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建积极心理环境--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浅谈良好数学课堂教学心理氛围的创设
浅谈良好数学课堂教学心理氛围的创设良好的数学课堂教学心理氛围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习积极性和促进学习效果的关键因素。
在教学中,教师需要创设合理的教学环境,让学生感受到安全、舒适和积极的学习气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从而更有效地实现教学目标。
一、温馨的教学氛围在数学课堂中,为了创造和谐、和睦的教学氛围,教师要注重情感化教学、以人为本。
在课堂上需要创造浓厚的亲师之间,师生之间的友爱关系,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让学生在良好的情态氛围中获得最大的收获。
同时,教师还可以采用轻松、幽默、风趣的语言,引导学生轻松愉悦,增加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合作和分享。
建立一个温馨、欢乐的教学氛围,会让学生愉快地获得知识,提高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例如,开学初期,教师可以安排小组活动、交换名片、自我介绍等形式的互动,增强学生之间的沟通和协作,促进相互了解;用一些谐音、幽默的语言引导学生认真听讲、思维活跃。
二、适应需求的教学方式每个学生的学习风格和学习需求都有所不同,教师在教学中必须以学生为中心,注重个性化的教与学。
在课堂上,提供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和策略,如以活动为核心的教学方式、多媒体辅助教学等。
这些不同的教学方式可以满足学生的多样化需求,提高学生吸收和掌握知识的效率。
同时,可以将传统的教学与现代科技相结合,运用交互式学习和网络学习等,增进学习的互动和自主性。
例如,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些个性化选择的项目,如以自读体验式学习、小组探究式学习、自家卷子示范式学习等多种方式,引导学生了解自己具有的自主选择能力,增强学生的自觉性、积极性。
三、积极的评价与反馈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应该保持积极的态度,教师应该为他们提供及时、准确、详细的反馈。
回馈信息可以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掌握程度,为他们的进一步学习提供指引和启示。
教师可以通过一些形式化的评价和非形式化的策略,如小测验、讨论、回答问题等等,为学生提供有价值的信息和具体的建议。
同时,教师也应该通过积极的评价和鼓励来激发学生在学习中的自信心和动力。
打造积极健康的课堂氛围和学习环境
打造积极健康的课堂氛围和学习环境引言在教育领域,创造积极健康的课堂氛围和学习环境对于学生的发展至关重要。
一个积极健康的课堂氛围能够促进学生的参与度,增强学习兴趣,并培养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
本文将介绍如何打造一个积极健康的课堂氛围和学习环境。
1. 建立互信关系在打造积极健康的课堂氛围中,建立师生之间的互信关系至关重要。
教师应该与学生保持良好的沟通,尊重学生的观点和意见,并提供必要的支持和指导。
同时,教师还应该建立一个开放、包容、宽容和尊重多样性的教室环境。
2. 创设鼓励合作与互动的环境促进学生之间合作与互动是培养积极健康课堂氛围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教师可以设计一系列团队合作活动和互动式教学方法,鼓励学生相互合作、分享知识和经验。
此外,教师还可以组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或伙伴学习等活动,增强学生之间的交流和理解。
3. 激发学习兴趣和主动性为了创造积极健康的课堂氛围,教师应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这可以通过使用多种教学方法和资源来实现,如引入案例分析、实地考察、课外阅读等。
此外,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参与讨论以及进行自主研究也是培养他们主动性的好办法。
4. 培养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在积极健康的课堂氛围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同样重要。
教师应该关注并积极引导学生正确处理人际关系,促进他们形成积极向上的道德观念,并建立文明礼貌的行为规范。
同时,倡导公平公正的评价制度,鼓励学生竞争合作,培养团队意识和责任感。
5. 创造舒适的学习环境一个积极健康的课堂氛围也需要一个舒适的学习环境来支持。
教室布置应该符合人体工程学原理,保证学生有足够的空间和良好的视听效果。
此外,教师还可以利用技术设备和多媒体资源来增强教学效果,让学生更加投入到学习中。
结论打造积极健康的课堂氛围和学习环境对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至关重要。
通过建立互信关系、鼓励合作与互动、激发兴趣和主动性、培养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以及创造舒适的学习环境等方面的努力,我们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个积极向上、愉快而富有成就感的课堂体验,并帮助他们取得更好的学习成果。
课堂中的积极心理氛围
课堂中的积极心理氛围课堂中的积极心理氛围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的一种积极、乐观的心理状态和情绪氛围。
一个积极的心理氛围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和自信心,促进思维发展和知识获取。
本文将探讨如何营造和维持课堂中的积极心理氛围。
一、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是营造积极心理氛围的基础。
教师要尊重学生,关心他们的成长和发展。
师生之间的相互尊重和理解能够让学生感到被重视和被认可,促使他们产生积极的情绪和态度。
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营造积极心理氛围的关键。
教师可以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教学资源,使课堂内容更加生动有趣。
例如,通过实践活动、案例分析、小组合作等实践性的教学手段,让学生参与进来,积极主动地学习。
三、给予积极的肯定和鼓励给予学生积极的肯定和鼓励,能够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学习动力。
教师可以及时表扬学生的优点和进步,给予他们鼓励和支持。
同时,教师也要提供具体的建议和指导,帮助学生克服困难,提高学习成绩。
四、创设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创设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有助于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教师可以通过灯光、音乐等手段调整课堂气氛,使学生感到舒适和放松。
此外,组织一些游戏和竞赛等课外活动,增进同学之间的友谊和团结,提高学生的凝聚力。
五、注重学生的情感需求情感需求是学生心理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教师要理解并满足学生的情感需求,关注他们的思想感受和心理健康。
可以通过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组织情感交流等途径,帮助学生调节情绪、化解困惑,达到心理平衡。
六、鼓励学生互助合作学生之间的合作互助有助于营造积极的心理氛围。
教师可以组织一些小组活动,鼓励学生相互合作,共同完成任务。
通过合作学习,学生能够互相促进、互相学习,培养他们的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
七、鼓励学生发表观点和提问问题鼓励学生发表观点和提问问题可以激发他们的思维和思考能力。
教师可以提供一个宽松的环境,让学生敢于表达自己的意见和看法。
同时,教师也要积极回应学生的问题,给予及时的解答和指导,帮助他们认识和理解知识。
营造良好的教学心理气氛 促进教学效果的提高
营造良好的教学心理气氛促进教学效果的提高摘要:教学心理气氛是师生在课堂上共同创造的心理、情感和社会氛围,是师生间和学生间相互交往、态度感应所造成的,本文从师生关系、教师的心理品质及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机制等三方面分析了影响教学心理氛围的因素,明确了教学心理氛围对融洽师生关系、促进教学等方面的重要性。
关键词:教学心理气氛教学效果提高课堂教学是师生在教与学的活动中相互作用的过程,这一过程总被一定的心理气氛所包围。
所谓教学心理气氛是师生在课堂上共同创造的心理、情感和社会氛围,是在课堂教学中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情境相互作用的结果,是学生之间、师生之间关系长期发展的结果,是生生关系、师生关系的一种潜在反映。
课堂教学心理气氛是影响教学过程的一个重要因素,不同的课堂教学心理气氛会产生不同的教学效果。
教师要善于培养学生具有独立性、科学性、开放性、创造性,激发学习兴趣,营造良好的教学心理气氛,让学生体验成功的欢乐。
那么,影响课堂心理气氛的因素有哪些呢?在长期的教学实践过程中,我总结了以下几点:一、民主的师生关系师生关系是影响学生成长的非常重要的因素,也是与创新能力培养息息相关的问题。
传统教育的师生关系是一种不平等的人格关系,教师不仅是教学过程的控制者、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教学内容的制定者和学生成绩的评判者,而且是真理的化身和绝对权威。
在教学中,教师是主动者,是支配者,而学生是被动者,是服从者。
在这样的师生关系下,学生的创新能力很难得以发展。
要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就必须极大地改善师生关系,充分尊重学生的思想、情感、意志和行为方式,摒弃专制的、放任的作风,采用民主的作风,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展现自己,表达自己内心的感受。
一位优秀的教师应经常主动关心学生,以友善的态度亲近学生。
一句鼓励的话语、一个期盼的眼神、一次无意的抚摸……都会使学生备感温暖,“求知欲”更强,学习动力增强,学习效率提高。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努力营造一种生动活泼的教学气氛,使学生形成探求创新的心理愿望和性格特征,形成一种以创新的精神吸取知识、运用知识的性格,并能创造性地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
课堂教学心理气氛及其营造策略
课堂教学心理气氛及其营造策略一、引言课堂教学中心理气氛的营造对于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教师的教学效果都有着重要影响。
良好的教学心理气氛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教师的教学满意度和学生的学习成果。
下面将从教师和学生两个角度,探讨课堂教学心理气氛的重要性,并介绍一些营造策略。
二、教师对课堂教学心理气氛的影响1.师傅领进门,修行靠个人教师是课堂教学心理气氛的主导者和引导者,教师的言行举止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情绪状态和学习动力。
教师应该具备亲和力、耐心和鼓励学生的精神,以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2.营造安全与自信感学生需要在安全与自信的环境中学习,教师可以通过为学生提供正确的学习方法、鼓励他们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观点、不怕犯错误等方式,帮助学生逐渐建立自信心并形成积极向上的心态。
3.给予关注和鼓励学生是课堂教学活动的主体,他们需要得到教师的关注和鼓励。
教师可以通过与学生进行积极互动、主动回应学生的提问、及时给予学生反馈等方式,使学生感受到他们的存在和价值。
4.构建良好的学习环境课堂教学环境对于学生的情绪状态和学习效果有着重要影响。
教师可以通过创设良好的教学氛围、提供舒适的教学设施、有序规范的教学秩序等方式,帮助学生降低学习压力,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学生对课堂教学心理气氛的影响1.形成学习目标和动力学生在课堂中需要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和充足的学习动力,这需要他们对自己学习的重要性和未来的发展方向有一定认识。
教师可以通过启发引导、问题导入、案例分析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能。
2.提供学习资源和支持学生在课堂中需要获得充足的学习资源和支持,包括教材、参考书、电子资料等。
教师可以积极提供学习资源,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索,帮助学生克服学习困难。
3.培养良好的学习风气和合作精神学生在课堂中应该培养良好的学习风气和合作精神,教师可以通过课堂规则的制定和执行、班级活动的开展等方式,引导学生遵守纪律、尊重他人、乐于合作,共同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心理氛围
如何营造良好的课堂心理气氛沈世斌 12.10.30 营造良好的课堂的心理气氛,不仅是课堂教学成功的保证,也是学生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正确的学习动机、愉悦的学习情绪和高度注意力的重要途径。
那么,如何营造良好的课堂的心理气氛呢?下面我简要地谈一谈以下几点措施:一、善于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兴趣是个体积极探究某种事物的认识倾向,具有维护和增进心理健康的价值。
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是非常重要的。
当学生在认识感兴趣的事物或从事感兴趣的活动时,可以保持稳定集中的注意、进行清晰全面的感知、引起浮想联翩的想象和积极深入的思维,在愉快的情绪体验中,以坚强的毅力去克服困难,达到目的。
研究发现,浓厚的学习兴趣不仅会给智能“锦上添花”,既发挥智能的积极作用,同时还会给智能“雪中送炭”,弥补智能不足。
不难看出,学生在兴趣指引下的学习过程,实质上就是一个自我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
二、及时鼓励学生所取得的各种成功每个人都有成功完成某件事情的渴望和需求,反映在人们头脑中,便体现为成功需要。
满足成功的需要,不仅会产生快乐情绪,而且会产生自信心和胜任感,促进个体朝着成功的方向继续努力。
因为每一次成功需要的满足,其实都是对成功行为的正强化。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对学习活动的成功检验所产生的快乐情绪,更有增强其学习的热情和动力。
因此,老师要及时鼓励学生所取得的各种成功三、教师要善于运用寓教于乐的教学方法如何改变教学形式,使学生在“乐”中接受教学内容,一直是古今中外崇尚乐学教学的人所努力寻求解决的课题。
当我们能将一些本来在学生看来是枯燥、乏味的教学内容,赋予某种为学生所喜闻乐见的形式时,便能使学生因教学活动适应他们娱乐需要而欢“心”,从而改变对学校教学活动的态度,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四、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心理氛围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学生获得知识的前提和关键,一个与学生关系十分紧张的教师是无法实现自己的教学计划的。
和谐的课堂心理气氛,常常是良好师生关系的直接体现。
学校如何营造积极的校园文化和心理健康氛围
学校如何营造积极的校园文化和心理健康氛围在现代社会中,教育对于塑造学生的全面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学校作为教育的主要场所之一,不仅仅要传授知识,还需要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心理健康。
如何营造积极的校园文化和心理健康氛围成为学校管理者和教育工作者们共同面临的挑战。
本文将探讨学校如何营造积极的校园文化和心理健康氛围的相关策略和措施。
一、培育积极的学校文化一种积极的学校文化能够使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和成就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要培育积极的学校文化,学校管理者和教育工作者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 创设多样化的教学活动学校可以组织各种形式的教学活动,如课外讲座、团队合作项目、实践实习等,以丰富学生的学习经验和知识面。
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活动,学生能够在实践中感受到知识的实用性和趣味性,激发他们对学习的热情。
2. 倡导积极向上的学习心态学校应该倡导积极向上的学习心态,强调认真学习和勤奋努力的重要性。
通过相应的培训和引导,学生能够形成正确的学习态度和价值观,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3. 建立互相尊重和支持的师生关系学校要注重师生之间的互相尊重和支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学校管理者可以建设师资培训机构,进行师资素质的提升,教师要注重对学生的关怀和支持,提供积极的学习环境和情感支持。
二、营造良好的心理健康氛围学校应该致力于培养学生的心理健康,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心理服务。
以下是一些营造良好的心理健康氛围的方法。
1. 提供心理咨询服务学校可以设立心理咨询室,聘请专业的心理咨询师,为学生提供心理健康辅导和咨询服务。
心理咨询师可以通过开展个别咨询和心理课程等形式,帮助学生解决困扰和问题,促进他们的心理成长。
2. 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学校可以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向学生介绍心理健康知识和技巧,帮助他们认识自己的情绪和需求,并学会有效的应对压力和情绪的方法。
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自己和他人,增强自我调节和情绪管理的能力。
建立积极的课堂氛围的教学技巧
建立积极的课堂氛围的教学技巧教学是一项艰巨而充满挑战的任务,而建立积极的课堂氛围是促进学生学习和发展的重要因素。
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教师可以采用以下教学技巧:1. 创造友好和尊重的氛围建立积极的课堂氛围的第一步是创造友好和尊重的环境。
教师应该对学生保持友善和尊重的态度,并鼓励学生之间也如此。
这种氛围能够促进学校学生之间的合作和互动,使他们感到安全和受到尊重。
2. 鼓励积极参与教师可以通过各种方式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例如,他们可以提供积极参与的机会,如小组讨论、角色扮演和问题解答。
此外,教师还可以表扬和奖励那些积极参与的学生,以激励其他学生参与。
3. 使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教师应该使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
例如,他们可以采用互动性较强的教学方式,如游戏、实验和实地考察。
此外,教师还可以利用媒体和技术工具,如幻灯片、视频和互联网资源,来增加课堂的趣味性和吸引力。
4. 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合作学习是建立积极课堂氛围的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活动,鼓励他们共同合作解决问题和完成任务。
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集体责任感,并增强他们的互相支持和友谊。
5. 提供积极的反馈教师的反馈对于学生的学习和发展非常重要。
教师应该给予学生正确而及时的反馈,表扬和鼓励他们的进步和努力。
这种积极的反馈可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动力,激励他们更加努力地学习。
6. 创造轻松和愉快的学习环境尽可能创造一个轻松和愉快的学习环境。
教师可以利用幽默和笑话来缓解压力和紧张情绪。
此外,他们还可以组织一些有趣和愉快的课堂活动,如课外游戏和座位交换,以增强学生的参与和积极性。
7. 给予学生自主选择权给予学生一定的自主选择权可以增加他们的积极性和动机。
教师可以允许学生在一定范围内选择学习任务和资源。
同时,他们也可以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问题和观点,激发他们主动思考和学习的兴趣。
总结起来,建立积极的课堂氛围是一项需要教师投入努力和时间的任务。
积极创设环境 增强心理教育实效
积极创设环境增强心理教育实效
受社会和家庭的影响,现在有一部分学生存在不善于沟通、不合群、情感淡漠、缺乏上进心等一系列心理问题,学生心理处于亚健康状态。
针对上述现象,昌邑市围子街道宋庄初中积极采取多项举措,稳步提升学生心理素质健康教育成效。
一是合理规划,营造学校“硬环境”。
该校结合学校实际,对校园、教学楼等重点区域重新进行了规划,建立了文化长廊,设立了标语警示牌,绿化美化了校园环境,让学校的一草一木、一景一物都成为无声的“教育语言”,促进学生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文明得体。
二是开设心理交流平台,开展“同伴辅导”。
该校建立了完善的心理咨询室,为教育引导学生心理健康成长搭建了有效的心理交流平台;同时,积极采取“同伴辅导”的方式,引导学生间相互沟通交流,进一步开发学生的心智潜能,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三是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增强教育实效。
该校深入推进心理健康教师素质提升工程,通过组织教师学习心理健康教育常识、外出参加业务培训等方式,不断提升一线教师的专业素质和综合教育能力,为全面提升教育效果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创造积极的学习氛围促进小学生心理健康
创造积极的学习氛围促进小学生心理健康学校教育对于小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小学生正处于生理和心理发展的关键阶段,他们的学习环境和氛围对于他们的心理健康有着深远的影响。
因此,创造积极的学习氛围是促进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关键。
本文将探讨如何通过创造积极的学习氛围来促进小学生的心理健康。
首先,培养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是创造积极学习氛围的基础。
学校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对知识的渴望。
为此,学校可以通过丰富多样的教学方法和活动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组织实践活动、利用多媒体设备展示教学内容等。
同时,学校还可以鼓励学生参加学科竞赛和学术交流活动,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和竞争意识。
这种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将促使学生更加努力地学习,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和学习满意度。
其次,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创造积极学习氛围的重要环节。
小学生的情绪和行为很大程度上受到老师的影响。
因此,老师应该以身作则,保持良好的心态和行为,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
同时,学校还应该关注学生的情绪变化,及时与学生进行沟通和交流。
对于遇到困难和问题的学生,学校应该给予耐心和关爱,帮助他们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只有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学生才能真正感受到学校对他们的关心和支持,从而更加积极地参与学习。
此外,创造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也是促进小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方面。
学校应该提供安静的学习场所,减少不必要的噪音和干扰。
同时,学校还应该注重课堂的互动和趣味性,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学习知识。
在课堂上,老师可以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鼓励学生相互帮助和分享。
此外,学校还可以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如参观博物馆、举办文艺晚会等,帮助学生全面发展和放松心情。
最后,学校还应该注重家校合作,共同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
学校和家庭是学生成长的双重支撑,他们之间的紧密合作对于学生的心理健康至关重要。
学校可以定期组织家长会,向家长介绍学校的教育理念和学生的学习情况,了解家长的意见和建议。
浅谈良好数学课堂教学心理氛围的创设
浅谈良好数学课堂教学心理氛围的创设
良好的心理氛围是课堂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能够激发
学生的学习热情,帮助学生更好地吸收知识和掌握技能。
以下是几
个创设良好心理氛围的建议:
1. 重视学生的感受和反馈: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询问
学生的看法、听取学生的建议和反馈等方式,让学生感受到自己的
重要性和被尊重的价值,从而更好地投入到学习中。
2. 营造轻松自由的氛围:轻松自由的氛围可以让学生更好地放
松心情,减轻心理压力,提高学习效果。
教师可以通过增加互动环节、创设有趣的课堂氛围等方式,让学生们感受到轻松、愉悦的学
习氛围。
3. 鼓励学生的积极行为:教师应该注重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
的积极行为,比如积极回答问题、努力完成作业等,这样能够更好
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和自信心。
4.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合作学习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式,能够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和集体意识。
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分组、
开展小组活动等方式,让学生感受到合作学习的乐趣,促进学生的
交流和合作精神。
总之,创设良好的心理氛围,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
学习效果,还能够促进学生的情感发展和社会交往能力。
教师应该
注重学生的心理健康和情绪管理,创设良好的心理氛围,营造浓郁
的学习氛围,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学习成绩。
心理课堂提升方案
(3)鼓励教师开展自我评价与反思,促进教学水平的不断提升。
四、实施保障
1.加强组织领导,明确责任分工;
2.制定详细实施计划,确保各项措施落到实处;
3.加大经费投入,保障心理健康教育设施设备完善;
4.定期对实施情况进行检查,及时发现问题,督促整改。
3.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提高心理教育能力。
4.营造积极向上的心理课堂氛围,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三、具体措施
1.教学内容优化
(1)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和心理发展需求,调整和丰富心理教学内容。
(2)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心理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
(3)加强心理素质训练,如情绪调节、压力管理、人际沟通等,全面提高学生心理素质。
2.教学方法创新
(1)采用互动式教学,鼓励学生主动表达,提高课堂参与度。
(2)运用情境模拟、角色扮演等方法,增强学生的体验感和代入感。
(3)引入小组合作学习,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3.教师队伍建设
(1)加强教师心理健康教育培训,提高心理教育专业素养。
(2)鼓励教师参加心理健康教育学术交流和研讨活动,拓宽视野,提升专业能力。
2.教学方法改革
(1)采用互动式教学,鼓励学生主动参与,提高课堂积极性;
(2)运用情境教学,创设实际场景,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心理知识的应用;
(3)引入小组讨论,促进学生间的交流与合作,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教师队伍建设
(1)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培训,提高教师的心理教育素养;
(2)鼓励教师参加心理健康教育学术交流,了解行业动态,提升专业能力;
3.增强教师心理教育能力,促进专业发展;
优化课堂心理环境 提高科学课堂教学效率
优化课堂心理环境提高科学课堂教学效率摘要提高科学课堂教学效率,要充分重视构建师生互动的心理环境。
优化科学课堂心理环境、提高教学效率从以下途径入手:精练有趣的导入,激发学生探究心理;创设问题情境,引发学生的参与心理;改变教学方式,满足学生的期待心理;利用激励评价,培养学生的自信心理。
关键词课堂心理环境影响因素策略新课程的要求为科学教学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科学(7~9年级)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教学是创造性活动,教学活动中教师和学生的关系平等,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应营造一种环境,教师和学生一起以科学探究的精神,积极主动地探索,认识自然界。
因此,如何优化课堂心理环境,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让每个学生在这宽松、平等、愉快的环境中主动参与,积极探究、交流、表达,使科学课堂成为学生张扬个性、展示思维活动、师生共同传播知识的人性化殿堂,这就是当前科学教师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抑制和化解学生学习心态中的消极因素,把学生引入和谐、自然、轻松、愉快的学习境界,既让学生掌握丰富的科学知识,又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那么,如何优化科学课堂心理环境、提高教学效率呢?一、精练有趣的导入,激发学生探究心理精彩的课堂导入可使学生在上课伊始就对本节课产生良好的心理期待。
在科学教学中,结合科学学科特点,可以设计适合不同内容的多种导课方式,从一句话、一个实验、一个故事、一个生活小常识、一个社会问题、一种常见的现象开始,从衣、食、住、行开始,从学生的生活开始。
让学生从教师的气质、心态和课堂的导言中就对本节课产生浓厚的兴趣,形成愉悦的心理环境,使学生以良好的心态去接受新知识。
一位老师在教学“指南针为什么能指方向”一节内容时是这样引入的:在每张桌上放个小磁针,上课前让学生转动它,上课后提问小磁针的方向,结果发现每张桌子的指向相同。
这样直接引出课题,并让他们取用小磁针,去吸引桌上由不同材料制成的物体。
浅谈优化课堂心理环境,提高课堂教学效能
浅谈优化课堂心理环境,提高课堂教学效能——有效性课堂教学语言,高效地激发学习动机语言是教师向学生传授文化知识、启迪学生心灵、陶冶学生情操、进行思想教育的最重要的工具,而学习动机则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内部动力。
教师的教学语言讲求形象、生动、精练、幽默、富有启发性,这样就能有效地激发学习动机。
学生有了正确的学习动机,就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就能够集中精力,坚韧不拔地探索下去,并能克服学习中的重重困难。
1、生动形象、富于直观的教学语言教学语言的生动性,要求教师表达时富有情趣,善于使用一些成语、典故、比喻和穿插一些风趣机敏的话,以增添语言的感染力和情感色彩。
教学语言的形象性,要求教师表达时善于形容、比拟,绘声绘色,充分发挥语言的直观性和形象感以唤起学生的表象,使学生容易理解学习的内容。
生动形象的语言,是最令人深思、最能开启学生的智慧之门的语言,教师如能在课堂教学中恰当应用,就能使语言充满魅力、富有启发性;就能启迪学生的思路,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巩固;就能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激发他们动脑去思考、动眼去观察、动口去表述、动手去操作,并从中获得知识。
2、规范准确、富有科学性的教学语言科学知识的传授和掌握,必须借助于科学的语言来表达,因此教学语言必须要做到规范和准确。
教学语言的规范,要求教师讲课时发音要正确,语句要合乎语法修辞,尽量用普通话;要求围绕中心,句句紧扣,层次清楚,重点突出,具有严密的逻辑力量;要求遵循规律,论证严密,立论有据,不以偏盖全。
教学语言的准确,要求教师选字用词要科学无误,不含混、不糊涂、不模棱两可,尤其是对基本概念、原理、规律、结论等务要科学准确。
课堂教学语言是否规范和准确,直接关系到教学效果的好坏。
只有规范准确、言简意赅的教学语言,才具有美感效果,才能启发学生积极思考。
反之,则容易造成学生思维的混乱或障碍,妨碍学习的顺利进行。
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一定要剔除颠三倒四的罗嗦话、无关紧要的两可话、牵强附会的题外话、不着实际的空洞话、不合语法的半截子话。
如何营造积极的课堂教学心理环境
如何营造积极的课堂教学心理环境一、建设心理健康的教师队伍教师是课堂教学的领导者和组织者,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仅在传授知识,同时也在创设和影响着课堂的心理环境,而这种课堂心理环境反过来又成为教师进行教育教学活动的背景和手段。
现代人文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明确指出,教师的任务在于“建立一个积极的、接纳的、无陪弊威胁的学习环境。
”在他看来,良好的课堂心理环境形成与否,也是教学活动成败的标志。
只有形成了良好的课堂心理环境,才有助于课堂教学的实施,有助于学生潜能的开发。
不少心理学家认为,课堂气氛或课堂心理环境是教师行为的产物,和谐宽松氛围首先取决于教师做什么以及怎么做。
具有健康心理和情绪稳定的教师能较好地发挥自身的潜能,这样学生也就能在一种心理平静、愉快而活泼的气氛中学习。
相反,教师本身情绪失控,往往会导致师生关系冷漠和教学气氛紧张。
可见,课堂心理环境的创设主要依赖于教师的心理健康。
也就是说,建设心理健康的教师队伍是优化课堂心理环境的前提。
如何建设心理健康的教师队伍呢?可以从如下三方面着手:(一)更新观念,转变思想。
引导教师更新观念,转变思想,排除应试教育的影响,树立素质教育观念,形成正确的学生观、人才观和质量观。
把学生看做是处于发展过程中的有自主能力的人,教师的“教”要通过学生的“学”来体现和检验,因此,要看到师生之间是合作共进的伙伴,只有学生的发展,才有教师的发展。
(二)以情育人,情理交融。
教师对每一个学生都要以情育人。
以情育人,就是在教育的过程中,教师动扒扒之以情,学生也会动之以情。
当师生双方来自生命内在的激励,升华提高到理性的高度时,变成与意志、道德、理想相合一种更高级的精神力量,即人的高尚情操,从而获得育人的成功。
简言之,教学的芦此族过程应成为情理互动的愉快过程。
做到“以情育人”恰恰是克服校园师生之间的“猫鼠”关系,提高教师工作质量的法宝。
(三)加强学习,完善自我。
教师要加强自己的理论修养和师德修养,提高自我调控能力,不断完善自己的个性品质,并以自身高尚的人格力量和健康的心理素质为基础,真诚地接纳、尊重和理解学生,重视和引导学生共同营造和谐宽松的课堂心理环境,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和科学性。
营造积极的学习环境小学生心理辅导教学方法
营造积极的学习环境小学生心理辅导教学方法在小学阶段,孩子们的学习环境对于他们的成长和发展至关重要。
一个积极的学习环境不仅可以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和动力,也有助于培养他们的社交技能和心理健康。
因此,为了帮助小学生营造一个积极的学习环境,心理辅导教学方法是必不可少的。
一、培养良好的师生关系良好的师生关系对于营造积极的学习环境至关重要。
老师应该尊重每个学生,给予他们足够的关注和鼓励。
同时,教师也应该建立起开放的沟通渠道,鼓励学生们主动表达自己的想法和困扰。
通过与学生的互动,老师可以更好地理解他们的需求,为他们提供更好的学习支持。
二、激发学习动力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是帮助他们积极参与学习的重要环节。
一种方法是采用游戏化学习的方式,通过设计趣味性的游戏活动来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和参与度。
另外,教师还可以通过设立学习目标和奖励机制来激励学生努力学习。
奖励可以是鼓励性的言语表扬,也可以是一些小的实物奖励,以此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三、教授学习技巧和策略教授学习技巧和策略可以帮助学生更有效地学习和解决问题。
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不同学习特点和需求,指导他们掌握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和技巧。
例如,教授学生如何制定学习计划、提高记忆力、解决难题等。
通过教授这些学习技巧和策略,学生可以更有效地解决学习问题,提高学习效果。
四、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心理健康是一个人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小学生来说也同样如此。
教师应该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及时发现并帮助他们解决问题。
在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一些小组合作活动来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合作意识。
此外,教师还可以定期进行心理辅导讲座,向学生传授一些正确应对压力和解决心理困扰的方法。
五、创设积极的学习环境创设积极的学习环境有助于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
教师可以通过布置简洁而美观的教室环境,使学生感到舒适和愉悦。
此外,教师还可以利用教学媒体和多媒体技术来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创建积极心理环境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摘要】:本文从分析积极的课堂心理环境的特征入手,阐述积极课堂心理环境对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性,并提出创建积极课堂心理环境的一些途径。
【关键词】:积极心理课堂教学课堂心理环境是指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之间围绕课堂教学内容、教学任务而形成的精神环境,是在课堂教学中影响学生认知效率的师生心理互动环境。
它是由学生学的心理环境,教师教的心理环境构成的。
从性质上看,课堂心理环境分积极心理环境和消极心理环境。
积极的课堂心理环境主要有以下特征:1、班级成员有足够的自我安全感,课堂氛围融洽;2、班级成员对课堂学习能较好地投入,呈现出主动学习的状态;3、教与学之间能够形成良性互动的和谐状态,课堂气氛活跃、有序;4、班级成员能够在知识学习、思想教育中得到情感体验和观念内化。
消极的课堂心理环境则反之,表现为冷漠、沉闷、紧张、被动,不益于课堂教学的有效开展。
课程改革使初中科学课有了更为宽阔的空间,内容更为拓展、综合,教学手段和方法更为灵活,课堂教学呈现出勃勃生机。
但初中课堂教学也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和困境:困境之一就是课堂心理环境常常处于一种消极状况,从而影响了思想教育、人文教育的有效性。
消极状况主要表现为:1、心理体验不够,缺少感情由于初中科学课知识性很强,很少注重学生心理体验化。
课改后从总体上看,课堂教学心理体验环节的有较大提高,但人文素养的提高更多是停留在“说”的层面,情感的碰撞、心灵的感悟较为缺乏,难以激发人的情感,也就少了课堂中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感情交流。
2、主体参与不足,被动消极课改后科学课程提倡合作学习,自主探究学习,学生参与面大大增加,但是学生学生主体参与还是不足,教师在教学中设计了很多的活动,表面上看,课堂气氛热闹而活跃,实则无非是大量机械的活动堆砌,学生只是这出表演剧中的道具和配角。
3、心理状态不佳,情绪焦虑课堂上我比较注重学生的心理活动,特别关注学生的情绪。
我发现有部分的学生存在心神不定,紧张,焦躁,易疲劳,注意力难以集中等过度焦虑的表现,笔者曾在对自己所任教的两个班级做过焦虑情绪问卷调查,统计数据呈现约有40、5%的学生在课堂中表现出焦虑,而这些学生约有80%在不同程度上存在学习障碍。
这些消极状况,正在影响科学课的教育教学效果,并影响了新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化。
心理学原理告诉我们,人们的情绪和情感伴随着人的全部活动,良好的情绪、情感和心境给人以活力,有利于提高活动的效能,情绪和情感对于从事于脑力活动的人们说来,尤为重要,如果情绪闷闷不乐,感到压抑,大脑的高级神经活动就会发生抑制,大脑的活动效率就会大大降低,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心理学的原理,从尊重孩子的角度出发,使每一个学生学有所得,亲身体验到克服困难取得成功的欢乐,有意识地创造课堂上的那种健康愉快的积极心理氛围,使学生产生强大的自信心,以达到善学、乐学的目的,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
本人一直从事初中科学教学,同时在学习和研究积极心理学,并且深切感受到积极的教学心理环境对于课堂教学效果的重要性。
这几年来努力致力于在日常教学中创设健康积极的课堂心理环境的实践和研究,略有所得,与之共勉。
一、教师要有一个积极的心态,善于控制情绪苏联教育家别利钦科说过:“一跨进教室的门就要记住:您是一堂课的缔造者。
您要是心理状况不佳,就会使一堂课黯然失色,没有生气。
”积极的课堂心理环境的创建,教师起主导作用,因此,教师首先要有一颗积极的心态,要不断有意识地调整自己的心理状态,培育良好的职业心态。
正确认识自己,接受自己,维护自己,提高自己,并在此基础上形成积极正确的自我观念;其次、要积极的看待学生和班级体,让积极的事物和感觉驱走消极和抵抗。
笔者所任教的班级曾是个纪律极差的班级,有段时间我上课都在讲纪律,批评和训导,可是效果不理想,后来,我转向积极面,把注意力投向上课纪律好的学生,及时给与鼓励和赞扬,从点带面,以此创设良好的课堂纪律,效果非常理想。
其三、教师不要把自身的消极情绪带进课堂,正如有的教师所说,一走上神圣的讲台,我心中就只有学生,而忘记了一切烦恼。
这是由教师职业特点所决定的,也是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
再者、对课堂内的偶发事件,教师既要能驾驭自己不动怒,又要控制局面不乱套,在较短的时间内恰如其分地应变处理。
二、激情是积极课堂心理环境的催化剂叶澜教授说“课堂教学应被看作师生人生中的一段重要的生命经历,是他们生命意义的构成部分。
”并提出要“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那么怎样才能让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呢?只有把激情融入课堂、让激情充满课堂,才会使教与学在一种无比融洽的氛围中进行:它可以是授课时的一个微笑,可以是学生一个求知的眼神,可以是答问间的一种默契,可以是欢笑间的一种会意,可以是……打个形象的比喻,它是教与学过程中的催化剂,有了它,课堂教学才能焕发出生命的活力;有了它,教与学才能擦出智慧的火花。
,激情首先源于对教育、对学生的热爱。
著名的特级教师钱梦龙、魏书生、赵谦翔等都有一段为走上讲台而执著追求的感人故事。
他们也正是凭借着对教育满腔热忱的爱,才能在语文教育教学上做出非凡的业绩。
有了爱心带来的激情,可以全天候、全方位地为学生服务,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真正实施教师对学生的点拨、引导。
激情来自自信。
完善和更新知识结构,教师要善于学习,不断接受新的教学手段和教学理念头,更新教学观念,努力走在时代前头,做学生学习的楷模。
渊博的知识、时尚的理念、健康的人格必定产生积极的教学心理环境,高质量的教育教学效果,即“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三、给学生一个积极的评价,学会赞许学生卢梭曾讲过:人的能力都是多维度、多层次的,每个儿童都各有所长,不会一无是处。
作为教师,要善于发现,善于作积极的评价,这样才能让他们了解自己,坚持积极的发展方向。
“赞许犹如阳光”。
的确,每一个学生不论个性品质好坏、成绩优劣,无不渴望得到老师的重视、肯定和鼓励。
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善于捕捉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并给予他们热情鼓励和大力支持,多一点赞美的话给学生,少一点简单的批评和责备,这样得意的不仅仅是学生,我们也会因为自己拥有一个良好的心境而感到愉悦。
课堂教学实践中,笔者总是精心设计每一节课,对有创新或有不同观点的同学首先给以肯定,高度的赞扬,对有进步的学生每次给以鼓励性的评语.尤其注意多为差生创造成功的机会,特别是为待进生设计一些“恰到好处”的问题,或提问,或板演。
让他(她)们经过努力得到完美的答案,获取宝贵的成就感让他们品味、体会成功的滋味。
使他们形成“我也能学好”的良好心理状态,让学生体验到自己的价值,让学生去感受成功的喜悦,使学生体验到“跳一跳,摘到桃子”的愉悦。
四.让快乐走进科学课堂课堂教学是一种充满丰富情绪色彩的活动,必须有一个良好积极的情绪环境,有的教育心理学专家经过实验表明:学生有心理压抑和情绪不良的情况下,其学习潜能只能发挥25%左右;而当他们在亢奋心理和愉悦心境下却能发挥学习潜能85%以上。
这表明:作为一线的教师如何为学生创设一个积极的课堂心理环境,如何把笑声带入科学课堂,把快乐融入科学教学,这是我们每个科学教师应该承担的责任。
1、让幽默走进科学课堂会开玩笑的人,和相声、小品演员一样,被人们尊称为“幽默大师”。
我们如果把人人喜欢的玩笑搬进课堂,教学上定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有次我在上初中科学力臂知识时,“同学们,今天阳光很明媚,想必大家心情不错,但遗憾的是我感冒未好,还有点头晕,怕风,大家能否允许我把门关上。
”得到学生的同意,于是我去关门,故意把手按在门轴上推,用力推了一下又一下,关不上,引得学生哄堂大笑,富有爱心的一个男生马上跑上帮我关上门,我耸耸肩膀做了一个鬼脸报答。
突然有个学生嚷起来:“老师,你是故意的,有谁在那个位置开门的。
”这一嚷全班顿时反应过来,乐得一塌涂地。
我一边笑一边说:“是的,刚才和大家开个玩笑,不过,这个玩笑和我们今天要上的课有关。
”学生有点乐不思蜀,学习积极性提高了。
有时候一节课就需要一两个幽默的玩笑,营造出愉快轻松的课堂。
这样学生乐了,教师也因此感到幸福。
2、让游戏来体验课堂快乐游戏是一种娱乐性、体育性、智力性于一体的文体活动,对学生智力的开发、促进和提高起着重要的作用。
科学课堂其实是很好玩的,只要我们方向性明确,组织好学生科学地游戏,这样的课堂是最快乐的。
在学习“蜗牛运动的观察”的时候,我给每一个小组发了一个放大镜,让学生仔细观察蜗牛是用身体的哪一部分爬行的。
学生们很快地发现了当中的奇妙,并为蜗牛这一特殊的身体结构喝彩。
但是,当我问及他们:蜗牛的身体是怎样前进的?他们只是懂得用手比画,就是不懂得如何用语言表达。
于是我就说:“那你们喜欢模仿蜗牛的爬行吗?”我这话一说完,他们就兴奋起来了,争着模仿。
我立即邀请了几个同学模仿蜗牛爬行,由台下的学生做评委,选出模仿得最像的那位同学。
课程标准也提出:“用丰富多彩的亲历活动充实教学过程”。
教师以丰富多彩的亲历活动作为导火线,点燃学生“心灵的力量”,使教学效果达到事半功倍,何乐不为呢?3、让好奇兴趣唤醒学生的快乐托尔斯泰曾经说过:“成功愉快的教学,所需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只有首先激发培养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才有可能让学生享受到学习的快乐。
我在教化学反应时,课一开始,我问学生“大家看过魔术表演吗?”“现在,我来表演几个小魔术,请大家欣赏”。
在学生惊奇的目光下,将一张事先已沾有不同液体(都是无色的)纸花贴在黑板上,然后将一瓶无色液体向纸花上喷洒,奇迹出现了,一朵不同颜色的漂亮花出来了。
此时,全班沸腾起来了。
学生们既惊讶又不可思议,个个以期待的目光望着我,希望立即得到答案。
但我没有正面回答:“你们想知道其中的奥妙吗?这魔术的答案就在这本书里。
”我边说边扬起科学课本……4、让探究合作来体验快乐学生在课堂上的消极情绪的产生,有的来自对教师的敬畏,面对教师时感到紧张害怕;有的来自学习中的挫败,没有获得学习带来的成就感。
而在合作小组中,学生面对的是与自己地位相同的同学,在同学的讨论及启发下获得学习的成功,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消除消极情绪,所以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合作探究是创设积极心理环境的重要环节。
如科学第四册探究“土壤中有什么”这一课,应该说本节课要探究土壤中是否有空气、水、有机物、无机盐等是很有相当难度的,老师常常会把结论,实验设计方案直接告诉学生,或者演示实验。
但是,新课程的理念是老师说不如学生说,老师做不如学生做,把学生做课堂的真正主人,在学生的说和做中体验成功的快乐。
因此我上课时候采用学生分组实验,让四、五个学生在组长的带领下积极参与讨论和实验。
通过实验探究小组的分工与合作中,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也使个别成绩比较差的学生找到自己的舞台,增强了自信心,更重要的是教育了学生平等、合作、交流、探索的精神,也共享了别人的劳动成果,从而体现了集体的力量,创设了积极的课堂心理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