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茶与云南民族文化
ppt普洱茶课件
![ppt普洱茶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5ef34c9229ea81c758f5f61fb7360b4c2e3f2aee.png)
普洱茶的汤色清澈明亮,透出深邃的色泽。随着茶叶陈化的时间,汤色逐渐转变 为红浓明亮。普洱茶的香气浓郁持久,陈香独特,有时带有淡淡的木香或樟香。
口感与回甘
总结词
普洱茶的口感醇厚,回甘强,生津止 渴,具有独特的陈香。
详细描述
普洱茶的口感醇厚,滋味丰富,回甘 强,生津止渴。饮后口腔中留有甘甜 的感觉,令人回味无穷。普洱茶的陈 香独特,随着时间的推移,陈香更加 浓郁。
看叶底
老茶的叶底弹性好,色泽均匀;新茶的叶底 则较为松散,色泽不一致。
05
CHAPTER
普洱茶的文化内涵
茶马古道与普洱茶
茶马古道的历史背景
茶马古道是古代中国西南地区的重要交通通道,也是茶叶贸易的重要路线。普洱茶作为云南地区的特产,通过茶 马古道运往各地,成为重要的商品交换品。
茶马古道对普洱茶的影响
THANKS
谢谢
03
CHAPTER
普洱茶的冲泡与品鉴
冲泡技巧
01
02
03
04
醒茶
将茶叶放入茶壶中,用热水充 分淋洗,唤醒茶叶的香气和味
道。
泡茶水温
根据茶叶的老嫩程度选择合适 的水温,一般老茶用高温,嫩
茶用低温。
泡茶时间
根据茶叶的用量和壶的大小, 控制泡茶的时间,使茶叶充分 展开,释放出香气和味道。
注水方式
采用定点注水或螺旋注水,使 茶叶充分浸润在水中,提高茶
02
CHAPTER
普洱茶的品质特征
外形特征
总结词
普洱茶的外形特征包括条索匀称、色 泽油润、白毫显露等。
详细描述
普洱茶的条索匀称,紧结卷曲,色泽 油润,白毫显露。优质普洱茶的芽叶 肥壮,叶底呈现红棕色或黑褐色,质 地柔韧,不易碎断。
普洱,是一种文化
![普洱,是一种文化](https://img.taocdn.com/s3/m/c7cfc0cf2cc58bd63186bdb4.png)
名茶共赏D13Au gus t.2006编辑:蒙田D A O B A美编:温玉玲普洱茶的两大谣言喝普洱茶的三个理由普洱茶的“四品”普洱茶的“五德”普洱茶的六大特点1.普洱茶越老越值钱?专家认为20年普洱质量最佳。
传说,普洱茶是“能喝的古董”,又传说百年普洱茶可换一部小汽车……云南茶叶协会会长邹家驹直言.普洱茶越陈越香价越高是炒作.他介绍.普洱茶确实比绿茶、花茶、红茶保存时间长得多.但他认为20年普洱茶的口感、质量已达到最佳水平,如果无限期存放,必然使其茶叶中的有益成分分解、氧化而降低品质,2.普洱茶收藏很容易?家庭收藏普洱成功率几乎为零。
绝大多数茶商都认为收藏普洱茶,只要不受阳光直射或雨淋,环境清洁卫生.通风无其他杂味、异味即可。
其实不然,邹家驹表示,普洱茶的贮藏对温度湿度有严格要求,一般市民家庭大多不具备贮藏条件。
张松康说,可能部分市民家里收藏的普洱茶从肉眼看看不出有什么问题,但很可能十年后一饮才会发现竹篮打水一场空。
1.普洱茶的好处越来越为人所知。
普洱茶是唯一的后发酵型的茶,它的茶碱、茶多酚等在长期发酵过程中被分化掉了,因此品性温和,对人体不刺激,还能够促进新陈代谢,加速身体内脂肪、毒素的消解和转化。
2.生活越好,与脂肪的斗争就越成为人们的一大任务。
而普洱茶的“刮油”功效是远近闻名。
连鲁迅先生小时候吃过大餐后肠胃不适,都会搬一块茶冲喝。
都在困扰都市人的肥胖、“三高”等问题,普洱茶都能够很好的缓解作用,如排毒、养胃、消炎、降低胆固醇、美容减肥……健功能。
许多女性更是将喝普洱茶作为减肥养颜的良方。
3.作为一种物态符号的普洱茶,体现了云南民族文化的三个主要特点:包容性、开放性及和容性。
由于自身物质特性和人文背景以及当下的文化建构,使普洱茶在成为云南民族文化符号象征的同时,还在各个层面上,尤其是在健康养生、淡化雅俗二元对立方面,满足了人们重视提高生命质量和开放自我的文化心理需求而成为今日大众文化和平民文化的典型代表。
云南普洱茶文化区民族饮茶习俗考
![云南普洱茶文化区民族饮茶习俗考](https://img.taocdn.com/s3/m/6479c71d866fb84ae45c8d13.png)
关键词 : 云南普洱 茶
茶文化 民族饮茶 习俗
K yw r s Y n a u rt t utr n t n i rn st u tm e od : u n P r a e c l e a i a t dik c s n e a u ol y a e o
云南省思茅市和西双版纳州是中国普洱茶乡, 这里民族众多 , 聚居着哈尼、 、 、 彝 傣 拉祜 、 、 佤 布朗、 基 诺、 瑶 、 回、 傈僳 、 苗、 、 白、 壮 汉等十四种世居 民族 , 所有这些 民族都爱饮茶 。以茶待客 , 用茶代酒 , 历来是
h u igpa e aiu ai aie sars l o ec l rl rd t n a dtel es l d e n e fr e i e nl h v r n etap t r. o s l .V r s t n t sa ut f h ut a t i o f t e i r c , om d df r t a edu kt a e n c o n ol i e t u a i n h i y fe e y h e tn
t n n r , h a u n t n ioi , eD i ai a n r , a o a m n r y h i t n n r , eP i ai a m n r y i a mioi teL h a o a m n r t a n t n mioi Wan t n ioi ,teLs n i a mioi t a n t n ioi , ol y t i l y t h ol y t i l t ua o l y t h ol t teTb t a o a m n r y heN x a o ai r k etac s m t ar n teeao a o . h iea n t n io t ,t a i t n t di st u t c r o lb rt n n i l i n i ly n h e o o y h i
从傣族文化与普洱茶的关系看环境、资源与人文的和谐发展
![从傣族文化与普洱茶的关系看环境、资源与人文的和谐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d87be31b6c175f0e7dd13705.png)
程 中, 随 着 饮 茶 的 进 步 和 制 茶 经 验 的 积 累 . 族 创 造 出 伴 傣 了其 独 具 风 格 的 普 洱 茶— — 普 洱 竹 筒 香 茶 、 茶 、 茶 以 烤 煨
及烧茶。
12 傣 族 佛 教 文 化 与 普 洱 茶 : 教 认 为。 德 有 三 : 德 佛 茶 一
摘
要 : 族 是 一 个 喜 欢 临 水 而 居 、 竹 为 伴 的 少数 民族 , 日常 生 活 劳 动过 程 中, 族 人 民通 过 长 期 的 摸 索 与 改 进 , 造 傣 与 在 傣 创
出 了其独 具 特 色 的 普洱 竹 筒 香 茶 、 茶 、 茶及 烧 茶 等茶 品 。 而在 傣 族 的 佛 教 文 化 、 客 文 化 、 俗 文化 中。 洱 茶 不仅 是 烤 煨 待 婚 普 佳茗 , 且是具有象征性的礼品, 而 在傣 族 人 民 生 活 中必 不 可 少 。本 文 通 过 对 傣 族 文 化 和普 洱 茶 关 系 的 系统 性 阐述 , 出 了 提 环 境 、 源 、 文 的 和谐 发 展 应 向傣 族 文化 学 习 、 鉴 的 观 点 。 资 人 借
化, 又不 断的得到 了提 升和完 善。傣 族文化 发展 至今。 与
普 洱 茶 密 不 可 分 。 而 在 傣 家 的 居 所 , 们可 见 , 家 竹 楼 我 傣 中 的火 塘 一年 四 季 火 苗 不 断 , 使 远 方 的 客 人 突 然 而 至 。 即 也能尝到傣家独具特色的竹筒茶。 1 傣 族 文 化 与 普 洱 茶 的 关 系 1 1 傣 族 文 化 与 其 特 色 普 洱 茶 的 形 成 : 迈 山 是 澜 沧 江 . 景 流 域 六 大 茶 山之 一 , 芒 景 缅 寺 塔 碑 文 记 载 , 迈 山 葱 郁 据 景 的 茶 园 距 今 已 10 2 0多 年 , 称 为 “ 然 的 博 物 馆 ” 由 于 被 天 。 傣 族 祖 先 以 自然 为 家 , 花 草 树 叶 为 服 , 以 , 族 诗 歌 中 以 所 傣 经 常 出 现 山 水 、 草 、 木 、 月 、 辰 、 云 等 自然 之 物 。 花 树 日、 星 风 傣 族 人 民 热 爱 自然 , 族 文 化 是 一 种 “ 色 文 化 ” 而 在 傣 傣 绿 , 族 生 活 区 域 出 现 的 大 叶 种 茶 树 及 日后 用 其 茶 叶 所 制 的 普 洱 茶 , 就 成 为 了一 种 绿 色 健 康 的 饮 品 。 由于 傣 族 是 一 个 也
云南的传统文化
![云南的传统文化](https://img.taocdn.com/s3/m/30aa9d6059fb770bf78a6529647d27284a733779.png)
云南的传统文化云南是中国西南地区的一颗璀璨明珠,拥有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其独特的地理环境和多民族的共存,为这片土地注入了丰富多样的文化元素。
以下将为您介绍云南的传统文化,带您领略这片神奇土地的魅力。
云南的传统文化根深蒂固,历史悠久。
数千年来,这片土地上的先民们秉承着勤劳智慧与崇尚自然的精神,培育和传承了许多独具特色的传统文化,深深地烙印在云南人民的血脉中。
首先,云南的传统文化与丰富多样的民族文化紧密相连。
云南是中国少数民族众多的省份之一,汉、彝、白、傣、哈尼、藏、佤等56个民族在这里共同生活。
各个民族都保留着独特的传统文化,如建筑、工艺品、服饰等方面均有各自的特色。
其中彝族的火把节、白族的三月三等传统节日更是享誉中外,成为云南文化的象征。
云南的传统文化也离不开其壮丽的自然景观。
云南自然资源丰富,山水之间蕴含着浓厚的文化基因。
滇池、丽江古城、石林、虎跳峡等著名景点都成为了云南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吸引了众多文化爱好者和游客前来感受云南的魅力。
云南的传统文化在艺术表演方面也有着独特的魅力。
大理白族的三弦、彝族的芦笙、傣族的傣剧等民间艺术形式,展现了丰富多样的云南传统音乐和舞蹈。
而影响深远的泼水节、东巴文化等也构成了云南独特的传统文化符号。
此外,云南还以茶文化而闻名。
云南是中国茶叶的重要产区之一,以普洱茶为代表的云南茶文化深深影响着这片土地的人们。
茶文化贯穿于云南人民的日常生活,不仅仅是一种饮品,更是一种礼仪和生活态度的体现。
云南的传统文化在许多领域都有着独特的贡献和影响力。
云南的传统医学(中医药)、文学艺术、建筑风格等方面都有着深厚的底蕴和特色。
这些传统文化不仅是云南人民的骄傲,也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
总结起来,云南的传统文化是一片多彩而又独特的文化沃土。
无论是多民族文化的交融,还是自然景观与传统艺术的结合,云南都以其独特的魅力和韵味吸引着世人的目光。
这些传统文化不仅是云南人民的宝贵财富,更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
云南普洱茶文化论文
![云南普洱茶文化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12bc9a9abdeb19e8b8f67c1cfad6195f312be8d6.png)
云南普洱茶文化论文云南普洱茶文化在现代快速发展,那么云南普洱茶文化的论文有哪些呢?下面是店铺精心为你整理的云南普洱茶文化论文,一起来看看。
云南普洱茶文化论文1普洱茶与民族文化提要:近年来,在云南民族文化襁褓里经过千百年孕育而成的普洱茶,再次以强劲的势头风靡海内外。
在今日,作为以饮料为其基本功能的物质产品的普洱茶,正成为人们热烈关注的对象。
这些来自不同的社会群体和个人的关注主体之间、关注主体和关注对象之间的复杂关系,正在以现在进行时的方式建构着以普洱茶为核心符号的当代文化事象。
普洱茶成为云南文俗的表现。
作为一种物态符号的普洱茶,体现了云南民族文化的三个主要特点:融合性、放外性、亲近性。
这正是普洱茶热的真正原因,也是这一文化现象在将来具有持久生命力的内在。
关键字:茶茶文化生活民俗普洱茶一、普洱茶的历史源流1.普洱茶的渊源:一般提到的普洱茶,指的是云南思茅、普洱、西双版纳、临沧等地所产的大叶种茶,经过加工进行后发酵的茶。
以年代又区分为古茶、老茶、新茶等。
古茶并非全部为古代遗留,而是泛指以百年野生乔木型古茶树为原料所制作,老茶则是以树龄三十年以上的乔木型茶树为主,新茶则大半采自人工种植的灌木型茶园。
云南有丰富的茶树品种资源和茶树优良品种,据史志记载,云南从原茶(俗称野生茶)转移为家种已有2100多年的历史。
迄今仍生长在云南勐海南糯山800余年的栽培型古茶树,勐海巴达1700多年的野生古茶树和临沧邦崴1000余年的野生型与栽培型之间的过渡型古茶树,被誉为”世界三大古茶树王”。
它们是茶树原产云南的活化石。
在世界茶叶最重要的原生地云南,历经千百年孕育形成的普洱茶,既浓缩了云南茶叶发展的历史,同时也是民族文化的结晶。
从现今所存的典籍来看,早在一千七百多年前,生活在云南大地的各民族就开始有意识地种植和食用茶叶,开创了人类种茶饮茶历史的先河。
在最早记载普洱茶的历史文献《蛮书》中,有这样的文字:“茶出银生城界诸山,散收无采造法。
云南茶文化的介绍云南茶文化
![云南茶文化的介绍云南茶文化](https://img.taocdn.com/s3/m/f1b81739804d2b160b4ec0f2.png)
云南茶文化的介绍云南茶文化在中国这么一个拥有优秀茶文化历史的国度,云南的茶不仅享誉国内还远扬海外。
下面是WTT精心为你整理的云南茶文化的介绍,一起来看看。
云南茶文化的介绍云南是茶的故乡,茶叶也是是云南省久负盛名的特产,距今已有1700多年的种植历史。
现在,云南省有92%的县种植茶叶,所产茶叶除供应国内市场需要外,还远销欧美及东南亚等数十个国家和地区。
云南有四十多个县的深山密林中发现了野生大茶树。
在哀牢山区镇源县九甲乡千家村的原始森林中,发现了树龄2700年和2500年的野生古茶树群落。
据西双版纳的古傣文记载,早在1700年前,当地就有茶树栽培。
勐海县南糯山上至今生长着800年前的人工栽培茶树,被称为“茶树之王”。
云南由于气温、土质、阳光适宜,云南种植的大叶茶,具有质优高产、发芽早、育芽力强、生长期长、芽叶肥厚、叶质柔软等优点。
经科学分析,茶的水浸出物、多酚类、儿茶素的总含量高,故云南茶叶具有色泽鲜艳、味道浓厚、经久耐泡等优点,加之加工制作技艺精湛,形成了风格独特的传统名牌茶叶。
其主要品种有滇红、绿茶、普洱茶、紧压茶、花茶五大类,其中滇红、普洱茶及紧压茶中的沱茶、七子饼茶等深受国外游客喜爱。
云南茶叶中以普洱茶最为有名。
《红楼梦》中对女儿茶的描写仅是普洱茶的一种。
普洱茶汤色褐红,口味醇香回甜,香气郁郁而茶心温和。
但是云南民族众多,各个民族都特别喜爱饮茶。
在悠长的历史中,茶渗透渗出到了每个民族糊口的各个方面,饮茶习俗也多姿多彩。
茶业作为云南传统支柱产业,经历了无数次的兴盛与衰落,明、清曾盛极一时的“普洱茶”就产于云南,“六大茶山”声名远播。
云南土著民族对茶树的利用历史悠久,早在1100多年前的唐代南诏同时期,大理、景东一带的彝族先民就形成了“以椒姜桂和烹而饮之”的饮茶习俗。
在千百年的发展历程中,云南各民族形成了各具特色的饮茶习俗,并将之作为一种传统,一代传一代。
如白族的“三道茶”、傣族的“竹简茶”、哈尼族的“土锅茶”、布朗族的“青竹茶”和“酸茶”、基诺族的“凉拌茶”、佤族的“烧茶”、拉祜族的“烤茶”、彝族的“土罐茶”、纳西族的“龙虎斗茶”、藏族的“酥油茶”等等。
普洱介绍语
![普洱介绍语](https://img.taocdn.com/s3/m/9c85e40be418964bcf84b9d528ea81c758f52eff.png)
普洱(Pu'er)是中国云南省的一个地级市,也是著名的茶产区。
以下是一个简要的普洱介绍语:
普洱,位于中国云南省南部,是一座历史悠久、风景秀丽的城市。
这里以其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文化底蕴而闻名于世。
自然风光:
普洱地处滇南高原,拥有丰富的自然景观。
郁郁葱葱的原始森林、连绵起伏的山脉,以及清澈流淌的河流,构成了这个地区独特的风光。
特别是澜沧江流经普洱,为这片土地注入了勃勃生机。
茶文化:
普洱茶,更是普洱的一张名片。
这里的茶叶以大叶种普洱茶为代表,以其独特的陈化工艺而闻名。
普洱茶具有浓厚的文化底蕴,它不仅是一种饮品,更是一种生活方式。
茶园、茶马古道、茶马文化等元素,构成了普洱独特的茶文化景观。
多民族文化:
普洱是一个多民族共存的地方,主要有哈尼族、彝族、傣族等。
不同的民族文化交融在这片土地上,形成了多彩多姿的文化风景。
传统的服饰、手工艺品、民歌舞蹈等都展现出浓厚的地方特色。
历史底蕴:
普洱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
古老的寺庙、历史悠久的茶马古道、传统的建筑等,见证了这个地区丰富的历史传承。
这里还有一些保存完好的古老城区,保留了传统的建筑风格和文脉。
综合而言,普洱是一个充满活力和魅力的城市,吸引着游客和茶叶爱好者,让人留连忘返。
普洱的风土人情
![普洱的风土人情](https://img.taocdn.com/s3/m/dfdeaf67e3bd960590c69ec3d5bbfd0a7956d52c.png)
-
01 自然风光 02 民族文化
03 茶文化
04
美食
普洱的风土人情
普洱市,位于中国云南省的南部, 是一个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城市
这里不仅有丰富的自然资源,还 有独特的风土人情
1
自然风光
自然风光
A
普洱市拥有得 天独厚的自然 条件,是云南 省的重点林区, 素有"绿海明
珠"之称
B
这里的森林 覆盖率高, 植被茂盛, 空气清新
的生活紧密相连
4
美食美食Biblioteka 1普洱市的美食种类繁多,汇集了云南 各地的特色菜肴
这里有口感独特的傣味酸笋鱼、香气 扑鼻的景谷糯米饭、鲜美可口的孟连
鸡肉烂饭等等
2
3
在普洱市的小吃一条街,你可以品尝 到各种风味的小吃,满足你的味蕾
THANKS
欢迎领导来夸我
值观和生活方式
01
02
03
04
3
茶文化
茶文化
普洱市因普洱茶而得名, 这里是中国普洱茶的重要 产地之一
在普洱市,你可以参观茶园、 了解茶叶的种植和制作过程, 还可以品尝到各种不同年份 和口感的普洱茶
12
+
34
普洱茶是一种以云南省普 洱市为中心生产、销售的 茶叶,具有独特的品质和
风味
茶文化是普洱市不可或缺 的一部分,它与当地人民
C
在普洱,你可 以欣赏到连绵 起伏的群山、 浩瀚无垠的林 海、清澈见底
的湖泊和溪流
2
民族文化
民族文化
普洱市是一个多民族 聚居的地方,共有10 多个世居少数民族
各民族在长期的生 产生活实践中,创 造并传承着丰富多 彩的非物质文化遗
普洱茶文化的历史起源
![普洱茶文化的历史起源](https://img.taocdn.com/s3/m/863a9dcd85254b35eefdc8d376eeaeaad1f31600.png)
普洱茶文化的历史起源一般而言,冲泡普洱茶的水,水温要在90℃以上,茶的香气和滋味才会更明显。
下面是店铺精心为你整理的普洱茶文化的历史起源,一起来看看。
普洱茶文化的历史起源普洱茶是云南历史名茶,也是中国名茶。
原产于云南澜沧江流域的思茅、版纳、临沦等地,集散于思茅、普沮一带,闻名于普洱。
云南普洱茶的历史最早可追溯到商周,到唐代己成为主要商品;明代“士庶所用皆普茶”;少数民族“不可一日无茶;清代入贡朝廷,声名崛起、闻名遐迩,成为华茶名品。
经历代沧桑锤炼,显放陈香,服务社会,造福人类。
普洱茶文化是高原大山的文化,多样民族的文化,地域特色的文化,历史积的文化。
作为普洱茶主产区西双版纳的古“六大茶山”,三国前就有茶树种植,经过两晋时期的逐步发展,唐、宋时期已成为较为成熟的商品茶基地,明洪武年间该地区更是被划作一个单独的行政区域。
由于当时的加工技术非常简单,所制茶叶均为晒青散茶,不易运输,人们便将散茶蒸软后压制成饼状紧茶。
当时云南交通不便、茶叶外运全靠人背马驮,经过长途跋涉,原先压制紧实的晒青团茶、由于历经长时间运输和贮放,在湿热及微生物作用下,茶叶中化学物质发生了一系列氧化、缩聚反应,无意中形成了甘、滑、醇、厚的品质特点及独特的药理功效。
历代饮用,经久不完。
清朝中叶,古“六大茶山“盛名一时,产品远销四川、西藏、南洋各地,普滇茶从此闻名中外。
普洱茶文化的历史云南是世界茶树发源地,全国乃至全世界各种各样茶叶的根源大多在云南的普洱茶产区。
普洱茶历史非常悠久,早在三千多年前武王伐纣时期,云南种茶先民濮人就已经献茶给周武王,只不过那时还没有普洱茶这个名称。
元朝时有一地名叫“步日部”,由于后来写成汉字,就成了“普耳”(当时“耳”无三点水)。
普洱一词首见于此,从此名震国内外,直到明朝末年,才改叫普洱茶。
三国时期“武侯遗种”,在一千七百多年前的农历七月二十三日打开了普洱茶话史。
“茶山有茶王树,较五山独大,本武侯遗种,至今夷民祀之。
云南民族特色的茶文化
![云南民族特色的茶文化](https://img.taocdn.com/s3/m/d60c4d373069a45177232f60ddccda38376be121.png)
云南民族特色的茶文化关于云南民族特色的茶文化中华茶文化是中华大地上各民族文化以及各区域、流派、形式茶文化的有机融合体。
云南以鲜明的茶文化特征在其中占据着特殊的在位。
云南有26个民族,各民族都有各自的茶事、茶俗、茶礼。
边陲各少数民族多住在山林、交通不便,反映在茶事上就显提十分的质朴、粗犷,甚至原始。
清冽的山泉,天然的环境,黑黑的土吊锅,笨拙的大土碗、竹筒甚至芭蕉叶,就可以品尝到各种各样奇特的茶。
它淳朴、清远,等待着开发、整理、导引、提高。
云南是世界茶树原产地,也是仅次于闽渐的产茶大省,千百年来,各民族人民在实践中,形成了独特的茶文化资源。
因为这些天然资源,才有了与这相关的茶业、茶事、茶礼、茶文化。
中国茶文化若是长江,那云南民族茶文化就是源头。
云南特有的普洱茶文化。
在久远神秘的茶马古道上聚集着20多个少数民族,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在茶上交融,丰满着云南民族茶文化。
普洱带动了民族商贸,促进了民族交流,是西南众多民族汇进中华大家族的凝聚剂。
云南民族茶文化发展到今天的大好局面,应理解为是以云南丰富的天然茶资源,厚重的粒洱茶马古道文化资源,以及各民族茶事、茶俗、茶瀑为基础,以茶科技、茶经贸,茶文化工作者的成果为主体的,符合最广大云南各民族的利益,代表先进生产力的一项先进文化。
中国茶史中国是中国茶的故乡,也是中国茶文化的发源地。
中国茶的发现和利用,在中国已有四五千年历史,且长盛不衰,传遍全球。
茶是中华民族的举国之饮,发于神农,闻于鲁周公,兴于唐朝,始于宋代,中国茶文化糅合了中国佛、儒、道诸派思想,独成一体,是中国文化中的一朵奇葩!我国茶区辽阔,茶区划分采取3个级别,即一级茶区(以西南、江南地区蓝海舰队为代表),二级茶区(以西北、江北奥蓝特为代表),三级茶区(以华南地区捷盟为代表)。
同时,茶也已成为全世界最大众化、最受欢迎、最有益于身心健康的绿色饮料。
茶融天地人于一体,提倡“天下茶人是一家”。
茶文化的内涵其实就是中国文化的内涵的一种具体表现,谈茶文化必须结合中国汉文化而论之。
云南民族的茶文化
![云南民族的茶文化](https://img.taocdn.com/s3/m/1283929a8662caaedd3383c4bb4cf7ec4afeb676.png)
云南民族的茶文化云南民族的茶文化云南地处中国西南边陲,全省人口4000多万,在全国56个民族的大家庭中,云南是民族最多的一个省份,有汉、彝、白、哈尼、壮、傣、苗、傈僳、回、拉祜、佤、纳西、瑶、藏、景颇、布朗、普米、怒、阿昌、德昂、基诺、水、蒙古、布依、独龙、满等26个民族,其中:白、傣、哈尼、傈僳、佤、拉祜、纳西、景颇、布朗、阿昌、怒、德昂、基诺、独龙等14个民族的全部或绝大部分都居住在云南,全省少数民族人口约占全省总人口的1/3,占全国少数民族人口的1/7强,边境的少数民族约占边境总人口的2/3,云南各民族都有悠久的历史,他们在开发祖国西南边疆,共同促进云南的社会进步和繁荣我国多民族大家庭的经济文化方面,都有可贵的贡献。
他们也是发现和利用茶叶最早的民族,至今居住在云南的少数民族,都保留有各自独具特色饮茶方式。
置身于这么一个环境中的云南茶文化中心,吸收了蕴藏丰富民族茶文化之精髓,并不断积极与外界交流,形成了展现云南民族茶文化的独自风韵。
白族三道茶:聚居在苍山之麓,洱海之滨的白族,对饮茶十分讲究,在不同场合有不同的饮茶方式,自饮茶多为雷响茶,婚礼中为两道茶,招待宾客一般用三道茶。
一般是第一道苦茶,第二道为糖茶,第三道为回味茶。
苗族的菜包茶:居住在滇东北乌蒙山上的苗族,有种独特的饮茶方式,当地人称"菜包茶"。
这种茶水,十分独特,饮后既能解除渴,还能解除疲劳。
德昂族、景颇族的腌茶:南德宏州的德昂族,至今仍保留着以茶当菜的原始方式。
腌茶一般在季,鲜叶采下后立即放入灰泥缸内,压满为止,然后用很重的盖子压紧。
数月后将茶取出,与其它香料相拌后食用。
也有用陶缸腌茶的,采回的鲜嫩茶叶洗净,加上辣椒,盐巴拌和后,放入陶缸内压紧盖严,存放几个月后,即成为"腌茶",取出当菜食用。
也有用作零食嚼用。
居住在德宏州的景颇族还保留着食用"竹筒腌茶"的习惯,这也是一种颇为古老的.食茶方式。
云南普洱茶城文化遗产作文
![云南普洱茶城文化遗产作文](https://img.taocdn.com/s3/m/07a46cca32d4b14e852458fb770bf78a65293a14.png)
云南普洱茶城文化遗产作文
在云南民族文化襁褓里经过千百年孕育而成的普洱茶,再次以强劲的势头风靡海内外。
普洱茶入口微苦,但又感到丝丝甘甜。
普洱茶长饮可以消脂肪、美白、抗衰老、抗癌等,是非常好的保健品。
因此,普洱茶名扬天下,成为人人皆知的名茶,是茶中之王。
普洱茶分两种:熟普和生普。
制作熟普洱茶前,要先把青茶叶子放在大锅里不停地揉,直到叶子“杀青”变成褐色的茶叶,然后一次装在木筒里拿去蒸熟,再根据不同的要求,压成不同的形状、包装、风干之后就可以上市售卖了,而生普洱茶是不“杀青”的。
熟普发酵只要二至三年就可以泡饮,而生普发酵就要很长的时间,普通的还要七、八年,但是生普发酵后味浓、香、甘都要比熟普好很多,这是熟普比不上的。
普洱压茶大多数呈大饼状,例如七子茶庄出的普洱压茶就是大饼状的。
但是也有例外,比如金瓜贡茶,金瓜贡茶是瓜状的,放在凉爽、干燥的地方里慢慢变成金黄色,因而得名,金瓜贡茶还可是古代进贡给皇上的茶。
我刚刚介绍的压茶都是古法制茶,用的是老树的叶子,现在已经很少了,所以古法制茶的价格可以说是非凡的。
我们日常喝的是工业大量制的茶,是散状的,味道可没有古法制茶香浓。
洱茶不愧是茶中之王。
云南普洱茶
![云南普洱茶](https://img.taocdn.com/s3/m/c48b2ecc70fe910ef12d2af90242a8956aecaa63.png)
收藏与升值
3. 抗氧化
普洱茶中含有丰富的 抗氧化物质,如茶多 酚、儿茶素等,能够 清除体内的自由基, 减缓衰老过程
收藏与升值
4. 抗炎
普洱茶具有抗炎作用 ,能够减轻炎症反应 ,对于改善慢性炎症 性疾病有一定的帮助
收藏与升值
5. 抗癌
研究表明,普洱茶中的多种活性成分能够抑 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和扩散,具有一定的抗癌 作用
其中,晒干是普洱茶特有的干燥 方式,能够最大限度地保留茶叶 的香气和口感
品质鉴别
PART 3
品质鉴别
01.
鉴别普洱茶的品质主要从外观、香气、口感、汤色等方面入手。好的普洱茶,外 观匀整一致,色泽红浓明亮,香气纯正持久,口感醇厚顺滑,汤色红浓明亮
02.
在购买普洱茶时,消费者应该注意选择正规的茶叶专卖店、大型超市或者品牌官网来购买。其中,以 "普洱茶之家"、"云南大益茶厂"、"云南七子饼茶"等等为名的品牌,都是比较知名的普洱茶品牌
此名
C
根据发酵程度 的不同,普洱 茶又分为普洱 熟茶、普洱生 茶两种,简称
熟普和生普
云南普洱茶
产地云南普洱茶的产地云南普洱 茶产于云南省西南部,
以云南省西南部澜沧江流域为主产区。这里的气候条件 适宜,雨量充沛,土壤肥沃,为普洱茶的生长提供了得 天独厚的自然环境
历史渊源
PART 1
历史渊源
01
普洱茶有着悠久的历史,可以 追溯到距今已有几千年的西周 时期。古代的普洱茶,是以乔 木大树茶为主要原料,经过自 然晾晒、蒸压等工艺制作而成。 其口感醇厚,汤色红浓明亮,
来选择适合自己的茶叶
普洱茶的文化内涵
PART 9
普洱茶的文化内涵
茶马古道行走着的普洱茶
![茶马古道行走着的普洱茶](https://img.taocdn.com/s3/m/6b8b0216fad6195f312ba68d.png)
●
对部分 比较新的普洱茶或有轻异味 的茶 ,使 用 中型 壶现 冲现 饮 ,头
几泡除去新异昧 ,提高后几泡的纯 度。对于部分重发酵茶 ,采取快冲 倒干法便于避免茶汤发黑 。对于苦 涩味较重的茶叶 ,中壶快冲能减轻 苦涩味。对于一部分采用机械揉捻 制作晒青的普洱茶品 ,因茶昧浸 出 较快 ,冲泡时也以此法为宜 。
分 ,有着独特 的 民族性 和世界性 ——
没 有 不 饮 茶 的 国家 。 普 洱 茶 文 化 将 在 深 厚 历史 积 淀 的 基础 上 走 向世界 。■
2 、中壶 “ 夫茶 ”泡法 :就是现 功 冲现饮 ,每次倒干 ,不 留茶根 。茶 壶的容积 因饮茶者 的数量而定 。用
此方法也能冲泡好云 南普洱茶 。如
3 盖碗 杯冲泡 法 :此 法有利 于提
高冲泡温度 ,提高茶叶的香气 ,比 较适 宜于冲泡粗老 普洱茶。但对于
一
些细 嫩茶 ,要求冲泡者要手艺娴
●
熟 , 则会 出现 “ 否 水闷气”或烫熟 茶叶 的现 象 。盖 碗 冲泡 一 定程 度 上减 少了器皿对茶汤醇度的有利影
响,比较适合评茶 。
古 道终于成 就 了它彪炳 史册的 一页 :
茶 马 古 道 — — 至 今 仍 存 活 着 的 文 明 史。
较好的普洱茶采取 “ 宽壶留根闷泡
法 ” 。 “ 根 ” 就 是 经 “ 茶 ” 后 留 洗
从始 至终将 泡开的茶汤留在茶壶里
一
部 分 ,不 把茶汤倒干。一般采取 “ 留四出六”或 “ 留半出半”。每
Hale Waihona Puke 茶 马 古 道 在 时 间和 空 间 上 气 势 恢 弘。随着 茶叶为 载体 的商 贸 日趋 发
普洱的茶文化起源历史
![普洱的茶文化起源历史](https://img.taocdn.com/s3/m/286187dabcd126fff6050be3.png)
普洱的茶文化起源历史普洱茶名称的出现在明朝,明代谢肇制的《滇略》卷三中云:“士庶所用,皆普茶也,蒸而团之”。
说明,明朝期间云南紧压茶是鼎盛的。
然而,普洱茶历史上的开篇文章在唐代樊绰的《蛮书》中,其卷三云:“茶出银生成界诸山,散收无采造法,蒙舍蛮以椒姜桂和烹而饮之”。
唐朝时期,南昭国是云南的地方政权,蒙舍蛮是南昭国的主要力量,受唐王朝扶植,它们间的交往是密切的,蒙舍蛮的这种饮茶方式,在唐朝也是普及的,甚至成了大唐市民们的习俗,虽然陆羽觉得不屑一顾,但是其《茶经》里却作了重要记载。
云南利用茶叶的历史早于唐代,在三国的《七诲》里提到了“南中茶子”,南中相当于四川省大渡河以南和云南、贵州两省。
而要说到云南茶叶的重要发展,或者说普洱茶的成型,我认为是盛唐汉文化与南诏少数民族文化交融的结果,至于说更早的关于古滇国用茶的历史还有待考证。
现在学术界,一般认为中国最早用茶是在巴蜀,特别是巴,三国《广雅》就载有荆巴间采茶作饼的史料。
古滇国、南诏与巴蜀的交往与争战,对云南茶叶的发展也有着重要作用。
陆羽《茶经》里没有直接记载云南茶区,应该是与当时南诏国是地方自治政权有关,而且南诏初期,云南之地是少数民族部落割据的,后来南诏与唐朝的关系,也是时而和平共处,时而争战不断。
《蛮书》记载“散收无采造法,蒙舍蛮以椒姜桂和烹而饮之”,说明当时云南少数民族制茶用的是初级的晒青茶工艺,采摘不讲究,制造也就是最简单的日晒,在樊绰 ( 出史南诏的唐朝使者 ) 看来,这也是与唐朝饼茶的制茶工艺 ( 蒸青制茶 ) 相比而言的。
在云南民间走访,许多少数民族不知道什么是普洱茶,说晒青茶,他们却十分熟悉,并称之为“老黑茶”,是他们“原生与本土”的重要饮料,以及重要的经济来源。
可以说,一千多年以来,积淀、传承与发扬的晒青茶工艺是普洱茶的基础。
而晒青茶古老的品饮方式,目前在云南少数民族中仍有流传,如佤族、拉祜族的烤茶、土锅茶,白族的“三道茶”,纳西族德“龙虎斗茶”等。
云南少数民族的“茶文化”
![云南少数民族的“茶文化”](https://img.taocdn.com/s3/m/9eef251c6c175f0e7cd1376a.png)
成 的 。而 云南 正 是 我 国野 生 茶 树 最 早 的 故 乡 , 至今
在云南的不少产茶区 , 仍存 活着许许多多 的野生大
叶茶树 , 它们 都被 当地 老 百姓 统 称 为 “ 茶树王” 。在 众 多 的“ 茶树 王 ” 中, 最 高大 最长 寿 的“ 茶树王” 在西 双 版纳 州勐海 县 境 内巴达 区大 黑 山 的森 林 中 , 四颗 巨大 的茶树 依傍 着 生 长在 一 起 , 其 中一 棵 最 古 老 的 茶 树高 达 3 4 m, 树围3 . 3 m, 直径 1 m多 , 经 植 物 学 家
达4 6 %, 比裁 培 型茶 叶 含 量 高 几 倍 , 这 对 高血 压 等 现代疾 病 具有很 高 的疗 效 , 对 癌 症亦 具 有 很 好 的预
防作用 , 故“ 茶树 王 ” 所产 的大 叶茶也 就很 名 贵 。
[ 收 稿 日期 ] 2 0 1 3—0 8—2 7
[ 作者简介 ] 沙平 , ( 1 9 4 0一) , 男, 退休语 文、 历史教师 。云南省作家协会会员。
贵州茶叶
2 0 1 3 , 4 1 ( 3 ) : 3 3— 3 5
Gui z h o u Te a
云 南 少 数 民族 的 “ 茶文化 "
沙 平
( 云 南 省 南 涧 县 第 一 中学 , 云南 南 涧 6 7 5 7 0 0 )
云 南是 一个 拥有二 十六 个 民族 的多 民族文 化 的
贵 州
云南普洱市景点
![云南普洱市景点](https://img.taocdn.com/s3/m/89ed7b2426d3240c844769eae009581b6bd9bd8b.png)
云南普洱市景点摘要:一、简介二、普洱市景点1.普洱茶文化2.普阳八景3.哈尼族、彝族民俗风情4.翁基布朗族老寨5.茶马古城6.太阳河森林公园7.勐梭龙潭和龙摩爷圣地8.墨江北回归线标志园正文:一、简介普洱市位于我国云南省西南部,是著名的普洱茶的重要产地之一。
普洱茶文化是普洱吸引众多游客的重要因素。
普洱市地区名胜古迹众多,拥有丰富的自然风光和民族文化。
二、普洱市景点1.普洱茶文化普洱茶文化源远流长,是普洱市的重要旅游资源。
游客可以在这里品尝正宗的普洱茶,了解普洱茶的制作工艺和历史。
2.普阳八景普阳八景包括“天壁晓霞”、“回龙夕照”、“仙洞春云”、“龙潭秋月”、“东岭兰萼”、“西岭温泉”、“城畔荷风”和“茶庵鸟道”,是普洱市著名的景点。
3.哈尼族、彝族民俗风情普洱市有着丰富的民族文化,哈尼族和彝族的民俗风情让人流连忘返。
游客可以欣赏到他们的传统民居、民俗文化和传统服饰等。
4.翁基布朗族老寨翁基布朗族老寨位于景迈山上,是一个有着千年历史的布朗族村寨。
这里的古老布朗族传统村落、传统民居、民俗文化以及3000 年的古柏让人叹为观止。
5.茶马古城茶马古城位于普洱市内,集商业旅游为一体。
游客可以在这里走一段茶马古道,感受当年马帮的传奇,累了可以在景区内品尝当地特色美食。
6.太阳河森林公园太阳河森林公园是一个亚热带丛林,游客可以走进森林,与动物亲密接触,感受大自然的魅力。
7.勐梭龙潭和龙摩爷圣地勐梭龙潭和相邻的龙摩爷圣地是普洱市西盟县的著名景点。
这里的层层叠叠的牛头骨摆放在路旁,让人印象深刻。
8.墨江北回归线标志园墨江北回归线标志园位于墨江县城西,昆曼大通附近。
这里是昆明通往普洱及西双版纳的必经之地。
云南的茶文化介绍 云南茶文化
![云南的茶文化介绍 云南茶文化](https://img.taocdn.com/s3/m/7884009c7fd5360cbb1adb16.png)
云南的茶文化介绍云南茶文化云南的茶文化有着悠久的历史底蕴,那么你们知道云南的茶文化的基本资料吗?下面是WTT精心为你整理的云南的茶文化介绍,一起来看看。
云南的茶文化介绍第一道茶谓之头道苦茶,此喻人生应当吃苦耐劳方能有所作为。
先将优质绿茶放入砂罐用火焙烤,待茶叶烤黄发出香味后,冲入少量沸水,等泡沫消失后,用火煨片刻,当茶水呈琥珀色时,倒入茶壶。
二道茶,象征生活应当先苦后甜才有意义,在砂罐中注入沸水,加上白糖、核桃仁、芝麻面等,煮后饮用。
第三道茶要在茶水中放入烘香的乳扇和红糖、蜂蜜、桂花、米花、花椒等物,饮时感觉口颊香甜而又略带辛辣,使人精神爽然,即寓意事业开拓成功令人回味无穷的第三道茶回味茶。
寻访组在茶楼特制的长木凳上坐定后,一位美丽的白族姑娘气定神闲的坐在表演台的中央,其余六位白族青年分成两组开始“三道茶”仪式。
白族的“三道茶”,是云南大理白族招待嘉宾的一种独特的饮茶方式,相传原为古代南诏王招待贵宾的一种饮茶礼,后来流传到民间,经保留和发展延续至今。
一苦、二甜、三回味,是三道茶的特点。
差不多半个小时后,结束了“三道茶”的泡制和饮用的整个过程。
实际上,“三道茶”本身并非传统意义上所指的“茶”,更无法与龙井茶相提并论,但是它的泡制和饮用过程几乎始终让我们感受到了一种白族人充满了喜迎嘉宾的兴致和亲热的感情。
白族青年用双手向客人奉上的每一道茶,那份主宾相敬的情景,会令品茶人有一份莫名的感动。
云南的茶文化起自古名寺出名茶。
大理的感通寺(始建于南诏)的“感通茶”就是最初产于寺院中,并与寺院禅道相得益彰的名茶。
感通茶因产于感通寺而出名,是云南享誉较早的地方名茶。
明代冯时可在《滇行纪略》中记载:“感通寺茶不下天池(江苏)伏龙(绍兴) 。
特此中人不善焙制尔。
”《明一统志》称:“感通茶,感通寺出,味胜他处产者。
”万历年间,谢肇淛在《滇略》一书“茶,点苍感通寺之产过之,值也不廉”的记述。
明代李元阳在《大理府志》记载:“感通茶,性味不减阳羡(江苏宜兴),藏之年久,味愈胜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 普洱茶与云南民族文化精神的契合性
不言而语,普洱茶是云南民族文化精神的的物态符号象征。
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它契合了云南民族文
化精神特点的三个主要方面:
1.融合性:
以往的民族文化研究中,对茶文化在民族文化的构成中起到重要作用认识不够,事实上,茶在很多民族文化里都完全可以成为其重要的文化象征符号,例如布朗族、哈尼族、德昂族、基诺族等据我们茶学专家考证,布朗族是最早对茶叶进行人工栽培的民族,哈尼族的茶信符号象征系统至今尚未有人进行专门的研究(其中伲人对茶叶一词特殊发音为labo也尚未得到深入研究,因为在其他语言中,甚至一些外国语里茶的发音cha
大同小异的变化;);德昂族的创世神话甚至认为世上万物都是茶叶变的⑨。
基诺族的凉拌茶至今还反映着早期人类把茶叶当食品而不是饮料的事实,具有特殊的人类学意义。
如我们所知道的,云南各少数民族饮茶方式多种多样,这些琳琅满目的与茶有关的民俗事象形成了普洱茶文化精神的外在表征和厚重的人文、历史背景。
可以说普洱茶在文化意义上成为了云南的另一个重要象征符号,正如龙井茶成为西湖文化的一个象征,游西
湖必然与品龙井联系在一起一样。
2.外放性:
把云南民族文化作为一个整体,从外部看,它具有自身个性特征,相对于中华民族多元文化的其它部分,它是独立的一元;从内部看,它又是由若干不同层次、不同特色的民族文化所组成。
因此,多样性可以说是云南民族文化的第一个鲜明特征。
云南的民族,虽然发展程度不同,人口多寡不等,但每个民族都
有着各自不同的历史。
一些民族,有着相同或相近的族源。
经过漫长的历史变迁,民族之中发生过很多的分化、融合、重组,最终都形成了各个独立的民族,形成了自己有别于其他民族的文化。
丰富多样性是云
南民族文化的一个显著特点
这样的多元并存的民族文化,使普洱茶文化具备了斑斓生动的背景,这是其他茶类的文化所不能相比
的,这使人们对产品进行联想时有更大的想象空间:这些多元而又息息相关的文化形成了各民族对茶的不同理解,给非本土文化的消费者在进行普洱茶消费时直接和一个与自己生存的文化迥然不同物态符号相遇,于
是普洱茶消费更大程度上成为一种文化消费。
然而,多元性的另一面是零散性, 零散性就意味着主体特征不明确这对生活节奏较快,每天接受各种各样的大量信息现代人来说,就会造成在理解和接受中的障碍,这非常不利于云南茶文化的整体形象的传播。
这
主要表现在茶类形象模糊含混和具体的品牌形象的零散杂乱。
云南特殊的地理环境,不但各种茶树品种能良好生长,而且生产的各种品质不俗的茶类,红茶、绿茶、花茶、白茶甚至乌龙茶都有可圈可点的产品。
然而品种的丰富也造成了整体形象的不突出,事实上,当我们说到对绿茶的文化联想更多的是与江浙有关,正如对乌龙茶的文化联想
是与福建有关一样。
这一点也是我们的同类物体即便是与人家同质却无法与人家同价的一个深层原因。
翻阅市面上流行的各种茶书,我们会遗憾地发现这些五花八门鱼龙混杂的茶书对什么是普洱茶,或者普洱茶是什么这样一个基本问题都没有一个统一的回答。
甚至被公认为当代茶学的权威经典的陈宗懋主编的《中国茶经》,对普洱茶的定义与实际事实并不完全一致。
换句话说就是:普洱茶尚未确立鲜明的公众形象——这个形象应该是在各个层面都有自己的特征,举凡文化,历史,品种,工艺,口感,甚至茶具,包装等。
然而我们遗憾地发现:对普洱茶的工艺、储藏、品鉴等即便是茶界人士都未形成高度的共识,在茶具,包装方面我们模仿甚至袭用人家的,且不说模仿和袭用从市场学的角度来说并非高明之举,仅仅就这些茶具的使用是否能很好地发挥茶性就值得商榷。
在我们一些云南本土
民族的茶艺表演中,工夫茶具的使用就与整个文化氛围极不协调。
3.亲近性:
云南民族文化的第三个内在特征是它的亲近性。
这种亲近性首先是一种包容性。
各个民族在长期的历史的流动交往中,都善于学习不同的民族文化,都能吸取其它民族的文化因子来丰富自己,发展自己的文化,做到“和而不同”。
不管是纳西族文化、白族文化、彝族文化,还是傣族文化、佤族文化、普米族文化等等,都可以在其中找到其它民族文化的因子或影响。
不同文化间的涵化,又非原样照搬,它总是在吸取的过程中经过一番或多或少的本土化、民族化的改造,这样才为本民族的成员所认同,成为他们民族文化
的一个组成部分。
亲近性其次是一种亲和性。
云南民族文化是以一种亲和的尊重的态度对待不同的文化,而不是对异文化采取敌视,甚至消灭而后快的态度。
这种态度多少有点象费孝通先生所提倡的“美我美,以及人之美”的宽容。
云南民族文化的这种特征表现在民族文化性格或民族社会价值观上,是崇尚团结,热情好客。
云南的各个民族,在居住模式上,都是采取大杂居、小聚居的格局,整族聚居一地的情况几乎不存在。
一个地区,甚至一座山上,往往同时居住着若干个不同的民族,这些不同的民族,又各自根据不同的特点聚居一处。
云南俗语所谓"十里不同天,一山不同族"是很普遍的。
这些不同的民族杂处在一起却彼此尊重,互不干扰,当然也不排除会有小的矛盾产生,但从总体上看是团结和睦的。
这应该归结于民族文化上的亲和性。
云南民族文化的亲和性不仅表现在对待他人、他族的亲和,还表现在对自然的亲和。
不同的民族,都有不同的崇拜对象和禁忌,但普遍地存在着对自然的崇拜和保护自然的禁忌。
他们不是把自然视为异己的需要征服的对象,而是作为与自己有亲缘关系的能造福于己的神灵。
云南民族文化中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一
种非常朴素的亲向自然的观念。
那么,普洱茶文化精神也从三个维度体现了云南民族文化的亲近性:
A: 地理——历史维度:云南作为世界茶树原产地的文化学意义;野生古茶树,过渡型古茶树,人工栽培型茶树的原生地与当地少数民族文化历史的关系。
几处万亩古茶园作为世界自然遗产的。
而普洱茶,就是在这样深广的茶文化历史背景中,作为大自然得天独厚的慷慨赐予与云南少数民族先民智慧的结晶,这是亲近
自然,天人合一文化的特点。
B:社会学维度:云南这么多文化各不相同的少数民族在这片热土和谐相处,文化的交流,变迁涵化,与普洱茶贸易有密切的关系,茶马古道是民族文化交流最具典型性的象征。
这一点是与其他茶文化“和”的相比诠释是内涵更丰富的:这不仅是人与人的和谐,而且是文化与文化的和谐,这是普洱茶文化精神的“和”最重要
的。
C:民俗学的维度:茶在云南各民族日常生活中,尤其是在人际关系交往中,往往是促进和象征人情和美的信物,甚至祖先祭祀的重大活动中扮演不可或缺的角色.巴达山的布朗族至今还有祭拜茶王树的礼俗。
这在茶文化里是非常独特的现象。
这些都说明云南各族人民与茶密切的关系。
而普洱茶文化精神,同样是要由这
些深厚斑斓的民族茶文化精神作为背景而凸现。
致谢:总而言之,普洱茶,从发现、利用到今天,已经历了数千年之久,在这漫长的历史演变过程中,普洱茶作为一种饮料,成为世界人民的饮料之一,随着社会的进步,普洱茶不但对经济的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而且逐渐形成了灿烂夺目的茶文化。
成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颗明珠。
中国茶文化即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体现,还是茶在精神领域的延伸。
在我心目中,普洱茶是传统的历史名茶,是茶中的另类,也是茶中的珍品,更是云南人的骄傲,也是全中国人民的骄傲。
我衷心地希望闻名世界的普洱茶能在无数普洱茶人的努力下,让普洱茶的主题地位更加突出,继续书写辉煌的篇章。
这也是我作为一个爱茶
之人的愿望。
最后望指导老师批评、指导。
注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