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家族哭嫁歌
土家族哭嫁歌与婚俗研究
土家族哭嫁歌与婚俗研究哭嫁,是土家族婚俗的一个重要内容。
土家姑娘在同男方商定结婚的日子前十天半月,就不再出门做活。
先是在闺房放一方桌,置茶十碗,邀亲邻九女依次围坐,开始哭嫁。
新娘居中,叫“包席”,右女为“安席”,左女为“收席”。
新娘起声,“安席”接腔,依次哭去,不分昼夜。
哭有规矩:母女哭,姑侄哭,姊妹哭,舅甥哭,姑嫂哭,骂媒人……哭三五天,有长达十天半月的。
主要内容有回忆母女情,诉说分别苦,感谢养育恩,托兄嫂照护年迈双亲,教女为人处世等。
哭嫁歌一般为即席作,见娘哭娘,见婶哭婶。
哭词各不相同,也有固定哭词。
哭有曲调,抑扬顿挫。
哭嫁的哭唱形式根据出嫁的进程来划分,一般分为:“一人哭唱”和“两人哭唱”两种,“一人哭唱”即姑娘哭诉自己的命运、哭祖宗、哭父母的养育恩情、哭兄嫂姐妹的情谊以及哭诉封建婚姻和媒人可恶可恨的欺骗行径等。
如“哭父”:天上星多月不明,爹爹为我苦费心,爹的恩情说不尽,提起话来说不尽。
一怕我们受饥饿,二怕我们疾病生;三怕穿戴比人丑,披星戴月苦费心。
四怕女儿无文化,把女送进学堂下,如今女儿已成人,花钱费米恩情大。
一尺五寸把女盘,只差拿来口中衔;艰苦岁月费时日,挨冻受饿费心血!女儿错为菜子命,父母枉自费苦心;女今离别父母去,内心难过泪淋淋!为女不得孝双亲,难孝父母到终身;水里点灯灯不明,空来世间枉为人!“两人哭泣”称为“姊妹哭”,即是由出嫁姑娘先哭,陪哭人在一旁劝慰哭,从句尾插入,两人哭唱一起一落。
寨里的亲友每晚都要来陪哭,非亲非友的少女们也互相邀约,成群结队来学哭嫁,如姐妹对哭:姐:“梭罗树上十二丫,我们同根又同丫;今朝姊妹要分离,离开绣楼好孤单!妹:“梭罗树上十二丫,我们同父又同娘;今朝姐妹要离开,难舍难分情难断!姐:“梭罗树来台对台,我姐心里难宽怀;丢你妹妹婆家去,逢年过节又才来!妹:“梭罗树来台对台,望姐心里多宽怀,多承姐姐把妹待,姐的教诲记心怀!下塌:人断气时,由儿子跪在地上烧落气纸钱。
试析土家族哭嫁歌
2、演唱形式独特
2、演唱形式独特
土家族哭嫁歌的演唱形式独特,包括独唱、对唱、合唱等多种形式。其中, 独唱最为常见,演唱者通过个人情感的抒发,表达了对婚姻、家庭的和对自由恋 爱的追求。而对唱则多用于男女之间的情感交流,表达了彼此之间的爱意和依恋。
2、演唱形式独特
合唱则是一种集体表达的方式,通过众多女子的共同演唱,表达了对婚姻制 度的反抗和对自由恋爱的向往。
一、土家族哭嫁歌的历史渊源
一、土家族哭嫁歌的历史渊源
土家族哭嫁歌源于何时,已无从考证。但根据历史文献和民间传说,可以推 断出其历史悠久,流传广泛。据史书记载,土家族先民在唐宋时期就已有“哭嫁” 之习。而现今的土家族哭嫁歌则主要流传于湘西、鄂西等地的土家族聚居区。
二、土家族哭嫁歌的文化内涵
1、婚恋观的体现
湘西土家族“哭嫁歌”的歌词内容情感丰富,寓意深远。其中既有对婚姻的 不满和控诉,也有对离别的悲伤和无奈,还有对生活的苦涩和幽默。歌词中常常 蕴含着对人生的深刻感悟和对命运的抗争。
一、歌词情感丰富,寓意深远
歌词常常采用比喻、象征、夸张等手法,将情感表达得淋漓尽致。比如,在 哭嫁歌中经常出现的“蝴蝶双飞”、“鸳鸯戏水”等比喻,表达了新娘对自由生 活的向往和对夫妻恩爱的期望。又如,“一盏盏黄灯笼,一阵阵白茫茫”,这样 的描述既表现了
试析土家族哭嫁歌
目录
01 一、土家族哭嫁歌的 历史渊源
02
二、土家族哭嫁歌的 文化内涵03ຫໍສະໝຸດ 三、土家族哭嫁歌的 艺术特色
04
四、土家族哭嫁歌的 传承与保护
05 参考内容
内容摘要
土家族哭嫁歌,作为土家族女性重要的民间口头表达艺术形式,不仅具有丰 富的文化内涵和鲜明的民族特色,而且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本次演示将从以 下几个方面对土家族哭嫁歌进行深入分析。
风光旖旎哭嫁歌——对于湘西地区《土家族哭嫁歌》的非遗考察
Kew rs teT j l ut n eigsn; utr aigadv u; n agrds tsad poe- y o d: h ui ma yc s msa dWep og c l a me n a e edn e t u rtc a t o n ul n n l e a n -
作者 简介: 田文婷 (9 1 )女 , 19 一 , 主要研究方向: 社 学。
第 3 卷 第 3期 9
田 文 婷 : 光旖 旎 哭 嫁 歌 风
仪式 的主角 和核心 。 新娘母 亲则与新 娘对哭 , 有时甚至 主导哭 嫁仪式 。 新娘的姊 妹因与新娘共 同成长 , 是哭嫁 中主要 的陪哭 群体 , 与见 证大部分甚 至是整套哭嫁仪式 。 参 另外还有新娘 的 女性 亲属 , 如姑 、 、 嫂 祖母等 , 她们 也会 与新娘对 哭 , 是参 与 但
不仅是 土家族女性 出嫁 时抒 发 内心 “ 亲恩 、 恋 伤别离” 的情感
( )土家族语 言传 承功能。土家族有语言无文字 。全 国 5 80多万土家族人 口中能操土家语 的不足 1 0 6万。 流传在龙 山
县他砂 、 靛房 、 车等乡镇 的土家婚嫁歌 , 农 大部分 采用土家语
哭唱 , 其语汇丰 富, 比兴绝妙 , 能以歌传 承 , 于记忆 , 便 从而更 有效地保护土家族 语言。
性不是很高 。 由此构成可 以看 出: 土家族姑娘 “ 哭嫁” 不是 出嫁 的姑娘 ,
一Hale Waihona Puke 然成为一种心理承重和心态转变的手段 ,帮助 女性完成角色
的转换 。因而 ,哭嫁是标 志着土家族 女性 人生转折 的象征仪 式, 而哭嫁歌则是这一仪式 中的核心要素 。
对于土家族妇女而言 , 哭嫁作为一种生命礼仪 , 了土家妇 贯穿
土家族“哭嫁歌”艺术特征浅析
土家族“哭嫁歌”艺术特征浅析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而我们的民族音乐恰是我们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湖南省的西北边陲、武陵山区腹地,有一块神奇而又迷人的土地,这就是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她是一个古老文明的民族,她是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传统习俗的民族,这样一个古老文明的民族,蕴育了悠久的文化历史和传统的生活习俗并形成了今天独特的民族文化,如摆手舞、土家打溜子、毛古斯等。
在这些原生态的民族文化中,有着“中国式咏叹调”之称的哭嫁歌也在不断传承和发展。
随着时代的发展,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人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向上去考察研究土家族文化。
虽然目前已有大量土家族文化以及相关艺术的论著,但笔者发现更多的是从语言、文化、风俗等方面上去谈论土家族文化以及土家族的发展演变史。
而音乐可以反映出一个时代的政治,经济,宗教信仰,文化等发展水平,更能反映人们处在这个时代背景下所产生的心理状态,笔者旨在前者的基础上结合自身的音乐实践,从对哭嫁歌的产生背景、思想文化内涵、艺术特点,传承与保护方面进行初略的探讨。
一、民歌的简介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众所周知,民歌是我国民族民间音乐体裁的一种,是劳动人民在生活和劳动中自己创作、自己演唱的歌曲,它以口头创作、口头留传的方式生存于民间,并在流传过程中不断经受人民群众集体的筛选、改造、加工、提炼,随着岁月的流逝而日趋完美。
中国有56个民族,各民族的历史、语言、生活风俗等差异,使得各民族的民歌风格特点相距甚远。
所以,民歌的分类法可以按照其音乐体裁分为三大类:号子、山歌、小调。
我们首先可以从民歌的艺术特点这一方面进行简要的论述,“感于哀乐,有感而发”的民歌具有以下艺术特点:在语言上,民歌是人民群众自己的歌,自然就会使用当地方言的音、韵来演唱,听起来贴切自然,乡土气息浓烈,才更能体现当地民歌浓烈的地方色彩,给人以声调美的享受。
试析土家族哭嫁歌
试析土家族哭嫁歌土家族是中国的重要少数民族之一,他们有着独特的文化和传统,其中土家族哭嫁歌是值得深入探讨和试析的一个重要方面。
土家族哭嫁歌是土家族传统婚礼中的一种特殊歌曲形式,通常在新娘离开娘家开始她的新婚生活时演唱。
这首歌不仅具有独特的歌词和旋律,还融入了丰富的情感和文化寓意,对于土家族人民来说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土家族哭嫁既是一种宣泄情感的方式,也是一种传递信息的工具。
在哭嫁歌中,新娘和家人透过歌曲表达出他们的离别之情、思念之情以及对新生活的期待和祝福之情。
这首歌曲会有悲伤的旋律和哀婉的歌词,从而引起情感共鸣,使得全场氛围变得庄重而激动人心。
同时,土家族哭嫁歌还传递一些重要的信息,比如新娘的嫁妆、聘礼、新居和新婚生活的安排等等。
通过这首歌曲,婚礼上的亲友们可以了解到有关新娘和新婚生活的重要信息。
土家族哭嫁歌的歌词和旋律具有浓厚的文化寓意。
土家族是一个重视亲情、家庭、社区和民族的群体,这些价值观也体现在哭嫁歌中。
歌词中常常涉及到家庭和亲情的描述,表达出对家乡、亲人的思念和祝福。
同时,在哭嫁歌中还传达了土家族人民对新婚生活的美好祝愿,比如健康、幸福、丰收和繁荣等等。
通过这些歌词,人们可以感受到土家族人民对家庭和幸福的向往和追求。
土家族哭嫁歌还反映了土家族人民的传统审美观念和音乐艺术特点。
土家族的音乐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格,常常采用唱、念、诵、做、打、吹、拉、弹等多种音乐手段。
土家族哭嫁歌中常常通过情感饱满的唱腔和抒情的旋律表达情感,这种表达手法可以使人们更加深入地感受到土家族人民的情感和文化内涵。
不同于一般婚礼歌曲的欢快和喜庆,土家族哭嫁歌表达了离别和思念的情感,展现了土家族人民对家乡、亲人和新婚生活的矛盾心理和情感冲突。
这种富有情感和文化内涵的歌曲形式,对于土家族人民来说是一种情感的宣泄和文化的传承。
通过哭嫁歌,土家族人民共同感受到离别和期待的情感,感受到家乡、亲人和新婚生活的重要性。
综上所述,土家族哭嫁歌是土家族传统婚礼中的一种特殊歌曲形式。
土家族《哭嫁歌》民俗文化研究
Ke y wo r d s : T u j i a ; w e e p i n g— ma r r i a g e s o n g; f o l k c u h u r e
在 我 国许 多 民族 的婚 俗 中都 流 行 “ 哭嫁 ” 传 统, 而土 家 族 的哭嫁 活动 最 为 典婚俗事象之 一 , 有着特 殊 的民俗风 格 , 鲜明 的地域特 点。从土 家族新娘 哭
嫁仪式的主要过程 , 可以窥见其哭嫁仪式 中的民俗 文化 内涵 , 揭示 土家族新娘哭嫁习俗的社会功能 。 关键词 :土家族 ; 哭嫁歌 ; 民俗文化
[ 中图分 类号 ]K 8 9 2 . 3
Q I A N N A N MI N Z U S H I F A N X U E Y U A N X U E B A O
Vo 1 . 3 4 No .1
F e b . 2 0 1 4
土家族 《 哭嫁歌》 民俗 文化研究
旷薇 薇 , 刘 自学
( 黔 南 民族 师 范学 院 政 治 法律 经 济 系 , 贵州 都 匀 5 5 8 0 0 0 )
基 金项 目: 贵州省教育厅高等 学校人 文社会科 学研 究青年 项 目( 大 学生项 目) 《 土 家族( 哭嫁歌>民俗 文化 研 究》 研 究成果
正是 我们 今天研 究 哭嫁 歌 的意 义所 在 。
1 土 家 族 新 娘 哭 嫁 仪 式 的 主 要 过 程
哭 嫁 是一种 曾经在 世界 各地 广 泛流行 的古老
收 稿 日期 : 2 0 1 3—1 1—1 6
戚 中有 德行 、 有福 气 的长 辈妇 女来 给新 娘修理 额 头
旁的头发和眉毛, 把新娘的头发梳成 “ 盘盘儿” ( 用
长歌当哭——湖南湘两土家族婚嫁歌“哭”的艺术特征探析
土家族 的哭嫁 歌是极有土家族 民族特色 的一种艺术形式 。 在继 2 0 0 6年获得湖南省第一批省级非物资文化遗 产保 护名录 以后 ,
又在国务院于 2 1 年 5月 l 01 3日公布 的第三批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榜 上有 名。 通过对土家哭嫁歌 的研究 , 有利于对 土家文化的传承与保护 。
景安东 《 南湘 西土家族婚嫁歌 “ ”的艺术特 征探析 》 湖 哭
客 数 当 哭
湖南湘西土家族婚嫁歌 “ "的艺术特征探析 哭
景 安东
摘 要 :“ 哭嫁歌 ” 是我 国旧时许 多民族 的女子 出嫁前表达 自己与亲朋霹里感情的特有 形式, 也是在我 国特定历 史时期 ,
女性 出嫁 时宣泄心 中真情 实感的写照。其 中,土家族 的哭嫁歌 就是 一部展 示土家婚俗 的优 秀抒情长诗 , 是极有 土家族 民族特 色的一种 艺术形式 。 家族哭嫁歌 于 2 0 年和 2 1 年相 继列入 湖南省 第一批省级非物资文化遗产和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 文 土 06 O1
也 唱 出 了无 奈 与绝 望 。 3 “ ”诉 求 :是 哭 自己 的地 位 不 平 等 。 、 哭
-
2 “ ”委屈:是哭对 自己婚姻的不满 ,对 包办和 买卖婚姻 的反抗 ;女 儿在 哭 的过程 中 即对 父母 作 了委 婉 的 控诉 , 、 哭
4 “ ”希望 :是用哭来祝福未来 。 、 哭
骂媒 人 :韭 菜 开花 一 二 台, 背时 的媒 人 天 天 来。蚕 豆 开花 绿 茵 茵 , 时的媒 人 嚼 舌根 ……说 活 我 的爹 和 娘 , 人 背 媒 死 后 变 马牛 羊 …… “ 媒 ”是非 常 有 意 思 的,按 照 中 国 旧俗 有 “天上 无 云 不 下雨 、地 上 无媒 不 成 婚 ”之 说 ,尤 其 骂
浅析湘西土家族“哭嫁歌”的艺术特色
浅析湘西土家族“哭嫁歌”的艺术特色湘西土家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之一,拥有独特的民俗文化。
哭嫁歌是湘西土家族婚礼中的一种特殊表达方式,具有浓郁的民间艺术特色。
湘西土家族的哭嫁歌是一种以歌唱方式传递思念和祝福的表达方式。
婚礼当天,新娘子要离开父母家,进入新郎家,这对新娘子和她的亲人来说是一个分离的时刻。
在这个时刻,亲人们会为新娘子唱出哀怨的歌声,表达出对她的思念之情。
而新娘子也会以歌声回应家人的思念,传达出自己对家人的祝福和感激之情。
这种以歌唱方式表达的思念和祝福,充满了浓郁的情感和动人的情景,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湘西土家族的哭嫁歌音乐节奏独特,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
哭嫁歌的音乐常常以悲伤的调子开头,表达出亲人们的离别之情。
接着,在高亢的音乐旋律中,歌曲逐渐转为庄重而祝福的调子,表达出对新娘子的美好祝福。
这种音乐节奏的变化,既能表现出离别之情,又能表达出对幸福生活的期望,给人以鲜明而真实的艺术享受。
湘西土家族的哭嫁歌歌词内容丰富多样,寓意深远。
哭嫁歌的歌词内容往往与家庭幸福、子孙满堂等寓意有关。
歌词通常会包含对新娘子的美好祝福,祝愿她婚后幸福美满,生活富足。
歌词中也会表达出对家人的思念和感激,以及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传承的重视。
这种丰富多样的歌词内容,不仅让哭嫁歌更加生动有趣,也让人们更加感受到湘西土家族特有的文化氛围。
湘西土家族的哭嫁歌具有浓郁的民间艺术特色。
它通过歌唱的方式,传递出对家人的思念和祝福,给人以真挚的情感体验。
其音乐节奏独特,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歌词内容丰富多样,寓意深远,既表达出对新娘子的美好祝福,又体现出对家人和传统文化的重视。
这些特点使得湘西土家族的哭嫁歌成为了一种独特而美妙的艺术形式。
浅析湘西土家族“哭嫁歌”的艺术特色
浅析湘西土家族“哭嫁歌”的艺术特色湘西土家族“哭嫁歌”是湖南省土家族地区的一种传统音乐艺术形式,是在婚礼仪式中演唱的一种悲伤的民歌,被称为土家族音乐的“千里镜头”。
它以其悲凉动人的旋律和深邃而真挚的情感,吸引了无数游客和学者。
一、音乐风格独特哭嫁歌由于其特殊的艺术风格,在传统音乐表演艺术形式中独树一帜。
它曲调优美、伴奏简洁,演唱时主要是女性演唱,让人听后感到舒缓和安静。
又因为每句歌词含义感人,唱法婉转悠扬,听众常常会被歌曲所表达的的感人情感所打动和感动。
二、情感真挚动人在传统哭嫁歌中,通常不是新娘子自己去唱,而是由她的母亲或奶妈去唱,通过这种方式表达她们的情感。
哭嫁歌主要内容是讲述新娘离开自己家乡到一个陌生的家庭中,离开亲人和父母的感受。
歌声之中透露出浓厚的离愁别绪,感情真挚动人,令人潸然泪下。
因此,哭嫁歌的传唱往往是寄托着家乡和亲情的美好回忆。
三、文化内涵深厚哭嫁歌是土家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其情感和思想的代表。
哭嫁实际上是一种反映女性命运和嫁娶制度的民间艺术文化,通过唱歌来表达女性离愁别绪,表达了其对家乡的惦念和依依不舍的情感,也传达了社会对于丰厚的家庭饮食文化及宗教信仰观念的信仰。
哭嫁歌不仅具有音乐艺术的魅力,更潜蕴着生活和文化的丰厚内涵。
四、独特的服饰和舞蹈表演形式除了音乐形式,哭嫁歌还体现了土家族特有的服饰和舞蹈表演形式。
土家族哭嫁服饰以其简洁的剪裁和独特的工艺手法而闻名于世,服饰图案丰富、色彩明丽,给人以强烈的视觉感受,而哭嫁歌的舞蹈表演则是以女性为主体,融入了大量的手势动作元素,让观众有一种视觉与听觉并存的特殊体验。
总之,湘西土家族的“哭嫁歌”是一种充满乡土气息的传统音乐艺术,它以其独特的艺术气息和深邃的文化内涵,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们前来欣赏和学习。
张家界土家族哭嫁歌
张家界⼟家族哭嫁歌 婚礼是⼈⽣的⼤礼仪,所以各个地⽅各个⺠族的婚俗礼仪还是多少有所区别,但其寓意都蕴含了⼈们对美好⽣活的期盼和祝福。
下⾯是店铺为⼤家整理的:张家界⼟家族哭嫁歌,欢迎参阅,更多相关内容请继续关注店铺 《哭嫁歌》,是张家界⼟家族的习俗⺠歌。
姑娘在出嫁前⼀个⽉⾥,要唱《哭嫁歌》,⽤歌声来诉说⼟家族妇⼥在封建买办婚姻制度下的不幸命运和对⾃⼰亲⼈的眷恋不舍之情。
按照习俗,姑娘要哭唱七天到半⽉,最多的要哭唱⼀个⽉,直到姑娘的声⾳哭嘶哑为⽌。
《哭嫁歌》的哭唱形式程序则根据出嫁的进程来划分的,分为:“⼀⼈哭唱”和“两⼈哭唱”两种如“哭⽗”: 天上星多⽉不明,爹爹为我苦费⼼,爹的恩情说不尽,提起话头⾔难尽。
⼀怕我们受饥饿,⼆怕我们⽣疾病;三怕穿戴⽐⼈丑,披星戴⽉费苦⼼。
四怕我们⽆⽂化,送进学堂把书念,把你⼥⼉养成⼈,花钱费⽶恩情深。
⼀尺五⼨把⼥盘,只差拿来⼝中衔;艰苦岁⽉费时⽇,挨冻受饿费⼼肠!⼥⼉错为菜⼦命,枉⾃⽗⺟费苦⼼;我今离别⽗⺟去,内⼼难过泪淋淋!为⼥不得孝双亲,难把⽗⺟到终⾝;⽔⾥点灯灯不明,空来世间枉为⼈! 如姐妹对哭唱: 姐:“梭罗树上⼗⼆丫,我们同根⼜同丫; 今朝姊妹要分离,离开绣楼好孤单! 妹:“梭罗树上⼗⼆丫,我们同⽗⼜同娘; 今朝姐妹要离开,难舍难分情难断! 姐:“梭罗树来台对台,我姐⼼⾥难宽怀; 丢你妹妹婆家去,逢年过节⼜才来! 妹:“梭罗树来台以台,望姐⼼⾥多宽怀, 多承姐姐把妹待,姐的教诲记⼼怀! “哭嫁”,亦称“哭出嫁”、“哭嫁囡”、“哭轿”等。
是汉、⼟家、藏、彝、壮、撒拉等⺠族的传统婚姻习俗,即新娘出嫁时履⾏的哭唱仪式活动。
⼟家族的哭嫁⼀般从新娘出嫁的前3天或前7天开始,也有的前半个⽉、⼀个⽉甚⾄三个⽉就已揭开了哭唱的序幕。
不过,开始时都是断断续续进⾏的。
可以⾃由地哭。
亲族乡邻前来送礼看望,谁来就哭谁,作道谢之礼节。
喜期的前⼀天晚上到第⼆天上轿时,哭嫁达到⾼潮。
土家《哭嫁歌》歌词
土家《哭嫁歌》歌词
土家《哭嫁歌》歌词土家哭嫁歌
哭哥嫂
我的哥呀我的嫂,你的妹妹命不好,
爹娘面前同长大,今天就要分别了。
堂上爹娘我丢开,千斤重担你们挑。
妹妹成了远乡客,想得到来做不到,
爹娘若有病和痛,全靠哥嫂来照料,
早问安来夜问好,要替妹妹多代劳,
山上有柴替妹砍,水井有水替妹挑,
寒天洗衣替妹冷,白天泡茶替妹烧。
娘哭女
莫流泪啊莫寒心,女儿伤心痛死亲,
娘家不是久留地,迟早都是要出门,
天下做女都一样,世上不是你一人,
皇帝养女招驸马,官家小姐配成婚,
成家立业做世界,皇朝古礼这样兴,
为娘走了这条路,女儿要踩脚后跟,
有些没顺女儿心,宽怀大量要容情。
公婆面前行孝道,高声喊来低声应。
哥嫂姊妹要和顺,左邻右舍多亲近。
娘的话儿牢记住,千放心来万放心。
哭爹娘
在娘怀中三年滚,头发操白许多根。
青布裙来白围腰,背过几多山和坳。
布裙从长背到短,这山背到那山转。
又怕女儿吃不饱,又怕女儿受风寒。
为置嫁妆操碎心,只因女儿生错命。
哭声爹来刀割胆,哭声妈来箭穿心。
只道父母团圆坐,谁知今日要分身。
哭媒人
板栗花开球对球,背时媒人想猪头。
豌豆花开英对英,背时媒人最贪心。
背时媒人是条狗,这头吃了走那头。
娘家又夸女婿好,婆家又夸嫁妆多. 树上鸟儿骗得下,岩坎猴子骗得走。
骗得我爹点了头,骗得我娘开了口。
渝东南 土家族哭嫁歌 经典
•土家族哭嫁歌开歌场(媒人)一张桌子四方方,今天媒婆开个场。
我把歌场来开起,弟弟妹妹坐两旁。
大家都来陪伴唱,陪伴姑娘到天光。
我歌只唱此地止,又请歌师请个郎。
(如果媒人不会唱,也可以请人开歌场)一张桌子四方方,媒人请我开歌场。
我把歌场来开起,开开歌场大家唱。
这张桌子摆的好,摆在中央开歌场。
玉石杯子摆八个,牙骨筷子摆八双。
四盘四碟当中摆,唱歌之人大家唱。
老老少少接过去,装烟倒茶算我忙。
劝新娘歌(亲朋姐妹)一根竹子为登岩,不为姐妹我不来。
今天姐妹同登坐,明天姐妹远乡抬。
我个只唱此地止,又请歌师摆歌台。
附:你不接声我接声,我来接声唱几声。
高粱出来尖又尖,花轿来到大门边。
爹哭三声乖乖女,娘哭三声锁轿门。
哥哭三声亲姐妹,嫂哭三声送出门。
你到婆家乖乖坐,服侍二老要诚心。
早早关门早早睡,免得旁人说是非。
早晨要热洗脸水,火坑旁边把茶煨。
公婆喊讲倒杯茶,倒杯细茶要小心。
煮饭不要落头发,弄菜不要落灰尘。
丈夫吃了心中过,别人吃了耻笑人。
今朝我们来劝你,紧紧牢记在内心。
我歌只唱此地止,又请别个接个声。
十劝正月劝妹百花开,要把劝书记在怀。
不是一家兴嫁女,前朝古人留下来。
二月劝妹花开齐,双飞燕子口衔泥。
燕子衔泥梁上去,一双去了两双回。
三月劝妹三月三,难怪妹妹心不宽。
我妹不上二十岁,没得宽心玩几年。
四月劝妹四更天,劝妹心中多耐烦。
你到婆家要宽心,放声哭来也枉然。
五月劝妹是端阳,劝妹不哭累汪汪。
原来已经决定去,去到婆家要宽心。
六月劝妹热炎炎,劝妹莫哭泪涟涟。
今日姐姐来劝你,悲欢离合是自然。
七月劝妹交了秋,秋风秋雨冷飕飕。
各自有愁各自解,别人解的是假忧。
八月劝妹是中秋,姐妹礼物你不收。
不收礼物我晓得,想到姐妹你不丢。
九月劝妹是重阳,重阳造酒桂花香。
吃了三杯桂花酒,奈奈烦烦到他乡。
十月劝妹立了冬,千草树木刮北风。
草木三月要转润,人老一时花难红。
新娘哭爹娘哥嫂豌豆开花朵朵红,爹娘盘我像娇龙。
四尺五寸娘盘大,梳头挽鬓一场空。
爹哭三声乖乖女,娘哭三声痛心肝。
湘西土家族哭嫁歌
2024年第01期53湘风乡韵·湘西土家族哭嫁歌湘西土家族哭嫁歌是以土家语言演唱的长篇民间叙事歌谣,主要流布于云贵高原余脉武陵山区,湘、鄂、渝、黔等省市土家族聚居地,2011年被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哭嫁”是土家族婚嫁礼仪程序中的一种重要礼俗,演唱哭嫁歌与“哭嫁”程序同步。
用哭声来庆贺女孩子出嫁,体现了土家族独特的文化意识。
哭嫁歌又称“十姊妹 歌”。
湘西土家族哭嫁歌历史悠久,明末清初十分盛行。
清代土家族诗人彭秋潭记载说:“十姊妹歌,恋亲恩,伤别离,歌为曼声,甚哀,泪随声下,是‘竹枝’遗意也。
”具体描述了土家族“哭嫁”的场景。
湘西土家族女子自幼都要学唱哭嫁歌。
能否述唱哭嫁歌,是衡量妇女才智的一个标准。
在土家族婚嫁仪式中以歌代哭、以哭伴乐的习俗现在仍然盛行,充满了离别牵挂、喜悦欢乐的文化娱乐氛围。
湘西土家族哭嫁歌,在艺术风格上语言朴素、形象生动、意境清新、音韵和谐,在表现手法上普遍采用了比兴、比拟、夸张、谐音双关等手法,巧妙程度令人拍案叫绝。
以女子口头文学方式传承的土家族哭嫁歌,对研究和发展中国民间文学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
湘西土家族哭嫁歌用土家语言述唱,对研究土家族历史、社会生活、宗教信仰及保护土家族语言具有重要的社会价值。
摘编自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苗族古歌苗族古歌是苗族人民世代相传的口头叙事古歌,是我国苗族地区民间文学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2011年入选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苗族古歌广泛流传于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的花垣县、吉首市、凤凰县、保靖县、古丈县、泸溪县以及与之相邻的贵州、重庆和湖北等地。
花垣县位于湖南省西北部,地处云贵高原的余脉武陵山区。
这里山峦叠嶂,森林密布,经济相对落后,环境相对封闭,成为民间文学繁衍的土壤。
苗族古歌从古流传至今,源远流长,这有其特殊的历史原因。
苗族一直把苗族古歌视为自己的“百科全书”而广为传诵。
“文革”中,它的手抄本和方块苗文记载本被焚烧殆尽,但苗族人民还是悄悄地用口口相传的形式将其保存了下来。
哭嫁歌
哭嫁歌过去,思南土家族妇女大多数从小就开始学《哭嫁歌》,到出嫁时几乎都会哭几首,而且大多有姐妹陪哭,其场面既悲伤,又热闹。
女儿出嫁时,一般由娘先哭,称为"开声",有的也请年长妇女带"开声"。
下面介绍几种《哭嫁歌》的内容:《开声歌》(娘哭),是哭嫁的序幕。
鸡叫头场月不明,鸡叫二场娘开声;开言我把女儿教,细听为娘把话表:今晚儿是娘家人,明朝女是婆家人。
堂上公婆要孝敬,丈夫面前要小心;尊重伯叔有礼信,对待六亲要热情;妯娌弟妹要和睦,切莫斜眼去看人;勤俭持家人尊敬,要做女中人上人。
《哭娘》就是新娘的母亲给新娘开声后,新娘回哭母亲。
至此,哭嫁的序幕也就拉开了。
清早起来露水清,拍开露水湿手巾;手拿手巾手起汗,手拿花帕来开声。
金鸡叫唤闹沉沉,女儿开身一个人;脚踏阶沿十二步,步步都是离娘亲;鸭子过河先洗脚,养的冤家靠不着;鸭子过河先洗尾,养你冤家打“失悔”。
《哭爹娘》月儿弯弯照华堂,女儿开声请爹娘;父母养儿是空望,好比南柯梦一场;一尺五寸就“盘起”,移干就湿苦非常;如果儿是男子汉,光宗耀祖红满堂;无奈儿是薄命相,不能服侍二爹娘;劳心费力成虚况,爹娘枉自苦一场;爹娘二老开心放,莫把女儿挂心肠;儿去婆家立志向,不忘爹娘教一场。
《哭爹娘》(诉苦),这主要是诉说父母的养育之恩及女儿难舍难分之情,往往哭时声泪俱下,十分动情:我的爹,我的娘啊,我的头发还没有生根,我的牙齿还没有长齐呀,织布纺纱都不会,背柴挑水做不成,你们就狠心将我推出门,做人家媳妇活受罪,我的肩膀压肿了,还满不了人家的意,十个指头磨破了,还顺不了人家的心。
哭嫁歌1、哭父母桫椤花开慢慢阳,今天堂前辞爹娘。
只因养儿来防老,谁知今日两离分。
养儿不得来防老,种谷防饥反受贫。
今日堂前来辞别,不知何时见双亲。
莫要焦来莫伤心,只当女儿未曾生。
今日堂前来辞别,女儿牢记父母恩。
月儿弯弯照华堂,女儿开声请爹娘。
父母养儿是空望,好比南柯梦一场。
土家族哭嫁歌探究
由女声演 唱 , 无伴奏。除了新娘或亲人独 自哭唱外 , 也有新娘和亲人 “ 对哭 ” ——双方轮流交替哭 唱 , 及 众人 与新娘 同哭 同唱 ,此 时根据 哭唱者 的身份 不 同, 各人所 唱的 内容 是不相 同的 , 际是一 种多 人 实 混唱的形式 。演唱往往从新 娘的哭诉开始 , 引起 姐 妹好友及母亲 的不舍和劝慰 之情 , 歌者 的演 唱姿 势 为坐唱 , 唱者手 执手 帕 , 于擦 泪 , 用 或用手 挥动 , 借
以抒情 。陪唱者 围坐在一起 , 低头或相视而唱 , 为了 劝慰 对方 , 调节演 唱的起 止 、 节奏 、 速度 、 力度 等 , 唱
是边哭边唱 , 唱中有哭 , 中有 唱 , 哭 哭得越悲越好。
( ) 一 内容
土家族哭嫁歌的歌词短 小精炼 , 内容充满生 活
气息 , 言浅显易懂 , 语 每句歌 词既具有独立 意义 , 又 可 串连一 起 , 成为一 首长歌 , 据演 唱者 的情绪 而 根
一
婆” “ 、妹哭 姐” “ 、姐哭妹 ” “ 、妹哭嫂 ” “ 哥哥” “ 、哭 、 哭 弟弟 ”“ 出菜” “ 、哭 、哭甩 筷子” “ 、 哭上轿 ”等 不胜枚 举, 这些 内容一般都 是诉说 父母 的养育 之恩 、 弟 兄 姊妹的深厚情谊和离别 之苦 , 或是 表达 自己对 未来 生活的一 种担忧等 。
的 内容 比较丰 富 ,如 : 女哭娘 ” “ 陪客” “ 姑 “ 、哭 、哭
标准 。由于地理位置 、 交通条件 相对滞后 , 以及当地 文化环境 与民众 的需求 , 土家 族的哭嫁歌一 直保 留 至今 。随着社会文 明的飞速发展 , 人类 的不 断进 步 以及科学技术 的 日新月异 , 国家对 民族文化保 护与 传承越来越重视 , 这种被誉为 “ 中国式 咏叹调” 的哭 嫁歌也越来越得到社会 的关注 。
--湖南省龙山县皇仓中学高中教学论文 关于土家族哭嫁歌的探索
湖南省龙山县皇仓中学高中教学论文关于土家族哭嫁歌的探索聚居在湘鄂渝黔边区的土家族,是一个古老文明的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传统的习俗,在婚俗方面保留着浓郁的民族特色。
土家族哭嫁歌,是民族文学百花园中一枝奇葩;是广泛流行于土家族区域的一种典型婚礼习俗中形成的最富名族特色,极具地方文化色彩且积淀十分丰厚的文化景观;是由待嫁新娘及其女亲友们演唱的抒情性歌谣。
它是在特定历史时期女性出嫁时宣泄心中真情实感的一种演唱形式,也是新娘为了表达离别之情,由新娘哭诉、亲人们劝慰开导的一种以哭伴歌的口头文学形式。
它抒情性强,曲调低沉,十分悲戚,哀婉动人,催人泪下,被誉为“中国式的咏叹调”。
它不仅体现了土家文化的多样性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土家社会的变化发展。
土家族哭嫁歌主要包含两个层次的内涵,即哭嫁和哭嫁歌。
所谓哭嫁,亦称“哭出嫁”、“哭嫁囡”、“哭轿”、“开叹情”、“啼惨切”,是土家族新娘出嫁时履行的一种用歌声来诉说土家族妇女在封建买办婚姻制度下的不幸命运和对自己亲人的眷恋不舍之情的哭唱仪式活动。
哭嫁歌就是在哭嫁这一哭唱仪式上所唱的抒情歌谣;是哭嫁仪式活动所构成的固定曲牌及固定词章。
其音调大都来源于土家族山歌,有又哭又唱、只唱不哭和只哭不唱三种。
哭声低沉、短促、呜呜咽咽,气氛哀怨、悲切、忧伤;声调舒缓、昂扬,接近于朗诵调;也有汉语哭唱和土家语哭唱两种。
哭嫁一般在晚上,届时和新娘要好的姐妹和亲邻少女妇妪邀约待婚姑娘家的住处陪哭,一直哭到娶亲之夜。
转哭嫁流程土家姑娘在接到男方通报结婚日子前十天半月,就不再出门做活。
也有前一个月甚至三个月就已揭开了哭唱的序幕。
先是在闺房架一方桌,置茶十碗,邀请邻中的未婚姑娘9人,连新娘共10人依次围席而坐,哭起嫁歌来。
新娘居中,叫“包席”,右女为“安席”,左女为“收席”。
新娘起声,安席接腔,依次哭去。
不分昼夜。
越临近婚期哭声越悲,往往通宵达旦,直哭得声音嘶哑仍不停哭。
到了出嫁前一天(当地称为“戴花”日)的晚上,是哭嫁的高潮。
《哭嫁歌》
一、《哭嫁歌》简介《哭嫁歌》,是土家族的习俗民歌。
姑娘在出嫁前一个月里,要唱《哭嫁歌》,用歌声来诉说土家族妇女在封建买办婚姻制度下的不幸命运和对自己亲人的眷恋不舍之情。
按照习俗,姑娘要哭唱七天到半月,最多的要哭唱一个月,直哭得声音嘶哑仍不停哭。
《哭嫁歌》《哭嫁歌》的哭唱形式程序则根据出嫁的进程来划分的,分为:“一人哭唱”和“两人哭唱”和“哭团圆”三种形式,“一人哭唱”即姑娘哭泣诉自己的命运、哭唱祖宗、父母的养育恩情、兄嫂姐妹的情谊、以及哭诉封建婚姻和媒人的可恶可恨的欺骗行径等。
二、《哭嫁歌》的文化溯源哭嫁作为土家族一种历史悠久的奇特婚俗,它的产生与发展,直接受到婚姻制度和婚俗的影响。
土家族的婚姻在早期是自由婚姻,具有本民族独特的婚俗习惯和婚礼仪式,男女之间经过交往、对歌、赛歌、跳舞、吹木叶等方式接触,相爱之后,经过土老师作证即可成亲,不索取任何财物。
然而,在明、清时期,尤其是清雍正十三年(1735)实行“改土归流”制度之后,完全打破了“蛮不出境,汉不入峒”的闭关自守、自给自足的封闭状态,古朴纯真的婚姻习俗、礼仪方式受到冲击和影响,自由婚姻也受到封建礼教的桎梏,染上“周公六礼”的痕迹,男婚女嫁需凭“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讲求“门当户对”。
“篾门对篾门,板门对板门”,在官宦、土司、士绅人家便成了不可逾越的清规戒律。
“天上无云不下雨,地下无媒不成亲”,似乎成为毋庸置疑的信条。
所以,即使是平民百姓中的自由恋爱联姻,表面上的“媒妁之言”也是少不了的。
昔日,土家人有这样几种婚俗:一是“凡姑氏之女,必嫁舅家之子”,叫做“接骨种”。
“无论女之大小,竟有姑家女子年长十余岁,必待舅父之子成立婚配”。
“兄亡收嫂,称为‘坐床’”。
二是纯男性选择式。
无论何家女子,只要男方看中,买一串鞭炮去她家门口放了即为定亲,女方任何人不得反对。
若一女子被几个男子举行放炮定亲仪式,便惶惶然不知所措。
男方则千方百计争取婚姻,甚至歼灭婚敌,因此而有殃及女宾安全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哭别爹娘歌》
我的爹,我的娘,后园柑子颗颗黄,我和爹娘的日子不久长。
板栗球球开了口,我和爹娘的日子不长久。
后园的斑鸠在叫了,贵气的日子没有了。
我的爹,我的娘,你们吃了人家的肉硬了心,硬起心肠将女儿赶出门。
女儿年轻骨头嫩,女儿万事不知情,女儿头发冒长齐,女儿牙齿冒生根,怎好离娘出远门。
这些歌词结构严谨,节奏明快,哭唱起来如泣如诉,凄凄切切,生动感人,令伴嫁旁听者伤心落泪。
《别姊妹歌》
山上竹叶青又青,姊姊妹妹恩情深。
板栗开花吊成它,姊妹分手眼泪落。
今夜姊妹陪伴我,明早花轿抬过堂。
姊妹几时再相会,天高路远望断肠。
这些语言通俗易懂,朴实大方,情真意切,缠绵悱恻,真是扣人心弦,令人感叹动情。
如果说哭别歌是一杯令人难以下咽的苦酒,令人伤怀时,那么过礼“上头”和“上轿”等歌词则是诙谐幽默、情意缠绵的对歌对哭的艺术表现。
《过礼歌》
板栗开花十三球,命人如人禁了头。
满头一禁有人求,十人姑娘九个愁。
青丝头发两边分,背时媒人起歹心。
花言巧语哄爹娘,爹娘被她打动心。
媒人讲话爹娘服,一心多讨酒和肉。
贵女送人成贱女,爹娘莫想女儿福。
柑子开花抽嫩苔,我哭脸把着笑脸开。
爹娘放口才三天,过礼东西送了来。
生动的比喻,辛辣的讽刺,道出了少女对媒人的怨恨。
《上头歌》
嫂呆,我的嫂,平时你待妹果子好,今天你为何狠心了,上头插花成贱人,要扯头挽髻我冒答应。
妹呀妹,我的妹,平时我俩姐妹亲又亲,今天妹妹成贵人,你的散发稀眉嫂来扯,美貌如花做新人。
嫂呀,我的嫂,生成的发角自然圆,生成的眉毛自然弯,我散发稀眉在娘家是贵女,上头之后嫁到婆家不知下贱到哪一天。
妹呀,我的妹,你十根眉毛扯九根,你十分脾气要改九分,哪有女儿在爹娘面前坐一世,上头之后才能贵人。
一个怨,一个劝,诙谐风趣,情意缠绵。
既为怨嫁的妹妹伤心落泪,又为劝嫁的嫂嫂能言善辩聪明才智所感动。
真是一曲深沉明快的绝唱。
《上轿歌》
走出房门口,脚踩五升斗。
哥嫂好狠心,背妹忙忙往外走。
河边站的是亲友,我把爹娘丢后头。
手拿筷子十二双,双双筷子丢回头。
左边丢得是爹和娘,右边丢得是亲和友。
十二双筷子丢完毕,水打烂船难回头。
哥背妹到轿门口,满堂姐妹泪双流。
我今一去成了他家人,难舍难分又难丢。
哥把妹背到花轿门,轿内妹妹哭得成泪人。
花轿抬去妹的身,一心只挂牵后头人。
花轿一抬离家门,爹妈莫要挂牵我这贱人。
脚脚走得是生路,眼眼看得是生人。
我的爹耶!我的妈耶!你女实在是不愿为人。
我的哥耶!我的嫂耶!叫妹怎么不伤心。
真诚的表白,爽直地袒露,歌词情真意切。
唱来婉转凄切,如泣如诉,动人肺腑,铁石心肠之人也感动得伤心落泪。
款款数语尽有如此的魅力,这就是土家族哭嫁歌的独有艺术意境。
《骂媒人歌》
妈呀,妈!板栗开花吊线线,背时媒人想鞋穿。
穿我的鞋堵门板,死到阴间受熬煎……
语言简洁明快,锋利如刺,咒骂咬牙节齿,愁怨伤心之处一目了然,使媒人听到坐立不安,
心乱如麻。
总之,土乡的哭嫁歌是土家人千百年来的艺术创造,喜怒哀乐,笑骂皆非,是土家族人民历史文化的高深内涵,也是土家族人民最优秀的民间传统艺术,由于它纯净朴素,生动感人,成了土乡一朵永不凋谢的民间艺术奇葩。
《哭爹妈》
在娘怀中三年滚,头发操白许多根。
青布裙来白围腰,背过几多山和坳。
布裙从长背到短,这山背到那山转。
又怕女儿吃不饱,又怕女儿受风寒。
为置嫁妆操碎心,只因女儿生错命。
哭声爹来刀割胆,哭声妈来箭穿心。
只道父母团圆坐,谁知今日要分身。
女儿的泣诉,自然涌动了母女的骨肉之情,引起了母亲的悲伤,但女儿出嫁毕竟是喜事,也了却父母养育成人之愿,于是母亲就唱起《劝女》歌来:
莫流泪啊莫寒心,女儿伤心痛始亲,
娘家不是久留地,迟早都是要出门,
天下做女都一样,世上不是你一人,
皇帝养女招驸马,官家小姐配成婚,
成家立业做世界,皇朝古礼这样兴,
为娘走了这条路,女儿要踩脚后跟,
有些没顺女儿心,宽怀大量要容情。
公婆面前行孝道,高声喊来低声应。
哥嫂姊妹要和顺,左邻右舍多亲近。
娘的话儿牢记住,千放心来万放心。
《哭哥嫂》
我的哥呀我的嫂,你的妹妹命不好,
爹娘面前同长大,今天就要分别了。
堂上爹娘我丢开,千万重担你们挑。
妹妹成了远乡客,想得到来做不到,
爹娘若有病和痛,全靠哥嫂来照料,
早问安来夜问好,要替妹妹多代劳,
山上有柴替妹砍,水井有水替妹挑,
寒天洗衣替妹冷,白天泡茶替妹烧。
《哭爹娘》
在娘怀中三年滚,头发熬白许多根。
青布裙来白围腰,背过几多山和坳。
布裙从长背到短,这山背到那山转。
又怕女儿吃不饱,又怕女儿受风寒。
为制嫁妆操碎心,只因女儿生错命。
哭声爹来刀割胆,哭声娘来箭穿心。
只道父母团圆坐,谁知今日要分身。
二、劝女莫流泪啊莫寒心,女儿伤心痛始亲。
娘家不是久留地,迟早都是要出门。
天下做女都一样,世上不是你一人。
皇帝养女招驸马,官家小姐配成婚。
成家立业做世界,皇朝古礼这样兴。
为娘走了这条路,女儿要踩脚后跟。
有些没顺女儿心,宽怀大量要容情。
公婆面前行孝道,高
声喊来低声应。
哥嫂姊妹要和顺,左邻右舍多亲近。
娘的话儿牢记住,千放心来万放心。
《哭哥嫂》
我的哥啊我的嫂,你的妹妹命不好。
爹娘面前同长大,今天就要分别了。
堂上爹娘我丢开,千万重担你们挑。
妹妹成了远乡客,想得到来做不到。
爹娘若有病和痛,全靠哥嫂来照料。
早问安来夜问好,要替妹妹多代劳。
山上有柴替妹砍,水井有水替妹挑。
寒天洗衣替妹冷,白天泡茶替妹烧。
《骂媒人》
1:女儿别家把嫁出,今日出嫁心不服。
一恨媒人心刮毒,张嘴只想吃鱼肉。
黑毛老鸹天天叫,人不叫死心不足。
二怨爹娘太心粗,专听媒人讲好处。
女儿爱的偏不送,不看儿郎看家屋。
三怨哥哥不做主,不顾妹妹亲骨肉。
有花不栽向阳处,单栽砂岩背阴土。
骂媒人2:媒人婆啊媒人婆,天天都到我家坐。
坐窄了我家的堂屋,坐低了我家的门槛。
…… 媒人是个狗,好吃两头走;媒人是个猪,这头吃哒那头敷;…… 你到他家吃顿饭,说他屋里有几万;你到他家喝口茶,说他屋里正在发;…… 你到他家吸袋烟,说他儿子要做官;媒人尽是多多经,不怕二天烂舌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