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语言习得入门第三章讲解

合集下载

西安外国语大学第二语言习得概论课件

西安外国语大学第二语言习得概论课件
童什么是不正确的,不合法的。 • 间接消极证据:如果某一语言当中从来不出现某种形式,对儿童来
说,这就是间接消极证据。 积极证据 儿童从环境中听到的话语,这些话语告诉儿童什么是正确的,合法的。
有研究表明:在儿童习得母语过程中,消极证据不够充分,他们习 得语言时,只能把希望寄托在积极证据上。
在与儿童交谈时,成人关注的是内容,对语言形式关注较少。儿童 的语言形式出现问题时,成人也很少纠正。但是,主动纠正的情况 也确实存在。 成人:“洗脸”,说! 儿童:洗脸。 成人:嗳(赞许),“洗手”。 儿童:洗手。 成人:嗳(赞许),“洗脚”。 儿童:脚。 成人:“洗脚”。 儿童:洗手。
能力指抽象的知识, 水平是运用知识的本领, 表现是水平付诸实施的结果。
2.乔姆斯基能力概念批评
能力概念的核心,是把语言当成一个抽象的系统,并且认为语言学 家的责任就是研究这一抽象系统。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必须排除社会 和文化的影响以及使用者的个体差异因素。 塞林格: 乔姆斯基只关注理想的说话人/听话人,但学习者的个体差异是第二语
——哈默尔
6.母语者和非母语者
母语者的语言知识和运用语言的能力,为第二语言提供了相对明 确的标准。 母语能力的特点: 下意识地理解与应用母语规则。 不自觉地掌握母语形式所表达的认知、情感和社会文化意义。 在实际交际中,直觉地理解语言形式所表达的社会功能,而且理
解语言形式服从功能。 上述能力分表达和接受两种表现形式。 能创造性地使用母语,可以说出或听懂从来没有接触过的话语。 上述能力因人而异,具有个人特点,儿童跟成年人也有差别。
例1:
A:劳驾,西安外大怎么走? B:劳驾,西安外大一直走。
例2:
问:你觉得平时说话时用“把字句”困难吗? 答:我大概不用。因为用把字的时候,后面的词想一想的时候,用

《第二语言习得研究》重点知识点

《第二语言习得研究》重点知识点

《第二语言习得研究》重点知识点一、第二语言习得理论1.第二语言习得与第一语言习得的区别:第二语言习得是指学习者在已经掌握第一语言的基础上学习第二语言,与第一语言习得有所不同。

2.共同的习得条件:第二语言习得与第一语言习得都受到认知、社会、情感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3.输入假设:学习者习得第二语言的过程中需要大量的输入来构建语言知识和语言能力。

二、第二语言习得过程1.初始期:学习者对第二语言的习得处于初始阶段,主要表现为对语言规则的不熟悉,需要借助外语教学材料和教师的指导。

2.中期:学习者开始积累语言知识,并能够进行简单的口语表达和书面表达,但仍然存在语法错误和用词不准确等问题。

3.发展期:学习者的语言技能和语言运用能力在这个阶段得到显著提高,能够流利地进行口语交流和书面表达。

4.准母语期:学习者的第二语言已经达到与母语相近的程度,几乎能够毫无困难地实现听、说、读、写等各方面的能力。

三、第二语言习得影响因素1.基础能力:个体的智力、工作记忆、认知能力等对第二语言习得有重要影响。

2.学习策略:学习者在习得第二语言过程中采取的方法和策略也对习得效果产生影响。

3.情感因素:学习者对学习第二语言的情感态度、自信心等情感因素对习得过程产生影响。

4.环境因素:学习者所处的学习环境,包括学校、家庭、社会环境等对第二语言习得有影响。

四、第二语言习得教学策略1.输出与输入平衡:教师应当提供足够的输入,同时鼓励学习者进行口语和书面的输出。

2.合作学习:通过合作学习,学习者能够在与他人进行互动中提高第二语言的流利度和准确度。

3.语境创设:教师可以通过创设各种真实的语言交际情境来提高学习者的第二语言习得效果。

4.个性化教学:教师应根据学习者的个体差异,采取不同的教学策略和方法,满足每个学习者的学习需求。

以上是《第二语言习得研究》的重点知识点。

了解这些知识点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学习者在学习第二语言过程中的习得情况,并且在实际的第二语言教学中有所借鉴。

第二语言习得入门第三章讲解课件

第二语言习得入门第三章讲解课件

Competence and Performance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 • competence • (internal )
comprehension(indirectly)
superior to prior to
production(directly)
• • performance
Acquisition and Learning
• The distinction between acquisition and learning is formally made by S.Krashen.
• According to Krashen, acquisition refers to subconscious learning in the natural environment that is not influenced by explicit instruction in a second language's rules and system or about errors(1985)
• basic similarity: non-native language • basic distinction:
education,goverment or business(ESL)
geographical context little exposure to native use of the language or few opportunities(EFL)
Competence and Performance
• It is a distinction introduced by Chomsky into linguistic theory but of wider application.

第二语言习得

第二语言习得

第二语言习得第一章第二语言习得研究概述第一节第二语言习得研究的基本概念第二语言习得作为独立的研究领域距今已有四十多年的历史,其成熟的标准有以下几项:1.研究领域不断扩大2.研究涉及的范围不断扩展3.研究从理论假设发展为理论模式4.研究方法不断丰富一、母语与目的语母语:学习者所属种族与社团所使用的语言,也称“本族语”,通常又称为“第一语言”。

目的语:又称“目标语”,一般指学习者正在学习的语言。

第一语言:出生之后最先接触习得的语言。

注意移民及多民族家庭的情况二、“第一语言”与“第二语言”第一语言:指儿童幼年最先接触到和习得的语言,通常指其母语或本族语,是就语言习得的时间而言的。

第二语言:指第一语言之后的任何一种其他语言,包含第二语言、第三语言、第四语言或其他更多语言,是就语言习得的先后顺序而言的,与语言习得环境无关。

概念辨析:母语及本族语,第一语言及第二语言举例分析:海外华人,吉尔吉斯、哈萨克、乌兹别克等地区的多民族通婚情况三、“习得”与“学习”克拉申(Krashen)的理论:“习得”与“学习”相对应,用来区分两种不同的语言获得的过程和方式。

成年人通过两种不同的、独立的方式获得第二语言,即“习得” (acquisition)和“学习”(learning)。

“习得”与“学习”的概念及特点可以从三个方面来区别,即语言获得的方式、心理过程和知识类型。

具体概念辨析“习得” (acquisition):获得方式——非正式的语言活动。

(informal learning)心理过程——下意识的语言获得。

(subconscious learning)知识类型——隐性语言知识。

(implicit knowledge)“学习”(learning):获得方式——正式的语言活动。

(formal learning)心理过程——有意识的语言获得。

(conscious learning)知识类型——隐性语言知识。

(explicit knowledge)“习得”与“学习”的关系克拉申(Krashen):“习得” (acquisition)为隐性知识,“学习”(learning)为显性知识,二者是不同类型的知识,通过学习获得的显性知识不能转化为隐性知识。

第三章 语言学习理论

第三章 语言学习理论

第三章语言学习(习得)理论本章我们将讨论语言学习(习得)问题,介绍语言学习(习得)理论。

有关第二语言习得的理论和假说现在已不下数十种,本章着重介绍影响较大的对比分析假说、中介语假说、内在大纲假说和习得顺序假说、输入假说、普遍语法假说及文化适应假说。

最后对第一语言习得和第二语言学习做一对比。

第一节语言学习与语言习得1.学习与习得的定义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西方一些学者就提出区分语言的学习(learning)与习得(Acquisition)这两种不同的学习。

70年代中期美国语言教学理论家克拉申(S.Krashen)又进一步系统地提出了学习与习得假说。

那么什么是习得,什么是学习呢?(第一)语言“习得”通常指的是儿童不自觉地自然地掌握、获得第一语言(通常是母语)的过程和方法。

所谓不自觉地自然地,是指儿童有一种内在的语言学习能力,他是在潜意识地、不知不觉的过程中获得一种语言,对语言规则的掌握是无意识的;他在自然的语言环境中(不是在课堂里),为了生存和发展的需要去学习并运用一种语言,他不注意语言形式(不自觉地掌握),只注重意义的沟通;获得语言的过程是由不自觉到自觉(比如入学后)。

(第二)语言“学习”通常指的是在学校环境(即课堂)中有意识地掌握第二语言的过程和方式,比如成人在学校学习第二语言。

所谓有意识地,是指为了某种目的,自觉地去学习第二语言,掌握第二语言的规则系统并加以运用,尤其注重语言形式的学习;其过程是从自觉到不自觉(指熟能生巧、自动化后)。

在使用学习与习得这两个术语时,一般的用法是:广义的学习包括习得和上述狭义的学习。

也有的学者主张把狭义的学习称为“学得”,以示与其上位概念的学习相区分,既包括学得与习得。

还有人把习得称为“获得”。

学习与习得这两种获得语言的途径,并非完全隔绝或相互排斥,而是相互交叉、相辅相成。

正因为第二语言学习中也包含有习得的因素,越来越多的人把第二语言学习也称为第二语言习得。

在第二语言学习理论的研究中,特别是西方学者的研究文章中已出现用术语“习得”代替“学习”的趋向。

《第二语言习得理论》复习纲要附参考答案

《第二语言习得理论》复习纲要附参考答案

《第二语言习得理论》复习纲要附参考答案《第二语习得理论》复习纲要第一章引言1、二语习得研究者的研究对象一般是群体,而不是个体,你如何看待这个问题?10二语习得研究中,研究者的研究对象一般是群体,研究结论也是对某个群体而言。

但作为二语教学的老师,他更加关注一个个的个体,他关心的是如何让每一个学生很好的掌握第二语言。

这种情况下,二语习得研究者得到的结论,很可能对进行教学的老师的指导意义不是很大。

因此,二语习得研究者有必要加强对个体的研究,而不是局限于群体。

2、你认为什么是学外语的最好方式?9第二章人1、什么是一语习得的行为主义模型?提出者是?16-17一语习得的天生论模型的理论基础是乔姆斯基的转换生成语法,天生论认为人的大脑中有一个语言习得的机制,小孩出生后在任何一个语言环二语学习者对所学语言文化的态度影响学习过程,言语适应模型认为人们之间的交谈包含三个不同的过程,即交谈双方保持他们各自的说话方式,让各自的说话方式与对方显得越发不同,双方采用对方的说话特点以相互靠拢。

8、什么是foreigner talk?31当本族语者与非本族语者交谈时,所采用的简化的语言表达形式,可能会不符合语法规范。

9、人们一般认为学习者影响其学习效果,但Hermann提出了相反的看法,他提出的Hermann’s Resultative Hypothesis指什么?32一般认为,学习者对所学语言以及讲该语言的社会的态度会影响他学习该语言成功与否,但Hermann提出了另一个看法,称之为Hermann’s resultative hypothesis,认为可能恰好相反,学习者如果学习成功,就能促进他对该语言和讲这种语言的社会的正面态度,如果学习失败或者不太成功,他的态度会是消极的。

10、什么是语言规划?3211、人们一般把英语分为哪几个环?34-35我们一般把英语分为三个环,即inner circle,outer circle和expanding circle。

第三章-对外汉语-第二语言习得理论1PPT课件

第三章-对外汉语-第二语言习得理论1PPT课件

(二)动机
幼儿习得母语,是生存的本能。 成人学习第二语言,目的不一。
-
4
(三)环境
儿童是在自然环境中习得母语的。 成人学习第二语言大多在课堂。
-
5
(四)方法
儿童习得母语,往往是在现实环境中 看到实物、真实动作或真实事件,并 听到表示这些实物、动作或事件的语 音。习得需要大量的时间,效果一般 比较好。
成人学习第二语言,常常要通过母语 来联结概念与声音的关系。学习相对 说来花的时间较少,但学习的效果是 不确定的。
-
6
(五)教育者及相关因素
儿童接受的母语,大多由亲属输入, 语句清楚简单,语速慢,重复多,有 感情,伴随表情和动作,是照顾性语 言。
成人学习第二语言,大多由教师输入, 感情、表情和身势语不那么丰富。
(3)只强调认知能力对语言能力的影响, 忽略了语言能力的发展对认知能力发展 的影响。
-
17
4、语言功能论
代表人物是英国语言学家韩礼德。 语言功能论是从语言交际功能的角度研
究儿童语言的发展。认为儿童习得母语 的过程,应看做是逐步探索并掌握用语 言来表示功能的各种方式的过程。
-
18
评价
功能论触及到语言的核心——语言的交 际功能,从一个全新的角度说明第一语 言的习得过程。语言功能理论也影响到 功能法教学流派的形成。该理论着重阐 述儿童对语言意义和功能的掌握,而对 语言结构的发展则论述不多。
-
23
二、 中介语及其发展过程
中介语的理论是20世纪60年代末在美国创立 的,1972年塞林克(Selinker,L)发表了《中介 语》(The Interlanguage)一文,标志着中 介语理论已趋向成熟。
-
24

第二语言习得入门第三章讲解课件

第二语言习得入门第三章讲解课件
(external)
comprehension production
First Language,Second Language, and Foreign Language
• First Language refers to the mother tongue one learns during childhood
Unit 3
Defining Concepts of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on
Contents ❶ Competence and Performance ❷ First Language, Second Language, and Foreign Language ❸ Acquisition and Learning ❹ Input and Output ❺ Interlanguage ❻ Variability ❼ Fossilization ❽ Language Transfer
Acquisition and learning
Comprehensible Input or Output
• Comprehensible input is a hypothesis first proposed by Stephen Krashen(1981). He purports that learners acquire a second language by hearing and understanding messages that are slightly above their current second language language level.
• basic similarity: non-native language • basic distinction:

《第二语言习得》PPT课件

《第二语言习得》PPT课件

4. 学习者语言偏误的解释
• 对学习者偏误的解释需要对偏误的来源进 行分析,通过分析来建立与第二语言习得 相关的过程。
• 因而,对学习者偏误产生的来源的分析, 是基于偏误产生的过程的分析。
• 通过过程的分析对作为产出结果的偏误进 行解释。基于过程的偏误分析和解释才有 意义。
5. 学习者语言偏误的评价
• 对比分析的两种版本:
• 强势版本:用对照分析方式来预测困难等 级的方法。
• 弱势版本:使用对照分析法来解释可以观 察的到困难。Oller和Ziahosseiny提出细微 差异(subtle differences)版的对照分析假说 理论:“不管在单一或多种语言系统间, 即使他们的差异极为渺小,终究还是会产 生困惑。”
• 事实上,在汉语学习中,学习者的许多困难以及 学习者所犯的许多错误都与汉语和母语之间文化 方面的差异有关。
从“偏误分析”到“中介语” 到“学习 者语言
• Corder (1967 ) “The significance of leaners’ errors”
• Selinker (1972)“Interlanguage
学习者的水平、母语背景、习得的环境 • (3)语料收集的方式: • 自然表达、面谈、诱导、实验;横向与纵向;
2. 学习者语言偏误的鉴别
• 问题之一: “偏误”和“失误”的鉴别问 题
• 鉴别困难的原因: • 把学习者“语言能力”看做是“单质”
(homogeneous)的,因而无法解释学习 者语言偏误中出现的“变异” 现象; • 问题之二:如何区分学习者的“显性偏误” 和“隐性偏误” 。
• 选择。由于不可能对有关的两种语言所有的方面 都进行比较,因此,必须对要比较的某些语言形 式做些选择。

04第三章语言习得理论和第二语言习得研究

04第三章语言习得理论和第二语言习得研究

第三章 语言习得理论和第二语言习得研究从事语言教学必须遵循语言学习规律。

一、语言学习(language learning )和语言习得(language acquisition ):(一)语言学习与语言习得的定义:二十世纪60年代西方学者提出区分语言的学习和习得这两种不同的学习。

70年代中期美国语言教学理论家克拉申(S.Krashen )进一步系统提出学习与习得的假说。

语言学习:在课堂环境下有专门的教师指导,严格按照教学大纲和课本,通过讲解、练习、记忆等活动,有计划、有系统、也是有意识地对语言规则进行掌握。

(成人在学校学习第二语言)语言习得:在自然的语言环境中,通过旨在沟通意义的言语交际活动,不知不觉(潜意识)地获得一种语言。

(儿童习得第一语言)在使用学习与习得这两个术语时,一般用法是:广义的学习:包括习得(获得)和上述狭义学习(学得)。

“学习”和“习得”是两种获得语言的途径,在人们获得语言的过程中相互交叉、相辅相成。

如图所示:二、习得与学习的不同(1)习得,特别是儿童第一语言的习得,是从本能的要求(生存和交际的需要)开始、与其生理和心理的自然发育、成熟同步进行的过程, 儿童是在不知不觉中习得第一语言的,成人的习得对主体来说也是一种潜意识的行为;学习则是主体为了掌握一种新的交际工具所进行的目的性非常明确的活动,除了本身的自觉要求外,还加上教师的督促、考试、竞争等外部因素的作用,是一种有意识的行为。

(2)习得一般是在使用该目的语的社会环境中进行的;学习则主要是在课堂环境下进行的,可能有使用该目的的社会环境(学习第二语言),也可能没有(学习外语)。

(3)习得时注意力主要集中在语言的功能和意义方面,集中在语言如何有效地表达思想以及语言所表达的信息上(语言的内容),而不是语言形式,语言形式的掌握、语言知识的获得往往是潜意识的;学习,特别是在传统教学法的影响下,其注意力往往集中于语言的形式方面,有意识地、系统地掌握语音、词汇、语法等,甚至在很大程度上忽视了语言的意义。

第二语言习得课程讲义

第二语言习得课程讲义

第⼆语⾔习得课程讲义第⼆语⾔习得课程讲义任课教师:张景华聊城⼤学外国语学院第⼀节语⾔1、语⾔的定义及性质2、第⼀语⾔与母语3、第⼆语⾔与外语4、语⾔与⾔语5、语⾔与社会6、语⾔与思维7、语⾔与⽂化、跨⽂化(⽂化:1)⽣态⽂化(ecological culture);2)语⾔⽂化(linguistic culture);3)宗教⽂化(religious culture);4)物质⽂化(material culture);5)社会⽂化(social culture).跨⽂化:阅读下⾯短⽂,思考这些⼥⽣犯了什么错误?What is Wrong with Their “Hello”?A group of Chinese girls who just arrived at the United States for their university education decided to visit the city of New York together. Since their school was not very far from the city, they planned to take a Greyhound bus(“灰狗”,美国⼀长途汽车公司名)to go there at weekend. Saturday morning, they got up early and after two hours’drive they got to the downtown of the city. They stayed there for a couple of hours, shopping and sightseeing happily. Everything seemed OK until it was the time for them to go back----they suddenly realized that they lost their way back to the Greyhound bus station. What made the situation worse was that it was getting darker. In despair, they stopped at a corner on the street and decided to ask for help. At this moment they saw a young couple passing by, so they said “Hello!” to this couple. To their surprise, the couple looked at them coldly and hustled on. Having no way out, they approached to th e next group of passerby and tried a louder “Hello!”this time. Again they got nothing but a cold shoulder from these city people.显⽽易见,细⼼的读者已经知道这些⼥⽣的错误所在了——不是语⾔错误,⽽是语⽤错误。

(完整)《第二语言习得研究》重点知识点,推荐文档

(完整)《第二语言习得研究》重点知识点,推荐文档

第二语言习得研究第一章第二语言习得研究概述第一节第二语言习得研究的基本概念1.母语:通常是指学习者所属种族、社团使用的语言,因而也称作“本族语”。

一般情况下,母语通常是儿童出生以后最先接触、习得的语言。

因此,母语通常也被称作“第一语言”。

2.目的语:也称“目标语”,一般是指学习者正在学习的语言。

它强调的是学习者正在学习的任何一种语言,与学习者的语言习得环境无关。

3.第一语言:指儿童幼年最先接触和习得的语言。

4.第二语言:相对于学习者习得的第一语言之外的任何一种其他语言而言的。

强调的是语言习得的先后顺序,与语言习得的环境无关。

5.习得:指“非正式”的语言获得。

“习得”通常是指在自然状态下“下意识”的语言获得。

内隐学习是通过无意识或下意识的方式来获得语言知识。

通过“习得”方式获得的是“隐性语言知识”。

6.学习:指“正式”的语言规则学习,即通过课堂教学的方式来获得第二语言。

一般是指“有意识”的语言知识的获得。

外显学习是在有意识的状态下通过规则学习来获得语言知识。

通过“学习”方式获得的是“显性语言知识”。

7.第二语言习得:指学习者在目的语国家学习目的语。

学习者所学的目的语在目的语国家是公认的交际工具,当然也是学习者用来交际的工具。

8.外语习得:学习者所学的语言在本国不是作为整个社团的交际工具,而且学习者所学的语言主要是在课堂学习的。

9.第二语言环境:指学习者所学的语言在语言习得发生的环境中作为交际语言。

10.自然的第二语言习得:指以交际的方式获得第二语言,而且语言习得通常是在自然的社会环境下发生的。

11.有指导的第二语言习得:以教学指导的方式获得第二语言,语言习得通常是在课堂教学环境中发生的。

12.语言能力:是由交际双方内在语法规则的心理表征构成的。

语言能力是一种反映交际双方语言知识的心理语法。

母语使用者对句子的合语法性的直觉判断依据的就是这种隐性语言知识。

语言能力是关于语言的知识。

13.语言表达:交际双方在语言的理解与生成过程中对其内在语法的运用。

二语习得理论第3讲

二语习得理论第3讲
代替口误: 毛毛:我是来自大城市铁岭莲花赤水沟子,我名 字叫鸭蛋,今天心情非常冲动。
偏误
是系统的、有规律的,由于语言能力不足造成, 一般不能自行改正。
失误是表现问题。 偏误是能力问题。
偏误分析
(英) Johnson ( 2002. An Introduction to Foreign Language Learning and Teaching) 外语学习者的话语中,最吸引人的莫过于其中 的错误。如果学习者的每句话都正确无误,我们 就不知道他脑子里在想什么。但是,话语中一旦 出现错误,我们就可以研究它的特点,推测出错 的原因。错误可能暗含着关于外语学习过程的重 要信息。这就好像是医生看病一样。对于医生来 说,患者的疼痛部位(而不是其他部位)能够告诉 他更多的信息。
负面影响
美国芝加哥一个靠养老金生活的老太太,在医院 实施了一次小手术后回家。 两星期后,她接到医院寄来的一张账单,款数是 63440美元。她看到偌大的数字,不禁大惊失色, 骇的心脏病猝发,倒地身亡。 后来,有人向医院一核对,原来是工作人员操作 电脑时把小数点的位置放错了,原来只需要付 63.44美元。
我想到自己把匕首扔在地上时对那老人的蔑视,也想到 自己捂着被踢伤的小腹挣扎回家的情形。我想到荒凉的 天葬沟旁那清冷孤单的感觉,也想到自己把皮袍披在索 米姬身上时的柔情。我想到那红霞,那黑马驹,那卑污 的希拉,那可怕的分离。又想到了像一柄勺子和一只小 猫般大小的婴儿.想到女教师、马车夫和诺盖淖尔湖的 清波。我想到自己那已无法分辨的委屈,更想起了那些 简直已经无法全部记忆的、使我从一个儿童长成一个青 年的许许多多的岁月,想起父亲怎样把幼年丧母的我托 付给那个慈祥的老人……(张承志《黑骏马》)
“胜败都是中国人赢”

第二语言习得入门第三章讲解教学文案

第二语言习得入门第三章讲解教学文案
Page 3
Competence and Performance
Competence refers to a speaker's knowledge of his language as manifest in his ability to produce and to understand a theoretically infinite number of sentences most of which he may have never seen or heard before.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comprehension(indirectly)
competence
superior to prior to
(internal )
pronce
(external)
comprehension production
Page 5
Competence and Performance
relations comprehension(listening and
reading)≠competence production(speaking and writing)
≠performance
Page 6
Competence and Performance
Second Language refers to the learning of an additional language after learners have acquired their mother tongue.
Page 9
First Language,Second Language, and Foreign Language

《第二语言习得研究》全书概要 (知识点全)

《第二语言习得研究》全书概要 (知识点全)

《第二语言习得研究》全书概要第一章绪论第一节第二语言习得的一般概念第二语言习得(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简称SLA,是指人们在获得母语(第一语言)的基础上习得另一种或几种语言的过程。

也叫“二语习得”。

一、母语与目的语母语指学习者所属种族、社团使用的语言,也称作“本族语”。

目的语,也叫目标语,一般指学习者正在学习的语言。

二、第一语言与第二语言第一语言指儿童幼年最先接触和习得的语言,在此后习得的语言就是第二语言。

三、习得与学习克拉申(Krashen)认为成人L2学习者有两种独立的语言获得方式,两者在获得方式、心理过程、所获得的知识类型、作用等方面都不同Krashen认为,习得的知识与学得的知识是相互独立的两种知识。

学得的知识无法转换成习得的知识。

即所谓“无接口观点”(non-interface position)。

自然习得研究的证据表明,在习得情况下并未发生学习的过程,有时候,学习者可以先学会某个规则,但是并没有习得这个规则。

也就是说学习过程并不一定导致习得过程的发生。

无接口观点的证据:Seliger(1979)的证据:他让在课堂上让学习者描述一些图片,然后分析这些学习者使用冠词a与an的情况;此外,他让这些学习者陈述关于冠词用法的相关规则。

调查分析表明,学习者的实际语言表达与其元语言知识不相关。

也就是说,“习得”与“学习”的确是彼此独立的。

第二语言习得是指学习者在目的语国家学习目的语。

外语习得指学习者所学的语言在本国不是作为整个社团的交际工具,而且学习者所学的语言主要是在课堂上学习的。

五、自然的第二语言习得与有指导的第二语言习得:前者指在自然的社会环境下以交际的方式获得第二语言;后者指在课堂教学环境中以教学指导的方式获得第二语言。

语言能力是一种反映交际双方语言知识的心理语法。

语言表达指交际双方在语言的理解与生成过程中对其内在语法的运用。

一、第二语言习得研究与语言学:语言学是一个古老的学科,第二语言习得研究则是一个年轻的学科。

第二语言习得导论笔记和概念总结

第二语言习得导论笔记和概念总结

第一章:语言习得和语言教学第一课:第一语言和第二语言第一语言是个人身份的标志,总体水平也高于第二语言。

第二语言可以在不同环境中获得。

外语环境和二语环境,它们的区分主要取决于课堂之外的目的与是否常用。

第一、而与环境和外语环境的对立,取决与目的与在社区中是否常用。

第二、外语环境和二语环境的区分,有时并不像认为的那么简单。

第三、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特别是因特网的普及,二语环境和外语环境的区别可能变得不那么重要。

第二课:语言习得语言习得即指语言习得这一现象,也指对这现象的研究。

第一语言习得研究的是儿童学习母语问题,也称“母语习得”。

第二语言习得包括对母语之外的所有语言的习得研究,研究对象一般是成年人。

语言习得研究中,有两个基本问题:逻辑问题和发展问题。

逻辑问题研究的课题是:语言习得是如何成为可能的?发展问题指的是:语言习得遵循一定的发展顺序和步骤。

第三课:应用语言学科德是应用语言学的早期代表人物之一。

语言教学和第二语言习得仍然是应用语言学的两个重要领域,但是应用语言学的研究范学科。

与应用语言学相对的,是理论语言学。

理论语言学的目的是对语言系统本身进行理论描述,找出其规律。

第四课:语言教学第一语言教学(母语教学)语言教学母语环境中的第二语言教学(或二语教学)第二语言教学对外环境的第二语言教学(外语教学)上图说明第二语言教学在两个层面上出现即广义:第二语言教学是从基本性质角度进行的分类,与第一语言教学相对。

狭义:第二语言教学是从学习环境角度进行的分类,和外语教学相对。

研究重点:学习机制、学习者语言、语言环境和语言习得、学习者个体差异。

第二语言教学研究的重点是教师和教学过程,第二语言习得研究的重点是学习和学习过程,包括中介语。

第五课:教学理念反应的是对语言学习和语言教学的基本认识。

包括:学习什么、怎样学习、如何教授。

理念是从一个人所受的全部语言教育当中,从这个人的语言学习有关的全部经历当中感悟出来的。

比较系统,有比较深厚的理论基础。

第二语言习得PPT课件

第二语言习得PPT课件
第10页/共35页
六、“语言能力”与“语言表达”
• “语言能力”(competence): • 反映交际双方语言知识的心理语法。 • 母语使用者对句子的合语法性的直觉判断所依据的隐性语言知
识。 • “语言表达”(performance): • 交际双方在语言的理解与生成过程中对其内在语法的运用。 • 区别:语言能力是关于语言的知识,语言表达是关于语言运用
第18页/共35页
第 要•• 一二三回、十第世节顾二纪语6第0言年二习代语得末研:言究习的发得端研究的发端与发展的简
• 1. Corder:《学习者偏误的意义》 • 2. Selinker:《中介语》 • 二、第二语言习得研究发展的途径 • 1. 50-60年代:理论初创 • 2. 70年代:理论大发展 • 3. 80年代中期至今:新兴研究领域与方法 • 三、汉语作为第二语言习得的研究 • 80年代、90年代和90年代后
• 描写(Description):对两个语音系统进行细 致描写。
• 选择(selection): 结合偏误找出困难语项。 • 比较(comparison):对选定语项进行分析对
比,寻找共同处与不同处。 • 预测(prediction):在对比基础上预测可能
出现的错误。 • 2、难度等级:根据相同与不同点难度上的差异
进行了分级。认为差异越大难度越大,其实也 不尽然。
第24页/共35页
四、对比分析的局限
对比分析在60年代盛行,在70年代衰落。 对比分析的局限性主要表现在: 1、心理学基础为行为心理学,其核心思想“刺激—反应”理论受到乔姆斯基的猛
烈抨击和批判。 2、结构主义语言学并没有为对比分析找到解决问题的出路。(有共同范畴与否) 3、将“差异”等同于“难度”是不符合逻辑的。 4、其他理论假设也受到来自实验研究和教学实践的挑战和质疑。

第二语言习得 教学大纲

第二语言习得 教学大纲

《第二语言习得》课程教学大纲一、教学目得本课程就是汉语国际教育本科专业所必修得专业基础课。

通过本课程得学习,要求学生了解第二语言习得得性质、特点、内容、理论研究流派、研究热点、教学原则、教学内容与方法等。

本课程采用多元视角,对二语习得与教学进行多学科、全方位得介绍与探讨,以便学生能够全面了解二语习得与教学全过程得诸方面,学习与研究二语习得与教学理论,从而加深对二语教学这一认知活动得理性认识,提高运用理论探讨与解决汉语教学问题得能力,并把第二语言习得理论应用到汉语作为第二语言得习得与汉语作为第二语言得教学得实践中,力争成为积极、自觉得思考者与有独立解决问题能力得学习者、研究者。

二、重点与难点(一)重点:1、对比分析与偏误分析2、中介语研究3、克拉申得语言监控模式4、第二语言学习者个体差异因素研究(二)难点:1、对比分析与偏误分析:两种理论假设及其研究方法。

2、中介语研究:中介语产生得过程、中介语产生得心理机制。

3、克拉申得语言监控模式:语言监控模式得五个假说。

4、第二语言学习者个体差异因素研究:影响第二语言学习者个体差异得年龄、性格、认知方式以及语言学能等因素。

三、基本内容与要求第一章第二语言习得研究概述(一)教学目得掌握第二语言习得研究得历史背景,了解相关理论提出产生得意义,熟悉第二语言习得研究得内容。

(二)重点与难点第二语言习得研究得基本概念;汉语作为第二语言得习得研究。

(三)基本内容1、第二语言习得研究得基本概念(1)“母语”与“目得语”(2)“第一语言”与“第二语言”(3)“习得”与“学习”(4)“第二二语言习得”与“外语习得”(5)“自然得第二语言习得”与“有指导得第二语言习得”(6)“语言能力”与“语言表达”2、第二语言习得研究得学科性质与特点(1)第二语言习得研究与语言学、心理学、心理语言学(2)第二语言习得研究得跨学科特点3、第二语言习得研究得发端及历史回顾(1)第二语言习得研究得发端(2)第二语言习得研究发展得路径(3)汉语作为第二语言得习得研究4、汉语课堂教学中得习得因素(1)语法教学中得习得因素(2)语音教学中得习得因素(3)词汇教学中得习得因素第二章对比分析与偏误分析(一)教学目得掌握对比分析假说及偏误分析理论内容,熟悉该理论产生得原因,理论基础,能够对该理论进行简要分析与评价,同时能够运用到具体得实践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Page 12
inevitable
Level of attainment
rarely fully successful
fully successful
First Language,Second Language, and Foreign Language
Sencond language vs Foreign language basic similarity: non-native language basic distinction: education,goverment or business(ESL) geographical context little exposure to native use of the language or few opportunities(EFL)
Page 14
Acquisition and learning
Learning is a conscious process of language development that is the result of intended and explicit instrution in a second language's roles and system or about errors in an artificial environment such as a formal language classroom
Page 15
Acquisition and learning
Acquisition
Implicit ,subconscious Informal situations Picking up a language Uses grammatical “feel”
Learning
Explicit, conscious Formal situations Knowing about language Uses grammatical rules
first language First language Mother tougue Native language
Page 11
First Language,Second Language, and Foreign Language
categories Speed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 is slow systematic stages of development系统发展阶
Page 18
Comprehensible Input or Output
Cooperative learning groups are one way for new learners of a second language to receive plenty of understandable input and produce understandable output. Here are five reasons why:
first language
vs second language
Group 1 Group 2 second language Second language Foreign language Non-native language
1.second language is acquired later than a first language 2.second language has lower proficiency level than that of first language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comprehension(indirectly)
superior to prior to
competence (internal )
production(directly) comprehension
performance (external) production
Unit 3
Defining Concepts of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on
Contents
❶ Competence and Performance ❷ First Language, Second Language, and Foreign Language ❸ Acquisition and Learning ❹ Input and Output ❺ Interlanguage ❻ Variability ❼ ❽ Fossilization Language Transfer
Page 4
Competence and Performance
Performance refers to the specific utterances, including gramatical mistakes and non-linguistic features such as hesitations, accompanying the use of language. It is the actual production or use of language such as speaking ,writing,or the comprehension(listening,reading)of linguistic events 这实际上是说写或者语言界中的理解(听看)等方面的产 这实际上是说写或者语言界中的理解(听看)等方面的产 理解 出与运用
Page 5
Competence and Performance
relations comprehension(listening and reading)≠competence production(speaking and writing) ≠performance
Page 6
Competence and Performance
Page 13
Acquisition and Learning
The distinction between acquisition and learning is formally made by S.Krashen. According to Krashen, acquisition refers to subconscious learning in the natural environment that is not influenced by explicit instruction in a second language's rules and system or about errors(1985)
Page 17
Comprehensible Input or Output
Second language researchers believe that learnersneed opportunities to practice at their level of second language competency. This practice with second language-speaking peers is called Comprehensible Output.
Depends on attitude Stable order of acquisition
Depends on aptitude Simple to complex order of learning
Page 16
Comprehensible Inphensible input is a hypothesis first proposed by Stephen Krashen(1981). He purports that learners acquire a second language by hearing and understanding messages that are slightly above their current second language language level.
Page 2
Competence and Performance
It is a distinction introduced by Chomsky into linguistic theory but of wider application.
Page 3
Competence and Performance
Second Language refers to the learning of an additional language after learners have acquired their mother tongue.
Page 9
First Language,Second Language, and Foreign Language

first language acquisition is rapid systematic stages of development not involved beyond the level of input
similarities Stages and differences
Error correction
Foreign Language is an additional language taught and learned in a non-target language environment.
Page 10
First Language,Second Language, and Foreign Language
Page 19
Comprehensible Input or Output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