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基本概念理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化学~基本概念、理论
一、物质分类:
二、反应分类:
三、重要概念
1.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分子在物理变化过程中,分子本身不变,分子之间的距离) 2.化学变化:生成了新物质的变化。(原子在化学变化过程中,原子本身不变,只是原子重新组合,
一种分子变成了另一种分子。)
3.分子: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1)分子的质量和体积很小。 (2)分子总在不断运动着。 (3)分子间有间隔。 (4)分子间有引力和斥力。
(5)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单质有O 2 、H 2、N 2、Cl 2等,化合物有H 2O 、CO 2 、NH 3、CH 4等。 4.原子: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1)原子的质量和体积很小。 (2)原子总在不断运动着。 (3)原子间有间隔。 (4)原子间有引力和斥力。
(5)由原子构成的物质:所以金属、金刚石C 、稀有气体He 等。
5.离子:原子得电子或失电子后变成的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
物质
混合物
纯净物
单 质
化合物
金属单质 非金属单质
稀有气体 氧化物 酸 碱 盐
其它:CH 4、NH 3、C
2H 2
无机化合物:CO 、CaCO 3
有机化合物:CH 4、C
2H 2 化合反应 分解反应 化学反应
置换反应 复分解反应 氧化~还原反应
非氧化~还原反应
得氧失氧角度
基本类型角度
(1)构成物质的三大粒子——分子、原子、离子。 (2)离子符号。H+ 、Na+、 Mg 2+、 Al 3+、Cl -
、O 2- 。
(3)离子分类:带正电——阳离子,如:H+ 、Na +、 Mg 2+、 Al 3+。 带负电——阴离子,如: Cl - 、O 2-。
(4) 几个离子的表示:2 Na + 、3 Mg 2+、 4Al 3+;2Cl - 、3O 2-。 (5)由离子构成的物质:NaCl 、MgCl 2、Na 2SO 4等离子化合物。 6.元素:
(1)概念:具有相同核电荷数(质子数)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 (2)种类:目前正式命名的109种。 (3)元素的分类、单质汉语名称特点:
(4)常见的几大元素:
①地壳中的3大元素:O > Si > Al
②空气中的2大元素:N > O (以单质形式存在) ③生物体中最多的元素:O ④生物体中的主角元素:C
(5)物质、元素、分子、原子、离子5个概念之间的关系:
四、重要原理
1.原子的构成: (1
)原子的结构:
(2)构成原子的各粒子的特点:
① 质量特点:电子质量很小。所以原子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② 电性特点:电子(—),质子(+),中子(0),原子核(+)
③ 数目特点:电子数 == 核电荷数 == 质子数 ④ 体积特点:原子很小,但原子核所占体积更小。
(3)特殊的原子:H 原子——原子核中只有1个质子,没有中子。
金属元素 单质:金字旁
稀有气体元素 单质:气字头
元素
非金属元素 单质:气字头——气态,三点水——液态,石字旁——固态
构成 组成原子
电子
原子核
中子
质子
核外电子围绕原子核在核处做高速的运动。
2.核外电子的排布:
(1)核外电子:其运动能量有低有高能量低的:离核近的区域内运动
能量高的:离核近的区域内运动
★电子是分层运动的又叫分层排布
(
2)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每层2 n2个;逐层排满;最外层不超过8(只有一层时不超过2个)
。
(
3)原子结构示意图:能画1—20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练习1:右图是某元素的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表示原子的质子数的字母是;
(2)表示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的字母是;
(3)d的取值范围为(填字阿拉伯数值);
(
4)当d的值为2时,a的值为(填字阿拉伯数值)。
(4)不同类别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目特点:
稀有气体元素:==8个(氦为2个)稳定结构(不易到也不易失去电子)。
金属元素:<4个容易失去最外层电子。
非金属元素:>4个容易再得到电子变成8电子稳定结构。
★元素化学性质∽最外层电子数目:关系非常密切。
3.离子的形成:
(1)氯化钠的形成:
(2)离子结构示意图:能画1—20号元素中能形成离子的离子结构示意图。
4.金属活动顺序:
①K、Ca、Na太活泼:一般不用其制取H2;
②“金属+酸”:只有H前的金属才能与酸反应;(越前反应越激烈——活泼的本质。)
③“金属+盐”:只有前位金属才能置换后位金属;(位置相差越远越容易反应。)
④
化学家把原子核处电子运
动的区域划分为7个部分每个部分称为1个电子层
b c d
钠原子Na
钠原子Na+
Cl氯原子
Cl-氯离子
氯化钠
铝比铁活泼,但铝比铁抗生锈
Fe2O3疏松,不能阻止氧气进入。
Al2O3质密,阻止了氧气的进入。
金属活动性由强逐渐减弱
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 (H) Cu Hg Ag Pt Au
5.溶液的酸碱度——pH
6.质量守恒定律:
(1)概念:反应物总质量 ===== 生成物总质量
(2)微观解释:化学变化的本质——化学反应过程是原子的重新组合过程,原子本身不变,原子的
种类,原子的数目,原子的质量都没有发生变化。故质量守恒。
(3)应用:
练习:a 克氯酸钾与b 克二氧化锰混合,充分加热后得氯化钾c 克。则得产生氧气质量
为 。
叫做
溶液酸碱性 强弱程度
酸碱度
pH
(1)范围:0——14
(2)意义: ①酸性溶液pH <7
②碱性溶液pH >7 ③中性溶液pH =7
表示
中性
酸性增强 碱性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