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大气的成分及分布1【PPT】
合集下载
《地球的大气》课件
![《地球的大气》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368713c185868762caaedd3383c4bb4cf6ecb716.png)
季风环流
总结词
季风环流是指由于季节变化导致的大气运动,主要出现在亚洲地区。
详细描述
季风环流是由于亚洲地区地形复杂,海陆差异显著,导致在夏季和冬季出现不同 方向的气流,形成季风。夏季时,南亚地区受印度低压影响,气流上升,形成低 压中心;冬季时,受蒙古高压影响,气流下沉,形成高压中心。
局地环流
总结词
局地环流是指由于局部地区地形、气候等因素影响而形成的大气运动。
详细描述
局地环流的形成与当地地形、气候等密切相关。例如,山谷风是由于山谷地形引起的白天和夜晚不同 方向的气流;海陆风则是由海洋和陆地之间的温差引起的气流。此外,局地环流还会受到人类活动的 影响,如城市热岛效应等。
THANK YOU
感谢观看
如亚洲季风气候区的降水、温度等气候要素的季 节变化等。
05
大气环流
三圈环流
总结词
三圈环流是指地球上不同纬度地区的大气运动,包括低纬度环流、中纬度环流和高纬度环流。
详细描述
低纬度环流主要由赤道附近地区的上升气流和副热带地区的下沉气流组成,形成东风带和西风带;中纬度环流则 是由副热带高压向极地高压流动的气流,形成西风带;高纬度环流则是由极地高压向副热带高压流动的气流,形 成东风带。
化。
04
大气的运动
热力环流
热力环流的基本过程
地面受热不均导致空气上升或下沉运动,进而形成水平气压差异 ,推动空气从高压区流向低压区。
常见的热力环流现象
海陆风、山谷风、城市热岛效应等。
热力环流对天气系统的影响
如气团的形成和移动、降水区域的形成和天气变化等。
风
风的分类:根据形成原因,可分 为季风、海陆风、山谷风等;根 据水平方向上的气流性质,可分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PPT教学课件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PPT教学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f205bb2feef9aef8941ea76e58fafab069dc440a.png)
3. 对航空造成影响。“逆温”多出现在低空,多雾天气给飞机起降带来不便。如果出现在高空, 则对飞机飞行极为有利,因为大气以平流运动为主,飞行中不会有较大的颠簸。
随堂练习
SUI TANG LIAN XI
如图为“大气垂直分层示意图”。读图,完成1~3题。
1.图中正确表示大气层气温垂直变化的曲线是
A.①
有若干电离层,能反射无线电波,对 无线电通信有重要作用。
归纳总结
GUI NA ZONG JIE
分层
高度范围
主要特点
特点成因
与人类关系
低纬:17-18千米 气温随高度增加递减(每升 地面是对流层大气的主要的直接热 人类生活在对流层底
中纬:10-12千米 高100米平均下降温度
源
部,与人类关系最密
对 高纬:8-9千米 0.6℃)
所在的大气层为高层大气,大气 密度极小,存在若干个电离层。
合作探究
HE ZUO TAN JIU
如图为“大气的垂直分层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 对流层的气温在垂直方向上的分布有何特点?该层的厚度随纬度 如何变化?为什么?
2. 为什么对流层的天气复杂多变? 3. 平流层的气温分布有何特点?原因是什么?飞机为什么选择在平
问题2 (综合思维)“长征三号 乙”运输火箭点火发射刚离开地 面升空时,其所经历的气温变化 特点是什么?
问题3 (综合思维)发射成功的 “中星2D”卫星,在轨运行所在 的大气层有何特点?
较薄。因为西昌位于我国的川西 高原地区,海拔较高,气温较低。
火箭发射升空刚离开地面时,位 于对流层中,其气温随高度增加 而降低。
流层飞行? 4. 高层大气对人类生活有什么影响?
合作探究
随堂练习
SUI TANG LIAN XI
如图为“大气垂直分层示意图”。读图,完成1~3题。
1.图中正确表示大气层气温垂直变化的曲线是
A.①
有若干电离层,能反射无线电波,对 无线电通信有重要作用。
归纳总结
GUI NA ZONG JIE
分层
高度范围
主要特点
特点成因
与人类关系
低纬:17-18千米 气温随高度增加递减(每升 地面是对流层大气的主要的直接热 人类生活在对流层底
中纬:10-12千米 高100米平均下降温度
源
部,与人类关系最密
对 高纬:8-9千米 0.6℃)
所在的大气层为高层大气,大气 密度极小,存在若干个电离层。
合作探究
HE ZUO TAN JIU
如图为“大气的垂直分层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 对流层的气温在垂直方向上的分布有何特点?该层的厚度随纬度 如何变化?为什么?
2. 为什么对流层的天气复杂多变? 3. 平流层的气温分布有何特点?原因是什么?飞机为什么选择在平
问题2 (综合思维)“长征三号 乙”运输火箭点火发射刚离开地 面升空时,其所经历的气温变化 特点是什么?
问题3 (综合思维)发射成功的 “中星2D”卫星,在轨运行所在 的大气层有何特点?
较薄。因为西昌位于我国的川西 高原地区,海拔较高,气温较低。
火箭发射升空刚离开地面时,位 于对流层中,其气温随高度增加 而降低。
流层飞行? 4. 高层大气对人类生活有什么影响?
合作探究
大气的组成和结构ppt课件
![大气的组成和结构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f2819fabf242336c1fb95e87.png)
20
二、大气垂直分层结构
1、对流层
对流层(Troposphere)是紧贴地面的一层,它受地面的 影响最大。因为地面附近的空气受热上升,而位于上面的冷空 气下沉,发生对流运动,故得名对流层。
对流层顶高度:
•
平均说来,低纬度对流层顶高、高纬度对流层顶低。
•
同一地区,对流层顶高度夏季高于冬季。
精选PPT课件
3、气溶胶粒子(大气杂质)(Aerosols)
水汽凝结物水滴和冰晶
悬浮的固体微粒烟粒、盐粒、尘粒、各种凝结核以及带电离子
等。
精选PPT课件
6
1、干洁空气
N2占大气质量的78%,O2占大气质量的21%.
O3:主要分布于10~50km高度的平流层大气中,极大 值在20~35km之间。
O3可以强烈吸收太阳紫外线辐射而增温,同时也使地
精选PPT课件
12
3、大气气溶胶
(1)定义 气溶胶 (Aerosols) :指悬浮在大气中的固体微粒和 水汽凝结物。
精选PPT课件
13
3、大气气溶胶
(2)对天气的影响:
– 充当水汽的凝结核,在云、雾、降水等的形成过程中起 着重要作用。
– 在一定的天气条件下,气溶胶粒子常聚集在一起,形成 霾、风沙浮尘等视程障碍现象,使大气透明度变差;
大气的状态用气温、气压、湿度、风、云、降水、 能见度等气象要素 (Meteorological Element)表示。
精选PPT课件
5
一、大气组成
1、干洁空气(Dry Air)
除水汽、气溶胶以外的整个混合气体
2、水汽(Water Vapor)
垂直和水平分布差异较大;大气中唯一能发生相变的成分,来 源于地面,含量变化。容积计约占0~5%。
大气科学概论课件(第二:地球大气的成分及分布)
![大气科学概论课件(第二:地球大气的成分及分布)](https://img.taocdn.com/s3/m/561cb64c767f5acfa1c7cd08.png)
(如高寒冷地区的海洋是大气的汇,吸收大气中的CO2 ) 如高寒冷地区的海洋。 全球平均,是大气向海洋输送CO
深海的水流能把海水中的部分CO 从高纬流向低纬, 深海的水流能把海水中的部分CO2从高纬流向低纬, 部分CO 还变成碳酸盐矿物(贝壳)沉到大海。因此, 部分CO2还变成碳酸盐矿物(贝壳)沉到大海。因此, 是在地壳、大气层、海洋和生物圈之间循环的。 CO2是在地壳、大气层、海洋和生物圈之间循环的。
强紫外辐射有足够的能量使包括DNA在内的重要生 强紫外辐射有足够的能量使包括DNA在内的重要生 DNA 物分子分解,增高患皮肤癌、 物分子分解,增高患皮肤癌、白内障和免疫缺损症 的发生率,并能危害农作物和水生生态系统。 的发生率,并能危害农作物和水生生态系统。少量 的紫外线对地面上的生命有杀菌作用, 的紫外线对地面上的生命有杀菌作用,是人类生存 的保护伞。 的保护伞。
随着19世纪初工业的发展及世界人口的增长, 随着19世纪初工业的发展及世界人口的增长,全球 19世纪初工业的发展及世界人口的增长 大气中的CO 含量在逐年增加。 大气中的CO2含量在逐年增加。 2.1为过去一千年来 为过去一千年来CO 图2.1为过去一千年来CO2的含量变化曲线
3、作用: 、作用:
第二章 地球大气的成分及分布
地球大气是迄今为止以发现的天体 大气中惟一以氮、氧为主,水可以以气体、 惟一以氮 大气中惟一以氮、氧为主,水可以以气体、 液体、固体三态出现的大气。 液体、固体三态出现的大气。 地球大气的演变简述如下: 地球大气的演变简述如下: 地球在46亿年前形成, 地球在 亿年前形成,它形成时是没有大气 亿年前形成 地球大气的演变可分为原始大气 原始大气, 的。地球大气的演变可分为原始大气,次生大气 现代大气三个阶段 三个阶段。 和现代大气三个阶段。
深海的水流能把海水中的部分CO 从高纬流向低纬, 深海的水流能把海水中的部分CO2从高纬流向低纬, 部分CO 还变成碳酸盐矿物(贝壳)沉到大海。因此, 部分CO2还变成碳酸盐矿物(贝壳)沉到大海。因此, 是在地壳、大气层、海洋和生物圈之间循环的。 CO2是在地壳、大气层、海洋和生物圈之间循环的。
强紫外辐射有足够的能量使包括DNA在内的重要生 强紫外辐射有足够的能量使包括DNA在内的重要生 DNA 物分子分解,增高患皮肤癌、 物分子分解,增高患皮肤癌、白内障和免疫缺损症 的发生率,并能危害农作物和水生生态系统。 的发生率,并能危害农作物和水生生态系统。少量 的紫外线对地面上的生命有杀菌作用, 的紫外线对地面上的生命有杀菌作用,是人类生存 的保护伞。 的保护伞。
随着19世纪初工业的发展及世界人口的增长, 随着19世纪初工业的发展及世界人口的增长,全球 19世纪初工业的发展及世界人口的增长 大气中的CO 含量在逐年增加。 大气中的CO2含量在逐年增加。 2.1为过去一千年来 为过去一千年来CO 图2.1为过去一千年来CO2的含量变化曲线
3、作用: 、作用:
第二章 地球大气的成分及分布
地球大气是迄今为止以发现的天体 大气中惟一以氮、氧为主,水可以以气体、 惟一以氮 大气中惟一以氮、氧为主,水可以以气体、 液体、固体三态出现的大气。 液体、固体三态出现的大气。 地球大气的演变简述如下: 地球大气的演变简述如下: 地球在46亿年前形成, 地球在 亿年前形成,它形成时是没有大气 亿年前形成 地球大气的演变可分为原始大气 原始大气, 的。地球大气的演变可分为原始大气,次生大气 现代大气三个阶段 三个阶段。 和现代大气三个阶段。
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ppt课件
![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aa242cad7d1cfad6195f312b3169a4517623e579.png)
辐射名称
辐射类型
大气辐射
长波辐射
大气逆辐射
④
__________ 长波辐射
辐射方向 射向宇宙空间
射向地面
作用
大__气__逆__辐__射__在一定 程度上补偿了地面 辐射损失的热量, 对地面起到了 _____保__温___作用
[易混易错·理一理]
1.太阳辐射为短波辐射,地面辐射为长波辐射,大气吸收的热量主要为长波辐射,对 短波辐射吸收很少。因此,地面长波辐射是近地面大气热量主要的、直接的来源。 2.青藏高原所处的纬度较低,海拔较高,空气稀薄,大气透明度好,大气对太阳辐射 的削弱作用弱,因此太阳辐射强。但大气吸收地面辐射热量的能力小,通过大气逆辐射 返还地面的热量少,造成青藏高原地表热量散失多,温度较低。 3.大气逆辐射白天比晚上强 大气逆辐射在白天和夜晚都存在,而且白天比晚上还要强烈,最强时为大气温度最高时, 即午后2时(14时)左右。
分子散射(有选择性)
的黄昏,天空仍然明亮
___吸__收_____
对流层大气中的水 汽和二氧化碳等
平流层大气中的臭 氧
水汽和二氧化碳等主要吸 平流层中的气温随高度
收___红__外__线___
的增加而上升;地面生
臭氧主要吸收
物免遭过多紫外线的侵
_____紫__外__线_(有选择性) 害
2.大气的受热过程
行轨道所在的大气层( )
A.气温在-50 ℃到20 ℃之间
B.气温随高度增加平稳下降
C.最低气温约为-80 ℃
D.最高气温约为40 ℃
核心精讲] .人类活动对大气成分的影响
2.大气的垂直分层
[训练突破] 角度 大气的垂直分层 无动力翼装飞行是指运动员穿戴着拥有双翼的飞行服装和降落伞设备,从飞机、热气球、悬崖绝壁、高 楼大厦等高处一跃而下,用肢体动作来掌控滑翔方向,用身体进行无动力空中飞行的运动,在到达安全极 限的高度后,打开降落伞平稳着陆。无动力翼装飞行进入理想飞行状态后,飞行时速通常可达到200千米/ 时,翼装飞行的滑翔比约3∶1,即在每下降1米的同时前进约3米。据此完成1~2题。
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布PPT优秀课件
![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布PPT优秀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2fc036d1844769eae009edf5.png)
二氧化碳体积分数的增加, 基本上都来自化石燃料的 燃烧和土地利用的变化(主 要是毁林)。化石燃料燃烧, 会释放二氧化碳;森林面积 缩小,会减少森林对二氧 化碳的吸收量。
臭氧
吸收紫外 线,保护 生物
大气增温
臭氧层空洞
臭氧层空洞导致地球生物暴 露在太阳强烈的紫外线辐射 下,细胞内的遗传物质改变, 人体抵抗力下降。明显地诱 发皮肤疾病。损伤角膜和眼 晶体,如引起白内障、眼球 晶体变形等。
高层大气的空气密度很小。 在2000——3000千米的高 空,大气的密度已经与星 际空间的密度非常接近。 这里的一些高速运动的空 气经常散逸到宇宙空间, 这个高度可以看作是地球 大气的上界。
(名校课 堂)大 气的组 成和垂 直分布P PT-优 秀课件 【标准 版本】
(名校课 堂)大 气的组 成和垂 直分布P PT-优 秀课件 【标准 版本】
在80- -500千米的 高空,有若干电 离层。电离层大 气在太阳紫外线 和宇宙射线的作 用下,处于高度 电离状态,能反 射无线电波,对 无线电通信有重 要作用。
(名校课 堂)大 气的组 成和垂 直分布P PT-优 秀课件 【标准 版本】
(名校课 堂)大 气的组 成和垂 直分布P PT-优 秀课件 【标准 版本】
1.在奥运会等世界重大体育赛事中,来自非洲埃塞俄比亚、肯尼亚的中长跑 运动员往往成绩优异。在非洲地形图上,找出这两个国家,归纳它们共同的 地形特点。由此,你能推测这两个国家中长跑运动员成绩优异的原因吗?
埃塞俄比亚位于埃塞俄比亚高原上,肯尼亚位于东非高原上。这里由于地势 较高,空气中适度缺氧,有利于激发运动员的运动潜力。
2.在中国地图(地图册或教学挂图)上找到表2.1所列的高原训练基地的位置。
3.目前,世界公认的平原运动员进行高原训练的最佳高度为海拔1 800- -2 400 米。表2.1中所列的高原训练基地的海拔在这个范围内吗?参照表22推测运动 员在更高海拔训练反而达不到理想成绩的原因。
臭氧
吸收紫外 线,保护 生物
大气增温
臭氧层空洞
臭氧层空洞导致地球生物暴 露在太阳强烈的紫外线辐射 下,细胞内的遗传物质改变, 人体抵抗力下降。明显地诱 发皮肤疾病。损伤角膜和眼 晶体,如引起白内障、眼球 晶体变形等。
高层大气的空气密度很小。 在2000——3000千米的高 空,大气的密度已经与星 际空间的密度非常接近。 这里的一些高速运动的空 气经常散逸到宇宙空间, 这个高度可以看作是地球 大气的上界。
(名校课 堂)大 气的组 成和垂 直分布P PT-优 秀课件 【标准 版本】
(名校课 堂)大 气的组 成和垂 直分布P PT-优 秀课件 【标准 版本】
在80- -500千米的 高空,有若干电 离层。电离层大 气在太阳紫外线 和宇宙射线的作 用下,处于高度 电离状态,能反 射无线电波,对 无线电通信有重 要作用。
(名校课 堂)大 气的组 成和垂 直分布P PT-优 秀课件 【标准 版本】
(名校课 堂)大 气的组 成和垂 直分布P PT-优 秀课件 【标准 版本】
1.在奥运会等世界重大体育赛事中,来自非洲埃塞俄比亚、肯尼亚的中长跑 运动员往往成绩优异。在非洲地形图上,找出这两个国家,归纳它们共同的 地形特点。由此,你能推测这两个国家中长跑运动员成绩优异的原因吗?
埃塞俄比亚位于埃塞俄比亚高原上,肯尼亚位于东非高原上。这里由于地势 较高,空气中适度缺氧,有利于激发运动员的运动潜力。
2.在中国地图(地图册或教学挂图)上找到表2.1所列的高原训练基地的位置。
3.目前,世界公认的平原运动员进行高原训练的最佳高度为海拔1 800- -2 400 米。表2.1中所列的高原训练基地的海拔在这个范围内吗?参照表22推测运动 员在更高海拔训练反而达不到理想成绩的原因。
地理湘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3.1大气的组成与垂直分层(共24张ppt)
![地理湘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3.1大气的组成与垂直分层(共24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aad987dc85868762caaedd3383c4bb4cf7ecb7a4.png)
高层大气
气温特征: 随高度升高先下降后又持续上升 大气性质 气压很低,密度很小 与人类关系: 有电离层,能反射无线电波,对无线 电通信有重要作用;航天器;极光
拓展延伸
逆温及其影响
冷 (1)逆温现象 在对流层中,气温随高度增加而上升的现象,称为逆温现象。
暖
冷
拓展延伸
逆温及其影响
(2)逆温的类型
①辐射逆温:在晴朗无云或少云的夜晚,地面很快冷却,贴近地面的大气层也
对流层
气温特征: 随高度的升高而递减(直接热源是地面) 大气运动状况: 对流运动显著 与人类关系: 有云、雨、雾、雪等天气现象,与人类关 系最密切
对流层
对流运动显著,天气复杂多变
对流层厚度随纬度升高而降低
平流层
气温特征: 随高度升高而升高(臭氧) 大气运动状况: 平流运动为主 与人类关系: 适合航空飞行,有臭氧层,吸收太阳 紫外线,保护地球生物
大气的组成
1 低层大气的组成
【思考题】
1. 在我们的印象中,大气看不见, 摸不到,是“透明”的。观察图片, 这种认识是否准确? 2. 除了在图片中发现的大气组成物 质之外,结合教材相关内容,绘制 表格归纳总结大气(25千米以下) 的组成物质及其主要作用。
2 干洁空气的成分和作用
低层大气中除去水汽和杂质以外的混合气体。
第三章
地球上的大气
第1节 大气的组成与垂直分层
新课导入
雷阵雨过后,我们有时候会闻到一股刺鼻的气味, 这就是臭氧的气味。臭氧主要分布在平流层,臭氧层 是指平流层中臭氧集中的层次。臭氧层变薄、浓度降 低的现象,称为臭氧层破坏。臭氧层破坏可能引起一 系列不利于人类的气候生物效应,这种情况已经受到 人们的广泛关注。据科学家研究,大气中的臭氧含量 每减少1%,到达地面的太阳紫外线辐射就增加2%。 过量的紫外线辐射会增加人的皮肤癌患病率,还会引 发白内障、免疫系统缺陷和发育停滞等疾病。
大气的组成与垂直分层ppt课件
![大气的组成与垂直分层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92e771361fb91a37f111f18583d049649b660eae.png)
50~55 40 臭氧层 20 8~18km -100 -50
电离层
高层大气
气温变化
大气运动 天气状况
对流层
人类活动
0 50 100 温度(℃)
臭氧吸收太阳辐射, 气 温 随 高度增加而上升(上热下冷) 水平运动,大气平稳
水 汽 杂 质 少 , 天气晴朗, 能见度好
适合航空飞行
2.分层特征--高层大气密度小
气压很低,密度很小 中国空间站轨道高度为400~450公里
80~500千米高空有若干电离层, 能反射无线电短波
离地面远,引力小
电离层大气在太阳紫外线和宇宙射线的作用下, 处于高度电离状态
国产大飞机C919在一次测试飞行中,巡航高度达到8km。下图为“试飞区域气温 随高度变化曲线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P72 活动1-气温的垂直变化特征
近年来,贵阳将“中国避暑之都”作为城市名片,着力打造“避暑”旅游产品,大力 发展“避暑”经济。
• 在我国地形图上,找到贵阳、重 庆、武汉、长沙、上海的位置
• 读图3-7,说明贵阳打造避暑旅游 名城的优势条件,并分析其形成 原因
图3-7 我国5个城市7月和8月平均气温示意
几乎全部水汽、固体杂质集中在该层 对流运动显著,易成云致雨
对流层顶 到50~55千米
下层气温随高度变化小; 30千米以上随高度增加而迅速上升
气流以平流运动为主
该层中的臭氧大量吸收太阳紫外线 该层大气上热下冷,大气稳定
有利于高空飞行
水汽、杂质极少,云雨绝迹,气流平稳
平流层顶到大气上界(高 度约2000~3000千米)
4.甲层在30千米以上,气温随高度变化很大,其主要原因是( ) A.臭氧大量吸收太阳紫外线 B.二氧化碳大量吸收太阳红外线 C.臭氧大量吸收太阳红外线 D.水汽大量吸收太阳紫外线
电离层
高层大气
气温变化
大气运动 天气状况
对流层
人类活动
0 50 100 温度(℃)
臭氧吸收太阳辐射, 气 温 随 高度增加而上升(上热下冷) 水平运动,大气平稳
水 汽 杂 质 少 , 天气晴朗, 能见度好
适合航空飞行
2.分层特征--高层大气密度小
气压很低,密度很小 中国空间站轨道高度为400~450公里
80~500千米高空有若干电离层, 能反射无线电短波
离地面远,引力小
电离层大气在太阳紫外线和宇宙射线的作用下, 处于高度电离状态
国产大飞机C919在一次测试飞行中,巡航高度达到8km。下图为“试飞区域气温 随高度变化曲线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P72 活动1-气温的垂直变化特征
近年来,贵阳将“中国避暑之都”作为城市名片,着力打造“避暑”旅游产品,大力 发展“避暑”经济。
• 在我国地形图上,找到贵阳、重 庆、武汉、长沙、上海的位置
• 读图3-7,说明贵阳打造避暑旅游 名城的优势条件,并分析其形成 原因
图3-7 我国5个城市7月和8月平均气温示意
几乎全部水汽、固体杂质集中在该层 对流运动显著,易成云致雨
对流层顶 到50~55千米
下层气温随高度变化小; 30千米以上随高度增加而迅速上升
气流以平流运动为主
该层中的臭氧大量吸收太阳紫外线 该层大气上热下冷,大气稳定
有利于高空飞行
水汽、杂质极少,云雨绝迹,气流平稳
平流层顶到大气上界(高 度约2000~3000千米)
4.甲层在30千米以上,气温随高度变化很大,其主要原因是( ) A.臭氧大量吸收太阳紫外线 B.二氧化碳大量吸收太阳红外线 C.臭氧大量吸收太阳红外线 D.水汽大量吸收太阳紫外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同时动植物的呼吸和死亡又会消耗O2产生CO2 ,这个演变过程 逐渐达到了一种平衡。CO2从3亿年前的3000ppm下降到280ppm, 生物也从海洋到陆地,从低级到高级不断发展繁衍下去。
2.1大气成分的组成和分类
2.1.1 大气成分的组成:
大气是由多种气体组成的混合气体, 包括N2、O2、Ar、 CO2、CH4、O3、H2… 水汽、大气气溶胶。
CO2增多引起的温室效应,使两极冰川融化,致使海平面 升高,危及沿海城市,使海岸地区土地盐碱化,增加开发难度, 温度升高还使一些山顶的积雪融化,使以积雪融化为水资源的河 流水量减少,甚至发生断流现象,影响这些地区的生产活动。
二、 CH4:(甲烷)
甲烷分子式CH4,最简单的有机有机物。 甲烷是无色无味,极难溶于水的可燃性气体。甲烷 在自然界分布很广,是天然气、沼气、坑气及煤气 的主要成分之一。
地球大气的成分及分布1【PPT】
原始大气:(46亿年前) 由于太阳风和地球升温的作用,原始大 气是一些轻物质:H2,He、CO…
次生大气:(45—20亿年前) 由于地球逐渐冷却,造山运动、火山喷发和 从地幔中释放出地壳内原来吸附的气体形成次 生大气(CO2,CH4,NH3,H2O)…
现代大气:(6亿年前) 以N2、O2为主
其中氟里昂-11(CFC3)、氟里昂-12(CF2C2), 由于性质非常稳定无毒,被人们作为制冷剂、喷雾发 射剂和发泡剂、电子元件清洗剂长期使用,在对流层 中浓度逐年积累,能做长距离输送并向上进入平流层。
CFCS在平流层能光化学分解成Cl,起到破 坏臭氧层的作用,同时还是温室气体,在地气 系统辐射收支中的作用不容忽视。
全球平均,是大气向海洋输送CO2。
深海的水流能把海水中的部分CO2从高纬流向低纬, 部分CO2还变成碳酸盐矿物(贝壳)沉到大海。因此, CO2是在地壳、大气层、海洋和生物圈之间循环的。
2、 CO2的含量变化:
大气中主要原因是由燃烧煤、石油、天然 气,化学燃料等燃料引起; 次要原因是火山爆发及碳酸盐矿物、浅地层里 释放CO2 ,原子武器试验把放射性碳带进大气等。
随着19世纪初工业的发展及世界人口的增长,全球 大气中的CO2含量在逐年增加。
图2.1为过去一千年来CO2的含量变化曲线
3、作用:
CO2吸收太阳辐射很少,却能强烈地吸收地 面长波辐射,使地面和空气不致于因放射辐射而 失热过多。因此它们都有使空气和地面增温的效应。 (温室效应)
这样一来,当浓度不断增加会改变大气的热量平衡,导 致大气底层和地面的平均温度上升,而全球气候的变化将直接 影响人类的生存环境。
其中,氟氯烃化合物减少臭氧的反应:
当CFCS在平流层被光化学分解成Cl,
Cl+O3→ ClO+O2 ClO+O→ Cl+O2 O3+O→2O2
ClO和 Cl未减少,只起催化作用。
2.2.2 臭氧
虽然臭氧在大气中所占的比例极小,但因 它对太阳紫外辐射(0.2—0.29μm)有强烈的 吸收作用,所以是臭氧大气中最重要的微量成 份之一。
地球上的生命是何时才有的?
原始和次生大气均没有O2。30亿年前O2很少,或只有 由水汽光解作用产生极少量的氧气。在无氧的条件下产 生的原始生命,既要躲避太阳辐射,又需光合作用,因此 最初的生命是在10米下的海洋表面,一些厌氧生物产生O2。
6亿年前,大气O2浓度达到现在的1%,(生物史上第一 关键浓度),高空臭氧层增加,削弱了紫外线,生命到达水面。 4亿年前,大气浓度达到现在的十分之一,植物茂盛生长,生 命由海洋到陆地, O2更多。
CH4主要是由湖泊、沼泽里的生物体腐败后被细菌 分解而成。大气中CH4的80%来自地表生物源,是在严 格无氧环境中产生的。
CH4不仅是温室气体,又是一种化学活性 气体,在大气中容易被氧化而产生一系列氢 氧化物和碳氢氧化合物。
CH4的浓度近一两百年来有明显的增加, 值得重视。
三、氟氯化碳化合物
氟氯化碳化合物由氯、氟、碳原子组成, 以CFCS表示。
(包括动植物的呼吸,但白天植物的光合作用可使CO2还原)
自然源:CO2分压大于大气CO2分压的海水。
(如热带和低纬地区的海洋是大气的源,放出CO2)
人工汇:植物的光合作用减少CO2 光合作用:nCO2+nH2O=[CH2O]n+nO2
自然汇:CO2分压小于大气 CO2分压的海水。
(如高寒冷地区的海洋是大气的汇,吸收大气中的CO2 )
2.1.2 大气成分的组成和分类
2.1.2.1 按浓度分类:
主要成分: N2 、 O2、 Ar、CO2 (>300ppmv)
微量成分: CH4等(1--20ppmv) 痕量成分: O3 、 H2 、氮氧化合物 、
硫化物及氟氯化烃(<1ppmv)
2.1.2.2 按平均停留时间分类:
不变成分: (>1000年)
1995.9.16联合国大会作出决定,把每年的9.16作为
国际保护臭氧层日射到达地面, 保护了地面上的生命。
N2 、 O 2 、 Ar 、 Ne、He 、 Kr 、 Xe等
可变成分: (几—十几年)
CO2 、H 2、CH4、N2O 、 CO 、 O3、NH3、NO2、 SO2、H2S…水汽、大气气溶胶
快变成分:(<1年)
碳、硫、氮的化合物
微量成分和痕量成分一般也是寿命短的成分,它们至少有两个特点: 有化学活性,多为温室气体。
干洁大气的定义: 通常把除水汽、大气气溶胶以外的其余大 气称为干洁大气,简称干空气。
下面介绍对气象影响较大的干洁大气
2.2.1 碳的化合物(CO2、CH4以及氟氯烃化合物)
一、CO2:
1、来源:
人工源:地面燃烧、工业活动,生物体的呼吸和 生物尸体腐化都排出CO2。 呼吸作用:[CH2O]n+nO2=nCO2+nH2O
由于大气中存在着空气的垂直运动、水平 运动、湍流运动和分子扩散,使不同高度、不 同地区的空气得以进行交换和混合,因而从地面 开始向上直到90km处,空气主要成分(除水汽臭 氧和若干污染气体外)的比例基本上是不变的。
因此,在90km以下可以把干洁空气当成分子 量为28.97的“单一成分”来处理。
2.2 干洁大气
2.1大气成分的组成和分类
2.1.1 大气成分的组成:
大气是由多种气体组成的混合气体, 包括N2、O2、Ar、 CO2、CH4、O3、H2… 水汽、大气气溶胶。
CO2增多引起的温室效应,使两极冰川融化,致使海平面 升高,危及沿海城市,使海岸地区土地盐碱化,增加开发难度, 温度升高还使一些山顶的积雪融化,使以积雪融化为水资源的河 流水量减少,甚至发生断流现象,影响这些地区的生产活动。
二、 CH4:(甲烷)
甲烷分子式CH4,最简单的有机有机物。 甲烷是无色无味,极难溶于水的可燃性气体。甲烷 在自然界分布很广,是天然气、沼气、坑气及煤气 的主要成分之一。
地球大气的成分及分布1【PPT】
原始大气:(46亿年前) 由于太阳风和地球升温的作用,原始大 气是一些轻物质:H2,He、CO…
次生大气:(45—20亿年前) 由于地球逐渐冷却,造山运动、火山喷发和 从地幔中释放出地壳内原来吸附的气体形成次 生大气(CO2,CH4,NH3,H2O)…
现代大气:(6亿年前) 以N2、O2为主
其中氟里昂-11(CFC3)、氟里昂-12(CF2C2), 由于性质非常稳定无毒,被人们作为制冷剂、喷雾发 射剂和发泡剂、电子元件清洗剂长期使用,在对流层 中浓度逐年积累,能做长距离输送并向上进入平流层。
CFCS在平流层能光化学分解成Cl,起到破 坏臭氧层的作用,同时还是温室气体,在地气 系统辐射收支中的作用不容忽视。
全球平均,是大气向海洋输送CO2。
深海的水流能把海水中的部分CO2从高纬流向低纬, 部分CO2还变成碳酸盐矿物(贝壳)沉到大海。因此, CO2是在地壳、大气层、海洋和生物圈之间循环的。
2、 CO2的含量变化:
大气中主要原因是由燃烧煤、石油、天然 气,化学燃料等燃料引起; 次要原因是火山爆发及碳酸盐矿物、浅地层里 释放CO2 ,原子武器试验把放射性碳带进大气等。
随着19世纪初工业的发展及世界人口的增长,全球 大气中的CO2含量在逐年增加。
图2.1为过去一千年来CO2的含量变化曲线
3、作用:
CO2吸收太阳辐射很少,却能强烈地吸收地 面长波辐射,使地面和空气不致于因放射辐射而 失热过多。因此它们都有使空气和地面增温的效应。 (温室效应)
这样一来,当浓度不断增加会改变大气的热量平衡,导 致大气底层和地面的平均温度上升,而全球气候的变化将直接 影响人类的生存环境。
其中,氟氯烃化合物减少臭氧的反应:
当CFCS在平流层被光化学分解成Cl,
Cl+O3→ ClO+O2 ClO+O→ Cl+O2 O3+O→2O2
ClO和 Cl未减少,只起催化作用。
2.2.2 臭氧
虽然臭氧在大气中所占的比例极小,但因 它对太阳紫外辐射(0.2—0.29μm)有强烈的 吸收作用,所以是臭氧大气中最重要的微量成 份之一。
地球上的生命是何时才有的?
原始和次生大气均没有O2。30亿年前O2很少,或只有 由水汽光解作用产生极少量的氧气。在无氧的条件下产 生的原始生命,既要躲避太阳辐射,又需光合作用,因此 最初的生命是在10米下的海洋表面,一些厌氧生物产生O2。
6亿年前,大气O2浓度达到现在的1%,(生物史上第一 关键浓度),高空臭氧层增加,削弱了紫外线,生命到达水面。 4亿年前,大气浓度达到现在的十分之一,植物茂盛生长,生 命由海洋到陆地, O2更多。
CH4主要是由湖泊、沼泽里的生物体腐败后被细菌 分解而成。大气中CH4的80%来自地表生物源,是在严 格无氧环境中产生的。
CH4不仅是温室气体,又是一种化学活性 气体,在大气中容易被氧化而产生一系列氢 氧化物和碳氢氧化合物。
CH4的浓度近一两百年来有明显的增加, 值得重视。
三、氟氯化碳化合物
氟氯化碳化合物由氯、氟、碳原子组成, 以CFCS表示。
(包括动植物的呼吸,但白天植物的光合作用可使CO2还原)
自然源:CO2分压大于大气CO2分压的海水。
(如热带和低纬地区的海洋是大气的源,放出CO2)
人工汇:植物的光合作用减少CO2 光合作用:nCO2+nH2O=[CH2O]n+nO2
自然汇:CO2分压小于大气 CO2分压的海水。
(如高寒冷地区的海洋是大气的汇,吸收大气中的CO2 )
2.1.2 大气成分的组成和分类
2.1.2.1 按浓度分类:
主要成分: N2 、 O2、 Ar、CO2 (>300ppmv)
微量成分: CH4等(1--20ppmv) 痕量成分: O3 、 H2 、氮氧化合物 、
硫化物及氟氯化烃(<1ppmv)
2.1.2.2 按平均停留时间分类:
不变成分: (>1000年)
1995.9.16联合国大会作出决定,把每年的9.16作为
国际保护臭氧层日射到达地面, 保护了地面上的生命。
N2 、 O 2 、 Ar 、 Ne、He 、 Kr 、 Xe等
可变成分: (几—十几年)
CO2 、H 2、CH4、N2O 、 CO 、 O3、NH3、NO2、 SO2、H2S…水汽、大气气溶胶
快变成分:(<1年)
碳、硫、氮的化合物
微量成分和痕量成分一般也是寿命短的成分,它们至少有两个特点: 有化学活性,多为温室气体。
干洁大气的定义: 通常把除水汽、大气气溶胶以外的其余大 气称为干洁大气,简称干空气。
下面介绍对气象影响较大的干洁大气
2.2.1 碳的化合物(CO2、CH4以及氟氯烃化合物)
一、CO2:
1、来源:
人工源:地面燃烧、工业活动,生物体的呼吸和 生物尸体腐化都排出CO2。 呼吸作用:[CH2O]n+nO2=nCO2+nH2O
由于大气中存在着空气的垂直运动、水平 运动、湍流运动和分子扩散,使不同高度、不 同地区的空气得以进行交换和混合,因而从地面 开始向上直到90km处,空气主要成分(除水汽臭 氧和若干污染气体外)的比例基本上是不变的。
因此,在90km以下可以把干洁空气当成分子 量为28.97的“单一成分”来处理。
2.2 干洁大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