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册文言文阅读
七年级 语文文言文阅读练习及答案(Word版)
![七年级 语文文言文阅读练习及答案(Word版)](https://img.taocdn.com/s3/m/814889580242a8956aece402.png)
七年级语文文言文阅读练习及答案(Word版)一、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留侯论(节选)古之所谓豪杰之士者,必有过人之节。
人情有所不能忍者,匹夫见辱,拔剑而起,挺身而斗,此不足为勇也。
天下有大勇者,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
此其所挟持①者甚大,而其志甚远也。
……观夫高祖之所以胜,而项籍之所以败者,在能忍与不能忍之间而已矣。
项籍唯不能忍,是以百战百胜,而轻用其锋;高祖忍之,养其全锋而待其弊②,此子房教之也。
当淮阴破齐而欲自王,高祖发怒,见于词色。
由此观之犹有刚强不能忍之气非子房其谁全之?(选自《古文观止》)【注】①挟持:内心怀有。
②弊:疲弊。
(1)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 必有过人之节及鲁肃过寻阳B. 匹夫见辱见往事耳C. 而轻用其锋尔安敢轻吾射D. 养其全锋而待其弊择其善者而从之(2)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
(限断两处)由此观之犹有刚强不能忍之气非子房其谁全之?(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①天下有大勇者,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
②当淮阴破齐而欲自王,高祖发怒,见于词色。
(4)结合文意,说说本文的写作手法和观点。
【答案】(1)D(2)由此观之/犹有刚强不能忍之气/非子房其谁全之?(3)①世界上有堪称“大勇”的人,当突然面临意外时不惊慌失措,当无故受到侮辱时,也不愤怒。
②当韩信攻破齐国想要自己称王时,高祖非常生气,怒气显露在言语和神色上。
(4)运用对比的写作手法,通过匹夫和大勇者、高祖与项籍的对比,论述了成大业者自身应具备的素质是忍耐。
【解析】【分析】(1)A项的“过”解释为:超过/经过;B项的“见”解释为:被/了解;C项的“轻”解释为:随随便便/轻视;D项的“其”解释为:其中的,指示代词。
选D。
(2)翻译为:从此可看出,他还有刚强不能忍耐的气度,不是张良,谁能成全他?故可断句为:由此观之/犹有刚强不能忍之气/非子房其谁全之?(3)本题重点字词:“卒然”突然;“加”,侮辱;“欲”,想要;“词色”,言语和神色,(4)结合“观夫高祖之所以胜,而项籍之所以败者,在能忍与不能忍之间而已矣。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专题10课内文言文阅读(解析版)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专题10课内文言文阅读(解析版)](https://img.taocdn.com/s3/m/6c370db5541810a6f524ccbff121dd36a32dc4c9.png)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期末专题练习——课内文言文阅读解析版阅读甲乙两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
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狐?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
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孙权劝学》)(乙)吕蒙字子明,汝南富陂人也,少南渡,依姊夫邓当,当为孙策将,数计山越。
蒙年十五六,窃随当击贼,当顾见大惊,呵叱不能禁止。
归以告蒙母,母肃欲罚之,蒙曰:“不探虎穴,安得虎子?”母哀而命之。
鲁肃代周瑜,过蒙屯下,肃意觉轻蒙,或说肃曰:“吕将罕功名日显,不可以做意待也,君宜顾①之。
”遂往谐蒙。
酒酣,蒙问肃曰:“君受重任,与关羽为邻,将何计略,以备不虞?”肃造次②曰:“临时施宜。
”蒙曰:“今东西虽为一家而关羽实虎熊也计安可不豫定?”因为肃画五策。
肃于是越席就之,拊③其背曰:“吕子明,吾不知卿才略所及乃至于此也。
”(节选自《三国志·吴志·吕蒙传》,有改动)(注)①顾:探望,拜访②造次:鲁莽,轻率。
③拊(fǔ):抚摩。
1.请解释下面加点的词。
(1)蒙辞以.军中多务()(2)及.鲁肃过寻阳()(3)见.往事耳()(4)肃意尚轻.蒙()(5)以备不虞()(6)肃于是越席就.之()2.请给下面句子断句(2处)今东西虽为一家而关羽实虎熊也计安可不豫定?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不探虎穴,安得虎子?答:(2)吕将军功名日显,不可以故意待也。
答:4.下列关于文言句中称谓说法错误的一项是()A.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卿”在这里指君对臣的爱称。
B.吾不知卿才略所及乃至于此也。
——“卿”在这里指朋友之间的爱称。
C.陈康肃公善射。
——“公”表示对男子的尊称。
D.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阿蒙”在这里是对别人的鄙视,不尊敬。
七年级下册文言文原文及翻译(通用5篇)
![七年级下册文言文原文及翻译(通用5篇)](https://img.taocdn.com/s3/m/4cae552eeef9aef8941ea76e58fafab069dc4490.png)
七年级下册文言文原文及翻译七年级下册文言文原文及翻译(通用5篇)七年级下册的文言文有哪些呢,大家是否想了解一下?下面小编为你分享一下七年级下册文言文原文及翻译,欢迎参考!七年级下册文言文原文及翻译1《伤仲永》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
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
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
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
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
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
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
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翻译:金溪乡民方仲永,世代耕田为业。
仲永长到五岁时,不曾见过书写工具,(一天)忽然哭叫着要这些东西。
他父亲对此感到诧异,向邻居借来给了他,他立即写下了四句诗,并且自己题上了自己的名字。
他的诗以奉养父母,团结同一宗族的人为主旨,传给全乡的秀才欣赏他的诗作。
从此指定题才叫他写诗,他立刻写成,诗的文采和道理都有可取之处。
同县的人认为他才能奇特,渐渐地请他父亲去做客,有的人用钱求他题诗。
他的父亲以此为有利可图,每天牵着仲永四处拜访本县的人,不让他学习。
我听到这件事已经很久了。
明道年间,我随先父回老家,在舅舅家看到了仲永,(他已经)十二三岁了,叫他作诗,不能和以前听到的情况相当。
又过了七年,我从扬州回乡,又到了舅舅家,问仲永的情况,(舅舅)说:“完全如同常人了。
”王先生说:“仲永的通达聪慧是先天得到的。
他的天资比一般有才能的人高得多,最终成为一个平凡的人,是因为他没有受到后天的教育。
像他那样天生聪明,如此有才智,没有受到后天的教育,尚且成为平凡的人;现在那些不是天生聪明,本来就平凡的人,又不接受后天的教育,能够成为普通人就为止了吗?(意思是比普通人还要不如)”七年级下册文言文原文及翻译2《孙权劝学》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
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题及答案
![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011aa9bf192e45361066f5de.png)
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题及答案一、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乙]余忆年少时,住西湖。
每至夏日,临湖赏荷,便欣然忘食。
一日,偕数友,观荷于湖边亭中。
兴正浓,忽有大雨倾盆而至,湖中荷花尽作飘摇之态。
少时,雨过天晴,波澜不惊,湖天一色。
荷花为雨所洗,鲜妍明媚,袅娜多姿,清丽雅致,实为花中仙子也。
李太白诗云“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余以为妙绝。
(1)解释下列句中加下划线的词。
①可爱者甚蕃(________)②濯清涟而不妖(________)③亭亭净植(________)④陶后鲜有闻(________)(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②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3)下列对文章理解有错的一项是()A.说,是古代的一种文体,也称杂说。
这种文体一般可以说明事理,也可以发表议论或记叙事物,都是为了阐明一个道理,给人某种启示或给自己明志。
B.作者从生长环境、风度气质、体态香气等方面描写莲花,赋予莲君子般的美好品格。
C.这篇短文,采用衬托的写法,用菊和牡丹正面衬托莲花,含蓄而深刻地表达了文章主旨及作者的思想感情。
D.短文表达自己对追名逐利、趋炎附势的恶浊世风的鄙弃。
(4)读文赏荷:赏荷,不但观其形美,更可品其神美。
[甲]段称莲为“花之君子”,[乙]段赞荷为“花中仙子”。
你更喜欢哪一种赞誉之辞?请联系文段内容谈谈你的看法。
【答案】(1)多;洗;竖立;少(2)①我只喜爱莲花,它从淤泥里长出来却不沾染,在清水里洗过却不显得妖媚。
②对于牡丹的喜爱,人应该很多了。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5篇及答案(精选)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5篇及答案(精选)](https://img.taocdn.com/s3/m/29a9a479c950ad02de80d4d8d15abe23482f036a.png)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5篇及答案(精选)一)愚人食盐从前有一个愚人,到朋友家吃饭。
他觉得菜太淡了,没有味道。
主人听到后,就加了更多的盐。
吃起来很美味,愚人就想:“这么好吃,一定是因为加了盐。
” 晚上回家,母亲已经准备好饭菜了。
他问:“有盐吗?”母亲拿出盐来,但奇怪儿子只吃盐不吃菜。
母亲说:“这样可不行啊。
” 愚人回答说:“我知道世界上所有美味都在盐里。
” 然而,他吃了太多盐,反而让味道变得不好,变成了他的困扰。
这说明,过度的东西不仅没有好处,反而有害。
1.(1)但XXX惟食盐不食菜:只看到儿子只吃盐不吃菜。
2)愚人食盐不已:愚人一直吃盐,没有停下来。
2.天下之事皆然过/则非惟无益/反害之。
3.“所以美味的原因是因为加了盐。
”4.过度追求某些东西可能会带来负面影响,要适度而为。
二)释盗遗布XXX,XXX,是XXX的长官。
有人被发现在XXX上行窃,XXX看到了,就叫他的儿子教育他说:“并不是不喜欢工作的人就一定是坏人,也许是因为生活贫困。
” 然后那个人自己承认了罪行。
XXX说:“从他的外表看,他不像是坏人,应该是因为贫困而做了这件事。
” 于是,他送给那个人两个布匹,让他改过自新。
从此以后,那个人再也没有行窃了。
1.夫不喜之人/未必本恶/以性成/梁上君子/是矣。
2.C.乃遗布二端(赠送)3.因为他认为那个人并不是坏人,只是因为生活贫困所迫。
4.XXX是一个宽容和善良的人,他不会轻易地对别人下判断,而是愿意给别人改过的机会。
剔除下面文章的格式错误,删除明显有问题的段落,然后再小幅度的改写每段话。
从前有个庸医,他只会开一味药,叫做“驼背”。
他认为,只要人喝了这个药,就能治好所有病痛。
有一天,一个人来看病,庸医照例开了“驼背”药。
这个人却问:“我是腿疼,怎么能用驼背药治呢?”庸医回答:“你不懂,这个药能治好所有病,包括腿疼。
”那人只好喝下了药。
结果,他的腿疼更加严重了。
他气愤地找到庸医,质问他为什么会这样。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 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题及答案(Word版)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 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题及答案(Word版)](https://img.taocdn.com/s3/m/78fcdf53da38376bae1fae3e.png)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题及答案(Word版)一、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1.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列小题。
孙权劝学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
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1)解释下列加下划线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①及鲁肃过寻阳________②即更刮目相待________③大兄何见事之晚乎________(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蒙辞以军中多务。
②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3)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孙权劝学,既指出了学习的必要性,又现身说法地指出学习的可能性,易于让人接受。
B.从鲁肃的由衷赞叹和结友举动,可见他坦诚、率直、敬才爱才。
C.写鲁肃与吕蒙的对话,表明在孙权劝说下吕蒙“就学”的结果,从正面表现吕蒙学有所成。
D.孙权劝学的成功告诉我们: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别人;劝说别人要讲究方式方法。
【答案】(1)经过;擦拭;对朋友辈的敬称(2)①吕蒙以军中事务繁多推托。
②只是应该广泛(粗略)阅读,了解历史罢了。
(3)C【解析】【分析】(1)本题中的“过”是“经过”;“刮”这里是“擦拭”的意思。
(2)本题①句中的“辞(推托,托辞)、以(用)”两个词是赋分点;②句中的“但(只)、涉猎(粗略地阅读)、见(了解)、耳(罢了)”几个词是赋分点。
(3)文章叙写鲁肃与吕蒙的对话,是从侧面表现吕蒙学有所成,不是正面描写。
故答案为C。
故答案为:⑴① 经过;② 擦拭;③ 对朋友辈的敬称⑵ ①吕蒙以军中事务繁多推托。
②只是应该广泛(粗略)阅读,了解历史罢了。
⑶ C【点评】⑴本题考查理解文言实词含义的能力。
理解词语的含义时要注意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能结合具体语境来准确辨析即可。
七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有几篇
![七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有几篇](https://img.taocdn.com/s3/m/8e9ff714773231126edb6f1aff00bed5b9f3733f.png)
七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有几篇随着教改深化,七年级语文文言文阅读教学地位也越来越重要,下面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七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仅供参考。
七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篇目1-2【篇目一】《伤仲永》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篇目二】《木兰诗》(北朝民歌)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七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篇目3-4【篇目三】孙权劝学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篇目四】《口技》京中有善口技者.会宾客大宴,于厅事之东北角,施八尺屏障, 口技人坐屏障中,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众集团坐.少顷,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满坐寂然,无敢哗者.遥闻深巷中犬吠,便有妇人惊觉欠伸,其夫呓语.既而儿醒, 大啼.夫亦醒.妇抚儿乳,儿含乳啼,妇拍而呜之.又一大儿醒,絮絮不止.当是时,妇手拍儿声, 口中鸣声,儿含乳啼声,大儿初醒声,夫叱大儿声,一时齐发,众妙毕备.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 默叹,以为妙绝.末几,夫齁声起,妇拍儿亦渐拍渐止.微闻有鼠作作索索,盆器倾侧,妇梦中咳嗽.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两儿齐哭.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凡所应有,无所不有.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撤屏视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七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篇目5-7【篇目五】《短文两篇》《夸父逐日》——《山海经》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篇目六】《两小儿辩日》——《列子》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远.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概,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进者大乎?”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孔子不能决也.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智乎?”【篇目七】《狼》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 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七年级下册文言文阅读题及答案
![七年级下册文言文阅读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c095e2310a4c2e3f5727a5e9856a561252d321c0.png)
文言文阅读题一学校:________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学号:________一、文言文阅读(共4小题)1.(2017•福建)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甲】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节选自郦道元《三峡》)【乙】登山里许,飞流汩然下泻,俯瞰其下,亦有危壁,泉从壁半突出,疏竹掩映,殊有佳致。
然业已上登,不及返顾.,遂从三姑①又上半里,抵换骨岩,岩即.幔亭峰②后崖也。
岩前有庵。
从岩后悬梯两层,更登一岩。
岩不甚深,而环绕山巅如叠嶂。
土人新以木板循岩为室曲直高下随岩宛转。
(节选自《徐霞客游记》)【注】①三姑:地名。
②幔亭峰:山峰名。
(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①沿溯.阻绝溯:②属引.凄异引:③不及返顾.顾:④岩即.幔亭峰后崖也即:(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土人新以木板循岩为室/曲直高下/随岩宛转B、土人新/以木板循岩为室/曲直高下随岩宛转C、土人新以木板循岩/为室曲直高下/随岩宛转D、土人新/以木板循岩为室曲直/高下随岩宛转(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译文:②登山里许,飞流汩然下泻。
译文:(4)甲文写“水”,各写了三峡“四时之水”的什么特点?乙文写“山”,作者前往“换骨岩”途中俯瞰到什么“佳致”?请简要概括。
2.(2016•黄冈)阅读下面的文言文选段,回答问题。
【甲】三峡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人教版七年级 下册语文文言文阅读训练试题含答案(Word版)
![人教版七年级 下册语文文言文阅读训练试题含答案(Word版)](https://img.taocdn.com/s3/m/d1b7855d581b6bd97f19eab7.png)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阅读训练试题含答案(Word版)一、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1.文言文阅读(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选自周敦颐《爱莲说》)(乙)黄杨每岁长一寸,不溢分毫,至闰年反缩一寸,是天限之木也。
植此宜生怜悯之心。
予新授一名曰“知命树”。
天不使高强争无益故守困厄为当然。
冬不改柯,夏不易叶,其素行原如是也。
……困于天而能自全于天,非知命君子能若是哉?最可悯者,岁长一寸是已。
至闰年反缩一寸,其义何居?岁闰而我不闰,人闰而己不闰,已见天地之私;乃非止不闰,又复从而刻之。
是天地之待黄杨,可谓不仁之至,不义之甚者矣。
乃黄杨不憾天地,枝叶较他木加荣,反似德之者,是知命之中又知命焉。
莲为花之君子,此树当为木之君子。
莲为花之君子,茂叔知之;黄杨为木之君子,非稍能格物①之笠翁②孰知之哉?(选自李渔《闲情偶寄》)【注释】①格物:穷究事物的道理。
②笠翁:李渔,字谪凡,号笠翁。
(1)用“/”给下面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天不使高强争无益故守困厄为当然。
(2)根据《古汉语常用字字典》提供的部分义项,为下列加下划线字选择恰当的解释。
①其素行原如是也(________) A.朴素,质朴 B.向来,平素②乃黄杨不憾天地(________) A.遗憾,心感不足,不满意 B.怨恨(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①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②是天地之待黄杨,可谓不仁之至,不义之甚者矣。
(4)(甲)(乙)两文都提到了“君子”,但各有所侧重。
请结合两文内容,写出你对“君子”形象的理解。
【答案】(1)天不使高/强争无益/故守困厄为当然。
(2)B;B(3)①对于莲花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对于牡丹的喜爱,人应当很多了。
(18题)七年级下册课外文言文阅读和参考答案
![(18题)七年级下册课外文言文阅读和参考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6d787075376baf1ffd4fad07.png)
七年级下册课外文言文阅读(一)王子猷见戴安道王子猷①居山阴②,夜大雪,眠觉,开室,命酌酒,四望皎然。
因起彷徨,咏左思《招隐》③诗。
忽忆戴安道,时戴在剡④,即便夜乘小船就之。
经宿方至,迭门不前而返。
人问其故.,王曰吾本乘兴而行何必见戴[注释] ①王子猷:书法家王羲之之子。
②山阴:今浙江绍兴。
③《招隐》:左思的一首田园诗。
④剡:读shàn,今浙江嵊县。
1、解释加点的词。
①人问其故.②兴尽而返.2、翻译划线的句子。
①经宿方至,迭门不前而返译:3、试举例说出王子猷的性格特点。
4、给下列句子断句。
王曰吾本乘兴而行何必见戴(二)司马光逸事司马光,字君实,陕州夏县人也。
父池,天章阁待制。
光生七岁,凛然①如成人,闻讲《左氏春秋》,爱之,退为家人讲,即了其大指②。
自是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
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其后京、洛③间画以为图。
仁宗宝元初,中进士甲科。
年甫冠④性不喜华靡⑤闻喜宴⑥独不戴花,同列⑦语之曰:“君赐不可违。
”乃簪一枝。
(选自《宋史•列传第九十五》)【注释】①凛然:稳重的样子。
②指:同“旨”,主要意思。
③京、洛:指北宋时的开封和洛阳。
④甫冠:指刚满二十岁。
⑤华靡:奢华。
⑥闻喜宴:朝廷赐宴新科进士及诸科及第的人。
⑦同列:这里指同年考中进士的人。
1.写出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1) 退.为家人讲() (2) 光持石击瓮破.之() (3) 同列语.之曰()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自是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
3.从文中看,司马光是个怎样的人?4. 给下列句子断句。
年甫冠性不喜华靡闻喜宴独不戴花(三)王安石待客王安石在相位子妇之亲①萧氏子至京师②因谒公公约之饭。
翌日,萧氏子盛服而往,意为公必盛馔③。
日过午,觉饥甚而不敢去。
又久之,方命坐,果蔬④皆不具,其人已心怪之。
酒三行⑤,初供胡饼两枚,次供猪脔⑥数四,顷即供饭,旁置菜羹而已。
萧氏子颇骄纵,不复下箸,惟啖⑦胡饼中间少许,留其四旁。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 语文文言文阅读练习含答案(Word版)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 语文文言文阅读练习含答案(Word版)](https://img.taocdn.com/s3/m/65f1c4ec2b160b4e777fcf55.png)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文言文阅读练习含答案(Word版)一、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1.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曹玮用兵曹玮尝出战小捷,虏兵①去。
玮侦虏兵去已远,乃驱所掠牛羊辎重②,缓驱而还,颇失部伍③。
其下忧之,言于玮曰:“牛羊无用,徒縻④军。
不若弃之,整众而归。
”玮不答,使人候。
虏兵去数十里,闻玮利牛羊而师不整,遽还袭之。
玮愈缓,行地利处,乃止以待之。
虏军将至,使人谓之曰:“蕃军远来必甚疲,我不欲乘人之怠,请休憩士马,少选⑤决战。
”虏方苦疲甚,皆欣然,歇良久。
玮又使人谕之:“歇定可相驰矣。
”于是各鼓军而进,一战大破虏师,遂弃牛羊而还。
徐谓其下曰:“吾知虏已疲,故为贪利以诱之。
比其复来,几⑥行百里矣,若乘锐便战,犹有胜负。
远行之人若小憩则足痹⑦不能立人气亦阑⑧。
吾以此取之。
”【注释】①虏兵:敌军。
②辎重:军用器械、粮草、营帐等的统称。
③部伍:兵士的队伍行列。
④縻(mí):束缚。
⑤少选:一会儿。
⑥几:接近。
⑦痹:麻痹。
⑧阑:残,尽。
(1)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意思相同的一组是()A. 闻玮利牛羊而师不整可以为师矣B. 遂弃牛羊而还肃遂拜蒙母C. 歇定可相驰矣愿驰千里足D. 若乘锐便战关山度若飞(2)对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恰当的一项是()A. 远行之人若/小憩则足痹/不能立/人气亦阑。
B. 远行之人/若小憩/则足痹不能立人/气亦阑。
C. 远行之人/若小憩/则足痹不能立/人气亦阑。
D. 远行之人若/小憩则足痹/不能立人/气亦阑。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①虏兵去数十里,闻玮利牛羊而师不整,遽还袭之。
②吾知虏已疲,故为贪利以诱之。
(4)结合文章,分析曹玮的军事才能体现在哪里?【答案】(1)B(2)C(3)①敌军离开几十里,听说曹玮贪图牛羊之利而军队不整,赶快返回袭击曹玮军队。
②我知道敌人已经很疲劳了,故意用贪利的事来引诱他们。
(4)曹玮假意贪图牛羊之利,使军队表现出军容不整的样子,诱敌深入;敌人追至,避敌锐气,假意不想乘人之危,让敌人休息修整,使敌人腿脚疼痛麻木站不起来了,人气残尽,最后一击击败。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阅读训练试题含答案(1)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阅读训练试题含答案(1)](https://img.taocdn.com/s3/m/b255e29579563c1ec4da7188.png)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阅读训练试题含答案(1)一、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1.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河中石兽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
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
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
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
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
如是再啮,石又再转。
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
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1)解释下面句中划线的词语。
①山门圮于河________②阅十余岁________③转转不已________(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
①是非木柿,岂能为暴涨携之去?②然则天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3)下列对文章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A. 文章叙述以时间为序。
先写寺僧寻找石兽未得,再写讲学家的议论令众人信服,最后写老河兵的分析及众人据其推断终得石兽。
B. 文章语言简洁。
如写寺僧沿河打捞石兽,仅用“棹”“曳”“寻”等动词领起三个断句,简述打捞经过,以“无迹”交代结果。
C. 文章寓理于事。
作者借人们寻找石兽的经过及令人惊讶的结局,引出天下事不可“据理臆断”的深层思考。
D. 文章人物各具特点。
在打捞石兽一事上,寺僧不切实际,认识片面;讲学家不深思熟虑而盲目行动;老河兵综合考虑,实事求是。
【答案】(1)倒塌;经过;停止(2)①这不是木片,怎么能被河水冲走呢?②既然这样,那么天下的事情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的太多了,难道可以根据一点道理就主观臆断吗?(3)D【解析】【分析】(1)理解文言词语的含义要注意其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等;平时要多积累文言词汇,要能结合具体语境,弄清句子的意思来辨析推断,揣摩其意思。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练习题(含答案)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练习题(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4abe4a456137ee06eef91831.png)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练习题忠——尽己报国的责任第1篇犬救幼女呈贡县村民畜一犬,甚驯。
母未时上山采薪,幼女随之不及,后于母里许。
俄大雪,母薄暮①负薪归,十一年十一月事,邑人无不称奇。
(选自杨振中《文言文启蒙读本》)【注释】①暮:傍晚。
②竟:终。
③绝:死。
④雍正:清爱新觉罗·胤禛的年号。
[阅读训练]1.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词。
(1) 母未时上山采薪..( ) (2)幼女随之不及.( )(3)母薄.暮负薪归( ) (4)或.堕井( )2. 请用“/”给下列句子划分两处节奏。
母惊恐万状奔走号呼竟不见女。
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1)邻里相助,亦无济于事。
(2)犬倚偎在旁,乃不死。
4.从文章内容来看,文中的犬有什么特征?【参考答案】1. (1)砍柴(2)赶上(3)迫近、接近(4)或许2.母惊恐万状/奔走号呼/竟不见女。
3. (1)邻居们帮助她寻找,也没有办法找到她女儿。
(2)狗依偎在旁边,(女儿)竟然没有死。
4.文中的犬忠诚、讲义气、重感情。
第2篇杨万里忧国⑦吏之报时政者皆不以告。
忽族子⑧自外至,遽言侂胄用兵事。
万里恸哭失声,亟呼纸书日:“韩侂胄奸臣,专权无上,动兵残民,谋危社稷,吾头颅如许⑨,报国无路,惟有孤愤!”又书十四言别妻子落笔而逝。
(选自《宋史·杨万里传》)[注释]①杨万里:南宋著名诗人,力主抗金。
②偏:固执。
③孝宗:指宋孝宗赵昚(shèn)。
④韩侂(tuō)胄:南宋重臣,以外戚身份专政十多年,位在左右丞相之上。
⑤掖垣:泛指高官。
⑥僭(jiàn):超越本分。
⑦邸(d ǐ):此指官府。
⑧族子:宗族里的年轻人。
⑨吾头颅如许:意为我头发已白,年已老。
[阅读训练]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词。
(1) 必大无善.语( ) (2)尝.筑南园( )(3)属.万里为之记( ) (4)亟.呼纸书曰( )2.请用“/”给下列句子划分一处节奏。
又书十四言别妻子落笔而逝。
七年级下册6篇文言文
![七年级下册6篇文言文](https://img.taocdn.com/s3/m/be54dbfb48649b6648d7c1c708a1284ac85005ad.png)
七年级下册6篇文言文初一(七年级)下册文言文共计7篇,分别如下:《伤仲永》出自古文观止。
其诗文如下:【原文】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
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
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
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
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
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
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
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
【翻译】金溪有个叫方仲永的百姓,家中世代以耕田为业。
仲永长到五岁时,不曾认识书写工具。
忽然有一天仲永哭着索要这些东西。
他的父亲对此感到诧异,就向邻居那里把那些东西借来给他。
仲永立刻写下了四句,并自己题上自己的名字。
这首诗以赡养父母和团结同宗族的人为主旨,给全乡的秀才观赏。
从此,指定事物让他作诗,方仲永立刻就能完成,并且诗的文采和道理都有值得欣赏的地方。
同县的人们对此都感到非常惊奇,渐渐地都以宾客之礼对待他的父亲,有的人花钱求取仲永的诗。
方仲永父亲认为这样有利可图,就每天带领着仲永四处拜访同县的人,不让他学习。
我听到这件事很久了。
明道年间,我跟随先父回到家乡,在舅舅家见到方仲永,他已经十二三岁了。
我叫他作诗,写出来的诗已经不能与从前的名声相称。
又过了七年,我从扬州回来,再次到舅舅家去,问起方仲永的情况,回答说:“他的才能消失了,和普通人没有什么区别了。
”王安石说:方仲永的通达聪慧,是先天得到的。
他的天赋,比一般有才能的人要优秀得多;但最终成为一个平凡的人,是因为他后天所受的教育还没有达到要求。
他得到的天资是那样的好,没有受到正常的后天教育,尚且成为平凡的人;那么,现在那些本来就不天生聪明,本来就是平凡的人,又不接受后天的教育,难道成为普通人就为止了吗。
部编七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阅读及答案(1)
![部编七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阅读及答案(1)](https://img.taocdn.com/s3/m/c0dc06e15acfa1c7ab00cc34.png)
部编七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阅读及答案(1)一、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1.阅读下面的文字后,完成下列小题曹冲智救库吏太祖马鞍在库,而为鼠所啮。
库吏惧必死,议欲面缚首罪,犹惧不免。
冲谓曰:“待三日中,然后自归。
”冲于是以刀穿单衣如鼠啮者谬为失意貌有愁色。
太祖问之,冲对曰:“世俗以为鼠啮衣者,其主不吉,今单衣见啮,是以忧戚。
"太祖曰:“此妄言耳,无所苦也。
”俄而库吏以啮鞍闻,太祖笑曰:“儿衣在侧,尚啮,况鞍县柱乎?”一无所问。
【注释】①太祖:指曹操。
②自归:自首。
③县:同“悬”,悬挂。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下划线词语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A.世俗以为鼠啮衣者/自以为大有所益B.今单衣见啮/见其发矢十中八九C.是以忧戚/杞人忧天D.俄而库吏以啮鞍闻/俄而雪骤(2)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冲于是以刀穿单衣如鼠啮者谬为失意貌有愁色。
(3)结合选文,说说曹操为什么没有怪罪库吏。
【答案】(1)B(2)冲于是以刀穿单衣/如鼠啮者/谬为失意/貌有愁色。
(3)曹操意识到马鞍被咬是难免的;且他刚劝解过儿子曹冲衣物被咬没什么大不了,在这种情况下没办法再追究自己的马鞍被咬而怪罪库吏。
【解析】【分析】(1)A. 世俗以为鼠啮衣者/自以为大有所益(以为:认为/认为);B. 今单衣见啮/见其发矢十中八九(见:被/看见);C. 是以忧戚/杞人忧天(忧:担忧,忧愁/担忧,忧愁);D. 俄而库吏以啮鞍闻/俄而雪骤(俄而:不久,一会儿/不久,一会儿)。
故选B。
(2)语句“冲于是以刀穿单衣如鼠啮者谬为失意貌有愁色”的意思是:曹冲于是用刀戳破(自己的)单衣,弄得像是被老鼠咬坏的一样,谎称内心有不快活的事,脸色上显出极不痛快的样子,来到曹操跟前。
据此正确的句读是:冲于是以刀穿单衣/如鼠啮者/谬为失意/貌有愁色。
(3)从文章叙写的内容看,曹操刚劝慰儿子曹冲衣物被老鼠咬,所谓的“其主不吉”是“此妄言耳,无所苦也”。
在这种情况下,库吏再说马鞍被咬的事,自然也就没有办法再追究库吏的罪责了。
【精品】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题及答案
![【精品】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2f74143da98271fe910ef9d1.png)
【精品】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题及答案一、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1.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衰玩焉。
(选自周敦颐《爱莲说》)乙孔子曰:“吾死之后,则商①也日益,赐也日损。
”曾子曰:“何谓也?”子曰:“商好与贤己者处,赐好说②不若己者。
……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③矣;与不善人居,如入鲍鱼之肆④,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
丹之所藏者赤漆之所藏者黑是以君子必慎其所与处者焉。
”(选自《孔子家语》)【注释】①“商”和下文的“赐”皆为孔子弟子。
②说:谈论。
③化:融为一体。
④鲍鱼之肆:卖咸鱼的店铺。
(1)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香远益清则商也日益B.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自钱孔入,而钱不湿C.水陆草木之花一老河兵闻之D.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陈康肃公善射(2)用“/”给乙段中的画线文字断句。
(限断两处)丹之所藏者赤漆之所藏者黑是以君子必慎其所与处者焉。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①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②商好与贤己者处,赐好说不若己者。
(4)人生在世,应该如何修炼自身,让自己不断进步发展?请联系甲乙两文的内容,阐述你的看法。
【答案】(1)B(2)丹之所藏者赤/漆之所藏者黑/是以君子必慎其所与处者焉。
(3)①从淤泥中长出来,却不沾染污秽;在清水中洗涤过,却不显得妖艳。
②商喜爱同比自己贤明的人在一起,赐喜欢谈论才质比不上自己的人。
(4)示例:人成长与他外在环境有关系,我们要与优秀的人交朋友,增加自己的学识,提高自己的修养,正如乙文所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另外,要坚守本心,不忘初心,即便外在环境不如意,也应如周敦颐笔下的莲一般,保持独立高洁的人格,做到“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精品】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阅读训练及答案
![【精品】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阅读训练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d246145aaa00b52acec7ca22.png)
【精品】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阅读训练及答案一、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1.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吕元膺吕元膺①为东都留守,常与处士②对棋。
棋次,有文簿堆拥,元膺方秉笔阅览。
棋侣谓吕必不顾局矣,因私易一子以自胜,吕辄已窥之,而棋侣不悟。
翼日,吕请棋处士他适,内外人莫测,棋者亦不安,乃以束帛赆③之。
如是十年许,吕寝疾将亟,儿侄列前,吕曰:“游处交友,尔宜精择。
吾为东都留守,有一棋者云云,吾以他事俾④去。
易一着棋子,亦未足介意,但心迹可畏。
亟言之,即虑其忧慑;终不言,又恐汝辈灭裂⑤于知闻。
”言毕,惆然长逝。
(选自《芝田录》)【注】①吕元膺:唐德宗、宪宗时期的一位名臣。
②处士:泛指没有做过官的读书人。
③赆(jìn)送的路费或财物。
④俾(bǐ):使;⑤灭裂:疏忽。
(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
①因私易一子________②乃以束帛________③如是十年许________④言毕________(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易一着棋子,亦未足介意,但心迹可畏。
(3)结合文章内容,说说吕元膺是一个怎样的人。
【答案】(1)偷偷地,私自,暗地里;于是、就;这,这样;说(2)换一步棋子,也不值得在意,只是这种心机让人害怕。
(3)吕元膺是一个交友慎重,处事周全,重情义又讲原则,重视教育后代的人。
他看到处士下棋时弄虚作假,就把处士辞退了;但他没有将事情张扬出去,临行时还赠送了财物,既保全了处士的颜面,也给了处士深刻的教训,在临终前还不忘用这件事来教育后代。
【解析】【分析】(1)此题多古今异义词,如“是”:这,这样。
所以千万不要以今释古。
而“私”在现代汉语中也有“私自”之意,所以理解好上下文内容是作答的关键。
(2)本题注意下列字词的翻译,如“易”:换。
“足”:值得。
“但”:只是。
还要注意翻译完之后一定要对句子进行必要的整理,使句意通顺。
(3)“翼日,吕请棋处士他适”“游处交友,尔宜精择”说明他交友慎重。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5篇及答案(精选)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5篇及答案(精选)](https://img.taocdn.com/s3/m/caaae6577f1922791788e845.png)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5篇(精选)(一)愚人食盐昔有愚人,适①友人家,与主人共食。
嫌淡而无味。
主人既闻,乃益盐。
食之,甚美,遂自念曰:“所以美者,缘有盐故。
”薄暮至家,母已具食。
曰:“有盐乎?”“有盐乎?”母出盐而怪之,但见儿惟食盐不食菜。
母曰:“安可如此?”愚人曰:“吾知天下之美味咸在盐中。
”愚人食盐不已,味败②,反为其患。
天下之事皆然过则非惟无益反害之。
[注]①适:到……去。
②味败:品味败坏。
1.解释下列划线的词语。
(1)但见儿惟.食盐不食菜()(2)愚人食盐不已.()2.用“/”线给下面句子划分朗读停顿,划两处。
天下之事皆然过则非惟无益反害之。
3.请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所以美者,缘有盐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这是一则寓言,它的寓意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释盗遗布陈寔,字仲弓,为太丘长。
有人伏梁上,寔见,呼其子训之曰:“夫不喜之人未必本恶习以性成梁上君子是矣。
”俄闻自投地,伏罪。
寔曰:“观君形状非恶人应由贫困。
”乃遗布二端,令改过之,后更无盗。
(节选自《忍经•劝忍百箴》)1.给文中画线部分断句,停顿处用“/”划开。
(限断三处)夫不喜之人未必本恶习以性成梁上君子是矣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呼其子训.之曰(教诲)B.俄.闻自投地(不久)C.乃遗.布二端(赠送)D.后更无盗.(强盗)3.陈寔为什么不处罚梁上君子?(用原文句子回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结合文章内容,说说陈寔是一个怎样的人。
部编初中七年级下册 语文文言文阅读训练含答案(Word版)
![部编初中七年级下册 语文文言文阅读训练含答案(Word版)](https://img.taocdn.com/s3/m/ad1e408f453610661ed9f4db.png)
部编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阅读训练含答案(Word版)一、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1.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慎其所处孔子曰:“吾死之后,则商①也日益,赐②也日损。
”曾子曰:“何谓也?”子曰:“商也好与贤已者处,赐也好不若已者。
不知其子视其父,不知其人视其友,不知其君视其所使,不知其地视其草木。
故日与善人居,如入兰芝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矣。
与不善者居,如入鲍鱼之肆③,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
丹之所藏者赤,漆④之所藏者黑。
是以君子必慎其所处者焉。
”(选自《孔子家谱》)【注】①商:卜商,字子夏。
②赐:端木赐,字子贡。
③鲍鱼之肆:指代污浊的环境,也比喻恶人聚集的地方。
鲍鱼,咸鱼;肆,店铺。
④漆:墨漆。
(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①则商也日益________②赐也好不若已者________③即与之化矣化________(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是以君子必慎其所与处者焉。
(3)孔子认为“不知其人,视其友”,而刘禹锡的陋室中是“谈笑有鸿儒,往来无自丁”,从中我们能看出刘禹锡是个怎样的人?(4)从文中总结出一个八字成语,来概括君子要“慎处”的原因。
这个成语是________。
【答案】(1)每天,一天天也;比得上;同化,与……趋向一致(2)因此君子一定要小心谨慎地选择与自己交往的人。
(3)交往人物之文雅可以看出刘禹锡高洁傲岸的品性与高雅的情趣。
(4)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解析】【分析】⑴此题都是古今异义词,如“日”:每天,一天天。
所以千万不要以今释古。
理解好上下文内容是作答的关键。
⑵文言语句的翻译首先要知道文言词语的意思,把词语放到语境中,根据上下文推断也不失是一种较好的方法。
注意“是以”“其”“处者”等字词的翻译。
⑶把握好文言文的人物精神品质,概括人物的性格的特点,我们可以分析具体事件,因为事件可以反映人物的品格;分析各种描写,因为通过描写可以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自丁”:到这里谈笑的都是知识渊博的大学者,交往的没有知识浅薄的人。
初中七年级 下册语文文言文阅读训练含答案
![初中七年级 下册语文文言文阅读训练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2283708633d4b14e85246865.png)
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阅读训练含答案一、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1.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卖油翁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
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
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
”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
”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
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
”康肃笑而遣之。
【乙】碎金鱼陈尧咨善射百发百中世以为神常自号曰“小由基”①。
及守荆南回,其母冯夫人问:“汝典郡②有何异政?”尧咨云:“荆南当要冲,日有宴集,尧咨每以弓矢为乐,坐客罔不③叹服。
”母曰:“汝父教汝以忠孝辅国家,今汝不务④行仁化而专一夫之伎⑤,岂汝先人志邪?”杖之,碎其金鱼⑥。
【注】①由基:养由基,战国时楚国神箭手。
②典郡:掌管郡务。
③罔不:无不。
④务:致力,从事。
⑤伎:同“技”。
⑥金鱼:古人的一种佩饰。
(1)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划线字。
①睨之久而不去________②康肃忿然曰________③及守荆南回________(2)用“/”给文中划线的部分断句。
(限断3处)陈尧咨善射百发百中世以为神常自号曰“小由基”。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4)“射”是古代“六艺”(礼、乐、射、御、书、数是古代学生需要掌握的六种基本技能,称为“六艺”)之一,从两篇短文中我们可以看出陈尧咨射术精湛无比、举世无双,但他的母亲却依然“杖之,碎其金鱼”。
你觉得陈尧咨母亲的这种做法寄寓了对儿子一种怎样的期望?请谈谈你的理解。
【答案】(1)斜着眼看,这里形容不在意的样子;气愤的样子;等到(2)陈尧咨善射/百发百中/世以为神/常自号曰“小由基”。
(3)(卖油翁)看见他射出的箭十支有八九支中的,只是对此微微点头。
(4)陈尧咨的母亲期望儿子能继承先人的志向,把射术用于报效国家上,而不要耽于娱乐,浪费了一身好技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试题及答案(下)原文.苟变①吃人两个鸡蛋于思言苟变于卫侯②曰:其才可将五百乘③.公曰:吾知其可将;然变也尝为吏,赋于民而食人二鸡子,故弗用也.子思曰:夫圣人④之官人,犹匠之用木也,取其所长,弃其所短;故杞梓⑤连抱而有数尺之朽,良工不弃.今君处战国之世,选爪牙之士,而以二卵弃干城⑥之将,此不可使闻于邻国也.公再拜曰:谨受教矣! 导读:用才犹用木,要取其所长,弃其所短.杞梓连抱而有数尺之朽,良工不弃,则善用人者,对有缺点之才,也当不弃,切不可因小失大. 注释:①苟变:战国时卫国人.②子思:孔丘的孙子,名汲,字子思.卫侯:指卫慎公.卫,战国时的一个小国,其地在今河南省濮阳县境.③五百乘(shng):古代四马拉的兵车,一辆为一乘.兵车一乘,甲士三人,步卒七十二人,五百乘则有三万七千五百人.④圣人:指英明的君主.⑤杞梓(qz:都是树木名称.⑥干城:干,盾牌;城,城墙.用来比喻卫国的将领.精练:一,解释加点的词 1.其才可将五百乘()2.故弗用也() 3.然变也尝为吏()4.良工不弃() 二,翻译 1.赋于民而食人二鸡子,故弗用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夫圣人之官人,犹匠之用木也,取其所长,弃其所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选文选爪牙之士中的爪牙之士指__________,现在爪牙一般比喻__________. 四,于思在文中的重要的用才观点是_________,你如何理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原文刘邦论得天下之道帝置酒洛阳南宫.上曰:列侯,诸将毋敢隐朕①,皆言其情:我所以有天下者何项氏之所以失天下者何高起,王陵对曰:陛下使人攻城略地,因以与之②,与天下同其利;项羽不然,有功者害之,贤者疑之,此其所以失天下也.上曰:公知其一,未知其二.夫③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④;镇国家,抚百姓,给饷馈,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众,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三者皆人杰,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者也.项羽有一范增⑤而不用,此所以为我所禽也.群臣说服. 导读:刘邦在楚汉之争中最终大获全胜,他之所以能据有天下,善于用人是取胜的重要法宝. 注释:①列侯;汉代制度,王子封为侯的,叫诸侯;不姓刘的大臣因功封侯的,叫列侯.朕:皇帝的自称.②因:就.以与之:即以之与之,把它(城镇,土地)赐给他们.③夫(f):句首语气助词,表示引起下文议论.④子房:张良,子房,刘邦的谋士.本是战国韩国人,他家曾五世相韩,秦灭韩后,张良用全部家财访求刺客,要给韩国报仇.后来请个力士,袭击秦始皇于博浪沙(在今河南省原阳县东南),没击中秦始皇本人.张良改名换姓逃避于下邳(在今江苏省邳县东南),跟黄石公学了兵法,辅佐刘邦灭了项羽,封留侯.⑤范增:项羽的谋士.年七十,辅佐项羽起兵成霸业.项羽尊他为亚父.灭秦后,项羽约刘邦在鸿门(今陕西省临潼县东北的项王营)会见,范增劝项羽借机会杀刘邦,项羽不听.后来刘邦进行离间,项羽果然怀疑范增,夺其权.他愤怒辞去,到彭城,背上生疮而死.精练:一,解释加点的词 1.列侯,诸将毋敢隐朕()2.陛下使人攻城略地() 3.有功者害之()3.给饷馈() 5.群臣说服()6.此所以为我所禽也()二,翻译我所以有天下者何项氏之所以失天下者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者皆人杰,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者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项羽有一范增而不用,试举项羽拒不听从范增劝说的例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原文39.前事不远吾属之师戊子,上谓侍臣曰:朕现《隋炀帝集》,文辞奥博①,亦知是尧,舜而非②桀纣,然行事何其反也!魏徵对曰:人君虽圣哲③,犹当虚己以受人,故智者献其谋,勇者竭其力.炀帝恃其俊才④,骄矜自用,故口诵尧,舜之言而身为桀,纣之行,曾⑤不自知,以至覆亡也.上曰:前事不远,吾属之师也! 导读:人常说:前事不远,后事之师.以古鉴今,善于吸取过去的经验,教训,从而更好地走今后的路,是明智之举. 注释:①奥博:含义深广.②是:称赞,认为……好.非:批评,认为……不好.③圣哲:道德高尚,天资聪明.④俊才:出众的才智.⑤曾:虚词,用来加强语气,可译为连……都……,竟然. 精练: 一,解释加点的词 1.朕观《隋炀帝集》()2.勇者竭其力() 3.炀帝恃其俊才()4.骄矜自用() 二,翻译 1.亦知是尧,舜而非桀纣,然行事何其反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人君虽圣哲,犹当虚己以受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本文谈到前事不远,吾属之师也,唐太宗还曾说以古为镜,可以见兴替,你如何看待这一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0.请君入瓮①周兴与丘神绩通谋,太后命来俊臣鞫②之.俊臣与兴方推事③对食,谓兴曰:囚多不承,当为何法兴曰:此甚易耳!取大瓮,以炭四周炙④之,令囚入中,何事不承!俊臣乃索大瓮,火围如兴法,因起谓兴曰:有内状推⑤兄,请兄入此瓮!兴惶恐,叩头伏罪. 导读:本文写的是来俊臣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及周兴作法自毙的故事. 注释:①瓮(wng):大坛子.②鞫(j):审讯犯人.③推事:研究事情.④炙(zh):烧烤.⑤内状:宫内递出的状辞.推:追究,检举. 精练: 一,解释加点的词 1.俊臣与兴方推事对食()2.囚多不承,当为何法() 3.取大瓮()4.因起谓兴曰() 二翻译1.兴曰:此甚易耳!取大瓮,以炭四周炙之,令囚入中,何事不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因起谓兴曰:有内状推兄,请兄入此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来俊臣请周兴入瓮,是采用了____________的方法. 原文41.虹世传虹能入溪涧饮水,信然.熙宁①中,予使契丹②,至其极北黑水境永安山下卓帐③.是时新雨霁,见虹下帐前涧中.予与同职扣涧观之,虹两头皆垂涧中.使人过涧,隔虹对立,相去数丈,中间如隔绡縠④.自西望东则见,盖夕虹也.立涧之东西望,则为日所铄,都无所睹.久之,稍稍正东,逾山而去.次日行一程,又复见之.孙彦先⑤云:虹乃雨中日影也,日照雨则有之. 导读:本篇先写与同事观察虹出现时的情景,后借孙彦先之语,点出虹形成的真正原理:虹乃雨中日影也,日照雨则有之.深入浅出,生动传神. 注释:①熙宁:宋神宗赵顼(x)年号,公元1068-1077年.②契丹:宋时北部少数民族政权.③黑水:今辽宁昭乌达盟林西县和克什克腾旗境内.卓帐:竖立帐篷.卓,直立.④绡縠(xioh);绡,薄纱.縠,绉纱.都是丝织品⑤孙彦先:与沈括同时的科学家. 精练: 一,解释加点的词 1.隔虹对立,相去数丈()2.久之,稍稍正东() 3.扣涧观之()()4.都无所睹() 5.逾山而去()6.则为日所铄()二,翻译 1.世传虹能入溪涧饮水,信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立涧之东西望,则为日所铄,都无所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找出文中出现的表示时间的词:___________________四,《虹》涉及的是___方面的知识,选自____的《梦溪笔谈》.五,本文说明了虹的变化和______,作者认为虹形成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用文中原话回答)陨石治平①元年,常州日禺时;天有大声如雷,乃一大星,几如月,见于东南.少时而又震②一声,移着③西南.又一震而坠在宜兴县④民许氏园中,远近皆见,火光赫然照天,许氏藩篱皆为所焚.是时火息,视地中有一窍如杯大,极深.下视之,星在其中荧荧然,良久渐暗,尚热不可近.又久之,发其窍,深三尺余,乃得一圆石,犹热,其大如拳,一头微锐,色如铁,重亦如之.州守郑伸得之,送润州金山寺.至今匣藏,游人到则发视.王无咎⑤为之传甚详. 导读:沈括是北宋着名的科学家,文学家,被认为是中国整部科学史中最卓越的人物.一本《梦溪笔谈》流传至今,是中国科学史的里程碑.本篇对人所不常见的陨石的种种特征作了描绘. 注释:①治平:宋英宗的年号.②震:指雷响.③着(zhu):附着,着落.④宜兴县:在江苏省.⑤王无咎:人名.精练: 一,解释加点的词 1.见于东南()2.许氏藩篱皆为所焚()3.是时火息() 4.极深()5.尚热不可近() 二,翻译 1.少时而又震一声,移着西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乃得一圆石,犹热,其大如拳,一头微锐,色如铁,重亦如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文中描写陨石,多使用了_______修辞手法,主要写了陨石的哪几个方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正午牡丹欧阳公尝得一古画牡丹丛,其下有一猫,未知其①精粗.丞相正肃吴公,与欧公姻家,一见曰:此'正午牡丹'也.何以明之其花披哆而色燥,此日中时花也;猫眼黑睛如线,此正午猫眼也.若带露花,则房敛②而色泽.猫眼早暮则睛圆,日渐中狭长,正午则如一线耳.此亦善求③古人笔意也. 导读:画家善于观察,才能画出常人所不见之处.而要想识画之妙,也非善于观察不可.人做任何事皆如此,岂止一画而已.注释:①其:它,指古画.②房敛:花房紧收.③善求:善于探求.精练: 一,解释加点的词 1.其下有一猫()2.何以明之()3.日渐中狭长() 二,翻译 1.猫眼黑睛如线,此正午猫眼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此亦善求古人笔意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古人的画惟妙惟肖和丞相吴公能一眼指出画的是正午牡丹的原因,都是_____的结果.江淮之蜂蟹淮北蜂毒,尾能杀人;江南蟹雄,螫堪敌虎.然取蜂儿者不论斗,而捕蟹者未尝血指也.蜂窟于土或木石.人踪迹①得其处,则夜持烈炬临之,蜂空群赴焰,尽殪.然后连房刳取②.蟹处蒲苇间.一灯水浒,莫不郭索而来,悉可俯拾③.惟知趋炎而不能安其所,其殒也固宜. 导读:人们利用能杀人的淮北之蜂与能敌虎的江南之蟹趋炎的弱点,捕杀它们毫不费力.本文以此来比喻那些趋炎附势的人是得不到好下场的. 注释:①踪迹:跟踪寻找,动词.②连房刳取:把蜂巢整个割下来.刳(k),剖开刮取.③悉可俯拾:全可以捡起来.悉,全. 精练: 一,解释加点的词 1.蜂窟于土或木石()2.则夜持烈炬临之() 3.蜂空群赴焰,尽殪()()4.一灯水浒,莫不郭索而来()() 二,翻译 1.然取蜂儿者不论斗,而捕蟹者未尝血指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惟知趋炎而不能安其所,其殒也固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这则故事的寓意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猫犬东坡云:养猫以捕鼠,不可以无鼠而养不捕之猫;蓄犬以防奸,不可以无奸而蓄不吠之犬.余谓不捕犹可也,不捕鼠而捕鸡则甚矣;不吠犹可也,不吠盗而吠主①则甚矣.疾视正人,必欲尽击去之,非捕鸡乎②;委心权要,使天子孤立,非吠主乎导读:苏东坡的意思是:在什么位子上就做什么事,人应该恪尽职守.而我更深入地认为占着位子不做事尚可,如果排斥忠良,觊觎要位,则万万不可留用. 注释:①主:主人.②非捕鸡乎:这岂不是和猫捕鸡一样吗精练: 一,解释加点的词 1.蓄犬以防奸()2.余谓不捕犹可也() 3.不捕鼠而捕鸡则甚矣()4.疾视正人,必欲尽击去之()二,翻译委心权要,使天子孤立,非吠主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文中东坡云东坡是谁你读过他的其他作品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东坡在本文中的观点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