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度写范文2017中国货币政策分析 [2017中国货币政策]模板

合集下载

2017年我国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2017年我国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2017年我国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定调中国2017年宏观经济政策走向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16日在北京闭幕。

会议明确2017年要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

以下是店铺精心整理的关于2017年我国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相关文章,希望对你有帮助2017年我国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定调中国2017年宏观经济政策走向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16日在北京闭幕。

会议明确2017年要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

这是自2010年以来,中国连续第七年“定调”这一政策组合。

此前,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曾明确把“稳中求进”定为治国理政重要原则。

此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明年贯彻好“稳中求进”这个总基调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财政政策要更加积极有效,预算安排要适应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降低企业税费负担、保障民生兜底的需要。

货币政策要保持稳健中性,适应货币供应方式新变化,调节好货币闸门,努力畅通货币政策传导渠道和机制,维护流动性基本稳定。

会议并明确,要在增强汇率弹性的同时,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

要把防控金融风险放到更加重要的位置,下决心处置一批风险点,着力防控资产泡沫,提高和改进监管能力,确保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

分析人士认为,要坚持稳中求进,核心是稳政策、稳预期。

作为宏观政策最重要的两大组成部分,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要保持稳定性和连续性,用稳定的政策稳住市场预期,用重大改革举措落地增强发展信心。

2017年财政政策将更加积极有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已为2017年宏观调控做出定性,即要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财政政策要更加积极有效,货币政策要保持稳健中性。

赤字率和M2增速分别是财政政策、货币政策最重要的量化指标。

虽然量化指标尚未提出,但市场关注颇多。

本专题根据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表述及广泛采访,前瞻2017年宏观调控的量化指标。

中债资信评估公司表示,2017年赤字率可能不会进一步提高,中央出于债务风险防控考虑,可能仍然是3%。

2017年第一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2)

2017年第一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2)

2017年第一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2)人民币国际化报告核心观点和建议第一,直接投资对中国经济发展和贸易成长做出了积极贡献,其中境外直接投资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远大于外商直接投资,直接投资能够多渠道扩大人民币使用范围,发挥高效的杠杆作用,可以成为人民币国际化重要的助推器。

第二,积极推动人民币国际债券市场的发展,是构建顺畅的人民币环流机制,从而进一步深化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重要途径。

第三,信贷市场是强化人民币金融交易功能的三大支柱之一。

历史经验表明,主要国际货币通过国际金融中心、贸易两条途径推动国际信贷市场发展。

从我国国情出发,现阶段宜考虑以贸易途径推动人民币国际信贷市场发展。

第四,人民币金融交易功能的实现最终取决于是否有一个功能强大的外汇市场。

第五,人民币国际化进入发展新阶段后,迫切要求我们加强金融基础设施建设,以促进人民币交易功能,提高人民币使用程度,增强人民币资产安全性。

货币政策的作用货币政策(Monetary Policy)是通过政府对国家的货币、信贷及银行体制的管理来实施的。

货币政策的性质(中央银行控制货币供应,以及货币、产出和通货膨胀三者之间联系的方式)是宏观经济学中最吸引人、最重要、也最富争议的领域之一。

一国政府拥有多种政策工具可用来实现其宏观经济目标。

其中主要包括:(1)由政府支出和税收所组成的财政政策。

财政政策的主要用途是:通过影响国民储蓄以及对工作和储蓄的激励,从而影响长期经济增长。

(2)货币政策由中央银行执行,它影响货币供给。

通过中央银行调节货币供应量,影响利息率及经济中的信贷供应程度来间接影响总需求,以达到总需求与总供给趋于理想的均衡的一系列措施。

货币政策分为扩张性的和紧缩性的两种。

积极的货币政策是通过提高货币供应增长速度来刺激总需求,在这种政策下,取得信贷更为容易,利息率会降低。

因此,当总需求与经济的生产能力相比很低时,使用扩张性的货币政策最合适。

消极的货币政策是通过削减货币供应的增长率来降低总需求水平,在这种政策下,取得信贷较为困难,利息率也随之提高。

2017年的货币政策

2017年的货币政策

2017年的货币政策推荐文章宏观经济政策分析报告总结热度:中国新政策论文推荐热度:形势政策论文2000字热度:形势与政策实事论文热度: 2022快递行业新政策热度:中国货币政策如何走?央行本次发布的报告给出了明确答案。

关于下一阶段货币政策思路,报告指出,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和宏观政策要稳、微观政策要活的总体思路,实施好稳健中性的货币政策。

小编给大家整理了关于2017年的货币政策,希望你们喜欢!2017年货币政策和公开市场要点梳理1月20日为保障春节前由现金投放形成的集中性需求,央行通过临时流动性便利(TLF)操作为现金投放量较大的几家大型商业银行提供了临时流动性支持。

1月24日 6个月和1年期中期借贷便利(MLF)利率分别上升10个基点至2.95%、3.1%。

此次利率上调是MLF创设以来首次上调,也是近6年以来政策利率的首次上行。

2月3日各期限逆回购利率上行10个基点,7天期、14天期、28天期逆回购操作中标利率分别为2.35%、2.5%、2.65%。

人民银行调整常备借贷便利(SLF)利率,调整后隔夜、7天期、1个月期利率分别为3.1%、3.35%和3.7%。

2月17日央行发布《2016年第四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强调,要防止资金“脱实向虚”、“以钱炒钱”以及不合理的加杠杆行为。

央行表示,下一步要实施好稳健中性的货币政策,并多次提及“货币政策+宏观审慎政策”的双支柱政策框架。

央行表示,要把防控金融风险放到更加重要的位置,完善宏观审慎政策框架,切实维护金融体系稳定。

2月27日中国人民银行按照定向降准相关制度,对参与定向降准金融机构2016年度支持“三农”和小微企业领域情况进行考核,并根据考核结果动态调整其存款准备金率。

3月16日逆回购和MLF中标利率均上行10个基点,财政部、央行3个月期中央国库现金管理商业银行定期存款中标利率为4.20%,较上次大幅上涨125个基点。

央行有关负责人表示,中标利率上行并不是加息。

2017年中国货币政策

2017年中国货币政策

2017年中国货币政策2017年中国货币政策是什么?具体内容又是什么?以下由店铺对2017年中国货币政策进行整理,希望对你有帮助。

2017年中国货币政策或收紧自10月1日人民币正式入篮至今,人民币不断贬值,甚至打响7.0保卫战。

正值人民币大幅贬值之际,加上PPI快速回升,2017年货币政策或面临进一步边际收紧压力。

昨日美元一度突破102,创十三年半新高,自11月9日特朗普获胜以来,美元已涨逾5%。

随着美元大涨,除了人民币大幅贬值外,印度卢比、土耳其里拉、菲律宾比索等新兴市场货币均纷纷惨烈下跌。

其中,印度卢比和土耳其里拉兑美元均创历史新低。

为了应对本国货币大幅贬值,土耳其央行周四意外宣布加息,将基准回购利率上调50个基点至8%,隔夜贷款利率上调25个基点至8.5%,随后土耳其里拉短线拉涨近400点。

华创证券首席债券分析师屈庆认为,相对其他国家通过加息应对货币贬值,中国或面临货币政策进一步边际收紧压力。

虽然中国央行维持2.25%的7天逆回购利率没有变,但实际上市场的回购利率是不断上行的,在人民币贬值压力进一步加大的情况下,未来货币政策没有放松的可能,仍将面临边际上的收紧压力。

另外,屈庆预计11月CPI同比小幅回升至2.2%,PPI或环比继续上升,对应PPI同比将大幅回升至2.5%左右,明显超出市场预期。

那么,货币政策究竟更关注CPI还是PPI?屈庆称,自2012年以来,央行的货币政策是更注重PPI。

从央行货币政策的角度来看,由于过去的周期当中,CPI和PPI的变化较为同步,很难判断央行的货币政策究竟是更侧重CPI还是PPI,或是两者兼顾。

但是在2012年以来的货币政策宽松周期中,CPI波动并不明显,PPI的持续负增长无疑是推动央行货币政策持续宽松的主要原因,换言之,2012年以来央行的货币政策是更注重PPI的。

展望未来,考虑到明年翘尾因素明显上升,一季度PPI同比最高或回升至4.5%以上,全年中枢较今年明显抬升,随着PPI的快速回升,无疑也将加大货币政策边际收紧的压力,即使加息、加准等货币政策的全面收紧推出概率不大,但利率走廊区间上移以及基础货币投放的缩量仍将是较为可能的货币政策选项,明年货币政策仍面临较大的收紧压力。

2017国家货币政策

2017国家货币政策

2017国家货币政策货币政策是指中央银行为实现既定的目标,运用各种工具调节货币供应量来调节市场利率,通过市场利率的变化来影响民间的资本投资,影响总需求来影响宏观经济运行的各种方针措施。

以下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关于2017国家货币政策,给大家作为参考,欢迎阅读! 2017年中国货币政策展望第一个判断,我们倾向于中国经济短期“筑底”的判断。

因为年内房地产投资平稳回落,制造业投资大致触底,基建投资也维持较高增速。

其实整个的固定资产投资里面就是地产、制造业和基建投资这三大块,每一大块好像都没有失速下滑的风险,所以今年6.7%的GDP 增速问题不大。

今年第一季度的GDP是6.7,第二季度6.7,第三季度6.7,重要的事情说了三遍了,也许还要说第四遍,我们第四季度也可能是6.7。

大家都知道我们有一个6.5%的政策红线,因为我们要2020年人均收入要翻番,网上盛传的是,一个五年级小朋友按照2020年人均收入翻番的话,这么一倒算,每年的平均GDP增速要6.5%。

所以今年6.7%,已经超过6.5%,开个好头了。

所以判断明年中国经济增速的时候,大家不要忘了6.5%是实实在在的政策红线。

第二个判断,这个底筑得并不轻松。

其实大家看下半年中国经济之所以能够有个起稳回升的迹象,全靠两块,基建和地产。

我们假设现在财政扩张的节奏能够维持,基建投资大概是17%左右增速,那么有一个问题就来了,房地产投资明年会怎么样?简单算一个关系,大家就看得比较明确了。

我们做过测算,如果房地产投资下滑1%,明年基建投资要上2.4%,这样的话整个中国经济的盘子才能稳住。

所以大家可以推算一下,今年5%的房地产增速是差不多的,明年我们觉得房地产投资肯定要回落。

现在所有人都说房地产投资要回落,分歧在于回落得快慢问题。

我们认为明年房地产投资可能要回落到3%左右。

大家不要小看这2个百分点的回落,2个百分点意味着我们基建投资要上接近5个百分点,才能把中国经济的盘子给稳住。

2017年货币政策分析报告

2017年货币政策分析报告

2017年货币政策分析报告2017年7月目录一、货币政策工具的传导机制与分类 (5)1、目标与传导机制 (5)2、分类:常规性工具、创新工具、补充性工具 (6)(1)常规性工具 (6)(2)创新工具 (7)(3)补充性工具 (7)二、货币政策工具的具体运用与优缺点 (8)1、公开市场操作 (8)(1)主要作用 (12)(2)优点 (12)(3)局限性 (13)(4)操作频率 (13)2、存款准备金制度 (14)(1)主要作用 (15)(2)优点 (15)(3)局限性 (16)(4)操作频率 (16)3、再贷款与再贴现 (17)(1)主要作用 (18)(2)局限性 (19)(3)操作频率 (19)4、利率政策 (20)(1)主要作用 (20)(2)操作频率 (20)5、常备借贷便利(SLF) (22)(1)主要作用 (23)(2)操作频率 (24)6、中期借贷便利(MLF) (25)(1)主要作用 (25)(2)操作频率 (26)7、抵押补充贷款(PSL) (27)(1)主要作用 (27)(2)操作频率 (28)三、总结 (28)目前,央行通常运用的货币政策工具有7 种。

近年来随着货币供应方式变化,央行公开市场操作主要采用逆回购和MLF,目的是“削峰填谷”,保持银行体系流动性基本稳定。

公开市场操作:它是央行吞吐基础货币,调节市场流动性的主要货币政策工具。

交易对象为符合条件的一级交易商,主要交易品种包括回购交易、现券交易、发行央票、SLO。

目前央行最常使用的是7 天、14 天、28 天逆回购,原则上每个工作日均可开展公开市场操作。

2015 年至今逆回购利率一共调整了17 次,其中2015 年12 次和2016 年3 次均为下调利率;2017 年至今两次均为上调,合计上调7 天、14 天和28 天逆回购利率20 个BP。

存款准备金制度:央行通过调整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影响金融机构的信贷资金供应能力,间接调控货币供应量。

2017中国货币政策走向趋势研究(2)

2017中国货币政策走向趋势研究(2)

2017中国货币政策走向趋势研究(2)中国货币基本现状基本形势1.从2017年一季度的情况来看,货币政策保持“稳健中性”,非典型“加息”确认宽松小周期近尾声。

具体表现为三个方面:(1)广义货币(M2)供应量增速自2016年10月后连续5个月回落。

截至2017年3月末,M2余额为159.96万亿元,同比增长10.6%,比2016年同期低2.8个百分点。

狭义货币(M1)余额为48.88万亿元,同比增长18.8%,增速比2016年同期低3.3个百分点。

M1是M0加上企事业单位活期存款,其增速自2015年3月起一路攀升,2016年7月后连续6个月回落,2017年2月有所攀升,3月再度回落。

(2)个人购房贷款占比回落,部分表外融资项目负增长。

截至2017年3月末,人民币贷款余额为110.8万亿元,同比增长12.4%,比2016年同期低2.3个百分点。

2017年1-3月,新增人民币贷款4.2万亿元,较2016年同期少增4000亿元。

其中,住户部门中长期贷款(以个人购房贷款为主)增加1.46万亿元,占比34.8%。

该数值自2016年初的19%攀升至同年7月份高点103%后明显回落。

2017年1-3月,新增社会融资规模为6.93万亿元,较2016年同期多增3400亿元。

其中,委托贷款、信托贷款、未贴现的银行承兑汇票余额同比分别增长19.7%、24.9%、-18.7%,合计占比15.6%,较2016年同期低0.2个百分点。

(3)新型货币政策工具担当主力,央行两度上调操作利率。

2017年1-3月,抵押补充贷款(PSL)新增1632亿元,中期借贷便利(MLF)净投放4970亿,常备借贷便利(SLF)净投放700亿元。

这三者成为部分时点缓解流动性紧张的主要工具。

特别需要注意的是,今年一季度,央行于2月3日和3月16日两次调整隔天、七天和1个月SLF利率,分别上调55、20、20个基点至3.3%、3.45%和3.8%。

这是自2015年3月以来的首次上调。

货币政策论文(精选范文6篇)

货币政策论文(精选范文6篇)

货币政策论文(精选范文6篇)货币政策也称金融政策,是国家对货币的供应根据不同时期的经济发展情况而采取"紧"、"松"或"适度"等不同的政策趋向。

本篇文章就向大家介绍几篇精选的货币政策论文范文,供给大家作为一个写作论文的参考范本。

货币政策论文精选范文6篇之第一篇:多措并举畅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摘要:当前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存在部分阻滞之处,突出表现为民营企业融资难和融资贵、金融市场体系分割、M2增速偏低和社会融资规模下降等。

这其中的深层次原因在于经济结构失衡、融资体系不健全、金融市场不成熟及商业银行存在制度性缺陷等。

今年我国面临的内外部经济形势严峻复杂,需要深入推进以供给侧改革为核心的经济结构性改革,推动健全多层次金融市场,完善金融改革,多措并举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货币政策传导机制;金融市场;经济结构;宏观调控;当前国内外经济形势严峻复杂,我国经济下行压力明显加大,政府随之加强了逆周期调控力度,继续实施稳健货币政策。

但是,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中央银行运用货币政策工具影响中介指标,进而最终实现既定政策目标的传导途径与作用机理)仍然存在不畅之处,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货币政策的调控效果。

自2018年年中以来,国务院常务会议、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多次提出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

此举不仅将提高货币政策逆周期调控效果,减缓经济下行压力,还有利于推动民营经济健康发展,加快经济转型升级,提高经济增长质量。

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不畅的具体表现我国连续多年实施稳健货币政策,流动性总体保持充裕,存贷款基准利率已降至历史低位,但受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不畅的影响,问题仍然较为突出主要体现在:1.民营企业融资难、融资贵当前我国经济内部面临结构性问题和周期性问题,外部面临经贸摩擦、贸易环境恶化等极大不确定性考验,经济增速放缓,民营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突出,主要表现在:(1)融资利率总体较高。

2017年第二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

2017年第二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
中国人民银行继续实施稳健中性的货币政策,注重根据形势变化 加强预调微调和预期管理,为经济稳定增长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营造 了良好的货币金融环境。综合运用公开市场操作、中期借贷便利等工 具,保持银行体系流动性基本稳定,中标利率“随行就市”适度上行。 运用支农支小再贷款、扶贫再贷款和抵押补充贷款等工具并发挥信贷 政策的结构引导作用,支持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将更多金融资 源配置到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进一步完善宏观审慎 政策,将表外理财纳入广义信贷指标范围,并做好将同业存单纳入宏 观审慎评估(MPA)同业负债占比指标的准备工作。完善全口径跨境 融资宏观审慎管理,提高跨境融资的便利化程度。人民币兑美元汇率 中间价报价模型中引入“逆周期因子”,对冲市场情绪的顺周期波动, 更充分地反映基本面变化。
第二部分 货币政策操作......................11
一、张弛有度开展公开市场操作 ...................................... 11 二、开展常备借贷便利和中期借贷便利操作 ............................ 13 三、继续完善宏观审慎政策框架 ...................................... 14 四、综合运用货币政策工具,支持金融机构扩大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信贷投放 ................................................................... 15 五、发挥信贷政策的结构引导作用 .................................... 16 六、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 ........................................ 17 七、深入推进金融机构改革 .......................................... 20 八、深化外汇管理体制改革 .......................................... 21

2017年我国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2017年我国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2017年我国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2017年,我国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在经济发展和风险防范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

财政政策调控了宏观经济,促进了经济增长和结构优化;货币政策稳定了货币供应,控制了通胀风险,支撑了经济的平稳发展。

一、财政政策财政政策以调控宏观经济为目标,通过财政收支、税收和财政支出等手段,影响经济运行。

2017年,我国财政政策注重稳定增长、调优结构和防控风险,实施了一系列重要措施。

首先,实施积极财政政策。

政府加大财政支出,通过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扩大内需和改善民生等举措,刺激消费和投资,促进经济增长。

例如,加大对公共交通、环保和科技创新等领域的投入,提高了城市公共服务水平。

其次,推进减税降费。

为支持企业发展和促进经济活力,政府采取了一系列减税降费措施。

降低了增值税税率、企业所得税税率,减免了小微企业的税负,减轻了中小企业的经济压力,激发了企业的发展潜力和市场活力。

另外,加强财政监管和风险防范。

财政政策也注重防范风险,加强了对金融领域的监管。

例如,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的出台,限制了投机性购房和房地产泡沫的蔓延。

此外,推出了地方政府债务风险防控措施,加强了对地方政府债务的监管。

二、货币政策货币政策是指政府通过调节货币供应量和利率水平,以影响经济运行。

2017年,我国继续实施稳健中性的货币政策,以保持货币供应合理增长,维持物价稳定。

首先,控制货币供应量。

通过适度调整存贷款比率、信贷投放和政府债券发行等措施,控制银行系统的货币供应量,防止通货膨胀和资产泡沫的风险。

此外,央行还采取了逆回购操作,调控货币市场的流动性。

其次,稳定利率水平。

通过调节存贷款利率、放宽贷款利率浮动上限等措施,保持银行贷款利率的相对稳定,稳定金融市场的预期。

这有助于企业和个人融资成本的可控,提高资金利用效率,促进实体经济的发展。

另外,加强金融监管和风险防范。

货币政策也注重防范金融风险,加强了对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的监管。

央行加强了对非法金融活动的打击,规范了金融市场秩序,减少了金融风险的暴露。

2017年货币市场基金监管政策

2017年货币市场基金监管政策

2017年货币市场基金监管政策在2017年,我国货币市场基金监管政策出现了一些重要的变化。

这些变化对于货币市场基金的管理和运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对投资者和市场稳定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本文将对2017年货币市场基金监管政策进行全面评估,并就其影响和意义进行探讨。

1. 收益管理2017年,货币市场基金监管政策对于货币基金的投资范围和管理要求进行了严格规定。

在投资标的方面,货币基金要求更加注重流动性和安全性,将投资范围更加明确地限定在低风险、高流动性的金融工具上。

这一政策的出台,有效地降低了货币基金的风险水平,提高了资金的安全性,有利于保护投资者的利益。

2. 杠杆管理2017年货币市场基金监管政策对于货币基金的杠杆管理要求也有所调整。

监管部门规定货币基金的杠杆比例不得高于1:1.2,并对货币基金杠杆比例进行了强化监管。

这一政策有助于提高货币基金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减少了杠杆交易可能带来的风险。

3. 流动性管理除了收益和杠杆管理,2017年货币市场基金监管政策还对货币基金的流动性管理进行了重要调整。

监管部门要求货币基金提高资产流动性,加大流动性资产投资比重,以应对可能出现的大额赎回。

这一政策的出台提高了货币基金的支付能力和赎回保障能力,有利于维护市场的稳定和投资者的利益。

4. 个人观点和理解对于上述政策的调整,我认为2017年货币市场基金监管政策的出台,对整个市场的发展都具有积极的意义。

收益、杠杆和流动性的管理要求,有利于提高货币基金的透明度和稳定性,为投资者提供了更加安全的投资选择。

监管政策的落实也有助于规范市场秩序,减少了市场波动和风险,有利于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

总结:通过以上对2017年货币市场基金监管政策的全面评估和探讨,我们可以看到这些政策的调整对市场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政策的出台提高了货币基金的投资安全性和稳定性,为市场的健康发展和投资者的利益提供了有力保障。

对于投资者而言,有必要加强对货币基金相关政策的了解,从而做出更加合理和明智的投资决策。

2017年我国的财政货币政策

2017年我国的财政货币政策

2017年我国的财政货币政策对于2017年货币政策走向,央行指出,“保持货币政策稳健中性。

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调节好流动性闸门,保持流动性基本稳定。

并优化信贷结构,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进行支持力度。

”以下是店铺精心整理的关于2017年我国的财政货币政策的相关文章,希望对你有帮助2017年我国的财政货币政策中国央行工作会议定调2017年货币政策稳健中性维持流动性稳定1月5日至6日,中国人民银行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回顾央行2016年的工作成绩,并针对2017年的工作规划,提出十项主要任务。

对于2017年货币政策走向,央行指出,“保持货币政策稳健中性。

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调节好流动性闸门,保持流动性基本稳定。

并优化信贷结构,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进行支持力度。

”针对流动性,2017年1月份以来,央行已经通过公开市场操作净回笼5950亿元,虽然有对冲财政资金集中释放,但是临近春节,央行似乎还是希望市场流动性维持在平稳中性偏紧的局面。

而随着央行提出货币政策中性,那么长期流动性拐点是否出现,或将在今年出现诸多线索。

央行要求,“进一步加大对钢铁煤炭去产能、重点行业转型调整和京津翼协同发展等国家重大战略的金融支持力度。

”同时,随着商业银行设立实施债转股子公司,过剩行业或将迎来一波债转股。

同时,对于房贷政策,央行指出,“要求因城施策,继续落实好差别化住房信贷政策。

”此外,对于金融改革,央行也列出多项任务。

对于最近几天吊人心弦的汇率问题,央行指出,“进一步完善人民币汇率市场化形成机制,积极引导和稳定市场预期,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的基本稳定。

”与2016年不太相同,市场刚刚从元旦假期回过神来,离岸人民币市场已经上演激战,多空双方你来我往,导致离岸人民币上蹿下跳。

进而也引发了市场分析认为,“此次汇率处理方式,很可能是监管机构引导顺势而为之,进一步降低离岸市场做空力量的积蓄,做好市场预期管理。

2017年央行货币政策

2017年央行货币政策

2017年央行货币政策货币政策是指中央银行为实现既定的目标,运用各种工具调节货币供应量来调节市场利率,通过市场利率的变化来影响民间的资本投资,影响总需求来影响宏观经济运行的各种方针措施。

以下是小编为您整理的2017年央行货币政策,希望对您有帮助。

2017年央行货币政策如下一、公开市场业务在多数发达国家,公开市场操作是中央银行吞吐基础货币,调节市场流动性的主要货币政策工具,通过中央银行与指定交易商进行有价证券和外汇交易,实现货币政策调控目标。

中国公开市场操作包括人民币操作和外汇操作两部分。

外汇公开市场操作1994年3月启动,人民币公开市场操作1998年5月26日恢复交易,规模逐步扩大。

1999年以来,公开市场操作已成为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日常操作的重要工具,对于调控货币供应量、调节商业银行流动性水平、引导货币市场利率走势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二、存款准备金政策存款准备金是指金融机构为保证客户提取存款和资金清算需要而准备的资金,金融机构按规定向中央银行缴纳的存款准备金占其存款总额的比例就是存款准备金率。

存款准备金制度是在中央银行体制下建立起来的,世界上美国最早以法律形式规定商业银行向中央银行缴存存款准备金。

存款准备金制度的初始作用是保证存款的支付和清算,之后才逐渐演变成为货币政策工具,中央银行通过调整存款准备金率,影响金融机构的信贷资金供应能力,从而间接调控货币供应量。

1998年存款准备金制度改革经国务院同意,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从1998年3月21日起,对存款准备金制度进行改革,主要内容有以下七项:(一)将原各金融机构在人民银行的“准备金存款”和“备付金存款”两个帐户合并,称为“准备金存款”帐户。

(二)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从13%下调到8%。

准备金存款帐户超额部分的总量及分布由各金融机构自行确定。

(三)对各金融机构的法定存款准备金按法人统一考核。

法定准备金的交存分以下情况:1.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中信银行、中国光大银行、华夏银行、中国投资银行、中国民生银行的法定存款准备金,由各总行统一存入人民银行总行。

2017中国央行货币政策

2017中国央行货币政策

2017中国央行货币政策特朗普即将入驻白宫加上2016年中国经济不景气,中国央行会出台什么样的货币政策?以下是小编为您整理的2017中国央行货币政策,希望对您有帮助。

2017中国央行货币政策如下2016年,中国人民银行(央行)货币政策经历了从“稳增长”到“去杠杆、防风险”的重心变化。

新的一年,央行货币货币政策是否会转向、是“松”还是“紧”?一边是通胀水平上升,一边是金融体系流动性收缩,此外,人民币汇率还面临快速贬值的风险。

所有这些都加大了央行下一步货币政策的难度。

通过采访多位分析师与学者,发现货币政策该趋紧还是趋松尚存争议。

如果将流动性置于较高的优先位置上,则会认为央行应该降准,向市场增加流动性;而将人民币贬值压力与国际形势作为优先考虑项的学者和分析师则认为不应该降准,应该加息;不看好明年经济形势的专家学者则认为不应该加息。

于是出现了降准不加息、加息不降准、不降准也不加息这样的政策组合猜测。

此外,面对物价上升以及外汇储备下降造成的金融体系流动性收缩,还有学者建议“加息+降准”这种看似矛盾的货币政策组合。

以上各种政策组合出台的可能性各有多大?加息+降准上海财经大学商学院教学研究部主任钟鸿钧接受采访时表示,现在是降低存款准备金率的好时机,而在美联储加息预期的压力之下,人民币也可能加息,因此他认为“加息+降准”是当前较好的货币政策组合。

一方面经济基本面企稳,物价、PPI等回升,货币政策会保持适当向紧;另一方面外储压力较大,如果美国加息,资金外流的压力增加,因此央行将有可能适当加息。

与此同时,宏观方面也应该保持适当的流动性,目前的存款准备金率较高,“存款准备金率偏高,不是正常状态,国外的准备金率基本保持在6%-10%的水平,中国的存款准备金率却在16%左右,太高了。

”关于降准会提升人民币贬值预期的质疑,钟鸿钧认为人民币并不存在大幅度贬值基础,只会小幅度波动。

降准不加息华融证券首席经济学家伍戈指出,国内经济需求面的动能在明显下降,宏观经济仍有下行压力,2017年人民币贬值压力缓解后,下调存款准备金率十分必要。

2017年财政货币政策的走向

2017年财政货币政策的走向

2017年财政货币政策的走向鉴于特朗普的财政刺激前景、欧元区政治局势以及非常规货币宽松政策效果渐失,我们预计,在2017年,财政政策将有望逐步接棒货币政策来刺激总体。

以下是店铺精心整理的关于2017年财政货币政策走向的相关文章,希望对你有帮助2017年财政货币政策的走向金融危机以来全球690次降息后2017转变开始:货币刺激退居二线财政政策走上前台。

风波不断的2016年终于过去,崭新的2017年已经到来。

新年伊始,随着全球再通胀预期升温和经济增长预期上调,全球市场也充溢着勃勃希望。

但计划的政策能否落实,眼见的风险能否避开,以及会否再次出现更多意料之外的黑天鹅事件?这些仍是未知数。

谨慎乐观,小心前进。

且让我们从全球货币政策、美股、日股、港股以及欧洲银行业等多个维度,为您深入呈现全球市场的新年展望。

据摩根资产管理统计,自2008年9月以来,为了在后金融危机时期刺激经济增长,全球前50家央行总计降息690次,并开展了非常规货币宽松政策。

例如日本央行,已持有超过45%的日本国债,对日本本土交易型开放式指数基金(ETF)的持有份额也超过65%。

此轮全球货币宽松规模之大、持续时间之长,可谓史无前例。

在这一轮全球央行“注水”中,经济增长仍然乏力,各类资产价格全线走高,收益率全线走低,超过三分之一规模的政府公债收益为负,资产荒现象不断蔓延。

在2016年,央行可以说是几乎独自肩负了刺激经济的重任,但却没能收获赞扬,而更多遭到了市场质疑。

2016年下半年,当时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的多国投资界人士几乎人人预期低增长、低通胀将持续,资产荒现象将继续蔓延,且当时没有显著迹象预示利率将上调。

孰料,2016年年底美国总统大选后,形势迅速逆转。

特朗普以黑马之势赢得选举,他所承诺的财政刺激、税收和监管改革,引发了更高通胀和增长预期的升温,并促使美元进入升息通道,进而影响全球。

模式转变财政政策将接棒刺激经济“在多年过度依赖央行政策后,全球经济正面临模式转换,从之前低增长、低通胀的模式转向较高增长和通胀上行的轨道。

2017中国宏观经济分析货币政策

2017中国宏观经济分析货币政策

2017中国宏观经济分析货币政策2017年中国货币政策有什么变动?以下是小编为您整理的2017中国宏观经济分析货币政策,希望对您有帮助。

2017中国宏观经济分析货币政策如下两次可参考的“内紧外松”。

中美货币政策发生过三段背离:1991年4月到1992年9月,2007年9月到2008年10月,2010年10月到2011年7月。

考虑到90年代初我国的对外项目并没有充分开放,后两段政策背离对我们参考意义更大,这两段时期都是内紧外松。

这两个案例的启示是,内紧外松会引发汇率升值和资本流入压力。

可以推断,一旦“内松外紧”,将引起人民币贬值和资本流出压力。

因顾忌美国的第二次加息,国内货币政策宽松延后。

但一旦出现“内松外紧”的背离时,将增加人民币贬值和资本流出压力。

国内债市走向主要还是取决于国内经济通胀形势和货币政策取向,长期视角看多。

从历史经验看,国内经济基本面和货币政策取向对债市影响更大。

虽然近期美国加息预期短期制约国内货币宽松进程,从而间接影响了债市,但债市走向还是取决于国内经济基本面。

利率在长期是内生于经济形势的,货币政策则是根据经济形势而调整的。

2016年5-8月基于通胀回落预期,我们看多债市,为投资者抓住了全年最大的一波行情。

近期房地产调控之后,随着经济通胀再度进入下行通道,货币政策有重启宽松需求。

我们认为中国作为大国,货币政策应以内部目标为主,未来将通过汇率贬值和加强资本管制的方式(不可能三角),保持国内货币政策的独立性。

考虑到短期控房价、去杠杆和美联储加息预期升温,货币政策暂时中性。

2017年1-2季度,随着美联储加息靴子落地,国内经济通胀回落,货币政策可能再度宽松。

因此,我们在国庆期间判断,房地产调控利好债市,经济通胀下行预期、理财监管推迟和银行收缩房贷后的配置需求,国庆后债市如约走强,10年期国债收益率探至2.65%的新低。

国内货币政策若再放松,对股市利好,前提条件是:汇率贬值不会引发资本流出失控。

2017年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2017年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2017年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我们通过观察2016年的财政政策,发现该年度财政政策已经非常积极,2017年财政政策的扩张空间没有那么大,也就是说财政政策可能没有市场预期的那么松。

以下是店铺精心整理的关于2017年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相关文章,希望对你有帮助2017年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之后,市场普遍预计2017年的财政政策将更加积极、货币政策将开始趋紧。

但是,我们通过观察2016年的财政政策,发现该年度财政政策已经非常积极,2017年财政政策的扩张空间没有那么大,也就是说财政政策可能没有市场预期的那么松。

在这种情况下,PPP等稳增长的项目可能需要货币信贷政策的支持,货币信贷政策有可能没有市场当前预期的那么紧。

这种财政货币政策组合对汇率和市场都会产生较大影响。

2016年实际执行赤字与狭义财政赤字均较2015年明显提高,预计2017年扩张速度放慢,空间缩小。

判断财政政策的空间需要看赤字率。

我们预计2016年一般预算的赤字率最终可能会超过4%,明显高于2015年3.5%的实际赤字率,财政政策的扩张非常明显。

我们预计2017年的预算赤字率可能定在3%,实际的执行结果难以超过4%,因此财政政策的扩张程度不会超过2016年。

准财政扩张的空间可能下降,需要广义财政或者央行再贷款工具支持基建。

2016年准财政的扩张主要是通过国开行等政策性银行发行专项金融债以及财政贴息实现的。

我们预计2016年专项金融债的数量达到1.6 万亿元左右,财政需要每年贴息400—500 亿元,相当于GDP 的0.6—0.7 个百分点。

如果今年要支持更大规模的基建和PPP 项目,假设全靠专项金融债支持基建,预计2017年发行规模2万亿元,财政贴息的压力会非常大。

考虑到去年3季度专项金融债曾经暂停过,因此不排除2017年少发或者不发专项金融债的可能性。

在这种情况下,2017年准财政的扩张力度下降。

如果用特别国债的形式部分取代少发的专项金融债,那么广义财政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准财政力度的下降。

2017我国当前货币政策相关内容

2017我国当前货币政策相关内容

2017我国当前货币政策相关内容推荐文章•2017上半年我国货币政策的情况热度:•2017我国当前经济形势与政策走向论文热度:•2022我国国庆节习俗热度:•论我国会计信息失真的成因及防范热度:•我国反恐怖主义预防性法律机制初探论文热度:2017我国当前货币政策相关内容货币政策是指中央银行为实现既定的目标,运用各种工具调节货币供应量来调节市场利率。

关于货币政策出台哪些先关的信息。

关于货币政策有哪些具体的了解。

小编给大家整理了关于2017我国当前货币政策,希望你们喜欢!2017我国当前货币政策货币政策的内部因素从内部因素来看,当前的金融形势、经济基本面、四部门的债务状况等都是影响货币政策的重要因素。

而当前的金融形势以及过去几年金融业的发展历程,是货币政策参考的重中之重。

1.当前的金融形势当前政策已从放松金融管制阶段,逐步进入加强管制和引导规范阶段。

次贷危机以来,特别是2011年以后,我国逐渐放松金融管制。

2015年我国金融业产值增速15.9%,远远超过GDP增速。

中国金融业增加值占GDP比例今年已经上升到10.2%,较2012年的6.3%,短短四年时间提升了近4个百分点。

在这四年中,整个经济和金融系统的风险也逐渐聚集。

为防范金融风险,2016年特别是下半年以来,金融管制逐步加强。

而市场对资金的需求规模并没有减少,如险资举牌就对资金有巨大的需求,但央行并没有放任市场资金供给,导致10月中下旬开始资金面趋向紧张。

市场从“资产荒”到“资金荒”的切换十分迅速,以至于近期发生了一次类似于2013年的小规模利率风暴。

随着市场流动性紧张预期进一步加大,利率走高,债市也发生了大幅波动。

债市大幅波动,主动打压了资产泡沫,短期释放了风险。

因此,从我国当前金融状况来看,货币政策势必将以抑制资产泡沫的进一步加大为目标,以防止金融空转给整个金融系统带来风险。

从这个角度来看,在即将到来的2017年,货币政策进一步宽松的可能性并不大。

2017年央行的货币政策具体内容

2017年央行的货币政策具体内容

2017年央行的货币政策具体内容关于货币政策,央行出台了哪些相关的信息。

关于货币政策有哪些相关的了解。

以下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关于2017年央行的货币政策,给大家作为参考,欢迎阅读!2017年央行的货币政策(一)公开市场操作具体来看,2.6-2.10,本周,央行未进行任何公开市场操作投放,一周净回笼6250 亿元,创最近六个月最高值。

央行未开展7 天逆回购,到期 200 亿元,净回笼 200 亿元;开展 14 天逆回购 0 亿元,到期1250 亿元,净回笼 1250 亿元;开展 28 天逆回购 0 亿元,到期 4800 亿元,净回笼4800 亿元。

将逆回购、MLF 等所有公开市场和创新工具操作计算在内,本周央行合计净回笼6250 亿元。

一方面春节刚过及恰逢月初,银行体系流动性较为充裕,另一方面近期美元走弱叠加外汇管理政策,一月份外储流出速度减慢,央行对冲基础货币投放不足的操作需求下降。

2.13-2.17,节后资金到期压力高峰,共有9000 亿逆回购、2050 亿 MLF及 6500 亿 TLF 到期,合计到期资金达 1.8 万亿。

观察去年八月以来央行通过公开市场和创新工具的货币投放规律,实际上是采取“量价齐升”的策略,即保证市场资金数量充裕的同时缓慢抬升利率中枢,并不断通过各类创新工具替代降准。

央行超量续作MLF,并重启逆回购操作,并未续作TLF,但市场对资金面的紧张预期并未落实,存在一定预期差,资金利率先上后下。

周一,央行重启公开市场逆回购操作,净回笼900亿资金,隔夜资金较为宽松,而7天及以上中长期资金供给较为谨慎,资金利率上行;周二,央行公开市场操作净回笼1000亿资金,但巨量到期资金压力仍然笼罩市场,中长期资金依然有些紧张,资金利率继续上行;周三,央行公开市场操作净回笼1400亿资金,叠加MLF超量续作3935亿,资金面较为宽松;周四,央行公开市场操作净投放1000亿,但TLF并未续作,大行融出较少,资金面整体较为紧张;周五,央行公开市场操作净投放800亿,部分当天到期的TLF仍未续作,市场预期较为充分,资金面整体紧平衡,资金利率互有涨跌。

2017年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2017年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2017年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我国地方和中央财政政策对货币政策影响存在明显差异,地方财政政策对货币政策影响较中央财政政策更大;以下是店铺精心整理的关于2017年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相关文章,希望对你有帮助2017年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基于VAR模型的我国地方和中央财政政我国地方和中央财政政策对货币政策影响存在明显差异,地方财政政策对货币政策影响较中央财政政策更大;通过进一步分析我国财政收支结构发现,我国财政收入以中央为主、而财政支出以地方为主的模式,可能是造成我国产能过剩、僵尸企业以及财政与货币政策协同性差的主因。

最后,本文给出了完善和提高我国财政与货币政策协同性和效率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地方财政政策中央财政政策货币政策 VAR模型一、中央和地方财政政策现状分析(一)我国财政收入以中央财政收入为主1995~2015年之间,我国财政收入中中央财政收入平均占51.02%,地方财政收入平均占48.98%。

其中,2015年中央财政收入占比降到近20年最低为45.5%,总体来看我国中央和地方财政收入总体相当,相差不大。

(二)我国财政支出以地方财政支出为主1995~2015年之间,我国财政收入中中央财政支出平均占24.02%,地方财政收入平均占75.98%。

其中,2015年中央财政支出占比降到近20年最低为14.5%,总体来看我国财政支出以地方财政支出为主,且地方财政支出占比呈现不断提高趋势(详见图1)。

(三)中央和地方财政政策协同作用有待加强由于我国财政支出以地方财政支出为主,因此,从一定程度上来说我国财政政策效果受地方财政支出领域影响更大。

而我国原有以GDP发展为主的政府考核制度和体系,使得各省在扩产能、搞建设等方面,与其他省市之间、各省与中央之间存在明显利益博弈空间,如在2008年前后地方政府为了增加GDP,提高政府考核业绩需求,对投产钢铁、煤炭等传统制造业的积极性特别高,这一方面是造成我国过去十几年产能过剩行业和僵尸企业不断增多的主因,也是造成我国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协同性不高的主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7中国货币政策分析 [2017中国货币政策]货币政策是指中央银行为实现既定的目标,运用各种工具调节货币供应量来调节市场利率,通过市场利率的变化来影响民间的资本投资,影响总需求来影响宏观经济运行的各种方针措施。

以下是小编为您整理的2017中国货币政策,希望对您有帮助。

2017中国货币政策如下一、公开市场业务在多数发达国家,公开市场操作是中央银行吞吐基础货币,调节市场流动性的主要货币政策工具,通过中央银行与指定交易商进行有价证券和外汇交易,实现货币政策调控目标。

中国公开市场操作包括人民币操作和外汇操作两部分。

外汇公开市场操作1994年3月启动,人民币公开市场操作1998年5月26日恢复交易,规模逐步扩大。

1999年以来,公开市场操作已成为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日常操作的重要工具,对于调控货币供应量、调节商业银行流动性水平、引导货币市场利率走势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二、存款准备金政策存款准备金是指金融机构为保证客户提取存款和资金清算需要而准备的资金,金融机构按规定向中央银行缴纳的存款准备金占其存款总额的比例就是存款准备金率。

存款准备金制度是在中央银行体制下建立起来的,世界上美国最早以法律形式规定商业银行向中央银行缴存存款准备金。

存款准备金制度的初始作用是保证存款的支付和清算,之后才逐渐演变成为货币政策工具,中央银行通过调整存款准备金率,影响金融机构的信贷资金供应能力,从而间接调控货币供应量。

1998年存款准备金制度改革经国务院同意,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从1998年3月21日起,对存款准备金制度进行改革,主要内容有以下七项:(一)将原各金融机构在人民银行的准备金存款和备付金存款两个帐户合并,称为准备金存款帐户。

(二)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从13%下调到8%。

准备金存款帐户超额部分的总量及分布由各金融机构自行确定。

(三)对各金融机构的法定存款准备金按法人统一考核。

法定准备金的交存分以下情况:1.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中信银行、中国光大银行、华夏银行、中国投资银行、中国民生银行的法定存款准备金,由各总行统一存入人民银行总行。

2.交通银行、广东发展银行、招商银行、上海浦东发展银行、福建兴业银行、海南发展银行、烟台住房储蓄银行、蚌埠住房储蓄银行的法定存款准备金,由各总行统一存入其总行所在地的人民银行分行。

3. 各城市商业银行的法定存款准备金,由其总行统一存入当地人民银行分行。

4. 城市信用社(含县联社)的法定存款准备金,由法人存入当地人民银行分、支行。

农村信用社的法定存款准备金,按现行体制存入当地人民银行分、支行。

5.信托投资公司、财务公司、金融租赁公司等其他非银行金融机构的法定存款准备金,由法人统一存入其总部所在地的人民银行总行(或分行)。

6. 经批准,已办理人民币业务的外资银行、中外合资银行等外资金融机构,其人民币法定存款准备金,由其法人(或其一家分行)统一存入所在地人民银行分行。

(四)对各金融机构法定存款准备金按旬考核。

1. 各商业银行(不含城市商业银行)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当旬第五日至下旬第四日每日营业终了时,各行按统一法人存入的准备金存款余额,与上旬末该行全行一般存款余额之比,不低于8%。

2. 城市商业银行和城乡信用社、信托投资公司、财务公司、金融租赁公司等非银行金融机构法人暂按月考核,当月8日至下月7日每日营业终了时,各金融机构按统一法人存入的准备金存款余额,与上月末该机构全系统一般存款余额之比,不低于8%。

从1998年10月起,上述金融机构统一实行按旬考核。

3. 各商业银行(不含城市商业银行)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法人按旬(旬后5日内)将汇总的全行旬末一般存款余额表,报送人民银行。

4. 现执行按月考核存款准备金的城市商业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暂按月(月后8日内)将汇总的全系统旬末一般存款余额表,报送人民银行。

自10月份起统一执行按旬(旬后5日内)报送一般存款余额表的制度。

(五)金融机构按法人统一存入人民银行的准备金存款低于上旬末一般存款余额的8%,人民银行对其不足部分按每日万分之六的利率处以罚息。

金融机构分支机构在人民银行准备金存款帐户出现透支,人民银行按有关规定予以处罚。

金融机构不按时报送旬末一般存款余额表和按月报送月末日计表的,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第七十八条予以处罚。

上述处罚可以并处。

(六)金融机构准备金存款利率由缴来一般存款利率7.56%和备付金存款利率7.02%(加权平均7.35%)统一下调到5.22%。

(七)调整金融机构一般存款范围。

将金融机构代理人民银行财政性存款中的机关团体存款、财政预算外存款,划为金融机构的一般存款。

金融机构按规定比例将一般存款的一部分作为法定存款准备金存入人民银行。

三、中央银行贷款a、中央银行贷款中央银行贷款(习惯上称作再贷款),是指中央银行对金融机构发放的贷款,是中央银行调控基础货币的重要渠道和进行金融调控的传统政策工具。

一般来讲,中央银行贷款增加,是银根将有所放松的信号之一;反之,是银根将可能紧缩的信号之一。

到2000年底,在中国人民银行资产业务总量中,中央银行贷款占45%。

按贷款期限划分,我国中央银行贷款有二十天、三个月、六个月和一年期四个档次,现行贷款利率水平分别为3.24%、3.51%、3.69%和3.78%。

b、中央银行贷款的对象中央银行贷款的对象是经中央银行批准,持有中国人民银行颁发的《经营金融业务许可证》,并在中国人民银行开立账户的金融机构。

《中国人民银行法》规定:中国人民银行不得向地方政府、各级政府部门提供贷款,不得向非银行金融机构以及其他单位和个人提供贷款,但国务院决定中国人民银行可以向特定的非银行金融机构提供贷款的除外。

中央银行以金融机构为贷款对象是由中央银行特殊的职能和地位决定的。

与以企业和居民为主要贷款对象的金融机构不同的是,金融机构是社会信用中介,而中央银行是银行的银行、国家的银行、发行的银行,是社会信用的总闸门和最终贷款者,具有及时调节金融机构流动性、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的特殊使命。

因此,在贷款对象上,中央银行贷款与金融机构贷款是有本质区别的。

但是,中央银行贷款与金融机构贷款的共同点是,借款人都需要按规定的时限和利率及时归还贷款本息。

中央银行贷款的增加或减少,会引起基础货币的增加或减少。

中央银行贷款是基础货币的重要投放渠道之一,是中央银行调控基础货币的重要手段之一。

c、基础货币基础货币,亦称高能货币,是指具有使货币总量成倍扩张或收缩能力的货币。

在现代货币统计制度中,又将其定义为储备货币。

在我国现阶段,它主要由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现金发行(流通中现金+金融机构库存现金)和非金融机构存款(邮政储蓄在中央银行的转存款)等三部分构成。

基础货币是货币供应量赖以扩张或收缩的基础。

这种扩张或收缩的程度,在数量上常用货币乘数这个概念来表示。

在理论上,货币供应量是基础货币与货币乘数的乘积,可用公式表述为:M=mBM代表货币供应量,m代表货币乘数,B代表基础货币。

在一般情况下,货币乘数是相对稳定的,因而中央银行主要是通过调控基础货币来调控货币供应量。

但随着经济金融结构和管理体制的变化,货币乘数也会相应发生一些变化。

货币乘数对货币供应量的影响方式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在基础货币供应增加时,货币乘数以一定倍数放大基础货币的扩张效果;第二,在基础货币不变时,货币乘数自身的变动,同样会引起货币供应量的变动。

d、中央银行资产负债表基础货币是中央银行的负债,但中央银行创造基础货币是通过其资产业务进行的。

对中央银行来讲,是先有资产业务,然后才有负债业务,即资产创造负债。

之所以如此,是因为中央银行依法垄断了货币发行权。

与之相反,一般金融机构是由负债业务决定资产运用主要包括中央银行对金融机构尤其是商业银行的贷款,同时还包括再贷款,再贴现以及相关票据业务.是货币政策工具的其中之一.根据2003年12月27日修正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银行法》第二十八条规定中国人民银行根据执行货币政策的需要,可以决定对商业银行贷款的数额、期限、利率和方式,但贷款的期限不得超过一年。

四、利率政策利率,是一定时期内利息额与借贷资金的比率,通常分为年利率、月利率和日利率。

根据资金借贷关系中诸如借贷双方的性质、借贷期限的长短等,可把利率划分为不同的种类法定利率和市场利率、短期利率和中长期利率、固定利率和浮动利率、名义利率和实际利率。

利率政策是我国货币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货币政策实施的主要手段之一。

中国人民银行根据货币政策实施的需要,适时的运用利率工具,对利率水平和利率结构进行调整,进而影响社会资金供求状况,实现货币政策的既定目标。

中国人民银行采用的利率工具主要有:1、调整中央银行基准利率,包括:再贷款利率,指中国人民银行向金融机构发放再贷款所采用的利率;再贴现利率,指金融机构将所持有的已贴现票据向中国人民银行办理再贴现所采用的利率;存款准备金利率,指中国人民银行对金融机构交存的法定存款准备金支付的利率;超额存款准备金利率,指中央银行对金融机构交存的准备金中超过法定存款准备金水平的部分支付的利率。

2、调整金融机构法定存贷款利率。

3、制定金融机构存贷款利率的浮动范围。

4、制定相关政策对各类利率结构和档次进行调整等。

中国人民银行加强了对利率工具的运用。

利率调整逐年频繁,利率调控方式更为灵活,调控机制日趋完善。

随着利率市场化改革的逐步推进,作为货币政策主要手段之一的利率政策将逐步从对利率的直接调控向间接调控转化。

利率作为重要的经济杠杆,在国家宏观调控体系中将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人民银行加强了对利率手段的运用,通过调整利率水平与结构,改革利率管理体制,使利率逐渐成为一个重要杠杆。

1993年5月和7月,中国人民银行针对当时经济过热、市场物价上涨幅度持续攀高,两次提高了存、贷款利率,1995年1月和7月又两次提高了贷款利率,这些调整有效控制了通货膨胀和固定资产投资规模。

1996年5月和8月,1997年10月和1998年3月,针对我国宏观经济调控已取得显著成效,市场物价明显回落的情况,央行又适时四次下调存、贷款利率,在保护存款人利益的基础上,对减轻企业、特别是国有大中型企业的利息负担,促进国民经济的平稳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

五、汇率政策汇率政策: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政府为达到一定的目的,通过金融法令的颁布、政策的规定或措施的推行,把本国货币与外国货币比价确定或控制在适度的水平而采取的政策手段。

汇率政策主要包括汇率政策目标和汇率政策工具。

汇率政策的目标有:(1)保持出口竞争力,实现国际收支平衡与经济增长的目标;(2)稳定物价;(3)防止汇率的过度波动,从而保证金融体系的稳定。

汇率政策工具主要有汇率制度的选择、汇率水平的确定以及汇率水平的变动和调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