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 非电离辐射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③合理布局:安装高频机尽可能远离非专业工人的作 业点和休息场所,高频机之间应有一定距离,并有良好的 接地装置。④卫生标准:我国超高频辐射卫生标准 (GB10437-89)规定,作业场所超高频辐射8h/d接触的容 许 限 值 , 连 续 波 为 0.05mW/cm2 ( 14V/m ) , 脉 冲 波 为 0.025mW/cm2(10V/m)。 ⑵微波的防护:防护措施的基本原则是,屏蔽辐射源、 加大辐射源与作业点的距离,以及个人防护。 卫生标准:我国微波辐射卫生标准(GB10436-89)规 定,作业场所微波辐射容许接触限值:连续波,平均功率 密度50μWh/cm2,日接触剂量400μWh/cm2;脉冲波固定辐 射,平均功率密度25μWh/cm2,日接触剂量200μWh/cm2脉 冲波非固定辐射的容许强度(平均功率密度)与连续波相 同。
⑵眼睛:波长为250-320nm的紫外线,可大量被角膜和结膜 上皮所吸收,引起急性角膜结膜炎,称为“电光性眼 炎” (electro-ophthalmitis) ,多见于电焊辅助工。在阳光照 射的冰雪环境下作业时,会受到大量反射的紫外线照射,引起 急性角膜、结膜损伤,称为雪盲症。其发作需经过一定的潜伏 期,一般为 6-8h ,故常在夜间或清晨发作。早期、轻症电光性 眼炎临床表现,仅有双眼异物感或轻度不适;重度则有眼部烧 灼感或剧痛,伴有高度畏光、流泪和视物模糊。检查可见球结 膜充血、水肿,瞳孔缩小,对光反应迟钝,眼睑皮肤潮红。严 重时,角膜上皮有点状甚至片状剥脱。及时处理,一般在 1-2d 内即可痊愈,不影响视力。症状较轻的病人无需特别处理,症 状较重者,可用 0.5% 地卡因滴眼,或新鲜人奶、牛奶滴眼,有 一定效果。 3. 防护措施 采用自动或半自动焊接以增大与辐射源的距 离。电焊工及其辅助工必须佩戴专门的面罩、防护眼镜,以及 适宜的防护服和手套。
⑶眼:长期接触大强度微波的工人,可发现眼晶状体点 状或小片状混浊,主要危害频率为1000MHz-3000MHz。职业性 低强度微波慢性作用,可加速晶状体自然老化过程,有时见 视网膜改变。 ⑷其他:对生殖腺、妊娠,内分泌代谢,消化系统,血 液及造血系统,免疫功能的影响,“三致”作用。 4.防护措施 ⑴高频电磁场的防护:①场源屏蔽:可以金属薄板(或 金属网、罩)将高频电磁场波的场源包围,以反射或吸收高 频电磁波的场能,减低作业场所电磁场的强度。常用的有逐 件屏蔽和整体屏蔽,两者都必须有良好的接地装置,以便将 场能转变为感应电流引入地下。②距离防护:由于电磁场辐 射源所产生的场能与距离的平方成反比,故应在不影响作的 前提下尽量远离辐射源,例如使用长柄作业工具,遥控装置 等。
⑴眼睛:激光是高度的平行光束,发散角很小,其光束具 有高能量;而眼角膜和晶状体能将平行的激光束集聚于网膜小 区域上。所以,眼是激光损伤的易感而脆弱的器官。现在激光 器发射的波长多在紫外光、可见光和红外光波段范围内,随着 波长的变短,其能量增加。如强大的光能在短时间内辐射到视 网膜上,转化为热能,可使光感细胞凝固变性,严重者可导致 失明。激光对眼的损伤,与激光的波长、脉冲宽度、光束能量、 入射角度等因素有关。例如,波长在可见光区的激光,主要损 伤视网膜和晶状体,尤其黄斑区;在红外或微波区,可致虹膜 和晶状体损伤,导致虹膜炎和白内障;近紫外线光,可损伤角 膜、晶状体,以至视网膜。 ⑵皮肤:激光对皮肤的损伤仅次于眼睛,当能量或功率足 够大时可引起皮肤灼伤。其机制仍然是热效应和光化学反应。 功率小时,可使毛细管扩张,皮肤发红、发热;大功率可致皮 肤红斑、水泡,以致焦化、溃疡、结疤。
生物学效应的一般规律是随频率的增加和波长变短 而递增,故其强弱顺序为微波>超短波>短波>中长波,但 在微波波段以厘米波的危害最大。此外,功率密度相同 时,脉冲波的作用大于连续波。 3.对健康的影响 高强度暴露可致急性伤害,但仅 见于事故性照射。职业性接触对机体的危害,主要是低 强度慢性辐射所致对神经系统、眼和生殖系统功能的影 响。 ⑴神经系统:主要表现为神经衰弱综合征,如头痛、 乏力、嗜睡、失眠、多梦、记忆力减退,手足多汗等。 脑电图检查可见有限性异常、节律紊乱、双侧较多θ波 等。 ⑵心血管系统:较具特征的是副交感功能增强,主 要表现心动过缓、血压下降。主诉有心悸、心区疼痛或 压迫感。心电图检查可有窦性心律不齐、心动过缓、右 束支传导阻滞等变化。
3. 防护措施 反射性铝制遮盖物和铝箔制衣服常用于减少红 外线暴露和降低熔炼工、热金属操作工的热负荷。严禁裸眼观看 强光源。操作工应戴能有效过滤红外线的防护镜。 ㈢紫外辐射 波长范围在 100-400nm 的电磁波称为紫外辐射 (ultraviolet radiation,UV),又称紫外线。太阳辐射是紫外线的最大天然源。 根据生物学效应也可分成三个区带:①远紫外区(短波紫外线, UV-C),波长290-100nm,具有杀菌和微弱致皮肤红斑作用,为灭 菌波段;②中紫外区(中波紫外线,UV-B),波长290-320nm,具 有明显的致红斑和角膜、结膜炎效应,为红斑区;③近紫外区 (长波紫外线,UV-A),波长320-400nm,可产生光毒性和光敏性 效应,为黑线区。波长短于160nm的紫外线可被空气完全吸收,而 长于此波段则可透过真皮、眼角膜,以至晶状体。 1.接触机会 凡物体温度达1200℃以上时,辐射光谱中即可出 现紫外线。随着温度升高,紫外线的波长变短,强度增大。冶炼 炉炉温在1200-2000℃时,产生紫外线的波长在 320nm左右,强度 不大。电焊、气焊、电炉炼钢,温度达3000℃时,可产生短于
㈡红外辐射 红外辐射( infrared radiation )即红外线,亦称热射线。 可分为长波红外线(远红外线)、中波红外线及短波红外线 (近红外线)。长波红外线波长为 3μm-1mm ,能被皮肤吸收, 只产生热的感觉,中波红外线波长为1400nm-3μm,能被角膜及 皮肤吸收;短波红外线波长为 760-1400nm ,可被组织吸收引起 灼伤。凡温度高于绝对零度( -273℃)以上的物体,都能发射 红外线。物体温度愈高,辐射强度愈大,其辐射波长愈短。 1.接触机会 自然界的红外线辐射源以太阳为最强。在生 产环境中,主要红外线辐射源包括:熔炉、熔融状金属和玻璃、 强红外线光源,以及烘烤、加热设备等。
1.接触机会 ⑴高频感应加热:表面淬火、金属溶炼、 热轧工艺、钢管焊接等,使用频率在 300kHz3MHz。 ⑵高频介质加热:塑料热合、高频胶合、 木材与电木粉加热、粮食干燥与种子处理,纸 张、布匹、皮革、棉纱及木材烘干,橡胶硫化 等,使用频率在1-100MHz。 ⑶微波能的应用:雷达导航、探测、通讯 和科学研究,使用频率一般为 3-300GHz ;食品 加工,材料干燥,杀虫,以及理疗、烹饪等, 使用频率多为2450MHz和915MHz固定频率。
290nm的紫外线。乙炔气焊及电焊温度达3200℃时,紫外线波长 可短于230nm。探照灯、水银石英灯发射的紫外线波长为220240nm。此外,从事碳弧灯和水银灯制板或摄影,紫外线灯消毒 工作,亦会受到过度紫外线照射。 2.对机体影响 太阳辐射中,适量紫外线对人健康具有积极 作用,如产生人体必需的维生素D3,但过强的紫外线辐射则对机 体有害。 ⑴皮肤:皮肤对紫外线的吸收,随波长而异。波长在200nm 以下,几乎全被角化层吸收;波长在 220-330nm 间,可被深部组 织吸收。受强烈的紫外线辐射可引起皮炎,表现为红斑,有时伴 有水泡和水肿。停止照射后,一般在 24h 后消退,可有色素沉着。 接触 300nm 波段,可引起皮肤灼伤;波长为 297nm 的紫外线对皮 肤的作用最强,可引起皮肤红斑并残留色素沉着。这些反应常出 现在暴露紫外线较多的部位,如躯干和腿部。长期暴露,由于结 缔组织损害和弹性丧失而致皮肤皱缩、老化;更严重的是诱发皮 肤癌。
㈣激光 激 光 是 物 质 受 激 辐 射 所 发 出 的 光 放 大 ( light amplification by stimulated emission of radiation, LASER),故称激光。它是一种人造的、特殊类型的非电 离辐射,具有亮度高、方向性、相干性好等一系列优异特 性。所以,在工业、农业、国防、医疗和科学研究中得到 广泛应用。 1.接触机会 工业上激光用于金属和塑料部件的切割、 焊接、钻孔等。军事上用于高容量通讯技术、测距、瞄准、 追踪、导弹制造等;科学研究方面,用于微量元素分析、 等离子研究、热核工程控制,以及全息术、大气污染测定、 地质测量等。医学上用于眼科的视网膜剥离修复、虹膜切 除、玻璃体乳化,以及皮肤科和外科的诸多领域。 2.对机体影响 激光对机体也可产生热效应,使蛋白 质凝固变性,酶失去活性。
一、非电离辐射 ㈠射频辐射 射 频 辐 射 ( radiofrequency radiation ) : 指 频 率 在 100kHz-300GHz 的电磁辐射,也称无线电波,包括高频电磁场 (也称射频电磁场, high-frequency electromagnetic field ) 和微波( microwave ) , 是电磁辐射中量子能量较小、波长较长 的频段,波长范围为1mm-3km[表2-5]。 射频辐射的辐射区可划分为近场区、远场区(以 2D2/λ为 界)。近场区以λ/2π为界分为感应场和辐射场。 当高频振荡电流的频率达 300MHz 以上时,电磁能量以波的 形式向四周空间辐射,人们受到的是辐射波能的作用。通常把 波长在1m-1mm的电磁波称微波。其频率为300MHz-300GHz。微波 的强度常用功率密度表示,其单位为毫瓦 /平方厘米(mW/cm2) 或微瓦/平方厘米(μW/cm2)。
百度文库
2.对机体影响 ⑴皮肤:适量的红外线,有益于健康。较大强度短时间照 射,皮肤局部温度升高,血管扩张,出现红斑反应,停止接触 后红斑消失。反复照射,局部可出现色素沉着。过量照射,特 别是近红外线(短波红外线),除发生皮肤急性灼伤外,还可 透入皮下组织,使血液及深部组织加热。 ⑵眼睛:长期暴露于低能量红外线下,可致眼的慢性损伤, 常见为慢性充血性睑缘炎。短波红外线能被角膜吸收产生角膜 的热损伤,并能透过角膜伤及虹膜。红外线白内障多见于工龄 长的工人。诱发白内障的波段主要是 0.8-1.2μm和1.4-1.6μm。 最初,患者除自觉视力逐渐减退,晶状体开始表现为后皮质外 层出现边界清晰的混浊区,出现小泡状、点状及线状混浊,逐 渐发展为边界清晰而不规则的盘状混浊,然后循晶状体轴线方 向伸入皮质,或发展为板状混浊,最终导致晶状体全部混浊, 与老年性白内障相似。一般两眼同时发生,进展缓慢。职业性 损伤多发生于使用弧光灯、电焊、氧乙炔焊的操作工。
2.生物学效应 射频辐射的生物学效应机制尚 不完全清楚,有致热效应和非致热效应学说。 致热效应:是指射频辐射对机体的整体或局部 加热。 非致热效应:是指致热效应以外的其它特殊生 理影响,如中枢神经系统、内分泌、免疫和生殖功 能的改变。以往有争议,研究发现,在许多情况下, 常年在低场强电磁环境中工作、生活,可出现仅用 致热效应难于解释的现象,如,中枢神经系统症状、 心动过缓、血压异常、心电图与脑电图异常等。
第五节 非电离辐射与电离辐射
非电离辐射与电离辐射均属于电磁辐射谱中的特定波段。 电磁辐射以电磁波的形式在空中向四周传播,描述电磁辐射的 物理参数有波长(λ)、频率(f)和传播速度(c)等。其关 系为λ=c/f。电磁辐射在介质中的波动频率,以“赫”(Hz) 表示,常采用千赫(kHz)、兆赫(MHz)和吉赫(GHz)。 1kHz=1000Hz,1MHz=1000kHz,1GHz=1000MHz。 波长短,频率高,辐射的量子能量大,生物学作用也强。 当量子能量水平达到12eV以上时,对物体有电离作用,这类电 磁辐射称为电离辐射(ionizing-radiation),如X射线、γ射 线、宇宙射线等。α、β、中子、质子等属于电离辐射中的粒 子辐射。量子能量<12eV的电磁辐射不至以引起生物体电离的, 称为非电离辐射(nonionizing radiation),如可见光线、红 外线、射频及激光等;紫外线的量子能量介于非电辐射与电离 辐射之间。