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毒技术规范..

合集下载

卫生部消毒技术规范

卫生部消毒技术规范

卫生部消毒技术规范卫生部消毒技术规范消毒是指通过各种物理或化学手段,以杀灭或去除病原微生物的方法,用于预防和控制传染病的传播。

卫生部消毒技术规范是卫生部制定的一套规范和指南,旨在明确消毒的目标、方法和操作要求,确保消毒工作的科学性和安全性。

一、消毒目标卫生部消毒技术规范的首要目标是防止传染病的传播。

通过消毒可以成功杀灭或去除空气、水、物体表面以及人体等环境中存在的病原微生物,从而减少疾病的发生和传播。

二、消毒方法根据不同的对象和场所,卫生部消毒技术规范规定了不同的消毒方法。

常见的消毒方法包括物理消毒、化学消毒和生物消毒。

1. 物理消毒:物理消毒是通过提高温度、使用紫外线、电离辐射等方法杀灭或去除病原微生物。

常见的物理消毒方法包括高温消毒、干热消毒、紫外线消毒、电离辐射消毒等。

2. 化学消毒:化学消毒是通过使用化学药剂来杀灭或去除病原微生物。

常见的化学消毒方法包括氯化物消毒、过氧化氢消毒、醛类消毒等。

在使用化学药剂进行消毒时,需要根据药剂的配方和说明书来选择适当的浓度和使用方法。

3. 生物消毒:生物消毒是通过使用具有抗菌作用的生物制剂来杀灭或去除病原微生物。

常见的生物消毒方法包括使用含有抗菌成分的洗手液、消毒剂等。

三、消毒操作要求根据卫生部消毒技术规范,下面是消毒操作的一些要求:1. 消毒前的准备工作:在进行消毒操作之前,需要对消毒设备和器具进行清洁和维护,确保其良好的工作状态;同时,要对消毒区进行清洁和整理,确保操作区域的干净整洁。

2. 消毒操作的严格执行:在进行消毒操作时,需要按照规范中明确的方法和操作步骤进行操作,确保消毒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对于不同的消毒对象和消毒场所,要选择适当的消毒方法,并根据规范要求使用正确的消毒剂和药剂浓度。

3. 消毒后的处理:消毒完成后,要对消毒设备和器具进行清洁和维护,确保其良好的保存状态;同时,要对消毒区进行清洁和整理,确保操作区域的干净整洁。

四、消毒效果的评估卫生部消毒技术规范要求对消毒效果进行评估,确保消毒操作的有效性。

医院消毒技术规范

医院消毒技术规范

医院消毒技术规范一、引言医院是人们接受医疗服务的重要场所,为了确保医院环境的洁净与安全,消毒技术的规范实施至关重要。

本文将详细介绍医院消毒技术的规范要求,包括消毒原则、消毒方法、消毒剂选择、消毒设备的管理和维护等方面的内容。

二、消毒原则1. 预防为主:医院消毒工作应以预防为主,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防止病原微生物的传播和感染。

2. 综合施策:医院消毒应综合运用物理、化学和生物学等多种手段,以达到最佳的消毒效果。

3. 安全可靠:消毒措施应确保安全可靠,不对人体和环境产生有害影响。

三、消毒方法1. 物理消毒:物理消毒方法包括高温消毒、紫外线消毒和过滤消毒等。

高温消毒可使用蒸汽灭菌器、热气灭菌器等设备,确保温度和时间的控制。

紫外线消毒可使用紫外线灯进行照射,注意照射时间和距离的控制。

过滤消毒可通过过滤器过滤掉微生物。

2. 化学消毒:化学消毒方法包括氯化物消毒、酒精消毒、过氧化氢消毒等。

氯化物消毒可使用含氯消毒剂,如漂白粉、84消毒液等,注意浓度的控制和接触时间。

酒精消毒可使用酒精溶液进行擦拭,注意浓度和擦拭时间。

过氧化氢消毒可使用过氧化氢溶液进行喷洒,注意浓度和喷洒时间。

四、消毒剂选择1. 消毒剂应具有广谱杀菌作用,能有效杀灭各类病原微生物。

2. 消毒剂应具有稳定性,能在不同环境条件下保持有效。

3. 消毒剂应具有低毒性,对人体和环境无危害。

4. 消毒剂应易于获取和使用,成本适中。

五、消毒设备的管理和维护1. 消毒设备应定期进行维护和保养,确保其正常工作状态。

2. 消毒设备使用前应进行检查,确保各项参数符合要求。

3. 消毒设备使用后应进行清洁和消毒,避免交叉感染的发生。

4. 消毒设备应定期进行校准和检测,确保其消毒效果符合要求。

六、消毒记录和培训1. 医院应建立完善的消毒记录制度,记录每次消毒的时间、地点、消毒剂使用情况等信息。

2. 消毒人员应接受相关培训,了解消毒技术的规范要求和操作方法。

3. 消毒人员应定期进行健康检查,确保身体健康,避免传染病的传播。

消毒技术规范

消毒技术规范

功效检验
消毒实验室要求 检验机构的微生物实验室应采取封闭式布局,建筑应便于清洁、消毒。为避免污染应在相对正压洁净条件下 进行,但有时因特殊需要,用致病菌作指示菌时,则应在生物安全柜(负压)内进行。对无菌产品的无菌检查试 验,必须在100级洁净度的实验室,或100级层流操作柜中进行。 无菌操作要求 ⑴试验开始前,应以湿式方法清洁台面和打扫室内地面,然后以紫外线或其他方法对实验室内空气进行消毒; ⑵实验人员应穿戴工作服、口罩、帽子;进行无菌检验时,需经风淋后进入实验室,然后,正确穿戴好无菌 隔离衣、帽和口罩; ⑶每吸取一次不同样液应更换无菌吸管,接种环(针)需在火焰上烧灼灭菌后,才可再次使用; ⑷要求无菌的试剂,如蒸馏水、生理盐水、磷酸盐缓冲液、培养基、牛血清白蛋白、标准硬水、中和剂等, 均需灭菌或过滤除菌; ⑸无菌器材和试剂,使用前须检查容器或包装是否完整,有破损者不得使用; ⑹正在使用的无菌器材和试剂不得长时间暴露于空气中;
杀灭时间
用于生物指示物抗力鉴定时,指受试指示物样本,经杀菌因子作用后全部样本无菌生长的最短作用时间 (min)。
D值 杀灭微生物数量达90%所需的时间(min)。 杀灭对数值 当微生物数量以对数表示时,指消毒前后微生物减少的对数值。 杀灭率 在微生物杀灭试验中,用百分率表示微生物数量减少的值。 灭菌保证水平 指灭菌处理后单位产品上存在活微生物的概率。SAL通常表示为10-n。如,设定SAL为10-6,即经灭菌处理后 在一百万件物品中最多只允许有一件物品存在活微生物。 疫源地消毒
消毒技术规范
消毒术语
01 术语
03 杀灭时间
目录
02 中和剂 04 功效检验
《消毒技术规范》适用于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生产、经营、使用和检验消毒产品的组织,医疗卫生机构以 及传染病疫源地和其他一切需要消毒的场所。2003年原微生物,使其达到无害化的处理。 灭菌 杀灭或清除传播媒介上一切微生物的处理。 化学指示物 利用某些化学物质对某一杀菌因子的敏感性,使其发生颜色或形态改变,以指示杀菌因子的强度(或浓度) 和/或作用时间是否符合消毒或灭菌处理要求的制品。 生物指示物 将适当载体染以一定量的特定微生物,用于指示消毒或灭菌效果的制品。 消毒剂 用于杀灭传播媒介上的微生物使其达消毒或灭菌要求的制剂。

医疗消毒技术规范

医疗消毒技术规范

医疗消毒技术规范篇一:医院消毒技术规范医院消毒技术规范(一)灭菌管理1、已灭菌物品从灭菌器中取出,应仔细检点放置,以免再污染。

2、检查包装的完整性,若有破损不可作为无菌包使用;3、手术包应干燥,否则应列为湿包,不可作为无菌包使用。

有明显水渍的包亦不可作为无菌包;4、用化学指示胶带贴封或其中放有化学指示剂的包,在灭菌后或开包使用前应检查是否达到已灭菌的色泽或状态。

未达到或有疑点者,不可作为无茵包使用;5、取出的包,掉落在地,或误放不洁之处或沾有水淹,均应视为受到污染。

不可作为无菌物品使用;6、已灭菌的物品,不得与未灭菌物品混放;7、合格的灭菌物品,应标明灭菌日期,合格标志。

8、灭菌后的物品;应放在无菌区的柜橱内(或架子上、推车内)。

无菌物品储存架、柜,每日用含250-500mg/L有效氯的消毒液擦拭一次。

9、分类放置,顺序发放取用。

超过有效期应重新灭菌。

医院消毒技术规范(二)紫外线1、适用范围:用于室内空气、物体表面和水及其它液体的消毒。

2、紫外线灯强度不得低于7ouW/cm2(普通30W直管紫外线灯在距灯管1米处测定)。

3、紫外线消毒灯的使用寿命,即由新灯的强度降低到70Uw/cm2的时间(功率≥30w)的灯,或降低到原来新灯强度的70%(功率<30w=的时间,应不低于1000h。

4、注意事项(1)在使用过程中,应保持紫外线灯表面的清洁,每周用95%酒精棉球擦拭一次,发现灯管表面有灰尘、油污时,应随时擦拭。

(2)用紫外线灯消毒室内空气时。

房间内应保持清洁于燥,减少尘埃和水雾。

(3)用紫外线消毒物品表面时,应使照射表面受到紫外线的直接照射。

(4)不得使紫外线光源照射到人,以免引起损伤。

医院消毒技术规范(三)戊二醛1、灭菌处理:常用浸泡法。

将清洗、晾干待灭菌处理的医疗器械及物品浸没于装有2%戊二酸的容器中,加盖,浸泡10h后,无菌操作取出,用无菌水冲洗干净,并无菌擦干后使用。

2、消毒:将清洗、晾干的待消毒处理医疗器械及物品浸没于装有2%戊二醛的容器中,加盖,一般细菌繁殖体消毒浸泡10mini。

消毒技术规范(传染病)

消毒技术规范(传染病)

消毒技术规范(传染病)消毒技术规范(传染病)1. 概述1.1 目的该规范旨在确保消毒工作按照科学、规范的要求进行,以预防和控制传染病在人群中的传播。

1.2 适用范围本规范适用于各类公共场所、医疗机构、学校、社区和家庭等环境中的消毒工作,特别针对传染病进行消毒。

2. 消毒原则2.1 预防传播途径根据不同传染病的传播途径,采取相应的消毒措施。

常见传播途径包括空气传播、飞沫传播、接触传播等。

2.2 防止交叉感染严格控制物品和人员的交叉感染,确保不同区域、不同场所的消毒工作相互独立、不相互交叉。

2.3 选择适当消毒剂根据传染病的性质和对象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消毒剂,确保对病原体有有效杀灭作用。

2.4 确保消毒效果按照相关标准和要求,进行消毒效果检测,确保消毒工作的有效性。

3. 消毒环境及器械要求3.1 消毒环境各类消毒工作场所应保持清洁、干燥、无杂物以及适当通风。

应定期进行清洁和消毒,保持环境整洁。

3.2 消毒器械消毒器械应符合相关国家标准,并经过合格的检测和验证,确保其消毒效果和安全性。

4. 消毒工作流程4.1 制定消毒计划根据传染病的传播途径和风险评估,制定相应的消毒计划,明确消毒的次数、对象和方法。

4.2 消毒物品准备根据消毒计划,准备好所需的消毒剂、器械和个人防护用品等。

4.3 清洁和预处理在进行消毒前,应先清洁和预处理消毒对象,确保消毒剂能充分发挥杀灭病原体的功效。

4.4 消毒操作按照消毒剂的使用说明,正确操作消毒过程。

注意消毒剂的使用浓度、接触时间和使用方法。

4.5 消毒后处理消毒后应及时清除残留的消毒剂,妥善处理消毒废物。

对消毒区域进行消毒后清洁,防止二次污染。

5. 消毒监督和记录5.1 消毒监督建立健全的消毒监督机制,定期对消毒工作进行监督检查,确保消毒工作的规范性和有效性。

5.2 记录管理对每次消毒工作都应进行详细记录,记录消毒剂的名称、浓度、使用方法和消毒效果等信息,作为后续监管和追溯的依据。

消毒技术规范

消毒技术规范

消毒技术规范消毒技术规范1.总则1.1 引言本规范旨在规范消毒技术的实施和检验,保障公众健康和安全。

1.2 适用范围本规范适用于各种场所和物品的消毒和灭菌,包括但不限于医疗机构、餐饮场所、公共交通工具、家庭等。

1.3 术语本规范中所涉及的术语,均按照国家标准进行定义和解释。

1.4 基本原则和要求消毒技术的实施应遵循科学、规范、安全、有效的原则和要求。

2.对消毒检验技术的要求2.1 对无菌操作的要求在消毒检验过程中,应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范,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2 对试验的要求2.1.1 消毒剂鉴定测试项目的确定确定消毒剂鉴定测试项目应基于国家标准和实际应用需求,确保测试结果具有代表性和可比性。

2.1.2 消毒器械鉴定测试项目的确定确定消毒器械鉴定测试项目应基于国家标准和实际应用需求,确保测试结果具有代表性和可比性。

2.1.3 消毒剂有效成分含量表示方法消毒剂有效成分含量的表示方法应符合国家标准,确保测试结果的准确性和可比性。

2.1.4 对重复试验的要求重复试验应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确保测试结果的可靠性和可重复性。

2.1.5 判定标准判定标准应基于国家标准和实际应用需求,确保测试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1.6 最终评价的要求最终评价应基于国家标准和实际应用需求,确保测试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1.7 对实用剂量的要求实用剂量应根据实际应用需求确定,确保消毒效果和安全性。

2.1.8 对试验记录的要求试验记录应详细、准确、完整,确保测试结果的可追溯性和可靠性。

2.1.9 对检测报告的要求检测报告应准确、完整、可靠,确保测试结果的可比性和可信度。

2.2 消毒剂理化实验基本要求消毒剂理化实验应遵循国家标准和实验室操作规范,确保测试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3 消毒剂毒理学实验基本原则2.3.1 消毒剂安全性毒理学评价程序消毒剂安全性毒理学评价程序应遵循国家标准和实验室操作规范,确保测试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消毒技术规范

消毒技术规范

消毒技术规范一、背景介绍随着社会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于消毒技术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因此,建立科学合理的消毒技术规范是确保公共卫生安全的关键。

本文将介绍消毒技术规范的相关内容,以便读者能够更好地了解和应用消毒技术。

二、消毒技术分类根据不同的消毒对象和方法,消毒技术可以分为物理消毒技术和化学消毒技术两大类。

1. 物理消毒技术物理消毒技术是利用物理因素对微生物进行灭活的过程。

常见的物理消毒技术有高温消毒、超声波消毒、辐射消毒等。

例如,在医疗机构中,常用的物理消毒方法包括高温热气消毒、紫外线灭菌和蒸汽灭菌等。

2. 化学消毒技术化学消毒技术主要是通过使用化学消毒剂来杀灭微生物。

常见的化学消毒技术包括氯化消毒、酒精消毒、过氧化氢消毒等。

在家庭中,我们常用的漂白粉、酒精等就是常见的化学消毒剂。

三、为确保消毒工作的效果和安全性,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消毒技术规范:1.选择合适的消毒方法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消毒方法,并按照具体的操作步骤进行消毒。

2.使用合适的消毒剂根据消毒对象的不同,选择合适的消毒剂。

消毒剂的选择应根据其杀菌谱、毒理学特性以及对环境的影响进行评估。

3.正确配制和使用消毒剂在使用化学消毒剂时,要注意正确的配制浓度,遵循使用说明书上的要求。

同时,要使用专门的消毒设备和工具,避免混合使用不同的消毒剂。

4.严格执行消毒操作规程按照要求,进行预洗、清洗、消毒等操作。

在消毒过程中,要避免污染,并确保充分接触消毒剂。

5.注意消毒对象的处置与回收消毒过的物品应适当处理,避免再次感染。

对于可回收的消毒剂,应采取专门的处理措施。

6.建立健全的消毒管理制度确保消毒操作的规范性,建立消毒档案,纪录消毒过程和结果,并进行定期检查和评估。

四、消毒技术的意义和挑战消毒技术规范的制定和实施,对于维护公共卫生和预防疾病的传播起到了重要作用。

然而,消毒技术在实践中也存在一些挑战,如消毒剂的选择、操作规范的执行等。

加强科技研究,不断完善消毒技术规范,是我们面临的重要课题。

消毒技术规范2002

消毒技术规范2002

消毒技术规范2002消毒技术规范是指为了维护和改善人体健康,保持统一国家标准和最佳水平,防止细菌、病毒、真菌、寄生虫等微生物传播——研究、开发、测试和评估消毒手段和方法的技术规范。

一、消毒技术规范概述1、总则1) 消毒技术规范遵循科学原理,确保有效消毒;2) 消毒技术规范要求消毒,必须确保消毒的有效性。

2、质量管理体系1) 建立有效的质量管理体系,确保消毒质量:消毒前、中期和后期,都应建立有效的质量管理系统,以确保消毒的质量;2) 消毒剂的选择和使用,应严格按照使用说明书进行,特别要注意药效、时间和用量;3)严格控制消毒前准备工作,如清洁、发泡和抽水,以确保有效消毒。

3、监测技术和数据记录1) 对消毒结果进行监测和评估:对消毒结果加以监测和评估,从而对消毒结果进行改进;2) 消毒前,记录和监测消毒设备的使用情况、时间以及效果,以掌握消毒的状况;3)把消毒的质量进行分级,并记录各类消毒剂的使用情况和消毒结果,以及应急处理措施。

4、有关法律法规1) 遵守有关卫生、职业安全和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严格管理使用的消毒剂,防止过量使用或污染环境;2)消毒有关的部门应安排技术人员监督和管理,指导并经常评估消毒工作的质量;3)执行有关消毒标准和规定,落实消毒工作的改进措施及技术流程。

二、消毒的实施程序1、消毒的准备:1)做好消毒区域的布局,划定消毒设备的具体位置;2)准备合理的消毒工具和设备,比如消毒液、消毒用具和设备;3)挑选适宜的消毒剂,符合消毒目的和室内温度和湿度要求;4)检查消毒剂的有效期和过期情况,检查储存的消毒剂的完整性;5)清理房间内的废弃物,了解周围环境和内部消毒后的设备和玻璃的消毒要求等。

2、消毒的实施:1)根据设计要求,按照消毒设备的操作规定使用消毒剂;2)确保消毒设备的正确位置,准确使用,尽可能避开易受污染部位;3)继续监测所用消毒剂的有效成分和浓度,严格控制消毒剂的使用,并根据实际效果,调节消毒方式和计划;4)根据要求的消毒质量,控制使用次数;5)按照设计要求,进行合理抽水,保证消毒疗效。

医院消毒技术规范

医院消毒技术规范

医院消毒技术规范一、引言医院是人们治疗疾病、康复健康的场所,消毒是保障医院环境卫生和患者安全的重要环节。

为了确保医院消毒工作的质量和效果,制定本技术规范,明确医院消毒的标准和要求。

二、术语和定义1. 消毒:使用物理或者化学方法杀灭或者去除病原体,以降低感染风险的过程。

2. 消毒剂:具有杀菌、灭菌或者抑制微生物生长的化学物质。

3. 消毒区域:医院内需要进行消毒的特定区域,如手术室、病房、洗手间等。

三、消毒工作组织与管理1. 医院应设立专门的消毒工作组织,负责制定消毒工作计划、指导消毒操作、监督消毒效果等工作。

2. 消毒工作组织应有专业的技术人员,具备相关的消毒知识和技能,并定期进行培训和考核。

四、消毒设备和器具1. 医院应配备符合国家标准的消毒设备和器具,如高温高压灭菌器、紫外线消毒器等。

2. 消毒设备和器具应定期进行维护保养,确保其正常运行和消毒效果。

五、消毒剂的选择和使用1. 医院应选择符合国家标准的消毒剂,并按照说明书的要求正确使用。

2. 不同区域和物品的消毒剂选择应根据其特性和需求进行合理搭配。

3. 使用消毒剂时,应按照正确的浓度和时间进行操作,确保消毒效果。

六、消毒操作规范1. 消毒操作应在专门的消毒区域进行,确保操作环境的洁净和安全。

2. 消毒操作前,应进行必要的准备工作,如清洁、除尘等。

3. 消毒操作应按照先洁后消的原则进行,确保消毒效果的可靠性。

4. 消毒操作应使用专用工具,避免交叉感染的风险。

七、消毒效果评估1. 消毒后,应进行消毒效果评估,确保消毒的合格率达到标准要求。

2. 消毒效果评估应采用合适的检测方法和工具,如菌落总数、细菌培养等。

3. 消毒效果评估结果应记录并保存,作为消毒质量控制和改进的依据。

八、应急处理和事故报告1. 发生消毒事故或者不良事件时,应及时进行应急处理,确保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安全。

2. 消毒事故应即将报告相关部门,并进行调查和处理,以防止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医院消毒技术规范

医院消毒技术规范

医院消毒技术规范一、引言医院作为医疗服务机构,为了保障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健康安全,消毒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旨在制定医院消毒技术规范,确保医院消毒工作的科学性、规范性和高效性。

二、消毒分类1. 高级消毒:对高风险的医疗器械、手术器械以及病房环境进行消毒,以杀灭或去除大部分或全部的细菌、病毒、真菌等病原微生物。

2. 中级消毒:对中风险的医疗器械、手术器械以及病房环境进行消毒,以去除或杀灭大部分的细菌、病毒、真菌等病原微生物。

3. 低级消毒:对低风险的医疗器械、手术器械以及病房环境进行消毒,以去除或杀灭少量的细菌、病毒、真菌等病原微生物。

三、消毒操作规范1. 消毒人员:消毒工作由专职人员负责,必须经过相关培训并持有相应的资质证书。

2. 消毒设备:使用符合国家标准的消毒设备,确保设备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3. 消毒剂选择:根据不同的消毒对象和消毒需求,选择适当的消毒剂,并按照使用说明正确使用。

4. 消毒方法:根据消毒对象的不同,采用适当的消毒方法,如物理消毒、化学消毒、辐射消毒等。

5. 消毒程序:制定详细的消毒程序,包括准备工作、消毒操作、消毒时间、消毒剂浓度、消毒剂使用量等内容。

6. 消毒频率:根据医院的需求和风险评估结果,确定各个区域和设备的消毒频率,确保消毒工作的及时性和全面性。

7. 消毒记录:每次消毒操作都应有详细的消毒记录,包括消毒日期、消毒对象、消毒剂使用情况等,便于追溯和管理。

四、消毒质量控制1. 消毒效果评估:定期对消毒效果进行评估,采集样本进行微生物学检测,确保消毒工作的有效性。

2. 消毒监测:建立消毒监测制度,对消毒过程中的关键环节进行监测,如消毒剂浓度、消毒时间等。

3. 消毒不合格处理:对于消毒不合格的情况,及时采取纠正措施,并进行记录和报告,确保消毒质量的稳定性和可控性。

五、员工培训和宣教1. 消毒培训:定期对消毒人员进行培训,包括消毒操作规范、消毒剂的正确使用、消毒设备的维护保养等内容。

消毒技术规范

消毒技术规范

消毒技术规范消毒是指使用物理或化学的方法,杀灭或抑制病原微生物的活动。

消毒技术规范是指在消毒过程中应该遵循的原则和要求,以下是消毒技术规范的主要内容。

1.消毒原则消毒的原则是杀灭或抑制病原微生物,以达到减少或消除疾病传播的目的。

消毒应该选择合适的方法和杀菌剂,并配合适当的时间、温度和浓度。

2.消毒方法常用的消毒方法包括物理方法(如高温煮沸、紫外线照射等)和化学方法(如氯、臭氧、过氧化氢等)。

选择合适的消毒方法要考虑到被消毒物的特性和所需消毒的微生物种类。

3.消毒设备消毒设备应符合相关的卫生标准,并且要定期维护和保养。

消毒设备应具备可靠的杀菌效果,在使用过程中要保持水质清洁,以防止细菌的滋生。

4.消毒剂选择选择合适的消毒剂要考虑到杀菌谱、毒性、稳定性和环境影响等因素。

消毒剂的选择要根据具体的使用场所和需要消毒的物体来确定,同时要严格控制消毒剂的浓度和使用方法。

5.消毒操作在进行消毒操作时,应按照要求的时间、温度和浓度进行,同时要注意消毒剂的稀释和配比。

进行消毒操作时,应保证操作人员的安全,并避免消毒剂的溅洒和飞溅。

6.消毒管理消毒管理主要包括对消毒设备、消毒剂和操作人员的管理。

要定期检查和维护消毒设备的性能,保持消毒剂的质量稳定,严格管理消毒操作人员的培训和操作规范。

7.消毒效果评价消毒效果评价是指对消毒过程和效果进行监测和评估。

常用的评价指标包括菌落总数、特定病原菌的检测和生物指示器的使用等。

评价结果应及时记录和分析,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纠正。

8.消毒记录消毒记录是指对消毒过程和效果的记录和保存。

要详细记录每次消毒操作的时间、温度、浓度和操作人员等信息,同时保存相关的监测和评价结果。

消毒记录应妥善保存,方便日后查询和查证。

消毒技术规范是保障消毒效果和人员安全的重要指导文件,只有严格遵守消毒技术规范才能提高消毒效果,预防和控制疾病的传播。

各个单位和个人在进行消毒操作时要认真学习和遵守消毒技术规范,确保消毒工作的安全、可靠和有效。

消毒技术规范

消毒技术规范

消毒技术规范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医疗卫生领域中,消毒是一项至关重要的工作。

消毒技术的规范应用,不仅能够有效地预防和控制疾病的传播,还能保障我们的生活环境和医疗环境的安全与卫生。

消毒,简单来说,就是通过物理、化学或生物的方法,杀灭或去除环境中的病原微生物,使其达到无害化的处理过程。

然而,要确保消毒工作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就必须遵循严格的消毒技术规范。

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常见的消毒方法。

物理消毒方法包括热力消毒、紫外线消毒、过滤除菌等。

热力消毒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通过高温使微生物的蛋白质变性、凝固,从而达到杀灭微生物的目的。

比如,我们常见的煮沸消毒、蒸汽消毒就是利用了热力消毒的原理。

紫外线消毒则是利用紫外线的辐射能量破坏微生物的核酸结构,使其失去繁殖和感染能力。

但需要注意的是,紫外线消毒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它只能对直接照射到的物体表面进行消毒,而且穿透力较弱。

化学消毒方法则是利用化学消毒剂来杀灭微生物。

常见的化学消毒剂有含氯消毒剂、过氧乙酸、乙醇、碘伏等。

含氯消毒剂具有广谱杀菌作用,但使用时需要注意浓度和作用时间,过高的浓度可能会对人体和环境造成损害。

过氧乙酸具有强氧化性,能迅速杀灭各种微生物,但它具有刺激性气味,使用时需要做好防护措施。

乙醇常用于皮肤消毒和物品表面消毒,但需要注意其易燃性。

在进行消毒工作时,选择合适的消毒方法是至关重要的。

这需要根据消毒对象的性质、污染程度、微生物的种类以及消毒场所的特点等因素来综合考虑。

例如,对于医疗器械的消毒,通常需要采用高温高压灭菌的方法;对于室内空气的消毒,可以选择紫外线照射或化学消毒剂喷雾的方式;对于皮肤的消毒,则常用乙醇或碘伏等。

除了选择合适的消毒方法,消毒过程中的操作规范也同样重要。

在使用化学消毒剂时,必须严格按照消毒剂的说明书来配制正确的浓度。

浓度过低可能无法达到消毒效果,而浓度过高则可能会对物品造成损害,甚至对人体健康产生危害。

在进行消毒操作时,要确保消毒剂与消毒对象充分接触,并保持足够的作用时间。

医院消毒技术规范

医院消毒技术规范

医院消毒技术规范引言概述:医院是一个特殊的场所,需要保持高度的卫生和消毒标准,以确保患者和工作人员的健康安全。

医院消毒技术规范是指一系列的标准和程序,用于预防和控制感染病原体的传播。

本文将详细介绍医院消毒技术规范的五个部分,包括清洁消毒、器械消毒、环境消毒、手卫生和废物处理。

一、清洁消毒1.1 清洁消毒的目的是去除可见的污垢和有机物,减少细菌和病毒的数量。

清洁消毒应包括以下步骤:1.2 使用适当的清洁剂和消毒剂,根据不同的表面和物品选择合适的清洁方法。

1.3 定期检查清洁消毒工作的效果,确保清洁剂和消毒剂的浓度和使用方法正确。

二、器械消毒2.1 器械消毒是指对医疗器械进行杀菌灭菌处理,以防止交叉感染。

器械消毒应包括以下步骤:2.2 根据器械的特性和用途,选择合适的消毒方法,如高温蒸汽灭菌、化学消毒等。

2.3 确保消毒设备的正常运行和维护,定期检查器械消毒效果,确保器械符合消毒标准。

三、环境消毒3.1 环境消毒是指对医院内的空气、表面和物品进行消毒处理,以防止细菌和病毒的传播。

环境消毒应包括以下步骤:3.2 使用适当的消毒剂和消毒方法,对医院内的空气进行消毒,如紫外线消毒、空气过滤等。

3.3 定期对医院内的表面和物品进行消毒,如床单、地板、门把手等,确保环境的卫生和安全。

四、手卫生4.1 手卫生是医院中最基本的消毒措施,可以有效预防感染的传播。

手卫生应包括以下步骤:4.2 使用适当的洗手液和消毒剂,正确洗手和消毒,特别是在接触患者前后。

4.3 定期进行手部消毒培训和评估,确保医务人员正确掌握手卫生的方法和技巧。

五、废物处理5.1 废物处理是医院消毒规范中的重要环节,可以有效防止感染病原体的传播。

废物处理应包括以下步骤:5.2 对医疗废物进行分类和包装,确保按照规定的程序进行处理和处置。

5.3 定期检查废物处理设施和流程的合规性,确保废物处理符合相关的卫生和环保标准。

结论:医院消毒技术规范对于保障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健康安全至关重要。

《 消毒技术规范》

《 消毒技术规范》

消毒技术规范一、消毒技术的重要性消毒技术在日常生活、医疗保健、食品加工等领域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正确的消毒操作能有效去除病原体,保障人们的健康安全。

在疫情期间,消毒更是至关重要,可以有效预防病毒扩散,保护社会公众的健康。

二、常见的消毒方法1.物理消毒:如紫外线消毒、高温消毒等,通过高温或紫外线照射杀死细菌病毒,是常见的消毒方式之一。

2.化学消毒:如漂白粉、酒精、过氧化氢等,可以有效消灭细菌、病毒,常用于家庭、医疗、食品等领域。

3.生物消毒:利用生物制剂消毒,如益生菌、乳酸菌等,能够调节微生物群落,起到消毒杀菌的作用。

三、消毒操作规范1.选择适当的消毒方法:根据不同场景和需求选择合适的消毒方法,确保消毒效果。

2.注意消毒时间和剂量:消毒时间和剂量是确保消毒效果的关键,要严格按照要求执行,避免过量或不足。

3.保持消毒工具清洁:消毒工具如拖把、抹布等要定期清洁消毒,避免二次污染。

4.定期检查消毒设备:消毒设备应定期检查维护,确保正常运行,保障消毒效果。

四、消毒技术的未来发展随着科技的发展,消毒技术也在不断创新和完善。

未来,随着智能化、自动化技术的应用,消毒过程将更加高效、智能化。

同时,绿色环保的消毒技术也将受到更多关注和应用,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五、结语消毒技术规范是保障公众健康安全的重要手段,正确的消毒操作对于疾病预防和控制至关重要。

我们每个人都有责任保持清洁、健康的环境,遵守消毒技术规范,共同为创建一个安全、健康的生活环境而努力。

希望通过本文可以增加大家对消毒技术的认识,提高消毒意识,共同维护公共卫生安全。

国家消毒技术规范

国家消毒技术规范

国家消毒技术规范一、概述国家消毒技术规范是为了确保公共卫生和防止疾病传播而制定的指导性文件。

消毒技术规范覆盖了多个领域,包括医疗卫生、食品加工、水处理等,旨在规范各行业的消毒操作,保障人民健康。

二、消毒原则1.有效性:消毒操作必须确保能够有效灭活病原微生物,防止传播疾病。

2.安全性:消毒剂和方法必须对人体、环境无害,不会引起其他不良影响。

3.经济性:消毒操作应该尽可能节约资源、成本,提高效率。

4.便捷性:消毒方法应简单易行,方便实施。

三、常用消毒方法1.物理消毒:如高温消毒、辐射消毒等,适用于不耐化学消毒剂的物品和设备。

2.化学消毒:如氯和过氧化氢等消毒剂,适用于对物品表面进行消毒。

3.生物消毒:如利用微生物制剂进行消毒,适用于环境消毒。

四、消毒技术规范的要求1.消毒剂选择:应根据被消毒物品的性质和使用场所选择合适的消毒剂。

2.消毒剂浓度:严格按照规定的浓度使用消毒剂,以确保消毒效果。

3.消毒时间:不同消毒方法和消毒对象,需要根据规范确定合适的消毒时间。

4.消毒流程:消毒过程中应按规范操作流程,保证每个环节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5.消毒效果检测:消毒后应定期进行效果检测,确保消毒效果符合规范要求。

五、消毒技术规范的意义遵守国家消毒技术规范不仅可以有效防止疾病的传播,保护人民健康,还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减少资源浪费,为社会公共卫生事业作出贡献。

六、结语国家消毒技术规范是保障公共卫生和人民健康的重要工具,各行业应严格遵守规范要求,加强消毒操作的管理和监督,共同营造清洁健康的生活环境。

以上是关于国家消毒技术规范的相关内容,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消毒技术规范

消毒技术规范

专业机构推荐规范
01 02 03
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CDC) 消毒与感染控制指南
世界卫生组织(WHO)医疗机构消 毒与感染控制指南
中华预防医学会医院感染控制分会 发布的《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企业内部标准
01
制药企业GMP认证 的消毒标准
02
食品生产企业 HACCP认证的消毒
标准
04
托幼机构内部消毒 卫生标准
消毒的历史与发展
消毒的历史
消毒起源于古代,最初使用的是阳光 曝晒、加热等方法来杀灭病原体。随 着化学工业的发展,消毒剂逐渐得到 广泛应用。
消毒的发展
现代消毒技术不断发展和完善,包括 臭氧消毒、紫外线消毒、化学消毒等 方法,广泛应用于医疗、食品、饮水 等领域。
02
消毒技术分类
物理消毒法
热力消毒
利用高温或紫外线进行消毒,如煮沸、蒸汽、紫外线消毒等。
03
医疗机构内部消毒 卫生标准
06
消毒技术的应用场景
医疗机构的消毒
医院消毒
医院是病人集中的场所,为了防 止病菌传播,需要进行全面的消 毒工作,包括室内空气消毒、医 疗器械消毒、病房和手术室的消
毒等。
诊所消毒
诊所通常处理各种疾病和病症, 为了防止病菌传播,需要对诊室 、治疗室、牙科设备等进行严格
的消毒。
生物消毒法
发酵法
利用微生物发酵产生热量进行消毒,如粪便、垃圾等的发酵 。
堆肥法
将有机废弃物与微生物混合堆肥,利用微生物分解有机物产 生热量进行消毒。
03
常用消毒剂与使用方法
含氯消毒剂
总结词
含氯消毒剂是一种高效、广谱的消毒剂,可用于各种环境和物品的消毒。

消毒技术规范

消毒技术规范
----物理化学消毒方法处理 灭 菌 方 法: 压力蒸汽灭菌
----预真空、脉动真空、下排气、快速 环氧乙烷气体灭菌
1.手术器械和用品的灭菌
不耐热手术用品的灭菌:心脏起搏器、人工瓣膜、 麻醉器材、内镜等用品采用环氧乙烷灭菌戊二醛10 小时浸泡
手术用敷料灭菌:压力蒸汽灭菌 凡士林纱布、纱条:干热灭菌(160℃,h)
中水平消毒法:是可以杀灭和去除细菌芽孢以外的各种病原微生物的方法。 方法:碘类消毒剂、醇类、酚类、醇类和氯已定的复方、醇类和季铵盐类复 方。
低水平消毒法:只能杀灭细菌繁殖体(结核分枝杆菌除外)和亲脂病毒的 的方法。
方法:通风换气、冲洗、单链季铵盐(本扎溴铵等)、双胍类(氯已定)、 金属离子。
2.医用物品对人体的危险性分类
压力蒸汽灭菌后处理:检查灭菌效果,标明灭菌 日期,登记完整,物品储存在密闭橱柜中,离地 20-25cm,离顶 50cm,离墙5cm,保存日期 10-14天,潮湿多雨要缩短。
2.干热灭菌
适用范围:耐高温物品 分类:烧灼、干烤 时间:160℃,2h;170℃,1h;180℃,0.5h 注意:物品要清洗干净,玻璃制品保持干燥,40℃ 以 下 再 开 箱 , 物 品 小 于 10*10*20 , 粉 剂 厚 度 小 于 0.635 cm,凡士林纱布小于1.3 cm。
高度危险性物品:进入无菌组织或器官内部与破损 组织皮肤接触的器材和用品。
手术器械、透析器、导尿管、膀胱镜、腹腔镜、活 检钳
中度危险性物品:和破损皮肤黏膜接触。 胃肠道内窥镜、气管镜、压舌板、体温表 低度危险性物品:直接或间接和健康无损的皮肤接
触。
毛巾、便器、餐具、被褥、听诊器、血压计
3.微生物对消毒因子的敏感性:
3.紫外线消毒

消毒技术规范-完整版

消毒技术规范-完整版

消毒技术规范受控状态___________________ 受控编号___________________ 编制___________________ 版本_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___________________ 批准___________________目录1、术语和定义 (4)2、基本要求 (5)3、消毒时机 (5)4、常用消毒与灭菌方法 (6)4.1 压力蒸汽灭菌 (6)4.2 干热灭菌 (10)4.3 去污 (11)4.4 紫外线消毒 (13)4.5 低温甲醛蒸汽灭菌 (15)4.6 环氧乙烷气体灭菌 (16)4.7 臭氧 (19)4.8 液体化学消毒剂使用规范 (20)4.8.1 含氯消毒剂 (20)4.8.2 二氧化氯 (22)4.8.3 乙醇 (23)4.8.4 碘伏 (23)4.8.5 戊二醛 (24)4.8.6 过氧乙酸 (25)4.8.7 过氧化氢 (26)4.8.8 二溴二甲基乙内酰脲(二溴海因) (27)4.8.9 胍类消毒剂 (28)4.8.10 季胺盐类消毒剂 (28)4.8.11 酸性氧化电位水 (29)4.8.12 煮沸消毒 (30)4.8.13 流动蒸汽消毒 (30)4.8.14 其他消毒灭菌方法 (31)4.8.14.1 过滤除菌 (31)4.8.14.2 微波消毒 (31)4.8.14.3 其他合法、有效的消毒产品 (31)5、消毒对象 (31)5.1 空气 (31)5.2 环境物表 (31)5.3 手(手套) (32)5.4 防护用品 (32)5.5 生物安全柜 (32)5.6 高效空气过滤器 (32)5.7 其它设施设备 (33)6、消毒质量控制 (33)7、注意事项 (34)1、术语和定义关于消毒和灭菌有许多不同的术语,下面是生物安全中较常用的:清洁:将有活的生物因子减少到安全水平。

消毒:杀死微生物的物理或化学手段,但不一定杀死其孢子。

医院消毒技术规范

医院消毒技术规范

医院消毒技术规范一、引言医院是一个重要的公共场所,为了保障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健康安全,消毒工作显得特别重要。

本文将介绍医院消毒技术规范,包括消毒目的、消毒分类、消毒方法、消毒频率、消毒剂选择等方面的内容。

二、消毒目的医院消毒的目的是杀灭或者去除病原微生物,防止交叉感染,保障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安全。

通过科学合理的消毒措施,可以有效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率。

三、消毒分类根据对象的不同,医院消毒可以分为三类:环境消毒、器械消毒和手卫生消毒。

1. 环境消毒:主要针对医院内的空气、地面、墙壁、家具等物体进行消毒,以减少病原微生物的传播。

常用的环境消毒方法有物理消毒(如紫外线消毒)和化学消毒(如喷雾消毒)。

2. 器械消毒:医院内使用的各种医疗器械、设备和器具需要进行消毒,以确保其无菌状态。

常用的器械消毒方法有高温蒸汽消毒、化学消毒和干热消毒等。

3. 手卫生消毒:医务人员的手是最容易成为病原微生物传播媒介的部位,因此手卫生消毒非常重要。

常用的手卫生消毒方法有洗手消毒和手部消毒液消毒。

四、消毒方法根据不同的消毒对象和要求,医院消毒可以采用不同的方法。

以下是常用的消毒方法:1. 物理消毒方法:- 紫外线消毒:使用紫外线照射空气、物体表面等,杀灭或者去除病原微生物。

注意保护眼睛和皮肤,避免直接暴露在紫外线下。

- 高温消毒:使用高温蒸汽或者干热对器械、设备等进行消毒。

要确保达到一定的温度和时间要求,以杀灭病原微生物。

2. 化学消毒方法:- 消毒液消毒:使用消毒液对环境、器械、手部等进行消毒。

消毒液的选择应根据不同的消毒对象和要求,注意使用合适的浓度和时间。

- 气雾消毒:使用消毒剂制成气雾,对空气中的病原微生物进行消毒。

要注意避免人员直接吸入气雾,保证安全。

五、消毒频率医院消毒的频率应根据不同的区域和物体进行合理安排,以保证消毒效果。

以下是一些建议的消毒频率:1. 病房和手术室:每天进行一次全面消毒,包括地面、墙壁、床铺、器械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消毒技术规范目录1 总则 1 1.1 引言 1 1.2适用范围 1 1.3术语 1 1.4基本原则和要求2 1.4.对消毒检验技术的要求 2 1.4.1.2 对无菌操作的要求 2 1.4.1.对试验的要求3 1.4.1.消毒剂鉴定测试项目的确定 3 1.4.1.消毒器械鉴定测试项目的确定 5 1.4.1.消毒剂有效成分含量表示方法 5 1.4.1.对重复试验的要求 5 1.4.1.判定标准 5 1.4.1.最终评价的要求 5 1.4.1.10 对实用剂量的要求 6 1.4.1.1对试验记录的要求 6 1.4.1.1对检测报告的要求 6 1.4.2. 消毒剂理化实验基本要求 6 1.4.消毒剂毒理学实验基本原则 7 1.4.3.1消毒剂安全性毒理学评价程序 7 1.4.3.2 对各种消毒剂进行毒理学试验的规定 71.4.3.3对毒理学试验用消毒剂样品的规定 81.4.4 消毒、灭菌技术要求9 1.4.4.1消毒、灭菌因子基本分类9 1.4.4.2 医用物品对人体的危险性分类9 1.4.4.3 微生物对抗微生物的敏感性10 1.4.4.4 选择消毒、灭菌方法的原则10 1.4.4.5消毒、灭菌基本程序10 1.4.4.6 消毒工作中的个人防护11 1.4.5 疫源地消毒基本要求11 1.4.5.1组织执行与人员11 1.4.5.2时限要求11 1.4.5.3装备要求111.4.5.4技术要求 112 消毒检验技术规范 14 2.1 消毒检验技术规范 14 2.1.1 消毒剂杀微生物试验技术 14 2.1.1.1 适用范围 14 2.1.1.2 菌悬液与菌片的制备 14 2.1.1.3 活菌培养计数技术 16 2.1.1.4 残留消毒剂的去除方法 17 2.1.1.5 中和剂鉴定试验 18 2.1.1.6 物理法去除残留消毒剂的鉴定试验 21 2.1.1.7 细菌定量杀灭试验 2212.1.1.8 杀灭分枝杆菌试验 25 2.1.1.9真菌杀灭试验 26 2.1.1.10 病毒灭活试验 27 2.1.1.11能量试验 34 2.1.1.12 各种因素对消毒剂杀菌作用影响的测定 35 2.1.2 消毒剂对物体表面模拟现场和现场消毒鉴定试验 37 2.1.2.1 消毒剂对食(饮)具消毒效果的模拟现场鉴定试验 37 2.1.2.2 消毒剂对医疗器械的消毒模拟现场鉴定试 38 2.1.2.3消毒剂对医疗器械的模拟现场灭菌试验 38 2.1.2.4 连续使用稳定性试验 39 2.1.2.5 消毒剂对手消毒模拟现场试验 40 2.1.2.6 消毒剂对手消毒现场试验 41 2.1.2.7 消毒剂对皮肤消毒模拟现场试验42 2.1.2.8 消毒剂对皮肤消毒现场试验 43 2.1.2.9 消毒剂对其他表面消毒模拟现场鉴定试验 44 2.1.2.10 消毒剂对其他表面消毒现场鉴定试验 45 2.1.3 空气消毒效果鉴定试验 46 2.1.3.1 目的 46 2.1.3.2 试验设备和器材 46 2.1.3.3 试验阶段 46 2.1.3.4 实验室试验与模拟现场试验操作程序 46 2.1.3.5 现场试验 48 2.1.4 生活饮用水消毒效果鉴定实验技术 49 2.1.4.1生活饮用水消毒效果鉴定 49 2.1.4.2人工游泳池水消毒设备和方法 53 2.1.5 灭菌与消毒器械杀灭微生物效果鉴定实验技术 54 2.1.5.1 干热灭菌柜灭菌试验 54 2.1.5.2 红外线消毒碗柜消毒试验 55 2.1.5.3微波灭菌柜消毒和灭菌试验 56 2.1.5.4 紫外线灯辐照强度和杀微生物效果鉴定试验 57 2.1.5.5 紫外线消毒箱消毒试验 59 2.1.5.6 环氧乙烷灭菌器灭菌效果鉴定试验 60 2.1.5.7 臭氧消毒柜消毒试验 61 2.1.5.8 臭氧水消毒器物品表面消毒试验 63 2.1.6 灭菌与消毒指示器材鉴定试验 64 2.1.6.1 压力蒸汽灭菌生物指示器材鉴定试验 64 2.1.6.2 压力蒸汽灭菌化学指示卡鉴定试验 66 2.1.6.3 压力蒸汽灭菌化学指示胶带与化学指示标签的鉴定试 67 2.1.6.4 紫外线灯管照射强度化学指示卡鉴定试验 66 2.1.6.5 消毒剂浓度试纸鉴定试验 69 2.1.7 抗菌试验 69 2.1.7.1 目的 69 2.1.7.2 抑菌环试验 69 2.1.7.3 最小抑菌浓度测定试验702.1.7.4 滞留抑菌效果试验70 2.1.7.5洗衣粉抗菌效果鉴定方法 72 2.1.7.6 振荡烧瓶试验742.1.7.7 浸渍试验 76 2.1.7.8 奎因试验 77 2.1.8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产品细菌和真菌污染的检测实验技术 77 2.1.8.1 细菌或真菌污染总菌数的检测 7722.1.8.2 无菌检验试验 79 2.1.8.3 卫生监督抽样 81 2.1.9 隐形眼镜护理液抗菌功能鉴定检验技术 82 2.1.9.1定义 82 2.1.9.2产品卫生标准: 82 2.1.9.3样品采集 82 2.1.9.4 鉴定方法 82 2.1.10 灭菌医疗用品包装鉴定检验技术 86 2.1.10.1 定义 86 2.1.10.2 理化性能鉴定 86 2.1.10.3 与灭菌工艺的相容性鉴定 90 2.1.10.4 微生物屏障性能鉴定 92 2.1.10.5 毒性鉴定 96 2.1.10.6 无菌有效期鉴定 94 2.1.10.7 特殊性能鉴定(EN 868) 94 2.1.11一次性使用卫生用品鉴定实验技术 1022.1.11.1定义1022.1.11.2产品卫生标准102 2.1.11.3生产环境卫生标准103 2.1.11.4消毒效果生物监测评价103 2.1.11.5产品毒理学鉴定103 2.1.11.6产品微生物污染鉴定104 2.1.11.7 产品杀菌性能、抑菌性能及其稳定性鉴定107 2.1.11.8产品环氧乙烷残留量测试方法110 2.1.11.9生产环境采样与测试方法113 2.1.11.10消毒效果生物监测评价方法113 2.2 消毒剂理化鉴定实验技术113 2.2.1 消毒剂原料或单方制剂的测定方法113 2.2.1.1常用器材113 2.2.1.2 含量测定方法113 2.2.1.2.1 有效氯含量的测定113 2.2.1.2.2 有效碘含量的测定114 2.2.1.2.3 过氧乙酸(C2H4O3) 含量的测定115 2.2.1.2.4 过氧化氢(H2O2)含量的测定115 2.2.1.2.5 臭氧(O3)含量的测定116 2.2.1.2.6 二氧化氯(CLO2) 含量的测定116 2.2.1.2.7 甲醛(CH2O)含量的测定118 2.2.1.2.8 戊二醛(C5H8O2)含量的测定119 2.2.1.2.9 环氧乙烷(C2H4O) 含量的测定120 2.2.1.2.10 乙醇(C2H6O) 含量的测定121 2.2.1.2.11 酸氯己定(醋酸洗必泰, C22H30CL2N10·2C2H4O2)和葡萄糖酸氯己定含量的测定122 2.2.1.2.12 苯扎溴铵(新洁尔灭, C22H40BrN) 含量的测定123 2.2.1.2.13 苯扎氯铵(洁尔灭,C22H40Cl N)含量的测定124 2.2.1.2.14 甲酚皂(煤酚皂,C7H8O)含量的测定(气相色谱法)125 2.2.1.2.15 甲酸、水杨酸和山梨酸含量的测定(HPLC法)12532.2.1.3 滴定液的配制及其浓度标定1262.2.1.3.1 硫代硫酸钠(Na2S2O3) 滴定液1262.2.1.3.2 碘(I2) 滴定液1272.2.1.3.3 高锰酸钾(KMnO4) 滴定液1272.2.1.3.4 硫酸(H2SO4) 滴定液1282.2.1.3.5 氢氧化钠(NaOH) 滴定液1282.2.1.3.6 高氯酸(HCLO4) 滴定液1292.2.1.3.7 四苯硼钠[(C6H5)4BNa] 滴定液129 2.2.1.3.8 烃铵盐(C22H40ClN) 滴定液129 2.2.1.3.9 碘酸钾(KIO3)滴定液130 2.2.1.4 pH值的测定(pH计法或试纸法) 130 2.2.1.5 重金属(以铅计)检查131 2.2.1.6 砷盐检查131 2.2.1.7误差及有效数字修约131 2.2.2 复方消毒剂有效成分含量测定的指导原则131 2.2.2.1 分析方法的选择131 2.2.2.2 分析方法的可靠性论证132 2.2.3 消毒剂稳定性测定132 2.2.3.1 测定原则132 2.2.3.2 外观检查132 2.2.3.3 化学测定法:132 2.2.3.3.1 经验法:132 2.2.3.3.2 室温自然留样法:132 2.2.3.4 微生物测定法133 2.2.4 消毒剂对金属腐蚀性的测定133 2.2.4.4 腐蚀性分级标准135 2.3 消毒剂毒理学实验技术 136 2.3.1急性经口毒性试验 136 2.3.2 急性吸入毒性试验 137 2.3.3 皮肤刺激试验 139 2.3.4急性眼刺激试验140 2.3.5阴道黏膜刺激试验 141 2.3.6 皮肤变态反应试验 144 2.3.7 亚急性毒性试验 145 2.3.8 致突变试验 145 2.3.8.1 L5178Y 细胞基因突变试验 145 2.3.8.2 V79 细胞基因突变试验 148 2.3.8.3 体外哺乳动物细胞染色体畸变试验 150 2.3.8.4 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试验 151 2.3.8.5 哺乳动物骨髓细胞染色体畸变试验 152 2.3.8.6 程序外DNA修复合成试验 153 2.3.8.7 小鼠精子畸形试验 154 2.3.8.8 睾丸生殖细胞染色体畸变试验 155 2.3.9 亚慢性毒性试验 15642.3.10 致畸胎试验 1572.3.11 慢性毒性试验 157 2.3.12 致癌试验 159 2.3.13毒理学试验结果的最终判 160附录A 162 试剂和培养基配方 1621.磷酸盐缓冲液(PBS,0.03mol/L,pH7.2) 1622.革兰染色液 1623.孔雀绿与沙黄芽孢染色液 1624.无菌检验用洗脱液 1625.标准硬水(硬度342mg/L) 1626.有机干扰物 1627.营养琼脂培养基 1638.营养肉汤培养基 1639.稀释液:胰蛋白胨生理盐水溶液(TPS)。

16310.胰蛋白胨大豆肉汤培养基(TSB) 16311.胰蛋白胨大豆琼脂培养基(TSA) 16312.品红亚硫酸钠培养基 163 13.溴甲酚紫蛋白胨培养液 16414.嗜热脂肪杆菌恢复琼脂培养基 16415.需氧-厌氧菌琼脂培养基 16416.沙堡琼脂培养基 16417.沙堡液体培养基 16418.无菌试验用真菌培养基 165 19人淋巴细胞维持培养基 16520.人淋巴细胞完全培养基 16521.血琼脂培养基 16522.霉菌培养基 16523. SCDLP液体培养基 16524.伊红美蓝培养基 16625. 0.5% 葡萄糖肉汤培养基 16626. 甘露醇培养基 16627. 乳糖胆盐发酵管 16628.乳糖发酵管 1673. 医疗卫生机构消毒技术规范 1683.1消毒与灭菌方法 1683.1.1.1压力蒸汽灭菌 1683.1.1.2压力蒸汽灭菌器 1683.1.1.3下排气式压力蒸汽灭菌器 1683.1.1.4预真空压力蒸汽灭菌器 1683.1.1.5灭菌前物品的准备 1693.1.1.6灭菌后处理 1703.1.1.7快速压力蒸汽灭菌器灭菌法 1713.1.2干热灭菌171 3.1.3 去污172 3.1.4 紫外线消毒173 3.1.4.1适用范围17353.1.4.2紫外线消毒灯和紫外线消毒器173 3.1.5 低温蒸汽甲醛气体消毒175 3.1.6环氧乙烷气体灭菌 175 3.1.7臭氧177 3.1.8液体化学消毒剂使用规范178 3.1.8.1戊二醛178 3.1.8.2过氧乙酸179 3.1.8.3过氧化氢179 3.1.8.4二溴二甲基乙内酰脲(二溴海因)180 3.1.8.5 二氧化氯180 3.1.8.6 含氯消毒剂181 3.1.8.7 乙醇182 3.1.8.8 碘伏182 3.1.8.9氯己定182 3.1.8.10 季胺盐类消毒剂 183 3.2 手术器械和用品的灭菌 183 3.2.1 适用范围183 3.2.2. 手术器械包的灭菌183 3.2.2.1 灭菌前的准备183 3.2.2.2 灭菌方法184 3.2.3 手术缝线的灭菌184 3.2.4 锐利手术器械的灭菌184 3.2.5 不耐热手术用品的灭菌184 3.2.6 手术用敷料的灭菌184 3.3 输注器材的灭菌 185 3.3.1 适用范围185 3.3.2 注射器、输液器的灭菌185 3.4 一般诊疗用品的消毒185 3.4.1适用范围185 3.4.2 清洁与消毒方法185 3.5 内镜的消毒灭菌186 3.5.1 适用范围186 3.5.2 内镜消毒、灭菌的基本原则186 3.5.3 内镜的清洗187 3.5.4 内镜的消毒187 3.5.4.1 软式内镜的消毒187 3.5.4.2 硬式内镜的消毒187 3.5.5 消毒后内镜的冲洗188 3.5.6 内镜附件的消毒188 3.5.7 内镜消毒与灭菌的注意事项188 3.6 医务人员手的消毒 189 3.6.1 适用范围189 3.6.2手消毒197 3.6.3卫生手消毒18963.6.4常用手消毒剂190 3.7皮肤与黏膜的消毒190 3.7.1 适用范围190 3.7.2穿刺部位的皮肤消毒190 3.7.3病人手术切口部位的皮肤消毒190 3.7.4病原微生物污染皮肤的消毒190 3.7.5黏膜消毒190 3.7.5.1会阴部及阴道手术消毒190 3.7.5.2口腔和咽部消毒190 3.7.6新生儿脐带消毒191 3.7.7常用消毒剂191 3.8 医院室内空气的消毒191 3.8.1 适用范围191 3.8.2 Ⅰ类环境的空气消毒191 3.8.3 Ⅱ类环境的空气消毒191 3.8.4 Ⅲ类环境的空气消毒191 3.8.5 Ⅳ类环境的消毒192 3.9餐具和卫生洁具的消毒192 3.9.1 适用范围192 3.9.2 餐具的清洁和消毒192 3.9.3 痰杯(盂)的消毒193 3.9.4 脸盆消毒194 3.9.5 便器的消毒194 3.9.6 抹布、拖把的消毒194 3.10 物体和环境表面消毒 194 3.10.1适用范围 194 3.10.2 Ⅰ、Ⅱ类物体表面的消毒 194 3.10.3 Ⅲ类环境物体表面的消毒 194 3.10.4 Ⅳ类环境物体表面的消毒 195 3.10.5 化验室污染区的消毒 195 3.11 检验相关物品的消毒 195 3.11.1 适用范围 195 3.11.2 消毒原则 195 3.11.3 检验单的消毒 195 3.11.4 空气的消毒 195 3.11.5 器材消毒 196 3.11.5.1 金属器材 196 3.11.5.2 玻璃器材 196 3.11.5.3 塑料制品 196 3.11.5.4 橡胶制品 196 3.11.5.6 贵重仪器196 3.11.6 手的消毒 196 3.11.7 废弃标本及其容器的消毒处理197 3.12 口腔器具的消毒灭菌 19773.12.1 适用范围 197 3.12.2 消毒原则197 3.12.3 口腔器材的消毒灭菌 197 3.12.4 诊疗环境的消毒 198 3.12.5 患者口腔消毒 198 3.13 织物的消毒198 3.13.1 适用范围198 3.13.2 衣被的收集袋和接送车的清洁消毒198 3.13.3 衣被的洗涤消毒198 3.13.4 洗衣池(机)的消毒199 3.13.6 洗衣房人员的卫生199 3.14 污水的消毒处理 199 3.14.1 适用范围 199 3.14.2 污水治理的原则 199 3.14.3 污水处理站 200 3.14.4 污水处理工艺流程 200 3.14.5 污水的消毒 201 3.14.6 污水排放标准202 3.14.7 污泥的处理 203 3.15 污物的消毒处理 204 3.15.1 适用范围204 3.15.2 污物的分类 204 3.15.3 污物的处理原则 204 3.15.4 污物的收集 205 3.15.5 感染性废弃物的消毒处理 205 3.15.5.8艾滋病病人污物的消毒处理 206 3.15.5.9朊毒污染物的处理206 3.15.6 一次性注射器、输液器、输血器等使用后的处理 207 3.15.7 放射性废弃物的处理 207 3.15.8 锋利物的处理 208 3.15.9 遗传毒性废弃物的处理 208 3.15.10 药物性废弃物的处理 208 3.15.11 化学性废弃物的处理 208 3.16 尸体及其相关环境的消毒 208 3.16.2 尸体的清洁与消毒208 3.16.3 死者衣物的消毒209 3.16.4 尸体运载工具的消毒209 3.16.5 尸体冷藏箱的消毒209 3.16.6 停尸台的消毒209 3.16.7停尸房的空气消毒210 3.17 医院消毒灭菌的效果监测 210 3.17.1 前言 210 3.17.2 热力灭菌效果的监测方法 211 3.17.3 环氧乙烷(EO)灭菌效果监测 21283.17.4 紫外线消毒效果的监测 212 3.17.5 医疗器械灭菌效果的监测 213 3.17.6 手和皮肤黏膜消毒效果监测 216 3.17.7 物品和环境表面消毒效果的监测 217 3.17.8 空气消毒效果的监测 217 3.17.9 消毒液的监测 218 3.17.9.1 常用消毒液有效成分测定 218 3.17.9.2 使用中消毒液染菌量测定 218 3.17.10 餐具消毒效果监测 219 3.17.11 卫生洁具消毒效果监测 219 3.17.12 内窥镜消毒灭菌效果的监测 2193.17.13 医用污物消毒效果监测 2204.疫源地消毒技术规范 222 4.1常用消毒方法 222 4.1.1煮沸消毒法 222 4.1.2消毒剂溶液浸泡消毒法 222 4.1.3消毒剂溶液擦拭消毒法 222 4.1.4消毒剂溶液喷雾消毒法 222 4.1.5环氧乙烷简易熏蒸消毒法 222 4.2消毒面积与体积的测量和计算 222 4.3消毒剂的应用 223 4.3.2消毒剂的使用 223 4.3.2.1漂白粉 223 4.3.2.2次氯酸钙(漂粉精) 224 4.3.2.4环氧乙烷 224 4.3.2.5过氧乙酸 225 4.3.2.6碘伏 228 4.3.2.7苯扎溴铵 226 4.3.2.8氯己定 226 4.3.3消毒剂浓度的表示方法 226 4.3.3.1消毒剂溶液浓度 226 4.3.3.2消毒剂固体制剂浓度 227 4.3.4主要消毒剂有效成分含量测定法 228 4.3.5简易测定法 228 4.3.5.2浓度试纸测定法 228 4.3.5.3消毒剂中有效氯的简易检测 229 4.3.5.4水中余氯检验 229 4.4各种污染对象的常用消毒方法 229 4.4.16污水消毒 230 4.5疫区饮用水的消毒与管理230 4.6疫源地消毒效果的微生物学评价 234 4.6.4检测方法 234 4.6.4.1物体表面检测方法 234 4.6.4.2排泄物、呕吐物检测方法 23594.6.4.3空气检测方法 2354.6.4.4水检测方法 2354.7各种传染病疫点消毒要求 2364.7.1鼠疫 2364.7.2霍乱 2364.7.3甲型肝炎和戊型肝炎 2374.7.4乙型肝炎、丙型肝炎、丁型肝炎 2374.7.5细菌性痢疾 2384.7.6伤寒和副伤寒 2384.7.7艾滋病 2384.7.8淋病和梅毒 2394.7.9脊髓灰质炎 2394.7.10白喉 2404.7.11流行性出血热 240 4.7.12狂犬病2404.7.13钩端螺旋体病 2414.7.14布鲁氏菌病 2414.7.15炭疽 2414.7.16班疹伤寒 2424.7.17结核病 2424.7.18麻风病 243附录1 疫点终末消毒工作记录 244附录2 疫点终末消毒效果检验记录 245附录3 疫点随时消毒工作记录 246消毒技术规范1 总则1.1 引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实施办法》和《消毒管理办法》制订本规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