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竹图题诗
墨竹图题诗
郑板桥的墨竹图,引导学生观察图,说出墨竹的特点。
三、了解诗人及创作背景:
介绍作者:郑燮,(郑板桥),字克柔,号板桥,江苏兴化人,清朝诗词书画家,应科举为康熙秀才,雍正十年当举人,乾隆时进士,曾任七品县官。为“扬州八怪”之一,其诗、书、画世称“三绝”,擅画兰竹。郑燮一生画竹最多,次则兰、石,但也画松画菊,代表画作为《兰竹图》。他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和艺术家,是清代扬州画派的杰出人物,在国内外享有极高声誉和地位。
思想感情:这首诗以“竹”为依托之物运用象征手法,表达了诗画家郑板桥淡泊名利,以解除百姓之苦为己任的胸襟,以及“任风雨来袭,我自岿然不动”的气概。三、交流合作学习:
1、学习“诗画欣赏”第二自然段。
(1)、朗读。
(2)、分析内容。
(学习《墨竹图题诗》的诗句,认真体会。
2、学习“诗画欣赏”第三段,感知诗意。
(3)、朗读诗歌,熟读成诵。
六、明诗意、入诗境、悟诗情、品诗味
1.这首诗主要写了什么内容?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2.令你感受最深的是哪一句?为什么?
3.诗人为什么把萧萧竹声联想成饥民的疾苦声?
4.本诗作者是怎样展开想象的?(第1句是实写、第2句是虚写,第1句是第2句发挥联想的基础。)
5.如何理解“一枝一叶总关情”一句?(明确:似是写竹,实则写人。写诗人对百姓的仁爱之心,体恤之情,令人叹为观止。文中作者以竹喻人,比喻新颖奇物,把一个铮铮铁骨的文人写得极入情理,表现了他的高标挺立、特立独行、充满爱民之气节。)
三、四两句畅述胸怀。第三句“些小吾曹州县吏”,既是写自己,又是写包括,可见为民解忧的应该是所有的“父母官”,这句诗拓宽了诗歌的内涵。第四句“一枝一叶总关情”,这句诗既照应了风竹画和诗题,又寄予了深厚的情感,老百姓的点点滴滴都与“父母官”们紧紧联系在一起的。郑板桥的这首题画诗,由风吹竹摇之声而联想到百姓生活疾苦,寄予了作者对老百姓命运的深切的关注和同情,一个封建时代的官吏,对劳动人民有如此深厚的感情,确实是十分可贵的。
题画竹原文及翻译
题画竹原文及翻译题画竹原文及翻译郑燮还曾因民间疾苦,写过一篇墨竹图题诗,写出了民间的疾苦。
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题画竹原文及翻译,喜欢的朋友不要错过了。
题画竹清代:郑板桥秋风昨夜渡潇湘,触石穿林惯作狂。
惟有竹枝浑不怕,挺然相斗一千场。
解说一生的付出。
郑板桥以诗书画三绝著称于世,尤以画竹为佳。
“四十年来”告诉我们板桥画竹是付出了一生的心血的。
画竹成了他展示生命的一种方式。
任何一项技术或艺术都值得人去做一生的追求。
也只有把一项技术或艺术作为一生的追求,才可能达到它精纯的状态。
这项技术或艺术也才能成为自己生命的一部分。
“画竹枝”似乎不是一项高深的技艺,但板桥却用一生的思想情感倾心于它,因此,他才对画竹有自己独特的'体验,才画出独具一格的竹子。
技艺的精进,不仅在于生命的投入,还在于生命投入的方式。
做和思就是生命之投入方式。
“日间挥写夜间思”就是板桥画竹的生命投入方式。
有了日间的挥写,加上夜间的沉思,板桥才感悟到了画竹的真谛,才画出了竹枝的神韵。
我们的教学是不是也要用一生的生命来投入,进入“日间教来夜间思”的生命状态,无技巧的境界。
从冗繁到清瘦,可以看出板桥对画竹领悟的过程。
可以想象,刚开始画竹,他是把竹枝的一枝一叶都要画出来的,所谓“一枝一叶总关情”。
但这样的表现只能是自然的忠实的复制和描摹,最高境界只是逼真而已。
而非能表现竹子的精神,表现作者对竹子意义的独特理解,从而达到艺术化的境界。
“清瘦”可以说是板桥对竹子意义特有的发现,这种发现的表现就成了一种艺术风格。
这种风格既有属于竹子的天然素质,有倾注了作者的情思。
也许清瘦的竹子不那么像自然界的竹子,画着画着,对过去的纯描摹而言似乎是“生”了,但这却是一个更高的创新的“熟”的境界。
可不可以这样说,艺术的创造只有当我们在一个阶段以后感觉到了“生”,才能进入另一个“熟”的天地。
生,其实是对当前自我的否定,由生到熟,再由熟到生,不断否定自己,不断上升,以臻完美。
墨竹图题诗
墨竹图题诗作者:郑燮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
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
解释: ⑴夜晚在衙门书房内听着外面冷雨敲窗、风吹疏竹发出萧萧的声音,⑵那声音就像是百姓啼饥号寒的声音。
⑶我虽然只是一个小小的县吏,⑷但百姓的一点一滴、一举一动都像那窗外的竹声,牵动着我的感情。
生查子·元夕宋代:欧阳修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泪湿:一作:满)译文:去年元宵夜之时,花市上灯光明亮如同白昼。
与佳人相约在月上柳梢头之时、黄昏之后。
今年元宵夜之时,月光与灯光明亮依旧。
可是却见不到去年之佳人,相思之泪沾透了他那身春衫的袖子。
注释:元夜:农历正月十五夜,即元宵节,也称上元节。
唐代以来有元夜观灯的风俗。
花市:指元夜花灯照耀的灯市。
秋夕唐杜牧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
注解1、画屏:画有图案的屏风。
2、轻罗:柔软的丝织品。
3、流萤:飞动的萤火虫。
4、天阶:露天的石阶。
5、牵牛织女星:两个星座的名字。
译文秋夜,白色的烛光映着冷清的画屏;我手执绫罗小扇,轻盈地扑打流萤。
天街上的夜色,有如井水般地清凉;卧榻仰望星空,牵牛星正对织女星。
赏析这是写失意宫女生活的孤寂幽怨。
首句写秋景,用一“冷”字,暗示寒秋气氛,又衬出主人公内心的孤凄。
二句写借扑萤以打发时光,排遣愁绪。
三句写夜深仍不能眠,以待临幸,以天街如水,暗喻君情如冰。
末句借羡慕牵牛织女,抒发心中悲苦。
五年级古诗文
上学期:1.墨竹图题诗清郑燮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
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
注释:⑴衙斋:衙门里供职官燕居之处。
⑵萧萧:竹枝叶摇动声。
⑶吾:我们。
⑷曹:古代分科办事的官署。
⑸一枝一叶:一举一动,也指画上的枝枝叶叶。
⑹关情:牵动感情。
译文:在书斋躺着休息,听见风吹竹叶发出萧萧之声,立即联想是百姓啼饥号寒的怨声。
我们虽然只是些小小的州县官吏,但是老百姓的一举一动都牵动着我们(州县官吏)的感情。
2.赠萧瑀唐李世民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
勇夫安识义,智者必怀仁。
注释:⑴萧瑀:字时文,隋朝将领,被李世民俘后归唐,封宋国公。
⑵疾风:大而急的风。
劲草:强劲有力的草。
⑶板荡:动乱之世。
⑷勇夫:有胆量的人。
⑸智者:有见识的人。
译文:在猛烈狂疾的大风中才能看得出是不是强健挺拔的草,在激烈动荡的年代里才能识别出是不是忠贞不二的臣。
一勇之夫怎么懂得为公为国为民为社稷的正义的道理,而智勇兼具的人内心里必然怀有忠君为民的仁爱之情。
3.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宋陆游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注释:(1)僵卧:躺卧不起。
这里形容自己穷居孤村,无所作为。
僵,僵硬。
(2)孤村:孤寂荒凉的村庄。
(3)不自哀:不为自己哀伤。
(4)思:想着,想到。
(5)戍轮台:在新疆一带防守,这里指戍守边疆。
戍,守卫。
轮台:在今新疆境内,是古代边防重地。
此代指边关。
译文:我直挺挺躺在孤寂荒凉的乡村里,没有为自己的处境而感到悲哀,心中还想着替国家防卫边疆。
夜将尽了,我躺在床上听到那风雨的声音,迷迷糊糊地梦见,自己骑着披着铁甲的战马跨过冰封的河流出征北方疆场。
4.题都城南庄唐崔护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注释:(1)人面:指姑娘的脸。
第三句中“人面”指代姑娘。
(2)不知:一作“秖(zhǐ)今”。
(3)去:一作“在”。
(4)笑:形容桃花盛开的样子。
译文:去年春天,就在这扇门里,姑娘脸庞,相映鲜艳桃花。
《墨竹图题诗》郑板桥
《墨竹图题诗》郑板桥郑燮,字克柔,号板桥,扬州府属兴化县人,生于清康熙年三十二年(1693年),卒于乾隆三十年(1765年)。
郑板桥幼年家贫,丧母,赖乳母教养,并随其父学画,早年便在扬州以卖画为生,经常过着“下荒凉吉绝薪,门前剥啄来催债”的困窘生活。
后由朋友资助,才得到读书机会,并应科举而为康熙秀才,雍正举人、乾隆进士。
49岁出任山东范县、潍县的知县(即七品县官),历时12年。
在任期间,鞭笞奸吏,勤政于民,被百姓尊称为亲民之官。
他对百姓关怀备至,有一年山东遭受严重自然灾荒,“十日卖一儿,五日卖一妇”(《逃荒行》),“杀畜食其肉,畜尽人亦亡”(《思归行》)的饥馑情景,使郑燮目不忍睹。
于是他据理为民请命,力争赈济,并在潍县开仓捐廉,救济灾民,深得百姓的感戴。
“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
”(《潍县署中画竹呈年伯包大丞括》)这首题画小诗,表达了郑燮关心百姓的虔挚情感,然而出于对灾民的关心,擅自开仓赈济,确触犯了贪官污吏的直接利益,被诬告罢官。
在他离职时,只有三条毛驴,一是他自己乘坐,二是驮他的书籍、阮琴,另是他仆人乘的。
可渭“两袖清风”、“一官归去来”。
官场上的如此腐朽配和黑暗,促使郑燮下定了“扯碎状元袍,脱却乌纱帽”(《道情十首》)的决心,他愤然绝意宦途,重返扬州,以卖画为生。
郑燮酷爱绘画艺术,用真情写画,不以贫寒以画谋利,作画决不“有求必应”,更不“求善价而沽之”,曾说:“吾画兰画竹画石,用以慰天下之劳人,非以供天下安享人也。
”后来郑燮绘画和随手题句已达炉火纯青的地步。
成就越高,声望益大,索画者更是缠身,索性郑板桥在一幅画中题书画润格为:“大幅六两,半幅四两、小幅二两,条幅对联一两。
扇子斗方五钱,凡送礼物食物,总不如白银为妙,公之所送,未必弟之所好也。
送现银则心中喜乐,书画皆佳,礼物既属纠缠,赊欠尤为赖账。
年老神倦,亦不能赔诸群子作无益语言也。
”又附一诗云:“画竹多于买竹钱,纸高六尺价三千,任渠话旧论交接,只当秋风过耳边。
墨竹图题诗郑燮
郑燮《墨竹图题诗》赏析
一、诗词原文
墨竹图题诗
清代郑燮
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
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
二、诗词译文
在官邸里卧躺仔细听着外面萧萧作响的竹子声,总让我怀疑这是民间群众的疾病困苦声。
虽然自己县吏官职微小,然而只要是关于人民群众百姓的事情,事无巨细都会去关心。
三、作者简介
郑板桥(1693—1765)清代画家、文学家。
名燮[xiè],字克柔,汉族,江苏兴化人。
一生主要客居扬州,以卖画为生。
“扬州八怪”之一。
其诗、书、画均旷世独立,世称“三绝”,擅画兰、竹、石、松、菊等植物,其中画竹已五十余年,成就最为突出。
著有《板桥全集》。
四、诗词简析
郑板桥善画善书,尤喜画竹。
本诗首句即点明自己的身份,“衙斋”即官邸,“萧萧”说明周遭环境优雅,同时也紧扣画竹的主题。
次句由竹叶声响联想到民间疾苦,一个“疑”字道出了诗人的爱民之心与勤政之意。
第三句是说自己官职卑微,只是一个小县吏,然而只要是有关民众的,事无巨细,都会放在心上。
“一枝一叶”表面上看还是咏竹,实际比喻民间疾苦。
由于此诗是题画诗,因而诗人从竹入手,托物言志,表达了做好民众父母官的心声;又由于画是送给上司巡抚大人的,故不有几分劝勉之意。
诗歌语言质朴,比喻的手法穿插类同,使全诗具有一种虚实相间的效果,更见意味深长。
北师大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墨竹图题诗》课件
墨竹图题诗
(清)郑燮
衙斋卧听萧萧竹,
疑是民间疾苦声。 些小吾曹州县吏, 一枝一叶总关情。
郑燮 吾曹
衙斋 州县吏
墨竹图题诗
(清)郑燮
衙斋卧听萧萧竹,
疑是民间疾苦声。 些小吾曹州县吏, 一枝一叶总关情。
探究园地
1、找出重点词,理解 诗句的意思。 2、从这句诗里体会到 了什么?
3、带着自己的体会 朗读诗句。
衙斋卧听萧萧竹
衙斋卧听萧萧竹
衙斋卧听萧萧竹
疑是民间疾苦声
疑是民间疾苦声
疑是民间疾苦声
有朝见而暮死,有暮见而夕亡;
安分者忍饥挨饿,抢食者获罪丧生;
甚至刮死尸而盐其脑,杀活人而食其 肉,酸痛之事概难悉数。 次年春,瘟疫大作,饿死者无数,因 病而死者又无数。
——《西板桥村荒岁碑记》
疑是民间疾苦声
衙 斋 卧 听 萧 萧 竹,
疑 是 民 间 疾 苦 声。
衙 斋 卧 听 萧 萧 竹,Biblioteka 疑 是 民 间 疾 苦 声。
些 小 吾 曹 州 县 吏,
一 枝 一 叶 总 关 情。
些小吾曹州县吏
些小吾曹州县吏
一枝一叶总关情
一枝一叶总关情
些 小 吾 曹 州 县 吏,
一 枝 一 叶 总 关 情。
竹 石
(清)郑燮
咬定青山不放松, 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 任尔东西南北风。
暗淡了刀光剑影 ,远去了鼓角铮鸣 , 眼前飞扬着一个个 鲜活的面容。 湮没了黄尘古道 ,荒芜了烽火边城。 岁月啊!你带不走 那一串串熟悉的姓名。 兴亡谁人定啊 !盛衰岂无凭啊 ! 一页风云散啊 !变幻了时空 。 聚散皆是缘哪 ,离合总关情啊 ! 担当生前事啊 ,何计身后评 ! 长江有意化作泪 ,长江有情起歌声 。 历史的天空 闪烁几颗星 人间一股英雄气 ,在驰骋纵横 ——
墨竹图题诗赏析
墨竹图题诗赏析墨竹图,一幅典雅精美,静谧宁静的画卷,早已成为中国书画界的经典之作。
而与墨竹图相关的两组对联,对照其中独特的精美画景,更是极为抒情动人。
这组诗句把山水景色与人在其中的情感、文人所追求的修养和精神智慧表现得淋漓尽致,其中又以“墨竹图”为题的一组诗句更是精彩绝伦。
据考证,“墨竹图”诗句被归为宋代文人徐祯卿所作,全诗四句,可分别着眼于文章的主题、画面式样、作者的深思和作者的心境,以全新的视角来欣赏墨竹图的美。
“默墨竹,映秋林”,这句诗把墨竹图的画面主题描绘得清晰而完美,把墨竹图中充满诗意美的山水景象表现得淋漓尽致,可见画家的神韵之美也被诗句所衬托。
“归帆知何时,客心恋故人”,这句诗则表达了文人思乡之情,当看到图中那一群归航的出海帆船,想起久别重逢的家人,令人动容,也领悟了文人所追求的精神境界,即把浮生短暂的平淡人生透过宁静的思绪去把握,欣赏本真美妙的自然风光。
“凝思犹未破,携杯满江春”,这句诗反映了诗人对山水之美的深沉思考,映照出诗人的深情触,同时也揭示出诗人的往昔的回忆和心境之深。
最后一句,“孤帆只影向何方”,更可看到诗人惆怅的心境,他坐在江边,望着这一轮孤帆,想到自己的家乡,思念的心情浓浓,但又不能把自己带回故乡,只有默默地观看这远方的孤帆,向何方而去,于是便有了这四句抒情之诗。
墨竹图,一幅将自然之美传递给人们的珍贵画卷,而其中的四句“墨竹图”诗句,更引发了人们对自然之美的思索,并将人与自然的交融与抒情表达的极致完美的融合到一起,成为了中国书画界一首经典之作。
从诗句中,既可看到画家的神韵之美,也可见到文人所追求的修养和精神智慧,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与文化意义,被誉为“世界艺术之华”,被称为“中国书画界经典之作”,与“自古有佳句,述兴表怀绪”的古人之语相呼应,久传流芳。
在当今文化素质抬升的浪潮中,墨竹图的诗句也活跃于文艺圈,受到更多文化爱好者的注意和研究,可谓彰显出一代代文人的艺术才能,不断发扬光大。
墨竹图题诗(类文)
篱竹
郑燮
一片绿阴如洗,护竹何劳荆杞?仍将竹作芭篱,求人不如求已。
题画
郑燮
信步捻来都是竹,乱叶交枝嘎寒玉。
却笑洋州文太守,早向从前构成局。
我有胸中十万竿,一时飞作淋漓墨。
为凤为龙上九天,染遍云霞看新绿。
咏竹
杜甫
绿竹半含箨,新梢才出墙。
雨洗娟娟净,风吹细细香。
咏竹
杨万里
凛凛冰霜节。
修修玉雪身。
便无文与可。
自有月传神。
竹(题画诗)
邓拓
阶前老老苍苍竹,却喜长年衍万竿,
最是虚心留劲节,久经风雨不知寒。
题竹
叶剑英 1963年
彩笔凌云画溢思,虚心劲节是吾师。
人生贵有胸中竹,经得艰难考验时。
一枝一叶总关情
一枝一叶总关情
出自清代郑燮的《潍县署中画竹呈年伯包大中丞括/ 墨竹图题诗》
全诗
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
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
译文
在衙门里休息的时候,听见竹叶萧萧作响,仿佛听见了百姓啼饥号寒的怨声。
我们虽然只是州县里的小官吏,但百姓的每一件小事都在牵动着我们的感情。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郑板桥于乾隆十一、二年(1746年—1747年)间任山东潍县知县时所作。
科举时代称同科考取的人为同年,对同年的父辈或父亲的同年称年伯。
清代巡抚又称中丞,“大”是表示尊敬之意。
郑板桥曾画过一幅《风竹图》呈送包括,此诗即是题写在这幅画上的。
赏析
这是一首题画诗,诗人从写竹入手,托物言志,语多谦逊委婉,表达了对民众的忧虑关切之情,以及自己的责任感与清官心态。
清代郑燮《墨竹图题诗》原文、翻译及注释
清代郑燮《墨竹图题诗》原文、翻译及注释
题记:
该诗是郑燮于乾隆十一、二年(1746年—1747年)间任山东潍县知县时所作。
科举时代称同科考取的人为同年,对同年的父辈或父亲的同年称年伯。
包括即是郑燮的年伯,他当时任山东布政使,署理巡抚。
清代巡抚又称中丞,“大”是表示尊敬之意。
郑燮曾画过一幅《风竹图》呈送包括,该诗即是题写在这幅画上的。
原文:
墨竹图题诗
清代-郑燮
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
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
翻译:
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
在衙门里休息的时候,听见竹叶萧萧作响,仿佛听见了百姓啼饥号寒的怨声。
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
我们虽然只是州县里的小官吏,但百姓的每一件小事都在牵动着我们的感情。
注释:
署:衙门。
年伯:古称同榜考取的人为同年,称“同年”的父辈为年伯。
中丞:清代将巡抚称为中丞。
衙斋:官衙中供官员居住和休息之所。
萧萧:拟声词,形容草木摇动声。
些小:很小,这里指官职卑微。
吾曹:我们。
关情:牵动情怀。
墨竹图题诗
着欣赏。
郑燮为什么 把竹枝画得那么 细?为什么不直 接表达情感,要 借助竹子来表达 呢?
竹干很细,竹 叶着色不多,却 青翠欲滴,并全 用水墨,更显得 高标挺立,特立 独行。虽是风吹 萧萧作响,但竹 叶绝无风吹雨打 之态。
竹干很细,竹 叶着色不多,却 青翠欲滴,并全 用水墨,更显得 高标挺立,特立 独行。虽是风吹 萧萧作响,但竹 叶绝无风吹雨打 之态。
墨竹图题诗
(清) 郑燮
衙斋卧听萧萧竹, 疑是民间疾苦声。 些小吾曹州县吏, 一枝一叶总关情。
字音
郑燮(xiè) 衙(yá )斋(zhāi) 疾(jí)苦 吾(wú)曹 县吏(lì)
墨竹图题诗
(清) 郑燮
衙斋卧听萧萧竹, 疑是民间疾苦声。 些小吾曹州县吏, 一枝一叶总关情。
墨竹图题诗
(清) 郑燮
特立独行:有操守,有 见识,不随波逐流。
“盖竹之体,瘦劲孤高, 枝枝傲雪,节节干霄, 有君子之豪气凌云, 不为俗屈。”
——郑燮
墨竹图题诗
(清) 郑燮
衙斋卧听萧萧竹, 疑是民间疾苦声。 些小吾曹州县吏, 一枝一叶总关情。
1.“一枝一叶总关情”表述了郑板桥和山东 灾民的关系,结合现在的生活,你觉得这句 诗还可以恰当地运用于什么关系?请写几句 话,用上这句诗。 2.阅读郑燮的相关资料,了解他的题画诗 和书法,进一步感悟其人格。
衙斋卧听萧萧竹, 疑是民间疾苦声。 些小吾曹州县吏, 一枝一叶总关情。
衙: 衙门,官署。 斋:书房。 疑:怀疑,猜疑。 些小:小小。些,少许,一点儿。 吾曹:我辈,我们。曹,辈。 县吏:县官。 关:牵挂。
自学解决课前质疑:
1.为什么郑板桥由萧萧竹声联想到百姓的疾苦 声?为什么他宁愿罢官也要开仓放粮?
六年级语文(下)第10课:《古诗三首》类文阅读《潍县署中画竹呈年伯包大丞括 墨竹图题诗》含答案
六年级语文(下)第10课:《古诗三首》类文阅读《潍县署中画竹呈年伯包大丞括墨竹图题诗》含答案
潍县署中画竹呈年伯包大丞括墨竹图题诗
【清】郑燮
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
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
【注释】①衙斋:官衙中供官员居住和休息之所。
②些小:很小,这里指官职卑微。
③一枝一叶:用竹子枝叶来比喻百姓们的各种小事。
1.下列词语解释有错误的是()
A.署:衙门。
B.萧萧:形容草木凋零。
C.吾曹:我们。
D.关情:牵动情怀。
2.给诗句中的加点词语选择正确的解释。
(1)疑是民间疾苦
..声()
①指(人民生活中的)困难和痛苦。
②憎恶,厌恨。
③因病引起痛苦;患病的痛苦。
(2)些小
..吾曹州县吏()
①细小;微小。
②稍许;略微。
③少许。
3.“一枝一叶总关情”,诗人关情的是什么呢?
4.这是一首题画诗,表达的是诗人怎样的感情呢?
5.诗人写竹的诗很多,你还能再写出几首吗?
参考答案:
第10课:
1.B
2.(1)①(2)①
3. 诗人关情的是平民百姓生活中的每一件小事。
4. 表达的是诗人对百姓真挚而执着的忧虑关切之情,以及自己两袖清风的高尚节操。
5.示例:《新竹》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干为扶持。
下年再有新生者,十丈龙孙绕凤池。
《题画竹》秋风昨夜渡潇湘,触石穿林惯作狂。
惟有竹枝浑不怕,挺然相斗一千场。
《墨竹图题诗》
对当代的价值
文化交流
《墨竹图题诗》作为中国传统文化艺术 的瑰宝,不仅在国内享有盛誉,而且在 国际上也有很高的知名度。这幅作品对 于促进中外文化交流、增进世界对中国 文化的了解具有重要的作用。
VS
精神滋养
《墨竹图题诗》所传达的清雅、高洁、坚 韧、不屈的精神内涵,对于当代人在物欲 横流的现实社会中保持内心的纯净和坚强 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这幅作品能够激励 人们在面对困难和挫折时保持乐观向上的 心态,追求内心的宁静与坚韧。
层次感强
通过运用多层次的构图,表现出竹叶的层次 感和立体感。
呼应得当
画家运用呼应得当的手法,使画面中的元素 相互呼应,增强画面的整体感。
04
思想内涵
情感表达
表达情感
这幅墨竹图通过细腻的笔触,表达了作者内心的情感,体现了中国文人画的情感 价值。
寄托情感
竹子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元素,被赋予了高尚、纯洁等文化内涵,画家通 过墨竹图表达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对生活的热爱。
创作形式
作品采用中国传统的水墨画形式,以墨竹为主要表现 对象。
构图布局
构图布局严谨,通过巧妙的留白和构图安排,突出了 主题和情感表达。
技法运用
技法运用娴熟,运用了传统的笔墨技巧,如点染、皴 擦等,表现出竹子的质感。
作品特色
意境深远
作品通过墨竹图表达了作者深深的情感和思想,营造出一种深远、 幽静的意境。
人生态度
淡泊名利
这幅墨竹图展现了作者淡泊名利、追求自由的人生态度。画家通过描绘竹子的自然形态,表达了对自由、独立的 向往。
崇尚自然
竹子作为自然元素之一,被赋予了崇高的地位,画家通过墨竹图表达了对自然的敬畏和对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追 求。文化价Fra bibliotek观传统文化
一枝一叶总关情全诗赏析 一枝一叶总关情知识点梳理
出自清代郑燮的《潍县署中画竹呈年伯包大中丞括/ 墨竹图题诗》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
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
译文及注释译文在衙门里休息的时候,听见竹叶萧萧作响,仿佛听见了百姓啼饥号寒的怨声。
我们虽然只是州县里的小官吏,但百姓的每一件小事都在牵动着我们的感情。
注释署:衙门。
年伯:古称同榜考取的人为同年,称“同年”的父辈为年伯。
中丞:清代将巡抚称为中丞。
衙斋:官衙中供官员居住和休息之所。
萧萧:拟声词,形容草木摇动声。
些小:很小,这里指官职卑微。
吾曹:我们。
关情:牵动情怀。
创作背景这首诗是郑板桥于乾隆十一、二年(1746年—1747年)间任山东潍县知县时所作。
科举时代称同科考取的人为同年,对同年的父辈或父亲的同年称年伯。
清代巡抚又称中丞,“大”是表示尊敬之意。
郑板桥曾画过一幅《风竹图》呈送包括,此诗即是题写在这幅画上的。
赏析这是一首题画诗,诗人从写竹入手,托物言志,语多谦逊委婉,表达了对民众的忧虑关切之情,以及自己的责任感与清官心态。
第一、二句点明诗人身份与周边环境,紧扣画中风来疏竹的主题。
“衙斋”说明自己身为官员;不言“官邸”“府第”等,既表明自己的官阶较低,又有谦逊之意。
忙中偷闲,静卧休息,却听得似有风雨之声,原来那是衙中自己亲手所植的竹林幽篁为清风所动,萧萧作响,意趣横生,同时给人一种十分悲凉凄寒之感。
第二句诗人振腕转笔,由竹叶声响联想到民间疾苦,一个“疑”字道出了诗人的爱民之心与勤政之意,表达了他对百姓的真挚情感。
他在任期间确实对百姓关怀备至,深得百姓的感戴。
最后因擅自开仓赈济,触犯了贪官污吏的直接利益,而被诬告罢官。
第三、四句写诗人事无巨细、永远恪尽职守、关怀百姓。
诗人直陈自己官职卑微,只是一个普通县官,语虽自谦,却用“吾曹”点出像诗人等这种下级基层官员在全国的数量之广,将之上升到普遍的高度。
末句语带双关,还是用题咏画竹的方式说明,然而只要是有关民众疾苦,无论事情大小,都会放在心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墨竹图题诗(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反复诵读诗歌,欣赏图画理解图题诗的诗情画意
2、增强学生的朗读能力,拓宽学生视野
<过程与方法>
1、师生交流诗歌创作的背景及作者的相关资料
2、学生结合资料、注解自主学习
3、理解字词,品读赏析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学习竹子所拥有的不屈不挠的精神
2、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3、体会作者对百姓的关爱之情,学习诗人的气概、培养学生为民着想的品质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诵读诗歌,理解题画诗的诗情画意
教学难点
感受作者创作时的心情,体会作者的情感
教学突破
分析法、诵读法相结合,在师生交流、生生交流中提高认识,通过读、画、悟等方法升华情感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设计
一、谈话导入新课
同学们,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中国古代文人喜爱借物抒情,借自然之物来表现自己的理想品格和对精神境界的追求。
坚毅不拔的青松,挺拔多姿的翠竹,傲雪报春的冬梅,他们虽然所系不同属科,但都有不畏严寒的高洁风格。
他们在岁寒中同生,历来被中国文人所仰慕,被誉为岁寒三友。
纵观历代文坛,诗书画三绝的名家层出不穷,而图题诗则是诗坛画苑中一朵绚丽的奇葩。
今天,我们就一同走进郑板桥的《墨竹图题诗》,一道去欣赏墨竹图,去感受诗情画意。
二、解题,交流写作背景及作者的资料
1、板题,读题,解题
2、同桌之间交流所查阅的有关作者的资料以及相关资料
补充,郑板桥是一位杰出的人物,扬州八怪之一他不仅对清代艺术的发展做出了贡献,更在中国艺术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他的诗书画世称三绝,把书法、绘画、文学融合在一起,创造了一种独特的艺术作品。
他微观清廉、爱民亲民,因不畏权贵而被罢官,后以卖画为生。
乾隆十三年,弘历冬巡时,封郑为书画史,中国近百年来的著名书画家如徐悲鸿、齐白石、毛泽东等都深受扬州八怪的影响,徐悲鸿称其为中国近三百年来的最卓越的人物之一。
3、通过预习课文,同学们了解了这首诗的写作背景,那么谁来说说这首诗是在怎样的情况下写成的?
(写于郑板桥在山东任职时。
当时,山东受灾,饥民无数,作为一名体恤百姓的县官,他整日为民奔波,白日劳顿,夜不思眠。
本文记载的又是一个夜不能寐的夜晚,作者听着冷雨拍打窗棂,风吹疏竹,发出萧萧之声,板桥立即联想到了百姓啼饥号寒的怨声,于是,提笔展纸作画,遂成此诗,送予上
级,使其了解民间疾苦,并上书请示放赈,救济百姓。
)
4、观画:既然这是一首题在画上的诗,我们就要先看看这是一幅怎样的画。
请同学们看图,看看竹子有什么特点?
出示图,(常绿,多年生,在冬夏生笋,有年份之分,茎有佷多节,中间是空的,质地坚硬。
是一种坚强的植物,傲然挺立,有君子之称,一生中只开一次花,可制器物,又可做建筑材料。
)
三、初读诗歌,字词过关,了解大意
1、初读诗歌
前面,我们了解了许多都是为了读,现在请同学们按自读要求自由读诗歌。
要求:第一遍,读通顺,遇到不认识的字词借工具书自己解决。
第二遍:借助资料,初步体会诗歌大意。
第三遍:通过诗画结合,了解诗歌意蕴,体会情感。
第四遍:带着理解再读,注意节奏型及重读的地方。
2、学生反馈自学情况
A、抽读生字,注意字形衙斋燮赈遂
B、抽生读诗,指导朗读(朗读基调应充满仁爱之心、体恤之情,语气幽婉深情,语调低沉舒缓。
通过要表现出作者的人格魅力及思想情怀)注意节奏感、重读,校正
C、提问单字义;从你们的理解中,你们认为作者是怎样的一个人?
四、研读诗歌,赏析感悟
1、逐句研读,分析理解
<1>学生分小组研读讨论并指名回答,教师补充
A、释义:(前两句)在县衙书斋躺着休息,听见风吹竹叶发出萧萧之声,立即两是百姓啼饥号寒的怨声。
B、赏析:一二两句,托物取喻。
第一句写的是作者在衙署书房里躺卧休息时,听到窗外阵阵清风吹动着竹子,萧萧丛竹,声音呜咽,给人一种十分悲凉凄寒之感。
第二句是作者由凄凉的竹子声音产生的联想。
作者由自然界的风竹之声而想到了老百姓的疾苦,好像是饥寒交迫中挣扎的老百姓的呜咽之声,充分地体现了作者身在官衙心系百姓的情怀。
C、释义:(后两句)我们虽然只是一些小小的州县官吏,但是老百姓的一举一动都牵动着我们的感情。
D、赏析:三四句畅述胸怀。
第三句既是写自己,又是写包括其他官吏等,可见忧国忧民的应该是所有的父母官,这句诗拓宽了诗歌的内涵。
第四句一语双关,看似写竹,实则写人。
这句话即照应了风竹画和诗题,又寄予了深厚的感情,写出了诗人对百姓的仁爱之心、体恤之情,令人叹为观止。
<2>教师小节赏析
郑板桥的这首题画诗,以竹喻人,比喻新颖奇特,由风吹竹摇之声而联想到百姓生活疾苦,寄予了作者对老百姓命运的深切关注和同情,把一个铁骨铮铮的文人写得极如情理,表现了他特立独行的品格。
前人画竹多写实,竹竿粗,竹叶小。
郑板桥笔下的墨竹图,竹子竹竿很细,但细中有强;竹叶着色不多,却浓淡疏密有致,青翠欲滴,鲜活之气跃然纸上。
并且,全用水墨,更显其傲然挺立,特立独行,与众不同。
文中“衙斋卧听萧萧竹”写的是一个凄风冷雨之夜,但竹却傲然挺立,丝毫没有风吹雨打之姿,更让人对其充满敬佩之意,对诗人充满仰慕之情。
因此,作为题画诗,诗画共同表达了作者的思想与气节,诗与画应为一个整体,以后,在赏析题画诗时不能忘记观画。
2、写作特点分析
本文主要运用了象征手法及借物喻人的方法。
<1>怎样理解象征手法?
我举一个例子,大家都知道明月寄托着人们对家乡的思念,圆月则象征着团聚,残月是人们心情沮丧、失落的象征,而竹子是因为有节、笔直象征有气节,不低头等,这是郑诗中的,杜甫的诗中对竹子却是批判的。
<2>借物喻人要找到事物的相似之处,借物是为了喻人,因此描述事物的特点,要与人的品格有密切关联,让人读了文章,就能清醒地认识到要借物赞誉什么样的人。
例如,我们可以借路来赞誉老师,表现老师像路那样默默奉献的情怀。
借蜜蜂、春蚕和蜡烛来赞美有奉献精神的人。
3、齐读诗歌,再次体会作者情感:《墨竹图题诗》是一首题画诗,以竹为依托之物,运用象征手法,借竹喻人,表达了画家淡泊名利、亲民爱民、以解除百姓之苦为己任的胸襟,以及“任风雨来袭,我自岿然不动”的气概。
五、拓展延伸、知识积累
1、指名说说关于竹子的成语:竹报平安青梅竹马势如破竹
成竹在胸罄竹难书斑竹一枝千滴泪
2、郑板桥的其他诗。
(生答)。
竹石(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乌纱掷去不为官,囊橐萧萧俩袖寒。
写取一枝清瘦竹,秋风江上作渔竿。
)(一节复一节,千枝攒万叶。
我自不开花,免撩蜂与蝶。
)
3、课外收集扬州八怪的诗、画。
4、找一找生活中具有高尚品格的人,运用本文的写作方法去歌颂他。
(300百字以上)
板书:
墨竹图题诗
(清)郑燮
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
写竹傲然挺立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
喻人心系百姓淡泊名利爱民亲民关心百姓疾苦
任风雨来袭我自岿然不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