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2016七年级语文第四课 古诗四首
七年级上册语文第4课
七年级上册语文第4课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4课是《古代诗歌四首》,包括《观沧海》《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次北固山下》及《天净沙•秋思》四首古诗词,按课文出现顺序整理分享原文及翻译如下。
观沧海魏晋·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译文】向东进发登上碣石山,得以观赏大海的奇景。
海水波涛激荡,海中山岛罗列,高耸挺立。
周围是葱茏的树木,丰茂的花草,萧瑟的风声传来了,草木动摇,海上掀起巨浪,在翻卷,在呼啸,似要将宇宙吞没。
日月的升降起落,好像出自大海的胸中;银河里的灿烂群星,也像从大海的怀抱中涌现出来的。
啊,庆幸得很,美好无比,让我们尽情歌唱,畅抒心中的情怀。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唐·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译文】飘飞不定的杨花落光了,布谷鸟啼声凄婉。
听说你被贬到龙标,长途跋涉已经过了五溪。
我把对朋友关心、担忧的情绪寄托给明月,让它伴随着你一直到偏远的夜郎之西吧。
次北固山下唐·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译文】旅途在青山外,在碧绿的江水前行舟。
潮水涨满,两岸之间水面宽阔,顺风行船恰好把帆儿高悬。
夜幕还没有褪尽,旭日已在江上冉冉升起,还在旧年时分,江南已有了春天的气息。
寄出去的家信不知何时才能到达,希望北归的大雁捎到洛阳去。
天净沙·秋思元·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译文】枯藤缠绕着老树,树枝上栖息着黄昏时归巢的乌鸦。
小桥下,流水潺潺,旁边有几户人家。
在古老荒凉的道路上,秋风萧瑟,一匹疲惫的瘦马驮着游子前行。
夕阳向西缓缓落下,极度忧伤的旅人还漂泊在天涯。
2016人教版七年级上4古诗四首
听说王昌龄被贬到龙标,(我)在这遥远的地方 写下这首诗寄给他
杨花落尽了子规鸟儿哀啼,
听说去龙标还要逾过五溪。
我把这颗愁心寄托给明月,
随风伴随你一直到夜郎西。
感悟诗意
杨花落尽啦,子规鸟儿不住 地在啼,听说你遭贬了,被 贬到龙标去,一路上要经过 辰溪、西溪、巫溪、武溪和 沅溪;
让我把为你而忧愁的心托 付给天上的明月吧,伴随着 风一直走到那夜郎以西!
枯藤缠绕着老树,树枝上栖息着黄昏时归 巢的乌鸦,小桥下,流水潺潺,旁边有几户人 家,在古老荒凉的道路上,秋风萧瑟,一匹疲 惫的瘦马驮着我蹒跚前行。夕阳向西缓缓落下, 悲伤断肠的人还漂泊在天涯。
富安中学刘瑛
夕阳正逐渐沉到地平线下去,此时,正是人们 停顿劳作,从田间,从作坊归家歇息的时候。连 乌鸦也在此时纷纷回飞,到枯藤缠绕的老树上, 寻找自己的窝巢。小桥流水边上的人家,也飘出 了袅袅炊烟,等待劳累了一天的家人回到温馨宁 静的家。面对昏鸦归巢,小桥人家,孤独的旅人 愈加孤独,思乡之情也愈加强烈。多么希望前面 就是自己的家啊!可自己却远离亲人,浪迹天涯, 漂泊在荒远的他乡,难怪要悲哀欲断肠了。
叙事诗 抒情诗 哲理诗
形 式 分
格 律 诗
诗 词 曲
类 自由体诗
诗的
古古
分类 时 代 体
间诗 诗
创作分类 文人诗
分 类
现 代
近 体
民间诗
诗诗
题材分类
送别诗 怀古诗 边塞诗 思乡诗 闺怨诗 借景抒情诗 咏物言志诗 田园诗 山水诗 政治诗
1.他是我国历史上出色的政治家、军事家、诗人; 2.他是古典小说?三国演义?中的重要人物之一; 3.他在文学上也有很高的成就,鲁迅称他为“改 造文章的祖师〞;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四课古诗四首知识点
观沧海作家作品这是一首汉乐府诗,是曹操诗《步出夏门行》的第一章,是曹操北征乌桓途中经过碣石山时所作,诗题《观沧海》为后人所加。
曹操,字孟德,政治家、军事家、诗人,代表作有《龟虽寿》《短歌行》《蒿里行》等。
体裁:古体诗中汉乐府诗。
表达方式:写景抒情诗。
诗歌精讲东临①碣石②,以观沧海。
译文:向东行登上碣石山,来远眺那苍茫的大海。
课下注释:①临:到达,登上。
②碣石:山名,在今河北昌黎西北。
东汉建安十二年(207)秋天,曹操征乌桓时曾路经这里。
炼字:“观”字统领全篇,是全诗的线索,引出下文登山所见;体现了全诗意境开阔、气势雄浑的特点。
“临”“观”二字表现了诗人登山望海时的勃勃英姿。
作用:开篇点题,交代观海的方位、地点,引出下文诗人登山的所见所思。
水何澹澹③,山岛竦峙④。
译文:(海面)水波多么荡漾,山岛高高地耸立着。
课下注释:③澹澹:水波荡漾的样子。
④竦峙:耸立。
竦、峙,都是耸立的意思。
写法:◎动静结合。
“水波荡漾”是动态,“山岛耸立”是静态,相互映衬,显示出大海的辽阔和威严。
◎写实手法。
描写大海的全景,渲染了大海苍茫浑然的气势。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译文:碣石山上树木郁郁葱葱,各种草长得很茂盛。
海面上吹起萧瑟的秋风,巨大的波涛不断涌起。
写法:◎动静结合。
“树木”“百草”是静态,“秋风”“洪波”是动态,相互映衬,显示出大海的惊人力量和宏伟气象。
◎写实手法。
分别描写山岛景色和大海景色。
炼字:“涌”本指“翻涌”,诗中生动描绘出大海波澜壮阔的气势。
不仅看到了大海波涛连天的形态,而且听到了惊涛拍岸的声音。
画面:秋风阵阵,呼呼作响,惹得大海涌起汹涌的波涛。
诗人站在辽阔的海边,心潮与大海一起涌动,感慨万千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⑤灿烂,若出其里。
描述画面:太阳和月亮每天升起又落下,好像从海里升起又落到海里一样;星光灿烂的银河,斜贯在天空,它那远远的一端垂向大海,就好像发源于沧海一样。
课下注释:⑤星汉:银河。
七年级上册四课《古代诗歌四首》译文 欣赏 图文解读
七年级上册四课《古代诗歌四首》译文欣赏图文解读一、曹操《观沧海》曹操【整体感知】曹操这首《观沧海》准确生动地描绘出海洋的形象,单纯而又饱满,丰富而不琐细,好像一幅粗线条的炭笔画一样。
尤其可贵的是,这首诗不仅仅反映了海洋的形象,同时也赋予它以性格。
句句写景,又是句句抒情。
既表现了大海,也表现了诗人自己。
诗人不满足于对海洋做形似的摹拟,而是通过形象,力求表现海洋那种孕大含深、动荡不安的性格。
海,本来是没有生命的,然而在诗人笔下却具有了性格。
这样才更真实、更深刻地反映了大海的面貌。
【白话译文】东行登上碣石山,来观赏那苍茫的海。
海水多么宽阔浩荡,山岛高高地挺立在海边。
树木和百草丛生,十分繁茂,秋风吹动树木发出悲凉的声音,海中涌着巨大的海浪。
太阳和月亮的运行,好像是从这浩瀚的海洋中发出的。
银河星光灿烂,好像是从这浩瀚的海洋中产生出来的。
我很高兴,就用这首诗歌来表达自己内心的志向。
【名句含义】“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运用作者的想象,写出了作者曹操的壮志情怀。
【诗歌主旨】前面的描写,将大海的气势和威力凸显在读者面前;在丰富的联想中表现出作者博大的胸怀、开阔的胸襟、宏大的抱负。
暗含一种要像大海容纳万物一样把天下纳入自己掌中的胸襟。
二、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整体感知】《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是唐代大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七绝。
此诗是李白为好友王昌龄贬官而作,以抒发感愤,寄托慰藉,表达对王昌龄怀才不遇的惋惜与同情之意。
首句写出了春光消逝时的萧条景况,渲染了环境气氛的黯淡、凄楚;次句是对王昌龄“左迁”赴任路途险远的描画,显出李白对诗友远谪的关切与同情;三、四两句寄情于景,对诗友进行由衷的劝勉和宽慰。
全诗选择了杨花、子规、明月、风等意象,以奇特的想象力编织出一个朦胧的梦境,虽未追叙与好友昔日相聚的情景和友谊,但通过对景物的描写,把友情抒发得真挚感人。
【白话译文】在杨花落完子规啼鸣之时,我听说您被贬为龙标尉,龙标地方偏远要经过五溪。
初一语文上册第四课4首古诗
初一语文上册第四课4首古诗《次北固山下》唐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译文:旅客要走的道路呀,正从青色的山峰开始。
旅客们乘坐的船儿,在绿波中缓缓地向前行驶。
潮水涨满,两岸与江水齐平,整个江面十分开阔。
顺风行船恰好把帆儿高悬。
红日冲破残夜从海上升起。
江上的春天进入了旧年。
温暖的阳光照耀着归来的燕子。
我的家书应该送到什么地方呢?北归的雁儿啊,请给我捎回洛阳那边!《天净沙·秋思》元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译文:枯藤缠绕着老树,树枝上栖息着黄昏时归巢的乌鸦。
小桥下,流水潺潺,旁边有几户人家。
在古老荒凉的道路上,秋风萧瑟,一匹疲惫的瘦马驮着游子前行。
夕阳向西缓缓落下,极度忧伤的旅人还漂泊在天涯。
《咏雪》唐刘叉非关癖爱轻模样,冷处偏佳。
别有根芽,不是人间富贵花。
谢娘春信后,翦入江梅。
千峰迥映斜阳外,影动青门下。
译文:我并不是喜欢雪花那轻盈悠扬的姿态,我偏爱它那在寒冷的处境中特别美好。
它有独特的根芽,并非人间的那些庸俗的花朵。
大谢族后辈的才华横溢的女子们,在咏雪诗中总是别有一番天地。
千峰互相掩映着斜阳的光辉,此刻春风吹动青门之下的人来人往、车水马龙的繁华景象。
《春日》宋朱熹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译文:风和日丽游春在泗水之滨,无边无际的风光焕然一新。
谁都可以看出春天的面貌,春风吹得百花开放、万紫千红,到处都是春天的景致。
(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优质课件(共44张PPT)
幸甚至哉 歌以咏志 庆幸的很, 用诗歌来表达我的志向。
1、全诗以哪个字展开来写的? 2、这首诗写了几层意思?哪些诗句是写 现实的?哪些诗句是写想象的?
3、诗中哪些诗句最能体现诗人的博大
胸怀?
1、全诗以哪个字展开来写的?
以“观”字统领全篇,下文由“观” 字展开,写登山所见。
2、这首诗写了几层意思?哪些诗句是写现实(实写) 的?哪些诗句是写想象(虚写)的?
诗人当时正处在事业的最高峰, 削平了北方群雄,统一了北方。《观 沧海》正是北征乌桓归途中经过碣石 山时写的。大战之前,身为主帅的曹 操,登上碣石山,心情像沧海一样难 以平静。他将自己的宏伟抱负、阔大 的胸襟融会到诗歌里,借着大海的形 象表现出来,使这首诗具有一种雄浑 苍劲的风格,成为一篇流传至今的优 秀作品。
随君直到夜郎西。
诗中融情入景,含有飘零之 感、离别之恨的句子是:
杨花落尽子规啼, 闻道龙标过五溪。
杨花 漂泊无定 子规 不如归去
}
写景
离愁别绪
杨花落尽子规啼, 闻道龙标过五溪。
主题:借明月表达对友人不幸遭遇 的深切同情与安慰之情。
明月 陪伴友人
} 抒情
关怀、思念
本诗主旨:
通过对暮春时节景物 的描绘,表达了对友人不 幸遭遇的深切同情和关切 之情。
东临碣石
以观沧海
(我)向东到达碣石山 来观看大海。
水何澹澹
海水多么荡漾,
山岛竦峙
海上的山岛高高挺立。
树木丛生 百草丰茂
树木生长的非常茂盛, 草也很茂盛。
秋风萧瑟 洪波涌起
秋风吹动海水,树木发 出很响的声音,
大的海浪涌起。
日月之行 若出其中 太阳和月亮的运行, 好像是从大海里出来的。
2016(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课件(极品)
总写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实 写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乊行,若出其中; 并甚至哉,歌以咏志
虚写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想象)
分写
附文
小结:
本诗借景抒情,诗人以洗练的笔法,神奇的想象,描绘 了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壮丼景象,表现了诗人开阔的 胸襟,抒发了诗人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远大抱负。 写作特点 借景抒情,托物言志。 虚实结合,动静结合。
内容理解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客路,行舟:点出在旅途乊中
(旅途在青山乊外,船行于绿水乊中) 青山,绿水:写景,暗含忧郁乊情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船上所见乊景
(潮水上涨,两岸水面更加宽阔,顺风 行船,一张帆高高悬挂。)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残夜、旧年:使人产生惆怅乊情
海日、江春:写拂晓行船所见的春景
李白
李白,唐代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 陇西成纪(今甘肃天水)人。他是我国 文学史上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与杜甫 齐名,世称“李杜”,还有“诗仙”乊 称,著有《李太白全集》
题解与作者
1.题解。 (1)闻:听到,听说。 (2)左辿:古人尊右卑左,左辿即贬谪。 (3)龙标:今黔阳,贵州西部。 题目意思:听闻好友王昌龄被朝廷贬到龙标,特作此诗在远方作问候寄意。 2.作者。 李白:唐代伟大浪漫主义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人称“诗仙”。 3.王昌龄:唐代著名边塞诗人。诗家天子,七绝圣手。因“不护细行”被贬龙标 (黔阳)尉 。
当堂训练
《观沧海》选自《 乐府诗集 》是乐府诗 《 步出夏门行》的第一章。作者是曹操 , 军事 字 孟德, 东汉 末年的 政治 家、 家、 诗人 。他的诗以 慷慨悲壮 见称。
唐 王 湾
七年级上册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
古代诗歌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它承载着古代诗人的思想、情感和对世界的观察。
在七年级上册的第4课中,我们接触到了四首古代诗歌,分别是《登鹳雀楼》、《赋得古原草送别》、《登乐游原》和《赋得古原草送别》。
这四首诗歌不仅在形式上各具特色,而且在内容上也表现出了古代诗人对自然和人生的独特感悟。
以下将对这四首诗歌逐一展开解读。
1. 《登鹳雀楼》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之涣的作品,通过对登高所见的景色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敬畏和壮美的感受。
诗中“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一句描绘了大自然的壮丽景象,而“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则表现了诗人对这种壮美景色的向往和追求。
整首诗以豪迈大气的笔调,展现了诗人豁达开阔的胸怀和对自然的独特感悟。
2. 《赋得古原草送别》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代表作之一,诗人通过对古原草的描绘,表达了对离别的深情。
诗中“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一句反映了古原草的生命之短暂,而“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则表现了草的生命力和对生命的坚韧不拔。
整首诗以深沉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生命与离别的思考和感悟。
3. 《登乐游原》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之涣的作品,通过对乐游原的描绘,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感悟。
诗中“东临碣石,以观沧海”一句表现了诗人对碣石和沧海壮阔景色的向往和追求,而“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则展现了诗人对闲适和宁静生活的向往。
整首诗以豪放大气的笔调,展现了诗人豁达开阔的胸怀和对自然的独特感悟。
4. 《赋得古原草送别》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代表作之一,诗人通过对古原草的描绘,表达了对离别的深情。
诗中“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一句反映了古原草的生命之短暂,而“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则表现了草的生命力和对生命的坚韧不拔。
整首诗以深沉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生命与离别的思考和感悟。
通过对这四首古代诗歌的解读,我们不仅可以感受到古代诗人对自然和人生的独特感悟,同时也可以领略到古代诗歌的艺术魅力和表现形式的多样化。
《古代诗歌四首》原文及译文及赏析(部编版人教社七年级语文上册第4课)
人教版七年级上《古代诗歌四首》原文及译文及赏析一、曹操《观沧海》曹操【整体感知】曹操这首《观沧海》准确生动地描绘出海洋的形象,单纯而又饱满,丰富而不琐细,好像一幅粗线条的炭笔画一样。
尤其可贵的是,这首诗不仅仅反映了海洋的形象,同时也赋予它以性格。
句句写景,又是句句抒情。
既表现了大海,也表现了诗人自己。
诗人不满足于对海洋做形似的摹拟,而是通过形象,力求表现海洋那种孕大含深、动荡不安的性格。
海,本来是没有生命的,然而在诗人笔下却具有了性格。
这样才更真实、更深刻地反映了大海的面貌。
【白话译文】东行登上碣石山,来观赏那苍茫的海。
海水多么宽阔浩荡,山岛高高地挺立在海边。
树木和百草丛生,十分繁茂,秋风吹动树木发出悲凉的声音,海中涌着巨大的海浪。
太阳和月亮的运行,好像是从这浩瀚的海洋中发出的。
银河星光灿烂,好像是从这浩瀚的海洋中产生出来的。
我很高兴,就用这首诗歌来表达自己内心的志向。
【名句含义】“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运用作者的想象,写出了作者曹操的壮志情怀。
【诗歌主旨】前面的描写,将大海的气势和威力凸显在读者面前;在丰富的联想中表现出作者博大的胸怀、开阔的胸襟、宏大的抱负。
暗含一种要像大海容纳万物一样把天下纳入自己掌中的胸襟。
二、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整体感知】《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是唐代大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七绝。
此诗是李白为好友王昌龄贬官而作,以抒发感愤,寄托慰藉,表达对王昌龄怀才不遇的惋惜与同情之意。
首句写出了春光消逝时的萧条景况,渲染了环境气氛的黯淡、凄楚;次句是对王昌龄“左迁”赴任路途险远的描画,显出李白对诗友远谪的关切与同情;三、四两句寄情于景,对诗友进行由衷的劝勉和宽慰。
全诗选择了杨花、子规、明月、风等意象,以奇特的想象力编织出一个朦胧的梦境,虽未追叙与好友昔日相聚的情景和友谊,但通过对景物的描写,把友情抒发得真挚感人。
【白话译文】在杨花落完子规啼鸣之时,我听说您被贬为龙标尉,龙标地方偏远要经过五溪。
《2016年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四课《古代诗歌四首》
次北固山下,意思是泊舟停宿于北固 山下。北固山三面临江,形势险要,号称 “天下第一江山”。 作者家住洛阳,旅于江南,在这座山 下停泊,被这里开阔秀丽的景色所吸引, 写下了这首诗。 古时交通不发达,流落外乡或在外任 职的人久不得归,自然会产生故园之思, 因此乡愁成了诗歌中的一个重要主题。这 首诗是写乡愁的。
且听风吟阁
1.播放录音,听 名家泛读,感受语言 之美,并给发音不准 的生字词注上拼音。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2.自由朗读,要 求:读准字音,声音 洪亮。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品味探究苑
诗人此刻在船上,而“客路”在青山之外, 他是看不见的,为什么诗一开头就提到“客路” 呢?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 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 随君直到夜郎西。
李白,唐代诗人,字太 白,号青莲居士,陇西 成纪(今甘肃天水)人。 他是我国文学史上伟 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与 杜甫齐名,世称“李 杜”,还有“诗仙”之 称.著有《李太白全集》
2.自由朗读,要求:
读准字音,声音洪亮。
整体感知
1.本首诗以哪个词统领全篇
“观”,强调了登碣石的目的。
2.诗人站在碣石山上看到哪些景色,请
用自己的话描绘
品味探究苑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开篇点题,交待了观察的方位、地点以及观察的对象。 “观”字音,听 名家泛读,感受语言 之美,并给发音不准 的生字词注上拼音。
天净沙 秋思
马致远
2.自由朗读,要 求:读准字音,声音 洪亮。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精品课件【最新】
观沧海
[东汉]曹操
作者简介
曹操(155—220),字孟德,沛国谯(qiáo)县 [今安徽亳(bó)州]人,东汉末政治家、军事家、诗 人。其诗气势雄浑,慷慨悲壮,他是文学史上建安文学 的开创者。著有《孙子略解》《兵法接要》,诗歌《蒿 里行》《观沧海》《龟虽寿》《短歌行》等。
建安是汉献帝的年号。建安文学代表人 物有曹操、曹丕、曹植父子三人和建安七子。
乐府诗本是合乐的, 可以歌唱。最后两 句是为了合乐而加 的,与诗的思想内 容没有联系。
(福州中考)“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
出其里”描绘怎样的景象?请简要分析。
[答题思路]
考点 描绘画面
①找形象,从诗句中找出描写的具体形象,一般找出事物名词即可;
②析特点,结合这些形象的特定含义分析其特点;
反复诵读《观沧海》,体会这首四言古诗质朴刚健、音调 铿锵的特点,想象诗人登山临海的情景,说说你产生了怎 样的感觉。
诗中选取的景物都具有宏大的特点,如“沧海” “洪波”“日月”“星汉”等,都是远观之景。设想 我们处在这样的情境中,所观之景尽是宏观之景、浩 大之景,远望沧海的波澜,仰望天上的星月,眼界为 之开阔,胸怀为之宽广。这就是壮美的感觉。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唐]李 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结合注释,读通大意。
左迁,降职。龙标,唐代县名, 在今湖南洪江西。遥,远。此寄,
指这首诗。诗题交代了事件背景、
人物对象及写作目的。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柳絮。
今湖南西部、
杨 花 落 尽 子 规 啼 , 闻 道 龙 标 过 五 溪 。贵州东部五条
背景链接
汉献帝建安十二年(207)八月,曹操大破盘踞在 北方边塞地区的乌桓及袁绍的残余势力,基本统一了 北方;九月,他在归途中经过碣石山,登上当年秦皇、 汉武也曾登过的这座山,又值秋风萧瑟之际,他的心 情像沧海一样,难以平静,触景生情,写下了这首壮 丽的诗篇。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部编版):第4课 古代诗歌四首课件
“断肠人”三个字总结全诗,直
抒游子心中那无言的悲戚。
理解性默写: 1.马致远在《天净沙·秋思》中渲染萧条、冷落、 凄凉气氛的写景的句子是: ___枯__藤___老__树__昏__鸦______、 ___古__道__西___风__瘦__马______、__夕___阳__西__下_____。 2.马致远在《天净沙·秋思》中写游子孤寂愁苦 之情的名句是:____夕__阳__西___下_____, ___断___肠__人__在__天___涯_____。
二 1
4
、古巴比伦王国:、时间:公元前18世纪2、人物:汉谟拉比3、建立的国家:古巴比伦王国、汉谟拉比实行君主专制度,加强中央集权,还制定了一部较为系统和完善的法典。使古巴比伦王国达到鼎盛时期。
三 、 汉 谟 拉 比 法 典 : 法 典 内 容 : 《 汉 谟 拉 比 法 典 》 原 文 刻 在 一 段 高 2.25米 , 上 周 长 1.65米 , 底 部 周 长 1.90米 的 黑 色 玄 武 岩 石 柱 上 , 故 又 名 “ 石 柱 法 ” 。 282条 , 现 存 于 巴 黎 卢 浮 宫 博 物 馆 亚 洲 展 览 馆 。 《 汉 谟 拉 比 法 典 》 由 序 言 、 正 文 和 结 语 三 部 分 组 成 , 序 言 和 结 语 约 占 全 部 篇 幅 的 五 分 之 一 , 语 言 丰 富 , 词 藻 华 丽 , 充 满 神 化 、 美 化 汉 谟 拉 比 的 言 辞 , 是 一 篇 对 国 王 的 赞 美 诗 。 正 文 包 括 282条 法 律 , 对 刑 事 、 民 事 、 贸 易 、 婚 姻 、 继 承 、 审 判 等 制 度 都 作 了 详 细 的 规 定 。
第一单元
第4课 古代诗歌四首
古诗词默写
2016年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课件(共78张PPT)资料
四、小结:
这首乐府诗表现了诗人博大的胸 怀,奋勉昂扬的精神。抒发了统一 中国,建功立业的宏伟抱负。
这首诗意境开阔,气概雄浑,这与一 个雄心勃勃的政治家和军事家的风度 是全都的,真是读其诗如见其人。
观
统 领 全 诗
本 诗结构
水 ——澹澹
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
景 百草——丰茂 实景 秋风——萧瑟
洪波——涌起
乐府——
• 乐府,原来是汉武帝掌管音乐 的官署机构名称,后来演化为 诗体名称,是可以入乐唱歌的 诗歌,后来有不入乐的也被称 为乐府或拟乐府。
观沧海
准 确
jié
朗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读
dàn
sǒng zhì
,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感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sè
受 诗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人
的
日月之行,假设出其中;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2.作者为何“寄愁心与明月”?运用了什么修 辞手法?
答 :远在扬州、行止不定的诗人只好 把一片深情托付给千里明月,向老友遥 致思念之忧了。 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 法。
这里既有对老友患病的深刻忧虑, 也有对当时现实的愤慨不平,有恳切的 思念,也有热诚的关心。
3.本诗主题是什么?写作特色如何?
诗人通过对暮春季节特定景物 的描写,表达了对友人的深切怜悯 和关切的思想感情。
赏
杨花落尽子规啼
析意象 杨花:漂泊不定,如友人的身世; 子规啼鸣:离愁别恨,与友人分别的苦痛
首句写景兼点时令。于景物独取漂
泊无定的杨花、含飘落之感,唤起读
者对王昌龄流落远方的担忧;叫着
“不如归去”的子规,有离别之恨,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四课古代诗歌四首PPT课件
.
10
全诗是以哪个字展开来写的?
全诗以“观”字统领全篇, 以下由“观”字展开,写 登山所见。
.
11
曹操“观”到了什么? (诗中哪几句是他看到 的景象)
观沧海
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水何何澹澹澹澹,,山山岛岛竦竦峙峙。。 树树木木丛丛生生,,百百草草丰丰茂茂。。 秋秋风风萧萧瑟瑟,,洪洪波波涌涌起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点明主题的句子是哪一句?
• 断肠人在天涯。
.
26
同与异
思 豪迈、乐观
想 雄伟抱负
感 情
博大胸怀
写 借景抒情
作 手 法
寓情于景 景情交融
思 想
凄凉、愁苦
感 情
思乡之情
描写大海吞吐日 月、包蕴万物的
壮丽景象,
小结
《观沧海》
《天净沙·秋思》
秋天傍晚
凄凉冷落
的景象
.
27
我国古典诗歌关于夕阳和秋天的诗句:
2.作者。 李白:唐代伟大浪漫主义诗人,字太白,号“青莲 居士”。人称“诗仙”。
3.王昌龄:唐代著名边塞诗人。诗家天子,七绝圣 手。因“不护细行”被贬龙标(黔阳)尉 。
.
45
读诗品诗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
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
随风直到夜郎西。
.
46
感悟诗意
杨花落尽啦,子规鸟不住地 啼,听说你遭贬了,被贬到 龙标去,一路上要经过辰溪、 西溪、巫溪、武溪和沅溪;
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
35
• 律诗是中国近体诗的 一种,发源于南朝, 成熟于中晚唐时期。 常见的类型有五律, 七律和排律三种。
2016秋人教版语文七上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ppt课件
诗歌朗读
1.自由朗读诗歌,采取各种形式把诗歌读通读顺,注意 读准字音、节奏。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2.结合注释解读诗意。
(3)颈联:既写景又点明了时令。 “残夜”指夜将尽而未尽之际。时间 过得这么快,怎能不令人感慨! (4)尾联:诗人离家日久,日复一 日,年复一年,新年来到,正是家人 团聚之时,而自己旅食他乡,久不得 归,见到此景,情何以堪?由此他自 然想到要借大雁来给他传递家书了。 全诗浑然一体。
这首诗,作者描绘了怎样的景色? 表 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创作背景:诗人王昌龄于天宝8年被贬偏远之地,当 时李白正在扬州,听说此事,便写下此诗,寄托对朋 友的牵挂。
查资料,说说你 从此诗的标题中知 道了哪些信息?
龙标:今湖南黔阳,唐时甚僻。诗 中指王昌龄,古人常用官职或任官 之地的州县名来称呼一个人。 左迁:古尊右卑左,即贬官。
这首诗是作者为好友王昌龄贬 官而作的抒发感愤、寄以慰藉的好 诗。
(1)点明时令:暮春时节 (2)渲染气氛:黯淡、凄楚的气氛。杨花:漂泊不定,如友人的 身世;子规啼鸣:离愁别恨,与友人分离的痛苦 (3)烘托心情:痛苦,痛惜,悲痛
3.这句景物描写中含有作者怎样的感情?
对友人遭遇的同情,对友人离别的痛苦——景中含情,融情入景
4.写景的目的:
一般诗文,写景的目的,基本上都是为了抒情,绝大多数景物描写 本身,就蕴含了作者的情感 。写景是为下面那两句为抒情铺垫。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心。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接着山岛写草木,充满了欣欣向荣的景象。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展现了大海波澜壮阔的气势,“涌”字 用得尤其出色。从描写中,我们不仅看到 了大海波涌连天的形态,而且仿佛听到了 惊涛拍岸的声音。
哪些语句最能体现作者博大的胸怀?
此诗前一部分写大海景象,视野广阔,也能见 出诗人胸怀之博大,但跟后一部分比,气象则略逊 一筹。“日月之行”四句写大海,全用虚写,却表 现了大海有包容天地的气概,更显示了诗人的博大
胸怀。
诗人是怀着怎样的感情绘制大海形象的?
大海的形象正是诗人形象的化身。诗人 已经削平了北方群雄,现在又打垮了乌桓和 袁绍残部,为即将挥师南下统一中国解除了 后顾之忧。在踌躇满志的时候,他借大海的 形象抒发了建功立业的愿望,写出了千百年 来脍炙人口的雄浑诗句。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七言绝句)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 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 随君直到夜郎西。
分五步走
1、写作背景及缘由 2、诗人简介 3、理解题意 4、诗句分析 5、把握情感
1、写作背景及缘由
王昌龄和李白都是唐时著名的诗人,两 人是很要好的朋友。天宝年间王昌龄被贬到 离京城长安三千多里外的“荒地”龙标做龙 标尉。李白写这首诗的缘由,从诗题可以直 接知道:李白听到好朋友王昌龄被贬谪到荒 远的龙标去的消息,遥对着朋友所在的方向, 写下了这首充满同情和关切的诗篇,从远道 寄给他。
③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意思:我把这颗为你而忧愁的心托付给明月, 让它伴随着你一直奔赴夜郎之西 。 ——抒情。抒发了作者寄情明月,托月送友的 情怀。 (这两句成为送别友人的千古名句)
品诗欣赏
“直到”的“直”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表现了作者盼望自己的心意早日到达朋友身边的焦急 的心情。明月虽可寄托,长风虽然迅疾,但这份情意送到 朋友身边毕竟需要时间,作者希望长风一路快跑,早一点 把自己对友人的牵挂与安慰之情送到朋友身边。
诗歌的内容大致分为这样几类:
送别诗、山水田园诗、咏史诗、咏物 言志诗、即事感怀诗、边塞诗 、闺 怨诗、思乡诗等
鉴赏诗歌能读懂
题 目 作者 注 释 意 象 特殊词句
通向诗 歌主旨 的第一 条快速 通道 明确 风格 了解 时代 每个都 有用, 每个都 要用 作者 情感 的 载体 把握 感情 的切 入点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继续写船上所见,既写景又点明了时令。 “残夜”指夜将尽而未尽之际。残夜而东方 海日已升,旧年而江上已是春天──时间更 替如此匆匆,怎能不叫身在“客路”的诗人 顿生思乡之情呢?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诗人离家日久,而此时正是家人团聚之 时,自己旅食他乡,久不得归,见到此景,情 何以堪?由此他自然想到要借大雁来给他传 递家书了。全诗陈陈相因,浑然一体。
赏析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通过诗人丰富的想象,本来无知无情的明 月,竟成为了一个富有同情心的人(拟人), 她将诗人对朋友的怀念和同情带到了辽远的 夜郎之西。有道是“明月千里寄相思”,作 者所寄的——是对好友身遭贬谪的同情,是 对好友长途跋涉的担忧;是陪伴友人一路前 行的一片深情,是告慰友人并不孤单的一种 情怀……所有这些,真切地传达出作者得知 友人遭贬后的心灵震撼以及由此而引发出来 的强烈的主观感情。
选自《李太白全集》
作者简介 创作背景:诗人王昌龄于天宝8年被贬偏远之
地,当时李白正在扬州,听说此事,便写下 此诗,寄托对朋友的牵挂。
王昌龄
盛唐著名边塞诗人,擅长写边塞诗和 送别诗,其诗以七绝见长,后人誉为“七 绝圣手”。 他的边塞诗气势雄浑,格调高 昂,充满了积极向上的精神,他的送别诗 不重伤离重慰别,格调高昂爽朗大气
龄被贬的悲哀与同情。
——直叙其事。流露出他对被贬友人的深切挂念
品诗欣赏
1.第一句写了哪些事物? 杨花,子规的啼鸣 2.写这两个事物的作用是什么? (1)点明时令:暮春时节 (2)渲染气氛:凄楚的气氛。杨花:漂泊不定,如友人的 身世;子规啼鸣:离愁别恨 (3)烘托心情:与友人分离的痛苦;痛惜,悲痛 3.这句景物描写中含有作者怎样的感情? 对友人同情,对友人离别的痛苦——景中含情,融情入景 4.写景的目的: 诗文,写景的目的,基本上都是为了抒情,绝大多数景 物描写本身,就蕴含了作者的情感 。写景是为下面那两句 为抒情铺垫。
萧瑟( xiāo sè )
整体感知
1.本首诗以哪个词统领全篇
“观”,强调了登碣石的目的。
2.诗人站在碣石山上看到哪些景色,请
用自己的话描绘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开篇点题,交待了观察的方位、地点以及观察的对象。
“观”字统领全篇,是诗的线索,以下十句写3、理解题意 闻:听说 左迁:贬谪,降职。 龙标:唐代县名,在今湖南黔阳县,唐时这里还
是非常 荒远的地方,王昌龄这次是被贬为龙标 尉。所以诗中指王昌龄,古人常用官职或任官之 地的州县名来称呼一个人。
遥:遥远 此寄:这首诗篇
〖注释〗 龙标 :今湖南黔阳,唐时甚僻。诗中指王昌龄,古人 常用官职或任官之地的州县名来称呼一个人。
次北固山下,意思是泊舟停宿 于北固山下。北固山三面临江, 形势险要,号称“天下第一江 山”。 作者家住洛阳,旅于江南, 在这座山下停泊,被这里开阔秀 丽的景色所吸引,写下了这首诗。 古时交通不发达,流落外乡 或在外任职的人久不得归,自然 会产生故园之思,因此乡愁成了 诗歌中的一个重要主题。这首诗 是写乡愁的。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 其里。”
诗人面对迷人的海上风光,展开了丰富奇特 的想象。这四句是全诗的高潮,创造了一个极其 开阔的意境:运行不息的太阳月亮,星光灿烂的 银河,竟都包蕴在这沧海之中,何等气魄!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乐府诗原来是可以歌唱的,诗的最后两句是合 乐时加上的,是诗的附文,跟诗的内容没有联系。
且听风吟阁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细读感悟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点题。想象船到镇江后,还要乘驿车到别 处,暗含旅途奔波之意。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写船上所见景色。“潮平”,两岸才显 得宽阔;“风正”,帆才有悬空的态势。 “潮平”又为颈联中“江春”句作铺垫。
作者生平馆
曹操(155-220),字孟德, 沛国谯县(今安徽省亳州)人。 东汉末政治家、军事家、诗人。 在镇压黄巾起义中,逐渐扩充军 事力量。建安元年(196年)迎 献帝都许昌,用他的名义发号施 令,先后削平吕布等割剧势力。 建安五年(200年)在官渡大败 兵强地广的袁绍,此后逐渐统一 北方。
《观沧海》选自《乐府诗集》是《步出夏门 行》中的一章。 《观沧海》是曹操的名篇。公元207年,曹操 亲率大军北上.追歼袁绍残部,五月誓师北伐, 七月出卢龙寨,登临碣石山。他面对洪波涌起的 大海,触景生情,写下了这首壮丽的诗篇。
谈谈你对“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的理解。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诗句运用拟人 手法,要把自己的“愁心”寄给明月,让“愁心”与明月 一起,伴随王昌龄奔赴远方。这一奇特的景象,既饱含了 对友人的无限同情,也抒发了对官场倾轧的憎恶。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借景抒情。这两句诗所表现的意味, 有三层意思,一是说自己心中充满了愁 思,无可告诉,无人理解,只有将这种 愁心托之于明月;二是说惟有明月分照 两地,自己和朋友都能看见她;三是说, 人隔两地,难以相从,也只有依靠她才 能将愁心寄与,别无它法。
古代诗歌四首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记
观沧海
曹操
走近作者
曹操(155-220),字孟德,沛国谯县人(今
安徽省亳州),东汉末年的政治家、军事家和诗
人。善诗歌,以慷慨悲壮见称。
公元207年,曹操亲率大军北上。追歼袁绍残 部,五月誓师北伐,七月出卢龙寨,统一了北方。 他登临碣石山,登高望海,留下了这首千古传颂 的名篇。诗作融入自己昂扬奋发的精神,具有一 种雄浑苍劲的风格。
张若虚 《春江花月夜》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下独酌》
次北固山下
作者简介
王湾 唐代诗人。生卒年、字号均不详。洛阳 (今属河南)人。玄宗先天年间(712~713)进士 及第,授荥阳县主簿。开元五年(717)唐朝政府 编次官府所藏图书,9年书成,共200卷,名为《群 书四部录》。王湾由荥阳主簿受荐编书,参与 集部的编撰辑集工作,书成之后,因功授任洛 阳尉。约在开元十七年,他曾作诗赠当时宰相萧 嵩和裴光庭,其后行迹不详。
4、诗歌分析,体会意境。 ①杨花落尽子归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意思:杨花落尽杜鹃声声哀啼,听说你被贬到龙 标去,一路上要渡过五条溪水 ——写景兼点时令。抒发作者当时对王昌龄被贬的悲 哀与同情。 “杨花”即“柳絮”,杨花飘落会满天飞舞。 寓意“漂泊无定”。 “子规”,又叫杜鹃鸟。常在夜间啼叫,声音凄 苦。这里写子规,实际上借以抒发作者当时对王昌
总结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杨花 子规 闻 道 过五溪
写 景 叙 事 铺 垫 抒 情
愁心 明月 轻风
主题:诗人通过对 景物的描写,表达 了对友人的深切同 情和关切的思想感 情
课外知识拓展延伸
你还记得哪些关于 明月的诗?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
苏轼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 张九龄 《望月怀远》 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 。
自学指导一(3分钟)
读准字音和节奏,翻译诗的内容 jié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