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册-《物质的比热》导学案

合集下载

4.4物质的比热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册

4.4物质的比热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册
教学过程设计
1.导入环节(5分钟)
-利用多媒体展示不同地区(沿海与内陆)的气候特点,提出问题:“为什么沿海地区冬季温暖,夏季凉爽,而内陆地区温差较大?”
-学生思考并尝试解答,教师引导学生关注物质性质与气候之间的关系,为新课学习铺垫。
2.讲授新课(15分钟)
-教师简要回顾热量、温度等概念,引入比热容的定义,讲解比热容的计算公式。
-视频资料:收集和播放与比热容相关的科普视频,如物质的比热容实验演示、比热容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等,帮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比热容。
-科普文章:挑选一些关于比热容在工业、农业、建筑等领域应用的科普文章,让学生了解比热容的广泛影响。
-地理资料:提供一些地理资料,探讨比热容在地理环境形成中的作用,如沙漠地区与海洋地区的温差形成原因。
2.拓展建议
-鼓励学生开展课外实验,如测量不同建筑材料、土壤等的比热容,将实验结果与课堂学习相结合,加深对比热容的理解。
-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研究当地气候特点与地表物质比热容之间的关系,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
-开展研究性学习,让学生选择一个与比热容相关的课题,进行深入研究,撰写研究报告。
-鼓励学生关注生活中的比热容现象,如烹饪、保温杯设计等,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答案:取相同质量的水和酒精,加热相同的时间,测量温度上升的差值。通过比较温度变化,可以推断出水和酒精的比热容差异。
4.分析题:根据实验数据,分析物质的比热容。
-问题:以下实验数据表明了不同物质的比热容,分析数据并总结规律。
物质|质量(m) |热量(Q) |温度变化(ΔT)
----|--------|--------|-------------
-教师简要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比热容的概念、计算方法及其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024年浙教版科学七上44物质的比热教学教案

2024年浙教版科学七上44物质的比热教学教案

2024年浙教版科学七上44 物质的比热教学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册第44章,主题为“物质的比热”。

教学内容详细包括:比热的定义,比热容的概念,不同物质的比热容差异,以及比热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具体章节为第三章“物质的基本性质”第4节。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比热的概念,了解不同物质比热容的差异。

2. 学会运用比热容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分析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比热的定义,比热容的概念,不同物质的比热容差异。

难点:如何运用比热容解释实际问题,实验操作中的注意事项。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实验器材(酒精灯、烧杯、温度计、热水、冷水、不同物质样品等)。

学具:实验报告单,学习笔记。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展示生活中常见的物质加热和冷却现象,引导学生思考其中的原因。

2. 知识讲解:(1)介绍比热的定义,解释比热容的概念。

(2)通过表格和图示展示不同物质的比热容差异。

(3)讲解比热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3. 实践操作:(1)分组进行实验,测量不同物质的比热容。

(2)观察并记录实验数据,分析实验现象。

4. 例题讲解:(1)讲解如何运用比热容解决实际问题。

(2)通过例题,让学生学会计算物质加热或冷却过程中的温度变化。

5. 随堂练习:布置相关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比热的定义2. 比热容的概念3. 不同物质的比热容差异4. 比热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解释什么是比热,什么是比热容。

(2)比较水和油的比热容,并说明原因。

(3)计算一道应用题:一杯100℃的水加入一块0℃的冰块后,混合物的最终温度是多少?2. 答案:(1)比热是单位质量物质升高或降低1℃所需的热量,比热容是单位质量物质升高或降低1℃时的热量变化。

(2)水的比热容大于油,因为水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较强,加热或冷却时需要更多的能量。

《物质的比热导学案-2023-2024学年科学浙教版2013》

《物质的比热导学案-2023-2024学年科学浙教版2013》

《物质的比热》导学案导学目标:1. 了解物质的比热的观点及其意义。

2. 掌握计算物质的比热的方法。

3. 能够应用物质的比热解决实际问题。

导学内容:1. 物质的比热观点2. 物质的比热的计算方法3. 物质的比热的应用导学步骤:一、导入(10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热学知识,回答问题:什么是物质的比热?为什么物质的比热是一个重要的物理量?2. 通过实例引出物质的比热的观点,让学生了解物质的比热在平时生活中的应用。

二、讲解(20分钟)1. 讲解物质的比热的定义及意义,引导学生理解物质的比热是物质单位质量升高1摄氏度所需的热量。

2. 介绍物质的比热的计算方法,包括公式及计算步骤。

通过实例演算,让学生掌握计算物质的比热的技巧。

三、练习(30分钟)1. 给学生提供一些物质的比热数值及相关数据,让学生进行计算练习。

2. 设计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应用物质的比热知识进行解题,培养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

四、讨论(15分钟)1. 分组讨论物质的比热在工程、科技等领域的应用,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和见解。

2. 引导学生思考物质的比热对于热工学的重要性,并与其他热学知识进行联系,加深学生对物质的比热的理解。

五、总结(5分钟)1. 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让学生梳理物质的比热的观点、计算方法及应用。

2. 鼓励学生在课后进行进一步的进修和思考,加深对物质的比热的理解。

六、作业安置(5分钟)1. 安置相关练习题,稳固学生对物质的比热的掌握。

2. 提出思考问题,让学生在课后进行思考和探讨,拓展对物质的比热的认识。

导学案附录:1. 物质的比热公式:Q=mcΔT其中,Q为物质的热量,m为物质的质量,c为物质的比热,ΔT为物质的温度变化量。

2. 物质的比热的单位:J/(kg·℃)3. 物质的比热数值:水的比热:4186 J/(kg·℃)铁的比热:449 J/(kg·℃)铝的比热:900 J/(kg·℃)4. 物质的比热的应用:(1)在工程领域中,物质的比热常常用于计算热量的传递和热工艺的设计。

《物质的比热导学案-2023-2024学年科学浙教版2013》

《物质的比热导学案-2023-2024学年科学浙教版2013》

《物质的比热》导学案第一课时一、导入引言物质的比热是物质在单位质量的情况下温度改变所需的热量,也是描述物质对热量的吸收能力和保持热能的能力的重要物理量。

比热的大小取决于物质的种类和温度,不同物质的比热值也不相同。

本节课将通过实验探究物质的比热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二、实验目的1. 掌握物质的比热的概念;2. 学习比热的计算方法;3. 通过实验探究不同物质的比热值的大小。

三、实验仪器与试剂1. 热量测量仪、热容量仪、热电偶;2. 水、铝、铁等不同物质的样品。

四、实验步骤1. 将热量测量仪内部加热装置加热至一定温度,然后将待测物质放入热量测量仪中;2. 记录待测物质的初始温度和热量测量仪的初始温度;3. 观察待测物质的温度变化,并记录相应的时间、温度变化和热量测量仪的温度变化;4. 根据实验数据计算出待测物质的比热值。

五、实验数据记录与计算1. 根据上述实验步骤,记录实验数据并进行计算;2. 计算出待测物质的比热值,并与理论值进行比较,分析实验结果的可靠性。

六、实验结果与结论1. 实验结果显示不同物质的比热值有所不同,铝、铁等金属的比热值较小,水的比热值较大;2. 实验结果表明物质的比热值与物质种类有关,也与温度变化有关;3. 通过实验可以进一步了解物质的热学性质,为学习和探究物质热性质提供实验依据。

七、拓展延伸1. 可以进一步探究物质的比热对热传导的影响,探讨它们之间的关系;2. 可以通过不同方法和仪器测量比热值,比较结果的差异并分析原因;3. 可以通过实验模拟真实环境中的热平衡和热传导过程,进一步了解比热的重要性。

八、总结反思通过本次实验,我们了解了物质的比热的概念和计算方法,重点探究了不同物质的比热值的大小及其影响因素。

比热是物质对热量的吸收能力和保持热能的能力的重要表征,了解物质的比热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理解物质的热学性质。

同时,实验还加深了我们对实验设计、数据记录和结果分析的认识,培养了我们的实验技能和科学素养。

《物质的比热导学案-2023-2024学年科学浙教版2013》

《物质的比热导学案-2023-2024学年科学浙教版2013》

《物质的比热》导学案第一课时一、导学目标:1. 了解物质的比热是什么意思,掌握比热的计算方法;2. 掌握比热与物质的热量变化之间的关系;3. 理解比热在生活中的应用。

二、知识点概述:比热是物质单位质量在单位温度区间内吸收或释放的热量,通常用c表示。

比热的单位是J/(kg·℃)。

物质的比热是其物理性质之一,不同物质的比热是不同的。

根据比热特性,可以计算物质在温度变化过程中吸收或释放的热量。

三、学习过程:1. 自主学习:阅读教材相关内容,了解比热的定义和计算公式,并结合实际例题进行练习。

2. 合作学习:分组讨论物质的比热在生活中的应用,例如热水袋的原理、冷暖空调设备的工作原理等,并向组员分享自己的理解。

3. 拓展学习:观看相关视频或实验,了解比热的测量方法和实验过程,加深对比热的理解。

4. 提出问题:针对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时向老师请教,或与同学讨论解决方案。

五、总结归纳:通过学习《物质的比热》这一知识点,我们不仅能够理解物质的热性质,还能够应用比热原理解释许多日常生活中的现象。

比热是一个重要的物理性质,对于我们理解热力学过程和应用热力学知识都具有重要意义。

在学习过程中,多进行实际操作和探究,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课后作业:1. 完成教材相关习题,熟练掌握比热的计算方法;2. 搜集有关比热应用领域的案例,撰写一份小结;3. 若有条件,进行比热实验,了解实验过程及实验数据的处理方法。

第二课时导学目标:了解物质的比热概念及其计算方法,掌握在不同条件下比热的应用。

一、引入问题:1. 你知道物质的比热是什么吗?2. 比热的大小会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3. 如何计算物质的比热?二、知识概念解释:1. 物质的比热指的是单位质量的物质在单位温度变化时需要吸收或释放的热量。

2. 比热的大小与物质的种类有关,一般来说,比热大的物质温度变化较慢,比热小的物质温度变化较快。

3. 物质的比热可根据以下公式计算:Q=mcΔT,其中Q为热量,m为物质的质量,c为比热,ΔT为温度变化。

浙教科学七年级新教材物质的比热时学习教案

浙教科学七年级新教材物质的比热时学习教案

浙教科学七年级新教材物质的比热时学习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浙教科学七年级新教材《科学》中第四章“物质的比热”。

具体内容包括:比热的概念,比热的计算,比热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等。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比热的概念,知道不同物质的比热容是不同的。

2. 学会运用比热公式进行计算,并能解决实际问题。

3. 能够通过实验探究不同物质的比热容,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动手操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比热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难点:如何将比热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酒精灯、烧杯、温度计、电子天平等)。

2. 学具:教材、练习本、计算器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展示生活中常见的物质加热和冷却现象,引出比热的概念。

2. 知识讲解:a. 比热的概念及公式;b. 不同物质的比热容;c. 比热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3. 例题讲解:讲解比热计算的典型例题,引导学生学会运用比热公式。

4. 随堂练习:布置与例题类似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5. 实验探究:分组进行实验,探究不同物质的比热容,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

六、板书设计1. 比热的概念及公式;2. 不同物质的比热容;3. 比热计算例题;4. 实验现象及结论。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计算题:根据比热公式,计算给定物质加热或冷却时温度变化;b. 应用题:运用比热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答案:见附件。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比热概念和计算方法的掌握程度,以及实验操作的熟练程度。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思考比热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难点与重点1. 重点:比热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详细补充和说明:比热是物质在吸收或释放热量时,其温度变化与物质的质量和比热容的关系。

比热计算方法是理解物质加热或冷却过程中能量转换的关键。

应详细讲解比热公式Q=cmΔt(其中Q表示热量,c表示比热容,m表示质量,Δt表示温度变化),并举例说明如何运用该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上册4.4物质的比热 导学案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上册4.4物质的比热 导学案

第4节物质的比热导学案(1)班级组号姓名一、课前预习1、自学教材138页,第4节物质的比热。

用时分钟2、思考下列问题(1)物体的冷热程度用表示,夏天温度,冬天温度;冬天冷了晒太阳就会变;开水倒在杯子里放一段时间就会变;热学与我们的生活关系非常密切。

请你再举一个跟“热学”有关的例子:(2)把一块烧红的铁块放到冷水里,温度会升高,的温度会降低。

在这个过程中是放热物体,是吸热物体。

热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的现象叫热。

(3)两个物体之间发生热传递的条件是什么?物体之间热传递的方向是怎样的?两个物体之间的热传递要一直持续到什么时候才停止?两个物体之间传递的是温度还是热量?(4)用煤气烧开半壶水和烧开一壶水(水初温相同),哪个需要吸收的热量多一些?把一壶50℃的水烧开和把一壶20℃的水烧开,哪个需要吸收的热量多一些?把质量和初温相同的沙子和水都加热到80℃,哪个需要吸收的热量多一些?根据以上3点生活经验猜测:物体吸收热量的多少跟哪些因素有关呢?三、课堂探究1、探究:吸热和放热规律(小组合作完成教材139页的活动)(1)小组分工:(3)把实验数据绘制成图像(右图)(4)得出结论:a、温度不同的两个物体之间发生热传递时,热会从温度的物体传向温度的物体。

高温物体放出了热,温度;低温物体吸收了热,温度。

b、物体吸收或放出热的多少叫做,用符号表示。

热量的单位为,简称,符号为。

它是为纪念英国科学家而命名的。

焦耳是一个比较小的热量单位,更大的热量单位是,符号为。

c 、热水放出的热量与冷水吸收的热量是否相等?d 、热水降低的温度与冷水升高的温度是否相等?【课内练习】1.如图 4-39甲所示,冬天在给小孩喂牛奶前,要把冷牛奶放在热水中加热。

已知容器中热水的初温为 60℃,冷牛奶的初温为 10℃,每隔 1分钟测量一下水和牛奶的温度,描绘出它们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 4-39乙所示。

在牛奶放入热水直至两者达到相同温度的过程中,水______ 热量,温度 _____;牛奶 _____ 热量,温度_______。

《物质的比热导学案-2023-2024学年科学浙教版2013》

《物质的比热导学案-2023-2024学年科学浙教版2013》

《物质的比热》导学案第一课时一、导入1. 请回顾一下什么是比热?比热的概念是什么?2. 你知道什么是物质的比热容量吗?比热容量与比热有何区别?3. 物质的比热对于我们日常生活有何重要性?二、概念解释1. 什么是比热?比热的定义是什么?2. 比热的计算公式是什么?请列举一些常见物质的比热数值。

3. 什么是物质的比热容量?物质的比热容量与质量有何关系?三、实验探究1. 请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验证不同物质的比热容量的大小对温度变化的影响。

2. 实验步骤:a. 准备不同物质(如水、铁、铝等)相同质量的样品;b. 将样品放入相同温度的热水中,记录温度变化;c. 计算各种物质的比热容量,并比较结果。

四、应用拓展1. 请举例说明物质的比热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 为什么夏天喝凉水会感觉凉爽?这与物质的比热有何关系?3. 你认为物质的比热对于工业生产有何重要性?五、知识拓展1. 请进一步了解不同物质的比热容量对温度变化的影响。

2. 你知道什么是比热的单位吗?比热容量的单位是什么?3. 物质的比热与热容有何联系?它们之间的关系是什么?六、总结反思1. 总结本节课的重点知识,包括比热的概念、计算方法以及应用领域。

2. 你在本节课中有什么收获?有哪些地方需要进一步加强学习?3. 你觉得物质的比热对于我们日常生活的影响有多大?如何更好地应用这一知识?七、课外拓展1. 请自主查阅资料,了解更多关于物质的比热的知识,并写下你的学习心得。

2. 你有什么问题或者想要深入了解的地方?请在下节课时与老师讨论。

八、作业布置1. 完成课堂练习题,巩固比热的相关知识。

2. 撰写一篇关于物质的比热的小论文,包括定义、计算方法、应用领域等内容。

九、教学反思1. 教学过程中是否存在不足之处?如何改进?2. 学生对于比热的理解程度如何?是否需要进一步强化教学?3. 下节课如何更好地引导学生深入学习物质的比热知识?第二课时一、导学目标1. 了解物质的比热的概念和意义。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上册-.4物质的比热导学案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上册-.4物质的比热导学案

第四节物质的比热学习目标:1、了解比热容的概念,知道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属性.2、尝试用比热容解释简单的自然现象.3、通过探究,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4、利用探究性学习活动培养学生自己动脑筋想办法解决问题的能力重点:比热容的概念和理解.难点:理解比热容概念并能利用它解释有关现象.自主学习:1、热量总是从高温物体传向低温物体,高温物体热,温度,低温物体热,温度,直到温度,热传递结束。

热量的单位是。

2、热量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你是通过什么知道水吸收热量多少的呢?3、同温度的一壶水和半壶水,要加热到沸腾,吸收的热量多,说明物体吸收热量的多少与有关。

4、把同一杯水加热到50℃比加热到100℃, 需要吸收更多的热量,说明物体吸收热量的多少与有关。

5、2、3题说明:水在温度升高时吸收的热量,跟水的有关,和有关。

合作探究:阅读图片思考:我就纳闷了,同在一个太阳下,温度差距咋就这么大呢?沙子好烫脚呀!还是水中凉爽耶!思考:针对这一现象你会提出什么样的问题?问题想一想:什么原因造成的这种现象呢?猜测:。

实验设计:如何研究物质的种类是否影响升温的快慢?(1)、如何使水和沙子温度升高?(2)、对水和沙子的质量有什么要求?(3)、如果加热方法完全相同,意味着单位时间内物质吸收的热量 (相同/不相同) (4)、实验中我们通过观察知道温度计的变化,比较吸热的 。

(5)、如何比较水和沙子哪个升温更快?你有几种方法?(结合表格回答) 方法一:物体升高相同的 观察所需的下面是某中学七年级(1)、(2)班的兴趣小组做的实验及实验数据:分析与论证质量相等的沙和水升高相同温度时,沙比水需要的时间_____(长/短),升高相同温度时沙比水吸收的热量____(多/少),这说明:质量相等的不同物质,在升高相同温度时,吸收的热量____(相同/不同)。

方法二:下面是另一兴趣小组做的实验及实验数据: 物质种类 质量/kg 加热2分钟所升高的温度/℃加热4分钟所升高的温度/℃沙子 1 15℃ 30℃ 水 18℃16℃分析与论证质量相等的沙和水加热时间相同时,沙和水吸收的热量_____(相等/不相等),升高的温度沙比水____(多/少),这说明:质量相等的不同物质,在吸收相等的热量时,升高的温度____(相同/不同)。

2024年浙教版七年级物质的比热教案

2024年浙教版七年级物质的比热教案

2024年浙教版七年级物质的比热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浙教版七年级科学教材第三章第4节“物质的比热”。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理解比热的概念,掌握比热的计算公式,了解不同物质的比热容,以及运用比热知识解释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比热的概念、计算公式,以及不同物质的比热容。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运用比热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科学现象的好奇心,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重点:比热的概念、计算公式,以及不同物质的比热容。

教学难点:比热计算公式的运用,以及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实验器材(酒精灯、烧杯、温度计、天平、秒表等)。

学具:练习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生活中常见的物质吸热现象,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不同物质吸热能力不同。

2. 新课:(1)讲解比热的概念,引导学生理解比热的物理意义。

(2)推导比热计算公式,并举例说明。

(3)介绍常见物质的比热容,让学生了解不同物质的比热特点。

3. 实践情景引入:进行实验,测量酒精和水的比热容。

4. 例题讲解:讲解比热计算公式的应用,解决实际问题。

5. 随堂练习:让学生练习计算不同物质的比热容。

六、板书设计1. 比热的概念、计算公式。

2. 不同物质的比热容。

3. 实验注意事项。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计算题:已知某物质的比热容和质量,求该物质温度升高1℃所吸收的热量。

(2)应用题:解释为什么在夏天使用冰块给饮料降温效果更好。

2. 答案:(1)热量=质量×比热容×温度变化。

(2)冰的比热容小于饮料,所以冰块吸收热量较多,降温效果更好。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和例题,让学生掌握了比热的概念和计算公式,但部分学生对比热公式的运用还不够熟练。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课后查阅资料,了解比热在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

2024年浙教版科学《物质的比热》教案

2024年浙教版科学《物质的比热》教案

2024年浙教版科学《物质的比热》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浙教版科学教材第八章第三节《物质的比热》。

具体内容包括:理解比热的概念,掌握不同物质比热的差异及其应用,学会使用比热公式进行计算。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比热的概念,了解不同物质的比热差异。

2. 学会使用比热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3. 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比热公式的运用及计算。

教学重点:比热的概念、不同物质的比热差异。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烧杯、温度计、天平、热源等)。

2. 学具:学习笔记、计算器。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展示生活中常见的物质(如水、砂、金属)在受热时的不同现象,引发学生对物质比热的思考。

2. 新课导入:介绍比热的概念,引导学生关注不同物质的比热差异。

a. 演示实验:对比烧杯中水和砂在受热时的温度变化,让学生直观感受比热差异。

b. 讲解:结合实验现象,阐述比热的概念及计算公式。

3. 例题讲解:讲解一道关于比热计算的例题,引导学生学会运用比热公式。

4. 随堂练习:布置两道关于比热计算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5. 实践探究:分组进行实验,测量不同物质的比热,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

六、板书设计1. 比热的概念2. 比热公式3. 不同物质的比热差异4. 比热计算例题及解答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计算题:已知某物质的质量、初温和末温,求其吸收的热量。

b. 应用题:分析生活中物质的比热差异,解释相关现象。

2. 答案: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和例题,让学生掌握了比热的概念及计算方法,培养了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但在教学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适时调整教学节奏。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关注比热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如热水袋、热水器等,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同时,鼓励学生课后查阅资料,了解比热容表,加深对物质比热的认识。

七年级科学上册 4.4 物质的比热导学案(无答案) 浙教版

七年级科学上册 4.4 物质的比热导学案(无答案) 浙教版

4.4 物质的比热学校七()班姓名组别一、课前尝试1、温度表示物体的。

2、温度计利用了液体的性质。

3、课前准备:温度计2支、大烧杯3只、铁架台2个(带铁圈和石棉网)、酒精灯2盏、玻璃棒二、新知尝试1、热量尝试一:教材第139页的活动(物体的吸热和放热)(1)分析表中数据有什么变化特点:(2)分析引起两烧杯中水温变化的原因:两个温度不同的物体之间有,高温物体,温度;低温物体,温度。

热从物体传向物体。

我们把物体多少叫做热量,用符号表示,热量的单位为,简称,符号。

更大的热量单位是,符号。

(3)阅读并体会:教材139页图4—33 关于热量的一些数值2、热量与温度的关系尝试二:(1)如图1中乙杯中的水所含热量较多对吗?图1(2)如果让它们的温度都升高到50℃,哪杯水吸收热量多?乙中升高到50℃吸收的热量和降低到10℃放出的热量相同吗?由此你能得到热量和温度的关系为:3、热量与质量的关系尝试三:烧开一壶水和半壶水过程中,水升高的温度是(填“相同”或“不同”),半壶水所需加热的时间,说明半壶水烧开所需吸收的热量。

由此你能总结热量与质量的关系:4、探究物质吸热升温的属性尝试四:教材第140页的活动(加热质量相同的水和沙石)思考玻璃棒的作用:分析与结论:质量相等的沙子和水升高相同温度时,沙子比水需要的时间(长/短)。

由此可知,升高相同温度时沙比水吸收的热量(多/少)。

这说明:质量相等的不同物质,在升高相同的温度时,吸收的热量(相同/不同)。

5、物质的比热容(1)比热容的含义:(2)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

三、同步尝试1、早晨,小明起床晚了,想泡方便面吃,又没有热水,于是准备拿热水壶烧水,如果正好有温水,他应该取温水烧还是凉水烧呢?为什么?2、一滴水和一盆水的比热谁大?把一根铁丝截为长短不同的两段,哪段铁丝的比热大些?3、在我国西部地区,有这样一句谚语:早穿皮袄午穿纱,怀抱火炉吃西瓜。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西部地区多泥土沙石,泥土和沙石的比热,在同样受热或冷却的情况下,温度变化比较,所以昼夜温差;而东部沿海地区多水,水的比热,在同样受热或冷却的情况下,温度变化比较,所以昼夜温差。

4.4物质的比热学案浙教版七年级上册科学

4.4物质的比热学案浙教版七年级上册科学

浙教版七上§学案姓名[学习目标]1、熟悉热传递的过程及特点。

2、了解热量的概念,知道热量的单位。

3、明确影响同种物质吸热或放出热量多少的因素一、知识点梳理:知识点1、热量1、热量是指;用符号表示;2、热量的单位是,符号是;3、低温物体会热量,高温物体会热量;知识点2、热传递1、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或从物体的一部分转移到另一部分的过程,称为热传递。

2、大量实验表明,不同的两个物体之间发生热传递时,热会从的物体传向的物体。

高温物体放热,温度;低温物体,温度升高。

3、实验还表明,物体温度升高时吸收热量的多少,还跟的大小有关。

物体升高一定的温度,质量越大,吸收的热量。

反之,物体降低一定的温度,质量,放出的热量越多。

二、例题讲解例题1、下列关于热量的说法正确的是()A. 温度高的物体吸收的热量高B. 质量大的物体放出的热量多C. 温度低的物体吸收的热量高D. 一个物体温度升高得越多,吸收的热量越多例题2、质量相等的铁块和水,吸收相等的热量后,把铁块投入水中,则( )A. 热量从铁块传到水B. 铁块与水间不发生热传递C. 热量从水传到铁块D. 无法确定是否发生热传递例题3、关于热量与温度的关系下面说法正确的是()A. 热传递过程中,当一个物体的温度升高的越多时,吸收的热量越多B. 一个物体温度越高,所含的热量越多C. 高温的物体一定比低温的物体吸收热量多D. 一个物体的热量多少与物体的温度无关例题4、如图所示,在两个相同的烧杯内分别倒入质量相等的煤油和水。

杯内各放一个同样的电加热器,且通电时间相同。

由此可知()A.煤油吸收的热量大于水吸收的热量B.煤油吸收的热量小于水吸收的热量C.煤油升高的温度大于水升高的温度D.煤油升高的温度等于水升高的温度(例题4图)(例题5图)例题5、如图甲所示,把10℃牛奶放在初温60℃的热水中加热,每隔 1 分钟测量一下水和牛奶的温度,描绘出它们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图乙所示),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曲线E 表示水的温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B.牛奶吸收热量,温度上升C.水放出热量,温度下降D.温度高的水把热量传给温度低的牛奶,是由于水含有的热量多三、随堂练习:1、热量的单位是()A. 米B. 千克C. 千克/米3D. 焦2、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的是()A. 温度B. 热量C. 质量D. 温度差3、质量相等的一杯冷水和一杯热水升高相同的温度,则它们吸收的热量()A.初温不知,无法判断B. 吸收的热量一样多C. 热水吸收的热量多D. 冷水吸收的热量多4、两个温度不同的物体之间会发生热传递,热传递停止时,两个物体具有相同的()A.温度B.热能C.热量D.能量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水在温度降低时,放出的热量与水的质量和水的温度有关B. 水在温度降低时,放出的热量仅与水的质量有关C. 水在温度降低时,放出的热量仅与水的温度有关D. 水在温度降低时,放出的热量与水的质量和温度降低的度数有关6、一个物体吸收了热量,它的温度()A. 一定升高B. 一定降低C. 一定不变D. 可能不变7、热传递过程中,热量,热量的单位是。

《物质的比热导学案-2023-2024学年科学浙教版2013》

《物质的比热导学案-2023-2024学年科学浙教版2013》

《物质的比热》导学案一、导学目标:1. 了解物质的比热观点及其在热学中的重要性;2. 掌握计算物质比热的方法;3. 能够运用物质的比热观点解决相关问题。

二、导学内容:1. 物质的比热观点及意义;2. 计算物质比热的方法;3. 物质比热的应用。

三、导学步骤:1. 导入:请同砚们回顾一下在平时生活中我们都接触过哪些热现象?热是一种什么样的能量?今天我们将进修的《物质的比热》与这些热现象有什么干系呢?2. 进修:(1)什么是物质的比热?物质的比热是指单位质量物质升高(或降低)1摄氏度温度所需吸收(或开释)的热量。

通常用符号c表示,单位是J/(kg·℃)。

(2)物质的比热有什么意义?物质的比热是物质热学性质的重要参数,它决定了物质在吸热或放热过程中的热量变化。

比热大小不同的物质,在相同条件下对热的反应也会有所不同。

(3)如何计算物质的比热?物质的比热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Q = mcΔT其中,Q表示吸收或放出的热量(单位:焦耳),m表示物质的质量(单位:千克),c表示物质的比热(单位:J/(kg·℃),ΔT表示温度变化(单位:℃)。

3. 拓展:请同砚们思考一下,在生活中有哪些实际应用可以利用物质的比热观点呢?比如,为什么夏天的水比沙子更容易散发热量?为什么金属感觉比木头更冷?四、小结:通过今天的进修,我们了解了物质的比热观点及其在热学中的重要性,掌握了计算物质比热的方法,并思考了物质比热的应用。

希望同砚们能够在平时生活中运用所学知识,更好地理解热学现象。

五、作业:1. 计算以下物质在升高10℃温度时吸收的热量:水(c=4186 J/(kg·℃))、铁(c=449 J/(kg·℃))、木头(c=1700 J/(kg·℃))。

2. 思考并总结物质的比热与物质的热学性质之间的干系。

六、课外拓展:1. 了解更多关于物质的比热的知识,深入钻研物质的热学性质;2. 进行实验,验证物质的比热对热量传递的影响。

浙教版七年级物质的比热+教案

浙教版七年级物质的比热+教案

能力目标
能够运用比热知识解决实际问 题,如计算物体温度变化、比 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等。
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的实 验操作能力和观察分析能力。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 习能力,能够通过查阅资料、 交流讨论等方式获取新知识。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对自然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 精神,激发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
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实际,认识到物理 知识在生产生活中的重要应用价值。
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实验精神,尊 重科学事实和数据。
02
CATALOGUE
教学内容与过程
引入新课
引入方式
通过提问学生“你们知道什么是 物质的比热吗?”来引导学生思 考,激发学习兴趣。
目的
让学生明确本节课的主题,为后 续学习做好铺垫。
拓展练习
设计一些难度较大的题目 ,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比热 的相关问题,提高解决问 题的能力。
反馈与纠正
及时反馈学生的练习情况 ,针对错误进行纠正和指 导,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 识。
03
CATALOGUE
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方法
激活学生的前知
通过提问和讨论,回顾学生之 前学过的热学知识,如温度、 热量等,为引入比热概念做准
完成教材中的相关练习 题,巩固所学知识。
02
搜集并阅读有关比热容 的资料,了解比热容在 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03
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 探究不同物质比热容的 差异。
04
撰写一篇关于比热容的 小论文,总结学习心得 和体会。
作业要求01Fra bibliotek0203
04
作业需按时完成,不得抄袭。
实验设计需科学、合理,具有 可操作性。
小论文需结构清晰,逻辑严密 ,表达准确。

平哥新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上册§4.4.1物质的比热 导学案

平哥新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上册§4.4.1物质的比热 导学案

七年级(上)科学 编号:040401 主备:祝小平 使用时间: 2013年12月 日 姓名:1七年级科学上册§4.4.1 物质的比热 导学案【学习目标】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要实现以下目标:1、熟悉热传递的过程及特点。

2、掌握热量的概念。

3、了解探究影响物质吸收热量多少因素的方法。

【教学重点】热传递的过程及特点【教学难点】了解探究影响物质吸收热量多少因素的方法 【课前预学、课中交流】1、下表为一定质量温水降温冷却过程的记录表,看表回答如下问题:(1)温水在降温冷却的过程中是 (填“吸收”或“放出”)热。

(2)当时的室温为 (3) 表中的数据是用哪些测量工具得到的: 、思考1:通过水最初时的温度与室温的比较,这个过程中热量是如何传递的?思考2:⑴什么叫做热量?它的符号是什么?为什么这个单位?⑵热传递过程中你如何知道某个物体吸收或放出了热量?⑶两个物体间发生热传递将高温物体放出的热量用Q 放表示,将低温物体吸收的热量用Q 吸表示,不考虑能量的其它损失则两者间的关系是怎样的?【课外阅读】詹姆斯·普雷斯科特·焦耳(JamesPrescottJoule ;1818年12月24日-1889年10月11日),英国物理学家,出生于曼彻斯特近郊的沙弗特(Salford )。

由于他在热学、热力学方面的贡献,皇家学会授予他最高荣誉的科普利奖章(CopleyMedal )。

后人为了纪念他,把热量的单位命名为“焦耳”,简称“焦”;并用焦耳姓氏的第一个字母“J”来标记热量。

【合作交流】1、根据书本139页活动,得到的一组实验数据,分析引起两个烧杯中水温变化的原因。

表4――7记录时间(分)0 3 6 小烧杯里的水温(℃) 80 68 59 大烧杯里的水温(℃)151820实验表明,温度不同的两个物体间会发生热量的传递,它传递的方向是从 物体到 物体。

即高温物体 (吸收或放出)热,温度 ;低温物体 (吸收或放出)热,温度 。

2024年浙教科学七年级新教材物质的比热时学习精彩教案

2024年浙教科学七年级新教材物质的比热时学习精彩教案

2024年浙教科学七年级新教材物质的比热时学习精彩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浙教科学七年级新教材,主要涉及第三章“物质的性质”的第五节“物质的比热”。

具体内容包括:物质的比热容概念、比热容的计算、比热容的应用及比热容的测量。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物质的比热容的概念,了解不同物质的比热容差异。

2. 培养学生运用比热容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比热容的计算和应用。

教学重点:物质的比热容概念、比热容的测量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烧杯、温度计、天平、热水、冷水、盐等)。

2. 学具:笔记本、教材、计算器。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利用多媒体展示夏天和冬天在室外放置同样时间的水和盐水的温度变化,引发学生对物质比热容差异的思考。

2. 教学内容讲解(1)物质的比热容概念(2)比热容的计算(3)比热容的应用(4)比热容的测量3. 例题讲解讲解一道关于比热容计算的例题,引导学生学会运用比热容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4. 随堂练习发放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比热容的计算和应用。

5. 实验操作六、板书设计1. 物质的比热容概念2. 比热容的计算3. 比热容的应用4. 比热容的测量方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计算题:已知物质的比热容和温度变化,求物质的质量。

(2)应用题:分析生活中运用比热容知识解决的实际问题。

2. 答案:(1)计算题答案:根据比热容的计算公式,代入已知数值求解。

(2)应用题答案:结合生活实际,分析比热容在解决问题中的作用。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物质的比热容概念和计算掌握情况,以及实验操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了解比热容在工业、农业、医学等领域的应用,激发学生学习比热容的兴趣。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的选择与安排2. 教学目标的设定3.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区分4. 教具与学具的准备5.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和实验操作6. 板书设计7. 作业设计与答案解析8.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一、教学内容的选择与安排应确保所选内容符合学生认知水平,贴合教学大纲要求。

浙教科学七年级新教材物质的比热时学习教案

浙教科学七年级新教材物质的比热时学习教案

浙教科学七年级新教材物质的比热时学习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浙教科学七年级新教材《科学》中第二章“物质的性质”,具体内容为第4节“物质的比热”。

本节课将详细讲解比热的定义、单位、计算方法以及比热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比热的概念,掌握比热的单位及计算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比热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激发学生对科学现象的好奇心,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比热的定义、单位、计算方法。

难点:运用比热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烧杯、温度计、天平、热水、冷水、盐等)。

2. 学具:笔记本、笔、计算器。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烧杯、热水、冷水、盐等实验器材,演示不同物质在吸收相同热量时,温度变化的不同。

引导学生思考原因。

2. 例题讲解(15分钟)讲解比热的定义、单位(J/(kg·℃))及计算方法。

通过具体例题,让学生学会计算不同物质的比热。

3. 随堂练习(10分钟)出示练习题,让学生独立计算不同物质的比热,巩固所学知识。

4. 比热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15分钟)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比热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如空调、暖气等。

让学生了解比热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5. 实验操作(25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测量不同物质的比热。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六、板书设计1. 比热的定义、单位、计算方法。

2. 不同物质的比热比较。

3. 比热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2)解释为什么夏天海边比内陆地区凉爽。

(3)简述比热在空调、暖气等设备中的应用。

2. 答案:(1)铜:0.385 J/(g·℃),铝:0.897 J/(g·℃),铁:0.449 J/(g·℃)。

(2)夏天海边比内陆地区凉爽,因为海水的比热大,吸收相同的热量时温度变化较小。

(3)比热在空调、暖气等设备中的应用:制冷剂、传热介质等。

2024年浙教科学七年级新教材物质的比热时学习教案

2024年浙教科学七年级新教材物质的比热时学习教案

2024年浙教科学七年级新教材物质的比热时学习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浙江教育出版社2024版科学七年级新教材中第十章“物质的比热”。

具体内容包括:比热的定义、计算方法、比热的应用以及不同物质比热的差异。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比热的定义,能运用比热公式进行相关计算。

2. 了解不同物质比热的大小,能解释日常生活中的比热现象。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分析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比热的定义、计算方法及比热的应用。

难点:不同物质比热大小的理解以及比热计算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包括天平、温度计、烧杯、热水、冷水、金属块、木块等)。

2. 学具:练习本、笔、计算器。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个简单的实验:在两个相同容量的烧杯中分别倒入相同质量的冷水和热水,观察温度变化,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热水冷却速度比冷水慢。

2. 知识讲解(15分钟)讲解比热的定义,介绍比热公式,解释比热的应用。

3. 例题讲解(15分钟)通过例题讲解,使学生掌握比热计算方法,并能够解决实际问题。

4. 随堂练习(10分钟)学生完成教材第十章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5. 实验操作(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不同物质在相同条件下温度变化,验证不同物质比热的大小。

6. 结果讨论与分析(10分钟)六、板书设计1. 比热的定义2. 比热公式3. 不同物质比热的大小4. 比热的应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计算题:已知某物质的比热和质量,求其在吸收(或放出)一定热量后的温度变化。

(2)应用题:解释为什么夏天沿海地区比内陆地区凉爽。

2. 答案:(1)计算题答案:根据比热公式进行计算。

(2)应用题答案:因为海水的比热大,吸收相同热量时温度变化小,所以沿海地区比内陆地区凉爽。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是否掌握了比热的定义和计算方法,是否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4节物质的比热
1.你要知道热量的概念和单位。

2.你要知道比热的概念,比热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3.尝试用比热解释简单的自然现象。

一、热量
1.概念:物体吸收或放出热的多少叫作热量,用符号Q表示。

一定质量的某种物质,吸收(或放出)热量的多少跟温度升高(或降低)的多少有关。

温度升高(或降低)越多,吸收(或放出)热量越多。

2.热量的单位:焦耳,简称焦,符号J。

比焦大的单位还有千焦(kj),l千焦=1 000焦。

1.热量是在热传递过程中,物体吸收或放出热的多少,其实质是能量的变化量。

热量是一个过程量,它对应于热传递的过程。

热量跟热传递紧密相连,离开了热传递就无热量可言。

2.对热量只能说“吸收多少”或“放出多少”,不能在热量名词前加“有”“没有”或“含有”。

3.一个物体的温度即使很高,也不能说它含有的热量多;反之,物体的温度低,也不能说它含有的热量少。

导例1 关于热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D)
A.热量表示物体冷热的程度
B.热量表示能量的多少
C.热量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变化
D.热量表示热传递过程中物体吸收或放出热的多少
解析:热量指的是由于温差的存在而导致的能量转移中所转移的能量。

而该转移过程称为热传递。

二、探究物体吸收或放出的热量
1.一壶水温度从10℃升高到100℃加热的时间比一壶水温度从90℃升高到100℃加热的时间长,说明物体吸收热量的多少与物体温度变化的多少有关。

温度升高得越多,吸收热量越多。

2.烧开一壶水比烧开半壶水加热的时间长,说明同一物质升高相同的温度,吸收热量的多少与物质质量的大小有关,质量越大,吸收的热量越多。

3.同种物质,当它们质量相同、升高的温度也相等时,它们吸收的热量相等。

不同物质,当它们质量相同、升高的温度也相同时,它们吸收的热量相等吗?
取两个相同的烧杯盛放质量相同的两种液体(水和煤油),用相同的酒精灯给它们加热相同的时间,发现煤油温度升高得快一些。

所以要使水和煤油升高相同的温度,需加热时间较长的是水,即水吸收的热量要多一些。

这说明物体吸收热量的多少还与物质的种类有关。

三、比热容
1.概念: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或降低)1℃吸收(或放出)的热量叫作这种物质的比热容,简称比热。

符号:c。

2.单位:焦耳/(克·摄氏度),读作:焦每克摄氏度。

3.不同的物质比热容不同,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它可以用来鉴别物质。

1.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大小与物质的种类、状态有关,与
质量、体积、温度、密度、吸热、放热、形状等无关。

2.物质的比热容为c,质量为m,初温度为t0。

,末温度为t。

当物质温度升高时,吸收的热量Q吸=cm(t-t0);当物质温度降低时,放出的热量Q放=cm(t。

-t)。

导例2 关于比热容,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D)
A.物质的比热客与物体吸收和放出的热量有关
B.物质的比热容与物体的温度有关
C.物质的比热容与物体的质量有关
D.物质的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与温度、质量都没有关系
解析: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或降低)1℃吸收(或放出)的热量叫作这种物质的比热容;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和物体吸收或放出热量的多少、温度的高低、质
量的大小都没有关系,与物质的种类、状态有关。

点拨:此题考查的是我们对于比热容概念的理解,我们要知道比热容只与物质的种类和状态有关,与其他因素无关。

四、利用比热容解释简单的自然现象
1.在海边游泳时发现,同样在烈日下,沙滩很热,而海水却比较凉。

这是因为水的比热容比砂石的比热容大,故在同样的烈日下,水升温慢,而沙滩升温快。

2.沿海地区的气温变化没有内陆地区气温变化那么显著。

原因是沿海地区的周围主要是海水,海水的比热容比较大,而内陆地区主要是泥土、砂石,泥土、砂石的比热容比海水的比热容小得多,因此,在同样受热或遇冷的条件下,沿海地区的气温变化就不像内陆地区气温变化那样显著。

如在夏季,海水接受太阳的辐射热后,温度上升缓慢,而泥土、砂石被太阳照射后,温度升高明显;在冬季,则相反,海水温度下降慢,而陆地混土、砂石温度下降明显。

3.常用水作汽车发动机的冷却剂是因为水的比热容较大,相同质量的水和其他物质比较,升高相同的温度,水吸收的热量多。

导例3 生产生活中,我们常利用水的比热容大这一特征,下列事例中与这一特征无关的是(D)
A.日本福岛核电站受损后灌注海水降温
B.汽车发动机中用水循环冷却
C.晚间,在春播秧田里灌水保温
D.三峡水电站建水坝储水发电
解析:灌注海水降温,汽车发动机用水循环冷却都是因为水的比热容大,相同质量的水和其他物质比较,升高相同的温度,水吸收的热量较多;同理,相同质量的水和其他物质比较,降低相同的温度,水放出的热量多,所以晚上向秧苗田里放水,水可以放出更多的热量以防冻坏秧苗。

点拨:水的比热容大,相同质量的水和其他物质比较,升高或降低相同的温度,水吸收或放出的热量多;吸收或放出相同的热量,水升高或降低的温度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