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必修五第一单元单元设计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 第一、第二单元教案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教学目的1.了解林冲由逆来顺受、委屈求全到奋起反抗的思想性格的发展变化,从而认识封建社会里被压迫者走上反抗道路的必然性。
2.学习本文通过语言、行动、心理描写表现人物性格的写法。
3.了解景物描写和细节描写的作用。
教学设想1.教学重点是指导学生分析林冲思想性的发展变化和景物描写、细节描写的作用。
2.在分析刻画人物的方法上,应当突出心理活动的描写。
第一教时教学要点:分析林冲的性格特点。
教学内容与步骤:1.介绍作者和作品在预习的基础上,可让学生简要介绍,再由教师补充。
施耐庵,生于1296年,卒于1370年,元末明初人。
曾考中进士,作过两年官,后来弃官回乡闲居,从事写作。
《水浒》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优秀长篇小说。
这部书是作者在民间传说、话本、杂剧的基础上创作而成的,它艺术地再现了梁山泊农民起义的产生、发展、经过直至失败的过程,歌颂以宋江为首的起义英雄的反抗斗争精神,揭露北宋王朝朝政的黑暗腐败。
《水浒》故事性强,情节紧张生动,引人入胜,语言简练生动,是在口语基础上经过加工提炼的文学语言。
2.介绍与课文有关的情节预习提示介绍了有关情节的梗概,可让学生自己阅读。
3.分析林冲的性格教师:关于林冲的思想性格的发展变化,课文的“预习提示”概括为“由逆来顺受、委曲求全走向反抗道路”。
下面,我们按故事情节发展的几个阶段作具体分析。
(1)提问:课文开头一段“闲话”对表现林冲的思想变化有什么作用?明确:开头一段有两个内容,一是插叙了当初在东京时的情况,二是林冲、李小二相遇后的一段对话。
插叙的一段内容,表现了林冲的正义感和侠义精神,反映了林冲对黑暗现实的不满。
从林冲和李小二的对话里,又看到他忍受屈辱、不思反抗斗争软弱动摇的性格特点。
他明知是高俅“生事陷害”,自己才吃了官司,被刺配到沧州,但和李小二说到这件事时,他并不气愤、痛恨,还把高俅称作“高太尉”,甚至认为是自己冒犯了高太尉才受了官司。
这既表现了林冲的善良安分,也表现了他忍受屈辱、性格软弱的一面。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5教案
高中语文教案必修五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高中语文第五册第一单元《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教案教学目标:1、分析林冲的性格特点,把握他被逼上梁山的心理过程。
2、理解古典小说的特点,理清本文草蛇灰线的结构特点。
3、理解本文的社会意义,学会用历史的眼光来看问题。
教学难点:林冲性格的转变。
教学重点:对小说的鉴赏和分析理解。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
教学课时:2课时第一课时梁山好汉,一百单八将,他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独特的一段英雄传奇故事。
鲁智深是因为拳打了镇关西,杨志是因为失了生辰纲!那么林冲又是因为什么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有关林冲这一段,《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板书)。
首先,我们了解一下相关知识。
作品及作者介绍小说小说在萌芽之初是相当不受重视的,那些文人雅士都吟诗作词,视小说者为末流。
《汉书?艺文志诸子略》中说:“小说家者流,盖出于稗官。
街谈巷语,道听途说者之造也。
孔子曰‘虽小道,必有可观者焉,致远恐泥。
’是以君子弗为也。
然亦弗灭也,闾里小知者之所及,亦使缀而不忘,如或一言可采,此亦刍荛狂夫之议也。
”可见小说当时的地位。
即使是这样,它还是以自己顽强的生命力不断的生长完善着。
六朝的志怪小说,唐代的传奇,宋代的话本、拟话本,元明的讲史都是它发展演变的历程,而到了明清的时候,古典小说达到了最高峰。
以前多为文言短篇小说,明清时候,长篇得到长足的发展。
中国的古典长篇小说都为章回体,每个故事前的回目都大致交代出本回的主要内容。
作者关于作者说法众多,有的说是罗贯中,有的说是施耐安,有的说是施本罗编,还有的说是施作罗续。
其中明末清初的金圣叹就持最后那个说法,所以他才腰斩水浒。
但现在大多数人认为还是施作的。
对于施我们现有的资料很少。
施耐庵,元末明初人(约1296─1370),钱塘(杭州)人,曾中元朝进士,在钱塘做过两年官,因与当道不合,弃官闲居在苏北故乡。
代表作《水浒传》。
作品《水浒传》和《红楼梦》《三国演义》《西游记》并称为四大名著,代表了中国古典小说的最高成就。
人教高中语文必修五第一单元第1课《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优秀教案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优秀教案教学目的1、了解林冲由逆来顺受、委屈求全到奋起反抗的思想性格的发展变化,从而认识封建社会里被压迫者走上反抗道路的必然性。
2、学习本文通过语言、行动、心理描写表现人物性格的写法。
3、了解景物描写和细节描写的作用。
教学重点1、指导学生分析林冲思想性的发展变化和景物描写、细节描写的作用。
2、在分析刻画人物的方法上,应当突出心理活动的描写。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引入“路风不平一声吼,该出手时就出手”,这是梁山好汉的作风,路见不平尚该拔刀相助,更何况自己受了冤屈?但是梁山好汉中也有人曾经有不平不能吼,举起来的拳头打不下,他是谁?他就是我们今天要讲的“林教头”。
二、新课:(一)文学知识:1.作者:施耐庵(1296-1370),原名耳,又名子安,字耐庵,祖籍兴化,生于平江(苏州),19岁中秀才,29岁中举人,35岁中进士。
曾在钱塘一带做过几年官,其余时间一直以教书为业,著名小说家罗贯中,即为他的门生。
他在教书期间根据民间传说与话本戏曲,编著了一部著名的长篇小说——《水浒》。
2.关于《水浒》:《水浒》又名《水浒传》《忠义水浒传》,是我国四大古典小说名著之一,成书于元末明初。
它是一部描写北宋末年农民起义的著名的长篇古典小说。
这部章回小说是在《宣和遗事》、民间故事及话本的基础上,经过施耐庵的整理加工,进行再创作而完成的。
北宋末年,封建统治者昏庸无道,加之连年自然灾害,外族入侵,结果弄得民不聊生,正如书中所写的:“赤日炎炎似火烧,野田禾稻半枯焦。
农夫心内如汤煮,公子王孙把扇摇!”(见《水许》第十六回)于是大大小小的农民起义接连地爆发。
《水浒》生动地描写了一支以宋江为首的声势浩大的农民起义军诞生、发展、失败的全部历程;深刻地揭示了“官逼民反”的社会根源以及起义终于演为悲剧的历史原因;揭露了封建地主阶级的黑暗统治,歌颂了农民阶级的革命斗争,塑造了一个个为人民喜爱的有血有肉个性鲜明的英雄人物。
《水浒》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优秀长篇小说。
高中二年级语文必修五第一单元说课稿《装在套子里的人》
高中二年级语文必修五第一单元说课稿《装在套子里
的人》
《装在套子里的人》是俄国19 世纪末期最后一位批判现实主义艺术大师安东-巴甫洛维奇-契诃夫最杰出的短篇小说之一。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高中二年级语文必修五第一单元说课稿,希望可以解决您所遇到的相关问题,加油,一直陪伴您。
一、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装在套子里的人》是高中语文教材第二册第一单元的最后一篇课文。
作者是俄国着名作家契诃夫,体裁是小说。
本单元作为高中小说教学的起始单元,无疑对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和鉴赏小说的能力至关重要。
(二)学情分析:
学生最喜欢的文体就是小说,很多学生具备一定的小说阅读能力,但他们的兴趣点仅仅是在故事情节上,不了解作家创作小说、塑造人物的目的以及人物命运及其思想和性格形成的社会原因。
二、说教学目标。
教学设计与反思
3、练习环节必不可缺,我为本文配备的练习是同样节选在《水浒传》的“武松打虎”片段,这段文字赏析起来明显比本课容易,对于其中的一些细节描写等学生基本能够一语中的,树立了学习的信心和兴趣。也做到一学一练,有效结合,巩固提高。
(二)分析文中环境描写。文中三次直接写到“风雪”,起到什么作用?
明确:烘托环境,渲染紧张气氛,推动故事情节发展。
为林冲由顺到愤,最终被逼上梁山蓄势。
(三)分析文中细节描写。文中有多处细节描写,有何作用?试举例说明。
明确:塑造人物形象,使人物形象更鲜明。推动情节发展。
例如:1、林冲沽酒之前“将火炭盖了”,体现其心思细密,随遇而安之意。(动作)
小组讨论,找出文中直接描写风雪的句子,并探究其作用。
精读,筛选并整合信息。
举例说明
观看视频
快速阅读,解决问题
创境激趣,
走进教材。
加深对古典文学名著的认识
整体感知故事内容
合作探究,主动学习,调动积极性。
针对性筛选训练,接近高考阅读专题。
在感知内容基础上加深情感体味
巩固提高,
学以致用。
板书设计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2、“那人因为石头挡门,就在门外说”。此处由于石头挡着门,“隔门戏”上演,才致林冲听到陆虞侯的诡计。(景物)
3、怒杀陆虞侯时对林家枪法的一系列动作描写,体现林冲武艺高强,怒火中烧,不再隐忍,起身反抗。(动作)
……
(四)感悟本文深刻的社会意义。林教头由顺到愤,最终被逼上梁山有什么意义?
高一下册语文《孔雀东南飞》教案
高一下册语文《孔雀东南飞》教案高一下册语文《孔雀东南飞》教案【篇1】《孔雀东南飞》,是高中语文必修五第一单元的第一课。
这个单元的话题是爱的生命乐章,本单元这几篇*,都是纯洁爱情的美丽赞歌。
《孔雀东南飞》是我国文学最早的一首长篇叙事诗,也是我国古代秀的民间叙事诗,是本单元的重点篇目。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这首诗的思想内容及人物性格。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中国古典诗歌的热爱。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对诗中主要人物性格的分析和把握,了解人物美,爱情美难点:理解刘兰芝和焦仲卿爱情悲剧的根源与意义。
二、教法和学法教法分析这首诗歌的教法通常是:从词句的理解到人物形象的把握和主题的提炼,再到艺术手段的分析。
同时扩展阅读空间进行比较阅读,在不同的形式转换中深入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人物性格和艺术特征。
主要采用三种教学方法:(1)互动教学(2)启发探究式教学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此类诗歌时,大多是等着老师来分析,自己做笔记,缺乏主动性,在学习这首诗时,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参与其中讨论探究,作让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播放通俗歌曲《孔雀东南飞》:孔雀东南飞,飞到天涯去不回。
千般怜爱,万种柔情,相思成灰。
心碎的时候,秋声格外让人悲。
天若不尽人意,我愿生死相随,孔雀东南飞,飞到天涯去不回。
大江上下,残照斜阳,万木低垂,情深的时候,哪种离别不伤悲?这次痴心赴水何时何地相会?我愿有情人共饮一江水。
红尘外,柔情内,有没有断肠的泪。
我愿有情人共饮一江水,但求真心以对,今生何惧何悔。
这首歌曲调低沉舒缓,非常符合原诗的意境,而屠洪刚的演唱丝丝入扣,深沉含蓄,对刘兰芝“揽裙脱丝履,举身赴清池”和焦仲卿“徘徊庭树下,自挂东南枝”的心理揭示比较细微,可以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为本篇的学习奠下感情基调。
(二)课前检查字词(三)整体感知快速浏览全文,结合刚才的《孔雀东南飞》歌曲,谈谈你对整个故事的感受?并用一两个字概括你的读后感。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5第一单元教案(2014年整理)
一、指导思想以新课程标准为指导,以学校教学工作计划,语文教研组工作计划为参考,整体把握课程内容,从语文课程作为基础学科的特征出发,紧紧抓住语文应用能力、审美能力和探究能力的培养,通过必修5模块的学习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扎实、稳步地推进高中语文新课程的实施。
为高二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
二、教材分析高中语文(必修)第五册教科书按照“阅读鉴赏”“表达交流”“树立探究”“名著导读”四大板块安排相关内容。
同前几册一样,本册的“阅读鉴赏”部分也是四个单元,这四个单元的内容依次是小说、古代散文、文艺学论文和自然科学论文。
每个单元前两篇是精读散文,其余是略读散文。
教学中如果教师感觉课时不够,所选的不一定全都要讲授,可以有选择地灵活处理。
第一单元是小说单元,与这套教科书必修三的小说单元遥相呼应。
所选的课文有:《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施耐庵)、《装在套子里的人》(契诃夫)、《边城》(沈从文)。
阅读小说,可以开阔视野、陶冶情操,提高文化素养及审美能力。
阅读小说要从形象、语言、主题、情节等方面全面把握。
考虑到必修三的小说单元已经重点强调了小说的形象和语言,所以本单元的学习重点,是引导学生把握小说的主题和情节。
教学时应重点关注这方面的内容。
第二单元为古代散文单元。
所选的课文有:《归去来兮辞并序》(陶渊明)、《滕王阁序》(王勃)、《逍遥游》(庄周)、《陈情表》(李密)。
这些课文都是抒情散文,而且也都是中国文学史上的名家名篇。
虽然时代不同,文体不一,但是这几篇课文都要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充溢于字里行间的思想感情非常激越、充沛,这是作者真情实感的自然流露,至今读来仍能感人肺腑,令人回肠荡气。
学习本单元,要注意悉心体会不同的文体风格和语言韵味。
学习文言文,最好能够熟读成诵。
需要指出的是,文言文阅读能力的提高,最主要的是尽可能多地阅读文言文原文,教材提供了一些相关背景材料,但这决不能代替或冲淡教师的讲授和学生自己对课文的阅读。
高中语文人教版高中必修5第一单元-装在套子里的人
《装在套子里的人》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正确认识别里科夫人物形象及其时代意义。
2、学习领会作品中幽默讽刺手法和细节描写的运用。
【教学重点难点】1、作品中幽默讽刺手法和细节描写的运用。
2、正确认识人物形象及时代意义。
【教学方法】引导、点评、研讨【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二、作者介绍(课前布置任务,学生介绍。
)契诃夫,19世纪末俄国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情趣隽永、文笔犀利的幽默讽刺大师,短篇小说之王,著名戏剧作家,他和法国的莫泊桑,美国的欧·亨利共同被誉为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巨匠。
他的小说短小精悍,简练朴素,结构紧凑,情节生动,笔调幽默,语言明快,极富于音乐节奏感,寓意深刻。
善于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具有典型意义的人和事,通过幽默可笑的情节进行艺术概括,塑造出完整的典型形象,以小见大,以此来反映当时的俄国社会。
代表作《变色龙》、《套中人》。
三、时代背景:(课前布置任务,学生介绍。
)1898年,沙皇统治下的俄国。
由于受欧洲进步文明的影响,俄国人民要求自由民主的呼声越来越高,但沙皇政府为巩固其统治,却采取一切手段进行镇压,禁锢人们的思想言论,全国警探遍布,告密者横行,人们生活在沉闷乏味和忧惧之中。
四、引导学生学习课文:(提问、讨论、总结)第一部分(1—5)概括地写别里科夫的外表、生活习性和思想性格的特征。
第二部分(6—37)具体地写别里科夫与华连卡婚事的失败。
开端:别里科夫认识华连卡。
发展:漫画事件、骑车事件。
高潮:别里科夫与柯瓦连科的交锋。
结局:婚事失败,别里科夫一病不起。
第三部分(38—40)写别里科夫的死和出葬,并指出像别里科夫这样的套中人还有很多。
思考:1、人们为什么把别里科夫叫做“装在套子里的人”?别里科夫是个什么样的人?明确:(1)穿着:穿雨鞋、棉大衣,把脸蒙在竖起的衣领里,穿羊毛衫,戴黑眼镜,用棉花堵住耳朵用具、出行:晴天带雨伞,把表装在灰色鹿皮套子里,削铅笔的小刀也装在套子里,出行坐马车也要支起车篷归纳总结:别里科夫是一个性格封闭的人。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第一专题《景泰蓝的制作》教学设计
《景泰蓝的制作》教学设计江苏省无锡市第一中学李曼泓一、教材分析《景泰蓝的制作》是叶圣陶先生写于1955年的一篇说明文。
苏教版将此文收入第五册“科学之光”专题第三板块“美丽的创造”中。
这篇文章说明了景泰蓝的生产过程,是一篇程序性说明文。
作者抓住每道工序的特点,运用多种说明方法,有详有略,语言准确、严密,通俗易懂,条理有序地交代了这种传统手工艺品的制作过程,在同类说明文中具有典型意义。
二、学情分析无锡市第一中学,是江苏省一所四星级高中,省重点学校。
学生的整体水平处于江苏省同类学校学生的中上水平。
我所任教的学生是高二文科班学生。
虽是文科班,但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普遍不浓,对作文感到头疼的学生为数不少。
三、教学设计思路高中语文课程应在义务教育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教师应该帮助学生在阅读与欣赏、表达与交流的实践中,掌握学习语文的方法,增强语文应用能力。
《景泰蓝的制作》是一篇典范的说明文,可以通过学习此文,让学生了解阅读和写作这类说明文的基本方法。
利用学校紧靠无锡惠山泥人厂的地理优势,组织学生参观惠山泥人的制作过程,模仿课文写一篇说明文,题为《惠山泥人的制作》。
通过开展相应的语文教学实践活动,将课堂语文阅读教学与课外的作文练习打通,让学生在观察、体验的基础上细细体会课文写作的妙处,并在接触大量综合图式的基础上进行写作,读写结合,促进学生的深度学习。
四、教学目标1.阅读目标:①学生能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抓住说明对象的特征,理解作者综合运用的多种说明方法。
②了解作者用准确、严密的语言有详有略地介绍景泰蓝的制作过程的写法。
2.写作目标:能以惠山泥人的制作过程为说明顺序,运用多种说明方法、详略得当地说明事物特征。
五、课时安排三节课六、教学过程第一课时:阅读教学(一)导入新课[PPT1]展示两张图片:一张图为青花瓷瓶,另一张图为景泰蓝花瓶。
由此导入写作背景。
(二)简介作者[PPT2]叶圣陶,名绍钧。
1894年生,江苏苏州人。
高中语文必修五第一单元单元设计
第一单元【课标分析】〈语文应用〉1.理解小说的“三要素”。
2.了解小说的不同特点和风格。
3.体会小说的社会意义。
〈语文审美〉⒈整体感知小说的故事情节,理清思路,培养概括能力。
⒉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提高欣赏小说的能力。
⒊体会语言运用的技巧及塑造人物、表现主题、渲染环境等方面的作用。
⒋学会评价小说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语文研究〉⒈进行纵向深入研究,找出作家的其他作品,与课文对比,感受作家的艺术风格。
⒉进行横向对比鉴赏,可选两篇相关小说,从不同角度,如人物形象、表现手法、语言风格等方面进行比较性鉴赏。
【教材分析】这个单元所选的小说,题材内容各异,主题思想丰富多样,风格特点也不尽相同。
本单元力求做到开阔学生们的视野,同时让学生们掌握小说鉴赏的一般方法,提高对小说的鉴赏能力。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揭露封建社会黑暗、腐败的政治现实,揭示人民被迫奋起反抗的社会原因;《装在套子里的人》以讽刺和夸张的手法,概括社会生活中某一类人,反应社会现实;《边城》讴歌山村田园生活的质朴、纯真,与庸俗、堕落的社会形成对照,表现作者重构理想世界的信念。
本单元的小说反映的社会现实,和当代社会生活都有一定的距离,离学生生活较远。
教学这些课文,应力争突破过去陈旧的解读思路,用当代观念予以审视。
【教法分析】本单元的学习重点是把握小说的主题和情节。
⒈主题把握小说的主题思想,首先要认真通读作品,仔细分析作者在作品中表达的思想感情和观念;其次通过小说中的人物、情节、环境三要素来把握主题。
把握主题,我们还要注意让学生思考以下问题:⑴是否通过作品的引导使自己有了新的体验和认识;⑵是否认同作者的思想观点;⑶是否从作品中发现了自己独特的感受。
⒉情节小说的情节实际上是关于人物的性格发展、言语行为等发生的一件件事情的有序组合。
分析情节,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⑴情节的展开行和曲折性。
⑵情节的合理性。
⑶情节发展是否有助于刻画人物性格。
【课时安排】《林教头风雪山神庙》2课时《装在套子里的人》2课时《边城》1课时。
高中语文必修五第一单元作文:学习写得深刻_拨云见日析事例
高中语文必修五第一单元作文:学习写得深刻_拨云见日析事例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拨云见日析事例——缘事析理学习写得深刻一、教学目的与要求1、训练学生运用以小见大、由表及里等方法对事例进行分析,探求隐藏在事例表象后的本质特征;2、训练学生展开联想,找出与事例相联系的其他现象,运用比较鉴别、探究原因、预测未来(预测事情的发展趋势)等方法深入分析事例。
二、教学重点思维训练,运用以小见大、比较鉴别、探究因果、预测未来等方法分析事例。
三、教学难点由一事联想到他事,进而分析这些相互联系的其他事例,比较鉴别,形成较深刻的观点。
四、教学设计课堂中大部分时间深入分析一件事例,在分析的过程中渗透以小见大、比较鉴别、探究原因、预测未来等方法,学生思维始终围绕一件事例,对该事例进行深入探讨。
教给学生一种思考问题的套路,这种思考问题的套路同时也是一种作文的模式。
教学过程及步骤:导语:前不久看到了这样一个小故事,某个大学校园里,一个大学生出寝室要给室友留一张字条,告诉他钥匙放在哪里。
可是“钥匙”两个字他不会写,就问了其他寝室的同学,问了好几个,谁也不会写,没办法,只好用“KEY”来代替了。
请大家就这件事发表一下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引导:如果说某一个大学生出现这样的问题是偶然现象,是暂性遗忘,那一连好几个人记不住这个词就能看出些问题了。
明确:现在许多学生重视英语的学习而忽视了母语的学习,社会上重英文轻汉语的现象也十分严重。
过渡:大家从一件细小的生活琐事看到它背后蕴藏的大的社会问题,这种思考问题的方式叫——以小见大。
一、解题明旨过渡:现实生活中每时每刻都发生着这样的小事,它们的背后往往蕴含着一定的道理。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种说理的方法,缘事析理——学习写得深刻。
什么是缘事析理呢?缘事析理是指依据事例分析它所蕴含的道理。
高中语文必修五教案
高中语文必修五教案【篇一:高中语文必修5教案】高中语文必修5教案阅读鉴赏:第一单元1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施耐庵【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施耐庵及《水浒传》的有关情况。
2、理清情节,鉴赏林冲性格的发展变化。
3、探究林冲性格变化对认识当时社会的意义。
认识封建社会尖锐复杂的阶级矛盾,认识封建社会里被压迫者走上反抗道路的必然性。
【教学重难点】:重点:分析林冲思想性格的发展变化及社会意义。
难点:景物描写、细节描写的作用。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3课时第1课时【教学要点】:1、了解作者施耐庵及《水浒传》的有关情况。
2、理清故事情节。
【教学过程】:一、导入:二、作家作品简介:1、作者施耐庵:施耐庵(约1296~ 1370),生平事迹缺乏可靠记载,一般认为是元末明初人,名子安,一说名耳,江苏兴化人。
曾中进士,在钱塘做过两年官,与当道不和,弃官回乡,从事著述。
2、作品《水浒传》:《水浒传》原名《忠义水浒传》,甚至就叫《忠义传》。
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优秀长篇小说,它艺术地再现了梁山泊农民起义的产生、发展、经过直至失败的过程,歌颂以宋江为首的起义英雄的反抗斗争精神,揭露北宋王朝朝政的黑暗腐败。
《水浒》最早为100回本,后来出现120回本,明末清初金圣叹腰斩《水浒》,删掉了71回以后的内容,又将第一回改为楔子,成为70回本,这样故事性增强,情节紧张生动,引人入胜,语言简练生动,人物性格鲜明,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节选自《水浒》第十回,是最精彩的回目之一。
它具体地向我们展示了在封建统治者一逼、再逼、逼得无路可走的情况下,林冲终于由逆来顺受、委曲求全到拔刀而起怒杀仇敌,走向反抗的道路。
三、理清文章思路:1、理清情节。
序幕(1自然段):林教头沧州遇旧知。
开端(2-5 自然段):陆虞候密谋害林冲。
发展(6-9 自然段):林教头接管草料场。
高潮和结局(10-12自然段):林教头山神庙复仇。
高中语文必修五语文版学案:第一单元 第1课 论雅俗共赏 Word版含答案
明代孙仁孺《东郭记·绵驹》:“闻得有绵驹善歌,雅俗共赏。
”“阳春白雪”视为高雅,“下里巴人”视为通俗。
雅与俗相依同存,各具特色,各有情态,各生乐趣。
在雅致的环境中欣赏格调高雅的作品,表现出了人的学识以及言谈举止的情趣和心境。
在大庭广众下的雅俗共赏,则具有与民同乐,乐在其中的交融。
雅俗共赏,和谐相处,人人得以尽享其乐。
诗歌被誉为一个民族文化的结晶和最高体现,同时诗歌也是时代、历史文化沉淀的结果。
中国诗歌在世界文化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精炼的语言、优美的意境是中国诗的标志特征,在数量浩大的诗作中流传着许多不朽的传世作品,一篇篇优美的唐诗犹如一颗颗璀璨的明珠,光芒四射。
中西方诗歌迥然不同,分别体现了中西方的文化、艺术、美学、文论的综合成就,但在体式、内容、结构等方面存在不同之处,它们之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内在联系。
《鲁滨孙漂流记》是英国作家丹尼尔·笛福59岁时所著的一部现实主义回忆录式冒险小说,也是一部流传很广、影响巨大的文学名著。
小说讲述了一位海难的幸存者鲁滨孙在一个偏僻荒凉的热带小岛——特立尼达拉岛上度过28年的故事,赞扬了鲁滨孙身上所表现的勤劳、智慧、勇敢、顽强和坚韧的美好品德以及追求个性自由、发挥个人才智、勇于冒险、追求财富的进取精神。
一、音正形准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1)单音字①陈寅恪..( ) ②同嗜.( ) ③柳耆.卿( ) ④蜕.变( ) ⑤两橛.( ) ⑥譬.如( ) (2)多音字①供⎩⎪⎨⎪⎧ 供.给( )供.奉( ) ②禅⎩⎪⎨⎪⎧禅.宗( )封禅.( ) ③差⎩⎪⎨⎪⎧ 参差.( )差.点儿( )差.错( ) ④参⎩⎪⎨⎪⎧ 参.差( )参.加( )人参.( ) 2.给下列形似字组词(1)⎩⎪⎨⎪⎧ 蜂( )峰( ) (2)⎩⎪⎨⎪⎧辨( )辩( )(3)⎩⎪⎨⎪⎧ 碜( )惨( ) (4)⎩⎪⎨⎪⎧诲( )晦( ) 二、词语积累 明确词义(1)雅俗共赏:(2)参差错落:(3)出奇制胜:(4)气盛言宜:(5)一语破的:(6)打成一片:(7)一本正经:[对点小测] 判断下列加点成语的运用是否正确。
灵魂归处是吾乡——高中语文必修五第一单元设计ppt 北京版
四、聚焦——情境与话题写作
• 情境写作(形象思维) • “乃瞻衡宇,载心载奔。童仆欢迎, 侄子候门。”展示了陶渊明初至家中时的欣喜 若狂,请描绘这个场景,不少于200字。 • 话题写作(思辨能力) • 陶渊明意图改变“心为形役”的现 状,要“委心任去留”,贝多芬冲破艺术形式 的限制实现情感的自由,庄子认为万物皆“有 所待”,没有绝对的自由。自由与限制是人处 于世必然面对,切身可感的。人们渴望自由, 但又处处受限。如果不加限制,又会自由泛滥。 • 请以“自由与限制”为话题,写一 篇不少于7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题目自拟, 立意自定。
• 我们期望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能够在以下 方面有所提升: • 1.整体感知,理清文脉 • (1)文本裹挟的片段是什么?意在弄清所写人 事物景,尽管有些抒情议论散文,描述部分甚 少。 • (2)这些片段串起来指向是什么?意在弄清作 者所思所感的核心、内质,特别是非直接表达 的部分。 • 把握作者所叙写的人事物景的特点,及所抒之 情,所言之理。 • 2.知人论世,巧析文本
形象
抽象
二、单元设计
• 2.高考命题。
二、单元设计
• 3.学生议论抒情散文阅读的实际情况。 • (1)很多时候学生理不清文本议论抒 情的层次。 散文特点 内韵构思:取材广泛,运笔自由, 谋篇镕裁:任情由缰,挥洒自然, 遣词用语:情动词发,言随意遣。
• 2014年高考北京卷《废墟之美》“20.文章勾 勒了欧洲自近代以来理解“废墟”过程中的三 个重要历史节点,请分别概括三个节点中人们 对“废墟”的不同审美感悟。(6分)” • 答:(文艺复兴时期)人们从废墟中引发了思 古的幽情和创造的热情,生成了残缺美意识。 • (浪漫主义运动阶段)人们在废墟中寄托 了缅怀田园,喜好远古,追求神奇和神秘的审 美理想。 • (1820年“断臂维纳斯”的发现)使人们 深化了对废墟残缺美的认识。
高中人教版语文必修五免费版教案全集
4.注意分析景物描写和细节描写的作用。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人物的性格是由多方面因素造成的,有先天遗传的因素,也有后天的促成因素。其中后天因素和人的生活环境密切相关,“孟母三迁”的故事可以作为一个例证,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所在的《水浒传》更是充分地表现了“官逼民反”的主题。
1、本文有哪些细节描写?这些细节描写有什么作用?
(1)开头细致描写了陆虞候等人鬼鬼祟祟的言谈举止,暗示他们是在密谋害人的事,而且和林冲有关系。这些细节描写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引出了李小二给林冲报信,林冲寻敌复仇的情节。
(2)林冲要去沽酒来吃,离开草料场时,“将火炭盖了……把两扇草场门反拽上锁了。”草厅被雪压倒后,林冲“恐怕火盆内有火炭延烧起来”,便“探半身入去摸时,火盆内火种都被雪水浸灭了”,这才“把门拽上,锁了”,到山神庙里去安身。这些细节描写,一方面表现了林冲安分守己、办事谨慎的性格,另一方面也告诉读者,草料场起火的原因并不是因为林冲疏忽,使情节发展合情合理。
第三部分( 发展,6-9 节):林教头接管草料场。
接管草料场──交割──沽酒。
本段是由陆谦的谋害到林冲杀人报仇的过渡,表面看,紧张形势缓和下来,实际上,事态正按照陆谦的预谋发展。表面上的平静掩盖着一场生死搏斗,预示着矛盾即将进入高潮,为后文埋下伏笔。
⑤ 林冲性格的发展变化,所走的道路,对于我们认识当时的社会有什么意义?
林冲性格的转变,关键在于一个“逼”字,“官逼民反”、“逼上梁山”。从林冲的遭遇我们可以看到加害于他的封建统治阶级的凶残、卑劣、阴险、狠毒。八十万禁军教头林冲,虽然安分守己,忍辱求全,也被逼得走投无路,愤然而起;至于广大的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的人民群众,他们所遭受的迫害,他们所承受的痛苦就可想而知了。因此,只有奋起反抗进行斗争才是唯一出路。林冲由逆来顺受、委曲求全,走向反抗道路,体现作品中心思想——“官逼民反”。
高中语文_哦,香雪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高中语文必修五第一单元文本《哦,香雪》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一、养成圈划关键词句的习惯,学会多种角度分析香雪人物形象。
二、研读高考真题,学会熟练解答人物形象分析类题。
三、探究主旨,学习文中主人公香雪身上的优秀品质。
【教学重点】多种角度分析香雪人物形象【教学难点】探究主旨,学习文中主人公香雪身上的优秀品质【教学准备】1.老师准备:多媒体课件,介绍作者及时代背景,搜集高考真题涉及人物形象分析的文学类文本。
2.学生准备:做导学案,掌握刻画人物的手法,概括香雪人物形象,做人物形象分析高考真题。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教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分享一个小物件,你小时候有过这样的铅笔盒吗,你当时喜欢吗,渴望这样的铅笔盒吗?今天咱们一起来认识一个女孩,她特别渴望得到这样一个铅笔盒,并为此付出了40个鸡蛋和30公里夜路回家的代价。
【设计意图:激趣导入,引发学生探究人物的兴趣】二、整体感知,理清故事情节教师:这篇文章是什么文体?小说三要素是什么?这篇小说以什么为背景?主要写了哪些人物?小说的主要情节是什么?学生回顾故事情节,按照情节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对小说进行分层。
【设计意图:因小说篇幅较长,概括故事情节既可以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有可理清故事情节,为下文人物形象分析做铺垫】三、人物形象分析教师:展示六张影视剧女主人公形象,让学生在文中找到语句,谈谈心目中的香雪是哪个。
启发学生从刻画人物形象的角度进行分析,提醒学生注意作答规范。
学生小组讨论三分钟,教师巡视,小组代表找到自己心目中的香雪形象,在文中找到对应语句。
教师:引导学生概括分析人物形象,并板书。
引导学生梳理近几年高考真题涉及人物形象分析的真题,展示真题答案,学生对照答案,分析答题思路,并总结概括香雪人物形象。
【设计意图:学生课前已充分预习,课上小组交流后展示,锻炼学生表达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梳理高考真题及答案,提高学生概括人物形象的能力】四、揭示背景,探究主旨教师过渡:为什么要塑造这样香雪这一人物形象?作者对其有什么态度?为什么大家对这样的铅笔盒并不感兴趣?顺势导入写作背景。
人教版语文必修五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教案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教案新人教版必修5教材分析《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是人教版必修五第一单元第一篇课文。
高中语文新课本五本教科书,共有两个单元涉及小说。
首先,从它所处的单元在教材中的位置来看,人教版必修教材共有两个小说单元,一是必修三第一单元,《林黛玉进贾府》《祝福》《老人与海》三篇文章;二是必修五第一单元,《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装在套子里的人》《边城》三篇文章。
其中,必修三小说单元重点学习“小说的人物与环境”;而本小说单元要重点学习小说的“主题与情节”。
这就要,一是要理解作者蕴涵的感情,了解作者意图,二是要从人物、情节、环境这三方面进行分析。
人物性格的刻画往往直接揭示主题,情节的发展、矛盾的解决也常常表现主题,环境描写对主题一般起烘托、强化作用。
所以分析情节,要注意情节是怎样展开、发展,直至结局的,矛盾又是怎样解决的。
因此,首先从教材体系和大纲要求上来看,必修五小说单元应该注重培养学生归纳主题和概括分析情节,尤其要着重分析情节存在的必要性、合理性与优越性。
其次,从它所处的单元位置看,本单元所选的《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为中国古典小说,《装在套子里的人》选自外国小说,《边城》为中国现当代小说中的文章。
作者用环境描写渲染气氛、烘托人物,推动情节,深化主题历来为人们所称道,教学应引导学生重点体会。
再次,就本篇文章来看,林冲本是八十万禁军教头,有一定的社会地位,对现状很满足,当高衙内调戏他的妻子、高俅设计陷害他时,他不能像出身下层军官的鲁智深那样奋起反抗,而是委屈忍辱,逆来顺受。
高俅及手下步步紧逼,使林冲走投无路,不得不手刃仇敌,投奔梁山,走上了反抗斗争的道路。
林冲的思想性格处于动态的变化之中,从最初的逆来顺受、随遇而安、委曲求全、软弱善良到最后的奋起反抗,其中情节推动着他性格的变化,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体三维目标1、分析小说情节,体会林冲被逼上梁山的心理过程。
2、通过人物语言、动作、细节把握人物性格并初步形成表现能力3、了解林冲由逆来顺受、委曲求全到奋起反抗的思想性格的发展变化,从而认识封建社会里被压迫者走上反抗道路的必然性的小说主题。
高二语文《想北平》教学设计
高二语文《想北平》教学设计闫蓓一、教材分析(一)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想北平》是新课改北京版高中语文必修五第一单元──议论抒情文中的一篇文章。
按新教课改教学理念的要求,高中语文阅读的主要目的是增强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文学品位,进而培养和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
因此,本文作为议论抒情文的代表,应把重点放在把握文章中抒发了怎样的感情和怎样来抒发感情这两大方面。
(二)教材分析《想北平》是一篇怀念家乡的散文。
1936年民族危机十分严重,身在济南的老舍在这种特殊环境下表达了对家乡北平的赤诚的爱。
在文中,老舍把他细致的观察和深挚的感情,借助个性鲜明的精美语言表达了出来。
本文的学习重点是引导学生结合具体的文学语言去细细体味其表意的魅力,领悟“情”和“理”的关系。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①研读课文,学习本文以情驭景的写作手法,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培养他们的写作能力。
②了解散文衬托手法,学习作者从平凡的事物入手,抒写自己的主观感受和感情。
2.过程与方法:反复诵读课文,体会作者对北平的思念、眷恋之情,并思考作者是如何展现这种情感的。
3.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作者对北平简明而亲切的爱,让学生发现现代化北京之美,爱上这座有着悠久历史文化内蕴的古都。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难点:散文衬托手法在文中的运用。
2.教学重点:体会作者在字里行间对北平深深的爱,借此文之情抒此时代对北京之感情,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二)学情分析1.对阅读散文,学生还是比较有兴趣的。
但要具体分析散文的特点,对学生来讲还是一个难点,把握不好。
2.学生在初中和高一已学过散文,对散文的一般性鉴赏方法已初步了解和掌握。
3.老舍是个小说家也是个剧作家,他的许多作品都拍成了影片,如《骆驼祥子》、《茶馆》等,为同学们熟知。
在高一时学生还学过《茶馆》的第一幕。
对老舍京味儿语言的写作风格有了初步了解和认识。
但是,老舍的散文学生接触却很少,这多少会令他们产生一些好奇心理,学习兴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单元
【课标分析】
〈语文应用〉
1.理解小说的“三要素”。
2.了解小说的不同特点和风格。
3.体会小说的社会意义。
〈语文审美〉
⒈整体感知小说的故事情节,理清思路,培养概括能力。
⒉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提高欣赏小说的能力。
⒊体会语言运用的技巧及塑造人物、表现主题、渲染环境等方面的作用。
⒋学会评价小说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语文研究〉
⒈进行纵向深入研究,找出作家的其他作品,与课文对比,感受作家的艺术风格。
⒉进行横向对比鉴赏,可选两篇相关小说,从不同角度,如人物形象、表现手法、语言风格等方面进行比较性鉴赏。
【教材分析】
这个单元所选的小说,题材内容各异,主题思想丰富多样,风格特点也不尽相同。
本单元力求做到开阔学生们的视野,同时让学生们掌握小说鉴赏的一般方法,提高对小说的鉴赏能力。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揭露封建社会黑暗、腐败的政治现实,揭示人民被迫奋起反抗的社会原因;《装在套子里的人》以讽刺和夸张的手法,概括社会生活中某一类人,反应社会现实;《边城》讴歌山村田园生活的质朴、纯真,与庸俗、堕落的社会形成对照,表现作者重构理想世界的信念。
本单元的小说反映的社会现实,和当代社会生活都有一定的距离,离学生生活较远。
教学这些课文,应力争突破过去陈旧的解读思路,用当代观念予以审视。
【教法分析】
本单元的学习重点是把握小说的主题和情节。
⒈主题
把握小说的主题思想,首先要认真通读作品,仔细分析作者在作品中表达的思想感情和观念;其次通过小说中的人物、情节、环境三要素来把握主题。
把握主题,我们还要注意让学生思考以下问题:
⑴是否通过作品的引导使自己有了新的体验和认识;
⑵是否认同作者的思想观点;
⑶是否从作品中发现了自己独特的感受。
⒉情节
小说的情节实际上是关于人物的性格发展、言语行为等发生的一件件事情的有序组合。
分析情节,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⑴情节的展开行和曲折性。
⑵情节的合理性。
⑶情节发展是否有助于刻画人物性格。
【课时安排】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2课时
《装在套子里的人》2课时
《边城》1课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