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电图和早期复极综合征危险分层的相关性分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心电图和早期复极综合征危险分层的相关性分析

发表时间:2016-06-23T10:57:59.717Z 来源:《航空军医》2016年第7期作者:李念

[导读] 探析心电图和早期复极综合征(ERS)危险分层的相关性。

湖南省脑科医院电生理科 410007

【摘要】目的:探析心电图和早期复极综合征(ERS)危险分层的相关性。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出现心脏事件(包括电生理诱发心室颤动、猝死未遂、晕厥)患者9例作为观察组,选择无心脏事件的ERS患者81例作为对照1组,再选择同期到我院体检的健康者125例作为对照组,分别对其进行常规十二通道心电图检查,并对三组的QT离散度(QTd)、矫正QT间期(QTc)、T波峰-末间期(TpTe)以及心电图QRS时限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相比较对照组、对照1组而言,观察组的TpTe均较高,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同时,三组的QTd、QTe以及QRS时限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临床上对早期复极综合征患者进行心电图检查,TpTe可以为危险分层提供依据,具有一定的价值。

【关键词】早期复极综合征;心电图;危险分层

早期复极综合征是临床上比较常见的一种疾病,其发病率不高,约为1%-2.5%左右,一直以来在临床上均认为是正常变异心电图。但是有报道显示,健康ERS者发生猝死的几率呈现出上升趋势,并且认为心脏猝死与ERS有关[1]。因此,本文对心电图和早期复极综合征(ERS)危险分层的相关性进行了探讨,如下报道。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收治的出现心脏事件(包括电生理诱发心室颤动、猝死未遂、晕厥)患者9例作为观察组,选择无心脏事件的ERS患者81例作为对照1组,再选择同期到我院体检的健康者125例作为对照组。观察组中5例为男性,4例为女性,年龄35-60岁,平均年龄为(46.3±10.3)岁;对照组中65例为男性、60例为女性,年龄27-62岁,平均年龄为(45.2±9.2)岁;对照1组中45例为男性、36例为女性,年龄28-63岁,平均年龄为(45.3±9.4)岁。三组的年龄、性别等资料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

1.2方法

按照常规方法,分别对两组进行心电图检查,将当前公认的对ERS危险分层有意义的心电图指标作为基本依据,测量和比较三组研究对象的校正QT间期(QTc)、QRS时限、QT离散度(QTd)以及T波峰-末间期(TpTe)。测量心电图:12导联中QRS的最早起点至QRS 最晚终点之间的距离为QRS时限;TpTe主要指的是T波顶峰达到T波终点的时间。确定T波顶峰:即T波波峰的顶点,在T波处于双峰的情况下,则应该选择顶峰的最高值;确定T波终点:T波基线与下降支之间的交点,如果存在U波,则应该选择U波与T波交界值之间的最低点。通常情况下,测定QT间期时,应该尽量选择终末部清楚且T波较大的导联,通常选择V3或者V2导联,将Bezet公式作为基本依据对QTc进行计算,其中最短QT与最长QT之间的差为QTd。

1.3统计学分析

运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分析本次研究的两组数据,其中TpTe、QTc、QRS以及QTd等各项计量资料运用均数±标准差(x±s)来进行表示,组间均数

表1 三组TpTe、QRS时限、QTd以及QTe各项指标对比(x±s,ms)的比较采用独立样本的t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相比较对照组、对照1组而言,观察组的TpTe均较高,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同时,三组的QTd、QTe以及QRS时限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如表1。

2.讨论

近年来,随着现代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基础电生理临床研究的进一步深入,人们发现心电图检查中,以ST段和J波抬高为特征的一组综合征,通常包括特发性心室颤动、Brugada综合征以及早期复极综合征等,其细胞电和离子流生理基础具有一定的相似性,所以被称之为“J波综合征”[2]。有报道显示,虽然在基础电生理方面,早期复极综合征、Brugada综合征以及特发性心室颤动等相似,但是临床表现却存在明显的差异,求中Brugada综合征和早期复极综合征容易诱发诸多并发症,比如心源性猝死(SCD)、心室颤动以及室性心动过速等,而特发性心室颤动在临床上往往被认为是良性的。

临床研究资料表明,心室外膜的瞬时外向钾电流较强时,容易使动作电位1、2相之间产生明显的切迹,但是心室内膜的瞬时外向钾电流较小,且动作电位切迹不大,在这种差异的影响下,容易使心室复极早期出现明显的跨室壁电压差,经心电图检查,结果显示为J点或者J波明显抬高[3]。同时,因为存在这种切迹,心外膜动作电位的2相就呈现出穹顶或者弓形形状,也就是外向电流与内向电流出现动态平衡的一种结果。通常情况下,一些Brugada综合征患者发病后,因为改变了细胞膜钠通道的基因,减小内向钠电流,再加上右室心外膜存在明显的瞬时外向钾电流,完全丢失动作电位穹顶,并且处于动作电位时,会缩短时程约40%-70%左右,而动作电位在其它部位没有出现明显变化,增加跨室壁复极离散度(TDR),并且心外膜动作电位丢失往往呈现出不均一特点,容易导致2相折返,使T波的降支上出现2相折返的期前收缩,从而导致心室颤动或者室性心动过速[4]。心电图是临床上比较常用的一种心电检测手段,具有无创性、便宜、操作简单以及可重复性高等诸多优点,是初筛ERS患者危险分层的一个首选方法[5]。在本次研究中,相比较对照组和对照1组而言,观察组的TpTe 明显较高,但是三组的QTd、QTc以及QRS时限比较无明显差异,其原因主要为心室外膜细胞复极最早结束,也就是T波顶峰,而M细胞复极最晚结束,也就是T波终点,所以TpTe可以作为反映TDR的重要指标之一。同时,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的QTc正常,而TpTe明显

升高,提示心外膜动作电位缩短是导致TDR增大的一个重要原因,而并不是延长M细胞动作电位所致,说明在发病机制方面,ESR患者出现心律失常与Brugada综合征具有一定的相似性,这一结果与李慧[6]等研究报道一致。

综上所述,临床上对早期复极综合征患者进行心电图检查,TpTe可以为危险分层提供依据,具有一定的价值。参考文献:

[1]吴泽慧,黄蓉,田祎,聂绍发. 农村居民早期复极综合征影响因素分析[J]. 中国公共卫生,2013,19(3):357-360.

[2]黄蓉,袁青,屈克义. 35岁以上农村居民早期复极综合征危险因素的调查研究[J]. 中国医药导报,2014,35(2):78-81+90.

[3]陈玉珍.马维勇.郑更生.早期复极综合征猝死一例—Brugada综合征变异[J].中华心律失常杂志,2015,9(1):35.

[4]钱敏. 早复极综合征的心电图特征及鉴别诊断[J]. 中国疗养医学,2015,15(5):462-464.

[5]徐韬. 早期复极综合征患者QRS时限、TpTe、QTc、QTd测定及分析[J]. 山东医药,2012,27(4):86-87.

[6]李慧,刘仁光,张英杰. 早复极和早复极综合征的新认识[J]. 辽宁医学院学报,2011,11(6):532-53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