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教案

合集下载

《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影响》教案

《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影响》教案

《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影响》教案第一章:引言1.1 教学目标了解大气环流的基本概念。

理解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原因。

1.2 教学内容大气环流的概念和重要性。

气压带和风带的定义及其形成机制。

1.3 教学方法采用多媒体演示和小组讨论相结合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能力。

1.4 教学评估通过小组讨论和课堂提问,评估学生对大气环流和气压带风带的理解程度。

第二章:气压带的形成和分布2.1 教学目标掌握气压带的成因和特点。

理解气压带的分布规律。

2.2 教学内容气压带的成因:地球自转、太阳辐射、大气垂直运动。

气压带的分布规律:赤道低压带、副热带高压带、极地低压带。

2.3 教学方法通过示例图和动画演示,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气压带的成因和分布。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析气压带分布的规律性。

2.4 教学评估通过小组讨论和问题解答,评估学生对气压带成因和分布的理解程度。

第三章:风带的形成和分布3.1 教学目标掌握风带的成因和特点。

理解风带的分布规律。

3.2 教学内容风带的成因:地球自转、气压梯度力、科里奥利力。

风带的分布规律:信风带、西风带、东风带。

3.3 教学方法通过示例图和动画演示,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风带的成因和分布。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析风带分布的规律性。

3.4 教学评估通过小组讨论和问题解答,评估学生对风带成因和分布的理解程度。

第四章: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4.1 教学目标理解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形成的重要作用。

分析不同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特点的影响。

4.2 教学内容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温度、降水、风向等。

不同气压带和风带的气候特点:热带雨林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极地气候等。

4.3 教学方法通过案例分析和角色扮演,让学生深入了解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析不同气压带和风带的气候特点。

4.4 教学评估通过小组讨论和问题解答,评估学生对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影响的理第五章: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移动5.1 教学目标理解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性移动规律。

3.3《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优秀教学案例高二上学期地理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

3.3《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优秀教学案例高二上学期地理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
3.3《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优秀教学案例高二上学期地理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
一、案例背景
本案例背景以高二上学期地理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中《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一节为例。本节课旨在让学生理解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掌握气压带和风带对天气、气候的形成和变化的基本原理,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
2.引导学生运用气压带和风带的知识分析案例,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3.组织小组分享和讨论,鼓励学生互相学习和借鉴,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四)总结归纳
1.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知识点,如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规律、对气候的影响等;
2.强调气压带和风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热情;
(三)小组合作
1.将学生分成小组,鼓励学生进行合作交流和共同探究;
2.分配任务和角色,使每个学生都能参与进来,发挥自己的特长和能力;
3.组织小组展示和分享,让学生展)反思与评价
1.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反思,总结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提出改进措施;
2.组织学生进行同伴评价,鼓励学生互相鼓励和肯定,培养良好的学习氛围;
3.创设实际情境,如当地气候特点和天气变化,引导学生运用气压带和风带的知识进行解释和分析。
(二)问题导向
1.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如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原因、分布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等;
2.设计探究性问题,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活动和合作交流寻找答案和解决问题;
3.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和思考,鼓励学生提出不同观点和看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气压带和风带的概念及其分布规律;
2.掌握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包括对天气、气候的形成和变化的基本原理;

《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影响》教案

《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影响》教案

《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影响》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全球气压带的分布及特点;(2)掌握全球风带的分布及特点;(3)分析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地图观察和分析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2)运用实例说明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3)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及地理思维。

3.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地理环境的兴趣和好奇心;(2)培养学生关爱环境,珍惜资源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全球气压带的分布及特点;(2)全球风带的分布及特点;(3)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2. 教学难点:(1)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机制;(2)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机制。

三、教学准备1. 地图:世界气压带和风带分布图;2. 教学工具:投影仪、电脑、多媒体课件;3. 实例资料:有关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影响的案例。

四、教学过程1. 导入:(1)播放地球自转和公转的视频,引导学生关注地球运动对气候的影响;(2)提问:地球运动如何产生气压带和风带?2. 新课导入:(1)介绍气压带和风带的定义;(2)讲解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及特点;(3)分析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机制。

3. 案例分析:(1)展示实例资料,让学生观察和分析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2)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实例中的现象;4. 互动环节:(1)分组讨论:气压带和风带对不同地区气候的影响;(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2)评价学生的学习表现,给予鼓励和指导。

五、课后作业1. 绘制世界气压带和风带分布图,并标注各气压带和风带的特点;2. 选择一个实例,分析气压带和风带对该地区气候的影响;3. 思考:如何利用气压带和风带的知识解释气候变化?1. 气压带和风带的变化:(1)讲解气压带和风带随季节的变化;(2)分析气候变化对气压带和风带的影响。

2. 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1)探讨人类活动对气压带和风带的影响;(2)强调关爱环境,珍惜资源的重要性。

3.3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优秀教学案例人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1

3.3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优秀教学案例人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1
5.布置一道思考题,让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现实生活中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展示不同地区的气候图片,如热带雨林、沙漠、寒带等,引导学生关注气候差异。
2.提问:“为什么同一纬度地区,气候差异却如此之大?”激发学生思考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5.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IS)软件,让学生观察和分析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及移动,提高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地理学科的热爱,激发学生探究自然地理现象的兴趣。
2.培养学生关注社会热点问题,提高学生运用地理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关注气候变化趋势,提高学生的科学预测能力。
(三)学生小组讨论
1.学生分小组,共同探讨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分享各自的观点和见解。
2.设计小组实践活动,如制作气压带和风带模型,共同完成任务,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3.小组成员互相评价,总结学习成果,提高学生的沟通与表达能力。
(四)总结归纳
1.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检查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
2.强调气压带和风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提醒学生关注地理现象。
3.鼓励学生提出疑问,解决心中的困惑,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五)作业小结
1.布置一道思考题,让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现实生活中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掌握气压带和风带的基本概念,理解其分布规律和移动规律。
2.使学生了解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能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现实生活中气候差异的原因。

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教案

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教案

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气压带和风带的基本概念。

2. 让学生理解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3. 培养学生运用地理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气压带和风带的基本概念,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难点: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原因,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机制。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气压带和风带的基本概念,阐述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地区的气候特征,引导学生运用气压带和风带的知识进行分析。

3. 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影响的实例,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四、教学准备1. 教材:《地理》2. 课件:气压带和风带的图像、气候分布图等3. 教学工具:黑板、粉笔、地球仪五、教学内容1. 气压带和风带的基本概念a. 气压带的定义和分类b. 风带的定义和分类2. 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规律a. 气压带的分布规律b. 风带的分布规律3. 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a. 气压带对气候的影响b. 风带对气候的影响4. 典型地区的气候特征分析a. 热带雨林气候b. 地中海气候c. 温带季风气候5. 气压带和风带在实际应用中的例子a. 农业生产b. 航空事业c. 海洋运输本教案根据教学目标、重点、难点和教学方法,设计了五个章节的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的教学内容。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以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六、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地球仪上的气压带和风带分布图,引导学生关注气压带和风带在全球范围内的分布规律。

2. 新课导入:讲解气压带和风带的基本概念,阐述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3. 案例分析:分析典型地区的气候特征,引导学生运用气压带和风带的知识进行分析。

4.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影响的实例,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5. 总结与拓展: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布置课后作业,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

3.3《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教学设计高二上学期地理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

3.3《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教学设计高二上学期地理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
3.绘图作业:请学生绘制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图,并在图中标注出主要的气候类型。
-要求学生在绘图过程中,注意各个气压带和风带的位置、范围和相互关系,以及它们对气候类型的影响。
4.研究性学习:鼓励学生选择一个感兴趣的气候现象,如厄尔尼诺、拉尼娜等,进行深入研究。
-学生需要收集相关资料,分析该现象与气压带和风带的关系,并撰写一篇研究小论文。
5.小组合作:布置小组合作作业,要求学生分组讨论气压带和风带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
-每个小组需要整理讨论成果,制作成PPT或海报,并在课堂上进行分享。
6.反思日记:请学生撰写一篇反思日记,总结自己在学习气压带和风带知识过程中的收获和困惑。
-鼓励学生反思学习方法,提出改进措施,以提高学习效率。
(三)学生小组讨论
在学生小组讨论阶段,我将组织以下活动:
1.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针对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展开讨论。
2.问题引导:为每个小组提供讨论话题,如“气压带和风带如何影响我国南北方气候差异?”“全球气候变化对气压带和风带有哪些影响?”等。
3.汇报交流: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分享各自的观点和发现,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
4.教师点评:对每个小组的讨论成果进行点评,指出优点和不足,给予鼓励和建议。
(四)课堂练习
在课堂练习阶段,我将设计以下练习题:
1.填空题:考查学生对气压带和风带基本概念的理解。
2.选择题:检验学生对气压带和风带分布规律及其对气候影响的掌握。
3.分析题:提供实际气候案例,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
4.综合题:结合地图和数据,考查学生对气压带和风带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
4.注重课后反馈,针对学生的疑问和困难,进行个性化辅导,提高教学效果。

《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影响》教案

《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影响》教案

《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影响》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气压带和风带的基本概念及其分布规律。

2. 使学生掌握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3. 培养学生运用地理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分布及其对气候的影响。

2. 难点:气压带和风带移动规律及其气候变化。

三、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气压带和风带的基本概念、形成原因和分布规律。

2. 利用图示法,展示气压带和风带的全球分布,增强学生直观感受。

3. 案例分析法,通过实际案例使学生了解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4. 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气压带和风带移动对气候变化的影响。

四、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教材、图示、案例等教学资源。

2. 制作PPT,展示气压带和风带的全球分布图、气候变化图等。

3. 准备课堂讨论题目,引导学生积极参与。

五、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气压带和风带的概念,激发学生兴趣。

2. 讲解:详细讲解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原因、分布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

3. 展示:利用PPT展示气压带和风带的全球分布图,让学生直观了解其分布特点。

4. 案例分析:分析实际案例,如地中海气候、热带草原气候等,使学生掌握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5. 讨论:引导学生探讨气压带和风带移动对气候变化的影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6. 总结:概括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重要性。

7.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内容与要求1. 分析气压带和风带对全球气候分布的影响。

2. 理解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性变化及其对气候的影响。

3. 掌握气压带和风带对农业生产、水资源分布等的影响。

七、教学过程1. 复习导入: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进入新课。

2. 讲解:分析气压带和风带对全球气候分布的影响,讲解季节性变化及其对气候的影响。

3. 案例分析:分析气压带和风带对农业生产、水资源分布等的影响,以实际案例为例进行说明。

《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影响》教案

《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影响》教案

《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影响》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气压带和风带的基本概念。

2. 使学生掌握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规律。

3. 培养学生分析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影响的能力。

4. 提高学生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气压带和风带的基本概念。

2. 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规律。

3. 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气压带和风带的概念、分布规律及对气候的影响。

2. 难点:气压带和风带分布规律的识记及对气候影响的分析。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气压带和风带的基本概念、分布规律及对气候的影响。

2. 利用地图、图片等教学资源,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

3. 开展小组讨论,让学生分析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4. 设计案例分析,培养学生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地球仪上的气压带和风带示意图,引导学生关注气压带和风带的概念。

2. 讲解气压带和风带的基本概念:解释高压、低压、盛行风等概念,让学生了解气压带和风带的定义。

3. 讲解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规律:介绍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特点,引导学生掌握其分布规律。

4. 分析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通过实例分析,使学生了解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如热带雨林、沙漠等。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6. 布置作业:设计相关练习题,巩固学生对气压带和风带的理解。

六、教学拓展1. 介绍气压带和风带在不同季节的变化,让学生了解季节对气压带和风带的影响。

2. 探讨气压带和风带对全球气候模式形成的作用,加深学生对气候形成机制的理解。

七、课堂互动1. 提问:请学生解释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原因。

2. 讨论:分组讨论气压带和风带对不同地区气候的影响,分享讨论成果。

八、案例分析1. 以亚洲为例,分析气压带和风带对亚洲气候的影响,如季风气候的形成。

2. 让学生举例说明气压带和风带对日常生活和农业的影响。

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教案

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教案

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教案第一章:引言1.1 气候的定义和重要性1.2 地球上的气压带和风带1.3 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第二章:气压带的分布和特征2.1 赤道低压带2.2 副热带高压带2.3 副极地低压带2.4 极地高压带第三章:风带的分布和特征3.1 信风带3.2 副热带风带3.3 极地风带3.4 风带对气候的影响第四章: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和移动4.1 地球自转和科里奥利力的作用4.2 太阳辐射的不均匀加热4.3 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性移动第五章: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实例5.1 气压带和风带对降水的影响5.2 气压带和风带对温度的影响5.3 气压带和风带对风向和风力的影响第六章:气压带和风带对降水分布的影响6.1 降水的基本类型6.2 赤道低压带的降水特征6.3 副热带高压带的降水特征6.4 副极地低压带和极地高压带的降水特征第七章:气压带和风带对温度分布的影响7.1 温度分布的基本规律7.2 气压带对温度的控制作用7.3 风带对温度分布的影响7.4 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带的影响第八章:气压带和风带对风向和风力的影响8.1 基本气流的概念8.2 气压梯度力的作用8.3 地转偏向力的影响8.4 气压带和风带对风向和风力的综合影响第九章:气压带和风带对生态系统的影响9.1 生态系统与气候的关系9.2 热带雨林的气压带和风带影响9.3 草原和沙漠的气压带和风带影响9.4 极地生态系统的气压带和风带影响第十章:气压带和风带对人类活动的影响10.1 农业生产的气压带和风带影响10.2 交通运输的气压带和风带影响10.3 气压带和风带对人类生活的影响10.4 气候变化与气压带风带关系的探讨第十一章: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灾害的影响11.1 热带气旋的形成与气压带风带的关系11.2 干旱和洪涝的气压带风带影响11.3 寒潮和高温事件的气压带风带作用11.4 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灾害的预测和防治第十二章:全球变暖对气压带和风带的影响12.1 全球变暖的趋势和证据12.2 全球变暖对气压带和风带的影响机制12.3 气候变化对气压带和风带影响的案例分析12.4 未来气压带和风带变化的预测第十三章:气压带和风带的观测与模拟13.1 气压带和风带的观测方法13.2 气象卫星和气象雷达在观测中的应用13.3 气压带和风带的数值模拟13.4 气候变化模型中的气压带和风带模拟第十四章:气压带和风带在天气预报中的应用14.1 气压带和风带在天气预报中的作用14.2 气压场和风场分析的方法14.3 气压带和风带在极端天气预测中的应用14.4 未来天气预报技术的发展趋势第十五章:总结与展望15.1 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影响的主要观点回顾15.2 气压带和风带研究的前沿问题15.3 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变化适应性的探讨15.4 气压带和风带教学资源的整合与拓展重点和难点解析本文教案主要围绕“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这一主题展开,内容涵盖了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特征、形成与移动,以及其对降水、温度、风向风力、生态系统和人类活动的影响。

《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影响》教案

《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影响》教案

《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影响》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气压带和风带的基本概念。

2. 使学生掌握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原因及其分布规律。

3. 培养学生分析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影响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原因、分布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

2. 教学难点: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机制、分布规律的深入理解。

三、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气压带和风带的基本概念、形成原因、分布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

2. 利用图表和实例进行分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气压带和风带的特点。

3. 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思考,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内容1. 气压带和风带的基本概念:气压带、风带、高气压、低气压。

2. 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原因:地球自转、太阳辐射、地球形状。

3. 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规律:南北半球、纬度分布、季节变化。

4. 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气候类型、降水分布、温度分布。

五、教学时间本节课的教学时间为45分钟。

1. 导入(5分钟):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地球自转、太阳辐射等基本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讲解(20分钟):讲解气压带和风带的基本概念、形成原因、分布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

结合图表和实例进行分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气压带和风带的特点。

3. 讨论(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分享自己的观点和实例。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问题。

4. 总结(5分钟):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重要性。

5. 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讨论等方式,使学生掌握了气压带和风带的基本知识,能够分析其对气候的影响。

但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运用能力。

加强对学生的引导和鼓励,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六、教学评价1. 评价方法:采用课堂提问、小组讨论、课后作业等方式进行评价。

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教案

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教案

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教案教案标题: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教案目标:1. 了解气压带和风带对全球气候的影响;2. 掌握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原因和特点;3. 理解气压带风带与气候类型的关系;4. 能够分析气压带风带对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

教案步骤:一、导入(5分钟)1. 引入气压带和风带的概念,让学生思考气压和风的关系;2. 提问:你认为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有什么影响?二、讲解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10分钟)1. 介绍地球的纬度对气候的影响,引出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原因;2. 解释热带高压、副热带低压、副极地高压等气压带的特点;3. 解释副热带西风带、副极地东风带等风带的特点。

三、探究气压带风带与气候类型的关系(15分钟)1. 分组讨论:根据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推测不同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2. 学生汇报讨论结果,教师引导学生总结不同气压带风带与气候类型的关系。

四、案例分析:气压带风带对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15分钟)1. 选择一个具体的地理区域,分析该地区所处的气压带风带及其对气候和地理环境的影响;2. 分析气候变化对该地区的农业、旅游、能源等人类活动的影响。

五、小结与拓展(5分钟)1. 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重要性;2. 提出问题:你认为气压带风带对不同地区的影响有何差异?教案评估:1. 学生参与讨论的质量和深度;2. 学生对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原因和特点的理解程度;3. 学生对气压带风带与气候类型的关系的分析能力;4. 学生对气压带风带对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的理解程度。

教学资源:1. 地图、图表等展示材料;2. 案例分析所需的相关资料。

教学延伸:1. 学生可以进一步研究不同气压带风带对全球不同地区的影响;2. 学生可以进行实地调查,了解本地区气候类型和气压带风带的关系。

教学设计2:3.3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教学设计2:3.3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第三节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1.综合思维:运用影响气候的因素等相关知识,结合具体图文材料,判断气候类型,分析气候的成因、特征及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

2.区域认知:认识不同地区的气候类型差异和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的差异。

3.人地协调观:结合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危害及防御措施,认识保护全球环境的重要性。

教学重难点1.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重点)2.气候类型及判断。

(重点)3.气候特征及成因。

(难点)教学过程【新课导入】在坦桑尼亚的塞伦盖蒂和肯尼亚的马萨伊马拉之间,每年都会出现壮观的动物大迁徙。

从5月中下旬开始,塞伦盖蒂的食草动物向北迁徙,七八月间来到马萨伊马拉。

到了10月,它们离开马萨伊马拉向塞伦盖蒂回迁。

为什么食草动物每年离开塞伦盖蒂的时间是5月中下旬?为什么到了10月,它们又要回迁?【新课教学】板书:一、气压带对气候的影响1. 气压带和气候2. 案例《热带雨林气候》预习教材内容:【问题】⏹①预习教材,完成表格。

⏹②阅读案例《赤道低气压带和热带雨林气候》(请同学预习教材后回答)【教师讲解】结合案例《赤道低气压带和热带雨林气候》讲解气压带知识。

水汽容易凝结,降水丰富,气候湿润。

高压带控制的地区,盛行下沉气流,水汽不易凝结,降水稀少。

其中,暖高压控制的地区气候炎热干燥,冷高压控制的地区气候寒冷干燥。

板书: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1. 风带对气候2. 案例《西风带和温带海洋性气候》预习教材内容,结合幻灯片:【问题】⏹①预习教材,完成表格。

⏹②阅读案例《西风带和温带海洋性气候》(请同学预习教材后回答)【教师讲解】一般来说,从低纬度流向高纬度的气流,气温由高变低,水汽容易凝结,降水较多;从高纬度流向低纬度的气流,气温由低变高,水汽不易凝结,降水较少。

从海洋吹向陆地的气流,水汽充沛,降水较多;从陆地吹向海洋的气流,水汽稀少,降水较少。

板书:三、气压带和风带交替控制对气候的影响【问题】⏹①气压带和风带移动规律是怎样的?⏹②阅读案例《副热带高压带和西风带的交替控制与地中海气候》(请同学预习教材后回答)教师展示幻灯片,结合幻灯片讲解知识。

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第1课时)(教学设计)

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第1课时)(教学设计)

第三章大气的运动第一节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教学设计)备课组名称高一地理周次本节教学内容3.3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第一课时)本节教学目标课程标准:用示意图,说明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并分析气压带、风带对气候形成的作用,以及气候对自然地理景观形成的影响。

地理核心素养:1.运用示意图等手段,分析气压带对气候的影响。

2.运用示意图等手段,分析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3.掌握热带雨林、温带海洋、季风气候的形成原因、特点及分布;4.运用示意图等手段,归纳分析影响气候形成的因素。

本节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分析气压带、风带对气候形成的作用。

教学难点:分析气压带、风带对气候形成的作用。

本节内容教学方法讲授法本节内容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预设导入:视频播放:伦敦城市风光材料展示:伦敦位于英格兰东南部的平原上,跨泰晤士河,属温带海洋性气候,四季温差小,夏季凉爽,冬季温暖,冬无严寒夏无酷暑,空气湿润,多雨雾,秋冬尤甚,全年温和湿润。

春季(3月底-5月)和秋季(9-10月),气温则维持在11-15℃左右。

夏季(6-8月)气温在18℃左右,有时也会达到30℃或更高。

冬季(11月-3月中旬),气温波动在6℃左右,空气潮湿而阴冷,会有罕见结冰情况。

提问:伦敦气候有什么特点?为什么?一、气压带对气候的影响任务一:气压带对气候的影响【自主思考】高压和低压分别盛行什么气流?哪个气压带更容易产生降水?【自主思考】如果在单一赤道低压带、单一副热带高压带、单一副极地低压带、单一极地高压带控制下,区域气候有何特点?任务二:热带雨林气候的特征、成因、分布材料展示:赤道地区全年受赤道低压带控制,盛行上升气流,形成终年高温多雨的热带雨林气候。

热带雨林气候区全年皆夏,年平均气温在26℃左右,年降水量大都在2000毫米以上,全年降水分配比较均匀。

南美洲亚马孙平原位于赤道附近,西边是安第斯山脉,南、北分别是高原,东向大西洋敞开,面积广大,终年受赤道低气压控制,形成地球上面积最为广大的热带雨林气候区并发育了世界上面积最大的热带雨林。

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教案认识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带来的影响

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教案认识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带来的影响

注:以下内容为生成,如有不妥请您谅解。

一、教学目标1.理解气压带和风带概念。

2.掌握高压带和低压带的形成原因及其对气候的影响。

3.了解地球上的主要风带,以及它们对气候变化的影响。

二、教学重难点1.气压带和风带的概念及其形成原因。

2.理解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三、教学过程1.导入教师出示世界地图,询问学生所在地的天气情况。

教师让学生分别说出高压、低压和风向,引导学生思考气压和风对天气的影响。

2.学习气压带教师让学生查阅资料了解气压带的概念,让学生通过图示理解各个气压带的特点和形成原因,进一步探讨气压带对气候的影响。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高压带是晴天多,而低压带是阴雨多?为什么靠近赤道的气压高压带比较窄,而在两极周围的气压带比较宽?让学生自学气压带的知识点,并能够画出地球各区域的气压带图。

3.学习风带教师让学生查阅资料了解主要的风带和它们的分布范围,引导学生理解风带的概念及其形成原因,并进一步探讨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从北极到副热带有一个反气旋?为什么赤道附近会形成一个恒定的气压低洼区?为什么北半球和南半球的气流方向相反?让学生自学风带知识点,并能够画出地球各区域的风带图。

4.讨论教师发起讨论,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以下问题:(1)气压和风带的形成有什么联系?(2)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有什么影响?(3)气压带和风带可能对人类生产和生活带来什么影响?让学生相互听取答案,并进行讨论交流,加深对气压和风带的理解和认识。

5.总结教师总结讲解气压带和风带的对气候的影响,引导学生通过总结扩展思路,进一步理解气候变化对生态环境、地球生物的影响,促进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四、课后作业1.请学生利用官方常用气象网站,自行查询自己所在地的天气情况,并写一篇观察天气现象的小论文。

2.请学生利用官方气象网站,查询自己所在区域的气压带和风带信息,并作一份总结。

3.学生自主寻找并回答气压带和风带对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影响,并形成文字或图表形式的报告。

《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教案

《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教案

《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识记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2)理解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1)引导学生探究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2)培养学生归纳推理和演绎推理能力;3)培养学生读图能力和概括能力;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分析影响气候的各种因素和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培养学生唯物辩证法的两点论(全面分析事物)和重点论(抓主导因素)观点。

教学重点: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气温、降水)的影响,培养学生唯物辩证法的两点论和重点论观点。

教学难点:正确认识气压带、风带在影响气候各因素中的地位教学方法:探究法授课类型:新授课授课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导入]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三圈环流和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全球分布特征,以及移动规律。

从全球来讲,大气环流把热量和水汽从一个地区输送到另一个地区,使高低纬度之间、海陆之间的热量和水分得到交换,气候的主要要素是气温和降水,既然大气环流影响热量和水分交换,那么就会影响天气和气候,是各地天气变化和气候形成的重要因素。

一般而言,不同的气压带和风带控制下的地区会形成不同的气候。

[板书课题]三、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投影]全球气压带风带分布图师:请大家在气压带和风带空白图上标出全部的风带和气压带生:在空白图上填图。

师:低气压带和高气压带控制下大气的垂直运动方向?气压带的干湿性质?生:低气压带控制大气在垂直方向上升,湿润多雨;高气压带控制下大气在垂直方向上下沉,干旱少雨。

师:对于陆地来讲,信风带的来向(来自海洋还是陆地);西风带的来向,以及干湿性质。

生:信风带源自大陆,干燥;西风带源自海洋,湿润。

[板书](一)气压带风带的性质低气压带盛行上升气流,湿润高气压带盛行下降气流,干燥信风带源自陆地,干燥西风带源自海洋,湿润师:既然气压带和风带的干湿性质不同,那么在不同气压带风带控制下的气候类型也就有所差异,我们接下来研究一下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教案

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教案

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教案第一章:引言1.1 课程背景:本节课将探讨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气压带和风带是大气环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在全球范围内影响着天气和气候。

1.2 教学目标:了解气压带和风带的基本概念;理解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能够分析不同气压带和风带地区的气候特点。

第二章:气压带的基本概念2.1 气压带的定义:气压带是指在地球表面上,由于地球自转和太阳辐射的不均匀加热,形成的一些大致沿着纬度分布的气压相对较高的区域。

2.2 气压带的分类:赤道低压带:位于赤道附近,因为太阳辐射强烈,地表加热后上升形成低压区;副热带高压带:位于中纬度地区,因为空气从高纬度流向低纬度时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向右偏转形成高压区;极地低压带:位于两极附近,因为太阳辐射弱,地表冷却后下沉形成低压区。

第三章:风带的基本概念3.1 风带的定义:风带是指在地球表面上,由于气压带的分布和地球自转,形成的一些大致沿着纬度分布的风流区域。

3.2 风带的分类:信风带:位于赤道两侧,风向始终不变,从赤道向两极吹拂;副热带风带:位于中纬度地区,风向随季节变化,夏季吹西风,冬季吹东风;极地风带:位于两极附近,风向始终不变,从两极向赤道吹拂。

第四章: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4.1 气压带对气候的影响:赤道低压带:多雨、高温、湿润气候;副热带高压带:干燥、晴朗、高温气候;极地低压带:寒冷、多云、低温和湿润气候。

4.2 风带对气候的影响:信风带:带来湿润气候,对热带雨林气候的形成有重要作用;副热带风带:带来干湿季节变化,对亚热带季风气候的形成有重要作用;极地风带:带来寒冷气候,对寒带气候的形成有重要作用。

第五章:案例分析5.1 案例一:赤道低压带的影响地点:热带雨林地区气候特点:高温、多雨、湿润影响因素:赤道低压带的形成和信风带的影响5.2 案例二:副热带高压带的影响地点:地中海沿岸气候特点:干燥、晴朗、高温影响因素:副热带高压带的形成和副热带风带的影响5.3 案例三:极地低压带的影响地点:南极洲气候特点:寒冷、多云、低温和湿润影响因素:极地低压带的形成和极地风带的影响第六章:气压带和风带的动态变化6.1 季节性变化:随着地球围绕太阳公转,地球不同部位受到的太阳辐射强度发生变化,导致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性移动;例如,夏季时,副热带高压带北移,形成北半球的炎热干燥天气;冬季时,副热带高压带南移,形成南半球的炎热干燥天气。

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教案

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教案

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教案第一章:引言1.1 目的:让学生了解气压带和风带的概念,以及它们对气候的影响。

1.2 教学内容:1.2.1 气压带和风带的基本概念1.2.2 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原因1.2.3 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1.3 教学方法:1.3.1 讲授法:讲解气压带和风带的基本概念及形成原因。

1.3.2 案例分析法:分析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1.4 教学准备:1.4.1 教案、教材、多媒体设备1.4.2 地球仪、挂图等教学辅助工具1.5 教学过程:1.5.1 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气候现象产生的原因。

1.5.2 讲解气压带和风带的基本概念及形成原因。

1.5.3 分析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1.5.4 案例分析:以具体地区为例,分析气压带和风带对该地区气候的影响。

1.5.5 课堂互动:学生提问、讨论、分享心得。

第二章:气压带的基本概念及形成原因2.1 目的:让学生了解气压带的基本概念,以及其形成原因。

2.2 教学内容:2.2.1 气压带的定义2.2.2 气压带的分类2.2.3 气压带的形成原因2.3 教学方法:2.3.1 讲授法:讲解气压带的基本概念及形成原因。

2.3.2 案例分析法:分析气压带对气候的影响。

2.4 教学准备:2.4.1 教案、教材、多媒体设备2.4.2 地球仪、挂图等教学辅助工具2.5 教学过程:2.5.1 导入: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5.2 讲解气压带的基本概念及形成原因。

2.5.3 分析气压带对气候的影响。

2.5.4 案例分析:以具体地区为例,分析气压带对该地区气候的影响。

2.5.5 课堂互动:学生提问、讨论、分享心得。

第三章:风带的基本概念及形成原因3.1 目的:让学生了解风带的基本概念,以及其形成原因。

3.2 教学内容:3.2.1 风带的定义3.2.2 风带的分类3.2.3 风带的形成原因3.3 教学方法:3.3.1 讲授法:讲解风带的基本概念及形成原因。

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第1课时)示范教案

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第1课时)示范教案

《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教学方案第1课时教学目标1.运用示意图等手段,分析气压带对气候的影响。

(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综合思维能力)2.运用示意图等手段,分析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综合思维能力)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教学难点】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教学过程【课程引入】【多媒体展示】“东非高原上的动物迁徙路线示意”图文材料,思考:为什么食草动物每年离开塞伦盖蒂的时间是5月中下旬?为什么到了10月,它们又要回迁?材料在坦桑尼亚的塞伦盖蒂和肯尼亚的马萨伊马拉(马赛马拉)之间,每年都会出现壮观的动物大迁徙。

从5月中下旬开始,塞伦盖蒂的食草动物向北迁徙,七八月间来到马萨伊马拉。

到了10月,它们离开马萨伊马拉向塞伦盖蒂回迁。

【讲授新课】(板书)第三节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一、气压带对气候的影响师:从全球来讲,大气环流把热量和水汽从一个地区输送到另一个地区,使高低纬度之间、海陆之间的热量和水分得到交换,气候的主要要素是气温和降水,既然大气环流影响热量和水分交换,那么就会影响天气和气候,是各地天气变化和气候形成的重要因素。

一般而言,不同的气压带和风带控制下的地区,气候特点不同。

(板书)一、气压带对气候的影响【知识回顾】“气压带”【多媒体展示】“地球上的气压带和风带”图,完成下列表格。

师:总体而言,低压带控制的地区,盛行上升气流,水汽容易凝结,降水丰富,气候湿润。

高压带控制的地区,盛行下沉气流,水汽不易凝结,降水稀少。

其中,暖高压控制的地区气候炎热干燥,冷高压控制的地区气候寒冷干燥。

【案例】“赤道低压带与热带雨林气候”【多媒体展示】“亚马孙平原的热带雨林气候区”和“巴西亚马孙河流域的热带雨林”图,结合图文材料,思考:①亚马孙地区的热带雨林气候是怎样形成的?②为什么亚马孙地区的热带雨林气候分布面积广阔?③列举几处热带雨林气候分布区。

材料赤道地区全年受赤道低压带控制,盛行上升气流,形成终年高温多雨的热带雨林气候。

“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教案人教版

“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教案人教版
题目:分析气压带和风带对降水的影响。
答案:气压带和风带对降水的影响表现为热带雨林带降水量丰富,干旱带降水量极少。这是因为热带低压带和副热带高气压带之间的气流运动形成赤道低压带和副热带高压带之间的气流运动形成热带雨林带,而副极地低压带和极地高气压带之间的气流运动形成副极地低压带和极地高气压带之间的气流运动形成干旱带。
题目:描述气压带和风带对气温的影响。
答案:气压带和风带对气温的影响表现在热带低压带气温较高,温带高压带气温较低,极地高气压带气温最低。这是因为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与太阳辐射分布有关,热带地区太阳辐射强,气温高,形成热带低压带;温带和极地地区太阳辐射弱,气温低,形成温带高压带和极地高气压带。
3. 例题三:
教学内容与学生已有知识的联系: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掌握了地球自转、公转的基本知识,对地球的运动有了初步的了解。此外,学生还学习了气温、降水等气候要素,对气候有了初步的认识。这部分内容将在学生已有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引导学生了解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分布和移动规律,以及它们对气候的影响。
二、核心素养目标分析
8. 学生反馈: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了解学生在学习气压带和风带过程中的需求和困惑。根据学生的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和资源配置,提高教学效果。
五、教学流程
(一)课前准备(预计用时:5分钟)
学生预习:
发放预习材料,引导学生提前了解气压带和风带的学习内容,标记出有疑问或不懂的地方。
设计预习问题,激发学生思考,为课堂学习气压带和风带内容做好准备。
3. 综合思维能力:学生通过分析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学会将地理要素相互联系起来,形成对气候现象的全面认识,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
三、学习者分析
1. 学生已经掌握了哪些相关知识: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掌握了地球自转、公转的基本知识,对地球的运动有了初步的了解。此外,学生还学习了气温、降水等气候要素,对气候有了初步的认识。

3.3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教学设计高二地理同步教学设计(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

3.3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教学设计高二地理同步教学设计(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
-练习题包括气压带和风带分布图的识别、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影响的案例分析等。
2.学生完成练习题,教师进行个别辅导,解答学生疑问。
3.教师收集学生练习题,进行批改和评价,了解学生对气压带和风带知识的掌握情况。
(五)总结归纳
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气压带和风带是如何影响气候的,它们在地理学中有着重要的地位。”
2.教师巡回指导,参与学生讨论,引导学生结合气压带和风带知识,分析我国气候现象。
-例如,讨论副热带高压带对我国夏季气候的影响。
3.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各小组分享讨论成果,教师给予评价,强调气压带和风带在气候分析中的重要性。
(四)课堂练习
1.教师发放课堂练习题,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
-学生能够以科学的态度对待地理知识,勇于探索,不断求知。
3.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关注我国气候现象及其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学生通过学习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关注我国气候现象。
-学生能够从地理角度出发,为我国气候资源的开发和保护提出自己的见解和建议。
二、学情分析
在本章节的学习中,学生已经掌握了基础的地理知识,如地球的运动、气候类型等。在此基础上,他们对气压带和风带的概念及其对气候的影响有一定的了解,但可能存在以下问题:对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特征和成因理解不够深入;在分析实际气候现象时,难以将气压带和风带知识与地理事实相结合。
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鼓励他们主动探究、积极思考,使每位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地理学科素养,使他们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关注现实生活中的气候问题,为我国气候资源的开发和保护贡献自己的力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试讲者:满木兰
学情分析:本课时的内容逻辑性较强,而高一的学生地理思维和空间思维能力还有限,学习起来较困难。

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形成、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这些都可以作为学生已经掌握的知识;而降水、气温的柱状曲线图,全球气候类型的名称和分布特征,全球海陆分布虽然是学生已学的内容,但是遗忘的较多,应该给予学生适当的补充。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掌握气压带、风带对气候形成的影响
2、学会分析影响气候的五大因素
过程与方法
1、运用案列分析法说明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形成的影响
2、借助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图分析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对某些气候类型形成的重要影响。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读图分析能力,探索地理规律,从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重点
单一气压带、风带控制对气候的影响
难点
气压带、风带的交替控制对气候的影响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播放S.H.E的《热带雨林》,同时播放热带雨林的图片)同学们对这首歌都耳熟能详,这优美旋律叫做《热带雨林》,这节课我们将会学习世界气候类型,那么世界的多种气候类型是怎么形成的,它们和气压带、风带究竟有什么关系,今天我就一起来学习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板书: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师:(播放地中海气候的气温曲线图和降水柱状图)我们知道我们国家的气候是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可是有这样一个地方,冬季温和多雨,夏季高温少雨,和我们国家甚至是北半球的许多地方恰恰相反,这个地方是罗马,我们把这种气候叫做什么?
生:地中海式气候。

师:引导同学们看39页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图,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到地中海气候分布在地球的哪里?
生:地中海沿岸,北半球30°到40°之间的大陆西岸
师:没错。

那么在这个地区为什么夏季高温少雨,冬季温和多雨呢?它受到什么气压带、风带的控制?动画演示六风七带的季节移动
问:我们知道六风七带是不是静止不动的?
生:不是,是随着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而移动
师:我们观察到,当太阳直射点移动到北半球的地中海的时候,受副热带高气压带的控制。

而冬季,当太阳直射点移动到南半球的时候,北纬30°到40°之间还是不是受副热带高气压带的控制?
生:不是,受西风带的控制
师:对,也就是说地中海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的控制,冬季受盛行西风带的控制,那么为什么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容易形成高温少雨的天气,而冬季受西风带的控制容易形成温和多雨的天气?
生:不知道。

师:好,在副热带高气压带的控制下的气流是上升还是下沉的?
生:下沉
师:对,气流下沉,那么请同学们回忆我们学过的知识,空气的温度会随着海拔的升高而降低,也就是说海拔越高,温度就越低,当气流上升的时候会降温而容易成云致雨,相反,如果气流下沉温度就升高,而温度升高的气流不容易成云致雨,所以就不容易产生降水。

问: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的天气是什么天气呢?
生:干燥少雨
师:对了。

我们用七个字来总结就是“上升湿润,下沉干”。

师:我们再来分析冬季,冬季的地中海受西风带的控制,那么受到西风带的控制为什么就形成多雨的天气呢?
播放北半球三个风带的分布图
问:西风带的风的风是从哪个纬度吹向哪个纬度?
生:从北纬30°吹向北纬60°
师:也就是说风是从较低纬度吹向较高纬度,那么从较低纬度的气流温度怎么样?
生:较高
师:所以容易成云致雨,在西风带控制下的天气就是温和湿润的天气了。

我们用
一个表格来总结地中海气候类型。

除了地中海气候外,受气压带、风带交替控制的气候类型还有热带草原气候(受赤道低气压带和信风带控制)。

转承:刚刚我们分析的是气压带和风带交替控制下的气候,其实还有单一气压带和单一风带控制下的气候类型。

下面我们来分两个小组,给3到5分钟,分别来讨论单一气压带和单一风带控制下的气候特点,分别讨论以下几个问题:第一,它的分布在哪里?第二,气候特点是什么?第三,形成原因是什么?第四:有哪些典型的气候类型?
生:受单一气压带控制下的气候,比如,热带雨林气候,分布在南北纬10°之间(学生或许答不出,可由老师补充),气候特点是常年高温多雨,全年无冬,降水均匀;原因是常年受赤道低气压带的控制,盛行上升气流,上升的气流容易成云致雨,所以造成了热带雨林气候。

师:答得非常到位。

生:单一气压带控制下的气候类型如温带海洋气候,分布在南北纬40°到60度的大陆西岸。

常年受西风带的控制,盛行温和的海洋气团,降水丰富,冬不冷,夏不热,原因是风带从低纬度吹向高纬度,气流降温,容易形成降水的天气。

师:同学们都非常不错,看来同学们都掌握了。

请看图1的总结。

那么39页还给了众多的气候类型,请同学们结合后面40页的气温曲线图和降水柱状图,运用刚才的方式去一一分析其他类型的气候好吗。

由于时间关系老师在这里不能一一分析了,请同学之间一起来分析。

转承:但是试问气候的类型是不是仅仅受气压带和风带的影响呢?不是,从39页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图中我们可以看出气候类型是不规则的,原因是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播放ppt,展示影响气候的其他因素,太阳辐射,大气环流,洋流在后面我们会学到,还有地形,海陆的分布等等。

比如纬度位置的影响,也就是太阳辐射的影响,气温随着纬度的升高而降低,因为在高纬度的地区接受的太阳辐射少于低纬度的地区。

再比如地形,由于高山的阻挡,在深居内陆的地区就常常形成干旱少雨的气候,比如阿斯旺的热带沙漠气候,那么气温随着海拔的升高而降低。

海陆位置主要是影响降水,降水从沿海向内陆逐渐减少。

洋流以后会学到,这节课就上到这里
板书设计:
一、受气压带和风带交替控制下的气候类型
二、单一气压带控制下的气候类型
三、单一风带控制下的气候类型
四、影响气候的因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