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我国宪法的基本知识
第二章 宪法基本知识
4、权利制约原则
中国公民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工作人员,有 提出批评和建议的权利;对于国家机关工作 人员的失职行为,可提出申诉、控告、检举 的权利。
国家行政机关,检察机关,监察机关,审判 机关都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它负责,受 它监督。
第二节 国家的基本制度
(一)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 (二)国家的基本经济制度 (三)国家的基本文化制度 (四)国家的基本社会制度
(一)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
1、人民民主专政制度 (1)国体即国家性质,人民民主专政是我国的
国体 (2)人民民主专政的特色: 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中国共产党---执政党
各民主党派---参政党) 爱国统一战线(组织形式是“政协”)
(3)国旗、国歌、国徽、首都 国旗:我国宪法第136条规定:“中华人民共
(一)公民权利和自由的广泛性 (二)公民权利和自由的现实性 (三)公民权利和义务的平等性 (四)公民权利和义务的一致性
第四节 我国的国家机构
一、国家机构的概念 二、我国国家机构组织活动原则 三、我国的国家机构体系
一、国家机构的概念
国家机构,又称国家机器,是统治阶级 为了行使国家权力、实现国家职能而建立的 有机联系的一整套国家机关的总称。国家机 构是一种国家组织,不同于一般的社会组织 和群众团体。它与国家的暴力手段紧密相连, 具有特殊的强制能力。
第一节 宪法概述
一、宪法的概念和特征 二、我国宪法的指导思想和根本任务 三、宪法的基本原则
(一)宪法的概念
宪法是规定民主制国家的根本制度和根本 任务,集中表现各种政治力量对比关系,保 障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的国家根本法。 近代意义上的宪法是资产阶级革命的产物。
宪法的特征
1.宪法的内容是关于国家的根本问题,是国家 的根本大法。
宪法知识点整理(1-6单元)
第一章宪法的概念与本质一、宪法的概念1、宪法两种意义上定义形式意义上,专指以宪法名称命名的规范性文件,与内容无关。
实质意义上是从内容上来界定的。
(1)分成固有意义上的指规定国家统治之基本的法或者是根本法,任何涉及国家统治权力的基础和构造的法我们都可以看作固有意义上的宪法。
(2)立宪意义上的专指通过限制专断权力,以广泛保障基本人权的国家基本法。
两个要点:产生的时间是近代意义上的;把个人看作是最重要的,国家必须为个人而存在,保护个人应有的尊严和自由。
二、宪法姓公还是姓私-宪法的属性五种标准:按规范性质按照权力关系按照利益性质按照主体按照法律关系:就是按照所调整的法律关系的性质来划分公法。
处理公权力之间的关系或者公权力与私主体之间关系的法就是公法。
调整私人之间关系的法律就是私法。
宪法调整的法律关系主要有两方面:一方面主要是国家公权力和个人私权利之间的关系,即个人和国家之间的关系。
另一方面宪法还处理国家权力内部的关系,主要是处理国家公共权力。
所以依据法律关系来看,宪法是公法。
三、宪法是母法——宪法的地位宪法地位的三特点:1、宪法规定了一个国家最具有根本性的问题。
2、宪法有着更为严格的制定和修改程序。
3、是宪法具有最高的法的效力。
(1)宪法是普通法律制定的基础和依据。
(2)与宪法相抵触的法律无效。
四、宪法究竟是什么——宪法的本质1、宪法是赋予国家存在以基础的基本法。
2、宪法是人的尊严和基本权利的基础法。
3、宪法既是一种授权规范,也是一种限权规范的统一体。
五、宪法的特征宪法除了具有普通法律的规范性、普适性、公共性等基本特征之外,宪法还有着与普通法律不同的特征。
1.宪法是授权性的宪法首先是一部保障权利的法,这是宪法和普通法律之间最大的区别。
普通法律的特点是其义务性。
宪法就是为了防止法律对公民自由的过分控制,宪法就是控制法律的法律。
2.宪法是一部保障每个人权利的基本法宪法不是保护一般的公民权利,而是保护对公民生活产生重要影响的、关系到人性本质的基本权利(关于公民的人身、财产与精神方面的权利)3、在政治体制和国家设置方面也是最基本的4、宪法的出发点和一般法律不一样六、宪法与行政法的区别1、两者法律效力的等级是不同的。
第二章 宪法
根据« 宪法» 第 111 条的规定ꎬ 城市和农村按居民居住地区设立的居民委员会或 者村民委员会是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ꎮ 基层政权与它们的关系是指导关系ꎬ 它们在 基层政权或其派出机构的指导下进行工作ꎮ
25
公共基础知识系统讲义
真题演练
1������ ( 单选) 我国的政体是( ) ꎮ
全民所有制、 集体所有制、 混合所有制中的国有和集体成分
国家政策: 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主体ꎮ 国有经济是国 民经济的主导力量ꎮ 国家保障国有经济的巩固和发展ꎬ 对集体经济实行 鼓励、 指导和帮助
基本经 济制度
公有制经济
公有制主体地 位还表现在自 然资源归国家 和集体所有
矿藏、 水流、 城市的土地属于国家所有
22
第一篇 法律知识
3������ 我国的国家结构形式 我国是单一制的国家结构形式ꎬ 在历次宪法中加以确定ꎮ 我国单一制的国家结 构形式大致分为: (1) 普通的地方制度ꎻ (2) 民族自治地方实行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ꎻ (3) 特别行政区实行的高度自治制度ꎮ
三、基本经济制度
我国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是公有制为主体、 多种所有制经济共 同发展ꎮ
四、选举制度
普遍性原则
享有选举权 的基本条件
中国公民 年满十八周岁 未被剥夺政治权利
23
公共基础知识系统讲义
平等原则
选举权平等 性原则的 含义
每个选民只能在一个地方有一个投票权
不承认也不允许任何选民因民族、 职业、 财产状况、 家庭出身、 居住情况的不同而在选举中享有特权
不得歧视和非法限制任何选民对选举权的行使
不设区的市、 市辖区、 县、 自治县、 乡、 民族乡、 镇的人民代表大会代表ꎬ 由选 民直接选出 选出的代表受选民监督ꎬ 对选民负责
第二章 宪法基本知识练习题
第二章宪法基本知识一、判断题(正确的标注“A",错误的标注“B")1.《宪法》第44条规定,国家依照法律规定实行全体劳动者的退休制度。
( )2.《宪法》规定,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应当分工负责,互相配合,互相制约,以保证准确有效地执行法律。
( )3.国务院实行总理、副总理、国务委员集体负责制。
( )4.《宪法》规定,中国坚持和平共处的对外政策。
( )5.计划生育、耕地保护、节约资源和环境保护等是我国的基本国策。
( )6.《宪法》规定,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
( )7.城市按居民居住地区设立的居民委员会,是基层政权组织。
( )8.《宪法》规定,在法律规定范围内的个体经济、私营经济等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 )9.《宪法》规定,国家鼓励集体经济组织、国家企业事业组织和其他社会力量依照法律规定举办各种教育事业。
( )10.《宪法》规定,国家建立健全同人民群众需求相适应的社会保障制度。
( )11.《宪法》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受原选举单位的监督。
原选举单位有权依照法律规定的程序罢免本单位选出的代表。
( )12. 国务院总理、副总理连续任职不得超过两届;国务委员连续任职无限制要求。
( )13.《宪法》规定,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有权依照当地民族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特点,制定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
( )14.《宪法》规定,人民法院审理案件,除法律规定的特别情况外,一律公开进行。
被告人有权获得辩护。
( )15. 制定行政法规属于县级以上人大常委会的职权范围。
( )16. 国家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坚持按劳分配与按需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 )17. 除因国家安全或者追查刑事犯罪的需要,由公安机关或者检察机关依照法律规定的程序对通信进行检查外,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任何理由侵犯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
第二章宪法基本知识
第二章宪法基本知识
第二章宪法基本知识介绍了宪法的含义、作用、形式、内容等方面的基本知识。
宪法是一个国家的基本法律,是国家政治生活的根本依据。
宪法规定了国家的政治制度、国家机关的组织和职权、公民的权利和义务等方面的内容,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和权威性。
宪法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 给国家活动提供法律依据和制约;2. 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3. 维护国家政权的稳定性和持续性;4. 促进国家发展和进步。
宪法的形式通常包括宪法的正文和附则,有的还包括解释和修正程序等。
正文是宪法的主体部分,规定了国家的基本原则、制度和权力分配等内容;附则是对正文的具体实施细节的规定。
宪法的内容包括国家的基本原则、国家机关的组织和职权、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宪法的修正程序等。
基本原则是宪法的核心,包括社会主义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国家分权原则等。
国家机关的组织和职权规定了国家权力的组织结构和职责分工。
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包括言论自由、宗教信仰自由、参与政治活动的权利等。
总之,第二章宪法基本知识介绍了宪法的含义、作用、形式、内容等方面的基本知识,为理解和学习宪法提供了基础。
宪法学重点
第一章宪法的基本理论(上)宪法的形式特征(宪法是根本大法):1.宪法的制定和修改程序异于普通法律。
(1)宪法的制定和修改机关不同于其他法律。
宪法的制定机关也称制宪机关,一般为一个专门机构,如我国的“宪法起草委员会”。
(2)宪法的通过和修改程序不同于其他法律。
一般来说要求制宪机关或国家立法机关成员2/3以上或者3/4以上多数通过才能生效。
我国《宪法》规定:“宪法的修改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或者五分之一以上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提议,并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以全体代表的三分之二以上多数通过。
”2.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1)宪法在国家法律体系中居于最高地位,宪法是制定普通法的依据,宪法的效力高于普通法律,普通法律的规定不得与宪法相抵触,否则无效。
(2)宪法是一切国家机关、政党、社会团体和公民的根本行为准则。
宪法渊源:即宪法的表现形式,宪法的渊源体现了宪法范围的大小。
1.成文宪法(典)。
由一个或几个规定国家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的宪法性法律文件所构成的宪法(典)。
*不成文宪法。
指既有书面形式的宪法性法律文件、宪法判例,又有非书面形式的宪法惯例构成,而没有统一的书面形式的宪法。
2.宪法性法律:由普通立法机关依照普通立法程序制定或认可的,以宪法规范为内容的规范性文件。
3.宪法惯例。
是在长期的政治实践中逐步形成的,涉及有关社会制度和国家制度基本问题的,并由公众普遍承认具有一定约束力的习惯和传统的总和。
4.宪法判例。
是行使违宪审查权的普通法院或专门法院在适用宪法审判案件时形成的具有约束力的先例。
宪法的基本原则:所谓宪法的基本原则是指宪法在调整基本社会关系,确认国家制度和社会制度时所依据的并反映其根本价值和作用的最基本的准则,是贯穿于立宪和行宪之中的基本精神。
1.人民主权原则。
又称为“主权在民”原则、“国民主权”原则,其在理论上所要解决的是国家权力即主权的归属问题。
我国《宪法》第2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利属于人民。
《中华人民共及国宪法》基本知识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基本知识发布时间:2017-11-30 【字体:大中小】一、什么是宪法?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它规定了国家的根本制度个根本任务,是人们行为的基本法律准则。
宪法作为根本法,它是其他法律、法规赖以产生、存在、发展和变更的基础和前提条件,它处于一个国家独立、完整和系统的法律体系的核心,是一个国家法律制度的基石。
我国现行宪法是1982年12月4日五届全国人大会议通过的。
胡锦涛同志指出,现行宪法是我国的根本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是保持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长治久安的法律基础,是中国共产党执政兴国、团结全国各民族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法制保证。
二、宪法的作用是什么?作为国家的根本法,宪法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保证国家权力有效运行机制规范和制约国家权力。
宪法通过赋予立法、行政、司法等国家机关公共权力,使国家权力在宪法的轨道上有效运行,避免国家权力缺位、越位和错位。
2、确认和保障公民基本权力。
在人民主权原则下,宪法是人民共同意志的集中体现。
人民通过宪法使自己的基本权力得到最明确是确认和最有效的保障。
3、调整国家最重要的社会关系,维护社会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
在国家的各种社会关系中,最重要的关系是由宪法来规范的和调整的。
从这个意义上说,宪法是社会稳定的调解器和安全阀,对于解决各种重大社会矛盾和冲突,保持社会稳定,维护国家长治久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三、宪法与一般普通法律的区别是什么?作为国家脾根本法,宪法既具有一切法律的共同特点,又具有与一般法律不同的特征,主要是:1、内容不同。
宪法作为一个国家队的根本法,它确立了一个国家的根本制度。
主要涉及国体、政体、国家结构形式,公民的基本权力和基本义务、国家机关与公民之间的的关系。
宪法与法律之间的关系、宪法实施的保障机制等等。
法律、法规在内容上也涉及宪法所规定的各个方面的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但是,法律、法规必须以宪法是有关规定为基础,不得与宪法规定相抵触。
第二讲 宪法的基本知识
关于宪政的一点看法:
修宪法易、行宪政难,这是一个系统性的工程。衡 量一个国家是否是宪政国家最重要的不是有没有宪法, 而是其基本政治架构的安排是否在实质上能够最大程度
思考
该条文所体现的宪法规范的假定的时 间条件为“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闭会 期间”,行为条件为全国人大常委会 的法律修改行为“不得同该法律的基 本原则相抵触”
B、宪法规范的行为模式
即宪法规范中规定的行为模式本身,以要求、授权、禁止等形 式加以体现
如上例宪法规范中的处理部分为授权形式:全 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有权对全国人民代 表大会制定的法律进行部分修改和补充。
宪法文化是一个民族在特定的文化土壤里, 经过长期的历史发展而形成的、相对稳定的有关 宪法和宪法现象的制度、学说和观念的总和。 四、必须安定和谐而有秩序。 五、必须有稳定有效的宪法实施机制。
普通百姓:我从没想过用宪法维护自己的权利
杨思禹(河北某医院退休医师)
因为房屋拆迁,官司打了13年,我已经精疲力尽了。这么多年来, 我查看了大量的法律专业书,基本上成了半个法律专家,但是我对宪法的 了解却基本等于零。别的法律,只要你触犯了就会受到处罚,却没听说过 谁违反宪法而受到处罚的;我打了这么多年官司;从来没有想过拿起宪法 的武器维护自己的权利;我查阅了大量的法院判例,也从来没有发现一份 因为违宪而受到处罚的判决。
宪法分则是总则的具体化,分则的条文是宪法规范的主要 表现形式,是一部宪法的实体内容。一般包括公民的基本权 利和义务、国家机构的设置、权限和活动原则、宪法的实施 与监督以及过渡性条款等内容。 3、宪法正文的附则
宪法知识整理
第一章宪法总论一、名词解释1、宪政:宪政是以宪法为前提,以民主政治为核心,以法治为基石,以保障人权为目的的政治形态或政治过程。
2、宪法解释:宪法解释是宪法解释机关根据宪法的基本精神和基本原则,对宪法规定的含义、界限及相互关系所作的具有法律效力的说明。
3、宪法修改:宪法修改是指宪法修改机关认为宪法的部分内容不适应社会实际,而根据宪法规定的特定修改程序删除、增加、变更宪法部分内容的活动。
4、违宪:违宪是指违反宪法,包括违反宪法的规定、原则和精神;就宪法文本而言,包括违反宪法的序言、正文和附则。
(违宪只存在于具有根本法意义上的宪法的国家;在具有柔性宪法的国家,宪法不具有高于法律的效力,因此并不存在违宪问题。
)5、违宪审查:违宪审查是指由特定国家机关依据特定的程序和方式对宪法行为是否符合宪法进行审查并作出处理的制度。
二、简答题1、为什么说宪法是国家根本法?(宪法作为国家根本法,是将宪法与一个国家的法的体系的其他组成部分,特别是法律相比较而言。
)与普通法律相比较,宪法具有以下三个特征,由此决定了宪法在一个国家的法的体系中的根本法地位:①宪法规定了一个国家最根本性的内容。
(宪法集中、全面地规定国家制度和社会制度的根本原则和重大问题,而普通法律只规定国家制度和社会制度某一方面的问题。
)②宪法有着更为严格的制定和修改程序。
(宪法通常由特定的制宪机关按照特定的程序制定,普通法律则通常由普通的立法机关按照一般程序制定。
)③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普通法律都必须以宪法为依据而制定,不得与宪法相抵触。
)2、我国宪法的基本原则有哪些?①人民主权原则。
②基本人权原则。
③法治原则。
④权力制约原则或民主集中制原则。
3、违宪审查制度的基本内涵、功能、类型。
⑴基本内涵①违宪审查通常只能由宪法明确规定的特定国家机关进行。
②违宪审查具有特定的程序和方式。
③违宪审查的对象是宪法行为。
④违宪审查机关作违宪判断或者合宪判断。
⑤违宪审查机关如果认为构成违宪则进行处理,即进行违宪制裁。
第二章宪法第四节公民的基本权利与义务
第⼆章宪法第四节公民的基本权利与义务第四节公民的基本权利与义务⼀、概述(⼀)公民的概念公民是指具有⼀国国籍的⾃然⼈。
国籍是确定公民资格的唯⼀条件。
⼀个⼈具有某国国籍,就总味着从法律⼔同特定国家发⽣了固定的法律关系,就具有该国宪法和法律所确认的法律地位,并形成了公民与国家的关系。
我国宪法规定,凡是具有中华⼈民共和国国籍的⼈都是中华⼈民共和国公民,中国公民在法律⾯前⼀律平等。
任何公民都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同时必须履⾏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
“公民”作为基本权利主体与“⼈民”有区别。
主要区别是:(1)公民是法律概念;⼈民是政治概念,是政治上标明敌我的概念。
(2)公民是具有某某国国籍的⾃然⼈,是稳定的法律概念:⽽⼈民作为政治概念与原则,在不同时期有不同内容对象。
(3)公民是个体概念;⼈民是整体概念。
(⼆)公民的基本权利与基本义务的概念所谓基本权利,是指宪法赋予的、表明权利主体在权利体系中占据重要地位的权利。
基⽊权利是通过宪法规范所确定的⼀种综合性的权利体系,表明社会主体的重要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地位。
公民的基本义务是指宪法规定的公民必须履⾏的法律责任,它是社会和国家对公民的最重要、最基本的要求。
对国家来讲,公民的基本义务就是国家的权利,国家有权要求公民按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作出⼀定⾏为或者不作出⼀定⾏为。
履⾏基本义务是公民的责任。
⼆、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和⾃由(⼀)平等权平等权是指公民平等地享有权利,不受任何差别对待,要求国家同等保护的权利。
其内容既包括在法律⽽前⼈⼈平等,⼜包括在存在⼀切不合理差别的领域中禁⽌差别对待。
对于存在合理差别的领域,法律可对平等权的例外条件作出规定,以体现实质意义上的平等。
(⼆)政治权利政治权利是指公民依据宪法和法律的规定,参与国家政治⽣活的权利。
政治权利牡要表现为两种形式:‘是公民通过⾏使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直接参加国家事务的管理。
宪法规定,年满⼗⼋周岁的中华⼈民共和国公民,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但依法被剥夺政治权利的⼈除外。
宪法常考知识点
(7)增加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的规定。
宪法修正案在宪法第14条中增加一款,作为第4款:“国家建立健全同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制度。”
(8)增加尊重和保障人权的规定。
宪法修正案在宪法第二章“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头一条即第33条中增加一款,作为第3款:“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
(9)完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组成的规定。
宪法修正案在宪法第59条第1款关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组成的规定中增加“特别行政区”,将这一款修改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由省、自治区、直辖市、特别行政区和军队选出的代表组成。各少数民族都应当有适当名额的代表。”
(10)关于紧急状态的规定。
宪法修正案将宪法第67条规定的全国人大常委会职权第二十项“决定全国或者个别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戒严”修改为“决定全国或者个别省、自治区、直辖市进入紧急状态”,并相应地将宪法第80条规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根据全国人大常委会的决定“发布戒严令”修改为“宣布进入紧急状态”;将宪法第89条规定的国务院职权第十六项“决定省、自治区、直辖市的范围内部分地区的戒严”修改为“依照法律规定决定省、自治区、直辖市的范围内部分地区进入紧急状态”。
宪法的法律特征:①内容上,宪法规定国家的根本制度、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国家机构的组织和活动原则等根本问题;②效力上,宪法具有最高法律效力;③程序上,宪法的制定和修改比其他法律更为严格。
宪法的政治特征:①宪法是民主政治的法律化;②宪法是对民主政治的保障;③宪法集中表现各种政治力量的实际对比关系;④宪法规范国家权力,保障公民基本权利。
我国宪法序言宣布:“本宪法……规定了国家的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是国家的根本法,具有最高法律效力。全国各族人民、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和各社会团体、各企业事业组织都必须以宪法为根本活动准则,并且负有维护宪法尊严、保证宪法实施的职责。”因此,在我国,一切组织和个人不仅是遵守宪法的主体,而且也是保障宪法实施的主体。
导游证法律法规第二章宪法基本知识
第二章宪法基本知识一、判断题(正确的选A,错误的选B)1.中华人民共和国一切权力属于全体公民。
()2.任何单位或者个人都不得侵入、搜查、查封公民的住宅。
()3.劳动权既是公民的权利,也是公民的义务。
()4.宪法规定,全国人大和全国人大常委会有监督宪法实施的权力。
()5.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每届任期与全国人大相同,可连选连任。
()6.在国务院的组成人员中,连续任职不得超过两届的只有总理和副总理。
()7.我国国家机构遵循的原则是民主集中制。
()8.公民通过言论自由表达的内容受法律的保护,不受非法干预,所以公民享有的言论自由是绝对的。
()9.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10.任何公民非经人民检察院批准或决定,或者非经人民法院决定,并由公安机关执行,不受逮捕。
()11.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因此对人大代表的逮捕程序和普通公民适用的程序相同。
()12.根据宪法,任何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不得强制公民信仰或不信仰宗教,不得歧视信仰和不信仰宗教的公民()13.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另人国全由,()14.我国宪法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受全国人民的监督。
()15.劳动是一切有劳动能力公民的光荣职责,因此,每个有劳动能力的公民每年必须从事一定时间的义务劳动()16.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
()17.我国的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包括全民所有制和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两种形式()18.国家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19.我国宪法规定的国家主席不是指握有国家权力的个人,而是指国家体系中一个独立的国家机关。
()20.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机关的工作人员,有提出批评和建议的权利。
()2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22.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不同于一般的人民团体,属于重要的国家机关。
第二章 宪法法律知识
o o o o1、(单选题)我国中央军委的领导体制是( )。
A.集体负责制 B.主席负责制 C.合议制 D.双重从属制正确答案:B o o o o用户选择:B2、(单选题)在实行直接选举的地方,代表候选人需要获得( )方为当选。
A.参加投票的选民的 2/3 选票 B.参加投票的选民的过半数的选票 C.全体选民的 2/3 选票 D.全体选民过半数的选票正确答案:B o o o o用户选择:B3、(单选题)宪法分为成文宪法和不成文宪法的依据是下列哪项?( )A.是否有书面文字 B.是否容易修改 C.是否具有最高法律效力 D.是否有统一的法典形式正确答案:D用户选择:D4、(单选题)《宪法》规定,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同基层政权的相互关系 由法律规定。
下列哪一项不属于基层政权的范畴?( )o o o oA.不设区的市、市辖区人民政府的派出机构 B.不设区的市、市辖区的人民政府 C.乡、民族乡、镇的人民政府 D.县人民政府正确答案:D用户选择:D5、 (单选题) 根据我国宪法关于公民基本权利的规定, 下列哪一说法是正确的? ( )o o o oA.我国公民有休息的权利 B.我国公民被剥夺政治权利的,其出版自由也被剥夺 C.我国公民在年老、疾病或者遭受自然灾害时有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 D.我国公民没有信仰宗教自由的权利正确答案:A用户选择:A6、(单选题)宪法结构指宪法内容的组织和排列形式。
关于我国宪法结构,下 列哪一选项是不正确的?( )o oA.宪法附则没有法律效力 B.现行宪法正文的排列顺序是:总纲、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国家机构以及国旗、 国歌、国徽、首都o oC.宪法序言规定了宪法的根本法地位和最高法律效力 D.我国现行宪法没有附则正确答案:A用户选择:A7、(单选题)根据《全国人大组织法》规定,在必要的时候,下列哪一机构有 权决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会议秘密举行?( )o o o oA.全国人大主席团和各代表团团长会议 B.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会议 C.全国人大常委会和全国人大主席团 D.十个以上代表团联名正确答案:A o o o用户选择:A8、(单选题)下列各项权利和自由中,( )是我国宪法没有规定的。
第二章宪法教学目的:通过学习宪法知识,了解宪法在我国法律体系中的
第二章宪法教学目的:通过学习宪法知识,了解宪法在我国法律体系中的地位;了解宪法的主要内容;正确理解并正确行使宪法赋予公民的基本权利;自觉履行公民的基本义务;自觉维护宪法尊严,保障宪法实施。
教学重点:1.宪法的概念。
2.宪法的基本特征。
3.国体与政体的概念。
4.公民基本权利与基本义务的概念。
5.公民基本权利和基本义务。
6.我国国家机构体系。
教学难点:1.如何正确理解和正确行使公民的基本权利?2.公民应如何维护宪法尊严,保障宪法实施?授课方式:课堂讲授、学生讨论。
学时安排:2学时。
教学内容:第一节宪法概述一、宪法的概念和基本特征1. 宪法的概念宪法是国家法律体系的基础和核心,是集中体现统治阶级意志、确认国家制度和社会制度的基本原则、规定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具有最高法律效力的根本大法。
2. 宪法的基本特征宪法的内容是关于国家最根本、最重要的问题;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国家的一切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法律文件的制定都必须服从宪法,不得同宪法相抵触;宪法的制定和修改程序更为严格。
二、宪法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1. 宪法的指导思想我国宪法的指导思想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
2. 宪法的基本原则我国宪法的基本原则主要有:一切国家权力属于人民的原则;保障公民权利和自由原则;社会主义法制原则;民主集中制原则。
第二节国家制度一、国家性质1. 国家性质的概念国家性质又称国体,是指国家的阶级本质,即社会各阶级在国家中的地位。
2. 我国的国家性质我国的国家性质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人民民主专政实质上是无产阶级专政,是新型民主与新型专政的有机结合。
二、政权组织形式1. 政权组织形式政权组织形式又称政体,它是一个国家的根本政治制度,是指统治阶级采取何种原则和方式来组织自己的政权机关,实现自己的统治。
2. 我国的政权组织形式我国的国家性质决定了人民是国家的主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政权组织形式。
政策法规第二章宪法基础知识测试题题库(含答案)
第二章宪法基础知识一、判断题1.全日制学校,除寒、暑假和星期日外,应当每日升挂国旗。
(√)2.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非经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会议主席团许可,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闭会期间非经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许可,不受逮捕或者刑事审判。
(√)3.参加社会劳动、受教育和获得物质帮助既是公民的权利,也是公民的义务。
(×)4.联系群众并为人民服务、社会主义法治、精简和效率、民主制都属于国家机构的组织和活动原则。
(×)5.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中央人民政府、最高人民法院都属于对特别行政区直接行使权力的国家机关。
(×)6.全国人大授权特别行政区护照基本法规定享有高度的自治权,这些自治权包括:行政管理权、立法权、独立的司法权以及军队控制权。
(×)7.根据我国《宪法》规定,劳动是一切有劳动能力的公民的光荣职责,若不参加劳动,国家可采取手段强制其参加劳动。
(×)8.根据我国《宪法》规定,劳动权具有收益权属性。
(√)9.根据宪法和法律的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劳动的权利和义务。
(√)10.199年9的《宪法修正案》,正式将《义勇军进行曲》作为国歌写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 )11根. 据《宪法》规定,婚姻、家庭、女人、老人和儿童受国家保护,这属于对特定主体的保护范畴。
(×)12国. 旗上的四颗小星分别代表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以及无产阶级。
(×)13建. 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根本前提是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要健全党领导依法治国的制度和工作机制,统一领导、统一部署、统筹协调,党委要依法决策、完善党内法规体系,并将法治建设纳入干部政绩考核体系。
(√)14国. 家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坚持按劳分配与按需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15中. 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将长期存在和发展。
(√)16《. 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进行科学研究、文学艺术创作和其他文化活动的自由。
第二章 宪法
2.中国历史上“宪法”一词的含义 .中国历史上“宪法”
在中国古代,“宪”或“宪法”一词有两种含义。 其一用作名词 名词,指的是国家的法律和典章制度。由 名词 于中国古代的法律体系“诸法合体,民刑不分,以刑为主 ”,故“宪”、“宪法”主要指刑法。 其二用作动词 动词,指颁布或实施法律。 动词
• 赏善惩恶,国之宪法。
(三)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1.宪法为何规定公民基本权利 .
• 现代社会,宪法的作用主要体现了两种价值取向: 对国家权力的限制 对公民权利的保障
• 在宪法中规定基本权利,是宪法的核心。制定宪法的 目的主要在于保障公民的权利。列宁说宪法是“一张 “ 写着人民权利的纸” 写着人民权利的纸”。
2.我国公民基本权利的内容 .
此款为2004年宪法修正案新增加的内容 年宪法修正案新增加的内容 此款为
“五四宪法”的规 五四宪法” 定
(2)政治权利和自由 )
指公民依法享有参加国家政治生活方面的权利和自由。
• 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 政治自由 (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 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
5.我国宪法实施的监督 .
• (1)宪法在序言中宣布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一切国家机关、组织和个人都必须以宪法为根本的活动准则。《宪 法》第5条规定,一切法律、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都不得同宪法相 抵触。 • (2)宪法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行 使监督宪法实施的职权。 • (3)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有权改变和撤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 会不适当的决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有权撤销国务院制定 的同宪法相抵触的行政法规、决定和命令,并有权撤销省级国家权力 机关制定的同宪法相抵触的地方性法规、决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 • • • •
• 二、公民的基本人权 第一,平等权。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 律面前一律平等。 第二,政治权利和自由。 第三,宗教信仰自由。 玛雅人宗教信仰 第四,人身自由和人格尊严。 第五,社会经济、文化、教育、科学权利。 第六,对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批评、 建议、申诉、控告、检举权,取得赔偿权。
• (6)人民法院是国家的审判机关、行使国 家审判权。人民法院的任务是审理刑事案 件、民事案件、经济案件、和行政案件。 • (7)人民检察院是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 行使国家检察权。 • (8)特别行政区机关师中华人民共和国不 可分离的部分。特别行政区依照宪法和特 别行政区基本法的规定实行高度自治。
• 3、依宪制国是依法治国的核心 • 在法治国家中,宪法不是可有可无的政策 或纲领,宪法是法治的基础,是法制的核 心。 • 依法治国的核心就是依宪制国,因此,宪 法权威式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关键所 在。LOGO来自二、依法治国的含义和条件
• 1、含义: • 依法治国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 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 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 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 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 法律化。
• • • •
2、依法治国的基本条件: 具有完备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具有健全的民主制度和监督制度; 具有严格的行政执法制度与公正的司法制 度; • 具有高素质的执法队伍,提高全民的法律 意识。
• 3、根本经济制度、分配制度:“国家在社 会主义初级阶段,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 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 坚持按劳分配为主题,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的分配制度。” 收入分配与房价 • 4、财产保护制度:“国家保护社会主义的 公共财产。禁止任何组织或者个人用任何 手段侵占或者破坏国家和集体的财产。国 家依照法律规定保护公民的私有财产和继 承权。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 照法律规定对公民私有财产实行征收或者 征用并给予补偿。”
• 五,依法纳税的义务。 • 此外,公民有劳动义务;受教育的义务; 夫妻双方有实行计划生育的义务;父母有 抚养教务未成年子女的义务,成年子女有 赡养扶助父母的义务。
四、国家权力的运行
• 我国的国家机构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国 家主席、国务院、中央军委、地方各级人 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民族自 治地方的自治机关、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 院等国家机关组成。 • (1)全国人大是国家最高权力机关,行使 国家的立法权。全国人大常委会是人大的 常设机关,在人大闭会期间行使国家最高 权力。
三、公民的基本义务
• 我国公民基本义务有五项: • 第一,维护国家统一全国各民族团结义务; • 第二,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保守国家秘 密,爱护公共财产,遵守劳动纪律,遵守 公共秩序,尊重社会公德的义务; • 第三,维护祖国的安全、荣誉和利益的义 务; • 第四,保卫祖国、抵抗侵略的职责和依法 服兵役、参加民兵组织的义务; • 第五,依法纳税的义务。
• (2)国家主席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 与全国人大常委结合起来共同行使国家元首 的职权。 • (3)国务院,即中央人民政府,是我国最高 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是最高国家行政机关。 • (4)中央军事委员会是我国武装力量的最高 领导机关。 • (5) 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是指省、自治区、 直辖市、自治州、县、自治县、市、市辖区、 乡、民族乡和镇的人民代表大会,是地方国 家权力机关。
第二章 我国宪法的基本知识
• 第一节 宪法是我国的根本大法 • 第二节 我国宪法的基本内容 • 一、国家的根本制度 • 1、国家性质(即国体):“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 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 2、根本政治制度(即政体):“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 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 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人民依照法律规定,通过 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 管理社会事务。”
第三节 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 治国家
• • • • • 一、依法治国方略的提出 治理国家的方式主要有: 法治 人治 依法治国治国方略的提出: 1996年2月 江泽民总书记在中共中央举办 的法制讲座上发表讲话提出 • 1999年3月15日九届去昂人大第二次会议审 议通过《宪法修正案》以国家根本大法的 形式确认了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