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经济责任审计中的责任界定
经济责任审计中的责任界定
经济责任审计中的责任界定引言概述:经济责任审计是一种重要的审计形式,旨在评估企业或组织在经济活动中的责任履行情况。
责任界定是经济责任审计的核心问题之一,它涉及到责任的主体、范围和标准等方面的问题。
本文将从五个方面分析经济责任审计中的责任界定。
一、责任主体的界定1.1 企业内部责任主体企业内部责任主体包括企业高层管理人员、部门负责人和员工等。
高层管理人员应承担全面的经济责任,包括战略决策、资源配置和风险管理等。
部门负责人负责具体业务的责任,如生产、销售和财务等。
员工应承担相应的职责和义务,确保工作的顺利进行。
1.2 外部责任主体外部责任主体包括政府监管部门、审计机构和投资者等。
政府监管部门应对企业的经济活动进行监管,确保企业合法合规。
审计机构负责对企业的经济责任进行审计,评估企业的责任履行情况。
投资者作为企业的利益相关方,有权要求企业承担经济责任。
1.3 社会责任主体社会责任主体包括公众、环保组织和消费者等。
公众对企业的经济责任有着高度关注,企业应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回应公众关切。
环保组织关注企业的环境责任,促使企业采取环保措施。
消费者对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有着高要求,企业应承担相应的经济责任。
二、责任范围的界定2.1 财务责任财务责任是经济责任审计中最基本的责任范围。
它包括企业的财务报表准确性、财务制度的健全性和财务风险的控制等方面的责任。
2.2 经营责任经营责任是企业经济责任的核心内容之一。
它包括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是否合规、是否符合法律法规和道德规范等方面的责任。
2.3 社会责任社会责任是企业在经济活动中应承担的一种责任。
它包括企业对环境的保护、员工的权益保障和社会公益事业的支持等方面的责任。
三、责任标准的界定3.1 法律法规标准法律法规是经济责任审计的重要标准之一。
企业在经济活动中必须遵守相关的法律法规,否则将承担相应的责任。
3.2 行业标准行业标准是企业经济责任的参考依据之一。
企业应根据所在行业的特点和规范,确定自身的经济责任标准。
浅谈经济责任审计中的责任界定
浅谈经济责任审计中的责任界定经济责任审计是一种评估和监督经济主体履行职责的重要工具,旨在确保经济主体按照法律法规和合同约定履行其经济责任。
在经济责任审计中,责任界定是一个关键的环节,它涉及到对经济主体责任的确定和界定,以及对责任承担者的追责和追究。
责任界定的原则:1. 法定原则: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合同约定确定责任的范围和内容。
2. 合理原则:根据实际情况和事实依据,合理判断责任的承担程度。
3. 公正原则:对责任承担者进行公正、客观的评估,不偏袒任何一方。
4. 公平原则:根据责任的大小和性质,公平分配责任承担的比例。
责任界定的步骤:1. 收集证据:审计人员需要收集相关的证据材料,包括合同、协议、财务报表、会计凭证等。
2. 分析证据:审计人员对收集到的证据进行仔细分析和评估,了解案件的背景和相关情况。
3. 确定责任:根据法律法规和合同约定,结合分析的证据,确定责任的范围和内容。
4. 追责追究:对责任承担者进行追责和追究,包括罚款、停职、降职、解聘等措施。
责任界定的要点:1. 责任主体:确定责任的主体,包括个人和组织,例如企业、政府机构等。
2. 责任范围:明确责任的范围,包括经济责任、法律责任、管理责任等。
3. 责任承担者:确定责任的承担者,包括领导、管理人员、操作人员等。
4. 责任追究:对责任承担者进行追责和追究,包括行政处罚、法律诉讼等。
案例分析:以某企业违规使用环保设备为例,经济责任审计的责任界定如下:1. 责任主体:该企业作为违规使用环保设备的主体,应承担相应的经济责任。
2. 责任范围:该企业应承担违规使用环保设备所产生的经济责任,包括环境污染治理费用、罚款等。
3. 责任承担者:该企业的领导、环保部门负责人等应承担相应的管理责任。
4. 责任追究:对该企业进行行政处罚,罚款金额根据违规程度和经济损失大小进行确定。
总结:经济责任审计中的责任界定是确保经济主体履行责任的重要环节,它需要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合同约定,结合实际情况和证据分析,确定责任的主体、范围和承担者,并对其进行追责和追究。
浅谈经济责任审计中的责任界定
浅谈经济责任审计中的责任界定经济责任审计是一种对经济活动中的责任进行评估和界定的审计形式。
在经济责任审计中,责任界定是一个重要的环节,它涉及到对责任主体、责任范围、责任标准等方面的明确和界定。
本文将从这些方面对经济责任审计中的责任界定进行浅谈。
一、责任主体的界定在经济责任审计中,责任主体是指承担特定责任的主体,可以是个人、组织或者其他法律实体。
责任主体的界定需要根据具体的经济活动和责任范围进行确定。
例如,在企业经济责任审计中,责任主体可以是企业的高级管理人员、财务人员等;在政府经济责任审计中,责任主体可以是政府部门的领导干部、财政人员等。
二、责任范围的界定责任范围是指责任主体承担的责任的范围和内容。
在经济责任审计中,责任范围的界定需要根据具体的经济活动和责任主体的职责进行确定。
例如,在企业经济责任审计中,责任范围可以包括财务管理、资产管理、风险管理等方面;在政府经济责任审计中,责任范围可以包括预算执行、资金管理、政府采购等方面。
三、责任标准的界定责任标准是对责任主体承担责任的要求和标准。
在经济责任审计中,责任标准的界定需要考虑到相关的法律法规、规章制度以及行业标准等。
责任标准可以包括合规性、准确性、及时性、完整性等方面的要求。
例如,在企业经济责任审计中,责任标准可以包括财务报表的真实性、合规性、完整性等方面的要求;在政府经济责任审计中,责任标准可以包括预算执行的合规性、政府采购的公平性等方面的要求。
四、责任界定的方法责任界定的方法可以根据具体的经济活动和审计需求进行选择。
常用的责任界定方法包括责任追溯法、责任划分法、责任评估法等。
责任追溯法是指通过追溯责任主体的行为和决策过程来界定责任;责任划分法是指根据责任主体的职责和权限来划分责任;责任评估法是指通过对责任主体的行为和结果进行评估来界定责任。
五、经济责任审计的意义经济责任审计在经济活动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经济责任审计可以促进责任主体的履职尽责,提高经济活动的效率和效益。
浅谈经济责任审计中的责任界定
浅谈经济责任审计中的责任界定经济责任审计是指对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和其他单位在经济活动中财务管理、资金使用、财产保管、资产评估和利益分配等方面的责任履行情况进行审计,以评价和监督其经济责任的履行情况。
在经济责任审计中,责任界定是一个重要的环节,它涉及到对责任主体的责任范围和责任程度进行明确和界定。
本文将从责任界定的概念、原则和方法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一、责任界定的概念责任界定是指在经济责任审计过程中,对责任主体在经济活动中承担的责任进行明确和确定。
责任界定是经济责任审计的核心环节,它直接关系到经济责任审计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责任界定的目的是为了明确责任主体的责任范围和责任程度,便于对责任主体的责任履行情况进行评价和监督。
二、责任界定的原则责任界定应遵循以下原则:1. 公正公平原则:责任界定应基于客观事实和公正公平的原则,不偏袒任何一方,确保责任界定的公正性和准确性。
2. 追溯原则:责任界定应追溯到责任主体的责任行为发生的具体时间和地点,确保责任界定的时效性和准确性。
3. 综合考虑原则:责任界定应综合考虑责任主体的责任行为、责任程度、责任范围等因素,确保责任界定的全面性和准确性。
4. 依法依规原则:责任界定应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和审计准则进行,确保责任界定的合法性和规范性。
三、责任界定的方法责任界定可以采用以下方法:1. 文件分析法:通过对相关文件和记录的分析,确定责任主体在经济活动中的责任范围和责任程度。
例如,审查财务报表、合同协议、决策文件等,了解责任主体的职责和权限。
2. 调查访问法:通过对相关人员的调查和访问,了解责任主体在经济活动中的责任行为和责任程度。
例如,与责任主体进行面谈或者电话访谈,了解其在经济活动中的具体操作和决策过程。
3. 实地检查法:通过对相关场所和设施的实地检查,了解责任主体在经济活动中的责任履行情况和责任程度。
例如,对资产管理和财务管理等方面进行实地检查,了解责任主体的责任履行情况。
浅谈经济责任审计中的责任界定
浅谈经济责任审计中的责任界定一、引言经济责任审计是指对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及其工作人员在经济活动中履行职责和管理经济活动中形成的责任进行审计的一种特殊审计形式。
经济责任审计的核心是对责任的界定和追究,因此,准确界定责任是经济责任审计的关键环节之一。
本文将对经济责任审计中的责任界定进行探讨,包括责任的内涵、责任的划分、责任的归属等方面。
二、责任的内涵责任是指在特定条件下,对某一行为或决策结果承担法律、道义或职业义务的义务感。
在经济责任审计中,责任的内涵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法律责任:指依法应当承担的责任,包括刑事责任、民事责任和行政责任等。
2. 经济责任:指在经济活动中应当承担的责任,包括经济损失的赔偿责任、经济效益的负责任和经济资源的合理利用责任等。
3. 职业责任:指职业人员在履行职责过程中应当承担的责任,包括职业道德责任和职业技能责任等。
三、责任的划分在经济责任审计中,责任可以划分为直接责任和间接责任。
1. 直接责任:指直接导致经济损失或不良后果的责任。
例如,企业经理人员在决策过程中出现失误,导致企业亏损,这种责任属于直接责任。
2. 间接责任:指对直接责任产生影响或间接导致经济损失或不良后果的责任。
例如,企业监管部门在监管过程中未能及时发现和纠正企业经营问题,导致企业亏损,这种责任属于间接责任。
四、责任的归属责任的归属是经济责任审计中的重要环节,准确划定责任的归属可以帮助追究责任人的责任并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
1. 直接责任的归属:直接责任通常归属于直接参与决策或行为的个人或单位。
例如,企业经理人员在决策过程中出现失误,导致企业亏损,责任归属于该企业经理人员。
2. 间接责任的归属:间接责任通常归属于监管部门、审计机构或其他相关单位。
例如,企业监管部门在监管过程中未能及时发现和纠正企业经营问题,导致企业亏损,责任归属于该企业监管部门。
3. 共同责任的归属:在某些情况下,责任可能归属于多个个人或单位。
浅谈经济责任审计中的责任界定
浅谈经济责任审计中的责任界定经济责任审计是指对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的经济活动进行审计,以评估和监督其经济责任履行情况的一种审计形式。
在经济责任审计中,责任界定是一个重要的环节,它涉及到对被审计单位及其相关人员的责任界定和责任追究。
一、责任界定的基本原则1. 公正性原则:责任界定应基于客观事实和法律规定,不得偏袒任何一方。
2. 合理性原则:责任界定应符合经济活动的合理性和合规性要求。
3. 全面性原则:责任界定应全面考虑被审计单位及其相关人员在经济活动中的责任。
二、责任界定的主要内容1. 财务责任界定:对被审计单位的财务管理人员在财务报告准确性、合规性等方面的责任进行界定。
例如,对财务主管在编制财务报表时是否存在虚假记账、隐瞒重要信息等行为进行责任追究。
2. 经营责任界定:对被审计单位的经营管理人员在经营决策、资源配置等方面的责任进行界定。
例如,对经营主管在决策过程中是否存在违规投资、滥用职权等行为进行责任追究。
3. 内部控制责任界定:对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人员在内部控制设计、执行等方面的责任进行界定。
例如,对内部控制主管在设计内部控制制度时是否存在漏洞、监督执行是否到位等进行责任追究。
4. 监督责任界定:对被审计单位的监督机构在履行监督职责、发现问题及时报告等方面的责任进行界定。
例如,对监督机构在发现被审计单位存在违规行为时是否及时报告、采取相应监督措施等进行责任追究。
三、责任界定的方法和程序1. 证据收集:审计人员通过收集相关的会计凭证、财务报表、合同协议等证据,对被审计单位的经济活动进行调查和分析。
2. 责任划分:根据证据分析结果,对被审计单位及其相关人员在经济活动中的责任进行划分和界定。
3. 责任追究:根据责任界定结果,对涉及责任的人员进行相应的责任追究,包括警告、处罚、追缴违法所得等。
四、责任界定的意义和作用1. 促进责任意识:责任界定能够增强被审计单位及其相关人员的责任意识,提高他们在经济活动中的合规性和诚信度。
浅谈经济责任审计中的责任界定
浅谈经济责任审计中的责任界定引言概述:经济责任审计是一种对企业或组织的经济责任进行评估和审计的过程。
在经济责任审计中,责任界定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它涉及到确定责任主体、责任范围和责任程度等问题。
本文将从五个方面对经济责任审计中的责任界定进行探讨。
一、责任主体的界定:1.1 企业内部责任主体:企业内部责任主体包括企业领导、管理层和相关部门。
企业领导应对整个企业的经济责任负有最高的责任,管理层负责具体的经济责任执行,相关部门负责协助和监督经济责任的履行。
1.2 外部监管机构:外部监管机构如审计机构、监管部门等也是经济责任审计的责任主体之一。
它们负责对企业的经济责任进行监督和评估,确保企业的经济责任得到履行。
1.3 其他相关方:除了企业内部和外部监管机构,还有其他相关方也可能涉及到经济责任审计的责任界定,如合作伙伴、供应商、客户等。
他们在与企业合作过程中也有一定的责任,需要在经济责任审计中进行界定。
二、责任范围的界定:2.1 经济责任的内部范围:经济责任的内部范围包括企业内部的财务活动、经营决策、内部控制等。
在经济责任审计中,需要界定这些内部活动对企业经济责任的影响和责任程度。
2.2 经济责任的外部范围:经济责任的外部范围包括企业对外的财务报告、对外投资、社会责任等。
在经济责任审计中,需要界定这些外部活动对企业经济责任的影响和责任程度。
2.3 经济责任的关联范围:经济责任的关联范围包括企业与其他相关方的经济责任关系。
在经济责任审计中,需要界定这些关联方对企业经济责任的影响和责任程度。
三、责任程度的界定:3.1 主观责任程度:主观责任程度是指责任主体在经济责任履行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和故意或过失程度。
在经济责任审计中,需要界定责任主体在经济责任履行中的主观责任程度。
3.2 客观责任程度:客观责任程度是指责任主体在经济责任履行过程中所面临的外部环境和条件。
在经济责任审计中,需要界定责任主体在经济责任履行中所面临的客观责任程度。
浅谈经济责任审计中的责任界定
浅谈经济责任审计中的责任界定一、引言经济责任审计是一种重要的审计形式,旨在评估和审查组织内部的经济责任履行情况。
在经济责任审计中,责任界定是一个关键的环节,它涉及到确定责任主体、责任范围和责任程度等问题。
本文将从责任主体、责任范围和责任程度三个方面,对经济责任审计中的责任界定进行探讨。
二、责任主体的界定在经济责任审计中,责任主体指的是应当承担经济责任的单位或者个人。
责任主体的界定需要根据具体的审计对象和审计目的来确定。
普通来说,责任主体可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组织单位:包括政府机构、企事业单位、非营利组织等。
对于这些组织单位,责任主体的界定主要考虑其内部管理体制和决策层面的责任。
2. 管理人员:包括高级管理人员、负责部门的主管等。
这些管理人员在组织内部拥有一定的权力和决策权限,对于组织的经济责任承担有直接的影响。
3. 监督机构:包括审计机关、监管部门等。
这些机构在经济责任审计中扮演着监督和评估的角色,对于责任主体的界定具有重要意义。
三、责任范围的界定责任范围是指经济责任审计中需要评估的具体内容和范围。
责任范围的界定需要根据审计目的和审计对象来确定。
普通来说,责任范围可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资金使用情况:包括资金的来源、使用和管理情况等。
审计人员需要评估组织在资金使用方面是否存在浪费、挪用等问题。
2. 资产管理情况:包括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流动资产等的管理情况。
审计人员需要评估组织在资产管理方面是否存在丢失、损坏等问题。
3. 经济活动合规性:包括组织的经济活动是否符合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
审计人员需要评估组织在经济活动方面是否存在违规行为。
四、责任程度的界定责任程度是指经济责任审计中对责任主体承担责任的程度评估。
责任程度的界定需要考虑责任主体的行为和后果等因素。
普通来说,责任程度可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直接责任:指责任主体在经济责任审计中直接涉及的责任。
例如,对于负责资金管理的财务人员,其对于资金使用情况的管理责任直接影响审计结果。
浅谈经济责任审计中的责任界定
浅谈经济责任审计中的责任界定一、引言经济责任审计是指对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在经济活动中履行责任情况进行审计的一种特殊审计形式。
在经济责任审计中,责任界定是一个重要的环节,它涉及到责任主体的界定、责任范围的确定以及责任追究的依据等问题。
本文将从责任主体、责任范围和责任追究三个方面对经济责任审计中的责任界定进行探讨。
二、责任主体的界定在经济责任审计中,责任主体是指承担经济责任的主体,包括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等。
责任主体的界定需要考虑其在经济活动中的地位和职责,以及其对经济责任承担的能力和义务。
普通来说,国家机关在经济责任审计中承担主要责任,因为其在国家经济管理中具有重要地位和职责。
企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在经济责任审计中也应承担相应的责任,因为它们在经济活动中也具有一定的经济责任。
三、责任范围的确定责任范围是指在经济责任审计中需要承担责任的具体事项和范围。
责任范围的确定需要考虑到经济责任的性质、内容和影响等因素。
普通来说,经济责任审计的责任范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资金管理责任:包括资金的使用、保管、监督等方面的责任。
在资金管理责任中,需要审计机关对资金的使用是否合规、是否存在滥用、挪用等问题进行审计。
2. 财务管理责任:包括会计核算、财务报告等方面的责任。
在财务管理责任中,需要审计机关对财务报表的真实性、准确性等问题进行审计。
3. 经济合同责任:包括经济合同的履行、执行等方面的责任。
在经济合同责任中,需要审计机关对经济合同的执行情况、是否存在违约等问题进行审计。
4. 资产管理责任:包括资产的购置、使用、处置等方面的责任。
在资产管理责任中,需要审计机关对资产的使用情况、是否存在浪费、滥用等问题进行审计。
5. 经济责任追究责任:包括对责任主体的经济责任追究等方面的责任。
在经济责任追究责任中,需要审计机关对责任主体的经济责任进行追究,包括追究责任主体的经济损失、违规行为等问题。
四、责任追究的依据责任追究是经济责任审计的重要环节,它是对责任主体承担经济责任的一种方式。
浅谈经济责任审计中的责任界定
浅谈经济责任审计中的责任界定一、引言经济责任审计是指对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以及其他组织在经济活动中承担的责任进行审计的一种特殊形式。
在经济责任审计中,责任界定是一个关键的环节,它涉及到对责任主体、责任范围以及责任程度的确定。
本文将就经济责任审计中的责任界定进行探讨,以期能够准确满足任务名称描述的内容需求。
二、责任主体的界定在经济责任审计中,责任主体是指在经济活动中承担责任的各方。
普通来说,责任主体可以分为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以及其他组织。
政府机关作为国家行政管理的主体,承担着对经济活动的监管和管理职责。
企事业单位作为经济活动的参预者,承担着相应的经济责任。
其他组织包括非营利组织、社会团体等,它们在经济活动中也可能承担一定的责任。
三、责任范围的界定责任范围是指责任主体在经济活动中承担的具体责任内容。
根据经济责任审计的要求,责任范围可以涵盖多个方面,如财务管理、资产管理、项目管理等。
在财务管理方面,责任主体应当保证财务报表的真实性和准确性,确保资金的合理使用和风险控制。
在资产管理方面,责任主体应当妥善保管和管理国家和组织的资产,确保其安全和有效使用。
在项目管理方面,责任主体应当按照规定的程序和要求进行项目的策划、实施和监督,确保项目的顺利进行和取得预期效果。
四、责任程度的界定责任程度是指责任主体在经济活动中承担责任的程度和程度。
根据经济责任审计的要求,责任程度可以分为直接责任和间接责任。
直接责任是指责任主体直接参预并导致经济责任的发生,如财务人员在财务管理过程中造成的损失。
间接责任是指责任主体虽然没有直接参预,但由于管理不善或者监督不力而导致经济责任的发生,如领导层对项目管理不力导致项目失败。
五、责任界定的方法在经济责任审计中,责任界定的方法可以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式。
定性方法主要是根据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制度以及组织内部规定来确定责任主体、责任范围和责任程度。
定量方法则是通过对经济责任的影响程度进行量化分析,如通过财务指标、资产损失金额等来确定责任程度。
经济责任审计中的责任界定
经济责任审计中的责任界定经济责任审计是指对企业或者组织在经济活动中承担的责任进行审计,以评估其是否履行了相关的经济责任。
在经济责任审计中,责任的界定是非常重要的,它涉及到责任主体、责任范围、责任标准等方面的内容。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经济责任审计中的责任界定。
一、责任主体的界定1.1 企业或者组织在经济责任审计中,企业或者组织是承担经济责任的主体,其责任范围涵盖了经济活动的方方面面。
企业或者组织需要按照像关法规和规定履行经济责任,否则将面临审计的风险。
1.2 管理层管理层作为企业或者组织的决策者和执行者,在经济责任审计中也承担着重要的责任。
他们需要确保企业或者组织的经济活动符合法律法规和道德标准,否则可能会被追究责任。
1.3 审计机构审计机构是经济责任审计的执行者,他们需要按照审计准则和程序对企业或者组织的经济责任进行审计。
审计机构需要保持独立性和客观性,确保审计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二、责任范围的界定2.1 财务责任财务责任是企业或者组织在经济活动中承担的最基本的责任,包括资产管理、财务报告编制等方面。
经济责任审计需要对财务责任进行全面审计,确保企业或者组织的财务状况真实可靠。
2.2 经营责任经营责任是企业或者组织在经济活动中的经营决策和管理行为所承担的责任。
经济责任审计需要对企业或者组织的经营责任进行审计,评估其经营绩效和管理效率。
2.3 社会责任社会责任是企业或者组织在经济活动中对社会、环境和利益相关者承担的责任。
经济责任审计需要对企业或者组织的社会责任进行审计,评估其社会形象和社会责任履行情况。
三、责任标准的界定3.1 法律法规法律法规是企业或者组织在经济活动中责任的基本标准,经济责任审计需要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对企业或者组织的责任进行评估。
3.2 行业标准行业标准是企业或者组织在特定行业中承担责任的参考标准,经济责任审计需要参照行业标准对企业或者组织的责任进行评估。
3.3 道德标准道德标准是企业或者组织在经济活动中应该遵守的道德规范,经济责任审计需要考虑企业或者组织的道德标准对其责任进行评估。
浅谈经济责任审计中的责任界定
浅谈经济责任审计中的责任界定一、引言经济责任审计是指对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在经济活动中承担的责任进行审计,以评估其责任履行情况。
在经济责任审计中,责任界定是一个重要的环节,它涉及到责任主体的确定、责任范围的界定以及责任程度的评估。
本文将从以上三个方面对经济责任审计中的责任界定进行探讨。
二、责任主体的确定在经济责任审计中,责任主体是指承担经济责任的具体单位或者个人。
对于国家机关而言,责任主体通常是政府部门或者相关职能部门。
对于企事业单位而言,责任主体通常是企业的法人代表或者高级管理人员。
对于其他组织而言,责任主体可能是组织的负责人或者相关成员。
在确定责任主体时,需要考虑其在经济活动中的实际控制能力和决策权。
三、责任范围的界定责任范围是指经济责任审计中需要评估的责任内容和范围。
在经济责任审计中,责任范围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资金管理责任:评估责任主体在资金使用、收入管理、财务报表编制等方面的责任履行情况。
例如,对于企业而言,审计人员可以评估企业的资金运作情况,包括资金来源、资金运用、资金流动性等方面的责任履行情况。
2. 资产管理责任:评估责任主体在资产保护、资产利用和资产处置等方面的责任履行情况。
例如,对于国家机关而言,审计人员可以评估政府部门对国有资产的保护和利用情况,包括资产管理制度的健全性、资产处置的合规性等方面的责任履行情况。
3. 经济活动决策责任:评估责任主体在经济活动中的决策能力和决策合理性。
例如,对于企业而言,审计人员可以评估企业的经营决策过程,包括市场分析、投资决策、产品定价等方面的责任履行情况。
4. 内部控制责任:评估责任主体在内部控制建设和运行中的责任履行情况。
例如,对于企业而言,审计人员可以评估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包括风险管理、内部审计、信息披露等方面的责任履行情况。
四、责任程度的评估责任程度是指对责任主体在经济活动中的责任履行情况进行评估和判断。
在经济责任审计中,责任程度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彻底履行责任:表示责任主体在经济活动中彻底履行了其应尽的责任,没有发现责任违规或者失职的情况。
浅谈经济责任审计中的责任界定
浅谈经济责任审计中的责任界定经济责任审计是指对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和其他经济组织的经济活动进行审计,以评价其经济责任履行情况的一种审计活动。
经济责任审计的核心是对责任的界定和追究,通过审计工作,明确责任主体、责任范围、责任标准和责任追究方式,以确保经济责任的落实和监督。
一、责任主体的界定经济责任审计中,责任主体是指在特定经济活动中承担责任的组织或个人。
责任主体的界定需要根据具体的审计对象和审计目标来确定。
一般情况下,责任主体包括国家机关领导、企事业单位的法定代表人、财务人员等。
二、责任范围的界定责任范围是指责任主体在特定经济活动中承担的责任范围。
责任范围的界定需要根据具体的审计对象和审计目标来确定。
一般情况下,责任范围包括经济活动的决策、执行、监督等环节。
三、责任标准的界定责任标准是指对责任主体在特定经济活动中应承担的责任的具体要求。
责任标准的界定需要根据相关法律法规、政策文件和组织规定来确定。
一般情况下,责任标准包括遵守法律法规、保护国家利益、维护社会公共利益等方面的要求。
四、责任追究方式的界定责任追究方式是指对责任主体在特定经济活动中履行责任情况进行评价和追究的方式。
责任追究方式的界定需要根据相关法律法规、政策文件和组织规定来确定。
一般情况下,责任追究方式包括警示教育、行政处分、纪律处分、经济赔偿等措施。
经济责任审计中的责任界定是确保经济责任的落实和监督的重要环节。
通过明确责任主体、责任范围、责任标准和责任追究方式,可以有效地评价和监督经济活动中的责任履行情况,推动责任主体履行经济责任,维护国家和社会的利益。
在具体的经济责任审计工作中,责任界定需要遵循客观、公正、公平、合理的原则,充分考虑审计对象的特点和审计目标的要求。
同时,还需要结合相关法律法规、政策文件和组织规定,确保责任界定的准确性和合理性。
总之,经济责任审计中的责任界定是确保经济责任的落实和监督的重要环节。
通过明确责任主体、责任范围、责任标准和责任追究方式,可以有效地评价和监督经济活动中的责任履行情况,推动责任主体履行经济责任,维护国家和社会的利益。
浅谈经济责任审计中的责任界定
浅谈经济责任审计中的责任界定经济责任审计是一项重要的工作,旨在对经济主体的经济活动进行审计,明确责任界定,确保经济活动的合法性和合规性。
责任界定是经济责任审计的核心内容之一,它涉及到对经济主体的责任承担情况进行准确、全面的判断和界定。
责任界定的目的是为了明确经济主体在经济活动中的责任和义务,以及对其不当行为的追责和处罚。
在进行责任界定时,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1. 法律法规:经济活动应当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对于违反法律法规的行为,应当追究责任。
责任界定需要明确违反的法律法规,并对其进行评估和判断。
2. 经济责任:经济主体应当承担相应的经济责任,包括对投资者、债权人、员工等相关方的责任。
责任界定需要明确经济主体在经济活动中应承担的责任,并对其进行评估和判断。
3. 内部控制:经济主体应当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确保经济活动的合法性和合规性。
责任界定需要评估经济主体的内部控制制度,并对其进行判断和评估。
4. 经济效益:经济主体的经济活动应当追求经济效益,责任界定需要评估经济主体的经济效益,并对其进行判断和评估。
5. 社会责任:经济主体应当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包括对环境、社会公众等相关方的责任。
责任界定需要评估经济主体的社会责任,并对其进行判断和评估。
责任界定的过程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 收集资料:收集与经济主体相关的法律法规、经济责任、内部控制、经济效益、社会责任等方面的资料。
2. 分析资料:对收集到的资料进行分析和评估,明确经济主体在各个方面的责任和义务。
3. 判断责任:根据分析结果,对经济主体的责任进行判断,并确定其责任的性质和程度。
4. 提出建议:根据判断结果,提出相应的建议,包括对经济主体的改进措施和追责措施等。
5. 报告编写:根据判断结果和建议,编写责任界定的报告,明确经济主体在经济活动中的责任和义务。
责任界定的结果应当准确、全面、客观,能够为经济主体和相关方提供参考和借鉴。
同时,责任界定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灵活调整,以适应不同经济主体的需求和特点。
浅谈经济责任审计中的责任界定
浅谈经济责任审计中的责任界定一、引言经济责任审计是指对国家机关、事业单位、企事业单位、金融机构等单位的经济责任进行审计,旨在强化经济责任追究,促进经济责任的规范履行。
而在经济责任审计中,责任界定是一个重要的环节,它涉及到对责任主体的界定、责任事项的确定以及责任范围的界定等问题。
本文将从这三个方面来浅谈经济责任审计中的责任界定。
二、责任主体的界定在经济责任审计中,责任主体的界定是首要的任务。
普通来说,责任主体包括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金融机构等。
责任主体的界定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具体分析,以确定审计的对象范围。
例如,对于政府机关来说,责任主体可以是各级政府部门、行政机关等;对于企事业单位来说,责任主体可以是国有企业、民营企业等。
在界定责任主体时,需要考虑其经济责任的性质、范围以及对社会公共利益的影响程度。
三、责任事项的确定责任事项是指经济责任审计中需要追究的具体事项,它可以包括财务管理、资产管理、项目管理、人事管理等多个方面。
责任事项的确定需要根据审计目的和审计任务的要求进行具体分析。
例如,对于一个企业来说,审计人员可以根据审计目的来确定责任事项,如是否存在财务违规、资产流失等问题。
在确定责任事项时,需要充分考虑审计对象的特点和审计任务的要求,确保审计工作的全面性和准确性。
四、责任范围的界定责任范围是指经济责任审计中需要界定的责任的范围和限度。
责任范围的界定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具体分析,以确定责任的界限。
例如,对于一个企业的财务管理来说,责任范围可以包括财务部门、财务人员等;对于一个项目的管理来说,责任范围可以包括项目经理、项目组成员等。
在界定责任范围时,需要考虑责任主体的组织结构、职责分工以及责任的承担程度。
五、总结经济责任审计中的责任界定是一个复杂而重要的工作,它涉及到对责任主体的界定、责任事项的确定以及责任范围的界定等问题。
责任界定的准确与否直接影响到审计工作的有效性和结果的可信度。
因此,在进行经济责任审计时,需要充分考虑实际情况,综合运用各种方法和手段,确保责任界定的准确性和科学性。
浅谈经济责任审计中的责任界定
浅谈经济责任审计中的责任界定引言概述:经济责任审计是指对企业或组织在经济活动中承担的责任进行审计,以评估其责任履行情况。
其中,责任界定是经济责任审计中的重要环节,它涉及到对责任主体、责任范围和责任程度的明确和界定。
本文将从四个方面详细阐述经济责任审计中的责任界定。
一、责任主体的界定:1.1 法律法规规定的责任主体:根据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企业的法定代表人、董事会成员、高级管理人员等都是经济责任审计的责任主体。
1.2 决策层的责任主体:企业的决策层在经济活动中承担着重要的责任,他们的决策和指导对企业的发展和运营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因此也是经济责任审计的责任主体。
1.3 监管机构的责任主体:监管机构对企业的经济活动进行监督和管理,他们在经济责任审计中也承担着责任主体的角色。
二、责任范围的界定:2.1 经济责任的直接责任范围:涉及到企业经济活动的各个环节,包括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市场营销、生产运营等方面的责任。
2.2 经济责任的间接责任范围:除了直接参与经济活动的部门和人员外,还包括对经济活动提供支持和服务的部门和人员,如财务审计部门、法务部门等。
2.3 经济责任的外部责任范围:除了企业内部的责任范围外,还涉及到企业对外部环境的责任,如对环境、社会的责任等。
三、责任程度的界定:3.1 直接责任程度:对于直接参与经济活动的责任主体,其责任程度较高,他们的决策和行为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经济效益和发展。
3.2 间接责任程度:对于提供支持和服务的责任主体,其责任程度相对较低,但他们的工作质量和效率对企业的经济活动仍然具有一定的影响。
3.3 外部责任程度:企业对外部环境的责任程度相对较低,但随着社会责任的日益重视,企业对环境和社会的责任程度也在逐渐提高。
四、责任界定的方法:4.1 法律法规的界定方法:通过法律法规对责任主体、责任范围和责任程度进行明确和规定,以法律的力量来约束和规范企业的经济活动。
4.2 内部管理制度的界定方法:企业可以通过建立健全的内部管理制度,明确责任主体、责任范围和责任程度,以规范企业的经济活动。
浅谈经济责任审计中的责任界定
浅谈经济责任审计中的责任界定经济责任审计是指对企业或组织在经济活动中所承担的责任进行审计,以评价其是否履行了相应的经济责任。
在经济责任审计中,责任的界定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它关系到审计结果的准确性和公正性。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经济责任审计中责任的界定。
一、责任的主体1.1 企业或组织企业或组织是经济活动的主体,承担着相应的经济责任。
在经济责任审计中,企业或组织应当明确其所承担的责任范围,并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进行履行。
1.2 管理层管理层是企业或组织的决策者和执行者,对于经济责任的履行承担着重要责任。
在经济责任审计中,管理层应当对自身的责任进行清晰界定,并确保责任的履行符合相关要求。
1.3 审计机构审计机构是对企业或组织进行经济责任审计的主体,其责任包括对企业或组织的经济活动进行审计,并向相关利益相关方提供审计意见。
审计机构应当遵循审计准则和规范,确保审计结果的客观、独立和准确。
二、责任的范围2.1 财务责任财务责任是企业或组织在经济活动中承担的主要责任之一,包括财务报表的编制、披露和真实性。
在经济责任审计中,应当对财务责任进行全面审计,确保财务信息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2 税务责任税务责任是企业或组织在纳税过程中应当承担的责任,包括按时、足额地缴纳税款并履行相关报税义务。
在经济责任审计中,应当对税务责任进行审计,确保企业或组织依法履行税务义务。
2.3 社会责任社会责任是企业或组织在经济活动中应当承担的社会责任,包括环境保护、员工权益和公益事业支持等。
在经济责任审计中,应当对社会责任进行审计,确保企业或组织履行社会责任的情况。
三、责任的界定标准3.1 法律法规法律法规是企业或组织在经济活动中应当遵循的基本规范,对于责任的界定具有重要意义。
在经济责任审计中,应当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对责任进行界定,确保审计结果的合法性和有效性。
3.2 行业标准行业标准是企业或组织在特定行业中应当遵循的规范,对于责任的界定提供了参考依据。
浅谈经济责任审计中的责任界定
浅谈经济责任审计中的责任界定引言概述:经济责任审计是指对企业、机关、事业单位等组织在经济活动中履行责任的情况进行审计,旨在评估其责任履行情况,并提出改进建议。
在经济责任审计中,责任界定是一个重要的环节,它涉及到对责任主体的界定、责任范围的划定以及责任程度的评估等方面。
本文将从五个部分对经济责任审计中的责任界定进行探讨。
一、责任主体的界定:1.1 企业责任主体的界定:企业责任主体包括法定代表人、董事会、高级管理人员等,他们在企业经营活动中具有决策权和管理权,对企业的经济责任承担有重要影响。
1.2 机关责任主体的界定:机关责任主体包括领导班子、部门负责人等,他们在机关工作中负责决策、管理和执行职责,对机关的经济责任承担负有重要责任。
1.3 事业单位责任主体的界定:事业单位责任主体包括院长、校长、主任等,他们在事业单位的运行中具有决策权和管理权,对事业单位的经济责任承担有重要影响。
二、责任范围的划定:2.1 经济责任范围的划定:经济责任范围包括财务管理、资产管理、投资决策、经营管理等方面,审计人员需要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审计准则,对责任范围进行明确划定。
2.2 组织责任范围的划定:组织责任范围包括内部控制、风险管理、合规性管理等方面,审计人员需要对组织的责任范围进行清晰划定,以便评估责任履行情况。
2.3 个人责任范围的划定:个人责任范围包括岗位职责、工作任务等方面,审计人员需要对个人的责任范围进行具体划定,以便评估个人的责任履行情况。
三、责任程度的评估:3.1 责任程度的评估指标:责任程度的评估可以从责任的重要性、责任的专业性、责任的层次等方面进行考量,以确定责任的程度。
3.2 责任程度的评估方法:责任程度的评估可以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结合实际情况进行综合评估,以确定责任的程度。
3.3 责任程度的评估结果:责任程度的评估结果可以分为高、中、低三个等级,用于指导责任追究和责任改进。
四、责任界定的挑战:4.1 多元化责任主体:现代组织形式多样化,责任主体众多,责任界定面临挑战,需要充分考虑各方利益和责任关系。
浅谈经济责任审计中的责任界定
浅谈经济责任审计中的责任界定经济责任审计是指对企业、机关、事业单位等组织的经济活动进行审计,以确定其经济责任的履行情况。
而在经济责任审计中,责任界定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它涉及到对审计对象的经济责任进行明确和界定,以便能够对相关责任进行评估和追究。
责任界定的目的是为了明确审计对象的责任主体,确定责任的范围和层次,以及责任的承担方式和追究机制。
在进行责任界定时,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 审计对象的责任主体:审计对象可以是企业、机关、事业单位等组织,对于不同类型的组织,其责任主体也会有所不同。
例如,在企业中,责任主体可以是企业的高级管理人员、财务人员等;在机关中,责任主体可以是领导干部、行政人员等。
2. 责任的范围和层次:责任的范围和层次是指责任的内容和责任的承担程度。
在经济责任审计中,责任的范围可以包括财务管理、资金使用、资产管理、合同履行等方面;责任的层次可以分为主要责任、次要责任和附带责任等。
3. 责任的承担方式和追究机制:责任的承担方式是指责任主体应当承担的具体责任,可以是经济赔偿、行政处罚、纪律处分等;责任的追究机制是指对责任主体进行责任追究的具体程序和方法。
在经济责任审计中,责任界定的方法和依据主要有以下几种:1. 法律法规: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对经济责任进行明确和界定。
例如,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对于审计对象在财务管理、资金使用、资产管理等方面的违法违规行为,可以进行经济赔偿、行政处罚等责任追究。
2. 内部规章制度:根据组织内部的规章制度对经济责任进行明确和界定。
例如,企业可以制定内部管理制度,对于企业内部人员在财务管理、资金使用、资产管理等方面的违规行为进行责任追究。
3. 合同协议:根据合同协议对经济责任进行明确和界定。
例如,在合同签订过程中,可以约定合同双方在履行合同过程中的责任和追究方式。
4. 专业标准:根据审计专业标准对经济责任进行明确和界定。
例如,根据《经济责任审计准则》,对于审计对象在财务管理、资金使用、资产管理等方面的违规行为,可以进行责任追究。
浅谈经济责任审计中的责任界定
浅谈经济责任审计中的责任界定经济责任审计是指针对经济活动中的责任问题进行审计,明确责任主体,界定责任范围,评估责任履行情况的一种审计活动。
在经济责任审计中,责任界定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它涉及到责任主体的确定、责任范围的界定以及责任的承担与追究。
一、责任主体的确定在经济责任审计中,责任主体是指对经济活动负有责任的组织、个人或者其他主体。
责任主体的确定需要根据具体的审计对象来进行判断。
例如,对于国有企业的经济责任审计,责任主体可以是企业的董事会、高级管理人员,以及其他与企业经营管理相关的部门和个人。
对于政府部门的经济责任审计,责任主体可以是政府的领导班子、部门负责人以及其他相关的工作人员。
二、责任范围的界定责任范围是指经济责任审计所要涉及的具体事项和内容。
在界定责任范围时,需要考虑审计的目的和任务,以及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
责任范围可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经济责任的界定:确定责任主体在经济活动中所承担的责任,包括财务管理、资金使用、项目实施等方面的责任。
2. 资产管理的审计:对责任主体在资产管理方面的责任履行情况进行审计,包括资产的保管、使用、处置等方面的责任。
3. 经济活动的合规性审计:审计责任主体在经济活动中是否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是否存在违规行为。
4. 经济责任的追究:对责任主体在经济活动中的违法违规行为进行追究,包括追究责任、追究责任人、追究方式等方面的审计。
三、责任的承担与追究经济责任审计的目的之一是为了明确责任的承担与追究。
在经济责任审计中,责任的承担与追究需要根据审计结果和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进行判断和处理。
责任的承担可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行政责任的承担:责任主体在经济活动中存在违规行为或者失职行为时,可能会面临行政处罚、行政警告等行政责任的承担。
2. 经济责任的追究:对责任主体在经济活动中的经济责任进行追究,包括追究经济损失的责任、追究违规行为的责任等。
3. 法律责任的追究:对于涉及违法行为的责任主体,可能会面临法律责任的追究,包括刑事责任、民事责任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经济责任审计中的责任界定
经济责任审计的主要难点在于,对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责任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应承担责任的
界定上,很多审计人员存在着对责任界定标准理解不透、把握不准等问题,往往在确认被审
计领导干部所承担哪种责任时,或稀里糊涂,模模糊糊,或凭经验和感觉应付了事,对存在
的问题应当承担责任定性不严、界定不准的现象时有发生,使得审计质量难以保证,加大了
审计风险。
为此,笔者就如何准确界定经济责任审计中,领导干部对存在的问题应承担的相
关经济责任,谈一下自己不成熟的一点看法。
一、两办《规定》对存在问题所承担责任的种类和承担责任标准的界定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和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
任审计规定》(以下简称《规定》)对被审计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责任过程中存在问题所应承
担责任的种类和标准作出了具体的界定。
审计机关对被审计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责任过程中存
在问题所应当承担的责任划分为:直接责任、主管责任、领导责任三种。
其三种责任的界定
的标准为:
(一)直接责任,是指领导干部对履行经济责任过程中的下列行为应当承担的责任:1、直接违反法律法规、国家有关规定和单位内部管理规定的行为;2、授意、指使、强令、纵容、包庇下属人员违反法律法规、国家有关规定和单位内部管理规定的行
为;3、未经民主决策、相关会议讨论而直接决定、批准、组织实施重大经济事项,并造成重大经济损失浪费、国有资产
(资
金、资源)流失等严重后果的行为;4、主持相关会议讨论或者以其他方式研究,但是在多数
人
不同意的情况下直接决定、批准、组织实施重大经济事项,由于决策不当或者决策失误造成
重大
经济损失浪费、国有资产(资金、资源)流失等严重后果的行
为;5、其他应当承担直接责任的行为。
(二)主管责任,是指领导干部对履行经济责任过程中的下列行为应当承担的责任:1、除直接责任外,领导干部对其直接分管的工作不履行或者不正确履行经济责任的行为;2、主持相关会议讨论或者以其他方式研究,并且在多数人同意的情况下决定、批准、组织实施重大经
济事
项,由于决策不当或者决策失误造成重大经济损失浪费、国有资产(资金、资源)流失等严
重后
果的行为。
(三)领导责任 :是指除直接责任和主管责任外,领导干部对其不履行或者不正确履行经济责
任的其他行为应当承担的责任。
以上两办《规定》,对应承担直接责任的规定
了 5 项行为;对应承担主管责任的规定了2 项
行为;除承担直接责任和主管责任之外的行为,规定为应当承担领导责任。
二、对《规定》承担责任界定标准的认识和理解
(一)对直接责任界定标准的认识和理解
直接责任界定标准的认识和理解应把握以下两点。
第一,对“违反法律法规、国家有关
规定和单位内部管理规定”的行为,凡是领导干部自己“直接违反”或领导干部“授意、指使、强令、纵容、包庇下属人员违反”的,领导干部都应要承担直接责任;第二,对“决定、批准、组织实
施重大经济事项,造成重大经济损失浪费、国有资产(资金、资源)流失等严重后果”的
行为,凡是未经民主决策程序、相关会议讨论,或虽经民主决策程序、相关会议讨论和研
究,但多数人不同意的,而领导干部决定、批准、组织实施的,领导干部均应承担直接责
任。
可以说,直接责任认定的两种情况是:其一是违反法律法规、国家有关规定和单位内
部管理规定的行为,是由领导干部本人直接违反的或由领导干部本人授意、指使、强令、
纵容、包庇下属人员违反造成的;其二是决定、批准、组织实施重大经济事项,造成重大
经济损失浪费、国有资产(资金、资源)流失等严重后果的行为,是未经民主决策程序、
相关会议讨论和研究,或者虽经民主决策程序、相关会议讨论和研究,但多数人是不同意
的。
(二)对主管责任和领导责任界定标准的认识和理解
主管责任界定标准的认识和理解也应把握两点:第一,对决定、批准、组织实施重大
经济事项,造成重大经济损失浪费、国有资产(资金、资源)流失等严重后果的行为,凡
是经民主决策程序或相关会议讨论和研究,且多数人同意的,领导干部应承担主管责任;
其造成严重后果的行为,是因为决策不当或者决策失误造成的。
第二,对违反法律法规、
国家有关规定和单位内部管理规定的行为,凡是因“不履行或不正确履行经济责任”而违
反的,领导干部应承担主管责任或领导责任。
其中具体是直接分管财务工作的要承担主管
责任,不直接分管财务工作的要承担领导责任。
主管责任相对应认定的两种情况是:分管财务工作的领导干部,其一是违反法律法规、国家
有关规定和单位内部管理规定的行为,是由领导干部因“不履行或不正确履行经济责任” 造成的;其二是决定、批准、组织实施重大经济事项,造成重大经济损失浪费、国有资产流失等严重后果
的行为,经民主决策程序、相关会议讨论和研究,且多数人同意的。
其造成严重后果的行
为是因为,决策不当或者决策失误造成的。
领导责任界定标准的认识和理解应把握:领导责任是对其非直接主管的职责范围内的
部门、单位存在的违纪违规问题及其他问题负有的责任。
领导责任的认定有一种情况是:违反法律法规、国家有关规定和单位内部管理规定的
行为,是非直接分管财务工作的领导干部,因“不履行或不正确履行经济责任”造成的。
(三)对存在的每一个问题,都要界定责任
对审计中存在的每一个问题,都要一一的界定责任。
程序合法不能代替经济责任,也
不能用集体共同承担的责任代替个人责任。
在界定责任时,首先应看领导干部是否承担直接责任,如不承担直接责任,再看是否
承担主管责任,如前两种责任都不是,最后才能界定为领导责任。
在界定承担某一种责任
时,就不再承担其他责任,即一个问题只能界定承担一种责任,不能界定承担两种或两种
以上责任。
以上我们可以判明,领导干部分管财务工作,并不是对所有存在的问题都承担主管责
任,领导干部不分管财务工作,也并不是对所有存在的问题都承担领导责任。
领导干部无
论分管和不分管财务工作都有可能承担直接责任,只要符合承担直接责任的条件就要承担
直接责任。
(四)举例说明
例一:在对某单位审计时发现,某单位未经审批批准,
用
30 万元公款违规购轿车一辆,供
后勤部门人员使用。
此案中此辆轿车若是单位领导干部本人自己擅自决定购买的,或是由
领导干部本人授意、指使、强令、纵容、包庇下属人员购买的,领导干部本人都要承担直
接责任。
此案中此辆轿车若是单位后勤部门领导自己擅自决定购买的,领导干部本人又具
体负责分管后勤工作,则领导干部则应承担主管责任;领导干部本人若不具体分管后勤工作,领导干部本人则应承担领导责任。
例二:在对某县长离任审计时发现,某县用二千多万元在一水库附近建一垃圾回收站,因容易造成水源污染,后被拆除。
此案中若县长在未经民主决策程序、相关会议讨论和研究,或者虽经民主决策程序、相关会议讨论和研究,但多数人是不同意的情况下县长本人决定、批准、组织实施建造的,则此县县长应承担直接责任。
若经民主决策程序或相关会议讨论和研究,且多数人同意的情况下县长决定、批准、组织实施建造的,此县县长则应承担主管责任。
三、责任界定应把握的原则和方面
(一)只对任期内的经济责任进行审计
对领导干部进行经济责任审计,就是审计机关对领导干部在某岗位任职期间或任期届满时,通过对其单位资产和财政、财务及其相关经济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效益性进行检查,评价领导干部经济职责的履行情况,划分经济责任的行为。
为此,第一,审计机关的审计时限必须限定在领导干部任职期间的范围内;第二,审计机关的责任认定只能是对其履行经济责任的情况进行审计认定。
任何超出这个时限和范围的事项,都不应当是经济责任审计的界定事项。
(二)坚持实事求是原则
领导干部经济责任的审计结果,将其作为考核、任免、奖惩被审计领导干部的重要依据,所以,对经济责任审计结果的评价,要以严肃认真的态度对待,要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评价要以审计的事实为依据,要按照客观事实的本来面貌作出,丁是丁,卯是卯,不能附带有任何主观成分和意志的意见,不能做言过其实的表述。
(三)坚持谨慎性原则
审计评价中要保持谨慎的态度,对审计未涉及、证据不充分、依据不明确、职责超范围的事项不予评价;对应该评价的事项,还要充分听取被审计领导的陈述和申辩;对一时搞不清楚和发生重要经济事项难以下定性结论的问题,要进一步查阅认定责任的相关会议纪要、记录、批示、文件、合同和协议等方面证据;在认定责任时,还要应当充分考虑问题产生的历史背景、客观环境以及领导干部所起的作用等。
(四)正确把握“直接违反”与“不履行或不正确履行经济责任”的区别
二者的区别:“直接违反”是明知故犯,主观上具有主动性和积极性,是希望所存在问题的发生,存在的问题是由领导干部直接决定、批准或组织实施的;而“不履行或不正确履行经济责任”可以理解为“不知道而犯” ,主观上具有被动性和消极性,存在问题的发生和不发生都不是
自己所希望的,存在的问题一般为“不知道”,或者知道后“没有管理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