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 大气静力平衡
大气静力学
g 0 ,ϕ = F u − F c cos ϕ M 2 2 = G 2 − a Ω cos ϕ a
Gravitational field near Earth’s surface
The value of “g” depends on 1. Altitude 2. Non-uniformity of Earth’s crust 3. Non-spherical shape 4. The rotation of Earth
Dt =∑F
“The rate of change of velocity with time is equal to the sum of the forces acting on the parcel”
Frame of Reference
For a non-rotating Earth, these forces are: Pressure gradient force (Pgf) Gravitational force (ga) and Friction force (F)
惯性离心力的计算公式
Fc = Ω R = Ω a cos ϕ
2 2
=7.292E-5弧度 秒,是地球自转角速度 弧度/秒 弧度 惯性离心力的量级( 惯性离心力的量级(0~10-2)和地心引力 相比很小!!! 相比很小
r Ω
Fc cos ϕ
惯性离心力在地心引力反方向上的投影 惯性离心力
重力
ϕ
地球的重力
Equation of Motion
We now have a new equation which states that: Dv
Dt
= Pgf + g a + F + C e + C of
大气静力平衡
大气静力平衡是指地球表面受到的重力和地球自转产生的离心力达到平衡的状态。
在这种状态下,地球表面的物体不受地球自转的影响,处于静止状态。
首先,我们需要理解什么是重力。
重力是地球对物体产生的吸引力,所有物体都会受到这种力的作用。
其次,离心力是物体随地球自转而产生的向心加速度,它使物体受到一个指向赤道的径向力。
在平衡状态下,重力与离心力相互抵消,使物体不会随地球自转而运动。
大气静力平衡在地球大气层中是普遍存在的。
由于地球自转的影响,大气层中的空气也受到这两种力的作用。
如果大气层中的气流受到的力和它产生的离心力相等,那么它就会保持静止状态,这就是大气静力平衡。
这种平衡状态对大气的运动和气候的形成有重要影响。
例如,赤道地区的大气层往往处于静力平衡状态,因此气流通常比较稳定,这可能是导致赤道地区降雨量相对较少的原因之一。
而极地区域的大气层则由于受到极地漩涡的影响,往往处于不稳定状态,这可能导致极地区域的降雨量相对较高。
此外,大气静力平衡还与风的形成有关。
风是由于气压差异引起的空气流动,而气压差异又可能与大气静力平衡的状态有关。
如果某一地区的气压相对稳定,那么该地区的气流可能就会处于静力平衡状态,风速较小;而如果某一地区的气压相对不稳定,那么该地区的气流就可能处于不稳定状态,风速较大。
总之,大气静力平衡是一种地球大气的自然状态,它对地球的气候和风的形成有重要影响。
这种平衡状态的存在使得地球上的气候和风况呈现出一定的稳定性,同时也为生命的存在和发展提供了必要的条件。
然而,大气静力平衡并不是一成不变的。
它可能会受到人类活动的影响而发生变化,如温室气体排放、城市化导致的地形变化、气候变化等都可能影响到大气静力平衡的状态。
因此,了解大气静力平衡的原理和影响因素,对于我们理解气候变化和环境变化的原因和趋势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
大气科学基础课件§5大气静力稳定度
midnight
Open question 2: How is the seasonal evolution of the air instablity?
neutral
stable
unstable
winter
Spring and autumn
summer
• 不稳定能量
• 对流不稳定及位势不稳定
(3) γs <γ<γd ,对未饱大气,层结是稳定的;但对于 饱和湿空气而言,则是不稳定的,称为“条件不 稳定”
为了区别与后来提出的“第二类条件不稳定 ”(CISK-Conditional Instability of Second Kind),这 里的条件不稳定又被称为“第一类条件不稳定”
• 绝对稳定
向相反,表明气层层结稳定。
如果气块是干空气,或者是未饱和的湿空气
i
dT dz
d
静力稳定度判据为:
> γ = γd
<
静力不稳定 静力中性 静力稳定
• 条件不稳定
✓ 实际大气中,除了贴地气层以外,γ>γd的干绝 热不稳定是很少出现的;
✓ 饱和湿空气由于凝结潜热的释放,使气块受到的
浮力增加,即使在γ>γd的情况下,也可能出现不稳 定;
• 逆温层的作用
✓ 强对流爆发前夕,在中 低层常有逆温层的存在;
✓ 阻止水汽、热量上传, 使其在低层不断积累;
✓ 一旦逆温层被破坏(通 过地面加热、整层抬升等) ,强对流天气便会发生。
思考题
1. What is “absolutely stable”? 2. What is “absolutely unstable”? 3. What is “conditionally unstable”? 4. What is “conventionally unstable”? 5. What is dry adiabatic process and moist
大气静力稳定度
林毅鑫
问题引入
对大气静力能见度的分析研究是天气分析预报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
问题引入
什么是大气静力能见度?
大气静力稳定度(static stability of atmosphere) , 表示大气层结特性对气块铅直位移影响 的趋势和程度,又称大气层结稳定度和大气铅直稳定度。
所谓大气层结,是指大气温度和湿度在铅直方向的分布。若周围大气温度和湿度的铅直分布, 具有使受扰气块回到原来位置的趋势,则称大气是静力稳定的;若使受扰气块有继续远离原来位置 的趋势,则称大气是静力不稳定的;若受扰气块既无回到原来位置又无远离原来位置的趋势,而是 随遇而安,则称大气为中性稳定的。
问题引入
对大气静力能见度的分析研究是天气分析预报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
问题引入
对大气静力能见度的分析研究是天气分析预报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
问题引入
对大气静力能见度的分析研究是天气分析预报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
问题引入
对大气静力能见度的分析研究是天气分析预报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
问题引入
对大气静力能见度的分析研究是天气分析预报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
问题引入
对大气静力能见度的分析研究是天气分析预报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
问题引入
对大气静力能见度的分析研究是天气分析预报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
问题引入
对大气静力能见度的分析研究是天气分析预报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
问题引入
对大气静力能见度的分析研究是天气分析预报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
问题引入
对大气静力能见度的分析研究是天气分析预报工作的一的分析研究是天气分析预报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
问题引入
对大气静力能见度的分析研究是天气分析预报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
大气静力稳定度判别
(1)不稳定能量法 不稳定能量定义:
气块在上升过程中,因各高度大气层结不同:若是正浮力,则对气块作 功,并将转化成气块运动动能;若是负浮力,则气块对负浮力做功,运动 受到抑制,气块将减速。
气块在垂直运动中动能增量,可以认为是由气层中所储存一部分能量转 化而来,这部分可以转化的能量一般称为气层的不稳定能量。
第六章 大气静力稳定度
1
大气静力稳定度判定法(气块法) 条件性不稳定 整层气层升降时稳定度变化 逆温层
2
大气(层结)静力稳定度的概念
1、处于静力平衡状态大气中,一些空气团受到动力因子或热力因子扰动, 就会产生向上或向下垂直运动,这种偏离其平衡位置的垂直运动能否继续发展, 是由大气层结即大气中温度和湿度的垂直分布所决定。
(1)基本判别式
任取单位体积气块,取铅直向上方向为正,铅直方向上的运动 方程为
ddwt egg
根据状态方程, 有
e
pe ReTe
, p
RmT
以及
ppe、R eRm
可以由此式判断气层静力稳定度, 是最基本的判定方程
6
dw g T Te
dt
Tve
1获、得当向T上的加T速e 度时;,则
dw dt
0 ,说明若气块比周围(环境)空气暖时,可
17
图5.4中,气块路径(状态)曲线在层结曲线右边,气块受正浮力,故 阴影部分代表正不稳定能量,以正面积A+表示;
反之,若路径(状态)曲线在左边,气块受到负浮力,阴影部分是不稳 定能量,以负面积A-表示
18
(2)条件性不稳定类型(厚气层)
由层结曲线和状态(路径)曲线的配置,由此可将大气(厚气层)稳 定度性质分为潜在不稳定型、绝对稳定型、绝对不稳定型。
第4章 大气静力学
似为8km。
均质大气密度不变,但温度仍随高度减小,根据静力学方程和状
态方程可知:
p RT dp T RT R dz z z T g 0 R z T g g 34.( 2 K / km) z R Rd
34.2( K / km) 称为自动对流减温率,大气减温率超过34.2K/km,
采用位势米以后,位势高度与压强的关系只取 决于虚温的垂直分布。
补充部分:高空等压面填图格式
1、850hPa等压面图上148、152线,约相当海波高度1500米
2、700hPa等压面图上308、312线,约相当海波高度3000米
3、500hPa等压面图上588、584线,约相当海波高度5500米
气压标高 密度标高
ln p 1 H p ( ) z
ln 1 H ( ) z
H
p
H H
ln p 1 z Hp ln p 1 p g z p z Rd Tv H P 2 P 2 P 2
p
Rd Tv g
P 1 ex p P 1 ex p
1、实际大气虽然处于不断运动中,但从大范围来看,垂直方向上基本处于流 体静力平衡状态,故较适用,且有相当高的精度; 2、对于局部强对流(雷雨大风、冰雹、龙卷风和局部强降水),压高公式不 再适用。 3、使用上式时,通常将g作为常数处理,需要考虑虚温随高度的分布,
4.1.3 大气标高(H)
大气标高表示气压、密度随高度的变化趋势。
g 0, r
z 0
re2
e
z
2
dz
位势高度与几何高度如 上: 1、低空两者数值非常接 近; 2、高空差距逐渐增大
02 地球大气
中国民航大学 空管学院
地球大气
中国民航大学 空管学院
Page 1
地球大气
地球表面的外层是多种气体混合组成的空气,受地球 重力作用,围绕地球占有一定的空间,称为地球大气,简称 大气 (Atmosphere)。 大气不停地运动,不断地变化,呈现出各种各样的天 气 (Weather)现象。
中国民航大学 空管学院
Page 18
(1)对流层
对流层的三个主要特点: 气温随着高度的增高而降低 具有强烈的对流和湍流运动 各气象要素水平分布不均匀
因为大气不能吸收太阳短波辐射,但地 面能吸收太阳辐射而升温并放出长波辐 射,大气主要通过吸收地面的长波辐射 和通过对流、湍流等方式 从地面吸收热 低层空气由于从地面得到热量使之受热上升, 气象要素水平分布不均匀。 量才能升温,因而越接近地面的大气得 高层冷空气下沉,从而造成对流层内存在强 到的热量越多,造成对流层的气温随高 烈的垂直混合作用。热带地面温度高,垂直 由于各地纬度和地表性质的差异,地 面上空空气在水平方向上具有不同物 度升高而降低。 混合能到很高高度,对流层顶高度高;极地 理属性,温、压、湿等要素水平分布 地面温度低,垂直混合作用弱,对流层顶高 不均匀,从而产生各种天气过程和天 度低。 气变化。
固体杂质可充当水汽的凝结核,在云、雾、降水等的
形成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中国民航大学 空管学院
Page 8
二、大气结构
1、大气垂直分层依据 2、大气结构
中国民航大学 空管学院
Page 9
1、大气垂直分层的依据-气温垂直递减率
(1)气温垂直递减率的定义
Z
天
γ= –
∆T ∆Z
T+∆T
大气静力稳定度判别
在天气学中,用来判断对流运动发展与否; 在污染气象学中,有助于判断湍流发展与否。
气块法模型:
令气块离开平衡位置作微小的虚拟位移, 如果气块到达新位置后有继续移动的趋势,则此气层的大气 层结是不稳定的。它表明稍有扰动就会导致垂直运动的发展; 如果气块有回到平衡位置的趋势,则这种大气层结是稳定的; 如果气块既不远离平衡位置也无返回原平衡位置的趋势,而 是随遇平衡,就是中性的。
或超过热对流下限温度,那么当天气温就可能达到或超过对流下限温度,产
生热雷雨可能性比较大。
(4)挟卷过程对稳定度影响
观测表明,对流云内的温度递减率一般 都大于湿绝热降温率而与云外温度递减率 接近;云内含水量也比按绝热过程计算的 小;云顶高度则比计算的低。
这说明对流云的发展不是孤立的,云内
外空气有强烈的混合,云外空气进入云内 的过程通常称为挟卷过程。
T g ( d ) d T z T z c p
此判据能定性的反 映对流发展的基本条件,
se se ( ss ) z T
广泛应用在天气预报、
云雾物理及相关的污染 气象学的研究中。
2018/7/15
2 条件性不稳定 01
因此很重要
(1)未饱和情况及下沉逆温
若气层升降过程中始终保持未饱和状态时,稳定度的变化
(1) ΓV 1
γd
大气中通常是这种层结,讨论重点内容。当整层气层下沉
且伴随有横向扩散(水平辐散)时,例如北半球反气旋,气层趋向稳定,甚
至可能形成逆温层;若整层气层被抬升且伴有水平辐合时,例如北半球气旋, 气层稳定度减小。 (2) ΓV 1 不变。 (3)
条件性不稳定也是一种 潜在不稳定。 条件性不稳定只要有局 地的热对流或动力因子 对空气抬升即可,因而 往往造成局地性的雷雨 天气。
第二章大气静力学方程及应用
(2)高气压(简称高压),其等压线闭 合,中心气压高,向外逐渐减低。空 间等压面向上凸形状,形似山
丘。
(3)低压槽(简称槽)。是低压向外伸出的狭长部分, 或一组未闭合的等压线向气压较高的方突出的部 分。在槽中,各等压线弯曲最大处的连线叫槽线。 气压沿槽线最低,向两边递增。槽的尖端,可以 指向各个方向,但在北半球中纬度地区大多指向 南方。因此,尖端指向北的称为倒槽,指向东西 的称为横槽,槽附近的空间等压面类似山谷
压高公式:表明气压与高度间关系的公式。
模式大气:是满足一定假设条件的大气。
1)等温大气
a) 定义:虚温或温度不随高度变化的大气
b)
压高公式:
P2
P1
exp(
z2 z1 )——(1.5.9) Hp
把(1.5.7)代入,有
P2
P1
exp[
g(z2 z1)]——(1.5.10) RdTv
在气象观测中,常用(1.5.10)求算 等压面位势高度和海平面气压换算。
三、气压系统的空间结构
(1)气压场与温度场重合时的气压系统 的空间结构
冷高压、暖低压系统是浅薄系统;
暖高压、冷低压系统是深厚系统
(2)气压场与温度场不重合时的气压 系统的空间结构
低压的中心轴线随高度向冷区偏移, 高压的中心轴线随高度向暖区偏移,
等压面和标准大气下位势高度的关系
气压 (hP 1000 850 700 500 300 200 100 a) 高度 (gpm) 111 1458 3013 5575 9166 11786 16180
谷。
4)高压脊(简称脊)是高压向外伸出的狭长部分, 或一组未闭合的等压线向气压较低的方突出的 部分。在脊中,各等压线弯曲最大处的连线叫 脊线。气压沿脊线最高,向两边递减。脊附近 的空间等压面,类似山脊。
第五章 大气静力稳定度
稳定气层:
气块在受扰后, 有一铅直虚位移,若 气块到达新位置后有 返回原来位置的趋势, 则为稳定气层;
中性气层:
气块在受扰后,有一 铅直位移,若气块到达新 位置后既无离开又无返回 原来位置的趋势,则为中 性气层;(随遇平衡)
不稳定气层:
气块在受扰后,有一铅直 虚位移,若气块到达新位置 后有离开原来位置的趋势, 则为不稳定气层;
1、当 T T e 时,则 暖时,可获得向上的加速度。 d w 2、当 T T e 时,则 d t 0。说明若气块比周围空气 冷时,将获得向下的加速度。 d w 3、若 T T e 时, d t 0 。说明气块与周围空气无温 差时,气块的垂直加速度为零。
d w 0 。说明若气块比周围空气 d t
不稳定 中性 稳定
-㏑P
γd
γ T
γ
γd T
稳定大气
-㏑P
不稳定大气
γd
γ T
中性大气
现举例说明:设有A、B、C 三团空气,均未饱和,其位置都在 离地200m的高度上,在作升降运动时其温度均按干绝热直减率 变化,即1℃/100m。而周围空气的温度直减率γ分别为 0.8℃/100m、1℃/100m 和1.2℃/100m,则可以有三种不同的 稳定度(图2· 25):
T T d w v ve B g d t T ve
单位质量 空气净浮力
考虑净浮力做功以及气块动能变化
T T d w v ve d z g d z d t T ve
5.2.1气层的不稳定能量(2)
利用dz=w dt ,由z0到z积分 :
z T T 1 2 12 v ve w w Δ E g d z 0 k z 2 2 T 0 ve 右边:净浮力将单位质量空气从z0移到z所作的功。 左边:转化成气块的动能增量,以Ek表示 若气块温度高于环境温度,则净浮力为正,气块 的垂直运动动能不断增加;反之,净浮力为负, 气块的动能将减小。 由于气块上升时的温度变化是确定的,因此浮力 的正负取决于厚气层的温度层结。
大气静力稳定度
气象服务可以为农业种植提供专业的 大气静力稳定度监测和预报服务,帮 助农民科学种植,提高农业生产效益。
大气静力稳定度会影响作物的生长和 发育,进而影响农业产量和品质。
感谢观看
THANKS
特性
大气静力稳定度决定了大气的对流特 性,影响天气变化和气候的形成。
大气静力稳定度的影响因素
温度
风速
温度梯度是大气静力稳定度的主要影 响因素,温度梯度越大,大气的静力 稳定性越差。
风速对大气静力稳定度的影响较小, 但风速较大时,可以改变温度和湿度 的梯度,从而影响大气的静力稳定性。
湿度
湿度梯度对大气静力稳定度也有影响, 湿度梯度越大,大气的静力稳定性越 差。
利用四维数据同化技术,将不同时刻、不同地点的观测数据与模型数据进行融 合,提高大气的静力稳定度分析的时空分辨率。
06
大气静力稳定度的实际应用
天气预报
天气预报是利用大气静力稳定 度等气象参数来预测未来天气 变化的过程。
大气静力稳定度决定了大气的 对流能力,对天气预报的准确 性具有重要影响。
在预报雷暴、降水、大风等对 流天气时,需要特别关注大气 静力稳定度的变化情况。
大气静力稳定度的分类
绝对不稳定
当大气的温度随高度增加而升高时,称为绝对不稳定。这种情况 下,空气容易发生对流,形成上升气流。
绝对稳定
当大气的温度随高度增加而降低时,称为绝对稳定。这种情况下, 空气不易发生对流,形成下沉气空气 的对流特性不明显。
空气质量预测与管理
空气质量预测是利用大气静力稳定度等气象条件 来预测未来空气质量状况的过程。
大气静力稳定度会影响污染物的扩散和稀释,进 而影响空气质量。
在制定空气质量管理措施时,需要考虑大气静力 稳定度的状况,以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
《静力平衡》课件
03
静力平衡模型的求解过程需要 考虑模型的稳定性和收敛性, 以确保计算结果的准确性和可 靠性。
PART 03
静力平衡的应用
工程结构静力平衡分析
桥梁设计
在桥梁设计中,静力平衡分析用 于确定桥墩和桥跨的承载能力, 以确保桥梁在各种载荷下的稳定 性。
建筑结构
在建筑设计过程中,静力平衡分 析用于评估建筑物的整体稳定性 ,确保建筑物在各种载荷下不会 发生过大变形或破坏。
静力平衡在各领域的应用前景
航空航天领域
静力平衡理论在航空航天领域的应用将更加广泛,如飞行 器的设计和优化、卫星姿态控制等。
01
建筑领域
静力平衡理论在建筑领域的应用将更加 深入,如高层建筑的结构设计、地震作 用下的建筑稳定性等。
02
03
生物医学领域
静力平衡理论在生物医学领域的应用 将更加广泛,如人体组织的力学特性 研究、医疗器械的设计和优化等。
该模型适用于弹性体、塑性体、流体等复杂介质的分析。
非线性静力平衡模型的建立需要考虑更多的物理效应,如应变硬化、应变 率效应等,求解方法包括有限元法、有限差分法等数值计算方法。
静力平衡模型的建立与求解
01
静力平衡模型的建立需要考虑 物体的几何形状、材料属性、 边界条件等因素。
02
求解静力平衡模型的方法包括 解析法和数值法,解析法适用 于简单问题,数值法适用于复 杂问题。
PART 02
静力平衡的数学模型
线性静力平衡模型
01
线性静力平衡模型是假设物体受力与变形之间的关系
是线性的,即满足胡克定律。
02
该模型适用于小变形、材料性质稳定的情况,如弹簧
、细杆等。
03
线性静力平衡模型可以通过拉格朗日方程或哈密顿原
第七章大气静力稳定度和不稳能量第一节稳定度
dT T0 T0 r z dz dz g Tz dT r z dz dw T0' T0 dz 整理 : g g dt Tz Tz
对饱和湿空气块——中性 对干空气块——稳定
t℃
5 . rd r rm 条件性不稳定
-lnp rd r rm t℃
se ( 0和 0)
对干空气——稳定
对饱和湿空气——不稳定
补充:某站08的深空资料如下:
P(hap) 1000 T(℃) 22 22 53
dT dz dz Tz T0 rdz Tz T0 r由探生资料得
dw T T g 2、由热力对流公式: dt T
代(1)、(2)入(3)得:
...3
dw Tz Tz g dt Tz
T0
dz dz T0 rdz dz g Tz
气块移动新的高度后垂直加速度公式
2 . 当气块作减速上升运动 , 时
稳定
中性
1 dw g (r rd ) dz dt Tz g 1 dw 0 正负决定于 r rd ) ( Tz dz dt
1 dw 1 . 当r rd 0 气层不稳定 dz dt
-lnp rd
( 0) 阅P123
-lnp r rd rm 气层对干绝热运动的气块不稳定。 气层对湿绝热运动的气块也不稳定。 t℃
se 2 . r rm (r rm rd ) 大气层结绝对稳定 ( 0和 0)
大气静力稳定度优秀课件
• “相对风暴螺旋度”的概念其实是一个很好表述对称 不稳定(SI)的物理参量(v·du/dz-u·dv/dz),而理 论导出的“理查森数”是一个热力/动力稳定度的组合 参量
条件不稳定判据
绝对不稳定(干绝热不稳定)
绝对稳定
绝对稳定
条件性不稳定
4、对流性不稳定
• 气块理论——气层本身是静止的。实际大气常被 整层抬升(如气流过山,空气沿着锋面抬升)
• 不论气层原先的层结稳定性如何,在其被抬升达 到饱和后,如果是稳定的,称为对流性稳定,如 果不稳定,称为对流性不稳定,如果中性,称为 对流性中性。
• 上干下湿的条件性稳定气层,甚至是绝对稳定的 气层(如有逆温),经过整层抬升,可能变为不 稳定。
对流性不稳定判据
• 用假相当位温、相当位温、假湿球温度表示
对流性稳定
对流性不稳定
对流性不稳定和条件性不稳定比较
• 【相同点】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 都是潜在性不稳定
• 需要一定的外加抬升力才能使得潜在的不稳定转 化成真实的不稳定
• 适用:雷暴等对流性天气 • 基于气块法
雷暴和强风暴系统都是对流现象,而对流运动的 主要作用是浮力。浮力越强,产生的上升运动越 强,雷暴的垂直发展越高。 • 静力稳定度:反映气块在特定大气层结中所受浮 力状况,又称层结稳定度。 • 对流:气象上指由于浮力作用导致的垂直方向的 热传输
静力稳定度分类
不稳定 静力 中性
稳定 如果气层中任选一气块,气块受到垂直方向的冲击力 气块加速浮升——层结不稳定:促进气块垂直运动 气块等速运动——层结中性:不促进/不抑制气块垂
第6章 大气静力稳定度
02
03 04
条件性不稳定类型
热雷雨预报
夹卷过程对稳定度影响
观测表明,热带地区自地面以上到约15公里高度处,平均来看,都是处于 条件性不稳定状态。其它地区大气层结也大多是条件性不稳定。
注意:在讨论厚气层时(或自地面以上对流层整层大气),大气温度垂直 分布很复杂,大气垂直减温率不是常数;气块不再是作微小虚拟位移,而是 作有限虚拟位移,离开平衡位置的未饱和气块可能上升达到凝结而成为饱和
dw 0 ,说明若气块比周围(环境)空气冷时,可 2、当 T Te 时,则 dt 获得向下的加速度;
0 ,说明气块与周围(环境)空气无温差时, 3 、若 T Te 时,则 dt 气块的垂直加速度为零。
dw
2017/5/10
(2)静力稳定度判据
1)薄气层定义:气层的厚度足够薄,以至于气层的 Te z 为常数,则称该气层为薄气层。
或超过热对流下限温度,那么当天气温就可能达到或超过对流下限温度,产
生热雷雨可能性比较大。
(4)挟卷过程对稳定度影响
观测表明,对流云内的温度递减率一般 都大于湿绝热降温率而与云外温度递减率 接近;云内含水量也比按绝热过程计算的 小;云顶高度则比计算的低。
这说明对流云的发展不是孤立的,云内
外空气有强烈的混合,云外空气进入云内 的过程通常称为挟卷过程。
条件性不稳定也是一种 潜在不稳定。 条件性不稳定只要有局 地的热对流或动力因子 对空气抬升即可,因而 往往造成局地性的雷雨 天气。
对流性不稳定的气层形成积状云(对流云),甚至产生对流性降水。观测
表明,最可能产生强对流的是低层暖湿、高层干燥的具有条件性不稳定层结
的气层,其温度曲线和露点曲线呈现“喇叭口”性质。 对流层内全球平均位温随高度增加,故对干空气或未饱和湿空气而言,大 气层结的平均状态是稳定的。 在热带地区上空,对流层的中、低层(约700hPa以下)存在相当位温梯度
第4章 大气静力学
是相当浅薄。因此大气好像是地球的一层薄壳,却是地 球生命赖以生存的保障。
垂直气压梯度Gz(单位高度气压差)
dp Gz dz
dp gp p 3.42 (hPa / 100m) dz Rd Tv Tv
g 0, r
z 0
re2
e
z
2
dz
位势高度与几何高度如 上: 1、低空两者数值非常接 近; 2、高空差距逐渐增大
d gdz g 0 d z g d p g d z g 0 d z g d p Rd Tv g0 dp d zg p Rd Tv g 0 zg 2 1 p 2 p1 ex p R z g 1 T d z g d v Rd p2 z g 2 z g1 Tv d ln p p 1 g0
z 0
重力位势: gdz ,即表示单位质量通过 任意路径由海平面上升 到某一高 度z时克服重力所做的功。 位势高度即位势米( gpm)z g zg 1 g0 g0
g z, dz
z 0
J / kg gpm g 0 9.80665
1 zg g0 zg g 0, re z g 0 re z
z2
z1 z2
g Hp dz Rd Tv
1 T v dz Hp
z1
z 2 z1 P 1 ex p Hp
1、气压标高就是使气压减小到 e
1
p1 0.37 p1 到时所需要的高度增量;
2、取大气底层虚温为273K,则大气标高为7990m,即粗略估算,8km左右的
大气静力学120918
三、气压系统的空间结构
(1)气压场与温度场重合时的气压系统 的空间结构
冷高压、暖低压系统是浅薄系统;
暖高压、冷低压系统是深厚系统
(2)气压场与温度场不重合时的气压 系统的空间结构
低压的中心轴线随高度向冷区偏移, 高压的中心轴线随高度向暖区偏移.
p1
gdz——(1.5.4)
z1
即以某高度z1上的平衡气压等于从该高
度直到大气上界的单位截面铅直气柱的重量。
2、求气压阶hp (p31)
1)定义:垂直气柱中每减小单位气压所对 应的几何高度增加量
2)计算式:hp
dz dp
1
g
பைடு நூலகம்
RdT (1 0.378 pg
e) p
——(1.5.5)
则(1.6.7)式化为
H2
H1
RdTv g0
ln
p1 p2
——(1.6.8)
二、气压场的基本型式
(1)低气压(简称低压),其等压线闭合,中心气压低, 向外逐渐增高。空间等压面向下凹,形如盆地。
(2)高气压(简称高压),其等压线闭 合,中心气压高,向外逐渐减低。空 间等压面向上凸形状,形似山
丘。
3)影响因子
T ,hp ; p , hp
3、计算气压标高Hp
标高分气压标高和密度标高,这里只介绍前者 1)定义
气压标高表示气压随高度的变化 趋势,定义式为
(平面平行大气的假设下)
Hp
( d
ln dz
p )1 ——(1.5.6)
2)计算式
Hp
d
1 ln
p
p dp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均质层(homosphere) 或湍流层(turbosphere) 在 86km 以下,包括对流层、平流层、中 层在内,由于湍流扩散作用使大气均匀混合, 大气中各种成分所占的比例,除臭氧等可变成 分外,在垂直方向和水平方向保持不变,干空 气的平均摩尔质量d = 28.9644 kgkmol1。
2、位势高度 表示位势的大小,定义为
位势米(gpm)或位势千米(gpkm)等 1 9.80665 Jkg /gpm
实际高度与位势高度的关系
其中,
1 gpmm1。
在 100km 高度,偏差小于 1.6%。 在实际工作中,可近似认为两者数值相等。
3、流体静力平衡
气块受的地心引力与其在垂直方向的气压梯度力的分量 平衡,称流体静力假设,这种平衡关系称流体静力平衡。
(3) 中间层(mesosphere) 从平流层顶到 85km 左右称为中间层(也 称中层) ,温度随高度而下降。 中间层内水汽极少,但在高纬地区的黄昏 前后,有时在 75~90km 上空出现薄而带银白 色光亮的云,称为夜光云。
(4) 热层(thermosphere) 中间层顶以上,温度始终是增加的。 大气极稀薄,分子碰撞机会极少。热层温 度的日变化大气光学现象极光。 热层温度趋于常数的高度是热层顶。热层 顶的高度随太阳活动的强、弱而变化,高峰期 约在 500km 高度, 温度可达 2000K; 宁静期下 降到 250km 左右,温度约 500K。
,与热力学中多元过程的方程类似
压力—高度关系
或:
,
多元大气的上界(p=0)为
多元大气极限位势高度 或简称多元大气高度。
2、均质大气 34.2 ℃gpkm1,可以得到
,或
)
自动对流减温率
34.2℃gpkm
1
3、干绝热大气 9.8 ℃gpkm1 或 9.8 ℃km
1
cpd 为干空气定压比热。 超绝热减温率
1、按热力结构分层 (1). 对流层(troposphere) 主要特点是:(1) 大气温度随高度降低, 1 平均减温率约是 6.5℃gpkm ;(2) 大气的垂 直混合作用强; (3) 气象要素水平分布不均匀。 对流层顶为减温率减小到 2℃gpkm1 或 更小时的最低高度,而且要满足这个高度之上 2km 以 内 的 气 层 的 平 均 减 温 率 不 超 过 2℃gpkm1。 (WMO 定义)
第二章 大气静力平衡
大气静力学 研究静止大气所受力的作用,以及在力的作用 下大气质量与压强分布规律的科学。
内容提要 2.1 2.2 2.3 2.4 流体静力学方程 等垂直减温率大气 标准大气 大气分层
2.1 1、重力位势
流体静力学方程
海平面的重力位势为零,z 高度的重力位势
海平面(大地水准面) ,近似为一个椭球面, 赤道半径比两极半径约大 21km。
单位气压高度差
,差分形式为
4、测高方程(hypsometric equation) p1~p2 之间气层厚度 h 为
也可写为对应的位势高度单位, 需将 g 改为 g0。
2.2 等垂直减温率大气 大气的垂直温度梯度或温度垂直递减率(简称 减温率) , , 虚温的减温率 和
1、一般模式:多元大气
令
密度
选定高度上大气主要成分的数密度(个m3)和平均摩尔质量(kgkmol3)
气体 N2 O O2 Ar He H 86km 1.1301020 8.6001016 3.0311019 1.3511018 7.5821014 1.4471020 28.952 120km 3.7261017 9.2751016 4.3951016 1.3661015 3.8881013 5.1071017 26.20 300km 9.5931013 5.4331014 3.9421012 1.5681010 7.5661012 1.0491011 6.5091014 17.73 500km 2.5921011 1.8361013 4.607109 3.445106 3.2151012 8.0001010 2.1921013 14.33 1000km 4.625103 9.562109 1.251103 2.18810-2 4.8501011 4.9671010 5.4421011 3.94
标准大气的一个重要应用是校准飞机上 的高度表。 在航空学领域,高度表测出的高度称为气 压高度。它是当实际气压等于标准大气的气压 时,对应的标准大气的高度。 密度高度,它是当实际大气密度等于标准大气 的密度时,对应的标准大气的高度。
2.4 大气分层 (1) 按大气热力性质和大气垂直减温率的正负 变化,把大气分成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和 热层; (2) 按大气成分特性,把大气分为均质层和非 均质层(也有的称匀和层和非匀和层) ; 按大气的电磁特性,分为中性层、电离层和磁 层;高空 20~110 公里还有因太阳紫外辐射作 用产生的光化学层。
密度标高 对状态方程 对 Z 进行对数求导 (即先 对方程两边取对数,再求导数) 得到密度标高 和气压标高 的关系为
在 86km(84.852gpkm)以上 各气体的分压强对应的气压标高可写为
各气体分压随高度的变化为
重力对气体的分离
5、逆温层 气层温度随高度增大而增加,即减温率 (1) 辐射逆温 (2) 湍流逆温 (3) 下沉逆温 (4) 地形逆温 (5) 平流逆温 (6) 锋面逆温
2.3 标准大气 接近于实际大气,是能够粗略地反映出周 年、中纬度状况的,得到国际上承认的,假定 的大气温度、压力和密度的垂直分布。它的典 型用途是做高度计校准、飞机性能计算、弹道 制表和气象制图的基准。假定空气服从使温 度、压力和密度与位势发生关系的理想气体定 律和流体静力学方程。
国际民用航空组织(International Civil Aeronautical Organization,ICAO)给定的标准大气条件: (1) 为干空气组成的大气, 垂直方向上化学成分不变, 平均分子量为28.9644。 (2) 具有理想气体性质。 (3) 标准海平面重力加速度值为g0=9.80665 ms2。 (4) 垂直方向处于流体静力平衡状态。 (5) 海平面上温度为T0=288.15K,气压p0=1atm。 (6) 当高度在海拔11gpkm(对流层)以下时,温度递 减率为常数6.5 ℃gpkm1。 (7) 当高度介于11gpkm和20gpkm之间时,温度不变, 为56.5℃;再向上至32gpkm,温度递减率为1.0 ℃gpkm1。
2、按大气成分特性分层 干洁大气中各种气体成分随高度的分布, 主要 受以下几种因素控制 (1) (2) (3) (4) 重力场 大气中对流、湍流 分子扩散 太阳辐射对气体的光解作用和电离作用。
大气处于完全混合(对流和湍流)状态, 组成空气的各种气体比例保持不变,平均摩尔 质量保持常数。 大气处于完全静止状态,则在重力场和分 子扩散平衡下,出现重力分离的结果,使混合 气体中重的成分随高度很快递减,空气平均摩 尔质量随高度减小。
非均质层(heterosphere) 由于重力分离作用及光化学作用,大气各成分 的比例随高度而变化,平均摩尔质量随高度逐 渐减小。空气成分浓度随高度的分布与高空的 太阳紫外辐射光解作用有关,也还和太阳活动 有关。非均质层中各大气成分的浓度,可参考 标准大气数据。
小
结
位势高度、减温率 静力学方程 测高公式 等减温率大气、标准大气 热力特性大气分层
美国 1976 年标准大气满足以上的条件,并为我国采 用。国家标准总局规定,在建立我国自己的标准大气 之前,使用 1976 年美国标准大气,取其 30km 以下 部分作为国家标准。
在 86km 以上, 分子的扩散和光化学过程逐渐占主要地位, 大气的流体静力平衡逐渐被破坏。 气体总压强 平均摩尔质量算
实际大气
由地面到 86km 左右(按标准大气规定) ,充分 混合的结果使干空气中各种成分的比例保持不变; 由 90km 往上到 110 km 左右,是由完全混合到 扩散平衡的过渡层,湍流混合、分子扩散和分子氧的 光解作用以及气体分子的电离作用同时并存; 120km 以上分子扩散和光解、电离作用占主导 地位,虽然大气仍有运动,但已很微弱,大气处于扩 散平衡状态。
地心引力
浮力 平衡 即
应用于地球大气 重力:地心引力、离心力 静力平衡:重力和气压浮力的平衡 静力学方程:重力加速度包括离心力的贡献 在一定的范围内,可以认为气压 p=p(z),因此 单位质量空气所受的垂直气压梯度力为 。
任一高度 z 上的气压
根据
压梯度 Gz
(2) 平流层(stratosphere) 由对流层顶向上到 50km 左右,垂直减温 率为负值的气层称为平流层。 大气很稳定,垂直运动很微弱,多为大尺 度的平流运动。 平流层空气中尘埃很少,大气透明度很 高。强火山喷发的尘埃能维持 2~3 年。 几乎没有各种天气现象,仅在高纬度早、 晚有不常见的贝母云(或称珠母云)出现。
或
4、等温大气和大气标高 ,或
常数
气压公式,也称为拉普拉斯公式 及
海平面气压的转换
或 其中 , 。
tm 是测站到海平面假想气层的平均温度(℃) 。 假想气层的平均减温率即 5℃km1;
测站温度为当时气温同其 12 小时以前气温的平均。
气压标高
大气温度不变时, 高层气压减小到低层气压的 e1 时, 高低气压层的高度间隔为气压标高。 也称 e折叠高度。 从气压公式可推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