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二历史选修一课件:第九单元 戊戌变法
合集下载
高中历史人民版选修一 历史上重大改革与回眸 专题九 戊戌变法(共26张PPT)
![高中历史人民版选修一 历史上重大改革与回眸 专题九 戊戌变法(共26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8b925428cc7931b764ce1521.png)
2、国内形势
1895年,清政府派李鸿章为议和 全权大臣,同日本首相伊藤博文在日 本马关谈判,被迫签订了中日《马关 条约》。 列强瓜分中国简表(1897-1899年) 国别 租借地或割 势力范围 占地 德国 胶州湾 山东 俄国 旅顺和大连 长城北和新疆
法国
(1)政治:甲午战败, 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 狂潮,民族危机空前加深
郑观应(塑像)
主张: 经济: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 “商战”; 政治:学习西方先进制度,实行君主立宪 文教:办学校,学习西方科学知识; 局限性: 没能形成系统的理论 没有付诸实践
意义: 为康梁维新思想作了理论准备
②维新思想的发展与传播(19世纪末)
姓 名 著 作 主 张 康有为 梁启超 严复 谭嗣同
慈禧太后废除新法
四、变法的结果——失败 1、失败标志:戊戌政变 2、失败原因:
(1)封建顽固派势力强大 (2)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维新派势力弱小,具有软弱性和 妥协性, (3)缺乏坚强的组织领导和政治斗争经验,仅依靠没有实权 的皇帝,甚至对帝国主义抱有幻想 (4)措施过于急进,缺乏全盘考虑;脱离群众
经济:有利于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思想、文化:
是近代中国第一次思想解放的潮流,有利于西方科技的 传播,推动了近代文化和教育事业发展。
习俗:
摒弃陈规陋俗,提倡文明的生活方资产阶级维新派的“行宪法,大开国 会”、设立制度局等主张; 2)没有涉及到解决农民土地问题; 3)没有深入广大民众与广大民众运动相结合
政治方面:准许官民上书言事 (2)措施过于猛进,导致新旧矛盾迅速激化 ;(从减小 提高政府办事效率 变法的阻力看,措施不宜过快,过急) 举荐人才,取消旗人特 打击封建官僚制度 权,裁汰冗员精简机构 经济方面:保护农工商业发展等 废除八股,设立学堂, 文教方面: 出国留学,翻译书籍 军事方面:精练陆军,改习洋操, 实行征兵制等 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有利于人才的培养和西 学的传播 有利于增强军事和国防力量
最新-人民版高中历史选修一专题九《戊戌变法》优秀课件(27张)(共27张PPT)-PPT文档资料
![最新-人民版高中历史选修一专题九《戊戌变法》优秀课件(27张)(共27张PPT)-PPT文档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49c99923a76e58fafab0036b.png)
“商战”(郑观应) 兴办学校、
建立君主立宪制度 ④ 思想特点:
王韬
郑观应
体现了资产阶级利益和要求,为康、梁的维新思想 奠定理论基础,但没有形成完整的理论,并且没有付诸 于实践。
一、戊戌变法的背景
1、甲午战争失败,民族危机空前加深 2、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经济基础 3、民族资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阶级基础
除 旧 、
军事方面:改习洋操,实行征兵制。裁汰旧军。
布
有利于传播西学
新
文化教方面:开办京师大学堂,兼习中西科;废除
八股文,开设经济特科等。改革科举制度,废除八股
取士。
思考:与维新派原先的主张相比,有哪些没有实现?
慈禧 太后 召荣 禄来 京的 电报
戊戌六君子
谭嗣同
我们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 干的人,就有拼命硬干的人,就 有为民请命的人,就有舍身求法 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康有为的变法理论,不是直接移植外国资本主义 的政治学说,而是借发挥孔子的政治思想,利用传 统的儒学权威来宣传变法道理。
其原因何在,有何看法?
原因:减少阻力,有利于宣传资产阶级改良思想。
看法:反映资产阶级改良派的政治软弱性,这使他 们不可能与封建思想彻底决裂
1、兴起---公车上书(1895年)
康有为联络1300多名举人给光绪帝 上书的重大行动——“公车上书”
——梁启超《戊戌变法记》
① 战前中国人自视甚高和固有的文化优越感; ② 国人对洋务运动抱有希望; ③ 《马关条约》危害太大;
天四 涯万 何万 处人 是齐 神下 州泪
熊—— 俄国 (东北)
虎—— 英国 (长江流域)
蛤蟆—— 法国 (两广 、云南)
肠—— 德国 (山东)
人教版高二历史选修一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第九单元戊戌 变法第4课戊戌政变课件 (共38张PPT)
![人教版高二历史选修一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第九单元戊戌 变法第4课戊戌政变课件 (共38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46bf9b250912a216147929f2.png)
比利时 法国 美国
650英里 420英里 300英里
¢ ¹ Ó ú
720
1530
(截至1898年11月)
í ¹ ¶ ú
 ¹ µ ú
È À ± û Ê ±
¨¹ · ú
À ¹ Ã ú
(3)、开采矿山
到1899年,美国先后夺取了山西平定、盂县煤 矿的开采权和四川麻哈金矿的开采权。 英国夺取了四川全省和山西以及河南的矿产开采 权,还夺取了热河朝阳煤矿的开采权。 掠夺中国资源,使中国重工业无从发展 俄国夺得中东铁路及其支路沿线的矿产开采权外 ,还攫取了新疆全省金矿的开采权; 法国取得了四川煤矿的开采权和四川金矿的开采 权; 德国取得了山东各地矿产的开采权。 ——选自《中国近代史》,中华书局1983年版。
2)赔款、天灾等所引发的财政危机 3)清政府改革措施不力
2、清政府采取了哪些措施?结果如何?出现 这个结果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结果:激化阶级矛盾和社会矛盾,统治危机加剧 根本原因:封建制度的落后和清政府的腐朽
二、经济基础: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
1、原因
(1)帝国主义侵略使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客 观上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2)一些爱国工商人士发出“实业救国” (3)清政府放宽民间设厂限制
受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的双重压迫 材料二:天津武举李福明……开设一家机器面粉
厂,……北京的官府见机器面粉厂生意兴隆,便 存心勒索。……李福明不甘心忍受压迫,到官府 去讲理。结果,官府……革去他的武举,“交邢 部照例治罪”。李福明的机器面粉厂被迫停业。
3、影响
• 民族资产阶级要求实行政治变革,为发展资本 主义开辟道路。 • 资产阶级掀起了一场拯救民族危亡的维新变法 运动。
附带条件 年 限 共 计 偿还本息
历史人教版选修一第九单元课件:戊戌变法(27张)
![历史人教版选修一第九单元课件:戊戌变法(27张)](https://img.taocdn.com/s3/m/9ef4c6b3dd3383c4bb4cd2b6.png)
项目 明治维新
(1)人民的反抗(2)新兴地 主、商人不满(3)统治阶级内 部(大名、中下武士)分化, 幕府成为众矢之的 (1)发生在19世纪中期自由资 本主义时期。 (2)西方对中国的入侵和中国 人民的反抗,客观上为日本提 供了较为有利的国际环境。 中下级武士、新兴地主等联合 力量强大。 推翻幕府后明治政府,发布的 一系列除旧布新的改革措施, 大力推行。
选修一 第九单元
戊戌变法
戊戌变法:
一、变的背景
甲午战败国家的 权益进一步丧失
列强 资本 输出 掀起 瓜分 狂潮 封建 自然 经济 进一 步的 瓦解 为民族 资本主 义发展 提供了 客观的 条件
民族危机空前
19世纪末民族 资本主义有了 初步发展 (经济基础) 民族资产阶级 登上历史舞台 (阶级基础) 维新思想的传播 (思想基础)
戊戌变法:
一、变的背景 二、变的主张 三、变的准备工作
四、变的内容 五、变的结果
五、变的结果——无力回天
㈠新旧势力的交锋
五、变的结果——无力回天
㈠新旧势力的交锋
㈡变法失败的标志:戊戌政变
林 旭
谭 嗣 同
刘 光 第
杨 锐
杨 深 秀
康 广 仁
五、变的结果——无力回天
㈠新旧势力的交锋㈡变法失来自的标志:戊戌政变 ㈢变法失败的原因
戊戌变法
(1)封建危机严重(2)封建统 治者与帝国主义勾结,封建势力 较强大。 (1)发生在19世纪末向帝国主 义过渡阶段,成为列强瓜分对象 (2)帝国主义决不愿意中国成为 独立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国际 环境对中国不利。 资产阶级力量较弱,顽固派力量 强大。仅把希望寄托在无实权的 皇帝身上,没有发动群众 光绪帝颁布了一系列变法诏书, 但由于资产阶级无实权和顽固派 强大,无法推行。
(1)人民的反抗(2)新兴地 主、商人不满(3)统治阶级内 部(大名、中下武士)分化, 幕府成为众矢之的 (1)发生在19世纪中期自由资 本主义时期。 (2)西方对中国的入侵和中国 人民的反抗,客观上为日本提 供了较为有利的国际环境。 中下级武士、新兴地主等联合 力量强大。 推翻幕府后明治政府,发布的 一系列除旧布新的改革措施, 大力推行。
选修一 第九单元
戊戌变法
戊戌变法:
一、变的背景
甲午战败国家的 权益进一步丧失
列强 资本 输出 掀起 瓜分 狂潮 封建 自然 经济 进一 步的 瓦解 为民族 资本主 义发展 提供了 客观的 条件
民族危机空前
19世纪末民族 资本主义有了 初步发展 (经济基础) 民族资产阶级 登上历史舞台 (阶级基础) 维新思想的传播 (思想基础)
戊戌变法:
一、变的背景 二、变的主张 三、变的准备工作
四、变的内容 五、变的结果
五、变的结果——无力回天
㈠新旧势力的交锋
五、变的结果——无力回天
㈠新旧势力的交锋
㈡变法失败的标志:戊戌政变
林 旭
谭 嗣 同
刘 光 第
杨 锐
杨 深 秀
康 广 仁
五、变的结果——无力回天
㈠新旧势力的交锋㈡变法失来自的标志:戊戌政变 ㈢变法失败的原因
戊戌变法
(1)封建危机严重(2)封建统 治者与帝国主义勾结,封建势力 较强大。 (1)发生在19世纪末向帝国主 义过渡阶段,成为列强瓜分对象 (2)帝国主义决不愿意中国成为 独立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国际 环境对中国不利。 资产阶级力量较弱,顽固派力量 强大。仅把希望寄托在无实权的 皇帝身上,没有发动群众 光绪帝颁布了一系列变法诏书, 但由于资产阶级无实权和顽固派 强大,无法推行。
【公开课课件】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1 第九单元第4课 戊戌政变说课课件 (共18张PPT)
![【公开课课件】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1 第九单元第4课 戊戌政变说课课件 (共18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6f83308080eb6294dd886ce1.png)
具体 实施
国际 环境
强制推行,大刀阔斧
自由资本主义时期,列 强侵略亚洲其他国家
变法法令如“一纸空 文”,各地阳奉阴违
帝国主义时期,各地 掀起瓜分中国的高潮
探讨:一场成功的政治改革应具备哪些因素?
提示: 掌实权; 顺潮流; 得民心; 别心急; 少树敌; 切实际; 策略对; 重落实……
2、有人认为:资产阶级改良派所颁布的一系列新政法 令,除了一个京师大学堂(即现在北京大学的前身)以 外,其余全部被废除,因而什么也没有留下。 也有人认为:戊戌变法在中国近代化的历史进程中具有 特殊意义,为此后中国近代化进程的“全面发展奠定了 重要的思想理论基础,其功不可没。”
④社会生活: 促进了社会生活和社会意识的近代化
自我小结
选修一 第九单元第四课
说教材
一、教材地位
本课是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一第九单元的第四 课。其内容在整个中国近代史中地位非常重要。一 方面:它是先进的中国人挽救民族危机,探寻救国 救民之路的继续,表明甲午战后,民族资产阶级登 上历史舞台,开始探索道路。另一方面:从近代化 史观来看,戊戌变法上承洋务运动,但又超越了其 学习西方“器物”的层面,开启了学习西方“制度” 的时代,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为辛亥革命和 新文化运动奠定了基础
交锋
光绪帝和维新派形势危急
态势
态势 优势
劣势
合作探究二:百日维新的失败——喋血午门
学生活动:表演历史短剧
导火线:谭嗣同持皇帝密谕,夜访袁世凯 光绪帝接见日本前首相伊藤博文
结 果:百日维新宣告失败
“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今日中国未闻有因变法而 流血者,此国之所以不昌也。有之,请自嗣同始!” “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谭嗣同《狱 中题壁》) “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谭 嗣同绝命诗)
人教版选修一 第9单元 戊戌变法课件 (共18张PPT)
![人教版选修一 第9单元 戊戌变法课件 (共18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5e70805ca26925c52cc5bff5.png)
阅读4:关于租借地和势力范围。 租借地是列强先用武力占领,然后通过不平等条约,用定期租借的方 式,将他国领土的一部分借去使用,借去的地区称做租借地,租借期限长短 不一,最长不得超过100年,期满归还。势力范围是指列强凭借军事、政治、 经济力量,控制殖民地或半殖民地国家的全部或部分领土,宣称它享有独占 的权利,不许它国家染指,列强在租借地和势力范围内都享有绝对的行政、 司法、立法权。
阅读3:列强对中国资本输出大增,对中国经济产生的危害。 (1)借款:列强进一步控制了中国的经济命脉,扩张了在华的政治势力。 (2)设厂:直接利用中国廉价原料和劳动力,占领中国市场,严重阻碍中国 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3)修路:控制中国交通大动脉,掠夺土地和资源; (4)开矿:直接掠夺中国资源,使中国重工业无从发展 开银行:成为列强资本输出的主要工具,控制了中国的财政、金融。 总之,列强通过资本输出加强了对中国经济、政治的控制,使民族危机加深; 掠夺资源、争夺市场与劳动力,严重阻碍和破坏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1.戊戌变法的背景(第1课和第2课) (1)《马关条约》的签订与民族危机的加深
①经济掠夺:商品输出为主→资本输出为主,控制经济命脉,扩大政治势力。 如,争夺路矿权、开设工厂、设银行。 ②政治侵略:割地;附加政治条件的贷款;强占租借地和划分势力范围,瓜 分中国的狂潮;美国提出“门户开放”政策。破坏中国主权,半殖民化程度 大大加深。
(2)清政府的统治危机
①甲午战后统治危机出现的原因: A.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狂潮与民族危机的加深; B.偿还借款加重财政负担; C.各地自然灾害引发财政危机; ②清政府应对措施:节支增收。增加税收额度;降低官员薪俸;裁减军队; 加强鸦片税征收;增加商税、扩大纳官。 ③结果:遭官员抵制,成效甚微;许多官吏转嫁负担;阶级矛盾与社会矛盾 更加激化,统治危机进一步加剧。
阅读3:列强对中国资本输出大增,对中国经济产生的危害。 (1)借款:列强进一步控制了中国的经济命脉,扩张了在华的政治势力。 (2)设厂:直接利用中国廉价原料和劳动力,占领中国市场,严重阻碍中国 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3)修路:控制中国交通大动脉,掠夺土地和资源; (4)开矿:直接掠夺中国资源,使中国重工业无从发展 开银行:成为列强资本输出的主要工具,控制了中国的财政、金融。 总之,列强通过资本输出加强了对中国经济、政治的控制,使民族危机加深; 掠夺资源、争夺市场与劳动力,严重阻碍和破坏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1.戊戌变法的背景(第1课和第2课) (1)《马关条约》的签订与民族危机的加深
①经济掠夺:商品输出为主→资本输出为主,控制经济命脉,扩大政治势力。 如,争夺路矿权、开设工厂、设银行。 ②政治侵略:割地;附加政治条件的贷款;强占租借地和划分势力范围,瓜 分中国的狂潮;美国提出“门户开放”政策。破坏中国主权,半殖民化程度 大大加深。
(2)清政府的统治危机
①甲午战后统治危机出现的原因: A.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狂潮与民族危机的加深; B.偿还借款加重财政负担; C.各地自然灾害引发财政危机; ②清政府应对措施:节支增收。增加税收额度;降低官员薪俸;裁减军队; 加强鸦片税征收;增加商税、扩大纳官。 ③结果:遭官员抵制,成效甚微;许多官吏转嫁负担;阶级矛盾与社会矛盾 更加激化,统治危机进一步加剧。
人民版高中历史选修一 《专题九 戊戌变法》课件
![人民版高中历史选修一 《专题九 戊戌变法》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decbe8e7910ef12d2af9e766.png)
NEWS
1894年的中国
万 寿 无 疆 疆 无
社会花絮
一 人 有 庆 庆 有
1894 年,清朝慈禧太后要过 60 岁生日 。当时有一副对 联为慈禧太后所欣赏,那就是‚一人有庆,万寿无疆‛。于是 这对联就在宫中和北京城里到处张挂。 当时,民主革命家、学者章太炎想起慈禧把台湾、澎湖割 让给日寇就非常生气 ,把词序稍作改变,变成了‚一人庆 有,万寿疆无‛。这样一变,就把本来是歌功颂德的意思变 成了辛辣的讽刺!
代表人物
活动地点
主要著述
刊
物
学堂
梁启超 谭嗣同
上海 湖南 天津
《变法 通议》《时务报》
《仁学》 《天演论》 《国闻报》
严复 陈宝箴
湖南
时务 学堂
思考:维新派的准备活动有哪些?
办报立会,宣传变法思想
著书立说,寻找变法依据
论战权贵,减少变法阻力
持续上书,争取皇帝支持
想一想:强学会的创办对维新变法运动起了 哪些作用?创办报刊、组织学会的意义是什么? 作用:
一行浊泪!
悲哀?!抑或是感动?!
这个秋天真的有点冷!
匆匆来去的‚现代化‛运动 在菜市口的刑场上画上了休止符……
课标要求
了解戊戌变法产生的历史根源 简述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派人物的政治
主张和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分析其特点
知道戊戌变法失败的基本史实,探讨中国 近代化道路的曲折性
NEWS
资产阶级维新思想的产生与传播
甲午 战败 赔款
清政府放宽对 民间设厂的限 制
民族资产阶级 登上历史舞台 (阶级基础) 维新思想的传播 (思想基础)
戊 戌 变 法
一、戊戌变法背景
1.政治基础:甲午战争失败,民族危机严重 2.经济基础: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 3.阶级基础:民族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 4.思想基础:维新思想传播 (1)早期维新思想 (2)康、梁的维新思想
高中历史选修1《第九单元 戊戌变法 百日维新》353人教PPT课件
![高中历史选修1《第九单元 戊戌变法 百日维新》353人教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6d4e0686a32d7375a5178025.png)
A 1.资产阶级维新派的施政纲领是
A.《应诏统筹全局折》 B.《变法通议》 C.《定国是诏》 D.《新学伪经考》
3.光绪帝颁布《定国是诏》,主要是为了 A.反对封建专制 B.反对外国侵略 C.实行君主立宪制 D.加强自身地位
D
2.1898年6月,光绪帝颁布《定国是诏》, 开始维新变法。当时中国面临的形势是
D A.吴三桂要去借清兵,顺治帝登基享现成
B.林则徐严禁吸洋烟,忠心报国无人识
C.曾国藩团练起湘乡,淮军还有李鸿章
D.好头颅六个凭空送,菜市街夜夜叫冤魂
④改革财政,创办国家银行 ⑤兴办邮政
文方有养化面利新教育于式西人①②③学才改成鼓的 ,革立励科中私传有举小人播利制学办度堂学,于,,,有传废设派除立遣利播八京留于西股师学大生培 方学堂,设立专门学堂 有利于加强先④⑤军进准设队科许立民译战技间书斗文创局办,力化报翻,。馆译、外抵学国抗会书刊
外来侵略,挽救民族危亡。
A.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B.美国提出门户开放政策
A
C.帝国主义结成共同宰割中国的同盟
D.八国联军发动侵华战争
4.强学会成立不久,两江总督张之洞 等人相继加入,这说明
A.维新变法运动影响扩大 B.强学会成为研究儒学的团体
A C.张之洞等人与顽固派决裂
D.各省督抚赞成维新变法
5.康有为在北京发起的,具有资产阶
称“百日维新”。
11
政治有精方利简面没于机宪有资构产,等涉①②③④阶提告鼓举精政及诫励荐简级高治实廷官新机参效臣绅政构行主力市人,政率行民才裁君张,。新上剪主。政书冗言员立事,取消旗人特权
经济有方利面没于资有本触主① ②动鼓提义励倡到的发私封展人发农开建展工办土商工,业厂地增所有制。
历史人教新课标版选修一第九单元第四课《戊戌变法》PPT课件
![历史人教新课标版选修一第九单元第四课《戊戌变法》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38b0c1905901020206409c23.png)
雷颐分析戊戌变法失败原因的视角是什么? 结合所学知识,论证他的观点。
传统文化的影响
《新学伪经考》在维 护孔子的名义下,把历代 封建统治者认为神圣不可 侵犯的古文经斥为伪经, 主张应予抛弃,这就动摇 了守旧势力恪守祖训、反 对变法的理论基础,为变 法制造舆论。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人教版选修一)
戊戌变法
110多年前在中国大地上兴起的戊 戌维新运动,是中国近代化发展路程中 的一座丰碑。它有两个鲜明的特征:既 是伟大的爱国救亡运动,又是伟大的民 主启蒙运动。这次运动在提高民族觉醒 和民主意识方面产生的那种震撼人心的 力量,是中国人以前从来没有见到过的。 同时,它为辛亥革命、五四运动以至日 后中国历史的发展开辟了道路,作了必 不可少的准备。
——《康有为墨迹》(一) 转引自张鸣《梦醒与嬗变》
戊戌悲歌
——再探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
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
祖宗崇拜和华夏中心是中国传统文化 的重要特点,这两者的结合使学习和参考 外国的任何改革都变得更加困难。
——雷 颐
人物简介:雷颐:(1956—— )吉林大学历史学 硕士,现任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
戊戌变法时期维 新派的报刊和著述
旧式私塾
维新时期的遗产
“天足会”奖章 梁启超等创办的“经正女学堂”
缠足
谭
康
嗣 同
广 仁
杨 锐
林 旭
刘
杨
光
深
第
秀
1922年,康有为在杭州忽见剧场上演 《光绪皇帝痛史》,急购票入观。观后唏 嘘良久,赋诗道:
电灯楼阁闹梨园, 笳鼓喧天万众繁。 谁识当年场上客, 今宵在座痛无言。
近代中国的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启蒙性)
传统文化的影响
《新学伪经考》在维 护孔子的名义下,把历代 封建统治者认为神圣不可 侵犯的古文经斥为伪经, 主张应予抛弃,这就动摇 了守旧势力恪守祖训、反 对变法的理论基础,为变 法制造舆论。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人教版选修一)
戊戌变法
110多年前在中国大地上兴起的戊 戌维新运动,是中国近代化发展路程中 的一座丰碑。它有两个鲜明的特征:既 是伟大的爱国救亡运动,又是伟大的民 主启蒙运动。这次运动在提高民族觉醒 和民主意识方面产生的那种震撼人心的 力量,是中国人以前从来没有见到过的。 同时,它为辛亥革命、五四运动以至日 后中国历史的发展开辟了道路,作了必 不可少的准备。
——《康有为墨迹》(一) 转引自张鸣《梦醒与嬗变》
戊戌悲歌
——再探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
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
祖宗崇拜和华夏中心是中国传统文化 的重要特点,这两者的结合使学习和参考 外国的任何改革都变得更加困难。
——雷 颐
人物简介:雷颐:(1956—— )吉林大学历史学 硕士,现任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
戊戌变法时期维 新派的报刊和著述
旧式私塾
维新时期的遗产
“天足会”奖章 梁启超等创办的“经正女学堂”
缠足
谭
康
嗣 同
广 仁
杨 锐
林 旭
刘
杨
光
深
第
秀
1922年,康有为在杭州忽见剧场上演 《光绪皇帝痛史》,急购票入观。观后唏 嘘良久,赋诗道:
电灯楼阁闹梨园, 笳鼓喧天万众繁。 谁识当年场上客, 今宵在座痛无言。
近代中国的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启蒙性)
人民版高中历史选修一专题九《戊戌变法》课件(共67张PPT)
![人民版高中历史选修一专题九《戊戌变法》课件(共67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70ff4152561252d380eb6e4a.png)
变法法令如“一纸空
法国启蒙思想:
为18世纪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做了充分 的准备,成为强大的思想武器,革命摧 毁了封建制度、建立起资本主义制度。
中国维新思想:
促成了戊戌变法,力图改变中国的现 状,以实现独立、进步和富强,但是变 法却如昙花一现,很快夭折了。
(1)19世纪末中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程度远不如18世纪的法国,中国民族资 产阶级具有突出的软弱性和妥协性,因 而维新思想缺乏坚实的社会基础,其革 命性远远逊于法国启蒙思想。
1898年上海英文版的《字林西报》载:“激进 的改革举世震惊。第一:他们终止了令人憎恶的闭 关政策,倡导全国开放。第二:改革了那个愚蠢的 自称为世界第一的教(育投影制)度。第三:不以中国文明 自满,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
费正清《剑桥晚清史》中说:“康有为的一系 列措施如果付诸实施的话,等于一场‘来自上面的 根本革命’——那今日中国早就不是贫弱的样子 了!”
720
2800
法国 420英里
1530
美国 300英里
(截至1898年11月)
Ó¢ ¹ú ¶í ¹ú µÂ ¹ú ± È Àû ʱ · ¨¹ú ÃÀ ¹ú
不仅控制铁路沿线的土地资源,
还把经济势力和军事势力渗透到那里。
能使中国富强!
君主立宪制度是最 好的政治制度!必 须进行政治改革!
康有为 梁启超 严复
康有为 梁启超 严复
维新变法运动的领导人 被称赞为“中国西学第一人” 维新思想的重要宣传者 变法时期杰出的启蒙思想家 被誉为“岭南奇才” 被称之为“火山大喷火”
《新学伪经考》 《孔子改制考》 《时务报》主笔 《变法通议》 创办《国闻报》 翻译《天演论》《原富》
诏令废除八股后,大学士刚毅立即跳出来反对,说: “此乃祖制,不可轻废,请下部议。”光绪帝明确回答: “部臣据旧例以议新政,惟有驳之而已,吾意已决,何 议为?”刚毅并不示弱,仍说:“此事重大,行之数百 年,不可遂废,请上细思。”光绪帝愤怒至极,厉声喝 道:你难道想阻挠我吗?刚毅这才无话可说。退出时, 他还不死心,居然打出慈禧这张王牌,说:“此事重大, 愿皇上请懿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提出向西方学习
学习西方的技术
学习西方君主立宪制度
学习西方民主共和制度
学习西方思想文化
“拿破仑关于中国有一句名言,‘中 国是头睡狮,就让它永远睡下去吧!’ 鸦片战争之前,中国确实像一头睡狮, 但鸦片战争的炮火使这头睡狮逐步醒来。 鸦片战争导致新思想的萌发,甲午中日 战争导致更多的中国人醒来。”
陈独秀
日本明治维 新1868年起
美国南北战争 1861-65年
中国戊戌变法 1898年
中国之困窘:
政治专制 经济落后 思想禁锢
新思想 的演进
近代中国人学习西方的轨迹是( A ) A.师夷——器物——制度——思想
B.器物——师夷——思想——制度
C.师夷——器物——思想——制度 D.器物——制度——师夷——思想
运费等不得征收高于本国的费用。”
实质 分享其它列强在华的侵略权益
对中国
使美国在华势力大增,一定程度上 形成了共同宰割中国的同盟,民族
的影响 危机空前严重
观察点2: 19世纪末的社会经济和政治
1、甲午战争后清朝统治危机出现的原因有哪 些?
1)赔款、自然灾害等所引发的的财政危机 2)西方列强侵略,民族危机加深 2、清政府采取了哪些措施?结果如何?出现 这个结果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激化阶级矛盾和社会矛盾,统治危机进一 步加剧
国”思想推动;清政府调整工商政策,放松限制,允许民间设
厂;
2.初步发展的特点及发展艰难的原因
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力量薄弱、先天不足后天畸形 受到外来资本主义势力的排挤、受到本国封建势力的压迫。
3.影响
使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开始壮大,19世纪末作为新的独立的 政治力量登上了政治舞台。
观察点3:维新思想的发展和传播
1变法图强2兴民权, 《时务报》 建立君主立宪制3
发展近代工业
“冲决君主之网罗”
严复 天津 《天演论》 《国闻报》 借进化论阐述
维新变法主张
维新派这些作品及思想主张的共同点是什么? 反对封建专制,主张兴民权,提倡新学, 建立君主立宪制,发展资本主义,变法图强
正当维新思想给全国人民带来思想 的冲击的同时,1895年之事,给全国人 民心灵上巨大的打击……
列强瓜分中国简表(1897-1899年)
国别 租借地或割占地 势力范围
德国
胶州湾
山东
俄国
旅顺和大连
长城北和新 疆
法国
广州湾
两广和云南
英国 “新界”和威海卫 长江流域
日本 台湾和澎湖列岛
福建
美国的“门户开放”政 “对任何条约策、口岸或任何既得利益不加干涉;
各国货物,一律按中国政府现行税率征收关税;
各国在各自“势力范围”内,对他国船只、货物
康有为档案
姓 名 康有为 性 别 男
籍 贯 广东南海 爱 好
文史
主要人生经历(19世纪末)
著书立说,力倡维新 上书皇帝,恳请变法 成立团体,创办报刊 皇帝支持,参与变法
康有为为什么要请出2000多年前的孔子,以孔 子之口说出维新变法的要求?
1、封建主义正统思想即儒家思想在知识分子中根深 蒂固 2、策略:借孔子的权威论证维新变法理论的合理 性,减少改革阻力。 3、根本原因:反映出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
1 7
黄兴
2 8
梁启超
3 9
李鸿章
4 10
魏源
5 11
曾国藩
6 12
林则徐 李大钊 郑观应 孙中山 王 韬 康有为
地主阶级抵抗派( 5、7 ) 早期维新派 ( 9、11 )
资产阶级革命派( 2、10 )
地主阶级洋务派( 4、6 ) 资产阶级维新派( 3、12 ) 资产阶级激进派( 1、8 )
课程标准
A.①②
B.②③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3、关于势力范围,理解正确:某国在该地区 A.实行军事占领,并入版图 B.扶植傀儡政权,实行间接统治 C.在政治、经济、军事上享有特权 D.享有优惠关税和治外法权
4、甲午战争后,帝国主义的侵略客观上促进了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主要是由于 它为民族资本主义提供了
国。中国面临从半殖民地沦为殖民地的严重危机。
2)美国提出的“门户开放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政策,暂缓和了列强争
夺中国的尖锐矛盾,在一定程度上建立了共同宰割
中国的同盟。
《马关条约》的内容
(1)承认朝鲜“独立自主”,即清朝承认日本对朝鲜的控制权; (2)台湾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和辽东半岛割给日本; (3)赔偿日本军费白银2亿两;(4)开放沙市、重庆、苏州、 杭州为商埠,日本船只可沿内河驶入;(5)允许日本人在中国 的通商口岸任便设立领事官和工厂及输入各种机器,产品与进
口货物同样免征一切杂税,并帝可国在主内地义设阶栈段存放;(6)中国不 得逮捕为日本军队服务的中国侵人略(特汉奸征)是。什
通过以上条约内容联系以前所学么的条?约,分析《马关条约》有
何不同? 提示:巨额赔款;允许列强设立工厂——西方列强对中国侵略进 入新的阶段,即帝国主义阶段。中华民族危机加深。
资本输出 瓜分世界
选修1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第九单元 戊戌变法
一、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的加深(背景)
二、维新运动的兴起 (兴起) 变
三、百日维新 高潮
法 的
四、戊戌政变 失败
过 程
英国1832 年议会改革
俄国1861 年改革
德国统一与 宪法
1871年
法国共和制的确 立(1875年)
世界之潮流: 政治民主化 经济工业化 思想理性化
观察点1: 19世纪末的民族危机
1.西方列强侵华方式的变化
• 以商品输出 为主 • 直接割地
以资本输出为主 划分势力范围和强占租借地
贷款 开设银行 修路
开矿
设厂
归纳:西方列强通过资本输出控制经济,操纵政治;
掠夺资源、争夺市场与劳动力,严重阻碍和破坏了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清政府向列强借款情况表
利:以儒家思想为武器,以孔子为旗号巧妙地宣传资 产阶级改良思想,减少变法的阻力; 弊:反映出资产阶级改良派的政治软弱性,这使他们 不可能真正与封建思想彻底决裂。(时代局限性)
观察点3:维新思想的发展和传播
维新派新书发布会
阅读课文,完探成究:表为格什填么维写新变法思想的宣传主要集中在
代表 人物
活动 地点
郑观应
《盛世危言》
欲自强,必先致富;欲致富,必首在振工商;欲振 工商,必先讲求学校,速立宪法,尊重道德,改良政 治。
——郑观应《盛世危言》
观察点3:维新思想的发展和传播
强学会
保国会
中外纪闻
国闻报
南学会 时务学堂
时务报 万木草堂
戊戌变法的历史背景
1、必要性(社会基础) ①民族危机加深(经济、政治) ②甲午战争宣告洋务运动失败,救亡图存进行新探索; ③清政府的统治危机 2、可能性: ①经济基础: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 ②阶级基础:民族资产阶级壮大并开始登上政治舞台 ③思想基础:早期维新思想的奠基和西学的不断传入;
列强进一步控制了中国的经济命脉,扩张了在华 的政治势力;
附带条件
以海关税款 为抵押
允许参与海 关管理
不准改变由英 以海关关税 国人控制中国 为担保 海关管理权 以内地税收
做抵押
由外国人控 制海关
概念理解
租借地是帝国主义国家通过不平等条约,用定期租
借的方式,在他国强行取得的、供其在一定时期内使用和 管理的地区,租借国在租借地不仅具有行使行政、立法、 司法等诸方面管理权,并且还建立了正式的殖民机构和军 事基地,成为对出租国进一步扩大侵略的军事据点。租借 期长短不一,最长不得超过100年,期满归还。
A.充足资金
B.先进技术
C.劳动力和市场 D.政治保护
势力范围是指列强凭借其军事、政治、经济力量控制
殖民地或半殖民地国家的全部或部分领土,作为他们自己 的“势力范围”,宣称它享有独占的权利,不许其它国家 染指。
列强在租借地和势力范围内都享有绝对的行政、司法 、立法权。
熊代表俄国,虎代表英国, 青蛙代表法国,国旗代表德国, 鹰代表美国,太阳代表日本, 中部酣睡、寻欢作乐、搜括民财 的是清政府。
甲午 中日 战争 前
商办 53
官督商办、19 官办
4707 22.4% 16208 77.6%
甲午 中日 战争 后
商办 63
官督商办、18 官办
12465 70% 5345 30%
苏州的苏纶纱厂车间
观察点2: 19世纪末的社会经济和政治
1.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的原因
帝国主义侵略加剧,客观上使自然经济进一步瓦解;“实业救
了解戊戌变法产生的历史根源。 简述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派人物的政治主
张. 重难点:戊戌变法产生的社会背景。康有为
维新变法思想的特点。
阅读以下图片和材料,分析戊戌 变法产生的历史根源。
中日《马关条约》的签订
1895年,清政府派李鸿章为 议和全权大臣,同日本首相伊藤 博文在日本马关谈判,被迫签订 了中日《马关条约》。
广州 北京
北京 上海 天津 澳门 湖南 北京 湖南 湖南 北京
创办人
康有为 康有为
康有为 梁启超(主笔)
严复 康广仁 谭嗣同 康有为 谭嗣同 谭嗣同 康有为
1895年,强学会成立。当时有名的官员翁同龢 、孙 家鼐、李鸿藻都列了名,刘坤一、张之洞、王文韶等都 捐了5000两银子入会。李鸿章得知强学会成立后,表 示赞赏,自愿捐3000两银子入会,但康有为拒绝。
在封建顽固派盘根错节的京城,热血 沸腾但手无寸铁的书生们是如何掀起激荡 全国的改革浪潮的?
签订《马关条约》
汉朝时封建政府用车马接送被
征举的 读书人,后来,人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