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苏锡常镇高三一模科技作文点评与范文
苏锡常高三模考作文五篇
苏锡常高三模考作文五篇苏锡常高三模考作文1弈棋时,弈者讲究招招皆慎。
下每一棋之前都得深思熟虑,否则,一个很不起眼的小卒子也能让你全盘皆输。
人生何尝不是这样,有时一步能成就一个人的梦想,有时一步也能让一个人身败名裂。
把握好关键的一步,实现一生的理想,体现人生的价值。
“刚正不阿留得正气凌霄汉,幽而发愤著成信史照尘寰”,抱着“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目的的司马迁,面对悲惨的极刑,面对世人的白眼,他可以走这一步:像古人那样,选择死来展现自己的气节,精神飞向自由的天国。
然而,真正的勇士敢于面对淋漓的鲜血,敢于正视眼前的苦难。
他跨过了那道理应效仿的气节,选择了隐忍苟活,幽而发愤,最终成就了“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巨著。
面对生死抉择,司马迁走好了这一步,这一步让他实现了人生理想,完成了家族使命。
把握不好关键的一步,就会成为千古遗憾,令人扼腕。
“力拔山兮气盖世”的霸王项羽,在追兵紧追不舍的情况下,面对自刎在怀的美人,面对眼前的滔滔江水,是乘船逃走,还是自刎乌江?沽名钓誉的霸王自认为无颜面对江东父老,愧于八千子弟,最终走了一步“死亦为鬼雄”的傻棋。
难道他不知道胜败乃兵家常事,包羞忍耻是男儿吗?霸王项羽的这一步,留下了卷土重来未可知的遗憾,把到手的百二秦关让给他人。
诸如此类者数不胜数,是关羽的败走麦城,让蜀国从此一蹶不振;是宋江的招安,让一百零八将死的死残的残……可见,有时关键的一步会影响人生的命运,甚至会改变一个人的人生结局。
因此我们要好好的走好每一步,不让这一步留下遗憾,甚至抱憾终身。
正在努力拼搏的我们,都是那么渴望挥斥方遒,渴望蟾宫折桂,渴望能够迈向心中的高等学府。
这一步对我们的人生是多么重要,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好好把握好人生关键的这一步棋。
把握好关键的一步,会收获美丽的人生。
古谚有云:“众人同心,其利为金。
”“一花独放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强调的是群众的力量。
吾以为,二者决非对立,都具各自的必要与价值。
20届高考语文模拟卷分类汇编(作文)(4月)
江苏省各地2020届高考语文模拟卷分类汇编(4月)作文一、南京市、盐城市2020届高考第二次模拟检测试卷2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70分)某开发商宣传,将在一商业区和住宅楼盘之间配建一所中学。
不少家长认为,学校应该远离商业区,给孩子一个纯粹的学习环境,周边最好没有餐饮、购物及娱乐场所。
也有专家认为,校园是“小学校”,社会是“大学校”,没有必要刻意切断学校与社会的联系。
开发商则认为,学校建在住宅和商业区之间最合理,能解决就近入学问题,还可以促进社会繁荣发展。
请从下列任务中任.选.一.个.,以学生龚明的身份完成写作。
1.给规划局写一封信,体现你的认识和思考,并提出合理建议。
2.写一篇“告家长书”,表明你的观点和态度,提出希望与建议。
3.给报社写一篇评论文章,负责任地表达你的观点和态度。
要求:结合材料,自选角度,确定立意;自拟题目;切合身份,贴合背景;符合文体特。
二、南师附中扬子中学2020届高考4月月考试卷21.阅读下列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2020年春节,新型肺炎疫情严峻。
当疫情来临,全国上下都投入到抗击疫情的抗争中。
在抗争人群中,有这样一群人,被人们称为“最美逆行者”。
“最美逆行者”不仅指那些前往疫情区的人,更指在这样严峻大背景下,依然默默在岗位上坚守,团结一致维护基础服务功能不紊乱的人,他们是铁路职工,是警察,是环卫工,是社区服务者等等。
虽然要求居民尽量少出门,甚至不出门,但是城市基础性功能还需要运转,病毒不能将一座城、一群人击垮,疫情早晚都要过去,美好的生活还需继续,“最美逆行者”们就是让美好生活继续的一群人!一场疫情考验不单是医护人员,更是全国各行各业的人,这是国家综合实力的体现,更是彰显新时代下我们面临困难所释放出坚忍不拔的团结力量。
病毒本身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人心的坍塌,团结一致,我们终将战胜病毒。
面对这样的逆行者,你的态度是什么?你的做法又是什么?请你写一封致最美逆行者的信,投稿到《潇湘晨报》的“全民防疫”栏目。
高考作文备考:苏锡常模考作文偏爱“科技发展”的话题比对2019二调作文和2020一调作文
高考作文备考:苏锡常模考作文偏爱“科技发展”的话题?比对2019二调作文与2020一调作文2019年苏锡常二模作文和2020年的一模作文题怎么那么相似?是不是可以把之前的范文直接改改就能套上好分数了?涉及到“套作”的问题不想展开太多,下面一起把两道题展开看看,稍作比较,大致应该能明了:2018~2019学年度苏锡常镇四市高三教学情况调研(二)【作文题目】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移动互联网和智能手机可以使人随时随地联系,也容易使人与人的交流因习惯用表情符号变得程式化;高铁使李白“千里江陵一日还”的夸张想象变成现实,方便了人们的来往,也容易使人对远行和离别不以为意……科技的发展是增进还是减弱了人与人的情感?【审题说明】本则材料由两段文字构成。
第一段文字列举现象,第二段文字提出问题。
第一段,①“移动互联网”“智能手机”“高铁”是科技进步的产物;②“随时随地联系”“方便了人们的来往”是科技发展给情感交流带来的便利;③“交流程式化”“对远行和离别不以为意”是科技发展妨害情感交流的表现。
④省略号则提醒考生,此类现象还有不少。
⑤“使人……也容易使人……”这一句式,旨在引导考生思考科技发展对情感交流带来的利与弊。
第二段,①以疑问句的形式,引导学生思考“科技的发展”和“人与人的情感”之间的关系。
考生可以从“科技的发展增进人与人的情感”进行立意,也可以从“科技的发展减弱人与人的情感”进行立意。
②倘若学生能从其他角度思考科技的发展对人与人之间情感的影响,且能言之成理,也可以视为切题,但必须密切围绕“科技的发展”和“人与人的情感”两个要素的关联行文,倘若只谈一方,则视为审题不过关。
③需要注意的是,“人与人的情感”,偏重于人际关系,不能泛化为个体所有的情感。
2019~2020学年度苏锡常镇四市高三教学情况调研(一)【作文题目】阅读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体裁不限,诗歌除外,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苏锡常镇高三一模作文写作练习以及优秀范文赏析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作家余华在接受《巴黎评论》采访时说:“文学不是我生命中的唯一。
最近一次,我跟学生说,今天下午我们见个面,聊聊你写的小说。
他说,老师,我今晚要去跳舞。
我说,好吧,玩得开心点。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优秀作文】范文一:笑捻梅花,得十分春光读毕《山月记》,一人为诗成狂而终化为猛虎,面目全非,想来亦觉战栗又觉可笑。
原来,你我竟亦是那渐已沦变为兽心的李征么?要说“择一事,终一生”的坚贞不移,我自是无言反驳,而更是对其鲜有的执著崇高而青眼有加。
然而,当今大多数人的囹圄在于,以为人生必定要为一个目标苦苦寻觅、取得相应的成就才算完满。
而当一切其他的娱乐、闲憩的因子被判为罪恶,灵魂狭隘于某一事的执念,便免不了生命的日益贫瘠凋落。
亦如作家余华所言:“文学不是我生命中的唯一。
”生命的大旷野何其广袤,又何必画地为牢、作茧自缚?适当的娱乐与放松,实则是对生命价值的宽化,以及对生活边界的开拓。
冯骥才于《苦夏》中落墨:“生命的快乐是能量淋漓尽致的挥发。
”除却使生命重新活跃,它更可以使人尝遍未知的百般滋味,收获全面的人生体验。
这并不仅是单纯的娱乐,而是对丰富生活的热情与追求,让人摆脱单薄的思想境地,感受更加丰盈而充实的人生。
且看昔日钱锺书杨绛夫妇于留学之际却常常外出“探险”逛街;无独有偶,以“面壁写作”为誓言的文豪福楼拜每日按时观看日出。
我们定不会质疑他们于文学创作上的精益求精之态度,故可能的“娱乐是否为一种摇摆与随意”的谣言便不攻自破。
对此,我反而认为正是其能够灵活穿梭于工作与娱乐间的平衡,才能够真真切切地成为一个饱满的个体,而所获得的那些独特的生活感悟,亦会反哺我们更高效、更优质地完成学习与工作。
因而,不要把生命的全部意义逼仄于唯一的执念,而将目光向外投射那“家人闲坐,灯火可亲”的团圆,那“热热闹闹,挤挤挨挨”的市井,那“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的雅趣……不是否认从一而终的热爱与倾注,而是想时时提醒:原来生命的可能性不止于此。
江苏省2019~2020学年度苏锡常镇四市高三教学情况调研语文试卷及参考答案(一)4月
2019~2020学年度苏锡常镇四市高三教学情况调研(一)语文2020.03注意:本试卷共8页,21小题,满分16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请按照题号将答案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相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将答案直接书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一、语言文字运用(12分)1.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古人论诗、论词或论文,往往只是写出自己凭直觉领悟到的东西,虽能以寥寥数语▲,但难免缺乏思辨性和系统性,给后人留下▲、语焉不详的遗憾。
今天,我们需要用新的文艺观,重新审视和整理这些古文论宝藏,以期古为今用,▲。
A.切中肯綮一鳞半爪推陈出新B.高屋建瓴雪泥鸿爪推陈出新C.高屋建瓴一鳞半爪革故鼎新D.切中肯綮雪泥鸿爪革故鼎新2.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小说家作为时代的喉舌,担负着反映时代精神和民族灵魂的使命。
▲,▲,▲。
▲,▲,▲。
而优秀的作品正是在给人以美的享受、真的启示、善的教育的同时,也把对社会生活的深刻认识熔铸于其中。
①他们通过理性的思考形成整体的理性认识②他们站在时代的前沿,敏感地关注人类命运③以独特的视角去反映客观事物④因而思想比普通人更敏锐、超前、博大、深邃⑤思考人类的发展和探索宇宙万物的规律⑥综合地、整体地揭示社会生活的本质规律A.①③⑤②⑥④B.①⑥③②⑤④C.②③⑤①④⑥D.②⑤④①③⑥3.下列诗句描写的民间风俗,不是..迎接新春的一项是(3分)A.扫除茅舍涤尘嚣,一炷清香拜九霄B.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C.生盆火烈轰鸣竹,守岁筵开听颂椒D.半盏屠苏犹未举,灯前小草写桃符4.对下面一段文字中“一座粲然”原因的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3分)祇园上人招余辈小聚,或问座中何人最惧内,众未及答。
祇园曰:“惟老僧最惧内。
”众讶之,笑曰:“惟惧内,故不敢娶耳。
”一座粲然。
A.感谢上人替他们掩饰,保住他们的颜面。
B.明白上人在开玩笑,因为僧人不能娶妻。
C.发现上人和他们一样因惧内而不敢娶妻。
2020届江苏省苏锡常镇四市2017级高三一调考试语文试卷参考答案
高三语文答案 第 1 页(共 3页)
20.①数据被污染,结论就可能偏差,强化我们的偏见;②在医疗和交通领域,人工智能 的应用意味着人们把生命交给机器,可能危及生命;③个人数据和隐私可能泄露,影响政 治活动,损害个人权利。(每点 2 分) 21.略 【参考译文】
顾宪成字叔时,别号泾阳,常州府无锡县人。父亲叫顾学,有四个儿子,先生排行在 第三,他最小的弟弟叫顾季成。他跟从张原洛读书,研习《孟子》到“修养心性莫过于清 心寡欲”,先生说:“清心寡欲莫过于修养心性。”张原洛说:“科举考试不足以成就你的学 问,为什么不去向薛方山先生请教道理呢?”先生参加乡试获得举人第一名,庚辰科会试 又中了进士。当时张居正执掌国家大权,先生和魏允中、刘廷兰上书内阁大臣申时行,谈 论时政的得失,毫不隐晦躲避。张居正对申时行说:“听说有三个解元的小集团,您知道吗?” 张居正患病,百官都为他设立道场举行祈福消灾的法事,同僚替先生也在祈福的名单上签 了字,先生听说这件事,骑上马奔去删掉了自己的名字。先生上奏章,区别哪些是君子哪 些是小人,抨击之处涉及到了执政大臣,被贬为桂阳府判官。柳宗元、苏轼都曾被贬谪到 桂阳,先生认为这里是先贤曾经任职教化过的地方,就在自己的居所上题写匾额叫做“愧 轩”。王锡爵想要任用罗万化担任吏部的首长,先生不予认同;适逢推选内阁成员,王锡爵 又想任用罗万化,先生再次不予认可,于是就削夺了先生的任官资质。
先生对于王阳明“无善无恶”这句话,辩驳诘难不遗余力,认为这句话败坏了天下的 教化法则。钱启新说过:“(王阳明)无善无恶的说法,近来被顾叔时、顾季时清清楚楚地 不断批判否定,所以不至于蔓延成为祸害。”当时非议王阳明的人,也认为这是学术上的一 大关键之处,可他们哪里明白这些其实和王阳明一点儿也没有关系,他所说的无善无恶, 是指没有善念恶念罢了,不是说人的本性没有善恶之分,现在大家都错误理解了王阳明的 论断,可叹啊! 22.政如司马相如之文/使世间无此/殊无所损/但以资于馆阁词人/以为应制之用/诚为好手 耳。 23.王维 论语 24.①有生命气息,表现真实情感;②具有社会功用,符合诗教。(一点 2 分,两点 3 分) 25.AB 26.(1)善于查找问题,对症下药。(2)重视规则,令行禁止,赏罚分明。(3)责任到人,
高考作文写作指导:2020届苏锡常镇二模作文详细解析
高考作文写作指导:2020届苏锡常镇二模作文详细解析2020届苏锡常镇二模作文试题21.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以前出门主要靠经验和问路,现在出门用电子导航。
幵车用,步行也用,离幵了导航就不知路在何方成为普遍现象。
科技发展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类似影响和改变还有很多……试题解析本题不同于七市二模“记忆”的核心概念类题型,也不同于南京、盐城二模“商场边上造学校”的任务驱动题型与行为评价类材料的结合,而是以一个日常生活现象为基点,折射科技对生活的影响,要求考生去评说。
苏锡常镇模考往往以科技为话题。
本届一模以马车、火车的比较为题,是以科技的进步性为出发点。
与这次题目更可以比较的,是2019届三模的试题: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移动互联网和智能手机可以使人随时随地联系,也容易使人与人的交流因习惯用表情符号变得程式化;高铁使李白“千里江陵一日还”的夸张想象变成现实,方便了人们的来往,也容易使人对远行和离别不以为意……科技的发展是增进还是减弱了人与人的情感?这道题的材料,最后一句点明了用意,“科技发展”和“人与人的情感”是两大要点。
而这次的二模题,没有进行这样的关键词提点,最后一句只是点出“科技”和“生活”,并笼统地说“类似的影响和改变”。
这就增加了审题难度。
因为需要考生进行一个类比思维,联想“类似”的情况,并由此提炼出本题所要求讨论的科技所影响的生活的那个方面。
首先,要有精准审题的自我要求,不能从主观上就放弃精读材料并从材料出发构思,而只根据“科技”去在记忆中检索自己写过的文章,寄希望于套作。
本题如果照搬上述三模作文,是肯定不能切题的其次,要进入材料所提供的生活情境,结合自己的经验去丰富和形象,进而得出抽象概括。
要把握“类似”,就必须读懂材料前两句话所举的例子,而要落实“影响和改变”,就要用材料设定的以往生活来作比较。
江苏省苏锡常镇四市2020届高三教学情况调研(一)含答案
将一质量为 m 的小滑块从杆顶端 A 点由静止释放,滑块
A
压缩弹簧到达最低点 B 后返回,脱离弹簧后恰能到达 AB
的中点.设重力加速度为 g,AB=L,则该过程中
B
A.滑块和弹簧刚接触时的速度最大
B.滑块克服摩擦做功为 mgL/ 4
C.滑块加速度为零的位置只有一处
D.弹簧最大弹性势能为 mgL/ 3
江苏省苏锡常镇四市2019-2020 学年度高三教学情况调研(一)
物理
2020.3
注意事项:
1. 本试卷包含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考生答题全部答在答题卡上,答在本试卷上无 效.本次考试时间为 100 分钟,满分值为 120 分.
2. 答题前,请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号)用书写黑色字迹的 0.5 毫米签字笔 填写在答题卡上,并用 2B 铅笔将对应的数字标号涂黑.
A.卫星 A 可能经过江苏上空
B.卫星 B 可能经过江苏上空
C.周期大小 TA=T0>TB
D.向心加速度大小 aA < aB<g
7.传感器是智能社会的基础元件.如图为电容
极板
式位移传感器的示意图,观测电容 C 的变化即
可知道物体位移 x 的变化,C 表征该传感器的 x
电介质板
物体
x O
高三物理 第 2页 (共 8 页)
弹入一底面涂有墨汁的棋子,棋子在传送带表面滑行
一段时间后随传送带一起运动.以传送带的运动方向为 x 轴,棋子初速度方向为 y 轴,以
出发点为坐标原点,棋子在传送带上留下的墨迹为
y
y
y
y
x
x
O
O
x
x
O
O
A
B
3.2020年4月苏州高三语文一模作文含教师下水文
2020年4月苏州一模作文21.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除诗歌外,文体自选。
以前出门主要靠经验和问路,现在出门用电子导航。
开车用,步行也用,离开了导航就不知路在何方成为普遍现象。
科技发展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类似影响和改变还有很多……教师下水文让数据更有温度网络时代流行的一句话是:“一个世纪前,最有价值的商品是石油,而在今天则是数据。
”生命无法永恒,人类被代代更替。
在没有大数据的社会,组成历史进程的是一个个脆弱的个体,而这些个体是极易消逝的。
竹简和纸张比上古时期口耳相传的故事,更能精确地记录历史,但它们也是不易长久保存的。
一卷竹简,消失于某次大火;一张宣墨,被毁于某次战乱。
这些附于其上的点滴历史与艺术也许就此被遗忘。
而今天,当个体数据被一一抓取、储存、上传、记录,这一张由大数据组成的互联网,将人类的生活和记忆,就此定格为历史进程中永恒的坐标。
只要人类不灭,云端的大数据就永存;甚至人类灭亡后,这些数据也会留存下来。
不久前,科学家不是将人类文明的尺度刻成数据发往宇宙深空了吗?“淘宝时光机”,通过大数据分析,能清晰地呈现一年来用户的消费状况;百度搜索和京东合作,数据互联,保持对用户网上行为的长期追踪,能提供更加卓越的用户个性化购物体验;智学网和极课数据通过对学生长期练习与检测数据的分析,能帮助教师精准化教学。
发端于上世纪90年代的大数据,如今早已融入工作生活的方方面面。
然而,“大数据发展”带来的负面性也是不言而喻的。
新技术往往会以其特有的未知性、前瞻性,冲击着我们心理认知的舒适区。
最近,因在网络发表了有关疫情的不当言论,中国药科大学毕业生许可馨,被热搜了。
大数据在综述出许可馨过往诸多不当言辞的同时,也在进一步伤及无辜。
许同学的家庭信息被“热心网友”大数据搜检比对后暴露,甚至和她无关的人员的信息也被误暴于网络。
人们在享受大数据带来的红利的同时;也害怕这样的科技发展,会使自己在未来被控制、被替代、被“透明”得毫无隐私可言。
2020高考模拟考试作文“创新,收获另一方美景”附优秀范文
2020高考模拟考试作文“创新,收获另一方美景”【高考作文模拟原题】蜘蛛们世世代代都穿着一身颜色灰暗的衣服,老蜘蛛总是告诫小蜘蛛:这种衣服虽然不好看,但是便于隐藏,不易被猎物发现,你们要想吃饱肚子,就不要惦记着把自己打扮的漂亮。
蜘蛛们都很听长辈的话,世世代代都穿着灰衣服,一动不动的守在自己织就的网上,等待着猎物落网。
然而,美丽实在太有诱惑力了。
一天几只小蜘蛛毅然脱下身上的灰衣服,换上了花衣服。
富有经验的老蜘蛛赶紧警告其他蜘蛛:“孩子们,千万别学他们的样儿!它们这样张扬,肯定要吃亏的!你们等着瞧吧!”但是,老蜘蛛的话没有应验。
穿着花衣服的蜘蛛们不仅没有挨饿,捉到的虫子反而比其他蜘蛛还要多,因为森林里有许多爱漂亮得虫子把他们得花衣服当成了盛开的鲜花。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确定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不要套做,不得抄袭。
【立意提示】1.尊重传统绝不意味着一成不变,要不断地变革和创新,没有创新就没有进步。
2.莫让经验阻挡你前行的脚步。
3.打破常规,张扬个性。
例如:变与不变,守旧与创新老蜘蛛以“不变”的眼光去看待事物,其本质是守旧;小蜘蛛以“变”的眼光去看待事物,其本质是创新。
事实充分证明,小蜘蛛并没有挨饿,它们在生活中得到更多。
由此,可以用材料的主旨、材料中的人物和材料中存在的“关系”等为写作角度。
写作时,重点阐述要敢于突破传统,敢于创新。
可以谈创新的重要性、谈创新的价值。
立意:没有变革就没有创新,没有创新就没有进步。
人类的进步,就是在一个个颠覆传统的变革中实现的。
只有创新,才能前进;勇于创新,才能创造美好的生活;要想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要不断创新。
守旧导致落后,创新推动进步;创新者倡,守旧者亡;守旧是事业发展的大敌,创新是事业繁荣的良方等。
【考场佳作1】敢着创新之华裳如果只是因为胆怯而墨守成规、安于现状,我们或许都会如那只一身灰暗的老蜘蛛,任岁月消磨了好奇心,也消磨了本可以更美丽的自己。
2020年某省苏锡常镇四市高三语文教学情况调查试卷及答案
2020年某省苏锡常镇四市高三语文教学情况调查试卷及答案(调查一)摘要:2020年苏锡常镇四市高三教学情况调查(一)语文ⅰ2020.3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3分)a.泥淖/绰约股肱/女红偌大/一诺千金 b.汲取/秘笈湮没/模样斐然/流言蜚语c.绽放/积淀埋怨/......2020年苏锡常镇四市高三教学情况调查(一)语文Ⅰ2020.3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1.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3分)A. 泥淖/绰约股肱/女红偌大/一诺千金B. 汲取/秘笈湮没/模样斐然/流言蜚语C. 绽放/积淀埋怨/叶脉杳然/纷至沓来D. 搭讪/籼米露怯/绿林自诩/栩栩如生2.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A. 面对餐饮业的寒潮,我们要根据市场变化,努力创新经营思路,积极开展外卖业务,菜品结构合理调整,以促进消费。
B.参加晚宴的客人除了瑞典的王室成员、政府要员、诺贝尔奖得主所在国的大使及夫人外,还有诺贝尔基金会邀请的重要客人也会参加。
C.支持异地高考者认为,突破户籍制度的桎梏,实行高考同等待遇,将实现更公平、更合理的教育资源,是“有教无类”的理想写照。
D.继摘得2006年“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后,同里古镇保护工程又荣获2020年联合国人居署“迪拜国际改善居住环境最佳范例奖”中的全球良好范例称号。
3. 根据下面材料,请用一句话概括什么是“细节”(不超过30个字)。
(4分)材料一:1912年4月10日,“泰坦尼克”号游轮启航后,船员突然发现船上唯一的望远镜锁在坚固的工具箱里,而钥匙却不在船上。
船员们未加重视,他们认为没有望远镜不会对航行产生多大影响。
然而,黑夜来临后,当船员突然发现前方出现一个庞然大物时,巨大的游轮想转向已经来不及了,一头撞向了冰山,造成1522人丧生。
材料二:台湾有一位博士,在意大利某名牌鞋店买鞋。
最合脚的尺码已经卖完了,就选了一双小一号的,但有一点紧。
2020届苏锡常镇一模“科技影响生活”作文ing
2020届苏锡常镇一模“科技影响生活”作文一、题目阅读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体裁不限,诗歌除外,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以前出门主要靠经验和问路,现在出门用电子导航。
开车用,步行也用,离开了导航就不知路在何方成为普遍现象。
科技发展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类似影响和改变还有很多……二、审题立意整则材料由三句话组成:第一句就出门的凭借做今昔对比,今昔两种现象的对比可以推演出一个事实:就出门行路而言,人们相信科技手段胜过相信经验。
第二句先写电子导航运用的广泛性,并用“开车用,步行也用”这两个并列句,引导学生思考科技对我们生活影响可能存在双面性。
第三句明确了本篇作文的思考的领域:“科技发展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类似影响和改变。
”它意味着写作的对象是“科技发展”,方向是如何看待它们带来的“影响和改变”。
而前两句关于“电子导航”的叙写只是列举一个具体表现或现象,它的作用是引发我们去思考科技发展在我们生活、工作方式等实用层面,或是审美、文化修养、精神完善等内在层面上所起的作用,所以句末一个省略号,就是用以提醒学生写作时不要拘泥于狭小的领域。
整则材料在表述时尽量在字面上不作价值判断,对科技发展带来的影响和改变不持明显的倾向性立场,从而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学生需要通过各句间的逻辑关系发现命题指向。
通过寻找问题、分析原因、联系生活进行思考,正是本次作文考查非常重视的思辨途径。
无论是对科技发展带来的影响和改变持肯定态度,还是侧重它的消极因素,都要基于问题的寻找和原因的分析,决不能片面化、绝对化思维,不能为批判而批判,无条件、绝对化否定科技发展。
如网络公共表达:一方面,人们言论表达的空间扩展了,自由度增强了;另一方面,现实生活中偏激的人在网络公共表达时更加的偏激,而有的人在现实生活中温文尔雅,在网络上发表的公开言论却极其偏激而非理性,甚至越过了道德底线,成为网络暴力。
网络作为科技发展的产物,其带来的影响好,或是不好,不能观点先行,一定要经过具体的分析,而非例子的罗列。
苏锡常镇四市高三一模作文审题及讲评材料
1、是心撑起果壳《边城》里,是美丽的催催,善良的杨马兵,平静如水的生活。
《边城》外,是枯瘦的沈从文,冷漠的世人,窘于陋室的生活。
之所以文人画家笔下的境界仿佛与现实成为颠倒的“镜像”,终究先是人为苦涩的现实压迫。
杜工部曾疑“文章憎命达,魑魅喜人过”,大概是人生已经龃龉到离奇的地步。
亦有人和言,“仁人志士莫嗟叹,古来贤才难为用”,可见才人骚客被逆境挟持由来已久。
究其理不出二。
既是“时人不识凌云木”,不具慧眼辨别良才,于是造成了梵高画价从一文不值跃居当今之首的怪状。
同时,韩文公也在《送穷文》中道破天机:“唯与时乖,乃于天通。
”这样,命穷运奇更像是一次历练,一次考验了。
莎翁曾豪言:“纵是拘我于果壳之中,我亦能为无限宇宙之王。
”那么,于梵高这,究竟是什么撑起了束缚在身上的果壳呢?国学大师陈寅恪万年被“打倒批斗”,自得“流落岭南做哑羊”。
教课被停,住所被封,大字报铺天盖地,然而陈寅恪坚信文以载道,力求著书“痛哭古人以赠来者”,因而著成了八十万余言的《柳如是别传》。
即便命途多舛,然而对艺术的信心使他坚持下来。
同样的,黑暗迫害下,萧红构筑了《呼兰河传》的世外逸境,沈从文也以《边城》的淳朴生活支起了黑暗现实中的一豆微光。
每一处绚丽的色彩都是作家对艺术热情的结晶,都是他们对艺术的无限热忱。
然而,撑起果壳的,不只是对艺术的热忱,更是对生活的热忱。
袁枚仕途不通达,深处随园这一萧条破败之所,却写作了《随园诗话》,内言对随园、对生活的慧眼独具。
汪士慎所言“尚留一目看梅花”,大抵如是。
文革时,木心于故乡被囚禁,他叹到“是我在悲叹”,但是当他来到纽约,以一种不懈的热爱投入生活的怀抱,弦歌不绝,成就一段传奇。
对生活的信心,正如雪莱之诗“冬天到了,春天还会远吗”,那是撑起果壳拓宽文人生命境界的根源。
可是,我们身处果壳之外,更应反思为何时人要给有志之士加以果壳束缚,为何我们不能给有才者以更广阔的平台,更恰当的位置。
是心撑起了他们的果壳,而我更期盼,果壳不复存,唯才以任之。
苏锡常镇一模阅卷各题分析小结
苏州市区“苏锡常镇一模”阅卷各题分析小结第3题:(执笔:市六中施冬梅)原题:钱钟书对翻译有如下形象的表述:翻译的最高境界是让原作“投胎转世”,躯壳换了一个,而精神姿致依然故我。
请你将钱钟书的话用平实的语言重新表述。
(不超过30个字)(4分)参考答案:好的翻译虽然转换了语言,但仍保持了原作的神韵。
(其中,“好的翻译”、“转换语言”、“保持原作”、“神韵”各1分)评分建议:原话解读四个关键点1、“翻译的最高境界”,因为语言本身已经比较平实,所以可以直接引用;也可以转换成“好的翻译”“成功的翻译”“翻译最好”“翻译的极致”等。
2、“让原作“投胎转世”,躯壳换了一个”,可理解为“语言(形式)转换”“文字(形式)转换”。
3、“精神姿致”,“资致”是个书面语色彩浓烈的词,需要替换;可转换为“神韵”“情韵”“风貌情趣”“语言表现力”等。
4、“依然故我”,“保持原作”之义。
学生答题情况:各个分数层次的学生分布比较均匀,超过规定字数的答案不多。
4分答案表现为思路清晰,语言简练。
如:翻译的最高境界是不改变原作的精神主旨、优美的语言表现力,只是换种语言来表达。
如:好的翻译仅仅改变了语言形式,但内容主旨、语言表现力还是跟原来一样。
(此例虽然没出现“原作”,但意思到了)部分欠缺的答案主要是缺少对其中个别关键点的把握,如第一个关键只转换成“翻译”,第二个关键只转换成“变换一种表达方式”“改换一种形式”“用本国语言来表达”等,第三个关键只转换成“精神”(不全面)“精髓”(不平实),第四个关键没表达出来等等。
部分低分答案明显没理解或者语言素养低,这部分答案往往错别字较多。
如:翻译的最高境界是将文字全部换成新的,但其中的内容不变。
如:翻译是用本国语言,将他国文化的精神内涵表现出来。
如:翻译是以另一种方式让别人更加了解自己,更好地展示精神。
如:无论外貌、外形如何变化,都要坚持自己的本心。
第4题:(执笔:市五中庄慧芬)原题:仿照例句再写两个句子。
(审核版)江苏省苏锡常镇四市2020届高三下学期教学情况调研(一)(3月)语文试题(含答案解析).doc
2020-2020学年度苏锡常镇四市高三教学情况调研(一)语文注意:本试卷共6页,20小题,满分16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请按照题号将答案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相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将答案直接书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3分)A.他最大的毛病就是缺乏知难而上的勇气,一碰到困难便裹足不前,退避三舍....。
B.治学严谨的他写这本书决非率尔操觚....者可比,因此科学性的错误是不会有的。
C.他就是这个样子,每次说话都要把一件小事渲染成大事,危言危行....,令人厌烦。
D.新近加盟这家明星企业的他,才华出众,待人谦恭得体,处处让人刮目相看....。
2.在下列各句中,所引诗文名句不符合...语境的一项是(3分)A.“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云雾缭绕的南迦巴瓦峰,她神秘冷艳,不管游客如何翘首以待,也不轻易示人以真容。
B.“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历史上这样的例子实在太多了,你应该抓住现在的青春年华,奋发向上,否则终将一事无成。
C.可以看到,罔顾历史发展规律,维护极少数皇权阶层利益的人,终归被历史唾弃,正所谓“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
D.“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古今中外凡有建树的作家无不在炼字、炼句、炼意上呕心沥血,惨淡经营,尔后修成正果。
3.下列对联涉及的传统节日按一年中的时间先后排列正确的一项是(3分)①何处题诗酬锦句,有人送酒对黄花。
②叶脱疏桐秋正半,花开丛桂树齐香。
③禁火今年逢春早,飞花镇日为人忙。
④玉宇无尘一轮月,银花有焰万点灯。
A.②④①③B.④③②①C.①②③④D.③④①②4.下列诗句中,没有..使用比喻手法的一项是(3分)A.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村路傍溪桥。
B.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C.恸哭六军俱缟素,冲冠一怒为红颜。
D.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5.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最后的建议,▲,▲,▲,▲,▲,让它们在文学的领土上争得各自的地盘。
2020届高三英语苏锡常镇一模优秀作文集
2020届高三英语苏锡常镇一模优秀作文集,优秀作文5篇,1The new regulation released by the Ministry of Education makes it legal for teachers to punish naughty students, which has sparked fierce debate among studentsFrom my point of view, teachers' employing punishment in teaching progress is definitely not a positive trend. To begin with, it goes without saying that the punishment will hurt pupil's self-esteem to some extent, casting a shadow overtheir vulnerable minds. As a consequence, students may well feel ashamed of the experience and grow a sense of inferiority, which are likely to exert a negative impact on their academic performance. Additionally, there are no specific clarifications about the law. Thus, tutors stand a chance to misunderstand the regulation and give improper punishment which might fail to serve their original purposeTo put it in a nutshell, it is ripe time that teachers should guide pupils to obey the rules and develop the character of self-discipline. Firstly,students are obliged to know the strictnessof laws and the significance of observing them in daily life Simultaneously, action should be taken to regulate their offending behavior. Only in this way can students embrace a civilized school life2A new regulation entitles primary and middle schoolteachers to discipline the students who violate school rules and regulations. Students' opinions are divided on this issueI firmly applaud the new regulation. To begin with, reasonable disciplinary actions effectively urge the students who misbehave themselves to mend their ways, thus smoothing the teaching process. What's more, discipline does not equal abuse. With proper guidance, students tend to differentiate right from wrong and grow mature, which demonstrates teachers' love and expectations of their studentsDisciplinary action alone does not secure students' observation of rules, so here are some more suggestions. Firstly, teachers should treat students with patience and care, exposing them to moral examples. Also, never should a teacher humiliate a student with insults or discrimination. Secondly, schools can get parents involved in instructing students on the right track. To put it in a nutshell, both teachers and parents should take the duty to guide students towards a promising future3A regulation issued by the Ministry of Education indicates that it is appropriate for teachers to give due punishment to students who violate discipline. This has aroused a heated discussion among studentsFrom my perspective, I'd give credit to this regulation. First and foremost, it undoubtedly impresses the importance of rules and laws on students, which are a cornerstone of a good community. Without certain punishment, students who get their way might take it for granted,and are likely to commit crimes in future. Moreover, punishment hangs like Damocles' swords, contributing to thecultivation of students' self-disciplinePersonally, punishment alone is not enough to prevent students from breaking rules. It's necessary that punishment be accompanied by face-to-face communication with teachers, thus awakening students to their mistakes and letting them take the initiative to make a change. Also, it is parents that play a key role in disciplining their children4 ,The teachers are entitled to punish the students who make mistakes and cause chaoswithin class, according to a recently released regulation. However, attitudes towards the regulation are mixedI am not in favor of punishments, especially arbitrary ones. To begin with, the primary and middle school students will unavoidably make some mistakes when they explore the unknown world. The punishment from teachers may kill their creativity, leaving negative impacts on their life. Besides, the students who be punished in public will feel ashamed, even being joked or teased for it in the classroom, which immensely influence their developmentHere is some advice that might keep students well-behaved. For one thing, teacher should guide students patiently instead of punishing them constantly. For instance, tutors can set up positive examples and call on every pupil to follow suit. For another, parents should teach their children how to discriminate between right and wrong. Only in this way can children grow more healthily and behave more decently5A regulation, stipulated by the Ministry of Education, allows teachers to discipline students who overlook the rules andbehave badly by criticizing or punishing them, which triggers mixed opinions among studentsFrom my perspective, I firmly applaud proper punishment to students. Firstly, punishment, 1f used rationally, won't pose a threat to youngsters' learning initiative. Instead, it can effectively prevent students from going astray. Simultaneously, such is the tremendous impact discipline and punishment exert on students that they will guide pupils to grow into responsible adults with excellent self-discipline, thus contributing to their becoming a lawful and useful future citizenWere I asked about how to prevent students from violating school rules effectively, I would firstly emphasize that teachers should praise those always observing the rules, since compliments motivate youngsters to perform well like their disciplined peers. Secondly, useful as punishments are, never should teachers go too far. Otherwise, children might be humiliated and suffer from psychological har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