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化学平衡的因素.ppt
合集下载
影响化学平衡的因素ppt课件
成与解离平衡的移动。
配位平衡常数
配位平衡常数是衡量配合物生成 与解离平衡的重要物理量,其大 小可以反映配合物生成与解离平
衡的移动情况。
05
实验探究:影响化学平 衡的因素
实验设计
01
02
03
设计思路
通过控制变量法,探究温 度、浓度、压强等因素对 化学平衡的影响。
实验原理
利用勒夏特列原理,分析 各因素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
通过实验可以验证不同因素对沉淀溶 解平衡的影响,并得出相应的结论。
沉淀生成和溶解的过程是可逆的,当 条件改变时,平衡会向生成沉淀或溶 解沉淀的方向移动。
研究不足与展望
本研究仅初步探讨了影响化学平衡的因素,对于其他可能的影响因素尚 未进行深入探讨。
在实验过程中,可能存在一些误差和干扰因素,对实验结果产生一定的 影响。
电极电势是衡量氧化还原反应进行程度的物理量,电极电势的变化 可以反映氧化还原平衡的移动情况。
催化剂的作用
催化剂能够加速氧化还原反应的速率,从而影响氧化还原平衡的移 动。
配合物生成与解离平衡的移动
配合物的生成
金属离子与配体结合生成配合物 的过程会影响配合物生成与解离
平衡的移动。
配合物的解离
配合物在溶液中解离成金属离子 和配体的过程也会影响配合物生
光化学反应
在光照条件下进行的化学反应称为光化学反应,这类反应中光照可 以提供反应所需的能量,从而影响反应的平衡。
光照强度的影响
光照强度可以影响光化学反应的速率和平衡常数,一般来说,光照 强度越强,反应速率越快,平衡常数也可能发生改变。
表面效应
01
表面效应的定义
表面效应是指发生在固体表面或液体表面的化学反应,这类反应受到表
配位平衡常数
配位平衡常数是衡量配合物生成 与解离平衡的重要物理量,其大 小可以反映配合物生成与解离平
衡的移动情况。
05
实验探究:影响化学平 衡的因素
实验设计
01
02
03
设计思路
通过控制变量法,探究温 度、浓度、压强等因素对 化学平衡的影响。
实验原理
利用勒夏特列原理,分析 各因素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
通过实验可以验证不同因素对沉淀溶 解平衡的影响,并得出相应的结论。
沉淀生成和溶解的过程是可逆的,当 条件改变时,平衡会向生成沉淀或溶 解沉淀的方向移动。
研究不足与展望
本研究仅初步探讨了影响化学平衡的因素,对于其他可能的影响因素尚 未进行深入探讨。
在实验过程中,可能存在一些误差和干扰因素,对实验结果产生一定的 影响。
电极电势是衡量氧化还原反应进行程度的物理量,电极电势的变化 可以反映氧化还原平衡的移动情况。
催化剂的作用
催化剂能够加速氧化还原反应的速率,从而影响氧化还原平衡的移 动。
配合物生成与解离平衡的移动
配合物的生成
金属离子与配体结合生成配合物 的过程会影响配合物生成与解离
平衡的移动。
配合物的解离
配合物在溶液中解离成金属离子 和配体的过程也会影响配合物生
光化学反应
在光照条件下进行的化学反应称为光化学反应,这类反应中光照可 以提供反应所需的能量,从而影响反应的平衡。
光照强度的影响
光照强度可以影响光化学反应的速率和平衡常数,一般来说,光照 强度越强,反应速率越快,平衡常数也可能发生改变。
表面效应
01
表面效应的定义
表面效应是指发生在固体表面或液体表面的化学反应,这类反应受到表
影响化学平衡移动的因素ppt课件
问题:温度的变化使反应的v正和v逆变化更大?
2NO2 N2O4 △H= -56.9kJ/mol
【实验2-7】 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2NO2(g) 红棕色
N2O4(g) △H=- 56.9KJ/mol 无色
热水
冷水
热水
冷水
2NO2 N2O4 △H= -56.9kJ/mol
实验现象:热水中(温度升高),混合气体—颜——色—加—深—,
减小压强,会使化学平衡向着气体计量数增大 的方向移动。
2NO2 (红棕色)
V
增
大
V(正)
压
强
N2O4(无色)
V`(正) V`(逆)
V(逆)
0
t1
t2 t3
t
如果减小压强呢?
思考:对于反应前后气体计量系数相等的反应,
压强改变将怎样影响化学平衡?
例:在反应 I2(g)+H2 (g)
V
2HI (g) 中增大压强
视频1
实验2-6结论:
1、加入FeCl3或增加KSCN浓度,反应物 浓度—增——加—,平衡向—正— 反应方向移动; 2、加入NaOH,反应物的浓度 减少 , 平衡向 逆 反应方向移动。
二、影响化学平衡的条件
1、浓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
增大反应物浓度或 减小生成物浓度
化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第二章 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
第二课时 影响化学平衡的因素
复习:
1、化学平衡状态?
化学平衡状态是指在一定条件下的可逆反应, 正反应和逆反应的速率相等,反应混合物中各组分 的浓度保持不变的状态。
2、化学平衡状态特征? 逆 等 动定变
V正=V逆≠0 平衡1
2NO2 N2O4 △H= -56.9kJ/mol
【实验2-7】 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2NO2(g) 红棕色
N2O4(g) △H=- 56.9KJ/mol 无色
热水
冷水
热水
冷水
2NO2 N2O4 △H= -56.9kJ/mol
实验现象:热水中(温度升高),混合气体—颜——色—加—深—,
减小压强,会使化学平衡向着气体计量数增大 的方向移动。
2NO2 (红棕色)
V
增
大
V(正)
压
强
N2O4(无色)
V`(正) V`(逆)
V(逆)
0
t1
t2 t3
t
如果减小压强呢?
思考:对于反应前后气体计量系数相等的反应,
压强改变将怎样影响化学平衡?
例:在反应 I2(g)+H2 (g)
V
2HI (g) 中增大压强
视频1
实验2-6结论:
1、加入FeCl3或增加KSCN浓度,反应物 浓度—增——加—,平衡向—正— 反应方向移动; 2、加入NaOH,反应物的浓度 减少 , 平衡向 逆 反应方向移动。
二、影响化学平衡的条件
1、浓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
增大反应物浓度或 减小生成物浓度
化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第二章 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
第二课时 影响化学平衡的因素
复习:
1、化学平衡状态?
化学平衡状态是指在一定条件下的可逆反应, 正反应和逆反应的速率相等,反应混合物中各组分 的浓度保持不变的状态。
2、化学平衡状态特征? 逆 等 动定变
V正=V逆≠0 平衡1
《2.2.4 化学平衡(第4课时 影响化学平衡的因素)》参考课件
)
A.氯水中有下列平衡:Cl2+H2O ⇌ HCl+HClO,
当加入AgNO3溶液后溶液颜色变浅
B.采用高压有利于合成氨反应:N2+3H2 ⇌ 2NH3
C.反应CO+NO2 ⇌ CO2+NO(△H<0)
升高温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D.使用催化剂有利于合成氨反应:N2+3H2 ⇌ 2NH3
【课堂练习】
正反应是放热反应
图像分析
降
低
v正 = v逆
温
v(逆) v'正=v'逆
v(正) v'正=v'逆
度
v(正)
v(逆)
正反应是吸热反应
正反应是放热反应
【课堂练习】
1.在高温下,反应 2HBr(g) H2(g) + Br2(g) (正反应为吸热反
应)要使混合气体颜色加深,可采取的方法是( B C )
A、减小压强
的转化率为b。a与b的关系是( ) A
A.a>b
B.a=b
C.a<b
D.无法确定
勒 如果改变影响平衡的一个因素(如温度、压强及参加
反应的物质的浓度),平衡就向能够
的
夏 方向移动。这就是勒夏特列原理,也称化学平衡移动 原理。
特 怎老样子理:解天勒之夏道特,列损原有理余中而的补“不减足弱这种改变”?
No Image
⇌ 1. 反应C2H6(g)
C2H4(g)+H2(g) ΔH>0, 在一定条件
No
下于密闭容器Image中达到平衡。下列各项措施中,不能提高乙烷
D
平衡转化率的是 ( )
A. 增大容器容积
B. 升高反应温度
C. 分离出部分氢气 D. 等容下通入稀有气体
2.2.3 影响化学平衡的因素 课件 高二上学期化学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
01
影响化学平衡的因素
二、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因素
3.温度
例5.在一个不导热的密闭反应器中,只发生两个反应: a(g)+b(g)⇌2c(g) ΔH1<0 x(g)+3y(g)⇌2z(g) ΔH2>0 进行相关操作且达到平衡后(忽略体积改变所做的功),下列叙述错 误的是( A ) A.等压时,通入惰性气体,c的物质的量不变 B.等压时,通入z气体,反应器中温度升高 C.等容时,通入惰性气体,各反应速率不变 D.等容时,通入z气体,y的物质的量浓度增大
v正 v正=v
逆
v逆
t
t1
时间
加入催化剂
催化剂对化学平衡影响的v-t图象
01
影响化学平衡的因素
二、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因素
4.催化剂
催化剂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使用催化剂,可以同等程度改变化学反应速率,不能使 化学平衡发生移动,但可以缩短反应达到平衡所需要的 时间。
01
影响化学平衡的因素
二、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因素
E、减小A的浓度
B、增大B的浓度
F、减小B的浓度
C、增大C的浓度
G、减小C的浓度
D、增大D的浓度
H、减小D的浓度
01
影响化学平衡的因素
二、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因素
1.浓度
例2.在一个恒温恒容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2A(g)+B(g)⇌2C(g),起始 时充入1molA和1molB,反应达到平衡后,若继续向容器内充入A, 则平衡_正__向___移动,达到新平衡后A的转化率较原平衡_减__小__,B的转 化率较原平衡_增__大__,当继续充入的A为__1__mol时,达到新平衡后C 的体积分数最大。
2.2.3影响化学平衡的因素(课件)高二化学(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
2)对于Δvg=0的反应:压强改变,平衡不移动。
注:对于只涉及固体或液体的反应,压强对平衡体系的影响极其微弱, 可以不予考虑。
任务四 压强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1)若为反应前后气体体积不等的反应,如N2+3H2
2NH3:
增大压强后,平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向气体计量数和
减小的方向移动;
减小压强后,平衡向气体计量数和 增大 的方向移动。
cp(C) ∙ c q (D) n p (C) ∙ nq (D) Qc= cm (A) ∙ c n (B) = nm (A) ∙ nn (B) ·V (m+n)-(p+q)
当 m+n > p+q
v v′(正)
v(正) v′(逆)
v(逆)
O
t1
t
平衡正向移动
v(正)、v(逆)同时增大
任务四 压强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破坏旧平衡
一定时间
V正′ =V逆′≠0 平衡2
建立新平衡
任务一 化学平衡的移动
3. 平衡移动与反应速率的关系
外界条件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是通过改变反应速率来实现的。条件
改变时:
(1) 若v (正)
= v (逆),平衡
不移动;
(2) 若v (正)>v (逆),平衡向 正反应方向移动;
(3) 若v (正)<v (逆),平衡向
压强增大 压强减小
各物质浓度同等程度增大 各物质浓度同等程度减小
任务四 压强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一定条件下,如下三个可逆反应:
① N2(g)+3 H2 (g)
2NH3(g)
② H2 (g)+ I2(g)
2HI(g)
注:对于只涉及固体或液体的反应,压强对平衡体系的影响极其微弱, 可以不予考虑。
任务四 压强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1)若为反应前后气体体积不等的反应,如N2+3H2
2NH3:
增大压强后,平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向气体计量数和
减小的方向移动;
减小压强后,平衡向气体计量数和 增大 的方向移动。
cp(C) ∙ c q (D) n p (C) ∙ nq (D) Qc= cm (A) ∙ c n (B) = nm (A) ∙ nn (B) ·V (m+n)-(p+q)
当 m+n > p+q
v v′(正)
v(正) v′(逆)
v(逆)
O
t1
t
平衡正向移动
v(正)、v(逆)同时增大
任务四 压强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破坏旧平衡
一定时间
V正′ =V逆′≠0 平衡2
建立新平衡
任务一 化学平衡的移动
3. 平衡移动与反应速率的关系
外界条件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是通过改变反应速率来实现的。条件
改变时:
(1) 若v (正)
= v (逆),平衡
不移动;
(2) 若v (正)>v (逆),平衡向 正反应方向移动;
(3) 若v (正)<v (逆),平衡向
压强增大 压强减小
各物质浓度同等程度增大 各物质浓度同等程度减小
任务四 压强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一定条件下,如下三个可逆反应:
① N2(g)+3 H2 (g)
2NH3(g)
② H2 (g)+ I2(g)
2HI(g)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t t t1 t2
结论:催化剂不能使化学平衡发生移动; 不能改变反应混合物含量;但可以改变达 到平衡的时间
5、化学平衡移动原理——勒夏特列原理 原理:如果改变影响平衡的一个条件(浓度、 温度、压强等),化学平衡就向减弱这种改 变的方向移动
说明:
⑴、此原理只适用于已达平衡的体系 ⑵、平衡移动方向与条件改变方向相反,例如: 增大浓度,平衡移向减小这种浓度的方向;增大 压强,向减小压强方向移动。 ⑶、“减弱”的含义:平衡移动后结果变化的方 向不变,但程度减小。例如,增加反应物浓度平 衡移动后该反应物浓度仍增加,只是增加的程度 比没有平衡移动时要小。
V正
V正= V逆 V‘正 T2升温
0
V逆 t 1
t(s)
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3、压强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讨论:压强的变化对化学反应速率如何影响?v正 和 v逆怎样变化?会同等程度的增大或减小吗? N2(g)+3H2(g) 2NH3(g)反应中,压强变化和 NH3含量的关系
压强 (MPa) NH3 % 1 2.0 5 9.2 10 16.4 30 35.5 60 53.6 100 69.4
即:平衡移动的结果是减弱改变而不是抵消改变。
当堂检测
1.已建立化学平衡的某可逆反应,当改变条件 使化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时,下列有关 叙述正确的是 B • ① 生成物的百分含量一定增加② 生成物的产 量一定增加③ 反应物的转化率一定增大④ 反 应物浓度一定降低⑤ 正反应速率一定大于逆 反应速率⑥ 使用了合适的催化剂 • A ① ② (B) ② ⑤ (C) ③ ⑤ (D) ④ ⑥
结论:压强增大, NH3%增大,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即压强增大, v正和 v逆同时增大,但改变倍数不同;压 强减小,v正和 v逆同时减小,但改变倍数不同。
速率-时间关系图: 增大压强
aA(g)+bB(g)
V(molL-1S-1)
cC(g)+dD(g) a+b > c+d
V‘正 V”正 = V”逆
你讨论!你进步!你进步!你成功!
展示、修改、查漏补缺(约3分钟)
展 示 内 容 1 探究1:浓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2 探究2: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3 探究3:压强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4 探究4:催化剂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5 迁移应用1: 6 迁移应用2: 展示小组及位置 1组C2(黑板展示)
2组C2(展台展示)
强调:气体或溶液浓度的改变会引起反应速 率的变化,纯固体或纯液体用量的变化不会 引起反应速率改变,化学平衡不移动
浓度变 化对反 应速率 的影响 平衡移动 增大反应物 增大生成物 原因 浓度 浓度 减小生成物 减小反应物 浓度 浓度
v正首先增大 v逆首先增大 v逆首先减小 速率变化 v逆随后增大 v正随后增大 v正随后减小 v’正>v’逆 v’逆>v’正 v’正>v’逆 移动方向 正反应方向 逆反应方向 正反应方向
3组C2(展台展示) 4组B1(口头展示) 6组B1(口头展示) 5组B1(黑板展示)
1、目标: 通过你的展示使同学们思路更加清晰。 2、要求: ①口头展示,面向同学,大胆、大方、大声,富有激情; 书面展示,上台迅速,书写认真快速规范,步骤清晰 简洁。 ②非展示同学总结整理完善,并迅速浏览展示内容,准 备点评、补充、质疑。
温馨提示
请拿出你的 N0.13导学 案,课本、双色笔和练习本 ,还有你的激情!
你做好准备了吗?
成功总是青睐那些有准备的人!
问题导学 思考:化学平衡的直接标志是什么?哪些条 件的改变会破坏化学平衡状态呢?(有关化 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入手分析)
这些反应条件的改变又将如何影响化学平衡呢?
化学平衡发生移动
巧记: 化学平衡总往反应速率大的方向移动 二、影响化学平衡的条件 1、浓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实验2-4】FeCl3与KSCN的反应
实验结论: 增加FeCl3或增加KSCN,生成物浓度——— 正 ,平衡向—— 反应方向移动,减小Fe3+的 — 增加 逆 浓度,平衡向 反应方向移动。
V(mol· -1S-1) L
强调:压强变化若没有浓度的变化,化学 不变 不移动 反应速率——————,化学平衡——————。
压 强 对 化 学 平 衡 的 影 响:
aA(g)+bB(g)
cC(g)
4、催化剂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讨论:催化剂怎样改变v正和 v逆? 小结:同步、等倍数改变v正和 v逆
v
含量
v’正= v’逆
v正 = v逆
2.恒温下, 反应aX(g) bY(g) +cZ(g)达到平 衡后, 把容器体积压缩到原来的一半且达到 新平衡时, X的物质的量浓度由0.1mol/L增 大到0.19mol/L,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A. a>b+c B. a<b+c C. a=b+c D. a=b=c
学科班长课堂总结
V正
V正= V逆
V’逆
V逆
0
t1
t2
t(s)
规律:增大压强,化学平衡向—————————
气体体积体积扩大方向 ————————————————移动;体积相等的
气体反应,压强改变,化学平衡———————。 不移动
增大压强,气体总物质的量浓度增大,化学平 衡向气体总物质的量浓度减小的方向移动; 减小压强,气体的总物质的量浓度减小,化学 平衡向气体总物质的量增大的方向移动。
aA(g)+bB(g)
v
cC(g) 当a+b=c时
v’正= v’逆
v正 = v逆
t
结论:压强变化不影响体积相等的气体反 应的化学平衡 讨论:压强的变化不会影响固体或液体物质 的反应速率,压强的变化会使固体或液体反 应的化学平衡移动吗?
结论:无气体参加的反应,压强的改变,不 能使化学平衡移动 讨论:在N2(g)+3H2 (g) 2NH3 (g)密闭反 应体系中,充入He气体:⑴容积不变时, 不变 不变 反应物质浓度—————,反应速率————, 不移动 化学平衡——————;⑵气体压强不变时, 减小 气体总物质的浓度—————,化学平衡向—— 逆反应 ———— 方向移动
增大反应物浓度 正反应方向 减小反应物浓度 逆反应方向 增大生成物浓度 逆反应方向 减小生成物浓度 正反应方向 增大体系压强 向体积缩小方向 减小体系压强 向体积增大方向 升高体系温度 降低体系温度 向吸热方向 向放热方向
p(原平衡)<p(新平衡) p(原平衡)>p(新平衡)
T(原平衡)<T(新平衡)
小结: aA(g)+bB(g)
改变的条件 平衡移动的方 向
cC(g)+dD(g) △H<0 a+b > c+d
平衡移动的结果 使反应物浓度减小 使反应物浓度增大 使生成物浓度减小 使生成物浓度增大 使体系压强减小 使体系压强增大 使体系温度减低 使体系温度升高 原平衡与新平衡比较
反应物c (原平衡)<c(新平衡) 反应物c(原平衡)>c(新平衡) 生成物c(原平衡)<c(新平衡) 生成物c(原平衡)>c(新平衡)
一定条件下 非平衡状态 条件改变 的化学平衡 原平衡破坏 一定时间后 反应速率改变, v正≠ v逆, v正= v逆, 反应混合物 且变化量不同 反应混合物 中各组分的 中各组分的 含量恒定 含量不断变 化 平衡状态Ⅰ
新条件下的 新化学平衡 v’正= v’逆, 反应混合物 中各组分的 含量恒定 平衡状态Ⅱ
1、化学平衡移动的定义:化学上把这种可 逆反应中旧化学平衡的破坏、新化学平衡 建立的过程叫做化学平衡的移动. 2、化学平衡移动的方向与速率变化:
⑴、若外界条件变化引起v正> v逆: 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⑵、若外界条件变化引起v正< v逆: 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⑶、若外界条件变化引起v正= v逆: 旧平衡未被破坏,平衡不移动
, V正
增 大 反 应 物 浓 度
V”正 = V”逆 V正 V正= V逆 V’逆 平衡状态Ⅱ
平衡状态Ⅰ
V逆
0
t1
t2
t3
t(s)
结论:当其他条件不变时,增大反应物浓度或 正 减小生成物浓度,化学平衡向————反应方向移 动;增大生成物浓度或减小反应物浓度,化学 逆 平衡向————反应方向移动。 思考:1、某温度下,反应C(s)+H2O(g) CO(g)+H2(g)达到平衡后,增加或移去一部分碳 固体,化学平衡移动吗?为什么? 2、实验2—6中,向平衡体系中加入少量氯化钾 固体,溶液颜色怎么变?为什么?
T(原平衡)>T(新平衡)
如果改变影响平衡的一个条件(浓度、温度、压强等), 平衡就向能够使这种改变减弱的方向移动。
讨论:反应N2(g)+3H2 (g) 2NH3 (g)△H<0达到化学平 衡,改变下列条件,根据反应体系中的变化填空:
①若N2的平衡浓度为a mol/L,其他条件不变时,充入 正反应 N2使其浓度增大到b mol/L后平衡向——————方向移动, 达到新平衡后, N2的浓度为c mol/L,则a、b、c的大小 a< c < b 为———————;②若平衡体系的压强为P1 ,之后缩小反 正反应 应体系体积使压强增大到P2 ,此时平衡向——————方向 移动,达到新平衡后 体系的压强为P3 ,则P1 、 P2、 P3 P1<P3<P2 的大小为——————————;③若平衡体系的温度为T1 , 逆反应 之后将温度升高到 T2 ,此时平衡向——————方向移动, 达到新平衡后 体系的温度为T3 ,则T1 、 T2、 T3 的大小 T 1 < T 3< T 为——————————2。
勤学,善思;坚强,自信。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了解温度、浓度和压强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并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 过程与方法: 提高利用实验探究、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养成透过现象看本质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素养。 重、难点: 勒夏特列原理及其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