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趣味数学课外知识篇 每天20分钟拓展训练 第二十三讲

合集下载

四年级趣味数学思维拓展题50道及答案

四年级趣味数学思维拓展题50道及答案

四年级趣味数学思维拓展题50道及答案(1)【方阵问题】小明在一个正方形的棋盘里摆棋子,他先把最外层摆满,用了40个棋子,求最外层每边有多少棋子?如果他要把整个棋盘摆满,还需要多少棋子?(2)【图形推理】用红,黄,蓝,白,黑,绿六种颜色分别涂在正方体的各个面上,每一个面只涂一种颜色.如图所示,现有涂色方式完全一样的四块小正方体拼成了一个长方体.试回答:每个小正方体中,红色面的对面涂的是什么色?黄色面的对面涂的是什么色?黑色面的对面是什么色?(3)【图形拼接】用下面的3个图形,拼成右边的大正方形.(4)【容器分酒】有大、中、小3个瓶子,最多分别可发装入水1000克、700克和300克.现在大瓶中装满水,希望通过水在3个瓶子间的流动动使得中瓶和小瓶上标出装100克水的刻度线,问最少要倒_______次水.(5) 【图形面积】图中,甲,乙两个正方形的边长的和是20厘米,甲正方形比乙正方形的面积大40平方厘米.求乙正方形的面积.(6) 【图形分割】现有一块L 形的蛋糕如图所示,现在要求一刀把它切成3部分,因此只能按照如图的方式切,但不能斜着切或横着切.要使得到的最小的那块面积尽可能大,那么最小的面积为平方厘米.(7) 【等差数列】48名学生参加聚会,第一个到会的男生和全部女生握手,第二个到的男生只差一名女生没握过手,第三个到会的男生只差2名女生没握过手,……最后一个到会的男生同9名女生握过手,这48名学生中共有________名女生。

(8) 【图形拼接】三种塑料板的型号如图:(A )(B )(C )已有A 型板30块,要购买B ,C 两种型号板若干,拼成55 正方形10个,B 型30厘米20厘米10厘米10厘米10厘米板每块价格5元,C型板每块价格为4元.请你考虑要各买多少块,使所花的总钱数尽可能少,那么购买B,C两种板要花多少元?(9)【约数与倍数】商店一次进货6桶,重量分别为15千克,16千克,18千克,19千克,20千克,31千克。

四年级数学真有趣

四年级数学真有趣

目录第一讲和倍问题(2)第二讲差倍问题(6)第三讲和差问题(9)第四讲年龄问题(14)第五讲植树问题(19)第六讲变与不变(24)第七讲错中求解(28)第八讲合理安排(33)第九讲倒推法解题(35)第十讲推理问题(41)第十一讲平均数(48)第十二讲盈亏问题(53)第十三讲应用题(一)(59)第十四讲应用题(二)(63)第一讲和倍问题例1:庆“六一”四二班剪红花和黄花共630朵,已知要剪的红花是黄花的2倍,求剪红花和黄花各多少朵?例2:学校食堂里运来大米和面粉共1450千克,其中大米比面粉重量的3倍少150千克,求运来大米和面粉各多少千克?例3:甲、乙两箱苹果共96千克,如果从甲箱取出16千克放入已箱,那么乙箱的千克数是甲箱的3倍,两箱原有苹果各多少千克?例4:三篮桔子共有126个,第一篮桔子个数是第二篮的2倍,第三篮的桔子个数是第一篮的3倍。

这三篮桔子各有多少个?例5:学校买来828本科技书分给4、5、6三个年级,6年级分得的是4年级的3倍多5本,5年级分得的是4年级的2倍多1本,4、5、6三个年级各分得科技书多少本?例6:小亮和小芳兄妹俩把过年的压岁钱共1000元存入银行。

开学初,小亮取出240元,小芳又存入80元,这时小芳的存款钱数正好是小亮的3倍。

原来谁比谁存的钱多,多多少元?例7:已知A、B两数之积为5000,是A、B两数之和的20倍,那5000是和的20倍,可以求出A、B两数的和,然后是B数看作1倍数,A数就是4倍数,和为1+4=5倍数。

这样便可以求解。

例8:游泳馆里有大小两个水池,大水池里有水2800立方米,小水池里有水1000立方米,如果大水池里的水以每分钟20立方米的速度流入小水池,那么,多少分钟后小水池中的水是大水池的4倍?例9:①被除数、除数、商三个数的和是215,已知商是2,被除数和除数各是多少?②两数相除的商为12,余数是26,被除数、除数、商、余数的和等于454,被除数和除数是多少?例10:①甲、乙两数之和为737,其中甲数的个位是0,如果把0去掉,就和乙数相同。

数学趣味学习四年级数学趣味知识拓展

数学趣味学习四年级数学趣味知识拓展

数学趣味学习四年级数学趣味知识拓展在这个《数学趣味学习》的主题下,我们将深入探讨四年级的数学趣味知识拓展。

数学作为一门科学,可以帮助我们培养逻辑思维、分析问题的能力以及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但有时候,将数学的学习变得有趣会更加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

下面,我们将介绍一些有趣的数学知识,希望能够为四年级的学生们带来乐趣。

1. 数字的魔力在数学中,数字有着神奇的魔力。

让我们从一个数字的谜题开始——魔术方阵。

魔术方阵是一个方形矩阵,其中每一行、每一列以及对角线上的数字和都相等。

要求四年级的小朋友自己去填写一个魔术方阵,并通过计算验证各行、各列以及对角线的和是否相等。

此外,还可以引导孩子们寻找其他数字谜题,比如找规律,推理数字之间的关系等等。

2. 奇偶数字的游戏奇偶数字是四年级数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通过有趣的游戏可以帮助孩子们更好地理解奇偶数。

可以使用一个数轴,从中挑选出一些数字,要求孩子们判断这些数字是奇数还是偶数。

除此之外,还可以设计一些小游戏,比如把数字写在卡片上,让孩子们根据卡片上的数字踩在奇数或者偶数的位置上。

通过游戏的形式,让学习变得更加有趣。

3. 图形的神奇性质数学中的图形是四年级数学课程中的重点内容,而图形的神奇性质可以让孩子们对数学的学习更加感兴趣。

比如,五角星。

请孩子们使用直尺和铅笔,自己动手画一颗五角星,然后通过测量五角星的边长和角度,让孩子们感受到五角星的神奇之处。

同时,还可以介绍一些有趣的图形变形,比如在正方形中画对角线,得到四个三角形等等。

4. 时间的魔法时间是四年级数学课程中的一个重要内容,但有时候,让孩子们感受到时间的流逝并不容易。

在这里,我们可以通过一些趣味活动来帮助孩子们更好地理解时间。

比如,可以设计一个“时间比赛”,要求孩子们估算不同活动所花费的时间,并通过计时器进行验证。

还可以使用卡片上的时钟,让孩子们进行时间的拼装,通过游戏体验时间流逝的感觉。

总结:通过将数学知识与有趣的活动相结合,我们可以激发四年级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四年级奥数第23讲 定义新运算

四年级奥数第23讲 定义新运算

第二十三周定义新运算专题简析:我们学过常用的运算加、减、乘、除等,如6+2=8,6×2=12等。

都是2和6,为什么运算结果不同呢?主要是运算方式不同,实质上是对应法则不同。

由此可见,一种运算实际就是两个数与一个数的一种对应方法。

对应法则不同就是不同的运算。

当然,这个对应法则应该是对应任意两个数。

通过这个法则都有一个唯一确定的数与它们对应。

这一周,我们将定义一些新的运算形式,它们与我们常用的加、减、乘、除运算是不相同的。

例1:设a、b都表示数,规定:a△b表示a的3倍减去b的2倍,即:a △b = a×3-b×2。

试计算:(1)5△6;(2)6△5。

分析与解答:解这类题的关键是抓住定义的本质。

这道题规定的运算本质是:运算符号前面的数的3倍减去符号后面的数的2倍。

5△6=5×3-6×2=36△5=6×3-5×2=8显然,本例定义的运算不满足交换律,计算中不能将△前后的数交换。

练习一1,设a、b都表示数,规定:a○b=6×a-2×b。

试计算3○4。

2,设a、b都表示数,规定:a*b=3×a+2×b。

试计算:(1)(5*6)*7 (2)5*(6*7)3,有两个整数是A、B,A▽B表示A与B的平均数。

已知A▽6=17,求A。

例2:对于两个数a与b,规定a⊕b=a×b+a+b,试计算6⊕2。

分析与解答:这道题规定的运算本质是:用运算符号前后两个数的积加上这两个数。

6⊕2=6×2+6+2=20练习二1,对于两个数a与b,规定:a⊕b=a×b-(a+b)。

计算3⊕5。

2,对于两个数A与B,规定:A☆B=A×B÷2。

试算6☆4。

3,对于两个数a与b,规定:a⊕b= a×b+a+b。

如果5⊕x=29,求x。

例3:如果2△3=2+3+4,5△4=5+6+7+8,按此规律计算3△5。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23练习二十三》详细答案解析版PPT课件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23练习二十三》详细答案解析版PPT课件

(1)4+3=7(人) (2)体重在26kg以下的人数比较少。(答案 不唯一) (3)身高低于正常值,体重高于正常值。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1)2006年的固定电话用户最多,2011年的移动电 话用户最多。
(2)移动电话用户逐年增加,固定电话用户逐年减 少,说明人们的生活水平在提高。
①2007年移动电话比2006年多多少万户? 54731-46106=8625(万户)
练习二十三
R·四年级下册
(1)男生和女生不及格的各有7人、5人。 (2)成绩在1.52-1.61的人数最多,成绩在 1.41以下的人数最少。(答案不唯一)
发现无论城市还是农村,人均住房面积在不断 扩大,说明人们的生活条件在不断改善。
82
80
78 76
77
74
75
71
(1)男性的平均寿命比女性短。 (2)建议男性减少生活压力,多锻炼身 体,以延长寿命。
课后作业
1.从教材课后习题中选取; 2.从练习册中选取。
课堂感想 1、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2、这节课还有什么疑惑? 说出来和大家一起交流吧!
谢谢观赏!
再见!
②2011年固定电话比2010年少多少万户? 29434-28512=922(万户)
因为平均数表示的是一组数据的总体情况,如果数据中出现 一、两个极端数据,那么平均数对于这组数据所起的代表作 用会削弱。为了消除这种现象,可将少数极端数据去掉,只 计算余下的数据的平均数,并把所得的结果作为全部数据的 平均数,所以在评定体育比赛成绩时,常常采用在评分数据 中分别去掉一个最高分和一个最低分,再计算其中平均数的 办法,以避免极端数据造成的影响。

小学四年级奥数精品讲义(1-20)

小学四年级奥数精品讲义(1-20)

世纪教育内部资料奥数四年级目录第1讲找规律(一) 1 第2讲找规律(二) 4第3讲简单推理 6第4讲应用题(一) 8第5讲算式谜(一) 10第6讲算式谜(二) 12第7讲最优化问题 15第8讲巧妙求和(一) 16第9讲变化规律(一) 18第10讲变化规律(二) 19第11讲错中求解 21第12讲简单列举 23第13讲和倍问题 25第14讲植树问题 27第15讲图形问题 29第16讲巧妙求和(二) 32第17讲数图形(一) 34第18讲数数图形(二) 35第19讲应用题(二) 37第20讲速算与巧算 402013小学四年级奥数暑期精品讲义第1讲找规律(一)一、知识要点观察是解决问题的根据。

通过观察,得以揭示出事物的发展和变化规律,在一般情况下,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找规律:1.根据每组相邻两个数之间的关系,找出规律,推断出所要填的数;2.根据相隔的每两个数的关系,找出规律,推断出所要填的数;3.要善于从整体上把握数据之间的联系,从而很快找出规律;4.数之间的联系往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理解,只要言之有理,所得出的规律都可以认为是正确的。

二、精讲精练【例题1】先找出下列数排列的规律,并根据规律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数。

1,4,7,10,( ),16,19【思路导航】在这列数中,相邻的两个数的差都是3,即每一个数加上3都等于后面的数。

根据这一规律,括号里应填的数为:10+3=13或16-3=13。

像上面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的一串数叫做数列。

练习1:先找出下列各列数的排列规律,然后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数。

(1)2,6,10,14,( ),22,26(2)3,6,9,12,( ),18,21(3)33,28,23,( ),13,( ),3(4)55,49,43,( ),31,( ),19(5)3,6,12,( ),48,( ),192(6)2,6,18,( ),162,( )(7)128,64,32,( ),8,( ),2(8)19,3,17,3,15,3,( ),( ),11,3..【例题2】先找出下列数排列的规律,然后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数。

四年级数学培优第23讲 巧解鸡兔同笼问题

四年级数学培优第23讲  巧解鸡兔同笼问题

第23讲巧解鸡兔同笼问题巧点晴——方法和技巧“假设法”是解决鸡兔同笼的重要方法,同时借助“分组法”、“分类法”等能解决较复杂的问题。

巧指导——例题精讲A级冲刺名校·基础点晴【例1】今有鸡、免共居一笼,已知鸡头和兔头共35个,鸡脚与兔脚共94只,问鸡、兔各有多少只?分析与解“鸡兔同笼”问题往往用假设法来解答,即设全是鸡或全是兔,脚的总数必然与实际情况矛盾,根据数量上出现的矛盾,再适当调整,从而找到正确答案。

假设全是鸡,那么相应的脚的总数应是:2×35=70(只),与实际相比,脚减少了:94-70=24(只)。

少的原因是每把一只兔当做一只鸡时,要少脚:4-2=2(只)。

所以,兔有:24÷2=12(只),鸡有:35-12=23(只)答:兔有12只,鸡有23只。

小结假设全是兔,该怎样解答?做一做1 鸡与兔共有头30个,共有脚70只,问鸡与兔各有多少只?【例2】面值是2元、5元的人民币共27张,合计99元,问面值是2元、5元的人民币各有多少张?分析与解这道题类似于“鸡兔同笼”问题。

假设全是面值2元的人民币,那么27张人民币是:2×27=54(元),与实际相比减少了:99-54=45(元),少的原因是每把一张面值是2元的人民币当作一张面值是5元的人民币,要少:5-2=3(元),所以,面值是5元的人民币有:45÷3=15(张),面值是2元的人民币有:27-15=12(张)。

答:面值是2元的人民币有12张,面值是5元的人民币有15张。

做一做2 孙佳有2分、5分硬币共40枚,一共是1元7角,问两种硬币各有多少枚?某玻璃厂要为商场运送1000个玻璃杯,双方商定每个运费为1元,如果打碎一个,这个不但不给运费,而且要赔偿3元。

结果运到目的地后结算时,玻璃三共得运费920元,求打碎了几个玻璃杯。

分析与解假设1000个玻璃杯全部运到并完好无损,应得运费:1×1000=1000(元),实际上少得运费:1000-920=80(元),这说明运输过程中打碎了玻璃杯。

四年级趣味数学校本课程.docx

四年级趣味数学校本课程.docx

四年级趣味数学校本课程第一讲:负数 (1)第二讲:温度 (7)第三讲:可以这样变 (20)第四讲:俄罗斯方块设计 (21)笫五讲:奇妙的不变数 (22)第六讲:数的发展 (23)第七讲:生肖、八卦、五行 (29)第八讲:巧妙安排 (33)第一讲:负数第一课学习内容:负数的产生、发展,简单的负数it算学习口的:在学生刚接触国标版数学教材第九册的第一单元负数的知识基础上,拓宽负数的认识,让他们初步了解有关负数知识的产生原因,以及之后的演变过程,让他们对负数知识的来龙去脉冇所了解,更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是起源与社会生活的道理。

同时,也初步会对负数进行简单的计算。

学习准备:教师做好PPT,学生对负数知识有了犬致的了解教学过程:一、介绍负数的由来(出示PPT)最近,我们认识了一种新的数,是什么?你能谈一谈你对负数的认识吗?介绍:奇与偶,有界与无界,善与恶,左与右,一与众,•雄与雌,直与曲,止方与长方, 亮与暗,动与静。

上面所写的这些对立概念被两千多年前的著名的“毕达哥拉丝学派”认为是整个宇宙的10个对立概念。

因此两千多年以前人们就认识到,世界是由许多相互矛盾的事物组成的。

你要认识这个世界,改造这个世界,就要从这些孑盾的事物入手。

既然这是万物的普遍规律,那么数学也耍遵守。

卜•面我们就专门谈谈这个问题。

人们在生活中经常会遇到各种相反意义的量。

比如,在记帐时冇余有亏;在计算粮仓存米时,有时要记进粮食,有时要记出粮食。

为了方便,人们就考虑了相反意义的数来表示。

可见正负数是生产实践中产生的。

今天人们都能用正负数来表示两种相反意义的量。

例如若以冰点的温度表示0°c,则开水的温度为+100C,而零下10°C则记为-10°Co若以海平面为0点,则珠穆朗玛峰的高度约为+8848米,最深的马里亚纳海沟深约-11034米。

在日常生活屮,人们常用“ + ”表示收入,用表示支出。

可是在历史上,负数的引入却经历了漫长而曲折的道路。

四年级趣味数学课外知识篇 每天20分钟拓展训练 第二十三讲

四年级趣味数学课外知识篇 每天20分钟拓展训练 第二十三讲

7.#彩色的翅膀一.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文章的字里行间了解海岛恶劣的自然环境和边防战士艰苦的生活条件。

2.细读课文,从战士们的言谈、行动中,体会边防战士对祖国海岛的真心热爱之情。

二、情境导入1.出示语段,要求学生自由朗读:小瓜果然结了不少,水灵灵的,真惹人喜爱。

谁料一阵暴雨过后,巨浪扑上了小岛,把小瓜一个个打掉了。

后来一检查,只有种在大石头后边的一棵瓜秧上,还残存着一个小瓜。

2.指名若干学生分别朗读语段,教师简单评价朗读的投入程度,相机提问学生:A、“残存”是什么意思?B、有哪些词语可以在这里替换“残存”?C、通过“残存”,在你的眼前展现了一幅怎样的情景?3.揭示课题。

教师:读了这个语段,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吗?预设学生质疑:这个残存的小瓜最后长大成熟了吗?小瓜为什么种在小岛上?小瓜一个个都打掉了,主人会有怎样的反应?(教师选择课文能够解答的问题进行板书。

)教师:(板书:彩色的翅膀)同学们提的问题很有水平啊!请再思考这样一个问题:一个残存的小瓜和“彩色的翅膀”之间有什么联系?请同学们打开课本,认真读读《彩色的翅膀》这篇课文,不但要把课文读通顺,而且把刚才我们的提问整理一下,看看课文可以解决哪一些问题,把相关的语句画下来。

建构“海岛”意象1.根据板书,指名汇报读后所得,引导学生用读书的方式来回答提问,要求把相关语句读正确、读流利,读得有感情。

2.引导学生建构“宝石岛”的意象。

教师:课文中的“宝石岛”是一个怎样的海岛?你能够从课文的字里行间仔细找找答案吗?3.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教师作巡视帮助。

4.指名汇报读后收获。

学生可能汇报的要点:海岛离陆地远。

海岛面积小。

海岛的自然环境相当恶劣,连昆虫都没有。

岛上除了一群可爱的战士,好像没有其他什么人了。

(在指名学生进行汇报的时候,教师需要千方百计地引导学生对课文中的相关语句进行感情朗读,尽量不要作过多的分析和说教。

)重点指导下列句子的朗读:两年前,战士们来到宝石岛上,建立起这个新的阵地。

四年级数学趣味小故事(精选25篇)

四年级数学趣味小故事(精选25篇)

四年级数学趣味小故事(精选25篇)在现实认知观的基础上,对其描写成非常态性现象。

是文学体裁的一种,侧重于事件发展过程的描述。

强调情节的生动性和连贯性,较适于口头讲述。

下面店铺为大家带来四年级数学趣味小故事,希望大家喜欢!四年级数学趣味小故事篇1在神秘的数学王国里,胖子“0”与瘦子“1”这两个“小有名气”的数字,常常为了谁重要而争执不休。

瞧!今天,这两个小冤家狭路相逢,彼此之间又展开了一场舌战。

瘦子“1”抢先发言:“哼!胖胖的‘0’,你有什么了不起?就像100,如果没有我这个瘦子‘1’,你这两个胖‘0’有什么用?”胖子“0”不服气了:“你也甭在我面前耍威风,想想看,要是没有我,你上哪找其它数来组成100呢?”“哟!”“1”不甘示弱,“你再神气也不过是表示什么也没有,看!‘1+0’还不等于我本身,你哪点儿派得上用场啦?”“去!‘1×0’结果也还不是我,你‘1’不也同样没用!”“0”针锋相对。

“你……”“1”顿了顿,随机应变道,“不管怎么说,你‘0’就是表示什么也没有!”“这就是你见识少了。

”“0”不慌不忙地说,“你看,日常生活中,气温0度,难道是没有温度吗?再比如,直尺上没有我作为起点,哪有你‘1’呢?”“再怎么比,你也只能做中间数或尾数,如1037、1307,永远不能领头。

”“1”信心十足地说。

听了这话,“0”更显得理直气壮地说:“这可说不定了,如0.1,没有我这个‘0’来占位,你可怎么办?”眼看着胖子“0”与瘦子“1”争得脸红耳赤,谁也不让谁,一旁观战的其他数字们都十分着急。

这时,“9”灵机一动,上前做了个暂停的手势:“你俩都别争了,瞧你们,‘1’、‘0’有哪个数比我大?”“这……”胖子“0”、瘦子“1”哑口无言。

这时,“9”才心平气和地说:“‘1’、‘0’,其实,只要你们站在一块,不就比我大了吗?”“1”、“0”面面相觑,半晌才搔搔头笑了。

“这才对嘛!团结的`力量才是最重要的!”“9”语重心长地说。

四年级趣味数学课程

四年级趣味数学课程

目录●神奇的数学1.巧算 24点2.奇妙的数——完全数3.角谷猜想●生活中的数学4. 古诗文中的数学5.日历中的数学6. 奇妙的剪纸●动手做数学7. 我们来烙饼8. 抢数游戏9. 我的计算我做主10.我的简算最厉害●数学智力游戏11. 七巧板拼贴12. 神奇的纸带13. 有趣的火柴棒14. 抢数游戏●趣题妙解赏析15. 搭配问题16. 统筹安排时间17. 名题趣题赏析18. 算式谜四年级趣味数学课程之一——神奇的数学巧算 24点【课程内容】“巧算24点”。

【课程目标】1.进一步提高口算能力。

2.掌握算24点的基本方法。

3.知道不同的牌可以算成24,相同的牌有不同的方法。

【课程准备】每人九张牌,多媒体课件。

【课程解读】“巧算24点”是一种趣味数学游戏,游戏方式简单易学,能健脑益智,是一项极为有益的益智游戏活动。

“巧算24点”的游戏规则如下:一副扑克牌中抽去大小王剩下52张﹙如果初练也可只用1~10这40张牌﹚,任意抽取4张牌﹙称牌组﹚,用加、减、乘、除和括号把牌面上的数算成24.每张牌必须用一次且只能用一次,比如抽出的牌组是3、8、8、9,那么算式为﹙9-8﹚×8×3或3×8+﹙9-8﹚或﹙9-8÷8﹚×3等。

【课程实施流程】一、揭示课题师:今天数学课小朋友们都带来了什么?师:你玩过牌吗?用牌玩过哪些游戏呢?师:你们用牌会玩这么多游戏。

刚刚听到有位小朋友说牌可以用来算24点,你知道算24点是怎么玩的吗?师:哦,我们在玩算24点时,把A看作1,利用几张牌,用+-×÷使其结果为24,每张牌只可用一次。

今天我们就来算24点。

(板书课题:算24点)师:想玩好算24点,要掌握一些方法。

下面我们先来玩一个小游戏,游戏的名字叫——对对碰!二、对对碰1.三八二十四师:我出8,你能从你的手中拿一张牌和我碰成24吗?师:你怎么想得这么快?适时板书:三八二十四师:真聪明!很快就想到用口诀来算。

数学拓展训练小学四年级数学全册拓展学习

数学拓展训练小学四年级数学全册拓展学习

数学拓展训练小学四年级数学全册拓展学习数学拓展训练——小学四年级数学全册拓展学习数学拓展训练是为了帮助学生在学习数学的基础上,拓展思维能力和解题技巧的一种学习方式。

通过拓展学习,学生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数学知识,培养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文将介绍小学四年级数学全册的拓展学习内容,旨在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

一、整数的拓展学习1. 理解正数和负数在小学四年级的数学教学中,整数是一个重要的内容。

通过拓展学习,我们可以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正数和负数的概念。

可以通过举例子、配对练习等方式,让学生感受到正数和负数在现实生活中的存在。

例如,假设小明存了100元,他的妈妈给了他50元,这时他手里有150元,这个数可以表示为+150。

然后小明花了30元,这时手里剩下的钱可以表示为+120。

再假设小明要借给同学10元,这时手里剩下的钱可以表示为+110。

最后,小明的同学还了他10元,这时手里剩下的钱可以表示为+120。

通过这样的实例让学生了解到正数表示增加、积累的意义,负数表示减少、损失的意义。

学生可以通过类似的例子进行练习,提高对正数和负数概念的理解和掌握。

2. 四则运算的拓展小学四年级学生已经学习了加法、减法和乘法。

在拓展学习中,可以引导学生运用已学知识解决更复杂的问题。

例如,小明有5个苹果,小红有3个苹果,小丽有7个苹果,请问他们三人一共有多少个苹果?我们可以通过增加难度,让学生求解更复杂的问题,进一步提高他们的运算能力。

例如,小明有10元,小红有8元,小丽有12元,请问他们三人一共有多少元?通过这样的拓展练习,学生可以锻炼加法和乘法的综合运用能力。

二、几何的拓展学习1. 图形的分类小学四年级的几何学习主要包括直线、曲线、封闭曲线、点、线、线段、角等内容。

在拓展学习中,可以引导学生进一步分类和认识不同的图形。

例如,我们可以给学生一系列的图形,让他们根据不同的属性进行分类。

比如,矩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形等图形,学生可以根据其边数、角度、对称性等属性进行分类。

四年级奥数思维训练第23讲 数阵图(一)

四年级奥数思维训练第23讲  数阵图(一)

第九讲数阵图(一)
专题简析:填“幻方”是同学们比较熟悉的一种数学游戏,由幻方演变出来的数阵问题,也是一类比较常见的填数问题。

这里,和同学们讨论一些数阵的填法。

解答数阵问题通常用两种方法:一是待定数法,二是试验法。

待定数法就是先用字母(或符号)表示满足条件的数,通过分析、计算来确定这些字母(或符号)应具备的条件,为解答数阵问题提供方向。

试验法就是根据题中所给条件选准突破口,确定填数的可能范围。

把分析推理和试验法结合起来,再由填数的可能情况,确定应填的数。

例1.把5、6、7、8、9五个数分别填入下图的五个方格里,如图a使横行三个数的和与竖行三个数的和都是21。

先把五格方格中的数用字母A、B、C、D、E来表示,根据题意可知:A+B+C+D+E=35,A+E+B+C+E+D=21×2=42。

把两式相比较可知,E=42-35=7,即中间填7。

然后再根据5+9=6+8便可把五个数填进方格,如图b。

练习九
1.把1~10各数填入“六一”的10个空格里,使在同一直线上的各数的和都是12。

2.把1~9各数填入“七一”的9个空格里,使在同一直线上的各数的和都是13。

3.将1~7七个自然数分别填入图中的圆圈里,使每条线上三个数的和相等。

高思导引 四年级第二十三 讲 最值问题一教师版

高思导引  四年级第二十三    讲 最值问题一教师版
要让M尽量大,易知要×尽量大,÷G尽量小。且×影响更大,应 优先满足。这时他们最大为85×76=6460,这时÷G最小为 32÷4=8。6460-8=6452.要让M尽量小,易知要×尽量小,÷G尽 量大。且×影响更大,优先满足。这时他们最小为24×35=840, 这时÷G最大为78÷6=13.840-13=827.
答案:13 分析:1---6个数中3个数的和从大到小分析 最大的三个数是6+5+4=15, 从图中看出6、5、4不相交于同一顶点。 再次6、5、3也不想交与同一顶点。6、4、3相交与 同一顶点。6+4+3=13.
12.如图23-4,在一个正方体方块的左下角A点处有一只蚂蚁,它要沿 着正方体的表面爬行至右上角的B点,去搬运一块食物.为了使得这个 蚂蚁所走的路线长度最短,它应该怎么爬行?它可以选择的最短路线一 共有几条? 答案:6 分析: A、B没在同一平面上,不可以连接,蚂蚁 只能从表面爬过去, A、B所在的两个面展开就在同 一平面上了。直接连接A、B就是最短路线。 展开A、B所在的两个面有6种情况(正面和上面、正面和右面、下面和 后面、下面和右面、左面和上面、左面和后面)。所以最短路线有6 条。 超越篇 1.一个两位数除以它的各位数字之和,余数最大是多少? 答案:15
第23讲 最值问题一 内容概述
求最大值与最小值的问题,解题时宜首先考虑起主要作用的量,有时还 需要局部调整或者枚举各种可能情形.和为定值的两数的乘积随着两数 之差的增大而减小.
典型问题 兴趣篇 1.3个连续奇数相乘,所得乘积的个位数字最小可能是多少? 答案:3 分析:乘积的个位数字是由这三个奇数的个位数字决定的。个位数字可 能是:1、3、5、7、9。通过试验个位是7、9、1的三个连续奇数相乘满 足条件,7×9×1=63个位最小是3. 2. 用1、2、4可以组成6个没有重复数字的三位数,这些三位数中相差最 小的两个数之差是多少? 答案:9 分析:要使两个数差最小百位数字相同十位与个位数字相近。满足条件 的是412和421.差是421-412=9. 3. 用24根长l厘米的火柴棒围成一个矩形,这个矩形的面积最大是多少? 如果用22根火柴棒呢? 答案:36平方厘米;30平方厘米。 分析:(1)矩形的周长是24厘米。长和宽的和:24÷2=12(厘米)和 为定值的两数的乘积随两数之差的增大而减少。和是12的两数差为0是 积最大。这两个数相等都是6.即长和宽相等面积是6×6=36(平方厘 米)。 (2)周长是22厘米。长和宽的和是22÷2=11(厘米)和是11差是0时, 这样的两个数不是整数。差是1时两数分别为6和5.积是30. 4.三个自然数的和是19,它们的乘积最大可能是多少? 答案:252 分析:和一定差越小积越大。19÷3=6……1,6+6+6=18再加1得19,三 个数分别是6、6、7时积最大。最大是6×6×7=252. 5.(1)请将l、2、3、4填人算式“口口×口口”的方格中.要使得算式结果 最大,应该怎么填? (2)请将1、2、3、4、5、6填人算式“口口口×口口口”的方格中.要求5、 6分别填在百位,4、3分别填在十位,1、2分别填在个位,并使得算式 结果最大.应该怎么填? 答案:(1)41×32 (2)542×631

四年级趣味数学教案【精选5篇】

四年级趣味数学教案【精选5篇】

四年级趣味数学教案【精选5篇】四年级趣味数学教案【精选5篇】数学教案对于老师是很重要的。

教案是教师为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一种实用性教学文书。

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四年级趣味数学教案,希望会对大家的工作与学习有所帮助。

四年级趣味数学教案篇1教学目标(一)使学生认识计数单位“万”、“十万”、“百万”、“千万”和亿,知道亿是个很大的数。

(二)知道亿以内各个计数单位的名称和两个单位间的关系。

(三)掌握亿以内数位顺序表,能够根据数级正确地读出亿以内的数。

(四)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综合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掌握亿以内数位顺序表,按数级读数。

难点:中间和末尾带零的数的读法。

教具和学具教具:数位顺序表及活动数字卡。

学具:算盘。

教学过程设计(一)复习准备1.提问:(1)说出万以内的计数单位。

(板书:个、十、百、千)(2)10个一是多少? 10个十是多少?10个百是多少?(3)一和十,十和百,百和千每相邻的两个单位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2.读出下面各数:3876 6025 7108 4003 42003.从右到左说出3876各数字的数位。

教师板书:再说一说万以内数的读法。

(1)从高位起,按照数位顺序读;(2)千位上是几,就读几千,百位上是几,就读几百……;(3)中间有一个0或几个0,只读一个“零”;(4)末尾不管有几个0,都不读。

)(二)学习新课教师谈话:我们已经学过万以内的数,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还经常用到比万大的数。

例如,首都北京市人口有一千二百万;光的速度每秒三十万千米等。

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像这样比较大的数。

(板书课题:亿以内数的读法)1.用算盘帮助数数,认识万、十万、百万、千万、亿。

(1)让学生在算盘上拨上一千。

然后一千一千地数,一直数到九千,再拨上一千。

提问:九千再加上一千是多少?千位满10要怎么样?(10个一千是一万。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详解】四年级上第23讲_最值问题一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详解】四年级上第23讲_最值问题一

第二十三讲 最值问题一1. 例题1答案:(1)124435;(2)98766789详解:(1)枚举:112435、122435、124435、124335、124355,最大的六位数是124435;(2)枚举:99876789、98876789、98776789、98766789、98767789、98767889、98767899,最小的八位数是98766789.2. 例题2答案:20场详解:如果是(1,8),那么共188⨯=场;如果是(2,7),那么共2714⨯=场;如果是(3,6),那么共3618⨯=场;如果是(4,5),那么共4520⨯=场;所以一共最多有20场比赛.3. 例题3答案:长、宽 都为5米时,面积最大为25平方米详解:长方形周长是20米,长、宽之和为10,是固定不变的;长方形面积为长、宽之积,根据“和同近积大”,可知长、宽越接近,面积越大; 当长、宽相等,即篱笆为正方形时,面积最大,最大面积为5525⨯=平方米.4. 例题4答案:631542⨯详解:要使得乘积最大,那么就要百位上的数字最大、个位上的数字最小;所以百位填5、6,十位填3、4,个位填1、2;在这个前提下,无论怎么填,最后两个三位数的和都固定等于5006003040121173+++++=,所以要想让它们的乘积最大,就要让这两个三位数差最小,尝试可得是631542⨯.5. 例题5答案:两条直角边都为10米时,面积最大为50平方米详解:设两条直角边分别为A 、B ,则20+=A B 米;直角三角形面积为“2⨯÷底高”,即面积大小是由“⨯A B ”决定的;A 、B 之和为20米,越接近则乘积越大,所以当10==A B 米时, “⨯A B ”有最大值; 所以,三角形面积最大为1010250⨯÷=平方米.6. 例题6答案:689;8543210详解:数的大小,首先是要考虑位数,再考虑各个数位上的数的大小.=++,(1)最小:即要位数最少,那么就得要让每个数位上的数字都尽量的大,把23拆开:23986所以最小数为689;(2)最大:即要位数最多,那么就得要让每个数位上的数字都尽量的小,把23拆开:230123458=++++++,所以最大数为8543210.7.练习1答案:441729详解:枚举:441729、411729、417729、417229、417299,最大的六位数为441729.8.练习2答案:12场详解:⨯=场;如果是(1,6),那么共166⨯=场;如果是(2,5),那么共2510⨯=场;如果是(3,4),那么共3412所以一共最多有12场比赛.9.练习3答案:长8米,宽7米时,面积最大为56平方米简答:长、宽和为15米,当长为8米、宽为7米时,长、宽最接近,长、宽乘积最大,最大面积为56平方米.10.练习4⨯答案:76428531简答:要使得乘积最大,那么就要千位上的数字最大、个位上的数字最小;所以千位填7、8,百位填5、6,十位填3、4,个位填1、2;在这个前提下,无论怎么填,最后两个四位数的和都固定等于+++++++=,所以要想让它们的乘积最大,就要让这两个四7000800050060030401216173⨯.位数差最小,尝试可得是7642853111.作业1答案:1129854简答:在原数某一位前面插入相同数一共可以得到1129854、1229854、1299854、1298854、1298554、1298544这些数,对比可知1129854最小.12.作业2答案:25简答:两个数的和为10,根据“和同近积大”的原则,当两个数都为5时乘积最大,为25.13.作业3答案:25平方厘米简答:长、宽的和是10厘米,根据“和同近积大”的原则,正方形的时候面积最大,此时边长为5厘米,面积为25平方厘米.14. 作业4答案:853764⨯简答:最高位填8和7,十位填6和5,个位填4和3,相差越小乘积越大,所以应为853764⨯.15. 作业5答案:26789;98543210简答:3298762=++++,所以最小为26789;3201234589=+++++++,所以最大为98543210.。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7.#彩色的翅膀一.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文章的字里行间了解海岛恶劣的自然环境和边防战士艰苦的生活条件。

2.细读课文,从战士们的言谈、行动中,体会边防战士对祖国海岛的真心热爱之情。

二、情境导入1.出示语段,要求学生自由朗读:小瓜果然结了不少,水灵灵的,真惹人喜爱。

谁料一阵暴雨过后,巨浪扑上了小岛,把小瓜一个个打掉了。

后来一检查,只有种在大石头后边的一棵瓜秧上,还残存着一个小瓜。

2.指名若干学生分别朗读语段,教师简单评价朗读的投入程度,相机提问学生:A、“残存”是什么意思?B、有哪些词语可以在这里替换“残存”?C、通过“残存”,在你的眼前展现了一幅怎样的情景?3.揭示课题。

教师:读了这个语段,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吗?预设学生质疑:这个残存的小瓜最后长大成熟了吗?小瓜为什么种在小岛上?小瓜一个个都打掉了,主人会有怎样的反应?(教师选择课文能够解答的问题进行板书。

)教师:(板书:彩色的翅膀)同学们提的问题很有水平啊!请再思考这样一个问题:一个残存的小瓜和“彩色的翅膀”之间有什么联系?请同学们打开课本,认真读读《彩色的翅膀》这篇课文,不但要把课文读通顺,而且把刚才我们的提问整理一下,看看课文可以解决哪一些问题,把相关的语句画下来。

建构“海岛”意象1.根据板书,指名汇报读后所得,引导学生用读书的方式来回答提问,要求把相关语句读正确、读流利,读得有感情。

2.引导学生建构“宝石岛”的意象。

教师:课文中的“宝石岛”是一个怎样的海岛?你能够从课文的字里行间仔细找找答案吗?3.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教师作巡视帮助。

4.指名汇报读后收获。

学生可能汇报的要点:海岛离陆地远。

海岛面积小。

海岛的自然环境相当恶劣,连昆虫都没有。

岛上除了一群可爱的战士,好像没有其他什么人了。

(在指名学生进行汇报的时候,教师需要千方百计地引导学生对课文中的相关语句进行感情朗读,尽量不要作过多的分析和说教。

)重点指导下列句子的朗读:两年前,战士们来到宝石岛上,建立起这个新的阵地。

他们在岩石下、小路旁,垒出一块块“海岛田”,把从家乡带来的蔬菜种子,连同自己建岛爱岛的深情一起播种下去。

(教师引导语参考:荒芜的海岛开始显现绿色的生机,寂寞的海岛终于迎来了可爱的子弟兵!战士们笑了,小岛也笑了!)瓜苗出土了,瓜秧拖蔓了,还开了一朵朵小黄花。

可是到了收获季节,竟连一个小瓜也没结。

有些战士灰心了,撅着嘴巴,说:“西瓜嫌我们的岛艰苦,不愿在这里安家。

”(教师引导语参考:海水是咸涩的,土地是贫瘠的,没有和风细雨,多的是风急浪高,西瓜啊西瓜,确实难为了你,但是,我们实在是不甘心啊!)岛远离大陆,没有蜜蜂,也没有别的昆虫。

小瓜果然结了不少,水灵灵的,真惹人喜爱。

谁料一阵暴雨过后,巨浪扑上了小海岛,把小瓜一个个打掉了。

后来一检查,只有种在大石头后边的一颗瓜秧上,还残存着一个小瓜。

海岛“尝瓜会”1.找到课文第九自然段描写“尝瓜会”的句子,一边读,一边思考,观察通讯站站长如果问大家:在我们的宝石岛上,这是一个来之不易的大西瓜,今天,我们应该把第一块西瓜送给谁尝呢?为什么?2.学生自由发表意见,教师归纳总结──雷达兵。

师:是啊,如果没有雷达兵头脑里那些农业知识,恐怕宝石岛上的战士们吃不上自己种的大西瓜了!我们应该让雷达兵在吃第一口大西瓜之前,先向我们介绍一下他找到答案的过程,你们说好不好?那么,他可能会怎么介绍呢?请你展开丰富的联想,写一段雷达兵的“战功”介绍吧!3.课内小练笔。

教师巡视、指导,相机组织学生交流表演。

结识战士“小高”教师:小高是宝石岛观观察通讯站的信号兵,是他陪着“我”来到宝石岛的。

这个小战士很有意思,请通讯们把课文中描写小高的一些词句用”“画出来,多读读;说说你觉得这个小战士的身上有些什么特点。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可以同桌或者小组之间相互讨论。

2.指名学生汇报对战士“小高”的印象。

小高在码头上有说有笑,这时候不吭声了,紧闭着嘴唇,两眼直发楞。

他把他的大提包扔在一边,怀里紧紧地抱着一只纸箱子。

教师引导语参考:一边是一个大提包,一边是一只纸箱子,同学们,这两样东西,你能够发现它们的不同之处吗?──装的东西不同,和小高的距离不同,小高对他们的重视程度不同……读读这个句子吧,好一个可爱的小高啊!)小高点点头告诉我,晚饭以前,他已经把纸箱里的小昆虫全放了。

他笑嘻嘻地说:“我就不相信,这些小精灵会不爱我们祖国的海岛,会不愿在这里安居乐业。

”认识升华1.用一两句话说说,这是一个怎样的海岛,海岛上有一群怎样的战士。

2.指名学生汇报后教师提问:你们有什么问题要问吗?学生可能会提出以下问题:战士们为什么要到这样一个人迹罕至的小岛上生活呢?战士们守着这样一个环境恶劣的小岛,有什么意义吗?教师:同学们问得真好,这些问题,也是老师一直在思考的。

让我们再来关注这样两个问题:第一:这个小岛,可能位于祖国的那些方位?第二:如果这个小岛上没有战士驻守,会有什么严重的后果?3.学生发言后,播放《说句心里话》结束课文教学。

布置作业1.摘录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子。

7、中华少年教学目标1.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诗意。

2.尝试分角色朗诵或表演朗诵,感受诗歌真挚的爱国热情和中华少年强烈的历史使命感。

课前准备学生:自学课文,找一找,你可以从诗中找出哪些有所了解的景物、人物和事件?收集相关的资料。

读通,把课文读得字正腔圆1.自由朗读课文,带有生字、新词的句子多读几遍,划出自己觉得最难读好的句子。

2.同桌之间读一读课文,指出对方读得特别好的地方,一起读一读这些诗句。

3.把全班同学分成四个大组,分别承担“甲、乙、丙、丁”四个角色,一齐分角色朗读课文。

教师适时纠正、指导。

读懂,把课文读得有声有色。

1.自由朗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象诗歌的情境,说说自己最喜欢读哪一个段落。

2.指名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教师适当指导与点拨。

第1自然段:我们都是中华少年引导学生划出“高原──雪莲”、“宝岛──乳燕”、“草原──雄鹰”、“黄土坡──红高粱”。

自由说说:(1)透过这些词语,你有哪些与此相关的联想?(2)把四组词语联系起来想一想,你又想到了什么?指名四位同学分角色朗读第一段诗句。

第2自然段:共同的家园大声朗读。

祖国的大好河山还有哪些给了你人生的启迪,借鉴诗歌的表达试着说一说。

指名四位同学分角色朗读第二段诗句。

第3.4自然段:千年文化、中华精神在这两段诗中,出现了哪些你熟悉的先人与先烈?你最想跟同学们介绍的是哪一位?指名学生作简要的发言,特别要引导学生理解诗句的用典,如,《水浒传》《三国演义》的主要内容;由五月端阳与爱国诗人屈原;中秋月色与中华传统等。

第5自然段:苦难的母亲,惊醒的睡狮教师:本句当中涉及的是哪儿一次重要的历史事件?“春天的故事”响彻大江南北,中华啊!展开了崭新的画卷。

教师:这句诗写到了什么历史事件?指名四位学生分角色朗读第三、四段诗句。

第6.7.8自然段:中华的未来,少年去开创四人小组为单位,练习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遇到不明白的诗句,可以问老师。

指名小组,汇报朗读。

教师作精要的点评,以肯定与鼓励为主。

读美,把课文读得声情并茂1.自由朗读全文,试试用一两句简洁扼要的话,说说读了这一首诗的体会。

2.推荐班级当中朗读最好的4位同学,分别担任“甲、乙、丙、丁”四个角色,表演朗读。

在表演之前,提醒四位同学,先在自己的课文里做一些记号,以免在表演朗读的时候,读错句子。

3.四位学生表演朗读,有条件的为朗读配上背景音乐4.自由组合,排练诗朗诵:《中华少年》。

口语交际·习作二教学目标1.学习根据主题写简明的演讲稿,在写的过程中了解演讲稿的文体特点和写演讲稿的基本方法与规律。

2.培养围绕主题选择、处理资料的能力,提高安排、组织写作素材的能力。

3.能将搜集到的材料,用比较合适自己的方式与同学交流分享,养成乐于、敢于、善于与人交流观点的习惯。

4.在活动中感受中华民族的伟大,进一步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

第一课时朗读片段,感受演讲稿的魅力1.演讲稿导入。

教师将一段演讲稿展示在屏幕上,声情并茂地读给学生听(如果能做到讲,则更好),让学生以比较直观地感受演讲的魅力。

有一位母亲比母亲更亲,那便是──中国。

可记得这一位“母亲”?她飘散的长发是千万条悠悠贯穿的河川;她的背脊,虽老迈仍硬朗,是五岳,是阴山,是祁连,是……那宽大而慈爱的脸膛,是青藏连接云贵吧!她伸展的手臂从东北的谷仓,到长江的沿岸,到珠江的三角洲,那一片无尽的沃土,是她温暖的双手。

啊!母亲!您的胸膛隐藏着多少灿烂的血泪史。

曾经,你骄傲过,自豪过;也曾经,你黯然伤神过,愤怒过。

在宇宙无垠的岁月里,您孕育了长青的江水,也培育出千千万万属于您的孩子。

2.师:同学们,听了刚才这段话,你有什么感觉?(热血沸腾、心潮澎湃、很感人、很亲切、很有感染力等)3.发现特点。

师:刚才大家谈得很好,这的确是一篇让人热血沸腾的文字,读着它,我们心潮澎湃,一股对祖国的热爱之情从我们的心头升腾而起。

接下来,老师将这篇文章的下半部分发给大家,读了之后,请说说,这篇文章和以前我们读到的文章有哪些不一样的地方?有哪些一样的地方?下发完整的演讲稿供学生阅读爱我中华情4.学生读完后谈谈和其他文章不同之处:预设:和其他文章不同的:没有一个确定的人物;没有故事情节;也不写景色;以表达情感为主;就好象和我们在谈话……和其他文章相同的:有题目;分段写;有重点;表达作者的观点和感情……在讨论的基础上,了解演讲和演讲稿的特点。

演讲就是,一个人围绕一个话题,用讲述的方式在公开场合把自己的观点传达给别人。

你听过演讲吗?在什么地方听过?(举行婚礼、饭店开业、大厦落成、开学典礼、学校里的报告。

)是的,这些演讲有一个共同的地方,就是在公开场合发表自己的观点。

5.提出学习任务:演讲可以分为有准备的演讲和即兴演讲。

有准备的演讲一般需要预先写演讲稿,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写演讲稿。

(板书:学写演讲稿)如果不想写演讲稿,也可以从自己读过的描写中华儿女报效祖国、为国争光的文章或书籍中,选择最能打动自己的一篇(一本)写一篇读后感,要表达真情实感。

(这项任务老师就不作具体的指导了)回顾综合性学习成果,学写演讲稿1.引导确定主题。

写演讲稿,首先要围绕着主题。

请大家快速默读“口语交际·习作二”提示的第一段,想想,这次演讲的主题是什么?(学生回答后,板书:祖国在我心中)2.相信通过两个多星期的综合性学习,我们一定对“祖国”这两个字,有了更深入的理解,相信大家也一定有很多话想说,我们用演讲稿的形式把它写出来。

3.演讲稿一般可以分为几个部分呢?请大家默读习作提示第二段。

4.生默读后在小组交流,然后在班级交流,教师梳理,演讲稿一般分为三个部分:开头:根据听众写上适当的称呼,拉近听讲者距离;中间:用具体的材料把观点说清楚,这是演讲稿的主体;结尾:用简洁有力的话点明主题,发出号召;5.接下来,我们分步来完成演讲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