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钧生《西方社会学理论教程》配套题库【名校考研真题+模拟试题】【圣才出品】
侯钧生《西方社会学理论教程》配套题库【章节题库】(西美尔的社会学理论)
第四章西美尔的社会学理论一、填空题1.齐美尔认为,社会学研究的并不是具体的个人互动,而是互动的抽象形式,故他的社会学被称为______。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2009年研)答:形式社会学2.齐美尔最重要的著作之一《______》,详尽地研究了交换关系、特别是以货币为媒介的交换关系所产生的社会后果,揭示互动形式对社会关系本质的影响。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2008年研)答:货币哲学二、名词解释1.齐美尔(G.Simmel)答:格奥尔格·齐美尔(Georg Simmel,1858—1918,又译西美尔)是经典社会学时期德国社会学家。
在社会学领域,西美尔的主要学术贡献包括:通过提出并回答“社会是如何成为可能的”这一问题,确立了将社会交往形式作为社会学研究对象的基本思想,从而为社会学的产生奠定了重要的理论基础;并且基于这种观念,对社会互动的形式和过程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同时尝试将量化方法引入社会学,研究群体规模大小对群体互动性质的影响;通过对主观文化、客观文化和社会分化问题,尤其是货币问题的社会学分析,深刻揭示了现代工业社会的内在矛盾,以及资本主义的内在“文化悲剧”。
西美尔主要的社会学著作,包括《论社会分化》、《历史哲学问题》、《货币哲学》、《社会学:关于社会化形式的研究》、《社会学的基本问题》等。
2.社会唯名论答:社会唯名论来源于中世纪欧洲经验哲学的非正统派,是一种关于社会学思想性质的理论观点。
唯名论否认一般的客观实在性,否认概念的客观内容,认为只有个别事物(特殊、殊相)才是真实存在的,而一般事物(概念、共相)不过是人们用来表示个别的东西的名称;个别才是科学的对象,一般则是逻辑的对象。
以唯名论的哲学思想看待社会,就形成了社会唯名论。
3.社会唯实论答:社会唯实论,又称社会实在论,是与社会唯名论相反的一个观点。
它来源于中世纪欧洲经验派哲学的正统派。
与唯名论相反,早期唯实论依据柏拉图的理念论,主张一般脱离个别、先于个别而存在。
侯钧生《西方社会学理论教程》配套题库【章节题库】(新功能主义)【圣才出品】
第十三章新功能主义一、选择题与传统功能主义以实证主义为方法论基础相比,新功能主义的方法论基础是:()。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2007年研)A.经验主义B.结构主义C.个人主义D.后实证主义E.建构主义【答案】D二、填空题亚历山大从新功能主义角度实施研究纲领的重要方面是对文化的研究,他的这一研究关注到了两个当代的突出问题:第一是问题,第二是运用话语分析考察了市民社会的文化问题。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2010年研)【答案】现代性【解析】亚历山大从新功能主义角度实施研究纲领的重要方面是对文化的研究。
他的这一研究关注到了两个当代的突出问题:(1)现代性问题。
亚历山大提出,分化理论以一种更加笼统的和现实的方式为描述现代性提供了一次机会。
即认为现代性意味着生活世界的多元化、而非文化殖民化,这种多元化创造了现代生活的各种机会与各种问题。
(2)运用话语分析考察了市民社会的文化问题。
亚历山大所关注的是市民社会的语言符号特征。
他认为现代社会中的文化讨论都忽视了符号系统中的二元对立或“辩证”的品质。
三、名词解释1.单面社会答:马尔库塞对工业社会进行剖析,认为西方资本主义社会是一个单向度的社会。
社会在政治、文化、思想方面变得单一化、一体化。
主要表现:①机械化的盛行使花费在生产劳动中的体力的数量和强度日益减少。
②工人的职业分层发生了变化,蓝领工人变少和白领工人增多。
③劳动的特点和改变的生产工具,同时改变着劳动者的意识。
④新技术的兴起和应用使工人的否定性地位被进一步削弱,工人自己已经意识不到自身与已确立的社会相矛盾。
2.新功能主义答:新功能主义理论以杰弗里·C.亚历山大为代表,亚历山大是新功能主义观点的最有力倡导者,他首先使用了“新功能主义”一词,并在此方面提出了富有创建性的理论观点。
他用这一新的观点对功能主义及社会学理论传统作了诠释与重建。
一方面努力发掘和发展帕森斯的理论中的合理内核,另一方面又指出其不足,通过借鉴和引入其他理论的合理要素对帕森斯结构功能主义在一般理论层次和经验层次上进行重构。
侯钧生《西方社会学理论教程》笔记和考研真题详解(现象学社会学)【圣才出品】
第十一章现象学社会学11.1 复习笔记【知识框架】【重点难点归纳】考点一:思想背景★★现象学社会学的共同思想背景是现象学,特别是胡塞尔的先验现象学思想。
胡塞尔,德裔犹太哲学家,现象学宗师。
他自诩现象学将挑起为一切学术建立绝对基础的大梁,使哲学成为严格之科学体系,以拯救欧洲于学术危机。
表11-1 现象学社会学的思想背景考点二:舒茨的现象学社会学理论★★★★1.社会行动理论舒茨的社会行动理论是建立在对韦伯行动理论的深挖和批判的基础之上的。
行动理论既是舒茨的现象学社会学理论建构的起点,同时也是现象学社会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1)舒茨对于韦伯“社会行动”理论的批判①韦伯将“行动”界定为“有意义的行为”,此概念相当含糊。
②以“主观有意义”和“主观无意义”来区分行动和行为是毫无作用的。
③人们在常识事件中谈论“行动”与“行为”的区别时,认为前者是有意识的,后者的特征是“反应性”的,并以此把这两者区别开来,这种区分是肤浅的。
韦伯对于“行动”和“行为”的区别是不够的。
(2)赋予行动以意义的过程①在舒茨看来,韦伯将行动定义为“赋予意义的过程”是有问题的。
舒茨认为,行动是一个时间过程,行动者在行动时,无法对意识流内的经验赋予意义。
②在舒茨看来,必须检视意义的经验过程和结构。
“赋予意义”一词只是个比喻。
意义是个体注意自身经验中一点的某种方式,是指自我对自身绵延流的一种特殊的态度。
③对于意识流内经验的构成,舒茨认为当行动者处于行动的状态时,他就沉浸在绵延的时间流里。
一旦他意识到这一绵延,就使他脱离了这种时间流,借助时间的回溯,通过反思的态度,关注其体验,并区辨、挑选、勾画经验,从而使持续的意识流转化为冻结的、空间化的完成状态,将行动构成行事,从中构成行动的意义。
(3)行动的意义和动机与舒茨的行动理论密切相关的另外一个问题是意义问题。
舒茨进一步区分了行动的“意义”和“动机”。
他认为,意义和动机都可以分成客观和主观两个方面,具体内容见表11-2。
侯钧生《西方社会学理论教程》配套题库【章节题库】(社会学古典时期的理解问题)
第三章社会学古典时期的理解问题一、名词解释1.神学释义学答:神学释义学是一种通过语言上的注释将《圣经》等圣典中所蕴涵的上帝的意图揭示出来的方法。
后来这种方法应用于文学作品和法律文献并逐渐演化成文献释义学。
文献释义学的目的是通过对词汇、语法等语言表现形式的正确解释,达到对其原始含义的正确领悟。
2.维科答:维科(Gi.vannibattistaVico,1668-1744)是意大利伟大的思想家,他在《新科学》这本书里谈到了社会科学研究的理解问题。
在反对笛卡儿的科学主义的时候,维科特别强调社会科学研究的历史理解问题。
笛卡儿认为,数学推理方法是人们认识世界的唯一可靠的方法。
维科不同意这种说法,他认为,只有创造者才能对他的创造物有最真切的认识。
人类可以充分认识的只是数学工具本身,而不是自然规律。
他明确指出,社会科学是一种关于“人类理念的历史”,它只能从人类的“题材开始那里开始”。
维科在这里为社会科学采用理解方法的合理性提供了理论依据。
维科还指出,历史理解的可靠手段是理解语言,因为语言及其相关资料(如绘画、舞蹈等)可以充分显示人们的心理过程和思想认识,是我们正确认识和理解历史的重要途径。
3.狄尔泰的“内省”答:在狄尔泰那里,“内省”并不是纯心理学式的。
心理学的“内省”是纯粹的自我认识,而狄尔泰的“内省”是既要认识自我的内心世界,也要认识他人的内心世界。
它是在认识自我的同时去认识他人,通过认识自身的内部世界达到认识社会世界。
狄尔泰将这种从个人自身内部世界出发去观察社会“最后现实”的方法称作“理解”。
狄尔泰把由“内省”得到的经验称作“高级经验”,称作“个体世界和社会世界知识的综合”。
他认为,内省经验的获得是认识者的内部意识和外部经验相互作用的运动过程,它以外部感性经验为前提。
4.李凯尔特答:李凯尔特(H.Rickert,l863-1939)是德国新康德主义弗赖堡学派最著名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继承和发扬了弗赖堡学派创始人文德尔班的思想,使新康德主义的历史社会理论达到完成的形态。
侯钧生《西方社会学理论教程》配套题库【章节题库】(布迪厄的实践社会学理论)【圣才出品】
第十六章布迪厄的实践社会学理论一、选择题“场域”是各种客观位置的关系网络,该关系存在于个人意识和意志之外,它并非人们之间互动或主体间的纽带。
场域涉及的是关系性的而不是结构性的问题,这一概念是由下面的哪个人所提出来的?()(中国青年政治学院2008年研)A.福柯B.布迪厄C.卢曼D.科林斯E.舒茨【答案】B二、填空题1.“场域”是各种客观位置的关系网络,它更多涉及的是关系性的而不是结构性的问题,这一概念是由______提出来的。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2007年研)【答案】布迪厄2.理性选择理论的基本问题是对的重新说明,它试图解释的是______,在各类行动者有目的的行动之下,社会制度是如何形成的。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2009年研)【答案】社会秩序三、名词解释1.布迪厄(中央财经大学2007年研)答:布迪厄是法国社会学家。
布迪厄认为社会本质不是想当然的,社会科学的任务在于帮助人们纠正认识错误,发现生活的隐秘。
场域和习性是布迪厄理论中的最基本概念,他将场域看做由客观限定的位置间客观关系的网络或形构,场域中存在着资本,多个相互联系的场域构成了社会空间,随着社会的分化,场域也呈相对自主化,不同的场域有着不同的自主性的度。
习性是通过客观结构和人的历史的结合而创造的形式化了的一组意向,它在潜意识的层面上发挥作用,习性是个体在实践中形成的,又作用于人的实践过程。
对于场域和习性二者的关系,布迪厄认为,一方面场域构造了习性,另一方面习性又赋予场域以主观的意义和价值,由此消解主客观二元对立问题。
此外,他在资本理论的基础上分析了宏观社会结构,并对社会结构的再生产做了重新阐释。
2.惯习答:布迪厄用“惯习”来表述人类实践深层的社会结构与认知结构。
人们在实践过程中对行为往往有一种非常直观的理解和把握,并且这种理解和把握既是当前实践的基础,同时也来自于在此前的实践过程中经久形成的持久而又潜在的行为倾向系统,这种持久潜在的行为倾向系统就是惯习。
侯钧生《西方社会学理论教程》笔记和考研真题详解(哈贝马斯的沟通行动理论)【圣才出品】
第十三章哈贝马斯的沟通行动理论
13.1 复习笔记
【知识框架】
【重点难点归纳】
考点一:社会科学的逻辑(见表13-1)★★
表13-1 社会科学的逻辑
考点二:沟通行动与沟通理性★★★
表13-2 沟通行动与沟通理性
考点三:生活世界、系统与社会理性化★★★
1.生活世界及其理性化(见表13-3)
表13-3 生活世界及其理性化
2.系统及其理性化(见表13-4)
表13-4 系统及其理性化
3.生活世界的殖民化
(1)生活世界的殖民化是指原本属于私人领域和公共空间的非市场和非商品化的活动,给市场机制和科层化的权力侵蚀了。
(2)市场指经济系统对人的影响,它主要通过金钱制约着人类的行动和生活世界。
国家则是通过行政机构所产生的权力来影响和控制人的行为的。
所以,在现代社会里制约人的行为的主要手段是金钱与权力。
(3)随着社会的发展,金钱与权力的制约机制逐渐渗透到其他活动中。
人们不但在日常的工作中,而且在娱乐、教育和家庭等事务中也以金钱和权力作为沟通的媒介,对待周围的人和物像对待商品一样,只重感性上的取舍,不做深层的反思和讨论。
(4)人们逐渐习惯于把周围的环境(包括其他人在内)都当作一种达到个人目的的工具或手段。
这就是哈贝马斯所说的生活世界的“殖民化”。
(5)虽然出现了生活世界的殖民化,并不能由此就对人类的前景悲观失望。
哈贝马斯。
侯钧生《西方社会学理论教程》配套题库【章节题库】(吉登斯的结构化理论)【圣才出品】
第十五章吉登斯的结构化理论一、选择题1.吉登斯完成其全球化分析后,总结出全球化的几种维度,包括世界资本主义经济、世界军事秩序、()。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2010年研)A.世界政治体系B.国际NGO组织体系C.世界经济共同体D.民族国家体系E.国际劳动分工【答案】DE【解析】吉登斯总结了两种关于全球化的观点,一种是关于国际关系研究的文献,一种是沃伦斯坦的“世界体系理论”。
前者将注意力集中于民族—国家体系的发展之上,分析它在欧洲的起源及在世界的扩散。
吉登斯将沃伦斯坦的世界体系论总结为“世界资本主义经济”在全球的扩张。
基于以上的分析,吉登斯总结出了全球化的四种维度: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民族国家体系、世界军事秩序和国际劳动分工,它们与现代性的维度相对应。
2.理性选择理论的基本原理是,一个行动发生的可能性是行动者期望从多种可能的行动结果中获得的功利函数,行动者的这种行动追求的是()价值或利益的。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2007年研)A.最小化B.中立化C.最大化D.多元化E.利他化【答案】C二、填空题1.吉登斯思想中的结构指的是______。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2009年研)【答案】规则和资源2.吉登斯认为“现代性”是指17世纪以来出现于欧洲,并且其影响随之向世界各地蔓延的社会生活方式和______方式。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2007年研)【答案】社会生产三、名词解释1.吉登斯(中国青年政治学院2008年研、南开大学2006年研)答:吉登斯是英国著名社会理论家和社会学家,是结构化理论的建立者。
主要著作有:《社会学方法的新规则》、《社会的构成》、《民族—国家与暴力》、《现代性的后果》、《现代性与自我认同》、《第三条道路:社会民主主义的复兴》等。
吉登斯的社会理论涉及面非常广泛,他对很多学科都有所涉猎。
吉登斯认为,社会科学家既是社会现象的研究者,也是社会世界中的行动者,因此社会科学家既要批判性地研究社会世界,又要反思自身。
吉登斯社会学理论的内在逻辑结构主要是:试图以结构化理论和“双重解释学”解决能动与结构、微观与宏观的二元对立及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关系问题,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展开对现代性的研究,这种研究是以他的结构化理论作为分析武器,全面清理经典社会学和当代社会学关于现代性及后现代主义关于现代性的各种思潮的研究,形成了他自己关于现代性问题的一整套研究路径。
侯钧生《西方社会学理论教程》配套题库【章节题库(10-14章)】【圣才出品】
侯钧⽣《西⽅社会学理论教程》配套题库【章节题库(10-14章)】【圣才出品】第⼗章符号互动论⼀、选择题⼈们在“舞台”上“表演”的过程中,会努⼒去呈现观众期望的⼀系列⾏动,也努⼒去反对⼀些观众⾮期望的⾏动,⼽夫曼将此称为:()。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2007年研)A.印象管理B.戏剧表演C.⾓⾊扮演D.舞台移情E.符号互动【答案】A⼆、填空题⼽夫曼的戏剧互动理论的实质是“______”。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2009年研)答:印象管理三、名词解释1.“镜中之我”(华中师范⼤学2003年研)答:“镜中之我”是社会学家库利在研究个⼈的⾃我概念的过程中提出来的,主要是指每个⼈都是通过观察其他⼈对⾃⼰⾏动的反应,了解别⼈对⾃⼰的评价,从⽽获得对⾃我的认识。
库利将这种⾃我概念的形成过程就成为“反射的⾃我”或“镜中之我”。
2.⾃我(中南财⼤2010年研)答:⾃我亦称⾃我意识或⾃我概念,在⼼理学中主要是指个体对⾃⼰存在状态的认知,是个体对其社会⾓⾊进⾏⾃我评价的结果。
在我们的经验中,觉察到⾃⼰的⼀切⽽区别于周围其他的物与其他的⼈,这就是⾃我。
⼤致包括三⽅⾯的内容:①个体对⾃⾝⽣理状态的认识和评价;②对⾃⾝⼼理状态的认识和评价;③对⾃⼰与周围关系的认识和评价。
3.印象管理理论(⼽夫曼)(中央财经⼤学2012年研)、印象管理(中⼭⼤学2011年研)答:印象管理是指如何在他⼈⼼中塑造⼀个⾃⼰所希望的印象的过程。
或者说当⼈们观察他们时,他们应如何表现⾃⼰。
在⼈际互动中,“不管个⼈在头脑中所具有的具体⽬标是什么,也不管他达到这个⽬标的动机是什么,他的兴趣始终是控制他⼈的⾏为,特别是控制他⼈对他的反应。
这种控制将主要通过影响他⼈⽽逐渐形成的限定⽽实现的,⽽且他能通过给他⼈某种印象的⽅式借以表现⾃⼰达到影响这种限定的⽬的,他给⼈的这种印象将引导他⼈⾃愿地根据他的意图⽽⾏动。
”⼽夫曼主要从以下⼏个⽅⾯论述的:理想化表演、神秘化表演、补救表演。
侯钧生《西方社会学理论教程》(第3版)配套模拟试题及详解(二)【圣才出品】
侯钧生《西方社会学理论教程》(第3版)配套模拟试题及详解(二)一、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6小题共30分)1.理想类型2.模式变量(帕森斯)3.生活世界(舒茨)4.常人方法学5.社会资本(科尔曼)6.社会网络二、简答题(每小题12分,5小题共60分)1.简述涂尔干关于“社会分工”的思想。
2.简述《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一书的主要观点。
3.试述帕森斯的模式变项,他使用模式变项在哪些方面进行了分析?4.如何理解哈贝马斯关于“生活世界殖民化”的观点。
5.简述吉登斯的结构化理论的主要观点。
三、论述题(每小题30分,两小题共60分)1.如何理解社会互动形式与社会互动矛盾、社会互动规模的关系?2.叙述社会冲突理论的发展,并运用该理论的某一观点或某位学者的观点对当今中国的现实问题进行分析。
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6小题共30分)1.理想类型答:理想类型是指一套精确而严谨的概念体系,它只是为了理解和说明世界而建构起来的一个精确而有效的概念体系,理想类型是韦伯提出来的。
理想类型使社会科学像自然科学那样建构一套精确而严谨的概念体系来增强客观性,减少主观随意性。
这一概念体系作为衡量现实的标准,审视现实与概念之间的差距,并对这种差距作出因果解释。
其特点是:①理想类型是一个主观思维构建,它不是基于对所有事实进行经验上的概括,也不是作为社会的理想提出来的;②理想类型虽是一种主观思维的构建,是社会学中理论构建的一种方法,但它的建立有逻辑上的一致性,不违反经验的因果关系;③对某一社会现象的解释,理想类型也许不止一个,但解释的标准只有一个,即对具体社会现象的成功理解和准确归因。
2.模式变量(帕森斯)答:模式变量是帕森斯学派对社会系统进行分析的重要概念,是指行动者在确立情境意义之前,和在他能够根据情境采取行动之前所作的选择,是一定情境下人们的角色选择的类型。
这些类型包括五对:①情感中立性—情感性;②自我取向—集体取向;③普遍主义—特殊主义;④成就性—先赋性;⑤专一性—分散性。
侯钧生《西方社会学理论教程》笔记和考研真题详解(吉登斯的结构化理论)【圣才出品】
第十四章吉登斯的结构化理论14.1 复习笔记【知识框架】【重点难点归纳】吉登斯的社会学理论的内在逻辑结构主要是:试图以结构化理论和“双重解释学”解决能动与结构、微观与宏观的二元对立及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关系问题,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展开对现代性的研究,这种研究是以他的结构化理论作为分析武器,全面清理经典社会学和当代社会学关于现代性及后现代主义关于现代性的各种思潮的研究。
考点一:社会学方法的新规则★★★★1.对经典社会学理论的批判(1)实证主义概述(见表14-1)表14-1 实证主义概述(2)对经典社会学理论的批判(见表14-2)表14-2 对经典社会学理论的批判2.双重解释学(1)双重解释学的基本内涵“双重解释学”意味着社会科学的逻辑必然包含着两套意义框架:①由普通行动者构成的充满意义的社会世界;②由社会科学家创造出来的元语言。
这两者在社会科学的实践中相互交织,相互渗透。
科学家用于理解社会过程的概念和归纳能被作为行动者的常人所用,这些人能够改变社会的过程,因此,在根本的意义上,社会学家与常人的所作所为并没有什么不同。
吉登斯的“双重解释学”是建立在对自然主义和过分解释取向的批判基础上的。
(2)双重解释学视野里的社会科学的基本性质和任务(见表14-3)表14-3 双重解释学视野里的社会科学的基本性质和任务(3)双重解释学引发的一系列后果①社会科学的“平庸性”与实践影响a.社会科学的概念被创造出来分析社会世界,而同时又反过来被纳入这个世界。
自然科学的概念和理论则完全与自然客体世界相隔离,与自然科学成就所显现的丰富创新性的技术影响相比,社会科学表现出明显的平庸性。
b.自现代开始,社会科学就对社会世界具有并继续具有一种深广的实践影响力,但这种影响并非主要是技术的影响,而是通过社会的概念被吸纳到社会世界中并成为它的构成内容来发挥作用。
②社会科学概括的“历史性”社会科学研究的领域和任务,决定了其研究方法的特殊性。
侯钧生《西方社会学理论教程》(第3版)笔记和考研真题详解
读书笔记模板
01 思维导图
03 精彩摘录 05 作者介绍
目录
02 内容摘要 04 目录分析 06 读书笔记
思维导图
关键字分析思维导图
理论
教材
典型
重难点
复习
题
社会学
第版
名校
理论 真题
年
教程
题 笔记 理论
社会
考研
详解
内容摘要
本书是侯钧生《西方社会学理论教程》教材的配套电子书,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整理名校笔记,浓缩内 容精华。本书每章的复习笔记均对该章的重难点进行了整理,并参考了国内名校名师讲授该教材的课堂笔记。因 此,本书的内容几乎浓缩了该教材的所有知识精华。(2)分章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巩固重难点知识。为了强 化读者对重要知识点的理解,本书每章均精选了部分名校近年的社会学理论考研真题,以及相关的典型题,并提 供了详细的参考答案。所选考研真题和典型题基本涵盖了每章的考点和难点,特别注重理论联系实际,突显当前 热点。
0 5
第十一章舒 茨的现象学 社会学
7.1复习笔记 7.2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
8.1复习笔记 8.2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
9.1复习笔记 9.2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
10.1复习笔记 10.2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
11.1复习笔记 11.2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
12.1复习笔记 12.2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
目录分析
0.1复证主义社会 学的创始人
第二章涂尔干的社会 学理论
第三章社会学古典时 期的理解问题
第四章西美尔的社会 学理论
第五章韦伯 的理解社会
学
第六章曼海 姆与知识社 会学
侯钧生《西方社会学理论教程》笔记和考研真题详解(布迪厄的实践社会学理论)【圣才出品】
第十五章布迪厄的实践社会学理论15.1 复习笔记【知识框架】【重点难点归纳】考点一:反思社会学★★★1.实践逻辑与学究式谬误实践理论是布迪厄社会认识论的基石,他正是借助实践理论不遗余力地反对认识论和方法论中的唯智主义或更为广泛的学究式谬误。
(1)唯智主义是指用理论的逻辑代替事物的逻辑。
实践是模糊的、现实的、紧迫的,在现实的时间流中持续进行而又指向未来的,但大众对实践的理论理解往往将理论上的偏见强加给现实。
①不论是客观主义的认识论还是主观主义的认识论都有唯智主义这样的问题。
结构主义和实证主义是这种客观主义认识论的代表,萨特的存在主义现象学以及社会理论中的理性选择理论是主观主义认识论的代表。
②各种各样的主观主义也是唯智主义的体现,它们把人设想成为全能的理性机器,而所谓的各种规律便从这样的假定前提中推演出来,最终作为现实实践的描述与理论。
(2)学究式谬误有三种不同的表现形式,具体内容见表15-1。
表15-1 学究式谬误的表现形式2.学术场域与知识的社会属性布迪厄认为学术场域面临着两方面的力量:一是场域内部的;二是场域外部的。
社会学领域处于外部和内部的极大张力之中。
(1)在场域内部,逐渐形成了一系列的惯习。
在场域内部,逐渐形成了一系列的惯习,因为不同的理论或者观点方法的主张者所提供的知识是一种文化资本,这些不同的文化资本都有着被同行接受的强烈愿望,以及与之密切联系的各种利益,所以都极力想占据学术领域的支配权力,合法化、常规化,形成符号资本。
(2)在场域之外,可以发现公众的议题或者常识的观念往往是社会研究中相关研究问题甚至主要概念工具的来源,但对这些常识世界中的问题,社会学家们往往并没有进行认真的思考和审查,而且现实实践中的各种紧迫性要求都在影响着社会学家们的研究,使得他们的研究工作变得短视并且违背学术的精神。
3.反思社会学的实践(1)反思,即与常识和既有知识的决裂是社会科学研究的基本要求。
①学术事业和社会实践有一个根本性的区别。
侯钧生《西方社会学理论教程》配套题库【章节题库(7-9章)】【圣才出品】
第六章曼海姆与知识社会学一、名词解释1.《意识形态与乌托邦》(北京科技大学2010年研)答:《意识形态与乌托邦》是社会学家曼海姆的经典代表作,奠定了曼海姆在意识形态问题研究领域不可忽视的地位。
在该书中,他概括了一门能对社会生活做出新的和更深刻理解的新学科,即知识社会学,并系统地阐述了知识社会学关于意识形态问题的新见解。
2.知识社会学答:知识社会学(the sociologyof knowledge)是社会学的一个分支,一般说来,它是以人类认识活动同社会存在的关系为对象展开的,涉及认识过程、认识结果和认识方式亦即思维方式等方面同社会行动、社会系统和社会结构的关系。
二、简答题1.怎样理解曼海姆关于意识形态本质的论述?答:曼海姆承认马克思把意识形态归结为一定阶级对社会存在的思想反映这个基本观点,他指出:“意识形态概念反映了产生于政治冲突中的一种发现,即统治集团在思想中受到利益的强烈限制,致使他们无法看到某些将会破坏他们统治的事实。
在‘意识形态’这个名词中包含了这种洞见,在某些情境中,一些群体的集体无意识既对自己又对他人掩盖了社会的真实状况。
”(1)意识形态这个名词在曼海姆这里首先是一个评价性概念,特指那些同社会实际状况不一致的思想观点,是有偏见和局限性的意识形式。
(2)意识形态具有虚假性的特征,原因在于:①意识形态就其本质而言是特定阶级思想意识的普遍化,这从根本上规定了它不可能不具有虚假性。
统治阶级或代表统治阶级的政党,为了达到对全社会的统治,总是把本阶级或本党派的特殊思想意识说成是普遍的,是超越条件限制的绝对性。
这是意识形态虚假性的根本要害。
②意识形态的虚假性还可以从时间上来考察。
意识形态作为各种思想观念,不可能正好反映当下正在发生着的事物,或者滞后或者超前。
因此,一些意识形态落后于事物的实际发展便难以避免。
至于那些超前的意识形态,曼海姆称之为乌托邦,其超越现实状况的原因在于价值要求的理想性。
(3)虚假性的表现形式①不自觉的意识形态精神。
侯钧生《西方社会学理论教程》配套题库【章节题库】(柯林斯的互动仪式链理论)
第十八章柯林斯的互动仪式链理论一、填空题柯林斯通过提出所谓“______”理论,试图将微观社会学和宏观社会学统一起来。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2010年研)【答案】互动仪式链【解析】柯林斯认为,宏观水平现象最终是在个人之间,由微观的相遇来创造并维持的。
从本质上来说,宏观的和长期的社会结构是由他所称的“互动仪式”而建立起来的。
这种“互动仪式”经由时间延伸以复杂的形式而组合起来,宛如一条“链”,这就是他所提出的“互动仪式链”。
柯林斯试图运用其理论解释一切社会现象,通过对已有社会学理论的综合批判,建立一种新的理论视角。
二、名词解释互动仪式链(四川大学2011年研)答:互动仪式链是柯林斯提出的,是指宏观过程来自于互动网络关系的发展,来自于局部机遇所形成的链条关系。
柯林斯认为,宏观社会现象都可以看作是由垂直的一层层微观情景构成的,微观情景的相互关联形成了宏观模式。
从本质上来说,宏观的和长期的社会结构是由“互动仪式”而建立起来的。
这种“互动仪式”经由时间延伸以复杂的形式而组合起来,宛如一条“链”,这就是“互动仪式链”。
三、简答题1.简述科林斯对社会组织的分析。
答:柯林斯认为组织分析对冲突理论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组织和分层是日常生活中互动的基础。
柯林斯将组织看成人际影响的网络和利益冲突的场所,是体现人们在际遇中运用资源并形成关系结构的重要社会系统。
从微观过程出发,论述了宏观的组织控制、组织管理和组织结构问题。
(1)组织控制过程方面①对社会组织模式的控制程度与个体间的强制资源、物质资源及符号资源集中的程度成正比。
②社会组织模式中的控制形式是资源类型的函数,这些资源集中于想控制他人的个人手中。
③越是通过运用强制资源来谋求控制,受这些资源操纵的对象就越趋向:a.逃避;b.如果不能逃脱则反击;c.如果上述不可能,以及存在物质刺激,则服从;d.如不存在物质刺激,则消极服从。
④越是通过运用物质资源来谋求控制,受物质刺激操纵的对象就越容易:a.产生渴望获得的倾向;b.采取谋求私利的策略。
侯钧生《西方社会学理论教程》笔记和考研真题详解(马克思的社会学理论)【圣才出品】
第三章马克思的社会学理论3.1 复习笔记【知识框架】【重点难点归纳】考点一:唯物主义和辩证法★★1.唯物主义社会历史观卡尔·马克思,思想家、哲学家、社会科学家、革命家,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与涂尔干、韦伯并称为现代社会学的奠基人。
其与恩格斯最主要的社会学著作包括:《英国工人阶级状况》《德意志意识形态》《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资本论》和《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
表3-1 马克思唯物主义社会历史观的概念2.唯物辩证法的方法论(1)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中,唯物辩证法是其核心内容。
唯物辩证法作为自然、社会、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的科学,是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2)唯物辩证法按其本质来说,具有批判的革命的精神,辩证法意味着没有最终的或绝对的、神圣的事物。
正是基于这种批判的革命的精神,在批判中需自觉运用矛盾分析的方法。
(3)马克思的社会学思想的很大部分是对他所处客观社会现实即资本主义社会的批判:①马克思认为,认为资本主义自产生就处于矛盾和对抗之中,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社会化大生产与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的存在,阻碍了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使各种社会矛盾激化。
②当社会矛盾激化到资本主义制度本身无法释放时,社会主义作为新制度替代之。
③马克思运用唯物辩证法不仅对资本主义进行批判,揭示资本主义社会的弊端以及产生的根源,还发现资本主义的矛盾运动中孕育新社会的因素,并据此做出对未来社会特点的预见。
考点二:社会结构理论★★马克思认为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构成了社会发展过程中的根本矛盾,人们要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中去掌握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规律。
表3-2 马克思社会结构理论考点三:阶级和阶级斗争★★1.阶级的本质(1)阶级斗争的理论基本上为马克思的社会学所独有。
马克思的阶级理论认为,在社会的整个活动中,相互处于同样关系的个体和团体,亦即属于同一经济活动的范畴,都构成了一个阶级。
决定阶级的不是财产的多寡、收入的多少,或是职业的种类,而是经济活动的方式和由它决定的社会成员在社会经济结构中所处的地位。
侯钧生《西方社会学理论教程》笔记和考研真题详解(西美尔的社会学理论)
第四章西美尔的社会学理论4.1 复习笔记格奥尔格·西美尔是经典社会学时期与韦伯和滕尼斯齐名的德国社会学家,他们一起奠定了德国社会学的基础。
西美尔主要的社会学著作,包括《论社会分化》、《历史哲学问题》、《货币哲学》、《社会学:关于社会化形式的研究》、《社会学的基本问题》等。
一、社会学的对象与问题领域1.社会学的研究对象西美尔认为,社会学要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就需要发展出一种解释社会总体性的独特视角,换言之,建立一种适合社会学视角的“社会”概念。
为此,他提出了“社会是如何成为可能的”,以在逻辑上分析社会构成的形成条件,从而确定社会学研究的合法性。
(1)社会唯实论与社会唯名论社会唯实论认为只有社会结构才是真正客观的存在,而社会唯名论则认为客观存在的是个体及其行为,社会只不过是个人及其行为的一种集合。
在批判社会唯实论和社会唯名论的社会概念的基础上,西美尔发展出了自己独树一帜的社会观。
(2)社会学的研究对象在西美尔看来,个人之间有意义互动关系所包含的社会形式,构成了社会学的研究对象。
社会学的任务,就是阐释社会互动与交往的形式。
在西美尔对社会的理解逻辑中,社会与个人的关系始终是双重的,社会首先是超越社会化的个人的复合体,同时,社会又是个体互动和交往形式的总和,也就是说,社会产生于个体之间的互动过程之中。
2.社会学的问题领域西美尔将社会学的问题领域,划分为抽象层次不同的三个独立领域:(1)一般社会学或者说普通社会学其研究的问题领域,包括经由社会而形成的全部人类历史生活。
(2)纯粹社会学或者说形式社会学它研究的是社会互动和交往的纯粹形式,这是西美尔社会学最引人注目的特色。
(3)哲学社会学即对社会的认识论研究和形而上学研究。
认识论为其他社会科学研究提供各种概念、假设和前提,使零碎的知识整合成为一幅完整的图景;而形而上学则让我们超越日常经验的有限性,使不连续的个别事件呈现出完整的意义。
二、形式社会学1.社会互动和交往的形式(1)社会交往形式的含义西美尔所注重的不是宏观的社会结构分析,而是微观的社会互动研究。
侯钧生《西方社会学理论教程》笔记和考研真题详解(福柯的后现代社会理论)【圣才出品】
侯钧生《西方社会学理论教程》笔记和考研真题详解(福柯的后现代社会理论)【圣才出品】第十八章福柯的后现代社会理论18.1 复习笔记【知识框架】【重点难点归纳】考点一:后现代主义与社会学★★(1)后现代主义原仅指一种以背离和批判现代和古典设计风格为特征的建筑学倾向,后来被移用于指称文学、艺术、美学、哲学、社会学、政治学甚至自然科学等诸多领域中具有类似倾向的思潮。
后结构主义被认为是后现代主义的典型形式。
(2)后现代主义重要的共同之处是,反对、否定和超越传统形而上学、二元论、本质主义、理性主义、个人主义、人类中心论、父权制、机械主义、经济主义、消费主义、民族主义和军国主义等共同的理论倾向。
(3)理解后现代主义有以下三个向度(见表18-1、18-2、18-3):①激进的后现代主义;②建设性的后现代主义;③庸俗的后现代主义。
表18-1 激进的后现代主义表18-2 建设性的后现代主义表18-3 庸俗的后现代主义考点二:后现代主义社会理论(见表18-4)★★★★表18-4 后现代主义社会理论考点三:后现代主义社会学★★★1.后现代主义社会学的含义后现代主义社会学可以概括为两种倾向,即从后现代主义的角度来研究社会问题和从社会学的角度来研究后现代主义。
(1)从后现代主义的角度来研究社会问题,是用后现代的前提、概念、范式和方法,来讨论、研究社会问题,并对现代社会学理论提出质疑和反思,建立一种辩证性的、非还原的多向度的后现代主义社会学理论。
(2)从社会学的角度来研究后现代主义,是指把后现代性的问题和后现代主义纳入社会学的议事日程,作为社会学的一个科目,用社会学的理论和方法对其进行分析和研究。
2.后现代主义社会学主要研究领域(见表18-5)表18-5 后现代主义社会学主要研究领域3.后现代主义社会学的方法特征(1)后现代主义社会学反对整体化的倾向,放弃了在解释社会现象时寻找模式化的关系和宏观的历史规律的做法,认为研究者的学识是有限的,人生经历是短暂的,所能建立的理论范式是局限的,因而只能发现微观的小故事,即研究某一历史事件或某一段历史时期。
侯钧生《西方社会学理论教程》配套题库【章节题库】(功能主义理论)
第七章功能主义理论一、填空题1.帕森斯认为每一个“单元行动”包括下列要素:行动者、目的、______和规范限定。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2009年研)【答案】情景2.帕森斯将行动系统按层次划分为四个子系统,它们分别是行为有机体系统、______、社会系统和______。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2007年研)【答案】人格系统;文化系统3.帕森斯划分的四类系统对应着四种功能:行为有机体系统具有功能、人格系统具有功能、社会系统具有整合功能、文化系统具有模式维持功能。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2010年研)【答案】适应;目标获取【解析】帕森斯把行动系统分为四个子系统:社会系统、人格系统、文化系统和行为有机体系统。
这些子系统又可以进一步分为子子系统。
例如,他把社会子系统分为经济、政治、社会化和社区等四个子子系统。
这些系统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影响,它们各自执行不同的功能,以共同维持整个系统的运行。
四类系统对应着四种功能:行为有机体系统具有适应功能、人格系统具有目标获取功能、社会系统具有整合功能、文化系统具有模式维持功能。
这就是系统的功能问题,称作四个功能分析范式。
4.根据默顿的社会失范理论,越轨行为是和制度化手段之间矛盾的产物。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2007年研)【答案】社会规定的目标一、名词解释1.功能主义视角(中央财经大学2007年研)答:功能主义主张社会是由相互依存的部分构成的有机整体,各部分对整体发挥功能、满足整体的需要。
社会某一部分的运转需要其他部门的配合。
功能主义强调社会体系的稳定与和谐。
基于功能主义的上述理论取向,在它的研究中就必然提出这样的问题:为了维持社会的正常运转、为了实现社会体系的稳定与和谐,究竟应具备哪些基本条件。
2.芝加哥学派(南开大学2005年研)答:美国芝加哥学派是以芝加哥的一些大学社会学学者为主的,以重视调查研究社会现实问题,尤其是城市生活问题的城市社会学派,是城市社会学领域内生态学派的先驱。
该学派于20世纪初形成,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由于帕森斯功能学派的兴起而逐渐衰落。
侯钧生《西方社会学理论教程》配套题库【章节题库】(社会冲突论)【圣才出品】
第八章社会冲突论一、选择题对现代冲突论的形成产生巨大影响的,主要是马克思、韦伯和()三位大师的社会冲突思想。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2010年研)A.迪尔凯姆B.斯宾塞C.西美尔D.米尔斯E.科塞【答案】C【解析】现代冲突论产生之前,历史上的许多社会学家的理论中都包含着丰富的社会冲突思想。
但是,对现代冲突论的形成产生巨大影响的,主要是马克思、韦伯和西美尔三位大师的社会冲突思想。
一、名词解释1.社会冲突(中国青年政治学院2009年研)答:科塞认为社会体系内的各个部分是相互关联的。
这种相互关联里一定会存在紧张、失调和冲突等现象。
冲突的起因主要是由于社会报酬的不均衡分配以及人们对社会合法性的怀疑和否定。
社会冲突的严重程度取决于社会结构和人们心理因素的交互作用。
冲突具有一系列积极的社会功能。
其中包括:冲突可以促进群体的形成、可以促进团体界限的确立、可以促进团体的团结。
冲突的功能主要取决于冲突产生于其中的结构类型等许多因素。
为了论证在什么条件下冲突对社会结构的维持产生积极功能,科塞还区分了群体内和群体外的冲突、核心价值冲突和表面性冲突、产生结构性变迁的冲突和从安全阀制度中释放出来的冲突、松散关系中的冲突和紧张关系中的冲突、现实性的冲突和非现实性的冲突等。
2.社会学想象力答:社会学的想象力是米尔斯在《社会学的想像力》一书中提出的。
它是一种心智品质,可以帮助人们运用所了解到的情况来发展理性,以便清醒地总结世界上正在进行的事,总结在他们之中还有什么事可能发生;它是一种视角转换即换位思考的能力,帮助人们在思考问题时能够从自己的视角切换到他人的视角;它还是一种发散思维能力,能帮助人们在思考问题时从现在到历史,从此物想到彼物。
3.权力精英答:米尔斯对冲突理论的重要贡献之一,是他提出了“权力精英”理论。
他指出,社会中那些经济、军事和政治机构中占据高位的财阀、军阀和政客组成了或多或少结合在一起的、或统一起来的权力精英,他们的重要决策决定了社会的基本结构和趋向,左右着社会中下层人民的生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部分名校考研真题
2017年北京大学654社会学理论考研真题(回忆版)科目代码:654
科目名称:社会学理论
一、名词解释
1.社会角色
2.单位制度
3.惯习
4.互动仪式链
5.亚文化
二、简答题
1.农村公共服务的提供方式以“项目制”进行,试问其对于农村社区的发展有什么影响。
2.简述帕克人文区位学的主要内容。
3.以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为例,探讨技术与工作组织方式的关系。
4.人口老龄化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5.社会分类的体制化。
三、论述题
1.社会治理与社会管理的区别。
2.富兰克林的事例对于韦伯新教伦理的理论意义。
3.三位现当代社会学家的身体观。
4.从社会分工、人际关系、生产方式的角度谈谈传统社会和现代社会的区别。
2016年北京大学社会学系654社会学理论考研真题(回忆版)科目代码:654
科目名称:社会学理论
一、名词解释
1.文化相对主义
2.总体性制度
3.物化
4.主干家庭
5.逆城市化
二、简答题
1.社会转型期间社会心理学的意涵。
2.很多小村面临撤离和合并,分析此现象对于村庄发展的影响。
3.齐美尔认为神经质是现代都市人最显著的精神气质,简述他关于此的论述。
4.论述死因分析对于社会发展和社会结构分析的作用。
5.设计一个关于中国劳动就业稳定性的研究方案。
三、论述题
1.国家—社会、共同体—社会、自然社会—政治社会三组二元对立的关系中社会的异同。
2.凡勃伦、布迪厄、埃利亚斯关于维持阶层差异的论述以及差异。
3.现代社会道德危机频发、道德基础十分重要。
阐述两个著名社会学家的相关论述。
4.非正式结构产生的原因和作用。
2015年中山大学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653社会学理论考研真题及详解科目代码:653
科目名称:社会学理论
一、概念题(合计50分,每题5分)
1.科层制
2.代际流动
3.差序格局
4.次等劳动力市场
5.性别歧视
6.模式变量
7.剥夺—满足命题
8.镜中我
9.《货币哲学》
10.结构参数
二、论述题(合计100分,第1、2题各30分,第3题40分)
1.社会学相关研究表明,从1990年开始,中国农村老年人的自杀率大幅上升,并保持在高位,远远高出其他社会群体的自杀率。
请结合社会学的相关概念和理论,谈谈你对这个社会现象的认识和理解。
2.近年来社会学研究中对于“全球化”的现象及其后果的讨论存在着很多的争论,请根据你所掌握的社会学知识和概念,结合你对于全球化现象的观察与思考,谈谈全球化对于当代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以及社会等方面产生的深远影响。
3.选择两个你熟悉的西方社会学家或者社会学理论流派,分析比较他们之间的差别,并谈谈你的理论评价。
参考答案
一、概念题(合计50分,每题5分)
1.科层制
答:科层制,又称理性官僚制或官僚制,是指法理型统治下组织机构的特殊形式,由德国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提出。
在这种统治形式下,组织按照合理性的原则来设计和分工以便有效地实现组织目标。
官员们的职务等级是按照集权体系所安排的固定有序的体系,并且有着与职务相对应的严格的权限规定。
组织运转依靠的是没有人情味的职责、规定和准则,具有非人格化的特征。
官员的任命与提升所依据主要是他的业绩,统治者的统治权力都有合法的权限。
在韦伯看来,所有这一切都保证了组织目标的有效实现。
2.代际流动
答:代际流动,又称“异代流动”,是指同一家庭中上下两代人之间社会地位的变动。
一般以职业等作为地位特征,以父母和子女在同一年龄时的职业或其它地位作为比较的基点,考察第二代人(子女)与第一代人(父母)相比,看社会地位有无提高,从中找出引起或未引起变动的原因和规律。
这种研究尤为重视父母的教育程度和职业对子女的社会地位的影响。
代际流动的状况,反映社会进步的程度和分层体系的变化和发展状况。
在封闭的传统社会里,一个人一出生就注定要在他父辈所属的阶级和阶层里终其一生,子继父业,代际流动很少。
在开放的现代社会,每个阶级和阶层的大门都是敞开的,代际流动增多是必然的。
发展经济,提高教育水平,强化流动机会的公平机制,是提高代际间向上流动率的基本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