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大教学论》有感 发言稿
大教学论读后感
大教学论读后感《大教学论》是 17 世纪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的重要著作,也是教育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
读完这本书,我深受启发,对教育的本质、目的、方法等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夸美纽斯在书中强调了教育的重要性和普遍性。
他认为每个人都有接受教育的权利,教育应该是普及的,不论贫富贵贱,男女老少。
这让我反思我们当今的社会,虽然教育的普及程度已经有了很大的提高,但仍然存在着教育资源分配不均的问题。
在一些贫困地区,孩子们无法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这与夸美纽斯所倡导的教育普遍性还有一定的差距。
我们应当努力去缩小这种差距,让每一个孩子都能有机会接受良好的教育,从而开启他们的智慧之门,为他们的未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书中还提出了“适应自然”的教育原则。
夸美纽斯认为,教育应该遵循自然的秩序,就像鸟儿学飞、鱼儿学游一样,要按照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进行。
这使我意识到,在我们的教育实践中,有时过于追求成绩和效率,而忽略了学生的身心特点。
比如,给小学生布置过多过重的作业,让他们过早地承受了巨大的学习压力,这是违背自然规律的。
我们应该根据学生的年龄、兴趣、能力等因素,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和成长。
夸美纽斯对教学方法的论述也让我受益匪浅。
他主张直观教学,通过观察事物、实际操作等方式让学生获得知识。
这种方法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回想自己的学习经历,那些通过实验、实地考察等方式学到的知识往往印象更加深刻。
而在如今的教学中,我们也应该更多地运用直观教学的手段,让抽象的知识变得更加具体、形象,易于学生理解和掌握。
此外,他还强调了班级授课制的优越性。
班级授课制可以提高教学效率,使更多的学生能够同时接受教育。
然而,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我们也不能忽视班级授课制存在的一些问题,比如无法充分照顾到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异。
这就需要我们在班级授课的基础上,结合个别辅导、小组合作等方式,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读《大教学论》有感 发言稿
从自然中寻找教育方法——读《大教学论》的感悟海淀区第二实验小学周明飞2010.1大学期间学习了很多教育学家的理论,一个名字和一本书深深地烙印在我的记忆中——捷克教育家、实践家夸美纽斯和他的《大教学论》。
《大教学论》阐明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们的全部艺术,在批判地总结前人的研究成果上,寻求并找出一种教学方法,从而达到使教师可以少教、学生可以多学、学校充满快乐、社会增加和平的目的。
夸美纽斯以遵循自然为一切教育原则的基础,一切教育原则和规则都是从这个总原则上推演出来。
培根说:大自然孕育了无穷的生命和智慧。
夸美纽斯正是以自然为借鉴,从自然中寻找教育方法,这种思路不仅使得他的文字有理有据,而且生动具体的事例对比、分析和纠正使深刻的理论顿时变得明了易懂。
这本书中谈到了很多学科的教学法,同时也概括了教与学得基本原则。
这些原则深刻地影响着我,指导我日常的教学工作,并给自己教学反思和改进提供依据和方向。
家长都有望子成龙的愿望,老师也有极其相似的心情,希望在一节课中教给学生很多知识,学生可以迅速掌握,但总是事与愿违。
书中在阐述便易性原则时有这样一句话令我恍然大悟——“自然不急性,它只慢慢前进。
”书中用自然事物举例:鸟儿并不把它的卵放在火上,而让它们在自然温度的影响下慢慢地发展;生活中的模仿:建筑房屋也需要一定的时间,建筑家并不过分地急于在基础上建筑墙壁和屋顶,而是等待基础干燥、坚固可以承受上面的压力。
园丁也并不希望一株植物在第一个月或头一年就结果实,他懂得拔苗助长就会适得其反。
我明白了不能给学生安排过多的课堂教学内容,否则就像往瓶子中倒水,猛烈地倒入不如慢慢地倒入留在瓶子里的水多。
在教学中一定要清楚哪些是学生必须掌握的,哪些是渗透给学生的,不要强迫学生记忆或很快掌握。
学生学习知识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从接触到了解再到熟悉需要一段时间。
冶匠想使他的铁质变坚硬需要反复锻炼,所以学习知识也要反复练习巩固。
老师更不能整日讲新知识,不给孩子留出复习巩固的时间。
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的读后感
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的读后感篇一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的读后感嘿,朋友们!最近我读了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这可真是一本让我又爱又“恨”的书啊!一开始,我拿到这本书的时候,心里还犯嘀咕:“这能有多厉害?”结果一读进去,我发现自己完全被吸引住了。
夸美纽斯这家伙,真的是太有想法了!书里提到的那些教学方法和理念,就像是一道道亮光,照亮了我对教育的认知。
也许你会说,这是不是太夸张了?但我觉得真的一点都不!比如说,他强调教育要遵循自然规律,这让我不禁想到我们现在的教育,是不是有时候太急于求成了,反而忽略了孩子们自然成长的节奏?还有啊,他主张普及教育,让所有人都有机会学习。
这难道不是超级伟大的想法吗?我就在想,要是这个想法能更早地实现,那世界得变得多不一样啊!不过呢,读的过程中我也有困惑。
有时候我会问自己:“这些理念真的能完全落地吗?”可能在现实中会有各种各样的困难和阻碍吧。
但是,不管怎么说,这本书让我对教育有了更深的思考。
我觉得,我们每个人都应该读一读,说不定能从中找到改变教育的灵感呢!你们觉得呢?篇二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的读后感哎呀妈呀,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可真是把我给“整懵”了,又让我“开了窍”!刚翻开这本书的时候,我心里头直犯嘀咕:“这能讲出啥新鲜玩意儿?”谁知道,读着读着,我就像发现了新大陆一样!夸美纽斯说的那些话,有时候真让我拍案叫绝!他讲教育要适应儿童的天性,这不是明摆着的道理嘛,可咱们现实中的教育有时候咋就走偏了呢?我就想啊,要是老师们都能按照他说的做,那孩子们得多幸福啊!不过,我也在想,这理论听起来是不错,可实际操作起来难度大不大呢?也许在一些条件好的地方能行得通,那在偏远的山区呢?这可不好说。
还有他提倡的班级授课制,我觉得有利有弊。
好处是能提高教学效率,可坏处是会不会忽略了每个孩子的个性差异呢?我觉得这是个值得琢磨的问题。
反正读完这本书,我是一会儿兴奋,觉得教育充满了希望;一会儿又发愁,担心这些好的理念没法真正落实。
夸美纽斯大教学论心得体会(共13篇)
夸美纽斯大教学论心得体会(共13篇)第1篇:夸美纽斯《大教学论》夸美纽斯《大教学论》夸美纽斯(JohannAmoscomenius,1592—1670),捷克著名教育理论家和实践家,资产阶级教育理论的奠基者之一。
生于新教派“捷克兄弟会”会员家庭。
12岁失去双亲,中断了学习生活。
16岁由兄弟会资助进入普雷洛夫(Prerau)市拉丁文法学校接受中等教育。
1611年,又由兄弟会选送到德国的赫尔博恩(Herborn)大学学习哲学和神学。
在大学期间,他系统学习了古代思想家的著作,研究了人文主义者的思想,接触了新兴的自然科学知识,了解了宗教改革以来各国的教育发展动向,探讨了当时德国著名教育家的教育革新主张,为他后来从事文化教育活动打下了良好的根基。
1614年,他回到捷克,在母校普雷洛火拉丁文法学校任教,1618年调任富尔涅克城牧师兼兄弟会学校校长。
同年,30年战争爆发,捷克完全丧失了独立,新教徒惨遭迫害,夸美纽斯开始了颠沛流离的生活,失去了全部家产、书稿和妻儿。
1627年,随同30000户兄弟会员家庭迁往波兰的黎撒(Lia)避难,先在该地兄弟会中学任教,后来担任了校长,又被推选为兄弟会长老。
在这里,他完成了他的一些最重要的著作:拉丁文教科书《语言学入门》(1631年)、教育学巨著《大教学论》(1632年)、学前教育专著《母育学校》(1632年)、中学物理教材《物理学概论》(1633年)。
其中《语言学入门》一书很快被译成了12种欧洲文字和四种亚洲文字,在各国广泛流行,使夸美纽斯获得了世界声誉。
1634年起,他开始探讨“泛智论”。
1639年出版了《泛智论导言》。
1641年,英国邀请他主持编纂“泛智论”工作。
不久英国发生内战,1642年又应邀到瑞典协助解决拉丁文教学问题,用六年时间为瑞典编写了一套拉丁文教科书、教学法指导书和字典。
1648年,30年战争结束,他再次回到黎撒主持宗教与教学事务。
1650年,接受匈牙利德兰西瓦亚公国的邀请,担任长年教育顾问,创办了一所泛智学校并自任校长。
大教学论读书心得范文(二篇)
大教学论读书心得范文读《大教学论》这本著名的教育学著作,我获益良多。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对教育的核心理念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也更加明确了自己作为一名教师应该怎样去教育学生。
在这本书中,作者陶行知强调了人文教育的重要性。
他认为,教育的目的不仅仅是传授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能力。
他说:“我们不仅要培养学生的智力,还要培养他们的感性、想象力、创造力,使他们具有全面发展的能力。
”这种人文教育的理念深深触动了我。
作为一名教师,我应该努力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让他们具备批判思维、创新能力和社会责任感,使他们能够在面对各种问题和挑战时,能够全面地思考、解决问题。
另外,作者在书中还强调了学生主体性的重要性。
他认为,教育应该是学生自主学习和自主发展的过程,而不是简单的知识灌输。
他提倡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让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发挥他们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这对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力非常关键。
作为一名教师,我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让他们能够在学习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
此外,作者还提出了“实践理论一致性”的观点。
他认为,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需要,运用适合的教学方法和策略,从而使教学过程更加有效和有针对性。
这对于教师来说,需要具备丰富的教学经验和教学理论的支撑。
在实际中,我会注重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不断学习教育理论和教学方法,以提供更好地教学质量。
总的来说,读《大教学论》对我而言是一次深刻的思考和启示。
通过阅读,我明白了教育的核心在于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以及学生主体性的重要性。
作为一名教师,我应该努力追求教育的真谛,不断提升自己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以更好地为学生服务。
同时,我也意识到教育是一个不断学习的过程,只有不断自我修正和完善,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和变化。
读《大教学论》不仅为我提供了理论指导,也激发了我对教育的热情和责任感。
读大教学论有感(优秀8篇)
读大教学论有感(优秀8篇)读大教学论有感篇一《大教学论》是三百多年前捷克的著名教育理论家在1632年写成,标志着教育学开始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夸美纽斯的创造性,正在于开篇就提出教学是一门艺术,即“《大教学论》阐明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们的全部艺术”。
全书共三十三章,从教育的目的、教育的对象、教育制度、教学原则、各科教学法、学校纪律、大学教育等几个方面阐述了教育的组成和重要性,涵盖了整本教育学的内容,奠定了今天分科教学法的基础。
这一三百多年的教育名著,今天读来仍会让人惊叹、感慨、反思,笔者也来谈谈这本专著带给自身的思考和启发。
第一,做教育的人要有信仰。
每种职业都应该有其特定的信仰,笔者私认为教育者的信仰在于坚信教育是一门艺术,而艺术则意味着不凡与创新,也意味着高贵和尊严。
夸美纽斯在第一章就提出“人是造物中最崇高、最完善、最美好的”,从宗教的角度论述了这一观点,同时提到“愿它为一切教育的人的所做到,使他们能去领略他们的工作和他们自己的美德的尊贵,使他们能用尽方法去图他们的神性的完全实现。
”夸美纽斯之所以如此强调人高贵性,实质也就是在强调教育的高贵性,因为在他看来,“假如要形成一个人,就必须由教育去形成“,而且“生而为人都有受教育的必要。
”中国一直以“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这形容爱情坚贞的诗句来称赞老师,诚然,教师确实需要艰苦奋斗的精神,可是如果广大教师在岗位上都如此艰苦的话,恐怕愿意从事这一职业也会寥寥无几,所以夸美纽斯才说,要使教育者”领略到他们的工作和他们自己的美德的尊贵。
”第二,教育者需要尊严和思想。
吴非在《不跪着教书》中写道:作为教师,我们不需要什么特权,不需要什么优越感,不需要谁来同情,但一定要自尊,自爱,自强,懂得怜惜自己,把自己当一回事,活出尊严;教师没有自尊是最可怕的。
一位教师如果到了没有自尊的地步,作为教师他的职业生命已经结束了。
人的高贵在于灵魂,灵魂的。
高贵在于思想的独立。
【2024版】《大教学论》读后感(通用5篇)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大教学论》读后感《大教学论》读后感(通用5篇)当阅读了一本名著后,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获,此时需要认真思考读后感如何写了哦。
那么如何写读后感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大教学论》读后感(通用5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大教学论》读后感篇1听说《大教学论》可以说得上是西方近代教育传统的奠基之作,同时它也是当代青年不可不读的一本经典名著。
也许正正因为如此,黄校把这本赫赫有名的著作送给我们每位跟岗学习的老师。
手捧着这本签有黄校的亲笔签名的《大教学论》,我倍感珍惜,定要下苦功读好这本巨作。
《大教学论》的作者夸美纽斯热情地赞美教育这一职业是世上最具自豪感的。
他主张教师应当充分激发孩子们的求学欲望,并且运用温和的、循循善诱的方法,用充满爱心的言语吸引孩子们,而不是严肃的态度使学生疏远教师。
教师和学生的融洽关系是增进教学质量的很大的帮助。
如果教师时常夸奖表现好的学生,给予他们表扬和肯定等等,如果教师把他们应学的知识结合我们日常的生活以游戏的方式进行教学,让学生可以轻松愉快的掌握课本上的知识,并且牢牢地记在心里。
再用其他一些方法来和善地对待学生,教师就容易得到学生的好感,学生就对学习倍感兴趣了。
“以人为本”关注每个人,不要忽略个体。
夸美纽斯说:“谁也不能野到不能驯服的境地,只要他肯耐心地倾听教导与知识。
”这正正可以说明后进生的教育需要用爱去引导,我们需要深入地分析了他的心理特点,并根据其心理特点而进行教育。
他既有自卑感,又有自尊心,善于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和微细的进步,及时给予肯定、鼓励、赞扬,使他们看到自己的长处和进步,从而克服自卑心理,重新点燃起自尊心的火种,获得克服缺点的勇气和自信。
就像书中所说的:“施用任何强力的结果,我们反而只能使人厌恶学问,不能使人爱好学问。
所以,我们每逢看见有人心灵受了病,不爱用功,我们就当用温和的疗法去除掉它的毛病,绝对不可采用粗暴的方法。
《大教学论》读后感[推荐五篇]
《大教学论》读后感[推荐五篇]第一篇:《大教学论》读后感《大教学论》读后感(精选5篇)认真品味一部名著后,相信大家都增长了不少见闻,这时最关键的读后感不能忘了哦。
你想知道读后感怎么写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大教学论》读后感(精选5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大教学论》读后感1《大教学论》是17世纪20年代捷克教育学家夸美纽斯创作完成的一部影响深远的教育名著。
这部著作被认为是近代教育学的奠基之作,它构建了教育发展史上的第一个完整的教育体系,同时提出了许多超越时代的先进教育思想,对教育的组织形式和教育方法也进行了创新,夸美纽斯的教育主张是教育史上的里程碑。
开始读的时候,不知道自已在读什么,觉得不像是谈教育问题,倒是在谈宗教人生的问题,但是当读到第七八章时,感觉就不一样了,以后就都是关于教育的了。
读了以后,觉得受益非浅。
感受确实很多,我主要谈以下的几个方面:一、敬佩夸美纽斯有教育的理想作为一名基督教徒,对于教育有这样的一种美好的期望,一种执着的追求,我真是佩服!夸美纽斯生活在欧洲从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的时代,他是这个时代产生出来的一位伟大的教育家。
他反对封建的等级教育,主张实行全民的普及教育,并为此提出了一种全新的、统一的学校教育体制,为后来资本主义学校教育制度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他身上的这种面对困难决不退缩、对事业的执着追求的精神很值得我学习。
回想自己,工作了二十多年,看到了一些负面的东西,慢慢地自己也开始倦怠了,对于事业的那种激情也开始减少了。
有时候很想去改变一些现状,但是又想,有些现状是你一个人能改变得了的吗?我就认为自己再努力都不会有什么结果,为什么要不断地努力呢?读了夸美纽斯的作品后,觉得不能失去信念,人活着还是要有一种信念的。
不管自己能改变多少,只要去做了,尽到自已的努力就行。
二、夸美纽斯主张普及教育夸美纽斯主张“人人应当受到一种教育,进学校的人应不限于有钱有势的少数的子女,而是一切人的子女,不分男女、不论贫富,也不管住在城市或乡村,都应该送入学校。
大教学论读书心得体会(通用6篇)
大教学论读书心得体会(通用6篇)大教学论读书篇1《大教学论》是17世纪20xx年代捷克教育学家夸美纽斯创作完成的一部影响深远的教育名著。
这部著作被认为是近代教育学的奠基之作,它构建了教育发展史上的第一个完整的教育体系,同时提出了许多超越时代的先进教育思想,对教育的组织形式和教育方法也进行了创新,从而使教学变得更容易、彻底和迅速。
夸美纽斯的教育主张是教育史上的里程碑,夸美纽斯“近代教育之父”之名可谓实至名归。
《大教学论》的全名是“《大教学论》——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的艺术”。
夸美纽斯给《大教学论》加注这个副标题并不是毫无道理的。
副标题突出了两个方面,一个是“一切事物”,它体现了夸美纽斯的泛智主义教育主张,另一个便是“一切人”,夸美纽斯把“一切人”作为教育对象的思想,体现的恰恰是教育公平的思想。
尽管原著没有明确的提出教育公平的概念,但我们从原著的章章节节、字里行间都可以体会到夸美纽斯对于教育必须实现教育公平的思想和主张。
1、夸美纽斯把“一切人”作为教育对象的理论基础夸美纽斯之所以把“一切人”作为教育的对象,是基于他对人性的假设和认识。
夸美纽斯认为“人是造物中最崇高、最完善、最美好的”。
他在《大教学论》第一章中详细地阐明了并多处强调了自己对人的认识,人是“理性的动物”,是“一切造物的主宰”,“造物主以自己的形象创造了人”,人是“造物主的爱物”,人与生俱来三种品质“博学、德行和虔诚”的“种子”,人有着天生的求知欲望的天赋和认识能力。
因此,一切人都是平等的,“每个人都是崇高和美好的有着天然的德行和虔诚的种子,人们生而平等”,“凡是生而为人的人都有受教育的必要”。
“世界上找不出一个人的智性孱弱到不能用教化去改造的地步。
”概而言之,夸美纽斯认为人的生而平等性和天赋的求知欲及能力是进行教育平等的基础和条件。
夸美纽斯关于“一切人”的教育对象的形成有其特殊的历史背景,它是建立在当时基督教的发展和资产阶级文艺复兴的情况之下的。
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的读后感
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的读后感篇一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的读后感嘿,朋友们!最近我读了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这可真是让我大开眼界啊!刚翻开这本书的时候,我心里还犯嘀咕:“这能有多厉害?”可看着看着,我就被深深吸引住了。
夸美纽斯那一套套的教学理念,就像一道道光,照亮了我对教育的认知。
也许你会问,这书都好几百年前写的了,能有啥用?我觉得吧,虽然时代在变,但有些核心的东西是不变的。
比如说他强调的教育要遵循自然规律,这不就是告诉我们不能硬逼着学生学,得顺着他们的天性来嘛!书里还说,教学要直观,要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感官去感受知识。
这让我想起了自己的学习经历,有时候老师讲得口干舌燥,我还是云里雾里的,要是能多来点直观的东西,说不定我能学得更好呢!不过,我也在想,夸美纽斯的这些想法,在现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是不是还能完全适用呢?可能有些地方需要我们结合当下的实际情况去调整和改进。
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一会儿兴奋,觉得找到了教育的真谛;一会儿又怀疑,担心自己理解得不够透彻。
但不管怎么说,《大教学论》真的给了我很多启发,让我对教育有了更深的思考。
你们说,未来的教育会变成啥样呢?会不会完全颠覆夸美纽斯的理念?这谁也说不准,不是吗?篇二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的读后感哎呀呀,提起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我可真是有一肚子话想说!一开始,我就像个无头苍蝇似的,对这本书没啥期待。
毕竟,这书名听起来就挺严肃的,对吧?但没想到,读着读着,我居然被“圈粉”了!夸美纽斯说的那些教育方法,简直太牛了!他主张班级授课制,这难道不是现在学校教育的基础吗?我就想啊,几百年前的人咋就这么有远见呢?还有啊,他强调教育的普及,说每个人都有接受教育的权利。
这在当时那个年代,得多前卫的想法呀!可我又不禁反问自己,现在我们真的做到教育普及了吗?也许在一些偏远地区,还有孩子没办法享受到良好的教育资源,这可怎么办呢?书中还提到教学应该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习变得快乐。
《大教学论》读后感范文(精选3篇)
大教学论》读后感范文(精选3篇)《大教学论》读后感范文(精选3篇)《大教学论》读后感1他终生从事教育工作,一生的著作很多,主要的教育学说包括在他的《大教学论》里。
《大教学论》(MagnaDidactica,1632),1632年用捷克文写成。
本书是夸美纽斯在批判地总结前人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经过长期构思、几经修改而写成的重要教育论著。
教育的目的、任务与作用是《大教学论》首先论述的问题。
夸美纽斯根据基—督教的《圣经》提出人生和教育的目的。
他说:“人的终极目标是与上帝共享永恒的幸福”;“世间的生活只是永生的一种预备”;“永生的预备有三个阶段:知道自己(并知万物),管束自己,使自己皈依上帝”。
因此教育的基本任务是使人认识自己,熟悉万物,形成德行,虔信上帝。
我觉得这种说法是具有浓厚的宗教神秘主义色彩的。
但他又反对中世纪天主教会完全忽视人的现世生活的禁欲主义,强调“教育是生活的预备”,希望人人都能受到良好的教育。
这说明他的教育目的论和天主教会的教育目的论是有区别的。
夸美纽斯非常重视教育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
在他看来,人生来都具有学问、德行和虔信的“种子”,但后天的发展全靠教育。
这里一方面将教育的作用夸张化,另一方面也充分表明了教育对人生的功能。
既然教育对于人生和社会有如此巨大的功能,普及教育自然成了首要的任务。
夸美纽斯把“阐明把一切事物交给一切人类的全部艺术”作为该书的主题,提出了“一切男女青年都应该进学校”的响亮口号。
他严厉指责封建贵族垄断教育而把穷人排斥于校门之外。
他说:“在那些被排斥的人中,也许就有极优秀的才智之士,他们这样被践踏,被扼杀,真是教会与国家的大损失。
”夸美纽斯主张:“不仅有钱有势的人的子女应该进学校,而且一切城镇乡村的男女儿童,不分富贫贵贱,同样都应该进学校。
”夸美纽斯的教育理论对现代教育的影响不仅体现在一些思想上,而且在一些教育制度上也有重大体现。
例如:学年制和班级授课制。
书中所提的班级授课制是教育史上的进步之举。
大教学论读后感大学
大教学论读后感大学《大教学论》是 17 世纪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的重要著作,这部作品在教育史上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在大学期间读到此书,给我带来了诸多的思考与感悟。
夸美纽斯在书中提出了一系列具有开创性的教育理念和方法。
他强调教育是一种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类的全部艺术,这种对教育广泛而全面的定义,让我深刻认识到教育的目标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是培养完整的人。
在大学的学习生活中,我常常思考自己接受教育的目的和意义,《大教学论》为我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
书中主张普及教育,认为所有人都应该有接受教育的机会。
这使我意识到教育的公平性至关重要。
在现代社会,虽然我们在努力实现教育公平,但仍然存在着各种差距和不平衡。
比如,不同地区的教育资源分配不均,一些贫困地区的孩子无法享受到优质的教育。
而在大学中,我们也能看到来自不同背景的同学,他们在入学前所拥有的教育条件和机会大不相同。
这让我更加坚定了一个信念,那就是我们应该为推动教育公平贡献自己的力量,无论是通过参与志愿活动,还是未来在自己的工作中关注教育公平的问题。
夸美纽斯还强调了教学的自然适应性原则,即教育应该遵循自然的秩序和规律。
这让我联想到大学的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
有时候,我们会感到某些课程的教学进度过快或过慢,教学方法不适合自己的学习风格。
这可能就是因为没有充分遵循教学的自然适应性原则。
我们每个人的学习节奏和方式都有所不同,教育应该更好地适应这些差异,而不是让学生去强行适应固定的教学模式。
另外,《大教学论》中关于班级授课制的阐述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班级授课制在提高教学效率、促进教育普及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大学中,我们大多数课程也是以班级为单位进行授课的。
然而,这种授课方式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比如无法充分满足每个学生的个性化需求。
这就需要我们在班级授课的基础上,积极寻求其他的学习方式和途径,比如参加小组讨论、自主研究等,以弥补班级授课制的不足。
在阅读的过程中,我也不断地将书中的理论与自己的实际学习经历相结合。
大教学论读后感
大教学论读后感《大教学论》是 17 世纪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的经典著作,这部著作对教育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当我读完这本书,心中满是感慨和思考。
夸美纽斯在书中提出了许多开创性的教育理念和方法,让我对教育的本质、目的和方式有了全新的认识。
他强调教育是一种“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类的全部艺术”。
这一观点让我深刻体会到教育不应只是知识的传授,更应是培养完整的人的过程。
教育的对象不应只是少数精英,而应是所有的人,无论其出身、贫富、性别如何。
这种全民教育的思想在当时无疑是具有革命性的,即使在当今社会,也依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我们常常会因为各种因素,比如地域差异、家庭背景等,导致教育资源分配不均,使得一些孩子无法享受到优质的教育。
但夸美纽斯的这一理念提醒我们,每个孩子都有接受良好教育的权利,我们应该努力去创造更加公平的教育环境。
书中还提到了教育要适应自然的原则。
这让我明白,教育应该遵循人类身心发展的规律,不能违背自然的法则。
就如同种植庄稼,我们需要根据季节、气候和土壤的条件来进行播种、施肥和灌溉,教育孩子也是如此。
我们不能过早地给孩子施加过重的学习压力,而是要根据他们的年龄特点和发展阶段,循序渐进地进行教育。
比如,在幼儿阶段,应该更多地通过游戏和活动来培养孩子的兴趣和习惯;而在中小学阶段,则要逐步加强知识的学习和能力的培养。
夸美纽斯对于教学方法的论述也让我深受启发。
他主张直观教学,认为通过感官获得的知识更加深刻和持久。
这让我反思自己的教学方式,是否过于注重理论的讲解,而忽视了让学生通过亲身观察和实践来学习。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应该更多地引入实际的例子、实验和多媒体资源,让学生能够更加直观地感受和理解知识。
另外,他还强调班级授课制的重要性。
这种集体教学的方式可以提高教学效率,让更多的学生受益。
然而,在实际的教学中,我们也不能忽视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异。
班级授课制虽然能够满足大多数学生的需求,但对于一些学习困难或者有特殊才能的学生,我们还需要采取个别辅导和分层教学的方式,以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在学习中得到充分的发展。
大教学论读后感大学
大教学论读后感大学《大教学论》是 17 世纪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的重要著作,这本书被誉为近代教育学的奠基之作。
当我在大学期间接触到这本书时,它犹如一盏明灯,为我照亮了教育领域的广阔天地,也引发了我深深的思考。
夸美纽斯在书中系统地阐述了教育的目的、作用、原则和方法,提出了一系列具有开创性的教育理念。
他强调教育是“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类的全部艺术”,这一观点让我深刻认识到教育的普适性和全面性。
在大学这个阶段,我们所接受的教育不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重要的是能力的培养、思维的拓展和价值观的塑造。
而夸美纽斯的这一理念提醒我们,教育应该是无所不包、无所不及的,要让每一个人都有机会接触到全面而丰富的知识和技能。
书中关于教育适应自然的原则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夸美纽斯认为,教育要遵循自然界的普遍规律,要适应人的自然本性和年龄特征。
这让我反思在大学的学习生活中,我们是否真正遵循了自身的发展规律,是否在恰当的时间选择了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和课程。
比如,在大学初期,我们可能更需要通过广泛涉猎不同的学科来开阔视野,而到了高年级,则需要更加深入地钻研专业领域。
教育应该是顺应我们的成长节奏,而不是强行违背或超越。
夸美纽斯还强调了直观性教学原则。
他主张通过观察事物、实际操作等方式来获取知识。
在大学的课堂上,我们常常会遇到抽象的理论和概念,如果教师能够运用直观的教学方法,比如案例分析、实验演示等,无疑会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同时,这也提醒我们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要善于将抽象的知识与实际的生活经验相结合,通过直观的感受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另外,《大教学论》中关于班级授课制的论述也让我受益匪浅。
班级授课制是现代教育中广泛采用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它具有高效、系统等优点。
在大学的课程中,大班教学是常见的形式,这就需要我们学会在集体学习中发挥自己的主动性,积极参与课堂讨论,与同学和教师进行有效的互动。
同时,教师也需要根据班级的特点和学生的需求,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夸美纽斯大教学论读后感
夸美纽斯大教学论读后感最近读了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这可真是一本让我大开眼界的书!夸美纽斯在书中提出的好多观点,都让我有种恍然大悟的感觉。
比如说,他强调教育应该是普及的,不论贫富贵贱,每个人都有接受教育的权利。
这在他那个时代,简直就是一种超级前卫的想法。
在书里,他还特别重视教学方法的改进。
他觉得教学不应该是死板的、枯燥的,而应该是生动有趣,能吸引学生主动参与的。
这让我想起了我小时候的一段学习经历。
那时候,我上小学三年级,数学成绩一直不太好。
我们的数学老师是一位年纪比较大的先生,他上课的方式就是在黑板上不停地写公式、例题,然后让我们抄下来,回家去做一堆的练习题。
对于我这种理解能力不太强的孩子来说,这样的教学方法简直就是噩梦。
我根本就不明白那些公式是怎么来的,为什么要这样算,只是机械地跟着抄、跟着做,心里充满了迷茫和恐惧。
后来,我们换了一位新的数学老师。
这位老师可不一样啦!她一上来,不是先讲公式,而是给我们讲了一个有趣的小故事。
故事里有两个小朋友去买糖果,一个小朋友买得多,另一个买得少,然后他们就开始比较谁花的钱更划算。
通过这个故事,老师自然而然地引出了当天要讲的数学知识。
我当时听得那叫一个入神,眼睛都不眨一下,心里想着:“原来数学还能这么有意思!”之后,这位老师还经常带着我们做一些小游戏来学习数学。
比如说,她会让我们分组进行计算比赛,看哪个组算得又快又准;或者让我们用一些小道具,像积木、卡片之类的,来理解图形和数量的关系。
在她的课上,我不再觉得数学是一门枯燥难学的科目,而是充满了乐趣和挑战。
渐渐地,我的数学成绩也开始提高了,从原来的及格边缘,到后来能考到八九十分。
夸美纽斯说教育应该顺应自然,要根据孩子们的天性和特点来进行。
我觉得这位数学老师就是很好地做到了这一点。
她没有强行把知识灌输给我们,而是用我们能接受、喜欢的方式,让我们主动去探索、去学习。
再想想现在的教育,有时候还是会存在一些问题。
有些老师为了赶进度,为了让学生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还是会采用那种填鸭式的教学方法,根本不管学生是不是真的理解了,是不是感兴趣。
夸美纽斯大教学论读后感
夸美纽斯大教学论读后感《大教学论》是夸美纽斯教育思想的代表作,也是近代第一部系统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
读完这本书,我深受启发,对教育的本质、目的、方法等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夸美纽斯在书中强调了教育的重要性。
他认为教育是改造社会、建设国家的手段,是每个人发展的必要条件。
这让我深刻认识到,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是培养人的品德、智慧和能力,使其成为对社会有用的公民。
在当今社会,教育的重要性愈发凸显。
一个国家的繁荣昌盛离不开高素质的人才,而人才的培养依赖于优质的教育。
我们每个人也都能通过接受良好的教育,提升自己的素养,实现个人的价值。
书中提出的“泛智教育”思想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夸美纽斯主张把一切知识教给一切人,这种普及教育的理念具有极大的前瞻性。
在他所处的时代,教育往往是贵族和富人的特权,而他却倡导让所有人都有接受教育的机会。
如今,我们生活在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知识的获取变得更加容易,普及教育也成为了现实。
但我们仍需不断努力,让教育更加公平,让更多的人能够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从而提升整个社会的文明程度。
夸美纽斯还论述了教育适应自然的原则。
他认为教育要遵循自然界的普遍规律,要适应儿童的天性和年龄特征。
这提醒我们在教育实践中,不能违背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急于求成。
每个孩子都是独特的,有着不同的发展节奏和兴趣爱好。
我们应该尊重他们的个性差异,因材施教,为他们提供适合的教育环境和教育方式。
比如,对于年幼的孩子,我们应该更多地采用游戏、活动等方式进行教学,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而对于年龄较大的孩子,则可以逐渐增加知识的深度和难度,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在教学方法方面,夸美纽斯提出了一系列具有创新性的观点。
他强调直观教学,认为通过感官获得的知识更加牢固和清晰。
这让我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是否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让他们在亲身体验中学习。
同时,他还提倡班级授课制,这种集体教学的形式提高了教学效率,也为现代教育制度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大教学论读后感
大教学论读后感《大教学论》这本书,初读时感觉有些晦涩难懂,但随着深入阅读,我仿佛打开了一扇通往教育新世界的大门。
夸美纽斯在书中阐述的许多教育观点,让我对教育有了全新的认识。
他强调教育的自然适应性原则,主张教育要遵循自然的秩序,就如同四季更替、万物生长都有其规律一样。
这让我想起了我曾经观察过的一个小小的场景。
那是在一个阳光明媚的周末,我带着小侄子去公园玩耍。
公园里有一片草地,长满了各种各样的小花和野草。
小侄子看到这片草地,兴奋得不得了,立刻冲了进去,想要摘下那些漂亮的小花。
我赶忙拦住他,告诉他这些小花小草也是有生命的,不能随意破坏。
小侄子眨巴着大眼睛,一脸疑惑地问我:“为什么不能摘呀?”我想了想,决定用夸美纽斯的教育理念来给他解释。
我对他说:“宝贝,你看这片草地,就像是一个小小的世界。
每一朵小花,每一棵小草,都在按照自己的方式生长。
如果我们随意去破坏它们,就打乱了这个世界的秩序。
就像你在幼儿园,老师会给你们安排座位,安排活动的时间,这都是有一定的秩序的。
如果大家都不遵守,那幼儿园不就乱套了吗?”小侄子似懂非懂地点点头,虽然他可能还不能完全理解,但至少他知道了不能随意破坏自然的东西。
这让我深刻地体会到,教育其实就在生活的点点滴滴中。
我们不能只是生硬地给孩子灌输知识,而是要让他们在生活中去感受、去理解。
就像夸美纽斯说的,教育要适应自然,要让孩子们像自然界的万物一样,自然而然地成长和学习。
书中还提到了普及教育的重要性。
夸美纽斯认为,每个人都应该有接受教育的机会,不论贫富贵贱。
这让我想起了我们小区里的一个孩子。
他家境贫寒,父母都是外来打工人员,每天为了生计奔波忙碌。
这个孩子很聪明,也很渴望学习,但由于家庭条件的限制,他没有机会去参加各种课外辅导班,也没有丰富的学习资源。
但是,他却没有放弃。
每天放学后,他都会在小区的花园里,借着路灯的光看书、做作业。
有时候我路过看到他,都会被他那种专注和刻苦的精神所打动。
我想,如果能够真正实现夸美纽斯所倡导的普及教育,让每一个孩子都能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那么像这个孩子这样的情况或许就会少很多。
大教学论读后感大学
大教学论读后感大学《<大教学论>读后感大学》在大学的时光里,我有幸接触到了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这本书。
初读时,只觉得它是一本充满教育理论的著作,然而随着深入阅读和思考,我发现其中蕴含的智慧如同璀璨的星辰,照亮了我对教育的认知。
书中夸美纽斯所阐述的教育理念,让我仿佛看到了一幅理想的教育画卷在徐徐展开。
他强调教育是一种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类的全部艺术,这种全面性和普遍性的观点,让我深刻认识到教育的责任之重大以及其影响力之深远。
回想自己的求学经历,我不禁想起了高中时期的一位数学老师。
他的教学方式,在某种程度上与夸美纽斯的理念不谋而合。
那时候,我们班的数学成绩参差不齐,有的同学对数学有着浓厚的兴趣和天赋,而有的同学则一看到数学题就头疼。
这位老师并没有因为我们的基础不同而区别对待,他总是想尽办法让每一个同学都能参与到数学的学习中来。
记得有一次,我们在学习三角函数的知识。
这对于很多同学来说,都是一个比较抽象和难以理解的概念。
老师并没有像往常一样在黑板上一通推导和讲解,而是拿出了一个自制的道具——一个用硬纸板剪成的三角形。
他通过不断地变换三角形的角度和边长,让我们直观地看到了三角函数中各个变量之间的关系。
然后,他又让我们自己动手制作这样的三角形,并且分组进行讨论和探究。
在这个过程中,原本枯燥的数学知识变得生动有趣起来,就连那些平时对数学不感兴趣的同学,也都积极地参与到了讨论中。
老师还特别注重培养我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他不会直接告诉我们答案,而是会给我们一些提示和引导,让我们自己去思考和探索。
比如在做数学练习题的时候,他会先让我们自己尝试着去做,然后再针对我们出现的问题进行讲解。
他常说:“只有自己思考出来的答案,才是真正属于你们的知识。
”在他的引导下,我们逐渐养成了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习惯。
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中还提到了教育适应自然的原则,认为教育应该遵循自然界的普遍规律。
这让我想到了我们的体育课。
以前,我总觉得体育课就是跑跑步、做做操,没什么太大的意义。
《大教学论》所有男女儿童都应该上学读后感
《大教学论》所有男女儿童都应该上学读后感示例文章篇一:《<大教学论>所有男女儿童都应该上学读后感》哇塞!最近我读了一本超级厉害的书,叫《大教学论》,里面说所有男女儿童都应该上学,这可太让我有感触啦!你想想,在过去,好多小朋友都没机会上学,只能在家干农活或者帮忙做事。
他们可能一辈子都不知道书本里的那些有趣的知识,不知道外面的世界有多精彩。
这多可惜呀!就好像把一只小鸟关在笼子里,不让它去看看广阔的天空。
我们现在可太幸运啦!能坐在明亮的教室里,听老师讲课,和小伙伴们一起学习、玩耍。
可是,不是所有地方的小朋友都能这样呢。
有的地方条件不好,小朋友们要走很远的路才能到学校,甚至学校的房子都破破烂烂的。
这难道不令人心疼吗?我就想啊,如果所有的小朋友都能上学,那这个世界会变成什么样呢?会不会有更多的科学家发明出超级厉害的东西?会不会有更多的画家画出美丽的画?会不会有更多的作家写出精彩的故事?就拿我们班来说吧,大家一起学习可有意思啦!有一次,我们上语文课,老师讲了一个特别有趣的故事,大家都听得入了迷。
然后我们一起讨论,每个人都说出了自己的想法,那场面,可热闹啦!要是那些没机会上学的小朋友也能这样,该多好呀!还有上数学课的时候,老师出了一道难题,大家都皱着眉头思考。
突然,有个同学想到了办法,给我们讲解,大家一下子就明白了。
这种一起攻克难题的感觉,真的太棒了!要是所有小朋友都能体验到,那该多好!我觉得上学就像是一场奇妙的冒险,每一门课都是一个新的关卡,每一个知识点都是一把神奇的钥匙。
我们用这些钥匙去打开知识的大门,发现里面藏着无数的宝藏。
可是,如果有的小朋友不能上学,他们就没办法拿到这些钥匙,没办法打开那扇门,这多不公平啊!所以呀,我觉得所有男女儿童都应该上学,这是他们的权利,也是让世界变得更美好的办法。
我们应该一起努力,让更多的小朋友能走进学校,能和我们一样,在知识的海洋里畅游,去追寻自己的梦想。
这就是我读了《大教学论》的感受,你觉得我说得对吗?示例文章篇二:《<大教学论>所有男女儿童都应该上学读后感》嘿呀!最近我读了一本超厉害的书,叫《大教学论》,里面说所有男女儿童都应该上学,这可把我惊到啦!你们想想,以前好多小伙伴都没办法上学,只能在家里帮忙干活儿。
大教学论读后感大学
大教学论读后感大学在大学的学习生涯中,我有幸接触到了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这本教育巨著。
初读时,只觉晦涩难懂,但随着深入研读,渐渐被其中蕴含的深刻教育理念所吸引。
这本书犹如一盏明灯,照亮了教育的前行之路,也让我对教育的本质和目的有了更深刻的思考。
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中强调了教育的重要性和普及性。
他认为,人人都应该接受教育,而且这种教育应该是周全的、和谐的。
这使我不禁反思我们当下的大学教育。
在如今的大学里,教育资源的分配是否真正做到了公平?是否每一个学生都能获得全面发展的机会?我们常常看到,有些学生因为各种原因,无法充分享受优质的教育资源,无法在大学中实现自己的潜力。
这让我意识到,我们需要不断努力去改善教育环境,让更多的人受益于教育。
书中提出的“泛智教育”理念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夸美纽斯主张把广泛的知识传授给普通人,让人们能够掌握对生活有用的知识和技能。
这让我思考大学教育的课程设置是否足够全面和实用。
在大学里,我们往往会专注于专业课程的学习,而忽视了一些对生活和社会有重要意义的通识教育。
比如,人际交往能力、心理健康知识、职业规划等方面的教育还相对薄弱。
我们是否应该在大学教育中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让他们不仅在专业领域有所建树,还能在生活中应对各种挑战?另外,夸美纽斯强调教育要适应自然。
他认为,教育应该遵循人类的天性和身心发展规律。
这让我想到了大学教育中的教学方法。
在大学课堂上,有些教师仍然采用传统的“满堂灌”教学方式,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个性差异。
而真正有效的教学应该是因材施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教师应该关注每一个学生的特点和需求,为他们提供个性化的指导和支持。
《大教学论》还让我对教育的目的有了新的认识。
夸美纽斯认为,教育的目的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人的品德和智慧,使他们成为有责任感、有道德的社会公民。
在当今社会,大学教育往往过于注重知识的传授和职业技能的培养,而忽视了学生品德和价值观的塑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自然中寻找教育方法
——读《大教学论》的感悟
海淀区第二实验小学
周明飞
2010.1
大学期间学习了很多教育学家的理论,一个名字和一本书深深地烙印在我的记忆中——捷克教育家、实践家夸美纽斯和他的《大教学论》。
《大教学论》阐明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们的全部艺术,在批判地总结前人的研究成果上,寻求并找出一种教学方法,从而达到使教师可以少教、学生可以多学、学校充满快乐、社会增加和平的目的。
夸美纽斯以遵循自然为一切教育原则的基础,一切教育原则和规则都是从这个总原则上推演出来。
培根说:大自然孕育了无穷的生命和智慧。
夸美纽斯正是以自然为借鉴,从自然中寻找教育方法,这种思路不仅使得他的文字有理有据,而且生动具体的事例对比、分析和纠正使深刻的理论顿时变得明了易懂。
这本书中谈到了很多学科的教学法,同时也概括了教与学得基本原则。
这些原则深刻地影响着我,指导我日常的教学工作,并给自己教学反思和改进提供依据和方向。
家长都有望子成龙的愿望,老师也有极其相似的心情,希望在一节课中教给学生很多知识,学生可以迅速掌握,但总是事与愿违。
书中在阐述便易性原则时有这样一句话令我恍然大悟——“自然不急性,它只慢慢前进。
”
书中用自然事物举例:鸟儿并不把它的卵放在火上,而让它们在自然温度的影响下慢慢地发展;生活中的模仿:建筑房屋也需要一定的时间,建筑家并不过分地急于在基础上建筑墙壁和屋顶,而是等待基础干燥、坚固可以承受上面的压力。
园丁也并不希望一株植物在第一个月或头一年就结果实,他懂得拔苗助长就会适得其反。
我明白了不能给学生安排过多的课堂教学内容,否则就像往瓶子中倒水,猛烈地倒入不如慢慢地倒入留在瓶子里的水多。
在教学中一定要清楚哪些是学生必须掌握的,哪些是渗透给学生的,不要强迫学生记忆或很快掌握。
学生学习知识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从接触到了解再到熟悉需要一段时间。
冶匠想使他的铁质变坚硬需要反复锻炼,所以学习知识也要反复练习巩固。
老师更不能整日讲新知识,不给孩子留出复习巩固的时间。
尤其是在给后进生补课的时候,更不能“一口吃个胖子”,要制定计划,每次有针对性地讲解一两个内容,这样会收到较明显的效果。
“互动”在课程改革中成为了一个常用词语。
同学们摆脱了“各自为战”的学习方式,在老师的引导下尝试着“生生互动”的学习方法。
夸美纽斯认为“教导别人的人就是教导了自己”。
并引用了天才约阿希姆-福尔丁斯常说的一段话:“假如任何事情他只听到或读到一次,它在一个月之内就逃出他的记忆;但是假如他把它教给别人,它便变成了他身上的一个部分,如同他的手指一样,除了死亡以外,他不相信有什么事情能够把它夺去”。
于是在我的教学中,开始注意在课堂上给学生一遍一遍说出自己理解的知识的时间,这样能力强的学生精通了功课,其他学生也能有了榜样,慢慢领会。
课下也由学生帮助作业有困难的学生,即使家长愿意辅导孩子,我也建议采用让孩子给家长讲思路、讲知识的方法,给孩子“教”的机会。
慢慢地我也意识到小组学习的重要意义,这种形式很时髦,其实这种方式很科学,给每个学生提供当“老师”的机会,可以帮助他们更彻底地掌握知识。
我大学毕业前就买了《大教学论》这本书,很喜欢,喜欢它把“一切事物交给一切人们”的这种“大教育观”的思想。
于是,一遍一遍地读,工作5年了也读了5年。
我发现随着自己教学经历的丰富越发觉得这本书的价值和夸美纽斯的伟大,每次读都有新的感悟。
书的名字虽叫“大教学论”,但教学方法却阐述的很细致,可以直接应用到自己教育教学中。
我会一直读下去,希望可以收获那种“教员可以少教,但是学生可以多学;使学校多具闲暇、快乐和坚实的进步”的教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