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执业医师考试《中医外科学》考点笔记:毒蛇咬伤

合集下载

中西医助理医师复习:毒蛇咬伤

中西医助理医师复习:毒蛇咬伤

1、神经毒(风毒)
――阻断神经肌肉的接砂引起的弛缓型麻痹→肌肉运动障碍
表现:疼痛轻,局部麻木或蚁行感,周围不红肿
全身:潜伏期较长,多在伤后1-6小时出现症状,重者声音嘶哑,语言不利,呼吸困难,瞳孔散大,全身瘫痪→呼吸麻痹死亡。

2、血循毒(火毒)
――强烈的溶组织、溶血和抗凝作用。

心、血液系统毒性作用
表现:疼痛剧烈,肿胀明显,伤口有血性液体渗出。

淋巴结、淋巴管红肿疼痛。

全身:在短期内出现全身中毒症状
3、混合毒(风火毒)
表现:疼痛渐加重,有麻木感,伤口周围皮肤迅速红中,有水疱血疱。

重者伤口坏死溃烂,区域淋巴结肿大压痛。

混合毒的死亡主要原因仍为神经毒。

毒蛇咬伤(中医外科学)

毒蛇咬伤(中医外科学)

毒蛇咬伤(中医外科学)1. 我国常见毒蛇的种类、有毒蛇与无毒蛇在形态和齿痕上的区别( 1)种类具有神经毒者有银环蛇、金环蛇、海蛇;血循毒者有蝰蛇、尖吻蝮蛇、竹叶青蛇和烙铁头蛇;混合毒者有眼镜王蛇和蝮蛇。

( 2)形态与齿痕上的区别毒蛇的体表特征为:头呈三角形,尾短而钝,身体斑纹色彩鲜明,唇腭上有一对毒腺和毒牙。

毒蛇咬伤后,患部有较粗大而深的毒牙痕,而无毒蛇咬伤的牙痕小而排列整齐。

2. 毒蛇咬伤后的病因病理蛇毒是一种复杂的蛋白质混合物,含多种毒蛋白,凡能使蛋白质沉淀、变性的强酸、强碱、氧化剂、还原剂、消化酶及重金属盐类,均能破坏蛇毒。

多数学者认为,人和动物消化道腺体分泌物能破坏蛇毒,人体肝脏有解毒作用,且可以从小便排出约 70%。

蛇毒的成分是神经毒、血循毒和酶,各种成分的多少或有无,随着蛇种而异。

3. 毒蛇咬伤后治疗措施(1)急救毒蛇咬伤后,蛇毒在体内可迅速播散,短期内可危及生命,必须抢救。

①缚扎:目的在于阻止蛇毒的吸收和扩散,早期使用才有效。

咬伤后应及时就地取材,于伤口的近心端缚扎,以阻止静脉血回流而不妨碍动脉血流为原则。

②排毒: a.扩创法:常规消毒,沿牙痕作纵行切口 1.5cm,深达皮下,或作”十"字形切口,如有毒牙遗留应取出,并用手由近心端向远心端伤口的周围挤压,使毒血排出,同时以 1: 5000 高锰酸钾溶液反复冲洗,使蛇毒在伤口破坏,减少播散,减轻中毒。

b. 吮吸法:用口吮、拔火罐或抽吸器等方法,将伤口毒血吸出,然后加用扩创法。

如吮吸者的口腔粘膜破损或有炎症,不宜作吮吸。

c. 烧灼法:用火柴头5〜7个放在伤口上点燃烧灼 1-2次,以破坏蛇毒,是一种简便有效的野外急救法。

d. 针刺法:出现肿胀时,可于手指蹼间或足蹼间,皮肤消毒后用三棱针或粗针头,与皮肤平行刺入约lcm,迅速拔出后将患肢下垂,由近端向远端挤压以排除毒液。

但被蝰蛇、尖吻蝮蛇咬伤应慎用,以防出血不止;③解毒:食醋100〜200ml,—次服;白菊花25g、金银花25g、甘草 l0g ,水煎服。

中医执业医师考试《中医外科学》考点笔记:毒蛇咬伤

中医执业医师考试《中医外科学》考点笔记:毒蛇咬伤

中医执业医师考试《中医外科学》考点笔记:毒蛇咬伤我国的蛇类约有160余种,其中毒蛇约占1/3,华南地区较多,而危害较大且能致人死亡的剧毒蛇约有10种。

具有神经毒的有银环蛇、金环蛇、海蛇,血循毒的有蝰蛇、尖吻蝮蛇、竹叶青蛇和烙铁头蛇,混合毒的有眼镜蛇、眼镜王蛇和蝮蛇。

各种毒蛇形态不同,但也有外形相似的,有的与某些无毒蛇容易混淆。

一般来说,毒蛇的体表特征是头呈三角形,尾短而钝,身体魔纹色彩鲜明,毒蛇的唇腭上有一对毒牙和毒腺,被毒蛇咬伤时,毒液从其腺体内排出,沿毒牙的小管或沟进人伤口,引起中毒。

[常见毒蛇生态简介]一、银环蛇别名过基峡、白节蛇、金钱白花蛇。

头比甄大,呈椭圆形,蛇体有黑白相间的横纹带,但腹侧中断,背脊微隆起,尾末端尖细,全长约60—120crn,属前沟牙毒蛇。

栖于平原及山脚多水之处,常在晚上活动。

二、金环蛇别名金脚带、金蛇、黄节蛇。

头比颈大,稍呈黑色椭圆形,蛇体有黄黑相间的横纹带,尾末端钝圆而扁,全长约lOOcm左右,属前沟牙毒蛇。

栖于山地或水边,多在晚上活动。

三、海蛇我国有15种海蛇,形态斑纹各异,但都有侧扁如桨的尾巴,躯干后部亦略侧扁,以便于在水中活动,属前沟牙毒蛇,栖居于浅海中。

四、蝰蛇别名百步金钱、金钱蝰。

头背均为起棱小鳞,吻端圆宽,鼻孔大,体粗尾短,全长约90—120cm。

背部棕褐色,头部有“X”形浅色纹。

躯干有三行醒目的紫棕色大圆斑,腹面灰白,属管牙毒蛇。

多栖于平原、丘陵或山区的田野中。

五、竹叶青蛇别名青竹蛇、红眼青蜒,头呈三角形,眼睛外突,瞳孔色红,颈细,全身鲜绿色,尾尖焦红色,全长约70—90crn,属管牙毒蛇。

多栖于山林、菜地中。

常在早晨及晚间活动。

六、尖吻蝮蛇别名五步蛇、蕲蛇、白花蛇,头大呈三角形,吻端有一翘起的吻突,头背棕黑,头侧土黄色,二色截然分明,体背棕褐色为主或稍带绿色,背面有20个左右规则的大方斑,属管牙毒蛇。

多栖于山地森林、溪间、岩石下或杂草中。

阴雨天,早晨及傍晚时活动。

毒蛇咬伤(秘方数:8)

毒蛇咬伤(秘方数:8)

毒蛇咬伤(秘方数:8)毒蛇咬伤(秘方数:8)本病在我国南方各省夏秋农忙季节较为多见。

被毒蛇咬伤后,可发生一系列的中毒症状,并有一定的死亡率。

国内主要毒蛇有眼镜蛇、眼镜王蛇、银环蛇、金环蛇、蝮蛇、尖吻蝮、竹叶青、烙铁头、蛙蛇、海蛇等10种。

被毒蛇咬伤后,一般都有较粗大而深的牙痕,局部伤口常有不同程度的疼痛。

或有麻木蚁走感,局部肿胀有发展趋势,附近淋巴结肿大;或有出血不止;或有水、血疱形成。

金环蛇、银环蛇、海蛇的蛇毒主要是神经毒,局部伤口出现轻度疼痛,并有麻木感,伤口流血不多,患肢无弥慢性肿胀,易被疏忽,全身症状有头昏、嗜睡、肌肉关节酸痛、呕吐、腹痛及腹泻等,重者可引起吞咽困难,不能言语,瞳孔放大,抽搐休克,以致昏迷,常因呼吸麻痹、循环衰竭而引起死亡;竹叶青、尖吻蝮、蛙蛇的蛇毒主要是血循毒,局部创口疼痛如刀割,伤口出血成流血不止,患肢肿胀,皮下出血,形成斑点瘀、紫斑块,皮肤发紫、发黑,出现水疱、血疱,以致造成组织坏死、溃烂,全身症状有寒战发热,全身肌肉疼痛,尿呈酱油色,衄血、尿血,尿少尿闭,肾功能衰竭及胸腹腔大量出血,严重中毒时可出现休克,心肌损害明显可出现奔马律,直至心室纤维性颤动而停止跳动;蝮蛇、眼镜蛇、眼镜王蛇是混合毒,兼有上述两方面症状。

毒蛇咬人时,其毒液通过毒牙被灌注于皮下组织,其散布方式主要是通过淋巴吸收进入血液循环,小部分分子较小的神经毒也可直接自血液循环吸收。

蛇毒早期吸收非常迅速,以后逐渐减慢。

蛇毒在体内分布以肺、心、肾、淋巴含量较多,肝脾较少,中枢神经系统含量极少,还可能与血脑屏障阻挡有关。

蛇毒在体内的消除,可以自肾排泄,肝脏可以解毒,且可以解除大部分蛇毒,网状内部系统是体内另一个重要解毒途径。

毒蛇咬伤后,宜就地急救,早期结扎,冲洗伤口,扩创排毒是常。

中医外科学---冻疮、烧伤、蛇毒咬、破伤风

中医外科学---冻疮、烧伤、蛇毒咬、破伤风

• 三、烧伤湿润疗法:本疗法是以美宝湿润烧伤 膏为治疗药物,以湿润暴露疗法为治疗方法, 实现原位培植皮肤组织,使深度烧伤皮肤再生, 达到生理愈合。
• 美宝湿润烧伤膏(MEBO)是由我国烧伤学科 带头人徐荣祥教授研究发明并监制的。该药是 徐荣祥教授的烧伤湿性医疗技术的一部分,由 北京光明中医烧伤创疡研究所研制生产并获美 国专利权,并已被泰国、叙利亚、韩国、阿联 酋等国的药政部门批准注册。
中期
• 创面感染者,可根据创面大小、感染性质(一 般细菌感染、绿脓杆菌感染或真菌感染)的不 同,采用不同的外用药。
后期
• 腐脱新生时,用生肌白玉膏、生肌玉红膏或生肌散外 敷。
• 二、清创术
• 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尽量清除创面沾染。重症患者一 般在冬眠下进行。并发休克者,待休克纠正后施行。
• 清创前可先注射镇静止痛剂。
• 诊断 • 低温环境长时间停留病史。 • 临床表现:局部性冻疮、全身性冻疮。 • 实验室及其它辅助检查。
• 局部性冻疮: I度(红斑性冻疮):表皮 II度(水疱性冻疮):真皮 III度(腐蚀性冻疮):全皮层或深及皮下 IV度(坏死性冻疮):肌肉、骨骼 全身性冻疮:全身性表现,知觉迟钝、肢体麻木
僵硬、意识模糊,可导致死亡
• 鉴别诊断 • 类丹毒 • 多形性红斑
• 治疗 • 以温通散寒,补阳通脉为原则。 • I、II度外治为主,III、IV度要内外合治。 • 全身性冻疮要立即抢救复温,忌用直接火烘或
暴热解冻之法,否则反失生机。
• 辨证论治 • 寒凝血瘀证:局部性 • 寒盛阳衰证:全身性 • 寒凝化热证:坏死感染 • 气虚血瘀证:溃后
• 实验室检查,重度烧伤时。
治疗原则
• 小面积轻度烧伤,可单用外治法; • 大面积重度烧伤,必须内外兼治,中西医结合

中医治疗毒蛇咬伤

中医治疗毒蛇咬伤

中医治疗毒蛇咬伤根据中医理论,蛇毒中毒的临床表现,基本归纳为三大类:即风症(以神经毒症状为主)、火症(以血循毒症状为主)和风火兼症(以混合毒症状为主)。

治疗原则是:内治外治相结合,早期着重外治排毒(方法参照局部处理)和外敷药物,但由于毒蛇咬伤后,蛇毒都有不同程度的吸收,因此,内治也不可缺少,内治应以解毒为主。

并根据风火两症之不同和各种临床表现,加以辨证施治。

早期治疗蛇咬伤的早期,中毒症状并不十分明显,这时在内服解毒药中,必须加攻下药,民间医生所谓“治蛇不泄,蛇毒内结”,就是说治疗蛇伤应重视通便,若大便秘结,更应重用攻下之药,如生大黄(后下)12克~15克,玄明粉(分冲)15克~20克。

处方举例:白花蛇舌草30克,半边莲35克,金银花、紫花地丁各25克,白芷、夏枯草、生甘草各15克,生大黄(后入)、玄明粉(冲服)各20克,水煎服,适用于各种毒蛇咬伤的早期,服药后,大便已通畅,可去大黄、玄明粉,再服3~5剂。

风证治疗以神经毒为主的毒蛇如银环蛇、金环蛇,海蛇等咬伤,局部症状轻,而以头昏、眼花、嗜睡、昏迷、气急为多见,严重者呼吸困难,四肢抽搐,应以清热解毒、熄风定惊为主。

处方举例:半枝莲35克,蒲公英、勾藤15克(后下),白芷、野菊花、川贝母(或研末用酒调服)、龙胆草、白僵蚕各20克,蝉衣10克,全蝎、蜈蚣各15克,野菊花25克,生甘草10克。

火证治疗以血循毒为主的毒蛇如五步蛇、蝰蛇、烙铁头、竹叶青咬伤,局部症状明显,疼痛、血泡、全身皮下出血等,应以清热解毒、凉血止血为主。

处方举例:板蓝根30克,金银花40克,白花蛇舌草35克,鲜生地25克,粉丹皮、黄芩各15克,赤芍、泽兰、山栀、射干各15克,茜草根12克,蒲黄粉(包煎)10克,出血严重者加犀角3克,磨粉冲服(或水牛角60克代用,先煎)。

风火兼证治疗混合毒毒蛇咬伤,如眼镜蛇、蝮蛇等,临床上风火二证均有,治法可以解毒、清热、熄风、凉血为主。

处方举例:板蓝根40克,白花蛇舌草35克,半枝莲、泽泻、生地各15克,夏枯草、野菊花、蒲公英各25克,大蓟,白茅根各25克,排钱草20克,蜈蚣、全蝎、地龙各5克。

中医执业医师考试《中医外科学》考点笔记:青蛇毒

中医执业医师考试《中医外科学》考点笔记:青蛇毒

中医执业医师考试《中医外科学》考点笔记:青蛇毒青蛇毒是体表筋脉发生的炎性血栓性疾病。

其临床特点是:体表筋脉(静脉)掀红灼热,硬肿压痛,可触及条索状物,甚者可致恶寒发热等症。

相当于西医的血栓性浅静脉炎。

[病因病机]湿热毒邪入侵,以致筋脉气血瘀滞,阻塞不畅。

有的与静脉注射有关。

[诊断]本病多见于青壮年,男女都可发病,好发于四肢筋脉(尤多见于下肢),次为胸腹壁等处,由于发病部位不同,临床表现各异。

发于四肢者,下肢多于上肢,病初为肢体某一筋脉(静脉)行走区疼痛、压痛,继而红肿灼热,可扪及条索状物。

继则疼痛加剧,条索状物延长,掀红灼热。

全身可有恶寒发热、周身不适。

一般为节段性,经治疗后,红肿热痛可减轻,硬条索物可缩短,约经2—3个月治疗硬条索可完全消失。

发于胸腹壁者,以疼痛为主症,在疼痛区可扪及条索状压痛区,长约3—5cnl或10—200n不等,疼痛在胸部,屈伸时加重,条索状物位于皮下,质硬,与周围组织及皮肤粘连,拉紧其上下端皮肤可出现凹陷性浅沟。

一般无全身症状。

另外,下肢浅静脉曲张,或静脉某一段反复穿刺,或输人高渗糖及酸性药物后,浅静脉局部可出现红硬痛性肿物,或条索状肿物,有压痛,难以消退。

辅助检查:静脉造影有助于了解静脉栓塞的部位及长度。

急性期,血常规检查白细胞总数增高。

[鉴别诊断]红丝疗多发于四肢,因有红丝一条,迅速向上走窜,微痛不适,按之稍痛但无肿硬,可引起腋下或胯间毕核肿大。

多由四肢末端疗疮、手足癣糜烂或皮肤破损染毒后毒邪扩散,向上走窜所致,相当于西医的急性淋巴管炎。

经治疗一般2—3日可消失。

[辨证论治]一、内治法(一)湿热瘀滞病变局部筋脉红肿热痛,或上下游走,肢体活动不利;多伴有发热;舌红,苔黄腻,脉弦数。

辨证分析:湿热入侵,气血瘀滞,筋脉不利,郁而化热,则筋脉红肿热痛,甚则肢体活动不利;或挟风邪,则上下游走;热邪为患,则见发热;舌红、苔黄腻、脉弦数为湿热壅滞之象。

治法:清热利湿,凉血活血。

方药:五神汤合凉血四物汤加减。

中医外科学综合练习试卷23(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中医外科学综合练习试卷23(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中医外科学综合练习试卷23(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题型有:1. A1型题1.在毒蛇咬伤中,风毒是指:A.血循毒B.火毒C.蛇毒D.神经毒E.湿毒正确答案:D 涉及知识点:中医外科学2.乳痨常见症状为:A.乳房胀痛,红肿B.乳晕红肿C.乳头溢液,不痛不痒D.乳房多个结块,日久破溃脓液稀薄如痰E.乳中结核,状如丸卵,表面光滑,推之活动正确答案:D 涉及知识点:中医外科学3.脱疽证见面色黯淡无华,喜暖怕冷,患肢沉重、酸痛麻木,局部皮肤苍白,触之冰凉,干燥,间歇性跛行,趺阳脉搏动减弱或消失。

苔白腻,舌淡,脉沉细而迟。

治宜选用:A.桃红四物汤加减B.十全大补汤加减C.六味地黄丸加减D.阳和汤、独活寄生汤加减E.四妙勇安汤加减正确答案:D 涉及知识点:中医外科学4.血虚作痒的主要症状是:A.浸淫四窜,黄水淋漓B.走窜四注,遍体作痒C.皮肤干燥,脱屑作痒D.?红作痒,不会传染E.瘙痒剧烈,最易传染正确答案:C 涉及知识点:中医外科学5.儿童烧伤面积计算法,哪一项是正确的:A.双下肢面积的计算是:38-(12-年龄)B.双下肢面积的计算是:39-(12-年龄)C.双下肢面积的计算是:40-(12-年龄)D.双下肢面积的计算是:41-(12-年龄)E.双下肢面积的计算是:42-(12-年龄)正确答案:D 涉及知识点:中医外科学6.气瘤好发部位:A.头部B.面部C.颈部D.躯干E.四肢正确答案:D 涉及知识点:中医外科学7.以下除了哪项外均为乳痈的转归:A.初起经治疗后肿消痛除而愈B.溃脓通畅,肿消痛减,疮口渐敛而愈C.失治误治发生癌变D.脓出不畅,肿不消,身热不退,形成袋脓,或传囊之变E.大量使用抗生素或寒凉药后,形成僵硬肿块,迁延不愈正确答案:C 涉及知识点:中医外科学8.乳癖肿块形态各异,以下几种为乳癖常见的肿块类型,除了:A.片块型B.结节型C.混合型D.索条型E.弥漫型正确答案:D 涉及知识点:中医外科学9.输血可传播疾病,最常见的是:A.艾滋病B.肝炎C.肾炎D.血液疾病E.感染正确答案:B 涉及知识点:中医外科学10.不能归属于五脏的肿瘤是:A.气瘤B.肉瘤C.血瘤D.脂瘤E.骨瘤正确答案:D 涉及知识点:中医外科学11.附睾尾部实质性肿大,表面不光滑,有结节,质地坚韧,界限不清,应诊为:A.肾岩B.子痈C.子痰D.附睾良性肿瘤E.附睾恶性肿瘤正确答案:E 涉及知识点:中医外科学12.一病人有右下腹转移疼痛,检查有右下腹部明显压痛、反跳痛,并可摸及包块。

中医在毒蛇咬伤的分型诊疗研究综述-中医外科学论文-中医学论文-医学论文

中医在毒蛇咬伤的分型诊疗研究综述-中医外科学论文-中医学论文-医学论文

中医在毒蛇咬伤的分型诊疗研究综述-中医外科学论文-中医学论文-医学论文——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毒蛇咬伤属外科急症,是指被具有分泌毒液的蛇类咬伤,中医亦称蛇伤。

笔者现对中医在毒蛇咬伤的分型诊断和治疗方面的研究进行综述。

1西医的诊断与治疗诊断标准参见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抗蛇毒血清是目前治疗毒蛇咬伤的特效药,予以相应的血清中和蛇毒,越早越好,但是抗蛇毒血清只能中和游离的蛇毒,对于已被损伤的相关组织器官则无法恢复。

丁希平等[2]在西医内治法中以破伤风抗毒素、肾上腺糖皮质激素、抗生素、利尿剂等合理剂量治疗。

盛赣华等[3]局部以清创消毒为第一处理,快速建立静脉通道为全身综合治疗的首先步骤。

2中医的分型诊断与治疗汉朝华佗治蛇伤取慈菇草,捣以敷之,即差[4],吴谦[5]在《医宗金鉴》里曰:蛇咬伤时即饮醋,仍宜用绳扎患处,再服五灵共雄黄,肿消口合自如故。

与西医学的抗蛇毒血清相比,中医在中医基础理论的指导下治疗水平又有了很大的发展,中草药以临床疗效确切、治疗方式灵活多样、价格低廉的特点,在当代治疗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常富业等[6]认为毒的形成可分为内毒和外毒,毒邪致病具有依附性、酷烈性、从化性、秽浊性、骤发性、广泛性、选择性的临床特点,故毒邪的危害严重,损伤范围较大,病情发展迅速,所以及时诊治尤为重要。

就毒蛇咬伤的临床特点,笔者将其分为以下4型。

2.1风毒型患者临床主要表现为头晕、呕吐、视物模糊、言语不利、四肢无力,严重者出现呼吸困难、神志不清等症状,伤口伴有麻木感,疼痛不明显,不红不肿。

朱磊[7]认为风毒型治以疏风解毒、活血通络,药用荆芥、防风、青木香、羌活、白芷、钩藤、威灵仙、蝉蜕等驱风通络药。

黄小宾等[8]予500例患者口服蛇伤胶囊(山慈菇、京大戟、雄黄、重楼、冰片、山豆根、白芷、黄连、大黄、芒硝、朱砂、土木香),4粒/次,1次/6h,4次/d,并且对于风毒型患者根据有汗、无汗给予方药麻黄汤和桂枝汤加减。

【毒蛇咬伤】中医医术确有专长人员医师资格考核考点总结

【毒蛇咬伤】中医医术确有专长人员医师资格考核考点总结

【毒蛇咬伤】中医医术确有专长人员医
师资格考核考点总结
我们搜集整理了“【毒蛇咬伤】中医医术确有专长人员医师资格考核考点总结”的内容,希望可以帮助考生顺利备考。

(一)毒蛇的种类、有毒蛇与无毒蛇的区别
1.毒蛇的种类
目前巳知我国的蛇类有173种,其中毒蛇48种,危害较大,能致人死亡的主要有10种。

神经毒者有银环蛇、金环蛇、海蛇,血循毒者有蝰蛇、尖吻蝮蛇、竹叶青蛇和烙铁头蛇,混合毒者有眼镜蛇、眼镜王蛇和蝮蛇。

2.有毒蛇与无毒蛇的区别
被毒蛇咬伤后,患部一般有较大而深的毒牙痕,往往是判断何种蛇咬伤的重要依据。

无毒蛇伤的牙痕小而排列整齐。

(二)病因病机
中医认为蛇毒系风、火二毒。

风者善行数变;火者生风动血,耗伤阴津。

风毒偏盛,每多化火;火毒炽盛,极易生风。

风火相扇,则邪毒鸱张,必客于营血或内陷厥阴,形成严重的全身性中毒症状。

(三)治疗方法
1.局部常规处理
毒蛇咬伤的局部常规处理,是指咬伤后,在短时间内采取的紧急措施。

包括早期结扎、扩创排毒、烧灼、针刺、火罐排毒、封闭疗法、局部用药等。

2.辨证论治
根据毒蛇咬伤的毒理、病理和症状,将毒蛇咬伤分为风毒证、火毒证、风火毒证、蛇毒内陷证四个证型进行辨证施治。

3.血清疗法
采用抗蛇毒血清治疗。

4.其他
危重症抢救。

外科 毒蛇咬伤(蝮蛇咬伤)中医诊疗方案

外科 毒蛇咬伤(蝮蛇咬伤)中医诊疗方案

毒蛇咬伤(蝮蛇咬伤)中医诊疗方案(2019年版)一、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制定的《中医外科常见病诊疗指南》(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2年)。

(1)有蝮蛇咬伤史。

(2)被咬部位疼痛,或局部麻木,伤肢肿胀,2~3天后最为严重。

(3)咬伤处有两点大而深的牙痕,其周围可出现血疱、水疱、瘀斑。

(4)可有发热,头昏,嗜睡,复视。

严重者出现视觉、听觉障碍,神情淡漠或神志昏蒙,声音嘶哑,吞咽困难,流涎,瞳孔散大,或皮下、内脏出血。

2.西医诊断标准参考《蛇伤治疗学》(舒普荣,舒小红,崔健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年)。

(1)有明确的蝮蛇蛇咬伤病史(时间、地点、咬伤部位)。

(2)局部症状:一般有牙痕两个,间距较小,深而清晰,伤口出血不多,有刺痛及麻木感。

伤肢肿胀严重,伤口附近可有大小不等的血、水疱,破溃后组织溃烂,产生炎性溃疡,常伴有附近淋巴结肿痛。

(3)全身症状:一般咬伤后1~6小时出现头晕头痛、或有发热,胸闷、心悸、烦躁、呼吸急促、鼻翼煽动,眼睑下垂、视物模糊、复视、瞳孔缩小,恶心呕吐,四肢乏力、全身肌肉酸痛不适。

严重者可出现肝功能损害,电解质紊乱,肾功能损害或衰竭,心功能损害或衰竭或呼吸肌麻痹而呼吸停止。

(二)证候诊断风火毒证:主症:患肢红肿、疼痛、青紫, 皮下瘀点、瘀斑;全身症状有眼睑下垂,张口不利,颈项强硬,头晕,眼花,胸闷,心悸,小便短赤或不利,大便秘结。

兼症:局部症状或有水疱,血疱,或伤处溃烂;全身症状可有头痛,寒战发热、伸舌不利,颈项强直,恶心呕吐,腹胀、腹痛,四肢关节酸痛,严重者烦躁抽搐,甚至神志昏愦。

舌苔黄白相兼,后期苔黄、舌质红、脉弦数。

(三)病情程度1.轻型:蝮蛇咬伤后无明显脏腑功能损害。

2.重型:蝮蛇咬伤后出现明显脏腑功能损害。

3.危重型:蝮蛇咬伤后出现脏腑功能衰竭。

二、治疗方法(一)辨证论治风火毒证治法:清热解毒、凉血熄风、通利二便推荐方药:重楼、半边莲、半枝莲、生大黄、白茅根、车前草、防风、蝉衣、生地、白芷、野菊花、生甘草等。

中医外科学-毒蛇咬伤

中医外科学-毒蛇咬伤

证候:毒蛇咬伤后失治、误治,出现高热、 躁狂不安、痉厥抽搐或神昏谵语;局部伤口 由红肿突然变为紫暗或紫黑,肿势反而消减; 舌质红绛。脉细数。
治法:清营凉血解毒。
方药:清营汤合犀角地黄汤加减。
1)咬伤处及扩创处用1:5 000高锰酸钾湿敷; 肿胀部位用金黄散水调敷涂,并时时湿润。
2)蛇伤性溃疡可用九一丹、红油膏外敷。腐脱 新生时改为生肌散、白玉膏外敷。
(3)利尿排毒:呋塞米20~40 mg,肌内注射;或20 %甘露醇250~300mI,静脉滴注。促使血内蛇毒加 速排泄,缓解中毒症状。
(4)抗蛇毒血清的应用:可选用相应的单价抗蛇毒血清 或多价抗蛇毒血清。效果确切,越早应用疗效越好。
(5)肾上腺皮质激素应用:可减轻蛇毒毒性反应,有利 于病情缓解和康复。选用氢化可的松,起效快,也可 选用地塞米松。用药剂量视病情而定。
细目二 毒蛇咬伤
毒蛇咬伤是指人体被毒蛇咬伤后,其 毒液由伤口进入人体内而引起的一种 急性全身中毒性疾病。
其临床特点是发病急、变化快、病势 凶险。神经毒者,疼痛不剧烈,常因 呼吸麻痹,造成重要器官缺氧而导致 死亡;血循毒者,疼痛剧烈,患处易坏 死,甚至会导致功能障碍;混合毒者 则兼而有之。
早在河南安阳殷墟出土的3000年前的甲骨文中就 有“止它”字,代表有毒蛇,是蛇咬伤人脚趾的意 思。东汉许慎《说文解字》中记载:“上古草居 患它(蛇),故相问无它(蛇)乎”。西汉刘安《淮南 子》的“说林训”中记载:“蝮蛇螫人,傅以和 堇则愈”,这是我国关于蛇伤治疗的最早记载。 晋代葛洪《肘后备急方》介绍了蛇伤治疗有三法: 一为高温破蛇毒,如“切叶刀烧赤烙之”;二为 灸法,如“一切蛇毒,急灸三五壮则众毒不能 行”;三为中药治疗,如“捣薤傅之”、“烧蜈 蚣末以傅疮上”和“捣鬼针草傅即定”等。

中医外科疾病护理常规之毒蛇咬伤护理常规

中医外科疾病护理常规之毒蛇咬伤护理常规

毒血症处理
应用抗蛇毒血清,清除体内 毒素,同时给予对症治疗, 如退热、止吐等。
休克处理
立即给予补液、升压治疗, 保持呼吸道通畅,密切监测 生命体征。
局部组织坏死处理
给予清创、换药、抗感染等 治疗,促进创面愈合,减少 感染风险。
神经系统损害处理
应用营养神经药物,进行康 复训练,帮助患者恢复神经 功能。同时,对患者进行心 理疏导,减轻其心理负担。

保持冷静
患者和周围的人都应保持冷静,惊 慌失措可能加速毒液在体内的扩散 。
限制活动
尽量限制受伤部位的活动,以减缓 毒液在体内的扩散速度。
毒蛇咬伤的伤口处理
清洗伤口
用清洁的水轻轻清洗伤口,去除 表面的毒液和污垢。
切勿挤压伤口
避免用力挤压伤口,以免加速毒 液的吸收和扩散。
包扎伤口
用清洁的布料轻轻包扎伤口,以 减缓毒液吸收速度,但注意不要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CHAPTER 06
健康教育与出院指导
对患者的健康教育
1 2 3
毒蛇识别与避免
教育患者及其家属如何识别常见的毒蛇,并教导 他们如何在户外活动或居住区域避免与毒蛇接触 ,以减少咬伤风险。
应急处理
教导患者及其家属在发生毒蛇咬伤后的应急处理 措施,如迅速远离被咬地点、保持静止、避免剧 烈运动等。
寻求医疗帮助
毒蛇咬伤的并发症预防与处 理
常见的毒蛇咬伤并发症
毒血症
毒蛇咬伤后,毒液进入血液,引起全 身中毒症状,如发热、寒战、恶心、 呕吐等。
休克
严重毒蛇咬伤可导致休克,表现为血 压下降、心率加快、面色苍白、四肢 厥冷等。
局部组织坏死
部分毒蛇毒液可导致局部组织坏死, 形成溃疡,严重时可能需要截肢。

临床医学基础知识:蛇咬伤的考点总结

临床医学基础知识:蛇咬伤的考点总结

临床医学基础知识:蛇咬伤的考点总结蛇咬伤是非常棘手的。

许多人不懂得急救措施,就会起反作用。

今天重点来为大家讲一下蛇咬伤的考点总结。

中国蛇类有160余种,其中毒蛇约有50余种,多分布于长江以南的广大省份。

有剧毒、危害巨大的有10种,蛇毒按其毒液性质可分为:神经毒、血循毒、混合毒三大类。

1.神经毒素类:金环蛇、银环蛇、海蛇、白花蛇等;2.血液毒素类:蝰蛇、尖吻腹、竹叶青等;3.混合毒素类:眼镜蛇、眼镜王蛇、腹蛇等。

蛇一般不会主动伤人。

平时蛇咬人的情况多是因为有人挑逗或蛇为保其幼卵。

蛇的反应时间为千分之一秒,比常人快N倍,一般人来不及反应。

蛇毒蔓延很快,因此必须立即采取急救措施。

本文主要介绍毒蛇咬伤后的表现及急救措施,希望大家在学习后能够应对此类突发状况,并且能够惠及他人。

蛇咬伤可分有毒蛇咬伤和无毒蛇咬伤。

后者危害不大,可按一般外伤处理。

前者伤后,局部逐渐红肿,疼痛,久则更剧,以至伤处起水泡,甚则发黑形成溃疡,出现头晕、头痛、出汗、胸闷、四肢无力、瞳孔散大、视力模糊、呼吸困难;严重者,面部失去表情,舌强不能言语,声音嘶哑,吞咽困难,抽搐,血压下降,粘汗淋漓,头项软瘫不能自控,最后晕厥而死亡。

被毒蛇咬伤后,不要奔跑走动,这样会促使毒液快速向全身扩散。

伤者应立即坐下或卧下,自行或呼唤别人帮助,迅速用可以找到的鞋带、裤带之类的绳子绑扎伤口的近心端,绑扎后每隔30分钟左右松解次,每次1~2分钟,以免影响血液循环造成组织坏死。

如果伤口内有毒牙残留,应迅速用小刀或碎玻璃片等其他尖锐物挑出。

做好急救工作后,尽快应用解毒药物,最有效的是抗蛇毒血清,应用前应做过敏试验,阳性者采用脱敏注射法。

此外还有蛇药,蛇药是治疗毒蛇咬伤有效的中成药,有季德胜蛇药,还有新鲜草药如七叶一枝花、八角莲、半边莲、田薹黄、白花蛇舌草等。

总之,蛇咬伤之后不要惊慌、保持镇定,采取有效措施将伤害降到最低。

毒蛇咬伤

毒蛇咬伤

中医外科临床手册第六节毒蛇咬伤(中蛇毒)[病因病机]毒蛇咬伤后,毒液可侵入疮口,入于营血,侵蚀肢体筋脉,再及脏腑而发生中毒。

当口腔粘膜破损时,误食含有毒蛇涎滴的食物,从粘膜吸收入于营血,已能内侵脏腑,引起中毒。

但毒液从创面侵入者,毒液多,其病最重;毒液从粘膜吸收着,毒液少,其病较[辨证要点]1 多发生在夏秋季节,并多见于室外工作者。

咬伤的部位,下肢多于上肢,其他部位罕见;如咬在头面胸腹者最为严重。

2 伤处创口齿痕,除留有一般齿痕外,另有二个,三个或四个很明显的毒牙齿痕,齿痕的相距和深浅,预设的大小成正比。

3 创口颜色呈灰黑色或黄色。

4 局部初为灼热,红肿,疼痛,或有麻木,继则向周围扩散,呈向心性蔓延。

如在上肢可肿向胸背,下肢可蔓延至肚腹。

5 肿势发展为当日即肿,至第二天肿势更甚,第三天保持原状,第4天开始消退,约一周全部消失。

6 被咬部亦可发生水疱,组织坏死,且创口附近可有脊核。

7 一般发热在38~39℃之间,严重者可达39℃以上。

8 风毒型:一般有头昏,眼花,眼睑下垂,视物模糊,嗜睡,关节疼痛,血压下降,胸闷呕吐,腹痛腹泻,脉象细数。

重者引起神昏烦躁,二便不通或失禁,味,视,嗅,听等感觉消失。

更严重的,面部失去表情,舌强不能言语,声音嘶哑,吞咽困难,抽搐,血压下降,瞳孔放大,肢冷脉伏,粘汗淋漓,呼吸短促,或头项软瘫不能自主,最后晕厥而至死亡。

9 火毒型:皮肤发黄,有瘀点或瘀斑,呕血鼻衄,大小便带血。

[施治方法]一。

内治1 被咬伤后立刻注射破伤风抗毒素1500单位,肌肉注射。

(应先作皮内过敏试验)。

若有抗毒蛇多价血清,应及早注射。

一般用2万单位作肌肉或静脉注射,创口周围注射1万单位。

2 被咬伤后立即内服好醋1~2碗,使毒气不随血走。

另用五灵脂1.5钱,雄黄0.5钱,研末,酒调服。

3 季德胜蛇药片(成药)立即服5~10片,以后每次5片,每次3次;同时服季德胜解毒片(成药)5片,每日3次。

病重可酌情增加,每种药片1日量可增至60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执业医师考试《中医外科学》考点笔记:毒蛇咬伤我国的蛇类约有160余种,其中毒蛇约占1/3,华南地区较多,而危害较大且能致人死亡的剧毒蛇约有10种。

具有神经毒的有银环蛇、金环蛇、海蛇,血循毒的有蝰蛇、尖吻蝮蛇、竹叶青蛇和烙铁头蛇,混合毒的有眼镜蛇、眼镜王蛇和蝮蛇。

各种毒蛇形态不同,但也有外形相似的,有的与某些无毒蛇容易混淆。

一般来说,毒蛇的体表特征是头呈三角形,尾短而钝,身体魔纹色彩鲜明,毒蛇的唇腭上有一对毒牙和毒腺,被毒蛇咬伤时,毒液从其腺体内排出,沿毒牙的小管或沟进人伤口,引起中毒。

[常见毒蛇生态简介]一、银环蛇别名过基峡、白节蛇、金钱白花蛇。

头比甄大,呈椭圆形,蛇体有黑白相间的横纹带,但腹侧中断,背脊微隆起,尾末端尖细,全长约60—120crn,属前沟牙毒蛇。

栖于平原及山脚多水之处,常在晚上活动。

二、金环蛇别名金脚带、金蛇、黄节蛇。

头比颈大,稍呈黑色椭圆形,蛇体有黄黑相间的横纹带,尾末端钝圆而扁,全长约lOOcm左右,属前沟牙毒蛇。

栖于山地或水边,多在晚上活动。

三、海蛇我国有15种海蛇,形态斑纹各异,但都有侧扁如桨的尾巴,躯干后部亦略侧扁,以便于在水中活动,属前沟牙毒蛇,栖居于浅海中。

四、蝰蛇别名百步金钱、金钱蝰。

头背均为起棱小鳞,吻端圆宽,鼻孔大,体粗尾短,全长约90—120cm。

背部棕褐色,头部有“X”形浅色纹。

躯干有三行醒目的紫棕色大圆斑,腹面灰白,属管牙毒蛇。

多栖于平原、丘陵或山区的田野中。

五、竹叶青蛇别名青竹蛇、红眼青蜒,头呈三角形,眼睛外突,瞳孔色红,颈细,全身鲜绿色,尾尖焦红色,全长约70—90crn,属管牙毒蛇。

多栖于山林、菜地中。

常在早晨及晚间活动。

六、尖吻蝮蛇别名五步蛇、蕲蛇、白花蛇,头大呈三角形,吻端有一翘起的吻突,头背棕黑,头侧土黄色,二色截然分明,体背棕褐色为主或稍带绿色,背面有20个左右规则的大方斑,属管牙毒蛇。

多栖于山地森林、溪间、岩石下或杂草中。

阴雨天,早晨及傍晚时活动。

有扑火性,见到火光时主动进攻。

七、烙铁头蛇别名龟壳花蛇,头呈三角形,头长为宽的1。

5倍,颈细,背面呈棕褐色,杂有灰褐色小点,中间夹有50个以上镶有浅黄边的紫棕色斑块,腹呈黑褐色,全长70~l00cm,尾有缠绕性,属管牙毒蛇。

多栖于山林、溪边及住宅附近,常在夜晚活动。

八、眼镜蛇别名膨颈蛇、吹风蛇、蝙蝠蛇、饭铲头,头部椭圆形如匙状,背面棕褐色或黑褐色,颈部背面有白色圈纹,状如眼镜,当颈部扁平扩展时更加明显,故称眼镜蛇。

属前沟牙毒蛇,全长约100—200cm,栖于乎原、丘陵的灌木丛中、溪沟鱼塘边、稻田、路边等,白天活动。

眼镜蛇有一突出的活动方式,当它受到激惹时,体前段1/4至1/3竖起,略向后仰,头平直向前,随竖起的躯干前部摆动,发出“呼呼”声,有时毒液可喷射达1—2m远,如果喷出的毒液射人眼内或体表破损处,也会引起中毒,应加注意。

九、眼镜王蛇别名大眼镜蛇、过山标、过山风,颈部扁而宽,颈、腹黄色,背呈灰褐色或黑褐色,有“八”形横纹,全长约300—400cra。

多栖于山溪旁、水塘边,或岩缝树洞内。

性凶猛,为毒蛇中体型最大的一种。

十、蝮蛇别名土公蛇、土虺蛇,头呈三角形,吻端圆,背面为灰褐或深褐色,腹面灰白,头背有一深色的“八”形斑,尾圆而钝,全长约40—60crn,生活在平原、丘陵、山区的田野,溪沟边或杂草中,多在早,晚活动。

[病因病机蛇毒是一种复杂的蛋白质混合物.含有多种毒性蛋白、新鲜蛇毒为粘稠液体,呈弱酸性,透明或淡蓝色,含水量约65%,比重1。

030—1.080,加热65℃以上容易破坏,新鲜蛇毒,与空气接触易起泡沫,在常温下易变性腐败,丧失其毒性,冰箱内冷藏15—20天毒性不变,经真空千燥,或冷冻干燥处理的蛇毒可保持原毒力25年以上。

眼镜蛇毒虽经100℃加热15分钟仍能保持毒力,非经久煮不能破坏。

凡能使蛋白质沉淀、变性的强酸、强碱、氧化剂、还原剂、消化酶及重金属盐类均能破坏蛇毒。

多数学者认为,人和动物消化道腺体分泌物能破坏蛇毒,人体肝脏有解毒作用,而且可以从小便排出约70%。

蛇毒的主要成分有神经毒、血循毒和酶,各种成分的多少或有无,因蛇种而异。

一、神经毒(风毒)主要是阻断神经肌肉的接头引起弛缓性麻痹,终致周围性呼吸衰竭,引起缺氧性脑病、肺部感染和循环衰竭。

若不及时抢救则导致死亡。

神经毒作用有两种表现,一种作用于运动神经末梢的突触前和突触后部位,主要抑制运动终板上的乙酰胆碱受体,使肌肉内的神经介质——乙酰胆碱不能发挥其原有的去极化作用,从而导致横纹肌松弛,呼吸麻痹。

另一种作用是眼镜蛇毒,对乙酰胆碱受体的功能无影响,但有抑制运动神经末梢释放介质的作用,这种呼吸麻痹的病人,用新斯的明有一定疗效。

神经毒主要是产生肌肉运动障碍,如语言困难、吞咽困难、复视。

严重者牙关紧闭、呼吸麻痹等,从中医角度看,属风邪阻络所致,故中医将神经毒命名为“风毒”。

二、血循毒(火毒)主要是对心血管和血液系统产生多方面的毒性作用。

(一)心脏毒素毒性极强,可损害心肌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高浓度心脏毒素能引起离体蛙心收缩期停跳,低浓度时反能兴奋。

此毒素对哺乳动物心脏有极强的毒性作月,发生短暂兴奋后转入抑制,心搏动障碍,心室纤颤,心肌坏死,最后死于心衰。

(二)出血毒素是一种血管毒,使血管通透性增加,而形态仍然完整,没有损害细胞作用,如尖吻蝮蛇、蝰蛇等含有出血毒素,可以引起广泛性血液外渗,导致显著的全身性出血,甚至肺、肾、心、肝脏实质出血而死亡。

(三)溶血毒素含有直接或间接溶血因子,间接溶血因子为磷脂酶A,能使卵磷脂分解出脂肪酸而成溶血卵磷脂。

在眼镜蛇、蝰蛇的蛇毒中的,直接溶血因子能直接溶解红细胞。

直接溶血因子与间接溶血因子有协同作用。

近年来研究证明,直接溶血因子与心脏毒素是同一种物质。

三、酶蛇毒含有多种酶,使蛇毒的致病机理更为复杂,其毒性较大的主要有以下几种:(一)蛋白质水解酶多种蛇毒都含有此种酶,它能溶解肌肉组织和损害血管壁,引起蛇伤局部组织的坏死、出血,甚至深部组织溃烂。

(二)磷脂酶A主要是间接溶血作用,它使卵磷脂分解成溶血卵磷脂,导致溶血,使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而引起出血,使组织释放组织胺、5-羟色胺、肾上腺素、缓动素等,间接影响心血管及神经系统的功能。

(三)透明质酸酶可以破坏结缔组织的完整性,促使蛇毒从咬伤部位向其周围迅速扩散、吸收。

(四)三磷酸腺苷酶可以破坏三磷酸腺苷而减少体内能量供给,影响体内神经递质、蛋白质的合成,导致各系统生理功能障碍。

中医认为,蛇毒系风、火二毒,风者善行数变,火者生风动血,耗伤阴津。

风毒偏盛,每多火化;火毒炽盛,极易生风。

风火相煽,则毒邪鸱张,必内客营血或内陷厥阴。

毒蛇咬伤后,风邪入侵,经络阻塞,则麻木微痛;风邪内动,则吞咽不利,视物模糊;风人厥阴,则牙关紧闭,呼吸微弱,甚则死亡。

火邪入侵,气血壅滞,迫血妄行,则患部肿胀、出血;热盛肉腐,则肌肉溃烂;热人营血,则寒战高热,神昏谵语,甚则死亡。

[诊断]一、局部表现被毒蛇咬伤后,患部一般都有较大如针戳伤的毒牙痕,而无毒蛇咬伤后其牙痕小且排列整齐。

患部如被污染或经处理,则牙痕难以辨认。

神经毒毒蛇咬伤后,局部不红不肿,无渗液、麻木,不痛或微痛,常被忽视而不及时处理,但所回流的淋巴结有肿大和触痛。

血循毒毒蛇咬伤后,伤口剧痛,肿胀明显,渗血,周围起水疱,严重者整个肢体肿胀,伤口溃烂坏死,所回流的淋巴结肿大压痛。

混合毒毒蛇咬伤后局部即具有以上两种表现。

二、全身表现神经毒毒蛇咬伤后主要表现为神经系统损害,多在咬伤后1—6小时出现症状,轻者头晕,汗出,胸闷,四肢无力;严重者出现瞳孔散大,复视,语言不清,流涎,牙关紧闭,吞咽困难,昏迷,血压下降,脉象迟缓,呼吸减弱或停止。

血循毒毒蛇咬伤后主要表现为心血管和血液系统损害,有寒战发热,全身肌肉酸痛,皮下和内脏出血,如尿血、便血、衄血、吐血等,继而可出现贫血、黄疸,严重者可出现休克,循环衰竭。

混合毒毒蛇咬伤后出现头晕头痛,寒战发热,四肢无力,肌肉酸痛,恶心呕吐,复视,瞳孔缩小,尿血,衄血,呼吸微弱,贫血,黄疸,脉迟弱等症状。

严重者呼吸、心跳停止。

三、辅助检查血、尿、大便常规,生化全套,肝、肾功能,心电图等检查,有助于了解病情及并发症的发生。

[鉴别诊断]一、无毒蛇咬伤无毒蛇咬伤后患部可有疼痛,但无麻木,肿胀不甚,更无全身表现,经1—2天后疼痛完全消失,其牙痕小且排列整齐。

二、蜈蚣咬伤蜈蚣咬伤后局部疼痛较重,有肿胀,但肿势局限,无全身不适,受伤部位找不到牙痕。

[急救]毒蛇咬伤后,蛇毒在人体内迅速播散,短期内可危及生命。

因此,必须及时采取各种有效的抢救措施。

一、缚扎目的在于阻止蛇毒的吸收和扩散。

咬伤后最先采取的急救措施是应立即就地取材,于伤口近心端缚扎,以阻止静脉血回流但不影响动脉血流为原则。

如伤在手指可缚扎手指根部;伤在手掌可缚扎于肘关节下部;伤在足踝部则于膝关节上部或下部缚扎,同时将患肢下垂,不要剧烈奔跑,以免加速血流和毒素的吸收。

缚扎时间可持续8~10小时,每隔15—30分钟放松l~2分钟,一般在伤口排毒和服药后1—3小时解除缚扎。

咬伤超过12小时后不宜缚扎。

二、排毒(一)扩创法常规消毒后,沿牙痕作纵行切口,长约1.5cm,深达皮下,或作“十”切口,如有毒牙遗留应取出,并用手由近心端向伤口附近反复挤压,以排出毒血。

同时以l:5000高锰酸钾溶液及双氧水反复冲洗,使蛇毒在伤口破坏,减少播散,减轻中毒。

血循毒蛇咬伤后,若伤口流血不止,且全身有出血现象者,则不应扩创。

(二)吮吸法用口吮、拨火罐或抽吸器抽吸等方法,将伤口毒血吸出,此法可先于扩创法应用。

如吮吸者的口腔粘膜有破损,则不宜作吮吸,以免引起中毒。

(三)烧灼法在野外被毒蛇咬伤后,可立即用火柴头5—7个,放在伤口中点燃,烧灼1-2次,以破坏蛇毒,这是一种简便而有效的野外急救方法。

(四)针刺法经扩创处理后,患部肿胀明显时,可于手指蹊间(八邪穴)或足趾蹼间(八风穴)皮肤常规消毒后用三棱针或粗针头与皮肤平行刺人lcm后迅速拨出,再由近心端向远心端挤压以排除毒液。

[辨证论治]一、内治法不管何种毒蛇咬伤,辨为何证,在处方用药时应加人解毒、利尿、通便之晶,如半边莲、虎杖、蛇舌草、大黄、万年青等。

正如民间所言“治蛇不泄,蛇毒内结;二便不通,蛇毒内攻”。

(一)风毒证伤口不红不肿不痛,有麻木感,头晕,眼花,嗜睡,严重者呼吸困难,四肢麻痹,张口困难,眼睑下垂,神志模糊;舌红,苔薄白,脉弦数。

辨证分析:蛇毒之风毒侵入机体,风邪阻络,则局部麻木,甚则四肢麻痹,眼睑下垂;风毒上扰,则头昏眼花;风毒内闭,则呼吸困难,神志模糊;舌红、苔薄白、脉弦乃风毒入侵之象。

治法:祛风解毒,活血通络。

方药:活血驱风解毒汤加减。

(二)火毒证局部肿胀疼痛,渗血,或有水疱、血疱、瘀斑,严重者局部组织坏死;可见恶寒发热,口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