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基本概念理论
初中化学知识点总结(大全)
![初中化学知识点总结(大全)](https://img.taocdn.com/s3/m/f6c36b1171fe910ef02df83a.png)
初中化学知识点总结一、基本概念:1、化学变化:生成了其它物质的变2、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3、物理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如:颜色、状态、密度、气味、熔点、沸点、硬度、水溶性等)4、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如:可燃性、助燃性、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稳定性等)5、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6、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纯净物组成,各物质都保持原来的性质7、元素: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8、原子:是在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在化学变化中不可再分9、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10、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11、化合物: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12、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其中有一种元素是氧元素13、化学式:用元素符号来表示物质组成的式子14、相对原子质量:以一种碳原子的质量的1/12作为标准,其它原子的质量跟它比较所得的值某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原子质量≈ 质子数+ 中子数(因为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15、相对分子质量:化学式中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的总和16、离子:带有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17、原子的结构:原子、离子的关系:注:在离子里,核电荷数= 质子数≠ 核外电子数18、四种化学反应基本类型:(见文末具体总结)①化合反应: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如:A + B = AB②分解反应: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它物质的反应如:AB = A + B③置换反应:由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起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如:A + BC = AC + B④复分解反应:由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如:AB + CD = AD + CB19、还原反应:在反应中,含氧化合物的氧被夺去的反应(不属于化学的基本反应类型)氧化反应:物质跟氧发生的化学反应(不属于化学的基本反应类型)缓慢氧化:进行得很慢的,甚至不容易察觉的氧化反应自燃:由缓慢氧化而引起的自发燃烧20、催化剂:在化学变化里能改变其它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在化学变化前后都没有变化的物质(注:2H2O2 === 2H2O + O2 ↑ 此反应MnO2是催化剂)21、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物质的质量总和。
超详细人教版初中化学知识点总结大全
![超详细人教版初中化学知识点总结大全](https://img.taocdn.com/s3/m/ccef725aa300a6c30c229fcb.png)
超详细人教版初中化学知识点总结大全一、基本概念1. 物质的变化及性质(1)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
①宏观上没有新物质生成,微观上没有新分子生成。
②常指物质状态的变化、形状的改变、位置的移动等。
例如:水的三态变化、汽油挥发、干冰的升华、木材做成桌椅、玻璃碎了等等。
(2)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也叫化学反应。
①宏观上有新物质生成,微观上有新分子生成。
②化学变化常常伴随一些反应现象,例如:发光、发热、产生气体、改变颜色、生成沉淀等。
有时可通过反应现象来判断是否发生了化学变化或者产物是什么物质。
(3)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
①物理性质也并不是只有物质发生物理变化时才表现出来的性质;例如:木材具有密度的性质,并不要求其改变形状时才表现出来。
②由感官感知的物理性质主要有:颜色、状态、气味等。
③需要借助仪器测定的物理性质有:熔点、沸点、密度、硬度、溶解性、导电性等。
(4)化学性质:物质只有在化学变化中才能表现出来的性质。
例如:物质的金属性、非金属性、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热稳定性等。
2. 物质的组成原子团:在许多化学反应里,作为一个整体参加反应,好像一个原子一样的原子集团。
离子:带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
元素: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3. 物质的分类(1)混合物和纯净物混合物:组成中有两种或多种物质。
常见的混合物有:空气、海水、自来水、土壤、煤、石油、天然气、爆鸣气及各种溶液。
纯净物:组成中只有一种物质。
①宏观上看有一种成分,微观上看只有一种分子;②纯净物具有固定的组成和特有的化学性质,能用化学式表示;③纯净物可以是一种元素组成的(单质),也可以是多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
(2)单质和化合物单质:只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可分为金属单质、非金属单质及稀有气体。
化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3)氧化物、酸、碱和盐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其中有一种元素为氧元素的化合物。
初中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
![初中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https://img.taocdn.com/s3/m/6ae8e30d7cd184254a353507.png)
初中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一、物质的宏观组成——元素※1、元素的概念:具有相同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
2、元素的特征:只论种类,不论个数。
3、决定元素种类的是核电荷数即质子数。
如:Na和Na+属于同一种元素——钠元素二、物质的微观构成——分子、原子、离子1、分子※(1)定义: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微粒(2)性质:①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如:蒸发、溶解、扩散是分子运动。
②分子之间有间隔。
如物质三态变化,热胀冷缩。
③同种物质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物质分子,性质不同。
④在物理变化中,分子本身没变,在化学变化中,分子本身变成了新的分子。
(3)由分子构成的物质:①一些非金属单质(H2 、O2、N2、Cl2、I2等)②共价化合物(HCl 、H2O、CO2、H2SO4等)(4)提出分子学说的科学家是意大利的阿伏加德罗。
2、原子:※⑴定义: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⑵性质:①原子在不停地运动。
②原子在化学变化中不能再分,只是重新组合,形成其它物质的分子。
⑶由原子构成的物质:金刚石、石墨、单质硅、金属、稀有气体。
⑷提出原子学说的科学家是英国的道尔顿。
3、离子:⑴定义:离子是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阴离子原子阳离子⑵分类:阳离子:带正电荷的离子,质子数>电子数。
例Na+ NH4+阴离子:带负电荷的离子,质子数<电子数。
例Cl-、OH-、CO32-⑶离子化合物由离子构成。
例如:NaCl、K2SO4、NH4NO34、元素的化学性质主要决定于原子的最外层的电子数三、物质的分类1、物质分为纯净物和混合物。
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织的物质。
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组成的物质。
2、纯净物分为单质和化合物※单质: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化合物: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3、化合物分为氧化物、酸、碱、盐⑴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
⑵酸: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全部是H-的化合物,如:HCl H2SO4 HNO2⑶碱:电离时生成的阴离子全部是OH-的化合物,如:NaOH Ca(OH)2⑷盐:电离时生成的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的化合物,如:NaCl K2CO3 NH4NO3⑴酸性氧化物: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氧化物,如:CO2 SO2 SO3⑵碱性氧化物: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氧化物,如:CaO Fe2O3 Cao化合物:⑴离子化合物:阴、阳离子相互作用构成的化合物叫离子化合物。
初中化学主要理论、核心概念、辅助知识点(2024版)
![初中化学主要理论、核心概念、辅助知识点(2024版)](https://img.taocdn.com/s3/m/2ceaafa4b9f67c1cfad6195f312b3169a451ea1f.png)
初中化学主要理论、核心概念、辅助知识点(2024版)前言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基础科学。
初中化学是化学教育的初级阶段,主要目的是使学生掌握化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实验能力,以及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本文档主要阐述初中化学的主要理论、核心概念和辅助知识点。
主要理论初中化学的主要理论包括原子论、分子论、质量守恒定律、能量守恒定律等。
原子论和分子论原子论和分子论是化学的两个基石。
原子论认为所有物质都是由不可再分的小粒子——原子组成;分子论则认为物质是由两个或多个原子通过化学键连接而成的分子。
质量守恒定律质量守恒定律指出,在一个封闭系统中,化学反应前后系统的总质量保持不变。
这意味着化学反应中反应物的质量等于生成物的质量。
能量守恒定律能量守恒定律指出,在一个封闭系统中,化学反应前后的总能量保持不变。
化学反应中,能量可以以热能、光能、电能等形式进行转化。
核心概念初中化学的核心概念包括元素、化合物、化学反应、溶液、酸碱盐等。
元素元素是组成物质的基本物质,具有一定的原子序数、原子量和化学性质。
初中化学涉及到的元素主要有氢、氧、碳、氮、钙、铁等。
化合物化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元素以固定的比例结合而成的物质。
初中化学中学习的化合物包括水、二氧化碳、硫酸等。
化学反应化学反应是物质在原子、离子或分子层面上发生原子或离子重新组合的过程,产生新的物质。
初中化学主要学习氧化还原反应、置换反应、复分解反应等。
溶液溶液是由溶剂和溶质组成的均匀混合物。
溶液的性质,如浓度、质量分数等,在化学实验和生活中具有重要意义。
酸碱盐酸、碱、盐是化学三大基本物质类型。
酸是能释放氢离子的物质;碱是能释放氢氧根离子的物质;盐是酸和碱中所含离子部分发生交换形成的物质。
辅助知识点初中化学的辅助知识点包括实验技能、化学计算、化学实验仪器等。
实验技能实验技能是化学学习的基础,包括观察、记录、称量、溶解、过滤、蒸馏、萃取等。
初中化学知识点总结8篇
![初中化学知识点总结8篇](https://img.taocdn.com/s3/m/9aa12341a66e58fafab069dc5022aaea998f41e9.png)
初中化学知识点总结8篇篇1一、基本概念1. 化学: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科学。
2. 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如水的蒸发、固体熔化等。
3. 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如燃烧、酸碱中和等。
4. 物质的组成:物质由元素组成,如水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5. 物质的性质:物质具有颜色、状态、气味等物理性质和可燃性、氧化性等化学性质。
二、常见元素及其化合物1. 氢气:无色无味易燃气体,密度小,难溶于水。
用途广泛,如燃料、化工原料等。
2. 氧气:无色无味气体,支持燃烧,供给呼吸。
用途广泛,如助燃剂、呼吸面具等。
3. 氮气:无色无味气体,难溶于水,不支持燃烧。
用途广泛,如保护气、氮肥原料等。
4. 碳:常温下为固态非金属,具有可燃性和还原性。
用途广泛,如燃料、还原剂等。
5. 硫酸:无色粘稠液体,具有吸水性和腐蚀性。
用途广泛,如干燥剂、催化剂等。
三、基本理论和实验1. 原子结构:原子由原子核和电子组成,原子核带正电,电子带负电。
了解原子结构有助于理解化学变化的本质。
2. 化学方程式:表示化学反应中各物质的量比关系的式子,通过化学方程式可以了解反应的实质和反应物的用量比。
3. 实验基本操作:包括仪器的使用、实验步骤、实验安全等,通过实验可以验证化学理论和探究化学规律。
四、能源和材料1. 能源:能源是提供能量的物质,如煤炭、石油、天然气等。
了解能源的种类和转化利用有助于合理使用和开发能源。
2. 材料:材料是制造产品的物质,如金属、塑料、玻璃等。
了解材料的性能和用途有助于选择合适的材料制造产品。
五、环境保护和绿色化学1. 环境保护:环境保护是指采取措施保护环境和资源,防止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了解环境保护的意义和方法有助于培养环保意识。
2. 绿色化学:绿色化学是指设计和制造对环境友好的化学产品和方法,减少或消除对环境和人体的危害。
了解绿色化学的理念和技术有助于推动可持续发展。
总结:初中化学知识点涵盖了基本概念、常见元素及其化合物、基本理论和实验、能源和材料以及环境保护和绿色化学等方面。
初中化学知识点总结(大全)
![初中化学知识点总结(大全)](https://img.taocdn.com/s3/m/69d1782daf45b307e87197c0.png)
初中化学知识点总结一、基本概念:1、化学变化:生成了其它物质的变2、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3、物理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如:颜色、状态、密度、气味、熔点、沸点、硬度、水溶性等)4、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如:可燃性、助燃性、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稳定性等)5、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6、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纯净物组成,各物质都保持原来的性质7、元素: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8、原子:是在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在化学变化中不可再分9、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10、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11、化合物: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12、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其中有一种元素是氧元素13、化学式:用元素符号来表示物质组成的式子14、相对原子质量:以一种碳原子的质量的1/12作为标准,其它原子的质量跟它比较所得的值某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原子质量≈ 质子数 + 中子数 (因为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15、相对分子质量:化学式中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的总和16、离子:带有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17、原子的结构:原子、离子的关系:注:在离子里,核电荷数 = 质子数≠ 核外电子数18、四种化学反应基本类型:(见文末具体总结)①化合反应: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如:A + B = AB②分解反应: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它物质的反应如:AB = A + B③置换反应:由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起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如:A + BC = AC + B④复分解反应:由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如:AB + CD = AD + CB19、还原反应:在反应中,含氧化合物的氧被夺去的反应(不属于化学的基本反应类型)氧化反应:物质跟氧发生的化学反应(不属于化学的基本反应类型)缓慢氧化:进行得很慢的,甚至不容易察觉的氧化反应自燃:由缓慢氧化而引起的自发燃烧20、催化剂:在化学变化里能改变其它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在化学变化前后都没有变化的物质(注:2H2O2 === 2H2O + O2 ↑ 此反应MnO2是催化剂)21、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物质的质量总和。
初中化学必背手册(精品收藏)
![初中化学必背手册(精品收藏)](https://img.taocdn.com/s3/m/7e9bcb2c14791711cc7917c6.png)
初中化学必背手册一.基本概念1.化学变化:生成了其他物质的变化2.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3.物理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 (如:颜色、状态、密度、气味、熔点、沸点、硬度、水溶性等)4.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如:可燃性、助燃性、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稳定性等)5.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6.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纯净物组成,各物质都保持原来的性质7.元素: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8.原子:是在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在化学变化中不可再分9.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10.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11.化合物: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12.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其中有一种元素是氧元素13.化学式:用元素符号来表示物质组成的式子14.相对原子质量:以一种碳原子的质量的1/12作为标准,其他原子的质量跟它比较所得的值:某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某原子的质量÷(一种碳原子的质量的1/12)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 + 中子数 (因为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15.相对分子质量:化学式中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的总和16.离子:带有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17.原子的结构:原子、离子的关系:注:在离子里,核电荷数 = 质子数≠核外电子数8.四种化学反应基本类型:(见文末具体总结)①化合反应: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
如:A + B = AB②分解反应: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他物质的反应。
如:AB = A + B③置换反应:由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起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
如:A + BC = AC + B④复分解反应:由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
如:AB + CD = AD + CB19.还原反应:在反应中,含氧化合物的氧被夺去的反应(不属于化学的基本反应类型)。
初中化学基本概念大全
![初中化学基本概念大全](https://img.taocdn.com/s3/m/6b6f0c70ccbff121dc36831b.png)
基本概念:1、化学变化:生成了其它物质的变化2、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3、物理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如:颜色、状态、密度、气味、熔点、沸点、硬度、水溶性等)4、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如:可燃性、助燃性、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稳定性等)5、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6、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纯净物组成,各物质都保持原来的性质7、元素: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8、原子:是在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在化学变化中不可再分9、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10、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11、化合物: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12、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其中有一种元素是氧元素13、化学式:用元素符号来表示物质组成的式子14、相对原子质量:以一种碳原子的质量的1/12作为标准,其它原子的质量跟它比较所得的值某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 中子数(因为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15、相对分子质量:化学式中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的总和16、离子:带有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17、原子的结构:原子、离子的关系:注:在离子里,核电荷数= 质子数≠核外电子数18、四种化学反应基本类型:①化合反应: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如:A + B =②分解反应: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它物质的反应如:= A + B③置换反应:由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起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如:A + = + B④复分解反应:由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如:+ = +19、还原反应:在反应中,含氧化合物的氧被夺去的反应(不属于化学的基本反应类型)氧化反应:物质跟氧发生的化学反应(不属于化学的基本反应类型)缓慢氧化:进行得很慢的,甚至不容易察觉的氧化反应自燃:由缓慢氧化而引起的自发燃烧20、催化剂:在化学变化里能改变其它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在化学变化前后都没有变化的物质(注:2H2O2 2H2O + O2 ↑此反应2是催化剂)21、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物质的质量总和。
最全的初中化学知识点总结
![最全的初中化学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7c8c8d43a66e58fafab069dc5022aaea998f4180.png)
最全的初中化学知识点总结一、基本概念与原理1. 物质的组成- 元素:不可再分的基本物质单位。
- 化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元素以固定比例结合而成的纯净物质。
- 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混合而成,各组成部分保持其原有性质。
2. 物质的状态- 固态:具有固定的形状和体积。
- 液态:具有固定的体积,但形状会随容器变化。
- 气态:既无固定形状也无固定体积,受压会减小体积,降温会液化。
3. 原子与分子- 原子:物质的基本单位,由原子核和电子组成。
- 分子:由两个或多个原子通过化学键结合而成的稳定组合。
4. 化学反应- 反应物:参与化学反应的物质。
- 生成物:化学反应后生成的物质。
- 化学方程式: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包括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化学式,以及反应条件。
5. 化学式与化学方程式- 化学式:用元素符号和数字表示物质组成的式子。
- 平衡化学方程式: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原子数相等的化学方程式。
6. 质量守恒定律- 内容:在封闭系统中,物质的总质量在化学反应前后保持不变。
7. 能量守恒定律- 内容:能量既不会被消灭,也不能被创造,只会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
二、元素周期表与元素性质1. 元素周期表- 按照原子序数排列的元素表。
- 分为周期(行)和族(列)。
2. 元素的性质- 金属元素: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和延展性。
- 非金属元素:通常不导电,易与金属反应形成化合物。
- 稀有气体:化学性质非常稳定,不易与其他元素反应。
三、化学键与分子结构1. 化学键- 离子键:正负离子之间的电荷吸引力。
- 共价键:两个原子共享一对电子形成的键。
- 金属键:金属原子间的电子共享。
2. 分子结构- 分子的几何形状:由原子间的键角和键长决定。
- 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VSEPR):用于预测分子的形状和极性。
四、酸碱与盐1. 酸- 定义:能够释放氢离子(H+)的物质。
- 常见酸:硫酸(H2SO4)、盐酸(HCl)、硝酸(HNO3)。
2. 碱- 定义:能够接受氢离子或释放氢氧根离子(OH-)的物质。
中考化学总复习基础知识详细总结
![中考化学总复习基础知识详细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12c3e120915f804d2b16c10f.png)
一、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一)物质的变化和性质1.物质的变化: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
化学变化:生成了其他物质的变化。
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常常同时发生。
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一定伴随物理变化;而发生物理变化,不一定同时发生化学变化。
物质的三态变化(固、液、气)是物理变化。
物质发生物理变化时只是分子间的间隔发生变化,而分子本身没有发生变化;发生化学变化时,分子被破坏,分子本身发生变化。
化学变化的特征:生成了其他物质的变化。
2.物质的性质 (描述性质的语句中常有“能……”“可以……”等字)物理性质: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密度、溶解性。
化学性质: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的性质。
如还原性、氧化性、酸性、碱性、可燃性、热稳定性。
元素的化学性质跟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关系最密切。
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元素的化学性质。
(二)物质的分类金属单质混合物单质非金属单质酸性氧化物稀有气体氧化物碱性氧化物质纯净物元素种类无机物酸其他氧化物碱化合物有机物盐3.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混合而成(或由不同种物质组成)例如,空气,溶液(盐酸、澄清的石灰水、碘酒、矿泉水),矿物(煤、石油、天然气、铁矿石、石灰石),合金(生铁、钢)注意:氧气和臭氧混合而成的物质是混合物,红磷和白磷混合也是混合物。
纯净物、混合物与组成元素的种类无关。
即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可能是纯净物也可能是混合物,多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可能是纯净或混合物。
4.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的。
例如:水、水银、蓝矾(CuSO4 ·5H2 O)都是纯净物冰与水混合是纯净物。
名称中有“某化某”“某酸某”的都是纯净物,是化合物。
5.单质:由同种(或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例如:铁氧气(液氧)、氢气、水银。
6.化合物:由不同种(两种或两种以上)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名称中有“某化某”“某酸某”的是化合物。
7.有机物(有机化合物):含碳元素的化合物(除CO、CO2和含碳酸根化合物外)无机物:不含碳元素的化合物以及CO、CO2和含碳酸根的化合物8.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
初中化学第一章复习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
![初中化学第一章复习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https://img.taocdn.com/s3/m/46ea167db94ae45c3b3567ec102de2bd9705de41.png)
初中化学第⼀章复习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初中化学第⼀章复习第⼀部分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物理变化—物质在变化过程中,没有⽣成其他物质的变化。
物质的变化化学变化—物质在变化过程中,⽣成其他物质的变化。
物理变化例⼦如:空⽓分离法制氧⽓,⽯油分馏,固体NaOH潮解,浓硫酸吸⽔,浓盐酸挥发,活性炭吸附⽓体,物质的三态变化,物质的形状变化。
化学变化例⼦如:晶体失去结晶⽔,风化,⽆⽔硫酸铜变成蓝⾊晶体,⽣⽯灰吸⽔,NaOH吸收⼆氧化碳变质,煤的⼲馏,物质分解,燃烧,物质之间相互反应,钢铁⽣锈、⾷物腐败、酸碱指⽰剂变⾊等。
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发⽣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
物质的性质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物理性质例⼦如:状态,⽓味,溶解性,挥发性,吸附性,延展性,熔点,沸点,硬度,颜⾊、密度。
化学性质例⼦如;不稳定性,稳定性,酸性,碱性,中性,脱⽔性,可燃性,腐蚀性,活泼性,不活泼性,氧化性,还原性,助燃性,毒性。
⼆、化学反应的类型化合反应—由⼆种或⼆种以上的物质⽣成另⼀种物质的反应。
分解反应—由⼀种物质⽣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他物质的反应。
化学反应的类型置换反应—由⼀种单质跟⼀种化合物反应,⽣成另⼀种单质和另⼀种化合物的反应。
复分解反应—由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
化合反应(⼏合⼀或多变⼀)(A+B→AB)分解反应(⼀分⼏或⼀变多)(AB→A+B)常见能分解的物质如:H2O ,H2CO3,C u(O H)2,F e(O H)3,CaCO3,KClO,3NH4HCO3,C u2(O H)2C O3置换反应(单+化→单+化)(A+BC→AC+B);注意:根据⾦属活动性顺序排在前⾯的⾦属能把排在后⾯的⾦属从盐溶液中置换出来或置换酸中的氢,铁在置换反应中⽣成亚铁盐。
复分解反应(化+化→化+化)(AB+CD→AD+CB)注意:复分解反应发⽣在酸,碱,盐之间。
⽣成物中必须有沉淀、⽓体、⽔⽣成。
初中化学重点知识归纳
![初中化学重点知识归纳](https://img.taocdn.com/s3/m/f8a4242254270722192e453610661ed9ad515587.png)
初中化学重点知识归纳初中化学重点知识归纳化学作为一门自然科学,研究物质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变化规律,贯穿于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中。
在初中化学的学习过程中,学生需要掌握基本的概念、规律和实验技能。
以下是初中化学的重点知识归纳。
一、基本概念1. 物质:由化学元素或化合物构成的固态、液态和气态的物体。
2. 化学元素:组成物质的最小单位,无法通过化学方法分解成其他物质。
3. 化合物:由两个或两个以上不同原子组成的物质,可以通过化学方法分解成其他物质。
4. 混合物:由两种或多种物质按一定比例混合而成,可以通过物理方法分离。
5. 分子:组成化合物的最小单位,由原子通过共价键连接而成。
6. 元素符号:用化学元素的拉丁文名字的第一个字母或其组合表示的符号,如H表示氢元素,O表示氧元素。
7. 化学方程式:用化学符号和化学式表示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的化学变化过程。
二、物质的性质物质的性质可以分为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1. 物理性质:描述物质在外界条件下的状况和现象,如密度、颜色、硬度、软化点等。
2. 化学性质:描述物质在化学变化中发生的反应和转化,如燃烧、酸碱中和、腐蚀等。
三、化学反应化学反应是物质之间发生化学变化的过程。
1. 反应物和生成物:参与反应的物质称为反应物,反应后生成的物质称为生成物。
2. 化学反应的类型:化学反应可以分为合成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和双替反应。
3. 化学反应的速度:影响化学反应速度的因素包括温度、浓度、光照和催化剂。
四、常见元素和化合物1. 氢气:化学符号为H2,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与氧气反应形成水。
2. 氧气:化学符号为O2,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在燃烧中是氧化剂。
3. 水:化学式为H2O,是一种无色透明的液体,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是地球上生命体的重要成分。
4. 盐:是一类化合物,具有晶体、高熔点和高沸点的特点,能够导电,常见的有氯化钠、硫酸钠和碳酸钠。
五、离子反应和氧化还原反应1. 离子反应:指以离子为反应物的化学反应,包括沉淀反应、酸碱中和反应和氧化还原反应。
(完整版)初中化学知识点总结归纳
![(完整版)初中化学知识点总结归纳](https://img.taocdn.com/s3/m/c50470bf710abb68a98271fe910ef12d2af9a91b.png)
初中化学知识点目录1.初中化学知识点总结一、基本概念二、基本知识、理论三、物质俗名及其对应的化学式和化学名四、常见物质的颜色的状态五、物质的溶解性六、化学之最七、解题技巧和说明八、初中化学中的“三”九、化学中的“一定”与“不一定”十、化学实验总结十一、基本化学反应2.初中化学规律总结3.初中化学基本概念和原理4.初中化学元素的单质及化合物(一)5.初三化学初中总复习——元素的单质及化合物(二)6.初中化学总复习——化学实验综合7.初中总复习——化学计算综合初中化学知识点总结一、基本概念1.化学变化:生成了其他物质的变化2.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3.物理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如:颜色、状态、密度、气味、熔点、沸点、硬度、水溶性等)4.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如:可燃性、助燃性、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稳定性等)5.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6.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纯净物组成,各物质都保持原来的性质7.元素: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8.原子:是在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在化学变化中不可再分9.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10.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11.化合物: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12.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其中有一种元素是氧元素13.化学式:用元素符号来表示物质组成的式子14.相对原子质量:以一种碳原子的质量的1/12作为标准,其他原子的质量跟它比较所得的值某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某原子的质量÷(一种碳原子的质量的1/12)相对原子质量≈ 质子数+ 中子数(因为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15.相对分子质量:化学式中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的总和16.离子:带有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17.原子的结构:原子、离子的关系:注:在离子里,核电荷数= 质子数≠ 核外电子数18.四种化学反应基本类型:(见文末具体总结)①化合反应: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
(完整版)初中化学知识点总结归纳(人教版)
![(完整版)初中化学知识点总结归纳(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1ab4fb545fbfc77da269b1e8.png)
初中化学知识点总结归纳(人教版)一、基本概念1. 物质的变化及性质(1)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
①宏观上没有新物质生成,微观上没有新分子生成。
②常指物质状态的变化、形状的改变、位置的移动等。
例如:水的三态变化、汽油挥发、干冰的升华、木材做成桌椅、玻璃碎了等等。
(2)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也叫化学反应。
①宏观上有新物质生成,微观上有新分子生成。
②化学变化常常伴随一些反应现象,例如:发光、发热、产生气体、改变颜色、生成沉淀等。
有时可通过反应现象来判断是否发生了化学变化或者产物是什么物质。
(3)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
①物理性质也并不是只有物质发生物理变化时才表现出来的性质;例如:木材具有密度的性质,并不要求其改变形状时才表现出来。
②由感官感知的物理性质主要有:颜色、状态、气味等。
③需要借助仪器测定的物理性质有:熔点、沸点、密度、硬度、溶解性、导电性等。
(4)化学性质:物质只有在化学变化中才能表现出来的性质。
例如:物质的金属性、非金属性、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热稳定性等。
2. 物质的组成原子团:在许多化学反应里,作为一个整体参加反应,好像一个原子一样的原子集团。
离子:带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
元素: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3. 物质的分类(1)混合物和纯净物混合物:组成中有两种或多种物质。
常见的混合物有:空气、海水、自来水、土壤、煤、石油、天然气、爆鸣气及各种溶液。
纯净物:组成中只有一种物质。
①宏观上看有一种成分,微观上看只有一种分子;②纯净物具有固定的组成和特有的化学性质,能用化学式表示;③纯净物可以是一种元素组成的(单质),也可以是多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
(2)单质和化合物单质:只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可分为金属单质、非金属单质及稀有气体。
化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3)氧化物、酸、碱和盐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其中有一种元素为氧元素的化合物。
初中化学知识点总结(大全)完整版
![初中化学知识点总结(大全)完整版](https://img.taocdn.com/s3/m/ef4a413aa216147917112899.png)
初中化学知识点总结完整版一、基本概念:1、化学变化:生成了其它物质的变2、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3、物理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如:颜色、状态、密度、气味、熔点、沸点、硬度、水溶性等)4、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如:可燃性、助燃性、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稳定性等)5、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6、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纯净物组成,各物质都保持原来的性质7、元素: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8、原子:是在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在化学变化中不可再分9、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10、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11、化合物: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12、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其中有一种元素是氧元素13、化学式:用元素符号来表示物质组成的式子14、相对原子质量:以一种碳原子的质量的1/12作为标准,其它原子的质量跟它比较所得的值某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 + 中子数 (因为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15、相对分子质量:化学式中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的总和16、离子:带有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17、原子的结构:原子、离子的关系:注:在离子里,核电荷数 = 质子数≠核外电子数18、四种化学反应基本类型:(见文末具体总结)①化合反应: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如:A + B = AB②分解反应: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它物质的反应如:AB = A + B③置换反应:由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起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如:A + BC = AC +B④复分解反应:由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如:AB + CD = AD + CB19、还原反应:在反应中,含氧化合物的氧被夺去的反应(不属于化学的基本反应类型)氧化反应:物质跟氧发生的化学反应(不属于化学的基本反应类型)缓慢氧化:进行得很慢的,甚至不容易察觉的氧化反应自燃:由缓慢氧化而引起的自发燃烧20、催化剂:在化学变化里能改变其它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在化学变化前后都没有变化的物质(注:2H2O2 === 2H2O + O2 ↑此反应MnO2是催化剂)21、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物质的质量总和。
初中化学-基本概念与基本理论(学生版)
![初中化学-基本概念与基本理论(学生版)](https://img.taocdn.com/s3/m/84ac2adda0116c175f0e48c3.png)
一、物质的变化与性质物理变化化学变化 定义 没有其他物质生成的变化 有其他物质生成的变化特征 物质形状或状态的变化 有新物质生成示例工业制氧、干冰升华、矿石粉碎物质变质、物质燃烧、指示剂变色联系 化学变化过程中一定伴随有物理变化 物理变化过程中不一定发生化学变化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含义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体现出来的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时表现出来的性质示例 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密度、溶解性、挥发性、导电性……可燃性、助燃性、酸碱性、氧化性、还原性、热稳定性、金属活动性、使指示剂变色……1.在判断物质的变化类型时(1)要抓住“是否有其他物质生成”的本质特征来区别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
(2)要理解化学变化的实质是原子的重新组合,所谓“生成其他物质”是指原物质中的原子经重新组合而生成了新物质。
所以同素异形体之间的转化也属于生成新物质的化学变化。
2.在判断物质的性质类型时(1)要抓住“是否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的依据来区别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如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密度、导电性、溶解性、挥发性等属于物理性质,如可燃性、氧化性、还原性、稳定性、酸碱性等属于化学性质。
(2)字眼:可、能、易、会。
(“什么能使什么怎么样”,“什么物质能够怎么样,有什么性”)基本概念与基本理论部分模块一:物质的变化、性质和用途知识精讲3.物质的性质与物质的变化的区别与联系(1)物质的性质,是物质固有的属性,它决定了物质在一定条件下能否发生某种变化; (2)物质的变化,是物质的运动形式,是物质的性质的具体表现。
易错点:(1)金刚石转变为石墨的过程是________变化; (2)活性炭净化的过程是________变化; (3)溶解、蒸发、过滤等过程都是________变化; 4.变化、性质与用途之间的关系题型1:物质变化的类型 【例1】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 .食物腐败B .大米酿酒C .铁钉生锈D .干冰升华【例2】(2014年中考)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 .酒精挥发B .西瓜榨汁C .木炭燃燃D .糯米磨粉 【例3】下列有关物质的变化:①酒精挥发②保险丝的熔断 ③植物的光合作用 ④石墨转化为金刚石⑤轮胎爆炸⑥液化空气制氧其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正确组合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初中化学基本概念和重要物质
![初中化学基本概念和重要物质](https://img.taocdn.com/s3/m/d400afe8172ded630b1cb6cf.png)
固体小颗粒悬浮于液体里形成的混合物叫做悬浊液(或悬浮液)。
小液滴分散到液体里形成的混合物叫做乳浊液(或乳状液)。
胶体是一种类似溶液的透明液体。用一束光照射可看到溶液中看不到的光路。
在溶液、悬浊液、乳浊液和胶体中,分散在溶剂中的粒子大小是不同的。在溶液中,溶质粒子的直径小于1nm;在悬浊液和乳浊液中,粒子直径大于100nm;而在胶体中,粒子直径介于1nm~100nm之间。
在含有多个电子的原子里,电子是分层运动的。离核最近的叫第一层,向外依次有二、三、四、五、六、七层,内层电子的能量较低,外层电子的能量较高。这样,电子就可以看做是在能量不同的电子层上运动的。不同原子的核外电子分层排布可以用原子结构示意图表示。
17.化合价
化合价是元素的原子相互化合时的数目。化合价有正价和负价。在化合物里,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
25.易溶物质、可溶物质、微溶物质、难溶物质(不溶物质)
各种物质在水里溶解度是不同的。通常把室温(20℃)时溶解度在10g以上的,叫易溶物质;溶解度大于1g的,叫可溶物质;溶解度小于1g的,叫微溶物质;溶解度小于0.01g的,叫难溶物质。绝对不溶于水的物质是没有的。习惯上把难溶物质叫做"不溶"物质。所谓易溶、可溶、微溶、难溶或不溶,只是表示溶解度大小不同而已。
4.金刚石、石墨、无定形碳、C60
金刚石是天然存在的最硬的物质。纯净的金刚石是一种无色透明的、正八面体形状的固体,含有杂质的金刚石带棕、黑等颜色。天然采集到的金刚石并不带闪烁光泽,需要经过仔细琢磨成许多面后,才成为璀璨夺目的装饰品--钻石。
石墨是一种深灰色的有金属光泽而不透明的细鳞片状固体。石墨是最软的矿物之一。石墨具有优良的导电性能,可以用来做电极。
初中化学基础知识归纳大全
![初中化学基础知识归纳大全](https://img.taocdn.com/s3/m/ca23fcdb2dc58bd63186bceb19e8b8f67c1cef38.png)
初中化学基础知识归纳大全一、基本概念:1、化学变化:生成了其它物质的变2、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3、物理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如:颜色、状态、密度、气味、熔点、沸点、硬度、水溶性等)4、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如:可燃性、助燃性、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稳定性等)5、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6、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纯净物组成,物质都保持原来的性质7、园素: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8、原子:是在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在化学变化中不可再分9、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10、单质:由同种园素组成的纯净物11、化合物:由不同种园素组成的纯净物12、氧化物:由两种园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其中有一种园素是氧园素13、化学式:用园素符号来表示物质组成的式子14、相对原子质量:以一种碳原子的质量的1/12作为标准,其它原子的质量跟它比较所得的值某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 (因为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15、相对分子质量:化学式中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的总和16、离子:带有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17、原子的结构:原子、离子的关系:注:在离子里,核电荷数 = 质子数≠核外电子数18、四种化学反应基本类型:(见文末具体总结)①化合反应: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如:A B = AB②分解反应: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它物质的反应如:AB = A B③置换反应:由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起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如:A BC = AC B④复分解反应:由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如:AB CD = AD CB19、还原反应:在反应中,含氧化合物的氧被夺去的反应(不属于化学的基本反应类型)氧化反应:物质跟氧发生的化学反应(不属于化学的基本反应类型)缓慢氧化:进行得很慢的,甚至不容易察觉的氧化反应自燃:由缓慢氧化而引起的自发燃烧20、催化剂:在化学变化里能改变其它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在化学变化前后都没有变化的物质(注:2H2O2 === 2H2O O2 ↑此反应MnO2是催化剂)21、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化学反应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物质的质量总和。
初中化学知识点总结(大全)--print
![初中化学知识点总结(大全)--print](https://img.taocdn.com/s3/m/e32d73ddc77da26924c5b049.png)
初中化学一、基本概念:1、化学变化:生成了其它物质的变2、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3、物理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如:颜色、状态、密度、气味、熔点、沸点、硬度、水溶性等)4、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如:可燃性、助燃性、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稳定性等)5、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6、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纯净物组成,各物质都保持原来的性质7、元素: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8、原子:是在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在化学变化中不可再分9、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10、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11、化合物: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12、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其中有一种元素是氧元素13、化学式:用元素符号来表示物质组成的式子14、相对原子质量:以一种碳原子的质量的1/12作为标准,其它原子的质量跟它比较所得的值某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原子质量≈ 质子数+ 中子数(因为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15、相对分子质量:化学式中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的总和16、离子:带有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17、原子的结构:原子、离子的关系:注:在离子里,核电荷数= 质子数≠ 核外电子数18、四种化学反应基本类型:(见文末具体总结)①化合反应: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如:A + B = AB②分解反应: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它物质的反应如:AB = A + B③置换反应:由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起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如:A + BC = AC + B④复分解反应:由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如:AB + CD = AD + CB19、还原反应:在反应中,含氧化合物的氧被夺去的反应(不属于化学的基本反应类型)氧化反应:物质跟氧发生的化学反应(不属于化学的基本反应类型)缓慢氧化:进行得很慢的,甚至不容易察觉的氧化反应自燃:由缓慢氧化而引起的自发燃烧20、催化剂:在化学变化里能改变其它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在化学变化前后都没有变化的物质(注:2H2O2 === 2H2O + O2 ↑ 此反应MnO2是催化剂)21、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物质的质量总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化学~基本概念、理论
一、物质分类:
二、反应分类:
三、重要概念
1.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
(分子在物理变化过程中,分子本身不变,分子之间的距离) 2.化学变化:生成了新物质的变化。
(原子在化学变化过程中,原子本身不变,只是原子重新组合,
一种分子变成了另一种分子。
)
3.分子: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1)分子的质量和体积很小。
(2)分子总在不断运动着。
(3)分子间有间隔。
(4)分子间有引力和斥力。
(5)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单质有O 2 、H 2、N 2、Cl 2等,化合物有H 2O 、CO 2 、NH 3、CH 4等。
4.原子: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1)原子的质量和体积很小。
(2)原子总在不断运动着。
(3)原子间有间隔。
(4)原子间有引力和斥力。
(5)由原子构成的物质:所以金属、金刚石C 、稀有气体He 等。
5.离子:原子得电子或失电子后变成的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
物质
混合物
纯净物
单 质
化合物
金属单质 非金属单质
稀有气体 氧化物 酸 碱 盐
其它:CH 4、NH 3、C
2H 2
无机化合物:CO 、CaCO 3
有机化合物:CH 4、C
2H 2 化合反应 分解反应 化学反应
置换反应 复分解反应 氧化~还原反应
非氧化~还原反应
得氧失氧角度
基本类型角度
(1)构成物质的三大粒子——分子、原子、离子。
(2)离子符号。
H+ 、Na+、 Mg 2+、 Al 3+、Cl -
、O 2- 。
(3)离子分类:带正电——阳离子,如:H+ 、Na +、 Mg 2+、 Al 3+。
带负电——阴离子,如: Cl - 、O 2-。
(4) 几个离子的表示:2 Na + 、3 Mg 2+、 4Al 3+;2Cl - 、3O 2-。
(5)由离子构成的物质:NaCl 、MgCl 2、Na 2SO 4等离子化合物。
6.元素:
(1)概念:具有相同核电荷数(质子数)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
(2)种类:目前正式命名的109种。
(3)元素的分类、单质汉语名称特点:
(4)常见的几大元素:
①地壳中的3大元素:O > Si > Al
②空气中的2大元素:N > O (以单质形式存在) ③生物体中最多的元素:O ④生物体中的主角元素:C
(5)物质、元素、分子、原子、离子5个概念之间的关系:
四、重要原理
1.原子的构成: (1
)原子的结构:
(2)构成原子的各粒子的特点:
① 质量特点:电子质量很小。
所以原子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② 电性特点:电子(—),质子(+),中子(0),原子核(+)
③ 数目特点:电子数 == 核电荷数 == 质子数 ④ 体积特点:原子很小,但原子核所占体积更小。
(3)特殊的原子:H 原子——原子核中只有1个质子,没有中子。
金属元素 单质:金字旁
稀有气体元素 单质:气字头
元素
非金属元素 单质:气字头——气态,三点水——液态,石字旁——固态
构成 组成原子
电子
原子核
中子
质子
核外电子围绕原子核在核处做高速的运动。
2.核外电子的排布:
(1)核外电子:其运动能量有低有高能量低的:离核近的区域内运动
能量高的:离核近的区域内运动
★电子是分层运动的又叫分层排布
(
2)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每层2 n2个;逐层排满;最外层不超过8(只有一层时不超过2个)。
(
3)原子结构示意图:能画1—20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练习1:右图是某元素的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表示原子的质子数的字母是;
(2)表示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的字母是;
(3)d的取值范围为(填字阿拉伯数值);
(
4)当d的值为2时,a的值为(填字阿拉伯数值)。
(4)不同类别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目特点:
稀有气体元素:==8个(氦为2个)稳定结构(不易到也不易失去电子)。
金属元素:<4个容易失去最外层电子。
非金属元素:>4个容易再得到电子变成8电子稳定结构。
★元素化学性质∽最外层电子数目:关系非常密切。
3.离子的形成:
(1)氯化钠的形成:
(2)离子结构示意图:能画1—20号元素中能形成离子的离子结构示意图。
4.金属活动顺序:
①K、Ca、Na太活泼:一般不用其制取H2;
②“金属+酸”:只有H前的金属才能与酸反应;(越前反应越激烈——活泼的本质。
)
③“金属+盐”:只有前位金属才能置换后位金属;(位置相差越远越容易反应。
)
④
化学家把原子核处电子运
动的区域划分为7个部分每个部分称为1个电子层
b c d
钠原子Na
钠原子Na+
Cl氯原子
Cl-氯离子
氯化钠
铝比铁活泼,但铝比铁抗生锈
Fe2O3疏松,不能阻止氧气进入。
Al2O3质密,阻止了氧气的进入。
金属活动性由强逐渐减弱
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 (H) Cu Hg Ag Pt Au
5.溶液的酸碱度——pH
6.质量守恒定律:
(1)概念:反应物总质量 ===== 生成物总质量
(2)微观解释:化学变化的本质——化学反应过程是原子的重新组合过程,原子本身不变,原子的
种类,原子的数目,原子的质量都没有发生变化。
故质量守恒。
(3)应用:
练习:a 克氯酸钾与b 克二氧化锰混合,充分加热后得氯化钾c 克。
则得产生氧气质量
为 。
叫做
溶液酸碱性 强弱程度
酸碱度
pH
(1)范围:0——14
(2)意义: ①酸性溶液pH <7
②碱性溶液pH >7 ③中性溶液pH =7
表示
中性
酸性增强 碱性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