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物主义唯心主义观点和认识论二轮复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客观唯心主义的所谓客观精神或原则,实际上是把人的思维 或一般概念加以绝对化的结果,是通过抽象思维把它们升华或 蒸馏为不仅脱离人头脑并且脱离或先于物质世界及具体事物而 独立存在的实体,同时还进一步把它们神化、偶像化,部分分 支陷于神秘主义的创世说和宗教信仰主义。客观唯心主义同宗 教常常有着密切的联系。可以说,客观唯心主义的部分分支是 宗教的一种比较精致的形式,而宗教则是客观唯心主义的一种 理想形式。
②客观唯心主义:世界由某种神灵或不可捉摸的绝对观念创造、 决定。
宋朝哲学家朱熹:“理在气先。” 柏拉图:世界是“理念”的影子。 黑格尔:世界的本质是独立存在的“绝对精神”。 宗教:上帝、神创造和支配世界唯心主义两种形式,虽有某些 差别,但本质上是一致的。它们都认为,思维、意识是第一性的, 存在、物质是第二性的,颠倒了思维和存在、意识和物质的真实关 系,背离了自然科学和人们的实践经验。
18世纪法国唯物主义是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发展的顶峰,其代表 人物有拉美特里、狄德罗、霍尔巴赫、爱尔维修等。它既有明显的 机械性,又有一些辩证法思想。
19世纪40年代,德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形势日益成熟,在哲学上 表现为德国古典唯心主义哲学的解体和费尔巴哈人本学唯物主义的 产生。费尔巴哈在批判宗教神学与唯心主义哲学中,明确地阐述了 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的唯物主义基本原理。费尔巴哈的人本学 唯物主义推翻了唯心主义在德国的长期统治,恢复了唯物主义的权 威,大大地解放了人们的思想,马克思、恩格斯也深受其影响。
2、 唯物主义哲学的第二种形态是近代的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即 机械唯物主义。
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基本特征是:承认世界的物质性,但却用孤
立、静止、片面的观点解释世界,看不到世界的事物和现象之间的 普遍联系和变化发展,或者只是承认机械的联系和机械的运动,因 而表现出机械的、形而上学 的特征。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是适应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伴随着近代 自然科学的产生而 出现的,同这个时期自然科学的发展的特点是
明朝王夫之:“气者,理之依也。”“天下唯器”,“道 者器之道”,“无其器则无其道”。
2、唯心主义:世界的本质是意识,不是物质决定意识,而是 意识决定物质(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
①主观唯心主义:世界由人的意识创造、决定。 宋朝哲学家陆象山:“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 明朝哲学家王阳明:“心外无物。” 恩格斯 英国哲学家贝克莱:存在就是被感知。物是“感觉的组合”、“观 念的集合”。 “眼开则花明,眼闭则花寂”。
密切相关的。这个时期的自然科学还处于分门别类的收集、整理、 分析经验材料的阶段,只有力学发展到了比较完整的形态。这种状 况反映到哲学中来,这一时期占统治地位的形而上学的思维方式就 是用孤立的静止的和机械的观点观察和解释世界的思维方式,它造 成了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所特有的、在当时不可避免的局限性。
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另一个局限性是它的不彻底性,这主要表现
(三)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
1、客观唯心主义 认为某种客观的精神或原则是先于物质世界并独立于物质世 界而存在的本体,而物质世界(或现象世界)则不过是这种客 观精神或原则的外化或表现,前者是本原的、第一性的,后者 是派生的、第二性的。
中国宋代程朱理学的“理”,古希腊柏拉图的“理念”,德 国黑格尔的“绝对观念”,就都是这种作为世界本体的客观精 神或原则。
一、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经典观点
(一)唯物主义与唯心论根本分歧
1、唯物主义:世界的本质是物质,世界上先有物质后有意识, 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
战国荀子:“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 东汉 王充:“天地合气,万物自生。” 南朝范缜:“形存则神 存,形谢则神灭。”
古希腊哲学家泰利斯认为, “水是万物的始基”,万物 产生于水,并经过各种变化之后又复归于水。
随着人们实践范围的扩大和理论思维能力的提高,朴素唯 物主义逐步摆脱了把世界本原归结为某种具体物质形态的局 限性。欧洲出现了德谟克利特、伊壁鸠鲁的原子唯物论,认 为一切事物都是由不能再分的物质微粒原子组成的,开始从 物质结构上研究世界的本原。
在它在自然观方面是唯物主义的,而在社会历史观方面则是唯心主 义的。17世纪的英国唯物主义,18世纪的法国唯物主义,19 世纪 40年代德国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就是近代唯物主义的几个主要流 派。
17世纪的英国出现了一批以F.培根、T.霍布斯、J.洛克为代表的 英国唯物主义者。他们认为,哲学的对象是客观存在的物质实体, 物体是不依赖于人们思想的东西,它是世界上一切变化的基础。
这些都是物质第一性、意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第二性的唯物主义思想的朴素 反映。
朴素唯物主义往往和朴素辩证法结合在一起,对世界抱有 整体的观念。中国古代唯物主义在把五行当作世界的本原时, 还以它们之间相生相克的关系来说明世界的联系和发展。古 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则用“火”说明世界发展的辩证景象。
由于历史条件的局限,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存在着直观性、 猜测性和非科学性的缺陷,缺乏科学的论证。
(二)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和近代机械唯物主义
1、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又称自发的唯物主义,产生发展于古代
的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它肯定世界的物质性,并力图从某种具体 的实物中寻找世界的本原。
中国古代唯物主义者则认为宇宙万物是由一种极细微的流动的物 质“气”构成的,气是世界的本原,提出了气一元论。
如:《管子》指出“水者,何也?万物之本原也”; 荀子认为,物质性的、统一的气构成自然界的万物,而人也是自 然界的一部分。认为“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天行无 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还提出了“形具而神生”的可贵命题。 老子对于世界也提出了关于道的思想;东汉王充提出:“天地合 气,万物自生。一天一地,并生万物,万物之生,俱得一气” 范 缜在说明神形关系时说:“神即形也,形即神也。是以形存则神存, 形谢则神灭也。” 北宋张载认为:“太虚不能无气,气不能不聚而为万物。”认为 “太虚即气”、“凡可状皆有也,凡有象皆象也,凡象皆气也” ; 刘禹锡的“五行之气”、“天与人交相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