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方法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方法

一、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创造意识是一种总想用新的思路、新的方法去解决问题的意愿和态度。创造意识强的

人总能够从不同寻常的独特视角来研究问题,产生出强烈的创造欲望和创造勇气。创造意

识来自于问题的质疑,只有善于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人才能引导他产生创造的冲动。波

利亚指出"学习的最好途径是自己去发现。在问题解决的的学习过程中,教师要为学生创

造一个适合学生自己去寻找知识的意境。"

引导学生自己去做,就必然出现学生经常不用教师讲的或课本上现成的方法和思路去

解决问题的现象。而且正确和错误都有可能出现,正确时,说明学生能够理解基本的原理;出错时,也未必不是一种好的现象,这正说明学生不满足于依葫芦画瓢,也说明学生具有

创新精神。而我们很多一线的教师,往往只注意了前者,忽略后者。在一堂计算教学课中,教师出示了这样一道题:7.5×28+17×2.5。在研究计算方法时,绝大多数学生都认为应

该先做乘法再做加法。这时有一位学生提出能不能用7.5+2.5×28+17进行计算?很显然这

个学生错误的使用了提取公因数的方法进行计算。在这种情况下,有的教师会告诉学生你

仔细想一想法则,随着教师简单的否定,在羞涩中学生刚刚萌发的创新意识被扼杀掉了。

而有些教师并不急于否定学生,首先表扬学生这种大胆的设想具有创意性,再提出是否存

在问题?有无解决的方法?随着问题的提出,激发了学生的研究意识,从而通过研究发现了

多种较新颖独特的计算方法:1原式=7.5×17+17×2.5+7.5×11=7.5+2.5×17+7.5×11;2

原式=7.5+2.5×28-2.5×11;……这样不仅鼓励了学生最初萌发的创新意识,而且极大的

调动了学生们创新的欲望。两种不同的处理方式会产生两种截然不同结果。因此,在日常

的学习中,我们应鼓励、启发和诱导学生提出问题和设想,因为这是一个人从已知伸向未

知的世界的心理触角,是创造意识的体现。古人云:"学贵知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只有不断的鼓励学生的好奇心,敢于想传统的方法和权威挑战,才能够不断的激发

学生的创造意识,发展学生的创造力。永不满足的怀疑精神是创造之母。

二、善于激发学生的创造动机。

创造动机是直接激励和推动学生去从事创造活动的内在驱动力。创造动机可以来自儿

童的内在动机,也可以来自儿童的外在动机。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可以相互转化。对于小

学生来说外在动机有更加直接的激励作用。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使用鼓励的语言、信任的表情和及时的肯定和表扬,激发

学生的各种创造动机,启迪他们的创造精神。在长、正方体表面积的练习课上,我为学生

设计了一节磁带盒的包装设计课,课上要求学生利用所学的知识对现有的磁带盒的外包装

进行设计,学生从节省材料、美观新颖、使用便利即环保等多个方面分组进行了研究,并

利用教师为学生提供的学具把自己的设计制作出来,极大的激发了学生的创造动机,在学

生的演示过程中,教师及时的鼓励,赞许的眼光,极大的激发了学生的创造热情。学生设

计出了阅览式、书架式、礼品式……多种包装设计。同时加深了对长、正方体的理解。即

掌握了知识又发展了自身的能力。因此,教师应利用外在动机的激励作用,促进内在动机

的发展。因为内在动机更有助于学生进行创造活动,发展和提高创造能力。

创造动机还与学生的成就动机水平有关。研究表明,成就动机高的学生敢于面对困难,有较强的毅力,富于挑战性,能从完成任务中获得满足感,热衷于担任富于开创性的工作,并在完成任务时敢于创新,即使遇到挫折失败也会加倍努力,直至成功。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分层次调动不同类型学生的创造动机,开展合作学习,发挥不同类型学生的特长,使

每个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都有获得成功的体验,是极为重要的。还是在包装设计一课中,有

的学生思维的创新意识极强但动手能力很差,有的学生手很巧,但缺乏创新精神。因此利

用分小组合作的方式,采用优势互补,同样可以激发不同层次学生的创作动机,相互促进

共同提高。因此,创造动机的激发,并不只局限于某一部分特定的学生,而应面向全体学生,充分调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孔子云:"三人行,必有吾师。"发展每

一个学生的特长,激发每一个学生的创造动机,是历史富于每一位教师的使命。

三、积极发展学生的创造思维。

创造离不开思维。吉尔福特在研究智力结构时,通过因素分析发现了聚合和发散两种

不同类型的思维。聚合思维是指利用已有知识经验或传统的方法来解决问题的一种有方向、有范围、有条理、有组织的思维方式。而发散思维是既无一定方向,又无一定范围,不墨

守成规,不因循传统,由已知探索未知的思维方式。吉尔福特认为:"经由发散思维而表

现于外的行为即代表个人的创造性。"创造思维在行为上有以下三个特点:流畅性、变通

性和独特性。

发展学生思维的流畅性、变通性和独特性是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的三个重要环节。教

师应注重通过不同类型的课,有侧重性的发展学生的思维。例如在概念和应用题的教学中,教师应有意识的发展学生的思维流畅性,因为在这类课中,学生需要表达自己的观点;组

织和联络所需要的知识和观念;通过语言体现和表达自己的想法。在这个方面,有经验的

教师通常从低年级就开始培养,循序渐进。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由能力较强的学生到能

力较差的学生,逐渐形成学生的能力。切不可操之过急。商不变的性质、分数的基本性质

和比的基本性质是不同年龄阶段三个有关联的概念,在学习商不变的性质时,由于学生年

龄较低,教师可采用引导概括的方式,逐渐形成概念。在学习分数的基本性质时,由于有

了前面的知识基础,教师应尽可能的让学生独立进行概括。在六年级学习比的基本性质时,教师完全可放手发动学生,大胆的猜想,积极的验证从而主动的形成概念。使思维能力得

到发展。而思维的变通性,教师可通过应用题的一题多解,对判断题、选择题的分析研究,及几何公式推倒过程中推倒方法的灵活应用等不同方法加以训练和引导。在发展思维的独

特性方面,教师一方面要善于扑捉学习过程中学生有新异性的想法,另外,可以通过活动

课和思训课,创设有利于发展学生思维独特性的情境。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