败血症知识要点
败血症的科普知识PPT课件
![败血症的科普知识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de51baefb04e852458fb770bf78a6529647d35ef.png)
败血症的 治疗方法
败血症的治疗方法
抗生素治疗:根据病原体敏感性选 择合适的抗生素进行治疗 液体补充:补充体液,保持血容量 和循环稳定
败血症的治疗方法
支持治疗:监测和维持生命体 征、控制并发症、改善器官功 能等
败血症的 并发症和
预后
败血症的并发症和预后
并发症:休克、多器官功能衰 竭、DIC等 预后:严重败血症预后较差, 早期诊断和治疗可以改善预后
什么是败血症?
传播途径:通过感染部位入侵 血液系统,或通过器官或组织 的破坏进入血液
败血症的 症状和体
征
败血症的症状和体征
症状:高热、寒战、出汗、全 身乏力、呼吸急促、心跳加快 等 体征:体温升高或降低、心率 加快、呼吸急促、血压下降等
败血症的 预防和控
制
败血症的预防和控制
预防措施:保持良好的个人卫 生、避免接触感染源、定期接 种疫苗等 控制措施:早期诊断和治疗、 遵守医嘱、使用抗生素合理等
预防败血症的生活方式
避免接触感染源:避免密集人 群,保持室内通风 定期体检:早发现潜在感染源 或疾病
资料来源
资料来源
如有需要,以下是部分资料来 源:...
如需详细了解,请查阅相关权 威资料或咨询医疗专业人士
谢谢建议
败血症的注意事项和建议
密切关注病情:注意症状和体 征的变化,及时就医 遵守医嘱:按时服药,注意个 人卫生,避免交叉感染
败血症的注意事项和建议
定期检查:定期进行相关检查,监 测治疗效果和预防并发症
预防败血 症的生活
方式
预防败血症的生活方式
锻炼身体:增强免疫力,提高 身体抵抗力 保持良好卫生:勤洗手、健康 饮食
败血症的科普 知识PPT课件
败血症护理问题及措施
![败血症护理问题及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dfe4d087a0c7aa00b52acfc789eb172ded6399b5.png)
败血症护理问题及措施败血症是一种严重的全身感染性疾病,需要采取全面的护理措施来帮助患者康复。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护理问题和措施:1. 心理护理:败血症患者往往会出现恐惧、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因此心理护理非常重要。
护理人员应给予患者关心、安慰和支持,帮助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2. 基础护理:保持室内环境清洁、安静、舒适,为患者提供良好的休养环境。
定期记录患者体温、脉搏、呼吸等生命体征,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3. 饮食护理:给予患者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的食物,以保证营养摄入。
对于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的患者,可采用少量多餐的方式,避免过饱或过饿。
4. 疼痛护理:败血症患者可能会出现局部疼痛的症状,如出现疼痛,可遵医嘱给予止痛药或进行局部理疗等缓解疼痛。
5. 用药护理:遵医嘱按时、按量使用抗生素等药物,确保药物有效治疗。
注意观察药物的疗效和不良反应,如有异常及时报告医生处理。
6. 发热护理:败血症患者常会出现发热的症状,如出现发热,可采取适当的物理降温措施,如冰敷、酒精擦浴等,并遵医嘱使用退热药物。
注意监测体温变化,预防高热惊厥的发生。
7. 皮肤护理:对于皮肤出现皮疹、溃疡等病变的患者,应注意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避免继发感染。
对于卧床不起的患者,应定期翻身、按摩受压部位,预防褥疮的发生。
8. 呼吸道护理:对于存在肺部感染等呼吸道病变的患者,应注意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清理呼吸道分泌物。
协助患者进行有效咳嗽和排痰,必要时可进行吸痰处理。
9. 口腔护理:保持口腔清洁卫生,可用生理盐水漱口,每天数次。
口腔溃疡者可涂抹消炎药物或用口腔喷雾剂减轻症状。
10. 休息与活动:保证充足的休息时间,避免疲劳。
病情允许的情况下可在床上进行适当的活动,以促进血液循环和肌肉张力恢复。
11. 预防感染:加强个人卫生,保持皮肤清洁干燥。
对于留置导管等有创操作的患者,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预防交叉感染。
12. 健康教育:向患者及家属介绍败血症的病因、治疗及预防知识,提高患者的自我保健意识和能力。
败血症的常规护理方法有什么
![败血症的常规护理方法有什么](https://img.taocdn.com/s3/m/a701984117fc700abb68a98271fe910ef12dae2e.png)
败血症的常规护理方法有什么败血症(Sepsis)是一种全身性感染反应综合征,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是危重症患者的主要死因之一。
对于败血症患者,进行常规的护理非常重要,可以及时缓解病情,提高患者的存活率。
以下是关于败血症常规护理方法的详细介绍。
一、合理的药物治疗1. 充分的感染控制:通过鼓励患者按时服用抗生素和抗真菌药物,清除感染源,控制感染的蔓延。
2. 液体复苏:败血症患者常伴随着低血容量和低灌注状态,及时给予静脉补液,纠正低血压和低灌注。
3. 微循环改善:通过使用血管扩张药物和加速血流,改善器官灌注,减轻组织缺氧。
4. 对症治疗:根据患者的病情特点,积极治疗相关的并发症,如代谢酸中毒、电解质紊乱等。
二、监测及评估1. 致病菌及药敏监测:通过采集患者的血、尿、伤口、痰等标本进行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有针对性地选择合适的抗生素治疗。
2. 生命体征监测:包括心率、呼吸频率、体温、血压等指标的监测,有助于及时发现病情的变化。
3. 临床评估:包括神志、皮肤黏膜、经验性炎症反应指标(如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等)的观察和评估,有助于判断病情的严重程度和治疗的效果。
三、护理措施1. 维持呼吸道通畅:进行定期的口腔护理,保持呼吸道的通畅,减少感染源的产生。
2. 保持肺部清洁:通过积极的吸痰、打击背部和体位改变等方法,清除肺部分泌物,预防肺部感染。
3. 皮肤护理:定期更换床单、清洁患者皮肤,保持皮肤的干燥清洁,预防压疮和污染性感染。
4. 密切监测尿量:经常记录患者的尿量情况,观察尿量的变化,评估肾功能和病情的改变。
5. 防止并发症:注意观察患者是否出现多器官功能衰竭和休克等,并及时采取相应的护理干预。
6. 心理疏导:为患者和家属提供心理支持和疏导,减轻他们的焦虑和压力,积极配合医学护理。
四、营养支持1. 及时进食:根据患者的情况,采取适当的饮食,保证营养的摄入,提高机体的免疫力。
2. 调整热量摄入:根据患者的能量消耗情况,调整热量的摄入,避免能量缺乏导致机体的免疫功能下降。
儿科知识点之新生儿败血症
![儿科知识点之新生儿败血症](https://img.taocdn.com/s3/m/0d5d8473178884868762caaedd3383c4bb4cb41e.png)
儿科知识点之新生儿败血症病因1.新生儿免疫功能不完善①屏障功能差:如皮肤角化层和真皮层薄嫩,易损伤,通透性高,呼吸道、消化道的黏膜通透性高,分泌型IgA缺乏;②多形核白细胞功能差:趋化性差,黏附、趋化能力弱,杀伤力弱;③补体含量低:经典补体途径及替代补体途径部分成分含量低,使新生儿对细菌抗原的调理作用弱;④免疫球蛋白水平低:IgG主要在孕最后3个月自母体经胎盘进入胎儿体内,早产儿IgG水平较低,生后水平迅速下降,IgG不能通过胎盘屏障;⑤T细胞免疫功能较差。
2.围生期的环境因素新生儿败血症感染可以发生在宫内、产时或出生后。
病原菌进入胎儿或新生儿的方式有4种:①血流:某些细菌可经母血流,通过胎盘入侵胎儿;②宫颈或阴道:细菌在临分娩前通过羊膜,引起羊膜炎或胎儿肺炎;③娩出时:经产道娩出时细菌定植于口腔、咽部、消化道等,大部分大肠杆菌感染、晚发型B族溶血性链球菌感染与此有关;④出生后环境:经皮肤黏膜、脐部、呼吸道及消化道引起发病。
3.病原引起新生儿败血症的主要病原随不同地区、不同年代而有不同。
我国大部分地区以大肠杆菌和葡萄球菌为主要致病菌,但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变形杆菌、B族溶血性链球菌、厌氧菌、不动杆菌亦能致新生儿败血症。
临床表现新生儿败血症临床表现不典型,部分患儿尤其是早产儿可无明显临床表现,一旦发现临床表现,病情已非常危重。
多数患儿表现为反应差,精神较萎靡,吃奶减少或不吃,体温低或体温波动,病理性黄疸,呼吸急促暂停、呻吟,早产儿B 族链球菌败血症有时主要表现为呼吸窘迫。
若病情未有效控制,可发展至感染性休克和多脏器功能不全,出现低血压、脑水肿、呼吸衰竭、肾功能不全、肝功能损害、骨髓抑制、凝血功能紊乱、皮肤花纹等,亦有少数患儿起病即表现全身情况急骤恶化,出现循环衰竭、重度酸中毒、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坏死性肠炎、硬肿症等。
新生儿败血症较易并发化脓性脑膜炎,其他并发症有肺炎、骨髓炎、肝脓肿等。
辅助检查新生儿败血症临床表现不典型,部分患儿尤其是早产儿可无明显临床表现,一旦发现临床表现,病情已非常危重。
败血症(败血病)
![败血症(败血病)](https://img.taocdn.com/s3/m/5ed22ef6162ded630b1c59eef8c75fbfc77d9462.png)
败血症(败血病)1病因及发病机制1 病因1.革兰阳性球菌主要是葡萄球菌、肠球菌和链球菌等。
最常见的是金黄色葡萄球菌,尤其是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高度耐药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CNS)也不少见,肺炎链球菌可引起免疫缺陷者及老年人发生败血症,B组溶血性链球菌也可引起婴幼儿败血症。
20世纪90年代以来,耐青霉素的肺炎球菌(PRSP)、耐万古霉素的肠球菌(VRE)、耐万古霉素的金黄色葡萄球菌(VRSA)所致败血症的报道逐年增高。
2.革兰阴性杆菌常见的是大肠埃希菌、假单胞菌属、克雷伯菌属、变形杆菌、不动杆菌属等。
近年来产超广谱p内酰胺酶(extended-s pectrum β-lactamases,ESBLs)的克雷伯菌、多重耐药的铜绿假单胞菌(MDR-Pa)、产气杆菌、阴沟肠杆菌、溶血/鲍曼不动杆菌等所致败血症有增多趋势,也有嗜麦芽窄食单胞菌(Stenotrophomonas maltophilia)败血症病例报道。
3.厌氧菌占败血症病原的5%~7%,主要为脆弱类杆菌、梭状芽胞杆菌属,其次为消化链球菌及产气荚膜杆菌等。
4.真菌白色念珠菌占绝大多数,热带念珠菌,毛霉菌等也可引起败血症。
肝、肾等器官移植后及恶性肿瘤患者可发生曲霉菌(Aspergillus)败血症。
5.其他细菌一些致病力低的条件致病菌如单核细胞增多性李斯特菌、聚团肠杆菌及腐生葡萄球菌所致败血症均有报道。
在免疫缺陷者如艾滋病或免疫抑制剂长期使用时,偶可发生分枝杆菌败血症。
少数病例在同一血标本或3日内从同一病人不同血标本培养分离出两种或两种以上致病菌称为复数菌败血症。
败血症致病菌种类因不同年龄、性别、感染病灶、原发疾病及免疫功能状态等有所差别。
2 发病机制病原菌从不同途径进入血循环后是否引起败血症取决于人体的免疫功能和细菌种类、数量及其毒力。
1.人体因素:机体防御免疫功能缺陷或下降是败血症的重要诱因。
健康者病原菌入侵血流后,常仅表现为短暂菌血症,细菌可被免疫防御系统迅速消灭,不出现明显症状。
败血症
![败血症](https://img.taocdn.com/s3/m/e449022f804d2b160b4ec0d7.png)
芽胞杆菌及消化链球菌 4. 真菌(7~10%): 白色念珠菌、曲霉菌 5. 其他(<5%): 李斯特杆菌
病原学 ETIOLOGY
• 病原菌因年龄、性别、感染部位、 基础疾 病、院内或社区、机体免疫力 不同而不同。
ETIOLOGY
• ①体温>38℃或<36℃; • ②心率>90次/分; • ③呼吸>20次/分,PaCO2<4.3Kpa(32mmHg); • ④WBC>1.2×109/L或未成熟>10%。
概述
• 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 包含有感染性 和非感染性两类。
• 感染性: 败血症 • 非感染性: 急性胰腺炎、严重创伤、烧伤.
• 2).确定原发灶对选用抗生素具有重要意义。
器官功能不全的表现
神志改变 昏迷
精神异常
呼吸急促 PaO2 <70 mm Hg
SaO2 <90% PaO2/FiO2 300
黄疸 肝酶 白蛋白 PT
心动过速 低血压 CVP PAOP
少尿 无尿 血肌酐
血小板 PT/APTT D-dimer
• 2). 嗜酸性粒细胞减少或消失, • 3). WBC计数正常甚至下降可见于G—败血症,
但N仍增高。
2.病原学检查
• 1).培养标本来源:血,骨髓,脑脊液,腹水 和皮疹吸取物。
•
2). 培养方法: 真菌培养。
普通培养,厌O2,高渗及
• 3). 血培养要点:
• ①使用抗生素以前;
• ②在寒战、高热时抽血; 次抽血,婴幼儿>5ml/次, 人>10ml/
病原菌与年龄、性别关系
什么叫败血症
![什么叫败血症](https://img.taocdn.com/s3/m/b4e8af4927d3240c8447efcf.png)
什么叫败血症败血症是日常生活中经常被提及的一种病症,它是是指致病菌或条件致病菌侵入血循环继而导致的疾病,常见的致病菌有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等都会导致这种疾病的发生,人们需要对此有一定的了解,以提早做好预防工作,避免感染,保持健康的身体,有需要的朋友可以多多了解相关的知识。
★一、败血症败血症(septicemia)是指致病菌或条件致病菌侵入血循环,并在血中生长繁殖,产生毒素而发生的急性全身性感染。
若侵入血流的细菌被人体防御机能所清除,无明显毒血症症状时则称为菌血症(bacteriemia)。
败血症伴有多发性脓肿而病程较长者称为脓毒血症(pyemia)。
败血症如未迅速控制,可由原发感染部位向身体其他部位发展,引起转移性脓肿。
脓肿可发生在大脑的表面,导致脑膜炎、在心脏周围的包膜上,引起心包炎、发生在心脏的内膜上,引起心内膜炎、如果在骨髓中,则导致骨髓炎、在大的关节中,引起关节疼痛或关节炎。
最终因脓液的积聚在体内任何地方可形成脓肿,严重者发生感染性休克和迁徙性病灶。
★二、发病原因常见的致病菌有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肺炎链球菌或肺炎克雷伯菌等,小儿及免疫功能低下者的致病菌可以是表皮葡萄球菌。
侵入人体的细菌是否会引起败血症,与入侵菌的毒力、数量和人体防御免疫功能有密切联系。
以下这些都可能导致败血病的发生:皮肤、黏膜发生破损和伤口感染、大面积烧伤、开放性骨折、疖、痈、感染性腹泻、化脓性腹膜炎;各种慢性病如营养不良、血液病(特别伴白细胞缺乏者)、肾病综合征、肝硬化、糖尿病、恶性肿瘤、先天性免疫球蛋白合成减少、白细胞吞噬作用减弱等,容易诱发细菌感染;各种免疫抑制药物如肾上腺皮质激素、抗代谢药、抗肿瘤药以及放射治疗等可削弱细胞免疫或体液免疫,某些更可使白细胞减少或抑制炎症反应而有利于细菌蔓延、扩散;长期应用抗菌药物易导致耐药菌株繁殖而增加感染机会;各种检查或治疗措施加内镜检查、插管检查、大隐静脉插管、留置导尿管、静脉高营养疗法、各种透析术、脏器移植等均可导致细菌进入血循环,或发生感染性血栓而形成败血症。
败血症名词解释
![败血症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926aaf35e97101f69e3143323968011ca300f730.png)
败血症名词解释又称敗血症,是指由感染的微生物产生的毒素和致病因子引起的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
败血症症状较为严重,即使得到及时处理也有可能危及生命。
以下是一些败血症相关的名词解释:1. 微生物:指在人体内能够引起感染的各种生物体,如细菌、病毒、真菌、寄生虫等。
败血症中细菌是最常见的病原体。
2. 毒素:尘炭质物是微生物所分泌的一种有毒化合物,可以进入人体细胞对其产生损害,引发感染。
3. 炎症反应:是指人体对外来致病因子的应答过程。
当人体感染细菌等微生物时,会产生炎症反应,包括发热、全身乏力、头痛等症状。
4. 细菌培养:将可能存在于患者身上的细菌样本放到培养基上生长,以确定患者体内是否存在致病菌。
细菌培养是确定治疗方案的重要步骤。
5. 抗生素:一类药物,其中大部分由细菌所产生,它们可以破坏与感染相关的菌群并防止它们复制。
抗生素的选择要根据细菌的种类和患者的病情来决定。
6. 免疫反应:是指人体对抗细菌等微生物的防御机制。
当感染发生时,人体会产生抗体和免疫细胞来对抗感染。
7. 血培养:指将患者的血液样本放入培养基中生长来检测是否存在细菌感染。
8. 呼吸衰竭:是指肺部功能严重受损而导致的呼吸功能障碍。
许多情况下,败血症也会威胁到患者的呼吸系统,并可导致呼吸衰竭。
9. 心血管系统损害:败血症可能对心血管系统造成损害,导致血管收缩、血压降低等症状。
在严重情况下,败血症可能导致心血管系统衰竭并危及患者生命。
10. 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指人体对外来致病因子的极度炎症反应。
败血症时,人体的炎症反应可能会持续并发展成SIRS。
新生儿败血症的护理要点
![新生儿败血症的护理要点](https://img.taocdn.com/s3/m/9b8722b8a1116c175f0e7cd184254b35eefd1ac3.png)
新生儿败血症的护理要点一、定义新生儿败血症(septicemiaofnewborn)是指新生儿期致病菌经各种途径侵入新生儿血循环,并在其中生长繁殖、产生毒素而造成全身性的感染。
新生儿时期该病的发生率和病死率均较高。
国内主要以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为多;生后感染最多;早期症状非特异性。
易感因素:胎膜早破大于12~24小时;母孕后期有发热和绒毛膜炎病史;出生时APger评分低;早产、双生。
二、评估/观察要点1.评估患儿生命体征,包括体温、脉搏、呼吸、血压、意识、面色。
2.评估母孕史、母妊娠期及生产史。
3.评估患儿前囱、面色、脐部、口腔黏膜、肛周黏膜情况。
4.评估喂养情况以及近期体重的变化,大小便情况及24小时出入量。
5.评估患儿的精神反应、四肢肌张力、活动度。
三、护理措施(一)常规护理1及时正确的应用抗感染药物,早期、联合、足量、静脉给药。
2.及时处理局部病灶。
3.保证营养供给(1)有吸吮能力及吞咽能力的患儿,继续母乳喂养,少量多次。
(2)吸吮能力及吞咽能力差者,可鼻饲喂养。
(3)病情危重患儿,静脉补充能量。
(4)每日测量体重1次。
(二)对症护理1.体温过高或过低每4小时监测体温1次,体温偏低或体温不升时,予保暖措施,如包被包裹、使用热水袋。
当体温过高时,予以松开包被,调节适宜的温湿度、物理降温等。
2.脐炎、脓疱疹、皮肤破损给予脐部及皮肤护理,消除局部病灶,促进皮肤病灶早日痊愈,防止感染继续蔓延扩散。
遵医嘱按时输入抗生素,用氨基糖忒类药物时,注意药物稀释浓度及对肾、听力的影响,按时送检尿液。
(三)并发症的护理1化脓性脑膜炎。
3.感染性休克(1)密切观察患儿的病情变化,如面色、呼吸、体温、脉搏、血压、口腔、皮肤、黏膜、尿量的变化。
(2)建立双路静脉,保证抗菌药物有效进入体内。
(3)高热的患儿给予物理降温,做好口腔及皮肤护理。
(四)出院指导1婴儿衣服、被褥、尿布要保持干燥清洁,最好能暴晒或烫洗。
2.室内空气新鲜、流通,经常开门窗通风换气。
败血症专题知识
![败血症专题知识](https://img.taocdn.com/s3/m/83e365b780c758f5f61fb7360b4c2e3f572725c2.png)
• 是有多种病原菌侵入血循环,并在 血液中生长繁殖引起严重旳急性全 身感染,临床上体现为严重旳毒血 症症状,如寒战、高热、皮肤黏膜 瘀点、肝脾肿大、白细胞增长及血 培养阳性,可并发迁徙性病灶及感 染性休克。
病原学
化脓性球菌:
主要有金葡菌、表葡菌、肠球菌、 链球菌、肺炎球菌、脑膜炎球菌等 MRSA、MRSE、VRE增多其他下降
• 局部处理:
• 引流、切开,胆道、泌尿道梗阻解 除
谢 谢!
试验室检验
• 血象 • 病原学培养
• 1、用药前,寒战发烧时,连续几次 • 2、足够旳血量 • 3、除一般培养外,做厌氧、真菌及高渗
L菌培养 • 4、药敏试验
鲎试验(LLT)
深海中甲壳类生物,其血液中旳 凝溶蛋白与G-细菌产生旳内毒素 发生凝集反应
气相色谱法
常用于厌氧菌、真菌旳鉴定诊疗, 在早期血培养物中发觉异戊酸、丁 酸之类物质或测定真菌胞壁成份旳 代谢产物以助诊疗特异性高
肠球菌败血症
大多为医院内感染 泌尿生殖道是常见旳入侵途径 易并发新内膜炎 耐药严重
厌氧菌败血症
多发生在免疫功能低下旳患者中
原发灶多为肠道、胆道、泌尿生殖道褥 仓 临床体现与G-细菌败血症相同,但有二 特点 高黄疸,不小于10倍,发生率10-40% 血栓性静脉炎、迁徙性脓肿
真菌败血症
绝大部分为医院内感染,多发生在 严重疾病旳终末期 病原菌多为白色念珠菌 症状常被原有疾病所掩盖
诊疗
• 有发烧患者,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 明显增高,而无局限于某一系统旳 急性感染时,都应考虑有败血症旳 可能如在病程中出现皮疹、肝脾肿 大、迁徙性病灶等败血症旳临床诊 疗可基本成立
• 血培养阳性作为败血症确诊旳根据
鉴别诊疗
败血症
![败血症](https://img.taocdn.com/s3/m/f1e78cc89ec3d5bbfd0a74f5.png)
【疾病概述】septicemia败血症是由致病菌侵入血液循环引起的。
细菌侵入血液循环的途径一般有两条,一是通过皮肤或粘膜上的创口;二是通过疖子、脓肿、扁桃体炎、中耳炎等化脓性病灶。
患有营养不良、贫血、糖尿病及肝硬变的病人因抵抗力减退,更容易得败血症。
致病菌进入血液以后,迅速生长繁殖,并产生大量毒素,引起许多中毒症状。
败血症是指细菌进入血循环,并在其中生长繁殖、产生毒素而引起的全身性严重感染。
临床表现为发热、严重毒血症状、皮疹瘀点、肝脾肿大和白细胞数增高等。
革兰阳性球菌败血症易发生迁徙病灶;革兰阴性杆菌败血症易合并感染性休克。
当败血症伴有多发性脓肿时称为脓毒败血症。
败血症(Septicemia)是指致病细菌侵入血液循环中生长繁殖引起的急性全身性感染,临床症状为寒战、高热、皮疹、关节痛及肝脾肿大,部分患者还可出现烦躁、四肢厥冷及紫绀、脉细速、呼吸加快、血压下降等。
病死率可达30~50%,尤其是老人、儿童、有慢性病或免疫功能低下者、治疗不及时及有并发症者,预后更为恶劣。
败血症伴有多发性脓肿者称脓毒血症;若细菌仅短暂侵入血流则称为菌血症。
【疾病病因】各种致病菌都可引起败血症。
常见者有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肺炎链球菌、大肠杆菌、脑膜炎双球菌、绿脓杆菌、变形杆菌、沙门菌属、克雷白菌属等。
当机体抵抗力降低时,致病力较弱的细菌或条件致病菌,如表皮葡萄球菌等也可引起败血症。
近年来致病菌种已发生变化,由革兰阳性球菌引起的败血症有所下降,而革兰阴性杆菌、厌氧菌和真菌所致者逐年上升,这与血管插管、体内异物置人等医学新技术的开展和抗生素的过度应用有一定关系。
常见的病原菌有以下四类:▪革兰氏阳性球菌以金黄色葡萄球菌最为常见,在医院内感染者表皮葡萄球菌也不少见,其他还有肺炎球菌及溶血性链球菌,后者常引起新生儿败血症。
另外D组链球菌(肠球菌)以易并发心内膜炎而引起关注。
▪革兰氏阴性杆菌以大肠杆菌最为常见,其次为肺炎杆菌、肠杆菌(产气杆菌、凝团杆菌等)、绿脓杆菌、变形杆菌、枸橼酸杆菌及沙雷菌等。
败血症名词解释病原生物学
![败血症名词解释病原生物学](https://img.taocdn.com/s3/m/2dceed5a0a1c59eef8c75fbfc77da26924c5964d.png)
败血症名词解释病原生物学
败血症(sepsis)是一种严重的全身性炎症反应综合征,是由
于感染引发的免疫系统异常反应所致。
病原生物学方面,败血症通常由细菌、真菌、病毒或其他微生物引发。
这些病原体可以进入人体通过血液循环传播到全身各器官,从而引发全身性炎症反应。
这些病原体可以通过感染部位的伤口、手术切口、尿路感染、呼吸系统感染等途径进入人体。
细菌是最常见和重要的致病微生物之一,通常被称为败血症的主要病原体。
常见的致病细菌有肺炎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肺炎克雷伯菌等。
真菌也是败血症的常见病原体,其中最常见的是白色念珠菌。
病毒也可以引发败血症,例如登革热病毒、肺炎冠状病毒等。
败血症的病原生物学过程主要包括感染源的入侵、病原体的增殖和扩散,以及机体免疫系统的异常反应。
当病原体侵入人体后,它们可以通过释放毒素或启动免疫反应来引发炎症反应。
免疫系统的异常反应可以导致多器官功能障碍,包括循环系统血压异常、呼吸系统功能障碍、肾脏功能损害等。
病原生物学的研究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败血症的发病机制,寻找新的治疗方法和预防措施。
将病原生物学知识应用于临床实践中,可以提高败血症的早期诊断率和治疗效果,从而减少患者的病死率。
败血症PPT【30页】
![败血症PPT【30页】](https://img.taocdn.com/s3/m/1a0c942ef56527d3240c844769eae009591ba26d.png)
(二)常见败血症临床特点
1. 革兰阳性细菌败血症 ➢ 以金葡菌败血症为代表。患者病前身体状况常较好,多见于严重痈、急性蜂窝组织炎、骨与
关节化脓症,以及大面积烧伤时。主要表现为发病急、寒战、高热,约1/4病例伴大关节红 肿疼痛;迁徙性病灶常见于腰背、四肢,以及肺炎、肺脓肿、肝脓肿等;感染性休克较少 见。 2. 革兰阴性杆菌败血症 ➢ 致病菌常为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等。患者病前一般情况常较差,多有 严重的糖尿病或肝胆疾病、恶性肿瘤等原发基础疾病,或伴有影响免疫功能的药物干预。临 床常以寒战开始,间歇发热,可体温不升或低于正常。中毒症状明显,感染性休克常见。
• 病原菌因素
➢ 革兰阳性菌生长过程中分泌外毒素,如金葡菌产生的血浆凝固酶、杀白细胞素、肠毒素等; ➢ 革兰阴性杆菌释放的内毒素(LPS),如大肠埃希菌和铜绿假单胞菌死亡后均可释放内毒素。
(二)病理改变
➢ 病原菌毒素可导致全身组织和细胞变性 → 水肿、脂肪变性和坏死。 ➢ 毛细血管损伤 → 皮肤和黏膜瘀点、瘀斑及皮疹。 ➢ 细菌随血流至全身 → 迁徙性脓肿(肺、肝、肾及皮下组织),可并发心内膜炎、脑膜炎等。 ➢ 单核-吞噬细胞增生活跃 → 肝、脾肿大。
1. 革兰阳性细菌败血症 第一代头孢或万古霉素联合氨基糖苷类抗菌药物。
2. 革兰阴性细菌败血症
非多重耐药革兰阴性菌败血症:可根据药敏结果选用三代或四代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 多数革兰阴性菌耐药性突出,常采用联合治疗: 2.产ESBLs肠杆菌科细菌:碳青霉烯类、头孢哌酮/舒巴坦或哌拉西林/他唑巴坦。 3.MDR革兰阴性杆菌:头孢哌酮/舒巴坦、氨苄西林/舒巴坦、氨基糖甙类、四环素类、喹诺酮类。 1.XDR革兰阴性杆菌:替加环素、多黏菌素B或E、头孢哌酮/舒巴坦或氨苄西林/舒巴坦、氨基糖甙类、四环素 类、喹诺酮类。
新生儿败血症知识点总结
![新生儿败血症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cd6acfccbdeb19e8b8f67c1cfad6195f302be856.png)
新生儿败血症知识点总结一、新生儿败血症概述新生儿败血症是指新生儿因感染引起的全身性炎症反应综合征,是一种严重威胁新生儿生命的疾病。
新生儿的免疫系统尚未完全发育,对感染的抵抗力较弱,因此容易发生败血症。
据统计数据显示,新生儿败血症是新生儿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对新生儿败血症进行及时的诊断和治疗非常重要。
二、新生儿败血症病因新生儿败血症的病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母婴传播:孕期的母体感染、分娩过程中产妇生殖道的感染,以及新生儿在分娩过程中被感染,都可能导致新生儿败血症。
2. 医院感染:新生儿在医院接受治疗时,由于免疫系统尚未完全发育,容易受到医院内各种病原菌的感染。
3. 其他感染源:母乳喂养、护理不当等也可能导致新生儿感染。
三、新生儿败血症的临床表现新生儿败血症的临床表现多样化,常见的症状包括:1. 体温异常:发热或低体温。
2. 心率和呼吸急促:新生儿败血症患儿常伴有心率加快和呼吸急促的症状。
3. 营养不良:新生儿败血症患儿常伴有体重减轻、进食乏力等症状。
4. 皮肤症状:皮肤发红、出现疱疹或皮疹等症状。
5. 其他表现:新生儿败血症还可能伴有呕吐、腹泻、惊厥等症状。
四、新生儿败血症的诊断新生儿败血症的诊断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临床表现:通过观察新生儿的临床表现,包括体温、心率、呼吸等指标来判断是否存在败血症的可能。
2. 实验室检查:进行血液、尿液等常规检查,以及病原菌培养检查,以确认是否存在感染。
3. 影像学检查:如X线、超声等检查,有助于了解感染的范围和严重程度。
五、新生儿败血症的治疗新生儿败血症的治疗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抗感染治疗:对于已经确认的感染,需要进行抗生素治疗,根据病原菌的培养结果选择合适的抗生素,并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规范的使用。
2. 对症治疗:针对新生儿败血症的症状进行对症治疗,如退热、补液等。
3. 营养支持:新生儿败血症患儿常伴有营养不良的症状,需要进行适当的营养支持。
败血症(败血病,菌血症)
![败血症(败血病,菌血症)](https://img.taocdn.com/s3/m/212dd768580102020740be1e650e52ea5418ce68.png)
败血症(败血病,菌血症)败血症(sepsis),又称败血病或菌血症,是一种严重的感染性疾病,常见于发热、炎症和感染性休克的情况下。
在医学上,败血症被描述为全身性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的一种严重形式。
本文将介绍败血症的定义、病因、症状、诊断和治疗等方面。
定义败血症是一种典型的炎症反应综合征,通常是由于细菌感染引起的。
它常导致全身性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表现为全身性炎症反应和多脏器功能障碍。
败血症的发展非常迅速,可迅速演变成为严重的感染性休克,是一种危及生命的疾病。
病因败血症通常是由于细菌感染引起的,但也可由真菌、病毒或寄生虫等其他病原体引起。
常见的病原体包括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等。
败血症还可以由感染灶的扩散或手术后的合并感染等引起。
症状败血症的症状多样,常见的症状包括高热、寒战、心率加快、呼吸急促、低血压、皮肤潮红等。
患者可能出现器官功能损害的表现,如肾脏功能损伤、肝功能异常等。
诊断诊断败血症的关键是早期发现和早期干预。
医生通常会通过患者的症状、体征和实验室检查等综合信息进行诊断。
常见的实验室检查包括血培养、C-反应蛋白测定、白细胞计数等。
此外,影像学检查和细菌培养等也可帮助医生做出诊断。
治疗治疗败血症的关键是去除感染病因和对全身炎症反应进行干预。
治疗方案通常包括抗生素治疗、液体复苏、血管活性药物等。
对患者进行全面的支持治疗也非常重要,包括呼吸支持、肾功能支持等。
在治疗过程中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预防预防败血症的关键是预防感染。
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避免接触传染源、及时处理感染灶等是预防败血症的有效措施。
对于易感人群,如长期卧床、免疫力低下的患者,还可以考虑进行预防性抗生素治疗。
通过本文的介绍,希望读者对败血症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并引起对健康的重视。
预防胜于治疗,提高健康意识和注意个人卫生对于预防败血症至关重要。
如果出现相关症状,请及时就医,以获得及时有效的治疗。
败血症的名词解释病理
![败血症的名词解释病理](https://img.taocdn.com/s3/m/1eb8bd804128915f804d2b160b4e767f5acf8094.png)
败血症的名词解释病理败血症是一种严重的感染性疾病,可导致多器官功能障碍以及危急的血流动力学紊乱。
在医学上,败血症被定义为一种由感染引起的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包括发热、心率加快、呼吸急促、白细胞数目异常以及感染源的证据。
败血症的发生机制相当复杂,涉及免疫系统、炎症反应和微生物的相互作用。
当机体受到感染时,免疫系统会释放一系列化学物质,如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等,以应对这一威胁。
然而,在一些情况下,免疫系统会出现失调,过度激活导致炎症反应过度增强,从而引发败血症。
败血症的病理表现主要包括内毒素的释放、血管扩张和血栓形成等。
当感染源进入血液循环后,微生物会释放内毒素,这是一种能够刺激免疫系统的有害物质。
内毒素的存在会引发炎症反应,激活免疫细胞,释放更多的炎症介质,如肿瘤坏死因子和白细胞介素。
这些炎症介质的过度释放会导致全身性炎症反应,从而产生败血症的病理改变。
在败血症的进展中,血管扩张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炎症介质的释放使得血管壁通透性增加,导致血液中的液体和细胞成分渗出到组织间隙,形成组织水肿。
同时,血管扩张还会导致血液的分布不均,一些重要器官的供血不足,特别是肾脏、肝脏和心脏等。
这可能导致器官功能的损害,进而引发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
此外,败血症还可能导致血栓形成。
炎症反应过度激活,特别是血小板和凝血系统的激活,会导致血管内膜损伤和血栓形成。
这会引起微循环障碍,使得一些重要器官的血液供应不足,进一步加重了器官损伤和功能障碍。
败血症是一种常见但又严重的感染性疾病,其发病机制十分复杂。
除了上述提到的内毒素释放、血管扩张和血栓形成外,还有许多其他因素参与其中,比如细胞因子的异常释放、免疫细胞功能的紊乱等。
这些病理改变相互作用,使得败血症的病情进一步恶化。
对于败血症的治疗,早期诊断和积极的抗菌治疗是至关重要的。
同时,纠正血流动力学紊乱和调节免疫反应也是重要的治疗策略。
近年来,一些新的治疗方法和药物也在不断探索和发展,如控制炎症反应的细胞因子抑制剂和调节免疫功能的干预措施。
败血症的名词解释
![败血症的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a4ce297142323968011ca300a6c30c225901f028.png)
败血症的名词解释败血症是一种严重的感染性疾病,其特征是感染引起的炎症反应在全身范围内扩散,并导致多个器官功能受损。
败血症是医院感染和急性疾病中的常见并发症,其病情进展迅速且致死率较高。
下面将对败血症的定义、病因、病理生理、临床表现及治疗进行详细解释。
败血症的名词解释定义:败血症是一种由微生物(如细菌、真菌、病毒等)引起的感染,以及由促炎因子和细胞因子的异常分泌引起的全身性炎症反应,如未能及时控制,即使抗感染治疗进行了有效的诱发和维持因子的摄取。
败血症是一种严重的疾病并且需要及时治疗,以防止其进展为脓毒症,最终导致多器官功能衰竭。
病因:败血症的病因多种多样,最常见的病原体是细菌。
常见的致病菌包括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克雷伯菌、大肠杆菌等。
其他常见的微生物还包括真菌、病毒等。
感染可从感染病灶通过血液进入全身,也可以通过与医疗相关的手术和插管等侵入性操作引起。
病理生理:败血症的病理生理主要包括感染部位的菌落扩散、细胞因子和促炎因子的异常分泌和炎症反应的全身扩散。
感染菌落扩散可引起病原菌的毒性产物释放,如内毒素、外毒素、细胞壁成分等,这些物质能够激活全身性炎症反应。
同时,感染还会导致细胞因子和促炎因子的异常分泌,如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1β(IL-1β)、白介素-6(IL-6)等。
这些细胞因子和促炎因子的过度分泌会引起炎症反应在全身范围内扩散,导致多器官功能衰竭。
临床表现:败血症的临床表现多样,可以包括发热、寒战、呼吸急促、心率加快、低血压、意识状态改变等。
此外,患者可能出现皮肤苍白、口唇发绀、四肢厥冷、尿量减少等循环系统表现。
多器官功能衰竭可能导致肺部、肝脏、肾脏、心脏等多个器官的异常。
治疗:败血症的治疗目标是控制感染、纠正休克,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改善全身炎症反应,预防和治疗多器官功能衰竭。
治疗包括抗感染治疗、血流动力学支持、液体管理、炎症控制等。
抗感染治疗应该针对病原菌的敏感性选择合适的抗生素,并考虑药物的药动学和药动力学以确保达到有效的药物浓度。
关于新生儿败血症的重要知识
![关于新生儿败血症的重要知识](https://img.taocdn.com/s3/m/bebf428f168884868662d698.png)
·健康科学·103比晚发型高很多。
如何判断宝宝是否患有新生儿败血症呢?首先我们必须了解其临床表现。
①患有败血症的新生儿,也极有可能会患有黄疸,因为黄疸是败血症的症状表现之一,所以新生儿败血症极有可能会出现生理性黄疸消退延迟或是黄疸退而复发的现象。
②新生儿可能会出现轻度或中度肝脾大症状。
③新生儿可能会出现皮肤黏膜淤点,针眼处流血不止,身体部位出现出血现象,如呕血、便血、肺出血等,严重的新生儿可能出现弥散率高。
三、新生儿败血症的危害新生儿败血症虽然是一种感染性疾病,但它是不会被传染和遗传的。
新生儿败血症比较容易引发其他并发症,严重的患儿如果得不到及时的诊治,可能会导致死亡。
当新生儿患有败血症将严重影响患儿及家人的正常生活,患儿会出现无力吮吸、哭声减弱和拒食的表现。
此时家长在新生儿的照顾上就要格外注意,严格按照专业的护理104作者单位射洪市人民医院 四川 射洪 629200恶化。
新生儿患有败血症会对新生儿的脑部造成不利的影响,极有可能导致新生儿患有脑室炎和脑积水等并发症,严重者将会危及患儿的生命安全。
此外,新生儿败血症患儿如果发病比较急,患儿就会出现呼吸循环衰竭和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导致新生儿全身情况迅速恶化,此时败血症的病死率较高,可能会造成新生儿死亡。
四、新生儿败血症的护理方法新生儿一旦患有败血症,如果患儿不能经过正确的治疗和康复护理,是不可能自愈的。
所以一旦发现新生儿患有败血症,一定要及时带患儿到医院就医治疗,患儿经过科学恰当的治疗后,大部分患儿都会痊愈的,如果患儿得不到及时的治疗,后果则不堪设想。
(一)健康教育日常生活中一定要加强新生儿败血症的健康教育问题,家长一定要掌握本病的预防和护理知识,保持新生儿皮肤黏膜和口腔的清洁,预防新生儿出现交叉感染。
如果家长一旦发现新生儿的脐部、皮肤、呼吸道和消化道出现感染,就要及时带新生儿到医院进行治疗,避免病情恶化,所以生活中家长一定要掌握正确的护理和喂养新生儿的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epiglottitis, pneumonia, cellulitis, or others)
传播
常见的几种败血症
一、以病原菌为基础:
!
1.G+菌 与G-菌败血症
患者基本情况 原发病灶 既往史及发病前手术史 症状 并发症 实验室检查
耐万古霉素金黄色葡萄球菌(VRSA)
Vancomycin resistant S.aureus
【病原治疗--耐药菌研究热点G+co 】
耐青霉素肺炎链球菌(PRSP)
Penicillin resistant Streptococcus pneumococci
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
Vancomycin resistant enterococcus
昆明治疗羊角风医院/
【发病机制】
一、人体易感因素:
侵入性诊疗手段: 留置导管 手术 创伤: 药物: 激素、广谱抗菌素、抗癌药物、免疫抑制剂 严重基础疾病:
年幼年老:
局限性感染基础:
【发病机制】
二、细菌致病力
数量 粘附能力 毒素 生物酶
WBC 、 鲎实验、 培养 常见者
治疗
常见的几种败血症
2.厌氧菌败血症:有基础病、复数菌感染、 黄疸多见、可迁徙 3.真菌败血症: 有免疫低下、属院内感染、 多与需氧菌并存
常见的几种败血症
二、以败血症发生背景为基础
1.新生儿败血症
2.老年人败血症
3.医院内感染败血症
4. 医源性败血症
【实验室检查】
败血症
Septicemia
Invasion of the bloodstream by virulent bacteria that multiply and discharge their toxic products. The disorder, which is serious and sometimes fatal, is commonly known as blood
一线药物 青霉素 苯唑西林 万古、丁卡 青霉素 大剂量AMP
更换药物 1代头孢、林可、红霉素 同上、泰能、万古霉素 FQNS 、利福平 头孢唑林、头孢曲松 红霉素、万古、替考拉林 第三代头孢,美洛培南、 万古霉素或利福平 恶唑烷酮类
产酶 〉90% MRSA 5%~20% SP: S株 PRSP
MDR
脆弱拟杆菌 白色念珠菌
【病原学】
二、致病菌变迁:
年份 G+菌 1935年 85 % (SA. Strep.) 1972年 50 % 1980’s 增高 (CNS. SA Ent) G–菌 15 % 50 % 稍降
91-95 96-01
稍降 (SA CNS Ent Can.a) 稍升 (CNS SA Ent Can.a)
【病原治疗】
致病菌 G-菌
E.Coli K.pneumoniae P.aeruginosa 非ESBLs株
非ESBLs株 ESBLs株
一线药物
广谱PNC类
3代头孢 泰能
更换药物
广谱PNC类/酶抑制剂
FQNs、泰能 +/- AGs FQNs、PIP/SBT +/- AGs
S 株
R株
PIP+AMK
临床特点:
【血行感染及其分期】
血行感染(Bloodstream Infection, BSI) 分期:
▲ 菌血症期 —
血培养阳性
bacteremia ▲败血症期 — 全身感染中毒症状和体征 septicemia ▲败血症综合征期 -- 全身感染中毒症、征+脏器损害 sepsis ▲败血症休克期 -- 休克+上述表现 septic shock
医院获得
金黄色葡萄球菌 表皮葡萄球菌属 大肠埃希菌 肠球菌 其他肠杆菌科菌 铜绿假单胞菌 不动杆菌 脆弱类杆菌 真菌
【发病机制】
免疫力:局部与全身 人体 致病力:毒力+数量
昆明治疗羊角风专科医院/
病原体
昆明治疗癫痫病专科医院/
2.对症支持治疗: 3.病灶处理: 4. 病原治疗
【病原治疗--耐药菌研究热点G+co 】
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MRS)
Methicillin resistant Staphylococci aureus MR Cogulase Negative Staphylococci MRSA MRCoNS
【预防】
1. 有菌概念、无菌措施 2. 重点保护 3. 加强隔离、防止交叉
Prevention
1.Appropriate treatment of localized infections 2.HIB vaccine schedule 3. Pneumococcal vaccine: spleen removed sickle cell anemia Close contacts
一、功能性检查
常规:血、尿、大便 血生化: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等 影象学: 免疫学:
CBC , PT , platelet count , clotting studies , PTT , fibrinogen levels , blood gasses
【实验室检查】
二、病原学检查
培养:标本、时机—用药前、血、骨髓
【病原治疗--耐药菌研究热点G -b 】
超广谱β 内酰胺酶酶(ESBLs)
Extended-spectrum β-lactamases 头孢菌素酶(AmpC)
超超广谱β 内酰胺酶酶 (SSBL)
Super Spectrum β-lactamases
【病原治疗】
致病菌 G+菌
不产酶〈10% SA:
链阳菌素类
【病原治疗】
致病菌 肠球菌 S株
一线药物 AMP/CLA +AGs PNC+GM
更换药物 万古+AGs
VRE
VanA(非PNC R、非GM HR) (PNC R,非GM HR) 头孢曲松+AGs
环丙沙星+AGs
VanB(非GM HR) (GM HR) 替考拉宁 +AGs 替考拉宁 FQNS+AMK MDR 链阳菌素类 恶唑烷酮类
微生态失调
条件致病菌
耐药性菌株
【病理改变】
决定因素:
病原菌种类
病程长短
有无原发灶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有无迁徙灶
基础疾病情况
一例因金黄色葡萄球菌败血症死亡的儿童
心包积脓 肝脓肿
【临床表现】
潜伏期: 基本表现: 原发感染灶 毒血症症状+体征 迁徙病灶
【临床表现fever, chills ,
Symptoms
泰能
CAZ 、CPZ
舒普深+/- AMK 、环丙沙星
厌氧菌
真菌
甲硝唑
AMB + 5-FC
PIP、 头孢西丁、克林霉素
氟康唑
【预后】
与 致病菌、基础病等有关
网上资料: 年发病数30万~ 50万 死亡数:4.2 /100,000)
G-菌败血症死亡率> G+菌者
感染性休克:见于 40% 败血症患者 治疗败血症费用:$5-10 billion
【小结】
免疫力
抗菌药物
人体
致病力 耐药性
致病菌
【思考题】
1. G+菌败血症与G-菌败血症的区别? 2.败血症治疗原则有哪些?
3.败血症病原学诊断中值得注意的环节是?
稍升 稍降
【病原学】
三、感染来源:
1.社区获得: 2.院内获得:住院后48小时发生,入院时 不存在,也不处于潜伏期。 发病率占菌血症的50%以上 死亡率30%。 预后差的原因— 高龄、 基础疾病重、 有休克、困难菌感染、 抗菌药物使用不当
社区获得
金黄色葡萄球菌 化脓链球菌 肺炎链球菌 大肠埃希菌 肠球菌 肺炎克雷伯菌 沙门菌属 变形杆菌 流感嗜血杆菌
urine output : decreased or no
【临床表现-
Symptoms
】
【临床表现-Signs 】
Physical examination may show:
low blood pressure (hypotension)
low body temperature (hypothermia)
发热、WBC 或
(3)中毒症状
+ 血培养 病原菌
疑诊
确诊
【鉴别诊断】
1.高热伴寒战
疟疾 急性肾盂肾炎 化脓性胆管炎 大叶性肺炎
2. 高热伴WBC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流行性乙型脑炎 钩端螺旋体病 流行性出血热
3.高热伴WBC
伤寒 Ⅱ型肺结核 恶性组织细胞病
成人Still’病
【治疗原则】
1.一般治疗:
poisoning.
四川大学附属华西医院 雷学忠
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
Systemic Inflammatory Response Syndrome
是指由感染、创伤、烧伤、急性胰腺炎等 强烈应激因素引起的全身性反应。
败血症
Sepsis
【定义】 Septicemia
细菌 真菌 螺旋体 支原体 血 繁殖 毒素 血行 酶类 全身性感染
shaking
】
toxic looking (looks acutely ill) changes in mental state –irritable; comato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