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音乐 第22课时 绛州鼓乐教案
初中音乐《走绛州》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初中音乐《走绛州》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d33ce5fcd4d8d15abe234ebf.png)
山东教育出版第四单元神州音韵(一)【课题】《走绛州》【执教人】【执教年级】初一年级【课型】欣赏综合课【课时】1 课时【教学目标】1.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音乐作品欣赏,让学生感受到民歌是音乐创作的基础和源泉,体验劳动者热爱生活、热爱劳动的精神面貌。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欣赏音乐作品《走绛州》,引导学生感受山西民歌音乐的特点。
3. 知识与技能:听赏管弦乐曲《走绛州》,感受乐曲欢快、诙谐的音乐特点,并能用愉快的心情演唱山西民歌《走绛州》音乐主题。
【教学重、难点】1.听赏管弦乐曲《走绛州》,能用愉快的心情演唱山西民歌《走绛州》音乐主题。
2.在音乐作品表现活动中了解其音乐形象与风格特点。
【教材分析】《走绛州》原是一首汉族民歌,又名《一根扁担》,流传于陕北和山西。
歌词只有两句“一根扁担软溜溜,担上扁担要到绛州”,旋律通过重复和加衬的手法,使结构扩充成五句,使民歌情绪更欢快活泼,逼真的塑造出一个具有鲜明性格特征的挑担者的形象。
改编后的的管弦乐合奏由板胡、单簧管、钢琴、小号等先后演奏主旋律,弦乐和木鱼等打ft乐加以帮衬,整个乐曲俏皮、活泼、生趣,充满情趣。
【教学过程】一、游戏导入1.播放《开门大吉》游戏节目的片头曲音乐,让学生猜一猜这是一个什么游戏?2.师生一起做听音乐猜歌名的游戏,并让学生判断是什么地方的民歌?山东民歌《沂蒙山小调》、江苏民歌《茉莉花》、河南民歌《编花篮》、陕北民歌《山丹丹开花红艳艳》。
师总:我国幅员辽阔,各民族各地区的民歌独具特色绚丽多彩,共同构成了我国音乐文化的基础,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欣赏一首由山西地方民歌改变的管弦乐合奏《走绛州》。
(设计意图:利用当下最流行的娱乐节目《开门大吉》猜曲名,来引出本课的民歌主题,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新课教学:(一)初识音乐作品:1. 完整的初听一遍音乐作品,思考乐曲带给你怎样的感受?(欢快活泼、轻松愉快的音乐情绪)2. 师总:民歌源于生活,是音乐创作的源泉,是人们思想感情的一种艺术表现形式。
初中音乐教案鼓乐
![初中音乐教案鼓乐](https://img.taocdn.com/s3/m/e7b3795c53d380eb6294dd88d0d233d4b04e3f76.png)
初中音乐教案鼓乐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体验打击乐器的演奏乐趣,培养学生的节奏感和团队协作能力。
2. 通过学习打击乐器的基本技巧,提高学生的音乐表现力和创造力。
3. 引导学生欣赏鼓乐作品,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和文化素养。
二、教学内容1. 打击乐器的基本演奏技巧:敲击、摩擦、摇动等。
2. 鼓乐作品的欣赏与分析。
3. 打击乐器的制作和创意表演。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让学生掌握打击乐器的基本演奏技巧,能够合奏乐曲。
2. 难点:培养学生对鼓乐作品的欣赏能力和创新表演能力。
四、教学过程1. 热身活动(5分钟)教师带领学生进行简单的身体运动,如拍手、跺脚等,让学生充分活跃起来。
2. 基本技巧学习(10分钟)教师介绍打击乐器的基本演奏技巧,如敲击、摩擦、摇动等,并示范演奏。
学生跟随教师一起练习,体会各种演奏技巧。
3. 乐曲欣赏与分析(15分钟)教师播放几首鼓乐作品,如《非洲鼓》、《战鼓》等,让学生欣赏并分析乐曲的特点和魅力。
学生可以发表自己的感受和见解。
4. 创意表演(10分钟)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首鼓乐作品进行创意表演。
学生可以自由发挥,结合打击乐器的演奏技巧,创作出独特的表演形式。
教师巡回指导,给予学生建议和鼓励。
5. 总结与反思(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次课程的学习内容,让学生分享自己的收获和感受。
学生可以提出问题,教师进行解答。
五、教学评价1. 学生能够熟练掌握打击乐器的基本演奏技巧,能够合奏乐曲。
2. 学生能够欣赏并分析鼓乐作品的特点和魅力。
3. 学生的创新表演能力得到提高,能够创作出独特的表演形式。
六、教学资源1. 打击乐器:非洲鼓、战鼓、铃鼓等。
2. 音响设备:音响、话筒等。
3. 教学课件:鼓乐作品欣赏、打击乐器演奏技巧等。
七、教学建议1. 教师应具备一定的打击乐器演奏技巧,能够示范演奏并指导学生。
2. 教师应注重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的培养,鼓励学生互相配合,共同完成表演任务。
3. 教师应鼓励学生的创新思维,给予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走绛州音乐教案
![走绛州音乐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a877b4f35ebfc77da26925c52cc58bd63186939f.png)
走绛州音乐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绛州音乐的历史和特点;2.学习绛州音乐的基本节奏和旋律;3.学习绛州音乐的基本乐器和演奏方法;4.学习绛州音乐的基本舞蹈和舞蹈动作;5.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和表演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绛州音乐的历史和特点绛州音乐是中国山西省绛县地区的传统音乐,起源于唐代,发展至今已有千年历史。
绛州音乐以其独特的旋律和节奏,以及富有地方特色的演奏方式和舞蹈动作,深受人们的喜爱和推崇。
2. 绛州音乐的基本节奏和旋律绛州音乐的节奏以三拍为主,常见的节奏有“一二三、一二、一二三”、“一二三、一二、一二、一二三”等。
绛州音乐的旋律以“高低跳”为主,即音高的起伏和跳跃,给人以欢快、轻松的感觉。
3. 绛州音乐的基本乐器和演奏方法绛州音乐的基本乐器有二胡、琵琶、笛子、唢呐等,其中二胡是绛州音乐的主要乐器。
演奏绛州音乐需要掌握一定的技巧和表现力,如弓法、指法、颤音、滑音等。
4. 绛州音乐的基本舞蹈和舞蹈动作绛州音乐的舞蹈以“绛州大鼓”为主,舞蹈动作有“扇子舞”、“绸缎舞”、“手绢舞”等,舞蹈动作优美、舒展,富有地方特色。
5. 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和表演能力通过学习绛州音乐和舞蹈,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和表演能力,让学生感受到音乐和舞蹈的美妙,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团队合作精神。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讲解绛州音乐的历史、特点、节奏、旋律、乐器、演奏方法、舞蹈和舞蹈动作等知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绛州音乐的基本知识和技能;2.示范法:通过老师的演奏和舞蹈示范,让学生感受到绛州音乐和舞蹈的美妙,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热情;3.练习法:通过练习乐器演奏和舞蹈动作,让学生掌握绛州音乐和舞蹈的基本技能,提高学生的表演能力;4.演出法:通过学生的演出,展示学生的表演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成就感。
四、教学步骤1. 了解绛州音乐的历史和特点1.讲解绛州音乐的起源和发展历史;2.介绍绛州音乐的特点和地方特色。
国乐飘香 公开课教案
![国乐飘香 公开课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ca42e4e3a5e9856a57126047.png)
《老鼠娶亲》教材:人民音乐出版社《音乐》八年级上册教学对象:八年级教学课题:老鼠娶亲(绛州鼓乐)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工具:多媒体、打击乐器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了解我国民族打击乐器的种类、特点(2)绛州鼓乐的特点及作用,学习简单的锣鼓谱视唱2、过程与方法(1)多种形式的欣赏乐曲(2)讨论与互动展示3、情感体检与价值观通过音乐的学习接触鼓乐的特点,在音乐中感受乐趣,了解中国的民间传统习俗,初步感受民族打击乐器丰富多彩的表现力,激发他们对民族音乐文化的喜爱。
教材分析:本单元共分为4个课时来完成,第一课时主要教唱《彩云追月》,第二课时主要讲授河北吹歌和江南丝竹乐,第三课时讲授绛州鼓乐,第四课时讲授民族管弦乐《春江花月夜》。
这次的课是第三课时,课题《国乐飘香—老鼠娶亲》,主要是讲解绛州鼓乐这一颇具代表性的地方打击乐,绛州鼓乐属于山西民间乐曲,表演形式生动多样,演奏起来声韵铿锵,粗犷豪放有力,素有“地动山摇”、“闻声十里”之誉。
今天所学习的这首《老鼠娶亲》在绛州鼓乐中也极具代表性,它篇幅短小精干,演奏乐曲也不种类繁多,但是通过声音上强弱对比和乐器模拟主题形象的恰到好处,让这首鼓乐小品生动活泼,趣味十足,十分适合初中生来欣赏。
教学重、难点:重点:感受音乐中表达的不同场景和形象,通过听音乐来讲故事。
难点:学习简单的锣鼓谱视唱及表演。
教学过程:一.导入为学生准备好,鼓、木鱼、锣、碰铃、镲等民族乐器,让孩子考虑乐器不同的发声方式,如何让乐器发出不同的音色?介绍完乐器,让孩子观看由鼓、木鱼、锣、镲、木鱼等乐器演奏的《老鼠娶亲》视频,引出新课。
设计意图:通过不同乐器的分类介绍,由学习过的内容引申出新的知识,能够满足学生对新知识的渴望又能巩固以往所学,又通过提问方式来启发学生对乐器音色的想象,创造出良好积极的学习氛围,加深学生对鼓乐的兴趣。
通过这个学前互动可以即孩子认识不同的乐器,又可以为接下来学习此课做好铺垫。
走绛州音乐教案
![走绛州音乐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59b8c933bb1aa8114431b90d6c85ec3a87c28bfc.png)
走绛州音乐教案
绛州音乐教案
一、教学内容:
本节课学习的内容为绛州音乐,包括其起源、特点以及代表作品。
二、教学目标:
1. 了解绛州音乐的起源背景和发展历程。
2. 学习绛州音乐的特点以及代表作品。
3. 提高学生对绛州音乐的审美和欣赏能力。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
通过介绍中国古代音乐的发展历程和各地方音乐的特点,引出绛州音乐。
2. 学习绛州音乐的起源和特点:
绛州音乐起源于陕西省绛县地区,是陕西民间音乐的代表之一,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
它以豪迈激昂、悠扬动人的旋律为主要特点,表现了绛州地区人民豪迈、坚毅的性格。
3. 学习绛州音乐的代表作品:
绛州音乐有许多优秀的代表作品,如《舞马歌》、《兰花花》、《悯时人》等。
这些作品在旋律和歌词上都具有独特的风格,通过跳跃的节奏和真挚的情感表达,将绛州地区的人文风情展现得淋漓尽致。
4. 欣赏绛州音乐作品:
播放绛州音乐的代表作品,让学生通过欣赏来感受其中的美妙和魅力。
5. 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对绛州音乐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并能够欣赏其独特的艺术风格。
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审美和欣赏能力。
四、教学评价:
通过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和课后的个人反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
可以采用问答、小组讨论和个人写作等形式。
五、教学反思:
在教案的设计过程中,需要注意循序渐进,使学生逐步了解和
掌握绛州音乐的相关知识。
同时,要结合音乐欣赏和个人体验,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
《_走绛州》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4-2025学年初中音乐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_走绛州》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4-2025学年初中音乐人教版七年级上册](https://img.taocdn.com/s3/m/d14a826886c24028915f804d2b160b4e777f8173.png)
《走绛州》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歌曲《走绛州》的节奏、旋律和基本情绪。
2. 能够准确演唱《走绛州》,表达歌曲的欢快情绪。
3. 了解绛州鼓的基本演奏技巧,能够进行简单的演奏。
4. 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和热爱家乡的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歌曲《走绛州》的节奏和旋律,能够准确演唱。
2. 教学难点:演奏绛州鼓的基本技巧,需要学生再三练习和掌握。
三、教学准备:1. 准备教学PPT,包括歌曲《走绛州》的节奏图示、旋律谱和图片等。
2. 准备绛州鼓乐器,以及鼓棒。
3. 安排合适的音乐教室进行教室教学。
4. 提前录制《走绛州》的音乐,供学生欣赏和学习。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播放《走绛州》的音乐,请学生猜一猜这首曲子是哪个地方的小调。
2. 给学生介绍绛州鼓乐的梗概,让学生了解绛州鼓乐气势恢宏、富有粗犷奔放的特点。
(二)了解乐曲1. 播放《走绛州》的音乐,请学生说说自己对这首曲子的感受。
2. 给学生介绍乐曲的节奏特点,引导学生体会乐曲的节奏特点,并尝试用身体语言表现节奏。
3. 给学生介绍乐曲的旋律特点,引导学生感受乐曲旋律的线条感,并尝试用身体语言表现旋律线条。
(三)学习演奏1. 教师示范演奏,请学生注意观察教师的演奏技巧和表情。
2. 教师讲解演奏技巧和注意事项,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演奏姿势和技巧。
3. 学生分组练习演奏,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学生的错误姿势和技巧。
4. 请学生展示自己的演奏效果,并请其他学生进行点评和打分。
(四)拓展延伸1. 给学生介绍一些其他地方的小调,并播放相应的音乐,引导学生感受不同地方小调的风格特点。
2. 组织学生开展讨论,让学生说说自己最喜欢的曲子及其原因,并请学生尝试自己创作一首小调。
3. 鼓励学生课下继续练习演奏《走绛州》,并积极参与学校的文艺活动。
教学设计方案(第二课时)一、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熟练演唱并演奏《走绛州》曲目,具备一定表演能力。
初中音乐《走绛州》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初中音乐《走绛州》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d33ce5fcd4d8d15abe234ebf.png)
山东教育出版第四单元神州音韵(一)【课题】《走绛州》【执教人】【执教年级】初一年级【课型】欣赏综合课【课时】1 课时【教学目标】1.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音乐作品欣赏,让学生感受到民歌是音乐创作的基础和源泉,体验劳动者热爱生活、热爱劳动的精神面貌。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欣赏音乐作品《走绛州》,引导学生感受山西民歌音乐的特点。
3. 知识与技能:听赏管弦乐曲《走绛州》,感受乐曲欢快、诙谐的音乐特点,并能用愉快的心情演唱山西民歌《走绛州》音乐主题。
【教学重、难点】1.听赏管弦乐曲《走绛州》,能用愉快的心情演唱山西民歌《走绛州》音乐主题。
2.在音乐作品表现活动中了解其音乐形象与风格特点。
【教材分析】《走绛州》原是一首汉族民歌,又名《一根扁担》,流传于陕北和山西。
歌词只有两句“一根扁担软溜溜,担上扁担要到绛州”,旋律通过重复和加衬的手法,使结构扩充成五句,使民歌情绪更欢快活泼,逼真的塑造出一个具有鲜明性格特征的挑担者的形象。
改编后的的管弦乐合奏由板胡、单簧管、钢琴、小号等先后演奏主旋律,弦乐和木鱼等打ft乐加以帮衬,整个乐曲俏皮、活泼、生趣,充满情趣。
【教学过程】一、游戏导入1.播放《开门大吉》游戏节目的片头曲音乐,让学生猜一猜这是一个什么游戏?2.师生一起做听音乐猜歌名的游戏,并让学生判断是什么地方的民歌?山东民歌《沂蒙山小调》、江苏民歌《茉莉花》、河南民歌《编花篮》、陕北民歌《山丹丹开花红艳艳》。
师总:我国幅员辽阔,各民族各地区的民歌独具特色绚丽多彩,共同构成了我国音乐文化的基础,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欣赏一首由山西地方民歌改变的管弦乐合奏《走绛州》。
(设计意图:利用当下最流行的娱乐节目《开门大吉》猜曲名,来引出本课的民歌主题,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新课教学:(一)初识音乐作品:1. 完整的初听一遍音乐作品,思考乐曲带给你怎样的感受?(欢快活泼、轻松愉快的音乐情绪)2. 师总:民歌源于生活,是音乐创作的源泉,是人们思想感情的一种艺术表现形式。
初中八年级音乐教案-活动与练习-名师
![初中八年级音乐教案-活动与练习-名师](https://img.taocdn.com/s3/m/5e3ad791a45177232e60a20f.png)
《神奇的民间锣鼓》教案教材分析《神奇的民间锣鼓》选自湘教版八年级下第三单元《八音和鸣》活动与练习。
本课选取了《滚核桃》为重点欣赏内容。
旨在引导学生感受体验我国具有代表性的民间打击乐器的魅力。
由于学生小学阶段对打击乐有着初步了解,因此本课更倾重于认识了解其音乐结构、音乐情绪、演奏方式、风格特征等,进而让学生能够在往后鉴赏更多的民间器乐方面时能举一反三。
教学目标1)通过赏析,学生能初步了解我国绛州鼓乐的独特魅力,培养学生对我国民族民间音乐作品的喜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2)在老师的引导下,能掌握绛州鼓基本打击方法和基本节奏类型3)通过互动和探究,在理解所学习的节奏、结构和音乐要素的前提下,发展创新能力。
教学重点1)了解学习绛州鼓的几种演奏技法。
2)通过分析《滚核桃》的头身尾音乐片断并学习其中基本节奏类型。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掌握主要的打击乐节奏。
并理解不同音乐要素的不同表现力。
教学内容1)鉴赏《滚核桃》,了解我国绛州“鼓”的知识。
2)通过引导,学会简单的绛州鼓节奏型及打击方法。
3)师生互动,让学生积极参与到“以击鼓方式表达特殊情景——滚核桃”的活动中来。
教学准备多媒体电脑、鼓、鼓棒教学过程一、导入(3分钟)播放中国女子打击乐团鼻祖红樱束的《中国龙》,提出问题。
问题:请问大家看了这段视屏的感受设计理念:以学生喜闻乐见的现代鼓乐引出中国传统鼓乐。
吸引同学眼球,提高上课激情和兴趣。
二、新课讲授(15分钟)1)介绍绛州鼓的来历及大致构造。
并提及绛县鼓乐代表作《滚核桃》。
(ppt附解释图片)《滚核桃》是一首山西省新绛县鼓乐。
演奏时仅使用鼓和一副拍板。
由于演奏时,既有音乐本身的情绪色彩,又有演员现场的表演艺术,因而不仅好听,而且好看。
乐曲表现农民采摘核桃之后,集中装袋,运到房顶上,然后铺开来晾晒的情景。
核桃滚散开来,滚在地上的核桃的密集声也抒发了农民劳动时的欢快和喜悦的心情。
《滚核桃》由头、身、尾三个部分组成。
2)欣赏《滚核桃》在欣赏时,教师随着视屏打出曲中主题节奏。
音乐教学:老鼠娶亲 教案
![音乐教学:老鼠娶亲 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ae41fa1cdc36a32d7375a417866fb84ae55cc36a.png)
《老鼠娶亲》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聆听山西绛州鼓乐《老鼠娶亲》,体会绛州鼓乐的演奏特点及音乐风格。
2.在音响作品中能区分鼓、木鱼、镣、锣等主要演奏乐器及所描绘的场景。
3.通过聆听、演奏《老鼠娶亲》基本节奏型,体会节奏、速度、力度变化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
二、教学重难点1.让学生聆听打击乐器鼓、镣、锣、木鱼等打击乐器的音色特点并区分其所描绘的音乐场景。
2.演奏《老鼠娶亲》基本节奏型,体会绛州鼓乐丰富的表演特点。
三、教材分析《老鼠娶亲》是一首流传较广的山西绛州鼓乐,是锣鼓乐的一种。
整首乐曲短小精悍,生动活泼,幽默风趣,全曲使用了大鼓、大小镣、排鼓、木鱼等打击乐器,根据不同打击乐器的演奏变化、力度、速度等音乐要素的改变,将乐曲分为准备出洞、娶亲路上、拜堂成亲、抱头鼠窜等四个部分;其中绛州鼓乐演奏中的“花敲”,表演中的“形似”在作品中都有所表现。
四、设计流程一、导入1.出示打击乐器,探究乐器音色及演奏方式。
2.讲解绛州鼓乐的演奏特点“花敲”。
(设计意图:学生对打击乐器都很感兴趣,直接用打击乐器导入并让学生大胆尝试,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也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
)二、新课1.听音乐,想象音乐场景,揭题《老鼠娶亲》。
2.场景一(老鼠出洞):①思考:A段(准备出洞)老鼠娶亲的时间?它们的神态?B段(开始出洞)老鼠出洞时的队列是怎样的?②跟随图形谱探讨这段音乐中各乐器的出现对音乐场景的塑造③听辨演奏乐器,尝试表现三更半夜、老鼠偷偷摸摸出洞的场景。
(设计意图:场景一中的老鼠出洞非常形象,通过让学生自己对场景的塑造更好的体会打击乐器的演奏特点,初步感受民族打击乐的演奏效果。
)4.场景二(娶亲路上):①A段(仪仗)这段场景的力度、速度、情绪发生了什么变化?②感受节奏型:鼓)1_XOIX_XXXXX镣XXXX_XI Q×OXI木鱼XXXXX_|O_XOXI③表演展示:用鼓、木鱼、镣、碰铃表现音乐场景。
(设计意图:场景二的节奏是整首作品中的主要节奏型,此乐段分两个部分,前半段小老鼠们敲锣打鼓,热闹非凡,后半段老鼠抬着轿子,老鼠新娘悠悠自在。
我的鼓乐铿锵教案
![我的鼓乐铿锵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992159dda58da0116c174913.png)
鼓乐铿锵教案组织教学一、导入:视频导入(课件播放鼓乐视频)刚才我们听到的这段音乐是属于什么类型的音乐,好—鼓乐,那鼓乐又是属于那类音乐,好—打击乐,那么鼓常常用于我们生活中的什么场合?喜庆的过年过节办丧事就是婚丧嫁娶,那么在古代的时候—用在战场上,一鼓作气,还有宫廷典礼、宗教仪式、、、、、那么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感受一下鼓乐铿锵二、绛州鼓乐《滚核桃》我们先来听一首绛州鼓乐《滚核桃》,啊、、说到绛州鼓乐要追溯到1300多年前,唐太宗李世民设立了绛州鼓,并下令创作乐曲《秦王破点兵》因此这个绛州鼓就成为山西当地的民间文化之一而名扬天下,好,我们从这个题目上《滚核桃》同学们想一想,它应该是表现什么的?哎,对,丰收时的,人们在晾晒核桃时的情景,那模拟成什么?核桃滚落时相互碰撞的响声,那么我们来看一看听一听,核桃洒落滚落的声音是一种什么样的声音——播放音频,这种声音最适合用什么乐器来演奏,好——鼓,那可不可以用小提琴?大提琴?钢琴?所以鼓是最适合的(教师敲击各种形制类型的鼓)它的音乐可以模仿核桃滚落的声音,那下面我们就来一起听一下这首《滚核桃》带着这么两个问题来听问题:首先,乐曲的演奏形式有什么变化?是轮奏?齐奏?合奏?表现手法有哪些?(注意敲打的部位)击打鼓的那一个部位?【播放《滚核桃》视频】表现手法同学们有没有注意到,它的这个表现手法除了敲击鼓面,还可以敲击哪里?哪位同学来试一下、、、敲击边上是吧,这是鼓梆,还有双手敲击鼓面、双手交替敲击鼓槌、核桃从房顶滚落时——滑敲击鼓钉、还有一种就是闷击鼓面,那么通过这个不同的表现手法,使得什么音乐要素发生了变化——音色,它通过改变音色来模拟核桃碰撞的声音、、、演奏形式它的演奏形式是?用了什么形式?(播放课件第一部分)哎,轮奏、哪里?轮奏鼓梆,第一部分它就渲染出了晾晒核桃的生活情境。
接下来我们看第二部分,它的这个表演形式发生了什么变化?(播放课件第二部分)由轮奏变为齐奏,请同学们看一下这一段的节奏相比前面听上去更加、、、怎么样啊?更加规整一下是吧。
绛州鼓乐课教学计划
![绛州鼓乐课教学计划](https://img.taocdn.com/s3/m/562e178d6e1aff00bed5b9f3f90f76c661374cc3.png)
绛州鼓乐课教学计划一、教学目标(一)了解并了解绛州鼓乐;激发学生学习绛州鼓乐的兴趣。
(二)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养成良好的纪律性和自律性。
(三)通过学习绛州鼓乐,增强文化自信心,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二、教学内容(一)绛州鼓乐简介:介绍绛州鼓乐的历史、起源、发展和特点。
(二)鼓乐表演:观看绛州鼓乐的表演,欣赏其独特的音乐风格和强烈的节奏感。
(三)乐器介绍:学习和了解绛州鼓乐的各种乐器,如大鼓、小鼓、板鼓等。
(四)演奏技巧:学习绛州鼓乐的基本演奏技巧,如打鼓、摇鼓、敲鼓等。
(五)合唱表演:与学生一起合唱绛州鼓乐经典曲目,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和表现力。
三、教学方法(一)采用多媒体教学方法,通过播放视频、图片等形式,向学生展示绛州鼓乐的风采。
(二)实践教学法,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鼓乐乐器,体验鼓乐演奏的乐趣。
(三)互动教学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分享自己对绛州鼓乐的看法和感受。
(四)游戏教学法,设计一些有趣的鼓乐游戏,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四、教学步骤第一周:课程导入,通过播放绛州鼓乐的音频,激发学生对本节课的兴趣。
然后介绍绛州鼓乐的起源和发展,让学生对绛州鼓乐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第二周:乐器介绍,向学生展示绛州鼓乐的各种乐器,让他们了解每种乐器的特点和用途。
然后让学生尝试打击几种乐器,培养他们的音乐感觉。
第三周:鼓乐表演,观看绛州鼓乐的表演视频,让学生欣赏其独特的音乐风格和强烈的节奏感。
然后让学生分析表演中的亮点和技巧,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
第四周:演奏技巧,教授学生绛州鼓乐的基本演奏技巧,如打鼓、摇鼓、敲鼓等。
让学生跟着老师一起练习,逐渐掌握技巧。
第五周:合唱表演,与学生一起合唱绛州鼓乐经典曲目,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和表现力。
然后让学生自由发挥,创作一首属于自己的绛州鼓乐曲。
第六周:课程总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绛州鼓乐的特点和魅力。
然后布置一些鼓乐相关的作业,让学生在家中继续学习和练习。
音乐鉴赏《鼓乐铿锵》教案范文
![音乐鉴赏《鼓乐铿锵》教案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a92f17dd1b37f111f18583d049649b6648d709f6.png)
一、教案基本信息音乐鉴赏《鼓乐铿锵》教案范文适用年级:八年级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我国的鼓文化,感受鼓乐的铿锵之美。
2. 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的热爱,提高音乐鉴赏能力。
3. 通过学习鼓乐,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了解鼓乐的历史背景和发展。
2. 感受鼓乐的铿锵之美,学会欣赏和评价鼓乐作品。
难点:1. 对鼓乐节奏和音色的把握。
2. 深入理解鼓乐所传达的内涵和情感。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鼓乐作品及相关资料。
2. 学生准备笔记本和笔。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环节一:导入(5分钟)1. 教师播放一段鼓乐作品,让学生初步感受鼓乐的铿锵之美。
2. 学生分享对鼓乐的初步印象和感受。
环节二:了解鼓乐(15分钟)1. 教师介绍鼓乐的历史背景和发展。
2. 学生了解鼓乐的起源、演变和特点。
环节三:欣赏鼓乐作品(20分钟)1. 教师播放几首具有代表性的鼓乐作品,如《秦王破阵乐》、《渔樵问答》等。
2. 学生欣赏并讨论作品的特点、风格和情感表达。
环节四:学习鼓乐演奏技巧(15分钟)1. 教师简要介绍鼓乐的演奏技巧,如击鼓、敲击等。
2. 学生跟随教师学习简单的鼓乐节奏和音色。
环节五:总结与拓展(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鼓乐的重要性和价值。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和感悟。
第二课时:环节一:复习与导入(5分钟)1. 教师复习上节课的学习内容,让学生分享自己的练习成果。
2. 学生聆听一段鼓乐作品,分析其节奏和音色特点。
环节二:深入学习鼓乐(2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深入分析鼓乐作品的结构、旋律和演奏技巧。
2. 学生通过讨论、实践,提高对鼓乐的鉴赏能力。
环节三:小组合作演奏(15分钟)1. 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首鼓乐作品进行合作演奏。
2. 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学生的演奏错误。
环节四:展示与评价(10分钟)1. 各小组展示自己的演奏成果,其他学生进行评价。
《第四单元 走绛州》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初中音乐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第四单元 走绛州》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初中音乐人教版七年级上册](https://img.taocdn.com/s3/m/3473533eae1ffc4ffe4733687e21af45b307fef0.png)
《走绛州》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熟悉并演唱《走绛州》这首歌曲。
2. 通过对歌曲的学习,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和音乐表现力。
3. 了解绛州鼓乐的特点,感受鼓在音乐中的重要作用。
二、教学重难点:1. 重点:学会演唱《走绛州》这首歌曲,理解歌曲中所表达的积极向上的精神。
2. 难点:通过鼓乐的学习,了解绛州鼓乐的特点,并尝试在音乐中表现这种特点。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在课前准备好《走绛州》的音频和视频资料。
2. 准备一些鼓乐器,以便在教室上让学生亲自体验。
3. 安置教室,营建音乐学习的氛围。
四、教学过程:1. 组织教学(1)师生问好(2)播放《走绛州》的音乐,请同砚们欣赏,并思考这首曲子是什么类型的音乐?表达了怎样的情绪?2. 导入新课请同砚们回忆一下,我们以前学过哪些曲子是山西地区的民歌?请举例。
教师总结并引出绛州民歌。
3. 学习歌曲(1)教师弹奏歌曲旋律,学生欣赏并感受歌曲情绪。
(2)教师讲解歌曲创作背景及绛州鼓乐的相关知识。
(3)教师教唱歌曲,请学生注意倾听歌曲节奏及音色特点。
(4)教师出示课件,学生观摩并分析歌曲节奏及结构特点。
(5)学生分句学唱歌曲,教师纠正歌唱姿势,注意咬字、吐字清晰。
(6)学生完备地演唱歌曲。
4. 拓展部分(1)请学生分组搜集绛州鼓乐的相关资料,并进行展示。
(2)播放《走绛州》的伴奏音乐,学生自选动作进行律动表演。
5. 教室小结请同砚们谈学习收获及感受,并与教师共同总结本课内容。
教学设计方案(第二课时)一、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熟练掌握走绛州的节奏和旋律。
2. 学生能够理解歌曲中展现的民俗风情,培养文化自大。
3. 通过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学生能够准确演奏走绛州的节奏和旋律。
2. 教学难点:学生能够理解并表达歌曲中的情感和民俗风情。
三、教学准备:1. 准备音乐器械,如钢琴、打击乐器等。
2. 准备PPT课件,展示歌曲背景和民俗风情。
绛州鼓乐课教学计划英语
![绛州鼓乐课教学计划英语](https://img.taocdn.com/s3/m/f6d7438a8ad63186bceb19e8b8f67c1cfad6ee33.png)
绛州鼓乐课教学计划英语Teaching Plan for Jiangzhou Gu Yue Music Course.1. Overview.Jiangzhou Gu Yue is a traditional Chinese folk music genre that originated in the Jiangzhou region of Shanxi Province. It is characterized by its unique melodies, rhythms, and instrumentation, and has been passed down through generations of musicians. This teaching plan aimsto provide a comprehensive introduction to Jiangzhou Gu Yue music, covering its history, theory, performance techniques, and repertoire.2. Learning Objectives.Upon completion of this course, students will be able to:Understand the history and cultural significance ofJiangzhou Gu Yue music.Identify the different instruments used in Jiangzhou Gu Yue ensembles.Play basic Jiangzhou Gu Yue melodies and rhythms.Perform simple Jiangzhou Gu Yue pieces.Appreciate the beauty and diversity of Jiangzhou Gu Yue music.3. Course Content.Module 1: Introduction to Jiangzhou Gu Yue.History and origins of Jiangzhou Gu Yue.Cultural significance and social functions.Instrumentation of Jiangzhou Gu Yue ensembles.Listening to and analyzing Jiangzhou Gu Yue recordings.Module 2: Basic Performance Techniques.Fingerings and bowing techniques for the erhu, pipa, and yangqin.Basic rhythms and time signatures.Embellishments and ornaments.Ensemble playing techniques.Module 3: Repertoire.Learning and performing traditional Jiangzhou Gu Yue pieces.Arranging and adapting Jiangzhou Gu Yue music for different ensembles.Creating new Jiangzhou Gu Yue compositions.Module 4: Advanced Topics.Improvisation and ornamentation.Performance etiquette and stage presence.Music theory and analysis.Research and exploration of Jiangzhou Gu Yue music.4. Teaching Methods.Lectures and demonstrations.Group and individual practice sessions.Ensemble rehearsals.Field trips to Jiangzhou Gu Yue performances.Guest lectures from Jiangzhou Gu Yue masters.5. Assessment.Attendance and participation.Performance assessments (individual and ensemble)。
八年级音乐上册走绛州教案
![八年级音乐上册走绛州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46b42d3bda38376bae1faec9.png)
走进山西教课目的 :1能自信、有表情的学会演唱《走绛州》,从中感觉山西民歌独有的艺术风格和地方特点。
2能踊跃、勇敢的参加音乐表现活动,从中领会音乐带来的欢乐。
教课要点有表情地演唱《走绛州》。
教课难点在音乐活动中正确表现其音乐形象教课准备电子琴、长毛巾、课件、打击乐等。
教课过程:一、走近山西1歌声引进山西。
师:下边,我们来听一首高亢、嘹亮的歌曲。
请同学们看大屏幕。
播放《桃花红杏花白》(视频),(教师跟着音乐做简单的喊歌的动作,并走近学生自由挥拍。
2讲话导入。
师:谁来说一说,听了这首歌你有什么感觉?指名说。
师:方才我们听到的是一首山西的民歌《桃花红杏花白》。
因为拥有自己独到的艺术风格和鲜亮的地方特点,已被列为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今日,老师也想带同学们一同学唱一首深受人们喜爱和广为流传的山西民歌。
二感觉山西1出示课题《走进山西》播放《走绛州》(课件)师:为何叫“走绛州”呢?师:“绛州”在今日的山西省新绛县,明、清期间,这里是商业发达的繁荣之地。
同学们你们要买东西会到什么地方去买?我们此刻要买东西都是拿钱或卡到商场去买,甚至能够坐在家里,足不出户网上淘宝。
可是因为那时候高原上沟壑纵横,交通不便,因此那时候的人都只好挑着担子走到绛州去。
于是就有了“担上扁担走绛州”的说法。
因此《走绛州》又叫《一根扁担》。
2 学一学挑担子(1)师:你们必定都看过扁担,扁担是用竹子做的,那么在挑扁担的时候会发出什么声音?指名说师:对,挑扁担的时候会一闪一闪,发出咯吱咯吱的声音,我们来学一学挑夫的模样。
(2)(请 l — 2 名学生学学挑担子的模样。
尽量模拟各样不一样的姿势,(3)师:我们一同来做一做。
全班模拟或分男女。
(( 4)随音律动学生随音乐《走绛州》挑担律动,再次熟习音乐。
师:这首歌给我们塑造了一个肩挑扁担到绛州的农民迈这轻盈的步伐,一路笑声一路歌的乐观的形象。
下边我们就跟着音乐一同来扮挑夫。
播放《走绛州》(课件2)三唱响山西过渡:方才我们挑了担子,扮了挑夫,接下来,我们来唱唱挑夫们所唱的歌。
《绛州鼓乐》课程标准
![《绛州鼓乐》课程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7505455468eae009581b6bd97f1922791688be4c.png)
《绛州鼓乐》课程标准开设学期:3总学时:32课时(2学分)编制人:审核人:一、课程定位(一)课程性质本课程是面向民乐管弦专业(绛州鼓乐)开设的技能必修课程。
通过教学,使学生全面系统地学习绛州鼓乐的演奏和理论知识,掌握绛州鼓乐演奏的各种技术方法,授课方式以集体授课为主。
(二)课程作用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掌握绛州鼓乐正确的演奏方法和各种演奏技巧,能够演奏不同风格、不同类型的练习曲和乐曲,并且能够掌握鼓的日常保养及维修技术,培养具有音乐表演专业水平的实用型绛州鼓乐演奏人才。
二、课程理念与设计思路(一)课程理念本课程遵循因材施教,循序渐进的教学理念,始终坚持以审美教育为核心、以社会实用为方向,合理选取课程内容。
(二)设计思路本课程设计思路以岗位能力的需求为目标,以实践能力应用为主线,结合实践环境,培养实用型的演奏人才。
三、课程目标(一)素质目标1、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热情,高尚的思想品德,个人良好的心智和团结协作的专业精神,逐步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2、培养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质量服务意识。
3、培养学生具有坚持不懈、持之以恒的学习态度及不断创新的进取精神。
4、具有接受新知识和应用新方法的基本素质,了解民族民间音乐文化。
(二)知识目标本课程目标以音乐表演专业学生的就业为导向,根据音乐相关职业对音乐专业所涵盖的岗位进行职业能力的培养。
1、掌握本专业所必需的《基本乐理》、《视唱练耳》等专业基础知识。
2、掌握本专业所必需的《和声学》、《中国音乐简史》、《欧洲音乐简史》、《民族民间音乐赏析》等专业理论课程知识。
3、掌握本专业所需的合奏、伴奏等实践技能课程知识。
(三)能力目标1、具有分析、演奏不同类型乐曲的能力。
2、具有合奏、重奏、伴奏等合作能力。
3、具有音乐表演专业的艺术实践能力。
4、初步具备音乐相关活动的组织、辅导能力。
5、具备职业环境的适应能力和心理调控能力。
6、具备一定的创新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四、课程内容五、课程实施建议(一)师资条件1、专任教师均具备大学本科以上学历,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具备先进的高等职业教育理念,有较强的教育教学研究和改革创新能力。
鼓乐教案
![鼓乐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854afbe3770bf78a65295483.png)
篇一:教学设计——非洲鼓乐教学设计非洲鼓乐教学设计唐山镇中学胡丛篇二:鼓乐教案《鼓乐》练习曲教学目标:1、学生在欣赏《鼓鸣盛世》的过程中,感受到“鼓乐”这种特殊音乐表现形式的独特魅力。
2、学生能用欢快、热烈的情绪流畅地表演。
3、学生能积极参与到“鼓点节奏”的创造性活动中,通过感受与体验,有初步的感性认识;节奏感与动作的协调性得到训练。
教学的重点:能听辩出前十六和后十六节奏的不同;教学的难点:掌握鼓点的节奏。
教学用具:多媒体鼓筷子教学过程:1、师生问好:2、明确本节课教学任务,提出新的希望。
3、复习上节课:鼓点练习曲1和2。
4,、欣赏《鼓鸣盛世》感受二中鼓乐队的同学带来鼓乐的特殊魅力。
动:以击鼓的方式表现特定的情景.按节奏跺脚、击掌和身体的律动结合起来。
a,听完说说你对鼓曲情绪的感受。
b,随着老师奏的主旋律,念一念下面的锣鼓节奏。
5、要清楚前十六和后十六的区别,节奏的打法。
巩固四分音符、八分音符和十六分音符的排数。
6、分组进行鼓乐表演。
7、课堂小结篇三:鼓乐铿锵教案鼓乐铿锵连云港市海滨中学崔传青教材分析:《鼓乐铿锵》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音乐鉴赏》中第三单元“丰富的民间器乐”第六节的内容。
本课选取了“打溜子”与“鼓吹乐”两首清锣鼓为重点欣赏内容。
旨在引导学生感受体验我国具有代表性的几种民间器乐,由于小学初中阶段对打击乐有了初步了解,因此本课倾重于认识了解其音乐体裁演奏形式风格特征及社会功能等,进而在鉴赏更多的民间器乐方面能举一反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欣赏,使学生了解中国打击乐的代表形式及风格特征、初步掌握绛洲大鼓和打溜子的打法。
2、过程与方法:欣赏代表作品,让学生在音乐氛围中体验打击乐的感染力。
学生通过律动的实践活动,体验节奏等音乐要素与情境之间的联系,进而理解创作与欣赏之间的关系,奠定欣赏器乐作品的基础。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音乐的多元与大同,培养学生对民族打击乐的兴趣。
教学重点:绛州鼓和打溜子钹的基本演奏技法教学难点:关注对音乐兴趣的培养,改变学习方式。
走绛州+示范教案
![走绛州+示范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f86102cf9a89680203d8ce2f0066f5335b816771.png)
《走绛州》教学方案教学目标1.感受山西民歌的特点,并能模仿山西方言随乐跟唱。
2.能学会唱《走绛州》。
3.在听赏管弦乐曲《走绛州》时, 感受乐曲欢快.诙谐的音乐特点,并能用愉快的心情演唱山西民歌《走绛州》。
教学重难点1.学会唱《走绛州》。
2.感受西部民间歌舞的风格特点,并予以表现。
3.在歌曲表现活动中了解其音乐形象与风格特点。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白毛巾,钢琴。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一、导入山西民歌是一种非常古老的传统民间艺术之一。
以歌唱历史人物或历史传说故事为主。
相传于尧天舜日之时就有传录的,如《击壤歌》:“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帝力于我何有哉”;《南风歌》:“南风之熏兮,可以解吾民之愠兮!南风之时兮,可以阜吾民之财兮!”《诗三百》中所收集的《魏风》、《唐风》共十九篇,大部分采自山西。
山西一百多个县,几乎每个县都有自己的民歌。
据有关方面统计,现在已经收集起来的民歌达两万余首。
介绍西部的地理环境和风土人情,了解它们与当地的音乐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
【设计意图】简单铺垫,有利于后续课程开展。
二、新课1.背景引入明清时期,绛州是今天的运城新绛县,是商业发达之地,古人去买东西由于交通不方便,于是就得挑着担子去买东西,为了缓解劳累及表达买东西时愉快的心情,于是他们便口头创作了这首好听的歌曲——《走绛州》。
师:拉船的人就叫纤夫,你们带的毛巾可以派上用场了吗?怎么做才像是在一根绳上拉船呢?【设计意图】符合学生活泼好奇的年龄阶段,有利于激发学生兴趣。
2.唱《走绛州》(1)过渡语船靠岸了,船夫们坐下休息休息。
高原上随处都能听到悠扬的歌声。
你听,那边船夫的歌声刚落,这边又传来孩子们学唱的挑夫的歌!(2)听听《走绛州》师:同样是来自黄土高原上的民歌,它们的风格有什么不同呢?生:……师:你从歌曲中听到了些什么?生:一根扁担软溜溜,担上扁担到绛州……(3)说说“走绛州”师:对,歌中唱到“担上扁担走绛州”,“绛州”在哪里?为什么要“走绛州”而不是“坐车到绛州”?生:……师:“绛州”是古称,在今天的山西省新绛县,明、清时期,这里是商业发达的繁华之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2课时绛州鼓乐绛州鼓乐又称绛州大鼓,泛指新绛县流行的锣鼓乐和吹打乐。
新绛县有三大区域:汾北片、汾南片、河槽片,汾北片以穿箱锣鼓、汾南片以车鼓、河槽片以花敲鼓著称。
简要介绍绛州鼓乐产生于历史文化名城新绛县。
新绛位于山西西南,运城北部,吕梁山南端,为晋、陕、豫三省区交汇之地,历来在政治、文化、经济方面居于重要地位。
新绛县有着演奏鼓乐的传统,鼓乐是民间文艺活动的主要内容,更是当地“社火”活动中的最流行的节目之一。
绛州鼓乐以花敲干打著称,这种鼓乐的演奏者充分利用鼓的各个部位以及鼓槌、鼓架的最佳声音进行演奏,演奏起来宏厚博大,气势磅礴恢宏,声韵铿锵,粗犷豪放而有力度。
[2]历史渊源绛州鼓乐据史籍记载可追溯至初唐。
619年(唐武德二年)十一月,李世民率兵从龙门渡黄河,屯兵柏壁秦王堡,讨伐刘武周。
新绛县还遗存着李世民屯兵柏壁时用的擂鼓台。
据说当时的人们为庆祝秦王在各个战役中取得的胜利,创作了一部表现李世民部队的车轮声、马蹄声、人喊马叫声,并具有气壮山河气势的乐曲《秦王破阵乐》。
《旧唐书·音乐志》载:“自破阵舞以下,皆擂大鼓,杂以龟兹之乐,声振百里,动荡山谷。
”秦王李世民也因军民为歌颂他而创作的这首擂鼓喧天的乐曲《秦王破阵乐》感到自豪。
李世民继任皇帝后,将此曲调入宫中,凡遇大典盛宴,无不表演这首燕乐大曲,以炫耀自己在灭隋建唐时的功绩。
清朝《直隶绛州志》曰:“岁时社祭、夏冬两季,又乡镇多香火,扮社鼓演剧,招集贩粥人甚便之。
”民国时出版的《新绛县志》也曾说:“每逢赛社之期,必演剧数日,扮演各种故事,如锣鼓。
”新中国成立至上世纪80年代中期,绛州鼓乐一直是当地民间社火中的主要项目,也是祭祀、庆典、婚嫁和庙会活动中的主角。
它还积累了《小秦王乱点兵》、《叽呱啦》、《厦坡滚核桃》、《老虎磕牙》、《牛斗虎》等300余首曲牌。
新绛民间一直流传着“北岸的棍,西岸的鞭,石坡上的镲儿铙得欢,八庄的锣鼓震破天”、“北行庄的踩板扎得高,不如南行庄的鼓儿敲得好”等俗语。
代表作品绛州是山西锣鼓音乐的一方宝地。
花庆鼓、汾南车鼓、穿相锣鼓,皆在此诞生;《秦王点兵》、《老鼠娶亲》、《厦坡上滚核桃》等都在这里升华。
绛州鼓乐将成为中国音乐史上显赫的一章。
《秦王破阵乐》秦王,李世民登基前的封爵。
唐初,朔州刘武周反叛,占领并州,锋及河东,齐王李元吉败北奔回长安。
李世民请命领军渡河东征,屯兵绛州柏壁,东打西杀,南击北进,一举收复并州,保住了李家天下。
在他北定太原凯旋归来时,军中作《秦王破阵乐》以迎。
史载此乐以"擂大鼓为主","杂以龟兹之乐"。
现今,新绛不但有"擂鼓台"存在,还有《小秦王乱点兵》、《唐王出城》的锣鼓曲牌流行。
绛州鼓乐的丰富繁荣,恐怕与这个重大的历史源渊相关。
《秦王点兵》这是一首20世纪80年代的新作。
在原《秦王破阵乐》的基础上,摄取了《汾南车鼓》、《花敲鼓》、《老虎磕牙》等鼓种曲牌成分,成此杰作。
它融汇了历史和当今、群众和专家、业余和专业的艺术结晶,是社会主义时代的新鼓乐,它两次轰动京华, -次震撼巴黎,是黄河文化的骄傲,是中华文化的骄傲。
《秦王点兵》全曲包括引子、鼓边段、鼓心段、锣鼓段、华彩段、尾声段六部份,紧慢张弛结构得当,乐曲相当完整,它将民间套曲的特点与现代曲式结构相融合,使民间锣鼓乐跃上了一个新台阶。
乐曲以出兵为主题,从元帅升帐开始,直到官兵进入,列队布阵,点兵习武,准备出征结束。
乐器分高低两个声部,高音有校鼓、卒鼓、小件铜器;低音有帅鼓、将鼓、大件铜器。
演奏中根据主题要求,分别采用不同的演奏手段,有独奏、对奏、合奏、干敲、花打、混击,慢速、中速、快速;四拍、三拍、二拍。
引子里的号角长音把人带进古战场阵地;鼓边采用了击鼓边、鼓邦、鼓环、鼓钉,并与夹板对奏、合奏,新颖多彩。
华彩段则吸收西洋协奏曲中的华彩手法,别开生面,映照出将士们临战前的乐观心理。
中国书法艺术说课教案今天我要说课的题目是中国书法艺术,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方法、教学过程、课堂评价四个方面对这堂课进行设计。
一、教材分析:本节课讲的是中国书法艺术主要是为了提高学生对书法基础知识的掌握,让学生开始对书法的入门学习有一定了解。
书法作为中国特有的一门线条艺术,在书写中与笔、墨、纸、砚相得益彰,是中国人民勤劳智慧的结晶,是举世公认的艺术奇葩。
早在5000年以前的甲骨文就初露端倪,书法从文字产生到形成文字的书写体系,几经变革创造了多种体式的书写艺术。
1、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书法的发展史概况和特点及书法的总体情况,通过分析代表作品,获得如何欣赏书法作品的知识,并能作简单的书法练习。
2、教学重点与难点:(一)教学重点了解中国书法的基础知识,掌握其基本特点,进行大量的书法练习。
(二)教学难点:如何感受、认识书法作品中的线条美、结构美、气韵美。
3、教具准备:粉笔,钢笔,书写纸等。
4、课时:一课时二、教学方法:要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有所收获,并达到一定的教学目标,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将采用欣赏法、讲授法、练习法来设计本节课。
(1)欣赏法:通过幻灯片让学生欣赏大量优秀的书法作品,使学生对书法产生浓厚的兴趣。
(2)讲授法:讲解书法文字的发展简史,和形式特征,让学生对书法作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通过对书法理论的了解,更深刻的认识书法,从而为以后的书法练习作重要铺垫!(3)练习法:为了使学生充分了解、认识书法名家名作的书法功底和技巧,请学生进行局部临摹练习。
三、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让学生准备好上课用的工具,如钢笔,书与纸等;做好上课准备,以便在以下的教学过程中有一个良好的学习气氛。
(二)引入新课,通过对上节课所学知识的总结,让学生认识到学习书法的意义和重要性!(三)讲授新课1、在讲授新课之前,通过大量幻灯片让学生欣赏一些优秀的书法作品,使学生对书法产生浓厚的兴趣。
2、讲解书法文字的发展简史和形式特征,让学生对书法作品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通过对书法理论的了解,更深刻的认识书法,从而为以后的书法练习作重要铺垫!A书法文字发展简史:①古文字系统甲古文——钟鼎文——篆书早在5000年以前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就在龟甲、兽骨上刻出了许多用于记载占卜、天文历法、医术的原始文字“甲骨文”;到了夏商周时期,由于生产力的发展,人们掌握了金属的治炼技术,便在金属器皿上铸上当时的一些天文,历法等情况,这就是“钟鼎文”(又名金文);秦统一全国以后为了方便政治、经济、文化的交流,便将各国纷杂的文字统一为“秦篆”,为了有别于以前的大篆又称小篆。
(请学生讨论这几种字体的特点?)古文字是一种以象形为主的字体。
②今文字系统隶书——草书——行书——楷书到了秦末、汉初这一时期,各地交流日见繁多而小篆书写较慢,不能满足需要,隶书便在这种情况下产生了,隶书另一层意思是平民使用,同时还出现了一种草写的章草(独草),这时笔墨纸都已出现,对书法的独立创作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狂草在魏晋出现,唐朝的张旭、怀素将它推向顶峰;行书出现于晋,是一种介于楷、行之间的字体;楷书也是魏晋出现,唐朝达到顶峰,著名的书法家有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
(请学生谈一下对今文字是怎样理解的?),教师进行归纳:它们的共同特点是已经摆脱了象形走向抽象化。
B主要书体的形式特征①古文字:甲骨文,由于它处于文明的萌芽时期,故字形错落有致辞,纯古可爱,目前发现的总共有3000多字,可认识的约1800字。
金文,处在文明的发展初期,线条朴实质感饱满而丰腴,因它多附在金属器皿上,所以保存完整。
石鼓文是战国时期秦的文字,记载的是君王外出狩猎和祈祷丰年,秦篆是一种严谨刻板的纯实用性的字体,艺术价值很小。
②今文字:隶书是在秦篆严谨的压抑下出现的一种潇洒开放型的新字体,课本图例《张迁碑》结构方正,四周平稳,刚劲沉着,是汉碑方笔的典范,章草是在隶书基础上更艺术化,实用化的字体,索靖《急就章》便是这种字体的代表作,字字独立,高古凝重,楷书有两大部分构成:魏碑、唐楷魏碑是北魏时期优秀书法作品的统称。
《郑文公碑》和《始平公造像》是这一时期的代表,前者气势纵横,雄浑深厚,劲健绝逸是圆笔的典型;唐楷中的《醴泉铭》法度森严、遒劲雄强,浑穆古拙、浑厚刚健,《神策军碑》精练苍劲、风神整峻、法度谨严,以上三种书体分别代表了唐楷三个时期的不同特点。
《兰亭序》和《洛神赋》作者分别是晋代王羲之、王献之父子是中国书法史上的两座高峰,前者气骨雄骏、风神跌宕、秀逸萧散的境界,后者在技法上达到了由拙到巧、笔墨洗练、丝丝入扣的微妙的境界。
他们都是不拘泥于传统的章法和技能,对后世学书者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明代文征明的书法文雅自如,现代书家沈尹默在继承传统书法方面起到了不可魔灭的作用。
3、欣赏要点:先找几位同学说一下自己评价书法作品的标准或原则是什么?[或如何来欣赏一幅书法作品?]学生谈完后,对他们的观点进行归纳总结。
然后自己要谈一下自己的观点:书法艺术的欣赏活动,有着不同于其它艺术门类的特征,欣赏书法伤口不可能获得相对直接的印象、辨识与教益,也不可能单纯为了使学生辨识书写的内容,去探讨言词语汇上的优劣。
进而得出:书法主要是通过对抽象的点画线条、结构形态和章法布局等有“情趣意味“的形式,从客观物象各种美的体态,安致这些独有的特性中,使人们在欣赏时得到精神上健康闲静的愉悦和人们意念境界里的美妙享受(结合讲授出示古代书法名作的图片,并与一般的书法作品进行比较,让学生在比较中得出什么是格调节器高雅,什么是粗庸平常)。
书法可以说是无声的音乐,抽象的绘画,线条流动的诗歌。
四、课堂评价:根据本节课所学的内容结合板书。
让学生体会到祖国书法艺术的博大精深,着重分析学生在书体形式特点和审美欣赏方面表现出的得失。
让学生懂得在欣赏书法时主要是通过对抽像的点画线条、结构形态和章法布局等有“情趣意味“的形式,从客观物象各种美的体态,安致这些独有的特性中,使人们在欣赏时得到精神上健康闲静的愉悦和人们意念境界里的美妙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