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战略)关于北京总部经济发展的思考
由总部经济引发的思考——我国西部军工企业总部东迁
23 政 策优 势 I
中心城市具有政 策体制等方面 的优势 。如北京是 中国的首 都 , 是政
治、 文化 、 科技 、 信息及 对外交往 的中心 , 国家 经济 的宏 观决策和调控 部 门等均在北京 。公 司把 总部设在北京便 于与政府打交道 , 短时间内获 在
对手信息 , 以便主要决 策首脑与相关人 员进行 良好的接触 , 时发现和 及
中心城市拥有高素质的人才 资源 和科 研教育 资源 , 能够使得公 司总
部以较 低的成本进行 知识密集型价值活动的创造 。 例如 , 北京 的人才 、 教
育、 技资源优势明显 , 科 根据资料显示 : 0 2 0年北京有重点高校 2 所 , 0 3 占
全国重点 高校的 1 ; / 北京 高校 中博 士培养规模 占全 国的 13 而硕 士生 4 /, 规模占全国的 15 1。另外 , 国科学 院 、 中 中国工程院 院士一半 以上分布在
维普资讯 http: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文章 编 号 :0 5 6 3 ( 0 8 0 — 0 0 0 1 0 — 0 3 2 0 )9 0 8 — 3
S IT C F R AI ND V L P N C— E HI O M 'O E E O ME T&E O O Y N I CN M
20 年 08
第1 8卷 第 9 期
收稿 日期 :0 8 O 一 4 20 一 l 2
由总部 经 济 引发 的 思 考
我 国西部 军 工企 业 总部 东迁
罗群英 , 李 东
( 京 航 空 航 天 大 学 , 苏 南 京 , 10 6 南 江 20 1 )
摘
要: 分析 了企业总部迁都大城市 的原 因, 结合现 阶段 我 国西部军工企业 的现状 , 提
广州总部经济发展的SWOT分析——基于北京、上海总部经济发展能力评价的比较
行比较,提出广州发展总部经济 的战略定位 、整 体思路和政策建议。
部集聚区陆续形成;到 22 年 ,广州将建设成为 00 跨国公司华南地区总部和国内企业总部高度集 中 的亚太地区重要总部经济区。
目前 关 于广 州 总部 经 济 的发展 的研究 也 比较
1 广州发展总部经济的 S T分析 WO
济发展 的互动 关 系 角度 ,对 广 州 的总 部 经 济发 展 提 出建 议 。 向 晓 梅 (00 21 )重 点 研 究 了环 市 东 、
天河北和珠江新城等重点总部经济聚集 区,总结 其发展类型。本文主要根据 20 年全 国主要城市 09 总部经济发展能力评价 的结果 ,运用 S T分析 WO
11 发展 总部经 济优势 .
表1 前3 名城市总部经济发展能 力分项得分与排名
多。林文俏 (06 20)主要研究广州总部经济发展 的条件和发展总部经济的作用。凌梅玲、刘小平 (06 20 )主要提出以技术创新和思维为主动力 ,提 高广州 城市综 合竞争力 ,把广州建成带动全省、 辐射华南的总部经济 区。郭晓洁 的总部 ( 生产基地 )迁移现 象的有 力解释 。 “ 或 总部 经济”的理论 一经提 出,
北京、上海、广 州、深圳、重庆、武汉等国 内大城 市都纷纷明确提 出发展 总部经济的战略。本 文主要 运用
S T分析方 法,通过 对广州和北京 、上海、深圳等的 比较 ,为广 州总部经 济的发展 方向、现代产业体 系 WO 的构建提供 参考和依据 。
广州本身分析了广州发展总部经济的现状、优势。
方轮 (09 20)主要从战略合作伙伴关 系与总部经
收稿 日期 :2 1— 01 3
作者简介 :赵艳萍 ,暨南 大学经济学院国民经济班研究生。研究方向 :区域经济。
关于加快上城区总部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征求意见稿)
关于加快上城区总部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征求意见稿)为贯彻落实省、市决策部署,进一步加速总部企业集聚,推动全域总部建设和总部经济高质量发展,打造都市经济标杆区、共同富裕典范城区,制定如下意见。
一、支持对象本意见所称总部企业,是指符合上城区产业导向,具有独立法人资格,市场主体登记在上城并开展经营,实行统一核算,对不少于2家控股企业或分支机构行使总部职能的企业。
二、支持条件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经认定后可享受本意见规定的总部企业支持政策:(一)规模型总部1.工业总部:上年度营业收入5亿元以上(含)。
2.服务业总部:(1)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总部:上年度营业收入5亿元以上(含)。
(2)专业服务业总部:上年度营业收入2亿元以上(含)的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上年度营业收入5亿元以上的其他企业。
(3)科技服务、文化和体育等营利性服务业总部:上年度营业收入5亿元以上(含)。
3.其他总部:存量企业上年度在上城区营业收入达到10亿元或企业贡献度达到一定规模;新引进企业自引进当年起三年内,年度营收达到5亿元或企业贡献度达到一定规模。
(二)研发型总部具备完善的研究、开发、实验条件和稳定的研发经费来源,上年度在上城区研发费用投入不低于3000万元,且占在上城区营业收入(销售收入)比例不低于10%的企业。
(三)上市企业总部符合基本条件,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深圳证券交易所、香港联交所、纳斯达克交易所、纽约证券交易所等上市,且上市主体在上城区的企业。
三、支持内容4.招大引强奖励。
对从杭州市外新引进的“世界500强”、“中国企业500强”、“中国民营企业500强”、“中央管理企业”等总部企业,给予最高1亿元一次性奖励;对以上类型总部企业首次在本区新设一级子公司(控股50%及以上)或将本区分支机构变更为一级子公司(控股50%及以上),给予最高1000万元一次性奖励。
5.规模成长激励。
年度营业收入正增长且增幅超过10%的总部企业可申请专项成长奖励,奖励金额最高IOOO万元。
关于xx总部经济思考和建议
关于xx县发展总部经济的思考和建议一、总部经济概述总部经济是指一个区域利用一些特有的优势资源(主要指战略资源,例如信息、金融、人才、智力等),吸引企业将总部在该区域集群,形成总部集聚效应,将生产制造基地布局在具有比较优势的其它地区,使企业价值链与区域资源实现最优空间组合,并通过“总部——制造基地”功能链条辐射带动生产制造基地所在区域发展,由此实现不同区域分工协作、资源优化配置的一种经济形态”。
从总部经济产生和发展的内在机制上讲,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广泛应用,网络及其新的通信、沟通方式的普及,使得各种信息(特别是企业内部管理信息)远距离的传递和信息管理能力,有条件实现内部不同职能部门的空间分离;随着企业规模化增大和市场竞争加剧,如果企业不能在同一个地方同时获取两类(战略资源与常规资源)比较优势足够大的资源时,把总部布局在战略资源较为优势的地区,而将生产加工基地布局在常规资源较好的地区,形成了经济学上“两头在内、中间在外”的布局,由此使企业能够以较低的成本取得总部地区的战略资源和生产基地地区的常规资源,实现两个不同区域优势资源在同一个企业内优化配置,使企业资源配置综合成本降低。
总部经济具有强劲的纳税、就业拉动、消费带动、产业集聚和经济辐射等效应。
国内外大企业(集团)总部的入驻,还可以提高该区域知名度、信誉度,促进区域政府提高服务质量,优化商务环境,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和人居环境,推进多元化融合与互动。
正因为如此,总部经济成为许多地方经济转型的战略选择和发展热点,各地竞争十分激烈。
二、xx发展总部经济的优劣势分析一般来说,发展总部经济必须具备五个条件。
一是拥有高素质的人力资源和科研教育资源,能够使得公司总部以较低的成本进行知识密集性价值活动的创造。
二是要有良好的区位优势和良好的交通运输网络设施。
三是必须具有便捷的信息获取以及良好地同异地沟通的信息通道,同时在基础性资源条件方面能够同附近周边地区形成较大的差异。
后发地区发展总部经济的理性思考——以漳州市为例
、
总部经 济理 论在 区域 经济发 展 中的应 用
( 一) 总部 经济 理论 的提 出
上 世纪 5 O年 代 , 美 国的企 业史 学 家钱德 勒认 为 , 随着企业 规 模扩 张 , 企业 组织 逐步 形成 多分部 结构 , 由此产 生公 司总部 与分部 的分 权 问题 。 2 0世纪 8 0年代 , 迈克 尔 ・ 波特 在价 值链 理论研 究 中表 明 , 企业所 实 施 的低成 本 战略促 使 管 理 、 研发、 生产 、 营 销等 功能 环节 发 生空 间分 离 , 导致 具 有集 中管理 功 能 的公 司总
部 经 济 可 选择 的路 径 有 : 一、 发 挥 比较 优 势 , 走市场主导、 特 色产 业 推 动 的发 展 路 子 ; 二、 坚持 循 序 渐 进 、 错 位 发
展的原则, 实施 阶段 性 发 展 战 略 ; 三、 坚持 生 态优 先 , 走 生 态 与 经济 良性 互 动 的路 径 。
聚效 应 , 并通 过 “ 总 部一 制造 基 地 ” 功能 链 条辐 射带 动生 产制 造基 地所 在 区域 的发 展 , 由此 实 现不 同 区域 分工协 作 、 资源优 化配置 的一 种经 济形 态 。闭 s ( 二) 总部 经济 理论 的实 践与应 用 根据 总部经 济理 论 , 企业 总 部与 加工 制造基 地在 空 间上逐 渐实 现分 离 , 总部 往往 向中心城 市 聚集 , 而
5 0・
方 赐 德 .王 继 跃 :后 发 地 区发 展 总 部 经 济 的 理性 思 考
第 3期
生产 加工 制 造基 地 向 成本 较低 的 区域 扩散 , 由此 形成 了 总部 资源 向发达 地 区 聚集 , 生 产 加 工基 地 向欠 发 达地 区扩散 的 区域 分 工态 势 。从实 践 上看 , 国内外总部 经济 的发 展都是 遵循 这一 规律 。 从 国 际范 围看 . 上 世纪 以来 发 生 的三 次 国际产 业转 移实 际上 就是 总 部经 济理 论 的应 用过程 。在第一 次转移 过程 中 ,欧美 等 发 达 国家将 劳 动 密集 型 的生产 制造 基地 向亚 洲 四小龙 等 新兴 国家 和地 区转 移 , 将 企 业 总部 保 留下来 . 发 达 国家 与 亚 洲 四小 龙 之 间形 成 了劳动 密 集 型 产业 的 “ 总 部—— 制 造 基地 ” 合作 模 式: 在第 二次 转移 过 程 中 , 亚 洲 四小 龙 等 国家 和地 区将 劳动 密集 型 的生产 制造 基 地 向 中国 、 印度等发 展 中
浅谈总部经济
浅谈总部经济我们国家有关总部经济的理论,最早是由北京市社科院于1999年提出来的。
由于总部经济对提升一个城市的知名度及加快地区经济发展有着独特的作用,因此这一理论一经提出,便迅速风靡全国并首先在大城市得到认可和发展。
但实际上总部经济的形成由来已久。
这样的实例很多,象1973年落成的美国世贸大厦两座110层的大楼内,共驻有贸易、物流、通讯、银行、保险等1200多家公司,其中不少属于世界级的公司总部,楼内有5万多雇员,这不就是典型的总部经济吗?日本东京银座一带也是同样的情况。
相反,有些地方虽然总部经济的牌子也挂起来了,但由于条件不具备或工作不扎实,楼内空空如也。
因此,我们不仅要重视形式,更要重视内涵。
只有实事求是,科学合理,有的放矢,才能在创新性的工作中收到预期的效果。
一、什么是总部经济总部经济是指某城市或某区域由于特有的优势资源吸引企业总部集群布局,形成总部集聚效应,并通过“总部-制造基地”功能链条辐射带动生产制造基地所在城市的发展,由此实现不同区域分工协作、资源优化配置的一种经济形态。
我国的高新技术开发区是以IT产业为主体发展起来的。
当IT产品逐渐大众化,核心技术尚未完全掌握,而利润却日趋微薄之时,高新区的危机感迫使它们寻求出路。
2005年8月,来自全国53个高新区的主要负责人齐聚北京丰台总部基地,商讨高新区如何走出发展困境,寻求二次创业的良策。
最后得出“新思路就是发展总部经济”的意见。
实际上,高新技术开发区和经济技术开发区,由于自身条件的优势,已成为全国各地发展总部经济最重要的平台。
发展总部经济确实可以为当地城市及开发区的发展带来诸多利益,如税收、产业、消费、就业、社会资本等。
以武汉为例,据初步统计,武汉目前已经拥有跨国公司分支机构以及跨区域的大集团总部一共一百多家,总部型企业创造的增加值占武汉市GDP的25%;2004年,总部基地入驻企业在不到丰台1%的土地上就为丰台区带来了占该区16%的税收,这都是不争的事实。
推动总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思考
推动总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思考摘要:总部经济是发达城市转型与升级的必要路径,也是各个城市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抓手。
文章以总部经济为切入点,在阐述总部经济概念基础上,针对总部经济发展战略提出了几点建议,以期助益相关人员明确总部经济发展战略,探索更有效的发展路径,以切实强化总部经济发展有效性。
关键词:总部经济;高质量发展;战略引言如今,转型与升级已成为各个城市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重要课题。
总部经济发展时,企业与企业之间相互关联,具有超强的集聚带头作用,能辐射当地企业和经济发展,提高城市现代化水平,实现现代社会发展战略。
然而,在总部经济发展时,难免会存在一些问题,这就需要针对总部经济发展现状加以了解,在此基础上提出更有利于总部经济发展的策略,以推动总部经济整体竞争力有所跃升,最终实现高质量发展目标。
一、总部经济概述所谓总部经济,就是以其独特的资源优势为依托,将其总部设在一个地区,从而对当地经济发展起到重大作用的一种新型经济形态。
对企业来讲,总部是知识资源最丰富的地方,发展优势极为显著,集聚了智力资源及产业资源等,可进一步提高企业品牌价值和核心竞争能力。
对城市来讲,总部企业聚集,不仅仅体现在技术、人才、信息、投资、消费及贸易等方面,同时也将带动房地产、金融、物流、酒店及零售等服务业的发展,从而促进各行业和各区域全面发展。
二、推动总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有效战略(一)确定未来战略,引领总部经济发展首先,聚焦于重点行业,发展高新科技产业,如航空制造业、先进制造业等,打造高端产业集聚区,发展通用专用设备制造产业。
扩大高端产业链条,创新企业发展方式,强化总部经济发展的根基,提升总部的经济发展能力。
其次,精心找到重点的发展类型,引进世界500强或中国500强相关企业,在当地设置区域总部或者分公司。
只有吸引更多优秀的企业入驻本地,才能真正实现打造综合性国家总部经济战略区的目标。
同时,建设一批功能型总部,与当地特点相适应的总部。
中国总部经济发展实践的现状与思考——兼论厦门市总部经济发展的战略构想
作者: 王凤洲 王飞
作者机构: 集美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厦门集美361021
出版物刊名: 经济师
页码: 70-71页
主题词: 总部经济 发展战略 海峡西岸经济区 区域性研发中心
摘要:总部经济作为经济全球化大趋势下产生的新生事物而备受世人瞩目,它已经逐步成为企业集团特别是跨国企业集团的一种主流的资源配置模式,并成为许多国家和地区所追求的新的经济形态。
文章通过对北京、上海、广州等国内主要中心城市总部经济发展现状的描述,分析我国总部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提出相应对策。
最后,针对厦门市的实际情况,提出厦门市打造成海峡西岸区域性研发中心总部,并重点发展几个富有特色的总部聚集区的战略构想。
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北京市促进总部企业高质量发展的相关规定》的通知-京政发〔2021〕3号
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北京市促进总部企业高质量发展的相关规定》的通知正文:----------------------------------------------------------------------------------------------------------------------------------------------------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北京市促进总部企业高质量发展的相关规定》的通知京政发〔2021〕3号各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委、办、局,各市属机构:现将《北京市促进总部企业高质量发展的相关规定》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北京市人民政府2021年2月5日北京市促进总部企业高质量发展的相关规定第一条为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全力推进国家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示范区和中国(北京)自由贸易试验区(以下简称“两区”)建设,推动首都经济高质量发展,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所称总部企业,是指符合首都城市战略定位、战略决策能力强、资源调动范围广、持续发展潜力大,在本市注册、具有独立法人资格、在京开展实体化经营并经本市认定或确认,对本市经济社会发展贡献突出或具有城市发展战略意义的企业。
第三条市商务局负责认定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和外资研发总部。
(一)跨国公司地区总部是指境外母公司总资产2亿美元以上(含)、在京累计实缴注册资本总额1000万美元以上(含)的外商投资企业。
(二)外资研发总部是指境外母公司授权、在京累计实缴注册资本总额200万美元以上(含)的专业研发或以研发为主的外商投资企业和机构。
第四条其他总部企业由市发展总部经济工作联席会议确认。
第五条聚焦更高能级总部企业在京发展,统筹整合政策服务资源,落实企业“服务包”制度,持续优化企业发展环境,提升总部企业整合资源、开拓市场、产业升级、创新创造和经济社会贡献能力。
第六条充分利用“两区”政策,支持总部企业在中国(北京)自由贸易试验区内围绕全球贸易、数字经济等领域开展先行先试,享受产业准入更加开放、数据流动更加安全有序、资金进出更加便利、人才支持幅度更大、税收优惠力度更大、营商环境更优的政策服务措施。
发展总部经济的难点与对策
上高县发展总部经济现状分析及对策宜春市尚杰投资咨询有限公司---李慧敏总部经济指某区域凭借特有的资源等优势,吸引企业落户或将总部布局在该区域,实现区域资源与企业价值链最优空间耦合,从而形成合理的价值链分工的一种新的经济形态。
总部经济模式通过总部和生产销售环节的空间分离;通过集聚效应和扩散效应。
最大限度地释放城市资源的利用效率,实现产业拓展;在最短时间内促进区域经济迅速扩张,实现区域经济跨越式发展。
上高正面临着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新挑战。
总部经济作为一种新的经济形态,为上高提高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创新发展模式,提供了新思路和新模式。
本文通过理清我县发展总部经济环境,政策框架和服务体系,结合我公司2014年2个月的时间跟县里合作搞总部经济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谈谈我县2015年发展总部经济的对策建议。
力促我县总部经济做大做强。
县政府于2013年11月8日19次政府会议原则同意了《关于加快总部经济基地建设的实施细则》,对鼓励外地企业落户上高明确了几条优惠政策。
但发展总部经济需要的不仅仅是政策框架,更需要政府服务体系的配合。
基础条件、商务设施、专业服务、开放程度的完善;职能部门服务指标的落实执行。
况且文件的社会开放意识不强,决策大气不足。
优惠政策相对于其他城市,已无竞争优势可言。
发展总部经济的难点,(一)对发展总部经济的认识不足。
总部经济表面上看仅仅是一个企业在当地的税收效应,但其对当地的GDP总量贡献效应;产业乘数效应;社会资本效应和内在功能却远远超出其本身存在。
有些人对总部经济产生和发展的内在规律研究不深、了解不透、不敢涉足。
认为发展总部经济是大中型城市的“专利”,对总部经济在促进中心城市和中小城市的合作、实现区域协调发展和资源合理配置等方面作用的认识还不到位。
对发展总部经济存在诸多顾虑。
如此,必然会给我县发展总部经济带来消极影响。
(二)政策单一,缺乏系统性。
我县现已出台的总部经济扶持政策只是一个总的政策,涉及的相关职能部门并没有对应的办事便捷措施。
关于发展总部经济的几点思考
产业观察总部经济,就是在单一产业价值观念中的现代人类高端智能的大规模极化与聚合。
总部经济的本质是“人”的经济,是某经济领域或区域的核心,以追求单一产业价值观为目标,将创意、决策、指挥等高端智能的所有关联环节进行大规模的聚集,使之产生极化与聚化效应,由此扩散出彻底颠覆松散经营模式的经济效能和效益,进而拉动整个行业领域或区域经济的高速发展的经济模式。
发展总部经济,是中心城市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是推进中心城市产业升级的战略选择,特别是解决中心城市制造业向外迁移而出现“空心化”过程中城市产业接续等问题,有助于提升自助创新能力,有助于增强区域经济稳定性和抗风险能力,是中心城市实现经济转型和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选择。
为更好地推动总部经济健康发展,提出发展总部经济的几点建议。
一、健全组织机构,为总部经济发展提供保障积极借鉴各地成功经验做法,做好对总部经济发展的规划编制、政策制定、项目评估、咨询论证、信息统计、网站建设与管理等工作;积极推进在谈、在建总部经济项目尽快注册,尽早开工运营;加强与国内外知名大企业的联系,争取更多的区域总部或分支机构入驻;会同有关部门对总部企业的销售、物流等流动性税源进行梳理、统计,将总部企业外地税源汇聚;建立联系重点总部企业工作机制,建立总部企业联席会议制度,为全面推动总部经济快速发展提供组织机构与制度保障。
二、科学统筹规划,为总部经济发展整合优势按照区域的发展定位和战略布局做好总部经济发展的统筹规划,发挥区域比较优势,与兄弟城区错位发展,打造特色总部经济聚集区。
在区域上,突出“四个板块”。
一是突出客站周边板块。
发挥客站周边“五路聚合”交通枢纽的优势,重点发展金融、会展、高端商务、高档酒店、信息中介、文化创意等税收贡献度大的新型产业总部经济。
二是突出会展周边板块。
发挥会展周边产业拉动效应,重点发展园艺文化、技术研发、教育文化、网络信息等产业的总部经济。
三是突出商圈板块。
发挥区域商圈大型商贸企业集聚优势,重点发展知名商业企业总部和金融投资、软件开发、中介咨询、广告设计、电子商务等高端商务服务性企业总部。
许为平:发展总部经济十点思考
许为平:发展总部经济十点思考房地产门户-搜房网 2006年05月16日09:50 来源:经济大中华写字楼网写字楼楼盘全搜索/相关阅读:总部基地揭密:比“假德国欧典”隐藏得更深相关阅读:北京市丰台区六圈村:地价暴涨50多倍的秘密近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迅猛发展,中国在世界经济舞台上所扮演的角色格外引人瞩目。
在这一最具潜力的市场中,企业家们的实践与探索、创新与创造,已成为中国经济活力的主要源泉。
一种新的经济形态——总部经济的出现,为正在发展变化的中国,又增添了一抹亮丽的色彩。
什么是总部经济?总部基地与总部经济关系是什么?总部经济为何在北京率先产生?发展总部经济的要素有哪些?作为总部基地的创办人,也是作为总部经济的积极实践者,以下我谈几点自己的体会,供全国高新区和正在对总部经济的发展努力探索的国内各类总部基地的负责人、投资者、研究者参考。
一、总部经济理论源于区域经济学我认为,总部经济就是传统经济学当中的区域经济的一部分。
中国有几大经济区域,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以及正在崛起的以北京、天津为中心的环渤海经济区。
经济发展到今天,中国已经搞了20多年市场取向的改革,粗放型经营越来越不能适应当前倡导的树立科学发展观的总体要求。
如何能够最有效率地发挥和使用大量的资源?这对搞宏观经济和区域经济的人士来说,是一个重要课题。
深入细化地提升区域经济,是发展区域经济的一条重要途径。
所谓区域经济的细分或细化,是指在一定的区域内,形成更多、更微观、更具特色的区域经济,正像尽管人们需要shopping mall,但人们更需要在shopping mall中设立大量有特点、有水平的各色专卖店,以及与之相匹配的服务体系一样。
我们在规划和研究经济的发展过程当中,同样要去发展和规划那些细化的区域经济。
在许多被细化的具有特色的区域经济当中,近年来首先诞生于北京的总部经济,就是一个非常有代表性的典型。
与市场中其他经济形态一样,实际上总部经济的资源早就存在,只是以前没有及时加以归纳、整合、统筹。
全球化背景下城市总部经济研究进展及思考
作者简介: 严翔. 南京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本科生 男, 于涛. 南京大学建筑与城市规 划学院讲师; 男. 汪鑫 . . 男 南京大学建筑 与城 市规划学院本科 生。
全球 化背景 下城 市 总部经 济研 究进 展及思考
R s a c a d e e r h n Co ia i n f t H a q at r E o o i t e 一 gt to o Ci y e d u re s c n my n h — Co t x f o a ia i n n e t o Glb I to z
征 和 目标 定位 .并解释 了上市 公 司迁
I T及通讯 设施 ,但研 究缺乏 实证数据 。
一
种高 端服务 经济 .强 调发展 总部经
础 。第 四产业 区位论是 由 G tma o t n在
17 9 0年 正式提 出的 ,它主要 关注 企业
魏 后凯 白玫 (0 8 2 0 )考察 了中国上 市 公司总 部迁移 的变化 趋势 、基本特
能 。国内一些学 者也对总 部经济 的定
义 与特 征进行 了不 同角度的探讨 ( 表
1
.
规 划等学科领 域 的国内外学者 通过引 入 不同学科 的 内容 .例 如第 四产业 区
位 论 ,企业 总部 区位 论 ,经济 结构理
概念 .到 目前 为止还 没有一个 公认 的
表 2。 )
表 1总部经济的定义
关于进一步加快总部经济发展建议
区政协三届二十二次常委会议材料关于进一步加快总部经济发展的建议区政协总部经济发展课题组大力发展总部经济,是我区“十二五”时期的一项重要工作,是培育都市经济新增长点、推进产业转型升级的必然要求,是实现江东从中心城区向核心城区转变的必由之路。
为全面了解我区总部经济发展现状和发展基础,对进一步加快我区总部经济发展提出意见建议,区政协总部经济发展课题组就我区总部经济有关问题进行了调研。
通过调研,我们认为,近年来,在区委、区政府的高度重视下,我区总部经济得到较快发展,正日益成为我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引擎,对其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要引起高度重视,并通过加强领导,统筹规划,完善发展总部经济的硬环境、优化软环境,加快引进培育发展各类企业总部,推进总部经济加快发展,努力把我区打造成为宁波市总部经济集聚示范区。
一、江东区总部经济发展现状总部经济是顺应全球经济发展一体化趋势而新崛起的经济形态。
总部经济理论的创立者赵弘认为, 总部经济是指“某区域由于特有的资源优势吸引企业将总部在该区域集群布局, 将生产制造基地布局在具有比较优势的其他地区, 从而使企业价值链与区域资源实现最优空间耦合以及由此对该区域经济发展产生重要影响的一种经济形态”。
这一理论自2002年在我国首次提出以来,由于其高度契合全国各中心城市转型发展实际,被迅速传播、补充、完善,并应用于实践。
虽然各地对总部经济概念的理解存在差异、发展起点不同、发展模式和具体操作上各有不同的选择,但总部经济能为所在城市带来税收贡献效应、产业乘数效应、消费带动效应、劳动就业效应、社会资本效应等五种效应,得到了广泛认同。
通过调研,我们认为总部经济,是指企业总部在具有人才、资本、技术、信息等资源比较密集的中心城市聚集,带动各类服务业发展,形成强大的聚集和辐射效应,对中心城市发生重要影响的一种经济形态。
我区从2004年就开始关注总部经济发展,是全国最早关注总部经济发展的城区之一。
当时,我区的总部经济已初露端倪:以韵升等为代表的工业企业向外扩张所形成的总部企业、以广天日月集团等为代表的建筑企业向外扩张所形成的总部企业、以向阳渔港等为代表的服务业企业向外扩张所形成的总部企业等,都有所发展,累计达到20家。
发展总部经济的难点与对策
上高县发展总部经济现状分析及对策宜春市尚杰投资咨询有限公司---李慧敏总部经济指某区域凭借特有的资源等优势,吸引企业落户或将总部布局在该区域,实现区域资源与企业价值链最优空间耦合,从而形成合理的价值链分工的一种新的经济形态。
总部经济模式通过总部和生产销售环节的空间分离;通过集聚效应和扩散效应。
最大限度地释放城市资源的利用效率,实现产业拓展;在最短时间内促进区域经济迅速扩张,实现区域经济跨越式发展。
上高正面临着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新挑战。
总部经济作为一种新的经济形态,为上高提高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创新发展模式,提供了新思路和新模式。
本文通过理清我县发展总部经济环境,政策框架和服务体系,结合我公司2014年2个月的时间跟县里合作搞总部经济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谈谈我县2015年发展总部经济的对策建议。
力促我县总部经济做大做强。
县政府于2013年11月8日19次政府会议原则同意了《关于加快总部经济基地建设的实施细则》,对鼓励外地企业落户上高明确了几条优惠政策。
但发展总部经济需要的不仅仅是政策框架,更需要政府服务体系的配合。
基础条件、商务设施、专业服务、开放程度的完善;职能部门服务指标的落实执行。
况且文件的社会开放意识不强,决策大气不足。
优惠政策相对于其他城市,已无竞争优势可言。
发展总部经济的难点,(一)对发展总部经济的认识不足。
总部经济表面上看仅仅是一个企业在当地的税收效应,但其对当地的GDP总量贡献效应;产业乘数效应;社会资本效应和内在功能却远远超出其本身存在。
有些人对总部经济产生和发展的内在规律研究不深、了解不透、不敢涉足。
认为发展总部经济是大中型城市的“专利”,对总部经济在促进中心城市和中小城市的合作、实现区域协调发展和资源合理配置等方面作用的认识还不到位。
对发展总部经济存在诸多顾虑。
如此,必然会给我县发展总部经济带来消极影响。
(二)政策单一,缺乏系统性。
我县现已出台的总部经济扶持政策只是一个总的政策,涉及的相关职能部门并没有对应的办事便捷措施。
高新区发展总部经济的思考
高额区发展总部经济的思考
陈建成 , 田新 豹
( 北京 林 业 大 学 经济 管 理 学 院 , 京 10 8 ) 北 0 03
摘要 : 总部经济作 为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一种新形式 , k i 一 t ̄f - 个从认知到接受 的过程。针对各大城市发展
伴随着经济全球 化 , 国公 司开始将注意力投 向 跨
我国这一 巨大的市场 , 国公 司的区域总部不断 向大 跨
总部经 济进行 发展 区域经 济则很少涉及 , 在此通过对
总部 经济概念 的分 析对该 问题做 出一些探讨 。
型 中心城市进行集 聚 , 同时 , 国内的一些 企业为 了更 好地开拓 国内、 国际市场也纷纷将 总部进行 “ 都”。 迁 在此过程 中形成 了一种新 的 区域 经 济发展模 式—— 总部经济。在北京 、 上海等大 型城市 中已经初具 总部 经济的形态 , 中心城市 由其特有 的资源优势 吸引 它是
总部经济已经得到认可的事实 , 从高新区这样一个更小范 围的区域该如何认识 总部 经济入 手 , 对高新区是否 适用以及如何发展总部经济进行 了深入 的探讨 。
关 键 词 :总部 经 济 ; 聚 效 应 ; 射 效 应 集 辐
中圈分类号 : 17 F 2 文 献 标 识 码 :A
S u y o h e eo m e t o e d u r e ・c n m y i i h- c o e t d n t e d v l p n f h a q a t r- o o n h g ・e h z n e t
Ab t a t H a q at r c n my s n e g i g h p o e s r m r c g i o t c e tt n s n w f r sr c : e d u re- o o i e u d r on t e r c s f o eo nt n o i a c pa i a a e o m o o f
某总部经济发展的思考
智能化升级
智能化升级是总部经济发展的重要方 向。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 智能化升级已成为总部经济的重要趋 势。智能化升级可以提高生产效率和 服务质量,降低成本和提高市场竞争 力。
智能化升级需要加强技术研发和应用 。只有通过不断的技术研发和应用, 才能实现智能化升级和提升市场竞争 力。因此,需要加强技术研发和应用 ,推广应用人工智能技术和产品,提 高生产效率和服务质量。
建议与展望
• 完善政策环境:为了吸引更多的企业将总部设立在某城市或地区,当地政府需要继续完善政策环境,包括税收 优惠、财政扶持、简化审批程序等方面。此外,政府还可以加强与其他城市或地区的合作,共同打造跨区域的 总部经济集群。
•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基础设施是支持总部经济发展的重要条件之一。当地政府需要继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包 括交通、通讯、能源和水利等方面,以满足企业总部的需求。
发展现状
目前,某总部经济在全球范围内呈现 出蓬勃发展的趋势。特别是在新兴市 场国家,由于其经济增长迅速、市场 潜力巨大以及政策环境有利,已经成 为全球企业设立总部的热门目的地之 一。
主要问题
然而,某总部经济的发展也面临着一 些问题。首先,由于总部经济需要高 度发达的基础设施和完善的政策环境 来支持,因此其发展受到一些限制。 其次,随着总部经济的不断发展,城 市或地区的房价和生活成本可能会上 升,这可能会对当地居民的生活造成 一定的影响。
02
总部经济的优势在于能够吸引更多的资金、人才、信息等要素,推动区域产业 结构升级和经济发展。
03
总部经济的劣势在于可能会出现土地资源紧张、交通拥堵、环境污染等问题, 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管理和调控。
总部经济的形成原因
总部经济的形成是由于区域特有的优势,如政策优势、人才优势、市场优势等, 能够吸引企业将总部入驻该区域。
关于总部经济发展的一些思考
Fo CUS 城 聚 l
关于总部经济发展 的一些思考
■ 李佐 军
是一种 网络经济 。
当企业 总部人驻人才也随之而来。
“ 个 节 约 ” 。 一 是 可 以节 约 土 地 两
第 八 ,总部经 济是低碳 经济 ,总部
经济消耗少 、排放少 。
等资源 ,发展总部经济 的区域 ,可以在非
种实践 。
业 ,且 总部经济 会推动 相关配 套产业 、 服 务业 等发展 ,随之进 一步增 加就业 ;
四是增加 居 民收入 ,总部经济 的发展带 动相关产 业发展 ,当地 居 民收 入也会 随 之增加 ;五是增 加消 费 ,总部 聚集 了一
总部经 济把生产 制造基 地和 总部分 开 , 优 化 了企 业 的总 体 布 局 ,可 以 从 更 大 范 围的整合资 源。第二 ,可 以利用 中心 城 区的高端资 源 ,把企 业总部 布局在 中
第 四 ,总部经 济是集 群经 济 ,众 多
企 业 总 部 集 中 在 一 个 城 市 、一 个 城 区 ,
层次 ,总部经 济本身 是产业 高端环节 , 且能强力 带动 现代服务 业等高 端产业 发
展 ;二 是提升 区域创 新能力 ,总部 与研 发 中心 的发展 ,必定 带领 区域 创新 能力 的提 高 ;三是 提升 区域 经济 控制能力 , 总 部 体 现 的 是企 业 的高 端 、产 业 的 高
发展“总部”经济
摘 要 : 文通过对建德 市下涯镇草莓产业的发展 特点 、 该 发展趋 势、 制约 因素的深入 分析 , 出 了建德 市做 强 、 大草莓 提 做
产业必须要有新的突破 , 即完成传统草莓产业向草莓产业“ 总部 ” 经济的战略性转型。
— —
I v siain a d T ikn fF cl y S r wb r y I d tyi a a T wn o in eCi n e t t n hn ig o a it ta e r n u r n Xiy o fJa d t g 0 i s y
关键词 : 建德草莓 ; 产业 ; ; 发展 总部 经济 ; 建德下涯镇
中 图分 类 号 :684 文 献 标 识码 : 文 章 编 号 :31— 5 12 1)0— 16— 3 ¥6 . A 10 88 (0 1 1 09 0 1
De e o n “ a u r e s v l pi g He dq a t r ”Ec no y,M a i g Sta o m k n r wbe r n u t y S r n e nd La g r r y I d sr to g r a r e
Ab t a t T ru h t e d e n l s s o h e eo me tl c a a tr tc ,d v l p n a tn e c n e tan n a tr f sr c : h o g h e p a ay e f te d v lp n a h r ce i is e eo me tl e d n y a d r sri i g fco s o s
s a b ryid sr n X aatwno in ect ,ti p p rp t ow r h ti w sn c sa o e eo igs o g ra d lre ta — t w er n ut i iy r y o f a d i J y hs a e u r adta t a e esr frd v lpn t n e n agrsrw f y r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北京总部经济发展的思考总部经济是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企业组织结构发生深刻变化,企业总部与生产制造基地空间分离,企业总部在中心城市聚集而产生的一种新的经济形态。
发展总部经济,既是中心城市经济社会发展到更高阶段,实现产业升级和城市功能提升的战略选择,也是进一步发挥中心城市人才、技术、信息等资源优势,带动周边及欠发达地区共同发展的重要路径。
发展总部经济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区域统筹协调发展的一种新模式。
总部经济理论提出后,许多中心城市纷纷将发展总部经济作为城市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
北京作为全国的首都,具有科教、人才、信息等发展总部经济的诸多优势条件,发展总部经济走在了全国前列,总部经济已经成为北京产业结构升级和城市功能提升的重要推动力。
一、总部经济是对“首都经济”的深化和拓展1997年,北京市委、市政府提出了“首都经济”的发展思路,首次明确了首都经济发展的基本方向。
“首都经济”提出以后,北京市委、市政府加快北京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力度,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有力地推动了首都区域经济的增长。
经济增长的质量不断提高,2004年北京三次产业的比重为2.4:37.6:60;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在“十五”时期下降了18.2%,达到11.19吨标准煤;万元地区生产总值用水量下降到98立方米。
但是“首都经济”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完善。
总部经济的提出,进一步丰富和深化了“首都经济”的内涵,为首都经济的发展提供了一种新的模式。
发展总部经济,跳出了过去从产业发展条件角度进行产业选择的思路和模式,从“产业链高端”、“功能链高端”来选择产业发展,通过企业研发、营销、结算、管理等总部功能环节的集中,即通过企业总部的聚集,带动各种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进而形成总部经济,带动城市的发展。
在《中共北京市委关于制定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也明确指出:“要进一步完善政策环境,大力发展总部经济,积极吸引跨国公司在京设立地区总部、研发中心、结算中心、采购中心和营运中心,积极争取国际组织在京设立分支机构和总部,进一步提高北京的国际吸引力、影响力和竞争力。
”总部经济作为北京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已经被确定下来。
总部经济对首都经济发展具有四个重要意义:第一、发展总部经济是北京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区域统筹发展的客观要求。
发展总部经济能够释放首都高端资源的效能,在实现首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同时,更好地带动环渤海以及更大范围的其他区域共同发展。
第二、发展总部经济是实现首都城市功能与经济发展协调统一的现实途径。
发展总部经济符合首都资源特点,能够有效地发挥人才、科技、信息等高端资源的优势,规避土地、水等自然资源短缺的劣势,在实现首都城市功能定位要求的前提下,推进北京经济发展。
第三、发展总部经济是北京实现产业结构升级的战略选择。
发展总部经济,一方面能够有效解决在城区范围内制造业外迁后产业替代和产业接续问题,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另一方面通过总部的聚集,形成强大的生产性服务需求,带动金融、法律、会计、信息等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提升服务业水平,促进北京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第四、发展总部经济是提升首都国际化大都市形象的重要举措。
发展总部经济有利于充分利用国际资源,提升北京市在国际产业分工中的地位,在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竞争;有利于改善城市居住与生态环境,构建和谐首都,塑造国际化城市的新形象。
二、北京发展总部经济具有突出的优势条件北京是全国的首都,发展总部经济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
一是北京具有较强的创新能力。
北京具有丰富的科技教育人才资源,北京地区有国家级重点实验室48个、重大科学工程9项和国家工程技术中心41个,61所高等院校和包括中科院等在内的一批科研院所;北京地区两院院士673人,占全国的近一半。
近年来,在国家“科教兴国”战略的带动下,北京市区域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创新人才队伍不断扩大、重大创新成果不断涌现,创新环境不断完善,初步形成了以中关村科技园区为核心、产学研互动发展的区域创新体系。
“十一五”时期,北京市提出建设“创新型城市”的目标,在全国“创新型国家”建设中走在了前列,这将极大地促进北京自主创新能力的快速提升。
二是北京专业化服务水平较高。
企业总部的各种商务活动、研发活动需要各类知识型服务业的配套支撑,如金融、保险、法律、咨询、培训、会展等。
知识型服务业是首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发展较快,2004年北京市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60%,在全国各大城市中位居首位。
尤其是以金融、保险为代表的专业服务业发展迅速,2004年金融保险业增加值占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为23.31%,这将为北京总部经济的发展提供重要的专业服务支撑。
三是北京市场条件优势明显。
企业总部迁移的一个重要动因就是企业市场规模的扩张。
首先,北京市场需求总量大,交易活动非常丰富。
2004年社会商品零售总额达2191亿元,房地产交易额达1498亿元;技术合同交易额达425亿元人民币,占全国的31.85%。
其次,北京市场信息密集程度非常高,汇集了大量的、种类丰富的产业信息,企业可以便捷地、及时地找到各类产品的生产制造和技术信息。
此外,北京市场位置在内陆居中部,是连接东北、华北、西北地区的重要枢纽,北京可以作为企业向华北地区、全国乃至全世界扩张市场的重要基地或中转中心。
四是北京拥有较雄厚的产业基础。
总部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周边生产制造的支撑。
在“首都经济”战略的实施下,北京高新技术产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逐渐形成电子信息、生物医药、光机电一体化、新材料、软件等五大支柱产业。
2004年北京高新技术产业实现增加值377.66亿元,占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29.27%。
2002年北京市委、市政府提出“振兴现代制造业”的发展战略,汽车制造、电子通讯设备制造、装备制造等现代制造业发展迅速,已经成为近年来推动首都区域经济增长的新亮点。
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制造业的发展为总部经济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产业基础。
此外,北京的国际化程度较高,城市的基础设施和人居环境不断完善,也为北京总部经济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三、北京总部经济发展初具规模目前北京总部经济发展势头强劲,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和国内大企业集团总部成为北京总部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截至2005年底,爱普生、佳能、欧姆龙、松下、索尼爱立信、西门子等20多家跨国公司先后通过商务部的地区总部认定;外资研发中心达189家;具有跨国公司部分地区总部职能的投资性公司数量达到了140家,占全国的60%以上,高居全国首位。
与此同时,远大、经纬纺机、蓝星集团等一批寻求更快更大发展的国内企业集团总部也迁入京城,成为北京总部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北京市共有国内外大型企业集团286家。
在空间上,北京总部经济发展已经初步形成了商务中心区(CBD)、金融街、中关村科技园区海淀园三大总部聚集区。
商务中心区(CBD)。
形成了以商贸活动为特色的综合性总部聚集区。
截至2004年,CBD区域内入驻企业近3000家,聚集了98家世界500强企业,150余家跨国金融机构,外资银行占北京市外资银行的71%,2004年CBD区域财政收入占朝阳区近1/3。
金融街。
形成了金融总部聚集区。
聚集了外资金融机构、大型银行总部、大型电信企业总部等金融、电信企业总部588家,金融资产总额占全国金融资产总额的60%左右,每天的资金流量超过100亿元,控制着全国90%以上的信贷资金和65%的保费资金,税收约占西城区的1/4。
中关村科技园区海淀园。
形成了以IT为主导的高新技术企业总部聚集区和企业研发中心聚集区。
在园区100平方公里的政策区内,聚集了一大批IT企业总部,如联想、方正、同方、紫光、用友软件等。
此外,园区还集中了各类研发中心500余家,其中有40家跨国公司研发中心,如IBM、微软等。
与此同时,其他几个特色总部聚集区也正在加速形成,如位于中关村丰台科技园区的北京总部基地以先进的理念和设计、优美的办公环境、良好的软硬件服务吸引了160多家企业总部入驻,包括建龙钢铁、德龙控股、中牧股份、中国航天时代电子公司、长征火箭技术股份公司、中国铁通、中华通信等一批企业已经将总部迁入,带动了南城经济发展;电子城科技园区聚集了摩托罗拉、北电网络、索尼爱立信、西门子等9家电子信息企业的研发总部;顺义临空经济区已吸引了国航货运、国航股份、中航油、中航材四大航空总部,以及TNT国际快递、住友、中外运、日本近铁、宅急送等一批国内外物流企业总部;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依托产业基础,正逐渐由生产制造基地转向总部与生产制造并重,实现产业升级和功能拓展。
总部经济作为首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逐步显现出来。
一是增加北京市税收总量。
据统计,2003年,世界500强跨国公司投资企业在京共上缴税收133.6亿元,265家国内大企业集团共实现利税4706亿元。
二是增加北京市消费总量。
企业总部的商务活动带来的各种消费和企业总部员工的个人消费大大增加了北京市的消费总量。
据统计,2003年北京市人均年消费办公用品已达100元以上,居全国前列。
三是直接和间接增加了北京市就业岗位。
500强企业在京吸纳12万余人就业,其中,中国员工占74.8%。
同时也间接地增加了服务业就业岗位。
据统计,2003年北京市服务业从业人员414.8万人,占全部从业人员的59.0%。
四、未来北京总部经济发展的几点思考首先,要明确北京重点吸引的总部类型。
依据北京的资源优势、产业基础以及城市功能定位,北京应重点吸引世界500强企业以及具有较大国际影响力的跨国公司亚太区总部、大中华区总部、中国区总部;积极吸引北京具有产业优势的电子信息、光机电、生物医药、汽车制造、新材料等外埠大企业总部;积极吸引国内外金融、会计、法律、信息、咨询、文化传媒等现代服务业企业总部;积极吸引国内外大型企业的研发中心,或在北京独立设立技术开发机构;吸引国内外企业在北京设立独立的销售中心、采购中心、结算中心等。
其次,要合理布局提升北京总部经济整体发展能力。
以企业总部对于城市区位及服务配套需求为依据,合理规划总部聚集区,重点建设CBD、金融街、中关村科技园区“三大”总部聚集区;同时加强总部聚集区与顺义、亦庄、通州等区县以及环渤海区域制造业基地的功能合作,形成强有力的产业依托;以各总部聚集区为核心,在适当的区域范围完善休闲、娱乐、生活等配套功能,构建多中心、多层次、功能完善的总部经济空间体系。
最后,要处理好三大关系。
一是处理好市场主导与政府引导的关系。
发展总部经济要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尊重企业自主选择总部空间布局的意愿。
政府在总部经济发展中的第一任务就是要创造好环境、做好服务,通过完善的商务环境和高效的政府服务来促进企业发展;同时要加强空间规划,引导不同功能、不同产业的企业总部在不同区域聚集,形成具有特色的总部经济聚集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