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叉神经定位及诊断
三叉神经痛的诊断及鉴别诊断.d
疼痛通常在情绪激动或疲劳时加 重,蝶腭神经痛的病因可能与鼻 窦炎、血管病变等有关。
舌咽神经痛
舌咽神经痛表现为舌咽神经分布区域 的剧烈疼痛,可能伴随扁桃体区肿胀 、咽喉部有异物感等症状。
疼痛性质多为电击样、刀割样或针刺 样,通常在吞咽、讲话、咳嗽等动作 时诱发。舌咽神经痛的病因可能与舌 咽神经受压或炎症有关。
流行病学与发病率
流行病学
三叉神经痛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 统疾病,发病率较高,多见于中 老年人,女性略多于男性。
发病率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发病率约为 0.3%,而继发性三叉神经痛的发 病率则较低。
02
三叉神经痛的诊断方法
病史采集
询问疼痛性质
了解疼痛是否为阵发性、剧烈 、刀割样、闪电样或烧灼样疼 痛,以及疼痛的触发点和缓解
因素。
询问疼痛部位
了解疼痛是否局限于三叉神经 分布区域,如面部、口腔和下 颌等。
询问疼痛伴随症状
了解是否伴随流泪、流涎、面 肌抽搐等症状。
询问既往史
了解患者是否有头部外伤、牙 科疾病、鼻窦炎等可能导致三
叉神经痛的病史。
体格检查
面部感觉检查
角膜反射检查
检查面部痛觉、触觉和温度觉是否正 常。
观察角膜反射是否正常,以排除其他 原因引起的疼痛。
疼痛性质多为钝痛或胀痛,通常在咀嚼或张口时加重,下颌 关节功能紊乱症的病因可能与咬合关系不良、关节负荷过重 等有关。
04
三叉神经痛的治疗方法
药物治疗
01
药物治疗是三叉神经痛 的首选治疗方法,包括 口服药物和注射药物。
02
03
口服药物包括卡马西平、 奥卡西平、苯妥英钠等, 主要用于轻度疼痛患者。
注射药物包括无水乙醇、 甘油、维生素B12等, 主要用于顽固性疼痛患 者。
三叉神经的解剖
一、三叉神经解剖:三叉神经:含有躯体感觉纤维和躯体运动纤维,由较粗大感觉根和细小运动组成。
感觉根上感觉神经节位于颞骨岩部尖端前面三叉神经压迹处,叫做三叉神经半月节。
自节发出三大支,即眼神经、上颌神经和下颌神经。
运动根紧贴三叉神经半月节深面,进入下颌神经。
故眼神经和上颌神经属感觉性,而下颌神经则为混合性。
三支神经感觉纤维分布于面部皮肤,运动纤维则主要支配咀嚼肌。
1.眼神经:ophthalmic nerve自半月节发出后经眶上裂入眶,分为额神经、泪腺神经及鼻睫状神经等三支。
(一)额神经frontal nerve最粗,在上睑提肌上方向前行,在眶中部分为二支,较大外侧支为眶上神经;较小内侧支为滑车上神经。
滑车上神经经眶上孔内侧额切迹,眶上神经经眶上孔(切迹)出眶,布于额部皮肤。
(二)泪腺神经Lacrimal nerve较细小,沿外直肌上缘向前至泪腺(三)鼻睫状神经nasociliary nerve在上直肌下面斜越视神经上方至眶内侧,分出睫状节长根和2-3支睫状长神经等。
分布于眼球、眼睑、泪囊、鼻腔前部粘膜和鼻下部皮肤。
2.上颌神经:maxillary nerve经园孔出颅至翼腭窝,再经眶下裂入眶区,经眶下沟、管,出眶下孔称眶下神经。
上颌神经分布于眼裂和口裂之间皮肤、上颌牙齿以及鼻腔和口腔粘膜。
上颌神经主要分支有:(一)上牙槽神经superior alveolar nerve该神经分为前、中、后三支。
上牙槽后支在翼腭窝内自上颌神经主干发出,在上颌骨体后方入骨质;上牙槽中支和前支分别在眶下沟和眶下管内由眶下神经发出。
上述神经分布于上颌牙齿及牙龈。
(二)蝶腭神经为两根短小神经,在翼腭窝内分出,向下连于翼腭神经节,由节发出分支布于鼻腔和腭部粘膜。
(三)眶下神经infraorbital nerve为上颌神经本干延续,眶下裂入眶,行经眶下沟、眶下管,再经眶下孔出眶,分布于眼睑鼻外侧部,上唇和颊部皮肤,在沿途发出上牙槽中支和前支。
三叉神经痛的诊断方法和评估工具
03
诊断标准
诊断三叉神经痛的步骤
详细病史采集
了解患者的疼痛部位、性质、持续时 间、触发因素等,以便判断疼痛是否 符合三叉神经痛的特点。
体格检查
进行面部感觉、咀嚼肌力量、角膜反 射等检查,以排除其他原因引起的疼 痛。
神经系统检查
进行头部和面部检查,以发现是否存 在神经系统异常。
影像学检查
进行头部影像学检查,如CT或MRI ,以排除是否存在颅内病变。
05
最新研究进展
三叉神经痛的基因研究
总结词
基因研究为三叉神经痛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了新视角。
详细描述
近年来,研究者们通过全基因组关联研究(GWAS)和基因测序技术,发现了多个与三叉神经痛发病相关的基因 变异。这些基因变异涉及到疼痛感知、神经元信号传导、免疫应答等方面。研究结果为理解三叉神经痛的发病机 制提供了重要线索,并有助于预测个体对三叉神经痛治疗的反应。
三叉神经痛的免疫学研究
总结词
免疫学研究揭示了三叉神经痛与免疫系统之间的关联。
详细描述
三叉神经痛患者存在免疫异常,包括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的失调。研究发现,免疫细胞及其产生的细 胞因子在三叉神经痛的发病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这些发现为开发新的治疗策略提供了理论基础,例 如通过调节免疫反应来缓解疼痛。
三叉神经痛的细胞生物学研究
肌电图检查
通过在面部肌肉上放置电极,记录肌 肉在静息和收缩时的电活动,可以评 估三叉神经的功能状态。
神经传导速度测定
通过在面部神经上放置电极,记录神 经信号的传导速度和幅度,可以评估 三叉神经的感觉功能状态。
02
评估工具
疼痛评分表
视觉模拟评分(VAS)
用于评估疼痛的强度和频率,患者需要在0(无痛)到10(最痛 )之间打分。
三叉神经痛怎么诊断才能确诊
三叉神经痛怎么诊断才能确诊三叉神经痛怎么诊断才能确诊?三叉神经是分布面部最粗大的神经,是由眼支、上颌支、下颌支混合组成,三叉神经痛患者不敢擦脸、进食、甚至连口水也不敢下咽,影响正常的工作和生活。
所以,我们需要及时的诊断,便于及早的恢复健康。
那么,三叉神经痛怎么诊断才能确诊?我们下面就来进行下了解吧。
三叉神经痛怎么诊断才能确诊?专家介绍:1、发痛部位为三叉神经或其某分支的分布区。
此种剧痛出现部位,一般在第1支为前额、上睑、眼球及鼻部;第2支为上唇、下睑、鼻旁、上颌、上牙及牙龈;第3支为下唇、耳前、额部、下牙及其牙龈与舌。
2、对此病一般镇痛药物完全无效。
3、病程冗长。
发作性剧痛可持续多年不愈,有些患者的病程可长达数十年。
少数患者可有大间歇期,可数月或数年不发作。
另有人发作十数年或数十年后见轻,到老时疼痛自止。
4、多为突然发作的阵发性剧痛,不发作时绝大部分患者完全不痛,仅极少数患者仍有轻度疼痛。
剧痛发作突然而来,突然停止。
有些患者第1次发作即为很严重的剧痛;有些患者开始发作较轻,以后逐渐加重。
5、疼痛发作时不合并有恶心、呕吐。
6、不合并头面部感觉丧失,肌肉麻痹或其他脑神经麻痹症状,如复视、面瘫等。
个别患者患侧痛觉减退或过敏,或咀嚼力弱。
7、大多数患者有“扳机点”,即触发点,刺激这些点可引起疼痛发作,但发作刚过去,再刺激“扳机点”则不引起发作。
常见的扳机点部位如下:眉毛处、眼球、鼻旁、口角上下方、牙周及舌等处。
8、95%以上的三叉神经痛患者为一侧性。
以上就是专家对三叉神经痛的诊断相关介绍,希望大家平时多留心自己的身体,日常生活中可以用专家给出的诊断方法做自我诊断,倘若身体有什么异常就要及时去医院做进一步的检查,切不可延误病情。
最后,祝您早日康复!。
三叉神经痛
三叉神经痛三叉神经痛三叉神经分布图“三叉神经痛”(trigeminal neuralgia,又称痛性抽搐)有时也被称为“脸痛”,中医称为"面风痛",是指发生在面部三叉神经分布区域内的剧烈疼痛,发病骤发,骤停、闪电样、刀割样、烧灼样、顽固性、难以忍受的剧烈性疼痛。
是一种非神经性、常人难以忍受的神经性痛疾病。
发病率高,说话、刷牙或微风拂面时都会导致阵痛,阵发性时的剧烈疼痛,历时数秒或数分钟,疼痛呈周期性发作,发作间歇期同正常人一样。
三叉神经痛患者常因此不敢擦脸、进食,甚至连口水也不敢下咽,从而影响正常的生活和工作。
因此被人称此痛为“天下第一痛”,又称痛性抽搐。
目前临床上通常将三叉神经痛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并不明白继发性三叉神经痛的病因,三叉神经痛一般是指继发性三叉神经的抽搐痛。
继发性三叉神经痛,常继发于软组织损伤、局部感染、外伤、三叉神经所通过的骨孔狭窄、肿瘤、血管畸形、血液循环障碍等。
三叉神经痛主要是软组织损伤后,其他继发性三叉神经痛的病人非常少见。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至今还未发现。
多数三叉神经痛于40岁起病,多发生于中老年人,女性尤多。
国内外统计的发病率分别是47.8/10万和62.6/10万,女多于男,发病率可随年龄而增长。
存在于人群中的三叉神经痛实际要比这个数多。
现代医学对本病诊断是据其疼痛部位、性质、发作次数、时间和诱因等,在排除颅脑占位性病变之后,其诊断并不困难。
就其发病学说而言,有诸如病毒感染学说、病灶学说、缺血学说、颈神经学说、遗传学说、变态反应学说等等。
国内外统计的发病率分别是47.8/10万和62.6/10万,女多于男,发病率可随年龄而增长。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病因学和病理学巳明,属非神经性疾病。
三叉神经痛目前分为原发性三叉神经痛和继发性三叉神经痛两大类,三叉神经痛是软组织损伤后的继发性,原发性三叉神经痛至今未见,三叉神经痛的病因是远伤,是远伤病在面部的三叉神经位置上的临床表现。
三叉神经解剖及三叉神经痛影像诊断
特殊内脏运动纤维起于脑桥三叉神经运动 核,组成三叉神经运动根,由脑桥基底部 与小脑中脚交界处出脑,位于感觉根下内 侧,纤维并入下颌神经,经卵圆孔出颅, 随下颌神经分支分布于咀嚼肌等。运动根 内尚含有来自三叉神经中脑核的纤维,主 要传导咀嚼肌和眼外肌的本体感觉。
MR之于原发性三叉神经痛微血管减压术后评价:微血管减压术用以 治疗三叉神经痛的主要方式是在血管神经压迫处植入垫片(主要成分 是Teflon棉)。MR能够清晰显示血管与神经之间的垫片结构。对于术 后复发的患者,亦能较好显示垫片脱位表现。因此,MR对于三叉神 经痛微血管减压术后的随访有重要意义。
三叉神经瘤 1)三叉神经瘤是神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鞘瘤的一种,其发病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
三叉神经感觉支在脑桥入口区是神经中枢
和周围神经鞘交换区,血管对神经根的压迫 ,是神经纤维挤压在一起,继而使之发生脱 髓鞘变,从而引起相邻神经纤维之间伪突触 形成,即发生“短路”。轻微的触觉刺激即可 形成一系列的冲动通过“短路”而成为传入冲 动。如此,很快达到一定的“总和”,而引起 一阵剧烈疼痛,直到参与此过程的神经疲惫 为止,经过间歇期(长短各异)后,又重复 上述过程。
三叉神经的任何原发性病变或邻近结构的 病变累及三叉神经引起的症状不外乎三叉 神经痛和相应区域的运动神经功能障碍。 前述三叉神经中的眼神经、上颌神经都是 单纯的感觉神经纤维,下颌神经的感觉支 亦明显较运动根粗大,故感觉神经异常占 了三叉神经病变临床表现的绝大部分。其 中三叉神经痛较为常见的疾病,患者症状 通常表现为三叉神经分布区面部痛性抽搐 。既往把三叉神经痛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 两类。其中原发性指不表现有神经系统体
率仅次于听神经瘤。三叉神经瘤中有50%源于 三叉神经半月节;约50%起于中颅窝,其中 25%源于三叉神经根神经节,是硬膜内肿瘤, 另25%牵系中后颅窝,为硬膜外-硬膜内肿瘤 。三叉神经瘤占颅内肿瘤的0.3%,占脑神经 鞘膜瘤的5%-6%。高发年龄为35~60岁,女性 发病率是男性的两倍。
三叉神经痛
疼痛自鼻根开始,主要分布于下半面部,产生眼球、鼻、上齿、颧、腭、 咽部不适,还可向颈、肩和上肢扩展,无触发点。
三叉神经炎
可因感冒、邻近组织炎症、糖尿病、中毒等引起。
疼痛为持续性,有时伴有运动支功能障碍。
不典型面痛
部位难以准确确定,性质为“麻木痛”、“烧灼痛”、“蚁走感”,常 超出三叉神经分布范围,不会因轻微碰触激发疼痛。
下颌支疼痛多因下颌动作(咀嚼、 说话、哈欠)引起,直接刺激皮 肤触发点诱发疼痛少见。
上颌支则多有刺激扳机点引起 (上唇外1/3、上门齿、颊部、眼 球内侧),洗脸、刷牙、剃须、 擤鼻涕均可引起。
三叉神经痛-诊断 单侧面部发作性短暂性性剧痛 常有扳机点及痛性抽搐 神经系统检查无阳性体征
微血管减压术MVD
三叉神经痛-治疗
伽马刀 通过影像学定位,计算出三叉神经根
的三维坐标,再将精确聚焦的伽马射线 聚集于靶灶。通过对剂量大小的控制, 既可阻断痛觉传导,达到止痛的目的, 又可保留触觉和运动神经纤维的功能, 不会产生“面瘫”等并发症。据国内外 报道,伽马刀治疗三叉神经痛的有效率 达80%~90%,比较理想。
三叉神经痛-治疗
以止痛为目的药物: 卡马西平 :0.1 Bid起,每日增加 0.1
最大剂量为 1.0 g/d 有效维持量 0.6-0.8 g/d 苯妥英钠 : 0.1 Tid起,每日增加0.05
最大剂量为 0.6g/d 氯硝安定 : 0.5 mg Tid起,每日增加0.5mg
渐增量至4~6 mg/d,半数病情能控制 哌 咪 清 :2mg Bid起,2mg/d递增至6mg Bid 氯苯氨丁酸: (baclofen ) 5mg Tid起
眶上裂入眶,
三叉神经痛有哪些表现及如何诊断
三叉神经痛有哪些表现及如何诊断?(一)疼痛部位:不超出三叉神经分布范围,常局限于一侧,多累及一支,以第二,三支最常受累,约占95%。
(二)疼痛性质:疼痛呈发作性电击样,刀割样、撕裂样剧痛,突发突止,每次疼痛持续数秒至数十秒种。
发作间歇期逐渐缩短、疼痛逐渐加重,发作频繁者可影响进食和休息。
(三)诱发因素及“扳机点”:疼痛发作常由说话,咀嚼、刷牙、洗脸等动作诱发,甚至风吹或响声也能引起发作。
有些病人触摸鼻旁、口周,牙龈、眉弓内端等区域即可引起疼痛发作,这些敏感区域称为“扳机点”或“触发点”,麻醉“扳机点”常可使疼痛发作暂时缓解。
因此病人为了减免发作常常不敢洗脸、大声说话,甚至不敢进食。
(四)体征:发作时可伴有同侧面肌抽搐,面部潮红、流泪和流涎,故又称痛性抽搐,疼痛发作时病人常用手揉搓同侧面部,久而久之面部皮肤变得粗糙、增厚,眉毛脱落,再因不敢吃饭、洗脸,不修边幅,病人往往显得消瘦、面容憔悴,蓬头垢面、情绪抑郁。
客观检查多无三叉神经功能缺损表现及其他局限性神经体征,但有时由于面部皮肤粗糙、增厚或已作过封闭治疗,面部痛觉,触觉可有减退。
三叉神经痛应该如何治疗?(一)药物治疗:①酰胺脒嗪又称卡马西平。
对三叉神经痛有较好的疗效,一般自小剂量开始,初服100mg,2/d,以后每日增加100mg,直疼至痛控制或不能耐受时为止。
通常有效剂量宜为200mg 3-4/d。
副作用可有嗜睡、恶心呕吐、眩晕、共济失调药诊和白细胞减少等。
一般不严重,减量或停药可消除②苯妥英钠。
通常剂量为0.1~0.2g,2-3/d,日总量不宜超过0.6g。
副作用有齿龈增生,共济失调、白细胞减少等。
③维生素B族药物维生素B1、B6各10~20mg,3/d维生素B12 100~200μg,肌注1/d。
④山莨菪碱(654-2) 10mg,肌注,2/d或5~10毫克口服,3/d。
⑤菸酰胺100毫克口服,3/d。
(二)理疗:可用间动电(疏密波)疗法或旋磁疗法也可用激光疗法,采用氮氖激光照射半月神经节。
三叉神经痛的症状
三叉神经痛的诊断(一)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诊断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病人的诊断可通过详细询问病人的病史、疼痛部位、疼痛性质等临床表现,另外,通过检查发现多数病人因长期吃饭受影响而全身情况较瘦弱。
疼痛发作时表情痛苦,面部油腻,不愿讲话,即使在间歇期患者也不愿讲话或很少讲话。
但病人神经系统检查正常,三叉神经各种感觉、运动及角膜反射,下颌反射均无明显的异常改变。
有的病人因既往治疗造成颜面部局部疼痛感觉有所减退,此点应与继发性三叉神经痛引起的面部感觉减退相鉴别。
颅底X线照片可见圆孔、卵圆孔均无病理性改变。
总之,依据疼痛的部位和性质,无其它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三叉神经痛的诊断一般不难。
一般认为,三叉神经痛的诊断应具备下述特征:1、性别与年龄:年龄多在40岁以上,以中、老年人为多。
女性多于男性,约为3∶2。
2、疼痛部位:右侧多于左侧,疼痛由面部、口腔或下颌的某一点开始扩散到三叉神经某一支或多支,以第二支、第三支发病最为常见,第一支者少见。
其疼痛范围绝对不超越面部中线,亦不超过三叉神经分布区域。
偶尔有双侧三叉神经痛者,占3%。
3、疼痛性质:如倒割、针刺、撕裂、烧灼或电击样剧烈难忍的疼痛,甚至痛不欲生。
4、疼痛的规律:三叉神经痛的发作常无预兆,而疼痛发作一般有规律。
每次疼痛发作时间由仅持续数秒到1~2分钟骤然停止。
初期起病时发作次数较少,间歇期亦长,数分钟、数小时不等,随病情发展,发作逐渐频繁,间歇期逐渐缩短,疼痛亦逐渐加重而剧烈。
夜晚疼痛发作减少。
间歇期无任何不适。
5、诱发因素:说话、吃饭、洗脸、剃须、刷牙以及风吹等均可诱发疼痛发作,以致病人惶惶不可终日,精神萎靡不振,行动谨小慎微,甚至不敢洗脸、刷牙、进食,说话也小心,惟恐引起发作。
6、扳机点:扳机点亦称“触发点”,常位于上唇、鼻翼、齿龈、口角、舌、眉等处。
轻触或刺激扳机点可激发疼痛发作。
7、表情和颜面部变化:发作时常突然停止说话、进食等活动,疼痛侧面部可呈现痉挛,即“痛性痉挛”,皱眉咬牙、张口掩目,或用手掌用力揉搓颜面以致局部皮肤粗糙、增厚、眉毛脱落、结膜充血、流泪及流涎。
三叉神经新
三叉神经的疼痛觉和温度觉纤维:
• 传导痛觉和温度觉的神经纤维为三叉神经脊束,下行终止 于三叉神经脊束核,该核团一直延伸到颈髓。在颈髓内, 三叉神经脊束核向下延续为 LISSAUER带和后角胶状质,接 受来自最上颈段的疼痛刺激。三叉神经脊束核的下部具有 躯体定位特征:核的最下部接受来自眼神经支的痛觉纤维, 稍上部为上颌神经纤维、再上部为下颌神经纤维。面神经 (中间神经)、舌咽神经和迷走神经的纤维也加入三叉神 经,它们传导来自耳、舌的后1/3以及咽和喉的痛觉刺激。 三叉神经脊束核的中部和上部可能接受传导压觉和触觉的 传入纤维。三叉神经这一核区的情况尚不完全清楚,应该 还有传导来自牙髓的痛觉刺激的纤维终止于中部。由三叉 神经脊束核发出的二级神经元的纤维呈扇形交叉到对侧, 然后经过桥脑与脊髓丘脑侧束伴行到丘脑,终止于丘脑腹 后内侧核。三叉神经感觉通路的三级神经元从丘脑发出纤 维,经过内囊后肢到达中央后回下部)。
神经解剖系列幻灯
----三叉神经
知,道
三叉神经(TRIGEMINAL NERVE)概述:
• 三叉神经为混合神经,大部分为面部感觉纤维,小部分为支配咀嚼肌的运动 神经纤维。脑桥切片位置。
三叉神经影像学位置:
三叉神经运动支走行及支配:
三叉神经运动支损伤表现:
三叉神经核及根颅内解剖:
• 脑神经中最大的三叉神经 在小脑中脚侧面斜穿,入 脑桥被盖部,连接四个灰 质核团。在神经根终端内 侧的核团是三叉神经运动 核,成自大型多极运动细 胞。它们的轴突合成三叉 神经根的小部(运动根)。 在感觉根的内下方,通过 下颌神经支配咀嚼肌。
三叉神经躯体感觉纤维:
三叉神经躯体感觉纤维( SOMATIC SENSORY FIBER OF TRIGEMINAL NERVE)显示三叉神经的周围分支。三叉神 经躯体感觉纤维支配面部皮肤直让梦想起飞:至头顶。 三叉神经支配的皮区与C2和C3颈神经根的皮区交界(第 1颈神经根为单纯运动性神经根,支配头颅和上颈椎之 间的各项肌)。此外,三叉神经感觉纤维支配区还包括: 口腔、鼻腔和副鼻窦的粘膜,上、下颌牙齿,(前和中 颅凹底)大部分硬脑膜,外耳和耳道的前部以及鼓膜的 一部分。耳道其余部分的感觉由中间神经、舌咽神经和 迷走神经支配。来自咀嚼肌和硬腭(控制咀嚼力量)的 本体感觉冲动也经下颌神经传导。所有的躯体感觉纤维 都终止于位于桥脑背外侧(相当于后索)区域让梦想起 飞:的三叉神经感觉主核。二级神经元的纤维交叉到对 侧后,伴内侧丘系至丘脑腹后内侧核。
三叉神经穿刺
三叉神经痛半月神经节射频毁损术——要点一、三叉神经痛诊断要点:1.阵发性发作的面部疼痛,持续数秒;2.疼痛至少包含以下4种标准:(1)疼痛只限于三叉神经的一支或多支分布区(2)疼痛为突然、强烈、尖锐、皮肤表面的刺痛或烧灼痛。
(3)疼痛程度严重(4)刺激扳机点可诱发疼痛(5)具有痉挛发作间歇期3.口服卡马西平有效4.无神经系统损害表现5.每次发作形式刻板6.排除其他引起面部疼痛的疾患(病程短者CT检查,排除脑桥小脑角占位病变)二、术前准备1.耳血时间不得高于2分30秒,筛选病人,完善入院常规检查;2.穿刺点及径路部位无感染灶;3.70岁以上患者超声心动图了解EF值,左室舒张功能,肺功能了解1秒率及1秒量;4.和患者谈话:1支的问题,无孔、有空有盖、翼突外板个体差异阻挡等异常问题,效果欠佳问题,射频术后的麻木问题,签手术及麻醉同意书;5.练习手术体位;6.指导患者熟练掌握面部皮肤位置;7.术前8小时进食,6小时禁饮,男性患者刮胡须。
三、穿刺技术及麻醉要点1.术前针、建立静脉通道、预防性抗生素于术前0.5~2小时2.平卧CT床,监护,连接负极板、口角旁放置定位条,要求定位条必须覆盖穿刺点3.下颌线垂直于地平线4.斜坡上1/3与上颌第二磨牙连线1mm一层连续扫描6~8层5.选择穿刺路径,尽量选择远离口角,防误入口腔;同时注意影像下定位条是否与实际复合;记录床号、穿刺深度、矢状面冠状面角度6.根据床号标记出冠状面7.消毒铺巾,1%利多卡因局麻8.静脉给予芬太尼0.05mg,心率90次以上或提高至基础30%以上9.严格冠状面矢状面结合穿刺深度穿刺10.根据鼠标定位于卵圆孔计算穿刺针距离、层厚乘以层数计算距离指导引导两个面的穿刺11.到达卵圆孔患者常常有剧痛、伴随心率的降低12.有专家意见:进孔后5~8mm为Ⅱ、Ⅲ支,10mm为Ⅰ支;有专家建议以斜坡作为分界线;有专家意见进孔后2cm以内安全。
当以感觉运动刺激为准结合阻抗值290~320之间判断。
三叉神经痛诊断
三叉神经痛如何诊断?
①疼痛部位:严格分布在面部三叉神经分布区,疼痛多为一侧,右侧居多,两侧同时
发病少见;第二、三支同时发病最为常见,单独第一支疼痛少见
②疼痛病史:时间一周到两周以上,疼痛大多数时间短暂,持续数秒至数分钟,随病
情的进展,间歇期缩短,疼痛持续时间延长
③疼痛的性质:闪电样、刀割样、针刺样、烧灼样阵发性疼痛
④诱发因素:说话、进食、洗脸、刷牙、刮胡须、风吹等能诱发疼痛
⑤有扳机点:三叉神经分布区轻触或者震动或牵拉扳机点可激发疼痛发作,有的有痛
性抽搐(多在上下唇、鼻翼、鼻唇沟、牙龈、颊部、口角、舌、眉毛、胡须等处)
⑥神经系统检查无阳性体征,头颅CT或MRI无阳性发现
⑦口服卡马西平开始有效,但随着病程延长剂量需增大,而且效果差,副作用大,有
的甚至无效。
三叉神经痛ppt课件
I支少见,双侧少见 无神经系统定位体征(原发) 卡马西平及神经阻滞治疗有效
临床特点
诊断标准(原发性)
国际头面痛学会分类委员会 1.阵发性发作的面部疼痛,持续数秒 2.至少包含以下4种标准 只限于三叉神经的一支或多支分布区 突然的、强烈的、尖锐的、皮肤表面的刺痛或灼烧痛 疼痛程度严重 刺激扳机点可诱发 痉挛发作间歇期 3.无神经系统损害表现 4.每次发作形式刻板 5.排除其他疾病
87 6 5 4 3 2 1 1 2 3 4 5 6 7 8
舌 神 经
粘膜
颏 神 经
颊 长 神 经
下 牙 槽 神 经
牙
内容大纲
1 相关解剖 2 临床特点 3 鉴别诊断 4 治疗及相应问题 5 病例 6
临床特点
病因及发病机制
病因
原发性TN的病因学说:
周围病变学说 :
1.血管神经压迫学说:脑桥小脑角部的微血管压迫邻近的 神经感觉根是引起TN的主要原因,其压迫血管常见的有小 脑上动脉、小脑下前动脉、椎动脉、岩静脉、或多血管压 迫,血管的压迫可导致神经出现切迹、神经移位或扭曲, 并发生脱髓鞘性变,这种脱髓鞘的轴突与邻近的无鞘纤维 发生“短路”,轻微的触觉刺激即可通过“短路”传入中 枢,而中枢的传出冲动亦可再通过“短路”而成为传入冲 动,如此很快达到一定的“总和”引起一阵疼痛发作。
(三)与鼻窦炎的鉴别:
急性上颌窦炎、疼痛呈持续性,不如TN剧烈;
额窦炎等
多在感冒后发生,可伴有嗅觉障碍、流脓性鼻涕、鼻阻塞等症
状
局部皮肤可有红、肿、压痛及其他炎症表现
X线可见鼻窦腔密度增高,呈普遍性模糊阴影,有时可见液平 面。
鉴别诊断
神经病学-三叉神经痛的临床表现、诊断与治疗
治疗
药物治疗 为首选
抗痫药物
卡马西平 苯妥因钠 氯硝安定
氯苯氨丁酸 (baclofen) 大剂量VitB12
治疗
封闭疗法
经皮半月神经节射 频电凝疗法
手术治疗
三叉神经感觉根 部分切断术三Leabharlann 神经微血管 减压术三叉神经痛
定义
一种原因未明的三叉神经分布区 内短暂而反复发作的剧痛。
病因与病理
三叉神经脱髓鞘,产生异位冲动或伪突 触传递所致。
神经纤维脱髓鞘,轴突变细或消失。 异常血管团压迫。
临床表现
多发生于中老年人,女略多于男。 疼痛限于三叉神经分布区的一支或两支,
第二、三支最多见。 多为单侧 开始和停止都很突然,间歇期可完全正
常。
临床表现
发作表现为电击样、针刺样、刀割样或 撕裂样的剧烈疼痛。
每次数秒至1~2分钟 面颊、上下颌及舌部最明显 扳机点 痛性抽搐
临床表现
病程可呈周期性 很少自愈 神经系统检查一般无阳性体征
诊断
疼痛的部位、性质、面部扳机点 神经系统无阳性体征
鉴别诊断
继发性三叉神经痛 牙痛 舌咽神经痛 鼻窦炎 颞颌关节病
三叉神经
非药物治疗
封闭治疗 三叉神经封闭是注药于神经分支或半月节上,使之 破坏,阻断其传导作用,从而获得止痛效果. 常用药物: 酒精 热水 酚类 甘油
• 指征:
• • • • 1经药物治疗无效 2拒绝手术治疗,而服药有反应者 3身体健康情况不适应手术者 4因剧烈疼痛影响进食及休息,致身体极度衰弱 者,可作为过渡性治疗,为手术创造条件. • 5术前作普鲁卡因封闭,可使病人习惯于术后的 面部感觉异常. • 6作鉴别诊断用,临床表现不典型者,可作普鲁 卡因封闭与其他面部疼痛相鉴别.
• 3氯硝安定: • 6~8mg/d口服,40%~50%的病例 可完全控制,25%明显缓解. • 副作用:有嗜睡和步态不稳,老年患者可见短暂 性精神错乱,停药后消失;卡马西平或苯妥英 钠无效时可试用.
• 氯苯氨丁酸: • 起始剂量5mg,3次/天,常用剂量30~ 40mg/d. • 副作用:有恶心,嗜睡等,大约30%的病例 不能耐受副作用.
疼痛和感觉减退,角膜反射迟钝.常合 并其他颅神经麻痹,如面神经,外展神
经以及前庭神经受损.年轻患者的典型 三叉神经痛,特别是双侧性应高度怀疑 MS.
• 2牙痛: • 本病常误诊为牙痛,有些患者拔牙后疼 痛不止才确诊.牙痛通常为持续性钝痛, 局限于牙龈部,可因进冷,热食物加 剧.X线检查有助于鉴别.
• 主要行程 脑桥延髓间沟出 脑 内耳门 内耳道 面神经管 出茎乳孔 穿腮腺分五大 支
脑桥延髓间沟出脑 内耳门 内耳道 面神经管 出茎乳孔 穿腮腺分五大支
• 分支与分 布
1. 鼓索:面神经出
茎乳孔前约6mm 处发出 经鼓室到颞下 窝 入舌神经(V) • 分布: 舌前2/3味 觉; 颌下、舌下 腺(一般内脏运 动纤维,经下颌 下神经节换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眼神经
上颌神经
下颌神经
第一支眼神经
分布于头顶前部、前额、上睑及鼻根的皮肤以及鼻腔上部、额 窦、泪腺、角膜及结合膜等处的粘膜,经眶上裂入颅。
第二支 上颌神经
分布于下睑与口裂之间皮肤以及上唇、上颌牙齿和牙龈、 硬腭和软腭、扁桃体前窝部、鼻腔、上颌窦及鼻咽部粘膜, 经圆孔入颅。
第三支 下颌神经
与三叉神经运动支并行,感觉纤维分布于颞区和口裂以下皮肤 以及下颌部的牙齿及牙龈、舌前2/3及口腔底部粘膜,经卵圆 孔入颅。
由感觉主核及三叉神经 脊束核的Ⅱ级神经元发 出的纤维交叉至对侧, 组成三叉丘系上升,止 于丘脑腹后内侧核,从 丘脑第Ⅲ级神经元发出 的纤维经内囊后肢最后 止于中央后回感觉中枢 的下1/3区。
运动纤维
三叉神经运动纤 维仅占小部分,发自脑桥三叉 神经运动核,发出的纤维在脑 桥的外侧出脑,与三叉神经第 3支(下颌神经)一起经卵圆 孔出颅,支配颞肌、咬肌、翼 状肌(翼内肌、翼外肌)和鼓 膜张肌等。主要司咀嚼运动和 张口运动。三叉神经运动核受 双侧皮质脑干束支配。
三叉神经的定位及诊断
目 录
01 三叉神经解剖及功能
02
损害表现及定位
一、三叉神经解剖及功能
三叉神经为混合性脑神经,含有一般躯体感觉和 一般运动两种神经纤维。 感觉神经司面部、口腔及头顶部的感觉;
运动神经支配咀嚼肌的运动。
感觉神经
第Ⅰ级 神经元位于三叉神经 半月节,三叉神经半 月节位于颞骨岩尖三 叉神经压迹处,此节 相当于脊髓神经节, 亦含假单极神经细胞, 其周围突分为眼神经、 上颌神经和下颌神经 三个分支。
其中枢突进入脑桥后,深感 觉纤维终止于三叉神经中脑 核;感觉神经终止于三叉神 经感觉主核(脑桥核);痛 温觉纤维沿三叉神经脊束下 降,终止于三叉神经脊束核, 此核是最长的脑神经核,从 脑桥至第2脊髓后角,来自 口周及面部中央区的痛温觉 纤维止于三叉神经脊束核的 上部,来自面部周围区及耳 周的纤维止于此核的下部。 脊束核这种阶段关系在临床 上有较重要的定位意义。
(1)三叉神经半月节和三叉神经根的病变:表现为 三叉神经分布区的感觉障碍,角膜溃疡,角膜反射减 弱或消失,咀嚼肌瘫痪。三叉神经根的病变多见于桥 小脑脚肿瘤,且多数合并有第Ⅶ、Ⅷ对脑神经和同侧 小脑损伤的症状和体征。 (2)三叉神经分支的病变:表现为三叉神经某分支 分布范围内的痛、温、触觉减退或消失。若眼神经病 变可合并角膜反射减弱或消失;若下颌神经病变可合 并同侧咀嚼肌无力或瘫痪,张口时下颌向患侧偏斜。
角膜反射通路 角膜→三叉神经眼支→三叉神经半月神经节→三叉神 经感觉主核→面神经核→面神经→眼轮匝肌(出现闭 眼反应) 角膜反射是由三叉神经的眼神经与面神经共同完成的。 当三叉神经第1支(眼神经)或面神经损害时,均可出 现角膜反射减弱或消失。
2、三叉神经核性损害
(1)三叉神经脊束核损害:延髓腹外侧部病变可损害 三叉神经脊束核,表现为同侧面部呈“剥洋葱”样分离性 感觉障碍,即痛温觉缺失而触觉存在。当三叉神经脊束 核上部损害时,出现口鼻周围痛温觉障碍,而下部损害 时,则面部周边区痛温觉障碍,即病损部位越高,感觉 减退的部位越接近口周。常见于延同侧咀嚼 肌无力或瘫痪,并可伴萎缩;张口时下颌向 患侧偏斜(因翼状肌的功能是将下颌推向前、 向下,故一侧神经麻痹,张口时下颌向患侧 偏斜)。
THANKS
目 录
01 三叉神经解剖及功能
02
损害表现及定位
二、损害表现及定位
1.三叉神经周围性损害
周围性损害包括三叉神经半月节、 三叉神经根或三个分支的病变, 分刺激性症状和破坏性症状。刺 激性症状主要表现为三叉神经痛; 破坏性症状主要表现为三叉神经 分布区域感觉减弱或消失。多见 于颅底部肿瘤,鼻咽癌颅底转移 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