1)肌电图、肌肉活检;(2)肌肉MRI、超声心动图、肺功能、肺高分辨率CT(胸片提示间质性肺炎者);(3)肿瘤相关筛查:肿瘤抗原及标志物,选择行B超、CT、MRI检查,消化道钡餐或内窥镜。

(七)药物选择与使用时机。

1.糖皮质激素:泼尼松/甲泼松龙等,用药时间视病情而定。

2.免疫抑制剂:可选用环磷酰胺、甲氨蝶呤、硫唑嘌呤、环孢素等,用药时间视病情而定。

3.根据病情可选用大剂量静脉丙种球蛋白,用药时间为3-5天或视病情而定。

4.针对皮疹可选择羟氯喹、沙利度胺及外用制剂等。

5.根据病情选择用药:(1)糖皮质激素的辅助用药,如止酸、保护胃粘膜、降糖、降压药物等;(2)抗生素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执行,根据血、分泌物和排泄物的微生物培养及药敏结果选用,用药时间视病情而定;(3)支持疗法、对症治疗等。

6.危重病情的抢救:(1)机械通气;(2)抗呼吸、循环衰竭药物等。

(八)住院期间检查项目。

1.必须复查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及隐血;(2)血清肌酶谱、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3)24小时尿肌酸、24小时尿肌酐。

2.根据患者病情选择复查痰液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血气分析、胸部影像学检查等。

(九)出院标准。

1.临床症状好转。

2.血清肌酶恢复或接近正常。

3.糖皮质激素可改为口服。

4.没有需要住院处理的并发症。

(十)变异及原因分析。

1.伴有合并症如恶性肿瘤,或其他并发症,需进一步诊断及治疗或转至其他相应科室诊治。

2.对常规治疗效果差,需延长住院时间。

3.如发生呼吸衰竭,需行机械通气治疗,延长住院时间,增加住院费用。

二、皮肌炎/多发性肌炎临床路径表单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皮肌炎/多发性肌炎(ICD-10:M33)患者姓名:性别:年龄:门诊号:住院号:住院日期:年月日出院日期:年月日标准住院日:14-28天寻常型天疱疮临床路径一、寻常型天疱疮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寻常型天疱疮(ICD-10:L10.0)(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皮肤病与性病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临床技术操作规范-皮肤病与性病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军医出版社)1.外观正常的皮肤发生松弛性水疱和大疱,Nikolsky征阳性。

2.常伴发口腔黏膜损害。

3.病理:伴有棘层松解的表皮内水疱。

4.直接免疫荧光:IgG沉积于表皮细胞间。

5.血清间接免疫荧光:天疱疮抗体阳性。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皮肤病与性病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临床技术操作规范-皮肤病与性病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军医出版社)1.糖皮质激素为首选药物。

2.免疫抑制剂。

3.大剂量静脉丙种球蛋白。

4.血浆交换疗法。

5.抗菌药物。

6.支持疗法。

7.创面处理。

(四)标准住院日为21-28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L10.0寻常型天疱疮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入院第1天。

1.必需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及隐血;(2)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血脂、免疫球蛋白、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梅毒、艾滋病等);(3)皮肤活组织病理学检查及直接免疫荧光法、血清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天疱疮抗体及滴度;(4)创面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5)胸片、心电图。

2.根据患者病情选择:肿瘤筛查:肿瘤抗原全套、B超、内窥镜及其他影像学检查如CT或MRI(胸腔、腹腔、盆腔、后腹膜等)。

(七)药物选择与使用时机。

1.糖皮质激素:为首选药物,可选择泼尼松、甲泼尼松、地塞米松等,用药时间视病情而定。

2.免疫抑制剂:选择硫唑嘌呤、环磷酰胺、甲氨蝶呤及环孢素等,用药时间视病情而定。

3.大剂量静脉丙种球蛋白, 用药时间为3-5天。

4.血浆交换疗法,每周1-2次。

5.局部药物:抗菌药物溶液和/或软膏、糖皮质激素软膏等,用药时间视病情而定。

6.选择用药:(1)糖皮质激素的辅助用药,如止酸、保护胃粘膜、降糖、降压药物等;(2)抗生素: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执行,根据创面培养及药敏结果选用,用药时间视病情而定;(3)抗真菌药物:必要时使用,用药时间视病情而定。

7.支持治疗,注意纠正低蛋白血症、保持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

(八)住院期间检查项目。

1.必须复查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及隐血;(2)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血清间接免疫荧光查天疱疮抗体滴度;(3)创面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

2.根据患者病情选择:痰液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继发肺部感染者)、痰液/粪便真菌涂片及培养(肺部/肠道二重感染者)。

(九)出院标准。

1.皮疹控制:无新发水疱、糜烂面好转无感染。

2.糖皮质激素可改为口服。

3.没有需要住院处理的并发症。

(十)变异及原因分析。

1.对常规治疗效果差,需适当延长住院时间。

2.继发严重感染者(如败血症等)。

3.出现应用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引起的并发症,需要进行相关的治疗。

4.伴恶性肿瘤,转至其他相应科室诊治。

二、寻常型天疱疮临床路径表单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寻常型天疱疮(ICD-10:L10.0)患者姓名:性别:年龄:门诊号:住院号:住院日期:年月日出院日期:年月日标准住院日:21-28天重症多形红斑临床路径一、重症多形红斑/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型药疹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重症多形红斑/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型药疹(ICD-10:L51.1/L51.2)(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皮肤病与性病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临床技术操作规范-皮肤病与性病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军医出版社)1.明确的近期用药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