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
七年级下册历史第二单元
![七年级下册历史第二单元](https://img.taocdn.com/s3/m/43f0c3703868011ca300a6c30c2259010302f355.png)
七年级下册历史第二单元一、宋朝(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1. 宋朝的政治①北宋的建立时间:960年建立者:宋太祖(赵匡胤)都城:东京(开封)意义:结束了中原和南方的分裂割据局面。
(实现了局部统一)②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③重文轻武政策目的:防止唐末以来武将专权的弊端表现:A、提高文官和士人的地位B、发展文教事业,改革、发展科举。
影响:积极影响:有效地清除了唐末以来武将专权的积弊,营造了浓厚的读书气氛,有利于社会稳定和经济文化的发展。
消极影响:军队作战能力低下,官僚机构臃肿,财政负担沉重。
④北宋的灭亡与南宋的建立北宋灭亡,南宋建立:1127年事件:靖康之耻(靖康之变)建立者:赵构(宋高宗)都城:临安(杭州)抗金名将:岳飞宋金对峙分界线:淮水——大散关一线南宋统治者心态:安于现状,偏安一隅。
2. 宋朝与周边少数民族政权的关系一、辽,西夏、金与蒙古兴起的共同点是?①都是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
②都是统一本民族后建立政权的。
③都吸收了汉族先进文化。
二、澶渊之盟(宋夏和议,宋金和议)的影响?消极:“岁币”成为北宋人民沉重的负担。
积极:避免了战争对社会生产力和经济带来破坏,促进了边境地区经济和文化的交流与发展,边境地区生活安定,促进了民族融合。
三、宋辽、宋夏、宋金和议的比较共同点:宋朝都给予“岁币”不同点:宋辽是兄弟相称,西夏对宋称臣,南宋向金称臣。
3. 宋朝的经济1)宋朝经济的表现2)纸币出现的原因和作用:原因:①商品经济的发展②纸币便于携带。
作用:有利于商品的流通,促进了商业贸易的发展3)唐朝与宋朝市场管理的不同:唐朝:实行“坊市”分离,官府对市场严格管理,市场活动的范围和时间受到限制。
宋朝:打破“坊市”界限,经商时间不受限制,开始出现夜市和早市。
4)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及启示经济重心的时间:奠定基础:东汉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开始时间:唐朝中后期完成时间:南宋5)宋朝海外贸易发达的原因:A.造船业发达,指南针的运用。
2025(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 第二单元知识梳理
![2025(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 第二单元知识梳理](https://img.taocdn.com/s3/m/ff355618777f5acfa1c7aa00b52acfc789eb9f2b.png)
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知识清单【时空坐标】【整体框架】【必考知识总结】【教材问题思考及课后活动】【时空坐标】【整体框架】【必考知识总结】第6课北宋的政治一、北宋的建立:960年,赵匡胤发动陈桥驿兵变,被拥立为皇帝,夺取后周政权,改国号为宋,以开封为东京,定位都城,史称北宋。
赵匡胤就是宋太祖。
二、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1.措施:(1)军事方面:①解除禁军将领的兵权(杯酒释兵权),控制军队;②控制对军队的调动;③经常调换军队将领,定期换防,使兵不识将,将不专兵。
(2)行政方面:在中央,采取分化事权的办法,削弱相权;设立多重机构,分割宰相的军政、财权;在地方,派文臣担任知州,并且三年一换;设通判分化知州的权力。
(3)财政方面:设置转运使,把地方财税收归中央。
2.影响:宋朝把中央集权强化到前所未有的程度,皇权大大加强。
二、重文轻武的政策1.目的:为防止唐末以来武将专横跋扈的弊端重现。
2.措施:(1)宋太祖重用文臣掌握军政大权;(2)宋太宗采取抑制武将、提升文官地位的政策,使文臣统兵格局逐渐形成;(3)武将受到多重限制;(4)重视文教事业,改革和发展科举制。
①措施:大幅增加科举取士名额,提高进士地位。
②作用:营造浓厚的读书风气,促进整个社会文化素养的提高,造就宋朝科技发达、文化昌盛、人才辈出的文治局面。
3.结果:宋朝重文轻武政策,扭转了五代十国时期尚武轻文的风气,杜绝了武将跋扈和兵变政移的情况发生,有利于政权的稳固和社会的稳定。
(消极作用:宋朝重文轻武,导致国家军队战斗力削弱,政府行政效率下降,人民负担加重。
)第7课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一、契丹族与党项族1.辽:10世纪初、契丹族、耶律阿保机(辽太祖)、上京临潢府。
2.西夏:11世纪前期、党项族、元昊、兴庆府。
二、辽与北宋的和战1.背景:宋真宗时,宋辽爆发澶渊之战,寇准力主宋真宗亲征,宋军获胜。
2.澶渊之盟:(1)内容:辽宋议和,辽退兵,送给辽岁币。
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_元朝的统治(思维导图)
![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_元朝的统治(思维导图)](https://img.taocdn.com/s3/m/b3a7140711661ed9ad51f01dc281e53a580251eb.png)
元朝的统治地位
元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贵族为主建立的全国性的统一王朝
元朝的版图是我国历史上最大的
疆域北逾阴山,西极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
行省制度
背景
元朝建立后,忽必烈在汉族知识分子的帮助下,参照中原历代王朝的统治方式,
逐步确立了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制度
措施
在中央
由中书省掌管全国的行政事务,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分管各项事务
设枢密院负责全国的军事事务,调度全国的军队
设御史台负责监察事务
在地方
把山东、山西、和河北称作“腹里”,直属于中央的中书省
其他地区设立10个行省,在行省之下,设路、府、州、县
这一制度,被称为“行省制度”,在历史上影响深远
元朝对边疆地区的管辖
目的
为了对辽阔的疆域进行有效的治理,元朝的统治者根据各地区的情况,采取因地制宜的方式,
在东北、西北、东南和西南等地区设置管理机构
东南地区设澎湖巡检司,管辖澎湖和琉球。
是中央政府首次在台湾地区正式建立行政机构
西藏地区
设立宣慰使司都元帅府,由宣政院直接统辖,掌管西藏事务。
从此,中央政府对西藏正式行使行政管辖。
七下历史第二单元课件ppt
![七下历史第二单元课件ppt](https://img.taocdn.com/s3/m/8b24d2c7a1116c175f0e7cd184254b35effd1a19.png)
宋朝时期,与高丽的关系相对较为友好。双方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都有一定的交往 和合作。宋朝曾经派遣军队帮助高丽平定内乱,并在高丽设立了多个贸易据点。
宋朝的文化发展
文学发展
宋朝时期,文学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出现了许多优秀的诗人、词人和散文家,如苏轼、辛弃疾、李清照等。他们的作 品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文化艺术
唐朝时期,中国文化艺术也取得了巨大的成绩。唐朝的绘画、书法、音乐、舞 蹈等艺术情势都取得了巨大的进展,为后世文化艺术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PART 03
宋朝的改革与对外关系
宋朝的改革
农业改革
宋朝时期,为了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 增加食粮产量,实施了一系列的农业 改革措施。包括推广先进的农业工具 和技术,鼓励开垦荒地,以及建立完 善的农田水利系统等。这些改革使得 宋朝的农业得到了极大的发展,为国 家的繁华奠定了基础。
202X-2026
ONE
KEEP VIEW
XXX
XXX
七下历史第二单元课 件
XXX
XXX
WENKU
REPORTING
汇报人:XXX
202X-12-录
• 单元概述 • 唐朝的兴起与繁华 • 宋朝的改革与对外关系 • 元朝的统一与对外扩大 • 明朝的巩固与发展 • 清朝的变革与衰落
PART 01
单元概述
单元目标
掌握本单元的核心知 识点。
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 和历史思维能力。
培养学生对历史事件 的分析和评判能力。
单元内容概览
中国历史上的政治制度
介绍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发展历程, 包括夏、商、周的政治制度,以及秦 朝、汉朝的政治制度改革。
七年级下册历史第二单元试卷及答案
![七年级下册历史第二单元试卷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83493042fd4ffe4733687e21af45b307e871f9d1.png)
七年级下册历史第二单元试卷及答案一、选择题1.(2020-2021·广东·期中试卷)宋初,宰相赵普曾针对“方镇太重,君弱臣强”的状况向皇帝建议,治理地方要“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
提出这些措施的主要目的在于()A.杜绝官员贪腐B.提高皇帝地位C.增强地方权力D.加强中央集权【答案】D【解析】宋初,宰相赵普曾针对“方镇太重,君弱臣强”的状况向皇帝建议,治理地方要“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
提出这些措施的主要目的在于加强中央集权.故选D。
2.(2020-2021·广东·期中试卷) “上(宋太祖)因谓(赵)普曰:‘五代方镇残虐,民受其祸,朕今选儒臣干事者百余,分治大藩,众皆贪浊,亦未及武臣一人也。
’”宋太祖据此思想所采取的措施是()A.削减节度使的实权B.设参知政事为副相C.设三司使管理财政D.派遣文官担任地方官【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选儒臣干事者百余,分治大藩”可知,宋太祖任用文臣治理地方。
宋代建立后为改变之前藩镇割据的局面而采取的措施是加强中央集权,A项不符合史实,不是削弱而应该是废除。
BC项是加强专制主义的措施,即加强皇权的措施,与文臣、武臣无关。
派遣文臣担任地方官,有效防止了地方武臣割据现象,符合材料主旨,故D项正确。
故选D。
3.(2020-2021·山东·期中试卷)宋代在与辽、夏、金的长期战争后往往以送“岁币”的方式议和,最终被蒙古族所灭。
然而,宋代在文化上却成就辉煌,宋词光耀千秋,书法名家辈出。
由此观之,宋代()A.非常屈辱B.重武轻文C.重文轻武D.以文驭武【答案】C【解析】由“宋代文化上却成就辉煌,宋词光耀千秋,书法名家辈出”可知,宋代实行重文轻武政策。
宋代注重文教事业,造就了宋朝科技发达、文化昌盛、人才辈出的文治局面,但宋代有意重用文臣掌握军政大权,武将受到多方面的牵制,导致宋代最后被蒙古所灭,C符合题意;非常屈辱与题干的文化成就不符,排除A;重武轻文与宋代政策不符,排除B;以文驭武与题干信息不符,排除D.故选C.4.(2020-2021·福建·期中试卷)某节历史课上,教师在黑板上板书着“守内虚外、强干弱枝、重文轻武、三冗局面”等语句,这反映的是哪一朝代的统治状况()A.秦朝 B.汉朝 C.唐朝 D.宋朝【答案】D【解析】依据题干“守内虚外、强干弱枝、重文轻武、三冗局面”,结合所学知识,北宋统治者为了防止唐末以来藩镇割据的局面重演,先后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如“重文轻武”“强干弱枝”“守内虚外”,“重文轻武”是指抑制武将,提高文官的地位,“强干弱枝”是指将各地方军强壮之人都编入禁军,“守内虚外”是对外从进攻转为防守,把主要力量转向对人民的防范与镇压,这些举措有利于削弱地方势力,加强中央集权,但是造成冗官冗兵冗费的三冗局面,故D正确,ABC排除。
2023年春季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课本目录
![2023年春季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课本目录](https://img.taocdn.com/s3/m/829c24e00129bd64783e0912a216147917117ec1.png)
2023年春季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课本目录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聚落与文化- 1.1 中国的聚落与村落- 1.2 中国的文字和书法- 1.3 中国的丝绸和丝织品- 1.4 中国的造纸术和纸张第二单元:古代希腊的奥运会与文明- 2.1 希腊的地理环境与文化特点- 2.2 奥运会的起源和发展- 2.3 希腊城邦和民主政治- 2.4 希腊神话和艺术第三单元:古代印度的宗教与文明- 3.1 印度的地理环境与人文特点- 3.2 的起源和传播- 3.3 印度的果阿和航海技术- 3.4 印度的雕塑艺术和建筑第四单元:古代罗马的征服与法律- 4.1 罗马的地理环境和城市建设- 4.2 罗马的征服与扩张- 4.3 罗马的法律与政治体制- 4.4 罗马的道路和建筑第五单元:古代非洲的王国与贸易- 5.1 非洲的地理环境和自然资源- 5.2 埃及的文明与金字塔- 5.3 非洲的帝国和王国- 5.4 非洲的贸易和交通第六单元:古代美洲的文明与遗产- 6.1 美洲的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 6.2 美洲的印第安文化和宗教- 6.3 美洲的玛雅文明和金字塔- 6.4 美洲的神秘文明和石碑第七单元:中世纪欧洲的封建社会与骑士精神- 7.1 欧洲的地理环境和封建制度- 7.2 欧洲的骑士和封建领主- 7.3 欧洲的城堡和中世纪农民- 7.4 欧洲的骑士精神和文化第八单元:古代中国的交通与通信- 8.1 中国的地理环境和交通条件- 8.2 中国的中原和海外贸易- 8.3 中国的运河和运输工具- 8.4 中国的驿站和邮政系统第九单元:明清时期的社会变迁和农民起义- 9.1 明清时期的政治和社会制度- 9.2 农民起义的原因和影响- 9.3 李自成的起义和明末社会动荡- 9.4 明清社会的变迁和文化成就第十单元:近代中国的国家命运和社会发展- 10.1 近代中国的政治和外国侵略- 10.2 鸦片战争与不平等条约- 10.3 辛亥革命与近代民主思潮- 10.4 近代中国的社会现象和变革第十一单元:近代世界的科技革命与工业文明- 11.1 工业革命和科技进步- 11.2 近代世界的交通和通信- 11.3 电和电磁波的应用- 11.4 科技对人类社会的影响第十二单元:二十世纪的两次世界大战和国际纷争- 12.1 第一次世界大战和帝国主义- 12.2 第二次世界大战和轴心国- 12.3 联合国的成立和国际体系- 12.4 冷战和国际纷争第十三单元:当代中国的改革开放与社会变革- 13.1 改革开放的背景和意义- 13.2 中国的市场经济和城市化- 13.3 国际合作和中国的崛起- 13.4 当代中国社会的变革和面临的挑战。
七年级历史第二单元知识梳理
![七年级历史第二单元知识梳理](https://img.taocdn.com/s3/m/c0ca215d640e52ea551810a6f524ccbff121ca9f.png)
七年级历史第二单元知识梳理“辽宋夏金元时期的民族关系”主题由统编版初中历史教材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中的第7课“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第8课“金与南宋的对峙”与第10课“蒙古族的兴起与元朝的建立”构成。
第二单元讲述的是辽宋夏金元的历史,起于960年,止于1368年,是我国从多民族政权并立走向国家统一的历史时期。
这一时期我国历史发展呈现出民族交融的特点,主要表现在少数民族政权封建化,各民族政治、经济、文化交流日益密切等方面。
选取这三节课能够很连贯地展现出周边民族相继崛起到建立政权的时序变化,也能清晰地呈现出各政权与宋朝之间的关系,体会民族交融的过程。
(内容详见表1)表格可以看出,“辽宋夏金元时期的民族关系”可以分成四个民族政权(契丹族、党项族、女真族、蒙古族)的建立及民族与宋朝的关系两部分。
单纯以文字的方式来叙述历史发展的过程、势力的分布等内容是非常单薄的,教师应当合理利用《北宋形势图(1111年)》《金、南宋、西夏形势图(1142年)》两幅图片,引入时空观念,再现这一时期的历史全貌。
其一,在知识的学习方面,了解契丹族、党项族、女真族和蒙古族的崛起及建立及灭亡,能在具体的时空条件下思考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的特征。
其二,在能力的培养方面,通过搜集和交流资料,了解契丹族、党项族、女真族及蒙古族的发展历史,说一说辽宋夏金元时期出现的英雄人物,并讲一讲他们的事迹。
识读《北宋形势图(1111年)》及《金、南宋、西夏对峙图(1142年)》,了解辽、西夏、金、宋的并立在时间与空间上的呈现。
小组合作绘制历史地图小报,总结辽宋夏金元时期我国周边少数民族与中原政权的关系演变,从而加深对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认识。
其三,在价值观的培养方面,认识到漫长的历史进程中,我国各民族人民密切交往、相互依存,共同推动了国家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其中,总结辽宋夏金元时期我国周边少数民族与中原政权的关系演变能够帮助学生从唯物史观的角度理解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识读形势图、搜集史料体现出史料实证的核心素养;绘制历史地图小报帮助学生构建时空观念;通过讲述英雄人物事迹培养学生历史解释的能力;通过辽宋夏金元时期的民族交融加深学生对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认识,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统编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第二单元复习课件(共30张PPT)
![统编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第二单元复习课件(共30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0a5ecd0fe53a580216fcfed7.png)
单元考点演练
材料三 宋代以来,商业的繁荣极大地丰富了城市的娱乐生活。东京汴梁首次出现 了专门的娱乐休闲场所——“瓦子”。瓦子既是商业中心,又是娱乐中心,每个瓦 子内设有数量不等的专供表演的“看棚”(又称“勾栏”),内设戏台、后台、观 众席等。瓦子、勾栏的演出内容有说书、小唱、杂剧、皮影、散乐、舞蹈等。临安 的游湖服务,是市民娱乐服务的重要方面。每逢节庆、假日,西湖便成为人们出游 的理想去处,这里游船如织,游人聚集。娱乐服务是以赚钱为
部编版
确的是( )
A.北宋时,毕昇发明了雕版印刷术
B.北宋时,指南针开始用于航海
B
C.指南针由印度人传入欧洲,为欧洲航海创造了条件
D.火药是我国古代炼丹家发明的,火药武器有运载火箭等
单元考点演练
综合题 1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宋真宗时,辽军大举攻宋,一直打到黄河岸边的檀州城下,威 胁都城开封,北宋朝廷一片恐慌。宰相寇准力劝皇帝亲征,宋真宗勉强 来到澶州城,宋军士气大振,打退辽军。之后,辽与宋议和,辽军撤回, 宋朝给辽岁币。澶州旧称澶渊,所以这次宋辽盟约称“澶渊之盟”。它 维持了宋辽边境长期的和平,有利于两地经济文化交流,促进了民族交 融。
A
单元考点演练
考点3:《资治通鉴》的作者和体例 7.我国古代文化辉煌灿烂,下列著作属于相同类别的一组是( )
C
A.①③④ B.②③ C.①③ D.①②③
单元考点演练
8.下列人物的有关活动有可能在《史记》和《资治通鉴》中查阅到的是
()
B
A.黄帝 B.汉高祖 C.隋炀帝 D.唐太宗
9.有一本史书,编撰历时19年,宋神宗认为这部史书“鉴于往事,有资 于治道”,并为此书赐名。该史书 ( B) A.《史记》 B.《资治通鉴》 C.《天工开物》 D.《本草纲目》
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
![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https://img.taocdn.com/s3/m/db50c6b6b9f67c1cfad6195f312b3169a551ea4b.png)
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一、单元概述。
1. 时代特征。
- 这一时期从北宋建立(960年)到元朝灭亡(1368年),政治上多个政权并立,民族政权之间有战有和。
如辽、宋、西夏的并立,金与南宋的对峙等。
- 经济上,经济重心南移完成,农业、手工业和商业都取得了显著的发展。
宋代的海外贸易发达,城市商业繁荣,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
- 文化上,科技成就突出,如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指南针和火药的广泛应用;文学艺术领域呈现出繁荣景象,宋词、元曲等文学形式流行,绘画艺术也有很高的造诣。
2. 民族关系。
- 辽宋夏金时期,民族政权之间的战争给各族人民带来灾难,但也促进了民族间的交流与融合。
例如澶渊之盟后,宋辽之间保持了较长时间的和平,双方在边境地区开展贸易往来。
- 元朝时期,实现了大一统,民族融合进一步加强。
元朝实行的行省制度有效地管理了辽阔的疆域,同时在民族政策方面,形成了一个新的民族 - 回族,它是由波斯人、阿拉伯人等与中国境内的汉、蒙、畏兀儿等族融合而成的。
二、重要知识点。
1. 政治方面。
- 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
- 措施:- 军事上,解除禁军将领的兵权,控制对军队的调动,使禁军将领有握兵之重而无发兵之权;经常调换军队将领,定期换防,割断将领与士兵和地方的联系。
- 行政上,在中央,采取分化事权的办法,削弱相权;在地方,派文臣担任各地州县的长官,三年一换,在各州府设置通判,以分知州的权力。
- 财政上,取消节度使收税的权力,在地方设置转运使,把地方财赋收归中央。
- 影响:宋朝把中央集权强化到前所未有的程度,皇权大大加强,但也造成了宋朝积贫积弱的局面。
- 辽、西夏与北宋的关系。
- 辽:- 契丹族建立的政权,辽太宗时,占领燕云十六州,与中原政权的冲突加剧。
- 澶渊之盟:1005年,宋辽订立盟约,辽军撤回,宋朝给辽岁币。
此后很长时间,宋辽之间保持着和平局面。
- 西夏:- 党项族建立的政权。
元昊称帝后,多次亲率军队进攻北宋,双方损失都很严重。
七下历史第二单元知识点
![七下历史第二单元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f76573f4970590c69ec3d5bbfd0a79563c1ed4c3.png)
七下历史第二单元知识点
七下历史第二单元知识点包括:
1. 汉武帝继位后,颁布“推恩令”,进一步削弱王国势力。
2. 将盐铁经营权收归中央,实行“盐铁论”进行管理。
3. 张骞两次出使西域,促进了汉与西域的相互了解与往来。
4. 公元前60年,西汉设立西域都护,总管西域事物,从此新疆地区正式归属中央政府管辖。
5. 造纸术的发明和改进:西汉前期已经出现较薄的丝织品纸,东汉蔡伦改进了造纸术,人称“蔡侯纸”。
6. 司马迁写《史记》的方法和态度:司马迁写《史记》时,因替投降匈奴的李陵辩护,获罪下狱,受腐刑后忍辱发愤写《史记》。
此外,还有商鞅变法、封建国家的建立、秦朝的疆域、秦朝的制度、秦朝的统治机构、秦修万里长城等知识点。
以上只是部分内容,建议查阅资料以获取更完整的信息。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单元梳理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单元梳理](https://img.taocdn.com/s3/m/b6f09ae6783e0912a3162a5e.png)
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单元梳理一、单元课程结构1.单元地位这一时期从北宋建立开始,至元朝灭亡结束。
与北宋同时,在东北有契丹族建立的辽,在西北有党项族建立的西夏;女真族建立的金朝,先后灭掉了辽和北宋,随后形成了金与南宋的对峙局面,至蒙古灭金,建立元朝,继而灭南宋,统一了中国。
无论是辽、宋、夏、金时期的政权并立,还是元朝这个由少数民族贵族建立的统一王朝,中华民族在这一时期都在进一步交融与发展,社会经济与科技文化更取得了很大成就。
2.单元主题本单元主题“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在民族关系方面:多个民族政权并立,民族政权之间有战有和,民族交融得到进一步发展,少数民族政权统一全国。
在社会变化方面包括:经济重心南移,商业贸易繁荣,繁华的都市生活,多彩的文学艺术(宋词、元曲流行),极盛的传统科技(中国古代科技的典范和高峰,四大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发达的中外交通。
二、单元知识梳理1.课标解析《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要求:知道北宋的建立,了解宋朝重文轻武的特点。
(新增“了解宋朝重文轻武的特点”。
一是有利于学生理解宋朝经济繁荣而综合国力不强,总屈服于周边少数民族政权的原因;二是有利于学生理解中国文官制度的渊源和重文轻武的民族性格的形成。
)知道辽、西夏与北宋的对峙局面;了解女真族的崛起,知道岳飞抗金的事迹和南宋偏安。
(新增“知道岳飞抗金的事迹和南宋偏安”。
一是因为“岳飞抗金的事迹”在民间影响较大,符合“学习内容更加贴近社会、贴近生活”的课程设计思路;二是有利于“继承和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知道宋元时期商业贸易的繁荣;知道宋代南方经济的发展,理解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
(宋元时期是商业贸易的繁荣时期,宋朝更是这一时期的典型代表,所以课文着重介绍宋朝“商业贸易的繁荣”,要求“理解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突出强调了中国经济重心南移这一重要历史现象。
)知道成吉思汗的崛起以及蒙古军灭亡夏、金和南宋;知道元朝的统一。
七年级下册历史第二单元知识点
![七年级下册历史第二单元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f2abddb4900ef12d2af90242a8956bec0975a525.png)
七年级下册历史第二单元知识点
七年级下册历史第二单元的知识点主要有以下几点:
1. 唐代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唐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朝代,创造了著名的唐文化,成为了中国文化的代表之一。
在政治上,唐朝实行了三省六部制和科举制度,加强了中央集权和官员选拔。
在经济上,唐朝推行了一系列改革,如均田制和租庸调制等,促进了经济的繁荣。
在文化上,唐朝成为了中国文化的代表之一,诗歌、书法、绘画等领域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2. 唐太宗和武则天:唐太宗和武则天是唐朝历史上两位重要的皇帝。
唐太宗实行了贞观之治,注重治理腐败和加强中央集权,使得唐朝政治清明、经济繁荣。
武则天则推行了一系列改革,如开设殿试、建立武举等,加强了中央集权和官员选拔。
3. 安史之乱:安史之乱是唐朝历史上的一次重大事件,导致了唐朝的衰落。
安禄山和史思明发动的叛乱使得唐朝的北方地区遭受了严重的破坏,社会经济陷入了萧条。
4. 宋代的历史:宋朝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朝代,创造了一系列著名的文化成果,如宋词和宋代绘画等。
在政治上,宋朝实行了中央集权制度,加强了官僚队伍的建设和管理。
在经济上,宋朝推动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和海外贸易的拓展。
在社会方面,宋代出现了市民阶层和文化娱乐活动的兴起。
希望以上内容对您有帮助,建议您通过阅读课本或查阅相关资料
来获取更详细和准确的信息。
七年级下册历史二单元知识点
![七年级下册历史二单元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e7533cc6cd22bcd126fff705cc17552706225e53.png)
七年级下册历史二单元知识点七年级下册历史第二单元的知识点主要包括以下内容:一、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1.北宋的建立:960年,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建立北宋,定都东京(今河南开封)。
北宋建立后,陆续消灭各地的割据势力,统一了中原和南方的广大地区。
2.契丹(辽)政权的建立:916年,契丹族首领耶律阿保机建立契丹国,定都上京(今内蒙古巴林左旗南),后来改国号为辽。
3.西夏政权的建立:1038年,党项族首领元昊称大夏国皇帝,定都兴庆府(今宁夏银川),史称西夏。
4.金政权的建立:1115年,女真族首领完颜阿骨打建立金政权,后定都会宁(今黑龙江阿城南)。
5.南宋的建立:1127年,北宋灭亡。
赵构在应天府称帝,后来定都临安(今浙江杭州),史称南宋。
6.民族政权的并立:辽、宋、夏、金时期,各民族政权之间既有战争,也有和平交往。
民族交融进一步加强,形成了新的民族——回族。
7.澶渊之盟:1005年,北宋与辽订立和议,史称“澶渊之盟”。
此后很长时间,辽宋之间保持和平局面。
8.岳飞抗金:南宋抗金名将岳飞统率的“岳家军”在郾城大败金军主力,并乘胜追击,迫使金军后撤。
9.经济重心南移:从唐朝中后期开始的经济重心南移,到南宋时最后完成。
那时中央的财政收入,主要来自南方,特别是东南地区。
10.元朝的统一:1271年,忽必烈改国号为元,次年定都于大都(今北京)。
1276年,元军占领临安,南宋灭亡。
1279年,元军攻灭南宋残部,完成了全国的统一。
二、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1.繁华的都市生活:北宋东京(今河南开封)、南宋临安(今浙江杭州)等城市商业繁荣,出现了早市和夜市等,市民生活丰富多彩。
2.宋词和元曲:宋词是一种新体诗歌,句子有长有短,也称长短句,便于歌唱。
元曲包括散曲、杂剧和南戏等。
元曲把音乐、歌舞、动作、念白熔于一炉,成为一种综合性的艺术。
3.司马光和《资治通鉴》:北宋司马光编写的《资治通鉴》是一部编年体的通史巨著,记述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00多年的历史。
七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 (全册)
![七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 (全册)](https://img.taocdn.com/s3/m/7ce6c65b876fb84ae45c3b3567ec102de2bddf8e.png)
七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 (全册)一、中国古代史第一单元繁荣与开放的社会1. 知识要点- 国家的统一和民族的融合- 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 科学技术的成就- 社会生活和文化的繁荣2. 重点知识- 隋唐时期的统一与民族关系- 隋唐时期的经济发展- 隋唐时期的科技、文化成就3. 难点解析- 隋唐时期民族关系的处理- 隋唐时期科技、文化成就的原因分析第二单元统一国家的建立1. 知识要点- 秦朝的统一- 汉朝的建立与巩固- 三国鼎立- 两晋南北朝的更替2. 重点知识- 秦始皇统一六国和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 汉朝的巩固和对外关系- 三国鼎立和两晋南北朝的更替3. 难点解析- 秦始皇统一六国的意义- 汉朝对外关系的处理- 三国鼎立和两晋南北朝更替的原因第三单元繁荣与开放的社会1. 知识要点- 隋唐时期的繁荣与开放- 宋元时期的繁荣与开放- 明清时期的繁荣与闭关锁国2. 重点知识- 隋唐时期的繁荣与开放政策- 宋元时期的经济发展和文化成就- 明清时期的闭关锁国政策3. 难点解析- 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原因和影响- 宋元时期经济发展和文化成就的原因和影响- 明清时期闭关锁国的意义和影响二、世界古代史第一单元人类文明的开端1. 知识要点- 人类的起源和演化- 农业文明的兴起- 古代文明的交流与碰撞2. 重点知识- 人类的起源和演化过程- 农业文明的兴起和传播- 古代文明的交流和影响3. 难点解析- 人类起源和演化的原因分析- 农业文明兴起和传播的影响因素- 古代文明交流的意义和影响第二单元亚洲和非洲的古代文明1. 知识要点- 古代印度文明- 古代巴比伦文明- 古埃及文明- 古中国文明2. 重点知识- 古代印度文明的成就- 古代巴比伦文明的法律制度- 古埃及文明的科技成就- 古中国文明的政治制度3. 难点解析- 古代印度文明成就的原因和影响- 古代巴比伦文明法律制度的意义- 古埃及文明科技成就的影响- 古中国文明政治制度的演变和影响第三单元欧洲的古典文明1. 知识要点- 希腊文明的兴起和发展- 罗马文明的兴起和发展- 希腊罗马文明对后世的影响2. 重点知识- 希腊文明的成就和特点- 罗马文明的成就和特点- 希腊罗马文明对后世的影响3. 难点解析- 希腊文明成就和特点的原因分析- 罗马文明成就和特点的原因分析- 希腊罗马文明对后世的影响和意义三、历史综合练习第一单元历史知识的综合运用1. 知识要点- 历史知识的分类和运用- 历史知识的时间线索和事件联系- 历史知识的地理背景和文化环境2. 重点知识- 历史知识的分类和运用方法- 历史知识的时间线索和事件联系的梳理- 历史知识的地理背景和文化环境的分析3. 难点解析- 历史知识分类的合理性和运用方法的多样性- 时间线索和事件联系的准确性- 地理背景和文化环境对历史知识的影响和作用第二单元历史知识的综合分析1. 知识要点- 历史知识的比较和分析- 历史知识的意义和价值- 历史知识的批判和反思2. 重点知识- 历史知识的比较和分析方法- 历史知识的意义和价值的认识- 历史知识的批判和反思的态度3. 难点解析- 比较和分析方法的适用性和有效性- 意义和价值的深度挖掘和理解- 批判和反思的合理性和建设性。
七年级下册历史第二单元思维导
![七年级下册历史第二单元思维导](https://img.taocdn.com/s3/m/c3d431c19f3143323968011ca300a6c30c22f18d.png)
七年级下册历史第二单元思维导七年级下册历史第二单元思维导第一部分:古代印度的发展古代印度是世界文明史上的一颗璀璨明珠,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宗教信仰和社会制度让人民良善、文明进步。
在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古代印度留下了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也为后世的世界文明史提供了宝贵的财富。
第二部分:印度教的起源与发展印度教是古代印度最重要的宗教信仰之一,它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500年左右。
印度教的核心信仰是三位一体的神明,即梵天、湿婆和毗湿奴。
印度教融合了古代印度的文化、哲学和宗教传统,既注重人的内在修炼,又强调社会和谐与平等。
第三部分:印度教的核心教义印度教的核心教义是轮回转世和业力报应。
人们通过生前种下的善恶业力决定了下一世的命运,不断转世到达“涅槃之境”,获得永恒的幸福与和平。
第四部分:佛教的兴起与传播公元前6世纪,佛陀(释迦牟尼)在印度的北部成立了佛教,成为印度教之外的一种重要宗教信仰。
佛教抛弃了印度教的轮回转世,强调摆脱人生的苦痛和无常,坚持四大名著。
在历史上的漫长岁月中,佛教传播到了斯里兰卡、中国、日本等地,对世界历史和文化进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第五部分:印度的社会制度古代印度的社会制度非常复杂,包括四种阶级:婆罗门、净民、商人和奴隶。
这些阶级在宗教、法律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都有严格的规定,但是随着历史的发展,这些制度逐渐被废弃或改变。
第六部分:印度文化的丰富多彩印度文化源远流长,涵盖了宗教、音乐、舞蹈、文学、绘画等诸多方面。
印度的文化遗产是世界文化宝库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同时也为世界文化交流提供了重要的契机和平台。
总结:在印度的民族史中,不仅有古老的文明、丰富的艺术和文化,更有悠久的历史和深邃的哲学。
学习印度历史,可以让人们更深刻地了解文明的多样性和文化交流的重要性,同时也可以启迪人们对人生的思考和追求,有很高的教育意义。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复习课件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复习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7436bca018e8b8f67c1cfad6195f312b3169ebaa.png)
重点一:宋元时期的科技与文化对后世的影响
全面掌握
明清时期是中国政治制度发生重大变化的时期,其特点及影响是学习重点。
详细描述
明清时期,中国政治制度经历了许多变革,如加强中央集权、推行奏折制度等。这些制度的特点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如巩固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阻碍了社会的进步等。
重点二:明清时期政治制度的特点与影响
04
习题与解析
习题一:宋元时期的科技与文化相关题目
考察宋元时期的科技与文化发展情况。
列举宋元时期的四大发明,并简述其对世界的影响。
描述宋元时期的文学、艺术发展情况,并举例说明。
分析宋元时期科技发展的原因及其对当时社会的影响。
总结词
题目一
题目二
题目三
总结词
题目一
题目二
题目三
习题二:明清时期的政治与社会相关题目
本单元还涉及了一些重要的历史概念,如封建制度、科举制度、民族融合等。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可以对中国历史的发展脉络有更清晰的认识,并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评价历史事件和人物。
02
知识点梳理
科技
宋元时期是中国科技史上的重要阶段,出现了许多重要的科技成果,如活字印刷术、火药武器等,这些都对世界科技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政治
02
明清时期,中国政治体制由君主专制逐渐走向集权化,中央集权得到进一步加强,地方势力受到压制。同时,官员选拔制度也发生了变化,科举制度逐渐僵化,官场腐败现象日益严重。
社会
03
明清时期的社会结构发生了深刻变化,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和市民阶层,社会矛盾日益激化,农民起义和市民运动时有发生。
知识点二:明清时期的政治与社会
组织小组讨论,互相提问和解答,通过互动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
七年级下册历史第二单元复习教案
![七年级下册历史第二单元复习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a47f85a785868762caaedd3383c4bb4cf7ecb767.png)
七年级下册历史第二单元复习教案教学中,备课是一个必不可少、十分重要的环节,备课不充分或者备得不好,会严重影响课堂的气氛和学生的积极性,一堂准备充分的课,会令学生和老师都获益非浅。
因此,平时,我紧抓备、教、改、辅、查等教学中的重要环节。
感谢您的浏览,以下是作者带来的七年级下册历史第二单元复习教案内容,期望能帮助到您!七年级下册历史第二单元复习教案1秦王扫六合[教学目标]1、基础知识:秦灭六国及其意义;秦始皇巩固统一的主要措施。
2、能力培养:能够通过基础知识的学习掌控历史发展的基本面貌。
[情感态度]教师应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爱好。
[教学重点]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教学难点]对封建独裁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概念的知道[课时]1课时[课型]新授课[方式与方法]综合启示式教学[教学设计]一、复习提问上节内容:百家争鸣中各派代表人物及主要观点是什么二、导入:出示长城图片与电影《英雄》片断让学生观看,创设历史情境使学生注意力集中并引发摸索。
三、讲授新课:提问:1、荆轲刺秦王没有成功,自己反被杀害,也没有禁止秦国攻取燕国。
对于这件事。
你怎么看?2、为何由秦国完成了统一?3、秦王是怎样完成统一的?4、秦统一是好事还是坏事?你对荆轲刺秦王有没有新的认识?口诀记忆:公元前221,秦灭六国有大功。
都城设在咸阳城,中华民族得安宁。
讨论:秦朝如何巩固它的统一的?(学生自由讨论,各抒己见)联想:通过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学生可以进行小组讨论。
教学探究:师生讨论如何评判秦始皇?(从正反两方面进行讨论,注意学生的知识面,不要过深)自由空间:秦始皇的政策措施中,有那些对后世有深远影响?参考答案:赢政统一六国后,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强中央独裁集权:一、政治上——建立封建独裁主义中央集权制度A、赢政规定统治者称皇帝,皇帝总揽一切大权。
B、中央政府设置丞相、御史大夫、太尉等官职。
丞相帮助皇帝处理全国的政事,御史大夫是副丞相,同时负责监察百官,太尉管理军事C、在地方,接受李斯的建议,把全国划分为36郡(后来增加到40郡),郡下设县。
统编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第二单元复习课件(共30张PPT)
![统编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第二单元复习课件(共30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0a5ecd0fe53a580216fcfed7.png)
单元考点演练
考点4:四大发明,中国古代科技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 10.四大发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对世界文明所做出的重大贡献。四大 发明中直接促进世界文化的传播与发展的是( ) ①火药 ②造纸术 ③印刷术 ④指南针 A.①② B.③④ C.C②③ D.②④
11.我国古代科技发明对世界文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下列表述正
A
单元考点演练
考点3:《资治通鉴》的作者和体例 7.我国古代文化辉煌灿烂,下列著作属于相同类别的一组是( )
C
A.①③④ B.②③ C.①③ D.①②③
单元考点演练
8.下列人物的有关活动有可能在《史记》和《资治通鉴》中查阅到的是
()
B
A.黄帝 B.汉高祖 C.隋炀帝 D.唐太宗
9.有一本史书,编撰历时19年,宋神宗认为这部史书“鉴于往事,有资 于治道”,并为此书赐名。该史书 ( B) A.《史记》 B.《资治通鉴》 C.《天工开物》 D.《本草纲目》
区)。
交子
5.南宋最大的商业城市——_临_安___。 6.由少数民族贵族建立的第一个全国性统一政权—— 元朝(蒙古族)。 7.最早将西藏置于中央政府管辖的朝代——_元_朝___。 8.世界最早的活字印刷术的发明者——北宋时期__毕_ __昇_。 9.指南针最早被用于航海——___北宋__。
二、人物类
第二单元复习
思维导图
单元时间轴
考纲点对点
【重点解读】 辽宋夏金元是封建经济的继续发展和民族融合进 一步加强的时期。 1.经济繁荣。魏晋以来,随着北方人口大量南迁, 南宋时,经济重心从黄河流域转移到长江流域。宋 代的海外贸易超过前代。
2.民族融合。两宋时期民族政权并立,宋与辽、西夏 和金有战有和,但以和为主。元朝时回族形成,民族关 系发展,出现了民族大融合的盛况。
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知识点
![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a6e6408280c758f5f61fb7360b4c2e3f572725ca.png)
七年级下册历史第二单元知识点《七年级下册历史第二单元知识点》咱来说说七年级下册历史第二单元的那些事儿。
这个单元啊,可是有着超级多有趣的知识点呢。
这单元讲到了隋唐时期。
先说说隋朝吧,那可是个了不起的朝代。
隋文帝杨坚啊,他可是相当厉害的角色。
他建立了隋朝之后,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
就比如说在政治方面,他设立了三省六部制。
这三省六部啊,就像是一个超级精密的仪器,各个部门分工明确,让国家的管理变得井井有条。
在经济上呢,他推行均田制,这可让老百姓的生活有了一定的保障。
而且啊,大运河的开凿也是隋朝的一件大事。
那大运河就像一条巨龙,贯穿南北,把南方和北方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
虽然开凿大运河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但是从长远来看,它对南北的经济交流、文化传播那可是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呢。
再看看唐朝,唐朝可就更牛气啦。
唐太宗李世民,那就是个传奇人物。
他在位的时候,虚心纳谏,就像魏征这样的大臣,经常给李世民提意见,李世民都能虚心接受呢。
他还特别重视人才的选拔,科举制在唐朝也是不断地发展完善。
科举制就像是一个大舞台,给了很多有才华的人展示自己的机会。
不管你是出身贫寒还是富贵人家,只要你有本事,就能通过科举进入官场。
唐朝的经济也是繁荣得不得了。
农业方面,各种新农具的出现,像曲辕犁和筒车,让耕种变得更加高效。
商业也特别发达,长安那可是国际大都市啊,大街上到处都是来自不同地方的商人,各种商品琳琅满目。
唐朝的文化更是璀璨无比。
诗歌就是唐朝文化的一颗超级耀眼的明珠。
李白、杜甫、白居易这些大诗人,那可都是响当当的人物。
李白的诗就像他本人一样潇洒自由,“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读起来就感觉特别豪迈。
杜甫呢,他的诗反映了社会的现实,像“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深刻地揭露了当时社会的贫富差距。
白居易的诗通俗易懂,连老百姓都能轻松理解。
在民族关系上,唐朝也处理得很不错。
文成公主入藏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文成公主带着大量的物资和中原的文化技术远嫁吐蕃,促进了吐蕃经济文化的发展,也增进了汉藏两族的友好关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5课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一、安史之乱(导致唐朝由盛转弱的转折点)1、原因:A、开元末年唐玄宗追求享乐,任人唯亲,朝政日益腐败。
B.社会矛盾尖锐,边疆形势紧张。
C.节度使势力膨胀,形成外重内轻。
D.安禄山担任三个边地的节度使,逐渐扩张势力。
2、人物:安禄山和部将史思明3、结果和影响:对社会经济造成极大的破坏,唐朝的国势从此由盛转衰。
安史旧将和内地节度使权势加大,逐渐形成藩镇割据的局面。
二、唐末农民起义:黄巢起义,给唐朝统治者以沉重的打击。
三、唐朝灭亡后,进入了五代十国时期,五代十国的历史根源在于唐朝藩镇割据。
五代十国虽然是一个政权分立的时期,但统一始终是一个必然趋势。
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是辽宋夏金元时期时代特征。
第6课北宋的政治一、北宋的的建立960年,赵匡胤建立北宋,以开封(称为东京)为都城,赵匡胤就是宋太祖。
(陈桥驿兵变和“黄袍加身”)二、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1、军事方面:解除禁军将领的兵权;将领有拥兵之权而无调兵之权;定期换防造成兵不识将,将不专兵。
(杯酒释兵权)2、行政方面:在中央,削弱宰相权力,设多重机构,分割宰相的军政、财政大权;在地方,安排文臣担任知州等,并且三年一换,设通判分权。
3、财政方面:设置转运使,把地方财税收归中央。
三、实行重文轻武的政策目的:防止武将对中央集权造成威胁。
表现:A、文臣统兵的格局逐渐形成。
当时的文官担任中央和地方的要职,甚至主持军务,地位和待遇高于武将。
遇有战事,也有文官挂帅出征。
B、注重发展文教事业,改革和发展科举制。
影响:A、扭转了五代十国时期尚武轻文的风气,杜绝了武将拥兵自重的情况,有利于政权的稳固和社会稳定。
B、造就了宋朝科技发达、文化昌盛、人才辈出的文治局面。
C、(消极作用)宋朝重文轻武,导致国家军队战斗力削弱,政府行政效率下降,人民负担加重。
第7课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第8课金与南宋的对峙宋朝的时代特点:政治上:多民族政权并存的时代经济上:经济重心南移第一个阶段:辽、西夏和北宋的并立时期第二个阶段:金与南宋的对峙时期一、两宋时期各族政权比较表:多民族政权并存的时代政权民族建立者都城建立时间灭亡北宋汉族赵匡胤东京(开封)960年1127年(金)南宋汉族赵构临安(杭州)1127年1276年(元)辽契丹耶律阿保机上京临潢府916年1125年(金)西夏党项元昊兴庆(银川)1038年1227年(蒙)金女真完颜阿骨打会宁1115年1234年(蒙)各政权关系特点:“战”与“和”二、重要事件:1、宋与辽──澶渊之盟宋真宗统治时,寇准力主宋真宗亲征,澶州之战宋军击退辽军。
战后双方订立盟约,史称为“澶渊之盟”。
内容:辽宋议和,辽朝退兵,宋给辽岁币。
意义:辽宋之间保持了很长时间的和平局面。
2、宋与夏和战元昊称帝后,连年与宋交战,后来议和:宋给西夏岁币。
此后宋夏贸易兴旺。
3、金和南宋的对峙女真杰出首领阿骨打建立金。
金灭辽,又于1127年灭北宋。
同年赵构登上皇位,定都临安(今浙江杭州),史称南宋。
南宋初年,金军南下,抗金名将岳飞收复建康,后在郾城大败金军,收复许多失地。
宋高宗和秦桧害怕抗金力量壮大,威胁其统治,就令岳飞班师,并以“莫须有”罪名杀害了岳飞。
宋金达成和议,南宋向金称臣,并给金岁币,双方以淮水至大散关一线划定分界线。
宋金对峙局面形成。
赠送七年级生物4.2.1 食物中的营养物质一课三练提能培优知识点一糖类、脂肪、蛋白质的作用1.(2017·衡阳质检)青春期是人一生中身体发育和智力发展的黄金时期,营养师建议这一时期的青少年要适当多吃奶、蛋、鱼、肉等食品,有利于身体生长发育。
这是因为这些食品中富含( )A.糖类B.脂肪C.蛋白质D.无机盐【解析】选C。
食物中含有的六大类营养物质中,蛋白质是构成人体细胞的基本物质,人体的生长发育、受损细胞的修复和更新等都离不开蛋白质。
此外,蛋白质还能被分解,为人体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青春期是人长身体的重要阶段,青少年应该多吃奶、蛋、鱼、肉等含蛋白质丰富的食物。
2.在“测定某种食物中的能量”的探究实验中,小明提出的问题是“花生仁与核桃仁哪个含能量多”,在他制订的计划中不正确的是( )A.在锥形瓶内加入同样多的水,并插入温度计B.实验前安装好实验装置,并测量水温C.取一个花生仁和一个核桃仁作为实验材料,燃烧后比较水温升高的差异D.重复实验3次,取最大值进行比较【解析】选C。
本题考查对“测定某种食物中的能量”的探究实验进行设计和分析的能力。
如果要比较两种果仁能量的差异,应该是比较相同质量条件下释放能量的不同,一个花生仁和一个核桃仁的质量不一定相同,所以是没有可比性的。
必须要先对二者称重,然后计算出单位质量的花生仁和核桃仁释放的热量。
3.人体所需能量约70%来源于( )A.糖类B.无机盐C.维生素D.蛋白质【解析】选A。
糖类、脂肪和蛋白质都能分解释放能量,供细胞生命活动利用,但是糖类是人体最主要的供能物质,人体所需能量约70%来源于糖类。
知识点二水和无机盐的作用4.关于食物中的水说法不正确的是( )A.有运输营养的作用B.是能量的来源物质C.是人体细胞内水的来源之一D.可以运输废物【解析】选B。
水是构成细胞的重要成分,可以运输营养物质和废物;水属于无机物,不能为人体提供能量。
【互动探究】人体的含水量约占体重的多少?提示:60%~70%。
5.近来,一种名叫黑枸杞的东西掀起了一股热潮。
黑枸杞中含有多种无机盐,老年人食用能降低患骨质疏松症的风险,说明黑枸杞中一定含有较多的哪种无机盐( )A.钾B.钙C.镁D.磷【解析】选B。
老年人缺钙易患骨质疏松症,食用黑枸杞能降低患骨质疏松症的风险,说明黑枸杞中含有较多的钙。
知识点三维生素的作用6.人体皮肤在阳光照射下能合成某种维生素,儿童常晒太阳可以预防佝偻病,由此可推测,人体皮肤合成的这种维生素是( )A.维生素AB.维生素BC.维生素CD.维生素D【解析】选D。
儿童缺钙会患佝偻病,维生素D能促进人体对钙的吸收,由此可推测,人体皮肤合成的是维生素D。
7.儿童经常食用鱼肝油和猪肝可以预防( )A.夜盲症和脚气病B.唇炎和佝偻病C.佝偻病和夜盲症D.口角炎和夜盲症【解题指南】抓住鱼肝油和猪肝的成分结合各类维生素的功能分析解答。
【解析】选C。
本题考查维生素的功能。
鱼肝油中含有维生素A和维生素D,猪肝中含有维生素A,维生素A可预防夜盲症,维生素D可预防佝偻病。
8.(2017·株洲质检)表中是甲、乙、丙、丁四种食物(各100克)的主要成分,据表分析可知( )食物糖类(克) 蛋白质(克) 维生素A(毫克) 维生素C(毫克) 维生素D(毫克) 甲18 6 3 220 0乙0.4 6 4 7 40丙48.2 38 40 12 0丁8.8 65 7 10 14A.表中所列成分中能提供能量的只有糖类B.夜盲症患者应多吃食物甲C.坏血病患者应多吃食物乙D.食物丁更有助于病人伤口修复【解析】选D。
题表中所列成分中能提供能量的有蛋白质和糖类;夜盲症是缺乏维生素A造成的,食物甲中含维生素A较少,夜盲症患者应多吃食物丙;坏血病是缺乏维生素C造成的,食物甲中含维生素C较多,坏血病患者应多吃食物甲;蛋白质是构成人体细胞的基本物质,人体的生长发育、受损细胞的修复和更新等都离不开蛋白质。
食物丁含蛋白质较多,因此食物丁更有助于病人伤口修复。
1.李明爱吃洋快餐,最近经常发生口腔溃疡和牙龈出血的现象,给他的建议是( )A.多吃青菜和水果B.多吃炸鸡腿,多喝鸡汤C.多吃鸡蛋和牛奶D.适量运动,少食多餐【解析】选A。
口腔溃疡和牙龈出血是缺乏维生素C造成的,应多吃青菜和水果等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
2.(2017·南京质检)蛋白质、脂肪、糖类三类营养物质对人体具有的共同作用是( )①构成细胞的重要物质②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③调节人体生命活动的物质④储备能量A.①③B.②④C.②③D.①②【解析】选D。
本题考查蛋白质、脂肪和糖类的作用。
蛋白质、脂肪和糖类都参与细胞的构成,是构成细胞的重要物质,都能分解释放能量,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3.(2017·泉州质检)人体的各种生理活动离不开营养物质,下列有关营养物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糖类是生命活动所需能量的主要提供者B.蛋白质是身体建造与修复的重要原料C.脂肪是人体内重要的备用能源物质D.维生素是构成人体细胞的主要原料【解析】选D。
本题考查人体主要营养物质的功能。
人体对维生素的需要量很少,而且维生素不为人体提供能量,不构成人体细胞结构,D项不正确。
4.(2017·成都质检)下图所示为4种营养物质含量不同的食物,某同学若长期以其中的一种食物为主食,则最易患佝偻病的是( )【解析】选B。
食物A中含钙、维生素D较多,若长期以食物A为主食,不会导致人患佝偻病;食物B中含钙、维生素D都较少,若长期以食物B为主食,易患佝偻病;食物C和D中含钙、维生素D较多,不会导致人患佝偻病。
5.由于偏食,王强同学的上皮组织发生角化,皮肤粗糙,同时皮下血管出血,这是由于他体内缺乏( )①维生素A ②维生素B ③维生素C ④维生素D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解析】选B。
缺乏维生素A会患夜盲症、皮肤粗糙和干眼症;缺乏维生素C会患坏血病,王强同学的上皮组织发生角化,皮肤粗糙,同时皮下血管出血,可见他由于偏食导致体内缺乏维生素A和维生素C。
6.(2017·厦门质检)如图是比较花生仁、大米、牛肉干三种食物所含能量多少的实验操作示意图。
对于该实验操作,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实验前所取的三种食物的质量相等B.实验中如果不注意挡风,会使每次测量结果偏小C.实验是通过水温变化对三种食物所含能量多少进行比较D.实验中水吸收的热量等于这些食物实际所含的能量【解析】选D。
对照实验只有一个变量,因此,实验前所取的三种食物的质量要相等;食物燃烧时,会散失热量,如果不注意挡风,会使每次测量结果偏小;实验是通过水温变化对三种食物所含能量多少进行比较,释放的热量多,水温高;实验所测得的食物能量低于食物实际所含能量,因为食物燃烧时会向周围散失一小部分热量。
7.关于水对人体的重要意义,叙述不正确的是( )①营养物质必须溶解在水中②细胞内的各种反应可以没有水参加③水可以把营养物质送到各个细胞④细胞代谢废物溶解在水中排出体外⑤水不是细胞的主要成分A.①③B.②④C.①③④D.②⑤【解析】选D。
本题考查水的重要作用。
水分是构成细胞的主要成分,占体重的60%~70%;人体内的各种生命活动离开水都无法进行;人体内的营养物质和废物都必须溶解在水中才能运输。
8.某市发生地震,有些人长时间被深埋废墟但最终获救。
这些幸存者当时生命得以延续的最必需的营养物质是( )A.糖类B.蛋白质C.维生素D.水【解析】选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