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文化的礼仪
西方的饮食文化礼仪
![西方的饮食文化礼仪](https://img.taocdn.com/s3/m/d11b0702842458fb770bf78a6529647d2628344d.png)
西方的饮食文化礼仪西方的饮食文化礼仪是指西方国家和地区在用餐过程中所遵循的一系列规则和习惯。
它是西方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人们交流和社交的重要方式之一、在西方国家,饮食礼仪的重要性被广泛认可,并在社交场合和商务活动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下面将介绍一些西方的饮食文化礼仪。
首先,在西方的饮食文化中,用餐场合通常被视为社交的一种方式。
人们会邀请亲朋好友或商业伙伴一起共进晚餐,以加强彼此之间的关系。
在这种情况下,主人通常会提前安排好座位,确保每个客人都坐在合适的位置上,并为他们准备好适当数量的座位。
其次,在用餐过程中,西方人对礼仪的要求也较为严格。
在用餐前,人们通常会洗手,并把餐巾放在膝盖上。
当食物端上桌子时,人们会等待主人首先开始吃饭,然后才会自己动筷。
在用餐过程中,人们通常会用刀和叉来吃肉类和鱼类,而使用叉子和勺子来吃主食。
在休息和结束用餐时,人们会将刀和叉放在盘子上,从左至右放置。
此外,在西方的饮食文化中,人们对酒精的使用也有一定的规范。
在正式的用餐场合,人们通常会以红酒为主,也会有白酒和麦酒等其他选择。
在敬酒的时候,人们通常会轻轻碰触酒杯,表示祝福或庆祝。
另外,在用餐过程中,人们通常会品尝不同种类的酒,但注意适量饮用,不过量地饮酒。
最后,在西方的饮食文化中,人们对礼貌和尊重也非常注重。
在用餐过程中,人们通常会遵守一定的规则,如不大声喧哗,不夸夸其谈,不咀嚼开怀地吃东西,不说话时闭上嘴等。
此外,人们通常会为他人让座或开门,以示尊重和礼貌。
在支付账单时,通常由主人来承担全部费用,或者分摊费用。
总结起来,西方的饮食文化礼仪是一系列规则和习惯的综合体现,它不仅体现了对食物和饮食的尊重,更体现了对他人和社交场合的尊重。
通过遵循这些规则和习俗,人们可以更好地融入西方社会,提升自己的社交能力,并增进彼此之间的理解和融洽关系。
西方国家主要习俗文化礼仪有哪些
![西方国家主要习俗文化礼仪有哪些](https://img.taocdn.com/s3/m/4b4cb9ea9f3143323968011ca300a6c30c22f10b.png)
西方国家主要习俗文化礼仪有哪些每个国家都有自己形成的特定的文化习俗及礼仪,今天店铺在这里为大家介绍西方国家主要习俗文化礼仪,希望这些能帮助大家了解西方国家文化习俗!西方国家主要习俗文化礼仪:英国英国英格兰人占80%以上。
其余是苏格兰人、威尔士人和爱尔兰人等。
居民绝大部分信奉,只有少部分人信奉天主教。
英国是绅士之国,讲究文明礼貌,注重修养。
同时也要求别人对自己有礼貌。
注意衣着打扮,什么场合穿什么服饰都有一定惯例。
见面时对尊长、上级和不熟悉的人用尊称,并在对方姓名前面加上职称、衔称或先生、女士、夫人、小姐等称呼。
亲友和熟人之间常用呢称。
初次相识的人相互握手,微笑并说:“您好!”在大庭广众之下,人们一般不行拥抱礼,男女之间除热恋情侣外一般不手拉手走路。
英国人不轻易动感情或表态。
他们认为夸夸其谈是缺乏教养的,认为自吹自擂是低级趣味的。
人们交往时常用“请”、“对不起”、“谢谢”等礼貌用语,即使家庭成员间也一样。
英国的“烤牛肉加约克郡布丁”被称为是国菜。
这是用牛腰部位的肉,再把鸡蛋加牛奶和面,与牛肉、土豆一起在烤箱中烤制的菜肴。
上桌时,还要另配些单煮的青菜,即为“烤牛肉加约克郡布丁”。
普通家庭一日三餐(即早餐、午餐、晚餐)。
他们是以午餐为正餐。
阔绰人家则一日四餐(即:早餐、午餐、茶点和晚餐)。
不愿意吃带粘汁的菜肴;忌用味精调味;也不吃狗肉。
口味不喜欢太咸,爱甜、酸、微辣味,对烧、煮、蒸、烙、焗和烘烤等烹调方法制作的菜肴偏爱。
喜欢中国的京菜、川菜、粤菜。
他们普遍喜爱喝茶,尤为妇女嗜茶成癖。
“下午茶”几乎成为英国人的一种必不可少的生活习惯,即使遇上开会,有的也要暂时休会而饮“下午茶”。
不喝清茶,要在杯里倒上冷牛奶或鲜柠檬,加点糖、再倒茶制成奶茶或柠檬茶。
如果先倒茶后倒牛奶会被认为缺乏教养。
他们还喜欢喝威士忌、苏打水,喝葡萄酒和香槟酒,有时还喝啤酒和烈性酒,彼此间不劝酒。
对英国人称呼“英国人”是不愿意接受的。
因为“英国人”原意是“英格兰人”,而你接待的宾客,可能是英格兰人、威尔士人或北爱尔兰人,而“不列颠”这个称呼则能让所有的英国人都能感到满意。
西方握手礼仪
![西方握手礼仪](https://img.taocdn.com/s3/m/7f18717dfe4733687e21aa3f.png)
西方握手礼仪篇一:西方礼仪西方礼仪见面西方人见面,最普通的礼节是握手、问好(如英语,中的"Howdoyoudo")。
但是不能主动向女士伸手,一定要女士主动伸手,方可去握。
女士伸手以后,男士要立即反映,不能迟疑,否则是一种无礼的行为。
如果你戴着帽子,见了英、美人,只要用手触碰帽沿示意即可;若是法国人,则须把帽子抬起。
南欧、东欧人见面则比较热情,有拍肩膀、拥抱的举动。
凡初次见面,假如以后准备联系,则要互赠名片,否则就可不必了。
西方人的称呼,一般在姓前冠以先生、夫人、小姐。
有些国家,如德国,很重视职衔、学衔,这些也要加上去。
英语中的“mr”和“mrs”是一种普通的称呼,即使对佣仆也用得上,但对有身份的人,则称为"Sir"和"madam"。
面对非英、美的西方女士,都可称之为"madam"。
对于西方人,除非很亲密,不能随便直呼其名,只有美国人或年轻人,一旦相识,可以很快互称名字。
(二)在介绍两个人互相认识时的通常做法把他人介绍给你所尊敬的人;把男士介绍给女士;把较年轻的介绍给同性别的较年长者;把未婚女士介绍给已婚女士;把儿童介绍给成年人;(:西方握手礼仪)把比较次要的人介绍给同性别的较重要的人。
如果介绍自己的配偶,应该讲:“我的丈夫”或“我的妻子”。
注意:按中国的习惯恰好相反,中国是:“先尊后卑"”,而西方是“先卑后尊”。
(三)闲谈当和西方朋友同行,途遇另一个朋友,如要停步讲话,应为他们作介绍。
如外国朋友遇见他的朋友而停步讲话,你应很自然地继续向前走几步,以便让外国朋友决定是否给你们作介绍。
与西方女士同行,男士应该走在靠马路一侧,让女士走在较安全的内侧。
同西方人闲谈,最好能找共同感兴趣的话题,不要只顾自己夸夸其谈,把别人撂在一边。
德国人喜欢谈体育项目和个人业余爱好,英国人喜欢谈天气……。
除了少数国家如希腊等外,西方人都讨厌大声说话,喜欢安静,也不愿去干扰他人。
西方文化与礼仪笔记
![西方文化与礼仪笔记](https://img.taocdn.com/s3/m/5f991d266d175f0e7cd184254b35eefdc8d3151d.png)
西方文化与礼仪笔记篇一:西方文化与礼仪笔记西方文化是指欧洲和美洲的文化传统,包括英国、美国、法国、德国等国家。
西方文化与礼仪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世界其他地区的文化和社会习俗。
以下是一些关于西方文化与礼仪的重要观点和特点。
1. 礼貌与尊重: 在西方文化中,礼貌和尊重是非常重要的价值观。
人们以友善和尊重的态度对待他人,并重视个人空间和隐私。
在公共场合,人们通常会说'请'、'谢谢'以及'对不起'等礼貌用语,以示对他人的尊重。
2. 社交礼仪: 西方社交礼仪强调公平和平等。
在社交场合,人们通常会握手、互相问候,并且用礼貌的方式与他人交谈。
在正式场合,礼仪要求人们要遵循一定的礼节,如在用餐时用刀叉、不大声喧哗等。
3. 个人空间: 西方文化重视个人空间和隐私。
与某人接触时,保持一定的距离是重要的。
西方人往往会觉得在公共场合被人贴得太近是不舒服的,因此他们更喜欢有一定的个人空间。
4. 礼服: 在西方文化中,礼服在一些正式场合是必不可少的。
例如,在婚礼、晚宴、商务会议等正式场合,人们通常会穿着正式的服装,以示尊重和庄重。
5. 社交娱乐: 西方文化注重社交娱乐活动。
例如,聚餐、派对、舞会等都是社交交际的重要形式。
人们通过参加这些活动来建立人际关系和增进友谊。
尽管西方文化与礼仪在不同国家和地区有所差异,但这些观点和特点仍然具有普遍性。
了解西方文化与礼仪的基本原则,对于在西方社会生活、工作或旅行的人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篇二:西方文化与礼仪笔记西方文化与礼仪在世界上有着广泛的影响力。
在国际交往中,了解和尊重西方文化与礼仪是建立良好关系的重要因素。
下面是一些关于西方文化与礼仪的笔记。
1. 礼貌和尊重:西方文化非常重视礼貌和尊重。
在社交场合中,要注意使用适当的礼貌用语,如“请”、“谢谢”、“对不起”等。
同时,尊重他人的个人空间和隐私也是非常重要的。
2. 礼仪仪式:西方文化中存在许多特定的礼仪仪式。
简述东西方礼仪文化差异
![简述东西方礼仪文化差异](https://img.taocdn.com/s3/m/20620a5fa55177232f60ddccda38376baf1fe02e.png)
简述东西方礼仪文化差异
东西方礼仪文化差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礼貌用语:在东方文化中,对长辈、客人或上司使用敬称是
非常重要的。
而在西方文化中,较少使用敬称,更多地强调直接表达自己的意见和想法。
2. 礼仪规范:在交际场合,东方文化中讲究矜持和谨慎,尤其
是女性在公共场所往往会比较保守。
而在西方文化中,则更加注重公开和大胆表现自我。
3. 礼仪习俗:在节日和庆典等场合,东方文化中通常会进行一
些特定的礼仪活动,如拜年、叩头等。
而在西方文化中,则更多地强调节日氛围和欢乐气氛。
4. 饮食礼节:在餐桌上,东方文化中食品分配有严格的规定,
如长辈优先、男女有别等。
而在西方文化中,则更注重个体的选择和口味。
5. 礼物文化:在送礼物时,东方文化中更注重礼物的价值和象
征意义,如红色象征吉祥等。
而在西方文化中,则更加注重礼物的实用性和个人喜好。
总之,东西方礼仪文化差异体现在很多方面,但都反映了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
理解和尊重不同文化间的差异,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进行跨文化交流和合作。
西方文化餐桌礼仪
![西方文化餐桌礼仪](https://img.taocdn.com/s3/m/7e2e4242a7c30c22590102020740be1e650ecc24.png)
西方文化餐桌礼仪
1、座位安排:女士优先。
在排定西餐座次时,主位请女主人就座,而男主人位居第二位。
以右为尊。
在排定座次时,以右为尊。
面门为上。
面对正门者为上座,背对正门者为下座。
2、入坐原则:一般是客人先入坐,长者较年轻者先入坐,已婚较未婚先入坐,陌生人较熟识客人或家人先入坐。
3、刀叉使用方法:拿刀叉的手是固定的,右手拿刀,左手拿叉。
4、喝汤礼仪:西式料理用餐时,不能发出声音为一大原则。
如果在喝汤时发出声音就是违反礼仪。
食用装在有双耳的汤杯中时,为了测试汤的冷热程度,可以使用附带的小汤匙先试一口。
使用后的小汤匙可以放在靠近身体这一边的底盘上;不可置于汤杯中。
试过汤的温度后,可以用双手拿着汤杯耳,把汤杯端到口边直接饮用。
至于汤中的食物则可以用汤匙来舀食。
5、食用面包的礼仪:放置面包的位置一定是置于主菜的左侧。
如果一开始就有面包,要知道在餐具左侧的面包是属于你的。
涂抹奶油时,要使用个人的奶油刀,如果没有附上奶油刀,则可使用料理用刀。
西方的礼仪文化
![西方的礼仪文化](https://img.taocdn.com/s3/m/c951963f2e60ddccda38376baf1ffc4ffe47e24c.png)
西方的礼仪文化西方自古就和我们有很多的不同,那么你们知道西方的礼仪文化是怎样的吗?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西方的礼仪文化,希望能够帮到大家哦!西方的礼仪文化(一)、西方文化礼仪之“称谓礼仪”:西方人的姓名排列跟我们刚好相反,前面是名后面是姓氏。
在国际交往中,一般对男士称“Mr.”,对女士则应视其结婚与否进行称呼,未婚的称“Miss”,已婚的则应称“Mrs.”。
相比之下,美国人在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上就比较随便。
通常只招呼一声“Hello”,哪怕是第一次见面,也不一定握手,还可直呼对方的名字以示亲热。
(二)、西方文化礼仪之“交谈礼仪”:与人交谈,莫问私事。
在西方,人们的一切行为以个人为中心,个人利益是神圣不可侵犯的。
人们日常交谈,不喜欢涉及个人私事。
有些问题甚至是他们忌谈的,如询问年龄,婚姻状况,收入多少,宗教信仰,竞选中投谁的票等都是非常冒昧和失礼的。
看到别人买来的东西,从不去问价钱。
见到别人外出或回来,也不问“你从哪里来?”或“去哪儿啊”。
(三)、西方文化礼仪之“拜访礼仪”:应邀去他人家中做客,务必要准时。
不守时是失礼的。
一般性拜访,可送小礼物,若赴家宴,可再丰厚些。
礼物应交给女主人,并说“我希望你能喜欢(I hope you’ll like it)”等客套话,不要说“小意思,不成敬意”,“东西不好,请笑纳”等中国人送礼时常爱讲的话。
(四)、西方文化礼仪之“女士优先礼仪”:尊重妇女,是欧美国家的传统习俗。
在社交场合,男子处处要谦让女子。
① 步行时,男士应该走在靠马路的一边。
② 入座时,应先请女士坐下。
③ 上下电梯,应让女士走在前面。
④ 进门时,男士应把门打开,请女士先进。
⑤ 但是下车,下楼时,男士却应走在前边,以便照顾女士。
⑥ 进餐厅、影剧院时,男士应走在前边,为女士找好座位。
⑦ 进餐时,要请女士先点菜。
(五)、西方文化礼仪之“小费礼仪”:美国付小费的风气很盛行。
一般说,当你得到别人的服务时就应付给小费。
外国的各种见面礼仪
![外国的各种见面礼仪](https://img.taocdn.com/s3/m/6725800bf6ec4afe04a1b0717fd5360cbb1a8d78.png)
外国的各种见面礼仪
- 跪拜礼:中国古代盛行,在一些特定场合如结婚、收徒、庆典、拜佛时还会使用。
在泰国,人们也会行跪拜礼,但较为夸张,比如泰国前总理英拉在见到泰国诗琳通公主时,会行跪拜礼,双手合十,双膝下跪,整个人都趴在地上。
- 鞠躬礼:是中国传到日本、韩国、朝鲜等国家的传统礼仪,目前在日本和韩国应用比较广泛。
- 贴面礼:在西方较为盛行,通常是双方互相用脸颊碰一下,通常从右脸颊开始,左右各碰一下。
- 碰鼻礼:是新西兰毛利人独特的见面问候方式。
行礼时,主人与客人鼻尖对鼻尖连碰两三次或更多次数,碰鼻的次数与时间往往标志着礼遇规格的高低,相碰次数越多,时间越长,礼遇越高;反之,礼遇则低。
- 屈膝礼:在西方文化中,女性的屈膝礼是与男性的鞠躬礼相对应的。
至今在英国王室成员中仍然存在。
- 吻手礼:流行于欧美上层社会的一种礼节,英法两国较为喜欢。
受礼者只能是女士,而且应是已婚妇女。
- 吻脚礼:在尼泊尔,晚辈见到长辈时,要跪下来吻长辈的脚,长辈则在晚辈的头上用手掌轻轻拍一下表示还礼。
- 摸脚礼:印度人会摸对方的脚以表达对长者、智者、尊者的敬意。
除了摸活人的脚,还会摸死者的脚,印度很多墓地或是名人的雕塑都有这样的脚型标志,以方便人们在祭拜时使用摸足礼,并以此表达对死者的敬意。
- 握手礼:是当今世界较为流行的礼节,不仅熟人、朋友会使用,陌生人、对手也可能会握手。
不同的见面礼仪反映了不同文化的差异和特色,了解和尊重不同的文化和礼仪可以。
西方社交礼仪.
![西方社交礼仪.](https://img.taocdn.com/s3/m/ae097928ee06eff9aef807eb.png)
西方社交礼仪1、见面介绍、交谈:一般而言,美国人以不拘礼节、自由自在著称。
和陌生人打打招呼,不见得便是想和你做朋友;一场愉快的交谈,不见得会变成知心莫逆,只有主动接触,以愉快的心情应对。
只在正式场合行握手礼,一般场合见面时相视一笑,说声"嗨!"或"哈罗!"即为见面礼节。
初次见面,相互介绍也很简单。
一般原则为将卑介绍予尊,将客人介绍给主人,将年轻人介绍给年长者,将下级介绍给上级,将女士介绍给男士。
介绍后握手须简短有力,美国人认为有力的握手代表诚恳坦率。
在公务场合,美国女子会主动伸手(其他场合则不一定),女性先伸手,男性才能握女性的手(女性之间一般不互相握手)。
若女士无意握手,则男士点头或鞠躬致意。
与女士握手不可太紧。
握手前应脱手套,来不及脱应致歉。
关系密切的亲朋之间,可行亲吻礼,女子之间互吻面颊,男女之间由男子吻女子面颊。
对于别人的握手、拥抱、吻手、注目、点头等礼节,美国人也以同样方式回礼。
告别时也不必握手,挥挥手说声"再见!"即可。
美国相互称呼直呼姓名,一般不用"先生"、"太太"、"小姐"等称呼,一般也不用正式头衔。
只对法官、医生、高级官员、教授、高级神职人员称呼头衔。
一般不用职务作为称呼。
称呼长者忌用"老"字。
交谈时忌问年龄、家庭状况、婚姻状况、宗教信仰、经济收入以及其他私生活情况。
见面打招呼也不问去什么地方、干什么事。
公共场合重视礼貌用语,家庭里也常用"请"、"谢谢"、"对不起"等。
交谈距离必须保持50厘米以上。
不得不靠拢他人就座时,要征得对方同意。
交谈时声音不可太大,不可大笑,更不可大声争吵。
惊讶时不可伸舌头(伸舌头是污辱他人之举)。
美国交谈、示意喜欢用手势。
请人接电话,用听电话的手势;请侍者结帐,用写字的手势。
欧洲宫廷礼仪大全
![欧洲宫廷礼仪大全](https://img.taocdn.com/s3/m/6eca81463186bceb19e8bb9a.png)
欧洲宫廷礼仪大全公主篇:接见礼仪:站资亭亭玉立,有人到来右脚向后膝盖弯曲,拉起裙子,鞠躬,然后自我介绍; 餐桌礼仪:按年龄,年长上座,然后从大到小依次排列,吃饭不能发出响声,不能没有吃相如大口大口吃,长的先吃,幼的后吃~不得将饭掉如衣服.餐桌和地上;等级礼仪:见了高级爵位的人,应该右脚向后膝盖弯曲,拉起裙子,鞠躬,然后再问候( 一般礼仪 1.鞠躬礼鞠躬礼系下级对上级或同级之间的礼节。
行礼时须脱帽,右手(如右手持物可用左手)握住帽前檐中央将帽取下。
右手垂下后身体对正,用立正姿势,双目注视受礼者,身体上部向前倾斜约十五度,尔后恢复原状。
脱帽时所用之手和敬礼方向相反,即向左边的人敬礼,以右手脱帽;向右边的人敬礼,以左手脱帽。
2.点头礼点头礼系同级或平辈间的礼节,也须脱帽。
如在路上行走间相遇,可在行进中施礼;如在路上遇见长官或长者,则须立正行鞠躬礼,但长官对部下或长者对幼者的答礼,可在行走中点头答之或伸右手或手触帽檐答之。
3.举手注目礼举手注目礼系军人礼节。
敬礼时举右手,手指伸直并齐,指尖接触帽檐右侧,手掌微向外,上臂与肩齐高,两眼注视对方,待对方答礼后方可将手放下,对长官或长者每次见面都应照常行礼。
4.握手礼握手礼是欧美最常见的礼节,在世界许多国家都通行。
行礼时距对方约一步,上身稍前倾,伸右手,四指并齐,拇指与之分开伸向受礼者。
饭店客房服务中须注意,客人先伸手时,方能握之,切忌一脚门里一脚门外与人握手,尤忌四人交叉握手。
和初次见面的女人通常不握手,只行鞠躬礼。
同男人握手越紧,表示友情越深,和女人握手则须轻些。
5.吻手礼吻手礼是流行于欧美上层社会的一种礼节。
和上流社会贵族妇女或夫人见面,若女方先伸出手做下垂式,则将指尖轻轻提起吻之。
但女方如不伸手,则不吻。
行吻手礼时,若女方身份地位较高,要支屈一膝作半跪式后,再握手吻之。
此项礼节英法社会最重视。
6.接吻礼接吻礼是上级对下级、长辈对晚辈、朋友、夫妻之间表示亲昵、爱抚的礼节。
西方礼仪的主要内容
![西方礼仪的主要内容](https://img.taocdn.com/s3/m/53f3584aeef9aef8941ea76e58fafab068dc4441.png)
西方礼仪的主要内容西方礼仪是指西方国家中的各种行为准则和规范,涵盖了社交、商务、宴会、婚礼、葬礼等不同场合的礼仪规范。
下面将详细介绍西方礼仪的主要内容。
1.礼貌与尊重:在西方文化中,礼貌和尊重是非常重要的价值观。
人们普遍认为应该尊重他人的权利和尊严,避免冒犯和争吵。
礼貌用语如"请"和"谢谢"在交往中经常使用,而且尊重他人的个人空间也是必要的。
2.礼仪用语:西方礼仪中要求使用适当的礼仪用语,例如在问候时用"您好"或"早上好"。
在和陌生人交谈时应使用敬语,不可以直呼其名。
同时,言语和语气应该友好、尊重和富有礼貌。
3.礼仪姿势:西方礼仪强调正确的姿势和举止。
例如,站立时应该挺直腰背,行走时保持优雅的步态,就座时应放置双手在膝盖上,而不是地上或桌子上。
此外,握手是一种常见的问候方式,在握手时应该注意力量适中,不要太过松弛或过于用力。
4.礼仪服饰:西方礼仪注重穿着得体,尤其是在正式场合。
男性通常穿正式西装,而女性则应穿着得体的礼服或套装。
在一些特殊场合,例如婚礼和晚宴,可能需要对礼服进行更严格的要求。
对于正式场合,还需要注意颜色、款式和配饰的选择,以表现出尊重和注意细节的态度。
5.礼仪用具:西方礼仪中使用的一些用具也体现了传统和礼节。
例如,在用餐时应使用正确的餐具,分别使用刀、叉、匙。
纸巾应放在膝上或餐盘旁边,用来擦拭口唇。
在商务场合,名片的使用也是必要的,交换名片时应轻轻地递给对方,并在接受时表示感谢。
6.礼仪规范:西方礼仪还包括各种社交场合的礼仪规范。
例如,到访他人家中时应提前预约,并带上礼物,以表示对主人的尊重和感激。
在商务会议中,应遵循议事规则,尊重其他人的发言权。
在宴会中,需要注意一些就餐礼仪,如不吃嘴里发出声音、不碰触过多的食物等。
7.礼仪姿态:西方礼仪注重个人形象的塑造。
良好的礼仪姿态包括自信、谦虚、善于倾听和尊重他人。
跨文化交流:西方礼仪常识
![跨文化交流:西方礼仪常识](https://img.taocdn.com/s3/m/6a4382a1534de518964bcf84b9d528ea81c72f8c.png)
跨文化交流:西方礼仪常识概述跨文化交流是现代社会中越来越重要的一项能力,特别是面对不同文化背景的外国人。
在西方社会,礼仪规范是社交交往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了解和遵守西方礼仪常识,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与西方人进行有效的沟通和建立良好的关系。
1. 礼貌与尊重在西方文化中,礼貌和尊重是非常重要的价值观。
以下是一些关于礼貌的基本规范:- 打招呼:用英语问候对方,并使用适当的称呼,如"先生"、"女士"等。
- 礼貌用语:使用常见的礼貌用语,如“请”、“谢谢”、“对不起”等,在合适的场合表示感谢或道歉。
- 注意待人接物:保持彬彬有礼、友善和耐心地对待他人。
- 保持个人卫生:注意口腔卫生、整洁的衣着以及恰当的姿势。
2. 社交场合在社交场合中,遵循一些基本规则可以让你更好地适应西方文化的社交习惯。
- 握手礼仪:和对方握手时要用力适中,直接注视对方眼睛并微笑。
- 时刻注意对话:避免打断他人说话,倾听并尊重他人的观点。
- 避免敏感话题:避免谈论政治、宗教以及个人隐私等可能引起争议的话题。
- 礼物与餐桌礼仪:根据当地风俗习惯选择合适的礼品,并在餐桌上尊重规则,如不吃嘴巴发出声音、不用手机端菜等。
3. 商务交流在商务场合中,了解西方商务礼仪可以帮助建立信任和商业关系。
- 准确的时间观念:务必准时赴约,并将时间视为宝贵资源。
- 衣着得体:根据场合穿戴正式、得体的衣服。
一般情况下,西装和领带是常见的商务装扮。
- 尊重除职位以外的权威:在商业场合所有参与者都应受到平等对待,即使他们职位较低于你。
- 正式沟通:使用正式的语言和礼节沟通,注意表达清晰而有条理。
4. 文化敏感性了解西方文化的差异和敏感主题也是跨文化交流中很重要的一部分: - 宗教和信仰:尊重他人的宗教信仰,在不同宗教场合时要遵循相应的习俗。
- 性别平等与多元化:支持性别平等,避免歧视和不当行为。
同时意识到社会多元化,接纳各种背景和观点。
西方社交礼仪.
![西方社交礼仪.](https://img.taocdn.com/s3/m/d426a2bb1b37f111f18583d049649b6648d7091c.png)
西方社交礼仪1、见面介绍、交谈: 一般而言,美国人以不拘礼节、自由自在著称。
和陌生人打打招呼,不见得便是想和你做朋友;一场愉快的交谈,不见得会变成知心莫逆,只有主动接触,以愉快的心情应对。
只在正式场合行握手礼,一般场合见面时相视一笑,说声"嗨!"或”哈罗!”即为见面礼节。
初次见面,相互介绍也很简单。
一般原则为将卑介绍予尊,将客人介绍给主人,将年轻人介绍给年长者,将下级介绍给上级,将女士介绍给男士。
介绍后握手须简短有力,美国人认为有力的握手代表诚恳坦率。
在公务场合,美国女子会主动伸手(其他场合则不一定),女性先伸手,男性才能握女性的手(女性之间一般不互相握手)。
若女士无意握手,则男士点头或鞠躬致意.与女士握手不可太紧。
握手前应脱手套,来不及脱应致歉.关系密切的亲朋之间,可行亲吻礼,女子之间互吻面颊,男女之间由男子吻女子面颊。
对于别人的握手、拥抱、吻手、注目、点头等礼节,美国人也以同样方式回礼。
告别时也不必握手,挥挥手说声"再见!"即可。
美国相互称呼直呼姓名,一般不用”先生”、”太太”、”小姐"等称呼,一般也不用正式头衔。
只对法官、医生、高级官员、教授、高级神职人员称呼头衔.一般不用职务作为称呼。
称呼长者忌用"老"字. 交谈时忌问年龄、家庭状况、婚姻状况、宗教信仰、经济收入以及其他私生活情况。
见面打招呼也不问去什么地方、干什么事.公共场合重视礼貌用语,家庭里也常用”请”、”谢谢"、”对不起”等。
交谈距离必须保持50厘米以上。
不得不靠拢他人就座时,要征得对方同意。
交谈时声音不可太大,不可大笑,更不可大声争吵。
惊讶时不可伸舌头(伸舌头是污辱他人之举).美国交谈、示意喜欢用手势。
请人接电话,用听电话的手势;请侍者结帐,用写字的手势。
习惯于打过招呼即谈正事,不送茶、寒喧。
美国人不把互赠名片视为礼节,只为便于日后联系时才送名片。
送名片给他人时并不期待他人回送名片。
西方的餐桌礼仪文化
![西方的餐桌礼仪文化](https://img.taocdn.com/s3/m/73266fbd6429647d27284b73f242336c1eb93035.png)
西方的餐桌礼仪文化:1.西方餐桌礼仪的起源西方最初的餐桌礼仪起源于法国梅罗文加王朝。
这个王朝长时间受到拜占庭文化的熏陶与引导,所以才制定了一系列的细致的餐桌礼仪。
1533年,出生于意大利名门美第奇家族的凯瑟琳·德·美第奇嫁入法国王室,将意大利的餐桌礼仪传入法国,法国的餐桌礼仪和菜单用语变得更为优雅精致。
在此之前,法国人在用餐时虽然会使用餐刀,但还没有使用餐叉的习惯,而当时的法国还不存在现代餐桌礼仪。
凯瑟琳嫁到法国时带去了她的专属主厨,而这位主厨对法国人的用餐方式感到吃惊。
于是他编写了一本包含刀叉使用方法等内容的《餐桌礼仪50则》,这本书被认为是世界上最早介绍餐桌礼仪的指南。
随餐桌礼仪一起传入法国的还有意大利的料理和点心,它们对法国的饮食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法国料理开始逐渐定型。
到了18世纪,按照顺序为每一位客人单独上菜的上菜方式在法国得到最初的确立。
法国现代餐桌礼仪在确立过程中也开始影响其他西方国家,西方餐桌礼仪逐渐形成。
2.餐器使用(1)食器西餐所使用的食器基本上形状都比较扁平,这样别人也能很清楚地看到其中所盛的状态。
因此,用餐时姿态要得体,餐盘内也要尽可能保持美的状态。
在西方,除了杯子之外,食器都是不能端起来的,用餐时不能改变食器的位置或方向,而是改变刀叉的使用方向。
(2)刀叉西餐与中餐最重要的区别就是使用刀叉。
在正式的西餐场合,通常除勺子外,刀叉都会左右成对地被摆放在餐盘两侧。
正式晚宴餐具的放置使用时须按照从外到内的方向,每吃一道菜更换一对刀叉。
所有菜肴的食用方向都是从左至右,在切分时每次都只切下一口(大约3厘米)的量。
在使用刀叉时,刀刃要朝内,不能将刀叉朝向对方。
握刀叉时指尖不能太用力,轻轻地握着它们会更加得体,同时肩也不容易发酸。
如果是用餐过程中的短暂休息,可以将刀叉像“八”字一样置于盘上,而用餐完毕时则须将刀叉并排置于盘上。
刀叉不同的放置各具含义为了防止刀叉掉落,放的时候一定要放在比较稳的地方。
西方文化的礼仪
![西方文化的礼仪](https://img.taocdn.com/s3/m/3e37aa9bb1717fd5360cba1aa8114431b80d8e55.png)
西方文化的礼仪西方文化的礼仪是指在西方社会中,人们在交流和互动中遵循的一系列规范和行为准则。
礼仪在西方文化中非常重要,它不仅反映了一个人的教养和素质,还是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关键。
西方社交礼仪在西方社交中,有一些基本的礼仪规范需要遵循。
首先,当你在西方国家见到别人时,应当给予他们一个自信而又友好的微笑,并用手握手以示问候。
这种问候方式被认为是一种礼貌和尊重的表达。
另外,在西方社交场合中,人们通常会互相进行轻松的寒暄,例如交换名字、职业、家庭情况等。
在对话中,要注意尊重对方的隐私,不要问与个人相关的过于私人的问题。
除了言谈,西方社交礼仪还包括礼品的赠送。
在西方文化中,对于一些特殊场合或赴朋友家做客,人们通常会携带一份小礼物作为感谢的表示。
这个小礼物可以是花束、巧克力或者一瓶酒等。
在拜访时,你应该将礼物递给主人,并表达你的谢意。
餐桌礼仪在西方餐桌上,也有一些特定的礼仪需要遵循。
首先,当你在西方餐桌上就餐时,要注意坐姿端正,不要摆弄餐具,要保持沉默,等待主人或者长辈首先开始用餐。
在用餐过程中,要注意使用餐具的正确方式。
西方正餐中通常会提供一套餐具,包括刀、叉、勺等。
一般来说,刀放在右手边,叉放在左手边。
进食时,要用叉子将食物叉住,再用刀将食物切割。
在用餐的过程中,不要吧口吃满,也不要发出任何噪音。
此外,在西方餐桌上应当注意的是,喝酒的文化。
在西方社交中,喝酒是一种很常见的社交活动。
当你被邀请喝酒时,要适度地喝,并尊重其他人的饮酒选择。
西方婚礼礼仪西方婚礼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社交场合,也有一系列特殊的礼仪需要遵循。
首先,如果你收到了一份婚礼邀请函,你需要向新人回复,告知你是否能够参加婚礼。
在婚礼当天,要准时出席,并穿着得体。
男性通常会穿西装,女性则会穿着礼服。
在婚礼仪式中,遵循仪式的进行是非常重要的。
通常,官方仪式将由一位牧师或官员主持,参加婚礼的人需要遵循他们的指引。
在仪式期间,要保持安静和专注,避免大声说话或分散注意力。
西方正式宴会的基本礼仪有哪些
![西方正式宴会的基本礼仪有哪些](https://img.taocdn.com/s3/m/69d7b9af4bfe04a1b0717fd5360cba1aa8118c8e.png)
西方正式宴会的基本礼仪有哪些1.穿着:正式宴会通常要求男士穿着西装和领带,女士要穿着正式的晚礼服或正式套装。
色彩和样式应该适合场合,忌穿过于夸张或暴露的服装。
2.入场礼仪:进入宴会厅时,应保持端庄而自信的姿态。
男士应站直并保持优雅的姿势,女士则容貌要柔和而自信。
3.桌上礼仪:就座时要根据主人的安排坐在指定的座位上。
在吃饭期间,要保持优雅的姿势、用餐工具的正确使用、避免谈话时开口咀嚼食物、且不应大声喧哗。
4.餐具使用:西方多采用一套餐具,由外至内进行使用,依次是餐叉,餐刀,餐勺等。
在吃完后,要将餐具平放在餐盘的右侧。
5.入座和起立:当被其他人邀请坐下时,应予以感谢并获准坐下。
当大家同时起立时,要尽快起立并保持端庄、不要出于礼貌而拖延时间。
6.餐桌上的谈话:餐桌上的谈话应轻松、愉快且有礼貌。
避免讨论敏感或争议性的话题,如宗教、政治等。
7.注意礼节:对他人的礼节要非常重视,如适当地使用请、谢词,注意对他人的问候和礼貌、尊重等。
8.酒水饮用:在正式宴会中,酒水往往是标配的。
饮用酒水时,要保持适度并遵循所在国家或地区对酒水饮用的传统和规矩。
9.宴会礼仪:在宴会中,客人应尽量按照主持人的安排行动。
如果有主持人或有人主持致辞,应静静地听完致辞并鼓掌表示赞赏。
10.走出宴会厅:离开宴会时,要对主人及其他客人表示感谢,并告知主人有多愉快和享受了这个宴会。
以上是西方正式宴会的一些基本礼仪,遵守这些礼仪可以在正式场合中表现出自己的教养和素质。
正式宴会礼仪是一种传统和文化的体现,通过遵循这些礼仪规范,可以展示出自己的尊重和礼貌。
东、西方礼仪存在哪些差异?
![东、西方礼仪存在哪些差异?](https://img.taocdn.com/s3/m/ed239300e87101f69e319568.png)
东方礼仪主要指中国、日本、朝鲜、泰国、新加坡等为代表的亚洲国家所代表的具有东方民族特点的礼仪文化。
西方礼仪主要指流传于欧洲、北美各国的礼仪文化。
1.在对待血缘亲情方面东方人非常重视家族和血缘关系,“血浓于水”的传统观念根深蒂固,人际关系中最稳定的是血缘关系。
西方人独立意识强,相比较而言,不很重视家庭血缘关系,而更看重利益关系。
他们将责任、义务分得很清楚,责任必须尽到,义务则完全取决于实际能力,绝不勉为其难。
处处强调个人拥有的自由,追求个人利益。
2.在表达形式方面西方礼仪强调实用,表达率直、坦诚。
东方人以“让”为礼,凡事都要礼让三分,与西方人相比,常显得谦逊和含蓄。
在面对他人夸奖所采取的态度方面,东、西方人不相同。
面对他人的夸奖,中国人常常会说“过奖了”、“惭愧”、“我还差得很远”等字眼,表示自己的谦虚;而西方人面对别人真诚的赞美或赞扬,往往会用“谢谢”来表示接受对方的美意。
3.在礼品馈赠方面在中国,人际交往特别讲究礼数,重视礼尚往来,往往将礼作为人际交往的媒介和桥梁。
东方人送礼的名目繁多,除了重要节日互相拜访需要送礼外,平时的婚、丧、嫁、娶、生日、提职、加薪都可以作为送礼的理由。
西方礼仪强调交际务实,在讲究礼貌的基础上力求简洁便利,反对繁文缛节、过分客套造作。
西方人一般不轻易送礼给别人,除非相互之间建立了较为稳固的人际关系。
在送礼形式上也比东方人简单得多。
一般情况下,他们既不送过于贵重的礼品,也不送廉价的物品,但却非常重视礼品的包装,特别讲究礼品的文化格调与艺术品位。
同时在送礼和接受礼品时,东西方也存在着差异。
西方人送礼时,总是向受礼人直截了当地说明:“这是我精心为你挑选的礼物,希望你喜欢”,或者说“这是最好的礼物”之类的话;西方人一般不推辞别人的礼物,接受礼物时先对送礼者表示感谢,接过礼物后总是当面拆看礼物,并对礼物赞扬一番。
而东方人则不同,中国人及日本人在送礼时也费尽心机、精心挑选,但在受礼人面前却总是谦虚而恭敬地说“微薄之礼不成敬意,请笑纳”之类的话。
西方文化与礼仪笔记
![西方文化与礼仪笔记](https://img.taocdn.com/s3/m/c88df229c4da50e2524de518964bcf84b8d52d42.png)
西方文化与礼仪笔记篇一:西方文化与礼仪笔记西方文化和礼仪在全球范围内有着广泛的影响力。
下面是一些关于西方文化和礼仪的重要笔记,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和适应西方社交场合。
1. 礼貌与尊重:在西方文化中,礼仪和尊重他人的权利和尊严非常重要。
例如,在与他人交流时,要注意使用礼貌用语(如“请”、“谢谢”、“对不起”),并尊重对方的个人空间。
2. 礼仪与形象:在西方社会,个人形象和仪态被视为对他人的尊重和对自己的价值的表达。
因此,穿着整洁而得体、言行举止得体是非常重要的。
3. 用餐礼仪:在西方国家,用餐礼仪是社交场合中的重要一环。
一些基本规则包括:用餐时保持优雅和谦虚、使用正确的餐具和姿势、不大声吃嚼或讲话。
4. 社交交流:在西方文化中,社交场合经常伴随着各种形式的交流。
要注意与他人进行适当的目光接触,以示尊重和关注。
此外,要避免在公共场合大声喧哗或打断他人谈话。
5. 职场礼仪:西方职场文化重视专业和商业礼仪。
这包括准时出席会议、尊重他人的意见、以及遵守公司制度和规定。
6. 礼品与感谢:在西方文化中,送礼和感谢他人的行为被认为是对对方的尊重和感激。
要选择符合对方喜好的礼物,并在收到礼物或他人帮助后表达真诚的感谢之意。
7. 个人空间:在西方文化中,个人空间被认为是非常重要的。
要注意与他人保持适当的距离,并避免过分亲密或侵犯他人的个人空间。
这些笔记提供了一些关于西方文化和礼仪的基本指导方针。
然而,要记住,西方文化和礼仪在不同的国家和地区可能会有一些差异。
因此,在与西方人交往时,最好保持开放的心态,并尊重对方的文化差异,以建立良好的跨文化沟通和理解。
篇二:西方文化和礼仪是指西方国家的传统和习俗,它们在社交互动和行为规范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以下是一些关于西方文化和礼仪的笔记。
1. 个人空间与尊重:在西方文化中,个人空间被认为是非常重要的。
人们希望保持一定的距离,以显示对他人的尊重和保护自己的私人空间。
靠近陌生人或触摸他们的行为可能被视为侵犯个人空间的举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方文化的礼仪随着中国走向国际化,西方之间的交流、交际会越来越普遍,了解西方文化礼仪,了解那些国家人民的生活方式及日常行为并掌握和得体的应用它们,是非常重用的。
以下是关于西方文化的礼仪知识,欢迎大家阅读!中国的礼节与西方的礼节有时相差很大。
例如,在迎接远方来客时,我们常以"你一路上辛苦啦!"表示慰问,可是,如果用"I‘mafraidyoumusthaveatiringjourney,"这一语法上正确的英语,来迎接英语国家的客人,他们听起来回觉得很不自然,因为这种场合下他们使用的寒暄语往往是"Didyouhaveagoodtrip?或"Didyouenjoyyourtrip?"等这样令人愉快的语句。
有些问候在中国是合乎礼节的,而在西方是不被采用的。
在西方工业国家,人们大部分住在城市,彼此不相识,甚至在乡村之间很陌生,再加上英美等国家强调个人价值(Individualism)至高无上,所以寒暄时不喜欢被问及年龄及婚姻状况,更不喜欢被问及收入情况。
问候方式常常是中性、抽象的打招呼(Goodmorning/afternoon/day),或者是谈论有关天气或一些热门赛事之类。
如果比了解文化差异就会造成以上语言选择上的失误,就会出现把中文礼貌礼貌用语套用到英文中的现象,出现中文式的英语。
因此,和西方人交谈时你最好使用西方通常的问候礼仪方式。
一、西方文化礼仪之"称谓礼仪"西方人姓名排列正好跟我们相反,前面是名,后面是姓氏。
在国际交往中,一般对男士称"Mr.",对女士则视其结婚与否进行称呼,未婚的称"Miss",已婚的则应称"Mrs"。
对那些在社会上较有地位的人,如法官(Judge)、教授(Professor)、医生(Doctor)、政府高级官员如参议员(Senator)、军官如将军(General)、上尉(Capital)和宗教人士如主教(Bishop)等,可将其姓名连同职业一起称呼,如"DoctorJack","ProfessorWhite",也可只称呼其职业名称,如"Mr.Judge","wyer"。
相比之下,美国人在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上就比较随便。
通常只招呼一声",哪怕是第一次见面也不一定握手,还可直呼对方的名字表示亲热。
但在正式场合,人们就要讲究礼仪了。
握手是最普通的见面礼。
值得注意的是,美国人从来不用行政职务,如:局长、经理、校长等头衔称呼别人。
二、西方文化礼仪之"介绍礼仪"在国际交往场合,如想结识朋友,一般应有第三者介绍。
如当时不具备这种条件而你又确实想结交某人,你可走到他面前作自我介绍,但介绍完后不可先伸手,也不可问对方达的名字。
对方若不作自我介绍,你可道声谢离开,这在西方并不算失礼。
用句型"Thisis╳╳╳andthisis╳╳╳"介绍两人认识时,要先把男士给女士,先把年轻的介绍给年老的,先把职位低的介绍给职位高的。
同性之间,介绍完毕后应先伸手相握,可以说"很高兴认识你"(Nicetomeetyou!)。
必要说"久仰"或"希望以后常联系"之类的话。
有些国家回将常联系理解为有事要相求与他。
三、西方文化礼仪之"交谈礼仪"与人交谈,莫问私事。
在西方,人们的确一切行为以个人为中心,个人利益是神圣不可侵犯的。
人们日常交谈不涉及个人私事。
有些问题是他们忌谈的,如询问年龄,婚姻状况,收入多少,宗教信仰,竞选中投谁的票等都是非常冒昧和失礼的。
看到别人买来的东西从不问价钱。
见到别人外出或回来,也不问"你从哪里来?"或"去哪儿啊?"在我国,老年人受到尊敬,但字美国确是"人老珠黄不值钱"。
因此在美国,老年人绝不喜欢别人恭维他们的年龄。
美国人还十分讲究"个人空间"。
两人谈话时,不可太近。
一般以50公分以外为宜。
不得已呀别人同坐一桌或紧挨别人坐时,最好打个招呼,问一声"我可以坐在这儿吗?(MayIsithere?)",得到别人允许后再坐下。
礼貌用语多多益善。
美国人讲话嘴很甜,他们对好听的话从不吝啬,长令听者心舒意畅。
的确,在美国"Please"、"Thankyou"、"I‘msorry"、"Exeuseme"之类的话随处可闻。
四、西方文化礼仪之"拜访礼仪"应邀去家中作客,务必要准时。
不守时是失礼的。
一般性拜访可送小礼物,若赴家宴,可再丰厚些。
礼物应交给女主人,并说"我希望你能喜欢(Ihopeyou‘lllikeit.)等客套话,不要说"小意思,不成敬意。
","东西不好,请笑纳。
"等中国人送礼时常爱讲的话。
这类话会让外国人觉得你看不起他们。
一般说,美国人不随便送礼,但遇到节日、生日、婚礼或探视病人时,送礼还是免不了的。
美国人最盛行在圣诞节壶送礼物。
此外,美国人认为单数是吉利的,有时送三个梨也不感到菲薄,不同与中国人讲究成双成对,美国人收到礼物一定会马上打开,当着送礼人的面欣赏或品尝礼物并立即向送礼者道谢。
"Oh,hownice!Ilikeitverymuch.Thankyou!"在外国人家中,不要对他们的摆设大加评论,也不要随意欣赏某件物品,那样会导致主人一定要将你极为赞赏的物品送给你,着多尴尬。
如主人家养有猫,狗等宠物,要对它们友好,外国人是十分珍爱宠物的。
美国人办事讲究效率,重视有计划地安排自己的时间,绝不希望有人突然来拜访。
因此要拜访他们,事先约会是必不可少的。
五、西方文化礼仪之"餐桌礼仪"西方进餐的习惯与我们多有不同,特别是正式的西餐宴会,规矩颇多。
参加西餐宴会时应注意下列事项:1、外国人一般没有让酒让菜的习惯,所以你喜欢吃什么,不妨多取点。
2、应等全体客人面前都上了菜,女主人拿起她的刀子和叉子示意后才可以用餐。
3、餐巾应铺在膝上。
也可以防在颈上或胸前,但不大方。
可用餐巾一角擦去嘴上或手指上的油渍,但绝不可揩拭餐具。
4、进餐时身体要坐正,不要两臂横放在桌上。
5、使用刀叉时,应左手用叉,用手用刀。
切肉应避免刀切在瓷盘上发出响声。
中途放下刀叉,应呈"八"字型分放在盘子上。
如刀叉放在一起,表示用餐完毕。
6、要喝水时,应先将食物咽下。
用玻璃杯喝水时,要先擦去嘴上的油渍,以免弄脏杯子。
7、如打噴嚏或咳嗽,或想去洗手间,应向周围的人道对不起。
8、进餐时,始终保持沉默是不礼貌的,但咀爵食物时不要讲话,咽下去再答。
9、当侍者依此给客人上菜时,走到你的左边,才轮到你取菜。
用餐完毕,女主人站起,才可离席。
餐巾放在桌上,不要照原样折好。
六、西方文化礼仪之"女士优先礼仪"尊重妇女,是欧美国家的传统习俗。
在社交场合,男子处处要谦让女士。
1、步行时,男士应该走在马路的以边。
2、入座时,应先请女士坐下。
3、上下电梯应让女士走在前边。
4、进门时,难士应先把门打开,请女士先进。
5、但是下车下楼时,男士却应走在前边,以便照顾女士。
6、进餐厅、影剧院时,男士应走在前边,为女士找好座位。
7、进餐时,要先请女士先点菜。
8、同女士打招呼时,男士应起立。
七、西方文化礼仪之"小费礼仪"美国付小费的风气很盛行。
一般说,当你得到别人的服务时就应该给小费。
但是,并非在任何场合、对任何服务人员都要付小费。
小费究竟应该给那些人,还颇有讲究。
1、坐船或火车时应给小费,但长途汽车和飞机则不必。
2、对搬运工应付小费,但存取行李时不必付服务员小费。
3、在旅馆时,对帮你提行李或打扫房间的服务员应付小费,但对柜台上的服务员则不必。
4、在餐馆时,对上菜上饭的服务员应给小费,但对领班服务员则不必。
5、乘车时,对出租车司机应付小费,但对公共汽车司机则不必。
6、对理发师、美容师应付小费,但对售货员、自助洗衣店的服务员则不必7、对警察、海关检查员、大使馆职员、政府机关职员等公务人员绝不可付小费。
8、小费占总费用的15℅左右,表示对服务满意。
八、西方文化礼仪之"禁忌":1、于外国人初次交谈,不要谈疾病、死亡等不愉快的事。
2、不要问女士的年龄,男士的收入,对方衣饰的价格。
3、正规场合,不要穿休闲装、运动装。
4、吃饭或娱乐,不要抢着买单,他们喜欢AA制/。
5、不要过于"自谦"。
与日本人交往:初次见面万勿送礼。
接受礼物要回礼。
与法国人交往:初次见面万勿送礼,有行贿之嫌。
与英国人交往:不要穿戴太随便。
不要随便称呼名字,要加上"Mr."等。
与美国人交往:不要在周五或多或少13号约会,不要称呼黑人为"Negro",应用"Black"。
别忘了问候他们的孩子。
与韩国人交往:不要不守信用。
与德国人交往:要十分注重礼仪,不宜直呼名字,不要谈二次大战。
谈话不要太夸张,他们喜欢一是一,二是二。
与泰国人交往:不要触摸别人的头部。
与印度人交往:主客相见,行"合十礼"。
摇头即同意,点头即不同意。
忌吃牛肉。
喝茶时,将茶倒在盘里伸出舌头舔饮。
不杀牛,不杀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