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居地域南北差异
中国建筑文化的地域差异
这是一座结构精巧而规模宏大的建筑群。整个院 落位于一个方形的围墙之内,四周是全封闭的, 墙面内由砖砌筑,高10多米,上层是女儿墙形式 的垛口。由外面还能看到一个个的更楼、眺阁, 就像是城墙上的敌楼一样,很有气势。整体看来, 在坚实的墙体掩护下,乔家大院就如一座稳固的 城堡。乔家大院平面布局呈双喜字,共有六个大 院、一十个小院,相互穿插、交错,共313间房屋。 如此复杂的布局,组成了一格富有变化的建筑空 间。
03
古代南北方代表性建筑
古代南北代表性建筑
中国古代建筑的类型很多,主要有宫殿、坛庙、 寺观、佛塔、民居和园林建筑等。其中宫殿与园 林建筑的成就最为突出。在这里我们选取山西乔 家大院和苏州园林作为中国古代南北建筑的代表, 跟大家分享一下南北方建筑的集大成者。
山西祁县乔家大院
乔家大院位于山西省祁县的乔家堡村,占地面积 8700多平方米,建筑面积达3800多平方米,始建 于清代乾隆年间。乔家大院不但是山西民居的典 型形式,也是中国古代北方建筑的典型形式。
与北方地区相比,我国南方地区气候炎热,用地狭窄,丘 陵、平原相间,建筑材料丰富,当地建筑流派也较为多样,最著名 的有闽派、川派、皖派、苏派 ,当然,其建筑布局和风格 又各有所不同。
皖派建筑
皖派建筑即皖南建筑,是南 方四大建筑派系里最为突出 的建筑风格之一,是中国南 方民居的代表。最为人熟悉 其中徽派即为皖派的一支, 徽派民居以黟县西递宏村最 具代表性,2000年被列入 “世界遗产名录”。徽派民 居建筑风格有“ 三绝”(民 居、祠堂、牌坊)和“三雕” (木雕、石雕、砖雕)。 徽 派建筑显而易见是流行于安 徽附近的一种古建筑风格。 青瓦、白墙是徽派建筑的突 出印象。
苏州拙政园
拙政园,是江南园林的代表,也是苏州园林中面积最大的 古典山水园林,现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此地初为 唐代诗人陆龟蒙的住宅,元朝时为大弘寺。明正德四年 (公元1509),明代弘治进士、明嘉靖年间御史王献臣仕 途失意归隐苏州后将其买下,聘请吴门画派的代表人物文 征明参与设计蓝图,历时16年建成。
南北方民居大不同
云南——竹楼
东坡有诗云:“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从这个意义上 讲,环竹而居乃居之幸事。竹楼是傣族人世代居住的居所, 那美观的楼顶,传说中被称为“诸葛亮的帽子”。 这说的就 是傣族的竹楼,傣族主要聚居在热带、亚热带的平坝地区傣 家竹楼为干栏式建筑,造型美观,外形像个架在高柱上的大 帐篷。房顶呈“人”字型,西双版纳地区属热带雨林候, 降雨量大,“人”字型房顶易于排水,不会造成积水。楼房 四周用木板或竹篱围住,竹楼是用各种竹料(或木料)穿斗 在一起,互相牵扯,极为牢固。一般傣家竹楼为上下两层的 高脚楼房,高脚是为了防止地面的潮气,竹楼底层一般不住 人,用以堆放杂物或饲养禽兽;
总结拓展延伸 这节课我们共同了解了南北民居的不同,房屋的 建设代表着不同的地域文化南北大气候差异体现在 于房屋,它的艺术感染往往会成为一种无形的精神 力量成为思想文化的象征,也成为时代精神的标准 。在下节课我们继续来讨论同学们所研究内容,请 各位资料员查找好资料下节课做交流。
北京民居——四合院
北京民居
• • • • • • • 四合院是以正房、东西厢房围绕中间庭院形成平面布局的传统住宅的统称。在中国民 居中历史最悠久,分布最广泛,是汉族民居形式的典型。其历史已有三千多年,西周 时,形式就已初具规模。山西、陕西、北京、河北的四合院最具代表性。 四合院的典型特征是外观规矩,中线对称,而且用法极为灵活,往大了扩展,就是 皇宫、王府,往小了缩,就是平民百姓的住宅,辉煌的紫禁城与郊外的普通农民家都 是四合院。 四合院的大体分布为大门、第一进院、大堂、第二进院、书屋、住宅等,两侧有厢 房,各房有走廊,隔扇门相连接。对地表所存民居的了解,必将使民居的文化弘扬并发 展下去。 北京四合院,是由东、西、南、北四面房子围合起来形成的内院式住宅。北京四合 院作为老北京人世代居住的主要建筑形式,驰名中外,世人皆知。所谓四合,“四” 指东、西、南、北四面,“合”即四面房屋围在一起,形成一个“口”字形。经过数 百年的营建,北京四合院从平面布局到内部结构、细部装修都形成了京师特有的京味 风格;
南北方建筑差异
南北方建筑差异南北方建筑差异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一个十分重要的方面。
由于南北气候的差异,各自的传统建筑风格也有着独特的特点。
本文将从建筑形态、材料选用和装饰风格三个方面来探讨南北方建筑的差异。
一、建筑形态南方建筑以水的元素为核心,在自然环境中融入了更多的水景和湿润的景观。
其建筑形态多呈现庭院式布局,如江南的园林建筑、岭南的民居等。
这些建筑一般采用矮墙围合,追求空间的舒适和开放感。
而北方建筑则有着严密的结构和多重层次,往往以庙宇、宫殿、城堡等宏伟的建筑形式展现。
二、材料选用南方建筑多使用砖木结构,由于湿气较重,木结构能够吸收潮气,保持室内干燥。
同时,砖墙也具有保温、防潮的作用。
而北方建筑则主要采用砖石结构,能更好地隔绝寒冷气候的侵袭。
此外,北方建筑还采用了大量的瓦片,用以起到保温降温的作用。
三、装饰风格南方建筑追求自然和谐,讲究雅致、高贵的装饰。
房屋外墙往往以白墙为主,偶尔出现的彩色装饰多是以窗户、门框等作为点缀。
室内则常见精美的木雕和花鸟画,突出了艺术气息。
而北方建筑则更加注重雕塑和壁画的运用,给人以雄浑、壮观的印象。
建筑外观以红墙黄瓦为主,给人以深沉和厚重的感觉。
有了以上的比较,我们可以看出南北方建筑在形态、材料选用和装饰风格上有着明显的差异。
这些差异不仅仅是由气候等自然环境因素决定的,也与地域文化、民俗习惯等有关。
南方地区多雨潮湿,空气湿度较高,因此南方的建筑形态更注重开放性和通透感。
而北方则寒冷干燥,由此影响了建筑材料的选择和建筑形态的设计。
南北方建筑的差异既源于自然环境的差异,又承载了地域文化的不同。
这种南北方建筑差异代表了中国丰富多样的文化传统,也为我们认识和了解中国的历史文化提供了一个窗口。
无论是南方的园林建筑,还是北方的城堡庙宇,都是中国文化的瑰宝,值得我们去探寻和研究。
这些不同地域的建筑风格相互映衬、交相辉映,共同构成了中国建筑的多元风貌。
通过对南北方建筑差异的理解和研究,我们能够更好地传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也更能体现中国文化的丰富多样性。
中国南北各地建筑差异
1 中国南北建筑概述1.1 北方建筑与南方地区相比,我国北方地区气候比较寒冷,用地相对宽松,地形更为平整,建筑材料相对单一,多是土木之类的材料,人文和民风也比较纯朴、憨厚和粗犷。
正是自然风情、文化习俗和建筑材料等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使得我国北方各地民居建筑普遍强调向阳,并呈现出质朴、敦厚的建筑特色,在群体布局上,则呈现出总体整齐、方正的格局。
北方地区可以划分为华北平原和黄土高原两大区域,其建筑布局和风格又有所不同。
1.1.1 华北平原华北平原西起太行山脉和豫西山地,东到黄海、渤海和山东丘陵,北起燕山山脉,西南到桐柏山和大别山,东南至苏、皖北部,包括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山东省、河南省、安徽省和江苏省等7省、市的境域,面积约30万平方千米。
华北平原是中国古代文化的摇篮,有许多古老城市,其建筑组群方整规则,庭院较大,中庭和边角一般会留出尺寸不大、供通风采光用的天井。
建筑布局一般呈离散型,各栋单体建筑相对独立。
建筑造型起伏不大,屋身低平,屋顶曲线平缓。
建筑材料多用砖瓦,木结构用料较大,多数装修比较简单。
四合院是华北平原民宅中最常见的一种组合建筑形式,是一种正方形或长方形的院落。
其特征是外观规矩,中线对称,但用法极为灵活。
最简单的四合院只有一个院子,比较复杂的有两三个院子,富贵人家居住的深宅大院,通常是由数座四合院并列组成的,中间还有隔墙。
四合院的大门一般开在东南角或西北角,院中的北房是正房,正房建在砖石砌成的台基上,比其他房屋的规模大,是院主人的住室。
院子的两边建有东西厢房,是其他家庭成员的住房。
在正房和厢房之间建有走廊,可以供人行走和休息。
四合院的围墙和临街的房屋一般不对外开窗,院中的环境封闭而幽静。
1.1.2黄土高原黄土高原包括太行山以西、秦岭以北、青海日月山以东、长城以南的广大地区。
跨山西、陕西、甘肃、青海、宁夏及河南等省区,面积约40万平方千米,是中国古代文化的摇篮。
黄土高原建筑院落的封闭性很强,屋身低矮,屋顶坡度低缓,还有相当多的建筑使用平顶。
中国南北方的“民居”都各有什么特色呢?
中国南北方的“民居”都各有什么特色呢?中国各地的居住建筑,又称“民居”。
民居包含住宅以及由其延伸的居住环境。
由于中国疆域辽阔,民族众多,历史悠久,各地的地理气候条件和生活方式不尽相同,因此,中国的民居建筑样式和风格之多在世界建筑史上也十分鲜见。
从南方的青砖蓝瓦马头墙,到北方的四合院,直到黄土高原的窑洞,内蒙古的毡包,西藏的碉楼,这些民居无不显示着中国丰富的历史人文,传承千年的建筑智慧!南方民居与北方地区相比,我国南方地区气候炎热,用地狭窄,丘陵、平原相间,建筑材料丰富多样,民居建筑的总体风格是清新、通透。
一、土楼民居福建永定客家土楼土楼是几次中国乃至东亚历史动荡和民众大迁徙的产物,土楼主要分布在中国东南部的福建、江西、广东三省,其中分布最广、数量最多、品类最丰富、保存最完好的,是福建土楼。
代表民居:福建永定客家土楼福建永定客家土楼福建永定客家土楼在中国的传统住宅中,永定的客家土楼独具特色,方形、圆形、八角形和椭圆形等形状的土楼共有8000余座,规模大,造型美,既科学实用,又有特色,构成了一个奇妙的民居世界。
福建永定客家土楼二、“杆栏式”民居凤凰古镇吊脚楼“杆栏式”民居是南方少数民族的建筑风格,这种建筑以竹木为主要建筑材料,主要是两层建筑,下层放养动物和堆放杂物,上层住人。
这种建筑适合那些居住于雨水多比较潮湿地方的人,现在主要流行于壮族居住的比较偏远的地区,包括广西中西部、云南东南部、贵州西南部。
代表民居:湘西吊脚楼湘西吊脚楼吊脚楼,也叫“吊楼”,为苗族、壮族、布依族等族传统民居,在渝东南及桂北、湘西、鄂西、黔东南地区的吊脚楼特别多。
湘西吊脚楼湘西吊脚楼建筑形式自由,可临水,也可依山傍谷,或就建在田坝边。
稍稍开凿修砌,选上好木料支撑起一座座或者一排排的吊楼来,旁边饰以几丛茂林修竹,省时简工,温馨而有画意。
代表民居:傣族竹楼云南傣家竹楼云南傣家竹楼傣族竹楼是另一种干栏式民居。
云南西双版纳是傣族聚居地区,由于该地区盛产竹材,所以许多住宅用竹子建造,称为竹楼。
中国南北民居之比较
南方地形复杂,院落小 北方地势开阔,院落宽敞
中国南北民居之比较
石雪韵 王佳佳
一、南方民居
二、北方民居
三、差异以及原因
以天井为中心, 形成的内向合院。
高墙深院
以天井为中心形成的内向合院
通风性能好,干爽, 建造在斜坡上。
依山抱水,环境幽雅
建造在山坡上,分两层或三层
屋子像蘑菇,冬暖夏 凉,空间充分利用。
村 寨 少 则 三 四 十 户 , 多 可 达 到 上 百 户
草原上的蒙古包ຫໍສະໝຸດ 外实内静、单坡屋面传统院落
平面布局
高大的围墙
单坡屋面
屋顶形状
南方
有较大坡度
北方
较为平坦
屋面用料
南方
用小青瓦铺就
北方
瓦片厚大
外墙用料
南方
砖 砌 空 斗 墙
北方
土 胚 墙
层数层高
南方
北方
两到三层
单层
南方炎热潮湿
北方天气寒冷
南方水资源丰富
北方干燥缺水
南方环境颜色丰富多彩 北方环境颜色单调
村前有梯田,村后有丛林
材料经济,冬暖夏凉, 防火性能好,实用性 强。
彝族土掌房以泥土为主要墙体材料
防火防噪音,冬暖夏 凉,经济省材。
土窑
石窑
靠崖式
下沉式
独立式
布局严整院落敞亮,注重 保温防寒避风沙。
四面都有房子
布局严整、院落敞亮
院落被包围着
硬山式屋顶
易于拆装,便于 游牧。
蒙古包呈圆形
浅析中国南北方古民居建筑、文化的异同——以甘熙故居和乔家大院为例
14基金课题基金项目:本论文为南京林业大学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项目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20NFUSPITP0001浅析中国南北方古民居建筑、文化的异同——以甘熙故居和乔家大院为例许子杨,周雨萱,狄文和(南京林业大学 艺术设计学院,江苏 南京 210037)摘要:古民居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华民族文化经过数千年的发展、变更,加上气候、地形、光照、湿度等自然因素的影响,中国南北方的古民居存在较大的差异。
本文以山西乔家大院和南京甘熙故居为例,从传统民居特征及民俗文化特征展开,探究其中的异同,将中国古民居的文化内涵上升到新的高度,希望能引起人们对民居保护的重视。
关键词:中国古民居;民俗文化;南北异同;甘熙故居;乔家大院中图分类号:TU24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0)24-0014-02中国地域辽阔,各地传统民居建筑风格迥异、特色鲜明,透露出了当地独特的自然环境和风俗习惯。
展望中国上下五千年文化传承,文化的稳定性一直未变,而这一特性也在建筑中一一显露出来。
就民居建筑而言,南方有江南水乡,北方有四合院。
在南北地区差别的背后,我们可以探究这些传统民居的定位定向、空间布局与装饰艺术上的相似性。
图1 甘熙故居(图片来源:百度)图2 乔家大院(图片来源:百度)1 传统民居设计特征1.1 定位方向从定位方向上来看,甘熙故居坐南朝北,这一布局明显有悖于中国传统南方古民居的正常布局,甚是古怪。
我国最早的风水学著作《论衡》中的《诘术篇》提到过:“商家门不宜南向,徵家门不宜北向。
”[1]甘家为了其家族生意兴旺,世代平安,不与五行相抗衡,故在宅院上打破世俗限定,坐南朝北而建。
反观乔家大院,坐北朝南,墙高且厚,向下鸟瞰,酷似一座方正有序的巨型堡垒。
乔家大院是极具代表性的四合院设计,“四”便是东南西北四个方位,“合”则意味四周的房屋向中间聚合,院子为中心,周围分别是正房、倒坐房和东西厢房等。
为什么不同地域的房屋建筑风格也不同
为什么不同地域的房屋建筑风格也不同?
我国是一个幅员辽阔的国家,各地的房屋建筑呈现出各种各样的特点。
我国北方地区的房子一般都是平顶的,因为该地区雨水一般都比较少,因此不用顾虑雨水泄漏的问题;同时,人们还可以充分利用房子的平顶来晒东西,可谓一举两得。
华北地区春季多风沙,因此那里的房屋多具有避风、挡沙的功能,北京的四合院便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四合院的四周都是房屋或围墙,因此尽管院外可能北风呼啸,院内却是微风轻拂。
我国江南地区雨水充沛,因此房屋多建成尖顶形状,以利于雨水迅速下泄。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除汉族外,还有五十多个少数民族。
各民族的生活习惯和宗教信仰都不一样,因此,各民族的建筑也呈现出自身的特点。
中国民居与地理环境
干栏,也叫木楼、吊脚楼。壮、 侗、瑶、苗、汉都有,多为两 层。一般干栏都依山傍水,面 向田野,前景开阔,采光也好。 一个寨子一个群落,整体肜去, 既雄伟又壮观。
吊脚楼,也叫“吊楼”,和竹 楼类似,下层架空,依河依地 势而建。为苗族、壮族、布依 族等族传统民居,在渝东南及
桂北、湘西、鄂西、黔东南地 区的吊脚楼特别多。
【练习2】华北地区传统民居大多坐北朝南,房前多植落叶阔叶树,而不 植四季常绿的松柏等针叶树(如下图所示)。解释华北地区传统民居的房 前多植落叶阔叶树,而不植松柏的地理原因。
华北地区夏季炎热,与松柏(常绿针叶树)相比,落叶阔叶树夏季冠广 叶密,遮阴取凉效果更好。 冬季寒冷,太阳高度较低,落叶阔叶树落叶后,可让阳光充分射入室内, 提高室内温度(松柏等常绿针叶树会遮挡阳光)。
中国民居与地理环境
(一)从北方到南方
北方干燥,屋顶多采用平面或者坡度小;(排水) 北方冬天严寒,夏天较短,房子很注意防寒、保暖,有取暖设备:暖炕、 暖墙、地炉; 北方要挡风避寒,墙厚重朴实,墙壁窗户保温功能好。
1.东北地区的民居
由于东北地区冬季寒冷而漫长,西 北风猛烈,所以居住环境力求保温, 屋内设有火炕、火墙,北窗小或无 窗,南窗一般为双层玻璃,屋门、 檐较为低矮。东北是我国最大的林 区所在地,木材丰富,所以房屋多 为砖木结构。 该区的鄂伦春族居 住的圆锥形窝棚极具特色,它被称 为“仙人柱”,又叫“撮罗子”。 冬季四周围以狍皮,夏季为桦树皮, 且易搬迁,符合其按季节狩猎的特 点和逐兽的行动规律。
• 【练习5】凤凰古城位于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然州西南部, 人口约5万,2001年被授予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称号,与云南丽江 古城、山西平遥古城媲美。沿着沱江搭建的吊脚楼(如图)独具 特色,别有风味。
民居
民居
居住建筑是历史上产生的最早的建筑类型。居住 建筑又称住宅,中下阶层使用的多称为民居。 与 其它建筑相比,民居是出现最早也是最基本的一种 建筑类型,数量最多,分布最广。 与其它建筑相比, 民居又最具地方性、也更有创造性,根据各地自然 和人文环境的不同,有多种样式.
原始社会住宅复原图
二、我国古代建筑的地方特点和多民族风格
• 垂花门,是四合院中一道很讲究的门,她是内 宅与外宅 (前院)的分界线和唯一通道。 • 旧时人们常说的“大门不出,二门不迈”,“ 二门”即指此垂花门。 • 垂花门是指门上檐柱不落地,而是悬于中柱穿 枋上,柱上刻有花瓣联(莲)叶等华丽的木雕 ,以仰面莲花和花簇头为多。因垂花门的位置 在整座宅院的中轴线上,界分内外,建筑华丽 ,所以,垂花门是全宅中最为醒目的地方。
• 1、村落选址“相其阴阳向背,察其山川形势”,以臻天 时、地利、人和诸吉皆备,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村 落多建在山之阳,依山傍水或引水入村,和山光水色融成 一片。住宅多面临街巷。村口广植高大乔木。缀以亭台水 榭,溪流蜿蜒,田陌纵横,环境极佳。整个村落给人幽静 、典雅、古朴的感觉。
• 朝北居 • 假如不是地形特殊,住屋的最佳朝向,当选择坐北朝
夕阳 中的 古院
北京四合院作为老北京人世代居住的主要建筑形式, 驰名中外,世人皆知。它是中国古人伦理、道德观 念的集合体,艺术、美学思想的凝固物,是中华文 化的立体结晶。
大
“宅以门户为冠带”, 因此大门时显示家人形象风 格的标示。按照明清的规定 ,三品以下人家的大门只能 用黑色。所以今天看到的山 西老宅院,门面颜色多为黑 色。 清代风水书《阳宅撮 要》将,“大门者,合舍之 外大门也,最为紧要,宜开 本宅之吉方”。 右 图为渠家大院的拱券大门。
中国南北方古城镇的异差
让我们一起来总结一下这节微课我们都有哪些收获吧
1、古城古镇文化
2、南方古城镇:温婉隐秀
3、北方古城镇:沉稳凝重
4、南北方古城镇异差的原因分析
课堂练习
(难点巩固)
学完微课,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来测试一下学习效果吧!(学生进行“中国古城镇之南北异差·进阶学习”)
微课:《中国古城镇之南北异差》进阶练习
一、完成下列填空题:
2、也注重体现法度礼制,讲究长幼尊卑。
3、单坡顶是其典型构件。
4、民居用色普遍以青色为主。
5、建筑装饰多以简洁朴实的雕刻为主。
6、总体来看北方古城镇设计既体现出居住生活中的礼制观念,也反映了人们对完美与和谐的不懈追求。
在于自然景观和地貌风俗与文化艺术之间的结合。
从这个意义出发,中国大地多姿多彩的古城镇建筑犹如一颗颗文化瑰宝,流传千古,熠熠生辉。
3、建筑用色普遍以黑、白、灰色为主。
4、装饰多以精妙繁复的雕刻为主,其徽文化浸润下的徽派民居中“三雕”(砖雕、石雕、木雕)艺术令人叹为观止,砖雕门罩、石雕漏窗、木雕楹柱与建筑物融为一体。
5、可以看出南方民居整体讲究清新淡雅,天人合一。
(二)、北方古城镇特点的分析:
1、北方居民多受儒文化的影响,民风淳朴敦厚,特别是关中一带受到晋商文化熏陶,古城镇建筑制式多为四合院建筑群,负阴抱阳呈围合之势,强调家庭凝聚力。
A、多临水而建次第蔓延两岸 B、建筑用料多为木材
C、窗门设计讲究轻盈通透 D、建筑制式多为四合院建筑群
2、北方天气多干燥寒冷,地势开阔平坦,故北方古城镇有以下特点( )
A、厚重敦实 B、门窗设计讲究采光防风
C、宽敞方正 D、建筑用料多为砖、石、土
题型:选择题
难度:基础知识
中国南北民居的差异
中国南北民居的差异:1、南方民居的特点一提起南方建筑,许多人立刻就联想到那小桥流水的美丽画面。
江南的一些小镇,大都是一条小河流过,两岸都是青灰色的小房子,一水的马头墙,青灰瓦,安安静静的。
一般的民居都是从门口进去,便是一个天井,旁边有一个石水槽,那是洗衣服和洗菜的地方,往前便是一个厨房,很大,连餐厅都包括在内了,向左一转,便是一个木楼梯,走上楼去,那里有几间卧室。
从楼上可以俯视楼下的天井,由青石板铺就,那里在夏天时可谓是花团锦簇,到冬天则是小孩子打雪仗的好地方。
当然,这只是一个模式,各家会根据自家的特点来把设计房屋。
南方地区的住宅院落很小,四周房屋连成一体,南方民居多使用穿斗式结构,房屋组合比较灵活。
在南方,房屋的山墙形似马头,南方建筑多粉墙黛瓦,颜色淡雅。
南方水资源较为丰富,水从门前屋后流过,水也是一种景致。
有钱人家喜欢住房连着花园,这就是园林,南方园林不需要很大的地盘,却能营造出仙境。
其中无非是游廊,漏窗,却能营造出对景,借境等名堂。
2、北方民居的特点一提起北方民居,大家自然会想到黄土高坡上的窑洞和北京四合院。
朴实厚拙四合院是北京传统的住宅形式,为什么称作"四合院",这是因为整个建筑东、西、南、北四面都有房子,围合在一起。
北京的四合院院子比例大小适中,冬天太阳可照进室内,正房冬暖而夏凉,庭院是户外活动的场所。
西北地区的窑洞在黄土高坡向阳面挖窑筑洞,在窑洞前部用砖砌成拱形门洞,并做出花饰,既起到保证窑脸黄土稳定的作用,又起到美化生活环境的作用,用材简单、手法自然。
窑洞的上方,种一些植物,保持水土。
从室内观察窑洞,屋顶是弧形的拱状,灶台连着暖炕。
阳光容易进来,风沙难以入内。
院内枣树、柿子,石碾子,水井上的辘轳,显得淳朴而有生趣。
华北农村民居进屋是灶间和餐厅—堂屋,中间一个八仙桌两把太师椅,左右两间卧室灶台连着暖炕,优点卧室与灶间有堵墙,避免了油烟进入卧室内。
北方园林的一些代表性建筑有一大部分是皇家园林,比如:故宫,颐和圆,承德避暑山庄。
南北民居差异总结
南北民居差异总结1. 介绍南北民居的差异是指中国南方和北方地域背景下,人们在建筑风格、结构特点、室内布局、装饰风格等方面的差异。
由于南北地区气候、传统文化、历史背景等各不相同,导致了南北民居在建筑样式和风格上的差异。
本文将从建筑风格、结构特点和室内布局等方面对南北民居的差异进行总结。
2. 建筑风格南方民居建筑风格南方民居一般采用木结构,多为独栋建筑。
南方地区多山多水,因此,南方民居通常以独栋建筑为主,以适应山水环境的特点。
南方民居建筑采用悬山顶、砖木结构,注重与自然环境的融合。
典型的南方建筑风格有水乡民居、木制民居等。
北方民居建筑风格北方民居一般采用砖木结构或者石木结构,多为多单元式建筑。
由于北方地区环境较为干燥,北方民居通常采用多单元和多院落的建筑形式,以提高生活空间的适应性。
北方民居建筑采用庄严大气的风格,注重结构稳固,以应对北方地区严寒的气候条件。
典型的北方建筑风格有四合院、坊巷、堡垒等。
3. 结构特点南方民居结构特点南方民居一般以独栋式建筑为主,采用砖木结构。
南方地区多水多山,因此南方民居常常选择山水环境较好的地方修建,以及依山傍水的方式进行设计。
南方民居注重通风透光,一般具有宽敞的庭院和亭台楼阁,以及室内打通的通风结构,以保持室内的良好通风环境。
北方民居结构特点北方民居一般采用多单元或多院落的建筑形式,以适应北方旱冷的气候。
北方民居注重保温隔热,一般具有高墙厚院、封闭式庭院和封闭式大门,以减少冷空气的进入,并保持室内的温暖。
北方民居的结构通常比较庄重严谨,墙体采用砖石结构,具有较高的结构稳定性。
4. 室内布局南方民居室内布局特点南方民居的室内布局通常注重通风透光和灵活性。
南方民居一般拥有宽敞的庭院和内庭院,庭院是南方民居的重要组成部分,被视为通风、采光和热量调节的关键区域。
南方民居的室内一般布置在庭院的四周,以便从庭院中获取更多的阳光和空气。
北方民居室内布局特点北方民居的室内布局通常注重保温隔热和私密性。
中国南北方民居建筑的差异
南北方楼间距差异:
北方民居
南方民居
由于南方太阳高度角大,因此建 同样高度的多栋楼房,北方楼房 的南北间距比南方大,
地理微课之—— 中国南北方民居建筑的差异
气候因素差异:
北方民居
南方民居
北方坐北朝南的观念较强,注重采光;南方则注重通风,
气候因素差异:
北方民居
南方民居
从北到南,民居的屋顶坡度逐渐增大,房檐逐渐加宽,
气候因素差异:
北方民居
南方民居
从北到南,民居的屋顶房檐逐渐加宽,房屋进深和高度 逐渐加大,南方房屋多有前廊用以避雨,
地形地貌因素差异: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北方聚落
南方聚落
北方聚落多集中连片,南方聚落则分散居住
人文因素差异:
北方民居
南繁北简和南奢北朴的装饰特征
南方民居
北方建筑成本差异:
屋内暖气
屋面保温层
北方的城市住宅建设要考虑冬季室内取暖和墙体保温, 所以建筑成本较南方高,
建筑造型与立体设计差异:
北方民居
南方民居
北方建筑的造型与立面设计,比较强调厚重、朴实,用材上,则尽量选择一 些以砖、石为主的材料,而南方强调的是清新通透,立面多为浅色,建筑材 料的选择上,用得多是涂料、木结构、仿木结构、钢结构等
下列对我国南方和北方传统民居的表述
介绍我国南方和北方传统民居一、南方传统民居的特点南方传统民居以水乡民居和庭院民居为主要代表,其特点包括:1. 以水乡为背景的民居建筑,主要分布在江南地区,例如苏州、杭州等地。
房屋建筑多为木质结构,以避难避水,具有独特的水乡风情。
2. 庭院民居主要分布在福建、广东等地,建筑结构以庭院为中心,形成“四合五天”、“三间四合”等传统格局,具有别具特色的建筑风格。
二、北方传统民居的特点北方传统民居以四合院和平房为主要代表,具有以下特点:1. 四合院是我国北方传统民居的典型代表,主要分布在北京、河北等地。
其建筑格局以中心庭院为核心,四面围合,形成“四合”之名。
2. 平房是北方地区较为普遍的传统民居建筑形式,其特点是平房简朴、结构稳固、适应北方地区严寒气候。
三、南北传统民居的区别1. 建筑结构的不同:南方传统民居多用木结构,北方传统民居多用青砖瓦木结构,以适应不同地区的气候和环境。
2. 庭院布局的差异:南方传统民居注重庭院和水景的布局,而北方传统民居以四合院为主要布局方式。
3. 建筑形式的风格:南方传统民居偏重于曲线、多用斗拱、砖雕,具有秀丽的水乡和庭院风情;北方传统民居则更注重建筑平面和立面的整体对称和规整性,体现出强烈的几何美。
结语:南方和北方传统民居在建筑风格、结构特点和文化内涵上都有着独特的地域特色,是我国古代建筑文化的宝贵遗产。
通过对南北传统民居的研究和整理,不仅可以深入了解我国古代建筑的特色和演变历程,还能够传承和弘扬我国传统建筑文化。
南方和北方传统民居代表着我国古代建筑文化的瑰宝,其建筑特色、结构形式和文化内涵不仅反映了地域气候、历史文化等方面的差异,也展现了古代我国建筑师在应对自然环境和社会需求时的智慧和技艺。
在我国传统建筑中,南方和北方的传统民居是两种截然不同的建筑形式,同时也是两种不可或缺的文化遗产。
接下来,我们将进一步探讨南方和北方传统民居的独特之处,以及它们背后的历史文化内涵。
南方传统民居以水乡民居和庭院民居为主要表现形式,这与南方地区湿润多雨、河流湖泊密布的自然环境密切相关。
中国民居与地理环境
题正确答案为D。 建筑物密闭、门窗小,为了防寒保暖;因此可推测该建筑位于高纬度地区 降雪量大,门前台阶的设计是为了适应冬季降雪量大的自然环境。
1. 甲地民居采用设计门前台阶的建筑形式,主要考虑的自然原因是( )。 A: 夏季洪水多发 B: 夏季高温潮湿 C: 冬季降雪量大 D: 冬季光照时间短 2. 乙地采取此类建筑形式可能考虑的最主要自然因素是( )。 A: 降水 B: 光照 C: 地形 D: 台风
【练习2】华北地区传统民居大多坐北朝南,房前多植落叶阔叶树,而不 植四季常绿的松柏等针叶树(如下图所示)。解释华北地区传统民居的房 前多植落叶阔叶树,而不植松柏的地理原因。
华北地区夏季炎热,与松柏(常绿针叶树)相比,落叶阔叶树夏季冠广 叶密,遮阴取凉效果更好。 冬季寒冷,太阳高度较低,落叶阔叶树落叶后,可让阳光充分射入室内, 提高室内温度(松柏等常绿针叶树会遮挡阳光)。
【练习8】 (1)人们在"地坑院"的正中央栽种一棵大树,其 主要作用是 A. 遮挡风沙 B. 遮阳挡雨 C. 防外人跌入 D. 美化建筑 ( 2) 建造"地坑院"民居的自然条件是 A. 土质黏重,不易挖掘 B. 土壤直立性好,不易坍 塌 C. 地下水浅,易挖出水 D. 夏季降水多,地坑易蓄 水 ( 3)地坑院四周修建栏马墙的主要目的不包括 A防止地面雨水灌入院内;B防止人们跌入院内; C使地坑院美观协调 D阻挡风沙、雨雪
1. 建设骑楼的目的是( )。 A: 体现当地的民族特色 B: 使房屋建筑有层次感,体现建筑美 C: 节省建筑材料 D: 便于行人避雨和遮阳
2.骑楼建筑反映了岭南地区 A.地形多样,地表起伏不平 C.降雨强度大
B.高温多雨的气候 D.洪涝、台风等灾害频繁
骑楼是我国福建、广东、海南、广西等沿海侨乡特有的南洋风情建筑,都 是当年华侨从东南亚返乡所建。
浅析中国古代南方建筑与北方建筑的地域性差异
浅析中国古代南方建筑与北方建筑的地域性差异作者:王心一来源:《神州·中旬刊》2019年第02期摘要:由于中国各地区自然环境与人文情况不同,建筑类型也有所差别。
为揭示中国古代南北两方的建筑风格差异,本文首先跟据不同地域的建筑形式概括了南方建筑与北方建筑风格的特点,然后从地理环境、建筑材料、历史变迁、文化差异几个方面进行比较,揭示出现差异的原因。
关键词:南方建筑;北方建筑;建筑风格;地域性差异1 引言中国地域广阔,纵跨三个气候带,山区平原交错,生产生活状况各不相同。
因此,南北两方的建筑风格自古以来就具有明显的地域性差异。
在不同的环境中,建筑有不同的风格,这既是南北地域性差异的体现,也是不同地域的科学技术、物质生产生活方式以及民风民俗的反映。
本文首先介绍中国古代南方建筑与北方建筑的特点,然后对两种建筑风格从地理环境、建筑材料、历史变迁、文化差异等方面比较二者之间的差异。
2 中国古代南方建筑特点最初,南方建筑起源于“木”,原始居住方式是“巢居”,人们在树上借用大树的枝干来搭建房屋,后来发展为栏杆式建筑,最后再由栏杆式建筑落到地面上。
我们认同的南方地区,主要是指秦岭淮河线以南的区域,本文中将南方主要分为江南地区、岭南地区与西南地区。
2.1 江南地区江南北起长江,南至浙江与福建交界处,西自皖南,东达东海之滨。
江南建筑特点是白墙,灰瓦,砖石木构。
从建筑布局来看,江南民居多采用天井式形制,宅院呈狭长式的对称布局。
苏州民居作为江南一带民居的代表,其宅院由前巷直抵后巷,坐北朝南,依次布置门厅、轿厅、大厅、女厅[1]。
中间的天井小而窄,这样處理既可以阻挡长时间光照,又利于通风排水,与当地气候相适应。
而苏州的园林多采用自由式布局。
从建筑的结构来看,南方大多结构是穿斗式,主要特点是用料省,柱子排列紧密,结构整体性较强,利于抗风抗震。
从建筑材料来看,南方多用木、砖、石混合结构。
南方多水多雨,空气潮湿,如在一些河网密布的江南水乡中,房屋临水而建,所谓“人家尽枕河”,所以防潮排水是首要的,在近水的地方多使用砖石来修筑台基,房屋则用砖石与木结构混合建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宗教建筑分布的南北差异
• 南方多佛教名山 • 北方多佛教石窟寺
1 、南方多佛教名山
• 我国四大佛教名山中,峨眉山、九华山和普陀山都在南方,除了唐宋 以后汉文化重心南移的历史背景,得益于南方温暖湿润的环境。 • 峨眉天下秀,时时被云雾所弥漫,林密,草芳,花鲜,鸟语,新鲜湿 润空气,令人陶醉。“山行本无雨,空翠湿人衣”。这样的感受,只有 在四川盆地中的高山才可以充分感受。 • 九华山翠屏横无廊,莲花出山腹,珠海松涛共飞瀑。李白诗有云:“ 昔在九华山,遥望九华峰。天河挂绿水,秀出就芙蓉。” • 普陀山融海,岛,石,山,书之美为一体,有海天佛国之称。 • 四大佛教名山中,只有五台山在北方。五台山佛教胜地,景色与南方 诸山迥异。最低的怀台镇海拔1,700m。7月份的平均气温只有 17.8℃,五台山素有清凉佛国之称。
2 、北方多佛教石窟寺
•
•
•
•
敦煌莫高窟,大同云岗石窟,洛阳龙门石窟,甘肃麦积山石窟 石窟寺是在山崖间开凿出来的佛教寺庙。北多南少是我国石窟 寺分布的特点。敦煌莫高窟、大同云冈和洛阳龙门三大石窟寺 都在北方。北方多大型石窟寺有自然和历史的原因。 北方山体风化层较薄,植被稀疏,多晴朗天气,便于石窟开凿 ,宜于僧侣居住修炼。南方山体植被茂密,土壤深厚,潮湿多 雨,不便开凿,不宜居住修炼。 石窟寺分布与佛教传播轨迹一致。新疆拜城克孜尔石窟公元3世 纪开凿,是我国最早的石窟寺。循着丝绸之路,由西向东,由 北向南延伸。 石窟寺工程浩大,需要资金支持。在封建社会,皇室是最大的 赞助者。京都附近容易得到皇室赞助。北魏京都开始在大同, 后迁洛阳。大同和洛阳两大石窟都得力于北魏皇室赞助。
北方建筑
造成南北方建筑差异的原因
• 气候因素
• 南方温暖湿润,北方寒冷干燥 • 中国北方地区多处于中温带,气候比较寒冷,民居需要充足的日照, 因此,正房都力求坐北朝南,宅院的内部构成也多为离散型。纬度越 高,气温越低,用地就越宽松,这种离散式的程度愈明显。寒冷的气 候还要求建筑拥有厚重的墙体和厚重的屋顶,使得建筑实体十分笨重 ,而不便于凹进凸出,建筑空间受到实体的严格枷锁,不得不呈现规 整的形体。 • 相反,南方气候炎热,民居建筑的墙体和屋顶都可以做得单薄、轻 巧,建筑空间处于较主动的地位,可以自由地伸缩、凹凸,方便地展 延、通透。
南北方差异
这三方面的牵制,再加上前面提到的地形平整、地面宽松 的制约因素争取向阳日照而使房屋离散的制约因素,使得北方 民居的建筑单体最大限度地保持着长方形的规则平面。大量的 宅屋都呈“一明两暗”的三间基本型,平面的变化基本上局限 于开间的调整,或缩小为两开间,或延伸为五开间,在进深方 向几乎没有凹进凸出。这种执著地保持规则的长方形平面,在 功能上可以保证各个居室均有前檐的充足日照,在技术上可以 保证墙体的平直和屋顶的规整,对室内空间则形成十分严格的 限制,致使北方民居的室内空间显得特别规整、平淡而缺乏灵 活的变化。
中国南方建筑特点
中国南方建筑特点
北方建筑特点
• 宏观地考察北方汉族建筑的艺术特色,有两点最为触目: • 一是以北京四合院为代表的官式宅第建筑,如同宫殿 、坛庙、苑囿、陵墓、衙署等官式建筑一样,属于高度程 式化的木构架体系建筑,无论在宅第族群的总体布局、院 落组织、空间调度,还是在宅屋的造型、配置、方位、间 架、尺寸、屋顶、装修以致材质色彩、细部纹饰等等,都 经过长期的筛选、陶冶,形成一整套严密的定型程式,表 现出高度成熟的官式风范; • 二是广布在北方大地的汉族宅第,尽管各地宅院格局 不尽相同,构筑体系、用材做法和宅屋外观呈现种种乡土 差别,但在艺术格调上都反映出一种与南方宅第的轻展灵 巧截然不同的性格,表现出质朴敦厚的北方风貌。
从建筑载体感受 中国文化
——南北方建筑差异
一、建筑起源 二、民居的南北差异 三、宗教建筑分布的南北差异
一、建筑起源
建筑起源于人的居住需要,因而,民居几乎是和人类的文明同时发展起来的,
它是历史最悠久,范围最广泛,形式最多样最基本的建筑样式,是宫殿,祠庙,
寺观等建筑类型的基础和源泉。民居作为宁和,朴素的安居之所,既满足了人的
•
中国南方建筑特点
• 南方地区的住宅院落很小,四周房屋连成一体, 南方民居多使用穿斗式结构,房屋组合比较灵活 。在南方,房屋的山墙形似马头,南方建筑多粉 墙黛瓦,颜色淡雅。 • 南方水资源较为丰富,水从门前屋后流过,水也 是一种景致。有钱人家喜欢住房连着花园,这就 是园林,南方园林不需要很大的地盘,却能营造 出仙境。其中无非是游廊,漏窗,却能营造出对 景,借境等名堂。
•
古代北方民居多地穴式,南方民居多干栏式。北方黄土深厚,气候寒冷, 有火炕或火墙。屋顶坡缓,可以间作晾晒场地;南方山区木材丰富,建造 立木为柱、架木为屋的干栏式建筑,适应地势起伏的环境,防潮防兽。 当代城市住宅设计方面,南方比较强调紧凑小巧,北方比较强调大尺度。 南方强调通风,大都有户外阳台,洗手间有窗户;北方强调采光,多落地 窗,不少洗手间没有窗户。
从建筑的起源,中国民居南北方建筑的 差异以及南北方宗教的差异等多种建筑文化 ,可以感受出中国建筑文化源远流长,博大 精深,正是中国南北间建筑的多种差异,才 构成了中国建筑文化的多样性,体现出中国 文化内涵的丰富性。
噢,没了
谢谢观看
居住功能的要求,又具有一定的精神意义,它所形成的文化功能与氛围总是与“
家”联系在一起,让人的生活和精神得到休憩于中国各 地区的自然环境和人文情况不同,各地民居也显现 出多样化的面貌。 中国的民居是我国传统建筑中的 一个重要类型,是我国古代建筑中民间建筑体系中 的重要组成内容。
造成南北方建筑差异的原因
• 地形、地貌因素
• 中国北方平原与高原分布广泛,人口密度比较稀疏,因此,聚落与建 筑选址经常设在平坦的地段,大多数属于平原型的构成。地段的宽松 和地形的平整,为北方村落和宅院的规整布局提供了有力条件和基础 。因此,同一地区的乡土建筑形式十分统一。
• 人文因素
• 南北建筑风格样式的差异还缘于南北居民的文化习俗、喜好和审美观 念具有一定的差异。南方受多种因素共同作用而显得繁杂自由,北方 表现在规整、简单、一致,由于人文传统的不同,还导致二者在建筑 装饰上出现许多差异,南方的装饰比较写实,而北方大多数传统民居 的装饰比较抽象。这就是所谓的“南繁北简”和“南奢北朴”的装饰 特征。
南北方差异
在建筑体型上,建筑空间被厚重的实体所枷锁,并受到构架 性能和采暖设施的牵制,导致建筑单体体量规整,体态敦厚。 从建筑空间与建筑实体的制约关系来看,北方宅屋有三方面 与南方不同的、值得注意的特色: 一是受厚重实体的牵制。南方气候炎热,民居的墙体、屋顶 都可以做的十分单薄、轻巧,建筑空间处于较主动的地位,可以 较自由地伸缩、凹凸,较方便地展延、通透,建筑实体可以顺从 地势适用建筑空间种种灵活处理的需要;而寒冷的气候则不可避 免的给北方民居厚重的墙体和厚重的屋顶,使得建筑实体十分笨 重,而不便于凹进凸出,建筑空间受到实体的严格枷锁,不得不 呈现规整的形体。
南北方差异
二是受构架性能的牵制。南北方的宅屋,同样以木构架为主 要结构体系,南方居民用的是穿斗式构架,而北方居民用的是 抬梁式构架。这两种构架都不带斜杆,未能形成三角杆件的稳 定构成,其刚度主要依靠O卯的紧密结合。北方的厚顶厚墙,以 厚重的维护结构起到了稳定构架的作用,而南方单薄的维护结 构则不足以稳定构架,这是北方民居采用承载力较强的抬梁构 架,而南方民居采用自身刚度较强的穿斗构架的一大原因。穿 斗构架的密集支点和穿枋的灵活穿插,提供了构架较自由的伸 缩、展延、重叠、跌落、悬挑、衔接、毗连等灵活性,有利于 适应不同的空间组合,不同的地形起伏和不同的外观造型。抬 梁构架则欠缺这样的灵活性,从结构上约束了建筑形体的灵活 度。 三是受采暖设施的牵制。北方民居普遍采用火炕取暖,火 炕需要与灶台毗邻,以便于利用吹火余热,这就导致卧室与厨 房的紧密连接而牵制了整幢房屋平面的灵活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