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脊轩志》说课稿
《项脊轩志》说课稿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项脊轩志》说课稿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https://img.taocdn.com/s3/m/74ee67d0988fcc22bcd126fff705cc1754275f57.png)
项脊轩志说课稿一、说教材(一)教材的地位及作用《项脊轩志》是统教版高中语文的一篇课文,归有光对祖母、母亲、妻子的深情追忆如泣如诉,哀婉动人,最易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
学生通过感受、理解、认识这美好、高尚的情感能够充实自己的心灵世界,获得精神的成长。
《项脊轩志》既承载着许多文言知识,又体现着古代散文体裁特征和感情表达的基本方法。
通过指导学生的阅读鉴赏,可以使学生提高阅读浅近文言文的能力,养成良好的鉴赏习惯,提高解读作品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项脊轩志》是一篇明代散文,新课程标准的对此类文章的教学要求是“培养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和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再根据新课标“知,过,情”三个维度的要求确定以下教学目标:1:掌握中出现的重点文言词语和特殊句式。
2:鉴赏作品通过细节描写表达情感的写作方法。
3:品味作品平淡记叙中蕴含的浓郁深情。
(三)教学重点、难点1·文言文在整个语文教学和考试中地位重要而且新课标关于其对学生有明确要求“了解并梳理常见的文言文实词、文言文虚词、文言文句式的意义或用法,注意在阅读实践中举一反三”,所以我制定文章的重点为:训练文言文整体感知的能力。
并把握实词虚词和特殊句式的应用。
2·作者归有光的散文多写身边琐事,并且注意吸收小说的技法,恰当的运用细节描写,这篇优美动人的回忆性散文也不例外。
本文以其独特的艺术感染力,使得平常场景、生活小事的一些细节都有其极不寻常的意义。
对此,我设置这篇文章的教学难点为:体会作者在日常琐事的记叙中所蕴涵的对亲人的思念以及对人事沧桑的感慨,学生进行简要的赏析。
二、说教法与学法(一)说教法教学活动是教和学的双边活动,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之相互促进,协调发展,根据这一基本原理,再结合高二年级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人生阅历,有了一定深度的情感体验,而且能够自主学习的学情,本文教学,我采用“多媒体教学法,讲授法,点拨法,诵读法”的教学方法。
(二)说学法学法上,为真正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我贯彻的指导思想是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具体的学法是问题导引、讨论交流和合作探究,勾画圈点,反复诵读。
《项脊轩志》说课教案(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项脊轩志》说课教案(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459fd1a0aff8941ea76e58fafab069dc502247a3.png)
《项脊轩志》说课教案(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背诵《项脊轩志》全文;(2)能够分析并欣赏文中运用的人物描写、景物描写、抒情手法等;(3)能够解读文中的文化内涵和作者的情感态度。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2)运用比较、分析等方法,探讨文中的人物形象和抒情手法;(3)学会从文化背景出发,理解并评价作者的观点。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家庭、故乡的深情厚意;(2)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人文素养;(3)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传承意识。
二、教学内容1. 课文内容分析:2. 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人物形象、景物描写和抒情手法;(2)分析作者如何通过细节描写表达情感;(3)从文化背景出发,理解作者的观点和态度。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归有光及其作品《项脊轩志》,激发学生对作者和课文的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感知文本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
3. 合作探讨: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课文的人物描写、景物描写和抒情手法,分享学习心得。
4. 教师讲解:针对学生讨论中的重点、难点问题,进行讲解和解答,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5. 案例分析:选取文中的典型段落,分析作者如何通过细节描写表达情感,体会作者对家庭、故乡的深情。
6. 情感共鸣:让学生联系自己的家庭和故乡,谈谈对亲人和家乡的情感,培养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
7.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课文中的情感内涵和文化价值。
8. 作业布置:(1)背诵课文;(2)写一篇关于家庭或故乡的作文。
四、教学策略1. 情境教学:通过图片、音乐等手段,营造情境,让学生更好地感受课文中的情感。
2. 比较教学:引导学生比较课文中的不同人物形象,分析各自的抒情手法,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3. 文化教学:介绍课文中的文化背景,帮助学生理解作者的观点和态度,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
《项脊轩志》说课教案(教师中心稿)
![《项脊轩志》说课教案(教师中心稿)](https://img.taocdn.com/s3/m/704bf7b285254b35eefdc8d376eeaeaad1f316f9.png)
《项脊轩志》说课教案(教师中心稿)章节一:导入教学目标:1. 激发学生对《项脊轩志》的兴趣。
2. 引导学生了解作者归有光及其创作背景。
教学内容:1. 简介作者归有光及其生平。
2. 阐述《项脊轩志》的创作背景。
3. 引导学生关注课文“志”的意义。
教学方法:1. 讲解法:讲解作者归有光及其生平,阐述创作背景。
2. 提问法:引导学生关注课文“志”的意义。
章节二:作者归有光简介教学目标:1. 使学生了解作者归有光的生平及文学成就。
2. 培养学生对文学家的认识和尊重。
教学内容:1. 作者归有光的生平事迹。
2. 作者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及成就。
教学方法:1. 讲解法:讲解作者归有光的生平及文学成就。
2. 互动法:学生提问,教师解答。
章节三:课文整体感知教学目标:1. 使学生对《项脊轩志》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2. 培养学生对文言文的语言感知能力。
教学内容:1. 课文大意及结构。
2. 课文中的重点实词、虚词及特殊句式。
教学方法:1. 讲解法:讲解课文大意及结构,分析重点词句。
2. 朗读法:让学生朗读课文,增强语感。
章节四:分析人物形象教学目标:1. 使学生了解课文中的人物形象。
2. 培养学生对人物形象的分析和评价能力。
教学内容:1. 课文中的人物形象及其特点。
2. 分析人物形象的方法。
教学方法:1. 讲解法:讲解课文中的人物形象及其特点。
2. 举例法:分析其他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进行对比。
章节五:品味语言特色教学目标:1. 使学生感受《项脊轩志》的语言特色。
2. 培养学生对文言文语言的鉴赏能力。
教学内容:1. 课文中的优美语句、辞藻及修辞手法。
2. 品味语言特色的方法。
教学方法:1. 讲解法:讲解课文中的优美语句、辞藻及修辞手法。
2. 互动法:让学生分享自己喜欢的语句,交流感受。
六、深入解读课文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深入理解《项脊轩志》的文意。
2. 培养学生对文言文深层含义的把握能力。
教学内容:1. 分析课文中的象征意义和隐喻。
2024项脊轩志说课稿范文
![2024项脊轩志说课稿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19b0a35f53d380eb6294dd88d0d233d4b04e3f79.png)
2024项脊轩志说课稿范文教学内容:2024项脊轩志一、说教材1、《2024项脊轩志》是高中语文课本中的一篇散文。
它描写了作者周国平在农村乡村的一段生活经历,表达了对乡村和自然的热爱之情。
本文是高中语文中的经典之作,通过本文的学习,可以培养学生对乡村文化的理解和爱国情感的培养。
2、教学目标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以及教材的特点,结合学生现有的语文知识结构,我制定了以下三点教学目标:①认知目标:理解散文《2024项脊轩志》的内容主题和写作风格,掌握文章的基本意义。
②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分析能力,提高学生对文字表达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③情感目标:通过对乡村文化的学习,培养学生对家乡乡村的热爱之情,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感。
3、教学重难点在深入研究教材的基础上,我确定了本节课的重点是:理解散文《2024项脊轩志》的内容主题和写作风格,把握文章的基本意义。
难点是: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分析能力,提高学生对文字表达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二、说教法学法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
学法上采用合作学习法,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三、说教学准备在教学过程中,我准备了多媒体课件,通过图片、视频等多种形式直观呈现教学素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
四、说教学过程1. 导入与感悟通过展示一张美丽的乡村图片和相关的音乐,引起学生对乡村的向往之情,从而引入本节课的内容《2024项脊轩志》。
2. 分析与理解通过阅读散文《2024项脊轩志》,学生自觉感悟和理解文章的主题和写作风格,并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讨论文章中的重要细节和情感表达。
3. 文章解读与鉴赏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一起对散文进行解读与鉴赏,分析作者使用的修辞手法、描写方式和感情表达,进一步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分析能力,培养学生对文字表达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4. 总结与交流通过学生展示和小组讨论的形式,让学生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同时进行思考和交流,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文章的基本意义和思想内涵。
《项脊轩志》说课教案(教师中心稿)
![《项脊轩志》说课教案(教师中心稿)](https://img.taocdn.com/s3/m/ed7cab33f4335a8102d276a20029bd64783e62f9.png)
《项脊轩志》说课教案(教师中心稿)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项脊轩志》,使学生了解并掌握文言文的基本阅读技巧,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
1.2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分析《项脊轩志》的篇章结构,培养学生分析文章结构的能力。
通过讨论、思考,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项脊轩志》,使学生了解作者的人生经历和价值观,从而引导学生正确对待人生,珍视家庭,热爱生活。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内容概述《项脊轩志》是明代文学家归有光所写的一篇散文,主要讲述了作者对已故妻子的思念以及对家庭、生活的感慨。
2.2 教学重点掌握《项脊轩志》的基本内容,分析文章的篇章结构,理解作者的写作技巧。
2.3 教学难点理解并感悟作者对家庭、生活的感情,以及对妻子的深深思念。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新课以问题导入,询问学生对家庭、生活的认识和理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对不懂的字词进行查阅。
3.3 课堂讲解讲解课文的基本内容,分析文章的篇章结构,引导学生思考作者的写作意图。
3.4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3.5 课堂小结第四章:教学评价通过课堂讲解、小组讨论等方式,了解学生对《项脊轩志》的理解和感悟,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
第五章:教学资源5.1 教材《项脊轩志》原文。
5.2 参考资料有关《项脊轩志》的解析、评论等资料。
5.3 教学工具多媒体教学设备、投影仪等。
第六章:教学策略6.1 讲授法在讲解课文内容时,运用讲授法,系统、连贯地向学生传授知识,并引导学生通过思考、讨论,深入理解课文。
6.2 情境教学法在教学过程中,创设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去感受作者的情感,提高学生的情感体验。
6.3 比较教学法将《项脊轩志》与其他相关文章进行比较,分析其独特之处,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
(完整版)《项脊轩志》说课稿
![(完整版)《项脊轩志》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cc6b28dcaff8941ea76e58fafab069dc502247c3.png)
(完整版)《项脊轩志》说课稿《项脊轩志》说课稿各位评委老师下午好,我是*号选手,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苏洵的《项脊轩志》。
下面我将从下面我将从教材,教学目标,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和板书设计五个方面对本课进行说明。
一、说教材《项脊轩志》是高中语文选修教材《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六单元的一篇课文,要求在老师指导下自主赏析。
关于文言文阅读欣赏,《大纲》的要求为:“学习中国古代优秀作品,体会其中蕴涵的中华民族精神,为形成一定的传统文化底蕴奠定基础。
学习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理解古代作品的内容价值,从中汲取民族智慧;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评价其积极意义与历史局限”;提要钩玄,精辟地指明主要内容;结合诵读,进行体会探求,“因声求气”的具体方法是反复朗诵;了解并梳理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的意义或用法,注重在阅读实践中举一反三。
本单元所选文章都是散文,核心词是“文无定格,贵在鲜活”。
本单元所取角度是古代散文中最能显示其纯文学特征的一些方面。
本单元所选课文篇幅都不长,形式自由活泼,内容更加贴近日常生活,富于情趣。
文虽短小而情味隽永,值得反复研读品味。
因为本单元的选文在阅读上难度不大所以应放手让学生自主赏析,教师挑选有启发性的问题,加以引导,多让学生活动,引发学生兴趣。
《项脊轩志》是一篇借记物以叙事、抒情的散文。
以口头语说家常事的笔墨与意境,是归有光在唐宋八大家之后的一种创造,他的文章比以往的散文更加贴近日常生活。
他善于选取家庭生活小事、平凡场景,表现人物音容笑貌,寄托自己的深情。
二、说教学目标根据新《课程标准》要求,结合本文特色,我确定以下教学目标:1、掌握本课文言基础知识;2、学习本文捕捉生活中典型细节、平凡场景,来表情达意的方法;3、理解作者在文中所表现的情感。
并把:学习本文捕捉生活中典型细节、平凡场景,来表情达意的方法和理解作者在文中所表现的情感作为教学重点三、说教法学法本文拟采用诵读法、翻译法、点拨法、讨论法进行教学,通过营造宽松、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鼓励他们在交流、启发、争议、展示自我中主动获取知识,培养良好的语文素养。
《项脊轩志》说课教案(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项脊轩志》说课教案(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5c53e649876fb84ae45c3b3567ec102de2bddfd5.png)
《项脊轩志》说课教案(教师中心稿)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背诵《项脊轩志》全文;(2)能够分析并欣赏文中运用丰富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对偶等;(3)能够把握文中的主题思想,理解作者对家庭、人生和社会的感悟。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文本;(2)学会从不同角度审视和分析文本,提高审美情趣和鉴赏能力;(3)运用写作技巧,尝试进行文学创作。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家人、故土的深厚情感,培养学生的家庭观念和爱国情怀;(2)领悟人生百态,珍惜当下,追求真善美;(3)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激发对古典文学的热爱。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理解《项脊轩志》的文意,体会作者的情感;(2)分析文中的修辞手法及表达技巧;(3)感悟文章的主题思想,提高审美情趣。
2. 教学难点:(1)文言文的准确理解与翻译;(2)文中丰富情感的把握;(3)对文学作品的鉴赏和评价。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作者归有光及《项脊轩志》的背景;(2)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进入文本。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文意,体会作者情感;(2)鼓励学生提出疑问,合作探讨,解决疑难问题。
3. 文本分析:(1)分析文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对偶等;(2)品味关键字词,理解文章的表达技巧;(3)探讨文本的主题思想,感悟作者的人生感悟。
4. 课堂练习:(1)翻译课文中的重点句子;(2)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谈谈对文本的感悟。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知识,布置课后作业。
四、课后作业1. 熟读并背诵《项脊轩志》;2. 分析并总结文中的修辞手法及表达技巧;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2.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3. 作文写作:评价学生在感悟文章中的表达能力和创新意识。
《项脊轩志》说课教案(教师中心稿)
![《项脊轩志》说课教案(教师中心稿)](https://img.taocdn.com/s3/m/97f1adb4112de2bd960590c69ec3d5bbfc0ada4c.png)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项脊轩志》,使学生了解文言文的阅读方法和技巧,提高古文阅读能力;理解作者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领会作品的主题思想。
2.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感受作品的语言美、情感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学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项脊轩志》,感悟家庭亲情、友情、师生情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和人际交往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理解《项脊轩志》的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
(2)掌握文言文的基本阅读方法和技巧。
(3)欣赏并分析作品的语言特色和艺术魅力。
2. 教学难点:(1)文言词汇的理解和运用。
(2)作者情感的内涵和表达技巧。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项脊轩志》的作者归有光及其文学地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解决字词障碍,理解大意。
3. 合作探究: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探讨作者情感的内涵,分析作品的主题思想。
4. 课堂讲解:针对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讲解,重点解析文言词汇、句式、修辞手法等。
5. 情感体验:引导学生感受作品中的亲情、友情、师生情,分享自己的感悟。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知识点。
四、课后作业1. 翻译并背诵课文。
2. 分析并总结《项脊轩志》的语言特色和艺术手法。
3. 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谈谈对家庭亲情、友情、师生情的感悟。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个性发展,激发学生的文学潜能,培养具有文学素养的人才。
六、教学策略1. 启发式教学:教师通过提问、引导,激发学生的思考,促使学生主动探索知识。
2. 情境教学: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作品的美,提高学生的情感体验。
3. 对比教学:运用比较方法,分析《项脊轩志》与其他作品的异同,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项脊轩志》 说课稿
![《项脊轩志》 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1872522568eae009581b6bd97f1922791688beb0.png)
《项脊轩志》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项脊轩志》。
下面我将从教材、学情、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学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说教材《项脊轩志》是明代文学家归有光的一篇借记物以叙事、抒情的散文。
这篇文章以作者青年时代朝夕所居的书斋项脊轩为经,以归家几代人的人事变迁为纬,真切再现了祖母、母亲、妻子的音容笑貌,也表达了作者对于三位亲人的深沉怀念。
文章借一轩以记三代之遗迹,睹物怀人,悼亡念存,叙事娓娓而谈,用笔清淡简洁,感情真挚深沉,是古代散文中的经典之作。
这篇文章被选入高中语文教材,对于培养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理解和感悟古代文学作品的情感内涵,以及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说学情本次授课的对象是高二年级的学生。
经过高一阶段的学习,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文言文基础知识和阅读能力,但对于较为复杂的文言文篇章,在理解文意和把握情感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同时,高二学生的思维活跃,具有较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但对于古代文学作品中所蕴含的深厚情感和文化内涵,可能还需要进一步的引导和启发。
三、说教学目标基于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我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设定为以下三个方面:1、知识与技能目标掌握文中的重要实词、虚词和句式,能够准确翻译全文。
学习作者善于从日常琐事中选取富有特征的生活细节来抒写感情的写作手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反复诵读,培养学生的文言语感,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合作探究,理解文章的主旨和作者的情感。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会作者在文中所表达的对亲人的深切怀念之情,培养学生珍惜亲情、关爱家人的美好情感。
四、说教学重难点根据教学目标,我将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确定为:1、教学重点掌握文中的重点文言字词和句式,理解文意。
分析作者在文中所运用的细节描写,体会其表达的情感。
2、教学难点领悟作者在平淡的叙事中所蕴含的深沉情感,理解文章“事细而情深”的艺术特色。
《项脊轩志》说课教案(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项脊轩志》说课教案(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8abde7750622192e453610661ed9ad51f01d54ad.png)
《项脊轩志》说课教案(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1.1 说明本节课的教学目的和意义1.1.1 通过学习《项脊轩志》,使学生了解作者归有光的人生经历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1.1.2 学习并通过分析文章的结构,让学生体会作者对家庭、亲人、国事、人生的深刻感慨。
1.1.3 通过对文言文的阅读和学习,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理解能力。
二、知识点讲解2.1 分析《项脊轩志》的作者归有光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2.1.1 归有光,明末清初文学家,与黄宗羲、顾炎武并称“明末三大儒”。
2.1.2 他的文学作品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被誉为“明末散文第一人”。
2.1.3 《项脊轩志》是他的代表作之一,具有很高的文学艺术成就。
2.2 解析《项脊轩志》的文言文特点2.2.1 通过对文章语言的分析,让学生了解文言文的基本特点。
2.2.2 强调文言文的节奏、韵律、对仗等修辞手法。
2.2.3 指导学生掌握基本的文言文阅读方法和技巧。
2.3 分析《项脊轩志》的结构和主题2.3.1 解析文章的开头、发展、高潮、结尾等各个部分。
2.3.2 阐述作者通过描写家庭、亲人、国事、人生等方面的感慨。
2.3.3 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对人生、家国、亲情等主题的思考和表达。
三、教学内容3.1 课文朗读和翻译3.1.1 让学生朗读课文,感受文言文的韵律和节奏。
3.1.2 对照注释和译文,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
3.1.3 分析并讲解课文中的难点词汇和句子。
3.2 文章分析和讨论3.2.1 引导学生分析文章的结构和主题,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
3.2.2 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感悟。
3.2.3 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学生观点进行点评和总结。
四、教学目标4.1 知识与技能4.1.1 了解作者归有光的人生经历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4.1.2 掌握《项脊轩志》的文言文特点,提高文言文阅读理解能力。
4.1.3 分析文章的结构和主题,体会作者的家庭、亲人、国事、人生的深刻感慨。
项脊轩志 说课稿
![项脊轩志 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552233e2d0f34693daef5ef7ba0d4a7303766c45.png)
项脊轩志说课稿一、选题背景《项脊轩志》是明代文学家纳兰性德的一篇小品文,以作者身世和题材独特而闻名。
本文以纳兰性德小时居住的小楼——项脊轩为背景,生动描述了纳兰性德在这个狭小的空间中所感受到的自由、舒适和宁静。
文章以简约的语言表达出作者心灵的寄托,展示了纳兰性德独特的艺术情怀和追求。
通过对这篇文章的学习,可以让学生领略到纳兰性德的豪放与潇洒,体验纯粹的艺术情怀。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通过学习《项脊轩志》,学生能够了解小品文的特点和写作技巧,提高对古代文学作品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阅读文学作品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和表达能力。
3. 情感目标:通过欣赏纳兰性德的作品,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对文学艺术的热爱。
三、教学内容及安排1. 教学内容:(1) 《项脊轩志》的作者背景与创作背景;(2) 文章的主要内容和结构;(3) 文章的语言特点和修辞手法;(4) 阅读和欣赏文章的重点句子。
2. 教学安排:(1) 导入:介绍纳兰性德的背景和文学成就,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阅读与理解:呈现《项脊轩志》的全文,学生进行默读和个人理解。
(3) 分析与解读:讲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和结构,并讨论文章所表达的情感与思想。
(4) 语言特点与修辞手法:解读文章中的特殊词汇、修辞手法等,理解语言美感的体现。
(5) 高潮展示:选取文章中的重要句子进行欣赏和朗读,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
(6) 写作训练:引导学生从文章中获取启示,完成相关写作任务。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1) 学习和理解《项脊轩志》这一古代文学作品的主要内容和精神内涵;(2) 掌握小品文的特点和写作技巧;(3) 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水平。
2. 教学难点:(1) 分析和解读文章的语言特点和修辞手法;(2) 引导学生从文章中获取启示,完成相关写作任务。
五、教学方法1. 阅读解析法:通过讲解和引导学生进行文本解读,帮助学生理解文章的内涵和艺术表达。
《项脊轩志》说课教案(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项脊轩志》说课教案(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991730a04128915f804d2b160b4e767f5acf80c1.png)
《项脊轩志》说课教案(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项脊轩志》的文言文内容,掌握一些重点文言词语和句式;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理解《项脊轩志》的文言文内容;(2)掌握一些重点文言词语和句式;(3)分析作品的表现手法和艺术特色。
2. 教学难点:(1)一些重点文言词语和句式的理解;(2)作品的表现手法和艺术特色的分析。
三、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项脊轩志》的作者归有光及其文学地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文意,掌握一些重点文言词语和句式;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分析作品的表现手法和艺术特色,教师巡回指导;4. 课堂讲解:针对学生的讨论,进行课堂讲解,解答学生的疑问;5. 总结提升: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化学生的记忆。
四、教学方法1. 自主学习法: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自主学习能力;2. 合作探讨法:激发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3. 讲授法:对一些重点文言词语和句式进行讲解,帮助学生理解;4. 提问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提高课堂互动性。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了解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掌握程度;3. 单元测试:进行单元测试,评估学生对本节课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六、教学资源1. 课文文本:《项脊轩志》原文及注释;2. 教学课件:制作课件,辅助讲解课文内容;3. 参考资料:提供一些相关的历史、文化背景资料,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4. 影音资料:如有必要,可以准备一些相关的影音资料,丰富教学手段。
七、教学准备1. 课文文本:提前准备好《项脊轩志》原文及注释,方便学生阅读;2. 教学课件:提前制作好课件,确保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3. 参考资料:提前搜集相关的历史、文化背景资料,以便在课堂上提供给学生;4. 影音资料:如有必要,提前准备好相关的影音资料。
《项脊轩志》说课稿
![《项脊轩志》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f08759052bf90242a8956bec0975f46527d3a7e3.png)
《项脊轩志》说课稿《项脊轩志》说课稿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时常会需要准备好说课稿,说课稿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
我们该怎么去写说课稿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项脊轩志》说课稿,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项脊轩志》说课稿1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好!我说课的内容是《项脊轩志》第二课时(出示课件),下面我将从四个方面谈一谈我对这篇文章的理解。
一、教材与学情分析:《项脊轩志》是《语文》教材第六单元的第三篇文言文。
《教学大纲》对文言文的教学要求是“培养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和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由于文言文距今年代较远,阅读困难较大,所以大多技校学生对文言文不感兴趣,甚至产生反感。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们要想让学生喜欢学习文言文,就必须考虑文言文教学的“古为今用”,必须面向学生实际。
我在日常教学中比较重视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注重以语言文字为载体培养学生的感情共鸣。
《项脊轩志》是浅易文言文,抒发的是亲情,容易激起学生的感情共鸣。
从我校德育教育的大环境和语文教学改革的小环境出发,我想通过本文的教学,尝试对学生实施“感恩教育”,以教材为例子,激发学生对亲人的感激,唤醒学生的感恩意识,同时使他们克服对文言文的陌生感,愿意学习文言文。
二、教学目标根据上述分析,在第一堂课学生已理解文意和掌握篇章结构的基础上,我把本文的教学目标确定为:1、能力目标:使学生掌握正确的文言文阅读方法,能根据要求筛选归纳信息;2、德育目标:解读归有光难言的伤痛,培养学生情感共鸣。
教学重点:使学生掌握正确的文言文阅读方法,完成能力目标。
教学难点:调动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完成德育目标。
三、教法与学法为了使学生掌握上述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我在教学中将注重教给学生正确的文言文阅读方法,充分发挥多媒体课件形象、直观的优势,通过讨论、课堂剧演出等手段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从而来完成教学目标。
四、教学过程我将教学过程设计为以下5个步骤:(一)、新课导入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好奇心,我先出示一个谜语:以成语“衣锦还乡”为谜面,猜一位明代作家名。
项脊轩志说课稿
![项脊轩志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d43987e3f021dd36a32d7375a417866fb84ac028.png)
项脊轩志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项脊轩志》。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项脊轩志》是明代文学家归有光的一篇借记物以叙事、抒情的散文。
这篇文章被选入高中语文教材,具有重要的教学价值。
从单元编排来看,本文所在的单元主题是“文以载道”,旨在引导学生通过阅读经典散文,体会作者如何通过文字表达思想感情,领悟其中的人生哲理。
《项脊轩志》以其朴素真挚的语言、细腻的情感描写,展现了作者对家族变迁的感慨和对亲人的深切怀念,是一篇体现“文以载道”的佳作。
从文章内容来看,作者围绕着项脊轩这一狭小的空间,回忆了与之相关的许多往事,如祖母对自己的关爱、母亲的慈爱形象、夫妻间的深情等。
这些回忆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个温馨而又略带伤感的情感世界,让读者深切感受到了作者对家庭的眷恋和对时光流逝的无奈。
二、学情分析本次授课的对象是高中学生,他们经过初中阶段的学习,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文言文阅读能力,能够初步理解文言文的基本内容。
然而,对于像《项脊轩志》这样情感细腻、内涵丰富的散文,学生在理解作者的情感和写作技巧方面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此外,高中学生正处于情感丰富、思维活跃的时期,他们对于家庭、亲情等主题有着自己的感受和思考,这为理解本文的情感提供了一定的基础。
三、教学目标基于以上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掌握文中重要的文言实词、虚词和句式,能够准确翻译全文;学习本文以小见大、细节描写等写作技巧。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反复诵读,培养学生的语感,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深入理解文章的内涵和作者的情感。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会作者在文中所表达的对亲人的深切怀念和对家庭变迁的感慨,培养学生珍惜亲情、关爱家人的情感。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文中重要的文言字词和句式,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学习本文以小见大、细节描写等写作技巧,体会作者的情感。
《项脊轩志》说课教案(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项脊轩志》说课教案(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80392f5630126edb6f1aff00bed5b9f3f90f72c4.png)
《项脊轩志》说课教案(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项脊轩志》的作者背景、时代背景,掌握课文的基本内容,提高古文阅读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让学生分析课文结构、品味词语、感受作者情感。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提高民族自豪感,培养高雅的生活情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课文内容的理解,作者情感的把握,文言文阅读能力的提高。
2. 教学难点:文言文中的实词、虚词的理解,句子结构的分析。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作者归有光及其作品《项脊轩志》的背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基本内容,体会作者情感。
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分析课文结构,品味词语,感受作者情感。
4. 课堂讲解:针对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探讨中的问题,进行讲解和分析。
5. 巩固练习:布置相关练习题,让学生课后巩固所学内容。
四、教学方法1. 自主学习法: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能力。
2. 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团队协作、共同探讨的精神。
3. 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4. 情感教学法: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提高民族自豪感。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等。
2.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运用情况。
3. 练习成绩:评估学生在练习中的表现,检验学习效果。
4. 小组讨论:评价学生在团队合作中的贡献和表现。
《项脊轩志》说课教案(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六、教学内容分析1. 课文内容分析:详细解读《项脊轩志》的主题思想、艺术特色,分析课文中的意象、情感表达等。
2. 学情分析:了解学生对文言文的掌握程度,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教学设计。
七、教学资源准备1. 教学资源:准备相关的文言文阅读材料,以便进行拓展阅读。
2. 教学工具:制作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
《项脊轩志》 说课稿
![《项脊轩志》 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9bc27441640e52ea551810a6f524ccbff121cab3.png)
《项脊轩志》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项脊轩志》。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项脊轩志》是明代文学家归有光的一篇借记物以叙事抒情的散文名篇。
这篇文章通过记作者青年时代的书斋,着重叙述与项脊轩有关的人事变迁,借一轩以记三代之遗迹,表达了人亡物在、三世变迁的感慨以及对祖母、母亲和妻子的深切怀念。
文章所抒发的真挚情感,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从单元编排来看,这篇文章被安排在高中语文必修教材中,所在单元的主题是“古代抒情散文”。
通过对这篇文章的学习,有助于学生进一步了解古代抒情散文的特点,提高对古代散文的鉴赏能力。
二、学情分析授课对象是高二年级的学生,他们经过高一的学习,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文言文阅读基础,能够理解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和句式。
但是,对于文章中蕴含的深刻情感以及作者独特的写作手法,还需要进一步的引导和分析。
此外,高二学生正处于情感丰富、思维活跃的时期,能够对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这为教学的顺利开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掌握文中的重要实词、虚词和句式,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学习作者善于选取生活琐事、运用细节描写来表达情感的写作手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反复诵读,体会文章舒缓的节奏和真挚的情感。
开展小组讨论,探究文章的主题和艺术特色。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作者对亲人的深切怀念之情,培养学生珍惜亲情、关爱家人的意识。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文中重要的文言字词和句式,疏通文意。
分析文章以小见大、细节描写等写作手法。
2、教学难点体会作者在平凡琐事中蕴含的深沉情感。
理解作者“多可喜,亦多可悲”的复杂情感。
五、教法与学法1、教法诵读法:通过反复诵读,让学生感受文章的韵律和情感。
提问引导法:设计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点拨法:在学生遇到困难时,给予适当的点拨和提示。
(完整版)项脊轩志说课稿
![(完整版)项脊轩志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4813930ee53a580216fcfe9b.png)
《项脊轩志》说课稿各位评委、同行们: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项脊轩志》。
我的说课将从以下十个方面进行。
(一)(首先是)说课标。
《项脊轩志》选自人教版高中语文《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五单元。
关于选修古代散文,新课标提出的要求是“阅读古今中外优秀的诗歌散文作品,理解作品的思想内涵,探索作品的丰富意蕴,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
”“培养学生阅读浅易文言文和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二)说教材及其地位。
本单元的基本内涵是“文无定格,贵在鲜活”。
按照新课程标准,学习本单元将使学生体会杂文、小品文这一类文章不拘固定格式、灵活多样、新颖生动的特征,感受此类文章的生活气息和情趣。
《项脊轩志》是本单元的第四篇课文,学生可以通过感受、理解、认识文中优美高尚的情感,充实自己的心灵世界,得到情感的熏陶。
(三)说学情。
要想使课堂教学获得实效,就必须对学生的情况有一个全面而准确的了解。
高二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人生阅历,有了一定深度的情感体验。
但是对那种纯粹的、本真的情感(比如说父爱、母爱)体验得较为肤浅。
(而选修课程“诗歌和散文”模块开设的目的之一就是培养学生鉴赏诗歌和散文作品的浓厚兴趣,丰富自己的情感世界,养成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提高文学修养。
)就知识结构而言,高二年级的学生在经过必修阶段对文言文比较系统的学习和训练,对于浅易文言文已基本能疏通文意。
(四)说教学设想和课时安排。
本文是一篇明代散文,难度不大,而且注释详细,因此我准备将文言知识的积累放在课前预习让学生自主完成,教师通过抽查、作业等方式检查学生的完成情况。
课后,将本课的知识要点制成简表以利于学生集中记忆。
(如图所示)在学生充分预习的前提下,我计划用一课时完成我的教学目标。
(五)说教学目标。
鉴于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我制定了如下三维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①了解归有光的生平及其作品的独特风格,理解归有光作品的价值②鉴赏作品通过细节描写表达深沉情感的技巧过程与方法目标:①采用由宏观到微观的思维模式,逐渐深入,点滴理解②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理解感悟的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①品味作者平淡记叙中蕴含的浓郁深情②激发学生对亲人的感激,唤醒学生的感恩意识(五)说教学重难点:鉴于以上分析,我将本课的重难点制定为:引导学生在把握文章思路的基础上,体会作者在日常琐事的记叙中所蕴含的对亲人的思念以及对人世沧桑的感慨,并从中得到启发,引导学生感悟亲情。
项脊轩志说课稿
![项脊轩志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282e8901640e52ea551810a6f524ccbff121cadc.png)
项脊轩志说课稿一、开场白各位领导、老师,你们好。
二、说教材今天,我所说课的篇目是《项脊轩志》,它是人教版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语文教材第二册第六单元的第一篇课文。
关于文言文阅读,《大纲》的要求为:“学习中国古代优秀作品,体会其中蕴涵的中华民族精神,为形成一定的传统文化底蕴奠定基础。
学习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理解古代作品的内容价值,从中汲取民族智慧;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评价其积极意义与历史局限”;“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含义,读懂文章内容。
了解并梳理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的意义或用法,注重在阅读实践中举一反三。
诵读古代诗词和文言文,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
”三、我对“新课标”的理解高中阶段要能达到初步鉴定文艺作品,能感受想象、品味语言,领悟作品丰富内涵,体会其艺术表现力,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受到感染和启迪。
要想实现这一要求,在教学方式上必须采用合作学习、师生互动的学习方式。
为此我制定的教学目标如次:(新的课程理念的宗旨是“以人为本”,具体表现“三位一体”的理念,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下面我从这三个方面确定本课的具体目标)1、知识与技能A、了解归有光的生平及其作品的独特风格,理解归有光作品的价值B、深刻理会作品通过琐事表达内心深沉情感的技巧。
2、过程与方法A、采用由宏观到微观的思维方式,逐渐深入,点滴理解B、采用合作、探究、自主学习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理解感悟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A、合作学习,以学生为本,注重师与生的亲和力B、在教授知识的同时,注重德育教育,有意识培养学生从细微的“举动”中品味“人情美”四、针对高一学生确立教学重点与难点:高一阶段正是夯实基础的重要阶段,在教学中,应以抓基础为本。
教学难点:教学重点中的第三点,这对于高一年级的学生来说是有一定难度的。
五、教法学法新课改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语文学习方式,改变学生的学习观念、态度、习惯,鼓励学生想象、质疑、发现、创新。
《项脊轩志》说课教案(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项脊轩志》说课教案(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7f285b0b76232f60ddccda38376baf1ffc4fe3cd.png)
《项脊轩志》说课教案(教师中心稿)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项脊轩志》的文言文内容,掌握文中关键词语和句式结构;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分析和解读文言文的能力;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作者对家族历史的传承和对家国情怀的抒发,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认同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熟读并理解《项脊轩志》的文言文内容;2. 教学难点:掌握文中一词多义、古今异义、特殊句式等语言现象。
三、教学过程1. 课堂导入:简要介绍作者归有光及其创作背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大意,体会作者情感;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句式结构和文化内涵;4. 教师讲解:针对学生讨论中的问题,进行解答和指导,梳理课文思路;5. 课堂练习: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6. 总结提升: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知识。
四、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感受作者的情感世界;2. 合作学习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3. 案例分析法:分析课文中的实例,使学生掌握文言文阅读方法;4. 启发式教学法: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2. 练习反馈:对学生的练习情况进行评价,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3. 课后作业: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六、教学内容安排1. 课时:2课时2. 教学内容:第一课时主要学习课文内容,理解大意,体会作者情感;第二课时进行深入学习,分析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句式结构和文化内涵。
七、课前准备1. 教师:准备相关教案、课件、练习题等教学资源;2. 学生:预习课文,了解作者背景,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八、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作者归有光及其创作背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大意,体会作者情感;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句式结构和文化内涵;4. 教师讲解:针对学生讨论中的问题,进行解答和指导,梳理课文思路;5. 课堂练习: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6. 总结提升: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知识;7. 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自学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四、典题检测: 三维设计基础知识过关检测题。
课后提升案
五、作业布置
1、整理本文“当”、“已”、“过”、“余”一词多义的用法。 2、每一个人都会有值得纪念的亲情、爱情、友情的故事,追溯你记忆库存中的美好往事, 写一篇“事细情深”300 字左右的小短文。
新的课程理念的宗旨是“以人为本”,具体表现“三位一体”的理念,即“知 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下面我从这三个 方面确定本课的具体目标
1、知识与能力:自主梳理课文涉及的文言实词、虚词的意义、用法及各类 句式。培养学生对浅易文言文的“整体阅读”方法 。
2、过程与方法:采用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培养学生从日常琐事中 选取典型的生活细节来表达感情的写作技巧。
归有光善于捕捉生活细节来表达深厚情感,我们也尝试一下这方面的写作, 写一段表现亲情的文字,要有细节描写。教师提示:或对话或动作,或对话动 作兼而有之,可以直接或间接表现感情。200字左右。 四、一课一得:
同学们总结自己学完本课的收获心得,与其他同学分享,师生共同总结全文。 五、作业布置:
欣赏苏轼的《江城子》,比较两者在表情方式上的区别。 六:说板书设计
《项脊轩志》导学案
府谷中学 封莉 学习目标: 1、诵读课文,疏通文字,掌握文言现象。 2、品读课文,体会归有光对亲人的真切怀念之情。 3、学习本文善于从日常琐事中选取富有特征的生活细节来抒写感情的技巧。 学习方法: 诵读法 讨论法 训练法 课时安排:
2 课时
知识链接 1.解题: (1)志,记的意思,它是古代记叙事物、抒发感情的一种文体。《项脊轩志》 又作《项脊轩记》,是一篇借记物以叙事抒情的散文名作。 (2)“项脊轩”介绍: 是归有光的书斋名。对于名字由来有两种解释: 解释一:其远祖归道隆曾居住在太仓项脊泾,作者以“项脊轩”来命名自己的 书斋,有追念祖先的意思。 解释二:言其窄小,如颈背之间,故名。 (轩,有窗的廊子或小屋子,这里指 小屋,即书斋。 ) 2.关于作者: 归有光,字熙甫,号震川,世称震川先生,是明代杰出的散文家,“唐宋派”的 代表人物。 他自幼苦读,9 岁能文,但仕途不利,35 岁才中举人,后连续 8 次进士不第。 于是迁居至嘉定安亭江上,在那里讲学读书二十余年。他的学生很多,称他为 “震川先生”。到 60 岁才中进士,授县令之职,一生郁郁不得志。其散文不是 以重大的题材反映他所处的时代,而是通过记叙一些日常生活和家庭琐事,来 表现母子、夫妻、兄弟之间的深情。感情真挚自然,语言朴素流畅,细节真实 生动,有诗一般的意境。
6
、
久
不
见
若 . 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瞻.顾.遗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轩凡.四遭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吾妻来.归.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或.凭.几学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翻译下列句子:
句、轻重音等问题,利用晚辅导可自主完成导学案,标记不会的地方,与同学 交流。 第一课时注重基础知识。方法:学生合作学习,疏通文意。 3、第二课时注重能力提高。方法:师生互动,感知全文。
第一课时
一、导语设计: 父爱、母爱,亲情无限。在我们身边,永远流淌着家人的关爱。爱,在文人
笔下更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在初中我们学习了一篇感人至深的散文,那就是朱 自清先生写的《背影》,虽然,有大约二十年的时间我没有再品读这篇精美的散 文,但我的脑海中总会浮现出那肥胖的、慈爱的身影,每到此时,便心潮澎湃, 不能自己。是啊,亲情就是植物体渗出的汁液,看起来微乎其微,其实,那是 爱的博大,那是心的折射。我敢说,世界上最纯净的东西,不是别的,就是亲 情……今天,我们来学习一下归有光的《项脊轩志》,再来感悟一下那份浓浓的 眷恋情。 二、学案检测:
第二课时
一、情境导入: 中央电视台CCTV3-----情归项脊轩视频导入,帮助学生感受作者那份悲情,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欣赏时请同学们思考:“志”应该是一种通过记述事物抒发 感情、感受的文体。那么作者在小屋中的生活感受又是什么呢?(要求用原文 的句子回答)——然余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 二、合作探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又北.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
大
母
过. 余
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文中与归有光有关的人和物可以用数字来归类,你能总结出来吗?
一(
)
两(
) 三(
)
2、最能体现本文感情的句子是哪一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3、归有光的这间书房有何特点?来自过一番整修又有什么变化?陶行知曾说过:“教的法子要根据学的法子。”关注学情是教学内在的需要。 我所担任的高三四、八班共同存在这样的一个问题:大部分学生把文言文阅读 等同于对文言的字词理解与翻译,欠缺整体阅读意识。两个文科班基本掌握翻 译浅显文言文的能力,所以在教学时,把文言字词与疏通文意的任务交给学生。 教师主要从整体把握文章情感这方面进行引导。 三、说教学目标
《项脊轩志》说课稿
府谷中学 封莉
各位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项脊轩志》,它是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教材
《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六单元的一篇散文。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我对这一 课的理解和设计。 一、说教材地位 《项脊轩志》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选修教材《中国古代诗歌 散文欣赏》第六单元的一篇文言文。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 “文无定格,贵在鲜 活”。本文以项脊轩为感情的触发点,以“多可喜,亦多可悲”为感情线索,通 过对日常生活中的琐事的记叙,表达对亲人的深切思念,正是一篇体现本单元 教学重点的典范之作。 二、说学生情况
结合导学案, 检测学生预习情况。 三、初读感知:
学生有感情朗读课文, 教师提示:读准字音、把握节奏、体现感情;听示 范朗读。注意句读情感。 四、疏通文意:
目标:疏通文意,解决重点文言虚实词。 要求:1、小组学习,人人参与。2、学习时,手不离笔,随时记录,争取 大部分解决问题,没解决的,组长记录好,准备展示质疑。3、每组推荐提出质 疑问题的同学,其他同学解答,教师补充。 五、作业布置: 课文选取了哪些家庭小事和平凡场景,来表达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1、项脊轩之喜,喜在何处? 2、归有光只悲,悲在何处? 3、细节传情:文章多处描写生活细节、平凡场景,你最喜欢哪一处细节描 写,请同学们说说这些细节是如何打动你的。教师提示:事物的变化、人的动 作······ 学生找句子时,要求有分析,注意语言的严密性。较好的予以表扬,激发大家 都动起来,这是本课重要一环节。 三、写作借鉴:
1、又北向,不能得日,日过午已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2、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情感态度价值观:采用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培养学生从日常琐 事中选取典型的生活高中阶段要能达到初步鉴定文艺作品,能感受想象、品味 语言,领悟作品丰富内涵,体会其艺术表现力,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受到感染 和启迪。
结合学情和教学目标,我确立以下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学习捕捉生活细节以表达深厚情感的写作技巧。 难点:唤醒学生对亲情的感触,懂得感恩。 四、说教法、学法 新课改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语文学习方式,改变学生的学习观念、态度、 习惯,鼓励学生想象、质疑、发现、创新。我针对学生实际,传尝试使用以下 教法和学法进行教学: 教法:1、情景导入教学法;2、多媒体视听与诵读结合法;3、问题导读法; 学法:1、自主学习法;2、讨论法;3、合作探究法等。 五、说教学过程 教学时数:两课时 时间安排:1、利用早读预习课文,圈点勾画疑难问题:如字音、词语、断
课前预习案
一、预习检测
自读课文,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渗漉(
) 修葺 (
)
偃仰( ) 迨( )
长号 ( )
扃牖( )
老妪 ( ) 先妣( )
垣墙 (
)
异爨 ( )
象笏( )
兀坐 ( )
栏楯 ( ) 阖门 ( ) 呱呱 ( )
课堂探究案
二、合作学习
阅读文章第一节,完成下面的题目。
一、解释下列加点的字,,翻译句子。 1、室仅方.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雨泽下.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 每 移. 案. , 顾 视 无 可 置 者
课后反思:
本节课,我的收获、疑问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